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舰船志.1938~194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1:05:55

点击下载

作者:陈悦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国海军舰船志.1938~1945

民国海军舰船志.1938~1945试读:

雪中送炭——抗战中列强赠华的川江炮舰

中英美三国,已成ABC联合阵线,兹不但在精神上合作一致,而由此次所赠炮舰,更足表显物质上之可贵的援助。本此次合作互助精神,可确信能打倒吾人共同的敌人,而迅即获到最后胜利。——陈绍宽

欧美列强在长江中的炮舰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只经过了短短不到10年和平发展的中国海军投身到抗日的战场上。由于敌我军力相差过于悬殊,仅仅进行了一年多的血战,南京政府海军的主要军舰就基本损失殆尽,失去军舰的海军军人被迫或是编组为炮队上岸参加陆战,或是制造水雷前赴敌后开展布雷游击战。此前海军将领陈绍宽等苦心维系的海军部也因海军实力损失过巨,被国府就势取消,降格为海军总司令部。

中国海军面临着几乎就要被灭亡的恶劣形势,仍然苦苦不屈抗争,竭力向国家证明海军依然存在有其价值。这一海军的黑暗岁月持续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随着英、美等国正式宣布对日开战而终于发生了变化。1942年的春天,美国海军为在将来实施反攻太平洋作战时得到中国的配合,而与国府筹商建立海军军事技术合作机构——中美合作所,由美国海军向中国提供器材、资金和技术支撑以协同开展对日作战行动。同年,英、美列强将几艘滞留在长江上的川江炮舰转赠给了中国海军,为抗战以来舰只不断损失的中国海军提供了难得的装备补充,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1942年筹划设立的中美合作所开启了抗战时代中国与盟国在海军作战方面的深入合作。照片上是戴笠(前排左起第三人)与中美合作所部分美方人员在贵阳的合影,从着装上即可看出美方全是海军人员。

抗战中英、美赠送给中国的炮舰,原先实际是帝国主义侵害中国主权的重要象征物,原本在中国民众眼中是极度憎视的对象。

列强炮舰出现在中国长江上的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清末时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逐渐向一些列强国家开放了长江航行和沿线通商特权。列强国家为了保护各自的侨民、商船以及在长江沿线的特权利益,藉此实施所谓的“炮舰外交”,同时也是为了压制长江上频发的盗匪活动,开始根据条约特权调派军舰进入长江常川驻扎、巡弋。为了适应在水深较浅的长江上游航行,由此还诞生了一种设计十分奇特的浅吃水炮舰——川江炮舰。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旗舰“蜜蜂”号

辛亥革命成功后,列强军舰依然牢牢占取着在长江沿线航行、停泊的特权,及至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时,列强在长江中的炮舰还曾在南京、武汉、万县等地公然动武威胁过北伐军的行动,开火打死打伤中国军民,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愤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尽管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该收回中国在长江上旁落的主权,驱逐以炮舰为代表的列强势力,但是列强炮舰在长江上的行动依然如故。

活动在长江沿线的列强炮舰中,除了数量规模较大的日本海军的炮舰外,还有为数较多的欧美列强海军的炮舰,至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前,活跃在长江上的欧美列强炮舰主要分属英、美、法、意等4个国家。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开始攫取了中国内河通航权的英国是欧洲列强在长江上舰只实力最强的,英国驻东亚地区的中国舰队(China Station)编制中编有大量内河浅水炮舰,其中除部分驻扎在广东西江地区以外,大部驻扎在长江沿线,称为扬子江舰队(Yangtze Flotilla),由扬子江资深军官(Senior Naval Officer on the Upper Yangtze)统辖指挥。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扬子江舰队的军舰主要在上海、镇江、九江、芜湖、汉口、宜昌、重庆、万县等长江沿线重要城市驻泊,具体包括有“蜜蜂”(Bee)、“金龟子”(Cockchafer)、“螳螂”(Mantis)、“圣甲虫”(Scarab)、“蚜虫”(Aphis)、“蟋蟀”(Cricket)、“瓢虫”(Ladybird)、“蚊蚋”(Gnat)等舰龄较新的专为在中国行动而设计建造的昆虫级(Insect)炮舰,以及“塘鹅”(Gannet)、“燕鸥”(Tern)、“矶鹬”(Sandpiper)、“猎鹰”(Falcon)、“海燕”(Peterel)等以飞禽命名的老式炮舰,总计多达13艘。其中以“蜜蜂”号为旗舰,由格拉贝(L.G.E.Grabbe)海军少将坐镇,“蜜蜂”舰舰长霍瑟姆(C.E.Hotham)海军上校兼任这支舰队的参谋长。美国海军扬子江巡逻队的旗舰“吕宋”号

