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20:03:17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排版:蕾蕾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11-01ISBN:9787510044823本书由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紧扣最新考情 直击核心考点 提升教学能力扫码听微课,中公名师伴你学,夯实基础,科学备考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图书研发人员联合一线师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特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了考试。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特色一 针对性——紧扣最新考情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查教师资格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考试真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依据各科考试大纲命制。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等。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紧跟最新考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试点省份的真题,依据考试大纲和真题情况,确定了图书内容。本套图书对考试大纲进行了专业解读,深入分析了考试的命题原理和考查重点,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从考生角度出发,对考生的复习方法进行合理点拨,使考生准确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助力考生取得满意分数。特色二 实用性——直击核心考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秉承两个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对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进行系统统计,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和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全面梳理了考试的所有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最终架构起以考试大纲为中轴线,合理串联重要考点的知识体系。

本书主体内容为双色设计,考试重点用红色波浪线进行标记,以帮助考生快速抓住核心内容。高频考点后添加了真题再现、知识拓展等内容。真题再现板块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帮助考生准确把握考情;知识拓展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便于考生理解和巩固。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提供适量的模拟题,方便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效提升应考能力。特色三 有效性——微视频答疑解惑

本套图书为考生提供专业、全面、细致的售后服务,以帮助考生尽可能地提升应试能力和实战水平。本书真题均有高清晰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在中公名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作答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所有视频均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一线师资录制,深入透彻地讲解考点和命题规律。考生可随时随地得到中公名师指导。购买本套图书,还可在线视听网校精心研发的精品课程,在线体验专项练习、全真模拟等模考练习,更有中公名师定期举办考试讲座,讲解考点、解惑答疑。特色四 科学性——多途径训练备考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每个备考阶段的复习特点,推出了笔试教材系列、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系列、高频考点速记系列、真题大全系列、全真模考、题库系列、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面试系列图书。通过理论讲解、真题解读、基础练习、专项特训、模拟练习、考前冲刺多种途径,满足每位考生各个备考阶段的需求。所有习题均由教师资格研发团队精心研制,题目难度和知识点设置均与考试真题高度契合,讲解清晰透彻。相信各位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稳步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早日圆梦三尺讲台,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应试攻略一 最新考情分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学段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二的考试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教育管理的素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德育、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八个模块。从近年试点省份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来看,考试类型基本稳定,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四种题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型、题量、分值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二 必考题型解读(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在考查的八个模块中都有所涉及,考试覆盖范围比较广。在历年真题中,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1道,所占分值为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每个模块单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和题量分布如下: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古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发展历程中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和代表著作;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作用;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人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理论等。

在历年真题中,单选题的1~6题基本上考查本模块知识,考查特点为抓细节、范围广,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备考时考生需注意书中标示的重点部分,有针对性记忆。

例1 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基础知识。题中涉及的内容为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其提出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且提出了“泛智教育”和百科全书式的教学。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且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所著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还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和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论。洛克主要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绅士教育主张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中学课程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课程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课程的概念、课程类型、课程理论流派、课程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改革等。

在历年真题中,该部分知识虽然出现较少,但几乎是必考知识点。出题的难度较小,考生应认真备考。

例2 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中学教学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教学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学教学原则;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历年真题中,该知识在单选题中涉及的题量不大,但该部分知识十分重要,常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查特点一般为结合教育实践或教育名言,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判断。

例3 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教学原则。中学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巩固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教师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增加所学知识的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直观性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都是中学教学模块的高频考点。

4.中学生学习心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生学习心理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认知过程,特别是感觉、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策略的分类。

在历年真题中,该部分出题频率较高,考查知识点相对集中。考题一般为细节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常考点能够熟练掌握并准确记忆。

例4 成人与幼儿对一幅画的知觉有明显差异,幼儿只会看到这幅画的主要构成,而成人看到的是画面意义。这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心理中的认知过程。知觉的特性主要包括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知觉恒常性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幼儿和成人对于画的认识不同是因为知觉的理解性存在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中学生发展心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生发展心理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最近发展区;情绪理论、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中学生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理论等。

