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读古诗词(全4册):中华好诗词,涵盖新课标篇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1:25:55

点击下载

作者:小花石匠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陪孩子读古诗词(全4册):中华好诗词,涵盖新课标篇目

陪孩子读古诗词(全4册):中华好诗词,涵盖新课标篇目试读:

陪孩子读古诗词(第1册)

作者:小花石匠出版方: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9年 04月 01日ISBN:9787201145471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陪孩子读古诗词(第1册)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注释

◎曲项:弯曲的脖子。项,脖子。 ◎拨:划拨。诗情画意

春天到了,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朝着天空发出“鹅鹅鹅”的叫声,好像在歌唱一样。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拨着清澈的水波。

这首诗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前两句写鹅的声音和神态,先写所听,再写所见,富有层次感。后两句写鹅的外形和动作,对仗工整,着重于色彩对比,白、绿、红三色相映,画面十分鲜艳。延伸阅读【初唐四杰】

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简称“王杨卢骆”),被称为“初唐四杰”。四人活动于高宗、武后时期,在诗文的内容、风格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初步扭转了齐梁以来浮艳的诗风。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绦(tāo):用丝线编织而成的绳带。这里比喻柳条。 ◎二月:农历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古诗中的日期都是农历。诗情画意

嫩绿的柳叶像是碧绿的玉,装扮了高高的柳树,无数条柳枝犹如长长的丝带低垂。这些细巧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它就像剪刀一样呢。

这首诗用了三个比喻,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一句诗人自问自答,由柳树引出春风,写法尤其巧妙。延伸阅读【柳俗】

中国人自古爱柳树,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比如,在古代的寒食节那天,家家户户门前插柳枝,头上还戴个柳条做成的帽圈,去郊外踏青游春。又如,“柳”与“留”谐音,从汉代开始,古人离别时,往往折柳相赠,以示挽留之意。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注释

◎春晓:春天的早晨。晓,早上,黎明。 ◎觉(jué):发觉,察觉。 ◎闻:听。诗情画意

春天的早晨,诗人睡得很沉,天亮了也没有察觉,直到听到外面处处都是鸟鸣声,他才醒了过来。诗人想到昨天晚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也不知道屋外的花落了多少。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躺在床上的所听、所想,几乎发生在醒来的一瞬间。诗人并没有亲自走出去看鸟看花,却依靠想象,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明白晓畅,读来朗朗上口,清新隽永。延伸阅读【《春晓》创作背景】

诗人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来到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没有中,又回到了故乡。这首《春晓》就是他隐居鹿门山时写的。《唐诗笺(jiān)注》评论:“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是说这首诗十分自然,不像是刻意写出来的,而“花落知多少”这一句包含了诗人惜春的情感。绝句(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注释

◎迟日:即春日,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泥融:指泥土湿润。 ◎鸳鸯(yuān yāng):一种水鸟,雌雄常成对活动。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是典型的“以诗为画”。全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动静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春天来了,山水一片秀丽,春风和煦,花草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泥土湿润,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沙洲和暖,憩息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延伸阅读【鸳鸯】

鸳鸯是著名的观赏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多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喜欢栖息在开阔的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因为鸳鸯大多成对出现,所以中国古代诗文中,常常把鸳鸯当成爱情的象征,比如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愿作鸳鸯不羡仙”。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懒困:疲倦困怠。这里指春天的慵懒。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边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和暖的春光使人懒洋洋的。江畔盛开着一簇无主的桃花,我是该爱那深红还是浅红?

春光,微风,还有深红浅红的桃花,眼前所见是那样赏心悦目,难怪诗人如此慵懒闲适呢!延伸阅读【深层解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最后一句用了叠字,看起来是一个选择问句,实际上,深红浅红,诗人都爱。这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正是因为桃花开得自由自在,色彩娇艳,才会令诗人发出这样的问句。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注释

◎蹊(xī):小路,泛指道路。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去。 ◎恰(qià)恰:形容鸟叫声。诗情画意

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漫步到了邻居黄四娘家门口。门前的小路都被花覆盖住了,不计其数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周围时常有蝴蝶嬉戏飞舞,留恋着花朵不愿离去,可爱的黄莺轻快地鸣叫着,声音和谐动听。诗人不禁沉醉其中,都迈不动步子了呢!

