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屏教育 : 让孩子不沉迷屏幕的科学方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7:38:46

点击下载

作者:伊丽莎白·基尔比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限屏教育 : 让孩子不沉迷屏幕的科学方法

限屏教育 : 让孩子不沉迷屏幕的科学方法试读:

前言:为什么我们需要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

我们孩子的生活里有一枚定时炸弹。

这枚炸弹就在我们的学校、幼儿园里,家庭的卧室、客厅里。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房顶下,一天24小时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它不但对孩子们的大脑发育、言谈举止,甚至体重和身体发育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大大改变了孩子们玩耍、社交以及消遣的方式,在无数的家庭中引发“战争”。

这枚炸弹就是电子屏幕。更令人忧心如焚的是,大部分家长在让孩子停止使用电子屏幕或者改变他们使用电子屏幕的方式等方面,都感到无能为力。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儿童心理学家,我已经帮助过成百上千的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我亲眼目睹了电子屏幕给这些家庭带来的种种困惑,这些困惑远甚于其他任何问题,这已经成为现代育儿领域最常谈论的话题。

大部分家长都极度担忧电子屏幕占用了孩子们太多的时间。但是这其中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他们其实并不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是令他们困惑不已。在2016年底,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宣布,网络已经取代电视首度成为英国儿童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最近的研究也显示,超过一半的英国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已经对电子屏幕上瘾,另外47%的家长则忧虑孩子们的屏幕时间太多了。与此同时,几乎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指导来告诉家庭如何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很自然的,家长们会感觉迷失、困惑,甚至恐惧。

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社会和家庭对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所造成的影响至今没有充分的认识,然而,我们现有的证据却已经足够令人忧心忡忡,我将会在本书中一一展示。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那些孩子中,有不少已经因为屏幕而受到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我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青少年因为沉迷于上网,其睡眠和在学校的表现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个14岁的男孩子每天上网达到19个小时,他拒绝上学,甚至拒绝离开自己的卧室。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个极端的事例,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儿童因为过分专注于网络,宁可尿湿裤子也不肯挪动脚步上厕所。我治疗过的一个孩子,因为不愿意离开网络游戏半步,甚至于已经习惯在卧室里用外卖餐盒接大小便。在我20年前刚开始做临床心理医生的时候,类似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闻所未闻。20年前网络还并不普及,不像现在这样随处可以上网。那时候,我根本无法预料到网络居然会以这种方式进入我的工作中,入侵孩子们的生活。

为什么使用电子屏幕会成为一个问题

太多的屏幕时间会导致孩子长时效的大脑损伤

太多的上网时间会“引发孩子的精神疾病”

家长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太多的屏幕时间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我们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这和自己的家庭无关。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中并不存在使用屏幕的问题。

人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学习为人父母的。有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内在运作模式”,它指的就是我们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中提炼出来一个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都有一套做事情的准则来指引我们的种种行为,比如说,孩子应该吃什么、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等等。这就是家族一代代传下来的“道德地图”。你在这些育儿问题上所做出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你自己幼年生活的影响。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还是孩子先吃父母后吃?几点钟睡觉?小时候是否有父母陪睡?这些问题是每一代人都会遇到的。然而,我们的孩子却面临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状态。作为“数字新生代”,他们一出生便浸润在一个数字媒体的海洋中。他们的生命体验、学习和家庭生活几乎全部受到来自数字媒体前所未有的强大冲击。孩子们一出生,各种数字仪器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在几年前,孩子诞生的消息还只能通过报刊或者手写的卡片来通告亲戚朋友。现在,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脸书(Facebook),或者照片墙(Instagram)来传达。而且极有可能的是,家长们会在产房就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刚出生的小宝宝拍照。最近有一个研究发现,因为接触数字仪器太多,三分之一的小宝宝在学会走路说话之前就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了。

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在自己的童年中从未经历过数字化生活。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没有太多的电子屏幕,我们的父母也从来没有管过我们如何使用电子屏幕。因此在管理孩子使用电子屏幕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内在运作模式是一片空白的,而这正是麻烦所在。我们成为人类历史上面对这个挑战的第一代家长。与此同时,我们被大量互相矛盾的信息包围,从假科学到媒体的可怕故事,都在试图告诉我们如何控制孩子使用屏幕。我们总是忧心忡忡。数字时代究竟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使用电子屏幕会不会导致孩子早熟?孩子会不会因为沉浸在数字世界中而过早失去童真?电子屏幕是否会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多动和暴力行为?数字设备会不会让孩子上瘾?如果不让孩子接触数字设备,会不会妨碍他们的教育和社交?

我们不妨把数字设备拿来和糖做一个比较。糖是引发孩子们健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把一大罐饼干交给孩子让他们随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可是不少家长想都不想,就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交给孩子,而且从不加以任何限制。电子屏幕对孩子的影响难道真的不如糖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吗?

数字时代对孩子造成的种种影响越来越令我担忧。正是这种担忧驱使我写下了这本书。我亲身见证了种种变化:过去孩子们通过玩具和想象获得富有创造性的体验;现在他们却独坐在屏幕前,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家长们也看到了那些沉浸在网络中难以自拔的孩子。他们不听父母的话,拒绝做功课。每次让他们停止使用屏幕都演变成一场“战争”。每天早上起床,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可以玩电脑吗?”

话又说回来,其实现在的社会也没有那么糟糕。相反地,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社会进步。比如说,作为治疗的一部分,现在我会给孩子们播放油管(YouTube,视频网站)视频,或者建议家长到一些网站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了增进沟通,我还会和孩子们交流他们喜欢的电子游戏。在工作方面之外,我也体验到了数字时代对我个人的冲击。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我太清楚数字化对家庭教育的冲击了。我最大的孩子在11岁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手机,14岁开始拥有平板电脑。我最小的孩子在4岁就开始使用平板电脑,在学会写字之前就已经会在YouTube上搜索自己喜欢的视频。如何恰到好处地把现代科技融入家庭生活中,同时又与之保持距离?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曾经挣扎过。现在我真心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所有的父母。我希望帮助家长们了解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更有信心地面对和处理孩子们使用屏幕的问题。

是否应当禁止孩子们使用屏幕

我并不赞同禁止孩子们使用屏幕。在心理学领域的工作以及和孩子们相处的经验告诉我,必须如实地面对问题,并采取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要完全禁止屏幕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们必须要用屏幕设备来完成大量的作业,有的学校甚至还给学生们发放平板电脑。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是留下还是离开?家长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只能直接面对。

来自“专家”的官方建议总难免和孩子们的实际家庭生活产生脱节,就好像节食减肥一样,纸上写得非常好,可是要付诸实践却往往非常困难。我的工作需要我走进许多家庭,而每次跨进家门,几乎都会听到一个大人的声音在嚷嚷:“关掉你的平板(或手机、电脑)!”

