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岂有底稿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22:55:21

点击下载

作者:侯兴国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历史岂有底稿Ⅱ

历史岂有底稿Ⅱ试读:

三十功名

辋川别墅《陋室铭》(为中条山下陋室而作)

别墅虽破,却有鸿儒,庙堂虽高,虾蟹塞道。鼓乐吹笙,夜有弦歌。何如陋巷,檐下听风。过耳鸟相迎,山涧水自生。恍恍间入梦,渺渺处生情,朝来登高望远,夜来把酒临风,风骨一身独立,情怀亘古相承。手足相携相知,友朋情深情重。高堂怡然自得,垂笤妙趣横生。猴王曰:何陋之有?

惜哉韩非子

《韩非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

[1]也。

子圉引荐孔子给宋国的太宰大人,孔子走后,子圉进去问太宰:孔子这人怎么样?意思是我眼光不错吧!太宰说:我见了孔子之后,看你就像看见跳蚤和虱子一样。子圉当然不高兴了,想到太宰会把孔子引荐给宋国国君,这不是便宜他孔子了?他因此对太宰说:你要是把孔子引荐给了国君,那么国君看你也像看见跳蚤和虱子一样。果然,听了这番话,太宰打消了引荐孔子给国君的打算。

这段话说的是孔子的遭遇,其实说的也是韩非子的遭遇。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2]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韩非子也是名门之后,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司马迁把法家归于道家学说,这样的分类有点意思,猴王认为儒法其实才是一家,都是非常“入世”的学问。韩非子有点口吃,说话不利索,但是善于写作,著书立说有一套,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但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子,从后世评价来看,他的确不如韩非子,起码人品就低韩非子一等。

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同学的关系有点像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对师生的关系。梁启超也是口音很重,但著述很多,当年光绪皇帝召见他时,他普通话(北京官话)太差,君臣之间聊得不是很投机,最后只给了他一个小官做,梁启超很有挫折感,后来苦练普通话,才获得光绪赏识。而康有为不一样,一开始就有经商人的头脑,机灵,善察言观色,深得光绪帝的欢心,所以,在朝廷上比梁启超混得好。后来,康有为因种种原因逐渐被人诟病,梁启超则名满天下,成为文坛和政坛巨擘,师生二人也因政见不同,分道扬镳了。那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位同学关系如何呢?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3]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嬴政读到韩非子的《孤愤》和《五蠹》,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斯一看,赶紧说,这是俺同学写的,厉害吧!想着嬴政一定会对他更加信任。你想我有这样厉害的同学,那我当然也不差了。不过,当嬴政想起用韩非子时,却勾起了李斯的小九九:假如秦王用了韩非子,岂不就没我李斯什么事了?李斯嫉妒韩非子之才华,在秦王嬴政面前极力诋毁韩非子,嬴政一时糊涂杀了韩非子。但终其一生,秦始皇推行的都是韩非子的学说。韩非子很可惜,没有出将入相,不过,他的光辉思想却代代相传,对于一个思想家而言,思想传世要比片时的功名重要得多。

说到同窗之间的嫉妒,不免联想到复旦大学的那个投毒案期间,网络上网民流传的那句戏谑言:多谢同学当年不杀之恩。这件事看来从战国时代就有了,嫉妒这两个字就像魔鬼,一个人一旦妒火中烧,就好比染上了毒瘾,到头来损人且不利己,李斯辛辛苦苦地辅佐嬴政成就了霸业,最后却死在宦官赵高手上,也不得善终啊!

韩非子究竟有多厉害,我们可以稍微扒拉扒拉他的思想:[4]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真是依法治国思想的最早表述,只有最早,没有之一。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5]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

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6]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救火者,令吏挈壶瓮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箠指麾而趣使人,[7]则制万夫。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依法治国首要在于吏治,要提纲挈领,要抓全局性的大事,不能在小事和细节上纠缠,严吏治宽民治,吏治通则民治行,韩非子的确高屋建瓴,见解不凡。那么,秦朝的吏治到了什么程度呢?据报载,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境内出土的里耶秦简中竟有明确的公务接待标准:

接待御史卒人,主食粺米半斗,副食菜羹、韭葱,酱四分之一升;接待三级爵位以下和无爵小吏们,粝米一斗,副食菜羹,盐二十二分之二升;政府工作人员15人以上,每10人配1伙夫,每15人配1辆牛车和1个看[8]牛人……

可见法治在秦朝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韩非子功不可没啊!当然这也与他老同学李斯的大力推行息息相关,只可惜,牛人们往往能独当一面,却不能teamwork(团队合作)。

