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有《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3:07:13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富有《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富有《国际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国际收支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一)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1.国际收支中的居民与非居民

一项经济交易是否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的判断依据: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为本国居民。

居民:在一国居住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包括政府、个人、非营利团体和企业四部分。

一切国际性机构,如IMF、世界银行等都不是某一国的居民,对任何国家说,它们都是外国居民。

2.全部经济交易

经济交易:当一个经济体向另一个经济体转移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或提供劳务时,便发生了经济交易。

经济交易包括以下四类。(1)交换。交换是指一经济体向另一经济体提供一宗经济价值并从对方得到相等价值的回报。它包括三类: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②商品、劳务和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③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2)转移。转移是指一经济体向另一经济体提供经济价值但并不得到回报。转移包括:①商品和劳务的转移;②金融资产的转移。(3)移居。移居是指居民将住所从一经济体搬至另一经济体的行为。由此造成资产、负债关系在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必须反映在国际收支中。(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是指尽管未发生实际的资本流动,但根据推论确定交易存在。

3.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

系统的货币记录的含义:既包括了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也包括了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须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它是个事后概念,是对已发生的事实进行的记录。

4.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所反映的是流量而非存量,即其侧重点是该时期内一国对外收支的总和,而非期末的收支余额。(二)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具有很大影响:

第一,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地说,国际收支状况理想的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国际收支状况差,经济实力就弱。

第二,它影响一国汇价的变动。因为国际收支状况会影响一国对外汇的供求。

第三,国际收支是决定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资信地位即融资能力的主要标准。

第四,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商品出口会导致国内商品的减少,而外汇收入的增加又会扩大国内的货币流通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报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1.编制国际收支表的用途(1)进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分析。(2)进行国际收支结构分析。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编制。

复式记账原理的要点有:

①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②所有项目可分为资金来源项目和资金运用项目两大类。资金来源项目的贷方表示资金来源(收入)增加,借方表示资金来源(收入)减少。资金运用项目的贷方表示资金占用(支出)减少,借方表示资金占用(支出)增加。(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可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两大类。

1.经常账户

涉及经济价值以及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交易(不包括金融项目的交易)都包括在经常账户内。该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1)货物和服务

①货物

货物主要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非货币性黄金等。

②服务

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2)收入

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两项。

①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形式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边界、季节和其他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②投资收入是指同居民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的收入以及承担非居民负债的支出。它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3)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不管变化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这种所有权的变更没有涉及经济价值回报,而转移正是这类变更的平衡项目。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和其他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该账户由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平衡账户三大部分组成。(1)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购买或放弃。

①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同固定资产买进卖出联系在一起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以及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资本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和其他转移。各级政府的转移细分为债务减免和其他内容;其他转移细分为移民的转移支付、债务减免和其他转移。

②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与放弃包括各种无形资产。(2)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组成。

①直接投资反映直接投资者对直接投资企业的永久权益,它包括直接投资者和直接投资企业之间开始的交易、以后的交易以及他们与公司型和非公司型的附属企业之间的各项交易。直接交易细分为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和其他资本。

②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③其他投资包括长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3)平衡账户

平衡项目一般包括储备资产的变动、错误与遗漏。

①储备资产的变动。它包括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国际收支和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目的的各类资产的交易。包括:货币化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以及其他债权。

②错误与遗漏。设立该账户,是为了抵补借贷之间的差额,使借贷双方最终达到平衡。(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1)逐项分析

逐项分析实际上是对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和比较,为其他分析奠定基础。(2)重点分析

在分析重点项目(货物进出口和金融账户)时,除了看其来源和构成外,还要着重从经济、贸易、金融、政治等各个角度,考虑潜在的因素和对今后的影响。(3)纵横分析

纵的分析是把一国当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同该国过去历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横的分析是把该国当年或某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同别的国家当年或某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时,两种分析方法缺一不可。(4)差额分析

国际收支中的差额有货物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以及总差额等。(5)经常项目的经济分析

①经常项目与进出口贸易。在不考虑净要素收入和净单方转移的情况下,经常项目余额等于净出口,即CA=X-M。

②经常项目与国内吸收。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一国国内居民的总支出,即国内吸收,以A表示,则A=C+I+G,由此可得CA=Y-A。

