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把自己太当回事害了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07:42:39

点击下载

作者:文明德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让把自己太当回事害了你

别让把自己太当回事害了你试读:

前言

我们身边可能有很多这样的人:有些可能是家人从小溺爱,总是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是仗着自己有几分才华,恃才傲物,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有些人是喜欢炫耀,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他人都不如自己。他们往往有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得意忘形的面孔、颐指气使的神情,常常觉得自己最了不起,或自认为自己资格最老、成绩最大、贡献最多,应该天降大任于斯,舍我其谁,总是一副盛气凌人、“我是天下第一”的姿态。这些人共同的问题是把自己太当回事。

古往今来,没有谁是世界的中心,也没有谁一直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转眼就成为历史人物;大红大紫的明星,风光之后,能被人们记住的又有几个?一块石头相对于巍峨的高山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一滴水相对于浩瀚的大海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同样,不管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愿不愿意承认,其实很多时候,他们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重要,那样受人关注。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把自己的地位抬得过高,往往会摔得越惨。这样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喜欢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让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沾沾自喜的状态下,会导致自己的狭隘和自私,甚至走向偏执,把自己的错误也当正确坚持,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些人甚至心理上会出现严重的错觉,不仅不会正确审视自己,也很难客观评价他人,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嫉贤妒能的病态心理,会产生怕被别人超过自己的心态,进而不择手段打击超过自己的人,导致做事缺失理智和理性,最终只能以失败而收场。且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为人处世过于张扬和显露,不仅显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也在不知不觉间伤害了他人的尊严和颜面,会招致他人的嫉恨、诋毁和攻击,使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陷入困境。其实人就如墙角的一朵花,太看重自己的傲人风姿,就容易忘记身居墙角的狭小。所以,一个人要想获得广阔的发展天地,就必须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其实有时是不要太自信,当你在走一条错误的道路时候,别人都劝你该拐弯了,你还在自以为是的木讷。所以要倾听、采用别人的建议,不要盲目地活在自己的美好想象里。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其实是任何时候都要懂得尊敬别人,懂得与人为善,因为不管你如何优、如何好,有时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人需要在社会中正确看待自我,修正自我,发展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下台的地点,为自己找一个扔下错误、安置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或者是为自己的缺点留个余地。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我们就会有更好的形象,也会给自己很多选择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把自己看得轻一点再轻一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在生活中,凡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最了不起,往往会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而在生活或事业中一旦稍稍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又往往心怀不满、愤愤不平、惶惶不可终日。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往往外表强硬、冷鸷,其实个性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很容易心态失衡,往往会钻牛角尖,走极端……同时,太过尖锐的个性会让你周围的人如坐针毡,左右不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诗人鲁藜说,还是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没有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知道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不会自高自大、自命不凡;懂得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没有把自己太当回事的人,懂得只有努力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关键就在于要对自我正确把握和准确定位,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策略。要善待自己,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要做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我们要远离把自己太当回事的骄傲和自负,振奋精神、脚踏实地,自豪而不自满,自信而不自傲,低调而不低沉。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是自己对自己的人格负责,是自己为自己的未来筹谋,这样才会拥有更精彩、更美丽的人生。

第一章 在别人心中,你并不是那么重要

在别人的心中,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

人有时候会摔得很惨,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认为自己不出手这件事情就办不好,其实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动。过高地看重自己的作用,也可能成为最受不了打击的那一个,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以谦虚的姿态生活,才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高人。刘思衡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似乎没有以前的部门好,于是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有想法:“怎么回事,是不是犯了错误、腐败而下来的。”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也是自己一直希望的,但还是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于是待在家中好久没有露面。有一天到大街上,遇到一个熟人,他说:“你不做老总啦?调到哪儿去了?”刘思衡说:“不做了,调北京办事处去了。”他说:“好呀,祝贺你呢!”刘思衡笑笑:“有时间去玩呀。”事后,刘思衡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害怕熟人是在笑话他。过了不久,又碰到了那位熟人,他说:“听说你不做老总了,调哪儿去了呢?”刘思衡觉得:你这人怎么这样,这么不在意人,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但最后还是淡淡地说:“我调北京办事处去了,有时间去玩。”他好像恍然大悟,说:“对了对了,你说过的,对不起呀,我忘了。”听了他这话,刘思衡心里突然明朗起来,好像一下子悟出什么来了。是呀,自己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整天把自己当回事,而别人早把自己忘了。于是,照旧同原来一样,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大家还是那么热情。

其实,所有的不堪和烦恼,都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惑,都是自己的原因。事实上,在别人的心中,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

生活中常常碰到一些事,比如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被他人误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尴尬的事,等等,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必找所有人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人还有耐心去理会曾经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的过失和疏忽。你念念不忘,说不定别人早已忘记了,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其实,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别人的一次失误或尴尬,真的会总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记吗?你对别人的衣食住行真的那么关心,甚或超过关心自己吗?

