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6:26:33

点击下载

作者:诺布旺典著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

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试读:

本书将告诉你

光耀古今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朗朗上口的诗偈和生动活泼的佛教寓言被广泛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既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那么,该如何解读佛这个人类智慧的宝库呢?其实.解密的钥匙就是我们身边的虫鱼鸟兽.-草一木。它们活跃在每一本佛教典籍中,悄声轻语着其中的高深智慧。

花有花语,兽有兽言,掌握这些动植物的特定属性和佛教寓意,便能以点带面,了解相关的佛教知识。本书收录了佛教中经常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34种动物和55种植物,采用现代图解方式,生动明了地诠释这些动植物在佛教中的丰富内涵。此外,每一种动植物还特设了佛教寓意.学名.种属、经典出处.寓言故事等信息栏目,既清晰明了,又生动鲜活。书中大量的动植物手绘图、相关神明圣像以及珍贵唐卡鉴赏,都将为您的阅读增添更多的趣味和审美享受。

封面故事

多彩的佛教动植物世界

封面图片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佛教动楦 物世界。其中主图为白度母,她身色洁白,面目端 庄祥和,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眼,因而 又被称为七眼佛母。她的形象典雅优美,双脚盘 坐在盛开的莲座上,左手当胸以说法印持曲茎莲 花,花茎曲蔓至耳际,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并持曲 茎莲花。莲花象征白度母的清净、无染和慈悲。封 面小图分别为佛教中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它 们有些是神明的坐骑,有些是奇幻的虛构动物. 有些则是医治众生疾病的珍贵药物。

和谐的动物世界:和睦四瑞图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这幅唐卡取材于宗教传说,画面中大象、猴子、山兔和羊角鸡四种动物守五戒,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背景则有山有水,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大树的藤蔓上果实累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整幅画面体现了众生守五戒,因而享受和谐世界的思想。另外大象驮猴子,猴子托山兔,山兔顶着羊角鸡,长者在上,幼者在下,长幼分明,说明了应尊重长者,甚至超过对学识、优越地位和高贵出身的尊重。佛教常用动物故事来譬喻佛教的法理,生动活泼,易于流传,起到了很好的说教作用。和睦四瑞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佛教甚至有专门讲述动物故事的经卷,比如《百喻经》、《九色鹿经》和《鹿母经》等。

长满植物药物的药王城

曼唐 清代 西藏

药王佛是佛教专门救治疾病的佛。传说他为了解除众生因无明所生的各种病痛,曾在药王城中为天神、大仙、外道、内道等四众传讲医学。药王城是一个有各种珍奇宝贝的宫殿,四周的各山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石类药物。

南方的锥顶山上长着热性药物,药香所到之处,一切寒病自可解除。北面雪峰山上长着寒性药物,可解除一切热病。东面的香茅山则生长着七种诃子林,诃子树的各个部位都可医治疾病,具17种功效。西面马拉亚山则出产六种妙药和医治百病的五药。药王坛城图是佛教医药的概观。佛教医药随着佛教的流传,对藏医和中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四百四病说、“八支”分类,在中国古代医籍中经常出现。

佛教动植物唐卡鉴赏

释迦牟尼佛在无忧树下降生

无忧树能消除烦恼忧伤,象征纯洁,见证了佛陀的诞生。这幅唐卡描绘的就是摩耶夫人手扶着无忧树枝,婴儿便从她的腋下降生。释迦牟尼降生后,下地便能行走,他向东、南、西、北方向各走七步,走过的地方都长出了莲花,即步步莲花。

佛陀在娑罗树下圆寂

这幅唐卡主要描绘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创立佛教,弘法40多年后在娑罗双树间圆寂的历程。在画面中间左侧描绘了佛陀入灭的场景,相传娑罗双树合而为一,垂下树枝盖在安详的释迦牟尼佛身上。

