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17:53:25

点击下载

作者:蒋军晶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老舍读本试读:

老舍,是个“老小孩”

亲爱的孩子: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走进书店,发现书太多了,到处都是“经典”、“大奖”、“金牌”、“收藏”书系,让人眼花缭乱,一下子不知道从何选起。最终,从茫茫“书海”中,你选择了老舍,这真是一种缘分,老舍跟孩子一直是非常有缘分的,我相信你会喜欢老舍的。

老舍的心里装着孩子。他喜欢写孩子,他的很多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孩子。他的第一部作品《小铃儿》是23岁的时候写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他最后一部作品叫《正红旗下》,是他在63岁时写的,写的是他自己,已经从出生写到了一岁,“核心”还是孩子。在这第一部和最后一部作品之间,老舍还专门为孩子写了好多作品,如《小坡的生日》、《小木头人》、《宝船》等等。在老舍眼里,为孩子写作品是非常难的,如果里边没有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有趣的调皮,柔软的触碰,美好的想象力,孩子是不会喜欢的。所以当他写完《小坡的生日》的时候,他就特别高兴:我都三十多岁了,但是我发现我还有一颗“童心”。本书的第七编《有个男孩叫小坡》就是节选自《小坡的生日》,相信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惊喜:原来七八十年前的小孩也这么好玩啊,原来老舍写过这么有趣的作品啊。谁不想读“有趣”的作品呢?有这个想法并不难为情哦。

其实,老舍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有的人,长大以后,就像遗忘了曾经用过的电话号码一样,丢失了自己的童心”,可是老舍呢,人老了,还是一个“老小孩”。他喜欢和孩子交朋友,他一个大作家,经常给孩子写信,甚至和孩子讨论“文学创作”。说老舍是个“孩子”,更表现在他对“新东西”的永远的好奇,永远的兴趣。老舍爱好可真多啊!老舍爱养花,还养得有模有样,你如果夸他的花养得漂亮,他一高兴,就把花送给你了;他爱唱京戏,偶尔在大庭广众之下亮一嗓子,技惊四座,叫好声中,他心里那个得意啊;他爱打拳,一套太极拳,走到哪儿打到哪儿,动作娴熟,功夫到家;他还爱讲相声,爱写字画画,爱旅游……总之,十八般武艺,老舍什么都想学一学,好玩的,有意思的,什么都想试一试。可没有人逼着他到“培训班”里学这样学那样,这可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内心充满光明和善意的时候,他看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所以有人说:只有那些有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在老舍儿子舒乙的印象中,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很有趣的。和那样一个有生活情趣的爸爸,一个爱生活的爸爸生活在一起能不有趣吗?其实你看他的文章,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你会发现,老舍什么都写,“面”特别广,小花小草、小猫小狗,四处的风景,各种手艺,各种场面,各种人物……而且你读得仔细一点的话,你会找到很多共鸣。他写小麻雀,多么担心她的命运啊;他写北京的春节,肯定不落下好吃好玩的;他写穷人,满心同情他们的处境,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好起来……老舍是以“孩子”的眼光和心态来写的,老舍就是个“孩子”。

你一定想读老舍的文章了吧?但你又担心,大作家的文章会不会生僻字很多,句子很深奥啊?不用担心,老舍经常把自己的书,签上名,送给小读者。他很自信他的书,小学生能读得懂,因为他往往用最少的字,最通俗的话描写复杂的心态、事物、风景。如果有人告诉你,写文章一定要多写一些“好词好句”,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那么,老舍的文章告诉你,未必是那么回事。

老舍不大爱写序,即使写了,也就几十个字。一个天天要动笔的人,写序为什么这么吝啬呢?老舍自己说了,要表达的意思,后面的文章里全有,多解释,反而给人“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感觉了。因此,还是你自己去读吧,祝你阅读快乐。蒋军晶2011年4月9日

《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

钱理群

我们的理念是: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终生精神成长和学习打底。

我们的做法是:提倡“阅读经典名著”。

这就有了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阅读”?为什么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小学生能“接受”经典名著吗?

