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学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2:13:19

点击下载

作者:张彤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货物学概论

货物学概论试读:

前言

《货物学概论》是依托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三百工程”项目,与企业共同进行教材开发的成果。本教材围绕物流中的货物,从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的角度,对货物的性质、分类、质量、检验、包装、储存和保养等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重构货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教材以企业实际需要构建知识和技能体系。本教材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深入调研物流企业货物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提炼物流企业在货物分类、仓储、运输和质检等各个环节中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按照物流业务运行规律,整合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元素,构建了以货物基本特性为基础,货物的物流运行环节为主体的货物学知识和技能体系。

2.教材体系结构设计突出系统化和模块化。本教材以物流中的货物为中心,以确保物流中货物质量为目的,以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为主线,设计了六个学习项目:认知货物、货物的分类与编码、货物质量、货物检验、货物包装、货物储存与养护。本教材整体结构具有系统性,每个学习项目又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这种系统性和模块化相结合的教材结构,便于不同专业、不同实训条件、不同教学时数的学校剪裁使用。

3.教材内容选取体现知识性和技能性。教材内容精选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有用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融入货物操作与管理的新观念、新制度、新方法,突出实用性和新颖性,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由“三百工程”项目团队成员共同编写,由项目负责人张彤担任主编,负责全书架构设计和编写体例设计,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统稿,并编写项目一和项目二,项目团队成员赵静编写项目三、孙国芳编写项目四、续秀梅编写项目五和项目六。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原著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本教材得到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三百工程”项目基金的支持,同时得到了环东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不断完善。张彤2016年9月30日项目一认知货物职业要求职业需求

货物是物流企业直接接触的对象。为了保证货物仓储和运输的质量,物流企业要求相关岗位人员熟悉货物的基本性质,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包装、运输和仓储;要求相关岗位人员掌握货物计量的方法,对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进行测量,进行合理的配载。职业技能

学生通过本项目学习,能够掌握以下技能以满足职业需求:

1.能够分析不同货物的基本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货物计量单位,并准确地进行换算;

3.能够准确测量货物的重量和体积。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货物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货物的基本性质;

3.熟悉货物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货物与商品、货物与产品;

2.能够分析不同货物的基本性质;

3.能够正确使用货物计量单位;

4.能够正确计量货物的重量和体积。项目导图学习单元1货物的基本概念

一、货物的概念

货物(Cargo)是指在各种运输方式下,运输部门承运的各种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他产品或物品的总称。

说明:①货物是运输环节中的“物品”;②货物包括原材料、商品、工农业产品、涉外个人物品等。

•从物流的角度认识货物

现代物流起源于美国,对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百年的发展,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清晰。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位移,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搬运、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领域。

我国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可以看出,货物是物流的对象,存在于物流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为发生位移的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产品)。

二、货物与商品、产品的区别(一)货物与商品的区别

1.商品的概念

商品(Commodity)是指用来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是有形商品;广义的商品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的劳动产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2.商品和货物的区别

商品存在于商业领域,即销售与消费环节;货物存在于运输环节。商品是经过交换的产品;货物是指产品,即没有经过交换。(二)货物与产品的区别

1.产品的概念

产品(Product)是指在生产企业制造完工的成品。

2.产品和货物的区别

产品存在于生产领域,即生产环节货物存在于运输环节。产品通常是指产成品;货物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原材料、涉外个人物品等。学习单元2货物的基本性质

货物在装卸、运输和保管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本身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质量变化,造成货物减值或丧失价值。货物的质量变化是由货物性质决定的,货物基本性质归纳起来包括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四大类。

一、货物的物理性质(一)货物物理性质的概念

货物的物理性质是指货物具有的受外界的温度、湿度、阳光、雨水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物理变化的性质。货物发生物理变化时,虽不改变其本质,但会造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甚至是损坏。(二)货物发生物理变化的形式

货物发生物理变化的主要形式为吸湿、挥发、热变等。

1.吸湿

吸湿是货物具有吸附水蒸气或者水分的性质,是货物运输中发生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货运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货物的吸湿性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货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果货物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亲水性基团,那么极易吸收水分,如蛋白质、糖、果酸成分等;如果货物的结构为疏松多孔,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如棉、麻、茶叶等物品。(2)货物蒸发水分的气压。当货物表面水气压小于空气中水气压时,货物出现吸湿;反之,货物会出现散湿。其流向取决于两者的气压差,由高压的一方流向低压的一方,直至两者达到平衡状态。(3)空气的温湿度。当空气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时,货物易散发水分;气温较低,且相对湿度较大时,货物易吸收水分。