③经常项目与储蓄、投资。开放经济下,由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出来一国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因此就有Y=C+I+G+X-M=C+SP+T,整理可得CA=S-I。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是指顺差不大,逆差很小的国际收支状态。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逆差或巨额的顺差。(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波动

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

2.国民收入变化

一般来说,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商品、劳务的进口增加,从而引起国际收支恶化。反之,一国的国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引起物价下跌,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并使进口减少,就会逐步缩小逆差,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状态,甚至出现顺差。

3.货币价值变动的影响

一国的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发生变动,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货币供应量过分增加,引起国内物价上升,使其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国家,该国商品出口必然受到抑制,而进口却受到鼓励,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则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4.国际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国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容易引起该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

此外,季节性、临时性、偶然性因素以及不稳定的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原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1.国际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金本位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又称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其原理是: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则本国黄金流出,黄金外流使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国内物价下跌,物价下跌引起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加强,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则国际收支赤字减少,甚至出现顺差。反之,国际收支盈余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下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不得不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

3.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汇供给就会大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就会下降。外汇汇率上浮意味着本币贬值,在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情况下,本币贬值会刺激本国商品出口,抑制进口,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国际收支顺差会减少甚至消除。(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

1.政策分类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可以分为需求调节政策和供给调节政策两大类。需求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供给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2.政策调节(1)支出增减型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该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它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等。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两种手段。(3)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4)资金融通政策。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

3.政策搭配

①采用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能较大幅度地削减预算赤字,减少货币供应量,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但有可能同时引发失业增加、经济活力降低、社会动荡。

②采用双紧政策的同时配之以资金融通政策。与双紧政策相比,它要求较小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紧银根,但同时要求动用官方储备或使用国际信贷便利。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轻,但导致官方储备流失或债务增加。

③采用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的搭配政策。与双紧政策相比,它要求较小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货币供应量,但同时要求货币贬值。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有可能较轻,但货币贬值会引起外汇市场混乱和未来的通货膨胀。

四、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弹性论

1.弹性论认为在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的支出。即使满足这个条件,由于J形曲线效应的影响,贸易收支只有过了这个“时滞”后才能得到快速地改善。

2.马歇尔—勒纳条件

在贸易进出口方面有四个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用E表m示;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用E表示;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用Sxm表示;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用S表示。x

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一国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E+E>1xm

3.J形曲线效应

即使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贬值不但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贸易收支还可能会恶化。 

原因:(1)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受认识、决策、资源等的影响。(2)进口商预期货币会进一步贬值从而加速订货,所以短期内贸易收支趋向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急速改善。

4.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比,公式表示为T=P/PXm 

T为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对外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P为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P为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xm(2)琼·罗宾逊指出:

①如果SS>EE,则贸易条件恶化;xmxm

②如果SS

③如果SS=EE,贸易条件不变。xmxm

上述三种情况有四大前提假设:

①在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以本币衡量进口价格上涨,出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将恶化;

②在供给弹性无限小时,进口价格不变,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改善;

③当需求弹性趋于无限大时,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不变,贸易条件可以改善;

④当需求弹性无限小时,出口价格不变,进口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

5.弹性论的优缺点:

优点: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变量的诸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有现实意义。

缺点:

①它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察劳务进出口与资本流动。

②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完全有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只适用于周期的危机和萧条阶段,而不适应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

③弹性分析法采用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它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视的。(二)乘数论

1.乘数论的基本思想是: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相同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储蓄相同的效应,会减少国民收入总量。

2.外贸乘数理论:当一国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出口获得的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这些部门人员收入增加又会刺激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了从事国内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和就业的扩大,并使进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国民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外贸乘数理论只有在国内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和出口有弹性的前提下才能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

3.外贸乘数

外贸乘数K的计算公式为t(1)外贸乘数的影响因素:

①“边际进口倾向”△Qm/△Y,即出口增加诱发的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购买进口品所占的比例;

②“边际储蓄倾向”△S/△Y,即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储蓄部分的比例。(2)外贸乘数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过程可表述为:

①在出口扩大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时,若外贸乘数大,则边际进口倾向小,能较长时期地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若外贸乘数小,则边际进口倾向大,国际收支顺差很快会被增加的进口所抵消。