欧美列强中在长江上的舰只力量仅次于英国的是美国。美国海军在长江上的巡弋最初由美国海军扬子江巡逻队(Yangtze Patrol)的内河炮舰承担,同时辅之以美国海军亚洲舰队(Asiatic Fleet)不定期派出的战舰等大型军舰进入长江展示军力以助声威。不过,由于美国在长江内的内河炮舰长期存在着数量少、舰龄老的情况,执行巡逻、缉盗的能力较弱,因而其扬子江巡逻队一度被谑称为玩具舰队(Toy Fleet)。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因长江中上游排外事件迭发,加之盗匪活动日益猖獗,美国的玩具舰队已无法胜任在长江沿线保护美国利益的使命,经美国驻华使馆向其国务院竭力呼吁、游说,最终美国国会通过预算案建造新舰,就近在中国海军江南造船所订制了一批新型浅水炮舰。这批军舰是美国海军扬子江巡逻队在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全部主力,具体包括有“吕宋”(Luzon)、“关岛”(Guam)、“瓦胡”(Oahu)、“帕奈”(Panay)、“图图伊拉”(Tutuila)等舰,其中“吕宋”号是马夸特(E.J.Marguart)海军少将的旗舰。除此外,美国海军扬子江巡逻队当时还有1艘老旧的炮舰“毛拿加西”(Monocacy),也是江南制造所的产物。

法国海军在长江上驻扎的炮舰隶属于其历史悠久的远东分舰队(Division navale de l'Extrême-Orient),称为扬子江舰队(Yangtze Flotilla)。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法国海军扬子江舰队共有“弗朗西斯·卡尼尔”(Francis Garnier)、“都大”(Doudart du Lagree)、“柏年”(Balny)、“刚健”(La Grandiere)等4艘军舰,其中吨位最大的“弗朗西斯·卡尼尔”身为旗舰。和其他列强海军驻长江的炮舰部队风格有所不同的是,法国海军考虑到便于和中国社会各界交流等目的,直接为其长江炮舰取了官方的中文舰名,并油漆在舰身的明显位置。同时,法国海军扬子江舰队还在重庆王家沱设有俗称“法国水师营”的司令部,其建筑中西合璧,风格颇为独特,而且濒临江边十分显眼。法国海军扬子江舰队旗舰“弗朗西斯·卡尼尔”意大利海军川江炮舰“雷班托”号

欧美列强中还有意大利在长江中驻扎有炮舰,称为远东海军(Naval Force in Far East)。其舰只实力在列强驻长江的舰队中最弱,1937年时意大利远东海军在长江中仅有“雷班托”号(Lepanto)和“埃玛诺·卡洛托”(Ermanno Carlotto)号2艘炮舰而已。

各列强在长江上的炮舰平日犹如在国际水域航行一般,平安共处,甚至于一些时刻还互有应援。然而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特别是8月13日淞沪大战爆发,长江开始成为中日作战的第一线战场。此时除了日本的长江炮舰已提前退出长江外,其他欧美列强在长江上下巡游的炮舰都处在了一种特殊的境地之中。

