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02:59:0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

1.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掌握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2)“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3)“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4)“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数量”不仅指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数量具有四个特征: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尽可能使用技术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狭义的教育测量主要指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知识水平的测量。广义上的教育测量还包括对教育领域中其他教育现象的测量。(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1)参照点的定义

测量的参照点是指测量工作中的量的起点。(2)参照点的分类

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

①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2.测量的单位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没有歧义。(2)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三)测量的量表

量表是指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根据测量的不同水平以及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单位和参照点,测量量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命名量表

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又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名称量表;二是类别量表。适合于对命名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x2检验。

2.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在顺序量表中,数字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它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进行代数运算。适合于对顺序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3.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它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因此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4.比率量表

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适合于对顺序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心理与教育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的是:(1)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3)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4)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1.两个著名的命题

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2.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必要性(1)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也包含量的方面。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2)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3)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

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另一方面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在实际研究中,为了克服大量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应用到顺序量表上的缺陷,通常将顺序量表转化到等距量表上去解释。(四)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

美国心理测量学家阿娜斯塔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定义,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四个基本条件:

1.行为样本

从人的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即是行为样本。

2.标准化(1)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使接受测量的不同个人之间具有可比性,测验的条件必须对所有的个人都是相同的。(2)测验的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的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标准化需要具备下列条件:测验内容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化、评分规则的标准化、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1)在编制教育成就测验和各种形式的能力测验时,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确定项目的难度值。测验项目是按照其难度值由简单到复杂编排的,而项目的难度是通过计算被试答对某一项目的人数比例来确定的。(2)编制诸如态度测验、兴趣测验、性格测验不存在难度问题,却有一个对项目的应答率问题。应答率也必须通过客观的统计计算确定。

4.信度和效度(1)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多次测量同一团体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是衡量测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指标。(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到它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效度是衡量测验科学性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量对象所作的分类(1)智力测验:旨在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这是心理测量最早涉及的领域,也是目前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一种测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智力测验有“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2)能力倾向测验:旨在测量个人潜在的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能力倾向测验一般可分为两种: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3)成就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就。成就测验有两种类型:学科成就测验和综合成就测验。(4)人格测验:旨在测量个人在诸如兴趣、态度、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人格测验又主要分为自陈人格问卷和投射测验。

2.按测量方式所作的分类(1)个别测验

个别测验是指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

①优点

a.主试对被试的做题行为有仔细的观察,有机会获得测量分数之外的信息;

b.主试与被试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多,容易与被试建立起融洽的合作关系;

c.对于一些特殊被试(如幼儿、文盲),只能采用个别测量,以便主试代替被试记录其行为反应。

②缺点

a.费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测量资料;

b.测验手续比较复杂,需经过较高水平训练的人担任主试。(2)团体测验

个别测验是指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团体测验可用于个别测量,但个别测验不能用于团体测量。

①优点:节省时间,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到大量的测量数据。

②缺点:由于同一时间内接受测量的被试多,不易有效地控制被试的行为,容易产生测量误差,从而影响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3.按测验内容的形式的分类(1)文字(纸笔)测验:是指有些测验的内容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的,被试也用文字作答的测验,又称纸笔测验。

①其优点为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团体测验多采用此种方式编制。

②其缺点为容易受被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降低测验的效度。(2)非文字(操作)测验:是指有些测验的内容是通过图形、仪器、工具、实物、模型等形式表现的,被试通过指认、手工操作向主试提供答案的测验,又称操作测验。

①其优点为不受或少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文化公平测验”时常采用这种方式。同时,也适用于测量学前儿童及文盲的心理特质。

②其缺点为非文字测验常局限于个别测量,在时间上不经济。(3)有些测验(如“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既包括了文字测验的项目,也包括了操作测验的项目。

