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善行:贾淑芳散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8:34:35

点击下载

作者:贾淑芳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国与善行:贾淑芳散文集

爱国与善行:贾淑芳散文集试读:

自序——请购买我的书用来支持贫困学生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喜欢天马行空式地写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杂文、随感……总之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文章的爱好,使我能够战胜孤独,也使我感到我对这个社会还有点用。

我喜欢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我最喜欢的口号叫奋斗。

一个作家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要么不说,要么说真话,尽管说真话需要勇气。

作家是通过作品与世界沟通,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巨大力量,中国知识分子从来都是爱国、敬业,忧国忧民,而作家就是用笔来表达思想。我想对世界,对我的孩子,对我的亲友,以及无数的读者朋友要说的话,都在我的作品里。

我的书定价比较高,并非我比别的作家水平高,而是我有一个愿望,我要把卖书所得的全部收入全部用于资助革命老区的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努力学习,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报效祖国,并将爱心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们,感谢读者,你们是我的知音和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伸出一双友爱的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信奉善行天下,缘于我父亲一直教育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贾淑芳联系电话:130024041722013年1月7日于丹东鸭绿江宾馆

父亲、我和香瓜

香瓜是我一生中最爱的水果,因为香瓜与我对父亲的回忆是连在一起的。

小的时候,我住的地方没有托儿所,父亲一方面不放心姐姐们带我,另一方面为了让我长见识,就带着我出差。

次数最多的是老家清原县。我父亲是供销社的采购员,那是各种物资都紧缺的上世纪70年代初,清原县盛产木材,父亲通过关系搞到木材,这在当时是极紧缺的物资。他代表供销社去运回,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马路也不宽,100多公里的距离。去清原的路需要经过红旗岭,这是最险要的一段路,有许多胳膊肘弯,路窄得只能容下两辆汽车错车,但这条路风景很优美,特别是满眼绿色,最吸引我的是路边有好几处香瓜地,那是当地出身好的农民才被允许种的,那时没有农药、化肥、添加剂之类的东西,“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成熟季节,半里地外就能闻到香瓜的香味,如果是刮风天,香瓜的香气会传得更远,更远。我一闻到香瓜味,就高兴得跳起来,就盼着快点到香瓜地。到了香瓜地,父亲会让司机靠边停车,到地里自选自采香瓜,瓜连着秧,圆滚滚的,深绿色的,叫大青瓜,皮挺厚,瓜瓤是深黄色的。父亲弯下他高大的身躯,认真地弹着他认为成熟的香瓜。他教我如何鉴别熟瓜和生瓜。一从秧上看,成熟了的香瓜秧一般都有些泛黄。二是看个头,个别情况下个小的也有早熟的。三是看色泽,成熟的香瓜外表泛黄色。四比轻重,用手一掂,同样大小的香瓜,哪个体轻哪个就熟透了。父亲告诉我,只有在瓜地才能真正吃到上好的香瓜,因为瓜农采摘的都是八分熟的瓜,到市场还有路途、时间,如果把十分熟的香瓜运往市场,未等到地方就会倒瓤子(即瓜烂了)。第五是弹,清脆悦耳声音的为熟瓜,离核了,中间有间隔,所以能听到清脆的回音。如果声音是很闷混沌的那种,是不成的,瓤还没有离核。第六是闻,成熟的香瓜香气外溢。我写这文章时,已时隔三十多年,我仍然用父亲教给我的方法挑香瓜,屡试屡灵,比瓜农都老到呢。

香瓜是那时我们兄弟姐妹们能吃到的买得起的最好的水果了,也就是八九分钱一个。我用土筐装回父亲逐个挑选的大香瓜,照例是最好吃的先分给司机和装卸工,我后吃,并且拣小的,照例是我父亲付钱请大家的客,大家吃得肚子像滚圆的香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这应该是我一生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充满幸福的日子,父亲把他的爱给了他的子女们及同行人。

整个暑假,我都能去好几次香瓜地呢,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满目的青山,山坡上沙土地里南方阁楼似的香瓜棚;忘不掉卖香瓜的瓜农头上的遮阳的斗笠,忘不掉我父亲总在我身后喊“孩子,慢点跑,别踩坏了瓜秧”;忘不掉我父亲总告诉我把香瓜籽甩在大地里,肯定能长秧,也说不定还能吃一茬呢。

香瓜一到家,哥哥姐姐全都欢欣雀跃,各自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香瓜,也把父亲的爱铭刻于心。

父爱、香瓜、欢乐的时光构成了一幅无比美好的画面,已定格在我脑海里,我几乎天天想念我的父亲。香瓜至今并且也一定是以后毕生都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只要看到香瓜,我就不愿迈步,想到我父亲给我的那一份厚重的像香瓜地后面大山一样的情感,常常使我流泪。他是这个世界上不多的为了我好而对我好的人。

父亲离开我整整二十三年了,他走的时候,也是香瓜成熟的季节。瓜香依旧,慈父已永别,空留无尽的悲伤给我。

我爱父亲,我也依恋父亲,离开父亲的日子,我已是孤儿。但我不孤单,相信我父亲的灵魂始终在陪伴我,还有那些香气四溢的香瓜,也陪伴着我,我也陪伴着它们。父亲,我要告诉您,我现在有农场,能种很多很多香瓜,你的七个孩子加上后代天天都吃不完呢!而且我每到香瓜成熟的季节都会把瓜分给亲友,像您那样心中有他人。将来,在天堂我们重遇时,我要亲手为你和母亲种好多好多香瓜让你们吃个够,而不必总是给孩子们留下!

祖母与小根菜

在所有的野菜中,我最爱挖最爱吃的当数小根菜(也叫大头蒜),是受了我祖母贾孙氏的影响。

我幼时丧母,父亲把我寄养在祖母家。我祖母个头很高,大双眼皮,爱劳动,勤俭又整洁(我出生时,祖父就已去世多年,我从未见过祖父,甚至连一张相片也未留下,因而对祖父无任何印象)。奶奶守寡很早,独自养育了三个男孩三个女孩,依年龄大小分别是二姑、三姑、父亲、二叔、老姑、老叔(我不知道是否曾经有过大姑,父亲亦未提起过,现在只有老叔健在,86岁,其余人已谢世)。

祖母跟老叔老婶一起生活在抚顺市清原县南口前乡十八道岭村的一个大院子里。祖母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嫁给我祖父时,光是嫁妆就陪送了十几马车,还不算土地。祖母从嫁给我祖父时,就很有地位。整个大家庭在祖父、祖母的操持下,日子越过越好,地也越来越多,几乎半个村庄的土地都姓贾。我们整个大家庭一共百多口人,祖母是统帅,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妇女们轮流做饭,吃住都在一个大院子里,和睦、勤奋。我十一爷爷(我爷爷的胞弟)的儿子贾忠志跟八路军走了,他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当时来了一个部队,三叔并不知道共产党和国民党究竟有什么区别,就跟着走了,一去就是多年无音信。

