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6:30:08

点击下载

作者:杨洁 喻文丹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基础(第3版)

经济学基础(第3版)试读:

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3版)杨洁 喻文丹 主编邹津宁 崔细根 副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经济学基础 / 杨洁,喻文丹主编. --3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3

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规划教材

ISBN 978-7-115-50208-7

Ⅰ.①经… Ⅱ.①杨… ②喻… Ⅲ.①经济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Ⅳ.①F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73958号◆ 主 编 杨洁  喻文丹副 主 编 邹津宁  崔细根责任编辑 万国清责任印制 焦志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固安县铭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16印张:17   2019年3月第3版字数:411千字  2019年3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49.8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内容提要

本书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做了简要介绍,全书共分为11章,在内容体系上可分为导论、微观篇和宏观篇三部分。在导论(第一章)的基础上,微观篇的内容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宏观篇的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本书正文内有大量二维码链接的视频或文字案例、思考讨论性题目和知识拓展性内容等,章后设有本章小结、关键概念、习题和拓展阅读推荐。为鼓励读者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在习题中强化了课外实践性题目;拓展阅读推荐则供学有余力的读者进一步学习参考。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文字和视频案例、模拟试卷等资料,下载方式见“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或通过QQ(602983359)向编辑咨询。

本书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相关专业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材或自学经济学读者的入门读物。第3版前言

经济学理论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经济学理论有助于读者正确认识身边的经济现象,解读经济信息与经济政策,更加理性地参与经济活动。

本书第1版、第2版出版至今,获得了许多读者的认可和厚爱。本书在第3版的编写过程中,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改进。(1)更新教材案例,尽可能采用近3年的新闻事件和热点案例,并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2)突出学习重难点。为便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每章开篇在学习要点中指出了相应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3)添加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和关键概念总结。鉴于经济学公式中用到大量的专业词汇英文简写,更重要的是财经新闻中也经常提到,为加强读者识记,特在书内增加了关键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及缩写。为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每章后设“关键概念”栏目,总结各章的重点概念。(4)丰富教学形式。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本书围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采用文字和图示并重的方式进行编写,辅助性内容调整成“知识拓展”“探索与思考”“生活中的实例”“名人有约”等小模块。完善思考讨论、课外实践题目,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鼓励学生课上讨论、课下实践。(5)落实“互联网+”的智慧学习理念,以二维码的形式链接网络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案例、新闻和文章等。读者使用手机等终端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6)丰富了课后习题。为增强课堂理论的学习效果,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补充了更多的习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实训题和扩展性题目。对习题做出了较多调整,这主要是因为习题可以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还可起到鼓励读者将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真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相结合的作用。(7)完善了教材配套资料。本书将继续补充、完善原有的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文字或视频案例、模拟试卷等配套资料将持续更新。这些资料的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8)为鼓励学有余力的读者多学多看,章后添加了“扩展阅读推荐”,其中所推荐的网站栏目或图书均为精心挑选,推荐的图书大多是经典或畅销的经济学课外读物。

本书适合36~72学时的高职高专经济学课程教学。以72学时为例,各章的学时分配可参考下表。

本书由杨洁(陕西省委党校)、喻文丹(长沙师范学院)担任主编,邹津宁(长沙师范学院)、崔细根(人民邮电出版社)担任副主编。杨洁负责制订大纲、设计样章、修改初稿并编写第一章和第二章,邹津宁编写第三章,崔细根负责修订第四章和第五章,喻文丹编写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国内外经济学教材,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时间和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同行批评指正。编者邮箱为yu_wendan@163.com。编者2018年12月第1版前言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管理和决策,从事经济理论研究,都必须以扎实的经济学知识为基础。

本书借鉴国内外经济学教材的写作特点和思路,采用案例导入教学,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展开基本理论的叙述,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及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穿插示例、补充说明、探索与思考等小模块,使本书形式活泼生动,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1)坚持能力本位,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本书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构建了以学习目标、案例导入、实例链接、补充说明、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为内容的复合型教材,在思考与练习中设有课堂实训、课外实践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2)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知识注重实用”的原则,本书坚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在不影响教材的逻辑性和内容的一贯性的前提下舍弃过难过繁、不适于高职教育的内容,尽量做到浅显易懂,贴近经济生活。(3)重视运用图、表、例进行分析说明,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模型推导过程,对必要的计算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命题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本书由杨洁提出编写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并制订了写作大纲。具体撰稿人分工:杨洁编写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和第十二章;顾振强编写第二章;陈心宇、顾振强编写第三章;史耀雄编写第六章、第七章;张宏编写第八章;方欣编写第十章;张倩编写第十一章。初稿完成后,由杨洁总纂、修改和定稿。

