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Ⅰ, 拽住情绪失控的缰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9:59:35

点击下载

作者:庞向前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罪Ⅰ, 拽住情绪失控的缰绳

心理罪Ⅰ, 拽住情绪失控的缰绳试读:

前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形态与模式,情绪高涨时,肆意释放,会影响人际关系;不释放,长期压抑又会损害自己的身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一种情绪形态,都要有一个控制的尺度。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学会控制情绪非常必要。因为你的生活状态,与你如何对待情绪密切相关。

我们都深有体会,当自己情绪状态不佳时,甚至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处理不好,这是因为情绪失控所产生的冲击波会造成三个破坏效果:

首先,它会冲击你的智商,你根本无法理性地从正常角度看问题,冲动之下很容易做出许多让自己懊恼不已的傻事。

其次,它会击垮你的情商,让你做出一些伤害他人情感又不是自己主观意愿的行为。几乎所有朋友反目、兄弟阋墙的悲剧,都有着某方或双方情绪失控而相爱相杀的情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会极大降低你的成功率。很多事情,原本已经水到渠成可以圆满收场了,谁知你一时按捺不住性子,亲手摧毁了辛辛苦苦的努力成果,待情绪平复以后,则悔之晚矣。

所以,你必须学会以旷达的心胸来处理你的情绪,就像敦珠仁波切所说的那样:“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当你的态度改变以后,心会改变,思想和情绪的性质也会改变,甚至你的人生也会改变。当你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随和可亲时,人也会变得越成熟、可爱;如果你不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它也不会再来找你麻烦。

因此,无论你受到什么刺激、产生了怎样的情绪,都不要随它一起惊起,不要紧抓它、纵容它;不要执着,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情绪跑,也不要太过压抑它;要像大海看着它自己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它身下飘过的云彩一般。

当你修炼到这层境界以后,你的整个世界都会明媚开朗起来。

本书选择抑郁、焦虑、暴躁、恐惧、自卑、偏执、痛苦等生活中时刻出现的消极情绪,以实用、亲切的情绪调节技巧依次审视,各个击破,从而拽住情绪失控的缰绳,让你彻底回归理性,让你的心境像大海一样深邃、宽阔。知 · 情绪情商高的人,才是我们值得效仿的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一切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都必须让它回归平静。为什么说,智商高不如情商好

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着人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也决定着人一生的走向与成就。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智商是第一要素,但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在个人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随着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重庆有一家纺织厂因经济效益不好,决定辞退一批工人。在这一批下岗人员里有两位女性,她们都40岁左右,一位是大学生,工厂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普通女工。就智商而论,这位工程师的智商无疑超过了那位普通工人,然而,在下岗这件事上,她们的心态却大不一样,而正是这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她们以后不同的命运。

女工程师下岗了!这成了全厂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议论纷纷。女工程师对工厂的这一决定也深怀怨恨。她愤怒过、骂过,也与工厂方面吵过,但都无济于事。因为下岗人员的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其他的工程师也下岗了。尽管如此,她的心里还是不平衡,她始终觉得下岗是一件丢人的事。她整天都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不愿出门见人,更没想到过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孤独而忧郁的心态控制了她的一切,包括她的智商。她本来就血压高,身体弱,再加上下岗的打击,没过多久,她就被忧郁的心态打败,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而那位普通女工的心态却与她大不一样,那位女工很快就从下岗的阴影里摆脱了出来。她认为别人下岗能生活下去,自己也能。她平心静气地接受了现实,并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开起了一个小小的火锅店。由于她经营有方,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仅一年多,她就还清了借款。现在,她的火锅店规模已扩大了好几倍,成了城里一家小有名气的餐馆,她自己也过上了比在工厂打工时更好的生活。

一个是智商高的工程师,一个是智商一般的普通女工,她们都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下岗,但为什么她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呢?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情商差别。

女工程师始终处在忧郁之中,这样的心态使得她不能对自己的下岗做出一个理智的评价,更不可能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不幸之中。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其智商就犹如明亮的镜子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根本就不可能映照万物。所以,尽管女工程师的智商高,但在面对生活的不幸变化时,她的情商却阻碍了智商的发挥,不仅如此,她的心态还把她引向了毁灭。另一位普通女工的智商虽然一般,但她平和积极的心态不仅使自己的智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还使其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