在历年真题中,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几乎为必考点,考生需要结合中学生实际,能够对相关理论、现象准确理解,中学生人格发展也是高频考点,需要考生对气质、性格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5 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哪种性格结构特征?(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理智特征D.意志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性格态度特征,指人的性格中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如对待集体表现为爱祖国、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对待工作认真细心、爱岗敬业;对待自己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小丽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体现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中学生心理辅导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生心理辅导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在历年真题中,该模块考查题量不大,考生需要对常考点认真掌握,对照真题进行备考。

例6 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辅导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改变的方法、行为演练的方法和认知疗法等。放松训练法属于行为演练法的一种,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系统脱敏法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代币强化法指当学生作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他们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理性情绪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题干中,晓阳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而事实表现不是如此,说明晓阳对自己的认知是不正确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合理的情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中学德育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德育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品德的心理结构;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学德育原则;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等。

在历年真题中,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考查频率较高,一般考查形式为联系教育实际,让考生判断遵循何种原则或运用何种方法。考生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7 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实际锻炼法B.品德评价法C.个人修养法D.情感陶冶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个人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实际锻炼法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属于情感陶冶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下表为单项选择题中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模块历年考点分布: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角色心理、教师成长心理。

在历年真题中,该部分知识在个别年份中未出现真题,但是其中一些细节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如经常考的罗森塔尔效应以及课堂纪律的类型等。备考时需要有针对性识记。

例8 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

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认知特征包括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1)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2)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辨析题

辨析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这六个模块。题量为4题,分值32分,约占总分值的21%。2013—2015年真题中各知识点统计如下表:时间模块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目的原理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迁移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目的原理2015年上半年中学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制度原理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学教学的特点中学德育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的概念中学德育德育及其主要内容中学教学教学原则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2014年上半年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心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原理2013年下半年中学教学教学评价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中学德育中学德育过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013年上半年原理中学教学教学的任务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迁移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与人的发展原理

辨析题需要考生对题目给出的观点或说法做出判断,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阐明原因。重点模块辨析题考查特点和例题如下: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特别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该模块知识点较多,记忆性和理论性较强,考生需要熟练记忆,准确掌握。

例9 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内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了解各组成部分,还要明确五育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关系紧密,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2.中学教学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学的特点和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

该模块是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知识,内容的实践性和理解性较强,需要考生对该模块认真理解,无遗漏地掌握所有知识点,在进行阐述时能够做到知识的整合。

例10 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新型的教学观主要观点包括: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考生答题时要把握重点,注意辨析题的结论不可含糊,必须明确。【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正确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是指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授之以渔”是指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重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题干符合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因此是正确的。

3.中学生学习心理和中学生发展心理

这两个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中学生智力发展;学习的概念;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

作为心理学知识中的重点模块,知识点相对集中,常考点较多,一些重要的理论、现象需要考生着重掌握。

例11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习理论的内容。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斯金纳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程序教学的含义。其次,作答时,表述要准确,书写要规范,对相关的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掌握准确、扎实、到位。【参考答案】

这句话是错误的。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互动性。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程序教学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三)简答题

简答题考查的内容八个模块都有所涉及,比较常考的为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德育等几个板块。在历年真题中,简答题稳定在4题,所占分值为40分,约占总分值的27%。2013—2015年真题中各知识点统计如下表所示:时间模块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原理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教育制度2015年上半年原理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中学课程课程组织中学德育中学生德育原则2014年下半年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中学教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学德育中学德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2014年上半年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教师心理心理中学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德育德育方法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2013年下半年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教师心理心理中学课程课程的理论流派中学教学教学原则2013年上半年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德育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简答题的考查点比较准确,需要考生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简明扼要地针对题目要求作答。

重点模块简答题考查特点和例题如下:

1.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文化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特别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该模块知识点较多,记忆性和理论性较强,考生需要熟练记忆,准确掌握。

例12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作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根据题干表述,应作答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考生只需根据相关内容提取要点即可。【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中学教学

该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等。

该模块的简答题备考相对简单,但需要考生花费一定精力进行记忆,记忆内容针对要点清晰的知识,保证作答时能够准确回忆。

例13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教学个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本题考查的是备课的要求。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备课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考生根据相关内容提取要点即可,并且在作答时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参考答案】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钻研教材,要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要全面,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设计教法要考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

其次,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3.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心理与心理辅导