②在出口缩减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时,若外贸乘数大,进口缩减的程度小,则较不易摆脱国际收支逆差的窘境;若外贸乘数小,进口缩减程度大,则能及时予以调整,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三)吸收论

1.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主要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它指出国际收支盈余即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国际收支逆差即吸收大于收入,只有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才平衡。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忽视了资本流动和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它把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和支出通过以下方程式联系起来:Y=C+I+G+(X-M)  

式中,Y、C、I、G、X、M分别代表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出口、进口。将(X-M)用B代替,将(C+I+G)用A表示,称为吸收,用来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则有B=Y-A△B=△Y-△A

式中,△B为国际收支变量,△Y为收入效应,△A为支出效应。

2.吸收论成立的条件(1)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只有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2)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时,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3.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是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但强调政策搭配效应。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本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型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相反,若国内各项资源已达充分就业、经济处于膨胀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但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减少进口需求的同时,也会减少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降低总收入,因此配合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消除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增加,从而达到内外平衡。

4.吸收论与弹性分析法的区别(1)吸收论不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它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而弹性论则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法。(2)就一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说,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四)货币论

1.货币论又称货币分析法。它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求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货币论认为:(1)货币需求M是收入Y和利率r的稳定函数,即dM=f(Y,r)d(2)一国的货币供给M由两部分组成:①国内创造部分D,这是s通过银行体系所创造的信用;②来自国外的部分R,这是由国际收支所获得的盈余(国际储备)M=D+Rs

假定长期中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M=M,由此可得到最基ds本的方程式R=M-D。d

2.货币论对贬值的基本观点:(1)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2)物价变化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减少,因而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因而扩大投资与消费。(3)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通过贸易差额而将逐渐消失,即由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压缩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均衡。

3.货币论的缺点:(1)该理论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这仅适用于长期状况,而在短期内,货币需求经常很不稳定,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2)该理论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性的,而把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因素看成是次要的,它们只有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发生作用。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3)它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从短期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黏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是不成立的。(4)该理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其实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的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及其内涵?

答:(1)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的内涵:国际收支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溢出效应对本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世界经济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内涵:①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做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②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有哪些?

答:按照IMF的标准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可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两大类。(1)经常账户,涉及经济价值以及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交易(不包括金融项目的交易)都包括在经常账户内。该账户还包括未得到任何回报而提供或得到的经常性经济价值的抵消账目。具体而言,该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以及经常转移。

①货物主要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非货币性黄金等。

②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政府服务。

③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

A.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形式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边界、季节和其他非居民工人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B.投资收入是指同居民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的收入以及承担非居民负债的支出。它包括直接投资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和其他形式的投资收入。

④经常转移,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不管变化是自愿还是非自愿的,这种所有权的变更没有涉及经济价值回报,而转移正是这类变更的平衡项目。(2)资本和金融账户, 该账户由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平衡账户三大部分组成。

①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购买或放弃。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转移,同固定资产买进卖出联系在一起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以及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②金融账户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划分,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部分组成。

③平衡账户包括储备资产的变动、错误与遗漏。

3.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方法有哪些?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1)逐项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每一项都代表一定的对外经济状况,每一项都对国际收支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见到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必须对表中的每一项进行分析比较。(2)重点分析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货物进出口和金融账户往往是重点部分,需要对它进行仔细分析。在分析重点项目时,除了看其来源和构成外,还要着重从经济、贸易、金融、政治等各个角度,考虑潜在的因素和对今后的影响。(3)纵横分析

纵的分析是把一国当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同该国过去历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横的分析是把该国当年或某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同别的国家当年或某年的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对比分析。(4)差额分析

国际收支中的差额有货物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以及总差额等。国际收支总差额代表一个国家当年的对外经济总体状况,一个国家当年的国际收支属顺差还是逆差,顺差逆差有多大,都反映在该差额上。(5)经常项目的经济分析

在一国的国际收支构成中,经常项目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经常项目作一专门分析。包括经常项目与进出口贸易,经常项目与储蓄、投资,经常项目与国内吸收三部分内容。

4.试析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是如何为经常项目融资的。

答:根据国际收支的复式簿记原理,一笔贸易流量总是对应着一笔金融流量,如果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经常账户中的差额必然与资本与金融差额数额相等、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资本与金融项目和经常项目之间存在着一种融资关系,当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资本与金融项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盈余。这就是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机制。资本与金融项目为经常项目提供融资后,这一资本流动会造成国际投资头寸的相应变动,并通过债务支出继而影响到经常项目。当一国经常项目赤字持续偏高时,利用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其融资应特别慎重,以免债务本息越来越大,加剧经常项目状况的恶化。

5.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措施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协调配合?