本书提供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答案,索取方式参见正文末页。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顾振强编写了部分课后习题并从事了大量的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同行批评指正。编者2010年4月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学习要点】

·学习重点

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学习难点

分析方法(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导入案例】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

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和未来生活中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吗?

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如果找工作,选择哪个行业好呢?

工作后,挣的工资你准备花多少钱(消费)、留多少钱(储蓄)?留下的钱是存进银行还是买股票?有了点积蓄后,你是先买车还是先买房?

或许有一天你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或者成为企业高级管理者,你准备生产什么产品?卖什么样的价格?在什么媒体上做广告?招收什么样的人员?提拔谁当你的助手?

工作后,为什么你辛辛苦苦也就过上还算富裕的生活,而歌星一晚上的出场费就抵得上你若干年的收入?

为什么汽车、电子产品长期处于降价趋势,而猪肉价格三年忽高两年忽低地来回波动?

为什么2008年之后多国政府都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为什么之后又转为货币紧缩政策?为什么有时候政府上调利率而有时候又下调利率?

……

案例分析:这些躲不开的问题,它的答案全都隐藏在我们将要学习的经济学里面。仅学习本书(课程)也许不会使读者成为经济学家,大部分读者也没有必要像经济学家一样做深入的研究,但是,我们要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可以让你变得更加理性!

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试图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困扰中形成了众多较成熟的经济思想;系统研究经济活动并形成学科体系的经济学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如今它已成为分支众多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基础为起源于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般合称西方经济学。本书因篇幅所限,仅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不对其他经济学分支做更多的介绍。第一节 经济学的三个基础问题

经济学大师保罗·A.萨缪尔森指出,在人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我们都会碰到无数的经济学真理。既然避不开,那我们就来看看经济学是什么,在研究什么问题。本节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简单解释经济学的三个基础问题。一、稀缺性

1.欲望

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简言之,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即“求之不得”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是有层次的,当一个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地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欲望。知识拓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人的需要(欲望)分为五个层次:①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②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得到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等方面的需要。这种欲望实际上是生理需要的延伸。③归属和情感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人们希望得到友爱和归属的需要,这种欲望产生于人的社会性。④尊重的需要,即人们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马斯洛需要的层次如图1.1所示。图1.1 马斯洛需要的层次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品。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分为两类:自由取用的物品(非经济物品或免费物品)和经济物品(需要花钱购买的物品)。

自由取用的物品是指人类无须做出努力或付出任何代价便可随意得到的物品,如阳光、空气和水等。面对人类无限的欲望,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由取用的物品将越来越少。比如水,在200年前是自由取用的,而在今天,水已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或花费一定数量的金钱才能得到的物品。人类欲望的满足主要依赖于消费各种经济物品,经济物品在数量上常常是稀缺的。

2.稀缺性

稀缺性来自资源的有限性和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资源又是有限的,这种矛盾就反映为资源的稀缺性。(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资源稀缺的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人们生存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各自不同而已。(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曾这样描述“稀缺性”:社会提供给你的东西总是少于你想要拥有的。正是普遍存在的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探索与思考

你能找出生活中不稀缺的资源吗?你认为当今社会中最稀缺的是什么?知识点滴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选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先学会放弃另外的东西。生活中的实例二孩,生还是不生?

