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记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12:52:55

点击下载

作者:何慧

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记录

妈妈手记:北大推荐生梁昊成长记录试读:

前言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写一本关于我儿子的书。他虽然品学兼优、个性鲜明,但在我的眼里他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

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推出了一项新的招生政策——“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并在全国确定了39所中学首次试行。我儿子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广东省获得这一政策的两所学校之一。这项措施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关心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学生会是首批校长实名推荐生?经过层层选拔,我的儿子梁昊最终成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得校长实名推荐的三名学生之一。

社会舆论注意到这些推荐生都有一些不凡之处,并纷纷前来采访、报道,一些亲朋好友也来“请教”、“取经”。我从中看到,很多家长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而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也是我的孩子曾经遇到过或者经历过的。此时,有人劝我写一本书,把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大家分享,但是当时我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今年年初,暨南大学出版社的陈涛女士找到我,和我聊起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因为她也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我发现,我们有不少相同的理念和看法,也都认为现今的中国社会其实很需要这一类的读物。我被她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写一本关于我儿子的成长经历的书籍。

回想孩子过去19年成长的经过,我觉得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开发智力,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重视情商,就是让孩子懂得爱、珍惜、友善和坚持;三是具有理性消费、精明理财的财商;四是注意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学习方法。0~6岁,可以随性而为,读书是开卷有益,不上兴趣班,不加码文化课,健康第一,智力第二,通过让孩子眼看、耳听、嘴说,快乐地成长;7~12岁,是小学阶段,应当学好每门功课,课外读书应少而精,但是可以顺着兴趣逐步深入,同时要形成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13~18岁,是孩子一生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阶段,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力争找到未来之路的方向。

梁昊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之所以在今天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反映的是社会对青年一代成才的厚望。而他的成长,离不开家中长辈的照顾、学校老师的培养,特别是梁昊的外婆,在他学龄前阶段为他倾注了最后的全部心血,梁昊的表现也是对外婆的最好告慰。

国家的未来在于我们的下一代,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责无旁贷。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我只希望我的孩子的成长经历能让更多的家长顺乎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天赋,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中成人、成才。何慧2010年8月

生活篇

大鼻子的小男孩出生了“他闭着眼睛,粉红色的小脸,看不出来像谁。但此时,我知道,我有孩子了,一个3.69公斤重的男孩,多好啊!”

1991年3月23日,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已怀孕差不多足月的我感觉似乎有了一些临产的预兆。刚好这天是例行产前检查的日子,于是,妈妈和姨妈帮我准备好物品,我准备入院待产。但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还不需要入院,让我回家等待,到出现阵痛的时候再来。果然,当天晚上,从晚饭时间开始,就出现了阵痛,但痛得不是很厉害,因此,我们一直等着,想等到过了午夜12点后再去,一是觉得这时看急诊,医院应该不会拒绝收治,二是据说出租车过了晚上12点后会便宜一些。渐渐地,阵痛加剧了,但我还能忍受,等到12点,丈夫和妈妈一起陪我去了医院。到医院后,立即就被收入了待产室,但家属不能等候,所以他们先回家了。躺在待产室的床上,阵痛越来越剧烈,我忍不住呻吟起来,医生和护士都比较负责任,每隔几分钟就过来检查一次,但一直没有上产床。终于到天亮了,和我同一个待产室的还有一位看起来像是来自农村的妇女。她的丈夫在窗外看她,听到他们说起他们的胎儿已经听不到胎心音了,那个女人在轻轻地哭泣,我的心也莫名地紧张起来。

大约在六点半,我被推到了产房,可能因为是星期天,这天的产妇不多,医生也少,偌大的一个产房里只有我一个人在静静地躺着。漫长的产程,漫长的等待,一个上午都没有生,但不断有医生来看,也有一些实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摩。临近中午时分,一位女主任医生来检查后,说是胎儿枕后位,要想办法让胎儿的头位转过来。于是让我侧转身,抬高右腿搭在左腿上,持续两个小时以后,再看看能不能让胎儿的头位转过来,否则就只能进行剖宫产。我只好耐心地等待、再等待,而产房外面,丈夫和妈妈拿来了鸡汤,也在焦急地等候。中午,我喝了些鸡汤,吃了几块巧克力,为的是补充生产时要消耗的体力。

两个小时过去了,下午两点多,那位女医生又来了。她没说什么,估计是情况有所改善,于是她与其他几位医生一起开始接生。她们教我怎样用力,让我不要用手抓住床边,也不要握拳头,因为这样会分散力量,就不能把全部力气都用到腹部。这可真难啊!我不断地用力、再用力,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医生不仅在旁边鼓励我,而且还使用产钳之类的器械帮助我。终于,医生说:“快了,已经看见头发了,就要出来了,用力!”哦,胎儿总算出来了,可是没有任何声音。医生和护士顾不上我,把婴儿抱到房间一角的一张床那里,我听到她们在慌忙之中似乎还打碎了一个试管瓶之类的东西。我的心“扑扑”地跳着,此时的时间仿佛凝固了,我十分担心,害怕出什么事情。“啪、啪”,医生拍打婴儿的屁股。“哇……”,婴儿的哭声传了出来,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护士把婴儿抱过来给我看,看他手腕带上我的名字,也给我看他的生殖器,让我知道生的是男孩。他闭着眼睛,粉红色的小脸,看不出来像谁。但此时,我知道,我有孩子了,一个3.69公斤重的男孩,多好啊!我一直就很喜欢孩子,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摸摸自己的肚子,刚才还是圆鼓鼓、光滑滑的,一瞬间变得蔫瘪瘪、皱巴巴的,多么神奇啊!护士们给孩子洗浴、护理,一位男医生为我缝合侧切的小伤口。奇怪,我明明感受到针线在皮肉里穿行,却没有剧痛的感觉。我问医生有没有打麻药,他说没有。我不言语,我明白了,经历了分娩那种痛楚之后,其他的疼痛都算不得什么了。我要感谢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耐心让我没有剖宫产,而是自然顺产,让我体验了一个女人自然分娩的完整过程。

