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玩出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6:15:47

点击下载

作者:陈姝,谭地洲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孩子玩出来

好孩子玩出来试读: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一些全新的科学理念能帮你开拓另外一种育儿思维,就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来说,玩耍与营养丰富、充足的睡眠一样重要,同时,有趣的亲子游戏不仅实用,而且好玩。它能让你的孩子学以致用,让孩子学会动手,把幼儿园里学到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

本书阅读群广泛,适合所有照护小儿的家庭成员参照阅读。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系统惟一一家中央级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您增长知识和才干。

前言 孩子,会玩比努力更聪明

育儿专家说,养育优秀的宝宝,要做到“四好”:让孩子吃好、喝好、睡好、玩好。前“三好”对于中国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而且一直是育儿工作的重点。但是,要让孩子玩好,你是不是有些担心呢?孩子会不会“玩物丧志”?会不会因为太会玩了而智力落后于其他“努力”学习的孩子?

其实,就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正常发育来说,玩耍与营养丰富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充足的睡眠一样重要。科学“玩耍”有种种好处: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掌握运动的技巧,引发他们的想像力,疏导孩子的能量和情绪,锻炼孩子的语言水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玩耍是一个孩子童年时期,特别是幼儿时期最科学的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不仅要允许孩子玩,还要加入到他们玩耍的过程中去。通过孩子在玩耍中的表现,你可以观察到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发展水平。

本书以全新的科学理念帮你开拓另外一种育儿思维,让你发现玩耍对于孩子的各项智能水平的提升是如此重要。同时,有趣的亲子游戏让你的孩子学以致用,把幼儿园里学到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为人父母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快乐的童年,美好的明天。玩得安全,玩出聪明,玩出健康,这就是本书的宗旨。请你捧起这本书,与你的孩子同玩,同乐。

祝愿你的孩子健康、美丽、聪明!

1 请给予孩子玩的权利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爱护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在你看来,孩子从小就要全面教育、深入教育,即使是玩耍,也要“寓教于乐”。但是,扪心自问,年幼的孩子——他真正快乐吗?

○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孩子红润的脸颊,如四月繁花。他在你面前摇摇晃晃地小跑着,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额头上沁满细密的汗珠,一边拉着风筝线,一边向你兴奋地招手:“妈妈快看啊,我的风筝飞起来了……”这样的场景是多么亲切而轻松,但是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和孩子一起玩了?你的孩子又有多久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快乐了?

一项调查显示,欧洲国家一年级儿童每周用于运动和玩耍的时间为人均18.4小时,而我国同龄孩子的玩耍时间仅为人均9.2小时。成人常常抱怨自己工作辛苦,但其实孩子的学习比成人的工作更繁重。调查发现,我国儿童平均每天在校时间为8.6个小时,50%的孩子超过8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2个小时。即使周末,也有60%的孩子要参加与学业有关的各类补习班,46%的孩子要参加各类兴趣班。孩子们平时放学后用在做作业、预习、复习功课上的时间平均为1个半小时,而到了周末,这一时间还要增加50分钟。35%的孩子觉得课业负担重,自己过得不快乐。

也许你会说:“当今社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孩子不多学点东西,将来就会落后于人,就会出现生存危机。我们不让孩子玩,也是为了让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啊!”正是抱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后,就又送进了英语培训班、舞蹈班、书法班、绘画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了许多家长一致的口号!

但是结果如何呢?笔者有一位朋友,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对她进行各种特色教育。孩子5岁时就可以背70首唐诗,100多条成语,记忆力高得吓人,这项训练一直坚持到上小学。但是有一天,这个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对她妈妈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不幸福!”。这句话从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嘴巴里说出来,让这位母亲既震撼,又心痛。《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显示,在学校里,有1/3的孩子把学习看做沉重的负担,“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很多孩子甚至半是调侃半是无奈地唱着这样的厌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而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班里,孩子们刚开始还对那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也对被迫学习感到了厌烦,每次都要在父母的“威逼利诱”撅起小嘴巴心不甘情不愿地去上课,有的甚至还大哭大闹,逼得父母大打出手。

对此,父母们也感到很委屈: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上班,挣的钱舍不得花,全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了。平时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周末还要陪他上特长课,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我们也很辛苦呀。这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怎么孩子还这么不听话、不领情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有的心愿。但是,这个美好心愿能够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父母的期望同时也应该是孩子的希望,这样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父母的心愿。如果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事实上,时下在幼儿园、小学中流行的所谓“兴趣班”,与其说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如说是在培养“父母们的兴趣”,或者说是“父母们期望的兴趣”。

在如今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孩子们在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的优越物质待遇的同时,却也被来自课业、社会的众多精神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位教育专家说,现在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就不再有童年了。“金色童年”为何变得如此暗淡、沉重?是谁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是父母吗?据报载,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市里一所重点小学去报名。接见的老师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儿子有没有‘证’?”证?什么证?这让母亲和孩子一头雾水。原来,学校对于那些学前拿过各种“本本”的孩子将优先安排,这些“本本”包括特长考级证书、获奖证书等等,而且级别越高越好。如果“本本”特别硬,读这所学校当然就不成问题,而且“择校费”还有优惠。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挤上人生的第一座独木桥,也就早早地开始承受着工作上、经济上的诸多压力,不仅要为孩子的正常学习操劳,还要陪着孩子转战在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之间。难怪许多父母感慨:现在养一个孩子真不容易!孩子不快乐,父母既辛苦,又无奈。

那么,是学校吗?是学校想多赚点钱吗?事实上也并非如此。有一家幼儿园非常漂亮,园内花朵芬芳、绿草如茵,各种跷跷板、滑梯、秋千等幼儿娱乐设施非常齐全,但是却很少看见有孩子在上面玩乐,为什么呢?原来家长们不乐意:其他园内都有正常幼儿教育以外的各种课程,这里却没有,这不是不正常吗?于是,园内立刻增开了各种名目的艺术课,老师们不得不放下正常的幼儿课程,去教孩子们学钢琴、画画……原本开开心心的孩子现在直抱怨幼儿园“一点都不好玩”,不愿意弹钢琴做算术,哭着要回家。

是谁让孩子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永远没有停下休息的机会?是谁让孩子像蜗牛一样,被重负压得摇摇欲坠?是激烈的社会竞争逼迫家长和老师,使他们不得不对孩子严加管教。作为父母,他们只是想让孩子以后的生活条件更宽松,但他们却忘记了这样一个道理:高等学历和充裕的金钱并不一定意味着快乐。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如果你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你想让亲人关系融洽、家中充满欢声笑语,那么,你不仅要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享受,更要给他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请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让花儿自然地开

其实,让孩子早一点接受教育、全面地学习知识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为了学习而让孩子放弃玩耍,那么在学到有限知识的同时,孩子失去的东西会更多。知识可以不断地学习、积累,然而童年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回来。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重压下得不到休息和娱乐,最终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那么,无论对你,还是对他,都将是终身的遗憾。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人们一向认为:玩就是浪费生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等谚语都说明,学习地越早,学习地越多,对孩子就越好。只有学得比别人多,将来才能比别人更有出息。抱着这样的心态,一些父母不惜伤害孩子的身体,压抑孩子的个性,破坏孩子的童年,只求让孩子像鸭子一样吞下尽可能多的“知识食粮”。作为家长,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学习各种书本知识,培养各种爱好特长都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机械地重复学习、记忆知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台湾著名幼教专家苏爱秋女士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打了一个比方。她说,如果给一朵花施很重的肥,它就会死掉;所以,只有让它慢慢地开,自然地开,恰当地给予水、阳光、空气,恰当地施肥,花朵才会开放得健康、艳丽。家长如果能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不着急、不埋怨,使其人格健全,他就会“挺立”起来,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她还说,对于那些急于将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父母们来说,要注意把握早期教育的“度”,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她不反对孩子学特长、学知识,但前提是孩子自己愿意学。只要他能够快乐地学,学识字也好、学珠心算也好、学艺术特长也好,都没问题。同时,她还语重心长地说,“人的最高层次是思考,其次是表达,记忆是最底层的,让孩子死记硬背是剥夺他快乐的童年,我不赞成”。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中也说到,人的发展程序存在一种“必经路径”,“每一条必经路径各有其自身的日程表”。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正常的,他就得依据“必经路径”的规律,以便心理的反应能找到环境和经验的支持。例如,当一个幼儿还没有任何数概念的时候,如果强制性地教他数数,也许他学会了,能从1数到20,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获得了这些数的概念,而只能说明他学会了一种纯粹的言语记忆游戏,他仍然不会运用这些数字,也不能在此基础上学习更高程度的数字,对于他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没有多大用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就可以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实践证明,在入学前进行一些正确、适当的早期教育就像在游泳前做做热身运动一样,能使孩子的大脑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早期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呢?早在20世纪,英国儿童教育专家就响亮地给出了答案:“儿童学习从娱乐和游戏开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