中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过低的生育率持续改变着中国的人口结构,未来的中国社会老龄化将日趋严重。为什么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这么低呢?请扫码观看视频后以小组为单位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进行探讨。二、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概念有多种定义。例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尽我们所有的,做我们最好的”……如此种种,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目前,西方学者比较认同的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科学(保罗·A.萨缪尔森)。即,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科学。探索与思考

你能说出稀缺性和经济学的关系吗?名人有约

保罗·A.萨缪尔森(1915—2009),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首次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在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流传颇广、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该书的英文版出版后,先后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出版,曾有报道说其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保罗·A.萨缪尔森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读者可查看百度百科或其他网络百科“保罗·A.萨缪尔森”词条了解更多情况。本书涉及的其他人物或名词均可通过此方法查看更详细的介绍。知识拓展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在《市场经济导报》2000年第2期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该文列出了学习经济学的四条理由: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做出更好的决策;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你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再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政府政策的优与劣;最后,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你的思考方式。或许你并不想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学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经济学的定义中我们看到,经济学从“稀缺性”出发,研究两大类基本问题:一是资源配置问题,二是资源利用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的配置问题又包含了以下三个子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而人们的需要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把既定的资源用来生产何种产品,或者用多少资源来生产某种产品组合,都是经济决策者要进行的必要选择。

第二,如何生产。也就是用什么方式组织生产。一般而言,一种产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一个经济社会满足其成员需要的方式有很多,因此,这需要做出恰当的选择,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

第三,为谁生产。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而使用,这涉及的是产品的分配问题。任何社会的生产

都是周而复始的再生产过程,产品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将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向和配置。一般情况下,优质的劳动、资本、土地总会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为了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们就必须研究社会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知识点滴

在既定资源的条件下,尽量采用效率较高的方法,尽可能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就是最佳的选择。

2.资源利用问题

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就给经济学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要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改进这种状况,也即稀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也包含三个子问题。

第一,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研究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社会既定资源能实现效用最大化而没有资源闲置和浪费。

第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不能始终保持最大,有时高有时低,这表现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就是要考虑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如何保持物价稳定。现代社会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物价的变动会影响经济运行和增长。物价水平过低,会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失业增加,这就是通货紧缩问题;物价水平过高,则可能导致资源利用过度,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就必然涉及货币购买力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物价的稳定。知识拓展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充分利用价格的调节和刺激来实现。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中央行政命令来决定生产和分配问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都依靠中央计划来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程度的混合体,但一般总要以一种经济体制为主,另一种经济体制为辅。

总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要比计划经济体制效率高,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第二节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被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性波动等。现实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联系的,不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就无法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有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英文为“Microeconomics”,“Micro”的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其着眼于分析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及单个市场的变化规律,核心是说明价格机制是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

1.对微观经济学概念的理解

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单位——厂商和居民户。厂商又称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经济行为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知识拓展

对于单个居民户来说,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要素以取得收入,然后在商品市场上购买最佳的商品数量,在消费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居民户消费行为的目标是满足程度最大化。对于单个厂商来说,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以最佳的要素组合和最佳的产量组合进行生产,通过产品的出售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就是说,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就是根据现有的资源和人们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并寻找合适的分配方式。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要使生产要素配置达到最优化。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要素效率最大化,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就实现了最大化,这将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都要受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机制决定。价格机制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最优化。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生活中的实例“猪周期”有望告别?

2016年,猪肉价格一路走高。按照以往的“猪周期”规律,生猪存栏量应该会出现明显增长。2016年年底,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猪肉价格在上涨,但生猪的存栏量却大幅降低。这是为什么呢?推荐观看2016年12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片段,分析“看不见的手”对生猪价格的价格调节机理。(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是如何确定的。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变量,如某种产品的产量、价格、需求量,某企业的成本、收益等,均属于个量。微观经济学通过分析这类个量的确定、变动与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是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名人有约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1890年,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该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体系的颠覆,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由此,马歇尔被称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经济学的研究总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就微观经济学而言,其基本的假设条件如下。(1)完全理性。完全理性指居民户和厂商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动力是自己的利益,行为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在这一假设条件下,价格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才是可能的。“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起源于经济诱因,因为每个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理性经济人”就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总希望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人。生活中的实例房产怎么给子女最划算?