答:(1)国际收支失衡归根到底反映的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由此,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就可分为需求调节政策和供给调节政策两大类。需求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供给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此外,还有资金融通政策。

①需求调节政策

A.支出增减型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支出转换型政策。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等。

②供给调节政策

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达到增加社会产品供给、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

③资金融通政策

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动用本国的官方储备和通过国际借贷来弥补暂时陸的国际收支逆差。(2)国际收支政策调节措施的协调配合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采用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能较大幅度地削减预算赤字,减少货币供应量,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但有可能同时引发失业增加、经济活力降低、社会动荡。

②采用双紧政策的同时配之以资金融通政策。它要求较小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紧银根,但同时要求动用官方储备或使用国际信贷便利。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较轻,但导致官方储备流失或债务增加。

③采用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的搭配政策。它要求较小程度地削减财政赤字和收缩货币供应量,但同时要求货币贬值。在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同时,引发的失业和社会动荡程度有可能较轻,但货币贬值会引起外汇市场混乱和未来的通货膨胀。

6.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主要说明什么问题的?

答:弹性论阐述的基本思想是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以及货币贬值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该理论是针对理论界出现的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状况的观点的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它说明了在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的支出。即使这样,在改善贸易收支时,也受了形曲线效应的影响,即不能立即改善贸易收支,不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还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在过了这个“时滞”后才能快速地改善贸易收支。

7.试对国际收支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答:国际收支的理论有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以及货币论。各种理论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1)吸收论同弹性分析法的重大差别是,它不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的,它是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而弹性论则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法。(2)就一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来说,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而弹性论则从价格与需求的相对关系中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的。(3)吸收论强调政策搭配效应。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在采用本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型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增加收入(生产和出口);相反,若国内各项资源已达充分就业、经济处于膨胀时,应采用紧缩型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吸收,从而使内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均衡。(4)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忽视了资本流动和其他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5)乘数论又称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是凯恩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相同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储蓄相同的效应,会减少国民收入总量。(6)货币论又称货币分析法。它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而兴起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和约翰逊。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求在调节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华南理工大学2011金融硕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集并公布各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为此,基金组织制订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内容。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即每一笔交易都是以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记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项目都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项目都列为借方,或称负号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非常复杂、广泛,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不尽相同,但均包括三个主要项目:①经常项目,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经济行为的项目,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②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中资本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的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③平衡项目。它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主要有错误与遗漏项目。

2.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首都经贸大学2004;北京工商大学2004)

答:经常项目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项。其中,货物(Goods)是贸易收支的标的,主要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由于进出口的货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故称为“有形贸易收支”。在处理上,货物的进口,表示一国实物资源的增加和外汇资金的减少,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列入借方;相应地,货物的出口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列入贷方。一般来说,货物的进出口都使用离岸价(FOB)计价。服务(Services)和收入(Incomes)通常作为劳务收入的主要内容。由于服务与收入是无法触摸的,故称为“无形交易”。劳务收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服务项目包括运输通讯、保险、金融服务、旅游等,收入项目包括职工报酬、投资收入。其他如专利费用、广告费等,也包括在劳务收支的项目之中。经常转移被列为转移收支的一部分。经常项目在国际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希望本国的经常项目保持顺差。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北师大2003研)

答: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内容所做的具体解释是: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入方面的交易;②该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性转让和对应项目。

首先,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它是一定时期(如3个月、半年、1年)内一国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其次,只有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交易才能被包括在国际收支范围内。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对于理解国际收支非常关键。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体,否则,该经济体就被称为该国(或地区)的非居民。最后,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它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所谓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一切经济往来,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不管是使用本国货币,还是使用外国货币;不管是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均应列入国际收支范畴。

4.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南开大学2000研;上海外贸学院2006研)

答: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是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和私人的援助、赠与,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入的外国资金等。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加各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差额。但对于某些短期资本流动很难确定它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