有一天深夜,我祖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披衣下床,并未马上开门,站在门口问:“谁呀?”外面人说:“大妈,快开门,我是你儿忠志啊!”祖母赶忙开了门,我叔父贾忠志身着八路军军装,腰上别着两把手枪,身后跟着的警卫员牵着一匹高头大马。奶奶问:“你怎么回来了,快进屋。”我父亲回忆当时的情景对我说,当时我三叔屁股都没沾炕,急匆匆地对我祖母说:“马上要土改了,把家里所有的地都卖了,卖不出去就给人。”三叔是偷着从八路军的营房跑出来回家报信的,连夜便返回部队。祖母惊恐交加,来不及谢三叔,三叔的马蹄声已渐渐消失在寂静的山林中。

第二天,祖母开始超低价卖土地,卖出了一部分,卖不出去的送了人,是连田契一块儿送的。自己家除了房屋外只留了够糊口的几亩地。之后很快就土改了,我家的成分划分中农,没有挨批斗、打倒;这样,祖母为了一家老老小小的生存,除了冬天外,其他三个季节都挖野菜。我不满四岁的时候就开始随着祖母到山上挖野菜了,挖得最多的是小根菜,小根菜除了冬天外,春、夏、秋都能挖,田间地头树根底下、山上,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小根菜就能生长,不挑地,并且极易生长。春天时,山的北面还有积雪的时候,小根菜已冒出细嫩的小红芽,小红芽的上面连着去冬的干枯的茎,样子像草,需细心才能分辨。小根菜放点酸菜再加点肉包饺子最好吃了,但那时没肉可吃,祖母用苞米面和面烙合子吃。常常有讨饭的到我家,祖母会热情地像招待贵客一样让流浪的人吃饭,走时再给装上大半袋粮食送出去好远。我跟在祖母后面,送一捧小根菜给要饭的,我看到他哭着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我家。

我祖母以81岁高龄无疾而终,村里人都说她积了大德。祖母的后代现在都生活得很好,这一方面是改革政策好,另一方面是祖母积德子孙受益吧。

小根菜,给我的回忆和联想实在太多太多!

冰天雪地送舅母

2012年12月23日凌晨12点9分,我的舅母以83岁高龄谢世。

我一直握住她的手,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地点是辽宁省清原县南口前乡北口前村所属的北腰卜村舅母的三儿子姜贵利家的厢房中,临终前,她是极其清楚地交代了几件事:1. 要我二姐及我的表哥们照顾姜贵波——她唯一的女儿。2. 把放在大姐手中放贷的不到2万元钱送给姜贵波(舅母去世后,在二姐建议下,贵波把钱送给弟弟看病),3. 柜子中还有4000多元,送给照料她的三个孙媳。4. 指定穿七件装老衣服,并看着大家帮她把衣服全穿好。

这几件事都交代完后,她几次拔下插在鼻子中的氧气管,拒绝再输氧气,她嫌氧气管插在鼻子中不得劲儿。

舅母是我母亲的亲嫂子,我舅舅姜洪泰的妻子。1967年的立秋,我母亲姜洪芬去世,我刚满三周岁,我父亲经常出差,就把我送到姥姥家(姥爷已去世,我从未见过),姥姥跟我的舅舅、舅母在一起生活,那时姥姥已经71岁了,照料我的重担实际上落在了舅母身上。腰卜村向西8华里的十八道岭村是我的祖母和叔叔家,但相对而言,我更多的是住在姥家,因为姥姥脾气好,比奶奶对我好,奶奶总打我(奶奶心地善良,但她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于我从三岁至六岁上小学时,大部分时间住在舅母家。之后小学至大学的寒暑假,我也是大部分时间去舅母家度过的。

我的舅母1.5米个头,矮且貌一般,没有文化,她三岁时丧失双亲,三岁时就做了我舅舅的童养媳,等于我姥姥把她养大,她嫁给我舅舅后,生育五儿一女。分别叫姜贵堂、姜贵忠(2012年3月2日因酗酒导致肝硬化去世)、姜贵利、姜贵群、姜贵波(女儿)、姜贵锋。她和我舅舅都给拉扯大并盖了房并娶妻生子,姜家在北腰卜村已有300多年的生活历史。我舅母一辈子勤俭持家,生活俭朴,她待人热情而善良。当时,我们家姊妹很多,每年都有多人住在舅家里,又吃又穿的,那是极其困难的年代,家家粮食都挺紧,能吃饱肚子是不容易的,但舅母对这些外甥女、外甥从不吝啬。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生前跟我舅舅、舅母的关系都非常好,我姥姥也非常疼爱我母亲,所以我母亲的娘家人都极善待我们。

我四个表哥一个表弟都是村中出了名的淘气包,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哥哥或弟弟去外面跟小朋友们打架,但是,哥五个对我都非常有样,我们从未吵过架,更未打过架,有好东西哥哥们是先让给我的。

舅母家房后有一棵沙果树,一棵海棠果树,每到果子成熟时,我们都爬到树上摘果子,舅母怕我们摔下来,总去树下看着我们。舅母做的饭菜都很好吃,舅母最擅长的是炒土豆丝,土豆是自家园子种的,是叫红苹果名称,土豆的外皮是紫粉色的,土豆开花也是紫色的,很好看,舅母把土豆削皮,切成长长的细细的丝,用大铁锅,烧柴做,喷香。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我小的时候,南口前北腰卜村的天气是非常寒冷的,冰天雪地,群山一律被白雪覆盖,只露出片片碧绿的青松,雪是厚厚的。寒假结束的时候,我要乘凌晨5点45分从南口前火车站至深井子的火车回去念书。每到这时,我就舍不得姥姥、舅舅、舅妈、兄弟姐妹们,我总是不爱走,舅母就在凌晨3点多,天还是漆黑漆黑的时候,第一个起床,顶着凛冽的寒风到外面抱柴火,点着大灶坑,煮大米饭,炒土豆丝,那时大米饭连过节都难得吃上一顿,但是舅母却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我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当饭菜的香气飘满房子,舅母就催我们快起床,同时被催起的还有我二表哥、三表哥、四表哥、小弟(那时大表哥已结婚),他们是必须送我上车站的。哥哥弟弟们一骨碌就从火炕上跃起,擦着睡意蒙眬的双眼,吃完饭,开路走。舅母把我的棉胶鞋里垫上松软的苞米叶,鞋事先放在火炕上烤热乎乎的,我们一群孩子还有姨家的一个表哥、一个表弟浩浩荡荡地向火车站进发。南口前火车站离腰卜8里路,道滑,雪深又不通车,我们得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寒风刺骨,刚走出门,风就打透了棉衣,我们一群孩子走一会儿跑一会儿,路上的积雪被我们踩得咯吱咯吱直响,我们的脚步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到处都是漆黑的一团(那时无路灯),只有借助白雪的反光我们才能看清脚下的路,有时,不知道谁摔倒了,大家就手拉手一起扶起来,又接着走。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山野里长大的女孩子来说,冒着积雪,顶着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儿的天空,也是胆怯的,幸而有这一帮哥哥弟弟送我,一大群孩子,起大早,就为了送我回家读书。我那时小,并不懂得感恩,但这一幕情景却早已刻印在我幼小的脑海中,事隔四十多年仍不能忘。

火车喷着长长的蒸汽,冲破夜空的寂静,向站台驶来,我登上火车,向我的小伙伴,哥哥弟弟们招手,他们喊着:“小嘎,放暑假回来啊!”我哭着说:“是,放假就回来跟你们玩!”