韩非子的学说风行千年,“百代皆行秦政治”,唯一可惜的是,要是他能担任秦国的宰相就好了,兴许秦朝就不会那么快灭亡,至少李斯不会听信赵高的馊主意逼死了贤明的扶苏而立了昏庸的胡亥,陈胜和吴广也不至于揭竿而起,即使有小规模的反叛,也不至于酿成全国性的崩[9]盘。为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迟到了要砍头,这么不近情理的法律绝非专业人士所定,干吗与老百姓过不去呢?须知韩非子法治的核心思想是“治吏不治民”,“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中国漫长的古代文明其实是儒家、法家和墨家共同治理的历史,儒墨法三家早已融汇一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墨子起初也是师从儒家,韩非子也是荀子的学生,道法自然,同出一辙;即使道教的始祖老子,在许多方面也与孔子殊途同归,他骑着青驴,西出函谷关,其实也应验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向墨子致敬

有一个成语曰墨守成规,意思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了,察其本意,意思与上面大相径庭。这个成语来自于《墨子•公输》 篇,其中记载了墨子与鲁班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段PK往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 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 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10]者, 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楚国得此利器,准备攻打宋国。楚国治于今湖北地带,宋国治于今河南商丘地带,算是邻国。这件事被墨子知道了,墨子当时在齐国,齐国国都在我们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所以这场战争其实离齐国还是有点距离的。可是,墨子闻之坐不住了,风雨兼程十天十夜奔向楚国,欲全力阻止这场战争,以践行他的“兼爱、非攻”的学说。那时还没有联合国,要是墨子生在当下,一定是联合国秘书长的不二人选。

墨子见到鲁班,劈头盖脸地问了一个问题:你能替我杀个人吗?鲁班说:不能。墨子说:我给你十两金子呢?鲁班说:我不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墨子说:那好,你为什么替楚国造云梯来攻打宋国呢?楚国是大国,宋国是小国寡民,这难道不是强盗行径吗?鲁班心服口服,但又说:我答应楚王了,不能言而无信。墨子说:那好吧,我们一起去见楚王,我来说服他。见到楚王,他晓之以理,楚王自知理亏,但又想耍赖,既然云梯已经造好了,不打宋国太可惜了。墨子说:你即使有云梯,也奈何不了宋国,因为我有防御云梯之策,可帮助宋国化险为夷。然后他与鲁班当场来了个“沙盘推演”,最后鲁班败退。墨守成规就是打这里来的,本来是一个多么积极和正面的褒义词,不知从何时起就被“描黑”了,难道就因为墨子姓墨?语言这玩意儿,褒贬完全在一念之间,就看谁拥有话语权了。

墨子拯救了宋国,回齐国途中经过宋国,天降大雨,他想进城去避雨,守城的门卫却不让他进,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墨子真是“活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啊!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的学说,说到底还是属于儒家的范畴,如果要我来归类的话,我将墨家归于儒家中的“左派”,他永远偏向弱势的一方。

儒墨之所以在春秋时期是并行不悖的显学,盖因二者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孔子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算是一个“独立团”,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各个诸侯国任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左右着时局。墨子呢,也不示弱,也有自己庞大的组织,这个组织比孔子的组织还要严密,老大名为“矩子”,此处“矩”同“巨”,成员叫墨者,皆短衣草鞋打扮,号令严明,行侠仗义,有点像绿林好汉,不过个个都是有文化、有修养的绿林好汉。

有人说墨者像“斧头帮”,像“黑社会”,打扮的样子倒是有那么点意思,让人不禁想起周星驰《功夫》里的造型。旧上海的“斧头帮”是暗杀大王王亚樵创办的,是一个以锄奸为己任的民间组织,与杜月笙和黄金荣的青帮还是有点区别的。据说王亚樵曾派人上庐山刺杀过蒋介石,结果未遂,蒋介石视其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最终王亚樵还是被戴笠干掉了。这点墨者和斧头帮倒有点相似,都行侠仗义,也都掺和政治。

要说墨者与现在的哪个NGO(非政府组织)相似,我看非“绿色和平组织”莫属,要不哪天咱也成立一家NGO,名字都想好了——墨绿,专门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和维护世界和平,立此为据,版权所有,仿冒必究哦!

言归正传,墨子之所以能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当然不仅仅是靠他一张嘴,而是因为他身后有自己强大的组织,这个组织还拥有强大的军械制造能力,所以,楚王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而孔子呢,如何维护和平?主要是靠教化,采取循循善诱之法,效果一般;墨子则不然,没有太多废话,路见不平一声吼呀,风风火火闯九州啊!以暴制暴,屡屡得法。

猴王在上一本书里写沈括时,就感叹他早熟的科学精神,深为叹服。而墨子呢,更超前,据说他造出了可飞上天的木飞机,是莱特兄弟的祖师爷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可真是地球上的一帮牛人,要思想有思想,要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那真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墨子的心灵手巧不是天生的,他是有理论支撑的。他的几何学说与欧几里得殊途同归,他发明了十进制,发现了杠杆原理,他解释了光影现象,还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对声音的传播也有研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由衷地赞叹:“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当代学者杨向奎先生在《墨经数理研究》里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这些话是溢美之词吗?不是,中国代有牛人出,还不仅仅是一个墨子。我们来看看李约瑟在1988年为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译本所作的序言:

然而现在看来,这种把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械,公元547年即已存在了。这是《洛阳伽蓝记》的成书年代。该书记载了洛阳寺院中的奇观。关键是一个“簸”字。它指的是由水力驱动的筛粉机。看来,除非把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否则它是无法工作的。因此,现有资料表明,公元6世纪中叶是已经存在这种机械的最早年代。

再提一下,很多中国学者无疑都了解《农书》中的描述,但却无人意识到这一事实——皮萨内洛的画晚出了一百年。现在我们知道,就这类机械而言,中国人更可能领先了九百年。我举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在机械方面,运用比较法是多么重要。它们还只是机械工程上的例子。其他学科如天文学和医学,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的作用,在过去30年间,经历过一场名副其实的新知识和新理解的爆炸。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应该是一个理所当然值得自豪的巨大的泉源,因为中国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类方面,很早就跻身于全世界先进[11]民族之林了。

向墨子致敬!

亦庄亦谐的孔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12]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春秋时,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逃到莒国,管仲和召忽拥立另一个公子纠逃到了鲁国。后来齐襄公死,两位公子争夺齐国王位,小白先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即为齐桓公。鲁国则拘留了公子纠和他的团队交由齐桓公处置,齐桓公以公子纠图谋叛乱为名杀了他,同时邀请管仲和召忽加入自己的团队。召忽不从而以死相殉,管仲也不从,说有本事你把我囚禁得了。这时,鲍叔牙慧眼识英雄,主动让贤,极力推荐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从而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韩非子》里也描述了这段史实:

管仲、鲍叔相谓曰:“君乱甚矣,必失国。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也。与子人事一人焉,先达者相收。”管仲乃从公子纠,鲍叔从小白。国人果弑君。小白先人为君,鲁人拘管仲而效之,鲍叔[13]言而相之。

看来鲍叔牙和管仲本来就是好朋友,大家订了君子协定,各辅佐一位公子,谁先到齐国谁就先称王,最后鲍叔牙赢了,不过,他不仅慧眼识人,而且还高风亮节,主动让贤,成全管仲为宰相,就凭这点他不知甩了李斯多少条街啊!

可是孔子的学生子路据此认为管仲不忠,算不上仁义,孔子说:齐桓公一统天下,九合诸侯,不是靠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这难道不是仁义的行为吗?一连说了两遍,可见他很认可管仲。另一个弟子子贡也质疑: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殉死,却反而当了桓公的宰相,这不能算仁义吧!孔子说:管仲自从担任了齐桓公的宰相,称霸诸侯,匡扶天下,尊王攘夷,人民到现在还享受着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今日之域中不知将为何家之天下,估计早就被北方的夷狄占领了,你我可都是披头散发的亡国奴了。

您看,谁说孔子倡导愚忠愚孝?孔子是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千古第一人啊!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和四位弟子聊天,有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晳,孔子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在我面前说话,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理解我呀!’如果有人理解了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

子路爱出风头,性子急,率先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夹缝之间,屡被侵犯,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也就三年功夫,就可以使其国富民强且人民知书达理。”孔子听了,笑了笑。

孔子又问:“冉有,你有何打算?”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也就三年,就可以使国富民强。至于知书达理,还需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呢?”公西华比较谦和,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最后问曾晳:“你有什么想法?”曾晳正在弹琴,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说:“我的想法与他们三个人不一样。”孔子说:“无伤大雅,每个人志趣都是不同的,说说看。”曾晳说:“我喜欢春天时,穿上华服,约上五六好友,带上六七小孩,在沂水上沐浴,登高望远,在舞雩台上,临风起舞,引吭高歌,乘兴而归。”孔子感叹说:“我和曾晳的想法相同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晳走在了最后。曾晳问:“先生如何看他们三位的话?”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那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这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为诸侯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孔子的教学总是启发式和开放式的,谁说他是一位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人?显然不是,他也不是一位官迷,虽然后世的儒生皆以“学而优则仕”为人生目标,但孔子却喜欢“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其实是一位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的看法是对的,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坏,最终要看她的人民快乐不快乐。[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只是一位谦谦君子,他也是一位有男子汉气概的人,他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若敬我,我必敬人。只有软骨头、伪君子或书呆子才“以德报怨”呢。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16]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总说:人不知而不愠。可是,不被他人理解终究是一件烦恼的事,对于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的他而言,身高八尺,善驾车,使长剑,力大无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天纬地,安邦治国的帅哥一枚,岂是以后的文弱书生和“小鲜肉”们所能相比?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他呢?所以,他被误读是一个高概率的事件,知孔子者注定寥寥。

四十要动心

孟子尝曰:我四十而不动心。后进儒生不敢违逆,争相效法,就好比现在一些明星跟着某些大师绝食以为寻到了养生之道一般,美其名曰“辟谷”,饿得头昏眼花而终不悔。据说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学生罗近溪据此而修行,差点要了命。看经典,须看看原文,这句话的原文出处为《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17]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公孙丑问孟子:“如果您有做卿相的机会,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道德主张,而且可以成就霸业,您会不会心动呢?”

