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思想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5:42:46

点击下载

作者:(德)雷纳·齐特尔曼(Rainer Zitelmann) 李凤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思想会)

富人的逻辑: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保有财富(思想会)试读:

作者简介

〔德〕雷纳·齐特尔曼博士(Dr. Rainer Zitelmann)

德国《世界报》(Die Welt)高级主编,曾在柏林自由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央研究院(Central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工作。过去十几年来,齐特尔曼一直是德国领先的地产行业传播顾问公司所有人。他还是一名成功的地产市场投资人,是17本著作的作者或主编,他的《敢于不同:成功人士和你我之分》(2011)已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出版。文前辅文

Finacial Freedom-How to Create Wealth and Hold onto It

© 2015 Dr. Rainer Zitelmann,All Rights Reserved

First published in Germany 2015 under the title-Reich werden und bleiben/Rainer Zitelmann by Finanzbuch Verlag,Munich,Germany

Translated in China through mediation of Maria Pinto-Peuckmann,Literary Agency,World Copyright Promotion,Kaufering,Germany本书由作者独家授权中文简体版由我社出版发行。● 序言 从富豪到穷光蛋● 第一部分 如何创造财富● 第一章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 第二章 富人是如何做到的● 第三章 自主创业是赚大钱的唯一方式吗?● 第四章 推销能力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第五章 诚实是最佳策略● 第六章 节俭的百万富翁们● 第七章 为何设定财务目标很重要● 第二部分 如何保有财富● 第八章 对你的投资负责● 第九章 拆穿与分散投资和波动性有关的认识误区● 第十章 不要陷入“本土偏好”陷阱● 第十一章 “后视镜投资”和随大流● 第十二章 买股票:不可知态度和尤利西斯策略● 第十三章 在房地产市场上赚大钱● 第十四章 不要低估你的财富所面临的威胁● 后记 我们的社会为何需要富人● 参考文献序言 从富豪到穷光蛋

凭借4000万张唱片的销量、数座格莱美奖杯以及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功,唐妮·布莱斯顿(Toni Braxton)一度是美国唱片界最杰出的女艺人之一。然而在总共欠下近5000万美元的债务后,她不得不[1]在2010年宣布个人破产,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宣布破产。在布莱斯顿偿还了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债务后,债主们同意免除其余债务。到2013年年中,她摆脱了债务,并且由于参加电视真人秀节目《布莱斯顿一家的价值观》再度获得大笔进账——还给自己购置了一套价[2]值300万美元的豪宅。她是否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了教训,仍有待观察。

截至目前,这种美好的结局尚属例外而非普遍规律,但是之前那种破产却很常见。不计其数的歌手和流行歌星遭遇过同样的命运。“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时欠下4亿美元债务,传奇歌手狄昂·华薇克(Dionne Warwick)不得不宣布破产,而世界闻名的黑人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在2012年去世时欠下债主400万美元。

和流行歌星一样,职业运动员也往往在日后的生活中出现破产问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现役阶段曾赚下巨额的财富。统计数据显示,[3]尽管NBA职业球员在现役阶段平均年收入达到500万美元,但在职业球员生涯结束后的5年里,5个人当中有3个人会破产。迈克·泰森(Mike Tyson)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拳击手之一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最终却由于生活铺张和滥用毒品而陷入破产。到2012年,他[4]欠下的债务估计达到3000万美元。

20世纪80年代,克劳迪娅·科德·基尔施(Claudia Kohde-Kilsch)是德国知名度第二高的女子网球明星,仅次于施特菲·格拉芙(Steffi Graf)。她1987年在温布尔登赛场上赢得女子双打冠军并获得了大约200万美元的奖金,这笔钱由她继父代为保管。1999年,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她意识到奖金已经分文不剩,便将继父告上法庭,官司持续了多年,直到继父在2004年去世。由于开办的唱片公司未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她被迫在2011年宣布个人破产。她在接受一家德国报纸采访时说:“我有育儿补贴和抚养费,几个月来我一直在为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工作。这足够支付房租,我希望我能慢慢地重新站起来。”[5]

这位网球明星的情况也并非特例。20世纪80年代,法兰克福足球队半数球员因投资房地产避税计划(real estate tax-evasion schemes)而损失了大笔钱财。名人草率投资、封闭式投资基金或避税计划的例子比比皆是。

前德国足球教练魏纳·洛兰特(Werner Lorant)因购买德国东部的房地产而破产。这样的投资起初看来是少交个人所得税的聪明之举,结果却让他陷入潦倒。正如一家报纸在2011年11月25日所报道的:“在当职业足球运动员(他所在的法兰克福队在1981年夺得欧洲联盟杯冠军)和后来当教练期间肯定赚了几百万的洛兰特正面临破产。他在距慕尼黑不远的奥伯多夫购置的豪宅已经被拿出来强制出售。”据报纸报道,洛兰特现在像隐士一样住在上巴伐利亚一处位于湖边的房车营地。“房车的主人是有着慕尼黑雄狮之称的‘慕尼黑1860’(洛兰特曾执教‘慕尼黑1860’,并带领球队走向辉煌——译者注)的狂热[6]球迷,他给洛兰特提供了栖身之所,让他在那里免费居住。”

这些故事绝非例外,只是冰山一角。它们被大肆报道,是因为涉及的是生活在公众眼皮底下和镁光灯下的名人。然而,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人与他们有着同样的命运,这些人无论是继承了大笔财产、彩票中了奖,还是通过辛苦工作赚了很多钱,后来都落得一场空。

不管奖金数额多大,许多彩票中奖者都会在几年之内将这些钱全部败光。2001年8月,46岁的失业者、美国肯塔基州人戴维·李·爱德华兹购买“强力球”彩票(“Powerball” lottery)中了4100万美元。[7]短短12年后,他在家乡——距辛辛那提140英里的阿什兰孤独死去。在彩票中奖后,他曾对记者说:“我不想在得到这笔钱时说我要买大房子、我要买汽车、我要做这、我要做那。我希望自己带着谦恭之心接受这笔钱。我希望这笔钱够我、我未来的妻子、我的女儿还有子孙后代长长久久地用下去。”