货物含水量过多,超过其安全水分标准,会出现货物潮解、溶化、分解、发霉等变质现象;货物含水量过少,会致使货物损耗、发脆、开裂。因此货物在储存中应注意仓库温湿度的控制。

2.挥发

挥发是液体货物表面能迅速气化变成气体散发到空间中的性质,如汽油、原油、酒精等。

液体货物发生挥发现象,是由于液体货物表面的分子比其内部分子的运动更为活跃,它的表面蒸气压力大于空气压力,所以能不断地挥发扩散到空气中去。一般,温度高、物质沸点低,空气流动快、液面大、空气压力小,挥发的速度就快。某些固体物质也能直接升华,如硫黄、樟脑等。

液体货物的挥发会造成货物重量、质量损耗,包装中气压过大会造成包装破裂或者爆炸。有些挥发出的气体有毒、腐蚀、易燃,也会引发危险事故。因此货物的包装要坚固完好,封口严密,避免受到高温外力作用。对于沸点低的液体货物应选择低温季节或冷藏运输,作业前必须要充分通风。

3.热变

热变是低熔点货物在超过一定温度范围后引起形态变化的性质。热变与物质熔点、外部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熔点低、温度高容易引起热变。

货物在热变后,虽然在成分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如软化、变形、粘连、熔化等,以致造成货损、货垛倒塌及玷污其他货物,影响装卸作业,如松香、橡胶、石蜡等。因此,对于低熔点的货物,应选择在阴凉的场所装载,远离热源部位,炎热季节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二、货物的机械性质(一)货物机械性质的概念

货物的机械性质是指货物的形态、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化的性质。

货物的机械变化取决于货物的质量、形态与包装强度,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货物所受外力作用如表1-1所示。表1-1 货物所受外力作用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受到震动、翻倒、跌落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常用的机械性指标有抗压强度、韧性。抗压强度(也称抗压性)是指物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单位为帕(Pa),它决定着货物的堆码高度或耐压的强度。韧性是物质抵抗冲击力的能力。缺乏韧性,称为脆性,脆性的货物或包装不耐外界冲击力的破坏作用。(二)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

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破碎、变形、渗漏、结块等。

1.破碎

破碎是由于货物质脆或包装强度弱,以致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破损的性能。各种玻璃制品、陶瓷制品以及用玻璃、陶瓷做包装的货物属于易碎货物。

货物在运输、储存和装卸作业中,对于易碎货物须轻拿轻放,避免摔、抛、滑、滚等野蛮操作;码垛不宜过高,重货不应堆装在其上面,注意加固绑扎以防止货物倒塌;堆装位置应选便于作业、防震、防下沉处。

2.变形

货物的变形是指具有可塑性的货物发生变形。所谓可塑性是指货物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而当移去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性质。这类货物虽不易碎裂,但受到超过货物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就会引起制品变形,影响质量。如橡胶、塑料制品,特别是有热变性的橡胶、塑料制品,在高温条件下受重压、久压更易变形。皮革制品和铝制品等也如此。

货物在堆码作业中,对于易变形货物要堆形平整,堆装高度不宜过高,不能在上面堆码重货。货物在装卸搬运作业中,要避免摔、抛、撞击,机械作业要稳铲、稳吊、稳放,防止受外力作用造成变形。

3.渗漏

渗漏主要发生在液体货物中。由于货物包装容器质量有缺陷,封口不严,灌装不符合要求,在搬运时撞击、跌落等或受高温作用致使货物发生渗漏现象。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加强对液体货物包装容器的检查和高温时的防暑降温措施,货物在装卸搬运作业中,要使用合适的机具,船舱内应紧密堆装不留空隙,以避免引起碰撞而造成货物渗漏。对于有污染性易渗漏货物,应堆装于低部位置,渗漏物有挥发性、散湿性,应做好防护。

4.结块

结块主要发生在粉粒晶体状货物中。由于装载时堆码超高或受重货所压以及在水湿、干燥、高温、冷冻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货物结块,如水泥、食糖、化肥、矿粉等。

货物结块不仅对货物的质量有损害,而且会在装卸中造成货物包装断裂,以致散装货物难以卸货。因此货物在堆码作业中切勿重压久压。货物在装卸中不宜用水喷洒货物,以免造成货物结块损失。