一个具有高智商的人未必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没有良好的情商做辅助,智商再高也只会受到生活的嘲弄。事实上,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理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然而,有些人虽然拥有出众的容貌、傲人的学历、满腹的学问,但却始终无法在工作中有所突破,无法达成人生中哪怕一个很小的目标,他们的“病灶”就在于情商缺失。学会控制情绪,方能控制人生走向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的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谁踩了谁的脚,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微不足道的烦琐小事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这是人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你丧失冷静和理智,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当你遇到此类事情,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

中国古代打仗时,如果守城的一方宣布闭门停战,攻城的一方便在城下百般秽骂,非要惹得那守城的一方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才可以乘机获胜。兵法上称之为“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不但敌我作战之际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就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也须有克制忍耐的涵养。“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早年时期,曾遇见过一青年闯入他的办公室,用拳头猛击他的写字台台面,并大发雷霆地说:“洛克菲勒,我恨你!……”

那人恣意谩骂十分钟之久。办公室里的职员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想洛克菲勒一定会拿起墨水瓶向那人掷去,或者叫保安把他赶出去。但是洛克菲勒没有这样做,他把笔搁下,神情和善平和,静静地注视着发怒者。

最后,那青年只好拍了几下桌子,怏怏离去。

过后,洛克菲勒像没事似的,又埋头工作,也未再提这事。

唐代僧人寒山曾写诗道:“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心里明明白白)。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首诗很值得玩味。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能铲除并停止住,这一点不是“天下大勇者”便不能做到。

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想和对方一样发怒,你就应该先想想这种爆发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发怒必定会损害你的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你就应该约束、克制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如何的吃力。

西汉名臣张良年轻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到下邳桥散步,有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跟前,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顿时怒火中烧,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就做到底吧,于是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就是这个老人后来向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的自我控制力,有这种控制力,往后才能担当大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务;才能遇事冷静,不意气用事。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时,就试试这个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其实人的情绪可以自制和调整。这就是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心浮气躁,肝火很大,而到了年老时反而心气平和的原因。因此,如果你想年轻时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年老时才不至于后悔。情绪管理需以情绪认知为前提

情绪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也因为这样,常使我们处于很不利的位置或为他人所利用、攻击。本来,情感化离智谋就已很远了,如果再为情绪所役,凭情绪办事,还谈什么理智?没有理智,又怎么能有胜算?所以,情绪完全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成败。

其实,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受情绪摆布,头脑一发热就冲动做事,受到刺激就怒火中烧,甚至什么蠢事都敢做,什么恶语都敢说。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如此的残酷复杂,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陷入由自己营造的尴尬境地中不能自拔,乃至误人误事,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显而易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能理智、平静、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控制自身情绪的前提就是认知自我情绪,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这种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的能力对于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只有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否则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

那么,我们怎样来科学认知自己的情绪呢?

1.情绪记录法。你不妨抽出一至两天或一个星期,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以情绪类型、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项目为自己列一个情绪记录表,连续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回过头来看看记录,你会有新的感受。

2.情绪反思法。你可以利用你的情绪记录表反思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一段情绪过程之后反思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消极负面的影响?今后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情绪的发生?如何控制类似不良情绪的蔓延?

3.情绪恳谈法。通过与你的家人、上司、下属、朋友等恳谈,征求他们对你情绪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借助他人认识自己的情绪状况。

4.情绪测试法。借助专业情绪测试软件,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有关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建议。自省,剖开真实的内心

一个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省就能帮你做到这一点,它会帮你认清自己且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省是自我动机与行为的审视与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从心理上看,自省所寻求的是健康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个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满、自私和自弃,消除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省者审视自我,使个性心理健康完善,摆脱低级情趣,克服病态畸形,净化心灵。自省有助于强者伦理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情绪的培养,同时也是成为强者的特征之一。

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大智大勇的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

心平气和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地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当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能让人心平气和了。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现实水平上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