4.按测验功能所作的分类(1)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成就测验的目的是测量个人在某一领域已经达到的实际成就。而预测测验的目的在于测量个人在未来某一方面获得成功的可能性。(2)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难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速度测验的功能在于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3)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描述测验的功能在于通过测量来描述某一特定群体在某一心理特质上的一般状况。诊断测验的功能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5.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2)目标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也称标准参照测验。(3)潜力参照测验: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

1.理论研究功能

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和实验分组。

2.实际应用功能

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和心理咨询等。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知识结构(1)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专业研究工作者、实际应用工作者。(2)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

①基础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广泛的心理学基本知识;扎实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

②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精通人格心理学、智力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原理与技术等具有核心地位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具备相应的其他专业知识。

2.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科学态度(1)心理测验方法既受到心理实验方法的影响,又是对实验方法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研究人的较为复杂和高级的心理现象(如智力和人格)中。(2)心理与教育测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要认识到:

①心理与教育测验是从事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

②充分考虑到目前的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科学性还不够高,有待于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现状。(3)测验起源于对个别差异的测量,但测验方法不是鉴别个别差异的惟一方法。(4)在运用测验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者应当记住测量结果(分数)只是对人的智力人格的相对估计,而不是一个十分精确的数值。(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应自觉遵守中国心理学会于1993年在《心理学报》第2期颁布的《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1)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需要保密,对测验的占有范围需要控制;(2)对测验的控制使用,是指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接触和使用测验,测验的使用者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和具有一定资格的人员。

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在测验工作中,尤其是人格测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侵犯受测者的个人隐私问题。为此,测验工作者应当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1)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测验工作者才能询问个人的隐私,凡是与测验目的无关的方面就不应涉及;(2)对受测者保证为其保密,并在实际上为受测者严守秘密;(3)凡测验中必需涉及的个人隐私应事先征得受测者本人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同意。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与物理测量相比较,阐明心理测量的特点。

答:与物理测量相比较,心理测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从一种智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与从另一种智力测验上得到的测量分数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在人格测量领域表现得更加明显。(2)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测量个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外显行为来推断他的心理特质,不可能像物理测量中测量重量或长度那样直接测量人的心理特质的量,这就决定了心理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3)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心理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4)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2.为什么人们不像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如何才能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1)人们不像对物理测量那样容易接受心理测量,究其原因在于心理测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①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而心理特质的含义比较模糊,不能给出一个清晰地界定,具有内隐性,只能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予以测量,而重量和长度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工具直接测量。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④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对心理测量的接受程度不如物理测量,尽管如此,心理测量的存在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2)以下观点可以证明心理测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①可能性

a.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的差异是分类的前提,而事物的量的差异则是测量的前提。这里的“事物”不仅指外在的客观现象,而且指人内在的主观现象。

c.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因此,通过观测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②必要性

a.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含质的方面,也包含量的方面。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

b.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

3.试结合中国心理测量界的现状讨论中国心理学会颁布《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两个文件的意义。

答:中国心理学会颁布《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两个文件对测验的使用、发行、测验分数的解释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爆发逐渐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个体心理健康的层面上来,相应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于心理测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大量的测量心理特征各方面的测验应运而生,针对当前社会上某些乱用心理测验,对测验结果胡乱解释的现象,中国心理学会颁布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两个文件,用以肃清心理测验方面的不正之风。(2)这两个文件的颁布为心理测验的规范使用提供了规范与要求,能够有效地克服社会上存在的乱用、误用心理测验的现象,使得心理测验能够发挥在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和心理咨询等方面应有的作用。

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关于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统考2016研]

A.均可用于大规模的团体施测

B.可用于官兵选拔和职位配置

C.可用于企事业领域人员选拔

D.前者为非文字测验,后者为文字测验【答案】D【解析】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均属于团体测验,可用于团体施测,最初是用来选拔官兵并剔除不合格对象的,后来也可用于企事业领域人员选拔;陆军甲种测验是文字型测验,乙种测验属于非文字测验,用于非英语母语和文盲者使用。

2.测量的基本要素是(  )。[统考2016研]