每个人都有两种生活:一是受到具体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偏于物质的日常生活;另一则是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就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召之即来”,打开书就是朋友;“挥之即去”,放下书就可以彼此分手:这样的自由和爽快,是最符合儿童心理与学习需求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就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自为的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精神成长过程。因此,阅读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营造精神家园,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拓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对此,无论家长和教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积极地引导,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读什么”,更是一个大问题。鲁迅早就提醒我们,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快餐式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是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畸人”的。过于追求阅读的通俗化,也会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远停留在“低龄”水平上。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与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

问题是,孩子能否接受,这也是许多教师与家长感到疑惑的。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也正是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编写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四点认识。首先,我们发现,以鲁迅为代表的体现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大师、名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对自然(动植物)生命和人的生命的大爱,对父母的永远的眷恋,对民间节日、风俗、艺术的亲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对生活的热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理想的追寻……都是和孩子的世界相通,而又升华到了一种生命和精神的高度;而他们的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而又提炼成纯净而有味道的现代白话文,是孩子感到亲近,并乐于学习的。这精神与语言的两大特点,就使得孩子接受中国现代经典名著,具有了客观的可能性。其二,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与接受潜力,是相当大的。一些孩子对大师、名家的作品望而生畏,其实是我们的教学不得法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小学生接受经典名著的主观条件也是有的。其三,当然不能否认,经典名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我们看来,孩子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即所谓“战胜拦路虎”的过程。对现在颇为流行的“快乐教育与阅读”,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习,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有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其四,正因为这是攀高峰,就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恰当地掌握学习的高度与难度的分寸,如何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帮助孩子逐渐接近大师名家,这都需要教学的智慧与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最为用心、费力之处,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尝试,在范文的选择及其处理、编排(例如我们确定了“只删不改”的原则),“导读提示”和“读与思”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力图在大师名家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而且我们在编写和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如何进行经典名著教学”的设想。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找到每一位大师名家的特点,及其和孩子的精神契合点,并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文本中;二是既要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和忽略教育的引导作用的“儿童中心主义”,都是我们所不赞同的。我们整套书的编写都力图贯彻这样两条教学原则,但也还需要经过以后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检验。

这套书也是献给家长的。我们注意到,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很高的期待与不小的积极性,却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我们希望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的倡导,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途径,期待这套书能够成为家长和孩子课外共读的理想读本。

本套丛书在编写组织工作上也作了一些尝试。每册书的编写者都是教学第一线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有富有创造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都是所编选的作家的爱好者和业余研究者,对其作品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又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有深切的了解。在充分发挥小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我们还为每一本书都约请了一位研究专家担任审读,最后由主编进行审定和统稿。在共同切磋、讨论中形成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良性互动互补。

我们希望本套丛书成为同类教育图书中有自己特色的,能够具有较长生命力的读物。因此,它是开放性的,期待能够得到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特别是批评和指正,我们自己也准备经过一段运用实践就进行修订。我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决心以鲁迅倡导的韧性精神,作长期、持续的努力。2011年4月4日

第一编

狗花草

老舍喜欢带“小”字儿的,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全喜欢。

小时候的老舍,一个小水池边,也可以坐一整天,看城墙砖缝里挤出来的歪歪拧拧的小枣树,看金黄色的蒲棒儿,看小鱼儿和小野鸭在湖中间玩。

你知道吗?老舍当过小学老师。如果他是你的老师,你一定喜欢他。他常常会带你们去公园玩,看到盛开的鲜花,他会让你们向花儿脱帽鞠躬,你笑的时候,他也笑得开心呢。

老舍真是爱这些小生命啊,他把小猫小狗当做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看他们淘气玩耍;他把小花小草视作朋友,饲养他们,看他们花开花落。老舍觉得跟他们在一起,真快乐呢。

老舍爱他们,就把他们写进自己的文章里。

去看看老舍是怎么写自己的朋友的。

小麻雀

导读提示

雨后。

雨后的院子里。

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和老舍相遇了。

小麻雀想得到帮助却不敢上前,这是为什么?

老舍,多么爱小动物啊,可是他也没有立刻出手相救,这又是为什么?

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我不敢紧追,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猫又进了厨房,我愣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小鸟已不见了。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像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像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愣着。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像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像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我双手把它捧起来。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它看了我一眼!