这种反应绝非少见。然而,没有几个彩票中奖者能够坚守最初的决心。

爱德华兹用税后剩下的2700万美元中的150万美元为自己和27岁的未婚妻购置了佛罗里达州一栋6000平方英尺的别墅。他的别墅前停放的豪车太多——其中有一辆兰博基尼——以至于邻居怀疑他做非法倒卖汽车的生意。不久后,他将一些高档汽车转移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因为他在那里买了第二栋别墅。

在中奖几个月后,“彩票之王”爱德华兹向电视台记者炫耀他花3万美元买来的电视、一个价值7.8万美元的镶钻金戒指和他用15万美元买来的由200柄剑、中世纪盔甲及兵器组成的藏品。他还把钱花在赛马、私人飞机和毒品上。12个月后,他已经花光了1200万美元,几乎是奖金的一半。在钱彻底花光后,银行没收了他的房产,强制爱德华兹搬进一处仓库。在他死后,他的女儿在脸书上发帖说:“分文不剩,全花光了。”而当年,爱德华兹曾承诺过要让女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德国,来自汉诺威的失业的铺地毯工洛塔尔·库齐德洛夫斯基在1994年中了390万德国马克(合200万欧元)的大奖后成为媒体关[8]注的重点。“乐透洛塔尔”——报纸喜欢这样称呼他——也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并用大把的钱花天酒地。他炫耀金项链上一个带有LLL三个首字母的吊坠,分别代表乐透(Lotto)、洛塔尔(Lothar)和兰博基尼(Lamborghini)。中奖5年后,他死于肝硬化。他的遗孀和他生前的情人为获得他的遗产争斗了多年。

英国的迈克尔·卡罗尔2002年购买国家彩票中了970万英镑,之后他将400万英镑给了家人和朋友,然后用高档汽车和位于诺福克郡的[9]一栋别墅来犒劳自己。他聚众吸毒饮酒,赌博输掉一些钱,最终过上了违法犯罪的生活。在中奖8年后,他几乎分文不剩。他认为自己还算幸运,在苏格兰北部埃尔金镇的沃克斯黄油酥饼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周赚204英镑。

1994年,德国的失业者迈克尔·B.买彩票中了272.9513万德国马[10]克(合140万欧元)。据他的前妻说,从此以后,他的座右铭是:“我过一天算一天,活在当下,活出极致。”他给自己和家人买了多辆汽车。由于认定彩票中奖者无须操心驾照的事情,他一再被发现无照驾驶,最终在被抓到八次后进了监狱。在此之前,他创办了两家企业,在他入狱期间,两家企业都破了产。在彩票中奖仅16个月后,他剩下的只有债务。他不得不卖掉房子,卖掉他买来的波斯地毯和所有个人资产。他又开始买彩票了,寄希望于再次中大奖。

奥地利仓库保管员京特·舍尔塔纳2001年6月24日获得了1000万[11]奥地利先令(合72.6728万欧元)的奖金。为奥地利一家有声望的保险公司工作的一名财务顾问告诉他,如果他投资一种稳赚不赔的计划,就能让资产增值一倍以上。不过,舍尔塔纳不愿把所有奖金都用来投资,而是花300万先令为自己购买了一栋配备家庭影院的房子。他将其余700万先令按照他的“顾问”的建议进行了投资。不过,股市和货币投机在10年间耗尽了这700万先令,给舍尔塔纳留下了10万欧元的债务。

在谷歌上搜索“彩票奖金挥霍一空”或类似的词组,会出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成百上千条记录。小报喜欢报道这类事情,经常暗示从中可以汲取具有道德警示意义的教训:金钱终究还是买不来幸福。财务状况没那么好的读者可以松一口气,安慰自己说,靠着两万美元年薪和1.8万美元存款生活很可能比拥有几百万资产所带来的挑战更令人快乐,因为后者只会让人堕落并破产。阅读关于体育明星、流行歌星和好莱坞演员债务缠身、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的报道或许具有同样的效果。

每周购买彩票并不断希望中大奖的大众当然认定,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会禁不住同样的诱惑。他们不会去购买高档汽车,不会在乌烟瘴气的派对和赌场挥霍钱财,而是会用这笔钱做明智的投资。

尽管如此,研究却表明大多数彩票中奖者在中了大奖的短短几年后,境遇比中奖之前还要糟。有一点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守住100万要比赚100万更难,更别提让资产升值了。大多数人以为,要是他们拥有100万——甚至1000万——美元,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有那些彩票中奖者、演员、流行歌星和运动员,无论是通过一夜暴富还是靠职场上打拼多年取得的成功赚到几百万后,也都是这样想的。

我并不想说赚100万很容易。但我的确想让你明白,除非你知道如何进行明智的投资从而让这笔钱增值,否则拥有100万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理财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而这也是可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会理财的人钱财流失速度之快超出他们的想象。缺乏守住并增加财富所需的聪明才智的人以及对投资策略缺乏了解的人无一例外会失去这笔钱——不管它是100万、1000万还是一亿美元。

许多人对理财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这一问题过于复杂,只有专家才能懂。虽然十分清楚理财的重要性,他们却不愿参与进来。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他们以为是专家的人,而这种看法有时是错误的。很多时候,他们的信任遭到辜负,他们迟早会放弃理财的念头。这样的事情你是不是很熟悉?