三、货物的化学性质(一)货物化学性质的概念

货物的化学性质是货物在光、氧、水、酸、碱等作用下,发生改变物质本身的化学变化的性质。

货物的化学性质是由货物的组成成分决定的。货物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货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有物质,产生了新的物质与成分。货物发生化学变化后,会彻底改变货物的化学成分和使用价值,甚至会使使用价值完全丧失。如钢铁生锈、肥料失效以及黑火药爆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二)货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

货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主要有氧化、腐蚀、燃烧、爆炸等。

1.氧化

氧化是指货物与空气中的氧或释放出氧的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又称氧化作用。氧极易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货物变质,甚至发生危险事故。易氧化的物质很多,如金属类、油脂类、自燃类物质。

货物发生氧化反应,一方面会降低货物的质量,如橡胶的老化、茶叶的陈化、煤炭的风化、棉织品在日晒条件下的褪色等;另一方面会导致自热、自燃等危险事故,这是由于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而积聚起来,就会发生自热、自燃现象,如发热量较大、燃点较低的黄磷、赛璐珞制品以及油纸、油布等油脂类制品等,氧化后会释放出热量,由于其本身燃点较低,比较容易发生自燃事故。

金属货物锈蚀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货物发生锈蚀的原因,一方面是金属本身性质不稳定,其成分存在着自由电子;另一方面是由于水分子和氯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有害气体的作用。锈蚀是金属货物的主要破坏形式。

2.腐蚀

腐蚀是指某些货物具有的能对其他物质产生破坏作用的性质。由于酸性、碱性、氧化性和吸水性,引起腐蚀。

常见的腐蚀品主要是酸类、碱类物质。例如钢铁和盐酸作用,能破坏钢铁制品;烧碱和油脂作用,能灼伤人的皮肤;浓硫酸能吸收织物水分,使之炭化变黑;漂白粉的氧化性,能破坏有机物等。

3.燃烧

燃烧是指物质相互化合而发生光和热的过程,一般是指物质与氧激烈的化合,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燃烧反应。例如磷的燃烧:P 4+5O═══2P O。225

物质引起燃烧或继续维持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或氧化剂)、温度,三者缺一不可。气体能直接燃烧并发出火焰;液体和固体燃料,通常需先受热变成气体后才能燃烧而产生火焰。

4.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非常迅速地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而形成压力急剧上升的一种现象。爆炸分为化学性爆炸和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受外因的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而发生的爆炸;物理性爆炸是指货物包装容器内部气压超过容器的承受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如氧气瓶的爆炸。

爆炸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生冲击破坏力,如黑火药等爆炸品发生爆炸。

黑火药爆炸: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以下几种爆炸现象:(1)易分解物质的爆炸,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等;(2)不相容物质接触引起的爆炸,如氯酸钾与酒精、硫酸与硫磺等;(3)容器爆炸,如石油气钢瓶、汽油桶、碳化钙(电石)桶等;(4)易燃气体或易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如乙醚、汽油、铝粉等。

四、货物的生物性质(一)货物生物性质的概念

货物的生物性质是指有生命的有机体货物及寄附在货物上的生物体,在外界各种条件的影响下,能分解营养成分的性质。它包括货物本身的生命活动(呼吸过程消耗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在有机营养内活动两个方面。如粮谷、豆类、油籽、果菜等通过缓慢氧化(吸收)维持生命;鲜鱼、肉类等主要是因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使营养物质分解。(二)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

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酶、呼吸、微生物、虫害作用等。

1.酶的作用

酶又称酵素,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一切生物体内物质分解与合成都要靠酶的催化来完成,是生物新陈代谢的内在基础。如粮谷的呼吸、后熟、发芽、发酵、陈化等都是酶作用的结果。

酶是一种特种蛋白质,其催化作用有专一性。酶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裂解酶、异构酶和连接酶六大类。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因素有温度、pH值和水分等。因此货物在储存过程中,应该控制仓库温湿度。

2.呼吸作用

呼吸是指一种分解有机成分产生水分的生物化学反应。呼吸作用是有机体货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为获取热能维持生命而进行的新陈代谢的现象。呼吸作用是一切活的有机体货物都具有的最普通的生物现象,寄附在货物上的微生物、害虫等也具有此特性。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缺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有机体货物中的葡萄糖或脂肪、蛋白质等,在通风良好、氧气充足条件下受氧化酶的催化,进行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缺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体货物利用分子内的氧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葡萄糖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的热量。这种缺氧呼吸实质是一种发酵作用。