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几番蜕变。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蜕变,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对自己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善与恶、好与坏、创造性和破坏欲。你将成长为怎样的人,外因当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你对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行自我扬弃这一内省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爱挑剔、喜争执,或小心眼儿、好忌妒,或懦弱猥琐,或浮躁粗暴……这些缺点不但影响到他们的事业,而且还使他们不受人欢迎,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的缺点仍丝毫未见改变,细究一下,他们的心地并不坏,他们的缺点未必都与道德品质有关,只是他们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的缺点太过于麻木。本来,别人的疏远,事业的失利,都可作为对自身缺点的一种提醒。但都被他们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用诚实坦白的目光审视自己,通常是很痛苦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人有时会在脑子里闪现出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但这并不要紧,人不可能各方面都很完美、毫无瑕疵,最要紧的是能自我省察。

凡属对自身的审视都需要有很大勇气,因为在触及到自己的某些弱点、某些卑微意识时,往往会令人非常难堪、痛苦。不论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偏爱物,还是对自己的民族传统、对自己的历史,都是这样。但是,无论是痛苦还是难堪,你都必须去正视它。不要害怕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发掘自己内心不那么光明甚至很阴暗的一面。

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面对困难所向无敌的人,而且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超越的人。

当然,自我省察不仅仅是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它还包括重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省发挥自己的优点,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成功。认识自我,是每个人自信的基础与依据。即使你处境不利,遇事不顺,但只要你的潜能和独特个性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坚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这个人的前途与命运。纠正认知偏见,摆脱不良惯性思维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根据丰富的临床资料和不懈探索,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因此被称为认知疗法的鼻祖。

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情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艾利斯曾遇到一位因老伴去世而痛不欲生的老人,艾利斯却对他说,他替他感到高兴。老人不解地问道:“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于是艾利斯给他指出,如果他先死,他的老伴必然万分悲痛。既然现在是老伴先死,他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这种痛苦,并为老伴不会受这种罪而感到庆幸。这位老人接受了艾利斯的观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心态也逐渐变得平和起来。

艾利斯的这个理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引起我们情绪困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内在不理智的信念、态度。

一方面,我们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决定着我们对行为结果的情绪反应。打个比方,让你回答“如果你因为相差几分钟而错过和朋友见面的机会,或者如果你因为相差一个小时而错过和朋友见面的机会,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你的情绪反应如何?哪一种情况下可能更感到遗憾?”多数人都认为前者更遗憾、情绪反应更强烈。这是因为人们把行为的失误归因于自己。

另一方面,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同样是失恋,有的人会肝肠寸断、自我封闭,甚至选择自杀,有的人郁闷几天也就释怀了。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潜意识层面对爱情的看法不同,有的人把爱情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有的人却将爱情视为一种人生体验。

由此可见,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要想调整自己的情绪,就需要从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调整自己的认知。这时需要注意一点,意识层面的认知比较容易调整,潜意识层面则不然。还是以失恋这件事为例,很多人失恋后觉得可以接受,但仍然觉得非常痛苦,这就是因为在潜意识层面没有及时调整过来。

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提醒和调整自己。

1.寻找认知原因

当你遇到情绪的困扰时,一般可以找到认知上的原因。静下心来去思考、分析自己。找到之后,就要与自己讨论、分析,说服自己,把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变成合理的思维。

2.多提醒自己,是“我烦死我了”

由于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烦恼不是由外部刺激形成的,而是与自己的观念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与“他烦死我了”“这件事情烦死我了”相比,“我烦死我了”更加准确。概括为四句话就是:

我烦恼主要是由我的观念引起的;

我烦恼主要不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

我以后一定要少说“这事烦死我了”;

我知道主要是“我自己烦死我了”。

想要随时随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妨把这四句话打印三份,床头贴一份,卫生间贴一份,办公桌贴一份,看到后就默念一次,空闲的时候默默体会,这样坚持半年,相信你的个人情绪会有很大的改观。