孟子说:“不,我从四十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

公孙丑说:“这么看来,您比大力士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这个不难,告子不动心比我还早呢。”

人家孟子说四十岁以上对功名就不太动心了,古代人四十岁已经是高寿了,后面的人不管这个,也跟着糊里糊涂地“不动心”了。

不动心则心脏不给力,心脏不给力则血脉不畅通,血脉不畅通则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体弱多病,所以,宋明以降,才有“文弱书生”的概念,岂知儒学鼻祖孔夫子教授的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骑马射箭可是必修课啊!那时的书生可都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帅哥,可惜的是,孟子的一句“不动心”便将后世的书生们纷纷拉下马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气息奄奄的罗近溪一日幻梦中遇一老者,对话曰:“人之心体出自[18]天常,随物感通,原无定执。”意思是说,人之内心和人之身体都与自然中万物一样,鸢飞戾天, 鱼翔浅底,杂花生树,群鸦乱飞,本无定法,何必过度压抑呢?一语惊醒梦中人,罗惊出一身冷汗来,疾病遂无。

告子曾与孟子有一段辩论,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19][20]他还说:“食色,性也。”至宋明理学,农耕文明到了全盛,就开始拘泥于规矩了,好修心,取法自然,不动心,无妄念,存天理,灭人欲,但不免走火入魔。

最近与友人论及建设生态和低碳城市之事,有一说法,舍弃现代建筑,回归原始之状态,这样碳减排肯定达标。高,实在是高!照此法,那还不如人类直接回到原始社会得了,那样必定蓝天白云,没有任何污染。

遇美女而不动心者,伪;遇美景而不动心者,俗;遇美食而不动心者,弱。万事皆有美,不动心者,自非人,归于草木之列。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21]还不明白吗?”这是毛泽东在《南京政府向何处去?》中的一句话,其意直指当时已经下野奉化溪口但依旧操纵南京时局的蒋介石,把老蒋比作祸乱鲁国的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语出《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22]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猴王粗略翻译如下: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参加鲁庄公的葬礼,并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仲孙回国后向齐桓公汇报说:“如果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将无穷无尽。”齐桓公说:“怎样才能除掉他呢?”仲孙回答说:“祸患无法停止,不过,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瞧吧!”齐桓公说:“我们可以讨伐鲁国吗?”仲孙说:“不行。鲁国还遵守周礼。周礼,乃一国立国的根本。臣听说:‘国将亡,如同大树一样,主干倾覆,枝叶必然随之飘落。’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讨伐它的。您应当想办法消弭鲁国的祸患并且亲近它。亲近遵守周礼的国家,依靠政局稳定的国家,离间一盘散沙的国家,灭亡昏聩动乱的国家,这就是称王称霸之道。”

庆父是春秋时鲁庄公(前706—前662)的弟弟,鲁庄公还有另外两个弟弟,一为叔牙,一为季友,其中庆父最有野心,他联合弟弟叔牙并私通他嫂子哀姜欲窃取王位。

面对咄咄逼人的庆父,鲁庄公很担忧他的接班人问题,他有三个儿子, 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并且听说私通他的弟弟庆父,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姐妹二人是一条心的,启也靠不住,自己最喜欢的妾生了公子般,另一妾生了公子申,他想在般和申之间选择。还好,他的另一位弟弟季友,正直且有担当,全力支持他选择般。这里需要交代一下,其中哀姜和叔姜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鲁国傍在齐国这棵大树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鲁国自然要看齐国的脸色,鲁庄公是有点吃软饭的意思。

鲁庄公去世后,公子般在叔叔季友的帮助下继承了王位,庆父不甘心,发动政变,联合哀姜杀了公子般并立叔姜的儿子启为王,是为鲁闵公,即使如此,还不满意,又与哀姜一起干掉了鲁闵公,自立为王。哀姜这个女人可真下得了手,启可是她的亲外甥啊!要不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低呢?

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齐桓公不答应:这公子启怎么说也是我外孙啊!你不能杀了我外孙自立吧?遂派大臣湫到鲁国调查,才有了前面那番对话。

鲁国人民早已忍无可忍了,听说齐国来调查庆父,纷纷揭竿而起,反对庆父。庆父仓皇逃到莒国,鲁国发出“猎狐行动”,与莒国谈判,庆父被莒国拘押,在押解回鲁国的途中,他自知罪孽深重,自杀了,哀姜也从邾国被引渡至齐国处死了。齐桓公大义灭亲,这对男女终没有好下场。

庆父当然不是一个人在作乱,他有帮凶,有同伙;有骑墙者,有左右逢源者;有迫于淫威者,有噤若寒蝉者;有事不关己者,有不闻不问者;有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者;有明事理者,有糊涂者;当然也有横刀立马,力挽狂澜者。庆父的案例放之四海皆准,东方、西方,国家、企业、组织,皆可对号入座。

中晚唐时,出了一位大宦官,名仇士良,称得上中国最厉害的宦官了。史载,他杀两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逼得唐文宗向近臣抱怨说:你看看我像不像周赧王和汉献帝,人家是受藩王制约,我是被家奴管制,还比不上人家呢!