有报道说,近些年来,中国大城市的新生儿中,每10个中就有6个是剖宫产。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约半数中国新生儿是以剖宫产的方式诞生的,这一比例为全球最高,而且,其中约有1/4的孕妇在医学上并非必须要做剖宫产。世界卫生组织综合考虑剖宫产的危险等各种因素后规定的剖宫产率是15%以下,中国竟高达50%60%,比号称“剖宫产王国”的韩国也高出了近两倍。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剖宫产呢?首先,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产妇过分注重营养,导致营养过剩,孕妇发胖,胎儿的个头也越来越大,多数胎儿都超过了3公斤,使自然分娩的难度增大。而孕妇因为发胖使产道脂肪堆积,也不利于自然分娩,因而需要进行剖宫产。其次,中国的高龄产妇越来越多。据统计,北京的产妇平均年龄达到了35岁,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10岁。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剖宫产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所致。一是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聪明,因此,许多准爸爸、准妈妈更愿意选择剖宫产。二是一些产妇怕疼,不愿忍受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三是有些孕妇或其家人迷信“幸运”生日或时间,特意选择生产日期而进行剖宫产。四是有些孕妇错误地相信手术分娩的风险更小。五是由于在中国进行剖宫产的费用比自然分娩费用要高出几千元,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诱导产妇进行剖宫产。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人认为反正一辈子只生一次小孩,宁愿多花钱,少吃苦,所以一些产妇及其家属强烈要求进行剖宫产。

其实,以上的很多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顺产才是最理想的生产方式。在胎儿、孕妇骨盆发育正常,孕妇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靠子宫阵发的有力节律收缩将胎儿推出体外,便是自然分娩。分娩以及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母亲不仅没有多大的损伤,而且可使产后子宫恢复得更快。如果产妇骨盆狭小、胎盘异常、产道异常或破水过早、胎儿出现异常等,就需要采取剖腹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子平安。剖宫产手术对母亲的损伤比较大。因为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剖宫产后的恢复远比自然分娩慢,而且还可能出现手术后遗症。不必要的剖宫产比顺产费用更高,并且增加了产妇患并发症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接受非医学必要剖宫产手术的妇女更有可能死亡或转入深切治疗室、需要输血或遭遇导致子宫切除的并发症。

对孩子来说,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地收缩、舒张,使胎儿的胸腔也发生有节律的收缩。这一过程能锻炼宝宝的心肺功能,促进宝宝心肺机能的完善、成熟,为宝宝出生以后的自动呼吸创造有利条件。自然分娩的时候,由于产道的挤压,胎儿气道的大部分液体被挤出,为宝宝出生后气体顺利进入气道、减少气道阻力做了充分准备,也有助于胎儿剩余肺液的清除。同时,这一过程也能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尤其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而通过剖宫产出生的婴儿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体内会分泌出一种名为“催产素”的物质,它能促进乳汁分泌,进一步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是坚决反对盲目进行剖宫产的。自然分娩的痛楚虽然刻骨铭心,但与看到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喜悦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自然分娩可以使婴儿免于遭受手术刀、止血钳、麻醉药和误伤的威胁。婴儿经过的是柔软如滑梯般的产道,皮肤及末梢神经的敏感性也会比较强,当然会比剖腹生产出来的小孩更聪明。剖宫产对产妇本人也有很多坏处,想一想,腹部那么大的伤口,本身就是对身体的很大伤害,手术后自己都需要静养调理,又如何有更多精力来照顾孩子呢?我庆幸自己是自然分娩。

婴儿被送到育婴室,我被推回到病房,在走廊上见到等待了大半天的丈夫和妈妈,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仿佛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是的,当产妇进入产房后,丈夫需要选择,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通常来说,人们一般都会选择保大人,毕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有报道说,一位丈夫选择保孩子,结果母子平安出来后,夫妻却做不成了。此外,医生还要将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告诉家属,哪怕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几率,家属也要做好思想准备。所以当产妇在产房里经历磨难时,在外面等待的家属也在经受精神上的煎熬。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实行夫妻共同生产,为的就是共同分担这种痛苦,这是有道理的。

回到病房时,已是黄昏。虽然耗尽了体力,但我却没什么胃口。医院是8点钟关门,家属不能留下来。丈夫和妈妈也该回去好好休息了,此外,他们也要回去把好消息告诉家人。在病房里,我虽然很疲惫,却也很兴奋,根本无法入睡。护士总是催促我多喝水,以便早排尿。病房里没有卫生间,但我又无法用尿壶解决,所以最终还是自己慢慢移步到走廊尽头的公厕里才解决了这第一个难题。

第二天,本来是约好去看婴儿的,但医生说孩子有黄疸,不能看,也不能抱出来喂奶。直到第三天,我们才被允许去育婴室看孩子。丈夫和我来到婴儿室门口,护士抱着一个婴儿出来,隔着玻璃门,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还是闭着眼睛的那个粉红色肉团般的面部,看不出是美还是丑,但是面部的大鼻子显得很突出。这就是我的孩子,一个大鼻子的小男孩。被“生存本能”害惨了“母乳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下午,护士把他抱过来喂奶。我虽然是做好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准备,但还是手忙脚乱的。这样一个软绵绵的小肉团,怎么抱都觉得不顺手。他倒是出于本能,自然而然地开始吮吸奶汁了。紧张的我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他的一双小脚丫从白色包单里露了出来,用手一摸,有些凉,他还打了一个小喷嚏,吓得我赶紧想包裹好,却不会包,总是顾了头,顾不了脚。好在护士过来,把他抱走了。3月下旬的天气,还微微有些凉意,我真怕他感冒。还好,这时的他还有一些抵抗力。一方面是因为在怀孕和自然分娩时从母体中获得了一些免疫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初乳含有的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1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孩子出生四天以后,我们回家了。离家几日,却恍如隔世,一切都不同了——这个家里多了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他叫梁昊,本意是“广大的天”,字面的意思是“天上的太阳”。他的到来,为我们的二人世界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空,也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阳光般的温暖和热情。他将在这里学会说话,在这里成长。是不是一切都会很顺利呢?哦,不!很快,我们就吃到苦头了。