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家中没有笼子。我捧着它好像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愣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愣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有删节)读与思

有些句子总是让人忍不住停下来想一想。例如文章最后一句:小麻雀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你觉得小麻雀在想什么呢?它明白了什么呢?还有“我”的反应:“我捧着它好像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猫导读提示

一会儿赖床睡懒觉,一会儿又离家出走。

一会儿缠着你粘着你让你干不成事,一会儿又给你个冷脸一声也不出。

在老舍眼里,没有什么动物的性格比猫更古怪了。可是老舍就是爱猫——爱养猫,爱写猫。在他写猫的文章中,《猫》是最晚的一篇,也是最好的一篇,毕竟相处了一辈子了。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

这种小动物确是古怪。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着你上街去逛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螫的肿起来。

过了满月的小猫们真是可爱,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即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有删节)读与思

1.猫真是一种古怪的动物,它的性格很矛盾。老舍在文章里既写了猫的优点,也写猫的“缺点”,而且差不多是对着写的。猫有哪些优、缺点呢?

2.这几年,养猫爱猫的人越来越多了。请问在你的心目中,猫是怎样的,在你的笔下,猫又会是什么模样的,是不是也写上篇《猫》试试?

英国人与猫狗

导读提示

从《猫》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觉到老舍喜欢猫。

老舍爱猫是出了名的。他和猫之间有许多趣事,他曾经冒险爬到房顶去救猫,他还为自己养的猫介绍过“对象”。可到了英国,与英国人的“爱猫”一比,他真是自愧不如!

猫在动物里算是最富独立性的了,它高兴呢就来趴在你怀中,啰哩啰嗦的不知道念着什么。它要是不高兴,任凭你说什么,它也不答理。可是,英国人家里的猫并不因此而少受一些优待。早晚他们还是给它鱼吃,牛奶喝,到家主旅行去的时候,还要把它寄放到“托猫所”去,花不少的钱去喂养着;赶到旅行回来,便急忙把猫接回来,乖乖宝贝的叫着。及至老猫不吃饭,或把小猫摔了所腿,便找医生去拔牙、接腿,一家子都忙乱着,仿老舍在伦敦寓佛有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狗呢,就更不用说,天生来的会讨人喜欢,作走狗,自然会吃好的喝好的。小哈巴狗们,在冬天,得穿上背心;出门时,得抱着;临睡的时候,还得吃块糖。电影院、戏馆,禁止狗们出入,可是这种小狗会“走私”,趴在老太婆的袖里或衣中,便也去看电影听戏,有时候一高兴便叫几声,招得老太婆头上冒汗。大狗虽不这么娇,可也很过得去。脚上偶一不慎粘上一点路上的柏油,便立刻到狗医院去给套上一只小靴子,伤风咳嗽也须吃药,事儿多了去啦。可是,它们也真老舍在家中(1961)是可爱,有的会送小儿去上学,有的会给主人叼着东西,有的会耍几套玩艺,白天不咬人,晚上可挺厉害。你得听英国人们去说狗的故事,那比人类的历史还热闹有趣。人家、猎户、军队、警察所、牧羊人,都养狗,都爱狗。狗种也真多,大的、小的、宽的、细的、长毛的、短毛的,每种都有一定的尺寸,一定的长度,买来的时候还带着家谱,理直气壮,一点不含糊!那真正入谱的,身价往往值一千镑钱!(节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英国人与猫狗》)读与思

英国人爱猫狗,他们对待猫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有人认为将动物变成小乖乖,并不是真爱,给它们怜爱,不如给它们自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不妨和朋友讨论一下。

母鸡

导读提示

一上来,老舍就说:“一向讨厌母鸡。”

老舍真的讨厌母鸡,讨厌它的叫声,讨厌它的“欺软怕硬”。

可是后来,老舍又是那么喜欢母鸡,在老舍眼里,母鸡简直就是英雄。

讨厌是真讨厌,喜欢是真喜欢,这么大的转变,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疸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群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找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号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读与思

1.老舍先生写文章,用词很谨慎,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母鸡就真的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你试着再读读,看看从文章里能不能找到相应的例子。

2.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先是讨厌一个人或者一种动物,后来由于某件事,你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变讨厌为喜欢了。有吗?