斯巴霍

这幅唐卡表达了佛教认为生命在生死中轮回的观点,因而叫做斯巴霍,“斯巴”即“生死轮回”的意思,“霍”是汉语“画”的假借词。佛教认为众生生命平等,动物和人一样,如果不破除无明,就会因着各自前生的业报而表现为不同的生命形态,在六道中永远轮回。图中央画有九宫,周围有十二生肖来相配,其间分布人生三世、生老病死等情景。唐卡中的八卦和十二生肖缘自内地,尤其是十二生肖中的12种动物,被描绘得惟妙惟肖。

六道轮回图

这幅唐卡讲述的是六道轮回的情景,未得解脱的众生都要在六道之中轮回,因各自不同的业力而投生于不同的道中,分别是地狱、恶鬼、畜生、修罗、人间、天道。众生的贪、嗔、痴既造就了恶业无法解脱,还产生了人生中的种种烦恼。佛教中用鸟、蛇和猪来象征众生的贪、嗔、痴,唐卡将它们的形象画在生死之轮的正中,喻示着贪、嗔、痴三毒是导致轮回的根本原因。贪是沉溺于五欲之境,嗔是仇视他人,痴又作无明,指愚昧无知。

观音菩萨三合一

这幅唐卡中的观音菩萨三合一造像,出现了三种动物:大鹏金翅鸟、白狮子和马。观音菩萨坐于明王肩上,明王蹲立在大鹏金翅鸟身上,大鹏金翅鸟又张双臂站在白狮子背上,下界为马头明王,造型十分独特。西藏密宗认为金翅鸟象征勇健菩提心,是护法神之一。白狮子则象征王的无畏和威望。马比喻悟道根机。

以龙命名的龙树菩萨

这幅唐卡中央主尊为龙树菩萨,根据头上有七条彩龙而得名。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在佛教史上地位很高。他头上的彩龙代表龙王护法,也代表天龙八部护法的意思,因为龙是守护佛法的八部众之一,能呼风唤雨。佛教中的龙可能是源于古印度的蛇崇拜。

骑白狮子的白哈尔

唐卡中的主尊是坐在白狮子上的白哈尔,胸前两手持弓搭箭,另两只左手分别持水波利刃和尺杖,右手分别持金刚斧和宝剑,雪狮爪踏一具人尸。白狮子象征着护佑佛法,克服雪域各地的魔障。狮子在佛教动物中占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王的威望和大无畏。

骑三眼骡的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主司命运和财富。她身骑一头骡子,骡臀上生有一只眼,故也称骡子天王。骡缰绳是毒蛇,骡脚下是汹涌血海,象征她过了三界(天、地、海)。

脚踏水牛的护法神阎罗

在这幅精美的唐卡中,描绘了阎罗法王令人恐怖的形象。法王蓝色身,右手挥舞骷髅杖,左手持绳套,以战斗姿两脚踩踏在蓝色公牛身上,右腿蜷屈,踏水牛头,以降伏水牛的傲慢。左腿直伸,踏在水牛臀部,以降伏它的残暴。水牛在佛教中的含义十分凶野,但外修阎罗仍能驯服。故骑水牛喻外修阎罗惩恶除暴的神力,能降伏三界中一切的邪恶精灵。

手持莲花的白文殊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代表着清净无染的菩提心、菩萨慈悲心等美好的意义。莲花座也是佛教中的常见台座。这幅唐卡中的白文殊,一面二臂,浑身洁白如雪;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各捻一枝乌巴拉花茎(莲花的一种),其上竖立宝剑和经箧,双足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之上。

将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弥勒

弥勒佛是未来佛,即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将在人间成道的佛,据说他的成道树就是龙华树。有人说此树花枝像龙头,树枝逶迤盘旋似宝龙,所以名为龙华树。这幅唐卡中,弥勒佛左手捻一龙华花茎,象征他将于龙华树下示现成佛之相,花心中托着一个水瓶,说明他将降生于婆罗门族中;右手施说法印,暗示弥勒将会于人间说法。