抗战爆发后的列强炮舰

8月13日淞沪战役打响时,欧美列强的浅水炮舰大部分处于上海和长江中游两处,尤其是位于江尾海头的上海,当时是列强炮舰最集中的停泊地。对于中日两国间爆发的战争,英、美、法、意都未立刻卷入,保持了一种对中日战争漠然视之的类似中立的态度。四国的长江炮舰也都以观察局势、保护和撤退侨民及外交人员为主要任务,在一些有关淞沪大战的照片上,还能见到战火之中停泊于黄浦江江面作壁上观的列强军舰。然而对这些西方列强停留在中国水域的军舰,日本军方的态度似乎并不视其为中立。

1937年12月11日,在南京撤退侨民和中国难民的英国商船遭到日军炮击。12日,英国海军扬子江舰队的炮舰“瓢虫”号在安徽芜湖附近江面护卫难民船航泊时,突然遭到了岸上日本陆军的炮击。“瓢虫”号被击中受伤,随后航经该处的英方旗舰“蜜蜂”号也同样遭到了来自岸上的炮击。虽然事后日方辩解称是当时芜湖一带中国军队渡江船只众多,而误将英国炮舰判断为中国船只所致,然而同一天发生的另一桩事件,显得事态的性质远非误伤那么简单。

就在英国炮舰“蜜蜂”、“瓢虫”被日军炮击的当天,因为南京的局势在日军大兵逼近下已万分紧张,自11月起就被派在中国首都江面待机应变以及协助撤退外交人员和侨民的美国炮舰“帕奈”号,搭载着最后一批侨民驶离南京,此前停泊南京江面的“美平”、“美安”、“美峡”等3艘美孚公司的商船也一起同行。因为当时通往长江下游的航道已经被中国海军沉船堵塞,升挂着多面星条旗的“帕奈”号护卫着商船是向长江上游方向驶去,背后留下的是防御形势岌岌可危的南京。英国海军长江炮舰“瓢虫”号被日军轰炸坐沉的美国海军“帕奈”舰

当天中午日军通过侦察获知在南京上游方向有10余艘满载撤退的中国军队和难民的商船正在航行,于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的战机随即分成多队从位于常州的飞机场陆续起飞,前往袭击。其中由村田重治大尉率领的3架“九六舰攻”最先在距离南京江段以上45公里处的江面上发现了正在航行的商船队以及美国“帕奈”号炮舰,遂在2500米高度实施水平轰炸。“帕奈”号猝不及防遭遇攻击,驾驶室很快受损,舰长受重伤,舰体也受伤进水。虽然“帕奈”遭遇袭击,美军仍保持了较大的克制,没有用舰上的主炮对空射击,而只是用机枪高射示警。

继而由奥宫正武大尉率领的6架“九六舰爆”和小牧一郎大尉率领的6架“九四舰爆”也飞临上空,对“帕奈”号等舰船开始实施俯冲轰炸。“帕奈”号的伤情进一步加重,从舰首方向首先开始下沉,舰体逐渐向右倾斜,最后坐沉于江中。3艘船上设了巨幅美国国旗以图表明身份的美孚公司商船也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全部中弹受伤。情形至为恶劣的是,除对中立国美国的军舰、商船实施明目张胆的轰炸袭击外,在轰炸机陆续离去之后,日军第12航空队潮田良平大尉率领的9架“九五舰战”又飞临上空,对伤沉的“帕奈”号和周围的商船实施了野蛮的俯冲扫射,在低空俯冲时日方的飞行员似乎都对目标船上的美国星条旗视如无物。

12月12日一天之内接连发生的日军袭击事件立刻引起了英、美两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国际舆论哗然。中国国民政府一度还乐观地认为此事将引起英、美对日本侵华行动的干涉。但是英、美此时尚不愿卷入和一个远东强国的争斗,而是选择了和日本进行外交交涉来解决此事,日本也因为还没有做好立即与英、美全面开战的准备,而采取了息事宁人的道歉赔偿措施。不过日本这一明显带有敲山震虎意味的举动,已经宣布了西方列强尤其是英、美等亲华国家在华的炮舰所处地位之不安全,以及日本军队对长江等水域占有武力控制优势的事实,同时也是对这些列强国家的在华舰船帮助中国撤退军民的非中立行为提出警告。