开成四年,苦风痹,少间,召宰相见延英,退坐思政殿,顾左右曰:“所直学士谓谁?”曰:“周墀也。”召至,帝曰:“自尔所况,朕何如主?”墀再拜曰:“臣不足以知,然天下言陛下尧、舜主也。”帝曰:“所以问,谓与周赧、汉献孰愈?”墀惶骇曰:“陛下之德,成、康、文、景未足比,何自方二主哉?”帝曰:“赧、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23]矣!”因泣下,墀伏地流涕。后不复朝,至大渐云。

仇士良最后告老还乡,寿终正寝,临走时还给继任的太监面授机宜,如何来调教皇帝:“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语乎?”众唯唯。士良曰:“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暗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众再拜。士良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亦有术自将,恩礼不[24]衰云。

一句话,教帝王不学好。

都说恶有恶报,仇士良是个例外,至少这家伙生前没有被绳之以法。

其实,这是符合常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只是一个高概率的事情,善也有不善报的时候,恶也有不恶报的时候,总是有漏网之鱼。那些作恶的人都希望自己是那条漏网之鱼。不过,这中间的心路历程也不会那么好过,从来不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人,所以,作恶多端的人都是小心脏每天扑通扑通地乱跳,不胜重负,岂能安生?仇士良虽然安全落地,但那也是唐武宗极力挤兑他的结果,他怎么舍得主动离开长安呢?[25]

死之明年,有发其家藏兵数千物,诏削官爵,籍其家。

仇士良死后第二年,被削官爵,抄家,打入佞臣行列,子孙后代可是要受累了。话说回来,仇士良是太监,怎会有后代呢?史载他有子四人,皆是宦官,看来都是攀附的义子罢了。人常讲,做坏事会断子绝孙,他们已经断子绝孙了,当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做坏事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汉唐以来的为政之失,留祖训给后代:谨防后宫干政,外戚跋扈,宰相独裁,宦官作乱。前两项有明一代都做得不错,后两项基本上就被束之高阁,明亡恰好就亡在这阉党上。

庆父死后,鲁国的灾难算是平息了。仇士良死了,但唐朝的宦官之祸并没有半点消减,我大唐盛世的后半场可谓是阉人治国,不复阳刚之气了。

笑话和寓言

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笑话:十年动乱中的一个冬天,他去下乡。在他蹲点的那个村庄,午后的阳光很温暖。村里的老头们都喜欢挤在大队前的场子上晒太阳,他推着自行车走过,父亲人缘好,老头们都和他打招呼,孩童们也都跟在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后面。这时,大队的广播里开始播新闻,里面的男中音声音浑厚,作义正词严状:“林彪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一位老头对另一位老头说:“你说这人怎么这么不知足?林彪都当了那么大的官,还偷人家列宁的外衣。”另一位老头说:“哎!也是,多亏被毛主席发现了,多丢人啊!”

近读《韩非子·说林下》,看到一则故事: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家人,家人藏其皮冠。夫弃天下家人藏其皮冠,是不知许由者也。

尧想把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舜,不愿意接受便逃走了,投宿在一户老百姓的家里。这家人害怕许由偷他家的皮帽子,就把皮帽子藏了起来。韩非子感慨道:许由舍弃了天下不要,而小老百姓却防备他偷他们家的皮帽,这是因为小老百姓不了解许由啊!

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中记载:

(许由)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

贪天下和偷外衣,弃天下和藏皮帽,笑话可真不是笑话啊!《韩非子·说林下》还有一段话:

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除道将内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内也。”仇由之君不听,遂内之。赤章曼枝因断毂而驱,至于齐,七月而仇由亡矣。

这篇文大意如下:

(晋国)知伯将要讨伐仇由,但是道路难行不通,知伯就铸了一口大钟送给仇由国君。仇由国君非常高兴,准备休整道路以接受它。大臣赤章曼枝说:“不行。一般都是小国讨好大国的,然而现在,他知伯却用大国的身份来给咱们小国送礼。我猜测其中一定有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尾随着大钟而来,万万不能接受啊。”仇由的国君不听,欣然接受了大钟,赤章曼枝赶快截短了车毂,这样可以提高车速,马不停蹄地离开了仇由国,投奔了齐国,他知道仇由离亡国不远了,果然,七月份,仇由就被晋国所灭。

古往今来,人们很忌讳送礼送钟表,看来果然不太吉利啊!

