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烦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21:24:13

点击下载

作者:陈春海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烦恼

不烦恼试读:

前言 平静地面对烦恼

人有时会快乐,但有时也会烦恼。是的,人生总徘徊在快乐与烦恼之间,谁能说自己不曾有过烦恼呢?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从今以后不会再遇到烦恼。生活中会有烦恼,事业上也会有烦恼,好像在我们周遭有摆脱不掉的烦恼。这时,人们往往会陷入烦恼的深渊,不能自拔。

烦恼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能生出愁苦,生出忧伤,生出悲观,生出惆怅,甚至生出绝望。有时,它像一团火,会越烧越烈;有时,它又像一团麻,越理越乱。陷入烦恼的日子不好过,就像生了病,中了毒,日日夜夜饱受烦恼的折磨。虽然有时烦恼也能引发人们的深思,但更多的时候它会使人意志消沉、颓废悲观,甚至会恶化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而当你走出烦恼回头再看时,就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烦恼,许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寻来的,都是我们给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所谓“自寻烦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人们常常会因为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而烦恼不已,忧愁不堪。可事过境迁,再回头看时,连自己都觉得可笑,为什么自己会被这种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烦恼那么长时间呢?这就是当局者迷。陷入烦恼的人往往看不清事实,因而难以自拔。

烦恼像一个陷阱,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许多人很小心翼翼地走路,以期不掉入烦恼的陷阱,但往往是徒劳费力。因为他们不知道烦恼并不在现实中,而是在自己的心里。想要摆脱烦恼,或从烦恼中挣脱出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平静地面对烦恼。

拥有一颗平常心,烦恼就无处生根。什么是平常心?就是面对世间纷繁的琐事,能以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淡泊本身就是迷茫中的一种理智,一种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一种治疗烦恼的灵丹妙药。古语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唯有淡泊,才能使人净化灵魂、升华境界,才能使人摆脱烦恼、避免沉沦。学会淡泊,用大度代替自私,用自信代替自卑,用勇气代替恐惧,用信念代替妒忌,用乐观代替忧伤,你会自然而然地摆脱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你就会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一个又一个新境界。

人们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感受到的不一定都是七彩阳光,人生中失意的事、不公平的事、无可奈何的事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当遇到这些烦恼的时候,愚蠢的人便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消极沉沦、浑浑噩噩地游戏人生;聪明的人则会留一分清醒,存一分超然,超越烦恼,超越自我,从无休止的名利追逐中逃脱出来。

解救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在逆境中奋起。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有身处逆境之时,只是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罢了。在身处逆境时,如果消极面对,就会自怨自艾、一事无成;如果积极对待,就会欣慰超然、激励人生。学会解脱,是攀登高峰的阶梯,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是人生中一笔丰厚而宝贵的财富。学会解脱,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学识智慧,它将永远属于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

第一部分 世间本无事,烦恼都是自找的

从前,有位比丘,每次坐禅都无法安定下来,总觉得有一只大蜘蛛给他捣乱,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为此他感觉十分烦恼,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于是,比丘照做了,他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心想:这回可算逮住你了。然后他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竟然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我们可能会嘲笑这位比丘,但仔细想想,我们不也经常会犯比丘这样的错误吗?经常会莫名地感觉烦恼不已,而常常将这种烦恼推脱给他人或外物,殊不知问题就在自己身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我们的心。

Part 1 你为什么烦恼,找出你烦恼的根源

一个欲望就像一条鸿沟,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时,另一个更大的欲望就会随之产生,这条鸿沟是永远都难以填平的。于是,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填沟,填完了一个沟再填一个更大的沟,没有尽头。

01 欲望不断,注定烦恼不断

很多时候,你发现自己心情很差,状态很糟,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烦恼中。你试图摆脱这种烦恼,却不知如何摆脱。它像一个魔咒一样缠住了你,这时不要慌,静下心,努力找出产生烦恼的根源,然后解决它。

研究表明,想得到的东西越多,由此产生的烦恼也就越多。欲望与烦恼是一对孪生姐妹,有欲望存在的地方就有烦恼。从前有一只狗,总喜欢追赶从门前经过的汽车。一天,它又在追赶经过门前的汽车时,狗的主人的朋友看见了,觉得很好奇,于是问狗的主人:“你的狗真能追得上汽车吗?”狗的主人回答说:“我不关心它是否追得上汽车,我是在想,如果它追上汽车以后,它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狗可能永远追不上汽车,所以它可能会一直好奇、烦恼。但如果它真的追上了汽车,烦恼就会随之消失吗?

欲望与渴望不同。一定时期内希望达成某一心愿或得到某一东西,这是人的渴望。但当愿望实现后,又期望得到更大、更多的时候,这就成了欲望。欲望像一棵疯狂生长的大树,一方面激励着我们不断地为之付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吞噬着我们的理性,使我们为之疯狂。

欲望与理想不同。理想是理性的,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所做的合理估计;欲望则是凭空想象的,往往看重的是结果。虽然理想和欲望都能推动我们前进,但理想会使人满足,而欲望则使人越来越感到不满。

每一个欲望就像一条鸿沟,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时,另一个更大的欲望就会随之产生,这条鸿沟是永远都难以填平的。于是,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填沟,填完了一个沟再填一个更大的沟,没有尽头。

那么,欲望是如何产生的呢?欲望是人们内心对外界现状的不满,加之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引导着人们做事,以致步入歧途。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我们的周围几乎处处都被诱惑包围着,名利、金钱、声色、权力等。为了过更好的生活,为了所谓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加倍地努力,去拼命、去追求,似乎我们的理由很充分。于是,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为了我们心中的美好生活,付出我们的汗水和辛勤的劳动。一路上,我们的脚步从不停歇,想得到的东西越多,脚步就越快,脚步越快,烦恼就越多。结果常常是赚到了钱,但身体也累垮了。

虽然面对诱惑,很多人都难免冲动、浮躁,难以自制,但我们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屈从诱惑,要学会满足。欲望和烦恼总是成正比的,欲望越大,烦恼就越多。在欲望日渐膨胀的今天,消除欲望的方法就是不要将时间浪费在不断向外的追求中,而是不断地使内心丰富充盈。

02 告诉自己: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他为此很烦恼。一天,他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伴侣。工作人员带他来到两扇大门前,他抬头一看,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他推开了“美丽的”门,又见到两扇门分别写着“年轻的”和“不太年轻的”。他推开了“年轻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善良温柔的”和“不太善良温柔的”。他又推开了“善良温柔的”门,又见到“有钱的”和“不太有钱的”……就这样他接连推开了“美丽的”、“年轻的”、“善良温柔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劳的”、“高学历的”七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的过于完美,这里已经没有再完美的了,请您到大街上去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介所的出口。

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像这位男士一样过于追求完美,结果把自己弄得烦恼不已、疲惫不堪。对待爱情是这样,对待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样,结果不仅自己很劳累,而且把自己周围的人弄得很疲惫。这些人爱钻牛角尖,总是在一些事情上想要达到心中的完美,达不到时就会产生忧虑,于是整日忧心忡忡。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完美主义等于瘫痪。”完美主义,就好比是不结果实的花朵;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变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实告诉我们,人生注定不会达到绝对完美的境地。事实上,绝对的完美也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理解和审视的标准不同,你觉得好的东西别人未必觉得好,你觉得不好的东西别人也未必觉得不好。所以,绝对意义上的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此,不妨告诉自己: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让自己放松,减轻压力,调整心态面对轻松的生活。尽管没有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人生的完整,就好像攀登一座高峰一样,有的人勇敢地登上绝顶,尽情地抒发成功的喜悦;有的人则停在半山腰上,享受林间清新的空气,体会融身于自然的快乐;有的人则在山脚下的小溪边,与自然作更轻松的亲密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触。保持自己真实而高尚的心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尊敬所有爱你的对你有帮助的人,维护家庭的和睦,怀有一颗善良而正直的心,这就是完整的人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完美也就是一种“完美”。就像维纳斯雕像一样,正是因为她的断臂才更衬托了她的美。因此,与其烦恼地追求所谓的完美,不如静下心来体味不完美中的“完美”吧。

03 不停地比较,烦恼就会不停地产生

老徐退休了,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也都十分孝顺。按说他生活安逸,不应该有什么烦恼了,但老徐最近却十分苦恼。原来,老徐退休后时常去和院里的人下棋,经常听说谁的儿子当上了经理,谁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富翁,谁的女婿又开着什么样的豪华轿车……于是,老徐觉得这些事好像从来没有在自己家里发生过,心中便渐渐不平起来。开始时,他还只是跟自己过不去,每天心事重重的样子,后来他看到儿女们就越来越觉得他们不争气,开始唠唠叨叨,说谁家的孩子多么多么能干。久而久之,儿女们听厌了,也不经常去看他了。孤独的老徐这时就更苦恼了。

其实,老徐的烦恼很常见。人总是感觉所处的环境无法令人满意,而总是觉得别人的状况比自己好。比如许多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不富裕而感到不满,看到别人住着宽敞的房子,而自己家还住在年代已久的陋室里;看到周围的人开上了各式各样的新款汽车,而自己连辆摩托车都没有;再看周围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学校,而自己的孩子连上非重点学校都吃力,更会感到无比沮丧、失望和自卑……有人甚至会说,某某跟自己是同班同学,当初自己在班里还是干部,而如今某某当了领导,赚了大钱,而自己还是普通工人,于是抱怨老天太不公平。

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不服气,越比越觉得不公平,越比烦恼就越多。其实,这种比较有点自欺欺人,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变成别人,也就不可能什么都和别人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喜好,更有各自的生存环境,是无法在同一基点上作比较的。