单纯禁止并不可行,那么如何是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屏幕使用习惯。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孩子们谈论网络世界,帮助他们与屏幕形成良好的关系。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让孩子们无限制地使用网络一定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在睡觉、作业和行为方面,我们需要给孩子定下规矩。使用屏幕也同样需要规矩。在出现问题之前,家长们就需要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屏幕习惯。我遇到很多家长都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才意识到屏幕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糟糕的是,等到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再来管制孩子的屏幕使用已经太晚。孩子们一旦在屏幕前花费了太多时间,他们的行为模式就已经建立起来。此时家长再要夺回控制权,难度就大了很多,别忘了青春期正好还是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阶段。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孩子对屏幕成瘾的最佳年龄是人格发展潜伏期(学前班和小学阶段)。

什么是潜伏期,为什么潜伏期很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发展的潜伏期(4~11岁)是儿童发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然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家长们放松警惕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的一个阶段。介绍婴幼儿与青少年的书籍随处可见,介绍潜伏期发育状况的书籍却极为罕见,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们能够获得的支持和建议也更少。这种现状实在令人感到不安。

在孩童生命的最初几年里,他们会达到一个又一个的发育里程碑。他们翻身,坐起,爬行,走路,咿呀学语,还有说话。这个阶段需要父母呕心沥血的养育。幸运的是,家长们往往能够获得大量的支持和建议(比如说医护人员的上门拜访,还有众多书籍,从睡眠、断奶、哭闹,到如厕训练,家长们可以轻松获得大量详尽的育儿信息)。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家长的生活一下子轻松很多。学龄儿童已经达到了大部分的发育指标,尤其是运动和社交能力方面。他们获得了独立性,可以独立走路、说话,可以自己穿衣服。学龄儿童已经度过了幼儿的哭闹期,尚未到达青春叛逆期。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减缓下来,一切似乎变得更加安稳、平和。

表面上平静的这段时间其实是儿童发育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表面的“安宁”就好像冬天的蛰伏,地面上一片荒芜,地底下却潜藏着重要的东西。

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儿童生活中的种种经验都在塑造着他们的大脑。有了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我们才认识到儿童的大脑在持续不断地对生活经验和环境做出反馈,从而建设新的神经通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有必要认真思考孩子们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潜伏期恰恰也是屏幕开始对孩子们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时候。如果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孩子们长时间对着屏幕,必定会对他们发育中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样,如果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屏幕上,那么就会错失发展社交技能和情绪技能的良机,而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技能。

在潜伏期学习掌握情绪技能对于青春期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潜伏期在为青春期的巨大身心变化做好准备,储存能量。小学生往往心态更加开放,更加容易接受训导。他们就好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身边的世界,为青春期的狂风暴雨做好充分准备。在潜伏期里,孩子们开始建设自我认同,发展兴趣爱好,并且形成自己的社交关系。他们进入了学校这样一个更大的社交圈,开始认识新的朋友,拥有更多家庭之外的生活经验,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这个阶段对于家长来说也特别重要。孩子独立性增强后,父母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是我们同时也需要和孩子建立稳定安全的关系纽带,为即将到来的叛逆期做好准备。

然而,这个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却极大地干扰了潜伏期所需要的平静和稳定的发育。屏幕时间引发了无数家庭内部的新战争。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里几乎都有父母和孩子为了上网时间的长短发生争执。潜伏期的孩子尚未成长为青少年,独立性尚不健全。这个阶段正是父母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屏幕习惯、注意网络安全,并且做出谨慎判断的窗口期。

潜伏期最重要的是社交—交朋友,并获得更强的自制力和独立性,为成年做好准备。然而,假如孩子们整天黏在屏幕前,我们很可能会养育出低社交技能的孤独一代。等他们成长为青少年,过分依赖屏幕(甚至对屏幕上瘾)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威胁,从交朋友的能力到学习成绩都会受到恶性冲击。剑桥大学曾经对800名14岁少年进行调查,同时分析他们的GCSE成绩(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中等教育普通证书),结果发现,每天在屏幕上多花一个小时,孩子的GCSE平均降低2分。

在本书中,我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扩展:(1)帮助父母理解过多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孩子的危险性。(2)提醒父母注意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3)给父母们提供一些方法来预防屏幕问题,帮助父母培养出健康且均衡发展的孩子。(4)假如孩子已经有了不良的上网习惯,父母应当如何夺回控制权,建设安全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良性使用屏幕。第一章    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儿童的影响

一些全球知名的“科技领袖”在自己家里都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科技产品。

乔布斯曾说:“在孩子们使用科技产品这个问题上,我们限制得很严。”在身体发育、游戏、学习、专注力和社交技能等诸多方面, 屏幕会如何影响孩子

我在英国国家荣誉协会工作了近二十年,成为一名临床儿童心理学家也已有十余年。在漫长的行医生涯中,我看到了儿童心理问题的种种变迁。最令人吃惊的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年龄在逐渐减小。与此同时,我也在工作和生活中见证了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坚信幼儿面临的某些问题正是和他们越来越早接触科技有关。就像我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我最关注的孩子是儿童期的中间阶段,也就是常常提到的潜伏期。

在过去的十年里,英国孩子们上网的时间几乎增加了一倍。2005年,8~15岁孩子上网的时间大概是每周6.2个小时。2015年,这个时间增长到15个小时。上网的年纪也在降低。根据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的报告,2014年,只有47%的3~7岁儿童使用过平板电脑上网。2015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1%。

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使用屏幕,而且他们上网的时间在飞速增长。我的工作是帮助儿童和家庭,从应对日常事务,处理家庭面临的挑战,到严重的精神健康难题,都在我的工作范围内。我尤其专注于行为管理,帮助孩子处理各种问题,包括焦虑和情绪低落。我也帮助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协助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正是在帮助青少年的过程中,我才得以透视到现代青少年的生活点滴。