这几个模块常考的知识点有:认知过程;学习动机;中学生情绪发展;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辅导的方法等。

心理学部分知识的简答题重在一些理论学说、观点,心理现象,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的发展与培养等。考生需要结合真题和教材中重点部分,进行有针对性地记忆。

例14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回答本题时应把注意的认知特点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来作答。在作答时,将记忆内容条理化,提高记忆效率,做到准确无误地书写。【参考答案】(1)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具体措施有:

①要求学生对干扰他们的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

②加强注意的目的性;

③加强锻炼学生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

①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能把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习惯;

②要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做到:

①能不能使注意集中,自信心是关键;

②心情愉快有利于注意集中;

③心情平静有益于注意集中。(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德育几个模块。在历年真题中,材料分析题一般是2道大题,每道大题下设置1~2个小题。所占分值为36分,约占总分值的24%。2013—2015年真题中各个知识点统计如下表:时间模块知识点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中学德育2015年下半年法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中学德育2015年上半年法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中学德育2014年下半年法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教育与人的发展2014年上半年原则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迁移中学教学教学原则2013年下半年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和方中学德育2013年上半年法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

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较大,作答的主观性较强,需要考生有理论知识的储备和较强的分析运用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从历年真题来看,材料分析题的设置一般为一道教育学类和一道心理学类的试题。考查的知识应用性较强,如教育学部分德育的原则、方法;心理学部分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动机等都是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因此,可以遵循考试规律,注意教材中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并学会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和阐释。

例15 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2015年下半年真题)名师讲解【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了德育原则的内容。本题的题眼为“德育原则”。第一问,需要明确德育都包含哪些原则,通过细读材料分析出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考生需要结合案例并根据相关内容准确作答。第二问需要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德育原则,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证。【参考答案】(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贯彻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育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

再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三 高效备考策略(一)研究真题,把握考试脉搏

考纲是了解考点的依据,真题是掌握考情的关键。在仔细阅读本书之前,大家要对照教师资格最新考试大纲和近几年考试真题(真题可参照我们的配套试卷——《2016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中学》),对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内容、考试情况、命题特点进行大致的了解,为更好地使用本书做好铺垫。另外,大家也可参照“最新考情分析”与“必考题型解读”两部分内容进行考情预览。(二)学记结合,强化记忆效果

从教师资格历年真题来看,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要牢记全部内容,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可以利用笔记将“厚”书读“薄”,提高学习效率。一是对教材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二是复习过程中在教材相应位置做好批注,加强记忆;三是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梳理知识脉络

教师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模块分明,内容体系完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大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每个模块知识的脉络,在笔记本上整理出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加强识记效果,以便在考试中看到相关题目时能快速在脑中搜索到相关知识点,得出合理的答案。(四)强化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多做练习是检测大家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系统的脉络梳理之后,大家要结合每章后的能力提升训练,进行适当的练习(我们的配套试卷也为大家提供了高度契合真题的预测试题,供大家参阅和查看),以及时查看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记忆模糊的知识点重新记忆,对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查漏补缺,稳步提升,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最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大纲(中学)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三、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单项选择题中学教学68%辨析题中学生学习心理材料分析题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单项选择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简答题32%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材料分析题心理单项选择题:约30%合计100%非选择题:约70%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 )。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2)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是

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2)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3.简答题(1)我国中学应贯彻哪些基本的教学原则?(2)如何组织有效的复习?

4.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明学习非常用功,平时各科成绩都还不错,但每逢大考前他就非常紧张、烦躁、害怕,前一天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进入考场头脑就一片空白,结果成绩总是不理想。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李明的考试成绩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不相称。

问题:

①运用情绪相关知识分析李明同学面临的问题。

②作为教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他?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单选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教育的涵义、教育的属性、教育的起源及发展为考查重点,特别是教育发展历程中古代教育的知识细节需要考生准确识记。考点梳理一、教育的涵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古义指教化。但“教”与“育”这两个字在春秋以前尚未合成一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教育”指的是教诲培育,这就有我们今日所说的教育的含义了。(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真题再现【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辨析题: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名师讲解【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真题再现

1.【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名师讲解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

2.【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名师讲解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答案】A。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所谓“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名师讲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