全诗语言口语化,富有节奏感,风格轻松愉快,充满了生活趣味。延伸阅读【恰恰】“恰恰”还有另一种解释,同“时时”,也就是频繁的意思。郭在贻先生在《训诂(gǔ)丛稿》中说:“实则恰恰在这里乃是频繁不断之意,恰恰当作频频、时时解。”他认为“恰恰”作为拟声词和鸟儿的叫声差得比较远,解释为时时更合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注释

◎当(dāng):相当于“在”。 ◎发生:产生,兴起。 ◎潜:暗中,偷偷地。 ◎野径(jìng):田野间的小路。径,小路。 ◎俱(jù):都。 ◎锦官城:即成都。诗情画意

开头诗人就用了拟人手法,赞美雨是“好雨”,对应了诗名“喜雨”,可见诗人的喜爱之情。那么诗人喜爱的这场春雨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前三联写的是,好雨仿佛知道时节似的,就在春天下了起来,随着风儿悄悄潜入夜晚,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路上空全是黑压压的云,只有江上船中火光明亮。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他想象第二天一早去看被雨水沾湿的鲜花,整个成都都将繁花盛开。其中花重是指花沾了水而显得沉重,十分生动形象。延伸阅读【锦官城】

三国时期,蜀(shǔ)锦成了蜀汉王朝重要的财政收入,朝廷设立锦官并建立锦官城来保护蜀锦的生产,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由此而来。由于蜀锦名气很大,后世也还是常常用锦城和锦官城称呼成都。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 ◎鳜(guì)鱼:一种淡水鱼,俗称桂花鱼、桂鱼,味道鲜美。 ◎箬笠(ruò lì):用箬叶编成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麻制成的雨衣。诗情画意

这首词描写的是江南春汛时期渔民捕鱼的情景。西塞山前,白鹭自在飞翔,桃花盛开,春水盛涨,正是鳜鱼最为肥美的时节。渔夫们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不思归。

全诗色彩明丽,风格活泼,表现了渔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延伸阅读【《渔歌子》的传播】

这首词后世流传极广,不仅国内唱和者众多,而且还传到了海外。东邻日本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都是以这首词为蓝本改写而成的。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注释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谙(ān):熟悉。 ◎绿如蓝:比蓝草还要绿。蓝,蓝草。诗情画意

记忆中江南的风景是那样美丽,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比蓝草还要绿,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忆江南》一共有三首,这一首是泛忆江南,总写江南风景之美,选取了江花和江水两个意象,红绿相映,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画面十分耀眼。延伸阅读【《忆江南》写作背景】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在苏州一年多,经常漫游江南。因此,江南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十几年后他在洛阳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后面两首分别是回忆杭州和苏州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的街道。 ◎酥(sū):酪类,用牛羊奶制作而成的食品。 ◎绝胜:远远超过。 ◎皇都:京城,国都。诗情画意

京城的街道上细雨纷纷,就像酥酪一般滋润,青青草色遥看连成一片,走近了却是稀疏的嫩芽,不怎么显眼。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发出感慨: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远远胜过满城烟柳的暮春时节。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又补充说春天最好处是早春,以小雨、草色描绘早春淡雅、若有似无的美好,给人无限遐想。延伸阅读【皇都】

皇都即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都有许多别名,除了皇都外,还有京都、京师、京城、帝都、帝乡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叫作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欲断魂:形容非常惆怅、悲哀,就像快要失去魂魄一样。 ◎遥指:向远方指。 ◎杏花村:杏花掩映的村庄。诗情画意

清明时节,小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的行人一个个伤心欲绝。匆忙赶路的诗人想要找个地方歇脚避雨,于是问路人:哪里有酒家?牧童指向远方,说:前面杏花村就有。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凄迷伤感的氛围,最后一句点到即止,语尽而意不尽,牧童指完杏花村后,留给读者无限遐想:诗人是否继续向前走了呢?短暂的停留后,他又要去往何方呢?延伸阅读【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游春,扫墓祭祀(jì sì),缅(miǎn)怀先人。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习俗有了地域差异,所吃的食物也大不相同,比如江南一带吃青团,客家人吃艾粄(bǎn),还有些地方吃馓(sǎn)子。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注释

◎初:刚刚,才。 ◎兼(jiān):全部。 ◎蛱(jiá)蝶:蝶类的一种。诗情画意

下雨前才看见花间吐露新蕊,雨后只剩下叶子,叶间已经完全没有花了。蛱蝶飞来,一看没有花,又飞过墙头去了,怀疑春天的景色在邻居家呢!