我帮助过很多家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担心上网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每次家长从孩子手里拿走数字设备的时候,孩子都会大哭大闹。一旦没有屏幕,孩子就会感到无聊,什么都不想做。这些家长本能地感觉到屏幕正在对自己的后代造成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很多专家也为了这个问题困惑不已。在2016年的圣诞节,《家长》杂志刊登了40位临床医生、学术专家和作家的公开信。在公开信里,他们坦承了自己的担忧:处处是屏幕的生活方式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少的户外活动”和“越来越多的屏幕时间”正在严重侵蚀着孩子的健康。他们写道:“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力是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两种能力。儿童要在这样的社会中茁壮成长,就必须和抚养者之间形成从容不迫的关系,并且有足够多的户外游戏让孩子们进行自我引导。这对于0~7岁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这些专家呼吁国家为12岁以下儿童制定一个屏幕使用指南。

有趣的是,一些全球知名的“科技领袖”在自己家里却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科技产品。他们的孩子很少甚至压根不使用科技产品。一位记者曾对乔布斯说,他的孩子们一定特别喜欢最新版的平板电脑。乔布斯回答说:“他们从来没有用过平板电脑。在孩子们使用科技产品这个问题上,我们限制得很严。”据报道,硅谷的很多执行官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在那里,12岁以前绝对禁止使用任何屏幕。

然而,屏幕究竟会对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童年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这个问题,我将潜伏期孩子的发育里程碑按照不同年龄阶段一一列出来。屏幕如何影响我们的孩子

接下来我会列出我见证到的数字设备给潜伏期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健康问题

我见到了非常多因过度依赖数字设备而不能达到发育里程碑的例子。在潜伏期早期(4~5岁),越来越多孩子的大肌肉运动能力减弱。因为在屏幕前坐的时间太长,这些孩子还无法正常走路。举个例子,他们不会双脚交替上下台阶,还像两三岁幼儿那样上下楼梯。这些孩子的大肌肉运动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缺少足够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来完成单脚跳、换脚跳和双脚跳,也难以保持平衡。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双眼紧盯着屏幕的孩子多数都是瘫坐着,这意味着他们的核心力量并没有得到锻炼(核心力量指环绕在我们躯干周围的肌肉的力量,包括腹肌、髋部肌群以及与脊椎和骨盆联结的肌肉)。他们的核心力量不足以支撑“稳坐”的姿势。等上学以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在正式的环境中安稳坐好。他们多数会出现很多小动作,扭来扭去,不但自己分心,也影响旁边的孩子。和这些幼年时长时间“坐”在屏幕前的孩子比起来,跑来跑去活动身体的孩子们因为锻炼了肌肉的控制力,反倒能在上学以后更加安稳地坐在课桌前。这些年我去了很多学校参观,看到非常多的孩子在使用摇晃坐垫(一种表面有很多突起的圆形充气坐垫)。这种坐垫让孩子们坐在一个不稳定的表面上,可以刺激他们的核心肌肉,从而帮助他们锻炼姿态的控制力,保证他们更加安稳地坐好。

童年时期过多使用屏幕还可能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脊骨神经医学家(脊骨神经医学是一门关于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这些病症对整体健康状况影响的医疗卫生行业。脊骨神经医学强调徒手操作技巧,包括关节矫正和/或手法治疗,尤其侧重对关节错位的矫正)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少年简讯颈(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导致肩颈背部慢性疼痛等症状)。另一个研究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一个小时的孩子发生手腕手指疼痛的概率明显增高。有趣的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就是一位11岁的男孩。他怀疑自己的手指疼痛和玩电子游戏(Wii)有关。他的父亲是一位风湿病学家。在父亲和一群纽约大学研究者的帮助下,他给自己学校的171名7~12岁同学发放了问卷。调查发现,有高达80%的孩子玩游戏机或者手持设备。一天当中玩游戏的时间每增加一个小时,疼痛发生的概率就会增高50%。年龄越小,发生手腕疼痛的可能性就越大。调查研究者认为,这和他们的肌肉肌腱正在发育有关系。当然,由于这些孩子没有接受检查,疼痛的原因(以及这些疼痛是否会导致长期损伤)还是一个未知数。还有的研究报道说,过多的上网时间和孩子的低视力有关。孩子的正常游戏为什么会受到电子屏幕的影响

太多的屏幕时间会干扰孩子学习如何玩耍。在潜伏期的初期,孩子们往往处于平行玩耍阶段。他们会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但是各玩各的。这是因为玩耍中的社会因素,比如分享和协商,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受到自己的冲动控制,好争斗。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在互动中遵守礼貌准则,对于他们来说太困难。简而言之,这个年龄的孩子争抢多于分享。到学校以后,孩子们发现有一个玩伴比自己单独玩耍更有意思,他们开始喜欢和别人一起玩。在潜伏期的早期,孩子们会有大量的想象游戏和假装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热衷于制作和创造。盒子、树枝、洞穴和泥巴都是他们的最爱。这个阶段的孩子还热衷于模仿游戏,仿真的汽车、厨房玩具、婴儿车、火箭和医疗器械等等,都很受他们欢迎。潜伏期的孩子需要体验真实世界,这对于他们的发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在屏幕前花费了太多时间,他们势必错失大量基于真实世界的学习。

玩耍的技能和其他所有和发育相关的技能一样,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改进。孩子们通过玩耍来学习,玩得越多,学得越好。让他们进行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社会性的玩耍对于孩子们的发育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玩耍是潜伏期孩子发育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大量的证据表明,孩子早年主要就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如果他们因为过多的屏幕时间而无法发展出玩耍的所有技能,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在上学阶段遭遇困难。早育工程的课程设置以玩耍和自主探索为核心。孩子们可以在教室的课桌间随便走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使用屏幕过多的孩子倾向于从一个活动飘到另一个活动。被分配到某一项活动中以后,这些孩子大多难以集中注意力,因为他们缺乏完备的玩耍技能。这些孩子缺少同龄人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大量在屏幕前花费太多时间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只喜欢一些幼儿水平的游戏。比如说,碰撞两个东西、装满倒空一个容器,类似这样显示简单直接因果关系的游戏。那些需要更多想象力的游戏以及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的游戏(如过家家、扮演警察或者消防员),则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在被分配的活动中挣扎,意味着他们在教室里体验到的是糟糕的破碎感。他们多数难以交到朋友。这会引发孩子难以承受的挫折感。我很确定,电子游戏无法帮助潜伏期孩子练习发展他们在教室和真实世界中所必需的种种游戏技能。专注力