每个人自己的事都处理不完,没有多少人还会去关心与自己不太相关的事情,只要你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没有什么人会对你的失误或尴尬太在意的。也许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别人什么事都没有了,只有你自己还在耿耿于怀。记得某个文学大家写过这样的话:“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想想也是,在你还沉浸在悲伤中时,别人早已踏歌而去了。所以你要明白,在别人心中,你没有那么重要。

千万不要做一个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人。如果你在什么地方受了冷落,不要怨气冲冲,你是个普通人,没有人会太在意你。所以,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去迎合别人,就会活得没有自我。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活得很累。一个人上进心很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年老,却还只是个基层办事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感觉自己活得很失败,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

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就要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就会没有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有些人认为:老实点吧,会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引来责怪,遭受压制;甘愿瞎混吧,实在活得没劲;有所追求吧,每走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新老之间、男女之间……天晓得怎么会生出那么多是是非非。你和新来的女同事有所接近,有人就会怀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你说话直言不讳,人家必然感觉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会说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权欲野心……凡此种种飞短流长的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生,无孔不入。如果你的听觉、视觉尚未失灵,再有意无意地卷入某种旋涡,那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你头昏眼花、心乱如麻,岂能不累呢?

其实,在别人眼中自己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今天他们谈论的是你,改天他们谈论的又是别人,自己只是别人口中的谈资而已。我们没有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想要讨好每个人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上,兢兢业业做事,刻苦学习。

太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会苦海无边。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做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为别人的看法耿耿于怀,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了。

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

那些深谙做人之道的人,大都是在社会群体中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而把自己看成比别人高人一等的,大都是不自量力的人。

有时我们的烦恼来自于我们有颗狂妄自大的心。一个人如果妄自尊大,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一切皆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他就会一天到晚被烦恼重重包围着。

若一个人太自负了,就很容易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之中,变得自高自大起来,他会无视所有人对他的不满和提醒,终日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对一切功名利禄都要捷足先登,这样的人反而永远也得不到人们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自傲者对自我失去了客观评价,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谁,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架势,以显示自己伟大的魄力和气度。可是靠说空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因为不自量力,最终害了自己。一只蝴蝶与一只苍蝇同时落在桌子上一本打开的书上,这是一本哲学书。蝴蝶指着打开的书说:“看看吧,上面是这么写的:一只蝴蝶在大洋的另一边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看到没有,可以引起美国气候的改变,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没想到我是这么的厉害。现在我还怕什么人类,我只消轻轻地扇动一下我的翅膀,哈哈,他们就会被吹到九霄云外……”“可是,可是,你以前吹走过人吗?”苍蝇打断它的话。“那是因为我以前不知道,也没有试过,不自信。现在我很有自信,让我们去找个人试试,我要打败人类,我们蝴蝶要统治世界。哈哈……”蝴蝶狂笑着。这时,一只蜘蛛出现了,苍蝇看到后飞了起来,叫蝴蝶:“快逃跑啊,有蜘蛛!”蝴蝶很傲慢地看了蜘蛛一眼:“哼!我要打败人类,一只小小蜘蛛能拿我怎么样?正好拿你做试验,看我不把你扇到世界的尽头去!”蝴蝶不但不飞走,反而扇动着翅膀非常自信地向蜘蛛走去,结果被粘在蜘蛛网上,看着蜘蛛一步步向它靠近……苍蝇叹了口气,飞走了。风轻轻地吹进书房,哲学书翻到了下一页……

自负的蝴蝶终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以为自己很渺小的蝴蝶竟然在看了一本哲学书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不能不说是蝴蝶的咎由自取。试想,若蝴蝶不对哲学书断章取义,若蝴蝶能够听得进苍蝇的劝阻,至少,它不会如此轻易地提前结束活着的旅程。