在日本,人们就会通过“玩”来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他们让孩子先从简单的玩具玩起,教会他们玩法,培养相关兴趣,然后再做更高一级的游戏,逐步提高智力水平。在日本的幼儿园里,到处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设备和玩具,如跷跷板、滑滑梯、小沙场、游泳池及一些小型玩具等,孩子们几乎天天在这里玩得欢快不已、热火朝天。夏天,孩子们喜欢泡在游泳池里,用塑料瓶当喷水枪,老师们会亲自教孩子们在水中如何憋气,用救生圈或泡沫板学漂浮。除此以外,家长们还会常常带着孩子到郊外去享受大自然的风景,或者到较远的公园里去野餐。在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日本人更注重的是孩子生活的健康与游戏的快乐,孩子好玩的天性张扬得淋漓尽致,他们享受到了真正的“金色童年”。

○玩,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中国有句俗话:淘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个“淘”字,其实就是玩的意思。

玩耍是人的本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嬉戏打闹的孩子,他们玩起来很投入、很认真。对于孩子们来说,游戏与活动并不是大人眼里的胡打胡闹,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能够让他们心情舒畅、健康成长。也许你仍然会担心:我们也知道玩耍对孩子很重要,看着孩子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也很心疼,可是如果放手让孩子去玩,他会不会玩成习惯,就不想学习了呢?其实,玩,对于孩子来说,恰恰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选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每组三只。第一组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这是“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老鼠被关进了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里面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这是“丰富环境”。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然后,马克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进行解剖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丰富环境”组的老鼠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动物的大脑发育就越好。

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人,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爱玩、会玩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八大智能学说”作为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重大成果,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一致承认。这一学说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八项潜能,它们是:

只要教育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孩子的潜能,实现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而玩耍,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内容丰富,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各项智能。(1)玩耍培养肢体-运动智能

身体是一切的根本。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饮食也越来越精致了,但为什么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他们都戴着厚厚的眼镜?为什么他们都身体佝偻、面色苍白?为什么他们都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这一切都与缺乏体育运动息息相关。

我国体育教育专家宗华敬教授认为,运动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必需的“营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需要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互相支持、并行发展,否则就是“跛腿”发展,难以健全。适当的玩耍能促进孩子骨骼和肌肉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协调性、美化形体、全面强健体质。因此,玩耍可以培养孩子的肢体-运动智能,为他从事其他活动贮备充足的“能源”。(2)玩耍培养自然智能

现代孩子最缺的是什么?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他们会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分不清大米和小麦;他们知道地球有东西南北,走在大街上却不会分辨方向;他们知道动物分几纲几科,却没有见过牛羊……他们住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变得自私、冷漠,轻视生命;有的孩子甚至为了发泄心中郁积的情绪而故意践踏花草、虐待动物。

所以,有空的时候带孩子走出城市,到空气清新的山野中去。在山上种种树、爬爬山,在河里游游泳、钓钓鱼,让孩子认识一下树木鸟兽,认识一下生养他的土地,这才是培养自然智能的最好方法。(3)玩耍培养人际智能

交际能力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学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顺利解决问题,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交际活动也是人正常情感交流的需要,它可以使人摆脱孤独感,有利于稳定情绪。如果孩子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缺少与小伙伴交流的机会,那他就很难交上除同学之外的其他朋友。有的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朋友,也会被父母以“整天混在一起玩,不知道学习,万一变坏了怎么办”的理由禁止来往。这很容易导致孩子情感冷漠、不善言谈,严重的还会形成自闭症,危害他的心理健康。

而玩耍是孩子尤其是幼儿培养交际能力、合作意识、领导能力和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带孩子到公共场合去,与不同的孩子玩耍,还能锻炼他适应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能力。(4)玩耍培养语言智能一个人在餐馆请客。服务员拿来一瓶酒,这人问:“多少钱?”服务员答:“两万。”这人说道:“开、开、开……”。服务员“啪”地一声打开了瓶盖,谁知这人又来一句:“什么玩笑!”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出现障碍,的确会给他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齿,语言智能也就成为孩子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儿童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速过慢、语言理解困难、表达不清、口吃等,而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生理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锻炼太少。家长们工作太忙,缺少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孩子学习繁重,也没法走出家门,与他人交流。所以,家长们应该多抽出些时间,和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念念儿歌,这不仅能培养他的语言能力,也能融洽亲子感情。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就让孩子放下书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也能让他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掌握语言技巧。(5)玩耍培养数学-逻辑智能

前文中已经提到,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如果孩子没有掌握数的概念,而只是单靠记忆背识数字的话,他永远也学不会运用,这样的学习毫无意义。这也正是许多孩子举起手指头就能算出“1+2=3”,放下手指头就茫然无措的原因所在。你也许觉得让孩子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事实上孩子天生就具有数学素养。之所以他的数学学习会如此困难,完全是因为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够得当。

要想让认识能力、思维能力都还不完善的孩子从理论角度掌握数的概念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通过实际游戏,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理论。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作为学数学的道具,数纽扣、比较西瓜和苹果的大小、记忆车牌号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会数学。(6)玩耍培养音乐智能

很多家长都相信音乐的熏陶能够让孩子变得更优雅,因此纷纷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去学弹钢琴、拉小提琴、唱歌……即使孩子对此毫无兴趣,他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让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下去,结果弄得孩子苦不堪言。父母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们所用的方法却不一定正确。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为音乐家、歌唱家,让孩子学音乐,更多地是为了培养他对音乐的兴趣,让他对音乐有一个初步、感性的认识,学会欣赏音乐,并通过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开始过早、强度过大的专业音乐训练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没有好处,它只会让孩子把音乐等同于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会让他对音乐反感、厌倦。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从兴趣班里接回来,平时多和他做做音乐游戏、在家里放放世界名曲、睡前唱唱催眠曲、大家随意地蹦蹦跳跳……这才是让孩子认识音乐、爱上音乐的最好办法。(7)玩耍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是红绿色盲,那么他眼中的世界就会常常发生混乱;如果一个人空间识别能力不强,那么他就会常常在街道上迷失方向。除此之外,视觉-空间智能还包括了一项家长们都十分关心的内容,那就是绘画的能力。与培养音乐能力的方法相似,家长们也热衷于把孩子送进美术培训班去学习,但得到的结果也往往很相似:孩子又哭又闹,就是不想再学。孩子的心理发育情况决定了他不可能对某种强制性的活动产生兴趣,惟一的办法是让他自发地对绘画产生兴趣。

同样,有很多专门培养绘画能力的游戏可供你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的随手涂鸦实际上就是绘画意识的萌芽,搭积木、捏橡皮泥……各种简单的游戏都是训练视觉-空间智能的有效手段。(8)玩耍培养内省智能

很多专家认为,内省智能其实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避免什么,能够控制情绪、随时冷静地处理事务,就可以扬长避短,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内省智能的培养不仅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而内省智能也正是现代孩子所最为缺乏的。现在的孩子往往骄傲、任性、自满、脾气暴躁、自控力差……让父母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要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首先就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在苛求和责备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怯懦,就是变得叛逆、残忍。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成长的首要条件。让孩子帮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动动脑筋,把它们变得像游戏一样有趣,就能逐渐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无论是玩玩具,还是做游戏,都需要孩子调动自己的神经和运动功能。孩子的思维能力会在反复的摸索中得到锻炼,神经运动的协调性也得以提高。这样,孩子不仅做了身体运动,同时也做了大脑运动,这会让他越来越强壮,越来越聪明。

现在你明白了吧?并不是只有那些“天才儿童”训练班才能培养出人才来。其实,玩,也能玩出一个文学家、艺术家、一个行业精英、一个世界冠军。所以,放开手脚,带你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情玩耍吧。

○我们要不要乖孩子?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我们也知道玩耍对孩子很重要,可是我们的孩子本来就皮得不得了,要是放他出去玩,不是把衣服弄脏,就是把手刮破,万一出点危险该怎么办?要是让他在家里玩吧,又吵得我们不得安静,弄得大家都心情烦躁、疲惫不堪。相比而言,我们还是喜欢乖一点的孩子,所以还是管着他,不让他玩,免得越玩越野,说不定还会玩出多动症来呢。”

这种想法正反映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孩子要乖才好。所以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说话低声、做事安静、听大人的话、不顽皮、不吵闹,做一个斯斯文文的“乖孩子”。

事实上,要求孩子“乖”是违背孩子的天性的。孩子生性好动,喜欢观察和探索,而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父母性格、人际关系的影响可能会使孩子逐渐由外向转为内向,但与此同时,他内心的苦恼也可能在同步增长。

据某心理咨询中心调查,在进行心理咨询的孩子中,“乖孩子”占了一半左右。家长带孩子来咨询的有80%是由于学习上出了问题,而在这些学习出现问题的孩子中有70%~80%性格内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乖孩子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命令,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些情感郁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通常表现为厌学、拒绝与人交往等。

一些研究还表明,游戏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抵抗疾病。《英国医学杂志》指出,久坐不动、过于安静的孩子,将来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几率大大高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其症状为头疼、淋巴结肿痛、虚弱、肌肉和关节痛、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因此,孩子乖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反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休息时只是看书、看电视,很少说话,很少提到学校的活动和同学,那么他就可能过于内向,需要及时地接受开导和治疗。