暑假一到,我就又坐火车回姥姥家来了,照例是,舅母让哥哥弟弟到火车站接我,我把书包背来了,在舅母家做完暑假作业,就跟着舅母和伙伴们上山挖野菜。舅家的芸豆和黄瓜是高高地挂在架子上的,还有茄子,嫩的,很好吃。我和姐姐们有时一起回到姥姥家,舅母就忙着给我们做饭菜。舅母做的菜很好吃,特别是芸豆炖土豆,有时用铁锅烀苞米、茄子、地瓜、土豆、蒸鸡蛋酱一锅出,我们吃饱了,就到河套里捉鱼,如果赶上汛期,舅母是禁止我们去河套的,因为水涨满时,急流、水深,很危险。我是听话的,只在房前屋后玩。

我肚子疼时,舅舅和舅母去卫生所给我买止疼片,平时,舅舅舅母是一分钱都不舍得乱花的,但用在外甥女们身上却是毫不吝啬的。

我很淘气,好上树,衣服裤子常划破,姥姥是不责备我的,就是告诉我,别淘气了,舅母就找出针线来,一针一线地缝补,有时要缝至深夜。

舅妈跟我都是三岁时就没了娘!物伤其类,对我格外地同情又怜爱。那时,她身上的担子已很重了,年迈的姥姥她得端水端药端饭,还要料理一大群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得种园子,喂猪养鸡,家务事每天忙得团团转。舅舅在火车站上班,天不亮就走,很晚才回来,披星戴月,家中的事基本管不上,但是管钱,舅妈花一分钱都得跟舅舅要,舅舅是个脾气不好心眼好的人,但是他有个爱打人的毛病,跟我舅母吵架时,偶尔会动手打舅母,舅母是挺受舅舅这个大男子主义严重的农村男人的气的。好在姥姥很善良,很公正,每到这时,舅舅都会挨姥姥的骂,舅舅是个大孝子,他就不得不收敛。姥姥跟我舅母没红过脸,情同母女,我舅母一直是好吃好喝地照料我姥姥,给姥姥养老送的终,因为儿子儿媳一群孙子的孝顺,姥姥的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愉快(当然我母亲去世对姥姥是个挺大的打击),得以81岁无疾而终。我们为此十分感谢我的舅母。

儿子们逐渐长大了,舅舅舅母一天天变老了。舅舅在72岁那年,为了翻盖房子,扒房子时,横木落下被砸死了,舅母跑出去了,幸免于难。死前,舅舅舅母又一起经历了人生的巨大打击。先是我大表哥姜贵堂的儿子大肥子触电身亡,长孙的早逝让老两口悲痛欲绝,接着三儿子姜贵利的小儿子二龙被洪水卷走,我舅舅、舅母经历了丧失两个孙子的重大打击,之后,我舅舅去世。2012年3月我表哥姜贵忠去世,又让我舅母以83岁高龄的身心肝肠寸断,丈夫、两个孙子、一个儿子这四个在我舅母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接连不断地横死(农村指非正常死亡)在她前面,让她遭受了沉重打击。唯一的女儿生活多波折,过得不好,让她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

我们这些外甥女工作后,都尽心尽力地孝敬她,送钱送物,平均一个月就从沈阳行程100多公里来看她,这给她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大的温暖和安全感。特别是她每次生病,我都会开车来接她到城里看病。80岁时,舅母胃里长了一个大瘤,幸而是良性的,我联系的医院,和她的儿子们一起给交的医药费,得以治愈,又多活了三年多。三年前,她还以80岁的高龄独自上山为我们这些外甥女采蘑菇,不小心跌破了头,幸而不很重,我知后心疼不已。

晚年,她最大的心愿是想跟大儿子在一起生活,因为大儿子脾气好,大表哥给我看农场,农场条件挺好,吃的用的我常买,但是大表哥不大会做饭,自己都不愿做,舅母只好离开农场。舅母还想跟女儿一起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女儿家也住不了,每次从女儿家回来,都凄凄惨惨,一步三回头。我想接我家住,表哥们说,这么多儿女,老妈住外甥女家,让外人笑话,不行。其他哥嫂要接她,她嫌不随便,终于不肯去,就住在自己破旧的三间房中。

贵堂大表哥为了一件小事,善意地说了她几句,她就很生气,自己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生气诱发心脏病,送到沈阳医大二院(盛京医院)二楼重病监护室,经过医生全力救治,也无力回天!她表示不愿死,让我们给她看病,不回家,在医院治,后来,看她只剩下一口气时,怎么也救不了了,三哥在征得我同意后,用救护车拉回家,临终时,一直拉着我的手,直至咽气,她眼中有一颗晶莹的泪珠,但并未滴落,又回到眼眶中。

舅母临终前的几年,我每次去看她,走时,她都是哭着拉着我不肯放手,让我心酸酸的。

舅母的离世,是我永远放不下的沉重和悲痛!但是我并没有号啕大哭,因为我没有任何惭愧。四十多年前,在冰天雪地的时候,舅母起早给我做饭,四十多年后在冰天雪地的深冬,我为她送行,我们都倾注了爱心。

并且在这四十多年的光阴里,我以爱心回报了她,并将我从前所接受的爱心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这就是爱的意义——一个普通的没文化的农村家庭妇女给我的关于爱的启蒙教育。

尽管四十多年来,我只是在她临终前,在她的住院通知书上知道她的名字——李淑荣,但这并没有妨碍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因为她本来就是不著名的,她并没有希望别人记住她的姓名。来参加她葬礼的人有乡邻亲友好几百人,其中一多半以上的人并不知道舅妈的姓名,但知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们从远处赶来都是怀着一颗善心并为一个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来送行的,为她一路走好而真诚地祝愿和祈祷,这些就足够了。

2012年12月25日凌晨约6点半,送舅妈到清原县火葬场火化。三表哥是村书记,他得带好头儿,舅母不能土葬,舅母的遗言是火化后把她的骨灰撒入大河里。她临终交代后事时先想到的是不给三儿子添乱,她是不愿跟舅舅葬在一起的,她没明说,只说把骨灰撒入大河中,等于明说了,大概是舅舅大男子主义太强,给她留下永远的痛,死后她不想再受舅舅的气了,但儿女们坚持与舅舅合葬,对此,希望舅母的在天之灵能体谅,毕竟入土为安,且身旁有一大帮子孙呢。

在清原县殡仪馆的大厅墙上,我看到很多名句,引起我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现摘录如下:

1.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罗斯全

2. 生命是一支箭——因此,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弓——然后把弓箭拉足,让箭飞射出去!——范戴克

3. 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4.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5. 生命是母亲塑造出来的,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比顽强的。——谚语

6. 活着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7.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马丁·路德·金

8. 殡葬文化,源远流长,她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传承着人类文明,昭示着生活哲理,更寄托着明天新的希望。人生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

9. 人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比起幸福,不幸是更老的老师。——弗里奇

10.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谚语

我们顶着没膝深的大雪送舅母到腰卜村村头的冈山脚下的姜家坟下葬,前面是举花圈的人,之后是唢呐,再之后是我们,最后是抬棺木的32个壮小伙及长长的送葬队伍。舅母的骨灰静默地躺在棺木里,似乎在向我们无奈地诉说什么。我又想起四十多年前,舅母也是在冰天雪地里,给我做香喷喷的土豆丝大米饭,送我回家,今天轮到我送她了。舅母,一路走好吧,好人今生来世都平安!