3.寻找积极的一面

总从消极的一面看问题是一种悲观心理,它会抑制你的进取心,让你被坏情绪侵蚀,因此我们一定要战胜这种不良心理。

一场大水冲垮了女人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后,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来:为什么她这么不幸?以后该住在哪里呢?镇里的表姐带了东西来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诉了一番,没想到表姐非但没有安慰她,还斥责起她来:“有什么好伤心的?泥房子本来就不结实,你先租个房子住着,再盖砖瓦的不就好了!”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就不一样,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消极思维者只看坏的一面,对事物总能找到消极的解释,最终他们也将得到消极的结果。而积极思维者却更愿意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所有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自己精彩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生,这是唯一一个真正属于你的权利,别人不能够控制或夺去的东西就是你的态度。如果你能时时注意这个事实,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尽管一时间让我们摆脱过去那种“不良惯性思维”的影响并不现实,时不时出现不良认知的反复也实属正常,但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开始甄别、调整、改变,知道影响自己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当下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理解,认知改变了,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随之也就会比以前平稳很多、愉悦很多。

其实,美好的生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合理宣泄,释放你的负面情绪

生活中,谁都会有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断压抑它们,你就会越来越消沉。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找一种不影响或伤害他人的方式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一天深夜,一个陌生女人打电话来说:“我恨透了我的丈夫。”“你打错电话了。”对方告诉她。

她好像没有听见,滔滔不绝地说了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顾小孩,他还以为我在享福。有时候我想独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让;自己却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相信!”“对不起。”对方打断她的话,“我不认识你。”“你当然不认识我。”她说,“我也不认识你,现在我说了出来,舒服多了,谢谢你。”随后她挂断了电话。

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每一个人都难免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但是,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在不良情绪产生时及时消释它、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良情绪产生了该怎么办呢?一些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不让不良情绪流露出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但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强行压抑自己,硬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绪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感情的退化,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控制住了自己情绪的人,实际上是将情绪转移到了内心。任何不良情绪一经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发泄的渠道。当它受到外部压制,不能自由地宣泄时,就会在体内郁积,进而危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偶尔发泄一下也未尝不可。

有些心理医生会帮助患者压抑情感,忽略其情绪问题,借此暂时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因此便对负面能量产生了一定的控制力,所有的情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迎刃而解了。

压抑情绪或许可以暂时解决你的情绪问题,但是这等于关闭了自己的心门,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虽然你不会再受到负面能量的影响,却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你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不关心别人。或许你可以暂时压抑情绪,但是压抑的情绪终将反过来影响你的生活。

面对情绪问题时,心理医生的建议是: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必须回忆整个过程,不断描述其中的细节,直到这件事不再影响你为止。这样的心理治疗方式只会让感情变得麻木。你似乎学会了压抑痛苦,但是伤口仍然存在,你仍会觉得隐隐作痛。

另外一些心理医生则会分析患者的情绪问题,然后鼓励患者告诉自己,生气是不值得的,以此来否定所有的负面情绪。这些做法都不十分明智。虽然通过自我对话来处理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人不该一味强化理性,压抑感情。因为长此下去,你会发现,你已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一个会处理情绪的人完全能够定期排除负面能量,而不是依靠压抑情感来解决情绪问题。敏感的心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动力,学会排除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就不会再困扰你,你也不必麻痹自己。

如果你生性敏感,当你学会如何排除负面能量后,这些累积多时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消失。此外,你还必须积极策划每一天,以积蓄力量,尽情追求梦想,这也是你最好的选择。

所以,聪明的人在化解不良情绪时,通常采取三个步骤:首先,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其次,分析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苦恼、忧愁或愤怒;最后,如果确实有可恼、可忧、可怒的理由,则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它,而不是一味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让外界干扰,打乱生活的阵脚

外界的干扰打乱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快乐,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毒”……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的大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路上,一个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

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混乱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如何办?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布鲁斯是一名医生,他的病人都是患了心脏病的孩子,其中有些急需移植心脏,却迟迟得不到合适的心脏。他的工作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比如病人死了。当他回到家里后,妻子会问问他工作上的事,他会说说。然后,夫妇俩就会去找自己的两个小儿子,抱着他们或给他们讲故事。

安娜·威尔德是一个急难者辅导中心的义工,负责接听电话。打电话的人往往扬言要开枪或自杀,接着会突然挂断电话。辅导员如果是新手,在以后的几天里多半会拼命翻报纸,很担心看到那个来电话的人自杀的消息。但资深的辅导员一般不会这么做。