文学家王尔德说:“人们把自己想得太伟大时,正足以显示本身的渺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不是常胜将军。自负者沉浸于虚无的胜利幻想中,他们常常因为一次的成功就自我满足,眼前显现的永远是早已逝去的鲜花与掌声。他们把别人给予他们的荣誉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今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又都收获了什么。自负者总认为曾经的成功能长久,总认为别人一直会甘拜下风。所以,他们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更有甚者非但自己不思进取,还肆意嘲讽别人的努力,最终导致了心理的扭曲。事实上越伟大的人越会谦卑待人。

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不是生来就是超人,他回答说:“我并不是什么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样。有一点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一种谦卑。无怪乎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会说:“没有什么能比谦虚和容忍更适合一位伟人。”托尔斯泰的女儿曾写过这样一件趣事:在火车上,一位贵夫人把托尔斯泰当成搬运夫,差他去盥洗间取回她忘在那里的手提包。他遵命照办,为此得到五戈比的“茶钱”。当同行的旅伴告诉贵夫人,她差遣的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时,贵夫人险些晕过去:“看在上帝的分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托尔斯泰不以为然,说:“您不用感到不安,您没有做错什么……这五戈比是我劳动所得,我收下了。”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却仍然像平凡人一样生活着的人。他们从来都是虚怀若谷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才富五车而盛气凌人,他们从来不会见人就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是如何成功和发迹的,他们也从不痛恨自己的同仁是“居心叵测之人”,他们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和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也许会有对未来的憧憬,也许会有对梦想的渴望,也许你在学校里有着不俗的成绩,也许你的家庭背景很显赫。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也不要去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成为伟大人物。步入社会就是一个新的开始,过好平凡的每一天,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这样才会一步步向成功靠近,最终走向成功。

放不下身份,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有一位研究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都很看好他,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后来,他是有了成就,但既不是高官也不是老总,而是卖米线卖出了成就。原来他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过桥米线的小摊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研究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现在呢,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要放下身份,不要被面子所左右。”这是那位同学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研究生的身份,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女佣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和面子。

在成功人士看来,如果你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舍弃面子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面子的顾虑。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那些宁愿吃低保,也要保住面子而不愿努力打拼挣钱的人,大家是最瞧不起的。

如果不放下“身份”,只会让路越走越窄。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们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如果能放下身份,那么路就越走越宽。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更为谦虚。同时,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走自己认为该走的路。“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会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千金小姐随着婢女在饥荒中逃难,干粮吃尽后,婢女要小姐一起去乞讨,千金小姐说:“我是小姐。”小姐不愿意去。结果呢?饿死了。

如果你在追求成功,你就要放下你的身份,不管以前的你多么高大、多么辉煌,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心态平静,有从零开始做的准备,那样的话,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生活中,有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可是到最后却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做事非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时,才肯动手去做,然而所有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的。所以,这些人也只有在等待完美中耗尽他永远无法完美的一生。在这个世界上,完美也是一件可怕的事物,如果你每做一件事要求务必完美无缺,便会因心理负担的增加而不快乐。当一个人要求别人完美时,自身的缺点便显现无遗。

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宝塔,你可以在内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你切切不可把它当做一种现实存在,因为这样只会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一个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不必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断臂维纳斯”一直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无不带给人美的感受。她那微微扭转的姿势,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像一座纪念碑;然而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女性的柔美和妩媚。令人惋惜的是,这么美丽的雕像居然没有双臂。于是,修复原作的双臂成了艺术家、历史学家最神秘也最感兴趣的课题。当时最典型的几种方案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双手拿着胜利花圈;右手捧鸽子,左手持苹果,并放在台座上让它啄食;右手抓住将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与战神站在一起,右手握着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