二、选择题

1.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货币疲软  

B.货币坚挺  

C.通货紧缩  

D.利率下跌【答案】B【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2.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评价说

C.货币分析说

D.金融资产说【答案】A【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三、简答题

1.如何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东北财大2006研)

答: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要讲究方法,注重对各个项目的具体分析,注重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的全面分析,注重比较分析,以便充分发挥国际收支平衡表应有的积极作用。(1)注意项目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内容,因此要逐一具体分析。先要分析各个项目的具体数据,然后分析各个项目的局部差额,再分析各项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最后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情况。因为,即便一国某一时期国际收支总额是平衡的,但不等于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个项目都实现了平衡,所以要注重分析项目的局部差额及其平衡情况。(2)注意综合分析。在分析了各个项目及局部差额的基础上,要注意分析各项差额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平衡情况,进而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状况。分析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数额多大、对经济发展影响如何,进而深入查找形成原因和制定调整措施。(3)注重纵向分析。所谓纵向分析是指分析本期以前有关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因为一国本期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信誉如何,是与本国前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密切相关的。只有进行纵向分析,才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4)注意横向分析。所谓横向分析是指要分析其他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整体中,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状况如何,不仅与本国当期与前期的国际金融和对外经济政策有关,而且与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有关。要正确估计与制定本国的国际金融状况与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不注重分析他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不行的。

2.国际收支不平衡会产生哪些影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5研)

答: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随着各国经济日趋国际化,对外经济与对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相应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也越来越深。(1)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①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②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③国际收支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币汇率下浮,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收回本币,这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增长,从而引起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和绝对下降。(2)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①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②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③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

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

3.什么叫经常账户?经常账户包括哪些内容?(首都经贸大学2010研)

答: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①货物(Goods)。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计价。

②服务(Services)。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③收入(Income)。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应注意的是,资本损益是不作为投资收入记载的,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将收入作为经常账户的独立组成部分,这种处理方法加强了收入与金融账户流量、收入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价值。

④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政支付的经常性税收等)和其他转移(如工人汇款)。

四、论述题

试评述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南开大学2000研)

答:(1)国际收支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通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差额影响的国际收支理论。英国经济学家J.V.罗宾逊在其1937出版的《就业理论文集》一书中,以马歇尔弹性论为基础,首次正式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后又经A.P.勒纳和G.哈伯根等人的努力,才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性论基本假定是:①以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即设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数量和总额产生的影响;②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③不考虑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在上述前提下,贬值能否成功地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商品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贬值能否改善贸易差额的重要条件如下:

式中,X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额;E表示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B表示贸易收支差额(外币表示);η表示出口的需求弹性;ηxm表示进口的需求弹性。当|η|+|η|>1时,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差额。mx条件|η|+|η|>1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只mx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贬值就会改善贸易差额。但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意味着贬值可以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贬值后,短期内由于把握市场信息、扩大出口或削减进口都需要一段时间,有可能使贸易差额经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这个过程酷似英文字母J,因此,贬值后由于时滞作用贸易差额的变动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

贬值对贬值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也产生影响。琼·罗宾逊认为:如果出口供给弹性(S)与进口供给弹性(S)之积小xm于出口需求弹性(D)与进口需求弹性(D)之积,即SS<xmxmDD,则贸易条件改善。否则,贬值要么对贸易条件中性xm(SS=DD),要么会恶化贸易条件(SS>DD)。xmxmxmxm(2)弹性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其分析纠正了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表面看法,从而正确地指出了只有在一定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而且弹性论也符合当时条件下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3)但是,弹性论也有许多固有的缺点和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①弹性论采取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事实上,汇率变化除了直接影响贸易商品相对价格外,还会影响国内物价和国民收入。贬值一方面通过成本推动机制(进口成本上涨)推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通过需求拉上机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拉动物价,两者共同作用导致本国物价水平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程度减小。货币贬值在改善贸易收支的同时,也通过外贸乘数,带动国民收入数倍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会反过来增加进口,并且进一步地降低贸易收支改善程度。