1937年末中国首都南京沦陷,进入1938年,中国沿海几乎全部陷入日军的铁蹄蹂躏下,整个东亚国际形势剧变。英国自感无力在中国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遂对在华的海军兵力进行收缩。考虑到浅水炮舰滞留在遥远的中国内河极有可能再遭日军毒手,1939年英国海军首先将集中在上海的“瓢虫”、“蟋蟀”、“蚊蚋”、“蚜虫”、“圣甲虫”、“金龟子”等较新的“昆虫”级炮舰全部撤往新加坡,再拖航至地中海部署,其他如“燕鸥”等军舰则调往香港。旗舰“蜜蜂”在当年的3月22日出售拆解,在1940年到来之际英国在长江上的军舰仅仅剩下了“矶鹬”、“猎鹰”、“塘鹅”、“海燕”等4艘军舰,数量不足此前的一半,且大都已将舰上的人员进行了缩编,只维持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舰员额数,以这些军舰作为古老的大英帝国在华传统利益的最后象征。

与英国海军采取的措施相似,美国海军面对日本势力在中国坐大的态势,也选择了抽身事外。在华舰龄较老的炮舰“毛拿加西”号在1939年做了退役变卖处理,“吕宋”、“瓦胡”等炮舰调往殖民地菲律宾等地部署,在华只剩下了“关岛”和“图图依拉”两艘浅水炮舰分驻上海和长江上游,作为美国在华的最后军事堡垒。

面对中国局势的剧烈变化,法国对其在华的长江炮舰也做了收缩变动,旗舰“弗朗西斯·卡尼尔”等被调往殖民地越南,“都大”号于1939年在上海直接退役,在长江地区仅剩下了滞留在长江中上游的“柏年”号。

和日本政治倾向接近的意大利是列强中惟一未对在华长江军舰做调整部署的国家,意大利在长江内的军舰本来数量就较少,仍然维持着两艘炮舰。

英、美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坐视态度,终于在1941年尝到了恶果。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和英国殖民地香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就在准备对珍珠港、香港实施偷袭作战时,英、美两国停泊在上海的长江炮舰也成为日本海军揭幕战的目标。

当时上海黄浦江上的英美炮舰仅剩下英国的“海燕”和美国的“威克”(原“关岛”号)两艘,结伴停泊在苏州河附近的江面。日本支那方面舰队司令部决定对二舰实施威逼劝降,以图兵不血刃获得战果。为和珍珠港、香港的战事同期展开,日本海军于12月7日晚乘着夜幕开始部署兵力。日本海军驱逐舰“莲”和炮舰“鸟羽”被安排在“海燕”、“维克”二舰停泊的江面附近的外滩公园岸边,分别监视二舰,呈现出舷侧朝向英、美军舰的态势。此外不远处的日本支那方面舰队旗舰“出云”号也将炮口对准了这两艘英美炮舰。为了加强对英、美炮舰的威慑力,日方另外还调动海军陆战队的150毫米口径火炮,架设到外滩公园的江边瞄准“维克”和“海燕”。面对优势日军劝降而选择光荣战沉的英国川江炮舰“海燕”号

12月8日凌晨5时,日方军使松本作次、大谷稻穗分乘两艘汽艇驶往“威克”和“海燕”劝降。美国“威克”号舰长史密斯(Columbus Darwin Smith)海军少校闻风而降,下令在军舰上升起白旗投降日本,“威克”舰此后被编入日本海军,改名“多多良”。而大谷稻穗中佐登上英国“海燕”号炮舰后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答复,“海燕”号舰长波尔金霍姆(Stephen Polkinghorn)尽管只指挥着人数不满编的舰员,且面对日方优势军舰毫无取胜的可能,仍然做出了拒绝投降、战斗到底的选择,以维护英国海军和大英帝国的尊严。当日方军使离去后,得到英舰拒降消息的“鸟羽”、“莲”二舰立刻集中火力发起炮击,“海燕”号当即受伤沉没。至此,在上海乃至长江下游仅剩下了和日本居于同盟地位的意大利的炮舰,其他列强军舰都已从这片水域消失。