养花

导读提示

老舍是真的爱花。老舍无论走到哪里,案头总要摆上一瓶花。

花瓶不讲究,瓦罐可以,玻璃杯可以,酒瓶也可以。

花也不选择,什么都有,有时说不定是路旁随手摘来的一束野花。

反正,只要看到花,老舍就高兴。

后来住在北京,有条件了,家里种满了菊,有三百多株呢,满满当当一院子。所以他写“养花”,真是很自然的事,动笔之前,已经有很多经验、很多故事、很多感情了。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老舍、胡絜青在寓所院中(1954)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读与思

1.老舍喜欢改文章,先把初稿朗读一遍,看看别扭不别扭,如果别扭、绕嘴,就一直改,直到改顺溜了为止。不信,你大声读读这篇文章,真的是一溜到底,读起来非常舒服。

2.文章最后一句对养花的乐趣作了总结,你能根据前面的描写,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吗?还有,你周围有养花的人吗?如果有,不妨问问他们觉得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比较往往会带给你一些新发现。

小白鼠

导读提示

老舍喜欢小动物,他写童话的时候,也自然就会想到它们。《小白鼠》的主角当然是小白鼠了。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这只小白鼠长得够漂亮,漂亮得都不像老鼠了,像只小白兔。漂亮是漂亮了,可下场不怎么好。这是为什么呢?

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好看的一个。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灰色,只有他独是雪白的。雪白的毛儿,长长的尾巴,长得非常的好看。他自己也晓得他是非常的好看,所以他很骄傲。

他常常这样地说:“看我这一身雪白的毛儿,圆圆的眼睛!若是我的尾巴稍为再短一点,我简直便和白兔一样的美了!自然,我的聪明是永远比白兔高出得很多,不管我的尾巴是长,还是短!”

小白鼠的妈妈,很不放心她这个最小最好看,也最骄傲的儿子。妈妈总是爱小儿子的,因为他最小啊。

鼠妈妈知道附近来了一只大黄猫,就极恳切地嘱咐她的八个儿女说:“你们,我的宝贝们,千万要小心哪!那只黄猫能一口咬住你们两个,因为他是一只又大又凶又饿的黄猫呀!”说罢,她特别的对小白鼠又说了一遍,恐怕他骄傲不小心,最容易招出祸来。

可是,小白鼠不信妈妈的话。他对自己说:“像我这样的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跑,一点不留心。

有一天,小白鼠面对面地碰到大黄猫。一看,黄猫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那么凶,他有点发慌。可是,他沉了沉气,心里说:“不管黄猫怎么厉害,他会看得出我是多么好看,也就不会欺侮我的!”这样说完,他就笑了,对黄猫说:“猫先生,你看我好看不好看?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我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么?”

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的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哪知道大黄猫一声没出,忽然把大爪子伸出来,捉住小白鼠的颈项,就一口咬住咽喉。可怜的小白鼠,痛得眼睛都努了出来,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他的嘴。

大黄猫几口便把小白鼠吃净,连那条美丽的尾巴也没有剩下,吃完,他舔了舔爪子,对自己说:“这真是一只好看的小白鼠!可是美丽不但保护不了他自己,也教我吃得不痛快呀,他是多么小,多么瘦啊!”(选自《老舍全集》卷八)读与思

你一定读过很多童话吧,一般的情况,童话里的主角最终是战胜困难的,例如小红帽最终战胜了大灰狼,丑小鸭最终变成了天鹅,灰姑娘最终嫁给了王子……看完结局,我们心里总是暖洋洋的。可是这个童话,小白鼠最后被大黄猫吃了,连条尾巴都没剩下。你喜欢这个结局吗?

第二编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景

用现在的话来说,老舍是一个地道的“驴友”。他爱旅游,爱看风景。就说济南吧,他在济南也就生活了四年,可是他硬是把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石墙,还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转着圈看了个够。

用现在的话说,老舍喜欢“自由行”,他才不喜欢跟在导游后面走。他喜欢看哪里就看哪里,他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一条路,一堵城墙,一座四合院;一片云,一束阳光,一簇树影,他都可以看上半天。

用现在的话说,老舍喜欢“深度游”,到一个地方,看那里的历史,听那里的故事,认识那里的人,了解那里的风俗,于是,风也好,雨也好,山也好,水也好,全是活的,会笑,会说话,会流泪。

朱自清说:老舍真是写风景的一把好手。这样的老舍能写不好风景吗?