而有的父母担心孩子由于“玩得太多”而引发多动症,这也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儿童多动症(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又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多动症患儿往往智能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和情绪方面具有缺陷,表现为兴奋过度,任性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影响学习和生活自理。据调查,我国有近10%的小学生患有儿童多动症,多为早产儿或男孩,其发病年龄通常在7岁以前,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引发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分活跃;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如孕期贫血、先兆性流产、早产、窒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40%的多动症患儿源于遗传;还有家庭气氛过于紧张,食用过多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化学物中毒也会导致多动。而适当的游戏与儿童多动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喜欢撕书、喜欢与人争斗、上课不专心、反应迟钝、做事没有耐心、常常无故叫喊等情况,就应该带他到医院去做相关的检查,以确定他是否患上了儿童多动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让孩子正确地玩耍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正确、适当的玩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无害。不过,任何事都讲求方式方法,玩耍也不例外。很多家长在孩子玩耍的问题上存在着误解,比如有的认为只有高档玩具才能让孩子玩得开心;有的认为只要把孩子放出去,任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算是玩耍了……其实这些想法都不对。玩耍,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玩得开心,而不求在玩耍中学到知识,那么这一点不复杂,只需要让孩子放下书包,自由发挥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孩子玩耍前还干干净净,玩完后却变成了小泥猴,有时还会出些小危险,弄得身上伤痕累累;他在房间里上窜下跳,把家里的东西弄得又脏又破;他的玩瘾越来越大,在外边和小伙伴玩得不想回家吃饭,晚上玩得不想睡觉,让妈妈大为头疼……如果你想让孩子的玩耍既有节制又快乐,同时还想寓教于乐、让他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和技能,那么这就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几条基本准则需要你遵守:(1)允许孩子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玩耍内容

你花了几百块钱,从商场里买回了一套儿童益智拼图,兴冲冲地抱回家,本以为孩子对它爱不释手,结果他拿着几根火柴玩个不停,对新玩具看都不看一眼;为了让瘦弱的孩子强壮起来,你专门去买了一套儿童运动器械,谁知孩子喜欢上了放风筝,你买的器械堆在房间的角落里蒙上了灰尘……孩子没有具体的是非观念和金钱概念,他不会因为某件玩具贵而去玩它,也不会因为某种游戏有益而去玩它,他只会凭自己的喜好去玩耍,因此经常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也许孩子的选择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尊重他的选择就是尊重了他本人,而强迫他玩那些他不想玩的游戏,只会让他对游戏厌倦。●自由选择游戏方式

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想法会让成人觉得很离奇:塑料盆怎么可以扣在头上当帽子呢?板凳怎么就成了和他“决斗”的海盗了呢?积木明明是用来搭“城堡”的,他怎么拿来踢着玩呢?……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的玩法是错误的,于是积极地“以身作则”,试图告诉孩子正确的玩法。事实上,你应该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研究玩具,探索新的玩法,并以此来训练他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一成不变的死规定只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除非孩子主动问你:“妈妈,这个玩具该怎么玩?”否则,即使他的玩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和纠正他。

无论玩什么、怎么玩,一切都应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你的意见为辅,不要强行让孩子接受你的想法。(2)养成良好的玩耍习惯

良好的玩耍习惯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它既能保证孩子的玩耍安全、有序地进行,又能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玩耍意识。养成一种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先需要你为孩子制定一个行为标准,再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经过长期训练来达成目的。

良好的玩耍习惯包括:规定玩具存放地点;让孩子自己收检玩具;形成固定的玩耍时间,让孩子到时就自动停止游戏,以免影响他的吃饭、睡觉、学习等活动……具体怎样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玩耍习惯,我们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3)不是所有玩耍都有益

玩耍也要讲求一个“度”,在“度”以内的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益,而超过了这个“度”的游戏就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其身心发展有益。

比如,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称为“电视的一代”,看电视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调查显示,我国“天天看电视”的孩子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为19.5%,“偶尔看电视”(每周2天以下)的为14.5%,“不看电视”的不到2%;2~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4~5小时,6~1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2~4小时。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视,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看电视上,完全忽略了其他的游戏活动;他们喜欢模仿电视中的人物,即使那并不是一个好榜样;长时间面对电视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如果控制不当,看电视就会成为一种对孩子有害的娱乐方式。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是不可取的,这只会引发孩子的哭闹。关键在于要限制看电视的度,把它由有害转为有益。你可以尝试用其他活动,如做游戏、看图画书等把孩子从电视前引开;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吃饭、做作业时不能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多与他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电视上出现了“少儿不宜”的内容,可以和他讨论一下,鼓励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自发抵御不良影响。

对于那些由于超越了适当的“度”、而由有益变为有害的游戏,我们应该做的是为它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适度地玩耍。如果孩子越过了这个“度”,也不要强迫他马上脱离那些无益的游戏,这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而不宜堵。妈妈这样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的儿子从小就是一个“小捣蛋”。一只小狗,一群小蚂蚁,一条毛毛虫都会让他高兴得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忘乎所以地玩半天。现在他两岁半,更加贪玩了,我从来没有打击过他的“玩性”,还常常与他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今天下午,小家伙看见楼下的花园旁堆着一大堆沙子,可把他乐坏了。于是我带着小板凳和毛线活,儿子拎着小塑料桶,里面放着小铲子、小叉子,一起出了门。来到那个大沙堆旁,儿子先对我眨巴着他的大眼睛,请求我的同意。我冲他点点头,小家伙欢呼一声,爬上沙堆就玩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装沙子,一会儿又掏洞垒坝,忙得不亦乐乎。我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边织毛衣边和他说话。他的快乐感染了另外的孩子,一会儿来了两个小伙伴。三个小家伙在大沙堆上爬来爬去,大声嚷嚷,一个个眉飞色舞,我也感染了他们的欢乐。到了4点钟时,一位妈妈来找孩子了,孩子撅着小嘴,极不情愿地爬下沙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又一会儿,另一个孩子的爸爸也来叫他回家,小家伙死活不走,放声大哭。那个爸爸又是责备,又是哄劝,最后强制性地把哇哇哭闹的孩子抱走了。我的宝宝怯生生地问我:“妈妈,我可以再玩会儿吗?”我笑着说:“可以呀,等你玩累了咱们就回家。”泥猴儿一样的孩子对着我格格地笑,然后又继续忙碌他的“工事”。傍晚,小家伙终于累了,他坐在沙堆上,吵着肚子饿,我便带他回了家。吃过晚饭后,我把孩子放进澡盆里洗澡,还放了几个塑料小玩具在水里。小家伙在水里扑腾扑腾地又玩了个欢。洗完澡上了床,儿子很快就睡着了,胖乎乎的脸蛋红润润的,还挂着满足的笑容。带着这种欢乐,我开始轻手轻脚地做一些家务活,生怕打扰了孩子甜甜的美梦。其实,我从来没有给孩子买过那些昂贵的玩具,也没有让他像其他孩子那样在上幼儿园之余去学钢琴、练珠算,但是他活泼健康、非常快乐。我相信他一定会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2 做游戏与玩玩具

孩子的童年应该充满欢笑和阳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游戏玩耍的机会和权利。也许从现在这一刻起,你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关心孩子快乐的合格家长,你愿意让孩子愉快地玩耍,也希望他能在玩耍中获得愉悦与知识。不过,你是不是真的清楚什么样的游戏和玩具才是适合孩子、对他有益呢?

○孩子该玩什么游戏?

每一个孩子都做过游戏,但是他所玩的游戏是否适合其年龄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促进其智能发展呢?恐怕没有多少家长能做出肯定的回答。既要让孩子玩得高兴,又要让他在玩耍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选择合适的游戏至关重要。比如,宝宝刚刚1岁,给他一个拨浪鼓让他摇动、发出声音是很容易的,他喜欢“咚咚”的声响,会一直玩个不停,手臂力量和音乐智能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但如果你想要他用积木砌出一座高楼,这就明显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无法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而只会对砌积木这个游戏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

要想为孩子选择最适合、最有意义的游戏,有几点需要注意:(1)了解孩子的需求

相同年龄段、相同社会背景的孩子总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他们在语言、动作、认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水平相差无几;但每个孩子又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适合甲孩子的游戏并不一定就适合乙孩子。因此,既要了解孩子与他人的共性,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清楚把握孩子的需求,找到最适合他的游戏。●你了解孩子吗?

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首先就要了解他,知道他心中所想。很多父母常常抱怨,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很多孩子也说,父母完全不了解自己。由于年龄差距大、交流时间少等原因,父母和孩子之间总会有许多互不了解的地方。一项调查显示,48%的家长不了解网络游戏,37%的家长不认识孩子的朋友,25%的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衣着打扮,20%的家长不理解孩子所听的歌曲……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他真正需要什么吗?下面有一个小测试,一共有30个问题,它可以帮助你明确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你可以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再让孩子帮你看看回答是否正确。①谁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②你的孩子喜欢把房间油漆成什么颜色?③谁是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④你的孩子最崇拜哪位名人?⑤最让孩子苦恼的事情是什么?⑥最让孩子忧虑的事情是什么?⑦你的孩子最喜欢观看什么体育项目?⑧你的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⑨除家人之外,对孩子的生活影响最大的人是谁?⑩在学校里,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课程?最不喜欢什么课程?[11]在孩子做过的所有事情之中,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哪一件?[12]孩子对家庭最大的不满是什么?[13]你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14]假如让孩子任意挑选一件物品,他会选择什么?[15]你的孩子最喜欢他的哪位老师?[16]什么事情会使孩子真正地愤怒?[17]你的孩子是否觉得他与同学的关系友好?[18]孩子的理想是什么?[19]今年最让孩子失望的事情是什么?[20]孩子是否会觉得自己的年龄太大(渴望不再长大)或太小(渴望快快长大)?[21]在你送给孩子的礼物中,他最珍爱的是哪一件?[22]孩子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假期?[23]孩子最不喜欢做的家务是哪一样?[24]你的孩子最近在读什么课外书?[25]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家庭场合?[26]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27]在学校里孩子有什么绰号?[28]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动物?[29]孩子通常在什么时候做家庭作业?[30]在孩子的收藏品中,什么是他最珍爱的?