舅母的棺材落进舅舅姜洪泰的坟旁,舅舅的棺木已有些腐朽,但他在我心中是不朽的。我又给我的祖太姥爷姜文会、祖太姥姥姜张氏,祖太太姥爷姜海云、祖太太姥姥姜吕氏,姥爷姜凤山和最疼爱我的姥姥姜叶氏,二表哥姜贵忠等一一叩头。在舅母坟前我烧纸最多。叩完头,在深深的积雪中,我艰难地迈着沉重的步子,在晚辈们的搀扶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爱我和我爱的舅母。

2012年12月29日凌晨4时许,在我舅母去世第七天,我乘火车去北京,夜不能寐,眼前总是浮现舅母的音容笑貌。回忆舅母在临终前费力地喘气,最后昏睡十几分钟,之后我眼看她一呼一吸,最后停止呼吸的全过程。今天终于对佛家讲的生命在于一呼一吸之间有了更深刻、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因此每个人都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力争做到无愧,只有无愧才能无悔。还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我赞成现在的口号——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愿舅母在天之灵安息。2012年12月末

二表哥姜贵忠之死

姜贵忠是我舅舅的二儿子。2012年3月2日凌晨两点,在清原县医院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2012年3月3日从清原县殡仪馆火化之后,埋入清原县南口前乡北腰卜村冈山脚下姜家祖坟,他埋在我舅舅姜洪泰的坟后面,舅舅坟之上是我的姥姥、姥爷,之上是我姥爷的双亲,依此类推,姜家住在北腰卜村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我二表哥生性嗜酒如命,在北腰卜村他已经是第六个死于酗酒导致的肝硬化的人。

我从小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其中也包括外祖母姜叶氏家的饭。我母亲是我姥姥的二女儿,大姨远嫁黑龙江,我从未谋面,我出生时,大姨已去世多年。母亲的哥哥也就是我舅舅排行老二,母亲排老三,我还有个小姨是母亲的妹妹。

兄弟姐妹四人打小感情很好。1967年,我三岁,母亲死于产后风(生我小妹第八天),我就常住姥姥家。姥姥跟舅舅在一起生活,我出生前我姥爷已去世多年,我也从未见过。我母亲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她的去世,对她所有的亲人打击都很大。舅舅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整天在一起玩,一起长大。

二表哥贵忠比我大十岁,1954年出生,他从小就是一个顽劣的少年,不好好读书,好打架,舅舅没少跟他操心,但他对我却很好,从未跟我打过架,对我也很有样。这是我能记住他唯一的好。

上小学后,我回到沈阳读书,但是从小学到大学,每年的寒暑假,我仍然是在姥姥家度过,因此跟四个表哥、一个表弟、一个表妹都有很深的感情,尽管我们后来所走的人生道路不同。

二表哥没有文化,长大后只能务农。舅舅舅母省吃俭用地给五个儿子盖了房子娶了媳妇,慢慢地变老了。

我大学毕业后,先当老师,后做了生意,渐渐有点起色后,就想把表哥从老家带出来,做点儿事。二哥和二嫂愿意跟我出来,到沈阳市来做买卖,那是1994年,改革开放第十四个年头,做生意的人还不是很多,生意都比较好做,他们来到沈阳,免费吃住在我家里有一年多。起初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卖鱼,一天能挣三四十元钱,那已是不小的一笔收入了,那时沈阳市的公务员每月工资也不过400元钱。生意渐渐有起色了,我二哥嗜酒,做事又无长性,二嫂是个不能张罗事的人,也不算太勤劳,加之离开家乡时间稍长,两个人也想家,我再三挽留也留不住,到底回老家种地去了,实际就是回老家每天跟一群狐朋狗友喝酒玩麻将,天天混日子,我怎么说也不听劝。我每年回老家大概一个月一次,每次见到他都是醉醺醺的,脸色红红的,喷着酒气,看见我来了,显得很高兴,冬天给我做酸菜,黏火勺、煎饼,夏天就给我带点苞米。他对我很舍得,他很明白我那么善良地关照过他,他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004年,我回清原县采购树苗,我的姨父刘明山让我借点钱给二哥种点树苗,长大好卖钱,我觉得不行,因为二哥家的地长满了草他都不锄,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农夫,怎能种好树?但是我姨父面子很大,是个善良的人,我不能让姨父失望,就掏了2000元钱,买了4000株小树苗让二表哥种。我说:“如果你尽心尽力养好了,我会再给你投资。”他答应了。两年以后,跟他同期种的树(我二叔的儿子儿媳)长了快一人高,一株卖20多元,发了财,可是二表哥种的树因为根本未浇过水、未施过肥、未拔过草也未剪过枝,瘦小枯干的,也就一尺多高,每株不值一元,还死了3000多株。他说:“你快把这400棵树收去吧,就顶我欠你的2000元钱,腾出地来我好种苞米。”我苦笑着把他的400株树收了,对姨父说:“你看看,我说他干不了嘛,你偏让他试试,这2000元算打了水漂。”我姨父也无奈地摇头苦笑。

我二表哥就是这么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用心,当农民,但不好好种地;当小商贩,也不好好做买卖。什么都想干,却又什么也干不了,一辈子因酒误事,最后又因酒丧命。

五年前,我二表哥家终于日子有点起色了,因为他家院子很大,租出去给砖厂生产地砖,每年能收些租金,他用这钱挖了鱼塘,盖了小二楼,给大儿子大凯娶了媳妇,但他仍然酗酒,谁劝也不听。后来他说肝疼,到医院一检查,肝硬化晚期,医生说:“回家等死吧,谁让你喝大酒呢!”

