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威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00:48:45

点击下载

作者:孙毓修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克林威尔

克林威尔试读:

出版前言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曾经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他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蓬勃朝气,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或许是受到梁启超先生的感召,1908年冬天,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推出了一套系列丛书——《少年丛书》,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这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部历史人物类学生课外阅读丛书。首任编辑和作者是林万里,第二任编辑是孙毓修,孙毓修是这套丛书的主要作者,后期加盟写作的骨干还有国学大师钱智修。他们都博览中外,以精准而严格的眼光审视中外古今文化资源,选取其中有益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材料,予以整合,编写成册。这套书出版以后,广受少年儿童的欢迎,每册前后加印达几十次,若整套书累计,恐怕达到数百次之多,发行量之大,影响力之广,在二十世纪的人物传记类图书中堪称罕见。《少年丛书》前后出版了近三十余种,每一册传主为一位中外历史名人。我们在全国各地经过多方的搜寻,共得二十八册,其中中国名人十五位,外国名人十三位。每篇先叙述名人的生平传记,后加以作者的评论,根据时事,启发少年,借以激励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目标,成就健全人格。著名作家茅盾在阅读这套书后曾评论说:“记事简明,议论正大,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坚定志气。”这套出版之初即为砥砺少年志向的书影响了当时无数少年儿童由此走上振兴中国之路。著名作家张天翼、赵景深、陈伯吹等,都曾深受这套书的影响。《少年丛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当时学贯中西的通儒,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也有睁眼看世界的非凡眼光。撰写本套书册数最多的孙毓修先生,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藏书家、图书馆学家。他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除了《少年丛书》,他还先后主编出版《少年杂志》、《童话丛书》等,被茅盾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浙江嵊县人,字经宇,是著名的国学大家,博古文学家,东方学派思想家。他在学时,就以“国学国文湛深,文章洛阳纸贵”赢得尊敬,并被上海多家进步报馆争揽为特约撰稿人。1911年毕业后,他应编译所长高梦旦之聘,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1920年7月他任《东方杂志》主编,长达12年,是该杂志有史以来任期最长的主编。他还参与编辑《辞源》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长。

第三位作者林万里是民国年间著名的报人,原名獬,又名白水,字少泉。他幼承家学,又拜名士高啸桐(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为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在杭州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蚕学馆4所新式学堂,任求是书院总教习;后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宣传新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出任《警钟日报》主编,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帝制取消后,林万里重操新闻旧业,创办过多份报刊。

鉴于每位作者独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热点,每位编者对人物都有自己的选择。孙毓修所撰写的大部分是中国历史名人,而且写作的视角也非常独特,如其所写的《玄奘》是一个历史人物,而不是《西游记》中的唐僧。现代的普通读者对玄奘的了解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西游记》等小说,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鲜有人知——玄奘取经并非唐太宗支持,相反还受限于当时的法令,他冒着生命危险才得以出境。这就需要有人为读者打开另外一扇窗户,还原真实的玄奘,而不是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茅盾先生对孙毓修所写的《玄奘》评价很高:“可以说是内容翔实,深入浅出,既宜于少年阅读,也使成年人增加历史知识。”再如《苏秦》,作为一位著名的辩士,《史记》必然为之列传。孙毓修在写苏秦游说各国发言的时候采用了《史记》中记载的史料,而在后面的评论部分对苏秦的表现作了恰当的点评,分析苏秦游说秦、燕、赵、韩魏、齐楚的过程,阐述了苏秦辩术策略的不断提高。对于国外人物的选取,孙毓修也是偏爱励志型的,如德谟士,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演说家;彼得大帝,从受制于人,成为欧洲赫赫有名的皇帝。

另一位作者钱智修,先后写有《林肯》、《苏格拉底》、《拿破仑》等,这些都是西学东渐后中国人十分崇仰的外国名人。值得注意的是,钱智修秉承严复所主张的信、达、雅翻译原则,特别讲究传记所含的真实性。他所抒发、张扬的传主虽然都被列为人们仿效的楷模,写法却不做作,更没有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更改史实。

林万里所写的外国传记和钱智修的作法大致相近,即在第一章抒发己之传记宗旨,后文谈及传主读书之术、治学之道与其行事风格,并进行了点评。此外还有其他人关于传主的言论,更有编译者自己的评论,以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地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一味盲从。《少年丛书》的最大特色,就是“记事简明,议论正大”。书中除了记叙人物的生平故事之外,作者的评论也让这套书大为增色。其议论宏富,既能够结合少年的成长特点,指明如何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引导少年如何立志修身,大有裨益。

这套书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全部用文言文写作,语言凝炼,文笔流畅,保持了中国传统作史传的鲜明特色。当时,白话文风已经悄然兴起,而作者能够不从时髦,采用文言写作,甚为难得。以至我们今日再读此书,依然能够体味到文言笔法的无穷魅力。然而考虑到近百年来,国人的文言文水平已经一落千丈。今日的大部分少年,阅读文言文尚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别组织人员,将全套书进行了白话翻译。尽管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文言文的神韵依然是难以用白话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希望少年朋友通过阅读这套书,体会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和学习文言文。《周易》有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说的就是多学习古人的嘉言懿行,对我们修身立德至为重要。古人尝言:“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少年时期是人生至为关键的时候,这个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成就。而一个人少年时期读的书,也足以改变他的一生。在今日少年课外读物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少年丛书》堪称鲜有裨益少年的优秀读物。若今日的少年,能够认真研读这套《少年丛书》,对于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健全人格、完善道德情操将大有裨益。或许,今日的风华少年,即是将来成就伟业的千古豪杰、泽被世人的大圣大贤。勉哉!勉哉!