手持诃子的药师佛

诃子能解百毒,其在藏医中的地位犹如甘草之于中医。因而诃子被认为是神圣的药用果。在佛教中,诃子也是最具医病功德的药师佛的标志性持物。这幅唐卡中央主尊即为药师佛,他右手持诃子果枝,象征他是佛教医治疾病的专属佛;左手托宝钵,盛着能够医治众生因上、果上一切诸病的甘露。

长满美好植物的观音菩萨净土

这幅唐卡所绘的是观音菩萨净土。其中充满各种珍禽异兽、如意宝树,鲜花艳丽,景色优美。如意树时常流出诸香,如旃檀沉水、苏罗鼻香及柔软适意的俱苏摩花。如意树生于阿修罗道,却在天道开花结果,能产生天人的一切所需之物。俱苏摩花在佛经中是繁茂庄严的妙花,可用作修法,所求皆得。

佛教中的草类药物

这幅唐卡出自藏医典籍《四部医典》的80幅曼唐。据说《四部医典》是药师佛在坛城所讲医药知识之大成,其中记载了许多神奇的药用植物。这幅曼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佛教要将众生从世间和出世间的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故医药在佛教占很重要的地位,有“佛陀如医王,佛法如良药”的说法。

佛教中的动物药物

本图出自《四部医典》曼唐第33图,描绘了各种珍奇的动物类药物。可见,动物不仅在佛教中占重要地位,有种种象征和寓意,还可用作拯救众生病痛的奇药。

手持玉米穗的尸陀林主

尸陀林是人死亡之后遗弃尸体的去处,尸陀林主就是掌管这个地方的主神,他的手持物是玉米穗。玉米在佛教中象征丰收和富足,手持玉米穗代表为死者带去安慰。修行者在尸陀林修行,可体察生命的脆弱无常,是最佳的修行处所。编者序佛教文化的生动语者——佛教世界中的动植物“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小沙弥身着一袭僧衣,从鸟语花香的山林轻语着走来,你是否觉得这样清妙的字句,如雨落莲叶,滴滴轻叩心扉?当水灵俏丽的江南女子娇羞地婉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你是否感到内心瞬间似香洁的茉莉怦然绽放,清馨无比?在心灵欢悦的同时,是否知晓这就是光耀千古的佛教文化所赐予你的美好感受?

佛教经典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是人类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宝藏。其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自传入炎黄大地,与我国民族文化水乳交融,成为融汇文学、建筑、艺术、音乐等的综合文化。上段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其实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说的偈子。诗偈不仅净化人的心灵,还是璀璨的文学作品。而江南民歌茉莉花其实源自于五台山佛教音乐。然而,该如何解读这人类的智慧宝库呢?其实解密的钥匙就是我们身边的虫鱼鸟兽、一草一木。它们活跃在每一本佛教典籍中,悄声轻语着其中的高深智慧。

佛教向来主张“物我一如”、“众生平等”,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独立自主的生命和开悟的种子。但人类对于动物,对于自然,却俨然是造物主主宰一切的态度,能用则用,相悖则诛,乃至于现在备尝大自然惩罚的苦头。只有遵守佛教 “同体共生”的思想才能促进宇宙的和谐生机,只有坚持“慈悲护生”的做法才能减少人类的血债。当然佛教主要是从万物皆有佛性的角度来保护动物,体现在戒杀、素食、放生三个方面。另外对于佛教徒来说,保护动物有助于积累功德,获得转生来世善的果报。

佛教给予的平等地位,使得动物在经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佛陀在往昔曾示现为动物,实践菩萨行,引导众生修持成就。佛陀威仪庄严的三十二相好,有的以动物譬喻,比如手足如雁,指间的网缦张指则现、闭指则隐;身如狮子,威荣尊贵、无畏强大。也有佛菩萨示现动物,如马头明王即观音菩萨在动物界的示现。神明或以动物为坐骑,或手持动物,甚至还以动物命名,以此表达自己的属性和功用。如文殊菩萨身骑兽中之王的狮子,象征他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右侍而地位显赫。佛经《百喻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动物寓言故事,生动活泼、寓意深远,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流传久远。因此,动物不仅代表着佛教的“平等观”,还譬喻佛陀相好、象征神明属性,生动地宣讲着佛教教义。