我不忍让他死,让他到沈阳医大来看病,我从未求过徐克院长,这次打电话给徐院长,第一时间安排抢救和住院,好容易活下来。同时我和二姐又紧锣密鼓地张罗给他的二儿子二凯办婚事,二姐送给二凯一套价值30多万的住房,我掏了一万元装修费,终于结了婚。二哥又活了一年多,这其间抢救了四次,家里人和我捐款20余万元,为他治病,四次从生死线上救活了他。他看到二儿子媳妇给他生了个孙女,又高兴又不高兴,高兴是能活着看到二孙女降生,不高兴的是大儿子二儿子生的都是姑娘,农村是重男轻女的。

最后一次抢救他是2012年正月十五,听说他又犯病了,十五我都没陪孩子、爱人和年迈的公婆过,连夜赶到他家,三表哥、四表哥在我反复劝说下同意他到医大住院,二表哥本人求生欲望很强,开始时听说不想再抢救了,生气地从炕上坐起来背对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当其他亲属都想放弃时,我舅妈不想放弃,我表妹也表示不放弃,我也表示不放弃。大儿媳小凯把仅有的近2万血汗钱也拿出来给公爹治病,这在农村妇女中是不多见的。三表哥雇了一辆面包车把二表哥拉到沈阳医大。经过医生抢救,他又活过来,并且能下床走路了,医药费实在太昂贵了,大家感到太难了!住了半个月院又花了四万多!

这个脆弱的家庭实在无力承担了,我又给了他5000元,他觉得恢复差不多时回了家,但在回家的途中,又便血、吐血,就直接拉到清原县医院抢救,连续几天输血,输血的速度远远低于他吐血和便血的速度,死神终于接走了他。

我无法为他送行,我怕自己承受不住,爱人及姐姐们代我向他告别。这是一个对自己和社会及父母亲都没有贡献的人,但是亲人的悲伤都是发自心底的。

半年前,在抢救他的过程中,别人曾跟我说过一件往事。我舅舅和舅妈把五个儿子一个姑娘拉扯大了,给他们娶妻生子且盖了大房子,可老两口的旧房实在太破了,想在大表哥院里接一间房居住,当时四表哥和五表弟、表妹条件都不好,所以大表哥和三表哥决定老大、老二、老三每家出3333块砖,凑上一万块砖给舅舅盖房,大表哥和三表哥各自准备了3333块砖,但二表哥说啥也不出这砖,他当时太困难也是原因之一。没有砖房子盖不上,舅舅和舅妈就商量把旧房扒了用旧砖盖新房。两个人都上了年纪,儿子又各忙各的,雇人又不舍得钱,结果两个72岁的老人开始扒房子,不承想扒倒了横梁,房子倒塌了,把舅舅埋在里面,等到舅妈喊来人,把我舅舅扒出来时他早已没气了,舅舅的身体许多部位骨折,尸体都不完整。如果说舅舅死于非命,毋宁说死于子女照料不周,尽管我的表哥、表弟、表妹在农村算得上比较孝顺的了,但仍有不足。

世上不肖子孙啊,应引以为戒。想想这样的二表哥,我内心真的很纠结,包括救二哥时,我内心也很纠结,我总想问问舅舅该不该救他。写此文算做对二表哥的纪念,同时也警示后人,做好人好事吧,奉献父母吧!唯有做好人好事,积福积德,自己和子孙才有好报,才能救人救己。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生命的长宽高

生命长2米,生命宽1.5米,生命高1米。

2012年4月21日,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的二叔贾忠信88岁谢世。

2012年4月23日出殡,二叔躺在棺材里,我扶棺痛哭,我知道了生命的长宽高。二叔很普通,勤劳俭朴一农民,天不亮就起床劳作,夜间灯都舍不得点,更不必说看电视。但在最困难的上世纪60年代,我的姐妹多人经常吃住在二叔家,二叔二婶都善待我们如同自己的儿女,从未向国家和他人索取过分毫。他种地70年有余,改革前,无偿给国家种地;改革后,余粮卖给国家。他中年丧妻,娶了善良的山东妇女,帮他拉扯大唯一的儿子。二叔60多岁时,我那善良的二婶去世(二叔的原配我未见过),二叔未再续弦,从此与儿子一起过。我资助他盖了新房。明媚阳光只照了二叔八个月,他不愁吃穿,但是活得很寂寞。儿孙忙,只管饭,没人与他拉家常,88岁,风烛残年,一天到晚没人与他说几句话,他年轻时的伙伴都死掉了。二叔性格内向,除了种地就没有其他爱好,心中有话与谁言?唯一的高兴事,是每月侄女们回来看他一次,送他棉衣棉被,问寒问暖。侄女们忙,也不能常在他身边,我每次离开他之前,都央求他好好活着,他每次都含着眼泪答应我们。我们走了,同时也把不放心带走了,把寂寞留给二叔。最后几次,每次看他他都哭,我已知他来日无多,尽可能多去看他,仍无法使他从寂寞中摆脱。

他第一次自杀是喝自家点豆腐的卤水,儿子发现早,又恰逢卤水是稀释过的,命捡回。我听说,立刻赶到他身边,他答应我不再自杀。我又留下5000元生活费,想带他来沈阳治病,他宁死不肯。我要接他到我家,他也不肯。我无奈,只好返程,并让表侄捎去几盒罗红霉素,他一下子都吃掉了,还是想死,幸亏未死。我心之酸楚无以言表,再次看他并劝说,他就答应我不死。4月19日上午时见他最后一面,刚返沈阳第三天,4月21日上午,接堂兄电话说二叔已去,我顿时泪下。

二叔为什么你一定要撇下儿孙和侄女们独自地走呢?难道天堂不孤独吗?入殓二叔后,我对着二叔身边的父母坟和祖父母坟磕头,请他们在天堂陪伴二叔,与二叔好好聊聊天,别让他太寂寞了,二叔怕孤独。二叔,你离开我们五个多月了,天堂里,有你的祖先、父母、兄嫂,但愿你不再孤独。

2012年10月,我又给二叔的坟上添了新土,二叔的坟上长了高粱、玉米,是他的儿孙种的,我心中有了些许的安慰和感动。

我那一辈子种粮食的二叔,安息吧!2012年11月于沈阳

新四军战士肖大伯

大约2004年,我采访过肖大伯,肖大伯当时已过古稀之年,与近70岁的老伴住在东陵区深井子镇深井子村大约40平方米的平房中,房后有不到一亩地的菜园。

一进门先是外屋,地上两只笼子里的母鸡还在“咯咯哒、咯咯哒”地叫着。紧挨着是狭小的厨房,不打灯看不见道儿,第三间是卧室,水泥地,土暖气,火炕。肖大伯坐在火炕上,还在休息,他面前的窗台上摆放着十几盆颜色不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肖大伯虽年老,但神态怡然,仍然红光满面,不到20平方米的卧室,虽小,倒还整洁,有两扇木制的玻璃窗,阳光很足,也只有卧室能进来阳光。春节前的北方,外面很冷,但小屋里暖意融融。我问:“肖大伯,您怎么住这么小的房啊,这房子有50年了吧?”肖大伯说:“政府对我不薄啊,我一共有五个儿子,政府给解决了五套房子,都给的楼,我自己愿意住平房,种点园子,养几只鸡,政府又分给我这个平房,我很知足啊!我的医药费百分之百报销,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你大娘也有1000多元退休金,我们老两口够花了,我身体也不错,只是耳朵有点聋,当年当新四军时,我是炮兵,放炮震的。”肖大伯还让我看了他的许多军功章,我问:“肖大伯您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他说:“满意啊!我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了,连命都没了,跟他们比,我多幸运啊。”我又说:“肖大伯您这样资历的人应该当大官儿呀。”他说:“我没文化,耽误事了。”