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少年丛书》白话语译序

我从小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身处偏僻山村,小的时候却无书可读。那个时候,家中只有父亲买的一本《古文观止》,儿时翻阅过无数次,虽看不太懂,却记忆深刻。有人说,儿童时期读的书,一生也难以忘记。此言确实不虚。

没有想到的是,儿时无书可读的我,日后竟然投身于出版业。今天,我国的出版业已经非常发达,给少年儿童读的书也非常多。可是,若细心寻求,真正的好书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给少年儿童介绍历史文化的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与这套百年前的《少年丛书》结缘,这套当初专为少年而写的中外名人传略,让我眼界大开,没想到,百年前的前辈们,竟给少年们创作出如此优良的传记读物。要知道,给少年儿童写作,比给成年人写作更难,尤其是给人物作传,既要符合历史史实,不可随意编撰,又要注意引导青少年如何取其长,避其短,以免误人子弟。因为,作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处处皆堪为今人楷模。这就需要作者要极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严谨精神,才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纯净的人生智慧。可以说,目前各种写给青少年的人物传记,很少能与这套《少年丛书》相提并论的。

这套书中的二十八位中外名人,大多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但是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也许就知之甚少了。读了他们的传记,方知欲为圣贤豪杰,需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人人皆可为尧舜”,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成贤的资质,然而虽有圣贤之资,也需后天的不懈努力,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所以,这一套书作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读者了解一下名人轶事,而是以伟人的事迹启迪和激励少年朋友,树立人生的志向,汲取这些英雄豪杰的人生智慧,修身立德,练就自身本领,最终成为造福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套书虽然是写给少年看的,并不意味着就不适合大人阅读。大作家茅盾就曾大力推荐这套书。现在的青年人,乃至家长、老师,若能读读这套书,对于人生事业,教育子弟,也是大有益处的。可以说,这是一套老少皆宜的好书。《少年丛书》在当时之所以大受欢迎,销量巨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套书每册文字量不大,文笔流畅,史实可靠,评议精彩,这都是许多普通名人传记所不具备的。因此,这套书深受读者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读名人传记,重在学习名人的智慧和经验。正如文天祥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有涯,知也无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求到人生的价值,获取人生的智慧,而不浪费光阴?《少年丛书》中的这些圣贤豪杰,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比如孝友、善良、爱心、坚毅、勇敢等等,这些人性的光辉,都是我们的学习之处。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这一套书作了白话语译,希望今天的少年们,能够喜欢阅读并且从中汲取智慧。若能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有所收获,那就不负当初写作这套书的三位老前辈的一片苦心,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没有白做了。

这一套书规模宏大,在校对和语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少年丛书》语译小组 主编 萧祥剑第一章绪论

吾今作《克林威尔传》,吾请先论英雄之价值。

使英雄之价值而求之于行事之迹象耶,则冯道大圣,胡广中庸。古来工于作伪之小人,畴不能蒙假面具以欺饰一时之耳目。顾英雄之价值不在乎是者,则以英雄之建立事业,必有贯注其事业之真精神。精神而善,则迹象虽似乎恶,而仍不失其善;精神而公,则迹象虽涉乎私,而仍无碍于公。历览英雄传记,类多粗疏本色、大醇不掩小疵之人。而终不容乡愿的政治家占一席地,则精神之价值高于迹象故也。

使英雄之价值而求之于庸众之毁誉耶,则周公恐惧流言,王莽谦恭下士。世人肤浅之眼光,又几何不看朱成碧,混淆事实之真相?然英雄之价值又不在乎是者,则以英雄之立身行己,必有其独乐自娱之真鹄的。鹄的之所弃,则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鹄的之所取,则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一身之生死祸福,且有所不顾,复何暇顾悠悠之口、浮云蔽空之毁誉者?则鹄的之价值高于毁誉故也。

英雄之精神与英雄之鹄的,孰张主是,孰纲维是,吾无以名之,则名之曰出世观。出世观者何?超脱世俗之是非,而兢兢良知之是非也;牺牲肉体之娱乐,而别谋灵魂之娱乐也。庄子者,善于状英雄者也。则曰:“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卡莱尔(Carlyle,英国文学家,著《英雄及英雄崇拜论》),亦善于状英雄者也。则曰:“困难、克己、死义、殉道,皆足以鼓道义之热情,而熄其计较利害之心。”皆吾之所谓出世观也。有此出世观,故可以略迹象而独见精神。有此出世观,故可以排毁誉而达其鹄的。此其滥觞之源,从出之根。固在于宗教之信心,实则一切政治事业社会事业,亦不能外之。盖英雄之献身于政治事业与社会事业,而显真正之价值者,大都胸中别具一境界,而超出乎世网尘氛之外者也。是岂笃时拘墟,守井蛙夏虫之见者,所能窥测其浅深也耶?