植物也是活生生的宣讲佛教教义者。花本是花,树本是树,但佛教文化给它们涂上了神圣的色彩,宗教意蕴深厚。六月盛开的圣洁莲花象征着佛教最美好的理想,其所具备的“四义”代表了 “四德”。佛教所说的十方世界都安住在大莲花上,天人往生天宫也由莲花接引而出。最美是观音菩萨手挽莲花时的嫣然微笑,定格在无数世人心中。佛陀成道,圣及草木。无忧树下佛陀从母亲的右肋而出,端坐于菩提树下圆满证悟,于竹林精舍中组织大规模僧团,80岁时在娑罗双树间安详入灭。有寺庙的地方,必有香雾缭绕。这香从树木和花朵而来,种类不胜其数,诸如檀香、安息香等还可用作药物。《杂譬喻经》说,天下草木皆可为药,但因遇不善辨别者,所以不知可以为药。植物的药性被佛教的慧眼一一识别,著成三十多种医药典籍,随着佛教传入西藏和汉地,对藏医和中医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就有许多方剂出自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也收录了不少印度出产的草药,并注梵名。据说藏医的精华之作《四部医典》所记载的就是药王佛向众仙人讲述的珍贵养生秘笈。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中散发着永恒的光辉,动植物则是散落在各经典中的珍珠,将它们一一串起,意随所至,以点带面,即形成佛教教义全新的诠释方式。这本《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文字上引经据典,图解上形象深刻,图文对半,巧妙互动,堪称这种诠释方式的最佳展示。本书上有动物篇,下有植物篇,主要依动物与神明的关系、植物在佛教中的用途而分,比如富有想象力的虚构动物、神明的坐骑、神明的手持物、佛教的香类植物、佛教的粮食类植物、佛教的神奇植物等。每一种动植物都特设佛教寓意、学名、种属、经典出处等信息栏目,生动的寓言蕴含深刻的教义,细致的手绘图再现植物的根茎花叶,瑰丽的唐卡解析相关的佛教知识,一一为您打开佛教文化的新天地。

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尽心尽力,但由于水平有限,出现纰漏失误之处,再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海涵,不吝指教,以便奉上佳作。

编者

2010年1月本书内容导航上篇佛教的动物

在佛教中,动物与人一样有着独立自主的生命,甚至动物也能和人一样悟得解脱与智慧。佛陀在往昔常以动物身实践菩萨行,引导众生修持。另外,动物的特性还寓意某种佛法。许多神明与动物的关系十分密切,或以其为坐骑,或为手持物,甚或为其名字,各象征着神明的属性和功德。所以,探索佛教中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佛教的诸尊和深奥的佛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在同一个地球同呼吸、共命运。众所周知,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也就是说,那些曾为我们盘中餐的动物其实从生命的本质上来说和我们是平等的。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在六道里因着各自的前生业报而不断轮回。“六道”即“六凡”,指佛教所说的六种生命存在的形态,包括地狱、恶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六种世界。其中动物属于畜生界,人属于人间善界。动物虽然在互相吞食的畜生界,但若能善心修行,还可以转化成其他善界的生命形态,比如人、阿修罗,甚至直接升为天人。其实,动物的目标和人类一样,都要在轮回中修行,求得解脱涅槃,继而拯救仍在烦恼中的芸芸众生。

佛教对动物的看法十分深刻,小小的动物在人眼里只是动物,而在神明眼里却代表着丰富的佛教寓意。品性美好的动物一般用来譬喻佛陀相好,或象征某神明的特殊功德。而这一般通过神明手持动物,或以动物为名来体现。还有的动物修成了护法,护卫着佛法与众生。佛陀与动物的关系也甚为密切,据说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但为了拯救众生,故化成种种动物,实践菩萨行。