前两句采用对比手法,写了雨前雨后花开花落的情景,面对花落春残,诗人不免感到惋惜。后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蛱蝶兴冲冲地来,又扫兴飞走,去隔壁寻找春色。蛱蝶的心情其实也是作者的心情,说不定隔壁的花还开得好好的呢!延伸阅读【蛱蝶】

蛱蝶是蛱蝶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6000个物种,属于中大型的蝴蝶,品种包括帝王蛾、赤蛱蝶、黄褐(hè)蛱蝶和豹斑蝶等。其中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蝴蝶,翅反面是枯叶色,休息时从前翅顶角到后翅臀(tún)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翅里面夹杂着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像叶片上的病斑。当枯叶蛱蝶两翅并拢停在树枝上时,很难把它和将要凋谢的枯叶区分开来。四时之风·春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宋·郭熙注释

◎煦(xù):温暖。 ◎裙裾(jū):裙子。 ◎时:时常,时时。诗情画意《四时之风》是一组赞美四季之风的诗。这首写的是春风,大意是,温暖和煦的春风融化了冰冻的土地,催促着人们快快开始耕种,又吹得衣裙轻轻摆动,还不时送来阵阵花香。

好一派明媚的春光,人的心情也舒畅起来了呢!延伸阅读【谜语】

唐代李峤写过一首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猜猜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苏轼注释

◎惠崇:北宋僧人,擅长诗画。 ◎蒌蒿(lóu hāo):草本植物,茎可食用。 ◎芦芽:芦苇的芽,即芦笋,可食用。 ◎河豚(tún):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内脏及血液有剧毒。 ◎上:指春天河豚从海里洄游到江河,逆流而上。诗情画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绽,初春江水回暖,最先知道的便是戏水的鸭子。河滩上,蒌蒿满地,短短的芦笋也长起来了,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河。蒌蒿、芦笋配着河豚,可是一道极鲜的美味呢!

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但读这首诗就可以想象到江南初春的美景。诗人从景物联想到美食,使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延伸阅读【惠崇】

惠崇是宋初“九诗僧”之一,和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惠崇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有“惠崇小景”之称。宋代王安石在《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美他的画:“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意思是说绘画史上有无数名家,而我最欣赏的就是惠崇。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注释

◎宿:住宿,过夜。 ◎新市: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徐公店:姓徐人家开的酒店。 ◎篱(lí)落:篱笆。 ◎疏疏:稀疏。 ◎阴:树荫。 ◎急走:快速地奔跑。诗情画意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叶子却还不够茂密,没有形成树荫。孩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蝶,黄蝶却转眼飞进了一片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的景色,动静结合,展现了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充满童真童趣。延伸阅读【宋代的酒文化】

宋代酿(niàng)酒业很发达,新市就是当时的酿酒中心。当时饮酒之风盛行,文人之间还流行起了行酒令,并且在行酒游戏中形成了许多词牌名,如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头、荷叶杯、醉公子、南乡子等。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注释

◎胜日:指天气好的日子。 ◎泗(sì)水滨(bīn):泗水河边。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光景:风光,景象。 ◎等闲:轻易,随便。诗情画意

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来到泗水边踏青寻春,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风景焕然一新。为什么很容易就能看出春风的面貌呢?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都是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历来是名句,虽然没有疑问词,但暗含了自问自答的形式,用“万紫千红总是春”解释了“等闲识得东风面”的原因。诗人不仅寻春、赏春,更问春、论春。延伸阅读【朱熹】