离开肖大伯那间洒满阳光的小屋时,我依依不舍,肖大伯和大娘顶着刺骨的北风送了我很远。

我写这篇文章时,肖大伯已谢世好几年了,从2004年采访一直到他谢世,我很后悔未再看他,为此我打算尽快去看他的老伴和子女等亲人,希望肖大伯在天堂里,仍然以知足之心,快乐地生活。

写这篇短文纪念肖大伯,希望更多的人能像肖大伯那样知足快乐地生活,并对社会有所贡献。

肖大伯,您是我经常想念的人。

致张行湘书记

认识您是在2003年1月,东北沈阳最寒冷的冬季,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我们同为皇姑区代表团一组。会场上,当您向我们走来,我们组20多人起来跟您握手。

您的手很热,像您的心很暖,百姓的合理诉求,您样样指示落实,您把百姓当成了亲人,他们也把您当成了家长,委屈也向您诉说。

您因出差不能参加小组活动,特让秘书给我送来请假条,并让我代您向小组同志转达问候。

您从未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人。

那年您的脚骨骨折,却出席会议,我代表小组下楼去接您。您为了使我们放心,在辽宁大厦的第一步台阶上,像个顽皮的孩子,双脚跳起来说:“你看看,我好了!”又分别左脚单跳一次,右脚单跳一次,让我吓出一头汗。

您义正词严地批评和处理那些违法违纪的官员,不留情面,让他们汗颜。

您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共产党员。从您身上,我们坚定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注:张行湘书记从2003年起曾任多年沈阳市委书记,后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现任辽宁省慈善总会会长)

向潘利国致敬

我认识潘利国大约是2005年他在辽宁省政府任副秘书长时,具体为张文岳省长服务。当时,某地欠我企业工程款若干三年未还,我跑了多次未果,只好向文岳省长求援,文岳省长指示,利国秘书长落实,机要秘书韩冰督办,不到一周,全款归还。

为此,我得出两个结论:一、世上无难事,分谁办和怎么办。二、领导指示后,落实的人工作很重要。此事自始至终我既未见到潘秘书长也未通过话,但是潘秘书长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做事踏实,雷厉风行,讲求实效。未见其人,感受其人。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2006年,全国统战部第一副部长胡德平、辽宁省委统战部部长高鹏率领我们到阜新市新建工业园区为光彩事业剪彩。我的身份是民建沈阳市委副主委、代表企业。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潘利国市长(还有市委书记姚志平),他介绍阜新市情,欢迎各位领导和企业家到来。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的是沉稳、老实的印象,之后姚书记和潘市长陪我们参观了全国最大的阜新市海洲区露天煤矿。那天有雾,我们登上二楼的观景台,俯视下面,一片白雾,未见到露天矿是什么样,在这整个过程中我拍了许多照片,利国市长很配合,一直是满面笑容。我觉得他脾气真好。

傍晚,市政府在迎宾馆召开答谢晚宴并伴有歌舞晚会。胡德平副部长高歌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获得热烈而长久的掌声。我接过胡部长的话筒,对着满场的听众说:“我来阜新本是想着看潘利国市长和玛瑙的,我还意外地听到胡部长动听的歌声。记得我中学时看到作家吴伯箫说过,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是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听歌时的感觉……”下次我再听到这首歌,会想起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的,特别是想起潘市长和胡部长。胡部长唱的虽然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但他分明是在号召我们走在阜新市发展和建设的大道上。最前面桌上的潘市长兴高采烈地为我鼓掌。那天晚上,他兴致很高,我看到了他有激情的另一面,我坚信,只有有激情的人才能够建设好城市,我想有机会时,一定来阜新投资。那次的两整天,我接触了许多阜新人,潘市长领我们也参观了一些企业,上自市长下至黎民百姓,我觉得这里民风很淳朴,你走在大街上,无论向谁问路,都会很热情地为你引路,又很好客。商人,特别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商人,投资挣钱并不一定是主要目的,感觉和心情很重要。投资其实是奔人和环境来的,我决定要到阜新投资。

大约2008年,阜新市政府在辽宁大厦召开液压行业现场推介会,我事先知道潘市长要来,就给他写了一张字条,放在他的桌面上,告诉他我来了,坐在主席台下第一排,穿粉色衣服。潘市长上台后,看完信,冲我点头微笑。会后,寒暄几句,我请他在沈阳吃饭,他说下午阜新还有会,匆忙地走了,连午饭也没顾上吃。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充满了敬意。当个市长,在外人眼里全是风光,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为了项目,为了招商引资,为了一个地区的发展,风尘仆仆,像演员赶场似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忙忙碌碌,紧紧张张。演员赶场有巨额收入,但潘市长每月几千块钱工资,操心的却是190多万人的吃饭、就业、发展等大事。社会贡献不同,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像潘市长这样的人,他是为公共利益做事的,我只能切实地做些工作,为他分忧。我就在那一刻,决定到阜新投资。

2009年,当我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后,给他打了电话,他接电话时,一点儿也没感到意外,他那时在台湾,说:“我回来后,会与你联系。”果然,不到一周,他的秘书小刘告知我:“潘市长回来了,请你来一趟。”约定了日期后,我把去阜新的时间路线都告知了刘秘书。潘市长本人又亲自打电话问我:“是否考察好了,有无把握,可别赔钱。”嘱我再三。我告知:“您不在家的时候,我已经考察很久了,我已熟悉了阜新的每一条街路。”他又问:“你需要哪些部门配合?我找一把手为你服务。”我说了几个部门的一把手。从省城沈阳至阜新高速公路的绿化很美,越接近阜新我的心情越明朗,182公里的路,刘秘书代表潘市长一共给我打了五个电话,平均每36.4公里一个电话,问我走到哪里了、路况安全等等。潘市长也亲自打了两次电话,反复叮咛我慢开。我一路上就这样地被感动着。刚出高速路口,市政府指派的接我们的车已经静候在那里,我们直接就到市政府迎宾馆的最大包房。潘市长及项目所涉及的各主要领导都到齐了,潘市长向我一一做介绍后,对在座的各位说:“尽全力支持该项目,有困难就找各部门的一把手,如果一把手办不了,你可以直接打我手机或发短信。”之后潘市长向我介绍,“你所要投的项目,在你之前半年,已有外地的客商来谈过了,我们已有过合作意向,但未达成协议,也并未实际投资,如果你想做,可以竞标。商品经济,可以自由竞争,谁中标谁干吧!”市长的好意我非常心领,但转念一想,有不妥之处。我就对潘市长说:“对方既然已来了半年,一定做了不少辛苦的准备和投入工作,我的企业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抢谁的饭碗,而是为了共赢,让一个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现在外地客商占的是最好的地段,我当然想做,但人家也是先入为主,我不想让市政府去得罪人。这样,您问一下那企业,如果做,我们就不争了;如果对方不做,我们做。如果因为我们到来,把对方挤走了,这是我不忍做的事;如果他不做,我捡起来,各方都无意见。如果对方不放弃原址,我就选另外的地方做,公平竞争;如果我把对方挤走了,等于政府少一个税源。”我说完这话,在座的所有人都认真地端详我一番。之后,潘市长让下面的部门找了那位投资商,结果,原先还有些犹豫不决的投资商加快了投资的速度。三个月后,几乎与我们同时,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而我选址在那家公司根本没看上眼的路段,最后,我们两家投资商都做得不错,政府也满意,实现了多赢。