结果就是金钱开始主宰你的生活,而原本应该是相反的情形。这也正是本书所要讲的内容:帮你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那么这本书与其他关于投资策略和财务成功的书有何不同?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并呈现的“财富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新发现。在德国,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虽然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出现在博士论文、学术文章及科研报告中,但尚未被广大读者所知。投资理论同样如此,这是一门与成功投资定律有关的科研学科。

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这些理论有自己的术语,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近有一篇非常值得关注的德语博士论文,本书也涉及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这篇论文的目录全是术语,比如“平衡结算”“近因偏差”“过度自信”“新兴市场溢价”“收益反转”“资产组合再平衡”等,可能会吓退哪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虽然财务领域的专家认为这些主题很令人兴奋,大多数投资者却有可能感觉太过艰深。

除了研究关于财富和投资主题的前沿科研成果外,本书还密切关注了许多靠做生意赚到几千万或者上亿甚至几十亿财富的人。他们从事的领域多种多样,从房地产、酒店、公共卫生间、股票、自然资源到发酵粉、脱脂奶和酸奶。通过对这些人进行观察并与他们交谈,通过评估财富研究与投资理论的成果,我取得了一些见解,并以大家都能懂的浅显语言呈现出来。正如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所言:“如果你明白了一个想法,你可以把它表述出来,这样别人就能明白这个想[12]法。”

本书的第一部分会教你如何创造财富。第二部分讲的是在你打下了基础后如何让财富增值——而不是看着它灰飞烟灭。本书要告诉你需要避开哪些陷阱、忽略哪些顾问、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并通过明智的投资增加你的财富,这样你就能最大程度地享有财务上的独立。[1] “Vom Millionen-Star zum Pleitegeier,” Handelsblatt.com,January 26,2012.[2] “Toni Braxton schuldenfrei:Toni Braxton kauft sich Luxus-Anwesen,” Focus Online,January 28,2014.[3] Staud,Wieland,Making Money.51 Irrtümer,die Sie vermeiden sollten,Munich 2011,S.9.[4] “Vom Millionen-Star zum Pleitegeier,” Handelsblatt.com,January 26,2012.[5] “Deutsche Pleite-Promis. Wie Schauspieler,Entertainer und Sänger ihr Geld verloren,” Das Investment.com,June 25,2009.[6] “Rentner Werner Lorant und sein Leben auf dem Campingplatz,” Augsburger Allgemeine,November 25,2011.[7] 下列内容引自德国《世界报》2013年12月4日刊登的一篇报道,题为“Lotto-Millionär stirbt einsam und arm im Hospiz”,参见《纽约每日新闻》2013年12月3日的一篇文章,题为《失业前科犯变成的强力球赢家在救济院死去》。[8] 下列内容引自德国《柏林日报》2013年3月13日的一篇文章,题为“Verzockt,verprasst,verteilt”。[9] 下列内容引自英国《每日镜报》2013年7月7日的一篇文章,题为《彩票蠢人迈克尔·卡罗尔:我每周在一家饼干厂赚204英镑,我喜欢这份工作》。[10] 下列内容引自德国明镜电视台2002年12月16的一则报道。[11] 下列内容引自2012年5月19日刊登在奥地利《皇冠报》上的一篇访谈。[12] Buffett,Mary;Clark,David,The Tao of Warren Buffett:Warren Buffett’s Words of Wisdom:Quot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to Help Guide You to Billionaire Wealth and Enlightened Business Management,New York 2006,p.123.第一部分 如何创造财富第一章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

在读了所有这些因突如其来的财富而让人走向破产的事情后,你很可能在问自己,变得富有是否值得摊上这么大的麻烦。突然想到罗马抒情诗人兼讽刺作家贺拉斯的警句:“忧愁随着财富的增长而来。”金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们都听过“金钱买不来幸福”、“财富让人堕落”等说法。

诗人、吟唱者和哲学家创造了无数警句来质疑金钱的价值并谴责追逐世俗财富的做法。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告诫说:“多藏必厚亡。”音乐人鲍勃·迪伦问道:“金钱是什么?一个人如果早上起床、晚上睡觉,并且在起床与睡觉之间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那他就成功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说:“金钱只会唤起自私自利,并且不可抗拒地招致滥用。”

就连古代哲学家也经常批判财富与金钱。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说:“他们越是想着发财,就越不会想到美德;因为当财[1]富与美德被一同置于天平上时,总是一边翘起另一边落下。”

另外,总是有一些诗人和哲学家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大诗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说过:“一个没钱的健康人是半个病人。”同时,荷兰哲学家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对财富观过于片面的人表示了怀疑:“一个既贫穷又吝啬的人会不停谈论对财富的滥用和富人的邪恶;如此一来,他只是自寻烦恼,并且让全世界看到他既不能容忍自己的贫穷,也不能容忍别人的富有。”

美国诗人格特鲁德·斯坦说:“我富有过,也贫穷过。还是富有好。”而喜欢用夸张的言辞来激起愤慨并揭示简单真理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则称:“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如今上了年纪,我明白的确如此。”

是什么导致了不幸福——金钱或者倒不如说是缺钱?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离婚案中,金钱都是争议的焦点,而且研究人员发现,金钱也是夫妻在很多时候争吵的核心。

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伦·帕普请100对有孩子的夫妻写两周的日记。夫妻二人要分别记录他们每天发生争吵的原因和持续的时间。结果显示,夫妻围绕金钱问题发生的争吵比因其他问题发生的争吵都更为激烈。大多数夫妻感觉到因金钱发生的争吵对他们共同的未来构成了威[2]胁,并发现这种争吵比因其他问题发生的争吵更难化解。

维也纳大学商业心理学家埃里希·基希勒想知道夫妻之间谈论什么、争吵什么。他让40对夫妻记了一年的日记。结果发现经济问题比其他任何话题都更容易引发争执。夫妻们经常因在哪些方面可以花[3]多少钱而发生争吵。