英雄之价值定,而克林威尔之人格,亦可略见矣。夫克林威尔,非所谓暴民之雄,专制之魁耶。彼起于英伦国会军旗帜之下,顾及其得志,则不惜以铁骑解散国会,彼手绝斯跳脱(Stuart)朝之君统。顾其为保护主也,仍无异于世袭之君统。溯其一生政绩,民意则屈抑不申,军权则至高无上。故身死不旋踵,而反动力已起,致有查理士第二复辟之事实。此盖法之拿坡仑、墨西哥之爹亚士所引为同调,而手段之高犹或过之者也。故当时欧洲史家咸谥之曰狂徒,曰暴主,曰精神病之牺牲,曰平民政治之蟊贼。诚以克林威尔行事之迹象,固时与狂徒暴主相近,而无以逃于精神病与民治之蟊贼之讥也。

虽然,此亦仅论其迹象而已,亦仅为庸俗之毁誉而已。而克林威尔则有其独到之精神也,独信之鹄的也。彼挟此精神与鹄的,以行其心之所安。故虽行事之迹象,百孔千疮,罅漏叠见,而于其精神无所损;庸俗之毁誉,呼马呼牛,顛倒黑白,而于其鹄的无所污。而既以光明磊落之精神与鹄的,立乎百世以上。而与百世以下人肝胆互照,则纵不必求谅于人,而人亦终必能相谅。试游英之下议院,巍巍遗像,矗立中庭。英王则出入式瞻之,议员则朝夕礼拜之,国民亦馨香尸祝之。此非当日所诋为狂徒,谥为暴主,笑为精神病之牺牲,讥为平民政治之蟊贼之克林威尔乎?语有之曰“盖棺论定”。盖克林威尔逝世,至今二百六十年,而定论亦稍稍出矣。

克林威尔者,大革命家也,大军事家也,大政治家也。英国专制之推倒,海权之发达,殖民地之遍布环宇,荜路蓝缕,皆以克林威尔开其先。然此皆克林威尔之事业之一鳞一爪,而非其事业所从出之源也。盖克林威尔实一真挚之宗教家,以宗教之信心,为其事业之精神与鹄的者也。彼见其宗教之信心,当以革命达之,则尽力于革命;当以军事达之,则尽力于军事;当以政治达之,则尽力于政治。而又以为受上帝之使命能出斯民于水火而登诸袵席者,舍己无异人任,故不欲诿其责于他人,亦不求原其过于众口。盖克林威尔之行事,固对于上帝而负责任,而非对于凡民而负责任者也。此即余之所谓出世观也。夫以出世之观念而行救世之责任,则虽入地狱无异于天堂,虽处廊庙无异于山林。其人格之晶莹洁白为何如耶?

克林威尔可学乎?不可学乎?曰是未易言也。克林威尔之治国,混政治宗教而一之,殆未能脱中世纪之陋习,此其不宜学者一也。克林威尔具单纯质直之爱国心,故甘犯蹂躏民意、解散国会之不韪而不辞。反之而假公济私之野心家,亦何不可托爱国之名,为蹂躏民意、解散国会之口实,此其不宜学者二也。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吾辈生于平民政治信教自由之国家,亦惟循法治常轨以尽其救国之责任而已,讵可效颦过去时代之英雄,以致误入岐途者。然其出世之观念与沉毅之信心,则无间东西古今。为凡欲大有为于世者,所不可或缺。吾见夫人欲横流之世,政客如云,而求一有淡泊宁静之素养者,而不可得也。吾见夫根器薄弱之士,日言救国,而求一能胜遗大投艰之重任者,而无其人也。此则吾《克林威尔传》之所由作也。

我现在准备写《克林威尔传》,在写之前请让我先说说英雄的价值吧!

如果从一个人的行事方式来看待英雄的价值,那么像冯道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圣人,而胡广这样的人则是中庸之人。自古以来,那些善于伪装的小人,就如同戴着假面具一样,只能欺瞒世人一时而已。但英雄的价值不在于这些方面,他们建功立业时一定有一种正确的精神贯穿在其中。只要他的精神信念是好的,那么即使他展现出的行为似乎不是很好,但这仍是好的。只要他行事的信念是出于公心,那么即使他的行为看似涉及私利,但仍然不会妨碍公心。我们看到的英雄们的传记,里面记述的英雄们大多是本色粗放,敦厚纯正而不掩饰小毛病的人,而终究没有允许那些伪善的政治家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他们的精神价值远远高于其迹象的缘故!