佛陀潜心修行,慈悲美善,表现在体貌特征上也十分美好,具足三十二相好,八十种形好。经典中常以体态美好的动物来譬喻佛陀的威仪和相好。手足如雁譬喻佛陀手足的指间长有网缦,如同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隐,象征佛陀能达到远离烦恼恶业、无为彼岸的境界。股如鹿王譬喻佛陀的股骨纤圆,如同鹿王的股骨,代表佛陀消灭一切罪障的大德。

佛陀在往昔曾示现为动物,实践菩萨行,感化众生。《佛说九色鹿经》中记载着佛陀本生为九色鹿的故事。一日有人溺水,九色鹿奋身相救。得救的人却忘恩负义,带领军队来射杀九色鹿。九色鹿开口讲述因缘后,国王感叹人不如鹿,推举它为鹿王。那个地方就是后来的鹿野苑,也是佛陀成道后的初转法轮处。

根据常见动物的具体特性,佛教经典赋予它相应的深刻寓意。比如大象形体高大,举止稳重,世人把大象当做高贵的象征。佛教认为大象象征着高贵种姓和菩萨的大慈力。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代表其大慈力,无漏六神通。又比如螺贝的声音勇猛,可传得很远,因而成为弘扬佛法的象征物,代表佛陀无所畏惧地向十大方向弘传佛法。故螺贝也称法螺。

佛教中还提到大量的虚构动物,大部分都勇猛、刚烈,拥有大能力。有的是互为天敌的野兽杂交而生,有的则是某神明化现而出。三胜兽即八足雄狮、长毛鱼、海龙,它们多作为图案,出现在藏传佛教的器物、风马旗和占卜图上。饕餮是一种贪婪的怪兽。传说湿婆为了惩罚引诱雪山神女罗刹,慧眼间冒出火焰,饕餮从中化出。

神明常乘不同的动物,象征着他们的不同功德与能力。在他们的单尊造像中,常见到神明以动物为坐骑。比如掌管智慧的文殊菩萨地位威赫,乘兽中之王的狮子;普贤菩萨普传一切妙义,乘六牙白象,喻其大慈力和无漏六神通;身为阴间王的外修阎罗骑水牛,喻其惩恶除暴的神力。

还有的神明手持动物,甚至以动物命名。动物在佛教中的含义代表着神明的功德能力。据说龙树菩萨心性傲慢,看过龙王的佛教经典之后,才虚心潜学佛法。猪象征人生根本烦恼之一的“痴”,因而金刚亥母代表大众愚痴的体性。从神明有趣的名字入手,更有助于了解神明的属性和功德。

总之,动物在佛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寓意某种佛法,还与神明的关系密切,象征着神明的特殊属性和功德。佛教中的动物世界是丰富、平等、有趣的,通过形形色色的动物,可另辟蹊径,从全新的角度了解深奥的佛法。本章共介绍了26种动物,以及和动物相关的28位神明,希望为读者打开一个崭新的佛教世界。第壹章佛教怎么看待动物

佛教认为众生在生命的本质上都是平等的,五戒之一就是不杀生。所以动物跟人一样,也能证得解脱智慧,甚至升为天人。佛教经典中有许多故事,记载着无明的动物经佛陀点化,证得阿罗汉果。甚至佛陀在前世,曾以动物身实践菩萨行,救护众生。佛教经典中以动物为题材的故事生动活泼,使佛法通俗易懂,形成生动的教法。诸尊也常以动物为坐骑和手持物,甚至以动物命名。不同的动物代表诸尊各自的品德。动物的美好特性还常用来譬喻佛陀的三十二相好与八十种好,寓意佛陀的殊胜之特德。例如手足如雁,是说佛陀的指间似大雁有网缦,张指则现,合手则隐。此相代表佛陀修持四摄法摄持众生,能达到远离烦恼恶业、无为彼岸的境界。本章主题