网络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往往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整篇文字的内容,你就已经不知不觉地从一个链接点击到另一个链接。你也不会给自己感到无聊的机会。微软公司在加拿大做了一个媒体消费调查,结果发现数字时代的人所拥有的专注时程甚至已经比不上一条金鱼。

研究者对2000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研究了112人的大脑活动情况。他们请参与者完成一系列的测试,如对图片的反应、找到区别、回答与数字和字母有关的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平均专注时程(包括各个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8秒。网络革命时期正是始于2000年。这意味着我们的专注时程已经比不上一条金鱼(9秒)。下载一个网页的时间一旦超过3秒钟,我们就会失去耐心。根据著名的数字绩效调研公司德纳特兰克(Dynatrace)的调查,下载网页的速度差上半秒钟都会导致网络销售业绩下降10%。

网络世界鼓励快速输送片段信息:新闻被浓缩成140字的推文,我们发送短信和表情包,却不进行真实交谈。

这里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处于发育中的大脑一旦习惯于这种快节奏的信息传送方式,孩子就会习惯于即时满足和即时奖励。每一次在应用程序中正确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在游戏中通关,他们都会获得一份虚拟证书或者一张电子贴纸。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实世界的学习更加缓慢,很少即时奖励。在电子设备上花费太多时间的孩子有可能训练出多任务处理能力,但付出的代价便是难以集中注意力。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他们必然在未来的教育中遭遇巨大的问题。

研究已经显示了屏幕时间和专注力下降之间的关联。一个研究发现,每天在屏幕前花费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在教室里出现专注力问题的可能性增加1.5~2倍。这个研究还发现,这些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明显下降,更加容易冲动。

还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屏幕时间和多动症之间存在相关性。我对这个结果却持怀疑态度。多动症主要是遗传引发的问题,我在本书第八章里会对此做更加详细的探讨。这些多动症的孩子很有可能比正常孩子更容易受到电子屏幕的吸引,导致他们用更多的时间上网和玩电子游戏。反过来说过多的屏幕时间导致多动症,却未必成立。

在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即使给他们提供很多娱乐的东西,他们也无法安坐50分钟。我经常会在和家长交谈的时候给孩子很多玩具(如玩偶、汽车和彩色铅笔等等)。可是现在这些玩具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他们总是要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学习和教育

很多家长对我说,他们只允许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里的教育类和游戏,这样应该没有问题了吧。但是我会质疑他们:在我的经验里,孩子们普遍会使用大量的程序和游戏,教育类往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美国的一个调查发现,2~10岁孩子在屏幕前的时间里只有少于一半是真正用在“教育类”上。

即使是教育类的屏幕时间,我也还是担忧孩子们实际上是在接受填鸭式教育,缺少真实体验。他们或许会通过屏幕认识那些数字、字母和自然拼读,这对于他们最初的学校生涯会有所帮助。但是潜伏期的孩子需要的学习远远不止这些,数字和字母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孩子们必须通过探索,体验失败,并且不断试错才能进行真正的学习。屏幕学习不可能包含这些重要元素。我们常常把孩子们比喻为“海绵”,不断吸取身边的一切信息。在数字时代,我们不但无法让海绵充分吸取信息,反而还在不断压榨海绵。

以前的孩子是主动寻求知识,而屏幕却一味地给孩子输送信息。学习知识获得信息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孩子们却只需要点击鼠标就能获得。学习变成了被动输送。现代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获取信息变得迅捷,随手可及,然而孩子们却没有建立起研究和评估信息的技能。谷歌可以提供一切讯息,因为答案就在网上。孩子们很少对找到的信息进行质疑或者评估。他们从来不进行交叉参照,也很少对知识进行推论,这一点和过去的孩子完全不同。

在屏幕设备上学习意味着孩子们不需要自己摸索答案。他们几乎无从体验“突然醒悟”的时刻,而摸索答案恰恰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会让孩子们挣扎,却能够锻炼孩子的决心、耐心和恒心。

以前的孩子主动寻求知识,在学习中付出大量努力。现代孩子却习惯于通过电子设备给自己输送信息。两者之间的差异会造成怎样的深远影响?这才是最最令我担忧的问题。

2016年,一段关于千禧代(出生于1982~1994年)在职场表现的视频广为流传(网上可以搜索到)。在这段视频里,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一位作家、演说家和咨询家,生动描述了千禧代作为和指尖科技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体验了怎样的不幸福和不满足。他认为,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这一代人习惯了即时满足,失去了耐性。他们几乎可以瞬时得到很多东西:他们不需要等上一个星期来更新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而是一下子看完所有的节目。斯涅克认为生命中的一些事情是无法快速获得的。在他看来,工作的满意度、稳健的人际关系、技能、自信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等等,都需要一个“缓慢、曲折、痛苦和混乱的过程……生命的旅程是艰辛漫长和困难的”。幼年便开始享用屏幕的年轻一代究竟会遭遇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大概也可以瞥见了。

研究还显示屏幕时间会对学业和成绩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者调查了一群不玩电子游戏的孩子(6~9岁的男孩子),在得到第一个电子游戏四个月后的学业表现。这些男孩子的课后活动参与度明显减少,阅读写作成绩下降,老师还会汇报孩子们更多的学业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过多屏幕时间对现在学龄期儿童学业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在他们的潜伏期接触到的科技远比不上现在那些正处于潜伏期的孩子们。我们还无法获知科技对现在更年轻的一代人的教育的全部影响—但是从我们现有的证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太多屏幕时间还会对潜伏期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从出生到5岁,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建立了大量的连接和神经通路,速度是5岁以后的两倍。之后神经连接得到修整,经常使用的通路得到巩固,少使用的那些则逐渐消失或者被“剪除”。假如孩子总是重复做一件事(比如花时间上网),他们唯一得到加强的那部分通路便是和数字活动相关的,而那些支持未来学习的神经连接则无法得到足够深广的建设。社交问题