最初的两个月,一切都还顺利,除了孩子的屁股因为使用尿布不当而长湿疹,成了红屁股外。孩子的姨婆对此很不理解,现在的小孩怎么就这么娇气呢?过去的她因为丈夫经常出差,几乎是一个人生养了三个孩子,也没有觉得这么困难。这个时候的宝宝,最可爱之处就是,当任何一个女人把他抱在怀里时,他立即就会把头转向人的胸前,张开小嘴,呼呼地找奶吃。但当爸爸把他抱在怀里时,他却要把头转向外面。这就是生存本能吧。

母乳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所含的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乳糖能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所含的微量元素如锌、铜、碘较多,铁的含量虽然与牛奶相同,但其吸收率却比牛奶高5倍,因而母乳喂养的婴儿贫血发生率较低。此外,由于母乳的钙磷比例适宜,母乳喂养的婴儿也较少发生低血钙症。更重要的是,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母乳喂养的好处数不胜数。它既是营养最全面、最容易吸收、最宜于孩子大脑发育、最能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的婴儿食品,又是最干净、最方便的婴儿食品,家长完全不必担心不法商家添加有害物质。从前的人们尽管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多数产妇都能够用母乳哺育自己的孩子,有些人还有富余,我自己小的时候就得到过邻居阿姨浓郁乳汁的滋养。可是,今天的年轻妈妈们大多缺少奶水,这是为什么呢?有专家认为,现代妈妈缺少乳汁的一个原因是所穿的衣服和乳罩的纤维堵塞了乳管。要避免这种情况,妇女在怀孕期间就要注意穿宽松的衣服,尽量避免让肌肤直接接触化纤衣物,不要在乳罩外直接穿羊毛类衣服,也不要将内衣与其他衣物一同洗涤,等等。现代妈妈缺少乳汁的另一个原因是精神压力大。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与其他人一样,孕妇的情绪也容易产生极大的波动,这些情绪会通过她们的大脑皮层影响垂体的活动,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产妇出现乳汁缺乏。所以要想自己的宝宝有充足的母乳,妈妈们必须注意适当地调节情绪,既要有生活的热情,又要保持心绪宁静。现代妈妈缺少乳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一些女性为了身材苗条而节食或者因为某种习惯而挑食,导致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从而分泌不出更多的乳汁。

一般来说,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母乳的量和质渐渐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婴儿的消化吸收功能也逐渐成熟。当乳牙萌出、咀嚼能力增强时,就可以逐步添加一些辅助食品,这样既能补充所需营养,又为断奶做准备。跟现在大多数年轻妈妈一样,在宝宝出生两个多月后我的奶水就不够他吃了,怎么办?我看过一本育儿手册,按照育儿手册所说,此时应该混合喂养。比如白天给孩子适当地配些奶粉冲调的牛奶,晚上给他吃母乳,逐渐过渡,慢慢转换。但是昊昊的爸爸听他们单位一位女同事说,应该立即断奶,出于“生存本能”,饥饿的孩子自然会接受牛奶,而且婴儿喝牛奶也不会影响健康。我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那个女同事以前做过护士,而我那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我虽然很不情愿,但他爸爸决定听从那个前护士的意见,给孩子喝牛奶,不吃母乳。

然而,出乎我们的预料,宝宝即使饿得哇哇叫,可一尝到奶瓶中牛奶的味道与母乳不一样,就丢开奶瓶哇哇大哭,完全不肯喝牛奶。他可怜的样子让我心疼不已,想用那虽然不足但仍有残留的母乳去喂养他。但他爸爸固执地继续执行“生存本能”的方针。他笃信“生存本能”之说,但宝宝也不让步,就是不喝牛奶。我们只能等到他哭累了,睡着了,在半睡半醒之时把奶瓶塞到他的嘴里,他在睡梦中出于饥饿的本能,很勉强地喝上几口牛奶。这样一折腾,我的奶水完全没有了,孩子胖乎乎的圆脸也开始变小,总带着泪痕的小脸显得很苍白。他爸爸后悔莫及,我也自责不已。我们犯了一个喂养方面的大错误,那就是骤然断奶,使孩子由于不适应其他食品而引起摄食量突然减少,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为什么就那么轻信别人的建议呢?为什么不去咨询一下医生呢?唉!“生存本能”之说是否完全是错误的呢?其实也不尽然,不同的孩子,适应性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从母乳到牛奶的转换,但我们家的这个孩子,可能是天性中味觉比较敏感,对于口味的要求很高,所以始终很难接受牛奶。虽然他慢慢地开始喝奶了,但再也没有了主动找奶吃的那股可爱劲儿,没有了母子之间肌肤相亲时的乐趣与满足,喝奶仅仅成了一种生存的任务。所以母乳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添加辅食,在总体上他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但身体的整体素质却是大大下降了。打针可以哭“哭是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不良情绪得以宣泄的有效途径。”

自从停止母乳喂养以后,孩子的身体弱了,体质也差了。三个多月时,他因为感冒发展成支气管肺炎而住进了医院。由于他年纪小,打吊针只能在头上扎。不知道是他的血管太细,还是护士的技术不过关,几乎每次都要在他的头上扎好几次。每次好不容易找到血管,插入了输液的针头,但不久就会因为渗液而隆起大包,不得不撤掉另外再扎,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换了五个针位,头上起了五个大包,我心疼得直掉眼泪。而昊昊每次打这种针的时候都会哭,不仅声嘶力竭,而且口唇青白。医生、护士都怕他哭,希望速战速决,但越是这样越容易出错,而且孩子又多遭罪。此后,孩子与医院结下了缘,差不多每年都要住一次医院,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孩子拼命大哭,看到一些家长使劲按住孩子,大人和孩子都弄得满头大汗。小孩子怕打针、怕痛,是人之常情,哭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会因各个孩子的痛感神经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有些孩子打预防针的时候是不哭的,但生病的时候去打针就会哭,因为他身体本身不舒服,就更容易紧张。昊昊第一次去儿童医院打针的时候,看到周围那么多人,有大人、有小孩,就好奇地四处张望,根本没有察觉到在打针,直到针头扎进去又拔出来了,他才感觉到痛而大哭起来。