在老舍眼里: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景。

想北平

导读提示

有一段时间,北京叫北平。

老舍生在北平,长在北平。离开北平后,他当然想北平。

老舍想北平,想的是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想的是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老舍想北平,想的是房子周围的空地,想的是墙上的牵牛,墙根的草茉莉。老舍想北平,想的是自己熟悉的北平。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老舍在巴黎和友人董绍良的合影(1929)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老舍在北京(1955)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有删节)读与思

我们看一篇文章,有时可以大胆设想:如果老舍先生活到现在,他会喜欢现在的北京吗?他会喜欢这个没有了城墙、没有了空地、没有了市井风情的北京吗?

北京的春节

导读提示

老北京的春节——热闹啊。

从腊七腊八到除夕,从除夕到正月十五,要热闹一个月。

最开心的还是孩子,忙着吃,忙着玩,忙着到处逛,可比现在要忙多了。

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是怎么过的吧。这种过法,也只能在老舍的回忆里找到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有删节)读与思“爷爷,你小时候过春节,腊八那天要喝腊八粥吗?”“奶奶,你小时候过春节,二十三过小年有什么讲究?”“外公,你小时候过春节,年三十除夕那一天怎么过?”“外婆,你小时候过春节,年初一元旦要安排哪些活动?”

去问问你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啊,他们小时候的春节是怎么过的?那是“老底子”的春节,估计他们是很愿意说的,说的时候也应该是一脸笑容的。

趵突泉的欣赏

导读提示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都去看过。

老舍看风景,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他不完全相信“名气”。他去大明湖,就觉得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大明湖被破坏了,湖小了,水也脏了。

不过趵突泉没让老舍失望,趵突泉还是趵突泉,让我们跟着老舍一起去看一看。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济南趵突泉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有删节)读与思

1.老舍先生会写,也要我们会读啊!你看那一句:“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你能看到老舍先生的表情吗?焦急地等待,发现后的快乐,观察时的敛声屏气,碎了后的失望,又来一个时的惊喜。多像个孩子啊!

再看看老舍先生怎样写泉水的:有白而深绿的“色彩”,有热腾腾的“气”,有轻软的“质感”,还有飘荡的“动的感觉”,最后还有神秘的“境界”!——你能想象出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吗?有机会亲自去看看,体验一回。

2.“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这是为什么呢?新做的泉眼,水流不是也很旺吗?冒得不是也很高吗?

济南看雪

导读提示

除了北京,老舍写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济南了。他喜欢济南,也了解济南。

就说下雪吧,好像可以和老天爷商量似的,他希望雪下得小点儿,因为他觉得只有小雪才适合济南。小雪配济南,可以配出很多独特的画面来。

小雪后的济南美在哪儿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节选自《老舍全集卷十四·一些印象》,标题为编者所加)读与思

小雪后的济南让老舍想到了太多的画面:日本的看护妇、唐代的水墨画、空灵的蓝水晶。究竟是济南本身太美了,还是老舍先生太会联想了?

内蒙风光

导读提示

站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满目绿色,那是什么感觉?

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又是什么感受?

老舍“一生爱好是天然”,只要看到绿色,就觉得舒服、恬静、高兴。1961年,他和朋友到了内蒙古,突然置身于绿色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变成绿色的了,你能想象他当时的心情吗?草原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草原风光 孙惠安摄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牧羊 孙惠安摄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呼伦贝尔的晚霞 孙惠安摄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林海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真的证实了那种亲切与舒服并非空想。

对了,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林海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绿得无以名之。我虽诌了两句:“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但总觉得离眼前实景还相差很远。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吧?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么?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就凭上述的一些风光,或者已经足以使我们感到兴安岭的亲切可爱了。还不尽然: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能够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分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这么一想,“亲切”与“舒服”这种字样用来就大有根据了。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是的,我们在图画中或地面上看到奇山怪岭,也会发生一种美感,可是,这种美感似乎是起于惊异与好奇。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万古常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不仅使我们拍掌称奇,而且叫心中感到温暖,因而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林场,这种亲切之感便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左手砍,右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百计千方,综合利用。山林中已有了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够使我们不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节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内蒙风光》)读与思

无论是《草原》还是《林海》,读的时候,你一定发现了,让老舍感到亲切和舒服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老舍是一个很真的人,他是真心爱自己的祖国啊,你感受到了吗?