现在回忆往事,我深为潘市长的工作作风折服。首先,他了解我,知道我不会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而把别的企业挤走。第二,他用我公司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将了对方企业一军,督促了对方加紧投资的进程,万一对方不投了,我公司可以接续对方,潘市长并没有做我工作,让我重新选址,但我被潘市长的真诚打动了。经商20多年,我深深地明白,企业生存,和谐重于竞争,做事不要总想着怎么样把别人挤黄,把别人挤进死胡同里,结果只能是四面楚歌,八方树敌,应该寻求共赢多赢,才能利人利己。如果一个企业家总想着要挣多少多少钱,并不一定能做大,也不会结交许多朋友,或者你只能赚一次;真正的企业家一定会有社会责任感,实业救国,把报效祖国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企业发展。毛主席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当你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后,发展才会变为硬道理。毛主席之所以能够靠小米加步枪打跑了美帝和国民党,夺取江山,是因为心中有大我,是为大多数百姓谋幸福,所以无往而不胜,因为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这也是潘市长以及阜新给我的启示。

而真正的政治家,也不是把当官作为目的的,当官是手段,目的是为大多数人谋福祉,所谓当官一任,造福一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前程确实也蕴藏在你做的每一件好事中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为佛家所讲的因果关系。潘利国就是一个种善因的好官,这在以后的投资工作中得到了验证。我从重新选址到得到市政府的同意和确认直至工程开工,只用了三个月时间。这其间,我接触了20多个部门,多位官员,我并没有挨个部门去拜访,只是派了员工去办各种手续,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区长张巍和杨副区长亲自到各部门协调,效率很高。

投资成功后,我曾问潘市长为什么这样支持该项目时,他说:“当你把投资的意向告诉我时,我利用到朝阳市出差的机会到相同的项目所在地考察完毕,认为可行,政府可提高许多税收,又能吸纳很多人就业,企业又不能亏损,就决定支持这个项目。”我很佩服他这种做事的细致和周到。

我担任民建沈阳市委副主委已6年多,工作分工是招商引资,多年来与形形色色的企业以及各级政府打过交道,了解并亲历了许多投资事宜,投资不外以下几种情况:

一、请进来,扶上马,再送一程。像潘市长这样在投资商选好项目之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包括市长本人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确认可行后,义无反顾地支持,并不惧风险,不怕担责。其实任何一个项目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是权衡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是前者,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面而上,否则一个地区难以发展。

二、请进来,任其自然,死活不管。政府为了完成招商指标任务不得不出去招商,招进来就完事大吉,至于该项目是否进展顺利,领导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导致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关卡多,阻力重重,投资商历经艰险,即使项目成功,由于时间长、企业成本高,导致不盈利或微利或亏损,使企业丧失继续投资的信心,也影响政府和领导形象。

三、企业遭遇最倒霉的情况,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招商时热情洋溢,好话说了一大堆,把企业请进来了,开始痛打落陷阱之狗,好像企业跟这个领导有八辈子冤仇似的,项目落实不了,处处陷阱,企业投入很大,进又进步去,退又退步出,让企业亏损,甚至破产。此种例子不少,造成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各种矛盾,最终两败俱伤。

我幸运地到阜新投资遇到了好市长,在阜新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市民,对潘市长都是交口称赞,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对投资商、对市民都高度负责的好市长,在他担任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招来许多大的企业,像风力发电项目几乎已经占满了阜新市所有的山头。液压产业、工业园区、房地产、交通等都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阜新市民因为就业机会多,民风更加淳朴,治安案件很少。

在阜新投资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从未感到过寂寞和无助。如果工作太劳累,张区长派区政府的刘宏志秘书一边给我开车,一边带我旅游,同时介绍阜新的投资环境。刘秘书先后带我去过阜新的三塔沟森林公园、大青沟水库、十家子玛瑙城、喇嘛庙等著名的景点。还带我到农家做客,品地瓜、葵花子、花生等。还带我去了八王村,受到霍村长的盛情款待,霍村长送给我许多野鸡、珍珠鸡、火鸡,现在我家吃的蛋都是这些鸡下的。霍村长还特别邀请我跟村民们一起过年放鞭炮。潘市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很热情,我交了许多朋友。市政协副主席陶桂芳全家多次请我到阜新乡下走访,阜新的朋友多得数不过来。阜新人对投资商是欢迎的,他们绝不会难为你,给你设置任何人为的障碍。2011年,阜新海洲区1755人选举我担任海洲区人大代表,我只丢了几票。2011年6月,市人大及海洲区人大补选我成为阜新市人大代表。在海洲区人大常委会上,我全票通过。2011年4月28日在省相关领导和阜新市的推荐下,我代表全省70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北京接受中央领导接见。我公司所投资兴建的项目现在已成为海洲区的第一纳税大户。阜新给每个投资者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每一次离开阜新的时候,我都会有依依不舍的心情。有时,我将要进入高速公路时,会停下车来回望阜新市,向这座城市行注目礼,我会在心里默默地与潘市长及阜新人民告别。我怀着赤子之心来的,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里的人们,善良、热情、敬业、负责任的潘利国市长是值得我爱戴和尊重的。这里勤劳、勇敢、善解人意的阜新人民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工作和奋斗的。我爱阜新,这是我的第二故乡。

后来,当潘书记离开阜新市,调往铁岭市任市委书记,当他离任向大家告别的时候,许多干部和群众都哭了。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如果你现在到阜新市,随便跟出租车司机或街头扭秧歌的百姓聊聊,他们都会对潘书记赞不绝口。我读过很多遍老子的《道德经》,书中说古代贤德的圣人手里拿着一大把欠条却从不找任何人索债,圣人的德行令人钦佩,具有上天那样普照大地不求回报的德行,而具有崇高思想和行为的人,像上天的知己,拥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天道是不分亲疏贵贱的,有德的善人总会得到上天的帮助,2013年年初,潘利国以高票当选辽宁省副省长,大家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正是众望所归。

小六子和他的四个垃圾箱

小六子,我不知道他的全名,他是我丈夫小学时的同学。他住在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81号附近,是我家的邻居。

小六子是个残疾人,他只有一只手臂,走路也不利索,心眼也不多,嘴有点歪,还时常淌口水,衣服也脏兮兮的。

他一年四季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晚上等到全小区的人都睡了,他才肯离开那并排放着的四个大垃圾箱。

