宋史(十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9:33:17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史(十二)

宋史(十二)试读:

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

殿庭立仗

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卫。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远危疑也。《书》载弁戈、冕刘、虎贲、车辂,王出入,执盾以夹王车。朝仪之制,固已粲然。降及秦、汉,始有周庐、陛戟、卤簿、金根、大驾、法驾千乘万骑之盛。历代因之,虽或损益,然不过为尊大而已。宋初,因唐、五代之旧,讲究修葺,尤为详备。其殿庭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发册授宝,则设细仗。其卤簿之等有四:一曰大驾,郊祀大飨用之;二曰法驾,方泽、明堂、宗庙、籍田用之;三曰小驾,朝陵、封祀、奏谢用之;四曰黄麾仗,亲征、省方还京用之。南渡之后,务为简省。此其大较也。若夫临时增损,用置不同,则有国史、会要、礼书具在。今取所载。撮其凡为《仪卫志》。

殿庭立仗,本充庭之制。唐礼,殿庭、屯门,皆列诸卫黄麾大仗。宋兴,太祖增创错绣诸旗并幡氅等,著于《通礼》,正、至、五月一日,御正殿则陈之。青龙、白虎旗各一,分左右;五岳旗五在左,五星旗五在右;五方龙旗二十五在左,五方凤旗二十五在右;红门神旗二十八,分左右;朱雀、真武旗各一,分左右;皂纛十二,分左右。以上金吾。天一、太一旗各一,分左右;摄提旗二,分左右;五辰旗五,北斗旗一,分左右;木、火、北斗在左,金、水、土在右。二十八宿各一,角宿至壁宿在左,奎宿至轸宿在右。风伯、雨师旗各一,分左右;白泽、驯象、仙鹿、玉兔、驯犀、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旗各二,分左右;日月合璧旗一,在左;五星连珠旗一,在右;雷公、电母旗各一,分左右;军公旗六,分左右;黄鹿、飞麟、兕、驺牙、白狼、苍乌、辟邪、网子、貔旗各二,分左右;信幡二十二,分左右;传教、告止幡各十二,分左右;黄麾二,分左右。以上兵部。

日旗、月旗各一,分左右;君王万岁旗一在左;天下太平旗一,在右;狮子旗二,分左右;金鸾、金凤旗各一,分左右;五方龙旗各一。青、赤在左,黄、白、黑在右。以上龙墀。龙君、虎君旗各五,分左右;赤豹、黄罴旗各五,分左右;小黄龙旗一,在左;天马旗一,在右;吏兵、力士旗各五,分左右;天王旗四,分左右;太岁旗十二,分左右;天马旗六,分左右;排栏旗六十,分左右;左右幡氅各五行,行七十五;大黄龙旗二,分左右;大神旗六,分左右。以上六军。

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所言:“正旦御殿,合用黄麾仗。案唐《开元礼》,冬至朝会及皇太子受册、加元服,册命诸王大臣,朝宴外国,亦皆用之。故事,皇帝受群臣上尊号,诸卫各率其属,勒所部屯门、殿庭列仗卫。今独修正旦仪注,而余皆未及。欲乞冬会等仪,悉加详定。”诏从之。又言:“御殿仪仗,有黄麾幡三而无黄麾。请制大麾一,注旄于干首,以取夏制;黄色,以取汉制;用十二幅,以取唐制;用一旒,以取今龙墀旗之制。建于当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上谓蔡确等曰:“黄麾制度,终有可疑。今凿而为植于大庭,夷夏共瞻,或致博闻多识者讥议,非善,宜姑阙之。”乃止。三年,详定所言:“昨定朝会图,于大庆殿横街北止陈大辇、逍遥、平辇,而舆未陈也。当大辇之南,增腰舆一,小舆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唐《开元》改为孔雀,凡大朝会,陈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国朝复雉尾之名,而四面略为羽毛之形,中绣双孔雀,又有双盘龙扇,皆无所本。”遂改制偏扇、团方扇为三等,绣雉。凡朝会,平辇、逍遥并陈于东西龙墀上。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大庆殿大朝会仪卫:

黄麾大仗五千七十五人。仗首左右厢各二部,绛引幡十。执各一人。第一部,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第二部,左右领军卫折冲,掌鼓一人,帅兵官一十人。次执仪刀部十二行,每行持各十人:后部并仗同。第一行,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皂鹅六角氅;第十,细弓矢;第十一,槊;第十二,绿縢络盾刀。揭鼓二,掌鼓二人。后部同。以上排列左右厢。第一部各于军员之南,居次厢第一部稍前。第二部于第一部之后,并相向。

次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屯卫;第二,左右武卫,并大将军;第三,左右卫将军:各一员。第一,果毅;第二、第三,折冲:各一员。于仗首左右厢第一部之南,相向。持黄麾幡二人,在当御厢前分立。当御厢左右各一部,左右卫果毅各一人,于玉辂之前分左右,并北向。

次后厢左右各三部:第一,左右骁卫将军;第二,左右领军卫折冲;第三,左右领军卫果毅:各一员。第一部,分于当御厢之左右差后;第二部,左在金辂之后西偏,右在象辂之后东偏;第三部,左在革辂之后西偏,右在木辂之后东偏,并北向。

次左右厢各三部:第一,左右武卫将军;第二,左右屯卫将军;第三,左右领军卫折冲:各一员。各在网子、鹖鸡、貔旗之前,东西相向。左右厢各步甲十二队:第一队,左右卫果毅;第二,左右卫,第四,左右骁卫,第六,左右武卫,第八,左右屯卫,第十、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左右骁卫,第五,左右武卫,第七,左右屯卫,第九、第十一,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每队旗一,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甘露、网子。内第十二队旗同第一队。刀盾、弓矢相间,分十二队,每队三十人,五重。第一至第六队,在仗首第二部北;第七至第十二队,在仗首第二部南,东西相向。

左右厢后部各十二队:第一、第二,左右卫;第五至第七,左右武卫;第十至第十二,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左右屯卫:并果毅。每队旗二,角、赤熊、兕、太平、驯犀、鵕鸃、騼驺、驺牙、苍乌、白狼、龙马、金牛。次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以上在大庆殿门外,第一至第四队在前,第五至第八队在后,第九至第十二队又在后,东西相向。

真武队: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执各一人。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以上在大庆门外中道,北向排列。

殿中省尚辇:陈孔雀扇四十于帘外。执各一人。陈辇舆于龙墀。大辇在东部,押、执、擎人二百二十有二人;腰舆在南,一十有七人;小舆又在南,二十有五人,皆西向。平辇在西,逍遥在南,共三十七人,皆东向。设伞,扇于沙墀:方伞二,分左右;执伞将校四人。团龙扇四,分左右;执扇都将四人。方雉扇一百,分伞、扇之后,为五行。执扇长行一百人。押当职掌二人,各立团龙扇之北。金吾引驾官二人,分立团扇之南。

文德殿入閤之制,唯殿中省细仗,与两省供奉官班于庭。太宗淳化三年,增黄麾仗二百五十人。神宗熙宁三年,修閤门仪制宋敏求言:“本朝惟入閤乃御文德殿视朝。今既不用入閤仪,即文德殿遂阙视朝之礼。乞下两制及太常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以备朔望正衙视朝之礼。”诏学士院详定。学士韩维等上其仪:朔前一日,有司供张于文德殿庭。东面,左金吾引驾官一人,四色官二人,各带仪刀。被金甲天武官一人,判殿中省一人,排列官一人。扇二,方伞一。金吾仗碧襕十二,各执仪刀。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一人,押队员僚二人。黄麾幡一,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八,龙头竿、戟各五十。西面,右金吾引驾官以下,皆如东面。天武官东西总百人。门外立仗:其东,青龙旗一,五岳旗五,五龙旗十;其西,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御马,东西皆五匹,每匹人员二人,御龙官四人。设御幄于殿后閤。其日,左右金吾将军常服押本卫仗,殿中省官押细仗,东西对列,俟皇帝受朝、降坐、放仗,乃退。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文德殿视朝之制:

黄麾半仗,共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殿内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金吾仗南,东西相向。绛引幡十,执各一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当御厢左右部同,左部在帅兵官东,右部在帅兵官西,各为十重。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居部之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掌鼓一人,次大将军后。次厢左右第一部并当御厢左右部,次果毅,次厢左右第二、第三部,次折冲,次后厢左右部,次将军。帅兵官十人,分部之南北,为五重,北在绛引幡之南,南在绛引幡之北。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在部之南北,当御厢、次后厢左部在黄氅东,右部在氅西。

执仪刀部十行,行十人,每色两行,为五重。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左右部,每色一行,为十重。左部以东为首,右部以西为首,并次帅兵官。第一行,龙头竿黄鸡四角氅;凡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朱縢络盾刀;第九,阜鹅六角氅;第十,槊。揭鼓二,掌揭鼓二人。分立绯氅、乌戟后当中,次厢左右第一、第二、第三部同,当御厢、次后厢并一在仪锽、青氅间,一在弓矢、白氅间,与后行齐。次厢左右各三部,每部一百一十五人,次左右厢仗首之南,东西相向。第一部,左右屯卫大将军及果毅各一员。第二部,左右武卫大将军,第三部,左右卫将军各一员,折冲各一员。黄麾幡二,分立当御左右厢前中间,北向。当御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二十四人,在殿门内中道,分东西,并北向。次后厢左右部同。大庆殿列于乐架之南。左右卫果毅各一员。左在部西,右在部东。次后左右厢将军准此。次后厢左右各一部,每部一百一十四人,次当御厢南,左右骁卫将军各一员。左右厢各步军六队,第一队,每队三十三人,第二至第六队,每队各二十七人。分东西,在仗队后。第一,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果毅,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左右屯卫;第六,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每队旗二,貔、金鹦鹉、瑞麦、犛牛、甘露、鹖鸡。执各一人。刀盾、弓矢相间,人数行列同前。左右厢步军,殿门外左右厢后部各六队,每队三十八人,在部下亲从后,东西相向。第一队,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领军卫:并折冲,各一员,第二,左右骁卫;第四、第六,左右屯卫:并果毅,各一员。角、太平、驯犀、驺牙、白狼、苍乌等旗各二,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槊二十人,为四重。

真武队五十七人,在端礼门内中道,北向。大庆殿于殿门外。前有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等旗各一,犦槊二人,弩五人为一列,弓矢二十人为四重,槊二十五人为五重。排列仗队职掌六人,分立仗队之间,殿内四人,殿外二人。

殿中省尚辇陈扇二十于帘外,执扇殿侍二十人。陈腰舆、小舆于东、西朵殿,腰舆在东,小舆在西,人员、都将各一人,辇官共四十人。陈伞、扇于殿下,方伞二,团龙扇四,并分左右夹伞。执扇各一人,将校或节级。方雉扇六十,作三重,在伞、扇之后。辇官长行各一人,金吾左右将军各一员,在伞、扇之南,稍前。四色官四人,二人立于将军之南,与伞、扇一列。宣敕放仗二人,在引驾官南。执仪刀引驾官二人,在亲从官后。长行二十四人,在四色官之南。排列官二人,在长行之南。次金甲天武官二人,在长行南。以上并分东西相向立。设旗于殿门之外,青龙旗一在左,五岳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次之,五方色龙旗各一又次之。白虎旗一在右,五星神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次之,五方色凤旗各一又次之。

诏颁行之。大庆殿册命诸王、大臣,黄麾仗准文德殿视朝。政和中,大祀飨立仗:大黄龙负图旗一,执纟斥二百人,陈于阙庭赤龙旗南少西大黄龙旗之北。宣和冬祀,陈于大内前。大黄龙旗一,执纟斥六十人,陈于逐顿宫门外宣德门,次大黄龙负图旗之南。宣和,此旗下又有日、月、五星连珠、北斗、招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君王万岁、狮子、金鸾、金凤、五方龙、天下太平等旗,凡二十一。正、至受朝同。龙墀旗陈于殿庭;太庙,在西櫺星门外路南,次赤龙旗少北;青城,在泰禋门外,夏祭大礼在明禋门外。赤龙旗之南。宗祀祫飨大礼,不设大黄龙负图旗、大黄龙旗。大神旗六,执纟斥各九十人,宣德门、泰禋门并陈于大黄龙旗之南,东西相望;大庙陈于西櫺星门外,大黄龙旗之西少南,视赤龙旗为列,南北相望。龙墀旗执纟斥各十二人,左右有日、月旗各一。次君王万岁旗一,宣德门、泰禋门,在路东;太庙,在门外路南。次狮子旗二,左右有金鸾、金凤旗各一。次五方龙旗各一:青、黄、赤龙旗,宣德、泰禋门在东,太庙在南;黑、白龙旗,宣德、泰禋门在西,太庙在北。次天下太平旗一,宣德、泰禋门,在路西;太庙,在路北。以上旗皆在车驾前发仗内。执纟斥人并锦帽、五色絁绣宝相花衫、铁臂鞲、革带。

政和中,辽使朝紫宸殿,用黄麾角仗,共一千五十六人。殿内黄麾幡二,次四色官之南,分左右。仗首左右厢各一部,每部一百四十人,在朵殿下稍南。绛引幡十,分部之南北,各为五重。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员,在部中稍南。次厢左右第一、第二部同。掌鼓一人,次大将军后。次厢左右第一部次果毅,第二部次折冲。帅兵官十人,分部之南北,北在绛引幡之南,南在绛引幡之北。次厢左右第一、第二部在部之南北。各为五重。执仪刀部九行,每行持各十人。第一,龙头竿黄鸡四角氅;皆持以龙头竿。第二,仪锽五色幡;第三,青孔雀五角氅;第四,乌戟;第五,绯凤六角氅;第六,细弓矢;第七,白鹅四角氅;第八,槊;第九,阜鹅六角氅。掌揭鼓一人,在绯氅、乌戟之后。次厢左右第一、第二部同。

次厢左右各二部,每部一百五人,次左右厢仗首之南。第一部,左右屯卫大将军、果毅各一员;第二,左右武卫大将军、折冲各一员。掌鼓以下至掌揭鼓人数,并同仗首。殿外左右厢各步甲三队,每队三十三人。第一,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并果毅;第二,左右骁卫、折冲:并各一员。貔、金鹦鹉、瑞麦旗各二,以次分在三队。刀盾三十人,为五重。内第二队弓矢。左右厢后部各三队,第一队每队三十八人,第二队每队三十三人。第一,左右卫,第三,左右武卫,并折冲;第二,左右骁卫、果毅。角、太平、驯犀旗各二,以次分在三队。弩五人,为一列,弓矢十人,为二重,第二、第三队为一列。

槊二十人,为四重。排列仗队职掌二人,次厢第二部之南,分左右。以上殿内外仗队,东西相向排列。

殿中省尚辇陈舆、辇于东西朵殿,平辇在东,西向;逍遥辇在西,东向。设伞、扇于殿下,方伞二,分左右;团龙扇四,分左右,夹方伞。方雉扇二十四,分左右,各二重,在伞、扇之后。金吾四色官一人。