而即便是同一种类型、同一种职业甚至同一种境遇的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可比性。许多人通过努力和奋斗改变了自己,走向了成功。如果一味地跟这些人相比,你或许永远都会感到烦恼和痛苦。“猫王”在成名之前只是一名卡车司机,那年他为了给母亲庆祝生日,便用自己攒下来的钱在一个录音棚里录了一盘自弹自唱的磁带,没想到录音棚的老板听后觉得他的演唱风格十分独特,便把他请进自己的唱片公司。后来,就诞生了我们的“猫王”。世界上的卡车司机不计其数,而“猫王”却只有一个。如果卡车司机们都跟“猫王”比较,他们只能一辈子都烦恼了。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与其同背景、性格、生存环境都不一样的人作无谓的攀比,最后使自己情绪低落、烦恼不已,倒不如把关注的焦点放回自己身上,认清自己,踏实努力地学习、工作,这样自己才能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进步,这样才能创造真正幸福的生活。

04 恐惧比烦恼更令人烦恼

提起恐惧,可能许多人都会说:“恐惧?我应该没什么可恐惧的吧。”可一转眼,他就又愁眉苦脸起来。你若问他原因,他则回答:“下个月公司的绩效考核,不知能不能完成,如果完不成的话,我担心会丢掉工作。”

没错,这就是恐惧。以前我们提到恐惧,往往会联想起恐怖片之类,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生活、工作、家庭等这种关乎切身的无形恐惧与日俱增,而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是说从前有个人总担心天会掉下来,于是整日忧心忡忡,最后终于病倒了。现在杞人忧天的人不多了,但脸上绽放出微笑的人却也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把各种担忧和恐惧当成了一种合情合理的、必需的状态。比如有人害怕完不成工作会被炒鱿鱼,他认为这种害怕是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甚至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于是放任地担惊受怕起来。但他不知道,这种担惊受怕不仅对他所担心的事没有一点帮助,而且搞不好会带来更坏的影响,因为他恐惧完不成任务,做起事来就不能专心,做事的效率也不会高,导致成果会大打折扣。从另一方面说,人如果长期处于某种潜在的恐惧中,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说到这,你仔细地想一想,是不是在你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恐惧。有人整天恐惧会失去工作,或恐惧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或恐惧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人则整天恐惧自己的婚姻会破裂,自己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家庭会被别人破坏,或者恐惧自己的伴侣会不会有一天不再爱自己;还有的人恐惧自己会变老、变丑、变得满脸皱纹,恐惧自己的身体会变差,恐惧身边的亲人有一天会离自己而去……我们就是这样生活在许许多多无形的恐惧之中而不自知,而我们确实应该提醒自己:这种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会让恐惧变得更加恐惧,仅此而已。

有了这么多的恐惧,我们的生活当然轻松不起来,当然会愁容满面,于是我们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越恐惧越烦恼,越烦恼越害怕,越想改变结果就越恐惧改变。那么,面对这么多恐惧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消除恐惧就要认识恐惧。弄清楚恐惧从哪里来?到底我们恐惧的是什么?而我们所恐惧的事有多少真的会发生?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让实验者把自己近期一个月内恐惧的事写在纸上,投入指定的箱子里。然后告诉他们有人会帮助他们解决这些事,让他们放心去过正常的生活。一个月后,心理学家打开箱子,让每个实验者拿出自己的纸,结果显示90%的实验者所恐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有一半以上的实验者所恐惧的事都有了完美的结局。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帮他们去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让这些实验者释放恐惧的压力,然后全心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事实证明,恐惧的事情并未发生,而良好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更出色。

其次,如果恐惧的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请正视它。如果你真的失掉了工作,那么请不要陷入悲观的情绪里,抱怨自己多么努力而没有人看到,更不要因此否定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失落不已。正确的方法是要分析自己的失误与不足,然后努力改进,以更自信的心态去寻找下一份工作。

也许生活中让人恐惧的事有很多,但同样使人勇敢的事也有很多。所以,当你心生恐惧的时候,不妨想想那些让人勇敢的理由吧,这样你会发现,其实恐惧是多么不堪一击。

05 嫉妒是恶魔,让你的心越来越窄

如果说适当地比较,可能会让自己永远保持进步,那么嫉妒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嫉妒只会让一个人的心变得越来越狭窄,从而产生忌恨,甚至兵戎相见。

小玲和小梅是同班同学,一起读了四年大学,又在同一个宿舍,所以关系很好。小玲长得漂亮,人又开朗,学习又好,在大学时就有很多男生追求;而小梅性格内向,虽然成绩也很优秀,但总觉得自己长得不如小玲漂亮,感觉小玲总是事事高自己一头。时间久了,小梅心里很不舒服。到后来参加工作,两人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有时小梅工作很忙,要经常加班,而这时小梅心里就更不平衡了。凭什么她赚的钱和我一样多,但她的工作就那么轻松。难道就因为她长得漂亮吗?而小玲的性格是偏好出头,经常爱在朋友面前显摆自己。再后来,小玲交了一个男朋友,人长得一表人才不说,还很有能力,这下更羡煞旁人了。小玲更要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这下可惹恼了小梅。于是她作了一个荒唐的决定,给小玲的男朋友写匿名信,说小玲的各种坏话。事情的结果不说便知,最后小玲和男朋友分手了,而小玲和小梅也从此形同路人。

想想小玲和小梅的关系,最终闹得翻脸收场,无非是因为“嫉妒”二字。然而,嫉妒的责任并不只在小梅,小玲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一方面,嫉妒别人的人是痛苦的,因为她只要得知对方一点好,心里就会产生不愉快,真可谓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的活典型。嫉妒别人,意味着这个“别人”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你的生活中时刻有对方的存在,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你的生活造成压力,对方生活的好坏甚至决定了你心情的好坏。另一方面,被嫉妒的人也很难受。被人嫉妒难免会招致别人的恶语,甚至是私底下的谣言,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处理不当就会与人发生争执。因此,无论是嫉妒者还是被嫉妒者,都是这场嫉妒的受害者。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嫉妒他人或被他人嫉妒呢?

首先,要停止与他人攀比。要控制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谁都有,但不能让它无限扩大。明白自己就是自己,别人就是别人,别人的好与坏是与别人的努力和运气相关联的,而自己应该脚踏实地地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其次,要保持洒脱的心态。嫉妒常常来自于某一方面的“缺失”。比如你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别人长得好看时,便会产生嫉妒。人没有十全十美,要用洒脱豁达的心态看待万事万物,并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乐观。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后,嫉妒就很快瓦解了。

第三,多看别人的长处,与其成为朋友。有个人让你嫉妒,说明他有超过你的地方,为什么不向他学习来提高自己呢?诚心实意地与他交朋友,向他学习,还可以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避免引起他人嫉妒在人际交往中是同样重要的。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摆脱烦恼、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

06 烦恼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

把自己看得太重,往往会看不清世界;把自己看得太重,常常会徒增许多烦恼。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莫过于孩子,他们无论是哭还是笑,甚至耍赖、恶作剧都是随心所欲、毫不掩饰的,从来不把周围的人放在心上。这看似是孩子们不在意别人,其实是他们不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不懂得自己是谁。

我们有时过于自大,目中无人,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我们有时又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做某些事仅仅是为了让别人另眼相看;我们有时很想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说过之后,却因与别人的观点相去甚远而无人附和,未免黯然神伤。归根结底,这一切皆是因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总觉得大千世界终归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仿佛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自己才活得有价值。我们常常高估自己,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众人的瞩目。

实际上,无论没有了谁,地球都会照常运转。一个人不管是春风得意、受人尊崇,还是默默无闻、宁静洒脱,都要懂得别太看重自己。平平淡淡,物我两忘,既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邓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原先在一家小公司干了三四年,后来因为经济危机,小公司倒闭了,邓凯不得不重新找工作。他原来的工作很轻闲,平时没什么事,待遇也一般。可这回要重新找工作了,邓凯觉得自己已经工作了三四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跟那些刚毕业的人肯定不一样了。于是,邓凯满怀信心地开始找工作。他先是投了许多高薪职位的简历,但过了几天一直没有回复,也没有招聘单位给自己打电话。他非常纳闷,自己这样一个有经验的优秀人才,怎么会无人问津呢?他想,肯定是投简历的人太多了,公司的人力主管没看到自己的简历,对,一定是这样的。于是,他直接去了一家公司。

面对不请自来的邓凯,公司还是接待了他。说明来意之后,邓凯信心满满地等待对方求才若渴地聘用他。谁知单位的人力主管听完邓凯的介绍,看完他的简历后,并没有像邓凯以为的那样高兴,而是平静地告诉邓凯,如果他确实想来公司工作也可以,但待遇和刚进来的毕业生是一样的。邓凯听后惊诧地说:“不可能!我比他们有经验呀!”人力主管的回复是,虽然邓凯在工作上有经验,但邓凯的经验只是工作时间上的经验,并没有具体的业务经验,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其时间上的工作经验并不能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因此,他的待遇只能和刚进公司的新人一样。

邓凯失落了,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这三四年白工作了吗?没有一点价值吗?他为此烦恼了好几天。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类似的事,往往觉得自己能力很强,或对某件事特别有把握,但往往事与愿违,然后自己会陷入失落的烦恼情绪中,这就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对自己来说,自己就是全部,但对整个社会来说,你只是一个很小的个体。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运转”,事实的确如此,哪个公司也不会因为缺少了某个人而运转不了。

一个人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大;可以狂放,但不能狂妄。正确认识自己,将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与社会、人群构建和谐的关系,才能真正成就自己。

Part 2 你知道吗,烦恼正无情地伤害着你

越来越忙碌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东西,家人、朋友甚至我们的健康。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便是我们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01 心存烦恼,生活就会变得处处不如意

小张是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女性,最近生病住院了,好朋友小杨来看她。只见小张愁容满面,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唉,实在是太倒霉了,处处不顺啊!”