如果想从常人的毁损与赞誉中来看待英雄的价值,那么就会有周公被流言中伤,辞去相位,心怀恐惧,而贼子王莽却尊礼贤士,假行公道的现象。世人的眼光是那么的肤浅,又难免把红的看成绿的,混淆事实本来的面目。可是英雄的价值是不在乎这些的,所以英雄们修身立德,克己自奉,一定会有他们自我欣赏、独自寻乐的目标。抛开了志向,那么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奋勉努力;坚定了宏大志向,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一个人如果连生死祸福都不顾,又怎么能顾及世人众多的的传言和议论、像浮云遮蔽晴空一样的责难和赞誉呢?这是因为英雄志向之价值高于众人的评论的缘故。

英雄的精神及其志向,什么是其主题,什么又是其提纲和主要内容,我没法用词语来形容,姑且叫其为“出世观”吧。什么是“出世观”?即超脱世俗的是非观念,谨守良知的是非标准;克制肉体上的欢愉,而另外谋求灵魂上的快乐。庄子,是善于描述英雄的人。他说:“英雄,即使是遇洪水滔天,他也不会溺水;即使是大旱到金石熔化,土山烧焦,他也不会觉得灼热。”卡莱尔(Carlyle,英国文学家,著有《英雄及英雄崇拜论》),他也是善于描述英雄的人。他说:“生活困苦处境艰难,克制自己的私心,为义而死,为道义而献身,都足以鼓舞人们道义的热情,而熄灭其计较利益得失的心。”这些都是我所说的“出世观”。因为有这个“出世观”,就可以抛开迹象行为,而只关注英雄的精神。因为有这个“出世观”,可以排除众人的议论而直达英雄的志向,这是其根源所在。按照其产生的原因,根本在于宗教的信仰,实际上一切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都不能绕开它。所以献身于政治事业与社会事业,彰显真正价值的英雄,大多与普通人的境界不同,他们胸怀壮志,又超然于世俗束缚与尘俗气氛之外。那些见闻短浅,固守着像井底之蛙、一夏之虫那样的见识的人,又怎么能知晓英雄境界的高低呢?

英雄的价值标准明确了,那么克林威尔的人格,也可以粗略地看出来了。克林威尔,并非是所谓暴民的枭雄、专制的党魁。他崛起于英伦国会军旗之下,到他愿望实现时,不惜以“铁骑军”解散国会,亲手终结斯跳脱(Stuart)王室的统治;到他自任“保护主”时,仍然无异于世袭之君主统治制。追溯他一生的政绩,民意委曲压抑不能伸张,军权则至高无上。所以他死后没多久,反动势力已悄然兴起,以致于有了查理士第二复辟的事实。这就是法国的拿坡仑、墨西哥的迪亚士将他引以为志趣相投的人的原因,但政治手段比他们更加高超。所以当时欧洲史学家都在他死后说他是“狂徒”、“暴主”、“精神病的牺牲”、“平民政治的蟊贼”。诚然以克林威尔行事的迹象,当时本来就与狂徒、暴主相近,因而逃不脱精神病与民治之蟊贼的讥讽。

虽然如此,这也仅是讨论了他行事的迹象而已,也仅仅是庸俗的评价而已。而克林威尔,却有其独到的精神,以及其坚信的目的。其带着这精神与目的,来做能让他内心安定的事。所以,虽然他行事的迹象有很多罅漏,但这对其精神却并没有什么污损。庸俗之人的诋毁,呼马喝牛,顛倒黑白,但这对于他的目标也没有什么损害。既然能以光明磊落的精神与志向,立于世间百年,所以与百年以后的人也定能肝胆互照。这样,纵然不求人谅解,而后人也终将会谅解。如果有机会,请去参观一下英国的下议院。庭院的中间,巍然矗立着克林威尔的塑像,英国国王出入都瞻仰礼视他,议员们则早晚向他礼拜致敬,民众们也敬献鲜花纪念他。这不是当时所被诋毁为狂徒、死后被称为暴君、被嘲讽为精神病的牺牲品,被讥笑为平民政治蟊贼的克林威尔吗?有一句话叫“盖棺论定”。算起来克林威尔去世到今天,已有二百六十年了,而对他的定论也慢慢出来了。

克林威尔,堪称大革命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英国专制的推倒,航海事业的的发达,殖民地能够遍布世界,这些艰苦创业的开始,都是因为克林威尔开创的先例。然而,这些也只是克林威尔事业的一鳞半爪,而不是他事业开始之源流。只因为克林威尔是一名真正的、虔诚的宗教家,他以宗教的信仰作为其事业的精神与志向。那么可见他宗教的信仰,如果以革命来促成,那么就必须尽力于革命;如果以军事来达成,那么就必须尽力于军事;如果以政治使之达成,那么就必须尽力于政治。而又以为能受上帝之使命救黎民出水火而让他们安居乐业的,除了自己便没有别人了,所以他不愿推诿其责任于他人,也不求众人非议原谅其过错。因为克林威尔行事,只对上天负责任,而不是对普通人负责任。这就是我所说的“出世观”。以此观念来担当起救世的责任,那么虽入地狱却和登天堂一样,虽在朝堂之上,又和隐于山林有什么区别?其人格是多么晶莹洁白啊!