你自己来做个试验:记录下一个月里让你烦恼的每件事情。确定你涵盖了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的工作、你的健康、养育子女情况、你的财务状况、你的夫妻关系、你的体重等等。一个月后,对结果进行评估:假如你有很多钱,这其中有多少问题就不会出现?你会看到,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许多烦恼是可以避免的。不过,你也会看到,即便你有足够多的钱,许多烦恼还是避免不了。对于后面这种情况,你应该关注的是,如果你拥有远比现在要多的钱,这些烦恼是否会更容易忍受,或者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否更容易解决。

社会学家多萝泰·施潘纳格尔在2013年就《德国的财富》研究项目发表的博士论文中,也分析了人们为何烦恼的问题。她在研究中将普通人群和赚的钱至少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的人作了对比。她的调查是在2005年进行的,结果发现24.5%的普通人群“非常”担忧自己的财务状况,相比之下有这种担忧的富人所占的比例为6.4%;另外,完全不担心自身财务状况的富人占54.3%,而有这种想法的普通人群只占26.7%。

22.7%的普通人群非常担心工作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只有4.8%的富人有这样的担忧。另外,有59.7%的富人(相比之下只有39.4%的普通人群)表示一点都不担心工作的稳定性。

就连问及与事业或财务状况并无直接关联的话题时,富人的担忧也比普通人群少得多。22.8%的普通人群“非常”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这种担心的富人只占10.2%。超过半数的普通人群非常担心犯罪率的上升,只有35.5%的富人担心这一点。41.3%的普通人群非常担心外来移民,只有24.2%的富人担心这一点。虽说有60.1%的普通人群对未来总体感到乐观,但在富人当中,这一比例上升到76.4%。[4]

俗话说“宁可没钱健康也不要有钱病怏怏。”不过施潘纳格尔的研究结果非常明确:“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良好的总体健康状况与财富存在着关联。德国西部和东部地区以及整个德国的情况都是如此。”[5]她的调查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富人“不仅健康状况更好,他们[6]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为满意”。

不过,正如瓦尔特·维伦韦贝尔在研究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后所得出的结论,健康状况不佳并不是直接由缺钱导致的。虽然健康状况不佳在较低社会阶层的成员当中要普遍得多,但这并不是由经济条件的欠缺所致,而是因为在生活方式上作出的某些选择。维伦韦贝尔说:“个人行为比外部条件起的作用更大: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这些都和金钱无关。买一个月香烟的开销比每月向健身房、哪怕是高档健身房缴纳的会员费还要高。吃快餐比亲手做饭更贵。买酒比制作鲜榨橙汁更贵。总体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7]比健康的生活方式花销更大。”

还有什么比如何生活得幸福这个问题更重要?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幸福学。”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印象是,科学家已经得出了金钱不能带来幸福的结论。然而,最近由约阿希姆·魏曼、安德烈亚斯·克纳贝和龙尼·舍布所做的研究却表明,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常识告诉我们,大多数人更希望钱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哪怕仅仅因为手头有更多的钱意味着在面对商品和服务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较高的收入让人可以获得人们最想得到但收入较低者无法企及的商品。“人们愿意为增加收入不遗余力。工会宣布罢工,养老金领取者上街抗议,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工作到累垮的程度,工人们每天八小时在麦当劳做着乏味的工作或者给汉堡翻面,每小时的报酬是7.5[8]欧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唯一的原因就是赚钱。”

1974年,理查德·伊斯特林成为第一个宣称“金钱不会带来幸福”的科学家。他根据调查得出结论是,幸福不取决于一个人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他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即他所拥有的东西与同辈人相比是多还是少。按照伊斯特林的说法,这一点适用于全世界所有年收入水平超过1.5万美元的人。换句话说,有一种假设是,提高最贫困人群的收入显然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及总体上的幸福感有重大影响。

然而,情况要比乍看上去更为复杂。科学家将“情感”幸福与“认知”幸福加以区分。研究人员向来都是通过让人们给自己当前的幸福程度打分来衡量他们的认知幸福:“按照从0(完全不满意)到10(完全满意)的分值,请告诉我们你目前对自己整体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

这种调查衡量了总体满意度而不是“情感幸福”,也就是在一天或一个月里,幸福时刻的累积与持续时长。虽然财富对后者没有明显的影响,最近的研究却表明,事实上,总体满意度与收入之间高度相关,尽管伊斯特林的说法与此不同。

这些研究发现,“收入水平较高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关注的是,就算年收入水平超过12万美元,这种正相关依然适用。不存在饱和点,在任何一种收入水平上,收入的提高都对应着更大的[9]幸福感”。这些研究甚至表明,如果收入提高的比例相同,对幸福感影响更大的是收入水平较高的情况而不是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10]

当然,生活中有许多方面与金钱并无直接关联。任何收入水平的人都有可能承受疾病或感情破裂之苦。不过,针对个人幸福的科学研究取得的最令人关注的成果是“穷人经历的疾病、离婚或孤独这类逆[11]境比富人经历的要糟糕得多”。这一研究结果证明收入与财富也影响着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大多数人意识到钱多要比钱少好。他们或许说的是另外一套,为的是装作不在意自己金融资产匮乏的状况。不过,每个月有2000万德国人购买彩票。他们即使知道自己只有1500万分之一的机会中大奖,可是依旧一周又一周地祈祷自己好运,同时却对着当地酒吧里的常客大谈“金钱如何不重要”、“金钱如何买不来幸福”等等。

没有哪个神志正常的人会说单靠金钱就能让你幸福。我在序言中谈到了许多事例,一些人买彩票中奖或通过其他手段迅速得到一大笔钱——最终却是以几乎同样快的速度失去了这笔钱。金钱是否让他们变得不幸福?表面看来或许如此,因为如果不获得那笔钱,他们就可以免于承受后来负债的痛苦,而这种负债局面往往导致个人破产。

事实上,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所拥有的金钱的数量远不如他用这些钱做什么重要。保住并增加你的财富是你需要学习的东西,从而确保金钱会让你变得更加幸福并且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