政和中,文德殿发册,用黄麾细仗,共一千四百二人。设日旗、君王万岁旗、狮子旗、金鸾旗、青龙旗、赤龙旗各一,在殿东阶之东,以西为上;月旗、天下太平旗、狮子旗、金凤旗、白龙旗、黑龙旗各一,在殿西阶之西,以东为上;每旗执扯四人。俱北向立。押当职掌二人,分左右立于日、月旗南。次方伞二,团龙扇四,夹方伞。次金吾上将军二人,将军四人,引驾官四人。次金甲二人。次四色官六人,内二人执笏,余执金铜仪刀。次碧襕二十四人,内执金铜仪刀左右各六人,在北。次都押衙二人,立于碧襕之南,少退。次皂纛旗一十二,每旗执扯五人。左右金吾仗司员僚各一人押纛,立于旗南。次青龙旗一在东,白虎旗一在西,每旗执扯六人。员僚二人押旗,在旗之北。以上并分左右,东西向。次五方龙旗在东,五方凤旗在西,各二十五。每五旗相间,各依方色排列。次五岳神旗五在东,五星神旗五在西,各依方位排列。每旗执扯三人。次朱雀旗一在东,真武旗一在西。每旗执扯六人。以上并北向。员僚二人押旗,在旗之南,分左右。次红门旗二十八,分左右。每旗执扯二人。次寅、卯、辰、巳、午、未旗六,在东;申、酉、戌、亥、子、丑旗六,在西。天王旗四,分左右,夹辰旗。次龙君、赤豹、吏兵旗各五,每旗各为一列在东,每列掩尾天马旗一,以次在东。次虎君、黄熊、力士旗各五,每旗各为一列在西,每列掩尾天马旗一,以次在西。每旗执扯三人。员僚六人押仗,各分立旗前。次员僚四人押旗,分左右,东西为一列。每列一员。左厢第一队,鹖鸡、白泽、玉马、貔旗、四渎旗各一,为一列;下至第九队旗行列准此。第二队,角、亢、氐、房、心宿旗各一;第三队,虚、危、室、壁、奎宿旗各一;第四队,参、井、鬼、柳宿、駃騠旗各一;第五队,三角兽、黄鹿、苣文、驯象、飞麟旗各一;第六队,辟邪、玉兔、吉利、仙鹿、祥云旗各一;第七队,花凤、飞黄、野马、金鹦鹉、瑞麦旗各一;第八队,孔雀、兕、甘露、网子、角旗各一,并各为一列;第九队,犛牛旗一,设于孔雀旗后。右厢第一队,同左厢第一;第二队,尾、箕、斗、牛、女宿旗各一;第三队,娄、胃、昴、毕、觜宿旗各一;第四队,星、张、翼、轸、駃騠旗各一;第五至第八队,并同左厢第五至第八;第九队,驺牙旗、苍乌旗各二,相间为一列。每旗执扯三人。俱北向。员僚二人,押黄麾立于龙凤旗之北。左右厢五色龙凤旗之东西,各设黄麾幡二。次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五,次绛麾幡二,次绛引幡五。员僚五人,押黄麾立于龙凤旗北少东。排阑旗三十,自黄麾幡东西排列,以次于南,每旗执扯三人。

俱北向。镫杖、哥舒各三十,于殿东西两厢排列。镫杖起北,哥舒间之,俱东西相向。左右厢执白柯枪各七十五人,东西相向。又于驺牙旗南设大黄龙旗一,在殿门里少西,执扯二十人。小黄龙旗一,在大黄龙旗后少西,执扯三人。次大神旗六,分左右。卫尉寺押当仪仗职掌四人,排仗通直官二人,大将二人,节级二人,检察六人,左右金吾仗司押当职掌、排列官各一人。凡大朝会仪卫,有司皆依令式陈设。

初,宋制,有黄麾大仗、半仗、角仗、细仗。南渡后,仪仗尤简,惟造黄麾半仗、角仗、细仗,而大仗不设。中兴大朝会,四朝惟一讲,绍兴十五年正月朔旦是也。然止以大仗三分减一,用三千三百五十人。自是正旦、冬至俱免大朝贺,以为定例焉。

黄麾半仗者,大庆殿正旦受朝、两宫上册宝之所设也,用二千四百一十五人。其内仪仗官兵等一千八百三人,兵部职掌五人,统制官二人,皆幞头、公裳、腰带、靴、笏。金吾司碧襕三十二人,幞头、碧襕衫、铜革带,执仪刀。将官二人,幞头、绯抹额、紫绣罗袍、背螣蛇、铜革带,执仪刀。旁头一十人,素帽、紫䌷衫、缬衫、黄勒帛,执铜仗子。金铜甲二人,兜鍪、甲衫、锦臂衣,执金铜钺斧。绛引幡十,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二,执幡人皆武弁、绯宝相花衫、勒帛。黄麾幡二,执幡人武弁、黄宝相花衫、铜革带。小行旗三百人,素帽、五色抹额、绯宝相花衫、勒帛。五色小氅三百人,仪锽四十人,皆缬帽,五色宝相花衫、勒帛。金节一十二人,武弁、青宝相花衫、铜革带。殳叉三十人,素帽、五色宝相花衫、勒帛。绿槊二百一十人,素帽、绯宝相花衫、勒帛。乌戟二百一十人,缬帽、绯宝相花衫、勒帛。白柯枪六十人,素帽子、银褐宝相花衫、勒帛。仪弓二百七十人,缬帽、青宝相花衫、勒帛。仪弩六十人,平巾帻、绯宝相花衫、勒帛。铜仗子二十人,素帽、紫䌷衫、黄勒帛。仪刀百八十四人,平巾帻、绯宝相花衫。内大旗下六百一十二人,大旗三十四,龙旗一十,凤旗一十,五星旗、五岳旗各五,青龙旗、白虎旗、朱雀旗、玄武旗各一,每旗扶拽一十七人,搭材一名,武弁、五色宝相花衫、勒帛。其外殿中舆辇、伞扇百三十三人,逍遥、平辇各一,每辇人员八人,帽子、宜男缬罗单衫、涂金银柘枝腰带。辇官二十七人,幞头、白狮子缬罗单衫、涂金银海捷腰带、紫罗里夹三襜。中道伞扇六十六,辇官七十人,素方伞四十四人,弓脚幞头、碧襕衫、涂金铜革带、乌皮履。绣紫方伞六、花团扇十二、十八人,雉扇二十二人,准备四人,皆武弁、绯宝相花袍、铜革带。凤扇二十二人,黄抹额、黄宝相花袍、黄勒帛。编排仪仗职掌五人,立殿下伞扇后,乌皮介帻、绯罗宽衫、白罗大带。

其黄麾小半仗者,大庆殿册皇太子及穆清殿皇后受册之所设也,用一千四百九十九人。其内仪仗官兵等八百八十七人,兵部职掌十二人,金吾司碧襕三十人,绛引幡二、告止幡一、传教幡一、信幡一、用十五人,黄麾幡一、三人。小行旗百八十人,五色小氅子百八十人,金节十二人,仪锽、斧二十三人,绿槊七十五人,乌戟七十五人,白柯枪八十一人,仪弓六十三人,仪弩四十五人,铜仗子一十人,仪刀六十七人。统制官、将官、牵头、金铜甲,皆与前半仗同。内大旗下六百一十二人,殿中舆辇、伞扇百三十二人,皆同前半仗。

其黄麾角仗者,大庆殿冬至受朝、紫宸殿即位、两宫贺节庆寿、紫宸殿受金使朝之所设也,用一千五十六人。内金吾司放仗官二人,统制官一人,摄大将军六人,旁头五人,黄麾幡一,三人,绛引幡八,二十四人,金节十二人,仪弓七十人,仪弩五十人,仪刀七十人,仪锽、斧一十三人,白柯枪三十人,绿槊七十人,乌戟七十人,小行旗三百人,五色小氅三百人,铜仗子三十人。

其黄麾细仗者,大庆殿、文德殿发册及进国史之所设也。东都用一千四百二人,中兴后或用百人至五百人,随事增损。而其执仗有四,小行旗、五色小氅、仪刀、铜仗子;其服色有四,缬帽子、素帽子、平巾帻、武弁冠,五色宝相花衫、勒帛。

大朝会之外,有日参、四参、六参、朔参、望参。朔参,用厘务、不厘务通直郎已上。望参,用厘务通直郎已上。宣制、非时庆贺以望参官,余以朔参官。四参官,谓宰执,侍从,武臣正任,文臣卿监、员郎、监察御史已上。四参遇雨则改日参。在京宫观奉朝请者赴六参。高宗移跸临安,殿无南廊,遇雨雪,则日参官于南閤内起居。宰执、使相立檐下;侍从、两省、台谏官以下立南閤内;卿监、郎官、武功大夫以下立东西廊。绍兴十二年十月,有司请行正、至朝贺礼,及讲求祖宗故实常朝、视朝、正衙、便殿之仪。乃讨论朔日文德殿视朝,紫宸殿日参、望参,垂拱殿日参、四参,假日崇政殿坐,圣节垂拱、紫宸殿上寿之制。请先御正殿视朝。十一月,礼部侍郎王赏言:“正、至及大庆贺受朝,系御大庆殿,与文德、紫宸、垂拱殿礼制不同。月朔视朝,则御文德殿,谓之前殿正衙,设黄麾半仗。其余紫宸、垂拱皆系别殿,不设仪仗。今大庆殿朝会,礼文繁多,欲先举行文德殿视朝之制。”时行宫止一殿,乃更作崇政、垂拱二殿。御史台请以射殿为崇政殿,朔望权置帐门以为紫宸殿,宣赦书、德音、麻制以为文德殿,群臣拜表、听御札批答权作文殿德东上閤门。其垂拱殿四参,于殿门外设位版。十三年,始视朝于文德殿,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六月,紫宸殿望参,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自是,后殿坐及射殿引呈公事,以日景已高,依旧制设卫士、青凉伞十。淳熙十四年,诏引呈射殿公事,殿门外排立御马,如后殿之仪。

大朝会仪,旧制,垂拱殿设帘,殿上驻辇,候起居称贺班绝,乘辇,枢密、知閤门官、枢密都副承旨、诸房副都承旨前导,管军引驾至大庆殿后幄降辇,入次更衣。绍兴十五年正月朔旦,以二殿经途与东都异,乃以常御殿为垂拱殿,免驻辇,设帘帷,设椅子,称贺毕,过大庆殿后幄。前期,仪鸾司设御榻于大庆殿中,南向,设东西房于御榻左右稍北,设东西閤于殿后左右,殿上前楹施帘,设香案于殿下。太常展宫架乐于殿庭横街之南。其日,御辇院陈舆辇、伞扇于殿下,东西相向。兵部陈五辂于皇城南门外,俱北向。骐骥院列御马于殿门外,东西相向。兵部帅属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于殿门内外。以殿狭,辇出房,不鸣鞭。

淳熙十六年正旦,行称贺礼,比政和五礼月朔视朝仪。皇帝御大庆殿,服靴袍,即御坐,皇太子、文武百僚常服称贺,而设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及冬至朝贺,设黄麾角仗一千五十六人。著为令。而大朝会仪。自绍兴十五年以后不设。

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

宫中导从 行幸仪卫 太上皇仪卫 后妃仪卫

宫中导从之制,唐已前无闻焉。五代汉乾祐中,始置主辇十六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并服文绫袍、银叶弓脚幞头。尚宫一人,宝省一人,高鬓、紫衣。书省二人,紫衣、弓脚幞头。新妇二人,高鬟、青袍。大将二人,紫衣、弓脚幞头。童子执红丝拂二人,高鬟髻、青衣。执犀盘二人,带鬅头、黄衫。执翟尾二人,带鬅头、黄衫。鸡冠二人,紫衣,分执金灌器、唾壶。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分左右以次奉引。

太宗太平兴国初,增主辇二十四人,改服高脚幞头;辇头一人,衣紫绣袍,持金涂银仗以督领之。奉珍珠、七宝、翠毛华树二人,衣绯袍;奉金宝山二人,衣绿绣袍;奉龙脑合二人,衣绯销金袍,并高脚幞头。执拂翟四人,鬅头、衣黄绣袍。旧衣绫袍、紫衣者,悉易以销金及绣。复增司薄一人,内省一人,司仪一人,司给一人,皆分左右前导,凡一十七行。每正、至御殿,祀郊庙,步辇出入至长春殿用之。其乘辇,则屈右足、垂左足而凭几,盖唐制也。真宗时,加四面内官周卫。大中祥符三年,内出绘图以示宰相。

行幸仪卫。宋初,三驾皆以待礼事。车驾近出,止用常从以行。其旧仪,殿前司随驾马队,凡诸班直内,殿前指挥使全班祗应:左班七十六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左边引驾,五十二人作两队随驾;右班七十七人,二十四人在驾前右边引驾,五十三人在驾后作两队随驾,二十七人第一队,二十六人第二队。内殿直五十四人,散员六十四人,散指挥六十四人,散都头五十四人,散祗候五十四人,金枪五十四人,茶酒班祗应殿侍百五十七人,东第二班长入祗候殿侍十八人,驾后动乐三十一人,马队弩手分东西八十五人,招箭班三十五人,散直百七人,钧容直三百二十人,御龙直百四十二人,御龙骨朵子直二百二十人,并全班祗应。御龙弓箭直百三十三人,御龙弩直百三十三人,宽衣天武指挥二百一十六人。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员僚。

若随驾不使马队,即减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等直,仍减东西班马队驽手八十五人,余并同上。

凡皇城司随驾人数:崇政殿祗应亲从四指挥共二百五十二人,执擎骨朵,充禁卫;崇政殿门外快行、祗候、亲从第四指挥五十四人;车驾导从、两壁随行亲从亲事官共九十六人,并于驾前先行,行幸所到之处,充行宫司把门、洒扫祗应。各有正副都头、节级、十将。

尚书兵部供黄麾仗内法物:罕毕各一。五色绣氅子并龙头竿挂,第一,青绣孔雀氅;第二,绯绣凤氅;第三,青绣孔雀氅;第四,皂绣鹅氅;第五,白绣鹅氅;第六,黄绣鸡氅。又六军仪仗司供仪仗法物,内狮子旗四口,充门旗二口,各一人执,分左右;二口各十人执扯,分左右,扯人执弓箭。又左金吾引驾仗供牙门旗十四口,十口开五门,每门二口,每口一人执二人夹,计三十人,并骑,夹人执弓箭。监门校尉二十人,每门四人,并带仪刀,骑。二口系前步甲第七队前,二口系前部黄麾第一队前,二口系后部黄麾第一队前,二口系后步甲第一队前,二口系后步甲第七队前。四口开二门,每门二口,每口一人执二人夹,计十二人,并骑。监门校尉六人,并带仪刀,骑。二口系兵部班剑仪刀队后,二口系真武队前。又右金吾引驾仗供牙门旗十四口,制同左仗。

仁宗康定元年,参知政事宋庠言:“车驾行幸,非郊庙大礼具陈卤薄外,其常日导从,惟前有驾头,后拥伞扇而已,殊无礼典所载公卿奉引之盛。其侍从及百司官属,下至厮役,皆杂行道中。步辇之后,但以亲事官百余人执楇以殿,谓之禁卫。诸班劲骑,颇与乘舆相远;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所过旗亭市楼,垂帘外蔽,士民冯高下瞰,莫为严惮。逻司街使,恬不呵止。威令弛阙,玩习为常。非所谓旄头先驱,清道后行之慎也。且自黄帝以神功盛德,犹假师兵营卫,则防微御变,古今一体。案汉魏以降,有大驾、小驾之仪。至唐又分殿中诸卫、黄麾等仗,名数次序,各有施设。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銮游豫,尽去戈戟、旌旗之制,仪卫寡薄,颇同藩镇。此皆制度放佚,惮于改作之咎。宜委一二博学近臣,讨绎前代仪注及卤薄令,以乘舆常时出入之仪,比之三驾诸仗,酌取其中,稍增仪物,具严法禁,以示尊极,以防未然。革去因循,其在今日。”诏太常礼院与两制详定,参以旧仪,别加新制。

两制同礼官议,略准小驾制度,添清道马、罕毕、旗氅等物。别为常行禁卫仪,加清道马百匹,并带器械,分五行,行二十人。请下殿前司,于诸班内差。罕毕各一,分左右,并骑。牙门旗前后各四,分左右,并骑。绯绣凤氅二十四,分左右,并骑。以上请下殿前司,于诸班内差充。雉扇十二,分左右。请于亲从官内差充。以上新添百六十二人。凡天武官旧二百一十六人,空行,今添执哥舒,为一重。亲从官旧百四十五人,今添百五十五人,通为三百人,为一重。殿前指挥使旧四十八人,今添百五十二人,通为二百人,或于近上诸班相兼差充,并骑,为一重。以上因旧人数添。旧四百九人,新添三百七人,共七百一十六人。