如果答对25道题以上,说明你对孩子非常了解,你和孩子就像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孩子明白你的期望,你也了解孩子的需求。答对15~25道题,说明你对孩子比较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如果你只答对0~14道题,就说明你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了解不够,应该注意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如何了解孩子?

沟通是最好的了解方式,人们在交流中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获取知识。要想掌控孩子的思想,理解孩子的行为,就应该多跟他聊聊。不过很少有家长能做到这一点。调查表明,有40%的孩子表示不能有效地与父母交流;将近10%的孩子说自己与父母就像陌生人一样,平时几乎不说话;67%的家长认为与孩子沟通存在困难,大多数“沟通”其实都是家长说、孩子听,至于孩子是否听进去了,父母也并不知道。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大多是由于家长的“强权意识”在作怪。很多家长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允许孩子表达与自己不同的想法。慢慢地,孩子学会把不一样的想法都憋在心里,不向父母倾吐。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即使想进行交流也会出现种种障碍。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摆正心态:父母不仅应该是孩子的保姆和老师,还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要学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父母必须给予孩子吐露心声的机会,用虚心、坦诚的态度倾听孩子的诉求。要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使他说出对父母的不满,也不应斥责他。如果你与孩子的见解不尽相同,可以和他一起进行探讨,对他加以适当的引导,共同得出正确的答案。

经常与孩子沟通可以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融洽亲子关系。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是良好教育的第一步。(2)选择合适的游戏

明白了孩子的需要,接下来就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最适合他的游戏。游戏与教学活动不同,它的基本目的是带给孩子欢乐,所以游戏的内容要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地简单轻松,这样他才会玩得有乐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同,因此所适宜的游戏也不同。超过了孩子能力范围的游戏完成起来有难度,对孩子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而低于孩子能力范围的游戏又不利于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只有针对孩子发育状况、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才是合适的游戏。●婴儿期(0~1岁)

★发育特点

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着,身体和智力都在急速发展。他能敏捷地站起、坐下、弯腰、攀爬;他学会了走路,尽管还不能走得很稳当,但对行走兴趣浓厚;他不断重复着2、3个单音节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他会不断尝试新的活动,沉迷于探究事物的奥秘;能够隐约认识事物的位置,如果物体不见了,他会四处寻找;他的自我意识也在增强,常常坚持要自己吃饭、自己喝水;他能识别熟悉的人和物,会用招手表示“再见”,用作揖表示“谢谢”,会摇头,但还不会点头;他精力旺盛,吃饭、睡觉都很有规律;这一阶段的孩子特别听话,渴望获得赞许,对亲人特别是妈妈非常依恋,即使是游戏玩耍也必须和家人一起完成。

★培养重点

0~1岁是打基础的阶段,这时的培养重点是:强健体魄,发展大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语言能力发展做好准备。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孩子顺利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除了合理膳食以外,适当的游戏活动也能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在游戏中,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完成游戏任务,其中不乏很多精细动作,这对其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孩子0~1岁时的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还不强,即使做游戏也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是他最好的游戏伙伴。在游戏中,孩子和父母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一起努力,用语言交换意见,用肢体协调合作,这是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融洽亲子关系的极好机会。家长也要多和孩子说话、唱歌、逗乐,让他随时都处在快乐之中。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他会向你求助,用语言表达出他所遇到的难题;当孩子通过努力搭起了一座积木“宝塔”时,他会开心地跑过来向你诉说他的喜悦、让你分享他的成就……这都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孩子的语言智能。而且,有很多游戏专为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而设计,在玩耍中培养能力,结果当然事半功倍。

★适宜的游戏

☆感官游戏

让孩子接触尽可能丰富的视听触环境,能促进他感觉和知觉的发展,还能激发他的好奇心,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你可以在婴儿床上方悬挂一些色彩鲜艳、能随风摆动、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如风铃、气球等,然后引导孩子观其形、听其音;在房间里装上光线柔和的彩灯,一会开灯、一会关灯,让孩子熟悉明暗变化,提高视觉能力;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藏在家具后面,用声音吸引孩子寻找;把孩子抱到镜子前,让他观察自己的脸,告诉他什么是眼睛、什么是鼻子……推荐游戏●铃声响叮当游戏作用:培养听力。游戏材料:一个小铃铛、一个空瓶子。游戏方法:把铃铛放入瓶子中,盖上瓶盖。拿着瓶子在孩子左右或身后晃动,吸引他转动头或身体寻找声音的来源。等孩子学会爬行或行走以后,还可以滚动瓶子,让孩子追着玩耍。●飞舞的萤火虫游戏目的:培养视觉能力。游戏准备:纸板、剪刀、透明胶布、手电筒。游戏方法:用纸板剪出萤火虫的形状,用胶布贴在手电筒上。在晚上和孩子一起待在房间里,关掉电灯、打开手电筒,在光团中就会出现一只黑色的“萤火虫”。晃动手电筒,“萤火虫”就会四处飞舞,孩子的视觉也会随着光亮而转移,对视觉形成刺激。●温凉浸手游戏目的:感觉冷暖差别,提高手部触觉敏感度。游戏准备:两个小盆,一个装温水,一个装冷水。游戏方法:把孩子的双手放入温水中,告诉他,“这是温的”,5秒钟之后再把他的双手浸入冷水中,告诉他,“这是冷的”。如此反复多次。

☆认知游戏

0~1岁孩子主要需要认识一些生活中日常用品,了解它们的名称,知道其基本用途和用法。

家长们都会抱着孩子,一边指着各种物品一边告诉孩子:“这是椅子……这是桌子……”,只要把这一过程变得更生动、更形象,它就变成了一个游戏。当孩子对花瓶里的鲜花产生了兴趣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花,它是红色的,而且多香啊。宝宝喜欢吗?”等孩子对家里的物品都比较熟悉以后,就可以和他一起玩寻物游戏,告诉他某件物品的名称,让他去寻找这件物品。推荐游戏●白天和晚上游戏目的:认识白天和夜晚的不同,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游戏准备:画有白天、黑夜、太阳、月亮、星星等的图片。游戏方法:把“白天”的图片拿给孩子看,告诉他:“白天的时候很明亮,天空里有太阳,人们都在上班和学习……”;接着换成“夜晚”的图片,告诉他:“到了晚上,太阳下山了,月亮出来了,光线变得很暗。人们回到家吃晚饭,休息一会儿,然后上床睡觉,进入甜蜜的梦乡……”多次重复,孩子就能结合实际观察总结出白天和夜晚的特点。●玩水游戏目的:感知水的温度、水的流动等,培养认识自然事物的兴趣。游戏准备:随时随地,只要有干净的水就可以。游戏方法:让孩子自由地玩水,还可以同时教他念念儿歌:“清清凉,滑溜溜,小手为什么抓不住?”

☆运动游戏

其实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进行运动和锻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做是运动游戏。不过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开心,你可以在活动中加入种种“娱乐元素”。比如用一个洋娃娃引逗孩子爬行;举高高培养孩子的胆量;拿出碗筷来敲打,在节奏声中锻炼手部小肌肉;洗澡时玩玩水,也能够锻炼皮肤和心脏功能……推荐游戏●小猫钓鱼游戏目的:锻炼全身肌肉,提高肌肉耐力。游戏方法:孩子躺在床上,两手分别抓紧妈妈的大拇指。妈妈用其余四根手指捏住孩子的手腕,防止受伤。接着妈妈双手用力,把宝宝慢慢拎起,使他由躺姿变为坐姿。每天可做3-5次。●青蛙游水游戏目的:锻炼颈、腹、背部肌肉。游戏方法:孩子俯卧在床上,用手轻轻拉伸其四肢,使他头部昂起,腹部着地,四肢做游泳划水的动作。

☆语言游戏

对孩子唱歌、说话,给孩子读上几页书,这都是语言游戏。如果你能结合说话或念书的内容进行一些肢体表演,就能让孩子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接受语言信息。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重要的是培养他的语感,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推荐游戏●打哇哇游戏目的:培养基础发音能力和节奏感。游戏方法:把手放在嘴边,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同时发出“哇哇”的叫声,吸引孩子注意,让他感觉这是很有趣的事情,并产生模仿的欲望。然后拿起孩子的手放在他嘴边,引逗他也发出“哇哇”的声音。并经过多次练习,逐渐学会用简单的节奏、清晰的声音发出“哇哇”声。●学翻书游戏目的:培养对书籍的兴趣。游戏准备:一本孩子喜欢的图画书。游戏方法:把孩子抱在怀里,打开书,用书上的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例如,你可以指着书上画的苹果问孩子:“这个苹果又红又大,一定很好吃。宝宝想吃吗?”也可以先把书上画的小兔指给孩子看,然后合上书,对孩子说:“小兔不见了,我们把它找出来吧。”逐渐吸引孩子动手翻书。●幼儿期(1~3岁)