正因为如此,那些以为无论通过继承、结婚还是彩票中奖的方式,如果能够突然获得一大笔钱,那么自己的问题——或者至少是财务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人受到了严重误导。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突然发一笔横财对他们来说只是麻烦的开始。当然,不能将责任归咎于金钱。相反,应该责怪的是没有学会如何明智地使用金钱从而保住并增加自身财富的人。

不假思索地否定金钱重要性的人通常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才会说“金钱不重要”甚至“金钱导致不幸福”。他们假装不在乎金钱,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钱。当然,大多数人会赞同自由能带来幸福这一点。虽然许多人也许会反对金钱等同于幸福的看法,不过对于自由是绝对正面的、值得去争取的这一观点,存在反对意见的人要少得多。

知道如何理财从而保住并增加你的财富意味着你比努力维持生计的人所能享有的自由度更大:在摆脱了对工作的担忧后,你和财务上依赖他人的人相比,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去想去的地方旅行,还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2]

法国时装设计师可可·香奈儿说:“金钱是实现自由的关键。”她通过努力工作积聚了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靠自我奋斗取得成[13]功的女人。她将金钱视为“独立的象征”。她是正确的,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将“财富”等同于“一大笔收入”,可是每个月把赚到的钱花光,你就永远不会享受到自由。相反,你在让自己依赖甚至沉溺于很高的生活水准,并且永远都要为一旦失去收入来源将会出现的情况而担忧。大量证据表明,主要为能够负担得起奢侈品和奢靡的生活方式而去追寻财富的做法很少会带来幸福。

美国研究人员托马斯·J.斯坦利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调查了数百名美国富人,这些人都是在1946年到1964年之间出生的,而且都是以基本相同的入门级薪资水平开始职业生涯。他问到他们的一个问题是,以1到5的分值来衡量他们对整体生活状态的满意度。

说不满意的受访者的年收入中位数为20.3万美元,而说满意的受访者的平均年薪为30.7万美元。不过,这两个人群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在过去30年里所积累的财富的规模。满意程度最高的受访者平均积累的财富价值为138万美元,而满意度最低的受访者平均只攒下了30.4万美元。满意度最低的受访者拥有的财富是他们年收入的1.5倍,而满意度最高的受访者拥有的财富是其年收入的4.5倍。这一调查表明,两组人所拥有的住房的价格没有多大区别(分别是79.8万美[14]元和78.5万美元)。主要的区别在于第一组的人远比第二组更有可能为负担非常高的生活水准而花钱。第二组的人往往生活得更为节俭——他们因财富给自己带来了财务独立而珍视它,而不是把财富作为购买昂贵商品的手段。

如你所见,财富在多大程度上和在何种情况下会对追寻幸福起到帮助作用,还需要具体的调查。也如你所见,你在这个问题上给出的答案将取决于你是把努力获取财富作为提供奢侈生活的手段,还是把它作为实现财务独立与安全的方式。此刻,你或许想知道是否有具体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富人。有没有相关的科学证据?如果有的话,这些证据会告诉我们什么?[1] Velten,Robert,“Die Soziologie der antiken Reichtumsphilosophie,” in:Druyen et al.,Reichtum und Vermögen,S.245.[2] Nikolaus Westerhoff,“Erst teilen,dann keilen,” Süddeutsche Zeitung,May 17,2010.[3] Nikolaus Westerhoff,“Erst teilen,dann keilen,” Süddeutsche Zeitung,May 17,2010.[4] Spannagel,Dorothee,Reichtum in Deutschland. Empirische Analysen,Wiesbaden 2013,S.242-243.[5] Spannagel,Dorothee,Reichtum in Deutschland. Empirische Analysen,Wiesbaden 2013,S.206.[6] Spannagel,Dorothee,Reichtum in Deutschland. Empirische Analysen,Wiesbaden 2013,S.210.[7] Wüllenweber,Walter,Die Asozialen. Wie die Ober-und Unterschicht unser Land ruinieren-und wer davon profitiert,Munich 2012,S.93.[8] Weimann,Joachim;Knabe,Andreas;Schöb,Ronnie,Geld macht doch glücklich. Wo die ökonomische Glücksforschung irrt,Stutt-gart 2012,S.14.[9] Weimann,Joachim;Knabe,Andreas;Schöb,Ronnie,Geld macht doch glücklich. Wo die ökonomische Glücksforschung irrt,Stuttgart 2012,S.114.[10] Weimann,Joachim;Knabe,Andreas;Schöb,Ronnie,Geld macht doch glücklich. Wo die ökonomische Glücksforschung irrt,Stuttgart 2012,S.123.[11] Weimann,Joachim;Knabe,Andreas;Schöb,Ronnie,Geld macht doch glücklich. Wo die ökonomische Glücksforschung irrt,Stuttgart 2012,S.114.[12] Chanel,Coco,Chanel zusein. Coco Chanel erzählt ihr Leben. Aufge-zeichnet von Paul Morand,Müchen 2010,S.39.[13] Chanel,Coco,Chanel zusein. Coco Chanel erzählt ihr Leben. Aufge-zeichnet von Paul Morand,Müchen 2010,S.39.[14] Stanley,Thomas J.,Stop Acting Rich:And Start Living Like a Real Millionaire,New Jersey 2009,pp.224-225.第二章 富人是如何做到的“富有”意味着什么?对于何为财富的问题,有着众多不同的答案。有些定义甚至包括与收入或金融资产毫无关系的一些内容,比如“健康”或“政治影响力”。不过,这样来淡化财富的概念只会混淆而不是澄清这个问题。如何定义财富?