凡驾前殿前指挥使、亲从官为二重,左右相对,各开二门,约二丈,每门并差人员二人押当。第一门与通事舍人相对,第二门与阁门使相对。每有臣僚迎驾起居,并令中道候起居毕,于左右门出。其诸色人止令于牙门旗前道傍起居,不得便入禁卫中。每门外重,令殿前指挥使执旗二面以表门,用转光错彩旗,通上计五重,皆掩后团转。凡百司祗应人于禁卫内无执掌者,及随驾臣僚除合将入禁卫随从人数外,余并令于殿前指挥使行外左右前后行。凡前牙门旗以后,后牙门旗以前,属禁卫中,不得辄入。凡中书、枢密院臣僚,并于从内第三重宽衣天武内行马;其余随驾文武臣僚,并在从内第四重殿前指挥使内,分左右依官位行马。

凡车驾经历去处,若有楼阁,并不得垂帘障蔽,及止绝士庶不许临高瞰下,止于街两傍立观,即不得夹路喧呼驰走。前牙门以前,后牙门以后,不在此限。凡车驾未出皇城门,宣德、左右掖、东华、拱宸门及已至所幸处,即自有门禁,不用牙门旗约束。凡车驾已在道,前牙门旗虽行,后牙门旗未行,除止绝闲杂行人外,其随驾臣僚官司人等,并依常例,次第赴合随从及行马去处。凡前牙门旗在清道马后约十步已来,后牙门旗在驾后殿前指挥使之后。凡街巷宽阔处,仪卫并依新图排列。如遇窄狭街巷,禁卫止用亲从官二重,御龙直二重,雉扇随辇。其殿前指挥使、天武官,并权分于驾前后随行。后至宽阔处,乘舆徐行,仪仗依旧排列。或驾幸园苑、宫观、寺院并臣僚宅,即清道马、仪仗、殿前指挥使、天武官更不入,惟于外排立。其随驾臣僚及诸司人,自依常例随从,候驾行,依次排列。或臣僚宅在巷内,前去不通人行处,其仪仗、殿前指挥使等,各于巷口排立,止绝行人,余并如故。时详定阅习既毕,或言新制严密,虑违犯者众,因不果行。

嘉祐六年,先是,幸睦亲宅,抱驾头内臣坠马,坏驾头。太常礼院、阁门及整肃禁卫所请自今车驾出,以阁门祗候并内臣各二员,分驾头左右扇筤后编拦,仍以皇城司亲从官二十人随之。

哲宗绍圣二年,诏:车驾行幸仪卫,驾后东西班殿侍马两队,拨充驾前编拦,分两壁行于前引行门之前,随身器械,各别给银骨朵一。驾后马队、殿前指挥使马,以百人分四队。不足,据人数均差,仍别差人员六人。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并增作一百四人,分四队,内人员各四人。金枪班添一队,作七十八人,内人员三人。弩手班添两队,充填拨过东西班殿侍马两队。禁卫御龙直、弓箭直、弩直、长行,仍各添给银骨朵。禁卫外,添差编拦天武人员、长行共二百人,拣选有行止旧人充,出入止于宣德门外,至行在所,即止于行宫门外。

南渡后,乘舆出入,初未有仪。高宗将迎韦太后于郊,因制常行仪仗,用黄麾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孝宗朝德寿宫,减一千人,用殿前司六百二十九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三百九十一人,崇政殿四百四十九人,凡一千四百六十九人。四孟诣景灵宫,用殿前司八百七十五人,皇城在内巡检司五百二十八人,崇政殿五百二十一人,凡一千九百二十四人。九年正月,诏:驾出御后殿坐,宰执、百官、仪卫等赴后殿,起居殿上;登辇,出后殿门,驾回,入祥曦殿门。

太上皇仪卫。隆兴元年,孝宗嗣位,诏有司讨论德寿宫舆辇仪卫。先是,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诏:“上皇日常朝殿,差御龙直四十三人,执仗排立,并设伞扇,鸣鞭。宰执退朝,仍赴德寿宫起居。如遇行幸,令禁卫所随以祗应。”两奉上皇旨,却而不受,故复有是诏。寻有司上言:“汉之未央,唐之兴庆,其车辇仪卫不载。今父尧子舜,事亲典礼,凡往古来今所未备者,当以义起,极其尊崇,为万世法。”遂定宰执、百官诣德寿宫起居,则禁卫所依后殿坐仪排列,禁卫二百九十七人祗应。行幸,则禁卫所差行门、禁卫诸班直、天武亲从官及伞扇、鸣鞭、烛罩等合五百人,随行扈从。前引七十人:内行宫殿前崇政殿亲从一十人,都下亲从二十人,快行亲从二十人,殿前指挥使二十人。中道六十人:编排禁卫行子一十人,执从物御龙直三十人,执伞扇天武一十人,崇政殿亲从拦前一十人。禁卫围子四重四百人:第一,崇政殿亲从一百人;第二,御龙直、骨朵直、弓箭直三十人,东西班七十人;第三,执烛罩都下亲从一百人;第四,内殿直一十人,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鎗、银鎗班各一十人,后从殿前指挥使二十人。

皇太后仪卫。自乾兴元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侍卫始盛。用礼仪院奏,制皇太后所乘舆,名之曰“大安辇”。天圣元年,有司言:“皇太后车驾出,合设护卫:御龙直都虞候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一人,十将、长行五十人;骨朵子直都虞候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八十人;弓箭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五十人;弩直指挥使一人,都头二人,副都头二人,十将、长行五十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左班都虞候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器械;右班指挥使一人,都知一人,行门三人,长行二十人,带器械。皇城司禁卫二百人,宽衣天武二百人,供御辇官六十二人,宽衣天武百人。余诸司祗应、鸣鞭、侍卫,如乘舆之仪。”诏依。

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礼院言:“准诏再详定皇太后出入仪卫:御龙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头二人,长行四十人;弓箭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弩直都头二人,长行二十五人。殿前指挥使两班,各都知一人,行门各二人,长行各一十人,带器械。皇城司禁卫一百人,宽衣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入内都知、御药院官各一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御辇院短镫、教骏、拢马亲事官,入内院子,诸司并入内内侍省祗应内品,入数不定。”诏依。

治平元年,诏皇太后出入唯不鸣鞭,他仪卫如章献明肃故事。四年,神宗嗣位,诏太皇太后仪范已定,皇太后合设仪卫:御龙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各一人,十将、长行各共二十人。皇城司亲从官一百人,执骨朵宽衣天武官百五十人,充围子行宫司人员共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充围子皇城司亲事官八十人。打灯笼、短镫马、拢马亲从官,金铜车、棕车随车子祗应人,擎担子供御辇官,执擎从物等供御、次供御并下都辇直等,人数不定。都知一员,御药院使臣二员,内东门司使臣二员,内酒坊、御厨、法酒库、仪鸾司、乳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车子院、御膳素厨、化成殿果子库,并从。遇出新城门,添差带器械内臣。

哲宗即位,元祐元年,诏太皇太后出入仪卫,并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其不可考者,则依慈圣光献皇后之例。既而又诏:太皇太后出入仪卫,添御龙骨朵子直三十六人,御龙弓箭直四十五人,御龙弩直四十五人,皇城司禁卫五十人,马队三百五十人,东西班、茶酒班殿侍共一百人,快行增至二十人。军头引见司监官二员,并将带承局、等子,依随驾例祗应;钧容直并动乐殿侍,则候开乐取旨。

仁、英、哲之世,太后临朝垂帘,仪从亦不崇侈,止曰仪卫,无卤薄名也。南渡后尤简,其车以舆不以辇,余惟伞、扇而已。绍兴奉迎太母,极意备礼,然犹曰太后天性朴素,不敢过饰仪从。器物惟涂金,舆前用黄罗伞扇二,绯黄绣雉扇六,红黄绯金拂扇二,黄罗暖扇二。朝谒景灵宫、太庙,则用禁卫诸班直、天武亲从五百人。其前引、中道、围子,同上皇仪卫而差省焉。

皇太妃出入仪卫。哲宗绍圣元年,三省、枢密院言:“增崇皇太妃出入仪卫:龙凤扇二十,侍从官入内省都知或押班一员,内侍省都知或押班一员,皇城司、御药院、内东门司各一员,带御器械内侍八员,引喝内侍一员。殿前指挥使三十二人,内人员二人,御龙直三十三人,骨朵子直三十三人,弓箭直二十三人,弩直二十三人,天武官一百五十四人,皇城司禁卫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行宫司一百人,辇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下都五十八人,烛笼七十,诸司御燎子、茶床、快行亲从四人。”礼部太常寺又言:“元祐三年,诏皇太妃伞用红黄罗。参议得皇太后出入兼用红黄,今皇太妃若亦用黄,则非差降之意。伏请红黄兼用,从皇太后出入,则止用红。”

徽宗崇宁元年,臣僚言:“元符皇后,先帝皇后也,其曲礼宜极褒崇。”于是约圣瑞皇太妃之制,出入由宣德正门,增龙凤扇二十,御龙直十二人,御龙骨朵子直十七人,御龙弓箭直十二人,御龙弩直二十二人,殿前指挥十三人,皇城司禁卫二十人,快行亲从官四人,执烛、皇城司亲从官、金铜车并棕车,随时定数供须。行幸药架一坐,勾当官、吏人二员,封题一员,药童三人,抬擎药架辇官十一人,秤、库子亲事官,量差人数祗应。从之。

二年,臣僚又言:“元符皇后,元符末尝预定策之勋,以承神宗、哲宗之志。”礼部太常寺奏:“典礼,准圣瑞皇太妃例,侍从官入内内侍省都知或押班一员,皇城、御药、内东门司官各一员,御辇院轮官随从,诸司御燎子、茶床、带御器械内侍十人,引喝内侍一人。舆用龙凤,伞红黄兼用。出入由宣德东门,今欲出入由宣德正门。龙凤扇二十柄,今添作三十柄。辇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都下五十八人。御龙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龙骨朵子直三十三人,今添作五十人。御龙弓箭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龙弩直二十三人,今添作四十五人。殿前指挥三十二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内臣二人。皇城司一百人禁卫,今添作一百二十人。天武官一百五十四人,行宫司一百人,入内院子五十人。快行亲从官四人,今添作八人。执烛、皇城司亲从官、金铜车并棕车,随时内中批出合要数供须。行幸药架一坐,勾当官一员,吏人二员,封题一员,药童三人,抬擎药架辇官十一人,秤、库子亲事官,量差人数祗应。”从之。

皇后仪卫,惟东都《政和礼》有卤簿,他无卤簿之名,惟曰仪卫而已。中兴后,皇太后既尚简素,后尤简焉。出入朝谒宫庙,用应奉御辇官一员,人吏三人。供应六十三人:内人员十五人,头帽、紫罗四衤癸单衫、金涂银柘枝腰带;肩擎辇官四十八人,幞头、绯罗单衫、金涂海捷腰带、紫罗表夹三襜、绯罗看带。次供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服同上,惟海捷带;辇官一十三人,服同肩擎官,惟行狮带。都下五十四人:内人员一人,帽服同前;辇官五十三人,服同上,辇宫惟云鹤带。

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

国初卤簿

国初卤簿。太祖建隆四年,将郊祀,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惟得唐长兴《南郊卤簿字图》,校以令文,颇有阔略违戾者。礼仪使陶谷建议:“金吾及诸卫将军导驾及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元礼》各服本色绣袍。金吾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威卫以赤豹,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师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为文。旧,执仗军士悉衣五色画衣,随人数给之,无有准式,请以五行相生之色为次,黑衣先之,青衣次之,赤、黄、白又次之。大驾五辂,各有副车,近代浸废,请依令文增造。又案明宗旧图,导驾三引而仪仗法物人数多,周太祖卤簿六引而人数少,请准令文用六引,其卤簿各依本品以给。”从之。旧清游队有甲骑具装,亡其制度,谷以其所记造之。又作大辇,皆率意定其制。谷又取天文大角、摄提列星之象,作摄提旗及北斗旗、二十八宿旗、十二辰旗、龙墀十三旗、五方神旗、五方凤旗、四渎旗。时有贡黄鹦鹉、白兔,及驯象自来,又作金鹦鹉、玉兔、驯象旗。太祖又诏别造大黄龙负图旗一,大神旗六,日旗一,月旗一,君王万岁旗一,天下太平旗一,师子旗二,金鸾旗一,金凤旗一,五龙旗五,凡二十一旗,皆有架,南郊用之。大黄龙负图旗陈于明德门前,余二十旗悉立于宿顿宫前,遇朝会册礼,亦皆陈于殿庭。凡马步仪仗,共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悉用禁军。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事,中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事,校尉、主帅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事。

乾德三年,蜀平,命左拾遗孙逢吉收蜀法物,其不中度者悉毁之。是岁,太祖亲阅卤簿。四年,始令改画衣为绣衣,至开宝三年而成,谓之“绣衣卤簿”。其后郊祀皆用之。军卫羽仪,自是浸甚。每大祀,命大礼、礼仪、仪仗、卤簿、桥道顿递五使,卤簿使专掌定字图排列,仪仗使纠督之,大礼及余使同按阅,致斋日巡仗。又命殿前大校管勾捧日、奉宸队,侍卫大校勾当仪仗兵队,捧日、天武厢主四人,编排捧日、奉宸队及执仗人,内诸司使、副使三员同押仪仗,别二员编排导引官。六年,诏节度使已下,除在京巡检及押仪仗外,并令服裤褶衣导引。

太宗至道中,令有司以绢画为图,图凡三幅,中幅车辂、六引及导驾官,外两幅仪卫,其警场青城,又别为图,图成,以藏秘阁。凡仗内自行事官、排列职掌并捧日、奉宸、散手天武外,步骑一万九千一百九十八人,此极盛也。

真宗咸平五年,诏南郊仪仗引驾官,不得多带从人。宰臣,亲王,枢密、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使,各四人。尚书,节度使,翰林学士、侍读、侍讲学士,各三人。给事,谏议,知制诰,大卿监,金吾大将军,枢密都承旨、副承旨,客省阁门使、副使,诸司使、副使至内殿崇班,各二人。少卿监,诸行郎中已下,阁门祗候已下,各一人。又诏南郊引驾官,中书、枢密院一行在东,亲王一行在西,余依官次。大中祥符元年,改小驾为鸾驾。

自太祖易绣衣卤簿后,太宗、真宗皆增益之。仁宗即位,仪典多袭前世,宋绶定卤簿,为《图记》十卷上之,诏以付秘阁。凡大驾,用二万六十一人,大率以太仆寺主车辂,殿中省主舆辇、伞扇、御马,金吾主纛、槊、十六骑、引驾细仗、牙门,六军主枪仗,尚书兵部主六引诸队、大角、五牛旗,门下省主宝案,司天台主钟漏,太常主鼓吹,朝服法物库出旗器、名物、衣冠、幰盖,军器库出箙、弩、矢,内弓箭库出戎装、杂仗。凡六引导驾、太仆卿、千牛将军、殿中侍御史、司天监少府监僚佐局官、乘黄令、大将军、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皆以京朝官内诸司使、副使以下摄事。仗内用禁军诸班直:捧日、天武、拱圣、神勇、宣武、骁骑、武胜、宁朔、虎翼兵。大将军、将军以军主、都虞候摄。中郎将、郎将、都尉以指挥使、副指挥使摄。校尉、主帅、旅帅、队正以军使、副兵马使、都头、副都头、十将摄。余法驾、鸾驾、黄麾仗,则递减其数。

景祐五年,贾昌朝言仪卫三事:

一曰南郊卤簿,车驾出宫诣郊庙日,执球杖供奉官,于导驾官前分列迎引,至于斋宫。夫球杖非古,盖唐世尚之,以资玩乐。其执之者皆亵服,锦绣珠玉,过于侈丽,既不足以昭文物,又不可以备军容。常时豫游,或宜施用。方今夙夜斋戒,亲奉大祀,端冕颙昂,鼓吹不作,而乃陈戏赏之具,参簪绅之列,导迎法驾,入于祠宫。稽诸典仪,未为允称。况导驾官两省员数悉备,何烦更有此色供奉官,谓宜彻去球杖,俟礼毕还宫,鼓吹振作,即复使就列。

二曰大驾卤簿,有羊车前列。臣案羊车本汉、晋之代,乘于后宫。隋大业中,增金宝之饰,驾以小驷,驭以传童,自是以来,遂为法从。唐制兼有辇车、副车之名,国朝因循,尚未改革。窃以郊祭天地,庙见祖宗,车服所陈,动必由礼。至于四望、耕根之属,兼包历代,皆或有因,岂容后宫所乘,参陪五辂。欲望大驾不用羊车,所冀肃恭,稽合典礼。