★发育特点

孩子由婴儿成长为幼儿啦,他的肢体和大脑持续快速发展。他已经能顺利支配身体各部位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点头、摇头、摆手、扔球、爬楼梯、拧开关等,还会画简单的图形,能熟练地翻书,能用积木拼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语言听、说能力都日趋完善,不仅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进行基本会话;他会有意识地观察事物,从中获取新的知识,无数的“为什么”真让父母应接不暇;与亲友尤其是父母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博得大人的注意和赞赏,但由于个人独立性的加强,他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似乎变得很“叛逆”。这一时期孩子主要以个人单独游戏为主,但当看到其他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他会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不过由于交际能力欠缺、性格害羞内向,他还不能顺利地把单独游戏转变为集体游戏。

★培养重点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由被动感知变为主动感知,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培养人际智能;发展语言能力。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用腿来接近物体、用手来操纵物体,这让他喜欢上了探索和研究,渴望表现自我的力量和能力。但假如孩子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他就无法用头脑中的知识来解释看到的现象,他会感到困惑、挫败,丧失探索新事物的信心和兴趣。所以,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还要激发、鼓励他的认知兴趣。不要对孩子的“为什么”、“是什么”、“在哪里”“怎么样”感到厌烦,要记住你的每一次认真回答都是在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完善。

婴儿期的孩子没有交际的需求,也不具备交际的能力。但进入幼儿期以后,孩子已不仅仅满足于和家人游戏,他希望享受到与同龄人交往的乐趣。不过由于心理上的原因,他还不敢跨出关键的第一步。你要做的就是为他创造交际的条件,培养他的交际能力,帮助他跨出这一步。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语言训练难度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提高。1岁孩子处于听说的懵懂阶段,大多数语言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而现在,他已经能够熟练地驾驭口头语言了,因此语言训练的重点也应该由单纯的口头表达训练上升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训练并重。

★适宜的游戏

☆认知游戏

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他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事物,再用自己的想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这一时期的认知内容要更为细化,并给孩子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你可以找出不同的水果,结合实物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逛街是训练方位认知能力的好机会,你可以随时告诉孩子:“我们现在向左转啦……商店在我们的右边……”;由妈妈做出动作,孩子来模仿,这也是训练孩子认识人体、表现自我的方法之一。同时,对常见物品的认识也要继续,不过要更着重于认识物品的用途和用法,比如认识钟表就要学会看时间,认识汽车就要知道它是一种代步工具等等。推荐游戏●量水和沙子游戏目的:认识大小,学会比较大小,衡量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游戏准备:不同大小的碗若干,一些水和沙子。游戏方法:用较小的碗装满水或沙子,倒入稍大的碗中,看需要几小碗水或沙子才能装满一大碗?让孩子实践后再回答。●分类游戏目的:学会找出事物的特点,分析事物的同与异,进行分类。游戏准备:画有各种物品的卡片。游戏方法:把具有一定共性的物品卡片放在一起,让孩子从中找出具有某些特点的物品。如在所有的水果卡片中找出红色的水果,在衣物卡片中找出冬天会用到的衣物等等。

☆人际游戏

培养人际能力,一是要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的情绪;二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交际素质,教给他基本的交际规则;三是要让孩子多接触其他小朋友,为他创造交际的机会。

孩子可以通过照顾动植物、和洋娃娃玩耍等学会关心他人;妈妈拿着玩具娃娃问孩子:“你是谁?我们来做朋友吧。”引导孩子学会做自我介绍;画一棵“家族树”,把亲友的照片都贴在上面,让孩子看看、玩玩,可以让他对别人更熟悉、更有亲切感;要想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可以和孩子做“我来问,你来答”的游戏,问问他:“如果我说‘谢谢’,你应该说什么?”……推荐游戏●二人三足游戏目的:学会与人协调合作。游戏准备:一些绳子或手帕,再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方法: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让他们自己去分组。用绳子或手帕绑好两人的腿,划好起点线和终点线,游戏就可以开始了,看看哪一组会获得胜利。游戏做玩后,还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一下,自己输在哪里,赢在哪里。●看图学做事游戏目的: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游戏准备:在纸上画出一些日常生活情景,如一个孩子正自己穿衣服、给花草浇水、自己吃饭等。游戏方法:把图画拿给孩子看,问问他画上的小孩正在干什么?再问他是否能像图画上的小孩一样独立做事。如果他说能,就让他做做看,并给予恰当的赞扬;如果他说不能,让他说说不能的原因,激发他的信心,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下。这时你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使他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树立起自信心。

☆语言游戏

1岁以后,孩子进入了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词汇量不断地增加,口头语言运用也越来越熟练,对文字书籍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法规则,防止孩子沾染上说脏话等不良的语言习惯。

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叫爸爸妈妈,当孩子第一次说出这两个名词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动莫名;接着你可以多和孩子谈论一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动员他张开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游戏时讨论,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妈妈唱歌、念儿歌、念古诗,然后让孩子跟着模仿,这也能为孩子独立说话打好基础。推荐游戏●开火车游戏目的:对语言产生兴趣,培养基本的语言节奏感。游戏方法:坐在椅子上,让孩子背对自己坐在腿上,对他说:“开火车啦!”然后一边嘴里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一边随着声音摆动膝盖,使孩子的身体也随着节奏摆动。孩子会觉得这样的摆动很刺激,有时还会“咯咯”地笑出声来呢。不过注意摆动时力度不要太大,以免使孩子受伤。●听口令游戏目的:训练语言理解能力。游戏方法:由父母说出口令,让孩子根据口令做出动作。口令不能过于死板,要把它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孩子的参与热情。比如你不应该说“跳一跳”而应该说“宝宝像小兔子那样跳一跳”;不应该说“把杯子拿过来”而应该说“把宝宝最喜欢的那个小熊杯子拿给妈妈”。●看图说话游戏目的: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加口头语言词汇量。游戏方法:给孩子看一些图片,并针对图片内容提出问题,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回答。比如图片上画着小鸡吃米,可以问孩子“小鸡长什么样子?”“小鸡是怎样吃米的?”等等。注意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在回答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你加以引导,帮助他说出并记住新的词语。●学龄前期(3~6岁)

★发育特点

现在的孩子已经俨然是个“小大人”啦,虽然他的肢体发育速度比以往减慢了许多,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侵害的抵御能力却增强了不少。他已经能完成各种复杂而细致的动作,能自由地奔跑、蹦跳、急转弯,也能折纸、用筷子吃饭、系鞋带。这时孩子身体的弹性、柔韧性和平衡性都很好,是体操、舞蹈、武术等项目的最佳启蒙期。他在说话时会正确地把主语、谓语、动词、形容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能很好地理解一些较抽象的话语。孩子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也使他能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新鲜的知识。他已经变得十分独立了,对父母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也许这会让你感到一些失落,但这不正意味着他的长大吗?现在,他的交际能力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成功地由单独游戏阶段转为了集体游戏阶段,“朋友”成了他生活中又一个重要的名词。

★培养重点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培养重点是:继续培养语言能力;做好数学基础教育;适当培养音乐、绘画的能力;建立优秀的内省能力。

3~6岁的这几年里,孩子能力培养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使孩子上小学后学习轻松、有趣,因此培养内容也多是对学习科目的预热。读课文、写字、做作业等都属于书面语言的范畴,但如果孩子对书本没有兴趣,他也自然不会对语文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时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要重点放在书面语言上。

很多孩子什么科目都学得不错,但就是数学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其实这跟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儿童一般强于形象思维而弱于逻辑思维,在孩子把数学看做一连串枯燥的符号以后,他就很难再提高数学成绩了。因此在学龄前期,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和绘画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3~6岁的孩子手部小肌肉群已十分灵活,加上理解力、感受力日益发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这时开始进行音乐和绘画教育不仅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的压力。

孩子上学以后,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再是小孩子了。”的确,孩子应该学会了解自我,分辨是非,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个性。良好的内省能力不仅能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对他成年后的工作、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适宜的游戏

☆语言游戏

广泛接触和阅读报纸、书本之类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学龄前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这种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识字游戏,更重要的是感受文字和插图的美丽,使孩子建立起享受文字乐趣的习惯和能力。

带有图画的识字卡片能帮助孩子学会更多的生字,这可是顺利阅读的基础,你可以让孩子跟布娃娃比赛一下,看看谁学得多、学得快(当然布娃娃由你来扮演);你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图书,让他看完书后再把故事讲给你听,讲得好就可以得到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当孩子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后,你也应该奖励一下他,不过奖励的方式则是给他讲一个和这本书有关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会使他对读书更有兴趣……推荐游戏●龟兔赛跑游戏目的:培养书面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游戏准备:一本《龟兔赛跑》故事书。游戏方法:先让孩子认真阅读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对孩子说:“我们来做龟兔赛跑的游戏吧。”让孩子选择扮演龟或兔,由你扮演另一个角色。看孩子能否把故事内容正确、顺畅地反映出来。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游戏,就说明他还没有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应该再让他看看书,并做适当的点拨和讲解,直到他能做好游戏为止。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改编为类似的游戏,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当他阅读《小红帽》时,你可以和他做“小红帽”的游戏;当他阅读《狼来了》时,你也可以和他做“狼来了”的游戏……●看书讨论游戏目的: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书面语言的理解。游戏准备:一些内容简单的故事书。游戏方法:先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小故事,然后提出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启发他和你讨论。比如看了一个写撒谎小孩的故事,你可以问孩子“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他应该怎样做?”“你平时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等等。这既能促使孩子认真、深入地阅读,同时又进行了品行教育。