在乡下

导读提示

种着楼房的是城市,种着树木的是乡村。

小朋友,城市和乡下,你住在哪里?

在乡下,你可以听到村头巷尾群犬吠叫——

在乡下,你可以听到鸟儿一只接着一只歌唱——

在乡下,你可以看见美丽的花儿密密层层怒放——

在乡下,你还可以看到一百只蝴蝶上下飞舞——

老舍大部分时间住在城市,一到了乡下,老舍听着,看着,高兴的哟——

虽然刚住了几天,我已经感到乡间的确可喜。

平剧、川剧全听不到了,但是可以自己唱。在大黄角树下,随意喊吧,除了多管闲事的狗向你叫几声外,不会有人来叫“倒好”的。话剧更看不到,可是自己可以写两本呀,有的是工夫!

书是不易得到的,但是偶然找来一本,绝不会像在城里时那样掀一掀就了事。在乡下,心里用不着惦记与朋友们定约会,眼睛用不着时时的看表,于是,拿到一本书的时节,就可以愿意怎么读便怎么读;愿意读这几行读两遍,便读两遍;三遍就三遍;看那一行不大顺眼,便可以跟它辩论一番!这样,书仿佛就与人成了可以谈心的朋友,而不是书架子上的摆设了。

院中有犬吠声,鸡鸭叫声,孩子哭声;院外有蛙声,鸟声,叱牛声,农人相呼声。但这些声音并不教你心中慌乱。到了夜间,便什么声音也没有;即使蛙声还在唱,可是它们会把你唱入梦境里去。这几天,杜鹃特别的多,直到深夜还不住的啼唤;老想问问它们,三更半夜的唤些什么?这不是厌烦,而是有点相怜之意。

晚上,油灯欠亮,蚊虫甚多;所以早早的就躲到帐子里去。早睡,所以就也早起。睡得稳,睡得好,脸上就增加了一点肉——很不放心,说不定还会变成胖子呢!(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有删节)读与思

如果你朝着相反方向,写一篇《在城里》,写写在城里看书的状态,写写城里的声音,写写城里的拥挤与快节奏……一比较,或许你更可以感到乡下的可喜了。

“住”的梦

导读提示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住在不同的地方。搬家也不能太麻烦,最好有架小型飞机,在天空里翱翔两三个小时,悠悠然,就从这个家到了那个家了。

真是好玩啊,老舍竟做这样的梦,一个关于“住”的梦。

可是会做梦,也添些生活的情趣!难道不是吗?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的小说。

假若青城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的很多,失去了海滨上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秋天的北海公园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有删节)读与思

这终究是个梦而已,如果你真的把老舍的“梦”当做你的人生目标,那你是没理解老舍的幽默和情趣了。老舍是告诉你,每个地方,如果你仔细体会的话,都有美好的一面。杭州、青城山、青岛、北京、成都、昆明,这几个地方当然好,但你的家乡也很棒啊。你发现你家乡的好处了吗?你喜欢你的家乡吗?

春来忆广州

导读提示

你去过广州吗?

老舍羡慕生活在广州的朋友,老舍也羡慕生长在广州的花。

生活在广州的人和花,究竟有什么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呢?

我爱花。因气候、水土等等关系,在北京养花,颇为不易。冬天冷,院里无法摆花,只好都搬到屋里来。每到冬季,我的屋里总是花比人多。形势逼人!屋中养花,有如笼中养鸟,即使用心调护,也养不出个样子来。除非特建花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我的小院里,又无隙地可建花室!老舍在客厅收拾盆花(1966)

一看到屋中那些半病的花草,我就立刻想起美丽的广州来。去年春节后,我不是到广州住了一个月吗?哎呀,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真是“交友看花在广州”啊!

在广州,对着我的屋门便是一株象牙红,高与楼齐,盛开着一丛丛红艳夺目的花儿,而且经常有些很小的小鸟,钻进那朱红的小“象牙”里,如蜂采蜜。真象牙红美!只要一有空儿,我便坐在阶前,看那些花与小鸟。在家里,我也有一棵象牙红,可是高不及三尺,而且是种在盆子里。它入秋即放假休息,入冬便睡大觉,且久久不醒,直到端阳左右,它才开几朵先天不足的小花,绝对没有那种秀气的小鸟作伴!现在,它正在屋角打盹,也许跟我一样,正想念它的故乡广东吧?