人生就像维纳斯的雕像一样,因为不圆满而变得富有深意。想要将每一种好处都占尽,到头来只会失去获得的快乐。面对已经有的进步,足以快慰,何必想着要拿个满分,毕竟一蹴而就的事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完美只是心里的幻想,追求完美终将一无所获。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这个小城。一看便知这老人是来自远地的旅人,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脸上布满了风霜,鞋子因为长期行走破了好几个洞。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论是行走或躺卧,他总是仔细而专注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老人的外貌与双眼组合成了一个极不统一的画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人们窃窃私语:“这不是普通的旅人。”于是,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忍不住问他:“您究竟为了什么而长途跋涉呢?”老人说:“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誓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年轻人问道。“找了六十多年了。”老人说。“难道六十多年来您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吗?”“有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经遇到过。”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在三十年前的一个清晨,我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的非凡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而善解人意,她细腻而体贴,她善良而纯净,她天真而庄严,她……”老人边说边陷进深深的回忆里。年轻人更着急了:“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最完美的男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苛求完美无异于追求痛苦。因此,何不以豁达的胸怀,拥抱自己的不完美,享受美好人生。

苛求完美是一种心理洁癖,容不得事物有半点瑕疵。实际上,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正是有了缺憾,才使我们整个生命有了追求前进的动力,珍惜缺憾,它就是下一个完美。如果在学习或者专心做事的时候,有人打扰,你会感到格外愤怒;常常没有必要地对东西进行过多地检查,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因而经常挑剔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任何事;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也许更加理想;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意而时常变动它们。这些表现足以说明你是一个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每一个人在内心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当一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缺体会越深时,他对完美的追求就会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这种强烈的追求一旦破灭,也会使人充满绝望。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皆有瑕疵,人类亦同。我们只能尽最大的能力去使它更完美一些。智者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过于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

不计较别人的短处,不苛求他人

每个人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与人相处,如果总是苛求十全十美,那么永远也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苛求会导致失去,追求完美也要适度。不苛求星星也光芒四射,只需它点缀黑暗天空;不苛求小草也撑起一片阴凉,只需它整天绿茵;不苛求一滴水也滋润整个麦田,只需它昭示着生命的存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一切自然的来,让一切淡淡地去,生命给了我们什么,就去享受什么,平淡也好,腾达也好,快乐和忧伤疑惑幸福与苦难,都坦然的去接受,用心去享受,因为每一点一滴都记录着自己的人生。

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早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曾经说过:“概天下无无暇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暇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没有一点缝隙也没有的朋友。有了大的错误,要能够改正,剩下小的缺陷,人们给予包容,就可以了。为此,曾国藩总是能够宽容别人,谅解别人。当年,曾国藩在长沙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对人很不友善。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是靠近窗户的,他就说:“教室里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线挡住了,这让我们怎么读书?”他命令曾国藩把桌子搬开。曾国藩也不与他争辩,搬着书桌就去了角落里。曾国藩喜欢夜读,每每到了深夜,还在用功。那位同学又看不惯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打扰别人休息,第二天怎么上课啊?”曾国藩听了,不敢大声朗诵了,只在心里默读。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听了,就说:“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属于我的风水带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举人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为曾国藩鸣不平,觉得那个同学欺人太甚。可是曾国藩毫不在意,还安慰别人说:“他就是那样子的人,就让他说吧,我们不要与他计较。”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襟。他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那么这个人的眼里就只有不好和缺陷,而看不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跟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别人计较,就可能浪费自己很多精力。与其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开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收获成功。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那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可见,宽容比强硬的反抗更具有感召力。可是,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总想着与别人争出高低来,但是往往因为说话的态度不好,使得两个人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其实,牙齿里有不碰到舌头的。很多事情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有些矛盾的产生,别人也不一定就故意的,我们给予他包容,他可能会主动认识到错误,也给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

不要过于爱面子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面子”在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可以说,中国社会对人的约束主要就是廉耻和脸面,然而若因此就固执地以“面子”为重,养成死要面子的人生态度却不是件好事。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为了能重新振兴起来,他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了两个钟点工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情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帮助。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面子左右了他们的一切。

50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指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但过分地爱面子如果任其演化下去,终将得不偿失。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上面的这个例子再经典不过了,一个人过于爱面子,难免会流于迂腐。“面子”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虚浮表现,刻意地张扬面子,或让“面子”成为横亘在生活之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会吃到苦头。因此,无论是人际方面还是在事业上,我们都不要因为小小的面子,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其实“面子观”是一种死守面子、唯面子为尊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思想。“面子观”对我们行事做人有很大的束缚。因此,在不利的环境下我们要勇于说“不”,千万别过多地考虑“面子”,使自己陷入“面子观”的怪圈之中。