当问及给“财富”下的定义时,德国受访者最常选择以下答案:[1]·“能够享受退休生活而无须为钱烦恼。”(87%)·“不必依赖任何形式的政府补助。”(76%)·“任何时候都买得起想要的任何东西。”(75%)·“能够完全靠投资收益生活而无须工作。”(70%)

这些说法有的十分模糊。在何种情况下你会停止“为钱烦恼”?而“买得起想要的任何东西”又指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是一种主观判断,因人而异。更为实际的是富人能够完全靠投资收益生活而无须工作这一看法。

但是就连这个定义也不够具体。想想看:我们这里说的是什么——足够大的一笔财富,让你能够靠它产生的利息生活,还是在你不断动用这笔财富的情况下,依然有足够多的金钱供你余生使用。后一种情况所需要的财富的数额远远少于前者。

此外,一个人要“维持生存”需要多大一笔收入?这些假设基于怎样的利率?

以德国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为例。2014年,人均税前收入为4.1万欧元,相当于净收入2.4万欧元或每月2000欧元。要想通过利息赚取同样多的净收入,你需要拥有多大一笔钱?我们假设年毛利率为4%,以目前的水平来衡量,这样的利率已经非常高了——要达到这样的利率,需要愿意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或是具备超乎常人的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在德国,4%的年毛利率让你在税后拿到的利率为3%左右。换句话说,要想在不动用本金的情况下达到平均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你需要有80万欧元的存款。不过,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你的财富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水。

当然,“富”人这个定义本身意味着他们很难满足于平均的生活水准。更实际的情况是,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是平均收入者的三倍。有关财富的理论通常将三倍于平均收入的水平设定为财富的基准点,换句话说,要通过240万欧元的本金获得每月6000欧元的净收入。

别忘了这一计算结果是基于4%的年毛利率。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你会看到,尽管房地产投资承诺会带来高收益和除此之外的诸多好处,可是只有极少数房地产所有者能够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股市的情况也是如此,不过收益存在大幅波动,这让投资股票不适合成为寻求可靠收入的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所有这些表明,巨大的数字可能具有欺骗性。不管是100万欧元还是100万美元,在大多数人听来都是一大笔钱——不过一旦你开始计算100万投资于低风险证券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巨款的感觉就只是相对而言了。在德国,想靠利息生活的百万富翁必须要能够接受平均水准的生活。还记得3/4的德国人定义财富是“任何时候都买得起想要的任何东西”吗?不过,这需要的远不止100万欧元,否则的话他们的财富会非常短命——序言中提到的许多体育明星和流行音乐人都在吃了苦头后悟到了这一点。

全世界最重要的专业服务供应商之一凯捷公司与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定期发布的《世界财富报告》将富人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隔壁的百万富翁:净财富在100万到500万美元的人。全世界有1240万这样的人。·中间层百万富翁:净财富在500万到3000万美元的人。全世界有120万这样的人。·超高净值人士:净财富在3000万美元或以上的人。全世界有[2]12.8万这样的人。

在所有这些以美元衡量的百万富翁中,60%生活在四个国家:美国(400万人)、日本(220万人)、德国(110万人)和中国(75.8万人)。虽然一些很小的国家相对于人口规模而言百万富翁的比例甚至更高,如新加坡540万人口中有10万百万富翁,但日本是在规模较大的国家中唯一能自诩百万富翁比例超过德国的:1.27亿人口当中,有220万百万富翁。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75.8万是百万富翁,而印度12亿人口中,有15.3万百万富翁。在美国,3.16亿的总人口中,百万富翁有400万。在德国,8100万人口中,百万富翁有110万,而俄[3]罗斯的1.43亿人口中,有15.4万百万富翁。

当然,富豪和超富人士的具体人数很难确定,根据发布渠道的不[4]同,数字上存在很大差异。由莱坊公司发布的《2014财富报告》将全世界资产净值达到3000万美元的人数定为16.7万人,其中近半数生活在四个国家:美国39378人,日本16450人,德国11392人,英国10149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德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超过像中国、印度和俄罗斯这些人口规模更大的国家——资产净值在3000万美元及以上的超富人士和“区区”百万富翁分布的情况都是如此。

不过,说到亿万富翁,中国(179人)和俄罗斯(92人)都领先[5]于德国的81人,前者的优势还很明显。之所以会有俄罗斯百万富翁的数量远多于德国的错误印象,或许是因为在俄罗斯,富人往往以非常引人注目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而德国的富人则更喜欢以较为低调的方式享有财富。

2012年发表的一篇博士论文探讨了在21世纪的德国为富裕甚至财富创造了条件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德国的财富》研究项目的一部分,基于对高收入者或高净值人士所做的472份调查。受访者的平均[6]净值为230万欧元,中位数净值为140万欧元。

换句话说,借用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关于创造财富的书的书名,这些是“隔壁的百万富翁”而不是超富。作者在一开头描绘了一个富裕与财富金字塔,最底下被归类为富裕的一层——所包含的家庭净收入是德国家庭平均净收入的两倍,也就是5.432万欧元及以上。中间的一层包括的是净值至少在120万欧元的家庭,作者创造了“脆弱的财富”这个词来形容这个部分。最上面一层的家庭被称为“稳定的[7]财富”,拥有的净值至少达到240万欧元。大多数财富都是靠经商创造的

这项研究对于关心因果关系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当代德国,人们是如何变得富足或富有的?作者最重要的发现是,自雇人士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为别人工作的人。该研究表明,雇员创造财富的难度要大得多。“首先,企业家精神是大额财富的可靠预测器。凭借企业家精神创造财富的人平均净值有大幅增长:这个群体的家庭平均净值比与企业家精神不相干的家庭的平均净值高出250万[8]欧元。”

在“稳定的财富”这一组(净值在240万欧元及以上的家庭),企业家精神比“脆弱的财富”组(净值在120万美元及以上的家庭)要普遍得多。调查表明,财富主要靠企业家精神来创造的家庭上升到[9]财富金字塔顶层的概率要高出一倍。

德国在财富理论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沃尔夫冈·劳特巴赫所做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劳特巴赫在调查了中产阶层(中位数净值为16万欧元)、“富裕人士”(75万欧元)、高净值人士(340万欧元)、德国最富有的100人(15亿欧元)以及全世界最富有的100人(105亿欧元)后发现,德国64.5%的高净值人士是企业家。“实证研究表明,只有那些自雇人士才能获得财富。没有多少证据证明财富能[10]通过为雇主工作来创造。”98%的德国最富有的100人和95.2%的全世界最富有的100人是企业家。劳特巴赫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家[11]精神是创造巨额财富的必要前提。”白手起家还是衔着“金汤匙”出世?