如果在数字设备上消磨太多时间,孩子往往会出现一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社交能力的削弱。潜伏期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和其他孩子有关:孩子需要和同龄人发展友谊。很多家长对类似游戏约会和邀请朋友享用茶点的活动都有丰富的经验,我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并不需要面对面的朋友,他们只需要登录上网,在网上和朋友们玩游戏。但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同伴玩耍,这仅仅是屏幕时间而已。

潜伏期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孩子开始浸润在身边的世界中,同时拥有家庭在背后的种种支持和协助。如果孩子总是黏着Xbox游戏机或者平板电脑,却不和真实的人面对面交谈游戏,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社交的大好时机。数字设备的一个特点是孤立。不少家长试图说服我,游戏是一种社交活动,因为孩子们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和朋友们聊天。但是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我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数字设备已经成为社交圈的一部分。他们互相发送短信,使用WhatsApp(一款用于智能手机之间通信的应用程序)和FaceTime(一款视频聊天软件)来进行网络聊天;屏幕设备有力地支持着他们的社交生活,是和朋友保持联系所必不可少的设施。对于潜伏期的孩子来说,我以为,屏幕设备却是社交生活的障碍。在潜伏期,孩子们通过安全的途径来建设亲密关系,并且学习友谊的规则。很多时候,孩子们在成人的监督下进行社交活动。这种监督可以来自学校的午餐助理,也可以来自游戏约会的其他家长。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总是需要寻求成人的支持。孩子间一旦发生争执,大人就能及时干预,帮助他们协商如何友好地继续游戏。这个年纪的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暂时离开社交活动,随时回到家庭这个安全岛。他们可以短时间和朋友分离,第二天上学的时候重新拾起友谊。在成人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的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对于小学生发展社交情绪和关系技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把时间花在屏幕上,我担心孩子们将难以获得这些技能。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屏幕时间会妨碍孩子们识别情绪的能力。研究者发现,十一二岁的孩子在短暂戒断屏幕五天后,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屏幕不应该取代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孩子们需要通过和他人面对面的互动来学习社交,比如说脸部表情、身体语言和语音语调。你无法从屏幕中获得这些信息。在我的诊所里,我看到太多孩子,因屏幕时间太多而缺少识别这些社交信息的能力。为此,学校不得不专门成立俱乐部来训练孩子们这些应当在潜伏期获得的社交技能,比如怎样进行一段对话、如何与他人分享、如何轮流参与活动、如何换位思考等非常基本却又极其重要的技能。社交能力低下又会对孩子的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以及情绪健全造成二次冲击,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案例分析<<

10岁的汉娜因为在小学遇到严重的友谊问题而被介绍到我的诊所。在过去的一年里,她遭遇朋友圈越来越严重的孤立,已经被学校归为有升学困难的差生。她的父母非常担心,但是却无法理解为什么女儿在短短一年中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汉娜以前有正常的朋友圈,学校和家长也从未发现她有任何社交困难。可是现在的汉娜却可怜兮兮的,害怕上学。她午餐时间没有玩伴,也越来越不喜欢学校。疗程

为了加深对汉娜的了解,找到她的问题所在,我和汉娜进行了深度沟通,很快就发现她的一个主要兴趣就是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看一个关于美国少年的肥皂剧。学校给学生们分发了平板电脑。她父母对此并未产生警惕,因为这台平板电脑上有家长权限设置。汉娜可以通过油管来查找学业相关资料,但她却在上面看肥皂剧,每天看6~7集。通过和汉娜交谈,我发现她太过于沉浸在那些肥皂剧中,居然以为世界就和那些肥皂剧里的一样。她发现自己很难和其他女孩子交谈,很难和她们产生链接,而且很难理解友谊的规则。当其他女孩子在正常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的时候,她则因为过分沉浸在平板电脑中而严重滞后了。孩子一旦在社交上滞后,就很难恢复常态。

一年前还拥有很多朋友的汉娜现在陷入了挣扎。其他女孩子开始嘲笑她的痴迷,笑话她整天只谈论那些肥皂剧。她不知道怎样参与到她们的游戏和谈话中,她变得越来越孤立和边缘化。每次和人产生冲突,她都不知道该怎么样解决。她总以为一切会像肥皂剧里那样,每次冲突后都会“有人出面调解”,然后在半小时的剧情里,大家又全部和好如初。汉娜不理解,在真实舞台上,社交关系远非如此。每次看到别人吵架,她试图进行“调节”的时候,别人都会对她的努力产生抵触,并且嘲弄她的幼稚。这令汉娜很不高兴,而且感到困惑。于是她更加远离自己的同龄人,更加沉迷于电视节目中的虚幻世界。午餐时间她往往孤身一人。再没有人邀请她去家里玩。学校的情况变得越糟糕,她就越依赖自己的平板电脑。肥皂剧已经完全替代了朋友。她远离真实世界,为自己找到了另外一个生存空间。最后,不断前进的真实世界抛弃了她。干预

首先,我必须帮助汉娜的父母了解汉娜被社交孤立的原因,帮助他们了解平板电脑在其中的作用。她的父母完全不知道女儿在油管上看了些什么,他们也不能理解问题的根源所在。他们认为这些节目并没有什么不妥,没有暴力,没有粗口,而且也正好是针对汉娜这个年龄群的。我不得不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肥皂剧太吸引人,导致汉娜完全沉浸在幻想世界中,令她失去了和真实世界的互动。

接下来,我给汉娜做了大量的社交建设。我帮她认识到这些电视剧并不是真实的,这令她非常不安。我们一起比较了肥皂剧和真实世界的种种不同。最终她了解到真实生活和电视剧的确很不同,过分沉迷于平板电脑会导致她失去真实的朋友。在和她的父母达成一致后,我请他们对汉娜使用平板电脑的时间进行限制,每天只能看一集电视剧。我又和学校联系,请他们把汉娜和其他需要社交支持的孩子安排在一起。接下来我开始帮助汉娜建立其他社交关系。从最基本的做起,安排一些和她有共同语言的女孩约会。这些女孩就住在附近,而且会和汉娜升学进入同一所学校。

汉娜的父母也开始和学校一起努力限制平板电脑的使用。打个比方,在校车上汉娜会用平板电脑看肥皂剧,而不会和其他女孩子交谈。学校便请司机关闭校车上的网络信号,这样学生们就只能放下电脑,开始互相交谈。结果