◆ 众生平等、六道轮回、动物实践菩萨行

◆ 佛陀相好、手足如雁、股如鹿王、身如狮子、牛眼睫相

◆ 九住心调象、双鹿法轮、贪嗔痴的象征——鸟、蛇、猪动物也有开悟的种子佛教中的动物

佛教平等地看待动物,把动物当成人类在宇宙中互助共生、共同修持成就的伙伴。动物跟人一样,也能证得解脱智慧,甚至升为天人。动物与人平等

佛教认为,宇宙中的各样生命交互影响、轮回,才构成了无边幻化的法界众相。动物属六道中的畜生道,虽因前生恶业而遭互相吞食的恶报,其本质和其他生物是一样平等的。佛教平等地看待动物,把动物当成人类在宇宙中互助共生,共同修持成就的伙伴。

动物跟人一样,也能证得解脱智慧,甚至升为天人。佛陀在前世往生中,就曾为鹿王、象王、龙王,以动物身实践菩萨行,善心布施,救护众生。佛菩萨在成就之后,为了度化众生,仍常示现为动物,引导众生修持成就。动物譬喻佛法

佛教经典中出现了许多动物,或譬喻法理,或以丰富的寓意表示神明的特德。最常见的是,以生动的动物故事讲解玄妙的佛理,以某些动物的美好特性譬喻佛陀的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比如行步威仪肃穆如龙象王、行步安平如牛王、肢节匀称骨节交结如龙盘。

出现动物最多的佛教经典,以佛陀的《本生经》为代表,另外《譬喻经》、《大智度论》、《大品般若经》、《金光明经》等也都有大量鲜活的动物寓言。大家耳熟能详的盲人摸象,就出自《大般涅槃经》,比喻佛法广大无边,世人仅凭一己之见衡量佛法,犹如盲人摸象只知一隅。

动物种类繁多,个性不同,佛教中还常以动物来比喻众生的心性。比如马代表飘忽不定的心念或悟道的根机,六畜比喻众生六根。六畜为狗、鸟、毒蛇、野牛、失收摩罗鱼和猕猴,依次对应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神明与动物

佛教中的诸尊,有的以动物为坐骑、手持物,甚至以动物命名。这代表诸位本尊的特德,或者是该尊能降此魔外道的大威力。狮子为佛陀的台座,因为狮子是万兽之王,佛陀是三界的最殊胜者,台座自然非狮子莫属。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象征其无漏六神通和大慈力。千手观音持物中,其中一手就是法螺,标志着如来说法的无穷音声。以动物命名的诸尊,有能啖尽众生烦恼的孔雀明王,代表众生大痴的金刚亥母,成就善事的有德善神象头财神等。六畜与六根

佛教以六畜——狗、鸟、毒蛇、野牛、失收摩罗鱼和猕猴,来比喻众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引发人的身心活动,造成贪、嗔、痴三毒烦恼。最根本的修习六根法

佛教认为,只有从造成烦恼的根源——贪念来修习六根,才能去掉烦恼,得到长久的解脱。对讨人喜欢或厌恶的事物都不起喜欢与厌弃之心。六道轮回佛教对生命的认识

佛教认为生命是不断轮回的,如果不破除无明,就会因着各自前生的业报而表现为不同的生命形态,在六道中永远轮回。业报决定来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生命形态流转不息。人人对于生命、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见解。佛法认为,生命由于各自不同的因缘业果,而不断轮回。在轮回过程中,又由于前生业报,而转化为不同的生命形态,诸如动物、人、鬼等。只有众生轮回到人法界,经过修持开悟,方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不再有生与死。六道是什么