有些人成天都在辅导强奸案受害者、在谋杀案现场调查或潜到水下搜集飞机残骸,却还有精力在星期天下午为高中足球队摇旗呐喊。如此困难的事,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如果问有何诀窍,他们说因为‘明白事理’。”

世间的事并非我们所能控制或是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仅此而已。

不要因外界的纷纷扰扰而自坏阵脚,乱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烦躁、忧虑、焦灼,要保持你心情的宁静。而要保持平静心态,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快乐、健康、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我们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又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等等。我们还要学会不要昧于事理,让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佛系一点,不太在意便不失意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太在意,太在意。在意到为其舍生忘死,一命归西,最终还是免不了一场失意的结局……

太在意只会让你更失意,人生的舞台上,谁没有得与失?或多或少,总有失意的时候。若是执著于此,便难得快乐。

人生需要一些不在意,不在意,任何失意都将随风而去。人生百年,逝者如斯,何不让那些烦恼和忧愁,随着天上白云渐渐飘远,最后消失在漫无边际的天空之中?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历,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二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历。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当你烦恼时,请告诉自己:“不必太在意!”当你失恋的时候,不必太在意。因为没有缘分,所以分手。既然月老还没有把你的姻缘定下来,你又何必太在意呢?

当你工作不顺利时,不必太在意。想一想,你苦恼也好,难过也罢,即使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还是要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在意它,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现实,去想更好的办法,解决它。

其实,人生就像走路一样,有曲折,有坎坷,有通衢,有美景。面对顺境不要沾沾自喜,面对逆境也不必怨天尤人,只要牢记凡事“不必太在意”,只要热爱生活,以平和的心境去面对人生,面对这大千世界,相信就会活出精彩的人生。情绪的困扰,只能自己来解脱

每一个人的心都是自由的,如果你感叹心太累,那么一定是你自己锁住了自己。那么,我们何必做一个自筑牢狱的庸人呢?跳出来吧,快乐正在等着你。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想必你会茅塞顿开。

有一个烦恼少年,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烦恼少年看到了很奇怪,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给我解脱烦恼之法么?”“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牧童说。

烦恼少年试了一下,没什么改变,他还是不快乐。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啊,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阴,一位老翁坐在柳阴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烦恼少年又走上前问老翁:“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方法么?”

老翁看了一眼忧郁的少年,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烦恼少年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路遇两位在路边石板上下棋的老人,他们怡然自得,烦恼少年又走上前去寻求解脱之法。“喔,可怜的孩子,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一个灵台洞,洞内有一位老人,他会教给你解脱之法的。”老人一边说,一边下着棋。

烦恼少年谢过下棋老者,继续向前走。

到了方寸山灵台洞,果然见一长髯老者独坐其中。烦恼少年长揖一礼,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老人答道:“请回答我的提问。”“有谁捆住你了么?”老人问。“……没有。”烦恼少年先是愕然,尔后回答。“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老人说完,摸着长髯,大笑而去。

烦恼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没有任何人捆住了我,我又何须寻找解脱之法呢?我这不是自寻烦恼,自己捆住自己了吗?

少年正欲转身离去,忽然面前变成了一片汪洋,一叶小舟在他面前荡漾。少年急忙上了小船,可是船上只有双桨,没有渡工。“谁来渡我?”少年茫然四顾,大声呼喊着。“请君自渡!”老人在水面上一闪,飘然而去。

少年拿起木桨,轻轻一划,面前顿时变成了一片平原,一条大道近在眼前。少年踏上大路,欢笑而去。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洒脱一点,得失存乎于世,弃之于心,人生难免看尽落英缤纷,风华早谢。停留与驻足不应该是你人生失意时的选择,抬眼望天,太阳永远光彩夺目,月亮永远以暗夜作幕。生活不可求全责备,披着阳光的色彩前行,生活才会有光明照耀。细细想来,其实你完全可以很快乐,就像这个烦恼少年的经历一样。阴 · 情绪抑郁,正在悄悄吞噬我们的幸福一个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即使搜肠刮肚寻找词汇,也难以表达自己的沮丧心情。别让忧伤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快乐,也找不到永远的快乐,可也不要一如既往地忧伤。