克林威尔值得学习吗?不值得学习吗?我觉得这实在是难以言说啊!克林威尔治国时,将政治与宗教捆绑在一起,仍没有摆脱中世纪的陋习,这是他不应被人学习的第一点。克林威尔具有单纯、质朴、正直的爱国之心,所以甘愿冒罔顾民意、解散国会之大忌而不退缩。相反,那些假公济私的野心家,又为什么不可以假托爱国之名义,作罔顾民意、解散国会等落人口实的事呢?这是他不应被人学习的第二个方面。马肝有毒不可食用,所以吃肉时不吃马肝,并不是不知道美味。我们出生在平民政治、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也只有遵循法治的常规以尽救国的责任罢了而,岂可效仿过去时代的英雄,以致于误入歧途?然而他这种出世观念和沉着坚毅的信心,则是不分东西,不分古今的。这是世间那些凡是想有大作为的人所不能缺少的。我看这世界,人欲横流,从政之人多如浮云,而想要求得一个有淡泊宁静素养的人却不可得。我看那些终日高喊救国的人,却都品行低下,器量狭小,想求得一个能胜任交付重任的人,却找不到。这就是我写《克林威尔传》的原因。第二章家世及幼时

传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英伦北部之恒丁敦(Huntingdon)市,其三岛风云之发源地哉。市在奥士(Ouse)河沿岸,沮洳弥望,草木不蕃,廛市萧条,风景凄厉。土著之民以农业为生,大都终岁勤劳,仅足供口腹。故生计僿野而抵抗自然之力量独厚,有坚苦卓绝之风,富沉毅哀悲之气。一千五百九十九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民国前三百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市中一绅士家,有扬呱呱之声以墮地者,则将来英国之保国主克林威尔,而吾书之主人翁也。

克林威尔(Cromwell)名阿利华(Oliver),其先世代有闻人,而尤与清教(Puritanism)有密切之关系。清教者,耶稣新教之一派,以清净寡欲为宗而力排罗马教之繁文缛节者也。创之者为法人喀尔文(Calvin)。先行于瑞士各地,至英王亨利第八(Henry XIII)之世,始输入英国。其时提倡此教最力者,实为国玺大臣汤麦斯克·林威尔(Thomas Cromwell)。汤麦斯有甥曰李却特(Richard),亦以信奉清教得乃舅欢,因承其母姓而列名于士族。此即阿利华·克林威尔之曾祖行,而其得姓之由来也。李却特生亨利(Henry),亨利生劳白脱(Robert),是为克林威尔之父。劳白脱娶伊里查白氏 (Elizabeth),先产子女四人,俱不举。克林威尔其季也。劳白脱之为人,公正而有威严,历充国会议员、自治委员、保安判事,均称职。而伊里查白夫人亦富家子,知书娴母仪,所以教其爱子者甚有义方。劳白脱有兄名阿利华,亦列名士族。克林威尔尝承其遗产,因以其名为名。

克林威尔幼年时代之轶事,传者颇多。有谓其学校演剧时,好扮演古帝王者;有谓其信星命占卜家言,以英国未来主人翁自命者,然皆荒诞不足据。其可称为信史者,则克林威尔为一严格家庭之产儿,品性沉毅,体格壮健,而好足球角斗之戏是也。【批评】

古今不世出之伟人,其生产地之形势,往往异于寻常。如回教主穆罕默德,则生于炎荒绝徼之阿剌伯;耶教革命家马丁路得,则生于冰雪寒沍之北日耳曼;清教初祖喀尔文,则生于平芜满目之比加狄(Picardy)。而克林威尔故乡恒丁敦市,亦为一荒寒寥寂之区。盖其四周环境既能使人动心忍性而去其晏安酖毒之怀,则其奋斗能力必强,而悲天悯人之念亦必富。其所成事业,有断非都市纨袴儿所能企及者。是可证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言之有至理也。

凡人事业必有所本。克林威尔所以能成推翻专制之功者,亦以其家世为清教徒,有清净寡欲之信条为其本故耳。吾国开化最早,先儒言行,载籍粲然,任取一家而服膺之,皆可为淑身淑世之资。正不必见异思迁,厌家鸡而爱野鹜也。