修复之路并不快捷。汉娜花了不少时间来加强学习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错过的那些社交技能。到了六年级,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大量的游戏约会,汉娜终于有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朋友,她不再感觉到被孤立。汉娜的例子也让学校开始反省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的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平板电脑不仅仅是帮助教育的设备,也是阻碍社交发展的障碍。学校有很强的网络安全意识,但是却忽视了那些五六年级女孩子的社交发展。在汉娜的案例之后,学校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 4~7岁孩子的危险信号

●你的孩子无法完成那些同龄人的活动,比如骑自行车、游泳、攀爬、跑步以及学校的体育课。

●难以完成那些需要精细运动技能的活动,比如自己穿衣服、系扣子、系鞋带、拉拉链和使用刀叉。

●玩耍的时候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不知道怎么玩纸板盒,或者不知道用积木搭些什么。

●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对穿衣打扮和假装游戏感兴趣。

●不知道怎样使用玩具娃娃和汽车轮船来做游戏编故事。

●不愿上学,不适应学校生活,很难交到朋友。

●在学校的表现具有一定破坏性。 所有年龄组孩子的危险信号

●在学校的表现出现异常,比如老师反映你的孩子不如以前那样专心,或者在午餐时间独自吃饭,休息的时候也单独一人。

●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喜欢谈论自己的朋友。

●他们看起来很不开心,经常说在学校很无聊。对于潜伏期中比较大的孩子来说,这往往意味着他们在学校感觉孤独。

●他们不再喜欢自己以前热爱的活动,只对上网感兴趣。

●对那些他们以前喜欢的需要花费时间和专注力的事情(比如说阅读、写作、画画、涂色和乐高)开始感觉到索然寡味。

●他们常常看起来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比如,在你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经常走神。除了屏幕,他们对很多东西的专注时程明显减少)。 解决办法

●孩子们通过“动手”来学习—不断尝试和练习,解决问题,学习不同内容。请不要用屏幕来替代孩子们的“动手”。屏幕时间往往只是看,缺少孩子发育中必不可少的亲身体验。

●确保数字设备并非孩子们玩耍时的唯一关注点。

●干扰和转移。这些技巧我们常常对幼儿使用,但其实对更大一些的孩子也有效。建议他们去做别的事情,玩游戏或者参加什么活动,把他们从电子屏幕前转移走。

●改变电脑的使用方式。网络上充满创意,我们可以利用屏幕把孩子引导到其他活动上。举个例子,请他们查找如何用纸筒做火箭的视频,然后自己来做一个。

●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有必要把真实生活中的玩耍放在第一位,虚拟游戏必须排在后面。

●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帮助建设他们的社会性。让孩子尽量多地和不同的人一起玩耍。

●给孩子提供大量的社交机会—参加俱乐部、群体出游、去公园游乐场等等。在这些地方,孩子们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第二章  拥有屏幕设备

在决定是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屏幕设备时,我们必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是否会增加屏幕时间?

是否会导致屏幕时间变得

隐秘或失控?想给孩子一台屏幕设备吗?这里有你需要的所有信息—从设备应当放置在哪个房间,到如何限制使用

每当我说我8岁的儿子从4岁便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时,人们都常常感到惊讶。同时,他们的脸上显出一种放松的神情,我似乎听到他们在心里说:“好吧,连儿童心理学家都这么干,那一定没有问题了!”家长们常常问我:“是否应该给孩子买一台平板电脑?多大年纪合适?”老实说,给儿子买平板电脑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电脑而产生家庭纠纷。然而,早在儿子首次打开电脑之前,我就已经在电脑使用的问题上设立了种种规定,包括什么时间可以使用电脑,每次可以使用多长时间,以及可以在哪里使用。虽然我儿子把这台电脑当作“自己的”,但他也很清楚妈妈拥有最终控制权。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屏幕设备。在5~15岁的英国孩子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8~11岁,每三人就有一人拥有智能手机;甚至连幼儿都开始拥有自己的科技设备—最近的研究显示,38%的2~5岁孩子拥有安卓平板电脑,32%拥有苹果平板电脑,30%有手机。

那么潜伏期的孩子是否能够真正为自己拥有的数字设备负责呢?拥有自己的设备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吗?在递给孩子们属于他们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时候,父母是否冒着失去监控权的危险?在给孩子购买电子设备前必须考虑的事情

在对这个决定权衡利弊时,家长们需要好好思考以下这些重要问题。大部分潜伏期的孩子并不具备延迟满足所必需的认知技能。他们的耐心极其有限,这些孩子的时间观念尚未健全。放任他们使用屏幕时,他们很可能就会黏在屏幕上,根本感觉不到时间流逝。如果没有人或者规则来对他们加以限制,他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使用屏幕的时间已经太久,需要停止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的自我调节系统还不健全。他们的思维模式基本上就是,“我想要,现在就要”。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阐述。这一系列关于延迟享受的研究发生在1960年末至1970年初,由当时的斯坦福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领衔完成。多达数百名4~6岁的儿童参加了这个实验。孩子们被带到一间空屋子里,面对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块棉花糖。研究者告诉孩子,他会离开房间15分钟。在这期间,假如孩子没有吃棉花糖,那么他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如果棉花糖在研究者回来之前就被吃掉,那么孩子们就不能得到第二块。研究者发现,三分之二的孩子吃掉了棉花糖。年纪越大,延迟享受的能力越强—或者说,不吃眼前的这块,而是等待得到两块棉花糖。这些实验让我们看到,等待对于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难。即使有权威人士叫他们等待,他们也难以做到。他们还无法理解耐心等待可以换取更多的好处。即使等待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也还是无法控制冲动。等孩子大一点后,认知能力增强,控制冲动说服自己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用认知(思想)来管理感觉(冲动)的能力。这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一种重要的高级心理技能。

潜伏期孩子还无法平衡多种相互冲突的需求。他们的大脑还不具备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假如我们给孩子一台屏幕设备,对他们的使用毫不干预,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整个上午都坐在屏幕前,不穿衣服,不刷牙,不收拾房间。你的嘱咐全都被抛到脑后。对于早上急着赶时间离开家门的我们来说,这实在是巨大的挑战!

在决定是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屏幕设备时,我们必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是否会增加屏幕时间?