把房产给子女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房产给子女的主要方式分为继承、赠予和买卖三种。哪种方式更好呢?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答案并不相同。理性经济人会选择哪种方式呢?推荐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进行学习。(2)完全信息。完全信息是指居民户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全部市场信息,并可借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信息是完全的,居民户和厂商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居民户和厂商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供求相等,即没有商品短缺或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出清是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理想的状态下,价格机制可以自发实现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设可以使复杂的动态研究转化为静态分析。

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均衡价格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在市场机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2)消费者行为理论。该理论从欲望与效用入手,研究消费者如何把自己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3)生产者行为理论。该理论从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入手,研究生产者如何把自己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包括生产要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成本与收益关系的研究。(4)市场理论。该理论从市场结构入手,重点研究在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市场条件下的厂商行为及其均衡分析。(5)分配理论。该理论从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入手,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成员,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性质、形成机制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该理论研究市场失灵的四种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总体国民经济为对象,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国民收入总量均衡、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问题,通过分析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确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名人有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被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这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西方宏观经济学由此得以建立。

他指出,资本主义无法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来消除经济危机,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很难达到的。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通论”。他提出了系统的就业理论和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因此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思想符合当时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的需要,因此在西方迅速传播。此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凯恩斯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理解

理解宏观经济学概念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组成的整体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即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体上分析经济问题。(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实现配置作为既定的条件,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增长等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体经济变量的确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决定经济政策。知识点滴

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总量有很多,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增长率、利率、国际收支、汇率、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研究,基于以下假设。(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国经济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经济危机的一次次发生,打破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完美神话,使人们对自发调节的市场机制产生了怀疑。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经济学家认识到,要让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如果只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完全等市场失灵现象。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研究,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政府可以采取恰当的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的“罗斯福新政”,成功地说明了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方法,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规律。(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分析其原因和相互关系,以及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4)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增加趋势。这一理论主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调节问题。(5)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主要研究宏观调控的基本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等。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有其研究的内容和相应的分析工具,这两者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既定社会资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分析如何实现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共同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整体经济是单个经济单位的总和,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经济分析为理论基础的。例如,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又涉及劳动的供求与工资的决定等微观经济理论。(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基本是相同的,如二者都使用模型法、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在进行数量分析时都采用边际分析法,都把制度作为既定前提来分析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知识拓展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四个阶段。

重商主义始于15世纪,止于17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时期,此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结束,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自由放任,主张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的运行。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这一时期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经济学的中心思想仍然是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延伸。但是它用新的方法论述了自由放任这一阶段思想,并建立了说明价格是如何调节经济的微观经济学体系,因而被称作新古典经济学。

当代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史称“凯恩斯革命”。这一阶段包括凯恩斯革命时期、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和自由放任思想复兴时期。第三节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学习经济学就是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本节简单介绍最主要的几种。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实证分析通常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用实证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被称为实证经济学。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是从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出发得出经验性结论,然后通过进一步观察检验这些结论并发展或修改这些结论。实证分析是所有实证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均遵循的方法。生活中的实例经济学家用什么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汽车进入家庭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选择问题。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汽车能否进入家庭;二是汽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学上适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汽车能否进入中国家庭,涉及全国居民对汽车的需求量、汽车的价格变动、消费者收入水平等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收入水平能否支持汽车的购买和后期的维护、保养等费用问题,而经济学家分析这个问题则要比我们复杂得多。首先,经济学家要通过分析得出在收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汽车价格为多少时汽车才可以进入家庭。分析这个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到的是实证分析法。其次,汽车是否应该大规模进入家庭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即汽车进入家庭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此,不同的经济学家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时,他们用的是规范分析法。

在上面的案例中,研究汽车能否进入家庭这一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其他影响汽车需求量的因素(如政府政策、汽油价格、汽车价格等)不变,分析汽车需求量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在收入为多少时汽车可以大量进入家庭,最后根据不同收入水平下汽车实际销售量的数据来检验所得出的假说。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如果不正确,就要进行修改。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时,可以建立汽车需求量与收入水平的经济模型。

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分析通常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用规范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被称为规范经济学。运用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必然要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分析问题,因此会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很显然,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标准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规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在上面的案例中,汽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这一问题涉及人们的价值判断,汽车进入家庭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并不能客观地检验其结论。探索与思考“富人的税率比穷人高”和“富人的税率应该比穷人高吗”两个句子,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二、均衡分析

均衡是从物理学中“借来”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均衡是表示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方向不同的外力作用合力为0时,该物体所处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稳定状态。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主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均衡一旦形成,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它离开原来的均衡位置,就会有其他力量使它恢复到均衡。

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考察经济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