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盲人诗人荷马写了一部史诗《伊利亚特》,其中描述了一个“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的故事: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应邀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宫里做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色胆包天,觊觎麦尼劳斯妻子海伦的美貌,两人也一见倾心,暗中私奔回特洛伊。麦尼劳斯岂能受此大辱?他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早有防备,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两国战争延续了10年未能分出胜负。最后希腊英雄奥德赛献上锦囊妙计,让迈锡尼士兵故意烧毁营帐,造成仓皇逃跑的假象,并故意在海滩处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信以为真,以为希腊人知难而退了,就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了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为庆祝胜利喝得酩酊大醉时,藏在木马中的希腊勇士悄悄溜出来,打开了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里应外合,一夜之间将特洛伊化为了废墟。

知伯送仇由大钟,希腊人送特洛伊人木马,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公元前数百年,占小便宜吃大亏看来在东西方都有发生。寓言真不是寓言啊!

汉租天下最轻

夜读《齐东野语》,看到“汉租最轻”篇,颇多感触。

自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民几不聊生。余尝夷考,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惟后世不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自高、惠以来,十五税一。文帝再行赐半租之令,二年、十二年,至十三年,乃尽除而不收。景帝元年,亦尝赐半租,至明年,乃三十而税一,即所谓半租耳。盖先是十五税一,则三十合征其二,今乃止税其一,乃所谓半租之制也。自是之后,守之不易。故光武诏曰:“顷者,师旅未解,故行什一之税。今粮储差积,[26]其令三十税一,如旧制。”是知三十税一,汉家经常之制也。

周密(1232—1298)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词人,也是记录野史的爱好者,是个有心人,他的著作包括《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人常说高手在民间,此言不虚,野史虽是野史,但是大多数是上乘之作,不仅补正史之不足,而且会让历史立体起来。

周密感叹从秦汉到两宋,汉代的税赋是最轻的。其实,不只是到两宋,整个封建时代,没有比汉代更轻的税赋了。汉代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个王朝,说它开天辟地,一点也不为过,中国几千年的经济政策,版图格局,甚至文化基因,都在汉代定了型,其后的唐宋不过是它的“升级版”而已。

宋朝诗人冯必大有诗云:“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27]消一勺清冷水,冷却秦锅百沸汤。”这是表扬汉高祖刘邦,一个小小的科长几曾知道帝王之道呢?可是他却知道入了函谷关后在咸阳约法三章,眼看秦末乱世,无法收拾,他用一瓢冷水就解决问题了。这瓢冷水是什么?于民休息,轻徭薄赋。

有表扬刘邦的,自然就有批评项羽的,谁让他们俩导演了“楚汉争霸”呢?宋代诗人钱舜选有诗云:“项羽天资自不仁,那堪亚父作谋[28]臣。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啥意思?项羽只不过是另一个秦始皇而已,他要是上了台,只不过是秦朝的翻版而已,他是秦王,范增则是另一个商鞅。言外之意,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胜、吴广还会揭竿造反,反正换汤不换药。中国的儒生好生厉害,眼光够犀利。

周密在文中提到了“井田制”,说到底是一种早期的粗糙的“共产主义”,大锅饭,生产力比较低下,全靠人力。先秦典籍《穀梁传·宣公十五年》里记述道:“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土地国有,庶民耕种,先耕完公田,再耕私田,有点像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这种制度后来实行不下去了,逐渐被废止,原因很简单,因为铁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升冲破了既有的制度藩篱。反观我们时下的土地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经大大解放了人力,还需要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模式吗?

商鞅变法后,土地完全变为了私有,国家机器如何运作?万里长城如何修起来?这就需要征税。征税多少算是合适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千年来,靠天吃饭,民以食为天。税赋过重,则民不聊生,甚至揭竿而起,税赋过轻,则国家机器羸弱,不足以支持维持国家独立的国防力量和日常运行的官僚体系,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高明的执政者无他,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昏庸的执政者也无他,寅吃卯粮,无所作为。

汉高祖刘邦和他儿子汉惠帝刘盈治下的税率只有1/ 15,即6.7%,到汉文帝时,税负减半,变成了1/ 30,3.3%,其中还有三个年头完全免税,到他的儿子汉景帝,继续遵照执行。东汉光武帝说:执行低税率是我们汉家的祖制啊!看来“文景之治”绝不是什么空穴来风,完全是一个减税政策催生出来的盛世,正是基于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的国策,在秦末战乱中遭受大破坏的生产力才很快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以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大司农告竭。当时言利者析秋毫,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虽至季世,此意未泯。田有灾害,吏趣其租,于定国以是报罢;用度不足,奏请增赋,翟方进以是受责。重之以灾伤免租(始元二,本始三,建始元、元康二,初元元,鸿嘉四)。初郡无税(《食货志》),行军劳苦者给复(高二年),陂、湖、园、池假贫民者勿租赋(初元元年)。又至于即位免,祥瑞免,行幸免(文帝三。武帝元封元、四、五年,永始四,天汉三,宣帝神爵元,元帝初元四),民资不满三万免(平帝元始二年)。而逋租之民,[29]又时贷焉,何与民之多耶!此三代而下,享国所以独久者,盖有以也。

汉代之所以成为中国第一个自夏商周以来延续两百多年的王朝,低税负是其主因之一。不仅税负低,一遇到灾荒,还予以减免,每逢皇帝登基,或遇到祥瑞之事,通通赦免,竟然还有国家贷款制度资助那些欠租的农民,我大汉焉能不兴盛起来?