四幢居民楼的居民都往这四个箱中扔垃圾,小六子每天翻捡着这些垃圾,把有用的分门别类地收起来卖废品。曾经有的拾荒者也打过这四个垃圾箱的主意,但是他们没有小六子这么敬业,从这四个垃圾箱中未捡到什么。小六子每遇到跟他抢生意的拾荒人,他都大声地呵斥,人家见他是个残疾人,就到别处去了。这个楼存在了多少年,小六子就守了这四个垃圾箱多少年。二十多年,小六子虽然一直是独自一人,但他回迁时增加面积交的钱是自己掏的,没有向政府要过补贴;他的健康的兄嫂后来都下岗了,买房子时,小六子还补贴了五万。

我经常把家中的旧衣物和旧报纸给小六子,他每次都很真诚地感谢我。如果我出差回来,到了胡同口,总要先到垃圾箱附近找小六子,从1995年到1998年,我在奉天街81号住了三年,每天看惯了小六子,如果我出差回到胡同口未见小六子的话,就感到像少点什么。他真好像我家的衣柜,就在那里,我习惯了,见不到就像没回家一样。

那时,我孩子在东北育才学校读书,有时早晨不爱起床,我就对她说:“你趴窗看看楼下的小六子吧。”

我女儿现在已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保送为研究生,但我们都没忘记小六子。

一个残疾人在我和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产生过有益的影响,我们欣赏他。小六子是没有勋章的劳模,我敬佩他。2011年10月丹东山上宾馆

小丹之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及解决方法——吾悲失路之人

我与小丹的妹妹是好朋友,通过她的妹妹我认识了小丹,小丹的妹妹请我帮助小丹找工作,于是我认识了小丹。小丹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带了儿子改嫁,生活困顿。一、调查报告

吾劝小丹,今天失去丈夫,明天自己就是自己的伟丈夫。当初小丹之妹与我曾盟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尽管我们不是亲姐妹,但也今生当同一母亲怀抱中长大的亲姐妹一样相处。因此小丹的姐姐便是我的姐姐,她的亲人也就是我的亲人。所以当我听说小丹的现状时,立刻坐不住了。在小丹返家的第二天中午,会尚未结束,我就匆匆地行驶500公里到了葫芦岛。

见到小丹的第一眼,我感到她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明亮的眼睛周围,全是细密的皱纹,脸上布满红色的血丝,一般人的血丝都是在眼睛里,而她却反映在脸上,生活的重担不仅压在她的双肩上,更压在脸上。双手的关节也不能伸直,长期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在她身上留下很多的痕迹。一双无助的大眼睛里,写满了无奈和辛酸,但少了抗争。我不忍多看她,我对她的感觉正像鲁迅所描述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因为是好友之姐,我又平添了一层辛酸、内疚。我为在过去的时光里,没有了解她,没有给予过她任何的关怀而深感内疚和不安。

她的婆婆、小姑子、大姑子及两个姐夫都早早做好饭在等我,一张旧式圆桌,像公元前的古董,已很斑驳,盘子花色大小参差不齐。我面向窗子坐着,一抬头,看见窗帘就用一根简陋的绳子悬挂着,风吹,帘不动,心也不动;卫生间的马桶,早已没有了自动冲水的功能,至少有一年以上没修过,不大的卫生间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盛水冲马桶的盆子和桶,一把不干不净的水舀子浮在脏水上,是用来舀脏水冲马桶的;肥皂盒是污脏的,显然是用脏手抓过肥皂,手洗干净后忘洗肥皂盒和肥皂了,天长日久堆积了污脏;水池子也有积垢,墙角还有残留的头发,长短不一,颜色各异,从中可推断,使用厕所的人很多,年龄相差悬殊,性别也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每个使用厕所的人,用后都没有对他们使用过的东西给予过人文关怀,更何况是清洁?马桶周围即围绕下水口的圆洞有整整一圈黄色的积垢,是不及时清洗的后果,并且大家都对这个后果置之不理,使本来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给后来的使用者造成了不便。我未敢坐在马桶圈上,用一种很不舒适的姿势小解完,之后,我不知道应该是问苍天还是问马桶的若干个主人:“生活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如果生活真的应该是这样的,还不如让马桶的水把人类连同人类的大小便一同冲进大海喂鱼虾算了。这哪里能体现出生活?只感到这马桶的若干主人都不得不活着,而马桶的斑斑污渍也在昭示着我,主人们活在不在状态中,介于生和死之间不得不活着的边缘状态。你如果说主人们存在吧,大家怎么能忍受长久以来共用一只破马桶,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如果一边使用一边冲水,不雅的气味尚且不会全部挥发,可是,当你必须全部大小便都完成,擦干净屁股,再把卫生纸投进马桶里,抬起身子找水,再冲,而且又不能一次冲净,水舀子的容量及压力有限,这时气味早已从卫生间窜入厨房又进入卧室登堂席地而坐,并且这气味还宣布:“这回,我在卧室还不走了呢!谁让你家厕所和卧室之间连厅都没有,我住哪儿啊?”你如果说主人都不存在吧,那在三个狭小卧室中穿梭的人又是谁?

一个生活讲究秩序、卫生和质量的人,如果东西坏了,尚有修理价值应立刻修理;如无价值修,应立刻抛弃,更换新的,怎么能够每天忍受这个破马桶的折磨?而我们也在折磨着这个破马桶,竟忍心让它带伤工作这么久?唉,互相折磨,两败俱伤啊!大家都不爽。从中可见女主人、男主人混日子,拿日子没当日子过,拿所有的日子都当世界末日过这种颓废的心态。

妹夫矮、黑、丑且木讷,但心地很善良,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过一辈子很放心,但永远不会有激情澎湃的时刻,更谈不上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整个生活场景像是女主人带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男孩来这个男人家讨宿和讨口饭吃,男人给女人提供了一个不是自己产权而是年过古稀的母亲产权的并且将来另外两个妹妹也都有继承权的窝,是的,是一个有别人产权证的男女主人公临时的窝,而男女主人公不过是临时搭个伙而已。

结论:无序无任何安全感无质量的生活。二、解决方法

1. 住房:每到周六、周日,一大家人来看小丹的婆婆,这无可非议,谁人不爱老母?但一大家人穿梭往来,严重影响孩子读书,使之无法静心读书,房子太老旧且无厅。客人来了需进卧室。我以为,每个人都应该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这样无寄人篱下之感,保持经济、人格上的独立性。

2. 工作:找一份打工工作,每月1500元左右(当地工资标准),年收入不过两万元,这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 孩子三年高中学费加补课费约需十万元,念大学四年约五万元,结婚、购房约需100万元,不算吃饭住宿等。这些高昂的支出不是靠打工或靠人接济所能够解决的。俗话讲:“救急不救穷。”遇到危难时,大家都可帮一时,但平时过日子,特别是如果你想享受生活,是一定要靠自己打拼的,“夫妻有隔道手”,这是我父亲以前对我的训诫。夫妻应是这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之一,但是花钱时尚要隔着一道手,所以谁有不如自己有。观音亦讲“求人不如求己”,主席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4. 身体状态一般。小丹大约1.6米的个头,体重不过90斤左右,瘦削,手指关节痛,已不适合再从事体力特别是重体力劳动。

针对以上困难,解决办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