事实上,我们没必要为了面子而固执地使自己显得处处比别人强,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要试图每一方面都在人上。聪明的人,敢于承认不如人,也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说不,所以他们自然能赢得一份适意的人生。

执着,让我们赢得了通往成功的门票,而固执,让我们在死守自己强势死不认输时,却输掉了整个人生。所以,正确剖析自己,敢于承认技不如人,放下不值钱的面子,走出面子围城,这不是软弱,而是人生的智慧。

做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英国的一个城市公开招聘市长助理,条件必须是男人。当然,所说的男人并不仅仅从生理上界定,它指的是精神上的男人,每一个应考的人都理解。经过了多次文化和综合素质的角逐,有一部分人获得了参加最后一项特殊的考试的权利,这也是最关键的一项。那天,他们轮流去一个办公室应考,这最后一关的考官就是市长本人。第一个男人走进来,只见他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市长带他来到一个特别的房间,房间的地板上洒满了碎玻璃,尖锐锋利,望之令人心惊胆战。市长以万分威严的口气说:“脱下你的鞋子!将里面桌子上的一份登记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男人毫不犹豫地将鞋子脱掉,踩着尖锐的碎玻璃取出登记表,填好交给了市长。他强忍着钻心的痛,依然镇定自若,表情泰然,静静地望着市长。市长指着一个大厅淡淡地说:“你可以去那里等候了。”男人非常激动。市长带着第二个男人来到另一间特殊的屋子,屋子的门紧紧地关着。市长冷冷地说:“里边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张登记表,你进去将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男人推门,门是锁着的。“用脑袋把门撞开!”市长命令道。男人不由分说,低头硬撞,一下、两下、三下……足足有半个小时,头破血流,门终于开了。他取出表认真地填好交给了市长,市长说:“你可以去大厅等候了。”男人非常高兴。就这样,一个接一个,那些身强体壮的男人都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市长表情有些沉重。他带最后一个男人来到一个房间,市长指着站在房间里的一个瘦弱的老人对男人说:“他手里有一张登记表,去把它拿过来填好交给我!不过他不会轻易给你的,你必须用你刚硬的铁拳将他打倒……”男人严肃的目光射向市长:“为什么?”“不为什么,这是命令!”“你简直是个疯子,我凭什么打人家?何况他是弱小的老人!”市长又带他分别去了那个有破碎玻璃的房间和紧锁着的房间,同样遭到了他的反对和拒绝。市长对他大发雷霆。男人气愤地转身就走,被市长叫住了。市长将这些应考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只有最后一个男人考中了。那些伤筋动骨的人都捂着自己的伤口审视着被宣布考中的人,当发现他身上的确一点伤也没有时都惊愕地张大了嘴巴,非常不服气,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市长说:“你们都不是真正的男人。”“为什么?”市长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男人懂得反抗,是敢于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而不是选择唯命是从,作出没有道理的牺牲的人。”

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总也找不到自己的路。

其实,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眼光都有不同。面对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

同是一个甜甜圈,悲观者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味道。

同是写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生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反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流言飞语,不必担心自我思维的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坚信自己的判断、执着自我的感悟。用敏锐的视线去审视这个世界,用心去聆听、抚摸这个多彩的人生,给自己一个富有个性的回答。

最高的道德是一个人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当你外在的行动和内在的思想相称时,你是诚实的。当你抛弃你的真理去取悦他人时,你就放弃了诚实。没有什么比做真正的自己更重要,而坚持自我的支柱莫过于一个人的尊严与操守,自尊、自信、正直。放弃那些迎合别人的无谓牺牲,那么你就拥有别人最真诚的敬意,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成功的人。