但是,国家不能总基于低税赋,如此何以厉兵秣马,抵御外侮?如此何以兴修水利,治理河流?如此何以赈济灾民,扶危济困?如此何以给官员阶层发工资,发奖金?汉武帝之前,汉匈战争基本上是以汉王朝败北为结局,汉王朝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到了汉武帝,不想再忍了,但是打仗是要花银子的,不能增加税赋,银子从何而来?

汉武帝有两位理财高手,一位是桑弘羊,给汉武帝出了主意——盐铁专卖和算缗,一位是张汤,给汉武帝也出了主意——告缗。

人不可一日无盐,耕田也须臾离不开铁,此两进项被国家专营,生意当然好了,汉武帝捞了一把,可以去西域买汗血宝马了。

桑弘羊的经济新政不仅于此,他还推出均输、平准的政策,国家变为商人,参与大宗货物的交易,贱买贵卖,调剂余缺,不仅可以平抑物价,同时还增加了财政收入。他还收回了铸币权,统一币制,帝国的经济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后来他还推出捐官、酒类专营的法子,为汉武帝又挣了不少银子。

要说更天才的经济政策,非算缗和告缗莫属了。何谓算缗和告缗?缗在汉代是穿铜钱用的绳子,一缗是一千文。这个政策说得通俗点,算缗就是商人自行报税,告缗是对隐匿不报者重罚,并鼓励检举揭发,凡揭发属实者重赏。都说“无商不奸”,谁愿意心甘情愿给国家交税啊!结果,正常的报税和罚没又给汉武帝大赚了一笔,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提高农业税的基础上实现的,看来汉武帝是以重农轻商的宏观调控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有了这些银子,其后,大汉骑兵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率领下横扫大漠,所向披靡,汉匈战争的天平倒向了汉朝这一端,攻守之势易也。

当然,知识分子会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奢靡无度、封禅、巡游、赏赐、败家子等等,但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既要北击匈奴,保家卫国,又要与民休息,不增加田赋,不打你们商人的主意,你说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不过,汉武帝同志铺张浪费,不遵守“八项规定”,理当受到批评。难能可贵的是汉武帝同志很有自知之明,也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征和四年(前89)下罪己诏,历数自己的不当之处,史家称之为“轮台诏”,连司马光也赞他能知错就改,所以汉朝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

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30]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这一段话,《汉书》里并没有,是司马光同志的《资治通鉴》里的,估计是为了教训当时的圣上吧!

当然对于桑弘羊,当时还有更“学术”的批评,就是指责朝廷“与民争利”,为此还举办了一次专门的会议,后人把它叫作“盐铁会议”。不过,《汉书》里对它的记载只有一句话:

(汉昭帝六年)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31]盐、铁、榷酤。

这里的“贤良”和“文学”都是汉昭帝提议让大臣推荐的能人,算是智囊吧,汉朝时还没有科举制度,不过皇帝开始有了秘书。

(汉昭帝五年)诏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诵《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其令三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赐中二千石以下至[32]吏、民爵,各有差。”

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只是废除了酒类专卖(榷酤),其他“涛声依旧”。

桑弘羊是地球上奉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千古第一人,其后的漫长的历史中,举凡要富国强兵的变法多循桑弘羊的路径,王安石也罢,张居正也罢,亚当·斯密也罢,凯恩斯也罢,要说有所不同只是版本差异而已,时下的经济政策说到底也不过是桑弘羊的3.0或4.0版吧。看看时下的经济学家吵得甚嚣尘上的“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这“盐铁会议”看来开了近两千年还没有开完啊!