到底怎么回事呢?在小杨的询问下,小张将自己的倒霉事告诉了小杨。原来前些天小张不小心把钱包丢了,虽然钱包里没有多少钱,但小张觉得十分不吉利,一直心事重重。这种低落的情绪笼罩着小张,她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的,结果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把公司的重要账务弄错了,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失误。小张被领导批评了。于是,小张的心情更糟了。昨天下班买菜回家做饭,精神恍惚的小张不小心碰翻了锅,结果正好砸在脚面上,受了伤。

听小张诉说完,小杨摇摇头说:“这都是你自寻烦恼,丢了一个钱包,却惹出这么多祸呀!”

虽然我们都替小张感到不值,本来只是丢了一个钱包,而且钱包里也没有多少钱,结果却因为这件事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接着导致工作的失误,加重了情绪的影响,最后又打翻了锅伤了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像小张这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本来是一点小事,却忧心忡忡,觉得处处不顺,处处倒霉,结果真的被“倒霉”跟上了,干什么都不顺利。遇到这种情况,人就会陷入一种消极状态,觉得自己走“背运”,倒霉到家。但仔细分析小张的情况,你会发现,其实将自己拖入这个不幸的正是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你心存烦恼,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处处不如意。烦恼像一个沉重的铅球,将你的心情坠得低低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十分压抑。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如果你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注定了生活的各方面都会变得不愉快。

但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烦恼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处理得当而有的人就会被烦恼缠身呢?其实,关键就在于你如何面对烦恼。将烦恼孤立,那么它只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烦恼;将烦恼扩大,那么它会散布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每个角落。

明白了烦恼对我们的伤害,就不要再继续烦恼下去。当一件事对你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就要想办法将负面情绪控制住,不要将它带入其他的事情中。试着这样去做,你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更顺心称意,而烦恼则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最后就消失不见了。

02 你不知道的潜在烦恼

人往往对事情的感知总是后知后觉的,对烦恼也是一样。直到烦恼临头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处于烦恼之中。其实,有一些潜在的因素可能会引起烦恼,只是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烦恼真正出现时,仍搞不清状况。

其实这种潜在的容易引起烦恼的因素就是性格。有些性格导致他的处世方式容易引发问题。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种问题。她原来经朋友介绍在一家国企单位上班,后来因为男朋友的关系,搬到离工作单位很远的地方,于是她面临换工作的问题。关于换不换工作的问题,她几乎咨询了认识的每一个人,大概犹豫了几个月,最后终于决定换工作了。但在选择新工作的时候,她再次陷入了矛盾之中,今天听这个朋友说这家公司不好,便不向这个公司投简历;明天听别的朋友说那家公司好,又精神饱满地准备去那个公司上班。如此反复了几个月,最终选择了一家没人再说好与不好的单位。原因是大家都说累了。

这个朋友的主要问题就是没主见。听风是风,听雨是雨,没有自己的判断。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别人给出的永远是站在别人角度的看法和喜好。如果盲目地听从别人的建议,没有自己的主张,这种性格的人就很容易陷入烦恼。因为只要选项在一个以上,他就会产生烦恼,陷入选择的困境。当然人生的选择不可能只有一个,也不可能只有一次,于是他在后面的选择中都会陷入困惑。

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却无法调节自己的性格。因此,有些性格往往就成了引发烦恼的潜在因素。例如:自卑、多愁善感等,都容易在现实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引发烦恼。那么,我们面对这些潜在的烦恼因素,该怎么办呢?

首先,多给自己鼓励,树立自我和自信。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立场,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然后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选择。

其次,清楚地认识自己性格的弱点,然后努力使它变得强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并不是完全改变不了的。每天改变一点点,使之成为习惯,久而久之良好的习惯就会使我们战胜性格的弱点,使自己变得强大。

最后,养成开朗的性格。多与人交流,学着敞开心怀,小事不计较,与人为善,在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中重新获得自信和温暖,自己会变得更积极。

03 你知道吗,烦恼正悄悄地燃烧你的生命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有一大半是由情绪引发的。起初,我们对这种情绪压力并不在意,但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这种情绪压力下,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身体的病变。这是因为当面对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对压力做出自然的反应,即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些反应能使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帮助人类逃避野兽、灾难,然后身体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压力与之前相比,越来越大。我们身体的这种应变能力将无法提高消除压力的能力,紧张的肌肉也不能使我们放松身心,加速的心跳也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惬意。

一位在他人眼里事业有成的男主管有一天突然提出辞职,问他辞职的原因,他摇摇头说:“没有什么原因,就是我太累了,我只想休息……”

在每天快节奏的工作中,他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常担忧自己的前程,也经常为自己的工作烦恼,还有家和公司两点一线的乏味生活。太多的烦恼和压力包围着他,他开始慢慢失掉了最初工作时的那份热情与执着,渐渐失去了耐心与坚定,甚至每天都变得很沮丧,早上起不来,晚上却睡不着,咖啡、浓茶成了他每日必备的饮品。他感到自己的精神越来越差,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困扰当今上班族的并不是真正的病痛,而是我们熟知的“亚健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但它通常是疾病的先兆。引起这种亚健康的,除了工作疲劳、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压力。这种情绪的烦恼常常是无形的、抽象的,甚至是想象出来的。但正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渐渐消磨了我们的热情,侵蚀了我们的心灵。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有两种:一种是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另一种则是较为持久的消极情绪。烦恼则属于后者。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这些病人因为长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中,对那种紧张的状态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症状上,而没有想到是自己烦恼的情绪引起的疾病。

越来越忙碌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东西,家人、朋友甚至我们的健康。有研究资料表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就是我们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烦恼的致病能力是强大的、可怕的、无形的,如果你不控制,它就会像毒气一样四处蔓延,充斥你的生活,损害你的健康。因此,当你知道烦恼正损害着我们的健康,燃烧着我们的生命的时候,你还会继续烦恼下去吗?

Part 3 洗涤你的心灵,剔除烦恼的种子

尝试着剔除愤怒、悲伤和恐惧等令自己烦恼的种子,尽可能地播撒欢乐、幸福和宁静的种子,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清澈,越来越有力量。当我们对宁静优美的事物保持觉照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自己内心的宁静和美的种子浇水,而我们的心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01 心机太重,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俗话说:“种什么花,就会结什么果。”万事都是这个道理。你种了开心的花,便会结出快乐的果;你种了烦恼之花,那结出的肯定是烦恼之果。

做事有计划的人往往有条理,做起事来也井井有条。小林就是个有计划的女孩,她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计划着自己以后找什么样的工作,找什么样的男朋友,跟什么样的人结婚,而她结交的人都是对她的这些计划有帮助的人,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果然,毕业后,她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上司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男士,正是小林计划中的男朋友人选,于是她用心安排了各种偶遇、巧合,最终如愿以偿地与她的上司恋爱了。没过多久,他们就结婚了。看起来,一切都朝着小林的计划顺利进行。习惯于计划的小林又开始计划着公公、婆婆。但时间长了,公公、婆婆和丈夫都发现小林是一个心机很重的女人,有时她为达到目的甚至用说谎来欺骗家人。家人说过她几次,但是根本没用。慢慢地,家人开始对她产生了厌恶之情,对她也渐渐冷淡下来。最后,小林离婚了。她跑到朋友家哭诉:“本来一切都好好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小林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其实不只在婚姻中,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算计太多的人。他们费尽心思,精心设计一个局,然后一步一步使事情都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他们以为这是人生的计划,其实不然,这恰恰是对人生的歪曲。

心机太重的人注定不会活得太轻松,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算计别人上,整日观察着别人的动静,打探别人的消息,打听别人的背景,然后计划着怎样与人接触,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试问,这样的生活,他们哪里还会有闲心去享受呢?

心机太重的人也注定最终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也许他们靠这种心机在短暂的时间里确实获得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这些心机早晚会被人看穿,而一旦被人看穿后,别人再也不会相信他们,最终他们落得众叛亲离,只剩孤家寡人一个。用心良苦设计的局没有实现,对他们来说,这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打击。因为当一个人太渴望成就某事,而在上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却没有成功时,往往会因这种失败而发疯。

心机太重的人注定会烦恼不已。他们每天忙于算计,内心被这种尔虞我诈填得满满的。人生短暂,将太多的精力放在算计上,必然会失掉许多人生的乐趣,而心情也会变得更糟糕。

与其心机深重,不如真诚用心。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出类拔萃,与其走偏门,不如脚踏实地地努力。俗话说:“实至名归。”当你努力后达到了质的飞跃时,你的努力自然会被别人看见,你所渴望的自然也能实现;如果你想与别人交朋友,与其算计安排,不如以一颗真诚的心坦然相处,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家庭,与其钩心斗角,不如全心全意地关心家人、爱护家人,家庭自然和谐美满。

心机深重的人喜欢算账,总是喜欢算计得与失。可是,烦恼重重的生活与轻松洒脱、幸福快乐的生活,究竟哪种更划算,得到的更多呢?

02 智者告诉你:千万不要为钱烦恼

常言道:“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可见有钱没钱并不是烦恼的根源。但金钱确实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虽然大家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如果基本的生活资料都无法保障,空谈理想,空谈奋斗,空谈未来……也许一切都将变得空空如也,那时候你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内心空虚、饥肠辘辘了。

据统计,人类70%的烦恼都与金钱有关,他们的烦恼常常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不够花。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地盲目。于是,为钱烦恼成了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实,避免为钱烦恼的办法就是不要入不敷出。没有计划地花钱,就等于让肉贩、服装商、家具店……都来分享你的收入。你可以找一个笔记本把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记录下来,弄清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所需拟订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预算开支。

其次,在你的收入增加时,不要盲目地花钱,否则当你出现财务赤字时,你会更加烦恼。不管收入多少,都要有计划地花钱,这样你才不会成为可怜的“月光族”。

或者我们可以想得更简单一点儿,这个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是富翁,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过皇帝般的生活,但是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价值,乐观地看待事物、看待生活,才能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所以,智者告诉你:千万别为金钱烦恼,否则你只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令大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的钱。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也许他们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香甜。

收入只是我们生活的一方面,影响不到全局,很多人认为赚的钱少,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这只是客观的想法,你有试过很好地理财吗?你有花销的计划吗?