教育孩子要勇敢,打针不哭,对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是有效的,但两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让他哭,没有必要硬忍。哭是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不良情绪得以宣泄的有效途径。有句歌词叫做: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小孩子爱哭,不是错,更不是罪。但是哭也要哭得有道理。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做父母的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严厉地呵斥,而要通过一些手段转移他的注意力以缩短哭的时间。对于已经会说话的孩子,就要有针对性地讲道理。比如,对于男孩子,可以告诉他,打针是因为身体有病,疾病是健康的敌人,医生必须用重武器去打击它,所以要忍一忍,医生的针药把病菌消灭了,以后就不用打针了,这一次打针,是为了以后不打针。要消除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心理,既不能吓唬他,也不能说假话,哄他说不疼,结果反而会放大他对疼痛的感觉,所以我说:“打针会疼,但不是很疼,是可以忍得住的,你试试忍一忍吧。如果你实在觉得疼的话,想哭就哭一会儿吧。”但是我不允许他一直不停地哭,因为一直哭就不是因为疼了,而是孩子借机撒娇。昊昊通常是打针的时候会哭,但打完针以后很快就不哭了。

稍微大一些了,每次去打针的时候,昊昊都会自己主动跟护士说:“姐姐,你轻轻地打,不要太疼,太疼的话我会哭的。”护士听了之后,多数都会很和蔼地一边跟他说话,一边轻柔地打针,这样就大大地缓解了他的疼痛感。其实,医生和护士最怕那些又哭又闹、很不配合的小病人,越是哭闹,情况就越糟糕。

到了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妈妈,今天我们打针了,我没有哭,好多小朋友都哭了。”我表扬了他:“哇,你真勇敢!是个小男子汉呢!”他感到非常自豪。这种从集体活动中获得的自豪感是上进心和好胜心的起点,做家长的一定要好好保护。从此以后,昊昊打针再也不哭了。所以打针该不该哭,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在于让孩子知道其中的痛苦,并感受痛苦的程度。

有的家长坚决反对孩子哭,特别是男孩子更不应该动不动就哭,我倒不这么看。如果孩子是发自内心地想哭,那么肯定是因为他的肉体感受到了疼痛或者心灵受到了触动,只有哭出来才能缓解。在昊昊后来成长的日子里,当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时,他也会避开外人大哭一场。哭过以后,心情好转,再冷静地分析问题,从而能理性地解决问题。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听到他哭闹,而且总是一边哭一边在说着什么,家长也在大声地说话,但谁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我最反对孩子一边哭闹一边说话。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哭完了再说,停止哭闹后才能解决问题。打针也好,身体不舒服也好,心里不痛快也好,哭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会说话的孩子一般都会用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有些家长会说:“让他哭吧,哭够了他就不哭了。”我不这样看,如果他哭,你不理睬,他感觉受到忽视,更要以哭来唤起注意。如果任由其哭闹,孩子的正常表达得不到回应,就会以其他非正常的方式去表达,反而可能会变得执拗、任性。所以大人不能忽视孩子的哭,而应该细心地寻找原因,要相信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的。他之所以哭,一定有他的理由,大人们应该去倾听他的哭声中的要求。他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后,自然就不会哭闹了。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要不哭,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世间没有无理取闹的孩子,只有不会讲道理的家长。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张阿姨带着同事李阿姨的两个年幼的女儿逛街,当她们走到一个食品店门口的时候,两个孩子硬要张阿姨买东西吃,手头并不宽裕的张阿姨自然舍不得花这个钱。此时,两个孩子坐在地上哭起来,不买东西不肯走,张阿姨尴尬不已,最后只好硬着头皮买了些食物给那两个孩子。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带这家的孩子玩了。无论是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对外人,撒泼耍浑都是最要不得的,绝不能纵容孩子用哭的方式胡搅蛮缠。为什么愿意上幼儿园“父母需要事先为孩子做些准备,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昊昊小时候,我们住在广州江南大道临街的一栋宿舍楼的九楼,那栋楼没有电梯,昊昊外婆身体又不太好,所以昊昊半岁以前多数时候是在家里玩,很少与外界接触。有一天,我们抱着他下楼,一位看守单车的阿婆主动逗他玩,他看见陌生人,却害怕地往爸爸怀里躲,还大声地哭起来。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不好,应该多带他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之后,我们开始经常带他到附近的海珠广场、晓港公园去玩耍。晓港公园的小火车、波波池、滑滑梯都是他喜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都是保持一定距离地看着他,让他自己去玩,还鼓励他主动与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玩具、食物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样慢慢地使他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

有一次,外婆、外公带昊昊到海珠广场去玩充气的大城堡,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昊昊也排在队伍中。突然,有个小男孩把昊昊挤出来,他就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边,也不懂得再挤进去。外婆见状,批评了那个小男孩,并把昊昊推进队伍里。回家后,外婆说:“这个孩子这么老实,以后会不会吃亏啊?”我说:“这不要紧的。不讲规矩、不懂礼貌、没有秩序感和公德心的孩子,将来是走不好的。凭一时之勇或蛮横无理,他只会欺软怕硬,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智慧型的力量,这种好勇斗胜的行为不可取。”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孩子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集体活动中投机取巧,他们的家长不但不制止、不教育,反而认为孩子机灵、能干,不会吃亏。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气,并且这种习性一旦形成则很难改变。为什么中国人聚集的地方总是人声鼎沸、喧闹嘈杂?无论是在普通的餐厅、酒楼,还是在高雅的画廊、博物馆、音乐会,总有一些人会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打电话;在美丽的风景名胜之地,也常常有一些人大煞风景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都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养成懂规矩、守秩序和讲公德的好习惯。我相信,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和再高的地位,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所以我们总是教育昊昊在任何场合都要守秩序、讲卫生,而他也从来不会乱丢杂物、随地吐痰。在公园里玩的时候,吃过的果皮一定会扔到垃圾箱里,在公共场合也不会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这就是一种涵养和素质,而且这种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终身受益。