三曰南郊大驾卤簿,仪卫甚众,有司虽依典礼,名物次第,兵杖数目,预先分布,及五使量行案阅。其如被差执掌吏员兵伍,素不闲习,行列先后,多失次序;所持名物,亦或差互。押当官但以行事为名,从便趋进,失其处守。窃谓三载亲郊,国之大事,旁陈象物,仰法乾行,四方之人,观礼于是,宜详制度,以示光华。请大驾卤簿前后仗卫次第,于致斋前命仪仗、卤簿使令有司执簿籍率押当官暨诸卫、诸省执仗士卒将领者,自殿门至郊庙分列之处,详视先后及器仗名品,无令差忒。

诏礼仪使宋绶与太常礼院同详定以奏。绶奏:“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物,以奉乘舆。今昌朝言宿斋之时,不可陈玩乐之具。请郊祀前一日,应供奉官等令宿幕次,俟皇帝行礼毕降坛,导至青城,由青城前导归大内。”后汉刘熙《释名》曰:“骡车、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隋《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况历代载于《舆服志》,自唐至今,著之礼令,宜且仍旧。其卤簿仪仗,遇南郊前,五使预阅素备,愿依昌朝所奏,下仪仗、卤簿使加点阅,使之齐肃。

皇祐二年,将享明堂,卤簿使奏:“法驾减大驾三分之一,而兵部亡字图故本,且文牍散逸,虽粗有名数,较之礼令,未有以裁其中。”诏礼官与兵部加考正,为图以奏。及上图,法驾卤簿用万有一千八十八人。嘉祐二年祫享,用礼仪使奏:“南郊仗,金吾上将军、六统军、左右千牛,皆服紫绣戎服,珂珮,骑而前;节度使亦衣裤褶导驾,如旧例。”是月,礼官奏:“南郊还,在礼当乘金辂,而或诏乘大辇,宜著于令,常以大辇从。”六年,幸睦亲宅,内侍抱驾头堕马,驾头坏。御史中丞韩绛奏请严仪卫,事下阁门、太常礼院议。遂合奏:“车驾出,请以阁门祗候及内侍各二员,扶驾头左右,次扇筤,又以皇城亲从兵二十人从其后。”

神宗熙宁七年,诏太常看详兵部大驾卤簿字图,遂奏言:“制器尚象,有其数者,必有其义。后世车驾仪仗,多杂秦、汉制度,当革其尤者。”《周礼·车仆》:“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萃,副车也。诸辂之副,宜次正辂。羊车,前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载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宜除去。从之。

元丰元年,详定所言:“大驾舆辇、仗卫仪物,兼取历代所用,其间情文讹舛甚众。或规摹苟简而因循已久;或事出一时而不足为法。”诏令更定。于是请去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所绘人形,及龙、虎、仙童、大神、金鹦鹉、黄鹦鹉、网子、螣蛇、神龟等旗。旧制,亲祠南郊,皇帝自大次至版位,内侍二人执翟羽前导,号曰“拂翟”。拂翟不出礼典,乃汉乾祐中宫中导从之物,不宜用诸郊庙。诏可。

又礼文所言:

近制,金辂不以金饰诸末,象辂不以象饰诸末,革辂不鞔,木辂不漆,请改饰四辂。太常则绘三辰,加升龙、降龙,大旂则绘交龙、大赤鸟隼、大白熊虎、大麾龟蛇而去其云龙,使之应礼。又古者,五辂皆载旗,谓之“道德之车。”《考工记》车戟崇于殳,酋矛崇于戟,各四赤,戟矛皆插车骑,谓之“兵车”。战国尚武,故增插四戟,谓之闟戟。则知德车、武车,固异用矣。汉卤簿,前驱有凤凰闟戟,犹未施于五辂。江左以来,五辂乃加棨戟于车之右,韬以黼绣之衣。后周司辂,左建旗,右建闟戟,闟戟方六尺,而被之以黼,皆戾于古。请去五辂闟戟,以应“道德”之称,而建太常于车后之中央,升辂则由左。

又按《周礼》:“大驭,掌驭玉辂以祀。”则祀乘玉辂也。斋仆掌驭金辂,斋右充金辂之右,则斋乘金辂也。斋祀之车,异用而不相因。国朝亲祠太庙,致斋文德殿,翌日即进玉辂,非制。请进金辂,俟太庙祠毕,翌日,御玉辂诣郊。

又《周礼》戎右职曰:“会同,充革车。”《仪礼》曰:“贰车毕乘。”《礼记》曰:“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盖古者后车余辂,不敢旷空,必使人乘之,所以别旷左之嫌也。自秦兼九国车服,西汉因之,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后汉志》云:“尚书、御史所载。”扬雄曰:“鸱夷国器,托于属车。”则是汉之属车,非独载人,又以载物,亦《仪礼》所谓“毕乘”之义也。国朝卤簿,车十二乘,虚设于法驾之后,实近旷左之嫌。请令尚书、御史乘之,或以载乘舆服御。

又言:“法驾之行,必有共舆者,盖以承清问。《周官》有太仆、斋仆、道仆,所以御车,至参乘,则其礼益重。故道德之车则有斋右、道右,武车则有戎右,皆以士大夫为之。国朝之制,乘舆有太仆而无参乘,请增近臣一员,立车右。”

其后,诏增制五辂及参乘,玉辂建太常,金辂建大旂,象辂建大赤,革辂建大白,木辂建大麾。诸辂之副,各次正辂,仍存闟戟焉。时大驾卤簿,仗下官一百四十六员,执仗、押引从军员、职掌诸军诸司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一人。初,玉辂自唐显庆中传之,号“显庆辂”。神宗更制新玉辂,六年正月,御大庆殿受朝,先夕陈诸庭,夜半彻幕屋,压焉。自是竟乘旧辂。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太常寺状具南郊仪仗,人兵二万一千五百七十五人。政和四年,礼制局言:“卤簿六引仪仗,信幡承以双龙,大角黑漆画龙,紫绣龙袋,长鸣、次鸣、大小横吹、五色衣幡、绯掌画交龙。按《乐令》,三品以上绯掌画蹲豹。盖唯乘舆器用,并饰以龙。今六引内系群臣卤簿,而旗物通画交龙,非便,合厘正。”七年,兵部尚书蒋猷请令有司取《天圣卤簿图记》,更加考正可否而因革之。诏如其请。宣和元年,蔡攸被旨改修,凡人物器服,尽从古制,饰以丹采,三十有三卷。

高宗初至南京,孟太后以乘舆服御及御辇仪仗来进。建炎初,诏东京所属起发祭器、法服、仪仗赴行在所。十一月,帝郊于扬州,仪仗用一千三百五十五人。仓卒渡江,皆为金兵所焚。绍兴十二年,有司言:“天子起居,当备法驾,况太母回銮,将奉郊迎。”遂令工部尚书莫将等检会本朝文德、大庆殿旧仪,下太常定,用二千二百六十五人,于是始备黄麾仗,庆、册、亲飨皆用焉。是年冬,玉辂成。

明年,郊,准国初大驾之数,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内旧用锦袄子者以缬缯代,用铜革带者以勒帛代。而指挥使、都头仍旧用锦帽子、锦臂袖者,以方胜练鹊罗代;用絁者以绸代。禁卫班直服色,用锦绣、金银、真珠、北珠者七百八十人,以头帽、银带、缬罗衫代。旗物用绣者,以错采代;车路院香镫案、衣褥、睥睨,御辇院华盖、曲盖及仗内幢角等袋用绣者,以生色代。殿前司仗内金枪、银枪、旗干,易以漆饰;而拂扇、坐褥以珠饰者去之。帝曰:“事天贵质,若惟事华丽,非初意矣。”十月,卤簿器物及金象革木四辂、大安辇皆成。太常又奏,前后六引鼓吹八百八十四人,旧制骑。今路狭拥遏,欲止令步导。从之。十六年,始增捧日、奉宸队,合一万五千五十人。卤簿之制备矣。三十一年九月,行明堂礼,仪物视郊祀省三之一,用一万一千五人。

孝宗隆兴二年正月,以卤簿劳民,乃令有司条具其可省者。次年郊祀,止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盖减绍兴二十八年人数之半也。乾道六年之郊,虽仍备五辂、大安辇、六象,而人数则如旧焉。自后,终宋之世,虽微有因革,大抵皆如乾道六年之制。若明堂,则四辂、大安辇皆省,止用三千三百十九人。故事,祀前二日诣景灵宫,皆备大驾仪仗、乘辂。中兴后,以行都与东都不同,前二日止乘辇。次日,自太庙诣青城,始登辂,设卤簿。自绍兴十三年始也。车驾遇雨,玉辂施障,从驾臣僚赐雨具,中道遇晴则撤。郊坛遇雨,则就青城放御仗,逍遥子还宫,导驾官免步导。

大驾卤簿。象六,中道,分左右。次六引,中道。第一,开封令;第二,开封牧;驾从余州县出者,所在刺史、县令导驾,准此。第三,太常卿;第四,司徒;第五,御史大夫;第六,兵部尚书。以上各用本品卤簿。

次纛十二。每纛一人持,一人托,四人扯,骑二人押。次犦槊骑八,押衙四人骑引。左右金吾上将军四人,将军四人,大将军各一人,折冲都尉一人。大将军、都尉并夹以犦槊二,每槊一人执,二人夹,纛槊皆中道。

次清游队。左右道。白泽旗二,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左右金吾折冲都尉各一人领。弩八,弓箭三十二,槊四十。次左右金吾十六骑,左右道,主帅各一人分领。弩八,弓箭十二,槊十二。次夹道佽飞,骑。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领。虞候佽飞四十八人,铁甲佽飞二十四人。

次前队殳仗。左右道。左右领军卫将军各一人,犦槊四人,主帅四人,殳八十,叉八十;相间。左右武卫屯卫主帅各四人,殳各五十人,叉各五十人;左右骁卫主帅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朱雀旗一,中道,一人持,二人引,二人夹。弩四,弓箭十六。次龙旗十二。中道,并一人执,二人引,二人护后;副竿二,皆骑,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领。风伯、雨师旗各一,雷公、电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左、右摄提旗各一,北斗旗一。次指南、记里鼓、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车。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各一人,来往检校。次引驾十二重。中道,并骑。弩八,弓箭八,槊八。

次太常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从。㧏鼓十二在左,主帅四人骑领。

金钲十二在右,主帅四人骑领。大鼓百二十,主帅二十人骑领。长鸣百二十,主帅六人骑领。铙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大横吹百二十,主帅十人骑领。节鼓二,笛二十四,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㧏鼓十二在左,主帅二人骑领。金钲十二在右,主帅二人骑领。小鼓百二十,主帅十人骑领。中鸣百二十,主帅六人骑领。羽葆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

次司天监一人,骑,引相风、刻漏,中道。令史一人,排列官二人,骑从。相风乌舆一,匠人一。交龙钲、鼓各一,司晨、典事各一人骑从。钟楼、鼓楼各一,行漏舆一,漏刻生四人从。清道二人,十二神舆一。司天官一人押。

次持鈒前队。中道。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校尉二人。绛引幡一,金节十二,罕一在左,毕一在右,朱雀幢一,叉一。青龙、白虎幢各一,分左右。叉各一。导盖一。叉一。称长一人,鈒戟二百八十人,分左右;左右武卫将军各一人,校尉四人,分左右。次殿中侍御史二人,黄麾一。骑二夹。

次前部马队。左右队。第一队,角宿、亢宿、斗宿、牛宿旗各一,执次同龙墀旗,角、亢在左,斗、牛在右,余队同此。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并分左右,余队皆同。第二队,氐宿、房宿、女宿、虚宿旗各一,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三、第四队。第三队心宿、危宿旗各一;第四队尾宿、室宿旗各一;第五队箕宿、壁宿旗各一,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队奎宿、井宿旗各一,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七队娄宿、鬼宿旗各一,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八、第九队。

第八队胃宿、柳宿旗各一;第九队昴宿、星宿旗各一;第十队毕宿、张宿旗各一,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十一、十二队。第十一队觜宿、翼宿旗各一;第十二队参宿、轸宿旗各一。

次步甲前队。左右道。犦槊四,左右领军卫将军各一人检校。第一队,鹖鸡旗二,引、执同马队。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赤鍪甲、弓箭六十;第二队,貔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赤鍪甲、刀盾六十;第三队,玉马旗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青鍪甲、弓箭六十;第四队,三角兽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青鍪甲、刀盾六十;第五队,黄鹿旗二,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黑鍪甲、弓箭六十;第六队,飞麟旗二,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黑鍪甲、刀盾六十;第七队,駃騠旗二,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白鍪甲、弓箭六十;第八队,鸾旗二,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白鍪甲、刀盾六十;第九队,麟旗二,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黄鍪甲、弓箭六十;第十队,驯象旗二,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黄鍪甲、刀盾六十;第十一队,玉兔旗二,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黄鍪甲、弓箭六十;第十二队,辟邪旗二,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黄鍪甲、刀盾六十。

次前部黄麾仗。左右道。绛引幡二十;第一部,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兼检校第二部。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主帅二人。龙头竿赤氅二十,揭鼓二,仪锽五色幢二十,龙头竿小孔雀氅二十,小戟二十,揭鼓二,龙头竿五色鹅毛氅二十,弓箭二十,龙头鸡毛氅二十,朱縢盾二十,龙头竿绣氅二十,弓箭二十,槊二十,揭鼓二,绿縢盾二十;第二部,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主帅及氅锽等并同第一部,余准此。第三部,左右屯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四部,左右武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五部,左右骁卫大将军各一人检校;兼检校第六部,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部,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

次六军仪仗。中道,在殿中黄麾后。左右神武军统军各一人,本军旗二,一人执,一人引,二人夹,都头各一人骑押。吏兵、力士旗各五,白干枪五十,柯舒十,镫仗八,相间。排阑旗二十,掩尾天马旗二。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并同神武军。惟羽林用赤豹、黄熊旗各五,龙武用龙君、虎君旗各五。

次引驾旗十六,中道,执人同六军旗。十二辰旗各一,天王旗四。排仗通直官二人骑领。次龙墀旗十三,中道,各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排仗将二人骑领。天下太平旗一,青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旗各一,金鸾、金凤旗各一,狮子旗二,日旗、月旗各一,君王万岁旗一。

次御马二十四匹,中道,并以天武官二人执辔。尚乘奉御二人从。次日月合璧旗一,次苣文旗二,次五星连珠旗一,次祥云旗二。以上并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佩横刀,执弓箭。次长寿幢一。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道。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七十骑,弩八,弓箭二十二,槊四十。

次班剑仪刀队。左右道。左右卫将军各一人,亲卫郎将各二人,班剑二百二十,为第一、第二行;勋卫郎将各二人,班剑二百二十,为第三、第四行;翊卫郎将各三人,仪刀三百七十八,为第五、第六、第七行;左右骁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三十四,为第八行;左右武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三十八,为第九行;左右屯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四十二,为第十行;左右领军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四十六,为第十一行;左右金吾卫翊卫郎将各一人,仪刀一百五十,为第十二行。

次五仗。左右道。左右卫供奉中郎将各二人,亲勋翊卫各二十四人,左右卫郎将各一人,散手翊卫各三十人,左右骁卫郎将各一人,翊卫各二十八人。

次左右骁卫、翊卫三队。第一队,花凤旗二,大将军各一人,弩十,弓箭二十,槊四十;第二队,飞黄旗二,将军各一人,弩、弓箭、槊同第一队,下准此。第三队,吉利旗二,郎将各一人。

次金吾细仗。殿中伞扇,千牛。中道。青龙、白虎旗各一,一人执,三人引,骑二人押当。五岳神旗各一,五方神旗各一,五方龙旗二十五,五方凤旗二十五,四渎神旗各一。各一人执,二人引,二人夹,四旗属兵部,每行次五方凤旗。援宝三十二人,香案一,符宝郎一人,宝案一,宝舆一。舆士十二人。