如果你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每月每周每天都把花销记在一个本子上的话,你会惊奇地发现大多数钱都用在哪里了,往往人们都在把钱花完的时候惊讶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如果你有记账的习惯,你将知道下个月哪些不该花哪些该花了。你拟订出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预算,还要懂得怎样聪明地花钱,我的意思是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实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你为什么就不会这样做呢?

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收入而头痛。如果你是一个家庭主妇,就一定要学会理财,一个家庭的收入及花销多半都掌握在女人的手中,因为女人的心更细一些。如果我们真的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那么请大家设法宽恕自己吧。这个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是富翁,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过富足豪奢的生活。但是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最高价值,何不乐观地看待?也许我们正年轻,追求的东西很多,经常为生活烦恼,因收入不满,这样只会带给自己更多的不安和烦恼,却不能改变现有状况。只有减轻烦恼、乐观地看待事物、看待生活,才更有可能改变生活。

当我们有钱的时候,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十足的理由要求别人无私地给予和帮助。生活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不要总是惦记着别人的财富,更不要因为别人的金钱而使自己徒增烦恼。生活是靠努力慢慢改善的,一夜暴富的人并不多。为金钱过于烦恼会损伤身体的健康,甚至让人走向极端。笑对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希望大家不要因为金钱而过于劳心费神。

03 为争一时面子,只会烦恼一辈子

好面子自古以来就有。其实好面子不是坏事,不要面子反而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面子都不在乎了,那么这种人是很危险、很可怕的。因为他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但是过分要面子,可能说不上是多危险的事,但恐怕也是令人烦恼的事。

丹丹是一家公司的文员,她每天的工作多数都在办公室里。办公室共有四五个人,丹丹是其中之一。因为大家年龄相差不大,所以他们都走得很近。这一天,办公室一个同事拿出新买的手机,大家都围了上来。“这是最新出的那款吧!”一个同事说。拿手机的同事点了点头。大家围着手机研究它的新功能,又拿出自己的手机对比。只有丹丹没过去,因为她自己虽然也有手机,但款式很旧,根本没有那些新功能,她觉得很不好意思,甚至平时很害怕电话响起,担心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手机是那么旧。

过了几天,丹丹实在觉得别扭,于是向朋友借钱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机。这天,丹丹带着新手机去上班,刚到办公室就把手机拿出来放在办公桌上。此时她的心情大好,不再觉得抬不起头来。

又过了几天,丹丹接到同学的电话,说周末有聚会,这使丹丹又高兴又烦恼。同学聚会?大家很久没见了,能再次聚到一起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正因为大家很久没见了,不知大家的近况如何,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真怕到时同学们会笑话自己。想到这儿,丹丹不禁又烦恼起来。

没办法,总不能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吧!于是,丹丹再次跟朋友借钱买了件衣服和名牌手提包。这回,丹丹觉得自己可有面子了。

丹丹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女孩子天性爱美,希望在其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这本无可厚非,但太过于好面子,而忽略现实中自己的实际状况便会惹出麻烦。说到底面子是虚荣心在作祟,好面子的人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怕自己丢脸,于是就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包装自己,认为把自己包装好了,自信也就回来了。

面子永远是说不完的话题,也永远是令人不断烦恼的话题。单纯为了面子而争面子,自然会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不仅使自己烦恼,也会把自己弄得更加狼狈。

生活中有很多好面子的现象,比如夫妻争吵后谁也不愿先低头认错,觉得谁先认错谁就没有面子;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多么强,到处吹牛;饭桌上为了面子而喝得酩酊大醉……凡此种种,宁可自己吃大亏、吃闷亏,也要在面子上过得去,似乎这样就使自己在周围的人中有尊严,被人看得起。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保住面子,而且真正丢了面子。

还记得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吧,那个为了面子去向朋友借了一条珍珠项链的女主角,结果弄丢了项链,又为了还主人一条真的珍珠项链而将自己弄得狼狈不堪的玛蒂尔德,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付出了一生。

现代人可能不再会像《项链》中的女主角那样笨,为了一条项链而操劳一生,但如果你在生活中处处争一时的面子,就不可避免地会为此而烦恼,担心自己面子的得失问题。其实,不妨退一步想一想,一时的面子是否真的重要吗?很可能过后人们早已遗忘,而自己为了一时的面子又付出了多少!为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面子,又耽误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呢?

04 走出烦恼,找回迷失的自我

我们经历着生活,也被生活经历着。我们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而去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们在熬夜加班,在拼命地算计生活,在想各种办法投资盈利……我们匆匆地走过了大半生,仍匆匆地奔走在剩下的人生里。就在这种匆忙中,错失了生命中美好的风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为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苦闷叹息,我们的生活变得处处不如意,我们甚至忘了这样拼搏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幸福地生活。早年的梦想已经被现实的残酷消磨,眼前的生活又不是我们想要的,于是我们开始迷茫。我们开始担心失去,可是在拼命去“抓住”的同时,我们的内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充满了压抑、焦虑、苦闷、孤独和无助。

太多的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于是我们迷失了自身的佛性,迷失了自己的心。我们应将目光向内,内观自己,将自己的心调到最柔和的状态,因为只有柔和的心才充满能量。

小艾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翻译人员。在学校的时候,她刻苦学习英语,毕业后找工作时,她就一心想找一个翻译工作。小艾投了很多简历,也有一些公司打来电话让她去面试,但往往面试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她开始烦恼起来,难道自己真的这么差劲吗?她渐渐地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很失败,可能不是当翻译的那块料。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最容易迷失自己。而迷失了自己就会产生很多的不良情绪,使自己没有心思或者没有动力去做喜欢的事情。小艾就陷入了这样一种低落的情绪中,开始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意,而别人却总是那么一帆风顺,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选的路是不是走偏了,自己的长处可能不在这里,那么自己的长处究竟在哪里呢?于是,她开始迷茫。

陷入这种烦恼和困惑之中,人的头脑就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就会被烦恼困扰。如何才能走出烦恼,找回迷失的自己呢?

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否真的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而自己缺少哪方面的能力,应该在哪方面得到提高?

第二,要看得开。看得开意味着不因一时的困难而灰心丧气,告诉自己,失败不要紧,要紧的是失败了还能爬起来继续前行。

第三,坚定自己的方向。人生就像在一个广袤的森林里行走,如果没有方向必然会迷失。只有坚定地朝着预订的目标前行,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Part 4 烦恼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人没有半点关系

因为别人的原因自己情绪低落、感到烦恼,其实别人什么都没有做,甚至有时对方只要出现都成了我们烦恼的根源。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只是自己的问题,与别人没有半点关系。

01 他人左右不了你,烦恼是自己的问题

“公司里那个同事真的让我很烦!”一位女士跟丈夫这样抱怨道,“她说话的样子令人很讨厌!”“她又没说你,你何必跟她生气呢?”丈夫劝慰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她让我真的很烦!”女士继续说道。

这种情况恐怕在现实中我们并不感到陌生。有些时候,我们看某人很不顺眼,甚至觉得某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十分令人生厌,觉得别人干扰了我们的生活、扰乱了我们的心境。但真的是这样吗?

因为别人的原因,自己情绪低落、感到烦恼,其实别人什么都没有做,甚至有时对方只要出现都成了我们烦恼的根源。如果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只是自己的问题,与别人没有半点关系。

首先,要明白如果我们的内心乐观豁达,旁人并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别人说话的样子好与坏,并不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或者说他的声音只是千万种声音中的一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颗包容的心能包罗万象,容纳世间的万事万物,何况只是一种声音。而烦恼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源就是我们内心烦恼的种子,这颗种子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你对生活越狭隘,烦恼的种子就越多,生长得就越快;你对生活豁达,那么烦恼便无处生根。

其次,烦恼是你自己的问题,他人并不能左右你。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思想,你心情的好坏只由你自己控制,调节情绪的遥控器就在自己手里,别人是遥控不了的。你若将自己的心情调节好了,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第三,你因他人而烦恼,便是将自己的生活交给了他人。有些人的喜怒哀乐来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他常常会把自己的情绪与周围所有的人和事关联在一起。也许一件很小的事就能让他高兴不已,而也许同样一件很小的事又能让他的心情一落千丈。他的生活仿佛被别人导演着,而他只是自己生活的配角。他把生活交给了别人,任由别人摆布。而别人也并非真的掌控了他的生活,而只是无意间地擦身而过。于是,他的喜怒哀乐就随着别人的举手投足而阴晴不定。

懂得因果的人便懂得一切烦恼都是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先是自己的内因,然后达成了外果。而不懂得因果的人,面对烦恼只会沉浸在痛苦中,不想办法走出来,久而久之,当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就会导致忧郁。

如何才能摆脱烦恼的困扰,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呢?其实,这并非难事。

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主宰着自己生活的方向、进程,因此我们可以从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选择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不必像墙头草一样任人摇摆。

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把烦恼完全消除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乐观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是他们会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让负面情绪主宰自己的生活。豁达的人看得开,不会为一点小事纠缠不休;更能看得长远,不会为眼前的琐事唉声叹气。

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如果你心里总是仇视他人,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与人为善,会使你感受到他人的善良,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带给你平和的生活。如果你的生活充满紧张和敌对,那么你同样是无法快乐起来的。

烦恼和快乐都由你自己选择,选择哪一种,你想好了吗?