英国赠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两国加入对日作战的行列,和中国处于同一条战线,开始互相应援。炮舰“海燕”号在上海悲壮战沉后不久,鉴于当时日军已经完全控制了长江出海口的形势,此时尚滞留在长江内的皇家海军浅水炮舰已经没有任何突围出中国的可能性,而留在中国作战还要白白占用英军宝贵的人力资源,且仅以几艘小炮舰也无法发挥太大的战斗价值,面对兵力强大的日军还有岌岌可危之势,于是英方决定将滞留在中国的炮舰作为顺水人情赠送给舰只损失已经十分巨大、对小炮舰也不会嫌弃的盟邦中国。

1942年1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正式致函国民政府,告知英国政府决定将停泊在重庆附近的英国海军“猎鹰”和“塘鹅”二舰无偿赠送给中国。海军司令部闻讯大喜过望,派出中校许建镳和蒋亨漫等前往接洽和收管,二舰遂成为中国海军在抗战中获得的最早的外来舰艇装备援助。在重庆附近江面航行的英国炮舰“塘鹅”,和在上海战沉的“海燕”属于同级。本舰1942年成为了中国海军炮舰“英山”号。

英国赠送的这两艘军舰中,“塘鹅”号的舰龄稍老,该舰是1927年11月10日在以建造鱼雷艇等小型舰艇著名的英国亚罗(Yarrow)船厂下水的,和英国海军在上海战沉的“海燕”号是同级姊妹,属于为了在中国长江中上游执行活动而量身打造的川江炮舰,舰型和英国此前建造的“燕鸥”号炮舰十分相似,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第8艘使用“塘鹅”这一舰名的军舰。“塘鹅”号排水量为310吨,全长56.39米,水线长53.94米,宽8.84米,吃水只有1.3米。动力方面装备了两座对中国海军而言尚属十分先进的齿轮式透平机(Geared Turbine),配套安装2座亚罗厂生产的燃油水管锅炉,功率2250马力,设计航速16节,油柜载量60吨。

和大多数列强国家的川江炮舰一样,“塘鹅”号选用的也是浅吃水的平甲板船型,干舷极低,主甲板几乎紧贴着水面。虽然长江水域风浪平静,但是为了防备高速航行时掀起的江水扑上舰首甲板,“塘鹅”号的舰首舷侧设计增加了一段舷墙以作防浪遮蔽。“塘鹅”号主甲板上的上层建筑总体看起来好似一座水上的二层小楼,这种在低矮舰体上布置如同小楼般的上层建筑的做法也是当时各国川江炮舰的共同特征之一。

其中靠近舰首的一层楼内是几间住舱和无线电室,其楼上是作战和指挥平台,平台前部露天安装1门带有炮盾的3英寸口径20倍径短管高射炮。之所以把舰上最主要的作战武器设计安装在上层建筑的高处,主要是因为川江军舰对重心高度的控制要求不是很严苛,而且干舷低矮的川江炮舰的舰首主甲板在航行时容易上浪,不很适合在那里安装火炮。二层平台上的3英寸前主炮位之后,是一间带有较薄的装甲板保护的司令塔。这座司令塔上方是建有一间操舵室的飞桥甲板,该处是全舰的指挥中心,不过司令塔、驾驶室的薄装甲板仅以能抵御轻武器的袭击为度。