碧襕二十四人,骑,内十四人,执仪刀。方伞二,雉扇四,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金甲天武官二人,进马四人,千牛将军一人,千牛八人,中郎将二人,长史二人,引驾官四人,天武官三百人。次球仗供奉官一百人。

次左右卫夹毂队。左右道。第一、第四队,朱鍪甲、刀盾各六十,折冲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二、第五队,白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第三、第六队,黑鍪甲、刀盾各六十,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次捧日、奉宸队。左右道。捧日三十五队,队四十人,骑;奉宸二十五队,队四十人。并五重相间。

次导驾官。中道。通事舍人八人,分左右;侍御史二人,分左右;御史中丞二人,分左右;正言二人,分左右;司谏二人,分左右;起居郎二人在左,起居舍人二人在右;谏议大夫四人,分左右;给事中四人在左,中书舍人六人在右;散骑四人,分左右;门下侍郎二人在左,中书侍郎二人在右;侍中二人在左,中书令二人在右。次鸣鞭二。中道。次宫苑马二。中道。

次殿中省仗。大伞二,方雉尾扇四,腰舆一,排列官一人骑领。小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镫一。

次诞马二,玉辂。皇帝升辂,则太仆卿御,千牛大将军二人夹辂,将军二人陪乘。前有诞马二,教马官二人。次诸司随驾供奉。次大辇,掌辇四人导,尚辇奉御二人骑从。殿中少监二人,骑。本省供奉二人骑从。

次御马二十四。并以天武官二人执辔,尚辇直长二人骑从。

次持鈒后队。中道。左右武卫旅帅各一人,大伞二,大雉尾扇二夹。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十二,朱团扇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玄武幢一,叉一。绛麾二,细槊十二。次大角百二十。左右金吾果毅都尉各一人骑从。

次后部鼓吹。中道。鼓吹丞二人,骑。典事四人骑从。羽葆鼓十二,主帅四人骑从。歌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主帅二人骑领。铙鼓十二,主帅四人骑领。歌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横吹百二十,主帅八人骑领。笛二十四,箫二十四,觱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觱篥二十四。次黄麾幡二,骑二夹。殿中侍御史二人,骑。令史四人骑从。次芳亭辇一,凤辇一,小舆一,尚辇直长二人,骑,检校。书令史四人骑从。次五牛旗舆各一,左右屯卫队正各一人,骑,检校。并执银装长刀。

次乘黄令、丞二人。府史四人骑从。次金、象、革、木辂。次五副辂。次耕根车。次进贤、明远、羊车。次属车十二。次中书、门下、秘书、殿中省局官各一,骑。次黄钺、豹尾车。

次后部黄麾仗。左右道,与殿中黄麾相并。第一部,左右骁卫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主帅氅锽等并同前部,下皆准此。第二部,左右武卫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三部,左右屯卫将军各一人检校,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四部,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五部,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第六部,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绛引幡二十,护后主帅二十人。

次步甲后队。左右道。第一队,貔旗二,执、引并同前。左右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盾同前队第十二。第二队,鹖鸡旗二,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十一。第三队,仙鹿旗二,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十。第四队,金鹦鹉旗二,左右骁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九。第五队,瑞麦旗二,左右武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八。第六队,孔雀旗二,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七。第七队,野马旗二,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六。第八队,犛牛旗二,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五。第九队,甘露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四。第十队,网子旗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三。第十一队,鹖鸡旗二,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刀盾同前队第二。第十二队,貔旗二,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分领。鍪甲、弓箭同前队第一。

次后部马队。左右道。第一队,角端旗二,左右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二、第三队。每队弩、弓箭、槊并同前队。第二队,赤熊旗二;第三队,兕旗二,左右骁卫果毅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四队。第四队,太常旗二;第五队,驯象旗二,左右武卫折冲都尉各三人分领;兼第六、第七队。第六队,鵕鸃旗二;第七队,騼蜀旗二;第八队,驺牙旗二,左右屯卫果毅都尉各二人分领;第九队,苍乌旗二;第十队,白狼旗二;第十一队,龙马旗二,左右领军折冲都尉各二人分领;第十二队,金牛旗二。

次后队殳仗。左右道。左右领军卫主帅四人,殳八千,叉八十;左右武卫主帅四人,殳五十,叉五十;左右屯卫骁卫主帅各四人,殳四十,叉四十。次掩后队。中道。左右屯卫折冲都尉各一人,大戟五十,刀盾五十,弓箭五十,槊五十。

次真武队。中道。金吾折冲都尉一人,仙童、螣蛇、真武、神龟旗各一,十人执,二人引,二人夹。槊二十五,弓箭二十,弩五。

车驾至青城,则周卫行宫及坛内外。其青城坐甲布列三百三十六铺:殿前指挥使二十四铺,四百七十七人;内殿直一十铺,一百四十一人;散员一十辅,一百四十二人;散指挥一十铺,一百四十一人;散都头一十铺,一百四十三人;散祗候一十铺,一百四十人;金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银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东第一班三铺,五十二人;东第二班三铺,五十三人;东第三班六铺,九十一人;东第四班五铺,八十四人;东第五班二铺,二十二人;下茶酒班一铺,三十一人;散直一十铺,一百四十九人;钧容直一十铺,二百人;御龙直二十二铺,三百八十五人;御龙骨朵子直一十二铺,二百一十二人;御龙弓箭直一十八铺,二百九十六人;御龙弩直二十二铺,三百五十六人;把天门天武一铺,八人;驾头扇筤天武一铺,三十二人;禁卫天武六铺,三百一十人;约拦天武三十铺,三百一十人;方围子亲从三十四铺,三百六十人;禁卫崇政殿亲从四十铺,并提举人员共四百六十三人;行宫司亲从一十二铺,一百八十人;快行亲从四铺,八十六人。行宫殿门崇政殿亲从四十六人,行宫殿门亲从并提举人员二百四十人,把街约拦亲事官贴诸处龊门一十队及提举人员一百三人,殿前指挥使已下看守马火甲队一千一百七十一人,右禁卫诸班共六千七百二十有四人。

圜坛东门外中道夹立诸班直主首引驾人员九人,御龙四直门旗六十人,御龙仗剑六人,天武把门长行八人。

大次前外围亲从四队三十八人,执烛亲从八十六人,行宫殿门一十二人,御龙直四十人。大次后把街约拦执事官五十一人。大次两壁快行六十九人,于禁卫外排立坛周围,守踏道。里围亲从十将、节级二十二人,坛从里第二重方围亲从三百二十四人。大次及外壝外诸门行宫司共一百六十人,宫架及坛东幄幕、宰臣百官幕次共六十人。右自大次前外围至百官幕次,共八百六十二人。凡诣小次行礼,不须随从。大次前里围并拦前一百七十一人,执烛一百二十九人,外围一百八十人,行宫门及快行二十四人。右自里围至行宫快行共五百四人。凡诣小次行礼,随从祗应。

圆坛从外壝下分作九重:从中第一重,殿前指挥使等七百四十四人;第二重,御龙直等六百九十五人;第三重,散员等六百四十二人;第四重,散都头等七百一十人;第五重,天武骨朵大剑约拦五百八十一人;第六重,御营四面巡检下步军八百六十七人;第七重,御营四面并青城圆坛巡检下步军八百六十七人;第八重,御营四面巡检下马军四百三十三人;第九重,御营四面巡检及青城圆坛巡检下马军四百三十四人。坛四门殿前指挥使行门三十五人,内人员一十五人,坛东门夹立擎鞭长行一十人。右自青城赴坛诸班亲从文武及御营圆坛巡检下,总七千四百六十七人。

驾至太庙,环卫如郊坛,坐甲布列二百六十三铺。殿前指挥使二十四铺,四百七十七人;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直各一十铺,一百二十人,共六十铺七百二十人;金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银枪一十铺,一百五十人;东第一、第二班各二铺,三十人,共四铺,六十人;东第三、第四班各四铺,六十人,共八铺,一百二十人;东第五班二铺,二十二人;下茶酒班一铺,三十一人;御龙直八铺,三百八十五人;御龙骨朵子直四铺,二百一十二人,御龙弓箭直六铺,二百九十六人;御龙弩直八铺,三百五十六人;把行门天武一铺,八人;驾头扇筤天武一铺,三十二人;禁卫天武六铺,三百一十人;禁卫崇政殿亲从四十铺,并提举人员共四百六十三人;行宫司亲从一十二铺,一百八十人;快行亲从四铺,八十六人;方围亲从二十四铺,三百六十人;约拦天武三十铺,三百一十人。

行宫殿门崇政殿亲从及提举人员二百八十六人,把街约拦亲事官贴诸处龊门一十二队,并提举人员一百三人,御营四面巡检六员下步军九百一十八人,亲从四十人。青城内至圜坛巡检下亲从四十人。右禁卫诸班直等御营四面巡检军兵,及青城至圜坛巡检下亲从,总六千一百四十五人。左山商氏家藏宋人《青城》、《圜坛》、《太庙》三图,其布置行列,极为详备,因附卤簿之后,庶览之者可以考一代之制云。

凡卤簿内牙门旗,中道四,分二门;左右道各十,分五门。中道一门在金吾细仗前,一门在掩后队后。左右厢第一门在步甲前队第六后,第二门在前部黄麾仗前,第三门在后部黄麾仗前,第四门在黄麾仗后,第五门在步甲后队第六后。每旗二人执,四人夹,并骑,分左右。每门监门校尉六人领。

又大驾,郊祀、籍田、荐献玉清昭应景灵宫用之。迎奉圣像亦用大驾,惟不设象及六引导驾官。法驾,减太常卿、司徒、兵部尚书,白鹭、崇德车,大辇、五副辂,进贤、明远车,又减属车四,余并三分减一。泰山下、汾阴行礼,明堂、大庆殿恭谢用之,凡一万一千八十八人。鸾驾,又减县令、州牧、御史大夫,指南、记里、鸾旗、皮轩车,象辂、革略、木辂,耕根车、羊车、黄钺车、豹尾车、属车,小辇、小舆,余并减半。朝陵,迎泰山天书,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宫,奏告玉清昭应宫,奉迎刻玉天书,躬谢太庙,皆用之。鸾驾旧用二千人,大中祥符五年,真宗告太庙,增至七千人。兵部黄麾仗,用太常鼓吹,太仆寺金玉辂,殿中省大辇,其制无定,然皆减于小驾。御楼、车驾亲征或省方还京,迎禁中天书,五岳上册,建安军迎奉圣像,太庙上册皆用之。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政和大驾卤簿。象六,分左右。次六引:开封令、开封牧、大司乐、少傅、御史大夫、兵部尚书。各用本品卤簿。次金吾纛、槊。左右皂纛各六,执、托各一人,纟斥四人。押衙四人,并骑。犦槊八,执各一人。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四人,本卫大将军二人,并骑。犦槊四,夹大将军。执各一人,夹二人,并骑。法驾,犦槊减二,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减二人。

次朱雀旗队。并骑。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引队,犦槊二,夹都尉;执旗一人,引、夹各二人。凡仗内引、夹、执人数准此。弩四,弓矢十六,槊二十,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押队。法驾,弩减二,弓矢减六,槊减八。宣和,引队改天武都指挥使,押队改天武指挥使。

次龙旗队。大将军一员检校,骑;引旗十二人,并骑。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旗各一,五星旗五,左、右摄提旗二,北斗旗一,护旗十二人,副竿二。执人并骑。法驾,引旗、护旗人各减四。宣和,检校改左右卫大将军,雷公、电母旗去“公”、“母”二字。

次指南、记里鼓车各一,驾马各四,驾士各三十人,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车各一,驾士各十八人。法驾,无白鹭、崇德车。宣和,有青旌、青雀、鸣鸢、飞鸿、虎皮、貔貅六车,在记里鼓之下、崇德之前;减白鹭、鸾旗、皮轩三车,驾士之数如前。

次金吾引驾,骑;本卫果毅都尉二人,仪刀、弩、弓矢、槊各减二。宣和,改都尉为神勇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管押指挥使一人,㧏鼓、金钲各十二,帅兵官八人领。大鼓一百二十,帅兵官二十人领。长鸣一百二十,帅兵官六人领。铙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茄各二十四,大横吹一百二十,帅兵官十人领。节鼓二,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㧏鼓、金钲各十二,帅兵官四人领。小鼓、中鸣各一百二十,帅兵官八人领。羽葆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法驾,前后㧏鼓、金钲各减四,大鼓减四十,长鸣减四十,铙鼓减四,拱宸管后箫、笳各减八,大横吹减四十,节鼓后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减八,小鼓、中鸣各减四十,羽葆鼓减四,最后箫、笳各减八,帅兵共减十八人。

次太史相风、行漏等舆。太史令及令史各一人,并骑。相风乌舆一。舆士四人。交龙钲、鼓各一,舆士各六人。司辰、典士各一人,并骑。漏刻生四人,鼓楼、钟楼、行漏舆各一,舆士各一百人。太史正一人,清道二人,十二神舆一。舆士十四人。法驾,行漏舆一,舆士各十四人。神舆一,舆士多大驾二人。宣和,鼓、钟楼并改为舆,太史正前有捧日副指挥使二人,捧日节级十人,神舆舆士增十。

次持鈒前队。左右武卫果毅都尉二人引队,左右武卫校尉二人。绛引幡一,纟斥二人。左右有金节十二,执人并骑。罕、毕各一,朱雀幢、叉、导盖,青龙、白虎幢各一,叉三。执人并骑。称长一人,鈒戟二百八十八,左右武卫将军二人检校,左右武卫校尉四人押队。法驾,金节减四,鈒戟减七十二。宣和,引队改骁骑都指挥使,武卫校尉改骁骑军使,增朱雀旗后之叉一,去龙虎旗后之叉三,检校改用左右骁骑将军。

次黄麾幡一。执一人,骑;纟斥二人。法驾,前有殿中侍御史二员。次六军仪仗。左右神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各有统军二员,都头二人羽林又有节级二人。押仗,本军旗各一,排阑旗各二十分夹,吏兵、力士旗各五,掩尾天马旗二,羽林有赤豹、黄熊旗,龙武有龙君、虎君旗各一。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镫仗八。法驾,神武军减排阑旗十,羽林、龙武军各减四,吏兵、力士旗各减一。宣和,统军改军将,神武军旗改熊虎,排阑旗改平列,哥舒棒改戈戟,镫杖改矛戟,羽林队无节级,黄熊旗改黄罴,龙武旗改熊虎。

次引驾旗。天王旗二,排仗通直官二人押旗,十二辰旗各一。法驾,同。次龙墀旗。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旗,五方龙旗各一,金鸾、金凤旗各一,师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日、月旗各一。法驾,减鸾、凤、师子旗。次御马二十四。控马每匹天武二人,御马直二人,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御马直改为习驭。次中道队。大将军一员检校。法驾,同。宣和,大将军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次日月合璧旗一,苣文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云旗二,长寿幢二。宣和,苣文改庆云,祥云改祥光。

次金吾细仗。青龙、白虎旗各一,五岳神旗、五方神旗、五方龙旗、五方凤旗各五。已上执各一人,纟斥各三人。法驾,五方龙、凤旗各减二。宣和,改校尉为使臣,五岳神旗去“神”字。

次八宝。镇国神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在左,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为四重。香案八,各以二列于宝舆之前。碧襕二十四人,符宝郎行于碧襕之间。法驾,减碧襕八人。宣和,增引宝职掌二人,香案职掌六人,援卫传喝亲从一百人。奉宝辇官每宝二十八人,节级一人,奉宝一十二人,舁香案、行马、执烛笼各四人,持席褥、油衣共三人,香案、宝舆各九,烛笼三十六,碧襕之数同前。

次方伞二,大雉尾扇四夹。执伞、扇各一人,以下准此。法驾,同。次金吾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法驾,减押仗。次金甲二人。宣和,改为铜甲。次太仆寺进马四人。并骑。次引驾千牛卫上将军一员,千牛八人,中郎将二人,并乘珂马。千牛二人。并骑。宣和,引驾改为千牛卫大将军,中郎将改为捧日都虞候。次长史二人。并骑。宣和,无。