02 与人斗气,输的只会是自己

让人烦恼的事情实在太多,人们抱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都是如此地令人烦恼不堪。没错,烦恼的承担者是我们自己,其实烦恼的根源也是我们自己。烦恼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说到底都与他人无关,都是我们自己惹的祸。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以前人与人的异地交流往往通过写信。后来有了电话,只要拨几个数字,不管对方在哪里,都能立刻听到对方的声音。再后来,又有了可视电话,不仅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能看到对方的模样,实在是很方便。同样,交通也越来越发达。马车代替了徒步,自行车代替了马车,进而又有了摩托车和汽车。近几年,许多人都买了私家车,开车出行实在是太方便了。但越来越拥堵的交通状况也实在令人担忧,这位马先生就因为开车与别人发生了争执。

那天是下班的高峰时段,马先生开车回家,路上车很多,他不停地变换车道,但车的速度仍像蜗牛一样缓缓蠕动。这时,马先生从后视镜中看见车后面跟着一辆比自己车好的车,马先生心想:“嘿,比我的车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得排在我的后面。”车继续行进,在车流中后车几次想超过马先生的车,但都被马先生故意挡住了。后车不停地鸣喇叭,而马先生却无动于衷,装听不见,继续想尽一切办法堵住后车。结果,事故发生了,两辆车终于因为互相抢道而撞在一起,幸运的是两位司机都没有受伤。事后,交警判定,马先生因为恶意抢道负主要责任。

接下来马先生可真是叫苦连天,不仅要帮对方修车,自己的车也需要维修,上班也开不了车。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马先生苦着脸说:“真不该与人斗气啊!”

生活中斗气的事真不少,经常会看到两个人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互相不服气,先是言语攻击,进而愈演愈烈,最后甚至大打出手。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事,当你受到他人误解而委屈时,难免会产生怨气。心中的怨气得不到释放,就会产生压力,心里会不平衡,就容易产生怒气。

常言道“人活一口气”,但如果与人斗气,不仅不能消气,反而伤人伤己,自生烦恼。

与人斗气,难免会想法极端,只想一拳把对方打倒,而不顾后果,结果很可能两败俱伤。即使赢了对方,对方必然记恨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为自己树了敌,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从长远看,输的还是自己。而如果输给对方,则越发垂头丧气,心情更沉重了。而且如果得罪的是小人,那更是后患无穷。

与人斗气也是一种狭隘的表现。正因为内心不够豁达,才睚眦必报。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磕碰,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许还能交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与其跟他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与其跟别人赌气、怄气、抱怨浪费自己的宝贵资源,不如把时间、精力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上。与人斗气的人只在乎眼前的得失,而不知道失掉的是长远的利益。自己争气的人失掉的是眼前的小利,而得到的是长远的大利。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就像人们都明白自己不该为一些小事烦恼,但事情发生时又总是那么无能为力。

所有烦恼的根源都在自身,所有怒气的产生也在自身。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人,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因为一切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自身,这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换一种心情面对问题,换一个态度对待问题,换一个方法解决问题。

03 快乐的钥匙就握在自己手里

一个愁眉苦脸的人走到上帝面前,乞求上帝让他快乐起来。上帝问他为什么不快乐,他说:“因为我的一个失误,使我丢掉了工作。”上帝说:“世上的人每人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只要你能找到这把钥匙,你就能快乐起来。”这个人听了,又问道:“这把钥匙在哪里呢?”上帝笑了笑,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人回到家后,苦苦思索起来。他想:“既然每个人都有这把钥匙,那么这把钥匙肯定在母亲那里,因为自己是母亲生的,对,钥匙肯定在她那儿。”于是,他去找母亲,把母亲身上所有的钥匙都翻了个遍,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又沮丧起来。接着,他把能想到的人,比如家里、邻居、朋友、亲戚全都问了个遍,也没有找到这把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钥匙。家里人谁也不理睬他,他感到十分失落,觉得家里没人重视他。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离家出走,看看他们到底着不着急。就这样,他收拾行装出发了。他打算先到河边去散步。在路上,他看到路边的小花都开放了,蝴蝶飞舞着,特别好看。再看树叶也绿了,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小曲。小河里许多小鱼自由地游来游去,简直是一幅美妙的风景。他的心情一下好起来,他正想坐下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突然感到口渴,看到旁边有一家小商店,于是去买水。“老板,拿瓶水。”这个人说道。“5块!”“怎么这么贵啊!”“爱喝不喝!”

本来愉悦的心情被这个卖水的老板全搅没了。于是,他又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这次他遇到了一个流浪者。流浪者在向一个人问路,这个人没好气地回答说“不知道”。而流浪者并没生气,仍十分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走了。他觉得好奇,于是走上前去,问流浪者:“那个人态度那么差,你干嘛还跟他说谢谢呢?”流浪者回答说:“态度差是他的问题,又不是我的问题,我为什么因为他而烦恼呢?”

听了流浪者的话,他好像有所顿悟,突然想明白了什么,急忙往家跑。回到家时,家人都急坏了,问他去了哪里,他向家人道了歉。从此以后,他变成了一个开朗的人,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这个故事的主角终于找到了快乐的钥匙,因为他想通了三件事:

第一,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世间有多少烦恼都是自己寻来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如果一有过错,就沉浸在无尽的后悔和自责中,那么不仅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使自己更加低落下去。犯错并不可怕,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二,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平时总能听到人们抱怨别人的话:“这件事真气死我了,他怎么能这样做事呢?”“我真倒霉,遇上这样的人”……这就是我们对别人的错误不能容忍,却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比如:出门有人不小心撞了你而没有向你道歉,或者是因为某事没办好或办得不顺利而感到沮丧,或者是遇到一个无情无义的朋友,也会使自己烦恼。凡此种种,都是我们的内心在作祟,都是因我们没有一颗容忍别人的心,才会埋怨遇人不淑、处人不善。

第三,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因为自己情绪不好,而归罪于身边的人,于是离家出走,这就是在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而往往惩罚的都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关心我们的人。这是将烦恼扩大化,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怨恨生活。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明白每个人的那把“快乐的钥匙”只在自己手里,而愚蠢的人却四处找寻。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智者,拿出我们心中的那把“快乐的钥匙”,开启快乐生活的大门。

04 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经常抱怨生活是多么不如意,他遇到的人是多么不好,他的老板是多么不讲理,而他的同事又是多么自私……总之,你从未听过他说任何一件哪怕很小的好事,你听到的从来都是抱怨、抱怨、再抱怨。他像祥林嫂一样不停地向周围的人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上天对他多么不公,仿佛他成了这世上最可怜的人。而他身边的朋友们起初还报以同情,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但久而久之人们听厌了、听烦了,便会渐渐远离。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总是对生活有各种挑剔,没有任何生活会使他们满意,因此他们总是牢骚不断、抱怨不断。他们像一颗毒气弹,将这些不良的情绪释放再释放;他们又像一种寄生虫,本身没有任何营养,只靠吸取他人的关怀来生存。久而久之,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

习惯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自以为是地咒骂眼前的“阴暗”,却不知道“阴暗”的正是自己的影子。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抱怨的人本身就存在诸如:性格偏激等很多问题,他们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界,觉得是外界影响了自己。由于过度关注负面的事物和感受,不断放大问题的严重性,强化自己的负面心态,从而把自己关入“悲惨”的牢笼,无法逃脱。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的思绪总是围绕着痛苦、孤单、倒霉展开,强大的“负面能量”就自然而然会把他们的命运引向不好的结果。

高尔基曾说:“世上最不幸的人是那些用不幸来装饰自己的人。就是这些人最希望别人关心,而同时又最不值得别人关心。”

抱怨会使人胆小。因为不敢正视现实,因此将原因推给别人或上天,认为是上天对自己不公,或是别人对自己有成见。他们不敢承担责任,不敢承认错误,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是胆小懦弱的表现。

抱怨会使人消极悲观。你越悲观消极,结果就越糟糕,糟糕的境遇又会加强你对事情的悲观看法,悲观的看法再次导致失败,周而复始。

抱怨会使人众叛亲离。没人愿意和不停抱怨的人交朋友。他们只会将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别人。而在倾诉的过程中,其实自己也得不到任何安慰,他们需要的就是找个人来倾诉,而非得到他人的安慰。别人不是你的垃圾桶,更不是你的发泄对象,朋友是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平等基础上交往的。如果你经常将你的负面情绪发散给别人,那么时间久了,你只能被朋友列入“没有营养”的朋友之列。

认识到抱怨的害处就请停止抱怨吧。首先,试着克服消极的情绪,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阳光其实很明媚,上天其实也很眷顾你。不断告诉自己,要抵制消极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让自己专注于应该专注的地方,让自己保持积极。

其次,培养坚韧的性格。只有当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才有能力去抵抗一切。不断培养自己坚韧的性格,告诉自己要勇敢、要有担当,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

第三,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如果连自己的责任都担不了,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用的人。

快乐的生活是由人创造的,你也许改变不了现状,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停止抱怨,试着去接受,内心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地去生活,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与众不同。

Part 5 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没有那么多烦恼

活在别人的眼中注定会烦恼不断,因为你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迎合别人,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失去了自我。很多时候,人们的烦恼就是考虑得太多,想要的太多,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喜好,然而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喜好往往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快乐与否。