A.信度、效度

B.参照点、单位

C.参照点、信度

D.单位、效度【答案】B【解析】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参照点和单位。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快速选拔官兵和分派兵种而编制的测验属于(  )。[统考2014研]

A.个别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团体测验【答案】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耶克斯和桑代克、推孟提出用测验招募和选拔士兵。但面对短时间内动员数百万兵员的任务,采用个别施测的智力测验显然无法完成任务。于是,在奥蒂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之上产生了陆军甲种测验,陆军测验的成功,使团体智力测验的研究、编制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

4.下列选项中,具有等距单位的常模参照分数是(  )。[统考2014研]

A.发展顺序量表

B.教育商数

C.T分数

D.百分等级【答案】C【解析】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适合于对等距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5.在下列测验中,属于文字测验的是(  )。[统考2012研]

A.16PF 

B.TAT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瑞文推理测验【答案】A【解析】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是文字测验。BC两项,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克墨迹测验属于投射测验;D项,瑞文推理测验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

6.下列选项属于测验稳定性或多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

A.信度

B.标准化

C.效度

D.常模【答案】A【解析】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称为信度,有时也称测量的可靠性。

7.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ek)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统考2010研]

A.《人物志》

B.《心书》

C.《吕氏春秋》

D.《学记》【答案】A【解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在该书中,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即清节、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8.反映测验结果可靠性、稳定性的指标是(  )。[统考2009研]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答案】B【解析】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和信度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因此,信度可以视为测试结果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9.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统考2009研]

A.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

B.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D.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答案】D【解析】教师的职称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来排列顺序的,属于顺序数据;教师的薪水则是可以计算多少,有绝对零点且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等比数据。

10.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统考2008研]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答案】D【解析】比率量表是最高等级的测量量表,既存在绝对的零点也包括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采用相等的单位,但是只有相对的零点。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等级之间的差异只表示顺序关系。称名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不同的名称只有分类的意义。

11.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统考2007研]

A.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答案】B【解析】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同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也没有相同单位的量表为顺序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同单位的量表为等比量表。

12.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

A.相等单位

B.绝对零点

C.等级

D.可以做四则运算【答案】C【解析】顺序量表又称“等级量表”“位次量表”或“秩序量表”,是比较性量表,是将许多研究对象同时展示给受测者,并要求他们根据某个标准对这些对象排序或分成等级。在测量过程中,顺序量表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顺序量表反映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有等距性。

13.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  )变量。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答案】B【解析】顺序量表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能力等级、对某事物的喜爱程度等。这里的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或“<”,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14.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

A.命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答案】D【解析】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又进一步,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15.对命名量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用数字代表某事物或某属性的全体

B.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形式

C.数字只用来作为标记和分类

D.可以进行数量化分析【答案】D【解析】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说A>B>C,也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16.按照测验内容的形式划分,心理测验可以分为(  )。

A.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

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D.投射测验和自陈测验【答案】B【解析】心理测验按测量对象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按测量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7.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  )。

A.错

B.不确定

C.对

D.不存在【答案】C【解析】0℃不意味着没有温度,0℃代表的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摄氏温度是等距水平的量表。

18.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  )进行客观和标准化测量的系统程序。

A.特质

B.心理疾病

C.行为样本

D.生理疾病【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指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9.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Likert等级评定(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则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答案】B【解析】①类目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和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采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②顺序数据是指既无相同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和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③等距数据是指有相同的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

20.当短时间内需要获得大量数据时,最好选用(  )测验。

A.团体

B.个别

C.速度

D.纸笔【答案】A【解析】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名被试施测的测验,其优点是只需花很少时间就可测量大量的被试,收集大量的数据,缺点是不及个别测验准确可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测验中,属于速度测验的有(  )。[统考2010研]

A.文书能力测验中的校对测验

B.梅尔(Meier)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

C.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中的装配测验

D.西肖尔(Seashore)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音高辨别测验【答案】AC【解析】梅尔艺术鉴赏测验中的审美知觉测验属于美术能力测验,西肖尔音乐能力测验中的音高辨别测验属于音乐能力测验。