上层建筑到了舰体中部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座平面为椭圆形的硕大的烟囱穿过二层楼出现在上层建筑之上,其配套的风筒、机舱棚建筑则布置在这一区域的二层楼上下,烟囱附近的第二层平台的两舷还架设了数量不等的机枪,作为舰体中部的火力补充,总计全舰安装8门机枪。在上层建筑末端的一层楼内仍然是布置住舱,第二层平台上则安装着另外1门3英寸口径火炮。此外在军舰主甲板的末尾,按照川江炮舰的传统设计模式,布置了舰上的厕所。上层建筑高度格外夸张的英国炮舰“猎鹰”,1942年成为了中国海军炮舰“英德”。

作为从外观上识别该舰的重要特征,“塘鹅”号的一大标记性外观建筑是其硕大的烟囱。另外“塘鹅”舰还设立了双桅杆,其中带有桅盘的前桅位于飞桥之后,非常特别的是在桅盘外壁的前方还架设着更高的上桅。“塘鹅”舰的后桅则位于接近后部3英寸炮的位置,是简单的棒状桅。双桅、双烟囱,以及前桅带有桅盘便是“塘鹅”外观上最明显的特征。

英国赠送的另一艘炮舰“猎鹰”号的舰龄比“塘鹅”号略新,该舰也是为了部署到中国长江中上游使用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川江炮舰,设计上和“塘鹅”、“海燕”等近似,武力则有所加强。“猎鹰”号自成一级,也是由英国亚罗船厂建造,1931年5月18日下水,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第26艘使用“猎鹰”舰名的军舰。“猎鹰”号的排水量为372吨,舰体长度45.72米,宽8.76米,吃水1.83米,主机装备的也是2座齿轮式透平机,配套2座海军部型三点式水管锅炉,功率2250马力,设计航速15节,燃油载量84吨。“猎鹰”的舰体规模、动力等性能都和“海燕”、“塘鹅”号非常接近,武力方面较之有所强化。“猎鹰”舰的主炮装备的是1门3.7英寸口径的舰炮,另外还装备了2门5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司”单管机关炮作副炮,其他还有10门机枪作为火力补充。

不仅体量相仿,“猎鹰”舰的外观形象和“塘鹅”也十分相似,采用的也是舰首带有一段防浪舷墙的平甲板船型,主甲板上的很大区域建有高大的上层建筑。“猎鹰”、“塘鹅”二者相比,较大的外观区别在于“猎鹰”舰飞桥甲板上的驾驶室的顶部还设有炮位,安装了1门57毫米“哈乞开司”炮。另外“猎鹰”号自烟囱向后的上层建筑的二层全都改成了封闭的舱室,而在其上又加设了第三层甲板,在第三层甲板的两舷安设装甲胸墙,用以布置机枪火力点,以及布置朝向舰尾安装的1门57毫米口径炮。其上层建筑所呈现出的是总体三层的样式,看起来愈发让人觉得这艘军舰头重脚轻。可能是已经注意到了重心过高的问题,“猎鹰”号的双桅杆做了简化,其相对的安装位置虽然和“塘鹅”舰相同,但是前桅杆已简化成了一根简单的棒状桅。如果要快速区分“猎鹰”和“塘鹅”二舰,只要注意观察前桅的样式,以及驾驶室上方是否装有火炮、烟囱后方的上层建筑是否是三层等特征即可。

英国方面雪中送炭般的赠舰举动,对正在和日本侵略军苦苦恶斗的国民政府而言,其政治上的意义可谓远大于军事意义。可能是自觉赠舰行动十分得计,在检点了当时在华的军舰情况后,英国驻华使馆于1942年3月又再度致函国民政府,表示英国政府将在华的最后一艘军舰、当时正驻泊在长沙附近湘江水域的“矶鹬”号川江炮舰也赠送给中国,海军总司令部即刻派出聂锡禹少校等前往接管。