均衡分析是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仅就经济体系的某一部分加以考察和研究,以分析经济事物均衡的出现和均衡与不均衡的交替过程,而假定其他部分对所观察的部分没有影响。局部均衡分析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分析方法由马歇尔首创,其主要针对单个市场分析。

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就整个经济体系加以观察和分析,以探讨整个经济总体达到均衡的过程,又称全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全面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商品价格的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供给与需求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瓦尔拉斯首创,用于多个市场的均衡分析。三、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经常用来预测或评价决策后果的一种基本方法,被认为是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的钥匙,是数量分析的一种。边际的含义本身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边际分析是以各种经济变量存在函数关系为前提的,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来确定适度的变量界限的最好方法。边际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如在效用分析、收入分析、成本分析以及其他理论分析中,都可以使用边际分析法,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边际概念和边际法则,例如边际效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利润、边际产量、边际生产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生活中的实例

假如你开客车从北京到济南,客车已满,当我们考虑是否让额外的乘客以190元/人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边际成本是再增加一名乘客(相当于自变量)所增加的成本(因变量)。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汽车折旧费、汽油消耗、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是极低的,所增加的成本绝大多数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上述所有成本合计为50元,则边际成本就是5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即190元。在根据边际分析法做出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现在边际收益(190元)大于边际成本(50元),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因此,在不考虑超载等问题的情况下,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反之,就是亏损的,是非理性决策。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种分析方法完全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变量变化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注重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影响的最终结果。犹如观察一张不动的照片,仅就这个不动的画面进行分析。这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是就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分析研究,并把新旧均衡状态加以比较,完全抛开了对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是只对一个个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进行对比分析。犹如观察几张不同时点的照片,对其进行起点和终点的对比研究。

动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在时间推移中变动过程的状态和关系,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看待,探讨经济事物从均衡到非均衡而又达到均衡的交替发生过程。犹如观察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来分析各张照片的变动、衔接,像电影图像的出现过程一样,也就如同一个视频。

小结:静态分析犹如研究一张照片的全部信息(某个时点),比较静态分析犹如对比研究两张照片的信息(两个时点),动态分析犹如研究一个视频里的全部信息(一段连续时间)。五、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经济模型是指论述某一经济问题的一个理论,它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图形表达(几何法)。

模型分析是一种抽象分析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是通过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而使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模型以简单的方式展示所提出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是,当使用模型这一重要的经济工具时,必须注意到由于模型过于简单,可能会偏离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实际的情况。知识拓展怎样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具有实用性,因而是鲜活的;经济学具有抽象性,因而是难学的。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读者若能积极尝试以下建议,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1)提前预习。课前阅读相关章节、了解学习内容、标记疑难点,这样听课时目标会更为明确。(2)主动交流。同学之间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排疑解惑。(3)善于思考。厘清所学内容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注重理论的实用性。(4)适时总结。及时消化和归纳所学内容,提高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学习效能。学完每章内容后,尝试总结要点,并与“本章小结”比较,找出差异。(5)勤于练习。应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给定的练习,勤练基本技巧和技能。每章后面的“边学边练”不论教师是否布置,都应认真练习。(6)学以致用。教材中的“探索与思考”“生活中的实例”“知识拓展”有助于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不要忽视;与同学、家人、朋友讨论经济热点现象时,试着用所学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尝试将所学的经济理论用于审视和指导自己的各种决策。本章小结

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四个阶段。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问题。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个量分析法,着眼于分析单个经济单位如厂商或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以及单个市场的经济现象等;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总量分析法,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确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经济增长等总体经济问题。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研究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此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等。关键概念

稀缺性、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边学边练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研究的是( )。

A.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B.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C.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下列( )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4.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5.下列( )符合经济学中有关经济人的假设。

A.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B.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D.如果可能,我会买下全世界的黄金6.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 )。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7.下列命题中,( )属于规范分析范畴。

A.去年某型号计算机的价格是5500元/台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

C.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D.通货膨胀率上升

8.资源的稀缺程度可用( )来衡量。

A.资源质量

B.资源数量

C.人们的欲望

D.市场价格

9.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价格理论

B.效用理论

C.市场理论

D.生产理论

10.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经济增长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失业理论D.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是( )。