②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庞大的今天,弹性论把国际收支分析局限于贸易收支分析,其局限性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本币贬值不仅会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也对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产生影响。本币贬值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汇率变动趋势的进一步预期。如果人们预期本币贬值纠正了本币定值过高的现象,本币贬值就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的增加。而货币贬值后,如果人们认为这只是一系列贬值的开始,货币贬值就会造成资本外流,可能造成国际收支恶化而不是改善。

③弹性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存在“J曲线效应”。在中长期,本币贬值不仅通过相对价格变动,而且通过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绝对价格水平诸多经济变量对贸易收支产生巨大的影响。

④在应用弹性论时,也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弹性的测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进出口商品种类多,而且经常变动,难以测算;其次,影响进出口商品弹性的变量众多,如价格,国民收入等。将相对价格变动从众多变量中分离出来也非常困难。最后,弹性值经常变动会进一步增加其应用困难。

第二章 国际储备

2.1 复习笔记

一、国际储备概述(一)国际储备资产的概念

1.国际储备概念及特点

国际储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储备资产需具备三个条件:

①可得性,即它是否随时地、方便地被政府得到;

②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便接受;

③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

2.国际清偿能力与国际储备的区别与联系(1)国际清偿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它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

决定国际清偿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现有国际储备的大小(正相关);

②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能力的大小(正相关);

③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和金融当局从私人部门可迅速获得的短期外汇资产(正相关);

④外国人持有本国货币的意愿(正相关);

⑤利率提高对于鼓励资金内流的程度(正相关)。(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的联系与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国际清偿能力中包括了国际储备。

②从两者的数量关系上看,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是该国政府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能动用的一切外汇资源的总称,而国际储备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③从两种资产的性质而言,国际储备的使用是直接的和无条件的,而一个国家国际清偿能力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1.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通过增减该国的国际储备使其恢复均衡。主要针对的是临时的、短期的国际收支逆差的弥补。该政策手段对根本的、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起一个缓冲作用,避免因其他宏观政策的调节给社会带来剧烈震荡。

2.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砝码

一国货币当局为实现其汇率目标,通过在外汇市场操作,即通过抛售或买进外汇资金以达到维护其汇率目标的目的。

3.对外借款的信誉保证

国际储备状况是资信调查的重要方面,是评价一国风险的重要指标。国际储备充足时,吸引外资、对外借款就容易;反之则困难。(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即自有储备是由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中的储备头寸以及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四种资产构成。

1.货币性黄金

货币性黄金是作为国际储备的黄金。黄金储备在化解金融危机,维护汇率稳定,承担国际支付最终手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是:国外银行存款、外币证券(主要是外国政府债券)、能用于支付国际收支逆差的债权。

储备货币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自由兑换;

②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

③价值相对稳定;

④该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外汇储备的优缺点:

优点:

①储备供应的增长不受生产条件的限制,能够适应并满足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储备可在国际间灵活调度,便于在国际间转移,并可随时用于对外支付;

③储备的成本较低,不需要支付保管费用,如果安排调度得好,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息

收入。

缺点:

①外汇储备不稳定;

②外汇储备的使用受到超国家主权的限制;

③外汇储备的供应缺乏约束和保障。

3.在IMF的储备头寸(GDRS)

在IMF的储备头寸(GDRS)是指在IMF账户中会员国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具体包括:

①会员国向IMF缴纳份额中的资产部分;

②IMF用去的本国货币持有量部分以及向IMF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部分。

4.在IMF特别提款权账户的贷方余额

特别提款权(SDR)亦称“纸黄金”,是IMF按会员国缴纳基金的份额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作为普通提款权的一种补充,用于会员国之间、会员国同IMF之间的支付。作为一国储备资产的特别提款权,是指该国在IMF特别提款权账户上的贷方余额。

特别提款权有以下特点:

①特别提款权是由IMF提供信用保证的资产。

②特别提款权是无条件地分配给会员国的。

③特别提款权的定值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④特别提款权的用途有限。特别提款权用途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

国际货币。

二、国际储备体系(一)国际储备体系的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储备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始终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金币本位时期,黄金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储备体系演变为以货币集团(英镑、美元、法国法郎为中心)间严格通货管制和不兑现黄金为特征的集团中心货币储备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元超过英镑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储备体系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黄金一美元储备体系,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货币体系由此进入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黄金一美元储备体系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还建立了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1973年美国政府被迫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黄金一美元储备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储备体系——多元化储备体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