一岁半的时候,昊昊进了他爸爸所在的万宝冰箱二厂的托儿所。他第一天去的时候,感到很新奇,立即就被吸引住了。爸爸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溜走了。据托儿所的阿姨说,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发现爸爸不见了,但哭了一会儿,也就算了,继续和小朋友们玩,算是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他能够主动转移注意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新事物。有些孩子怕上幼儿园,每次都使劲哭闹,主要是家长太在意,怕孩子不适应,反而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了孩子。

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过群体生活,不适应与害怕是意料之中的事。父母需要事先为孩子做些准备,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首先是心理上的准备,就是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好奇和向往。对此,家长可以多讲一些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有许多的玩具,甚至可以在家里玩扮演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模仿游戏。家长还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平时还应让孩子多接触左邻右舍,结交同伴,并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让孩子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心理。这样,孩子就能减少害怕、恐惧与挫折等不安全的感受,增强自信心。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还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饿了、我热了、我想喝水、我要小(大)便等,并大胆地告诉老师。这些准备不仅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很大作用,而且也是在培养孩子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当然,物质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一两件备用的衣服以及小手巾、水壶和孩子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等。

别小看了上幼儿园,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锻炼孩子克服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敢于迎接挑战的好机会。孩子如果能够很好地越过这个关口,就能使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得到萌芽,也有利于他将来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所以在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他威逼、利诱和强迫,而要用他内心的好奇和探求的欲望去吸引他。比如问他:昨天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带着小朋友做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啊?那今天肯定还有比那个更好玩的游戏哦,你还想不想去玩啊?或者,昨天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做了很好吃的食物,你今天还想不想吃啊?如此等等。找一个最能打动他的理由去吸引他,让他的好奇心理战胜懒惰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多数时候会犹豫,家长就要趁机想办法引导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比如附加一个条件:今天晚上妈妈多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而愿意接受。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复述既是一个锻炼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表达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昊昊自从断了母乳以后,身体一直不好,动不动就感冒。他一周岁的时候,身高80厘米,个子算高的,但体重才9.5公斤,比较瘦。经常生病的孩子体质相对较弱,但他的头脑还是比较聪明的。大约在他十个月的时候,他说出了第一个字“是”(广东话发音为hɑi),最早会发的音是“爸”,而不是“妈”;满一岁的时候,他已经会说广东话的妈妈、爸爸、街街、拜拜,能认出各种不同的车辆,能认出不同画面上的小鸟,会做你好、虫虫飞、拜拜、拍拍手等动作,会指认爸爸、妈妈、外婆和小阿姨;在一岁零五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说出主要家庭成员的称呼,会模仿汽车、轮船的鸣声;一岁零十个月的时候,他能跟着大人数出110的数字,能说出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哥哥、姐姐、阿姨、叔叔等称呼,能认出图片中的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两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如“爸爸坐公共汽车去上班”等,会唱四首儿歌:《小燕子》、《小松树》、《世上只有妈妈好》、《火车向着韶山跑》;两岁半的时候,他能朗诵三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能说出二十几种汽车的名称;三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日常用语,认识十几个汉字;四岁的时候,他能认识一百个左右的汉字,喜欢自己看书,开始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已经知道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对其中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津津乐道。

总的来看,昊昊的语言发展比较好。一个原因是我们一直有一个小阿姨专门做家务,而外婆每天的任务就是陪他玩,跟他说话,做游戏。即使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也是什么都讲,这就使得某些语言因子储存在他的记忆里,一旦学会说话,很多词也就自然而然地蹦出来了。我们给昊昊买了很多儿歌和幼儿故事的录音带和录像带,经常播放。他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自然地就会去模仿,特别是那些故事录音带,不仅发音准确,而且声情并茂,他从中既听到了故事内容,也接受了优美语言的熏陶。

昊昊也爱跟着外婆看电视剧,他最早会唱的电视剧歌曲是香港电视剧《银狐》的主题曲和《包青天》的插曲。他还喜欢看广告,喜欢说的一句广告语是广东话版的“万和,创先河,天地人和”。他把这句广告语模仿得铿锵有力,很有节奏感。他虽然不懂其中的意思,却也在体验语言的美感。

我们和他讲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日常语言,而不是“小儿语”,就是把正常的生活场景和图书上的文字原本原样地告诉他,这就使他所接受的语言和文字是同步的,而不需要一个再转换的过程。我们没有专门教他背唐诗,只是读给他听,他听了几遍以后就记住了,自然而然就背出来了。当他不喜欢听的时候,我们就不读了,绝不强求他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记住和背出来。强行记忆会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快乐的主动记忆则会促进孩子更强的记忆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把听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再讲出来,这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有效。因为复述既是一个锻炼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表达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海珠区穗花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要求小朋友每天回家以后把幼儿园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家长帮助记录下来,第二天交给老师。这样的任务,有几个孩子能做到,又有几个家长能坚持呢?我们做到了。昊昊绘声绘色地把他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我们一边听一边写下来,有时是我记录,更多的时候是外婆记录,有些故事很短,只有几行字,但涉及很多知识教育和道德培养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昊昊描述的《桃花》:

桃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有五片花瓣,先开花后长叶,花谢了就有果实出现,慢慢长大成熟就是桃子。桃花的颜色是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重瓣桃花是不会结桃子的,是供人们观赏的。

还有《带鱼》:

带鱼的身体很扁,像一条带子,尾巴细长像鞭子。带鱼生长在海洋里面,专门捕捉小鱼、小虾。带鱼的嘴巴很大,牙齿很尖,带钩。带鱼可以吃,味道鲜甜。

当老师讲了这些关于桃花和带鱼的生物学知识后,家长如果能够带孩子去郊外看看真实的桃花,到市场上买一些带鱼来吃,效果就会更好,就能够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好奇心,并让孩子感受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当老师根据季节的变化,讲到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知识的时候,孩子复述给家长听,家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带孩子去感受春、夏、秋、冬的变化,观察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昊昊复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小羊和狼》,讲述的是老狼欺负小羊,小羊在小花猫、小黄狗、大象和白马的帮助下,教训和惩治了老狼。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多达1000字,昊昊不仅复述得清清楚楚,而且讲得绘声绘色,显示出一种表演的欲望和能力。这个故事如果全部是老师讲的,说明他上课时是非常专注的,是很认真地听了老师所讲的故事的;他能把老师讲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记在脑子里,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不仅说明他的记忆力相当好,也说明他是理解了才记住的。如果他讲的故事不完全是老师讲的内容,那就更好了,说明他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了加工,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训练比上多少个早教班都要好得多。这种训练简单易行,不用花很多时间,也不需要花很多金钱,还能够使孩子和家长有共同的话题,何乐而不为呢?穗花幼儿园的“三浴”锻炼““三浴”是指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就是让孩子多在户外接受阳光的照射、接触清凉的空气和适当地进行戏水、游泳活动。”

昊昊三岁进入了广州市海珠区的穗花幼儿园。到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完全没有哭闹,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幼儿园生活。但这一天我们去接他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诚惶诚恐地对我们说:“孩子出了点问题!”原来是班里一个小女孩用尖锐的指甲把昊昊的脸划破了,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印。老师把小女孩和来接她的保姆叫过来赔礼道歉,我看见那是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但她的脸上没有笑容,眼神里有一种惊恐。听说她父亲是香港人,母亲年轻时髦,小姑娘平时主要是保姆带着,估计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对孩子的管束不够。可事已至此,批评她又有什么用?她只不过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我只能叫她的保姆回家后赶紧给她剪指甲,并且告诉她的父母,教育她不要欺负小朋友。昊昊对此毫不在乎,我们也没有再追究,但是这条印痕至今仍然淡淡地留在昊昊的右脸颊上,也的确是一个遗憾。可以说是我们没有注意加强防范,但是这种事情的确也是很难防范的。如果幼儿园能更多地留意一下新来的小朋友,更细心地检查一下孩子过长的指甲,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穗花幼儿园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但在20世纪90年代就引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三浴”锻炼法。“三浴”是指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就是让孩子多在户外接受阳光的照射、接触清凉的空气和适当地进行戏水、游泳活动。具体来说,空气浴就是利用气温和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使空气对孩子的皮肤形成一种刺激,从而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它的好处是能够增强孩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从而预防感冒。空气浴最好是从夏季就开始进行,逐渐过渡到冬天。1岁以内的孩子也可以进行空气浴,但要注意气温不能太低,不应低于15摄氏度。空气浴持续的时间在初期不要太长,几分钟即可,当孩子适应了这种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到10~20分钟。两岁以上的孩子进行空气浴可在户外进行,并与游戏、体操、跑步等活动结合起来。日光浴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它能有效地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强免疫能力,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简单来说,就是多让孩子晒太阳,但要注意选择清洁、平坦、干燥、绿化较好、空气流畅但没有强风的地方。春天最好是在上午10~11点,夏天在上午8~9点,冬天在上午10~12点进行日光浴。进行日光浴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气温尽量暴露孩子的皮肤,但不宜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以免晒伤皮肤和损害眼睛。进行日光浴前后还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水浴锻炼是利用身体表面温度和水温的差异来锻炼身体,它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皮肤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穗花幼儿园的做法是,每天早上孩子们到幼儿园后,先到放置水杯的橱格前,那里每个水杯上都贴有一个水果或动物的图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固定使用的小水杯,拿起杯子先喝上半杯凉开水,然后集合起来做早操。做完早操后回到教室里,每个人再喝一点水,然后开始吃早餐。早餐过后是自由活动时间,然后是简单的文化课,之后在上午和下午进行两次户外活动。春、夏、秋季的时候,有时是让孩子们赤足、赤身在露天做体操等运动,全面接受阳光的照射;有时是在浅浅的戏水池里玩一玩水,让孩子感受冷水的轻微刺激。在天气比较凉的季节,就要求孩子们在做运动时,脱掉外衣,卷起衣袖,让皮肤尽可能地接触冷空气,从而增强抵抗力。

在穗花幼儿园的两三年里,昊昊的身体越来越好,也很少感冒。这一方面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抵抗力有所增强,另一方面是“三浴”锻炼的效果。身体不好的婴幼儿可以适当地进行“三浴”锻炼,以强身健体;健康的儿童也能够通过“三浴”锻炼变得更健壮。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可以开展这些活动。“三浴”锻炼也可以与耐寒锻炼结合起来。有些孩子在冬天总是捂得严严实实的,却常常生病,这就是因为从来没有受过耐寒锻炼,一旦遇到寒冷的天气就会抵挡不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日本儿童在耐寒锻炼方面是很突出的,日本的中小学生在冬天里都是穿短裤、短裙的,这是因为日本的家长注重让孩子从小就少穿衣服、多做户外运动,从而增强孩子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中国民间的俗语“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也是同样的道理。吃饭问题“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决定孩子该吃多少,或者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吃饭多就着急,而没有分析孩子不吃饭到底是什么原因。”

孩子不吃饭,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烦恼。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端着饭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一边走一边喂,孩子一会儿玩一会儿吃;有些家长硬是把食物往孩子嘴里灌,强行喂食等,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科学的。昊昊也是一个吃饭让人伤脑筋的孩子。自从断了母乳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比较弱,常生病,体质较差,胃口也不太好。我们和很多家长一样,也非常担心他因为吃得不多而长不大、长不壮,开始的时候也是每餐都想让他多吃一点,哪怕多吃那么一口。有时是让他坐在学步车里,在他不太愿意吃的时候,就把一些木头或塑料玩具拿给他,让他往地上扔。他每扔一次都会哈哈大笑,外婆就趁此机会,往他的嘴里塞进一口食物,直到他实在不肯吃才罢休。还有一次,是让他骑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颠簸着逗他,外婆则要站到矮床上才够得着喂他。总之,吃饭是一个难题。