以生命存有的形态来分,主要是六种,即所谓的“六道”或“六凡”:地狱、恶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六种世界。地狱是贪、嗔、痴的人所受的极苦境界。恶鬼是由于前生贪心所致,嘴巴里全是火焰,任何东西在口内都会化为火炭。畜生受愚痴业报,互相吞食,不断轮回受报,动物属于此法界。修罗好斗好嗔,有福报无天德。人法界即人间,喜怒哀乐皆有,因能自乐,所以属于善界。天法界是往生天界的生命,有福德。

另有四种圣者的境界,合起来即十法界。四圣即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这些圣者此期虽有生死,但生前是有余涅槃,所以不再受轮回之苦。

以生命出生的类型来分,主要是四种,即所谓的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的有鹅、鸡、蛇、孔雀等。胎生的有人、马、象、猪等。湿生是由粪池、丛草等湿气所生,如蚊子、飞蛾。化生即无所托而忽有,由过去业力而化生,如天人、地狱众生、中阴之有情。

三界众生生出的九种形态,称“九类生”。九类生包含四生,另五生生命的出生形态是:有色(色界)、无色(无色界)、有想天(无色界中除无想天以外的其他诸天)、无想天(无色界中的无想天)、非有想非无想天(非想非非想处)。最终都能成佛《金刚经》载:“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天,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有众生从本质上都无差别,都只是轮回中的一种暂寄形态。在没有解脱开悟之前,都在轮回时空中,转动更换,平等无二。最终,众生都能悟道入于解脱涅槃,乃至成佛。生命的“十法界”

十法界包括六道和四圣界。前者就是有生老病死存在的六道轮回,后者是圣者所在的世界,他们不再受轮回之苦。譬喻佛陀相好的动物雁、鹿、马、狮

佛陀潜行修行,内心美善,表现在体貌特征上也十分美好。佛教中常用体态优美的动物来比喻佛陀的三十二相好。佛陀三十二相好

佛陀在成就之后,为了普度众生,常示现为各种动物,引导众生修持成就。佛陀把动物视为朋友,珍惜呵护。佛法中将动物的美好特性与佛陀的三十二种相好相譬。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百劫修相好,三只修福慧”。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行菩萨道得到的福德因缘,一点一滴,一相一相累积起来的。同时也是佛陀为了广度有情,由法身显发的应身。所以相好只是缘起性空的假名幻有,明白这一点,才能见到佛陀的相好光明。

佛陀的八十种好,也有以动物表示的。如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行步安平犹如牛王;进步仪雅宛如鹅王;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肢节均匀圆妙,骨节交结犹若龙盘。手足如雁

佛陀的手指间长有网缦,交互联络,能出没自在无碍,如同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隐。这种相好即称为手足如雁,又称为手足指缦网相、指间雁王相、俱有网鞔相、指网缦相。这是由于佛陀修持四摄法摄持众生,能达到远离烦恼恶业、无为彼岸的境界。

大雁是步态平稳、秩序井然的动物。佛陀有雁王之称,所以佛门又称雁门。佛堂、佛塔又分别称为雁堂、雁塔。众僧行列整齐,如同雁行不乱。住持说法的时候,分东西相对排列,称“雁行侧立”,简称“雁立”。众僧在佛前排列井然,称为雁行班。各班进退有序,比如空座问讯、座前问讯的时候,按照班次进退。股如鹿王

此即佛陀的股骨纤圆,如同鹿王的股骨。又作如鹿王相、鹿王相、两鹿王相等。在《往生要集》卷上中说:“仙鹿王之腨??,千辐轮之趺。”此相好经佛陀专心听法和演说所感化而得,代表佛陀消灭一切罪障的大德。佛陀三十二相

佛陀自性具足,兼法、报、化三身,释迦牟尼佛是殊胜化身,具足三十二相,是他入世结缘而显现的不同状貌。

鹿,又称舍么,是佛教中的常见动物,比喻美好的功德。佛陀前世曾做鹿王,为救众鹿而舍命。《九色鹿经》,《大智度论》卷十六,《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八中记载有释尊过去修菩萨行时为鹿的本生故事。如马阴藏