朱熹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比喻孔门,“寻芳”比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比喻圣人的教化,“春”则比喻孔子所倡导的“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注释

◎游园不值:去朋友的花园拜访,朋友却不在家。值,遇到。 ◎应:大概,可能。 ◎屐(jī)齿: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用木柴做的门。诗情画意

诗人拜访朋友,朋友却不在家,欣赏不到园中的美景,于是幽默地想: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印在上面,所以我轻敲了那么久的柴门,他也不来开门。后两句想象更是新奇:尽管园主人紧闭园门,想要独享里面的春色,可是一枝红杏却不甘束缚,伸到了墙外。

最后一句诗人将红杏拟人化了,借红杏出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也蕴含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禁锢,蓬勃发展。延伸阅读【古代的门扉】

扉是门扇的意思。古代的双扇门,从中间向左右两侧打开。古时的州县衙(yá)门俗称“六扇门”,这是因为按照当时的形制,州县大门都是三开间(建筑物正面两根柱子之间为一间),每间各安两扇黑漆门扇,总共有六扇门。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可:适合,适宜。 ◎何:多么。 ◎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诗情画意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时节,水面上荷叶多么茂盛,重重叠叠,紧紧相挨。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一会儿游到东边,一会儿到了西边,一会儿出现在南边,一会儿又去了北边。

这首采莲歌语言简洁,用回环往复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采莲的场景,表现了采莲人愉快的心情,充满了青春活力。

延伸阅读【《江南》的寓意】“莲”字谐音“怜”,古代民歌常以此象征爱情,《江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即两人唱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因此,这首采莲歌也被认为是一首情歌,歌者是诗中未露面的男主人公,“采莲”有向女子求爱的意思。这首诗唱法可能是前两句由男歌者领唱,第三句由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则是男女分组和唱。池上二绝(其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

注释

◎解:明白,懂得。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夏日荷塘里,莲蓬已经成熟了,一个小孩撑着一只小船,偷采了几个白莲,又急急忙忙地往回划。但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小船驶过,浮萍间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船儿划过的痕迹,暴露了他。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将小主人公天真、淘气的形象描绘得栩(xǔ)栩如生。

延伸阅读【浮萍】

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又叫青萍、田萍、浮萍草,常见于池塘、湖泊内,可作家畜(chù)和家禽(qín)的饲料,可入药。浮萍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常用来比喻身世漂泊不定或世事变化无常,如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唐·杜牧

注释

◎齐安郡:即黄州,今湖北省麻城市、武汉市新洲区等地。 ◎菱(líng):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称“菱角”。 ◎啭(zhuàn):鸟婉转地鸣叫。 ◎尽日:整天,终日。 ◎红衣:指鸳鸯的羽毛。诗情画意

雾雨蒙蒙的夏日,诗人站在池塘边,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菱叶穿透满池的浮萍,露出水面,染绿了整个池塘。夏莺在花间婉转吟唱,像是在戏弄蔷薇(qiáng wēi)花。细雨绵绵,却一整天都无人欣赏,只有鸳鸯成双成对地沐浴着自己的红色羽衣。

诗中色彩丰富,明暗结合,明写的有“绿锦池”的菱叶和“浴红衣”的鸳鸯,暗写的有绿色的浮萍、黄色的夏莺、多彩的蔷薇。大片绿中点缀着些许红黄,色彩纷呈而又恰到好处,使画面十分醒目。

延伸阅读【鸳鸯相对浴红衣】“鸳鸯相对浴红衣”被历代许多诗词借用过。宋代廖世美词《好事近》有“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zhào)弄长笛”。宋代黄庭坚诗《题惠崇画扇》有“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

注释

◎夏日长:指夏天白昼变长。 ◎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诗情画意

炎炎夏日,诗人站在山亭上赏景,只见绿树苍翠,撒下一片浓密的阴影,夏天的白昼变得长了。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楼台的倒影,这时微风吹来,水面如一幕水晶的帘子晶莹地晃动。蔷薇开满了花架,整个院子都充满了花香。

绿树浓荫,楼台倒影,池塘微风,蔷薇满架,这些都是夏天最美丽的风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夏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延伸阅读【蔷薇】