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是含水量、温度、氧的浓度等。旺盛的有氧呼吸可造成有机体中营养成分大量消耗并产生自热、散湿现象,而严重的缺氧呼吸所产生的酒精积累过多会引起有机体内细胞中毒死亡。因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应合理通风并尽量控制有关因素,使货物进行微弱的有氧呼吸。

3.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是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其个体形态的小生物。微生物作用是微生物依据外界环境条件,吸取营养物质,经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变化,进行生长、发育、繁殖的生理活动过程。易受到微生物作用的货物主要有肉类、鱼类、蛋类、乳制品、水果、蔬菜。常见的造成货损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微生物在货物上生长繁殖必备的条件有:水分、氧气、温度、氢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微生物所摄取的养料必须在溶解状态才能进入细胞体,因此水分是其生长活动的必备条件;大多数菌类活动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不同菌类在各自适宜的温度下能迅速发育、繁殖;不同菌类在氢离子浓度适宜值的环境下活动旺盛;微生物是依靠外界一定的渗透压摄取养料的。此外,紫外线、射线、超声波、化学药剂、抗生素和植物杀菌素等,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有致命的影响。

一般来说,货物含水量多,环境温暖潮湿,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因此控制货物含水量和环境温湿度以及防感染是防止微生物危害的主要措施。

4.虫害作用

虫害作用对有机体货物危害性极大,害虫不仅会破坏货物组织结构,引起货物发热、霉变结露,还会排泄代谢废物,污染货物外观,降低货物使用价值,甚至使货物使用价值完全丧失。如粮谷受到害虫侵袭,使粮谷结露、陈化、发热和霉变等。易受虫害的主要是粮谷类、干果类、毛皮制品。

虫害作用与一般环境的温湿度、氧气浓度、货物的含水量有关系,其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常见危害货物的仓库害虫有40多种,为防止虫害,应控制仓库的温湿度,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学习单元3货物的计量

一、货物计量的意义

货物计量指以一定的度量衡单位表示的货物数量,如货物的个数、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

货物计量在物流中的意义在于:(1)合理地进行积配载,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载货容积,做到满舱满载;(2)合理地使用装卸设备和工具;(3)合理地利用仓库(堆场)的面积和空间;(4)货物计量是正确计算运输费用的基础。

二、货物的计量单位(一)度量衡制度

由于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度量衡制度不同,因而同一计量单位所表示的货物的实际数量也不同。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度量衡制度有四种,如表1-2所示。表1-2 度量衡制度及使用国家(地区)(二)计量单位

由于货物种类和性质不同,表示货物的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通常使用的货物计量单位如表1-3所示。表1-3 常用计量单位(三)计量单位之间换算

上述计量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换算关系,如表1-4所示。表1-4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一览

三、货物重量的计量方法

在计量货物重量中,散装货物和包装货物的重量计量方法是不同的。(一)散装货物的重量的计量方法

散货重量分为装船重量(Loaded Weight)和卸船重量(Discharged Weight)。对散装货物可以采用水尺计重。(二)包装货物的重量的计量方法

1.毛重(Gross Weight,G.W.)

毛重是货物本身重量连同包装的重量,按照毛重计算重量又称为“以毛作净”(Gross for Net)。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包装本身不便分别计算或包装材料与货物本身价值差不多,如一些价值较低的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2.净重(Net Weight,N.W.)

净重是指货物本身的重量。在实践中一般是通过用毛重扣除皮重的方法取得净重。

皮重(Tare Weight,T.W.)是指包装物的重量。计算皮重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实际皮重:将整批货物的包装逐一过磅,算出每件包装的重量和总重量。(2)平均皮重:从全部货物中取出几件,称其包装的重量,然后除以抽取的件数,得出平均数,再乘以总件数,最后算出全部包装重量。(3)习惯皮重:按照市场已公认的规格化的包装计算,即用标准单件皮重乘以总件数。(4)约定皮重:按照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皮重作为计算的基础。

净重是最常用计量重量的方法。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重量计量方法时,则按照惯例以净重计算。

3.公量(Conditional Weight)

公量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抽取货物中的水分,再加上标准水分所求得的重量。这种算重量的方法适用于水分不稳定的货物,如羊毛、生丝之类。

公量是以货物的标准回潮率计算出来的。标准回潮率是交易双方约定的货物中的水分与干量之比。实际回潮率是货物中的实际水分与干量之比。

公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公量=净重×(标准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4.理论重量(Theoretical Weight)