2015年,瑞士银行和专业服务公司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针对亿万富翁的一项全球调查证实,大多数亿万富翁的财产不是继承而来,而是通过企业家精神和投资所创造的。“在财富达到5.4万亿美元(从1995年的0.7万亿美元增长了4.7万亿美元)的全球1300多名亿万富翁中,66%是白手起家,相比之下,我们在1995年开始这项调查时,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所占的比例只有43%。这些新增加的亿万富翁大多在美国,2014年,全球白手起家亿万富翁所创造的47%的财富在美国。不过,亚洲的企业家也参与了创业活动的这种爆炸式增长。亚洲亿万富翁的财富在白手起家亿万富翁的财富中占到36%,让欧洲成为巨额财富的第三大聚集地,这里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人数只占全球的[12]17%。”《福布斯》杂志所做的一项研究关注了每隔10年美国最富有的400人的财富来源,结果表明就连在最富有的富人当中,继承财富也不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虽说1984年时,大多数富人的财富是通过继承的渠道获得的,但到了1994年,“白手起家”和衔着“金汤匙”出世这两种情况大抵相当。最后到了2014年,美国最富有的400人当中,大多数是“白手起家”。

这其中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810亿美元)、沃伦·巴菲特(670亿美元)、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500亿美元)、彭博财经电视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350亿美元)、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340亿美元)、房地产大亨谢尔登·阿德尔森(320亿美元)、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各拥有350亿美元)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30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还有通过经商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的其他众多富豪,其中就包括菲尔·奈特(耐克)、迈克尔·戴尔(戴尔计算机)、保罗·艾伦(微软)和鲁珀特·默[13]多克(传媒)。

对于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变得富有的品牌,你不会感到陌生。除企业家之外,他们大多从事IT和互联网行业,“福布斯富豪榜400强”榜单上主要是在金融服务行业赚大钱的人,例如对冲基金经理。

在亚洲,摆脱贫困并获得巨额财富的机会远高于欧洲或美国。“亚洲新出现的商界巨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巨头,从中可以看出亚洲最近才取得经济上的突破。25%的亚洲富豪出身贫寒,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比例分别只有8%和6%。亚洲富豪也比其他地方的富豪更年轻。亚洲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的平均年龄为57岁,这让他们比美[14]国和欧洲的亿万富豪年轻了将近10岁。”

以雇员的身份创造财富虽然并非不可能,不过难度要大得多。援[15]引的各类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受雇于人很少成为财富的来源。像医生、律师、会计等“自由职业”从业人员处于雇员和企业家之间的位置。虽然自雇从事自由职业“为想从中产阶层前进到富裕阶层或是从富裕阶层前进到‘脆弱的财富’阶层的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不[16]过,这不适合作为获取‘稳定的财富’的方式”。例如,在德国,自由职业者实现富裕而不“仅仅”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的可能性[17]超过3.5倍。对于企业家而言,这一数字上升到4.5。

继承财富是另外一个因素,不过重要性远不及通过工作获取的收入。上面提到过的普华永道/瑞士银行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该结果表明,相对于继承了财富的亿万富翁而言,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所占的比例在全球出现上升。虽然德国的遗产税低于其他许多国家,但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在超过半数的富有家庭当中是更重要的因素。不过,近1/3的受访者认为继承财富比通过工作获得收入更为重要,另有13%的受访者认为两者同等重要。

另外,作者承认继承财富存在不同的类型。继承生产性财富,也就是企业——作者将这种情况称为继承来的自雇状态——不同于继承有形资产,让创造财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于超富,也就是德国的亿万富翁来说,继承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既相对于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而言,也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亿万富翁而言。正如沃尔夫冈·劳特巴赫的研究所表明的,德国只有36%的最富有人士是通过工作和自雇方式创造财富的,相比之下,56%的人通过继承获得财富。从全球来看,只有22.4%的最富有人士通过继承方式获得财富,而73%的人通过工作或自雇的方式创造[18]财富。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最富有人士只是继承了财富。德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是迪特尔·施瓦茨(经营利德尔连锁超市),他的父亲留给他一个在该地区拥有30家店面的连锁超市。在这笔遗产的基础上,施瓦茨创建了除阿尔迪超市以外,德国规模最大的打折连锁超市。这[19]个例子也证明德国的家族企业传统远比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浓厚。人格特质与财富

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人格特质让富人从大众中脱颖而出?这是研究人员一直在全面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他们关注一系列不同的人格特质,然后将其与受访者各自的财富状况相匹配。对于德国而言,最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富人远比中产人士思想更开放。64%的企业家和68%的自雇人士表现得格外乐于尝试新的体验,相比之下,有这种[20]倾向的中产人士只占35%。另外,企业家不如中产人士好相处。69%的中产人士被认为很容易相处,而在企业家中,这一比例下降到60%。对于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雇员来说,情况恰好相反:他们被认[21]为远比企业家和中产人士更容易相处。这些发现表明,成功的雇员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适应性和社交能力,而对于企业家来说,能够处理冲突更为重要。

劳赫与弗里斯在2000年发表的一份美国整合研究报告调查了人格特质与商业成功之间的关联,作者推测,商业上的成功与冒险意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冒险意愿对商业上的成功具有积极影响——不过,喜欢冒险的程度较高的话很有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成为一名企业家是要冒险的,但以冒险的方式做生意可能[22]是危险的。”有些研究甚至发现“冒险与商业成功存在着负面的关[23]联”。