●是否会导致屏幕时间变得隐秘或失控?不受控的屏幕时间

一旦屏幕时间失去监管调控,问题就会涌现出来,父母也会失去控制权。网络大影响(Internet Matters)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量儿童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设备上网。令人担忧的是,44%的儿童在没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浏览网站,使用社交媒体,观看网络视频。大约有一半的6岁儿童在卧室独自上网。我必须警告家长的是,千万不要以为给孩子买一台屏幕设备(不管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游戏机),交到他们手上,就万事大吉了。你必须负起责任,提前设立规则和计划—因为潜伏期孩子根本不具备自己管理屏幕时间的能力。而且连家长都不管,凭什么要他们来管理屏幕时间呢?假如我们知道一样东西可能伤害孩子(比如说糖),那么我们肯定不会不管不顾。

拥有自己的设备往往给孩子一种控制的假象。对于那些自己攒钱购买设备的大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逻辑是:“我付了钱,因此这是我的。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使用、使用多久、在哪里使用。”这种想法必然会引发其他问题。潜伏期孩子已经不再是那个时常发脾气的幼儿了,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和主权。因此,即使孩子以为自己拥有控制权,家长们也一定要显示自己的权威,这非常重要。不要被他们说服,如何使用屏幕时间是个原则问题,家长不能放手。不仅仅是屏幕问题,在很多方面也一样。不妨想象一下,假如你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每天的晚餐和上床时间,事情很可能会完全乱套。一定要让孩子了解这一点:是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但是你作为家长必须给他制定屏幕时间的规则。你的计划是什么

在拥有屏幕设备之前,家长们必须有一套成熟的计划。很多家长,尤其是对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时,想象不到数字设备的魔力有多大。一旦你放松了警惕性,它就会引发混乱。就好像在家里养狗一样:你必须好好思考养狗的种种现实问题,确保它能和家人和睦相处。如果孩子想买滑板或者排鼓,我敢肯定,大部分家长都会有一个计划,预先规定好使用的方式和时间。但是我遇到的很多家庭,却对孩子的屏幕时间缺少规划和管理,这样的情况最终都令家长头疼不已。

想一想可以制定哪些屏幕规则。屏幕可以在餐桌上使用吗?可以在卧室使用吗?每次可以让孩子玩多久?哪些时间段可以使用?

答案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家长们必须自己斟酌,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规则,并且确保规则得到实施。家庭教育有几项基本原则,我认为家长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些原则包括:保持一致,知道何时拒绝,何时让步,最重要的是,掌控局面。我最常给家长的一个重要建议是:“有选择地战斗!”—战斗一旦打响,务必保证自己赢得胜利。当然你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变成战斗,否则家庭生活将糟糕透顶。但有的事情可以弹性处理,有的事情一旦决定就不可动摇,而且必须让孩子们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在屏幕时间的使用这个问题上,大量经验告诉我,这是一场父母必须选择而且要确保胜利的战斗。

在把设备递给孩子之前,家长们最好清晰地了解设备的功能。我知道一些家长给孩子购买了iPod(“苹果”播放器)和电子书,却不知道这些设备有上网功能。一位9岁男孩在家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浏览了大量不合宜的网站,并且使用谷歌和油管进行搜索。好几个月后,家长才发现问题,震惊不已。拥有屏幕能否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给潜伏期孩子自己专属的设备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感。我的儿子很早就学着珍惜自己的东西,他从来没有碰碎、丢失或者摔破自己的平板电脑。我多年前为之服务的学校里,有老师教刚入学的孩子给自己的艺术作品拍摄数码相片。考虑到安全耐用性,一开始老师购置了防摔相机。这些相机十分笨重,和普通相机很不一样。然而,这些相机被撞来撞去,很快就坏了。后来老师们换成普通数码相机—就是孩子们常常看到大人使用的那种。这一次,孩子们知道这些是贵重物品,使用起来格外小心。相机一台都没有坏。孩子们懂得分辨哪些东西更加贵重,更值得珍惜。他们对物品的态度和他们对这件东西价值的认识有关—如果这是他们珍惜的东西,他们就会更加小心照管。一样东西在孩子心里拥有很高的地位时,孩子们就会努力照管好它。当然你同时也需要考虑孩子的灵巧度。潜伏期孩子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发展到成人的程度,他们会笨手笨脚,更容易摔东西。最好在设备上安装缓冲垫或者加上保护罩。电子设备应当存放在哪里

我坚定地认为,孩子们(尤其是4~7岁)应当尽可能地在监督下使用屏幕设备,并且只能在公共区域,不能在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电视机只被安放在一处,屏幕设备却可以被孩子们移来移去。很多时候,家长们无法获知他们的具体位置,也无从了解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家长其实也很容易失去时间感。孩子安安静静不惹麻烦的时候,你就会想,还是不要打搅他们为好。然而即使在路由器上或者孩子的屏幕设备上加设限制,家长们还是很有必要去了解孩子们究竟在网上做些什么,了解他们搜索的内容。如果孩子使用屏幕的时候,你能够在旁边,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他们已经使用了多长时间。一旦孩子离开你的视线,情况就很容易失去控制。

最理想的情况是,家长们帮助孩子在潜伏期里养成在开放场所使用屏幕设备的习惯。如果孩子在公用房间,那么即使你不在一旁,其他人也有可能时不时跟他互动一下。有时候家长会问孩子晚饭想吃些什么,有时候兄弟姐妹有可能对他做的事情感到好奇。但是如果孩子独自在卧室上网,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人走进去打搅他,结果他独处的时间就会延长。

屏幕时间和社交时间是相互冲突的。上网和使用屏幕是一种个人行为,往往会令孩子和真实生活产生隔离。假如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屏幕,这种隔离也能得到缓冲。

从我的临床研究来看,想要维持家长的威严,你就必须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和链接。任何一位家庭成员的单独活动,比如说玩手机,都会切断家人之间的联系。对于潜伏期孩子来说,这种情况需要尽量避免。

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飞跃发展。潜伏期孩子则主要发展情绪能力和社交能力。他们观察、学习、发展人格,尽情吸收世界上的种种信息。如果他们总是低头看屏幕,家长就可能看不到他们,不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不了解他们在受着什么影响。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社交和情绪的发展主要通过观察、复制和建立联系来达到。数字设备只会妨碍这一切。