蔷薇属蔷薇科,落叶灌(guàn)木,形状类似同科的玫瑰、月季。花有红、白、黄、紫等色,其中红色居多,黄蔷薇最为珍贵,春末夏初开放,具有芳香。原产于亚洲和欧洲,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蔷薇花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从中提取香精,还可以入药。四时之风·夏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宋·郭熙

注释

◎熏:暖和。 ◎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 ◎小:短暂。诗情画意

在暖和的夏风中,草木生长茂盛,欣欣向荣。在池塘边稍微站一会儿,就闻到了从隔岸飘来的荷花香气。

这首诗赞美了夏天的风,通过极具季节特色的草木、荷香,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

延伸阅读【熏风】“熏风”即和暖的风,多指夏风,出处是《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

注释

◎客中:在他乡做客。 ◎清和:天气清明和暖。 ◎乍(zhà):刚刚。 ◎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当,朝着、对着。户,门。诗情画意

四月初夏,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刚放晴,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诗人所见,没有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向着太阳盛开的葵花。

这首诗写的是雨后初晴的景色,画面清新明丽,语言浅显易懂。诗人司马光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在后两句托物言志,把毫无方向的柳絮和一心向日的葵花做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情志:要永远忠于国家,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延伸阅读【葵花】

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自明代引进中国。这首诗写于宋代,因此诗中的“葵花”并不是向日葵,而是指葵菜的花。葵菜是一种蔬菜,又叫

苋(xiàn)菜,按收获季节分为春葵、

葵和冬葵,也有向日性。实际上,明以前许多诗歌都写到了“葵”“葵花”,指的都是葵菜。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秦观注释

◎携:带。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倚胡床:斜靠在胡床上。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参差(cēn cī):杂乱不齐。诗情画意

夏天的夜晚,诗人带着拐杖出门,去柳林外找阴凉处。最后,他把胡床放在华丽的画桥南边,斜倚在上面,十分惬意。明月高升,船上的笛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晚风渐渐停了下来,池中莲花盛开,散发着清香。

前两句写诗人寻找纳凉处的过程,后两句写诗人纳凉时看到的景色,由动到静,从闷热到舒适,富有层次。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和诗人一起远离尘俗,欣赏美丽的夜景。

延伸阅读【交椅】

胡床不是床,而是古代的折椅,也叫作交椅或绳床,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宋元明清时期,贵族和官员们外出巡游、狩(shòu)猎时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渐渐地,交椅成了身份的象征,人们常常用“第一把交椅”来指代首领。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注释

◎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梅子成熟的季节,约农历五月。 ◎却:还,再。 ◎添:增加,增添。 ◎黄鹂:黄莺的别称。诗情画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这天诗人在溪上泛着小舟,到了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向前。一路上绿荫茂密,不比刚出发的时候少,又听到密林里传来几声黄莺的鸣叫,更添乐趣。

诗人选取的是出游行程途中的一小段,选材恰当,构思精巧,带着读者一起领略那宜人的景色,感受他那份愉悦的心情。

延伸阅读【梅子黄时】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农历五月到六月,江南正好处在多雨的时节,宋代赵师秀诗《约客》中就有一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因此,江南一带称这一时期的雨为“梅雨”,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气象学和地理学。诗人在雨季碰上难得的连续晴天,约二三好友一起去衢州游玩,一路上心情自然也是格外的好,这正是他写作这首诗的心情基调。夏日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

注释

◎杂兴:即兴而写的意思,也叫杂感。 ◎麦花:即荞麦花。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田园的景色。大意是,梅子金黄,杏子也长肥了,荞麦花开得一片雪白,油菜花却稀稀落落的。白昼渐渐变长,篱笆下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飞来飞去。

其中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忙的情况: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在家里见到人。第四句写蜻蜓蛱蝶飞舞,静中有动,以动衬静。

延伸阅读【荞麦】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夏秋开白色或淡红小花。果实呈三角形,可磨粉制面食,也可以用来制酱油和供药用。因颗粒呈多角形棱(líng)角状,故俗称“棱子”。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注释