我发现这样做不行,于是就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看,认识到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决定孩子该吃多少,或者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孩子吃饭多就着急,而没有分析孩子不吃饭到底是什么原因。在我看来,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孩子天生胃口小,从小食量就不大。那么只要他身体健康,就不要硬性规定他每餐必须吃完多少食物,而要适当的增加进餐次数,少吃多餐。二是孩子身体虚弱,脾胃不强。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地进行食疗,如用山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煮一些开胃消滞的汤水,进行适当的调理,以增强他的消化能力,脾胃健康了,胃口自然也就好了。三是孩子生性味觉敏感,对食物的口味要求比较高。有些孩子喜欢吃肉类,而有些孩子则爱吃素,这些都是天性,强行去改变是很难的,应该顺应他们的味觉,在给予他们喜欢的食物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食物的种类。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发现昊昊不爱吃饭,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因此,我不再按照大人的经验定下每餐进食的数量标准,而是尽量少而精,少吃多餐,只要他不肯吃了,就立即停止。如果这一餐吃得少,那么下一餐就提前吃;如果这一餐的食物只吃了几口就不肯吃了,很可能是不合口味,那么下一餐就不要再端出来接着吃,而是另外做点别的东西。不要以为幼儿是没有味觉的,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单一的口味只会让孩子生厌。有一段时间,我们从营养的角度出发,把蔬菜切碎后和鱼肉或猪肉碎一起煮粥,发现孩子能够接受以后,就经常做。但同样是切碎了的蔬菜,他有时候吃得多一些,有时候就不太肯吃。后来我才发现,他肯吃生菜而不肯吃菜心,因为菜心的叶子有一点苦味。到四五岁的时候,昊昊喜欢吃西红柿炒蛋,我们就几乎天天都做给他吃。终于有一天,他说他不喜欢吃西红柿炒蛋了,从此他也就真的再也不怎么吃这道菜了。看来,给孩子的食物不仅要可口,而且种类和款式还要多变才行。

等孩子稍大一些,吃饭时可以告诉他吃的是什么,告诉他吃肉会长力气,吃菜可以聪明,吃水果会更漂亮等,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好感。在做饭之前也可以和他商量,问他想吃什么,他自己可能说不出来,家长就可以提供一些选项,让他自己选择,并且告诉他自己选的就不能不吃。如果他选择了某些食物,也吃得不错,就要好好表扬,鼓励他下次再选其他食物;如果他选择了某种食物,却没有怎么吃,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和他一起分析,为什么选了这种食物又不爱吃,让他自己说出理由。也许真的是食物的口味与孩子的预期有距离,如太咸、太淡、太甜等,这时可以引导孩子去品味食物,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口味偏好,下一次再做的时候加以改进。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食物的准备,不仅仅是要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也是一种自主性的锻炼,让他从小懂得选择和取舍,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如果孩子某一天实在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也不用太犯愁,很有可能是他自己的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那就索性饿上一餐半顿的,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坏处。相反,如果要孩子在不想吃、吃不下的时候硬性地吃下去,那是让他受罪。我认识一位妈妈,她为孩子定下了每餐的分量,吃不完的话也要硬塞进去,甚至像灌中药一样,又是捏鼻子,又是强按手脚地把饭“喂”完。这种做法,不仅会因为孩子消化不良而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极大地影响孩子进食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园是不可能有挑选食物的条件的,那也没有关系,要多与幼儿园的老师沟通,看看孩子在进食方面有哪些问题。如果是吃得少,就让阿姨少给他装一点,吃完了就鼓励,下次适当增添一点,逐渐让他适应,达到和其他小朋友相同的程度;如果是吃得慢,就要观察他吃饭慢是因为动作慢还是吞咽慢,是容易走神还是不想吃,并且在家里的时候,适当地训练他吃饭的速度,如纠正孩子拿勺子的动作,或者让孩子和家长比赛,看谁吃得快,并让他赢从而得到动力。到上小学以后,昊昊总体上还是属于比较挑食的,如他要求在家里吃饭时,每餐要有一种他喜欢的菜式,其他则随便,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结果就是对饮食比较挑剔,但也喜欢尝试不同的美食。当他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会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和快意,还常常以“美食家”自居。结果,吃饭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爱吃蔬菜“要让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慢慢来。”

一般来说,不爱吃菜的孩子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暴力型。如把装有蔬菜的饭碗打翻在地,或者把碗里的蔬菜挑出来,扔在饭桌上,或者用力推开父母夹着青菜的筷子等。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以牙还牙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逆反而更加厌恶蔬菜。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不给他夹菜,不把菜装在他的碗里,但每餐仍然把蔬菜摆上桌面,并有意地改变菜式的外观,做一些颜色鲜艳的食物如番茄炒蛋,造型美观的如小小西兰花朵等,告诉孩子这些食物多么漂亮啊,是不是能吃的呢?父母假装尝试以后,再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吸引孩子尝试,只要他不抗拒就是成功。

第二种是单一型。这些孩子只对同一种颜色的食物感兴趣。比如,他只吃面包、奶酪、牛奶、米饭、面食和土豆等,因为它们都是白色或浅色的。对于这种情况,就得考虑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让他接受其他食物,比如对孩子说白色的面包好孤单,需要找一些黄色、绿色、红色的小伙伴,把煎得金黄诱人的鸡蛋、清甜可口的黄瓜粒或者西红柿块,让孩子自己挑选来配搭他的面包或者其他食物。

第三种是外观主导型。这些孩子不是完全不喜欢吃某种蔬菜,而是不愿意接受这些蔬菜的外形或某种特性。昊昊就不喜欢吃红色和紫色的蔬菜,如红菜苔和红苋菜,主要原因是他不想这些菜的颜色沾染白饭,使白饭看起来很“脏”。对于这种情况,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就是顺应孩子,把他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食物单独摆放。而有些孩子反而很喜欢有颜色的菜把白米饭染上其他颜色。那就更好办了,可以让他自己把喜欢的菜的颜色调和到米饭或面条上,吃出一种艺术感来。