可惜,《史记》和《汉书》里竟都没有给桑弘羊同志列传,不公平啊!猴王有个建议,中国应该设立一个桑弘羊经济学奖,诺贝尔算什么?一个卖炸药的何以能言经济?桑弘羊才实至名归。

重农?重商?重工业?重互联网?重某某某?到哪个山头就唱哪首山歌,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和放之四海皆准的税赋政策,变化之妙,存乎一心。

霍光,践行民主集中制的第一人

很多年前有部电视剧叫《乌龙闯情关》,搞笑片,但基本情节还是遵循了史实,里面孙耀威扮演汉宣帝刘病已,林心如扮演他娘,曹颖饰演霍光的女儿。刘贺是里面的倒霉蛋,刚刚坐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废了,扮演者是一位獐头鼠目之辈,不过,有可能是造型师故意为之吧!演员本人并不丑,再说,历史上的刘贺没准还是个大帅哥呢。

废刘贺的具体经过在《汉书•霍光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大司马大将军臣光、车骑将军臣安世、度辽将军臣明友、前将军臣增、后将军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宜春侯臣谭、当涂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乐成、廷尉臣光、执金吾臣延寿、大鸿胪臣贤、左冯翊臣广明、右扶风臣德、长信少府臣嘉、典属国臣武、京辅都尉臣广汉、司隶校尉臣辟兵、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太中大夫臣德、臣卬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顿首死罪。天子所以永保宗庙总一海内者,以慈孝、礼谊、赏罚为本。孝昭皇帝早弃天下,亡嗣,臣敞等议,礼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后,遣宗正、大鸿胪、光禄大夫奉节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缞,亡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自之符玺取节十六,朝暮临,令从官更持节从。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会下还,上前殿,击钟磬,召内泰壹宗庙乐人辇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众乐。发长安厨三太牢具祠阁室中,祀已,与从官饮啖。驾法驾,皮轩鸾旗,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变易节上黄旄以赤。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诏太官上乘舆食如故。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复诏太官趣具,无关食监。太官不敢具,即使从官出买鸡豚,诏殿门内,以为常。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及侍中傅嘉数进谏以过失,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皆曰:‘高皇帝建功业为汉太祖,孝文皇帝慈仁节俭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诗》云: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御史大夫臣谊、宗正臣德、太常臣昌与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臣敞等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33]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总有人喜欢为古人打抱不平,但猴王以为,废刘贺还是经得住推敲的。这小子据说在位二十七天就干了一千多件坏事,“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这有点夸张,刘贺即使不睡觉,也干不了这么多件事啊!其实,总结起来无外乎两件:

一、不识时务,一上任就用自己的亲信,不把霍光、张敞这些大佬放在眼里,实在是稚嫩。

二、忘乎所以,大行淫乱,特别是染指先帝的女人,有点作死的节奏,还是稚嫩。

所以,他下台了,不过是和平下台的,这是我要着重强调的,强调三遍也不为过。霍光要废他还是做足了功课,没有太多瑕疵,程序可谓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决定几乎是所有在京司局级以上官员集体做出的,并报皇太后认可,当众宣布,光明正大,没有刀斧之灾,没有暗箱操作。当时的宰相是张敞,此人很爱老婆,每天早起总喜欢给老婆画眉毛。当年汉武帝取笑他:听说你每天早上给老婆画眉毛。张说:这算啥?闺房内还有比这更厉害的事情,你愿意听吗?汉武帝连忙摆摆手:不听了。就是这位张敞代表朝廷当庭宣布废了刘贺,理由一箩筐,刘贺虽然被废,但人身安全还是得到了保障,依旧享受国家领导人的待遇,霍光还专门陪着他回到住所,还流了伤心的眼泪,究竟是真情还是应景,这我就不知道了。后来上台的汉宣帝着实也干得不错,汉朝一度中兴,国力日盛。

有人说,刘贺是被暗算了,霍光们暗箱操作。言外之意,刘贺还是很优秀的。问题是,如此优秀怎么能被轻易地废掉?如此优秀,废掉以后岂能苟活?严格说,这是自秦汉以来,中国第一次以和平手段实现了领导人的更替,有点像议会表决弹劾总统的意思,并且成功了,而且没有什么“后遗症”。最能说明结果的就是这位海昏侯刘贺的墓,墓葬规模和陪葬器具表明,这绝对是一位帝王级的坟墓。可见刘贺生前日子过得还不错,霍光包括后来的汉宣帝都没怎么为难他,这小子估计也受此大挫折,长了记性,老实多了,长安不是咱待的地方,还是回到咱这小地方过得自在啊!

倒霉的倒是霍光一家,霍光刚死,汉宣帝就抄了他的家,有点像明朝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一样,一点面子都不给。霍光兢兢业业几十年,这位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自十岁起就被哥哥带到了长安,做事不可谓不谨小慎微,但是,管得了自己,管不了亲戚啊!

不过,还是要为霍光点赞,因为在他的身后,比不上他的权臣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真是俺们中国践行民主集中制的优秀代表。

当然刘贺本人音容笑貌及个人素养究竟如何,已然没有确切记载了,当初被霍光们看上,料他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离帝王标准还差那么一点。网上看到一位不知名网友的诗句,写得很好,不妨引来做结语:入睡千年至此终,生时忐忑今犹同。曾为汉帝应无悔,后作王侯亦有衷。已惜嫔妃书信渺,仍惊恶役宝淘空。墓翻非是刘郎意,泪寄长安洒旧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