克林威尔生于严格家庭,故其为人,亦以刚果严毅胜。今者自由之说大昌,承学之士,在青年时代,即已浮慕欧风,崇尚通脱,求一强毅有担当之人遂不可得。南齐陈显达谓其子曰:“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教子弟者,可以知所取舍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记载:“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英国北部的恒丁敦(Huntingdon)市,是英伦三岛的政治风云发源地。恒丁敦市在奥士(Ouse)河沿岸,所看到的都是低洼的湿地,草木不多,市肆萧条,景色凄冷。当地民众以农业为生,大多终年辛劳耕作,却仅仅够糊口。所以其谋生之计鄙陋粗野,而抵抗自然的能力却很强,有超乎寻常的、坚韧的、刻苦的精神,也富有沉着、坚毅、悲壮的气概。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民国前三百十二年)4月25日,市中一个绅士的家里,传出了婴儿啼哭的声音,一个孩子出生了,这就是英国未来的“保国主”克林威尔,也正是我这书的主人翁。

克林威尔(Cromwell)名阿利华(Oliver),其祖先世代都是名望显达的人,尤其与清教(Puritanism)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教是耶稣新教中的一个流派,以清净寡欲为宗旨,而大力排斥罗马教的繁文缛节。其创始者是喀尔文(Calvin),最开始在瑞士各地流行,到英国亨利第八(Henry XIII)时,开始传入英国。当时极力提倡清教的,是国玺大臣汤麦斯·克林威尔(Thomas Cromwell)。汤麦斯有个外甥叫李却特(Richard),同样信奉清教而得到舅舅汤麦斯的喜爱,因继承了他母亲的姓氏而名列于士族。这就是阿利华·克林威尔的曾祖父辈,也是他姓氏的由来。李却特生亨利(Henry),亨利生劳白脱(Robert),就是克林威尔的父亲。劳白脱娶伊里查白氏(Elizabeth),先生了四个子女,都没活下来。克林威尔是最小的。劳白脱为人公正而威严,历任国会议员、自治委员、保安判事,都非常称职。而伊里查白夫人也是富家子女出身,知书达理、温柔娴惠又有母亲的德仪,所以教育孩子很遵守规范和道理。劳白脱有个兄弟名叫阿利华,也名列士族,克林威尔曾经继承他的遗产,因此也沿用了他的名字。

克林威尔幼年时代的轶事,流传的有很多。有的说他在学校表演剧目时,喜好扮演古代的君王。有的说他相信星命占卜家的话,以英国未来的主人翁自称,然而这些都荒诞不经,不足为信。那些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中,则说克林威尔是一个有着严格家庭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品性沉着、坚毅,体格健壮,而且喜好足球、角斗之类的游戏。【评论】

从古至今那些不应时出现的伟人,其出生地当时的形势,往往不同寻常。例如回教教主穆罕默德,生于炎热荒远的边境之地阿剌伯;基督教革命家马丁路得,则出生于冰雪严寒的北日耳曼;清教的始祖喀尔文,则出生于草木丛生的原野比加狄(Picardy)。而克林威尔的故乡恒丁敦市,同样是荒寒寥寂之地。因为这里的环境既能使人意志坚强,克制贪图安逸享乐的想法,那么他奋斗的能力必然强大,而悲天悯人的念头也必然强烈;他所成就的事业,决不是城市里那些纨绔子弟所能企及的。这可充分证明地理与文明的关系,而孟子之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凡人要成就事业,一定有其所依据的根源。克林威尔所以能成为推翻专制的成功者,也是因为他的家族几世都是清教徒,有清净寡欲的信条作为他行事的根本。我们中国开化最早,先前的大儒们留下的言行,记载在典籍之中,粲然夺目。任意取出其中一家的学说而牢记在心,由衷信奉,都可作为修身立世的资本,真的没必要见异思迁,就如同厌恶家鸡而喜爱野鸭一样。

克林威尔生于家教严格的家庭,所以他的为人也以刚毅、果断、严明而著称。当今自由之说很兴旺,作学问的人们,在青年时代就已经虚慕欧洲风尚,崇尚通达脱俗,想找一个强毅有担当的人,最终也难以找到。南齐陈显达曾对他的儿子说:“麈尾、蝇拂这些器物都是豪门富贵家庭用的物件,你不要使用。”可见教育子弟,应该要知道有所取舍。第三章英国之时势

英雄者,时代之产物也。故欲知克林威尔之事业,不可不先明其所凭藉之时势。初英女王伊里查白(Elizabeth),治国有材称。尝内平苏格兰之政变,外挫西班牙之舟师,航业大兴,国威远播,国民崇拜之忱,达于极点。然女王好权术,嬖幸小人,往往用事,而视国会若赘旒。故及其末叶,反动力已渐起。女王以一千六百零三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民国前三百零九年)逝世,即克林威尔出世之第四年也。

伊里查白殂,苏格兰女王马利(Mary)之子惹米斯(James)入嗣,是为斯跳脱朝统治英苏之始。王性庸暗,顾恃其积威,谓君权天授,非国民所得干涉。国会非政府党,力抗之,遂与政府时起冲突。

计在位二十余年,解散国会凡三次,其对待教会尤失其平。

即位时以其母马利奉旧教,颇左袒之。其后受国教徒挟制,又虐遇他宗。旧教徒怨之深,谋乘王临议会时,以火药轰毙之。事泄,诛窜者甚众,新教党魁克的斯毕(Catesby)亦被杀,是为“火药阴谋案”。于是宗教问题遂为英国政争中之焦点。