相比外形高大威猛的“塘鹅”、“猎鹰”,“矶鹬”号可谓是一艘简化版的川江炮舰。“矶鹬”号1933年6月6日在英国以建造鱼雷艇、驱逐舰等小舰艇著名的桑尼克罗夫特公司(Thornycroft)下水,排水量185吨,舰长51米,宽9.35米,吃水仅有0.63米。可能是因为主甲板之下空间太逼仄的缘故,“矶鹬”装备的动力设备是2座老式的往复蒸汽机,配套1座海军部型三点式水管锅炉,功率只有600马力,航速11.25节。

外形上看几乎就是“塘鹅”、“猎鹰”缩减版的“矶鹬”舰,同样也是采用平甲板船型,舰首带有一段防浪舷墙,主甲板上的上层建筑仅有第一层是前后连亘不断的甲板室,其中前后部布置住舱,中部为烟囱、机舱棚等建筑通过和布置的空间。在前部的甲板室顶上设计了两翼延展到舷侧的飞桥甲板,飞桥甲板居中的前方位置设有一间驾驶室。本舰没有如同“猎鹰”、“塘鹅”号那样再设装甲司令塔。在驾驶室顶上安装1门3.7英寸口径的火炮,型号和“猎鹰”的相同。驾驶室向后,在烟囱之前的位置上还建有一间舱室,推测是无线电室。除此外,本舰甲板室顶上再无其他建筑,只是在甲板室末尾部分的顶部安装1门5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司”单管机关炮充作尾炮,此外舰上还安装了9门机枪。“矶鹬”舰外观上的特征除了构造简单的上层建筑以外,其单烟囱的侧面面积比之“塘鹅”和“猎鹰”小。另外,舰上仅在无线电室之前的位置设有1座棒式桅,是单桅单烟囱的特殊造型,在英国赠华炮舰中非常特别。停泊在重庆附近江面的“猎鹰”,可以看到其前主炮的安装位置非常特别,位于飞桥顶部。英国海军川江炮舰“矶鹬”,1942年成为了中国海军炮舰“英豪”。“塘鹅”、“猎鹰”、“矶鹬”三舰因为都是体量较小的内河军舰,当初建成后大都采用的是分段拆解运输到中国,再委托中国海军江南造船所合拢组装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中国再生的军舰。这些军舰来到中国最初的使命是为大英帝国看守在华的特权和利益,显示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当时怎样也无法预料到,这些军舰竟然会有居身于“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之下的命运之路。

美国赠舰

英国相继向中国赠送三艘川江炮舰的举动立刻引起了同样在与日本作战的西方列强美国的注意,此时美国在华还剩有一艘“图图依拉”号川江炮舰驻泊在重庆的下游。出于和英方同样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在对华外交上不被英国抢占了风头,美国驻华大使馆于1942年3月致函国民政府,表示美国政府决定将“图图依拉”号炮舰无偿赠送给中国,旋由中国海军总司令部派出“民权”舰舰长任光海等前往点检收管(后改由海军军官程嵋贤率队接收该舰)。

美国炮舰“图图依拉”号同级共有二艘,其姊妹舰就是1941年12月8日在上海投降日军的“威克”号。

本级是1926年美国海军在中国江南造船所订造的3级6艘川江炮舰中吨位最小的一级,排水量370吨,全长48.59米,水线长45.72米,舰宽8.25米,吃水1.55米,动力系统采用的是2座往复蒸汽机,配合2座英国桑尼克罗夫特公司生产的燃油水管锅炉,功率1950马力,航速14.5节,油柜载量75吨。“图图依拉”号于1926年10月17日在江南造船所开工,工厂编号505号,经过近一年的建造,1927年6月14日在上海顺利下水。该舰的外形和同批订造的“帕奈”、“吕宋”级各舰大同小异。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海军江南造船所通过建造这批美国炮舰学得了很多美式的舾装设计标准和规范,此后江南造船所为本国海军建造的“咸宁”、“民权”、“民生”等多艘军舰上,都可以找寻到和“图图依拉”等江南造美国炮舰几乎完全相同的舾装设计,可以说这些美国炮舰和南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