☆数学游戏

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从3岁起开始发展,但直到6岁都不算发达。只有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孩子才可能很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

孩子吃水果时可以数数水果有多少个,比比苹果和葡萄哪个大;出门时可以比比两条路哪条远哪条近;吃饭时让孩子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各分两根筷子、一个碗,大碗给父母,小碗给自己;平时和孩子一起玩玩扑克牌,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许多数字……推荐游戏●动物园游戏目的:初步接触和认识数字,学会数数和比较。游戏准备:制作一张图片,上面要画有三种以上不同数量的动物。刚开始图片上的动物可以只有1、2只,等孩子学会了较简单的数字后再逐渐增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游戏方法:把图片拿给孩子看,先让他说出“动物园里一共有几种动物?都是些什么动物?”这样在学数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识别动物的自然智能。接着,向孩子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小猴子有几只?老虎有几只?长颈鹿有几只?……猴子和长颈鹿哪个多,哪个少?……在动物园里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引导孩子得出正确的答案。●分苹果游戏目的:训练数数和排序的能力。游戏准备: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出三堆苹果,第一堆到第三堆依次增多。尽量画得漂亮一点,或者直接购买类似的画片。游戏方法:把图片拿给孩子看,先让他看看一共有几堆苹果,再说出每堆各有多少个,并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图片。如果孩子不能正确作答,就需要重新熟悉和学习数字。●小猪回家游戏目的:学习数的分解练习,学会10以内简单的加减法。游戏准备:用硬纸板裁剪、绘制出两辆“公共汽车”,再做10只“小猪”。游戏方法:刚开始可以先学习2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后再学3以内的加减法,直到10以内的加减法。你可以对孩子说:“有2只(3~10只)小猪想坐公车回家,现在一共有两辆公车,它们可以有几种坐车的方法?”然后引导孩子明白:2可以分解成0和2、1和1,3可以分解成0和3、1和2……熟练后再进一步教会孩子:0+2=2,1+1=2,1+2=3……

☆音乐、绘画游戏

培养孩子的音乐和绘画能力并不是为了让他长大后成为音乐家或美术家,也许以后他会选择艺术作为他的职业,但现在,培养孩子的音乐和绘画能力,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音乐和图画的美丽,培养艺术欣赏的能力,学会感受和欣赏生活的美好,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常常会说到“艺术熏陶”这个词语,的确,艺术能力单靠记忆、灌输是培养不出来的,重点还在于环境的影响。所以,你可以把你们的家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艺术殿堂”,随时播放着悠扬的音乐,到处摆放着雕塑和图画。也许孩子还听不懂这些音乐,看不懂这些图画,但他能在长期的接触中积淀下对节奏和色彩的感悟。让孩子随着音乐节奏和你一起拍手、跺脚、摆动身体,这可以训练他的节奏感;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听音乐边说说话、抚摩对方的脸,让他在愉悦的情绪下逐渐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让香蕉、青苹果、橘子等水果“现身说法”,能使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识别颜色;刚开始学画画时,可以先画些气球、苹果等孩子喜欢、线条又简单的物品……推荐游戏●小小配音员游戏目的:加强对日常生活中声音的观察,培养对音乐的注意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游戏准备: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用品。游戏方法: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边讲一边制造一些音响效果。比如讲到骏马奔驰时就用手掌拍打膝盖,模仿马蹄在地面击打的声音;讲到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时就用手摩擦纸箱,发出沙沙的下雨声……孩子一定会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接着,你就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这些特别的音效。熟练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故事,配上音效,讲给爸爸妈妈听。●找关系游戏目的:增强对图画的理解能力,训练视觉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游戏准备:一些内容互有关联的图片。比如一些画有雪人、羽绒服等与冬天有关的卡片;一些画有书本、老师等与学习有关的卡片……游戏方法:把卡片摆放起来,让孩子通过观察,找出彼此之间有关联的卡片。要想完成这个游戏,孩子首先就得看懂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并找出不同图画之间的异同,从而训练他对图画的理解能力。刚开始难度应该较低,可以少放一些卡片,并把关联的卡片摆在临近的位置。熟练后就可以把卡片数量增多,并混淆摆放的位置。

☆内省游戏

内省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也很困难。即使孩子其他能力都非常卓著,但如果他缺乏一定的内省能力,就像飞机没有领航的雷达,他的其他能力都无法得到合理的发挥。而如果孩子内省能力较强,即便其他能力不足,他也会懂得如何去扬长避短、迈向成功。所以,内省能力培养是否成功,是孩子能否适应社会要求的基础条件。但是,要想让认识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孩子了解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和纠正,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培养孩子内省能力的过程中,你需要投入更多的热情与耐心。

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可以指着他的眼睛、鼻子问问他“这是什么呀?”,让他慢慢了解各个身体器官的名称和作用;你可以带他到镜子前面,让他看看自己和妈妈长得有什么不同,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看电视、讲故事时引导孩子说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建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告诉他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问问孩子“今天表现好吗?”,引导他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推荐游戏●画亲人游戏目的:训练孩子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和意识。游戏准备:白纸和蜡笔。游戏方法:让孩子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亲人朋友。把画像贴在墙上,记得先表扬一下孩子,把他的情绪鼓舞起来。接着让孩子依次说说画的都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孩子心目中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用说得非常详细,只要让孩子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我长大了游戏目的:让孩子知道自己在不断长大,了解“成长”的意义,建立对以后生活的期望,并鼓励他为自己的期望而努力。游戏方法:给孩子量量身高、称称体重,问孩子有没有觉得自己长大了?告诉孩子他每天都在成长,食物为他提供营养,运动使他更健康,学习让他更聪明,玩耍让他更快乐……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后,告诉他有一天他会变成一个大人,问问他有没有什么梦想。●玩具洗澡游戏目的:理解“个人财产”的概念,学会对自己的物品和行为负责。游戏准备:塑料玩具、塑料家用品、两盆清水、两条毛巾。游戏方法:把玩具和家用品混在一起,问问孩子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的。游戏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所以即使他分错了,也要尊重他的分配结果,以免打击他的游戏积极性。接下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分,并告诉孩子从今以后这些东西就是他自己的“财产”了,而其余的东西就是妈妈的“财产”。拿出水和毛巾,让他给玩具“洗澡”,同时你也给其他的家用品洗。如果孩子不愿意洗,就对他说:“这些都是你的东西,如果你不洗,那么这些东西就全归我了,我来给他们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照管。

○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和场所

(1)游戏时间安排

知道了该让孩子玩什么游戏以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游戏具体应该怎样安排。

除了上幼儿园以外,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有的父母会说:“孩子每天清早起床,吃饭、穿衣服,然后让他看书、学习,我们要上班,下班后要做家务,假期也经常要出门办事,哪里抽得出一两个小时来跟孩子做游戏呀?”其实,游戏无处不在。在家时跟孩子聊天,谈谈他熟悉的、关心的事情;让孩子帮你做做家务,只要孩子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那也不失为一种游戏;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可以引导他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培养他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总之,只要你愿意,任何时间都能成为让孩子愉快的“Play Time”.

当然,孩子的玩耍也不能毫无节制。过度激烈的、长时间的游戏会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对他的健康和学习都是不利的。专家建议,儿童每天玩耍和学习时间的比例应该为1:1。因为早晨和上午是人精力比较充沛、精神比较集中的时段,所以这时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孩子经过一上午的学习、身心疲劳后,再和父母、伙伴做做游戏、放松一下心情。当然,这种规定也不是完全僵硬的。你可以每天都给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果他提前完成了计划就可以提前玩耍;如果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就不要让孩子接触到那些会让他分心的玩具。

另外,经过上午的活动,到下午时孩子的肢体都已经伸展灵活,游戏也可以安排得激烈和丰富一些。让孩子随自己的喜好去打打球、游游泳、捉迷藏、跳绳,最好尽可能多地去接触大自然。但这些剧烈的运动要在晚餐前一小时停止,然后应该安排一段时间的安静游戏,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慢慢趋于平静,以免孩子过于疲劳,影响晚上进食和睡眠的质量。

你还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带孩子做不同的游戏。春天,可以带孩子去踏青、采野菜、放风筝、看小蝌蚪;夏天,可以带孩子去游泳、钓鱼;秋天,可以带孩子去秋游、看看农田里的作物;冬天,可以带孩子去滑雪、打雪仗、制作贺年卡……(2)游戏场所安排

上面说到,孩子随时都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但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是合适的游戏场所。一个适宜孩子玩耍和游戏的场地应该能保护孩子的健康安全,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和游戏欲望,能满足他的好奇心,能抒解他的情绪压力,能使孩子发挥他的想像力。