幸福是游移不定的,上苍并没有让它永驻人间。世界上的一切都瞬息万变,不可能寻索到一种永恒。环顾四周,万变皆生。我们自己也处于变化之中,今日所爱所慕到明朝也荡然无存。因此,要想在今生今世追索到至极的幸福,无异于空想。“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的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吧!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人生的问题,就在这里——你所留恋的,总是走的很快的,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人生,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忧伤。煎熬,无论好与不好,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风平浪静,总会经历我们的春夏秋冬,有开心,有失落,有挫折,有成功。

对于快乐,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然而我们甘愿受骗,甚至希望死后可以有个天堂,那里有永远的快乐。这样说来,人生虽然有痛苦,但并不悲伤,因为它始终有快乐的希望。快活虽然不能持久,我们仍然活得有滋有味,因为我们生活不只是为了快活,还有理想和希望。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这样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烛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他相信未来,相信命运会给他一个客观的回答,而事实上,多年后生活给了命运多舛的他一个原本属于他的未来。

虽然徐志摩离开很多年了,但他充满浪漫想象和唯美意境的诗文却一直留在人们心里。他在“康桥”求学,写下《再别康桥》;在佛罗伦萨的街巷里散步时创作了《翡冷翠的一夜》;去日本游历,写出《沙扬娜拉》……徐志摩的诗之所以让很多人喜欢,是因为他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很多时候,因为经历了恋爱的破灭,或是追求的理想终不能实现,他的诗歌便用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一种惆怅伤感的情绪,让每每读到诗歌的读者心里也多了一丝悲凉的气息。

或许是因为这些承载伤感的诗句写得多了,连徐志摩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对于现实生活而言,快乐不是它的全部,忧伤也不是它的全部。如今,有不少人喜欢在微博上写伤感的句子,有些人是表达一时的心境,更多人则是在玩弄文字,让人读起来觉得他们多悲凉或是很有“文艺范儿”。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把悲伤渲染得无以复加的句子,大多数人看了之后只是陪着你悲伤一时,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之后,就会把它们忘得一干二净,可那些伤感的痕迹,却让你自己沉浸在忧郁中不能自拔。

然而,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要强是好事,太要强便成了坏事

事业有成原本是件令人羡慕的好事,然而在现代都市中,却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被成功所累,患上了“强人抑郁症”,痛苦得无法自拔,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才能得到解脱。美国著名抑郁症专家史得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做过如下的评论:那些工作认真、勤奋、有前途、有潜力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这些改变了人类历史的人,都有抑郁症,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在48岁事业鼎盛时期自杀身亡,引起海内外一片震惊。许多专家从以往病史、死亡动机和征象分析,判断她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小吴所在的公司,在食品业颇有名气。小吴学历颇高,虽然已离开北京数年,但生活了几十年的熟悉环境和人脉关系,还是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坐上了公司总经理这个令人羡慕的位置。在旁人眼中,小吴是个能干、智慧、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标准高级白领,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一份优雅的微笑,说起话来睿智而不失幽默,商场上的往来从来未让他有半点失态,他的优雅和从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优雅和从容背后的压抑和彷徨只有小吴自己知道。

这几年来,小吴已经习惯了被人赞扬,听顺了赞美的话,他在不知不觉中戴上了厚厚的面具,将自己的弱点深深地隐藏在了其中,努力把最光鲜的一面呈现在外人面前,他变得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剩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躯壳。他觉得累,却不能露出疲倦,没完没了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无论身体情况如何,他都必须将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别人心目中的他;他觉得很烦躁,却依然要保持优雅;他感到紧张,却只能表现得从容。虽然他有骄人的业绩,又有让人眼羡的学历,更有让人既妒忌又羡慕的才能,但竞争的激烈,新人辈出,让这个优秀的男人同样感到了危机,他感到紧张、焦虑,他的从容保持得有多累、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无奈,为了不让自己完全崩溃,他只能把郁闷和一切不如意向家人发泄。父母看着一向优秀、知书达理的儿子突然变得粗暴、不可理喻,他们很难接受,常常会不自觉地叹息摇头。