2.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  )运算。

A.加

B.减

C.乘

D.除【答案】AB【解析】等距量表有相对的零点和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3.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有(  )。

A.量表

B.参照点

C.等级

D.单位【答案】BD【解析】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这样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的计算起点。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4.下列数据中属于比率数据的有(  )。

A.老李的月工资是3000元

B.小明全班考试第5名

C.张三使用的号码是移动的

D.李四的简单反应时为300毫秒【答案】AD【解析】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它具有独立的分类单位,其数值一般都取整数形式,只计算个数,并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数据是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等距数据是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比率数据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同时还具有绝对零点。C项属于称名数据;B项属于顺序数据。

5.测验法的两个重要指标包括(  )。

A.测验的信度

B.测验的效度

C.测验的样本

D.测验的场合【答案】AB【解析】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重要指标: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6.对于参照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B.参照点有两种,即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C.测量长度和轻重采取的参照点是相对参照点

D.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无法相互比较【答案】ABD【解析】测量的长度和轻重采取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因为长度的零点表示没有长度,轻重的零点表示没有重量。

三、名词解释

1.心理测验法[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的实验方法。

2.心理测验

答: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不可能是全部行为领域,包含的只能是人全部可能项目中的一个样本。

第2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

2.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能力测量(1)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根据人的智力等级将人分成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2)汉代学者董仲舒说过:“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注意)测验。(3)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4)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地区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5)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二)人格测量(1)孔子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把人分成3种:狂者(以积极进取、敢作敢为为特征)、狷者(以拘谨胆怯、唯唯诺诺为特征)和中行(介于狂者与狷者之间,不偏不倚)。(2)刘邵根据阴阳、五行(木、金、火、土、水)和形体(骨、筋、气、肌、血)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三)教育测量(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礼记·学记》记载,在西周的“国学”中已经建立具有相当系统性的教育测量制度。(2)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3)除了学校内部测量的自身发展以外,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四)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1)大思想家孟子就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2)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刘邵认为,人才鉴定对于知人善任、振兴国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的几个重要特点: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分类式的;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1)承认人的个别差异及其对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是开展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基本前提。(2)促使产生心理与教育测量技术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法国医生沈干开始训练智力落后儿童,并于1837年创办了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他著作中的一些内容现已转化为能力操作测验的组成部分。

②19世纪,出现了一些医院专门护理和医治精神病人,客观上要求确定鉴别各种心理疾病的统一标准。

③随着工业技术的深刻变革,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对劳动力能力的要求日益严格,社会上产生了对职业选拔和训练的需要,这也是促成心理与教育测验出现的因素。(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1.高尔顿(1)弗兰西斯·高尔顿是英国优生学的创始人,他对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起过直接推动作用。他提出人的能力是由遗传而来的,并设想不同人的能力水平的分布是正态的,其差异是可以测量的。(2)高尔顿在他的实验室里发明了许多测量仪器,如用于测量长度视觉辨别的高尔顿棒、用于测量听力的高尔顿笛,其中有些仪器到现在仍然有效。他还是应用评定量表、问卷法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3)高尔顿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他扩充了百分位法,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其中后者被他的学生皮尔逊所继承和发展,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成为当今测量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工具之一。

2.卡特尔(1)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890年在《心理》杂志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并报导了他所编制的一套能力测验在大学生身上的应用结果。(2)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念。

3.比内(1)比内1886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推理心理学》,1889年与亨利·博尼在索那建立法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1891年出版《人格心理学》一书,1895年创办法国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同年与亨利联名发表文章,批评当时流行的测验偏重于简单感觉,不能测出真正的智力。(2)比内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不必苛求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较大。1903年,比内的另一部著作《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提出了智力的定义,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动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并于1905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的《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一文中介绍了该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1.智力测验的发展(1)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2)随着智力测验的发展和统计学的进步,对智力本质及其结构的统计学研究应运而生。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智力结构,提出智力结构的“二因素理论”,为编制新的智力测验奠定了理论基础。(3)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心理学家瑞文针对斯皮尔曼的“G”因素相继编制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瑞文彩色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4)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也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是:

①他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②他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2.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1)从20年代开始,人们着手编制特殊能力测验。最初被称为“学业能力倾向测验”,后来进一步扩展,这些测验包括音乐、文书、机械和艺术等强调特殊能力的领域。(2)在编制成套能力倾向测验的过程中,因素分析方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3.成就测验的发展(1)桑代克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他被公推为教育测量的鼻祖。(2)1923年,凯利、鲁奇和推孟合作编制了第一个成套成就测验——“斯坦福成就测验”。该测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够对不同学科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3)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了跨州、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测验机构。如“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CEEB)、“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等。(4)成就测验不仅用于教育领域,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人事任用和政府公务员的选拔。

4.人格测验的发展

人格测验涉及广泛的方面,如情绪、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等。(1)最早进行人格测量的是克雷培林,他最早用自由联想法诊断精神病人。此后,自由联想技术一直是用来诊断人格障碍的一种方法。(2)20世纪初叶,出现了自陈人格问卷。

①1917年,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用自陈问卷法编制了适用于诊断士兵神经症的“个人资料调查表”。

②美国的卡特尔编制成“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

③英国的艾森克编制成“艾森克人格问卷”。

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哈兹威和莫肯利编制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3)人格测量的另一种重要的技术是投射测验。

①1910年,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创立了罗夏克墨迹投射测验。

②哈罗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编制了以团体方式实施的墨迹测验。

③霍滋曼也编制了墨迹测验,且有复本,每套由45张墨迹图组成。

④莫瑞和摩根编制的著名的“主题统觉测验”(TAT)、句子完成测验、情境对话测验、画人测验等也都属于投射测验。(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心理与教育测量在当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测量学界倾向于将实验法和测验法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2)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纸笔测验逐渐被电脑程序测验所取代,从而大大提高了测验的效率。(3)针对经典测量理论(即真分数理论)的某些缺陷,提出了一些新的测量理论,尤其是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

三、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

1.20世纪20年代初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发展(1)1917年,樊炳清首先向同仁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2)1918年,俞子夷编制的“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可视为我国最早的新式教育测验。(3)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设心理测验课程。1921年,廖、陈二人出版《心理测验法》。(4)1921年,费培杰将比内量表译成中文。(5)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来华讲学,并指导师生编制测验。

2.在智力测验方面(1)1924年,陆志伟根据中国南方的测验结果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2)1936年,陆志伟和吴天敏合作,将测验范围扩大到北方,作了第二次修订。(3)廖世承编制了“团体智力测验”,陈鹤琴编制了“图形智力测验”,刘湛恩编制了“非文字智力测验”,均有一定影响。

3.在人格测验方面(1)肖孝荣曾修订了“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2)1935年,浙江的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3)1937年,周先庚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中国学生。(4)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O测验”测试青少年的情绪成熟度的发育。(5)1948年,刘范曾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4.在教育测验方面

艾伟曾编制小学儿童各科学绩测验10多种。(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

1.智力测验(1)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于1982年完成修订工作。(2)林传鼎、张厚粲主持修订“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于1986年完成修订工作。(3)1982年,吴天敏修订出版了“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4)1986年,龚耀先主持修订了“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5)1985年,张厚粲主持修订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6)1989年,李丹主持修订成“瑞文测验(联合型)”。(7)1992年,戴忠恒修订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这些量表都是国际上著名的智力测验,修订后广泛用于智力问题的研究和因材施教、人才选拔、职业咨询、临床诊断等领域。此外,中国学者也编制了不少智力测验,如张厚粲、周容等编制的“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等。