所以,孩子的游戏场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宽敞

儿童的肢体协调性还不够完善,尤其5岁以下的孩子,行动不稳很容易摔倒,也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孩子游戏的场地一定要足够宽敞,不能设置在人来人往的通道旁,也尽量不要摆放家具和杂物。这样除了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活动外,也能防止孩子在不慎跌倒时碰撞受伤。如果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那么需要的游戏空间也就越大。3~6岁的孩子举动莽撞,容易在无意间伤到较小的孩子,所以还要注意把大孩子和婴幼儿的活动场所隔离开来。●采光、通风良好

孩子的游戏场所一定要光线充足,最好有直接的阳光照射。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孩子因为光线暗淡看不清东西而摔倒,另一方面阳光的照射也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促进孩子骨骼发育,有益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们都知道,封闭、污浊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新鲜、流通的空气不但能防止疾病传染,还能促进儿童心肺等呼吸系统的发育。因此,通风良好也是儿童游戏场所的必备条件。●游戏设施合理摆放

在孩子的游戏空间里肯定需要摆放玩具、学步车、小凳子、小桌子等游戏设施,怎样摆放这些东西才能既方便孩子取用,又不会造成危险呢?首先,体积和重量较大的玩具和桌椅等物品不要放在孩子经常走动的路线内,以免孩子不小心碰到受伤;小玩具要放在桌子或搁板上,也不要随便扔在地上,以免孩子被它们绊倒。玩具不能放得太高,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去拿想要的玩具,以此培养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充满吸引力

孩子的游戏场所还应该是一个有趣、充满吸引力的地方。把墙壁、家具涂成彩色,墙上挂着鲜艳的卡通画,收音机里播放着欢快的儿童歌曲,孩子喜欢的洋娃娃在墙角朝他微笑……这里应该是孩子的天堂,是一个能让他放松嬉戏的地方。在这里不应该有严厉的斥责,不应该有死板的学习。要玩,就应该让孩子愉快地玩。

此外,如果要带孩子到户外公共场所去玩耍,安全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尽量避开那些人潮涌动、环境嘈杂的地方,如果想要走出封闭的房间,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场所。

○个性游戏培养能力

游戏并不单纯只是游戏,很多时候,它也是一种学习,是让孩子培养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精神和处事能力的良好途径。你的孩子还缺少哪方面的能力?你想要他拥有哪些突出的能力?什么游戏是你的孩子特别需要的?每个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同,他所需要的锻炼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能够培养孩子特殊技能的个性游戏,找找看,一定会有几种适合你的孩子。(1)分类游戏

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玩具汽车、勺子、钥匙、钱币、蛋糕……让他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分类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让他学会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并把这些共同特征归纳成科学的理论知识。分类能力是人类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基础能力,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分类。(2)配对游戏

除了分类,孩子还应该学会配对。茶壶和壶盖配对、水果和果盘配对、洋娃娃和奶嘴配对、电筒和电池配对……实际生活中配对问题随处可见,它跟分类一样,也能够培养孩子认识事物关系的能力,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形象思维方式发展为逻辑思维方式。(3)猜谜游戏“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就不见”、“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儿童谜语具有儿歌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语言能力;猜谜的过程新奇刺激,又能激发孩子去想像和推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的孩子来说,猜谜是一种有趣又有益的游戏。(4)角色扮演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成了大灰狼、小白兔、小红帽、警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他首先要回忆他所扮演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这就训练了他的观察和记忆能力;接着,他要把角色的特点归纳起来,并用自己的方式重现,这又训练了他的归纳和模仿能力;有时候,孩子还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这又训练了他的想像能力。如果孩子胆子小,你可以让他扮演警察、战士等勇敢的角色;如果孩子缺乏领导能力,你可以让他扮演妈妈、医生等具有组织作用的角色……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和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像了。(5)接龙游戏“放假——假期——期待——待业……”,这是文字接龙,它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训练他的思维能力。“从前有一个猎人——有一天他上山去打猎……”,这是故事接龙,它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1——3——5——7……”,这是数字接龙,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学会更多的数字、掌握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6)寻找游戏

跟孩子“躲猫猫”、把东西藏在房间的角落里、图画中藏着数字或物品……孩子要想把隐藏的东西找出来,就得动用自己的脑子,想想这些东西可能会藏在哪里,这样就训练了他的推理和想像能力。他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有时候还得逆向思维,把物品从本以为不可能的地方找出来,这样就可以锻炼他的观察能力,并且让思维也活跃起来;在寻找的过程中他还得越过各种障碍物,也就提高了他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空间感。(7)组合游戏“机器”+“人”=“机器人”,一个词语加上另外一个词语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词语;凳子+靠背=椅子,一件物品加上另外一件物品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物品……很多发明都是把现有物品经过组合而产生的,你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多做一些组合的游戏,来培养想像力和创造能力。七巧板、积木是常见的组合玩具,除此之外你们也可以一起做做文字组合、故事组合、物品组合之类的游戏,说不定,你的孩子也会“组合”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哦。(8)联想游戏

在想像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现在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想像力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玩联想游戏的方法也很简单,任何事物都可能引发孩子的联想。比如看到1就想到电线杆,看到小狗就想到狮子……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也许他的联想会让你觉得不可理解。曾经有一位妈妈问孩子:“看到太阳,你会想到什么?”结果孩子说:“想到爸爸。”这位妈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孩子回答:“因为爸爸像太阳一样会流汗。”这种答案是成人绝对想不到的,但却不能说这个小孩说得不对。所以,不管孩子在联想游戏中说出了什么样的答案,都不要忙着去纠正,而应该先听他说说理由,然后再引导他想出更好的答案。

○玩具的重要性

游戏对儿童身心发育十分重要,而游戏的工具——玩具就算得上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了。

玩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心理的愉悦与满足,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玩具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对事物、对人的认识就是在玩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玩具既可以促进孩子感知觉的发展,又锻炼了他的注意、记忆、观察、想像等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玩具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使手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进而促进智力的发育。许多益智玩具还能使孩子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在孩子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他还学会了互助、谦让,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玩具是孩子童年最好、最重要的伙伴,对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玩具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使他同时获得了快乐和成功。(1)不同玩具,不同作用

走进儿童玩具商店,很多家长都会被琳琅满目的玩具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那些看上去漂亮新奇的玩具到底是怎么玩的呢?有没有益智作用呢?应该给孩子买哪种玩具呢?其实,各种各样的玩具都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类,它们也都具有一定的相似作用。了解不同种类玩具的不同作用,可以让你在为孩子挑选玩具的时候不再盲目。

○认知类玩具

这类玩具能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能够提高智力、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向来是父母为孩子购买玩具时的首选。认知类玩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拼图玩具,如纸板拼图、图画拼图、七巧板、立体积木拼图等。●操作类玩具,如手工制作模型、电动汽车、沙滩玩具、拼接玩具等。●语言教育玩具,如识字卡片、儿童计算器、儿童电脑等。●智力开发玩具,如象棋、跳棋、五子棋等棋类玩具,九连环、华容道等益智玩具。●科学实验玩具,如百变电子套件、儿童化学实验箱、四驱车等。●社会生活类玩具

这类玩具是让孩子通过模仿、扮演实际生活中的角色来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了解社会状况、丰富社会知识,进而培养他良好的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生活类玩具主要包括:●娃娃形象玩具,如洋娃娃、动物玩具等。这类玩具可以满足孩子被爱与爱人的情感需求,使他获得心理上的安抚。●过家家玩具,如过家家所用的小餐具、小家具、小衣服等。孩子可以用这些东西像父母照顾他一样照顾自己的洋娃娃。●角色玩具,如小听诊器、小注射筒等医生用具,小锤子、小电钻等工人用具等。孩子玩着这些玩具,就会想像自己真的当上了医生或工人,同时也获得了对医生或工人这些职业的了解。●体育类玩具

这类玩具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活动肢体,使肌肉结实、心肺强健、反应灵活、动作协调、身体健康。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难得有机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来说,体育类的玩具实在是必不可少。

体育类玩具主要包括:●球类玩具,如乒乓球、羽毛球、小足球、小篮球等。●车辆玩具,如儿童三轮车、小自行车、小摩托车等需要孩子自己用力骑行的玩具车。●传统体育玩具,如风筝、风车、跳绳、陀螺等。(2)用玩具训练感觉

感觉是人接触和认识事物的第一步骤,通过感觉反应,孩子才能够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果缺乏灵敏的感觉,孩子就无法迅速、正确地掌握事物的特征,也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触觉

孩子在玩耍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触觉训练。比如孩子用手拿着玩具,就能感觉到布娃娃是软的、电动车是硬的;长毛熊有蓬松的毛,橡皮球有弹性;小足球表面是光滑的,而小篮球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小疙瘩……因此,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触觉灵敏度,你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种玩具,分别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大、小等不同特性的触感。比如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游戏,把各种各样的玩具都放在一个大口袋里,让孩子闭上眼,把手伸进口袋里去摸,借助手上的感觉说出他摸到的是什么玩具;也可以让孩子摸后说出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再让他找出其他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玩具,等等。总之,只要是能让孩子用手接触玩具的活动,都可以训练孩子手部的触觉。