01 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

这是一个选择太多的世界,也许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也许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我们以后的人生方向。其实,很少有人会对每一次选择进行仔细研究,也就无法预料选择以后的事。有些选择可能无关轻重,比如你选择今天早餐吃面包还是油条,结果并不会有太大差异,而这样的选择通常也不会引起你太多的烦恼。但在一些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往往压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小邓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小邓喜欢画画,因此当初报考学校时她选择了一所美术设计专科学校。毕业后她本想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屡次应聘都不成功,她内心很苦恼。后来,她的爸爸托人给她找了一份办公室助理的工作,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打打字、复印文件。是接受爸爸给找的这份工作,还是坚持自己原来的理想呢?妈妈劝小邓:“现在找工作多难啊,你学历又不高,工作就更不好找了。现在你爸给你找的这份工作还不错,多少人想去还去不了呢。”爸爸也说:“这有什么可犹豫的,你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真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她回到房间闷闷不乐,思来想去最后拨通了于老师的电话,把事情跟于老师说了一遍。于老师说:“其实,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全在于你自己,别人的建议都只是建议而已。问问自己,答案就出来了。”小邓觉得于老师的话很有道理,于是认真地思考了一夜。第二天,小邓跟爸爸、妈妈说:“爸、妈,我还是决定不改行,我喜欢画画,喜欢美术,又学了好几年,我不能放弃。”后来小邓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通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若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可能不太现实,有的人就认为自己没什么理想,平平常常活着就挺好。说理想有点远大,说喜好可能更贴近现实。一个人可能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总会有自己内心的喜好。很多时候,人们的烦恼就是考虑得太多,想要的太多,而忽略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喜好,然而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喜好往往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快乐与否。

这时,也许很多人会说坚持自己的内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你选择了原本不想选择的而且结果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就会烦恼。内心是什么?是我们精神的强大后盾,是我们抵抗外界压力的强大力量,也是坚持自我的最后一张底牌。很多时候,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生活要面对的压力已经够多了,如果再去压抑自己的内心,那么烦恼和忧愁便注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挥之不去。

坚定自己的内心,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渴望什么样的生活?这都是我们该追问自己的问题,为自己渴望的生活去拼搏奋斗,才能无畏路上的荆棘坎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02 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做力所不及的事

王波今年三十三岁了,本来在一家外企干得不错,虽然不算高薪,但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自从一次同学聚会回来,他就得了心病。原来,同班同学老杨五年前自己开了家公司,现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宝马也开上了,别墅也住上了,让同学们好不羡慕。而原来的同桌杜梅也是小有成就。杜梅和老公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现在也是风生水起。王波心想:“自己虽然工资也不低,但毕竟是给人打工,说到底没什么前途,不如这些同学自己开公司,自己给自己赚钱。”看看人家的生活水平,再看看自己的生活水平,本来他还觉得混得不错,一家人不用为生计发愁,房子也有了,车子虽然没有那么高档,但也有四个轮子,开起来跑得也挺快的,但跟人家一比,他就感觉失落了。

他反复琢磨了好几个月,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委屈,觉得自己能力不比他们差,完全能和他们一样。于是,王波决定辞职了。辞职后他决定也开个公司,但做什么呢?自己又没经验。想来想去,最后他决定开一家投资公司。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公司的业务一塌糊涂,没过几个月公司就倒闭了。而王波几年辛苦攒下的钱都赔了,公司倒闭他也面临着失业。是继续创业,还是再找份工作呢?王波从当初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现在的一蹶不振。他老婆说:“我早就跟你说,你不是做生意的料,你偏不听。人家开公司是筹备了多长时间,积攒了多少人脉……”

王波的失败在于他只看到同学开公司赚了钱,而忽略了经营公司这一过程。没有过程,何来结果。世上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也从来没有轻闲的事。就像我们看舞台上的演员,觉得演员多好啊,演那么几分钟就赚很多钱,但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台下辛勤的努力,是不会有台上的精彩呈现。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结果,而忽略了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王波失败的另一原因就是他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每个人能力不同,优缺点也不同。一件事别人做得好,你未必也做得好。同样,你做得好的事,别人可能就做不好。打个比方,一个公司有人当总经理,能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务发展蒸蒸日上;而有些人管理得一团糟,业务开展不下去,甚至使公司面临倒闭。这就是能力问题。一个人的能力还与他的经验和后期积累的各种资源有关,一个再有能力的人,你把他扔到孤岛上他也什么都做不了。人总是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中、在失误和教训中、在成功和经验中吸取营养、提高能力。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认清自己的能力呢?首先,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能力。拿出一张纸,把自己特别擅长的、基本擅长的和不太擅长的都列出来,然后再列出你要做的事所需要的能力,然后把二者进行对比,你就知道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件事来说能不能完成了。

其次,多听听身边人的评价和建议。人最难看清的是自己,自卑的人容易把自己看低,太自信的人又容易把自己看得太高,这时不妨问问你身边的人,他们对你的评价应该是最中肯的。

第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的。也许你现在做某事还没有这个能力,但只要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自己,当能力达到时,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03 不做他人眼中的别人,只做自己眼中的自己

很多人抱怨压力太大,活得太累,自己都快承受不了了。其实,真正使你疲惫的并不是每天8小时的工作,而是自己的内心。

小吴最近交了个男朋友,本来这是件好事,可她却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原来,因为她男朋友有个前任女友出国了,所以两人分手了,但他仍对前女友念念不忘。小吴想在男朋友面前做一个完美女友,更想把这个前任女友比下去,所以只要是男朋友喜欢的,她就会努力改变自己,变成他喜欢的样子。她觉得这样男朋友就会更喜欢自己,对自己更好,就会忘记前女友。男朋友喜欢吃豆角,她就天天买豆角,然后在网上搜豆角的各种做法;男朋友喜欢蓝色,她就买蓝色的衣服穿;听男朋友说前女友羽毛球打得特别好,于是小吴每周末都去打羽毛球……

几个月过去了,前女友的种种特点被小吴模仿得淋漓尽致,男朋友也很高兴,但小吴却烦恼了。确切地说,是小吴感觉太累了。即使是周末,不上班不工作,什么也不做,在床上躺着,她仍是觉得疲惫不已。渐渐地,她的情绪不再那么高涨了,变得沉默起来,开始对什么都没了兴趣,羽毛球也不打了,饭也不做了,甚至连妆都不化了。男朋友对她的这种变化很吃惊,怎么和之前判若两人呢?为此,两人总是吵架。男朋友觉得她前后判若两人,而她觉得男朋友不体谅自己,变得心力交瘁。最终,两人还是分手了。

小吴的问题就是只顾着做别人眼中的别人,而忽略了原本的自己。无论自己好也罢,坏也罢,自己就是自己,别人就是别人,谁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别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自己仍是自己,别人仍是别人,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小吴总想做男朋友眼中的完美女友,而使男朋友忘记前女友的种种好,而努力改变自己去迎合、迁就。但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在一段时期内你确实改变了自己,但这注定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因为你是用自己的意志强行说服自己、改变自己,而这种改变并不是出于你的本愿,只是在短时期内说服了自己必须这样做,但时间久了你就会感觉身心疲惫。

活在别人的眼中注定是会烦恼不断的,因为你所有的努力全是为了迎合别人,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失去了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人怎么会讨别人喜欢呢?当你觉得很累、很疲惫的时候,不想再改变下去的时候,你回归了自己,但在别人看来,你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与之前的你大相径庭。因为在别人眼中,你用力改变的那个你才是你,而忽略了你本来的样子。这是不幸的、可悲的、痛苦的,你为别人而失去了自己,当你回归自己的时候别人却不认识你。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恋爱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我们曾经很努力地想做父母眼中的好儿女,做好妻子、好丈夫,甚至老板眼中的好员工等等,最后无一不落寞收场。

每个人从生下来以后就成为独立的个体,就有独立的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做自己眼中的自己,这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心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我们不要为别人而迷失了自己,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风格,做自己的自己才是最棒的。

04 你只需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做一件事可能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足够,而不做一件事可能就会有一千个理由。这一次,丽丽又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没完成任务了吧!”领导严肃地说。“领导,这次是因为我帮小张去联系他的那个客户了……”丽丽一脸委屈地说。“每次你都有理由。”

第二天,丽丽接到公司的通知,她被辞退了。丽丽很委屈,到处向朋友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公。她觉得自己是热心去帮助其他同事,才导致本职工作没完成,自己这是舍己为人的行为,公司不表扬她也就算了,怎么能说辞就把她辞了呢?

分工和合作是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很难说哪一方面更重要。丽丽热心帮助同事,是重视合作的一方面,但她却忽视了分工的一方面。一个社会要安定与发展,就必须尊重社会分工,大多数人应该各司其职、各安其业。比如种菜的就专心种菜,卖衣服的就踏实卖衣服,如果种菜的不去种菜而去关心衣服,卖衣服的不卖衣服而又去关心其他的,那社会就会一片混乱。社会如此,公司更是如此,如果公司的员工不能做好本职工作,就会使公司的发展停滞。

有人也许会说:“那就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呗!”当然不是。管他人瓦上霜的前提是你做好自己的事,如果你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而专门去管他人的瓦上霜,那你就是对本职工作的漠视,本末倒置。不管是在公司里,还是在家庭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你就要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使命。比如公司要生产一种产品,然后卖给客户,你作为生产人员不去生产产品而跑去联系客户,那谁来生产产品呢?产品生产不出来又拿什么卖给客户呢?