每当这个时候,小吴都会尽量避开,他不忍心看到父母的这种表情,他内疚,但又不能表露,因为他害怕父母询问,他也无法说清其中的原因。他也想找朋友去喝杯酒、聊聊天,或者一起去打球,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根本就没有给他留下多余的时间,他现在迫切地想放松、想逃开,但现实让他连逃脱的勇气都没有。他很清楚自己可能患上了心理疾病,但他无能为力。他只知道,他在等待,等待自己最终崩溃的那一天。

他的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他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很大,白领人士工作节奏过快,对自身的期望值又很高,往往搞得自己像机器人一样忙碌不堪,如果心理素质差一点又得不到疏解,难免会罹患心理疾病。所以提醒职场人士,要学会忙里偷闲,当感到压力太大时,不妨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让精力得到恢复。此外,应注意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拿什么拯救你,职场抑郁症

现代职场人“压力山大”,长期积压的压力、不良情绪又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或调解,因而患上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据中国心理协会有关我国职场抑郁症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4.8%,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在我国,每50个职场人中,就有1~2名抑郁症患者,显然,上班族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小佟原本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普通推销员,因为业绩突出,去年被任命为销售主管。本来这是件高兴的事儿,只是高兴没多久,小佟开始紧张起来。虽然他工作非常努力,但依然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让领导失望,让手下的人不服。

或许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过大,新年过后,小佟开始失眠,就连做梦也全与工作有关。此外,昔日能说会道的他如今也变得不爱说话了,朋友同事之间的应酬也不爱参与,吃不香睡不好,整日长吁短叹。

近日来,他的情况越发严重,他经常被失落、挫败、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纠缠,最近两周甚至觉得“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反应非常迟钝,现在他连班都不想上了。

最终在家人和朋友的力劝之下,他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这已经是抑郁症了!”心理医师告诉他,“你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

事实上,“职场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相比的。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癌症归属为21世纪最需要预防也最盛行的疾病之列。

那么作为职场中人的你,就很有必要了解职场抑郁症的症状了,以便在症状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及时进行治疗。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职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最主要的一个症状就是以失眠、早醒为代表的一系列睡眠障碍表现。有抑郁倾向的职场人,通常会比大多数人早上正式起床时间提前2~3个小时醒来,而一旦醒来,想要再入睡就非常困难。

2.脾气变坏

职场抑郁症主要表现症状还体现在个体的脾气、性格变化上。比如这个人以前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的、体贴的、随和的,但患上抑郁症以后,就会变得暴躁易怒。而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更会成为“双面人”,在职场微笑示人,回到家怒火难抑。

3.记忆力、反应力衰退

这种表现,既是亚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职场抑郁症最为明显的表现特点。

事实上,对于抑郁症,预防胜于治疗。那么,我们如何使自己远离职场抑郁症呢?

1.工作上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评价。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能做到怎样,心里要有个标准,不要过于激进,不要盲目攀比。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要积极看待,平常心对待。

2.享受个人空间。不要总是想着工作,努力在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与家人、朋友一起聚餐或者看电影等。

3.更有效地组织你的工作,利用团队来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的话把工作分摊或委派以减小自己的工作强度。别认为你是唯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的人,这样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作,你的工作压力就会更大。

4.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与同事们建立起有益的、愉快的合作关系;与老板建立起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理解老板的问题并让老板也理解你的问题,了解自己和老板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5.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压力大,精神紧张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可以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听音乐会、垂钓;也可以邀朋友聚会,相互倾诉一下。

6.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对于防治职场抑郁症十分重要。心理专家建议,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多大的压力,都不要让其影响正常睡眠。睡眠好,精神足,职场抑郁症的症状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小心,微笑原来也扎心

现代的都市白领,由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他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要面带微笑;然而,这种“微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情绪上的抑郁。

作为商场部门经理,小杨要求她的下属工作时间必须保持一张标准的笑脸,对自己更高标准严要求,除了微笑,还要有温柔的语气。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她们的工作特性,则把这个正常的生理现象给硬生生地“抹杀”了。为了工作,为了顾客,她们的情绪始终要保持高涨,精神饱满。