真羡慕广州的朋友们,院里院外,四季有花,而且是多么出色的花呀!白玉兰高达数丈,干子比我的腰还粗!英雄气概的木棉,昂首天外,开满大红花,何等气势!就连普通的花儿,四季海棠与绣球什么的,也特别壮实,叶茂花繁,花小而气魄不小!看,在冬天,窗外还有结实累累的木瓜呀!真没法儿比!(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有删节)读与思

有机会去广州的话,去看看高大的白玉兰、有英雄气概的木棉、壮实的四季海棠。其实,春天的时候,就在你家的附近也有许许多多的花呀。你像老舍一样去仔细看过它们吗?

第三编 幽默不是滑稽

老舍总是笑眯眯的。

他自己努力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生活中,他经常是一张嘴,笑话连篇,让人笑得前仰后合。因此,学生喜欢听他讲课,朋友喜欢和他聊天。

他写文章也这样,他用漂亮的北京话写作,文笔俏皮、生动。一个朋友看他的小说,笑得忘乎所以,竟把盐当做了糖,放进自己的水杯。

可是,他不仅仅是让你笑,看完他的文章,笑完之后,你会停下来想一想,有时甚至会掉泪。

这就是幽默,真正的幽默。

导读提示

在抗战期间,生活是越来越苦了。可是老舍不怕苦,还能苦中找乐。

就说穿的衣服,总是那么一件,又脏,又皱,又旧。可老舍竟然穿出了乐趣,还能说出一二三条理由来,让你忍不住也想有那样一件衣服——又脏,又皱,又旧的衣服。真是服了。

在抗战数年中,生活是越来越苦了。既要抗战,就必须受苦,我决不怨天尤人。再进一步,若能从苦中求乐,则不但可以不出怨言,而且可以得到一些兴趣,岂不更好呢!在衣食住行人生四大麻烦中,食最不易由苦中求乐,菜根香一定香不过红烧蹄膀!菜根使我贫血;“狮子头”却使我壮如雄狮!

住和行虽然不像食那样一点不能将就,可是也不会怎样苦中生乐。三伏天住在火炉子似的屋内,或金鸡独立的在汽车里挤着,我都想掉泪,一点也找不出乐趣。

只有穿的方面,一个人确乎能由苦中找到快活。七七抗战后,由家中逃出,我只带着一件旧夹袍和一件破皮袍,身上穿着一件旧棉袍。这三袍不够四季用的,也不够几年用的。所以,到了重庆,我就添置衣裳。主要的是灰布制服。这是一种“自来旧”的布作成的,一下水就一蹶不振,永远难看。吴组缃先生名之为斯文扫地的衣服。可是,这种衣服给我许多方便——简直可以称之为享受!我可以穿着裤子睡觉,而不必担心裤缝直与不直;它反正永远不会直立。我可以不必先看看座位,再去坐下;我的宝裤不怕泥土污秽,它原是自来旧。雨天走路,我不怕汽车。晴天有空袭,我的衣服的老鼠皮色便是伪装。这种衣服给我舒适,因而有亲切之感。它和我好像多年的老夫妻,彼此有完全的了解,没有一点隔膜。

我希望抗战胜利之后,还老穿着这种困难衣,倒不是为省钱,而是为舒服。(节选自《老舍全集卷十五·多鼠斋杂谈》)读与思

幽默的人心态总是好,总是可以从坏处里看到好处。以后你的生活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的,碰到坎坷的时候,不妨学学老舍的“幽默哲学”。

除了心态,我们还可以学学老舍的幽默语言——“‘狮子头’却使我壮如雄狮。”(多么巧妙的联想)“金鸡独立的在汽车里挤着。”(多么传神的幽默漫画)“一下水就一蹶不振,永远难看。”(“一蹶不振”这个成语用在这里,很夸张,却很贴切)

落花生

导读提示

你有没有试过,把花生当弹珠儿玩,或者把花生夹住耳垂当耳环。呵,花生竟有这么多玩法?你不知道吧。

这么细小的东西,老舍竟然可以讲出那么多的门道和乐趣,而且讲得那么好玩儿。读老舍的文章,总是有很多惊喜。

我是个谦卑的人。但是,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假若有人问我:“你要是作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的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布尔乔亚!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白嘴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