在2007年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劳赫与弗里斯证实,整合研究已经证明冒险与商业成功之间存在着关联——尽管这样的关联很弱。“它相对于其他人格特征来说也更微不足道。因此,我们建议未来加以检验,看企业家的冒险、创业和成功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曲线关[24]系……”

这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家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冒险的,哪怕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这样的。“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一种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极其冒险,而企业所有者或许会将同样[25]的行为判定为旨在将风险降至最低的努力。”切尔等人指出,从一个企业家的观点来看,选择什么都不做或许才是极为冒险的,而外界[26]看来冒险的举动或许在企业家本人看来是降低风险的策略。

瑞士银行/普华永道在2015年的研究中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亿万富翁对风险的理解不同于我们其他人。在他们看来,错失机遇或许是更大的风险。“他们害怕因没有抓住机遇而失去机遇,他们往往不担心冒险失败所带来的不利的一面,而是担心错失有利的一面。”[27]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富人靠企业家精神创造了财富。因此,有必要关注美国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结果,从而回答“富人是如何做到的”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有多重要?迈克尔·弗里斯用“行动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他提到洛克和莱瑟姆所做的研究,他们发现,目标越是雄心勃勃,通常结果就越好。他说到三种不同的思考目标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幻想着如果达到目标该有多好,另一种是担心达不到目标的情况,第三种是将目标与当前状态作对比。虽说幻想实现目标和担忧情绪会让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降低,将对于目标的积极幻想与当前状态作对比却是增加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最有效方[28]式。”

迈克尔·弗里斯和朱迪思·斯图尔特指出,不同的人追寻目标的认真程度不同,他们制订行动计划的周密程度也不相同。虽然这两个因素存在着关联,但它们不是一回事:“行动的计划部分和目标部分虽然可能在实际经验中是有关联的,但在概念上截然不同。一个人可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却缺乏周密的计划。”弗里斯和斯图尔特谈到[29]“行动风格”,这是可以学习的,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30]

计划弥合了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差距,将目标转化为方案。不过,弗里斯也强调,这一意义上的“规划”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每个细节做出微调。有时,计划可能只是一个关于如何推进的总体想法。[31]一个自称没有任何计划、完全靠直觉和“发自内心的感觉”的企[32]业家很可能在追随潜意识下的计划。

计划在引导人们采取行动并降低目标被遗忘的可能性方面发挥着[33]重要作用。不过,如果计划过于死板,而企业家哪怕在灵活做出反应或许更为妥当的情况下依然严格按照计划行事,那么这样的计划[34]其实会阻碍行动。

J.罗伯特·鲍姆和埃德温·A.洛克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中讨论了设定目标的重要性。经验证据最终证明“具体的、有挑战的目[35]标与其他类型的目标相比会带来更出色的表现”。这一动机理论在个人和群体身上都得到了广泛的检验。鲍姆和洛克是首先将其应用到企业家身上的。通过对229名企业家的调查,他们得以证实了自己有关“企业家-首席执行官对于企业成长所设定的目标越高,随后企业[36]成长的程度就会越高”的假设。他们搜集的经验证据还证实了自我效能与所追求的目标之间存在关联:“企业家-首席执行官在企业成[37]长方面的自我效能越高,随后给企业设定的成长目标也会越高。”研究证明,这既适用于整个组织的成长,也适用于实现个人的目标。这项研究用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雄心勃勃的长期目标对成功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将设想作为长期目标来看,这项关于设想的[38]研究所取得的积极结果必定会被解读为对制定长期目标的支持。”

最后,财富和受教育程度之间有没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再来看看前文提到的德国研究项目的结果:作者访问过的富有雇员中,约半数(47%)是大学毕业生,相比之下,同一年龄组的中产阶层受访者当[39]中,只有1/5(22%)大学毕业。说到富有的企业家,情况就不同了。虽然这一人群的大学毕业生比例依旧高于中产阶层群体(38%比22%),但是却远远低于在富有雇员和自雇人士中的比例。关于“富人游手好闲”的认识误区

伯温·施马伦布罗克在她的博士论文中,驳斥了关于“富人游手好闲”的认识误区。她接触到的几乎所有富有的受访者都有工作,而且他们大多是通过创业、自雇或者在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而创造了财富。全球超富精英阶层的情况也是如此,正如克里斯蒂亚·弗里兰的研究表明:“现代富豪的一大突出特征是,他们与19世纪时的富豪截[40]然不同,大多是工作的富人。”

就连像伊曼纽尔·赛斯这种对“不断拉大的收入不均”坚决持批评态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当代金融精英主要由“工作的富人”构成。他发现,1916年,有偿工作在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中占[41]到1/5;到2004年,这一数字增至3倍,达到60%。

不过,美国或德国富人的成长经历与印度或俄罗斯金融界精英的情况截然不同。

出生于印度的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强调,和美国不同的是,印度大多数超富人士既不是软件行业的先驱,也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制造商。相反“太多的人凭借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变得极度富有……土地、自然资源和政府合同或者特许经营权是我们印度的亿万[42]富翁的主要财富来源,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来自于政府”。

俄罗斯的许多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从苏联解体和随后的国家资源私有化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在当时大型石油公司和制造企业遭到了瓜分。美国的超富人士很多是像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甲骨文、星巴克的创始人这样的创造者,与他们不同的是,俄罗斯的超富人士则因接近政治权力中心而获利。[1] Böwing-Schmalenbrock,Melanie,Wege zum Reichtum:Die Bedeu-tung von Erbschaften,Erwerbstätigkeit und Persönlichkeit für die Entstehung von Reichtum,Wiesbaden 2012,S.25.[2] 凯捷/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2014年世界财富报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