再比如,许多家庭的烦恼也是因为管得太多。一对夫妻饭后散步,遇见邻居。邻居正为孩子报什么班而烦恼,不知是报英语班好还是报音乐班好。妻子说女孩子当然报音乐班好,学点音乐对女孩子好;丈夫则说还是报英语班好,把文化课搞好比什么都强。后来邻居回家了,夫妻俩就英语班好还是音乐班好继续争论不休。等第二天一问,邻居家报了数学班。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代表人人各扫门前雪,不代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自己的事,是培养人的一种生活素养,不论何时,先做好自己的事,然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做事,不然只会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把自己的事做好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需要创新,需要智慧。付出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就意味着比别人多吃些苦,多操些心,少些悠闲自在,少些吃喝应酬;创新意味着探索与实践,意味着比别人多动脑,想出新的方法,少些等、靠、要,少些坐享其成;智慧就意味着学习与思考,就意味着比别人多读书,多学习,勤于思考,少些浮躁,多些快乐。

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范围把自己的事做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不论生活还是工作,把自己的事做顺了、做好了,生活就会处处如意,事业也会处处顺心,人生也就会快乐幸福。

05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烦恼就会时时纠缠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人没有对未来的长远计划,迟早会面临各种烦恼。

王兆刚走出大学校门时,对未来从事哪个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打算。不过,因为家境贫困,他在找工作时以“钱”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在毕业后的几年内,他基本是每年换一份工作。最初在办公室做文员,后来见保险市场很不错,于是去了保险公司做保险推销。后来,听说同学在一家公司做策划,收入不菲,于是他又心动了,托同学找关系,进了这家公司做策划。本来他的能力胜任不了,但经过同学的撮合,总算还是可以应付了。这次应该心满意足了吧,但他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不久又开始躁动不安了。在一次同学会上,一位老同学告诉他,自己刚开了一家小型贸易公司,“钱”景不错。他一听就动心了,正好老同学这边也需要帮手,他马上跳过去了。一年后,同学公司的生意举步维艰,他见赚不到什么钱就又去了广告公司。时间不长,他又辞掉了工作,转去做中介……

虽然王兆这几年换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赚到了一些钱,但他并不开心,整天忧心忡忡的。他跳到哪个领域都是新人,他换了多份工作,可是无一精通。再看看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不少人都成为了某个领域的翘楚,享受优厚的待遇,虽然工作之初他们的待遇并不算好,而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了换工作中,哪个行业都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

一开始,他还为自己能玩转多个领域、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而洋洋得意。可是,反观自己认为的优点恰恰是自己最大的缺点。他就像一只青蛙,从池塘里的这片叶子跳到另一片叶子上,跳来跳去,始终没打下牢固的根基。也就是说,当别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时,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知在干什么。最终,他陷入了烦恼。年纪一大把了,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王兆的烦恼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于是不停地在工作之间摇摆,换来换去,错误地把“钱”当作唯一目标。但钱没有生命力,他只顾不停地累积更多的钱,而忽略了人生的价值。人不是为赚钱而生的,钱最终也只是被动地增加或减少,并不能给人带来经验上的成长。王兆就是因为没有远虑,而最终陷入了近忧。

为自己的人生设立目标是明智的,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财富的增长,而在于经验的积累。你付出时间和努力在一项事业上,反过来它会回报给你更多。

Part 6 烦恼止于智者,只有自己才能终止烦恼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享受,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时机,理清生活的头绪,抓住生活的重点,学会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给自己排忧,给自己解愁,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来化解一切的烦恼忧愁。

01 你的烦恼在他人看来,或许只是小事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他头上的天空仿佛从来没有变晴过。你问他为什么如此烦恼?他会十分痛苦地把他的烦心事一股脑地倒给你,但你一听就会发现让他苦不堪言的烦心事都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不要奇怪这样的人和事,这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小林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她做事谨慎、认真,入职一年多,工作做得很不错。但在最近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小林居然迟到了。更糟糕的是,那个月小林所在的部门没有完成公司的任务,部门经理非常生气,正打算开会批评手下的员工,赶巧小林偏偏撞到了枪口上。经理正在批评员工们消极怠工、懒散不进取,这时小林推门进来了。经理一看,开会迟到,正好把小林当作典型好好批评了一番。这漫长的会议终于结束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小林却烦恼起来。她觉得自己被当作典型在众人面前遭到经理批评,真是丢尽了脸面。事后好几天,小林仍耿耿于怀,觉得羞愧不已,甚至都不怎么跟同事说话。有时在走廊里遇到同事,小林就尽量绕着走,生怕碰面同事说起那天的事而尴尬。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星期,小林生病了。同事小芳去看她,小林才道出了心声:“那天被经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不知大家背地里怎么说我呢!真丢脸!”小芳一听,说道:“哎呀,我以为多大的事,就这事儿啊,大家早忘了。”

的确,大家真的早忘了。因为绩效没完成,经理感到不满意,于是批评大家,而小林恰巧迟到了,正在生气的经理就把小林当作典型批评以教育大家。其实,批评的对象是大家,并不是针对小林个人。

被领导批评并不是太罕见的事,因为人有不同,领导也有不同。有的领导喜欢批评人,有的领导生气时不分青红皂白把气发到员工身上,这都是个人问题,不必放在心上。而反过来想,批评有时并非全是坏事,它可以督促人进步。

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类似的“小事”。不管是排队被插队,还是听到不公平的批评,或是分担工作,如果我们每次都要为这种“小事”烦恼,那么试想我们的生活会有多么糟糕。可是,即便如此,却仍有太多人浪费宝贵的精力在为“小事”烦恼,从而错失了生命中更美好的东西。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享受,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时机,理清生活的头绪,抓住生活的重点,让那些无所谓的“小事”随风而去吧。

有人会认为使我们烦恼困惑、精神崩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些大事,比如离婚、生病或者丧失亲朋好友等,但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日常琐事虽然小,但它们的数量众多,如果我们倾注太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琐事,久而久之会使人精神崩溃。更可怕的是,这种精神压力是无形的,直到你感到压力重重时,你仍不会察觉到是这些“小事”影响了你。

烦恼和快乐像两粒种子,你播种什么,便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你选择将小事看淡,不计较,不较真,生活便会轻松快乐;你选择事事发愁,觉得事事不如意,生活便会沉重烦恼。

02 求神拜佛不如使自己更优秀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多了一句口头禅——“求菩萨保佑”,或者是“谢天谢地……”。可悲的是,菩萨并没有保佑他,他所祈求的事往往未能如愿。

小梁在一家图书公司上班,做发行工作,公司规定每月要有定额的业务量。但近几个月,小梁的业绩开始下降,看着同事们的业绩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小梁也只能眼馋,自己却毫无进展。于是,他在心里祈祷:菩萨保佑,让我明天遇上个大客户吧。一天天过去了,小梁的大客户并没有出现,他的业绩仍在下滑。

领导终于找他谈话了。小梁很尴尬,无话可说。领导问他为什么业绩一直下滑,他无言以对。后来领导让小梁讲述一下他的工作过程,结果从中发现了问题。原来,小梁每次与客户沟通,只是简单地问他们需不需要新的图书产品,如果对方说不需要,他转身便走,这个客户就被放弃了。而如果对方问什么样的产品,希望了解产品内容时,小梁也只是把宣传册拿给对方看,对方看了几眼,通常就还给他了,于是小梁只好转身离去。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小梁没有任何业绩。领导问小梁对自己的业绩下滑怎么看,小梁回答说自己最近运气太不好了,就连抽签都抽到下下签,可能过一段时间会时来运转吧,因为他每天都在祈祷。

第二天,小梁收到了公司的解雇信。他边收拾东西边摇头喃喃地说:“运气实在太差了,一定要去好好拜拜佛。”

生活中像小梁这样的人一定不少,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去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而是一味地将这一境遇归因于运气不好。虽然运气在生活中有时候确实会出现,但是大多数时候造成事情最终结果的还是我们自己做事的方法。上天只会帮助那些有准备的人,而不是懒惰的人、只会推脱责任的人。小梁在访问客户时并没有分析不同客户的特点,针对不同客户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而只是问对方需不需要新产品,也没有把自己的产品有哪些特性告诉客户,客户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当然不会选择他的产品。

我们时常埋怨自己运气差,可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好,或是做得不够,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一个人想要驾驭自己的命运,想要有所作为,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就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更进步。美好的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靠近,而要靠你自己创造。好的运气也不是靠求神拜佛得来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你越努力,上天就越会垂青你,你也就会越成功。

从前,有一个信徒遇到了烦心事,来到寺庙,虔诚地跪在观音像前乞求。乞求中,他无意发现身边有一个人也跪在那里,而且这个人长得跟观音很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信徒十分吃惊,便问道:“施主,你长得怎么这么像观音呢?”

那个人回答道:“我就是观音。”

信徒更奇怪了:“既然你是观音,那你为何还要拜自己呢?”

观音笑道:“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请求他人的帮助在所难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往往会把事情的成败寄希望于他人,甚至求助于虚无缥缈的神灵,却唯独忘记了自己。其实,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与其求神拜佛,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果你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他人身上,那么你的一生必将黯淡无光。

03 改变肢体语言让自己更积极

如果你经常感到莫名的烦恼和忧虑,但又找不到具体的原因,那么很可能是你的习惯性动作导致的。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确实不得不承认,人的这些习惯性动作,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方式,它所表达的信息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真实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人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自信,气场很足,他一说话仿佛就很有底气,让人无法反驳;而有一些人呢,则感觉唯唯诺诺,气场很弱,甚至说话都没有底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表明,这与人的肢体语言有很大关系。

当一个人参加面试的时候,往往他的工作经验、学历等信息并不是决定他被录用与否的关键,决定他能否被录用的往往是他面试过程中那些无声的肢体语言。从他一进门的步伐开始,到握手、坐下、谈话过程中的手势、语速、语调和离开时的背影等,都无一不在表达着非常丰富的信息。研究表明,一个自信的人通常在迈入办公室时步伐沉稳有序,握手时力度适中。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做出的手势也都是积极的,如手掌向上,双腿平放,声音语调适中,语速不快不慢,最后在离开时以同样的步伐离开。而一个自卑的人在进入办公室后会缩小步伐,入座后往往只坐椅子的前半部分,不会去靠椅子背;谈话过程中声音较小,几乎没有什么手势,往往会把双手藏起来,或藏在衣兜里,或夹在两腿之间。双腿紧紧地靠在一起,最后离开时也迈着同样谨慎的步子。面对以上两种类型的面试者,公司当然会选择录用第一位面试者。因为绝大多数公司会认为,一个积极自信的人能胜任工作,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对工作当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一个自卑消极的人往往会产生焦虑和烦恼,这样的人当然是不可能胜任工作的。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那只是个人的习惯性动作而已,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肢体语言是无法伪装的,即使你伪装了前一个,那么下一个肢体语言同样会暴露你真实的内心。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大脑无意识的反应,无意识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试着观察一下你身边经常愁眉苦脸的人,他们的肢体语言其实早已泄露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往往不那么自信,走路不会挺起胸膛,说话声音也不洪亮,视线朝下等等,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状况。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这种悲观心理呢?