次金吾引驾官四人。并骑。次导驾官。执政以上人从六人,待制、谏议、防御使以上五人,监察御史、刺史、诸卫将军以上四人。次伞扇、舆辇。大伞二,中雉尾扇四夹,腰舆一,小雉尾扇四夹,应奉人员一人,十将、将、虞候、节级二人,长行十六人。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执各二人。香镫一。执擎八人。小舆一,应奉人,逍遥、平辇下人,长行二十四人。逍遥子一,应奉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九人,长行二十六人。平辇一。应奉人员七人,余同上。法驾,排列官后中雉尾扇减四。宣和,去小雉尾扇四,腰舆一,添管押人员二人,都将四人,佥押小舆排列官二人。小舆一,奉舆二十四人,都将九人。

逍遥子改为逍遥辇,奉辇一十六人。平辇一,奉辇人同上,后有上辇奉御二人,骑。小舆前又有大辂一。驾马六,太仆卿御,驾士一百二十人。

次驾前东第五班。开道旗一,皂纛旗十二。引驾六十二人,钧容直三百人。引驾同作乐。五方色龙旗五,门旗四十,御龙四直步执门旗六十。天武驾头下一十二人,茶酒班执从物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麋旗一,殿前班击鞭一十人,簇辇龙旗八,日、月、麟、凤旗四,青、白、赤、黑龙旗各一。御龙直四十人,踏路马二,夹辂大将军二员,进辂职掌二员,部押二人,教马官二员。法驾,同。宣和,无钧容直,开道旗内增押班一人,殿侍二人。皂纛旗十二,殿侍十二人执。引驾人员二人,长行六十人。五方色吉字旗,殿侍三人,管押十人。门旗,殿侍二人,管押四十人,叉八,门旗六十,御龙直一十二人,骨朵直十二人,御龙弓箭直、弩直各十八人,御龙直仗剑六人,执麋旗殿侍二人,管押龙旗人员二人,都知、副都知各一人,执骨朵殿侍十六人,内大将军改为千牛卫大将军,朝服步从。将军二人,朝服陪乘。掌辇四人。

皇帝乘玉辂,驾青马六,驾士一百二十八人,扶驾八人,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行门三十五人,分左右,陪乘将军二员。法驾,同。宣和,驾士增为二百三十四人。

次奉宸队。御龙直,左厢骨朵子直、右厢弓箭直,弩直,御龙四直,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为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次驾后东第五班。大黄龙旗一,钧容直三十一人。扇筤下天武二十人,茶酒班簇辇三十一人,招箭班三十三人。法驾,同。宣和,止用黄龙旗,余并无。

次副玉辂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驾士一百人,内人员二人。次大辇一,掌辇四人,应奉人员十二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十人,长行三百五十五人。尚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供奉职官二员,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法驾,同。宣和增奉辇为九十人。次太仆御马二十四,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无太仆。

次持鈒后队。左右武卫旅帅二人。法驾,同。宣和,改为神勇都指挥使。次重轮旗二,大伞二,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朱团扇各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真武幢一,绛麾二,叉一,细槊十二。法驾,小雉尾扇、朱团扇、睥睨、槊各减四,华盖减一,御刀减二。宣和,真武幢改为玄武。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并骑。总领大角一百二十。法驾,减四十。宣和改都尉为骁骑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后部鼓吹。丞二人,典事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帅兵官二人领。铙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箫、笳各二十四,小横吹一百二十,帅兵官八人领。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法驾,羽葆鼓减四,箫、笳、笛、觱篥、桃皮觱篥各减八,铙鼓减四,小横吹减四十。帅兵官并减二人。

宣和,帅兵官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四都头。

次黄麾一,执、纟斥人数同前部,法驾亦同,有殿中侍御史二员在黄麾前。芳亭辇一,奉辇六十人。凤辇一,奉辇五十人。法驾,去凤辇。宣和,芳亭奉辇六十二人。

次金、象、革、木四辂,并有副辂。金辂踏路赤马二,正副各驾赤马六,驾士六十人。余辂正副驾马数同而色异,象辂以赭白,革辂以骝,木辂以黑,驾士各四十人。法驾,无副辂。宣和,驾马之色又异,金以骝,象以赤,革以赭白,木以乌;驾士五百五十人,副一百人,管押人员各二人。耕根车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同。宣和,无。进贤车一,驾士二十四人;明远车一,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各增驾马四。次属车十二乘,每乘驾牛三,驾士十人。法驾,减四乘。宣和,增衙官二人,管押节级一人。次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二员。法驾,同。次黄钺车、豹尾车各一,各驾赤马二,驾士十五人。法驾,除进贤、明远车外,并同。宣和,有黄钺天武副都头及神勇副都头各一。

次掩后队。左右威卫折冲都尉二人领队,大戟、刀盾、弓矢、槊各五十。法驾,各减十六。宣和,押队改用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次真武队。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犦槊二,仙童旗一,真武旗一,螣蛇、神龟旗各一,槊二十五,弓矢二十,弩五。法驾,槊减六,弓矢减五,弩减一。宣和,改为玄武队。改真武为玄武,又圣仙童、龟、蛇旗,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政和大驾外仗。清游队。次第六引外仗,白泽旗二,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二人,弩八,弓矢三十二,槊四十。法驾,次第三引外仗,弩减二,弓矢减八,槊减十。宣和,改都尉为捧日都指挥使。左右金吾各十六骑,帅兵官二人,弩八,弓矢、槊各十二。法驾,金吾骑及弓矢、槊各减四。宣和,改金吾为天武都头。

次佽飞队。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分领,并骑。虞候佽飞四十八人,并骑。铁甲佽飞二十四人。并甲骑。法驾,前减十八人,后减八人。宣和,改金吾卫为拱圣都指挥使,改都尉为都指挥使。

次前队殳仗。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并骑。犦槊四。殳叉分五队:第一,一百六十人;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第五各八十人。逐队有帅兵官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卫各四人。法驾,殳叉第一队减六十,第二、第三各减三十,第四、第五各减二十。宣和,改检校为左右卫将军,领军卫为天武都头,威卫为神勇都头,武卫为宣武都头,骁卫为虎翼都头;殳叉第一队减六十,增第二队至第五队为一百。

次后队殳仗。殳叉分五队:第一、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八十人;第五,一百六十人。帅兵官,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凡前后队殳仗,前接中道北斗旗,后尽卤簿后队。法驾,殳叉第一、第二队各减二十四,第三、第四各减三十,第五减六十。宣和,殳叉各一百,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都头。

次前部马队。凡十二,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前左右金吾卫折冲领,角、亢、斗、牛宿旗四,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第二,氐、房、女、虚宿旗四;第三,心、危宿旗,第四,尾、室宿旗各二。以上三队,各以左右领军卫果毅领。第五,箕、壁宿旗,第六,奎、井宿旗各二,各以左右威卫折冲领。第七,娄、鬼宿旗,第八,胃、柳宿旗,第九,昴、星宿旗各二,各以左右武卫果毅领。第十,毕、张宿旗,第十一,觜、翼宿旗,第十二,参、轸宿旗各二,各以左右骁卫折冲领。弩、弓矢、槊人数,同第一队。法驾,分二十八宿旗为十队,逐队弩减四,弓矢减六,槊减二十。宣和,捧日、拱圣、神勇、骁卫、宣武五都指挥使,分领上十队,以虎翼、广勇都指挥使,分领下二队。

次步甲前队。凡十二,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并骑。犦槊四,逐队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三各以左右领军卫,第五以左右威卫,第七以左右武卫,第九以左右骁卫,第十一以左右卫,并折冲;第二、第四各以左右领军卫,第六以左右威卫,第八以左右武卫,第十以左右骁卫,第十二以左右卫,并果毅。内有鹖、貔、玉马、三角兽、黄鹿、飞麟、駃騠、鸾、麟、驯象、玉兔、辟邪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每队弓矢各减二十。宣和,检校改用左右卫将军,又去皞槊,分领并改为都指挥使:第一、第二并捧日,第三、第四并天武,第五、第六并拱圣,第七、第八并神勇,第九骁骑,第十宣武,第十一虎翼,第十二广勇。

次前部黄麾仗。绛引幡二十,下分六部:第一,左右威卫;第二,左右领军卫;第三,左右威卫;第四,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骁卫;第六,左右卫。诸部各有殿中侍御史两员,本卫大将军二人检校,本卫折冲都尉二人分领。又各有帅兵官二十人。龙头竿六重,重各二十;揭鼓三重,重各二;仪锽五色幡、小戟、槊各一重,重各二十;弓矢二重,重各二十;朱绿縢络盾并刀二重,重各二十。法驾,止五部,绛引幡、帅兵官、龙头竿、幡、戟、弓矢、盾刀、槊并减六。宣和,六部:骁卫、武卫、屯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皆左右上将军;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皆都指挥、都头;逐部上将军、都头各一人。

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卫果毅都尉二人,分押旗及领后七十骑,弩八,弓矢二十二,槊四十。法驾,减后骑三十,弩减二,弓矢减八,槊减二十。宣和,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次班剑、仪刀队。并骑。左右卫将军二人分领,郎将二十四人,左右亲卫、勋卫各四人,每卫班剑二百二十人;诸翊卫左右卫六人,领仪刀四百八人;左右骁卫二人,领仪刀一百三十六人。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各二人。法驾,亲、勋卫班剑减八十四人,翊卫仪刀减一百三十二人,增左右骁卫四人,班剑、仪刀九十二仕。宣和,分领改左右武卫将军及捧日、天武指挥四人,拱圣六人,神勇、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指挥使各二人。

次亲勋、散手、骁卫翊卫队。并骑。左右卫供奉中郎将四人,分领亲勋翊卫四十八人;左右卫郎将二人,分领散手翊卫六十人;左右骁卫郎将二人,分领骁卫翊卫五十六人。法驾,亲勋减十六人,散手、骁卫各减二十人。宣和,改为中卫、翊卫、亲卫队,中卫郎四人,分领卫兵四十八人;翊卫郎二人,分领卫兵六十人;亲卫郎二人,分领卫兵五十六人。

次左右骁卫翊卫三队。并骑。各有二人分领,第一本卫大将军,第二本卫将军,第三本卫郎将;花凤、飞黄、吉利旗各二,分为三队;逐队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法驾,弩减四,弓矢、槊各减半。宣和,分领第一、第二队,左右骁卫大将军、将军;第三,广勇指挥使。改花凤旗为双莲旗。

次来毂队。凡六,逐队都尉二人检校,第一、第四左右卫折冲,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并左右卫果毅。逐队刀盾各六十人,内第一、第四有宝符旗二。法驾,各减刀盾二十。宣和,检校改为捧日、天武、拱圣三指挥使。

次捧日队。逐队引一人,押二人,长行殿侍二十八人,旗头三人,枪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左右厢天武约拦各一百五十五人。法驾,同。

次后部黄麾仗。分六部: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武卫。部内殿中侍御史、大将军、都尉、帅兵官、绛引幡、龙头竿等,并同前部。法驾,减第六部,绛引幡减六。宣和,六部:第一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自二至六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五指挥。

次步甲后队。凡十二,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以左右卫,第三以左右骁卫,第五以左右武卫,第七以左右威卫,第九、第十一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果毅;第二以左右卫,第四以左右骁卫,第六以左右武卫,第八以左右威卫,第十、第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折冲。内有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甘露、网子、祥光、翔鹤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宣和,自第七队以下,分领改用都指挥使,七、八并神勇,九骁骑,十宣武,十一虎翼,十二广勇。旗亦改其半,七天正尧瑞,八日有戴承,十翔鹤,十一红光,十二文石。

次后部马队。凡十二,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二各以左右卫,第五、第六、第七各以左右武卫,第十至十一、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各以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各以左右威卫,并果毅。内有角、赤熊、兕、天下太平、驯犀、鵕鸃、騼蜀、驺牙、苍乌、白狼、龙、虎、金牛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每队弩十,弓矢二十,槊四十。法驾,止十队。弩减四,弓矢减六,槊减十二。宣和,改都尉为指挥使,一、二并以捧日,三、四并以天武,五、六并以拱圣,七、八并以神勇,九以骁骑,十以宣武,十一以虎翼,十二以广勇。内六有芝禾并秀旗,七有万年连理木旗。

以上卤簿,凡门有六,中道之门二:第一门居日月合璧等旗之后,法驾,居龙墀旗之后;第二门居掩后队之后,法驾,同。各有金吾衙门旗四,监门校尉六人。左右道之门四:第一,居步甲前队第六队之后;第二,居第十二队之后;第三,居夹毂队之后;第四,居步甲后队第六队之后。法驾,同。各有监门校尉四人。宣和,改校尉为使臣。

政和小驾,减大驾六引及象、木、革辂,五副辂,小舆,小辇,又减指南、记里、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耕根、进贤、明远、黄钺、豹尾、属车等十一,余并减大驾之半。

志第一百

仪卫五

绍兴卤簿 皇太后皇后卤簿 皇太子卤簿妃附 王公以下卤簿

绍兴卤簿。宋初,大驾用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万六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绍兴初,用宋初之数,十六年以后,遂用一万五千五十人;明堂三分省一,用一万一十五人,孝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明堂用三千三百十九人。以后,并用孝宗之数。

绍兴用象六、副象一。乾道用象一,淳熙用象六而不设副,绍熙如乾道,庆元后不设。

六引。第一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骑;方伞一,杂花扇二,曲盖一;外仗青衣二人,车辐棒二,告止、传教、信幡各二,戟十。第二引,清道二人;孝宗省之。幰弩一人,骑;鼓一,钲一,大鼓十;节一,槊二,皆骑;方伞一,杂花扇四,孝宗省为二。曲盖一,幢一,麾一,皆骑;大角四,铙一,箫二,笳二,横吹二,笛一,箫一,觱栗一,笳一;外仗青衣四人,孝宗省为二。车辐棒四,孝宗省为二。告止、传教、信幡各二,仪刀十,戟二十,弓矢二十,孝宗皆省为十六。刀盾二十,槊二十。孝宗并省。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并同第二引。内花扇、大角各二,青衣二人。孝宗朝,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引内大角省为二,余并同第二引已省之数。

金吾纛槊队。纛十二,孝宗省为六。押纛二人,孝宗省为一。押衙四人,孝宗省为二。上将军四人,将军四人,孝宗省之。大将军二人,孝宗省为一。犦槊十二,并骑。孝宗省为八。朱雀队。朱雀旗一,牜暴槊二,弩四,队前后引、押各天武都指挥使一人,骑。龙旗队。引旗一,风师、雨师、雷旗、电旗各一,五星旗五,摄提旗二,北斗旗一,护旗一,左右卫大将军一人。金吾引驾骑,神勇都指挥使;次弩、弓矢、槊各四,并骑。

太常前部鼓吹。鼓吹令二,府史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帅兵官三十六人,孝宗省作十四人。㧏鼓十二,金钲十二,孝宗鼓、钲并省为十。大鼓六十,孝宗省作二十四。小鼓六十,孝宗省作三十。节鼓一,铙鼓六,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二十四,孝宗歌工、管并省为十八。箫、笳各三十六,孝宗朝,箫十八、笳二十四。长鸣六十,中鸣六十,孝宗朝,并省为十八。

大横吹六十,孝宗省为二十四。笛十二,孝宗增为十八。觱栗十二,桃皮觱栗十二。

持鈒前队。骁骑都指挥使一人,将军二人,军使四人,并骑。称长一人,灵芝旗二,瑞瓜旗二,双莲花旗二,太平瑞木旗二,朱雀旗一,甘露旗二,嘉禾旗二,芝草旗二。绛引幡一,孝宗省之。黄麾幡一,青龙、白虎幢各一,金节十二,罕、毕各一,叉一,鈒戟五十。孝宗省为四十八。