A.价格理论

B.生产者行为

C.消费者行为

D.失业与通货膨胀

E.市场理论

F.分配理论

G.国民收入的决定

2.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市场理论

B.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C.国民收入核算

D.失业与通货膨胀

E.国民收入的决定

F.宏观经济政策

G.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有( )。

A.国民收入的决定

B.生产什么

C.为谁生产

D.怎样生产

4.下列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的是( )。

A.完全理性

B.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C.市场出清

D.完全信息

5.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学假设前提的是( )。

A.市场出清

B.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C.政府有必要调节经济

D.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6.下列选项中,( )是经济资源。

A.自来水

B.电

C.阳光

D.棉花

7.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

C.可变的

D.不变的

8.经济学可定义为( )。

A.研究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科学

B.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C.研究如何选择的科学

D.研究如何节约的科学

9.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10.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有( )。

A.均衡分析法

B.边际分析法

C.模型分析法

D.指数分析法三、判断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 )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经济问题研究的结论是一样的。( )

3.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需求与供给理论。( )

4.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生产、怎样生产。( )

5.经济人假设意味着每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是自私自利的。( )

6.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7.“经济增长是好事还是坏事”的命题属于实证分析范畴。( )

8.以利他为目的的行为,符合完全理性假设。( )

9.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

10.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四、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如何区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五、思考讨论题

1.某地一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周围的农田,造成农产品减产。请分别用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2.现在很多都市都流行“拼车”。对“拼车”这一方式,人们见仁见智。赞成者认为,拼车是一种精明消费,花很少的钱享受到了方便快捷,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污染及交通拥挤问题的缓解。反对者认为,它会损害合法车辆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税收。

思考讨论:(1)拼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拼车的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参与其中?(2)参与拼车对拼车人的生活水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扩展阅读推荐

学习经济学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我们的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阅读更丰富、更“新鲜”的经济学思想。到哪里去学习呢?在此推荐几个网站供读者参考。(1)经管之家(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论坛),可以“经管之家”为关键词搜索后登录。(2)经济金融网,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可以“经济金融网”为关键词搜索后登录。(3)“经济学人·商论”APP(应用程序)。(4)喜马拉雅APP上的“用经济学看懂世界”等相关栏目、爱奇艺APP上的“吴晓波频道”等。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学习要点】

·学习重点

需求的定义与表达、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与供给的表达、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均衡的形成、需求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学习难点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需求价格弹性、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理论的应用【导入案例】西山橘子滞销 果农心急如焚

据名城新闻网2012年10月25日讯(记者王鹏) 金秋十月,西山的橘子熟透了,眼看又是丰收的一年,可是最近很多果农都非常着急,因为看着满眼的橘子,就是卖不掉。

记者:“观众朋友,我现在在西山的一处果园,从这里到半山腰上栽满了橘子树,而这些黄澄澄的橘子更是给整座山增添了一分亮色。可让人不解的是,这熟透了的橘子却挂在枝头无人问津。”

果农老吴:“有人来收卖掉一点,没人来收就放在家里,没有办法了。”

老吴说,去年像这样的橘子早就被摘光卖掉了。而记者一打听,西山不少果农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果农金师傅:“像年轻人,能挑着担子,到城市里面去,大街小巷,肩挑叫卖。”

果农老吴:“以往卖给山东人,做罐头嘛不是,他们肯收的。现在没有人来买嘛,就完蛋了。”

橘子卖不出去,大家只能降价贱卖。像老吴家的这种橘子,去年每斤最贵卖到八毛五,今年平均只有四毛五一斤。记者了解到,西山的橘子往年绝大部分是批发销往外地,少部分留在本地销售,那么,为何今年突然少了很多外地的批发商呢?

果农:“听说今年浙江那边橘子是大年,以前发洪水那边树淹死了,现在那边种了一批又投产了。”

西山农林服务中心张海如:“一是外地橘子冲击比较大一些,二是小商小贩到我们这里少一点。可能是成本,比如说汽油涨价,他的运输成本也会比较高一点。”

农技人员表示,目前西山的橘子大都已成熟,但只卖出1/3都不到。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林部门表示会采取措施,积极帮助果农推销橘子。

西山农林服务中心张海如:“准备跟一些合作社、一些大的企业和一些老板进行协商沟通,一起想想办法,把我们西山的传统高质量的好品种卖出去。”

案例思考:西山的橘子为什么会滞销?应该怎么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