此指男阴欲念生时根出,没有欲念时根藏在腹内,如同马阴(或象阴)之相。又作阴马藏相、象马藏相即自发菩提心而证自心的实相。见《往生要集》记载:“如来阴藏,平如满月,有金色光,犹如日轮。”这是佛陀断除邪淫、救护怖畏的众生而感得的相好。此相好代表着佛陀寿命长远、弟子众多之德。还喻示着佛陀已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欲望,而现马阴藏相。

佛教中常以马来比喻众生的心念,即指心意缭乱不平静,如狂奔的野马。《杂阿含经》以四种马来比喻四种人的心年或根机,以及悟道的层次。身如狮子

此指上身宽广雄厚,行立坐卧威严敦广,犹如狮子王的威仪。又作狮子身相、身如狮子相。狮子是森林之王,其他野兽会远而避之。佛陀如狮子有力量有威严,其他生灵不敢轻易冒犯。佛陀在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之道而修得此相好。此相好代表佛陀威容尊贵、慈悲大爱之德。

狮子常用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强大威力。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释尊为人中之王,故也称“释狮子”。在许多经论中,都以狮子作譬喻。佛经故事中常记载佛陀从指尖化出威猛的狮子,狂暴的野兽立即就被驯服了。牛眼睫相

指佛陀眼睫毛整齐不杂乱,又长又柔软,好像牛的眸子。又作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佛陀视一切众生如父母,以平等、怜悯之心爱护众生,好像对待自己的独子一样。因而受感召而修得此相好。代表佛陀证得空性,慧眼明察,不为世间浮云所遮蔽。有我空观、法空观的智慧,我执与法执的分别心自然松脱,自然能以平等心怜悯、爱护众生。

佛教中的牛具有威仪与德行,是高贵的动物。佛陀有“人中牛王”的德号,意指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如同具备大力的牛王。禅宗还以牛来喻众生的心,十牛图就代表修行的10个境界。在印度风俗中,牛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可见牛的地位高上,故以牛喻佛陀眼睫的相好。佛陀常见五相好

手足如雁

手指间长有网缦,交互联络,能出没自在无碍,如同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隐。此相好经佛陀修持四摄法摄持众生,达到远离烦恼恶业、无为彼岸的境界而得。

身如狮子

上身宽广雄厚,行立坐卧威严敦广,犹如狮子王的威仪。佛陀在无量世界中,教人善法,行仁和之道而修成此相,代表威容尊贵、慈悲大爱之德。

股如鹿王

佛陀的股骨纤圆,如同鹿王的股骨。佛陀专心听法和演说,而感得此相,代表佛陀消灭一切罪障的大德。

如马阴藏

指男阴欲念生时根出,没有欲念时根藏在腹内,如同马阴之相。这是佛陀断除邪淫、救护众生而感得的相好,代表寿命长远、弟子众多之德。

牛眼睫相

指佛陀眼睫毛整齐不杂乱,又长又柔软,好像牛的眸子。此相好是佛陀视一切众生如父母,而受感召而修得的相好。代表佛陀证得空性,慧眼明察。贪嗔痴的象征鸟、蛇、猪

人心灵愁苦,身体病痛的根源,就是因为人似鸟贪,似蛇嗔,似猪痴。愚痴是这三毒的根本,因无明而不辨是非,造成贪和嗔。三种烦恼:三毒

三毒即贪、嗔、痴,又称为三垢、三火、三不善根。佛教认为,三毒严重荼毒众生身心,是修行过程中的最大妨碍。三毒使我们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同时也是疾病的根源,只要三毒存在,疾病就会像影子一样缠绕不去。佛教常以鸟、蛇、猪来分别象征三毒。

贪是指对于自己所喜爱的外境生贪爱之心,沉溺于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嗔是指违逆己意时,产生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痴又作无明,指愚昧无知,心性迷暗。《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