一千六百二十五年(明天启五年,民国前二百八十七年),惹米斯殂,子查理士第一(Charles I)立。王才识过其父,尤谲诈尚权术。当惹米斯与国会冲突时,王尝阴援下议院,主张与西班牙开战,议院深德之。及即位,颂声载道,咸望其尊民意,为前王干蛊。讵知初政第一步,即许旧教徒以特权,又不经议会协赞,私与世仇法国结婚。故国民大失望,而国会之反对政府亦益剧。其时揭自由正义之旗帜,为民党中坚,以讼言查理士之失政者,则新教别派之清教徒,而克林威尔渊源之所自也。【批评】

英国之有伊里查白,犹清代之有乾隆。其时政治修明,人文蔚起。如哲学家培根、戏曲家莎士比亚、诗家爱特们斯宾塞辈(Edmond Speneer),均生于其时,史称“黄金时代”。然君权积盛,而国民政治能力消磨殆尽,朝野酣嬉,道德墮落,是以不再传而遂有革命之祸。天若特生一克林威尔,以结其中兴末运者,是知专制政体无长治久安之策。其歌舞承平之日,即其醖酿革命之机也。

伪改革者,革命之媒也。当查理士第一之见好于议院也,讵不曰民愚易欺。吾以权术牢笼之,则当日之反对党,皆能范我驰驱乎?不知行事之非出于真诚者,罅漏终不能掩。而国民失望之余,其责备愤怨之情亦必烈。是无异饮鸩以止渴也,世之妄弄政策者鉴诸。

英人常以其宪政之自然发达,夸于天下。然其国会,屡经惹米斯第一与查理士第一之蹂躏,国民之以血以泪,与专制君主相抗者,前仆后起。何等激昂!是皆其宪政之代价也。吾人欲享受宪政之幸福,其亦勿惜此代价也可。

英雄,是应时代而生的。所以,想知道克林威尔的事业,不能不先了解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形势。起初英国女王伊里查白(Elizabeth),治国有方,为世人称道。她曾对内平息了苏格兰政变,对外挫败了西班牙海军,使英国航海业大为兴盛,英国国威远播世界。国民崇拜她的崇拜和热忱,因此达到极点。但是女王喜欢玩弄权术,宠幸小人,决定事项时往往视国会为多余和累赘。所以在她的统治后期,反动力量已经慢慢开始抬头。伊里查白女王于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民国前309年)逝世,也就是克林威尔出生的第四年。

伊里查白死后,苏格兰女王马利(Mary)的儿子惹米斯(James)继承了她的王位,这就是斯跳脱朝统治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开始。新国王生性平庸昏聩,只知一味凭借自己的威势,宣称君主的权力乃是上天所授,并非国民所能干涉。国会并不是执政的党派,所以他们全力抵抗,结果经常与政府发生冲突。惹米斯在位二十多年,先后三次解散国会,他对待教会尤其有失公允。他即位时因为母亲马利信奉旧教,而多有偏袒。后来又受国教徒要挟牵制,虐待其他教派。旧教徒对他因此怨恨很深,密谋乘国王前往议会时,用火药炸死他。后来事情泄露,被诛杀的人很多,新教党魁克的斯毕(Catesby)也被杀,这就是“火药阴谋案”。从这之后,宗教问题也就成了英国政治斗争的焦点。

1625年(明天启五年,民国前287年),惹米斯去世,他的儿子查理士一世(Charles I)登基。新国王的才识远远高过他的父亲,尤其是在诡诈、擅弄权术方面。当惹米斯与国会冲突时,查理士一世曾私下援助下议院,主张与西班牙开战,议院因此对他深为感激。到他即位时,颂声载道,都希望他能尊重民意,继承父志。谁知执政一开始,他就承诺给旧教徒以特权,也不经议会协商,私自与世仇法国联姻,致使国民大失所望,而国会反对政府也更加剧烈。当时打出自由正义旗帜的,是民党的中坚力量。而以诉讼指责查理士政治混乱的,是新教支派的清教徒,也是克林威尔宗教信仰的出处。【评论】

英国的国王伊里查白,就如同清代的乾隆皇帝。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文化蓬勃兴起,如哲学家培根、戏曲家莎士比亚、诗家爱特们斯宾塞(Edmond Speneer)等,都出生于那个时期,史称“黄金时代”。然而君权高度集中,而国民政治能力则消磨殆尽;朝野沉湎于嬉游,道德沦丧,以王位不能再传下去,而最终便产生了革命的祸端。上天如果是特意让克林威尔的出生来终结英国中兴后的末运,可能正是因为知道了专制政体是没有维持长治久安的政策吧。其歌舞升平的日子,也就是革命酝酿的时机。