摘下有色眼镜,不以一时荣辱取人

明朝的冯梦龙曾警告世人:“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其主旨在于看人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以一时的荣辱取人。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大学》中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而孔子却做到了这一点。传说公冶长善辨鸟语。他生活贫困,经常没有粮食吃。有一次,一只鸟飞到他的房前,大声对他鸣叫着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彷徨。”公冶长听了之后,马上跑到南山,果然看见一只被虎咬死的山羊,于是拿了回来。后来,羊的主人在公冶长家里发现了羊角,就认为是他偷了羊,把他告到鲁国国君那里。公冶长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但鲁国国君不信他懂得鸟语,将他关进了监狱。孔子知道他的秉性,为他向国君申辩求情,但鲁国国君没有理会。过了几天,公冶长在狱中,听到上次那只鸟又叫道:“公冶长!公冶长!齐人出师侵我疆。沂水上,峄山旁,当亟御之勿彷徨。”他听后,马上将此事报告给了国君,国君仍然不相信他的话,但还是派人前去查看,结果真的发现了齐国的军队,于是发兵突袭,取得大胜。因此释放了公冶长,并给了他很多赏赐,还想让他做大官,公冶长坚辞不受,因为他觉得凭自己懂得鸟语获得官位是一种耻辱。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曾被关押,却是无辜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公冶长曾经蒙冤,虽然后来得到平反昭雪,但也难免会遭受世俗的歧视和一些讽言恶语,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孔子超脱世俗之偏见,不以一时之荣辱取人,而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说此话时,孔子是已经赢得了普遍的社会声誉和有着身份地位的人。孔子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社会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很多事情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不以一时荣辱取人”这一点而言,人们仍然未能做到孔子一般,甚至还有越发后退之嫌。在利益至上的当今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势利眼,这些人看重的便是当下这一刻。柏杨先生对势利眼有自己的看法:“势利眼对别人是一种刺激,可以刺激别人发奋上进,但对自己却是一帖毒药,轻则伤害自己心灵,重则惹火上身。”无论对别人而言,是怎么样的效果,单从对自己的结果来看,势利眼无疑是一个致命伤,而这种致命伤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貌取人。从前有一位居士,常发愿要见文殊师利菩萨,因此不时地广行布施,恤孤济寡。每逢斋日,斋戒沐浴,严净坛场,敷设高座,种种供养,至心恳礼文殊菩萨驾临坛场,以满所愿。有一次,居士见坛内的椅上坐一老翁,不但边幅不修,而容貌极其丑恶。豆大的眼屎,深黄的鼻涕,如弓的佝偻,似土的肤色,简直形如夜叉,人鬼不辨。居士吓得倒退一旁,一颗虔诚心,顿成怔忪心,并自思念:我每敷高座,庄严坛场,皆愿求文殊师利菩萨光临道场,慈悲一现。而今座上,究是何人?竟然胆大包天,敢于上座。遂走至座前,在气愤之下便牵着老翁下座,并嘱之曰:“请老翁自爱,下不为例。”老翁毫无表情,立即悄然而去。第二天,居士便净备香花水果,前往寺中,恭献佛前,虔礼默祷曰:“弟子某持此功德,愿现世得见文殊师利菩萨。”事毕返家,晚间就寝,于梦中有人言:“你一向恭敬诚求,愿见文殊师利菩萨。可是,你见之而不识,当面错过,还求于何处得见文殊?”居士曰:“我素来细心观察,未见形影,究于何处得见,请君示知?”梦中人言:“日前你严净坛场,敷设高座,于高座上,坐一老翁,彼即文殊师利菩萨。”居士闻言及此,不觉周身急出大汗,自梦中醒来,遂向空中求乞忏悔。

生活中有一些人,便如同故事中的居士一样,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们把正直的人看成恶徒,把有才华的人看成窝囊废。他们为此犯下了许多错误,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摘下佩戴许久的有色眼镜,丢弃以一时荣辱取人的旧习惯,看看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否则将一直被蒙在鼓里。

逞口舌之快是做人的悲哀

有一种人,反应快,口才好,思维敏捷,在生活或工作中和人有利益或意见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辩才,把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哑口无言。长此以往,这种人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一用到嘴巴,他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他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也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毫无招架之力。虽然你有理,他无理,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

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室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你辩赢了前者,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会凸显你仅仅是个好辩之徒且没有“心机”罢了。

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得到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交锋,只好尽量回避你,如果你得理不饶人,把对方“赶尽杀绝”,让他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波音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们的推销员定了一个规矩:不要争论!完美、有效的推销,不是辩论,也不要类似辩论。因为辩论并不能让人改变想法。

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永远无法得到对方的好感。”因此,你要好好考虑一下,你想要什么,是只图一时口才表演式的胜利,还是一个人的长期好感。有好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因此你若有好口才,建议你:(1)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应当“自卫”。(2)有好的口才,也必须有好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3)要驳倒对方,捍卫自己的意见时,点到为止即可,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要给对方台阶下。(4)别人得罪你时,你虽理直气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5)若自己的观点错误,要勇于认错,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强辩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好口才再配上好心机,这样的人无疑很有影响力,如果空有好口才而不知收敛,带来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因为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是做人的悲哀。