同时我也坚持认为,孩子们不能把屏幕设备放在卧室里,更不能在卧室里使用。即使孩子说设备已经关机或者正在充电,也最好把它拿出来,绝不能把设备留在卧室里过夜。屏幕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我知道很多成年人都有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的习惯,半夜醒来也忍不住看上两眼。连成年人都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潜伏期的孩子就更难了。超专注

你是否注意到孩子在使用屏幕设备的时候有多么专注?他们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不管你怎么努力地跟他们说话,同样的问题问了多少次,他们就是听不到。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就是超专注。超专注对于某些事情有利,但是如果不能轻松走出这种状态,超专注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我想大家一般都有超专注的时候。有一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时间已经晚了。为了避免开会迟到,我一路冲到车站。火车还有两分钟就要进站了。这时候,我注意到手机上有一个电话留言。因为担心和会议有关,我决定立即收听。然而周围吵吵嚷嚷,我根本听不清。于是我把头转到一边,全神贯注听留言。当我终于听完留言挂断电话时,我才意识到火车已经出站。我就站在月台上,就在火车面前。然而我过于专注在语音留言上,连火车开过来那么大的声音都没有办法听到。这就是超专注:屏蔽掉背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我注意到,那些潜伏期孩子在使用电子屏幕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种超专注状态。

我支持一个观点,好的专注力并不等于全神贯注。最理想的专注力应当是对手头的事情足够专注,同时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警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身边的情况。在洞穴人时代,超专注就意味着你可能被剑齿虎吃掉。到了现代社会,学龄儿童的超专注可能就会导致一边用手机一边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倒—这种事情几乎每周都会发生。或者,超专注会导致你错过火车而无法准时出席会议。

超专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件事情占用了你所有的精神力量或者注意力,比如说心算,或者在吵闹的月台上努力辨听一个不清晰的留言。当一件事情太过刺激的时候,就会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自动屏蔽其他事情—而这正好就是屏幕时间的写照。超专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我状态。你一旦身处这个状态,就无法注意到身边发生的事情。

多动症的研究者通过扫描大脑的不同部位来研究超专注。简单地说,即使是处于休息状态,我们大脑的某些部位依旧在工作。这些部位的功能包括扫描外界环境和处理视觉听觉信息。这些部位被称为大脑预设模式网络。这个预设模式网络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保持对环境的警觉,及时识别潜在危险—防止你变成剑齿虎的晚餐,防止你遭遇车祸。然而,当你需要专注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或者任务的时候,大脑用来扫描环境的那些部位就会关闭,而那些用于完成任务的大脑部位则被激活。

在需要解决某项具体任务的时候,大脑能量资源就会从预设模式网络转移到相应部位。大脑扫描环境的部位被关闭,注意力得以更好地集中来完成任务。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在需要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大脑预设模式网络不能按照预期那样关闭或减弱。他们想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却持续不断地扫描环境。这就是他们注意力涣散的原因。大脑不停地分散注意力来扫描环境,导致他们无法达到有效专注的状态。当研究者让多动症患者做一些特别刺激的事情,他们的预设模式网络终于得以关闭,但是他们却进入了一种超专注状态,很难重新启动预设模式网络。这就意味着,他们会被长时间困在这种自我状态,很难重启扫描模式。

孩子陷入屏幕设备时的表现恰好和多动症患者类似。屏幕太刺激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在屏幕上,注意不到周边环境。这种状态会引发很多问题,其中最让我担忧的是自我隔离。孩子处于超专注时,是一种自我隔离的状态,对孩子们学习发展社交技能极其不利。我们需要对来自环境的信息流做出及时反应。一旦进入超专注,我们的大脑就很难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外一项任务上。大部分的认知活动都需要孩子们具备这种注意力转移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性命攸关。

我们需要避免过多的超专注。我强烈建议,在孩子们使用屏幕的时候,家长最好陪伴左右。这样可以加强环境刺激,打断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他们躲在卧室里,没有了环境干扰,他们很可能会陷入超专注状态长达好几个小时。我们常常担心屏幕时间导致孩子们注意力涣散,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专注。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发展出一种有弹性的专注技能,在他们需要专注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需要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切换。>>案例分析<<

4岁的艾米马上就要结束自己的小学预备班学习了,却依旧无法适应学校,也交不到朋友。老师告诉她父母说,艾米的行为能力和倾听能力都很差。她父母无法理解。他们找到我,告诉我说,艾米很聪明,很小就学会了数数、形状、字母和颜色。他们本以为孩子的学识超前于同龄人,一定会在学校表现突出,万万没有料到老师会告诉他们说艾米难以集中注意力,总是在教室里打搅其他孩子。疗程

艾米的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拥有很好的工作,也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拥有幸福、成功的未来。他们解释说,他们觉得现代科技非常重要,于是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给她购买了她专属的平板电脑,下载了大量的教育类应用程序。他们很自豪地向我展示孩子熟练操作平板电脑的技能。显然艾米对几乎所有的程序都很了解。她的这种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她的这个年纪,她显得很超前。

可是当我走到学校里面观察艾米的时候,我了解到她的确很难适应学校生活—而这恰恰就是平板电脑惹的祸。她所熟悉的那些应用程序的确帮助她认识了大量的形状、数字和颜色,但是她却缺少学校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交技能和玩耍技能。因为她的大部分游戏都是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一旦进入教室,她就很难进行选择,无法进行需要自己组织或者自我导向的活动。艾米从小大量接触各种应用程序,习惯于程序的鲜艳色彩、丰富声音和快速变化。积木和串珠根本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她的同龄人兴致勃勃地玩着得宝和乐高积木、汽车、厨房和婴儿推车。艾米却觉得索然寡味。想象力玩耍对于她来说太过复杂。她无法和其他孩子玩到一起,她也不喜欢教室里的种种玩具和活动。这令她感觉无聊沮丧。这种情绪导致她开始通过搞破坏来引起教室里大人的注意,跟她互动。

当我跟艾米的父母谈起正是平板电脑导致艾米的问题时,他们感到非常意外。他们一直以为那些教育类的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起跑线,从而在学业上遥遥领先于同龄人。但是我的发现却正好相反。艾米对平板电脑的兴趣非常大,4岁的她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放在了这上面,有时甚至长达一天4个小时。当艾米安安静静玩电脑的时候,她父母(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就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