那些伪改革者,是革命的媒介。当查理士一世赢得议院的好感时,绝不会说民众愚昧而易欺骗。如果当时他以权术来束缚民众,那么当时的反对党,都能为他所用吗?他却不知道行事如果不出于真诚,那么缺陷终将无法掩盖。而国民失望之余,其责备愤怨的情感也一定会更强烈。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世上那些妄意玩弄权术的人应该引以为鉴。

英国人常以其宪政的自然发达,而自夸于天下。然而他们的国会,多次被惹米斯一世与查理士一世的肆意践踏后,国民中与专制君主血泪相抗的人,前仆后继,何等激昂!这都是争取宪政的代价啊。我们想要享受宪政带来的幸福,也就要想着不能不付出这样的代价。第四章修养

克林威尔以事功显。然其事功,实发源于高尚纯洁之宗教心,与功名之士,苟图哗众取宠者不同,则少年时代之所养然也。其小学教育,受于本市之文法学校。校长佩尔特(Beard)博士,为清教急进派,管理生徒甚严厉,尤喜用夏楚。说者谓克林威尔之性行,受其陶范者为多焉。

年十七,入剑桥中学,逾年升入大学。该大学亦清教徒集中地。克林威尔耳濡目染,其信仰根基,遂益巩固。

克林威尔在大学,好数学及历史,尤精拉丁文。后此既秉国政,犹能以拉丁语与荷兰公使会谈。史家有议其目不识丁者,盖不根之谰言也。会其父劳白脱逝世,乃辍业归。旋又入伦敦林肯法学院,研究法律。时某巨商有女,亦名伊里查白,方旅居伦敦。克林威尔因与联姻,以一千六百二十年(明泰昌元年,民国前二百九十二年)行结婚礼。时年二十一岁也。

克林威尔既成婚,闲居侍母者凡十年,先后生子女八人,萱闱日永,玉树枝繁。服先世之田畴,急地方之公益,盖一恬淡静穆之乡绅生活也。其所拳拳服膺、朝夕哦诵者,则为新、旧约《圣经》。而对于《圣经》之见解,尤高人一等。拉马丁(Lamartine)尝论之曰:“克林威尔之宗教观及政治观,皆由读《圣经》之创见而来。彼以为《圣经》中一字一句,罔非吾人安身立命克己复礼之资,此与一般清教徒同者也。然据克林威尔之意,则人必以上帝之心为心,始能悟《圣经》之真理,而得切实受用。先贤之旧注,师友之提撕,无益也。盖克林威尔之为人,虽惟《圣经》之谟训是遵,然解释《圣经》之权利,则以为在我而不在人也。”

克林威尔抱此见解,故虽信教綦笃,仍有独立不惧之精神。养晦待时,已负霖雨苍生之怀抱。每来复日,则集市民于礼拜堂,为说社会之腐败,家国之阽危。而以献身上帝拯救时艰为勖,立言恳挚,闻者咸感动。他日从其麾下,披坚执锐,以效命于疆场者,皆此时礼拜堂中听讲之市民也。至一千六百二十八年(明崇祯元年,民国前二百八十四年),选任国会议员。于是克林威尔之政治生涯,乃始发轫。【批评】

人必有学养而后能有作为。伊尹莘野躬耕,诸葛武侯隆中高卧,与克林威尔十年侍母,皆于学养功夫,讲求有素。是以出而问世,能举重若轻绰有余力。若学养未深而欲轻任天下事,则好爵之羁縻,足以丧其守;艰巨之猝集,足以焚其神,未有不贻折鼎覆餗之饥者。此孔子所以举隐居求志于行义达道之先也。

克林威尔谓解释《圣经》之权,在我而不在人,此佛学所谓“顿悟”,阳明学所谓“良知”也。以顿悟之所得,行良知之所信,则知行合一,当仁不让。六经皆我注脚,举世惟我独尊,自不至屈己徇人,进退失据。日本维新功臣,多禅宗及王学中人,即此理也。彼拘文牵义,死在句下者,虽学富五车,亦何从得一些受用来?

曾文正有言:“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观克林威尔居乡讲学,可以使敦朴之市民,成貔貅之劲旅,陶铸人材之效,亦大可见矣。吾国今日人心堕落,政纪陵夷,言救国者几于无从着手。惟讲学一事,犹为士大夫力之所及,可各随其地位而为之。虽于政治上未必能收速效,而化民成俗,起敝振衰,其间接裨益于国家者,亦非浅尠。有志之士曷兴乎来?

克林威尔因为建立的功勋而出名。然而他建立的功勋,真正是发源于他高尚纯洁的宗教信仰,与那些追求功名的人,只贪图哗众取宠的人不同,这主要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教育和训练。他的小学教育,受教于本市的文法学校。校长佩尔特(Beard)博士,是清教的急进派,管理学生和教徒非常严厉,常用教鞭责罚他们。有人说,克林威尔的性格、品行受他的影响是最多的。十七岁时,克林威尔进入剑桥中学读书,一年后升入大学。这所大学也是清教徒的集中地。克林威尔耳濡目染,他信仰的根基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