理论重量是指根据每件货物重量推算出的总重量。这种计重方法适合于某些有固定规格的货物,其形状规则,密度均匀,每件的重量大致相同,如钢板、马口铁等。

计量包装货物的重量,原则上应逐件衡重,但因条件或时间限制,不具备逐件衡重的条件时,可采用整批或分批衡重、抽件衡重并求平均值等方法测得重量。货物称重可使用轨道衡、汽车衡(一种地秤)、吊钩秤、皮带秤、定量秤。

四、货物体积的丈量方法

货物丈量是指测量货物外形尺寸和计算体积。(一)货物丈量的原则

•按货件的最大方形体积 (满尺丈量)。

即:丈量体积=最大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

•对于特殊、畸形货物酌情处理或采用分割丈量。(二)货物丈量的方法

不同包装的货物丈量方法不同,具体如表1-5所示。表1-5 不同包装的货物丈量方法学习总结

货物学是以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为研究对象,从货物的分类入手,研究不同类别货物的性质,根据不同类别货物的特性,进行科学的包装、储存、保管、装卸、积配载的专门技术,以确保货物质量完好、数量完整。

所谓货物是指在各种运输方式下,运输部门承运的各种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他产品或物品的总称,它与商品、产品在供应链中所处的环节不同,货物是处于运输(物流)环节,而商品处于商业环节,产品则是处于生产环节。

货物在装卸、运输和保管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本身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质量变化,货物的质量变化是由货物性质决定的,货物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货物在发生物理、机械、化学、生物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货物发生物理变化的形式为吸湿、挥发、热变等;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破碎、变形、渗漏、结块等;货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主要有氧化、腐蚀、燃烧、爆炸等;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酶、呼吸、微生物、虫害作用等。

由于货物种类和性质不同,表示货物的计量单位也各不相同。通常对货物的计量主要是按货物的个数、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进行计量。学习拓展货物忌装

忌装货物是指一种货物与另一种货物或几种货物之间因为性质相互抵触而不能堆放在一起的货物。

如果堆放在一起,忌装货物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会对一种或几种货物质量产生危害,轻的会降低质量,重的则能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事故。因此在货物积配载时要特别注意货物的忌装。

常见货物忌装的情形如下:(1)食品类货物不能与有毒货物、异味货物、污秽货物、粉尘货物、化工原料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货物装载一起。如大米与锑粉、硫酸铵不能装载一起,锑粉有毒,硫酸铵有时会放出氨气使大米受损害,不能食用。(2)扬尘货物不能与清洁货物混装一起。如水泥、炭黑、磷矿粉、染料与棉花、丝绸、食品、仪表设备等不能同时装卸和相邻堆装,以免引起污染,降低、损害清洁货物质量。(3)流质或半流质货物不能装载在怕污染的货物上面。如各种饮料、酒类、食用油、油漆等不能装载在布匹、生丝、食品、工艺品等货物上面。(4)散发异味的货物不能与易吸收异味的货物在同一舱室装载。如生皮、鱼粉、樟脑、香皂与茶叶、香烟、食糖、面粉等不得装载同一舱室。(5)油污货物不能与忌油的、易燃的或有氧化性的货物装载一起,尤其不准将油污货物装载在怕污染的货物上。否则,不仅会降低质量,甚至还会引起自燃事故。如油脂类货、油料作物、涂有防锈油的五金零件与棉花、毛麻织品、橡胶制品、氧气钢瓶等货物不得混装。(6)粉粒晶状货物不能与怕杂质混入的货物装载一起。如黄砂、矿粉、化肥、铁屑与滑石粉、纸浆、粮谷、耐火材料等货物不得混装。(7)危险货物与危险货物之间要严格按照《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隔离要求来操作,如氧化剂与还原剂、爆炸品与爆炸品之间。学习评价理论评价

一、选择题

1.货物常见的质量变化有(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机械变化

D.生物变化

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

A.燃烧

B.熔化

C.热变

D.破碎

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A.变形

B.虫害

C.发芽

D.氧化

4.下列属于生物变化的有( )。

A.吸湿性

B.结块

C.霉变

D.聚合

5.货物吸湿的原因有( )。

A.温度过高

B.温度过低

C.湿度过大

D.湿度过小

E.压力过大

6.具有呼吸作用的植物性货物需要呼吸的条件是(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旺盛的有氧呼吸

D.控制的有氧呼吸

7.大宗农副产品、矿产品以及一部分工业制成品习惯的计量方法是( )。

A.按面积计算

B.按长度计算

C.按重量计算

D.按容积计算

8.木材、天然气和化学气体习惯的计量单位是( )。

A.按重量计算

B.按面积计算

C.按体积计算

D.按容积计算

9.一些贵重金属如黄金、白银的习惯的计量单位是( )。

A.克拉

B.盎司

C.长吨

D.短吨

10.我国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

A.公制

B.国际单位制

C.英制

D.美制

二、简答题

1.从物流的角度如何认识货物?