把自己的得意之事放在心里

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事事比人强。这样,他们就总喜欢把得意挂在嘴上,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没有顾及当时的听者是不是一个正处于人生低迷期的人。他们夸夸其谈后总以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王昭的母亲就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他母亲就把自己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告诉人家,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王昭一个同学的父亲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他母亲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的父亲说:“我家老头子每月工资3000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她女儿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很值钱,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上海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1800元。”说完,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就因为她的这个毛病,现在到她家里去的客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她的长篇大论,充当她炫耀自己的陪衬。

在别人面前一定要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炫耀,尤其不能在失意者面前炫耀你的得意,因为你的得意往往会衬托出别人的失意,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让失意的人更加恼火,甚至讨厌你。一次,李仁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李仁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处于人生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李仁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提早离开了。李仁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李仁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多年前他也遭遇过低潮,而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支支插在心上那般,说不出的苦楚。

在朋友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没人愿意听这样的消息。如果你只顾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对方就会疏远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诚然,人在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要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谈,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也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讽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怀恨。这是一种转移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的反击,你说得唾沫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是——看你得意到几时。最明显的表现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随意自夸是不善做人者的通病,为此常会败事。只有改变这一点,不被人讨厌,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找到成事的“切入点”。

面对错误,学会比别人先认错

没有人敢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

面对错误,如果能坦诚面对,再拿出勇气去承认并改正它,那么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端正,而且有助于在别人心里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事实上,就连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这是人的天性,哪怕是虚伪的赞美也爱听。忠言逆耳,当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对自己狠狠地数落一番时,不管那些批评如何正确,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会拂袖而去,连表面的礼貌功夫也不会做,实在令提意见的同事尴尬万分。下一次就算你犯更大的错误,相信也没有人敢劝告你了,这岂不是你最大的损失?

如果你总是害怕向别人承认自己曾经犯错,那么,请接受以下这些建议:(1)即便错了,也不要自责太深,更不要自怨自艾,看轻自己。你应当把这次犯错当做一种新经验,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智慧,吃一堑,长一智。(2)假若你的错必须向别人交代,与其替自己找借口逃避责难,不如勇于认错,在别人没有机会把你的错到处宣扬之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3)在工作上出错时,要立即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失误,这样当然有可能会被大骂一顿,但上司会在心中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或许对你更加倚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还多。(4)如果你犯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事,无论同事是否已经发现这些不利影响,都要赶在同事找你“兴师问罪”之前主动向他道歉、解释,千万不要企图自我辩护,推卸责任,否则只会火上浇油,令对方更加愤怒。

如果你觉得听到人家指出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耻辱,令你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以下这些建议或许能帮你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慢慢懂得从批评中吸取教训:(1)要明白,别人的批评无损你的价值,与你意见相左的人并不一定对你有敌意,可能是诤友。(2)如果有人对你的工作表现颇有微词,你要知道人家是针对事情提出意见,而不是故意与你作对或瞧不起你。(3)切勿把“我的工作不被接受”理解为“我不被接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可饶恕的错误毕竟是少之又少,只要遇错能改,就必然对你今后的人生大有益处。

第二章 架子越大,则身份越低

即便你是天才,也应该保持谦逊

一位学者这样说道:“当我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学校颁给了我学士学位;当我觉得自己一知半解的时候,学校颁给了我硕士学位;当我发现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闻的时候,学校颁给了我博士学位。”

这位学者的话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人越谦卑的时候,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越会懂得放下身架虚心求教,这样所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这位学者所分享的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越熟的麦子头垂得越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越懂得谦卑的时候,不但本身能获益更多,也更能让人发自内心地钦佩、敬重他。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讲过:“就我来说,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进一步开阔视野的理想姿态。可以说,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苏格拉底这句名言。无论你多么伟大,无论你多么有才能,你也有不知道的地方,说不知道并不是就意味着你无能,反而在勇敢承认的同时而获得了更多的称赞。有一位学问高深、年近八旬的老妇人,她原是大学教授,会讲5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旅行,可以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然而,从未有人听到过她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假称通晓。遇到疑难时,她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专著、资料,以作参考。看到老人的这一切,每个跟她接触的人真正懂得了怎样才能被别人敬重,怎样才能获得做人的最好的尊严。