首先试着改变自己的习惯性动作,使它们朝积极乐观的方向转化。比如:尽量不要做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动作,这一动作表示人很焦虑,而这种焦虑更进一步使人无意中想去保护自己,与外界隔绝,因此会将双手交叉横在胸前,试图与外界隔断。试着敞开心怀,暗示自己要积极地去面对事情,而不是与世隔绝。慢慢地,你会发现,随着你习惯性动作的改变,这种暗示会传给大脑,然后使你向积极的状态转变。再比如:走路要抬头挺胸,与人说话时视线要平视,说话声音大小适中,咬字清楚,语速均匀。最后,一定要保持微笑的状态。微笑不仅可以带给别人愉快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一个经常微笑的人烦恼的概率比一个整天板着脸愁眉不展的人烦恼的概率要小很多。

试着改变自己那些易产生悲观情绪的习惯性动作,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在慢慢地随之改变。从潜意识中消除烦恼的情绪,注以快乐积极的健康情绪,人生就会充满快乐。

第二部分 正视烦恼,然后才能消除烦恼

许多梦想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不是一首浪漫的诗,也不是一支优美动听的小曲。它是阳光与风雨的搏击,它是欢乐与痛苦的交替,它是等待我们去穿越的烦恼沙漠。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你是学者还是作家,抑或是普通的工人、学生,都逃不脱烦恼的追捕。生活、工作处处有烦恼。也许,你会想把明天的烦恼通通在今天都消灭掉,这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今天的烦恼就全部在今天解决就行了,明天的烦恼让明天的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这样日子就会快乐起来。烦恼是每个人都要认识的古怪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要解决一些令人困扰的烦恼。我们会在快乐和烦恼中慢慢长大,就像花儿在田野里享受着阳光,也承受着风雨一样,只要我们不怕和烦恼作斗争,就一定能实现未来的梦想。

Part 7 你怎样对待烦恼,烦恼就怎样对待你

烦恼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你如何面对烦恼,遇到烦恼如何去解决。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每次你失败的时候,总有几只猪在笑。你要做的就是忽视嘲笑的声音,自信地微笑,再自信地做好该做的事。勇敢一点,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01 把缺点变成优点,将烦恼转变成积极的态度

从前有两个铁桶,每天早上主人都会带它们到溪边挑水。两个铁桶中,有一个完好无损,每天都可装上满满一桶水到主人家,而另一个桶底部有一条裂缝,主人挑水回到家时,水已经漏了一半。完好无损的铁桶经常嘲笑破损的铁桶:“你可真没用,连一桶水也装不了!主人早晚会把你弃掉的!”于是,破损的铁桶开始烦恼起来,整天担心主人会把自己丢掉。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主人还没有把破损的铁桶丢掉;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主人仍没有丢掉破损的铁桶。一天,破损的铁桶终于忍不住了,对主人说:“谢谢你两年来对我的照顾,可是我每次在路上都要漏掉一半的水,我感到十分惭愧,您为什么一直没有丢掉我呢?”主人回答说:“你不必惭愧,明天你就知道原因了。”

第二天,主人又带着两个铁桶上路了,那个破损的铁桶依然忧心忡忡。回来的路上,主人突然停住脚步,让破损的铁桶看看周围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它向四周看看,惊喜地发现在它们每天走过的这条路的一边开满了小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而它的同伴那边却没有。这时,主人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的裂缝,于是我悄悄地在你的那边撒了一些花籽,每天由你自然灌溉。你看,现在种子开花了,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你不要烦恼,你的裂缝也是有价值的。”听到这话,破损的铁桶终于开心地笑了。

一件本来让人烦恼的事却变成了一件令人开心的事,这实在不得不说是一件可喜的事。因此,当我们遇到苦恼的事,不必皱起眉头,不妨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让烦恼变成喜事。

李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平时不爱说话,做事慢条斯理,所以大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慢慢小姐”。李红其实也为自己的性格发愁,觉得自己确实太内向,做事不太灵活,可有什么办法呢?她虽然为此苦恼,却没有改变的办法。公司每次出去玩,别的同事都又跳又叫地在一起玩,只有李红站在一边微笑着看。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合群,别的同事会不会不喜欢自己呢?有一次,公司有一个紧急工作,需要把仓库里一大批货物的数据核对清楚。那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么多货物和庞大的数据,看一眼就让人头疼。大家都暗暗发愁,这得忙到什么时候呢?最后,李红接受了这项工作。她往那儿一坐就是一天,除了偶尔上个厕所,几乎不见她离开座位。就这样,巨大的工作量仅用了两天,李红就全都核对完了,而且事后也证明数字准确,没有半点错误。这下李红可成了公司的功臣,领导表扬了她,同事们也为她鼓掌,纷纷说:“也就是李红能坐得住,换了别人早坐不住了。”这一次,李红再也不觉得同事们不喜欢自己了,也再也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人为自己的缺点而烦恼。但所谓好与不好、优与劣都是相对的。在某个情境中看似是不利的,而换到另一个情境中却变成有利的,所以我们看待事物包括看待我们自己时,一定不能以当前的情境来作消极的判断。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把烦恼变成积极的态度,学会使不利变成有利。例如:人们常认为紧张不好,紧张就会出错,而安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作中,如果一点紧张感都没有,那么做事情就不会有动力。机械表之所以能不停地走动,是因为上了发条,否则它会停止转动。研究证明,适度的紧张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这种紧张感可以把你的潜能激发出来,从而使你积极地去完成某项工作,而不会无限度地拖延。如此一来,你烦恼的压力反而成了你的动力。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正是这种动力让你一直不停地进步。

02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为错误烦恼

犯错误是常见的事。人的一生谁也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面对错误,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往往才是导致错误对人产生影响的最终结果。

比如:同样一个数学测验,甲和乙同样考了50分。甲面对这50分的态度是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学不好数学,便开始放任自己,从此不再上数学课,于是数学成绩从50变成了30、10。而乙认真分析了试卷的错误,然后把错题弄懂,在以后的学习中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数学,于是乙的成绩从50变成了70、90。为什么两个同样考50分的学生最后竟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原因并不在于这次数学测试本身,而在于他俩对这次考试的态度。甲是消极的,而乙是积极的。

可以预见的是,甲乙两人日后的路也各不相同。甲因为遇到问题时总是消极地抱怨,找借口、找理由,而最终一事无成;乙虽然也不免会犯错误,遇到失败,但乙每次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努力改进,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由此可见,错误并不可怕,而犯错误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你如何对待错误,这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个人对待错误通常会有三种状态:一种是前功尽弃型,即像甲同学那样,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最终只能使糟糕的事变得更糟糕;第二种是抱怨型,即将错误归咎于自己之外的其他原因,然后不停地反复抱怨,然而当再遇到同类情境时,仍然照犯不误,然后又开始抱怨;第三种人就是进取型,即仔细分析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下次不再犯同类的错误。

人人都知道应该做第三种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做了第三种人。在很多时候,自己成了第一种或第二种人,而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人不应该重复犯错误,而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因为这些教训是沉痛的,给人们留下的思考也是沉重的。不仅要从自身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而且应把他人犯的错误引以为戒。人总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地得到升华,能力不断地提高,人生不断地走向成功。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积累,是跌倒后爬起来的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因此,当错误出现时,不要再为错误本身烦恼,而要仔细思考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一,凡事无论大小,均要谨慎对待。在我们的工作中,大事还是很少,更多的是纷杂零乱的小事。只有做好这些小事,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绝非危言耸听。正所谓大事举重若轻,小事举轻若重。

第二,有“心”才能做“细”活儿。做一个细心的人,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要多思考。面对一项工作,要通盘考虑,不能拿起来就干,毛手毛脚,多借鉴好的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有严谨态度的同时,要有一个程序化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第四,正确面对失误。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就怕多次犯类似甚至同一个错误。面对错误不能怨天尤人,要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完善以后的工作,努力避免产生新的错误。

因此,不必为错误烦恼,错误不是失败,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03 你若将烦恼放大,烦恼就会膨胀

现代人常常感觉活得很累,除了工作压力的原因之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常常将烦恼放得过大,因而顾影自怜、难以自拔。

有这样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主妇,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鸡蛋。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她想:鸡蛋孵化后会变成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后变成母鸡,而母鸡又能够下很多蛋……“天啊!”主妇痛苦地叫喊起来:“我失去了一个养鸡场。”于是,这个主妇开始郁郁寡欢,最后竟一病不起。

看完后你可能会哈哈一笑,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与此类似的心理。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地习惯拿着放大镜对人看事,习惯将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不如意的事肆意夸大,使它们成为自己思想中压倒一切的东西,以致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有些事情已经发生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缩小其负面影响,而你不断地去追究,只能使自己再一次受到伤害,从而放大了这种伤害。我们总是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令自己烦恼的事上,越集中越觉得不可救药,于是越想越糟。

人人手里都有一面放大镜,如果用它去观察痛苦的事,那么痛苦就会放大;如果用它去观察快乐的事,那么快乐就会放大。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放松自己,不时地开导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烦恼减到最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