◎泉眼:泉水涌出的穴孔。 ◎照水:映在水里。诗情画意

涓(juān)涓细流从泉眼中流出,因为泉眼对它的爱惜,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池边的树荫因为喜爱春天的晴朗与柔和,像照镜子一般把自己倒映在水中。柔嫩的荷叶才从水中露出一个尖尖的角,早就有蜻蜓停在了它的上面。

诗歌呈现的画面小巧精致,原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被一个“惜”字和一个“爱”字赋予了人的感情,使整首诗顿时显得趣味盎(àng)然,生动活泼起来。

延伸阅读【荷花】

荷花,又称莲、芙蓉、芙蕖(qú),是中国古代诗文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其内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洁的品质,如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莲花“出淤(yū)泥而不染”;另一种是用来形容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注释

◎净慈寺:寺名,位于西湖南岸。 ◎林子方:诗人的好友,当时林子方官居直阁秘书,被调职去外地做知府。 ◎毕竟:到底。 ◎西湖:湖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四时:四季。 ◎接天:好像与远天相接。形容荷叶面积很大。 ◎别样:特别。诗情画意

太阳刚刚升起,诗人就走出净慈寺去送好朋友林子方了,站在西湖边,望着眼前的风景,不禁发出感慨:到底是六月的西湖啊,风景不同于其他季节,你看那硕大的荷叶,随着湖面伸展到天边,仿佛和天空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片无边无际的绿色,而那骄阳映照下的荷花,红得那样娇艳欲滴。

前两句先发表议论,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六月西湖的喜爱之情,后两句采用夸张手法,通过“接天”“无穷”等词将原本柔美的莲叶荷花写得气势磅礴(páng bó),“无穷碧”的荷叶与“别样红”的荷花互相辉映,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延伸阅读【西湖】

中国一共有36处西湖,诗中的西湖在杭州,也是最出名的一个。杭州历来是江南鱼米之乡,宋代范成大有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就是赞美苏州和杭州像人间天堂一样繁荣美丽。杭州也是南宋的首都,当时叫临安,杨万里这首诗正是通过写杭州西湖的美景,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意。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

注释

◎分绿与窗纱:把绿色分给纱窗,形容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给。 ◎情思:情绪,心情。诗情画意

梅子味道很酸,吃完后酸味还长久地留在口中,仿佛牙齿都要酸软了。芭蕉叶已经长开了,把一片绿色映照在纱窗上。白昼很长,午睡起来,无聊得很,闲来无事便看着外面的小孩捉着纷飞的柳絮玩。

这首诗中出现了梅子、芭蕉、柳絮这些景物,又说白昼变长,显然是初夏时节,诗人吃酸梅,看芭蕉,睡午觉,最后看孩子捉柳絮,十分悠闲。其中第二句中的“分”字用得巧妙,芭蕉的绿不是映纱窗,也不是透纱窗,而是主动分给了纱窗,诗人把芭蕉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

延伸阅读【芭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点像香蕉,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多有种植,古时人们常常把它们种在房前屋后。古诗词中有“雨打芭蕉”的意象,由于芭蕉叶硕大,被雨一淋,就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如唐代白居易的《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辛弃疾

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黄沙道:南宋时的一条繁华官道,在今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祭神处,故名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诗情画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半夜清风徐来,传来了阵阵蝉鸣声。稻花香气里传来一片蛙声,仿佛在说着丰收的年景。夜空中星星若隐若现,山前细雨淅淅沥沥,词人想在社林边找一间客店躲雨,急急地想从小桥过溪,山路一转,社林边从前的茅店忽然就出现在了眼前。

这首词描写夏夜,上片寓动于静,明月、清风、稻花香都是静谧之景,却引出了“惊鹊”“鸣蝉”“说丰年”“蛙声”等声音。下片从天上星、山前雨写到林边不经意出现的茅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词人沉醉于夏夜美景的愉悦之情呼之欲出。

延伸阅读【辛弃疾】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受弹劾而被罢官,回到先前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所建的庄园,并在这里生活了近十五年,其间仅有两段短暂的出仕经历。黄沙道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水利很好,适宜农业发展,辛弃疾经常去那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西江月》就是其中之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

注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