顺便,我们再介绍一下训练孩子全身触觉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光着脚在沙地、水泥地、鹅卵石地等不同的地面上行走,用不同温度的水泡澡,穿不同质地的衣服……每一件事物都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在与孩子的身体“亲密接触”中提高皮肤的感觉灵敏性。●视觉

除了用手摸,孩子还需要用眼睛看。在人体所有器官中,眼睛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大脑接收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看”来获取的。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看东西清楚着呢”,但这就能说明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吗?斜视、对眼、近视,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不正确的用眼习惯造成的,用玩具训练孩子的视觉,则可以让孩子自觉养成正确的用眼方式,让他的眼睛更加明亮。

1岁以前的孩子,可以在他的摇篮上方垂挂颜色鲜艳、能移动的玩具,比如风铃、气球等等。孩子天生喜欢鲜艳的色彩,当他用眼睛去追逐这个玩具时,他的眼部灵活性也就得到了提高。1岁以后,孩子的视觉器官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难度更大的训练方法了。比如让孩子穿珠子来训练手眼协调,玩找茬游戏来提高观察力和视觉的灵敏度……●听觉

在孩子周围发出各种声响,如大声说话、晃动拨浪鼓等,孩子就会睁着他那好奇的大眼睛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时间长了,他的听觉也就在游戏中慢慢地提高了。等孩子的听力已经不错以后,你就可以分别播放不同节拍、不同曲调、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给他听,进一步训练他的听力和对声音的兴趣,说不定你可以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发掘出一个音乐小神童呢。●味觉和嗅觉

小孩子总是喜欢把手指放在嘴里,咂吧得津津有味;无论小手抓到什么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放进嘴里。不管父母怎么教训、打骂,孩子还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其实,与其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吃手指头!不准把脏东西放进嘴里!”,还不如提高孩子的味觉和嗅觉能力,让他学会分辨能吃或不能吃的东西,自觉地改掉坏习惯。有一个游戏叫做“味道好极了”:你可以把水果、饭菜、香皂、玩具等各种物品摆放在孩子面前,先让他闻气味,判断一下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为什么;然后让孩子尝一下他选中的物品。如果孩子吃到苹果,他就会记得:“这个红红、圆圆的东西很好吃”;如果他舔了一下香皂,他也会记得:“太难吃了,我以后再也不碰它了。”(3)用玩具培养性格

也许你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他们所喜欢的玩具种类也常常有所不同。娴静温顺的女孩子总是抱着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而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则总是挥舞着刀刀枪枪……的确,偏爱哪种玩具跟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观察孩子喜欢哪种玩具,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水平;对那些存在一定性格缺陷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用适当的玩具去引导和教育他们。

首先,来看看你的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他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喜欢毛绒玩具

喜欢随时抱着布娃娃之类毛绒玩具的孩子大多感情丰富、细腻,对父母、朋友有着强烈的依恋感,为人平和、内向。毛绒玩具通常都是些可爱的洋娃娃和小动物,孩子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小伙伴一样,可以哄着玩,也可以对它发泄不愉快的情绪……毛绒玩具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对那些性格孤僻、胆怯、渴望关爱的孩子尤其有安抚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喜欢拼装玩具

喜欢积木、拼图、手工模型等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持久,做事有耐性。玩拼装玩具需要孩子的手、眼、脑配合协调,能够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所以就算孩子不小心拆坏了玩具也不要责怪他哦。●喜欢运动玩具

喜欢小足球、小篮球、儿童车、玩具枪、棍棒等运动型玩具的孩子随时都在蹦蹦跳跳,父母也老是担心他们出危险,甚至还可能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这样的孩子精力充沛、胆子大、性格外向,一点也不会掩饰内心的情绪。对于他们来说,肢体动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喜欢电动玩具

有的孩子喜欢玩电动玩具,只要一按下电源开关,他们就会感到兴奋和快乐。不过,这类玩具通常只是外表美观、玩起来热闹,孩子既不用进行什么复杂的操作,也不能把它拆开来研究。有的家长买来昂贵的电动玩具,害怕孩子会把它弄坏,甚至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开关。这样“玩”玩具对培养孩子的能力是没有多大好处的,而一个只喜欢电动玩具的孩子也会越来越缺乏探索的精神和自立的能力。

看了这些,你是不是对孩子的性格有了一些了解呢?他是不是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用担心,玩具不但能够告诉你孩子的性格,也可以帮助你去塑造孩子的性格。

如果孩子过分好动,手部等身体小肌肉的灵敏性、协调性欠佳,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你就可以给他玩一些需要精细操作的玩具,比如串珠、剪贴、编织、拼图等。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很烦躁,但渐渐地,他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且变得越来越细心、越来越有耐性了。

如果孩子个性非常内向,不会与人沟通、合作,就可以给他买一些大型的积木、模型等拼装玩具,让他跟小朋友一起完成,让他在游戏中学会交际。还可以让孩子玩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欢乐中展开心扉。

如果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你可以给他一个毛绒娃娃,让他在呵护娃娃的过程中学会爱护和照顾他人。

如果孩子性格懦弱,总是受人欺负,你可以给他一些玩具枪炮,或者和他一起玩“打仗”、“警察抓坏人”之类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和胜利的乐趣,培养他的胆量和信心。不过,家长也应该向孩子说明玩具枪炮的威力,告诉他单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以免使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或产生暴力倾向。

○教孩子玩玩具

孩子爱玩玩具,但是他不一定懂得怎样正确地去玩玩具;你会教孩子怎样去玩玩具,但是你所教的方法也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地玩玩具,那么玩具本身的作用就不能得以发挥,孩子也很难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但是,什么样的玩法才算是正确的呢?举个例子来说,你给孩子买回来一套积木,首先就不自觉地叮咛了一句:“可别玩坏了哦。”孩子拿着积木,并没有像你所想的那样,拿来“修城堡”、“建大桥”,而是把它放在地上,当做皮球一样拿脚去踢。看见孩子这样的玩法,你自然就要忍不住上前去纠正了:“宝宝,这不是拿来踢的,你应该这样玩……”可是,孩子并不买你的账,他坚持要按照他的方法来玩。你和他僵持了好一会儿,谁也不肯退让,最后还把孩子弄得大哭大闹起来。一直到以后,你都还觉得很生气:“明明这个玩具不是这样玩的呀,我教他正确的玩法,他还又哭又闹。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司空见惯呢?父母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玩具是为孩子购买的,他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首先强调的就是:无论孩子怎样摆弄他的玩具,都是没有错的。

面对漂亮的玩具,孩子头脑里的想法跟成人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一点是由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所决定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待玩具的方法和态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把玩具捏在手上观察、把玩,还会把它放进嘴里啃咬。这是因为1岁左右正是感觉发展的最佳时期,孩子主要依靠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来丰富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摸、啃、咬等动作都能帮助他去接触和理解这个玩具。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察力,看到玩具他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新鲜感和愉悦感。他对玩具的观察也不再限于感官的接触,他还会尽力摆弄玩具,尝试着让玩具“动”起来。他的玩法没有任何规则和方向可言,常常是反复地做着相同的动作,父母都觉得无聊,但他却乐此不疲。4~6岁的孩子会向他的玩具灌注感情的因素,拥有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比学会怎样玩玩具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他喜欢的玩具,他总是想弄清楚它的内部结构,日渐加强的动手能力也使他热衷于玩具的拆卸和拼装,于是,家里的玩具也总是残缺破烂了。

那么,应该怎样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去教他玩玩具呢?(1)事先指导

玩具买回来以后,你应该先看清楚玩具上的相关说明,然后再把孩子叫来,告诉他玩具的名称、玩法、可能出现的危险等。但是要注意,不用把玩法说得过于详细、死板。比如一个电动小汽车,你可以告诉孩子它可以开动前进,告诉他电池放在哪里,开关怎么开,小心车轮绞伤手指等等,但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照你所说的方法去玩。也就是说,你可以向孩子提供一种可能性,而不能限制孩子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2)观察指导

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也应该有大人在一旁观察指导。这样做第一是为了避免发生危险,第二如果孩子在玩耍中出现困难和问题,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比如孩子正拿着塑料碗盆玩过家家,“菜”已经“炒”好了,可是孩子怎么也想不出接下来怎么玩了。这时你就可以走过去对他说:“饭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该干什么呀?好像布娃娃的肚子都饿啦。”这样就能引导孩子想出答案:接下来应该给布娃娃喂饭了。在观察指导时切记不要越俎代庖,看到孩子不会玩了,就直接把玩具拿过来,自己操作给孩子看。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对提高他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也没有好处。(3)参与指导

有的玩耍活动如下棋、打球等,需要你和孩子一起参与,在玩耍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适时地进行示范和指导。注意要顾及孩子的水平和兴趣。例如下棋要由浅到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让孩子尝到其中的乐趣,那他对游戏才会有兴趣,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也许你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着孩子那些‘糟糕的玩法’,我总是难以忍受;看到孩子又把玩具弄坏了,我忍不住又心疼又生气。”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乱玩玩具、弄坏玩具并不是因为“坏孩子故意捣乱”,这只是儿童的天性。玩具的作用是带给孩子快乐,启发孩子的心智,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摸索,才能真正从玩具中学到知识和能力。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一味抱着教条式的成见,认为只有成年人认同的、你认同的才是正确的。请记住这一点:孩子喜欢的就是正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