2.货物发生氧化反应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货物呼吸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4.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5.为什么说掌握货物性质是减少货损的关键?

6.简述研究货物计量的意义。

7.简述在实践中计算皮重的方法。技能评价案例分析

案例1:鱼粉自燃发生火灾

某年11月3日,我国远洋运输公司的38000吨载重量的“柳林海”号货轮,从秘鲁出发装载了18300吨鱼粉,横渡太平洋回国。11月27日19时,船员发现一号舱内鱼粉自燃,第二天六号舱内也开始冒烟。船上人员立即开始实施灭火救灾措施。当时,船上配备有100多只二氧化碳钢瓶,但是全部用完后仍然没有将火扑灭,于是只能采取封舱措施,由于措施得当,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2月7日,“柳林海”抵达国内某港。如果作为遇难船舶处理,应当立即组织抢险,边灭火边卸货。港方人员上船后开启六号船舱观察,没有发现明火,认为没有必要作为遇难船舶处理。于是要求国内收货人按正常程序办理卸货手续,联系接卸车辆等,然后再安排卸货。“柳林海”则在锚地抛锚等候停泊。

由于六号舱的舱盖被打开过,大量空气进入舱内,结果12月11日该轮第二次引起火灾。船员再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没有奏效,只能向港口求援。第二天该轮再度进港,港方立即组织人力一边卸货,一边向舱内注水灭火,最终导致两个舱内的鱼粉绝大部分毁损。

问题:

1.鱼粉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第二次用二氧化碳灭火没有奏效?

案例2:“3·29”液态氯气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晚,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槽罐车与一辆迎面驶来的解放牌大货车在京沪高速淮安路段相撞;槽罐车上满载的约32吨液态氯气快速泄漏,导致1万多人被疏散,350人中毒,28人死亡,经济损失2900万元。

调查认定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超载严重,超载率达169.6%。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安全机件也不符合技术标准,在行驶的过程中左前轮爆胎与货车相撞,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问题:

1.氯气泄漏为什么会导致人员中毒?

2.我们应该从本案中吸取哪些教训?实训项目——分析货物基本性质

1.实训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所给定的货物的基本性质。

2.实训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下列货物的基本性质:(1)茶叶;(2)橡胶制品;(3)玻璃及其制品;(4)食糖和食盐;(5)水果和蔬菜;(6)鞭炮。

3.实训组织(1)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人。(2)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货物的基本性质。

4.实训考核

每组提交一份实训报告,该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特定货物的基本性质;(2)结合货物的基本性质,提出合理运输、仓储、包装的建议。

同时,每组完成一份PPT(演示文稿)汇报资料,进行成果分享。项目二货物分类与编码职业要求职业需求

货物条码是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第一个入口。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的货物运输、储存、理货、分拣、配送等基本业务中,都要求从业者具备货物分类、货物条码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类别的货物进行合理的配载、储存和运输。职业技能

学生通过本项目学习,能够掌握以下技能以满足企业(职业)岗位需求:

1.能够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对货物进行分类;

2.熟悉国家标准商品分类体系和国际标准商品分类体系,能够根据货物(商品)编码在商品目录中进行准确定位;

3.能够识读货物代码,进一步根据货物的具体参数编制货物代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货物分类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

2.掌握货物分类的方法;

3.熟悉货物的基本类别;

4.熟悉货物分类体系和方法;

5.了解国家和国际商品分类体系;

6.掌握货物编码的概念和种类;

7.掌握条码的基本类型和编制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货物分类方法对货物进行分类;

2.能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对货物进行归类;

3.能够运用货物目录查找货物;

4.能够识读和校验货物条码。项目导图学习单元1货物分类

一、货物分类的概念和意义(一)货物分类的概念

货物的分类是根据一定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贸易、管理和其他人们在生产、生活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属性或特征,将货物总体科学、系统地逐级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的过程。如表2-1所示。表2-1 货物分类的类目及应用实例(二)货物分类的意义

由于货物种类繁多、形态和性质各异,每一类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和保管的要求也不相同,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分类。货物分类对于货物流通管理、保证货物在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