第四种是口感型。这些孩子只喜欢吃一些口感柔软的东西,而讨厌质地较硬的食物。如果只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而给孩子吃的蔬菜使他们有咀嚼和吞咽的困难,那他们自然就会抗拒。我见过有些家长让孩子吃很长条的蔬菜,导致孩子吞咽到一半时难受得要呕,那他怎么可能会愿意吃菜呢?对于这种情况,也不难解决,就是把菜做得短一些、软一些、嫩一些就行了。

当然,多数孩子都是复合型,也就是说各种情况都有一点,而不是很极端的只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昊昊也不太爱吃蔬菜,他最主要是对口感的要求比较高。在他开始能吃粥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把一些菜叶切碎,和着肉沫一起煮粥,目的只有一个,让他摄入一些维生素和纤维素。随着他年龄稍大一些,就开始劝他吃一根根完整的蔬菜。不过,从幼儿园到小学,昊昊一直都不太愿意吃蔬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办法:一是在他年龄较小的时候,尽量做一些比较容易咀嚼和消化的蔬菜,或者多给他吃普通蔬菜的菜心、嫩芽部分,这些菜都要切小一点儿,以免他在吃的时候卡在喉咙里难以下咽,从而对蔬菜产生畏惧感。二是欲擒故纵法。假装把他碗里的饭菜拿给外婆或者其他家人,对他说:“这是你不喜欢吃的,你别吃了,让外婆吃吧。”外婆吃了一小口以后,假装争吃的样子说:“哇,太好吃了,我要吃,不给昊昊吃。”以此来吸引孩子。当他吃了一口时,就大大地表扬他,由此也顺应了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因为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竞争,父母只好借助一些不得已的手段。三是激将法。比如当他不想吃菜的时候,爸爸就在旁边说:“我看他是不敢吃菜,我是男子汉,我就敢吃,他不是男子汉,他不敢吃的。”这个时候,昊昊就会被激发出一种小小男子汉的勇气,吃一些蔬菜。当然,这种方法不可能长期使用,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不会再上当了。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动画片或图书中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例如,有一部孩子们都喜欢看的动画片叫《大力水手》,里面有一个手持烟斗、爱吃菠菜的英雄,名叫波佩。他有一项“特异功能”,就是一吃菠菜就变得力大无穷,可以轻而易举地抓起卡车甚至坦克,很多男孩子都很佩服他。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儿童普遍比较缺铁,于是,有动画公司在1931年就设计了这样一部动画片,也有人说是一家菠菜罐头公司赞助的。不管怎么说,效果不错,不仅很多美国孩子受其影响,愿意吃菠菜,昊昊看了这部动画片以后,也对大力水手爱吃菠菜感到好奇,对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以后力大无比有所向往。于是,我就告诉他:“大力水手就是因为吃了菠菜,才力大无穷、成为大英雄的,那么你想不想吃菠菜呢?”他点了点头。于是,他开始主动吃蔬菜,但他还是说菠菜不好吃。我说:“虽然不好吃,但也不难吃吧,为了长大了以后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应该吃。”他就这样虽然勉强但逐渐不排斥蔬菜了。

上小学以后,昊昊虽然不会拒绝吃蔬菜,但还是不太爱吃。我就担当起了“夹菜官”的角色,每次吃饭时负责给他夹蔬菜,开始时规定每餐吃5根或7根整菜,后来他也嫌麻烦,就免了我的“官职”,自己主动吃菜了。上中学以后,每餐如果没有蔬菜他就会非常不习惯。现在无论到哪里,只要是吃正餐,就必须有蔬菜,这已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连他自己都说,是妈妈养成了他吃蔬菜的“坏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慢慢来。钻桌子与做客礼仪“一个人的修养是从小就要培养的,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根深叶茂。”

在昊昊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差点失踪了。那是1992年的夏天,我带着昊昊回成都老家,他感冒了,我就带他到当地的医院去看病。在药房大厅里,我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就兴奋地和她聊了起来。同学的保姆带着她的孩子,我就让这个保姆也帮着照看一下昊昊,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到处跑,稍不留神就不见了。因为想到有人照看,自己就大意了,没有盯着昊昊。可就是一眨眼的工夫,我们发现视线之内没有了昊昊的踪影,他不见了。我们全都吓坏了,在药房大厅内外急急忙忙地找人,大声喊他的名字。我心里紧张极了,以为他被人抱走了,再也见不到了。我不停地大声喊着“昊昊”、“昊昊,你在哪里?”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哎”,昊昊答应着站了起来。原来他钻到大厅休息区的一排椅子后面去了,虚惊一场,可是把我吓坏了。这件事让我知道了,只要是在室外环境,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一刻都不能让幼小的孩子离开大人的视线,也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别人。我们经常从报纸上看到拐卖儿童的案子,那些人贩子固然十分可恨,但很多时候是家长没有尽到监护和照看的责任,往往是一瞬间就导致终生悔恨。这件事情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教训却很深刻。

在这之后,我们开始注意在户外细心地照看昊昊,不让他有任何可能走失的机会,却没有注意到他有喜欢到处钻的行为,这让我们很没有面子。在昊昊大约两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参加一个婚礼,新人在广州鼎鼎大名的花园酒店举行婚宴,气氛热烈而庄重。这种婚宴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已经吃饱了的昊昊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从座位上下来,钻进桌布遮到地面的大餐桌底下去了。他从自己座位一方爬到了桌子对面。同桌的客人冷不丁地感觉到自己脚下冒出一个小东西,受惊不已。大家还没有回过神来,昊昊已经从这张桌子爬到另一张桌子底下了。12个人围坐的大餐桌,又覆盖着厚厚的桌布,他一旦钻了进去,我们就看不到他到底在哪儿。而他钻完一张桌子,还要钻第二张、第三张……搞得我们非常尴尬,只好赶紧把他抱走,早早离开了酒店。

面子事小,但这次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做客的礼仪教育,如到客人家里要有礼貌地和主人打招呼,主人给予食物要说谢谢,主人送礼物要推辞,等等。如果孩子太小,就尽量不要带他参加很正式的活动,因为年龄太小的孩子难以长时间地保持安静,强行要求他安静就难免闹出不愉快。由于我们比较注意这个方面,后来昊昊很懂礼貌,无论是做客,还是参加集体活动,再也没有出现过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