2.人格测验(1)修订和引进外来量表

①1982年,由宋维真主持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于1985年完成修订工作。

②1981年,刘绍衣等修订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制定了辽宁省的常模,后于1988年由戴忠恒、祝蓓里主持制定出全国常模。

③1983年,龚耀先主持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同时陈仲庚也在北方作了修订。

④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也修订了多种涉及心理健康评估的量表,如张明园于1987年修订了“生活事件量表”。吴文源等于1990年修订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2)编制量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心理学家在继续引进修订国外人格量表的同时,开始编制中国人自己的人格量表:

①1988年,洪德厚等编制了“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特征问卷”。

②1992年,宋维真等人在借鉴“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出“心理健康测查表”,1993年,他们同香港学者合作编制出“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③1992年,沙毓英、张锋等人编制出“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并于1995年在张锋的主持下制定了云南省城市、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常模。

3.教育测验(1)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人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用于测量小学毕业生的普通能力。(2)1980年开始,在张厚粲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高考研究组对每年的高考试卷作了系统的统计分析,获得了有关试卷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有意义的信息。他们还对高考试卷评分的客观性、考试科目的合理设置及各科分数的合理组合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意见和建议。(3)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并与“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合作,在我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教育测量抽样研究。(4)1986年,罗黎辉、施良方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5)20世纪80年代,张敏强、张厚粲对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在考试制度改革中的应用情况作了比较研究。(6)标准化考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题库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7)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测量开始从单一的学生学绩测量,逐步向多侧面发展。教育测量类型也从过去比较单一的终结性测量发展为诊断性测量、形成性测量等多类型的测量。

4.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1)组织建设

①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组建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后来将其进一步扩建为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②制定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两个文件,由《心理学报》公开颁布。

③教育学界也成立了教育统计与测量学会,开展有关工作。(2)人才培养

①继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以来,各大学有关系科都已先后开设了“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

②一些大学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该学科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

③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以及一些大学还多次举办心理测量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

5.学科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不仅发表了大量有关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研究论文,而且出版了多种教材与专著。

2.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答:(1)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

①在测量实践方面

a.能力测量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三个等级。汉代学者董仲舒已论及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b.人格测量

孔子也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把人分成3种:狂者、狷者和中行。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c.教育测量

据迄今可考的史料分析,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00~前771年)。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在测量理论方面

a.大思想家孟子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b.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2)古代中国社会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

①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这当然和当时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

②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就能力测量和成就测量而言,是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就性格测量而言,是分成若干种类型。

③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2.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

答:(1)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

①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念。

②比内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不必苛求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较大。他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动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2)特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测量对象逐渐扩大和复杂化。卡特尔的测量对象主要是肌肉力量等一些低级的机能,而比内开始涉足高级的心理机能比如人的智力等。

②测验法开始系统化。卡特尔最早提出“心理测验”这一概念,但是比内给测验法以有系统的、精密的设计。比内的智力测验出现了以后,测验法才真正完善起来。

3.推孟和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发展过程中各有什么贡献?

答:(1)推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于1916年修订完成斯坦福—比内量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是推孟采用了比率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从此智商一词风靡全世界。(2)韦克斯勒也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最重要贡献如下:

①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韦克斯勒相继编制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49)、“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1967)。

②韦克斯勒舍弃了比率智商,而用离差智商代之,从而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局限。

③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不仅能够获得总体智力水平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受测者智力优势的信息。

4.比较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结论?

答:(1)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的发展

①在智力测验方面

1917年,樊炳清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设心理测验课程。1921年,廖、陈二人出版《心理测验法》。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来华讲学,并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师生编制测验,各地编成测验40多种,等等。

②在人格测验方面

肖孝荣曾修订了“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并编制有9~15岁的常模。1937年,周先庚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中国学生,也发现中国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较差。1948年,刘范曾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③在教育测验方面

艾伟曾编制小学儿童各科学绩测验10多种。特别是他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研究,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2)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解放后的发展

①智力测验

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天津成立心理测验协作组,决定由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