六军仪仗。第一队,军将二,卒长二,骑。熊虎旗二,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二,戈六,矛四,戟四,钺四,白柯枪五十。平列旗二十,在仗外分夹旗枪。第二队,军将二,卒长二,骑。龙君旗、虎君旗各三,黄熊旗四,赤豹旗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戈六,矛四,戟四,钺四,白柯枪四十。平列旗二十,分夹仗外。第三队,军将二,卒长二,骑。通直官二,吏兵旗、力士旗各一,熊虎旗二,龙君旗、虎君旗各一,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戈六,矛、戟、钺各四,白柯枪三十。平列旗二十,分夹仗外。孝宗朝,第一队,军将、卒长各一,龙虎旗、赤豹旗、吏兵旗、力士旗各二,矛四、戈四、戟二、钺二、白柯枪三十,平列旗十四,余同。第二队军将、卒长各一,龙君、虎君、黄熊、赤豹旗同。戟六、钺六、戈四、矛四、白柯枪二十。第三队,军将、卒长各一,吏兵、力士、熊虎、龙君、虎君、天王旗并同,十二辰旗十二,通直官二,白柯枪十,平列旗十二。

龙墀旗队。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之;五方龙旗各一,为三重。赤在前,黄在中,黑在后,青左、白右。次金鸾旗一,左,金凤旗一,右;狮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日旗一,左,月旗一,右。御马十匹,分左右,为五重。中道队。左右卫大将军一人检校,骑。日月合璧旗一,庆云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光旗、长寿幢各一。

金吾牙门第一门。牙门旗四,次监门使臣六,分左右,骑。孝宗省旗为二,监门为三。金吾细仗。青龙旗一,左,白虎旗一,右;五岳神旗五,分前、中、后、左、右,为三列;五方神旗五,陈列亦如之。五方龙旗二十五,相间为五队,每队赤前、黄中、黑后、青左、白右。五方凤旗二十五,相间为五队,陈列亦如之。五岳旗在左,五方旗在右;五龙旗在左,五凤旗在右;四渎旗,江、淮在左,河、济在右;押二人,分左右,骑。孝宗五龙、五凤旗止各一队,共省四十旗,余同。

八宝舆。镇国神宝左,受命之宝右;皇帝之宝左,天子之宝右;皇帝信宝左,天子信宝右;皇帝行宝左,天子行宝右,为四列。每宝一舆,每舆一香案,舆、案前烛罩三十二。引宝职掌八人,侍宝官一人,内外符宝郎各二人,扈卫一百人。碧襕二十人,夹扈卫之外。孝宗省碧襕为十二,余同。

殿中伞扇、舆辇。方伞二,孝宗省一。朱团扇四,孝宗省二。金吾四色官六人,孝宗省为二。押仗二人,骑,金甲二人,执钺,进马官四人,骑,千牛卫大将军一人,孝宗省之。千牛卫将军八人,孝宗省为二。金吾引驾官二人,导驾官四人,并骑导。大伞二,孝宗省。凤扇四,孝宗省二。

夹伞而行。前同。腰舆一,凤扇十六,夹舆。孝宗省为四。华盖二,排列官一人,香镫一,火燎一,小舆一,逍遥子,平辇。

驾前诸班直。驾头、鸣鞭、诞马、烛罩三百三十人。孝宗省为二百一十人。前驱都下亲从官一百五十人,孝宗省为四十五人。东西班六人,孝宗省为二十二人约拦。殿前指挥使四十人,东第三班长入祗候五十二人,班直主首九人,孝宗省为三人。茶酒新旧班一百六人,孝宗省为四十四人。开道旗一,纛一十二,钧容直二百七十人,架回则作乐。孝宗乾道元年省之,乾道六年以后再用。吉利旗五,五方龙旗五,龙旗二十,孝宗省之。门旗六十,孝宗省为三十。殿前指挥使、引驾骨朵子直四十人。分左右,夹门旗外。驾头,驾头下天武官二十二人,孝宗省为十七人。都下亲从一十六人,孝宗省为八人。茶酒班执从物殿侍二十二人,又都下亲从二十二人,孝宗省为十七人。

剑六人,孝宗省为三人。麋旗一,人员一,孝宗省之。殿前指挥使、行门二十二人,鸣鞭十二人。孝宗增为一十四人。次御龙直百二十人,孝宗省为八十六人。快行五十人,日、月、麟、凤旗各一,青龙、白龙、赤龙、黑龙旗四,人员二,引驾千牛上将军一人。

玉辂奉宸队。分左右,充禁卫,围子八重:崇政殿亲从围子二百人,为第一重;从里数出。御龙直二百五十人,为第二重;崇政殿亲从外围子二百五十人,为第三重;御龙直、骨朵子直二百五十人,为第四重;御龙弓箭直二百五十人,为第五重;御龙弩直二百五十人,为第六重;禁卫天武二百五十人,为第七重;都下亲从围子三百人,为第八重。孝宗以上并同。天武约拦二百人,孝宗省作百八十八人。在禁卫围子外,编排禁卫行子二十一人,快行五十九人,孝宗省为四十二。管押相视御龙四直八人,孝宗省为四人。照管行子御龙四直二十四人,孝宗省为八人。天武六人,孝宗省之。禁卫内拦前崇政殿亲从三十二人。孝宗省作二十五人。

驾后部。扇筤,大黄龙旗一。驾后乐:东西班三十六人,钧容直三十一人,并骑。孝宗此下增招箭班三十四人。扇筤,扇筤下天武二十二人,孝宗省作一十七人。都下亲从十六人,孝宗省作八人。茶酒班执从物五十人,骑。孝宗省为三十人。

大辇。辇下应奉并人员合六百一十四人,分五番;孝宗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后复设。御马十疋,为五重。

持鈒后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骑,重轮旗二人,大伞二,孝宗省为一。朱团扇八,孝宗省为四。凤扇二,小雉扇二十二,孝宗省凤扇,而减雉扇为六。华盖二,孝宗省为一。俾倪十二,孝宗省为六。

御刀六,玄武幢一,绛麾二,叉、细槊十二,孝宗省为六。骁骑都指挥使一人,骑,总领大角。大角四十。孝宗省为二十。

太常后部鼓吹。鼓吹丞二人,典吏四人,孝宗省为三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六,歌工二十四,拱宸管十二,箫三十六,笳二十四,铙鼓六,小横吹六十,笛十二,觱栗十二,帅兵官十人。孝宗歌工十八,拱宸管十二,箫十八,笳二十四,铙鼓六,笛十八,节鼓一,小横吹三十,觱栗十八,桃皮觱栗十二,羽葆鼓吹六,帅兵官八人。

黄麾幡一,中道。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各一,每辂诞马各六在辂前,驾士各百五十四人。乾道元年省之,六年以后复用。掩后队。中道。宣武都指挥使二人,大戟、刀盾、弓矢、槊各十五。

金吾牙门第二门。中道。牙门旗四,分左右,孝宗省之。监门使臣六,分左右,骑。孝宗省为三。玄武队。并骑。中道。虎翼都指挥使一人,犦槊二,玄武旗一,槊、弓矢各十,孝宗并省为五。弩五。外仗。分左右道,以夹中道仪仗。清游队。并骑。白泽旗二,捧日指挥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左、右金吾十六,骑。天武都头二人,弩八,弓矢十二,槊十二。孝宗弩、弓矢、槊并省为六。佽飞队。并骑。拱圣指挥使二,虞候佽飞二十,铁甲佽飞十二。前队殳仗。都头六人,骑,殳、叉六十。后队殳仗。都头四人,骑,殳、叉四十。

前部马队。第一队,捧日都指挥使二人,角、斗、亢、牛旗各一,弩四,弓矢十,槊八;第二队,捧日都指挥使二人,氐、女、房、虚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一队;第三队,天武都指挥使二人,心、危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二队;第四队,天武都指挥使二人,尾、室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三队;第五队,拱圣指挥使二人,箕、壁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四队;第六队,拱圣都指挥使二人,奎、井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五队;第七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娄、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六队;第八队,神勇都指挥使二人,胃、柳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七队;第九队,骁骑都指挥使二人,昴、星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八队;第十队,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毕、张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九队;第十一队,虎翼都指挥使二人,觜、翼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队;第十二队,广勇都指挥使二人,参、轸旗各一,弩、弓矢、槊如第十一队。孝宗省为七队,二十八宿旗每队四,弓矢、槊每队六,余同。

步甲前队。第一队,捧日指挥使、都头各二人,骑,下同。鹖鸡旗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刀盾省为十二,下并同。第二队,捧日指挥使、都头,貔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队,天武指挥使、都头,万年连理木旗,黄鍪甲、刀盾;第四队,天武指挥使、都头,芝禾并秀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祥鹤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犀旗,黄鍪甲、刀盾。孝宗改黄鍪甲为青鍪甲,余并同。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一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使臣八人,并骑。孝宗旗省为二,使臣省为四人。步甲前队第七队,神武指挥使、都头,鹖鸡旗,青鍪甲、刀盾;第八队,神武指挥使、都头,麟旗,朱鍪甲、刀盾;第九队,骁骑指挥使、都头,白狼旗,黄鍪甲、刀盾;第十队,骁骑指挥使、都头,苍乌旗,次白鍪甲、刀盾;第十一队,虎翼指挥使、都头,鹦鹉旗,黑鍪甲、刀盾;第十二队,广勇指挥使、都头,太平旗,黄鍪甲、刀盾。自二至十二队,人、旗、刀盾,数列如第一队。孝宗内去鹖鸡旗、麟旗而用庆云旗、瑞麦旗。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二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使臣八人,并骑。孝宗旗省为二,监门省为四人。

前部黄麾仗。第一部,殿中侍御史二员,骑,下同。绛引幡二十,孝宗省为十。犦槊二,捧日指挥使二,都头五,并骑,下同。黄氅五十,孝宗省为二十。鼓四,斧十,戟、弓矢二十,槊三十,孝宗省为二十。弩十;第二部,殿中侍御史,天武指挥使、都头,青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三部,殿中御史,拱圣指挥使、都头,绯氅,鼓,斧,戟、弓矢,槊,弩;孝宗省作三部。第四部,殿中御史,神勇指挥使、都头,黄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五部,殿中御史,骁骑指挥使、都头,白氅,鼓,斧,戟,弓矢,槊,弩;第六部,殿中御史,广勇指挥使、都头,黑氅,鼓,斧,戟、弓矢,槊,弩。自二至六部,数列并如初部。

青龙白虎队。并骑。青龙旗一,白虎旗一,虎翼都指挥使二,弩四,弓矢十,槊八。

班剑、仪刀队。并骑。武卫将军二人,捧日、天武、拱圣、神勇指挥使各二人,班剑六十,仪刀六十。次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指挥使各二人,班剑六十,仪刀六十。

亲勋、散手、骁卫翊卫队。并骑。中卫郎四人,翊卫郎二人,亲卫郎二人,卫兵四十,甲骑四十在卫兵外。左右骁卫、翊卫三队。并骑。第一队,左右骁卫大将军二人,双莲花旗二,弩四,弓矢十,孝宗减弓矢为六,下同。

槊十六;孝宗减槊为八,下同。第二队,广勇指挥使二人,吉利旗,弩、弓矢、槊数如初队。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三门。牙门旗四,分左右,监门八人,并骑。孝宗旗减为二,监门减为四人。捧日队三十四队。左右各十七队,孝宗减为十队,左右各五队。

每队引一人,押一人,旗三人,枪五人,弓箭二十人。

后部黄麾仗。凡六部,第一部至六部,并同前部黄麾仗,惟无绛引幡、犦槊。孝宗减为三部,仗数亦同前部黄麾已减之数,并去犦槊、绛引幡。绛引幡二十。孝宗减为十。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四门。牙门旗四,监门八人,骑。孝宗旗减为二,监门减为四人。

步甲后队。第一队,捧日指挥使、都头各二人,骑,鹖旗、鹖鸡旗各二,青鍪甲、刀盾二十;孝宗减刀盾为十六,逐队并同。第二队,天武指挥使、都头,芝禾并秀旗、万年连理木旗,朱鍪甲、刀盾;第三队,拱圣指挥使、都头,犀旗、鹤旗,黄鍪甲、刀盾;第四队,神武指挥使、都头,苍乌旗、白狼旗,白鍪甲、刀盾;第五队,骁骑指挥使、都头,天下太平旗、鹦鹉旗,黑鍪甲、刀盾;第六队,虎翼指挥使、都头,鹖鸡旗、鹍旗,黄鍪甲、刀盾。自二至六队,数列并如初队。

金吾左右道牙门第五门。牙门旗四,监门八人,骑。孝宗减旗为二,减监门为四。

后部马队。第一队,捧日都指挥使二,角端旗二,弩四,弓矢十,槊十六;孝宗弓矢减为六,槊减为八。第二队,捧日都指挥使,孝宗更用天武。赤熊旗,弩、弓矢、槊;第三队,天武都指挥使,孝宗更用拱圣。

兕旗,弩、弓矢、槊;第四队,天武指挥使,孝宗时更神勇。天下太平旗,弩、弓矢、槊;第五队,拱圣都指挥使,犀旗,孝宗用龙马旗。弩、弓矢、槊;第六队,拱圣都指挥使,芝禾并秀旗,孝宗用金牛旗。弩、弓矢、槊;第七队,神勇都指挥使,万年连理旗,弩、弓矢、槊;第八队,神勇都指挥使,驺牙旗,弩、弓矢、槊;第九队,骁骑都指挥使,苍乌旗,弩、弓矢、槊;第十队,宣武都指挥使,白狼旗,弩、弓矢、槊;第十一队,虎翼都指挥使,龙马旗,弩、弓矢、槊;第十二队,广勇都指挥使,金牛旗,弩、弓矢、槊。自二至十二队,数列并如初队。

皇太后、皇后卤簿,皆如礼令。徽宗政和元年,诏皇后受册排黄麾仗及重翟车,陈小驾卤簿。后谦避,于是诏延福宫受册仍旧;而小驾卤簿、端礼门外黄麾仗、紫宸殿臣僚称贺上礼,并罢。其景灵宫朝谒,则依近例。三年,议礼局上皇后卤簿之制。

清游队。旗一。执一人,引二人,夹二人,并骑。金吾卫折冲都尉一员,骑,执犦槊二人夹。领四十骑,执槊二十人,弩四人,横刀一十六人。次虞候佽飞二十八,骑。次内仆、内仆丞各一员。各书令史二人,并骑。

次正道黄麾一。执一人,夹二人,并骑。次左右厢黄麾仗,厢各三行,行一百人:第一行,短戟、五色氅;第二行,戈、五色氅;第三行,仪锽、五色幡。

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卫等各三行,行二十人,各帅兵官六人领,内左右领军卫帅兵官各三人,各果毅都尉一员检校,各一人步从。

左右领军卫绛引旗,引前、掩后各六。

次内谒者监四人,给事、内常侍、内侍各二人,并骑。内给使各一人,步从。

次内给使一百二十人。次偏扇、团扇、方扇各二十四。次香镫一。次执擎内给使四人。在重翟车前。

次重翟车。驾青马六,驾士二十四人,行障六、坐障三,夹车,并宫人执。次内寺伯二人,骑,领寺人六人,分左右夹重翟车。

次腰舆一,舆士八人。团雉尾扇二,夹舆。次大伞四,大雉尾扇八,锦花盖二,小雉尾扇、朱画团扇各十二,锦曲盖二十,锦六柱八扇。自腰舆以下,并内给使执。次宫人车。次绛麾二。各一人执。

次正道后黄麾一。执一人,夹二人,并骑。次供奉宫人。次厌翟车驾赤骝,翟车驾黄骝,安车驾赤骝,各四,驾士各二十四人。四望车、金根车、各驾牛三,驾士各一十二人。

次左右厢各置牙门二。每门执二人,夹四人,一在前黄麾前,一在后黄麾后。

次左右领军卫,每厢各一百五十人执殳,帅兵官四人检校。次左右领军卫折冲都尉各一员,检校殳仗。各一人骑从。

次后殳仗。内正道置牙门一。每门监门校尉二人,骑;每厢各巡检校尉一员,骑,来往检校。

前后部鼓吹。金钲、㧏鼓、大鼓、长鸣、中鸣、铙吹、羽葆、鼓吹、节鼓、御马,并减大驾之半。

皇太子卤簿。礼令,三师、詹事、率更令、家令各用本品卤簿前导。太宗至道中,真宗升储,事多谦抑,谒庙日止用东宫卤簿,六引官,但乘车而不设仪仗。天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亦依此制。政和三年,议礼局上皇太子卤簿之制。