著名的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这个事实。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并不是说出来就大失面子的话语,因为自己的“不知道”,反而会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因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全体职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做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年轻职员傲慢地说:“那有损我的身份,我不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做套信封工作的。”听了这话,柯金斯一下就愤怒了,但他平静地说:“既然做这件事是对你的污辱,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于是那个青年一怒之下就离开了福特公司。他跑了很多地方,换了好几份工作都觉得很不满意,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于是又找到柯金斯,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越多,越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我想回到这里工作,你还肯任用我吗?”“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你现在已经能听取别人的建议了。”再次进入福特公司后,那个青年变成了一个很谦逊的人,不再因取得了成绩而骄傲自满,并且经常虚心地向别人请教问题。最后他成为了一个很有名的大富翁。

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地有才华和能力,如果他不能谦逊待人,也会遭到他人的唾弃。对于外界的排斥,尽管有些人外表会表现的桀骜不驯、满不在乎,但是这种人心底深处还是会隐隐存在着一种被认同的渴求。因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自恋,既然自恋,就会去寻求认同,这是人性里无法挣脱的一点。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才华和能力的人,缺乏的是有才华同时又能保持一个谦逊的君子之心的人。

“架子”越大,身份越低

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头脑容易发热,他们往往充满梦想,只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劝告,认为采纳了别人的意见就等于认输了,其实这些人是典型的外强中干,他们的固执恰恰证明了他们骨子里的自卑,正因为心虚,所以才不愿服输。

其实有内涵、有魄力的人,不一定永远站在智慧的最高峰。忘记曾经的成功、曾经的辉煌,正视现实,不盲目蛮干,这样的人即便退居幕后,我们给予他们的仍然是掌声和鲜花。士光敏夫是日本著名的经营管理学家。1965年,68岁的士光敏夫就任东芝电气公司的总经理,他经常不带秘书,独自一人巡视工厂,遍访东芝散设在日本各地的三十多家企业。身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亲自步行到工厂已经非同小可,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一升瓶装的日本清酒去慰问员工,跟他们共饮。这让员工们大吃一惊,有点不知所措,又有点受宠若惊。没有人会想到身为大公司总经理的士光敏夫会亲自提着清酒来跟他们一起喝。因此工人赞赏地称赞他为“捏着酒瓶子的大老板”。士光敏夫平易近人的低姿态使他和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使是星期天,他也会到工厂转转,与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亲切交谈。他曾经说过:“我非常喜欢和我的职工交往,无论哪种人,我都喜欢和他交谈,因为从中我可以听到许多创造性的语言,获得巨大收益。”

的确,通过对基层群众的直接调查,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弄清了企业亏损的种种原因,还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员工的好感和信任。美国前总统华盛顿也是靠着他那平易近人的领导风格赢得了千万美国人的尊重和拥戴的。有一天,他穿着一件过膝的普通大衣一个人走出了军营,他的低调让所有遇到他的人都没有认出他来。他走到了一条街道旁边,看到一个下士正领着几个士兵修整街道。那位下士双手插在衣袋里,站在旁边,对抬着水泥块的士兵们发号施令。尽管下士喊破了喉咙,士兵们经过多次努力,还是不能把石头放到预定的位置上。大家的力气被耗尽了,那块难缠的石头眼看着就要滚下来。在这关键的时刻,华盛顿疾步上前,用他的臂膀顶住石块。终于,那块石头被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拥抱华盛顿,向他表示感谢。华盛顿转身向那个下士问道:“刚才你为什么不帮一帮大家呢?”“你是在质问我吗?难道你看不出我是下士吗?”那下士背着双手,霸气十足,不可一世。华盛顿笑了笑,然后就不慌不忙地解开自己的大衣纽扣,露出自己的军服,说:“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也可以叫上我。”那个下士这时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顿时羞愧难当。

生活中,爱摆“臭架子”的人一点儿也不少见,哪怕只是个芝麻大的官,手下只有可怜的一个“兵”,也要把官腔打足,官架摆足,无论是说话、走路、办事,都是装腔作势,有意显得威风、高贵、了不起的样子。

爱摆架子的人喜欢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居高自傲,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们不知道,“臭架子”摆得越大,在别人心目中其身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