家令、率更令、詹事各乘辂车,太保、太傅、太师乘辂,各正道,威仪、卤簿依本品。次清游队旗,执一人,引二人,夹二人。并正道。清道率府折冲都尉一员,领二十骑,执槊一十八人,弓矢九人,弩三人,二人骑从折冲。次左、右清道率府率各一员,领清道直荡及检校清游队龙旗等,执犦槊各二人。次外清道直荡二十四人,骑。

次正道龙旗各六,执一人,前二人引,后二人护。副竿二。执各一人,骑。次正道细仗引。为六重,每重二人,自龙旗后均布至细仗,槊与弓箭相间,并骑;每厢各果毅都尉一员领。次率更丞一员。

次正道前部鼓吹。府史二人领鼓吹,并骑。㧏鼓、金钲各二,执各一人,夹二人,以下准此。帅兵官二人;次大鼓三十六,横行,长鸣以下准此。帅兵官八人;长鸣三十六,帅兵官二人;铙吹一部,铙鼓二,各执一人,夹二人,后部铙节鼓准此。箫、笳各六,帅兵官二人;㧏鼓、金钲各二,帅兵官二人;次小鼓三十六,帅兵官四人;中鸣三十六,帅兵官二人。以上并骑。

次诞马十,每匹二人控,余准此。厩牧令、丞各一员。各府史二人骑从。

次左、右翊府郎将各一员,领班剑,左右翊卫执班剑二十四人,通事舍人四人,司直二人,文学四人,洗马、司议郎、太子舍人、中允、中舍、左右谕德各二人,左、右庶子四人,并骑。自通事舍人以后,各步从一人。

次左、右卫率府副率各一员,步从,亲、勋、翊卫每厢各中郎将、郎将一员,并领六行仪刀:第一行,亲卫二十三人,曲折三人;第二行,亲卫二十五人,曲折四人;第三行,勋卫二十七人,曲折五人;第四行,勋卫二十九人,曲折六人;第五行,翊卫三十一人,曲折七人;第六行,翊卫三十三人,曲折八人。曲折人并部后门。以上三卫并骑。

次三卫一十八人,骑;中郎将二人夹辂,在六行仪刀仗内。金辂,驾马四,仆寺仆驭,左右率府率一员,驾士二十二人。夹辂左、右卫率府率各一员。各步从一人。

次左、右内率府率各一员,副率各一员,并骑。各步从一人。次千牛骑,执细刀、弓矢,三卫仪刀仗,后开牙门。次左右监门率府直长各六人,监后门。并骑。次左右卫率府每厢各翊卫二队。并骑。次厌角队各三十人,执旗一人。引二人,夹二人。执槊一十五人,弓矢七人,弩三人,每队各郎将一员领。次正道伞二,雉尾扇四,夹伞。次腰舆一,舆士八人,团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夹。执各一人。次内直郎、令史各二人骑从检校。次诞马十,典乘二人,府史二人骑从。

次左右司御率府校尉各一人,并骑从。领团扇、曲盖。次朱团扇、紫曲盖各六。执各一人。次诸司供奉官人。

次左右清道率府校尉各一人,并骑。领大角三十六。铙鼓二,箫、笳各六,帅兵官二人;横吹十,节鼓一,笛、箫、觱栗五,帅兵官二人。并骑。次管辖指挥使二人检校。

次副辂,驾四马,驾士二十人。轺车,驾一马,驾士十四人。四望车,驾一马,驾士一十人。

次左右厢步队凡十六,每队各果毅都尉一人领,并骑。队三十人,执旗一人,引二人,夹二人,并带弓矢,骑。步二十五人。前一队执槊,一队带弓矢,以次相间。左右司御率府、左右卫率府厢各四队,二在前,二在后。次左右司御率府副率各一员检校,步队各二人,执犦槊骑从。

次仪仗。左右厢各六色,色九行,行六人。前第一行,戟、赤氅;第二行,弓矢;第三行,仪鋋并毦;第四行,刀盾;第五行,仪锽、五色幡;第六行,油戟。次前仗首左右厢各六色,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司御率府各一员,果毅都尉各一员,帅兵官各六人领。次左右厢各六色,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卫率府副率各一员,果毅都尉各一员,帅兵官各六人领。次尽后卤簿左右厢各六色,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司御率府副率各一员,各一人步从。果毅都尉各一人,帅兵官各六人领,左右司御率府率兵官各六人护后,并骑。每厢各绛引幡十二,执各一人,引前旗六,引后旗六。揭鼓十二。揭鼓左右司御率府四重,左右卫率府二重。

次左右厢殳。各一百五十人,左右司御率府各八十六人,左右卫率府各六十四人。并分前后,在步队仪仗外、马队内,前接六旗,后尽卤簿,曲折至门,每厢各司御率府果毅都尉一员检校,各一人从,每厢各帅兵官七人。并骑,左右司御率府各四人,左右率府各三人。

次马队。左右厢各十队,每队帅兵官以下三十一人,旗一,执一人,引二人,夹二人。执槊十六人,弓矢七人,弩三人。前第一队,左右清道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员领;第二、第三、第四队,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员领;第五、第六、第七队,左右卫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员领;第八、第九、第十队,左右司御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员领。次后拒队。旗一,执一人,引二人,夹二人。清道率府果毅都尉一员领四十骑,执槊二十人,弓矢十六人,弩四人。叉二人,骑从。

次后拒队前当正道殳仗行内开牙门。次左右厢各开牙门三:前第一门,左右司御率府步队后,左右率府步队前;第二门,左右卫率府步队后,司御率府仪仗前;第三门,左右司御率府仪仗后,左右卫率府步队前。每开牙门,执旗二人,夹四人,并骑。

监门率府直长各二人,并骑;次左右监门率府副率各一员,骑;来往检校诸门,各一人骑从。次左右清道率府副率各三人,仗内检校并纠察,各一人骑从。次少师、少傅、少保,正道乘辂,威仪、卤簿各依本品,次文武官以次陪从。

皇太子妃卤簿之制。政和三年,议礼局上。清道率府校尉六人,骑。次青衣十人。次导客舍人四人,内给使六十人,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并宫人执。行障四,坐障二,夹车,宫人执。典内二人,骑,厌翟车,驾三马,驾士十四人。次阁帅二人,领内给使十八人,夹车,六柱二扇,内给使执。次供奉内人,乘犊车。次伞一,正道。雉尾扇二,团扇四,曲盖二。执伞、扇各内给使一人。次戟九十。

宋制,臣子无卤簿名,遇升储则草具仪注。《政和礼》虽创具卤簿,然未及行也。南渡后,虽尝讨论,然皇太子皆氵中挹不受,朝谒宫庙及陪祀及常朝,皆乘马,止以宫僚导从,有伞、扇而无围子。用三接青罗伞一,紫罗障扇四人从,指使二人,直省官二人,客司四人,亲事官二十人,辇官二十人,翰林司四人,仪鸾司四人,厨子六人,教骏四人,背印二人,步军司宣效一十人,步司兵级七十八人,防警兵士四人。朝位在三公上,扈从在驾后方围子内。

皇太子妃,政和亦有卤簿,南渡后亦省之。妃出入惟乘檐子,三接青罗伞一,黄红罗障扇四人从。以皇太子府亲事官充辇官,前执从物,檐子前小殿侍一人,抱涂金香球。先驱,则教骏兵士呵止。

王公以下卤簿。凡大驾六引,用本品卤簿,奉册、充使及诏葬皆给之。亲王用一品之制,加告止幡、传教幡、信幡各二,其葬日,用六引内仪仗。真宗咸平二年,王承衍出葬日,在禁乐,礼官请卤簿鼓吹备而不作,从之。景德二年,南郊卤簿使王钦若言:“郓王欑日所给卤簿,与南郊仪仗吉凶相参。望依令别制王公车辂,所有鼓吹、仪仗,亦请增置,以备拜官、朝会、婚葬之用。”从之。于是仪服悉以画,其葬日在途,以革车代辂。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王公卤簿之制:中道清道六人。次幰弩一骑。次大晟府前部鼓吹。令及职掌、局长、院官各一人,㧏鼓、金钲各一,大鼓、长鸣各一十八,㧏鼓、金钲各一。次引乐官二人,小鼓、中鸣各一十。次麾、幢各一,节一,夹槊二,诞马八,每匹,控马各二人。革车一乘,驾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散扇十,方伞二,朱团扇四夹方伞,曲盖二。次大角八。次后部鼓吹,丞一员,录事一人。次铙鼓一,箫四,笳四,大横吹六,节鼓一,夹色二,笛、箫、觱栗、笳各四。次外仗。青衣十二,车辐棒十二,戟九十,绛引幡六,刀盾、槊、弓矢各八十,仪刀十八,信幡八,告止幡、传教幡各四,仪鋋二,仪锽斧挂五色幡六,油戟十八,仪槊十二,细槊十二。次左右卫尉寺押当职掌一十一人,骑;部辖步兵、部辖骑兵、太仆寺部押人员各一人,教马官一人。押当职掌四人,骑。

公主卤簿。惟葬日给之。秦国成圣继明夫人葬日,亦给外命妇一品卤簿,自余未尝用。

一品卤簿。命妇同。中道清道四人。幰弩一,骑。大晟府前部鼓吹。令一,职掌一人,局长、院官各一人。㧏鼓、金钲各一,大鼓、长鸣各一十六,麾、幢、节各一,槊二,诞马六。次革车一乘,驾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命妇厌翟车,驾士二十三人,二品、三品准此。散扇八,二品减四,三品减六,命妇散扇五十,行障五,行于车前,二品、三品准此。方伞二,朱团扇四,曲盖二,大角八。命妇属车六,驾黄牛十八,驾士五十九人,行大角前,二品、三品准此。次后部鼓吹。丞一员,录事一人,引乐官二员。铙鼓一,箫、笳、大横吹各四,节鼓一,笛、箫、觱栗、笳各四。外仗。青衣十人,车辐棒十,戟九十,刀盾、槊各八十,弓矢六十,仪刀三十,信幡八,告止幡、传教幡、仪锽斧挂五色幡各四。次卫尉寺排列、押当职掌一十一人,部辖人员、太仆寺部押人员、教马官各一人。押当职掌四人。命妇加二人。

二品卤簿。命妇同。中道清道二人。幰弩一。大晟府前部鼓吹。令一,及职掌、局长、院官各一人。㧏鼓、金钲各一,大鼓十四,麾、幢、节各一,夹槊二,诞马四。次革车一乘,驾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散扇四,方伞、朱团扇、曲盖各二。次大角八。次后部鼓吹。丞一,录事、引乐官各一人。铙鼓一,箫、笳各二,大横吹四,笛、箫、觱栗、笳各二。外仗。青衣八人,车辐棒八,戟七十,刀盾、槊、弓矢各六十,仪刀十四,信幡四,告止、传教幡各二。次卫尉排列、押当职掌九人,部辖人员、太仆寺部押人员、教马官各一人。押当职掌四人。命妇加二人。

三品卤簿。命妇同。中道清道二。幰弩一。麾、幢各一,节一,夹槊二,诞马四。次革车一乘,驾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散扇二,方伞二,曲盖一,大角四。外仗。青衣八人,车辐棒六,戟六十,刀盾、槊、弓矢各五十,仪刀十二,信幡四,告止、传教幡各二。次卫尉排列、押当职掌七人,部辖人员、太仆寺部押人员、教马官各一人。押当职掌四人。命妇加二人。

以上皆政和所定也。

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杏叶,红犛牛尾拂,跋尘。每象,南越军一人跨其上,四人引,并花脚幞头、绯绣窄衣、银带。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两庄养象所奏,诏以象十于南郊引驾,开宝九年南郊时,其象止在六引前排列。诏卤簿使领其事。

旗,皆错采为之,漆竿、钅首、纛头、锦带腰、火焰脚。白泽、摄提、金鸾、金凤、师子、苣文、天下太平、君王万岁、仙童、螣蛇、神龟,及在步甲前后队、后马队三队、六军仪仗内,并以赤。日、月及合璧、连珠、风、雨、雷、电、五星、二十八宿、祥云,并以青。北斗以黑。五岳、四渎、五方、四神、十二辰、五龙、五凤、龙虎君,并以方色。天王以赤、黄二色。排拦以黄、紫、赤三色。

元丰三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卤簿,前用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有司乃取方士之说,绘为人形,于礼无据。伏请改制,各著其象,以则天文。”从之。元祐七年,太常寺言:“二十八宿旗,五星、摄提旗,按《卤簿图》画人形及牛虎头、妇人、小儿之类,于礼无据。元丰三年,礼文所上言乞改制,各著其象,以则天文。后有司循旧仪,未曾改正,今欲改造。”从之。

元符二年,徽宗即位,兵部侍郎黄裳言:“南郊大驾诸旗名物,除用典故制号外,余因时事取名。伏见近者玺授元符,茅山之上日有重轮,太上老君眉间发红光,武夷君庙有仙鹤,臣请制为旗号,曰宝符,曰重轮,曰祥光,曰瑞鹤。”从之。

政和四年,礼制局言:“卤簿,大黄龙负图旗画八卦,乞改画九、一、三、七、二、四、六、八、五之数。仙童、网子、大神三旗无所经见,乞除去。”从之。初,大观三年,西京颍阳县大庆观圣祖殿东,有嘉禾、芝草并生。其嘉禾一本四穗,芝草叶圆而重起。至是,诏制芝禾并秀旗。又以是年二月,日上生青、赤、黄戴气;后,日下生青、赤、黄承气,诏制日有戴承旗。又以元符二年武夷君庙有仙鹤迎诏,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

八年,礼部侍郎张邦昌奏:“太祖时,甘露降于江陵者十日,瑞麦秀于濮阳者六歧,获金鹦鹉于陇坻,得三玉兔于郓封,驯象至而五岭平,琼管族而白鹿出,皆命制为旗章陈之。望诏有司取自崇、观至今,凡中外所上瑞应,悉掇其尤殊者,增制旗物,上以丕承天贶,下以耸动民瞻。”从之。

初,宋制旗物尢盛,中兴后惟务简约,虽参用旧制,然亦不无因革。其太常,青质夹罗,惟绣日、月、星而无龙,下有网须谓之茀,而竿头为龙首,衔青结绶,垂青旄緌十二,谓之旒。盖幅下无斿,而竿首垂旒,抑又取古者“注旄及羽于竿首”之遗制。竿用椆木,护以剖竹,胶以髹,饰以藻,玉辂建之。大旂,黄质九幅,每幅绣升龙一,侧幅二,下垂黄丝网緌九,金辂建之。太赤,朱质七幅,每幅绣鸟隼二,侧幅如之,下垂朱丝网緌七,象辂建之。大白,素质五幅,每幅绣熊一、虎一,侧幅如之,下垂浅黄丝网緌五,革辂建之。大麾,皂质四幅,每幅绣五采龟蛇一,侧幅绣龟二,下垂皂丝网緌四,木辂建之。

其黄龙负图旗,建隆初创为大制。有架,旗力重,以百九十人维之,今用七十人。其君王万岁、天下太平、日月、五星、北斗、招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十旗,皆以十七人维之。其祥瑞旗八,绍兴二十五年所制也。是岁,适当郊祀,而太庙生灵芝九茎,赣州进太平瑞木,道州连理木,遂宁府嘉禾,镇江府瑞瓜,南安军双莲花,严州兜率寺、信州玉山芝草,黎州甘露,礼部侍郎王珉等请绘之华旗,以纪盛美焉。

五牛旗,依方色,皆小舆上刻木为牛,背插旗。错采为牛,旗竿上有小盘,盘衣及舆衣,亦并绣牛形。舆士各四人,服绣五色牛衣。自太祖时诏用之。神宗熙宁七年,太常寺言:“大驾卤簿羊车,本前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载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宜省去。”从之。

牙门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质,错采为神人象,中道前后各一门,左右道五门,门二旗,盖取周制“树旗表门”及“天子五门”之制。

驾头,一名宝床,正衙法坐也。香木为之,四足彖山,以龙卷之。坐面用藤织云龙,四围错采,绘走龙形,微曲。上加绯罗绣褥,裹以绯罗绣帕。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拥之,为前驱焉。不设,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