小杨做经理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五年里,微笑已经成为她的职业习惯,只要一踏进商场,她的脸就不自觉地会露出职业性的微笑,哪怕她今天的心情再郁闷。微笑也确实给她的事业带来了很多益处,她连续五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周到的服务和适时的微笑,也确实赢得了众多顾客的称赞。领导把她作为年轻员工的榜样,更把她视为公司的门面和招牌。种种荣誉,让小杨欲罢不能。但毕竟是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的人,压抑太久,身心都难以承受。她很想卸下面具,给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一个释放的机会,遇到那些蛮不讲理的顾客,也想痛痛快快地和他们“对簿公堂”,让他们懂得尊重是互相的,但是,“顾客是上帝”,这是公司的信条,无法违背。她只能把压抑和郁闷带回家。丈夫和孩子,是受害最重的对象,她的父母也是。

看到无辜受害的亲人,小杨不仅仅是内疚,而是揪心地痛,但她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家人已经好久没有看见她由衷地笑过了,她自己也已经忘记发自内心地笑应该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快乐。五岁的儿子常常会埋怨,妈妈像个火药桶,一碰就炸,丈夫则会打趣地说“妈妈生病了,妈妈得的是心病”,每当这时,小杨只有沉默。有时候,她真的很怕,怕自己的改变,怕自己的现状,更怕自己终于有一天承受不动时的崩溃。

小杨的确是患了心病,长期以来的强颜欢笑,让她变得心力交瘁,心中的“闷”难以排解,家人便跟着遭了殃。这种带有一定职业色彩的抑郁症被称之为“微笑抑郁症”,多发生在都市白领身上。事实上,“习惯性微笑表情”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烦恼、忧愁,反而会把忧郁和痛苦越积越深,于是乎,“微笑性抑郁症”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痛苦,开始在都市中蔓延开来。

然而,很多人虽然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和忧愁,但为了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他们选择了掩饰自己,装作若无其事。殊不知,坏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出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但却不能忽视。

对于小杨这样的人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扯下微笑的“伪面具”!既然这种抑郁倾向缘于白领的“微笑信条”,那么扯下微笑的“伪面具”也许是最好的自救方法。重要的是,不要把微笑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唯有调整待人接物的思维方式,以真实诚挚的心态处世。你不能一直内疚

人很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在人性文化中,内疚情绪常被当作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以运用,给内疚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珍妮的母亲很早便守寡,她勤奋工作,以便让珍妮能穿上好衣服,住上令人满意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私立大学。她为女儿“牺牲”了一切。当珍妮大学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她打算独自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住,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做出过那么大的牺牲,现在她撇下母亲不管是不对的。珍妮认为他们说得对,便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

后来她喜欢上了一个男性,但她母亲不赞成她与他交往,她和母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听人们说母亲因她的离家而终日哭泣,强有力的内疚感再一次作用于珍妮。她向母亲让步了。几年后,珍妮已完全处于她母亲的控制之下。到最后,她又因负疚感造成的压抑毁了自己,并因生活中的每一个失败而责怪自己和自己的母亲。

内疚总是让人做出无原则的妥协,而正是这些妥协,一不小心就拖垮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绝不能总在阴影下活着,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但却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反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积极,让积极的一面更积极。

罗斯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做生意,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

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罗斯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家人。但是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

不久,他的父亲死了,罗斯好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许多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悲痛平定下来后,罗斯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于是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同母亲保持着经常的电话联系。

其实内疚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我们在学业、事业以及家庭琐事方面,难免会做错事,那么就一定要一直内疚下去吗?千万不要这样,这是很可怕的,它会让你的生活失去绚丽的颜色。退一步说,即便深陷后悔的自责之中,又有什么用?我们是不是该为你补自己的过错做点什么,如果你能尽力补救,相信你的心就会好过一些。

从另一个角度说,内疚或许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它确实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成熟,也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中减少痛苦并更有能力去摆脱痛苦。但我们怕的是,因为内疚而“走火入魔”,乃至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甚至厌恶这个世界,但我们却未曾想过,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负责,是对自己、对亲友,乃至对曾被你伤害过之人的不负责。所以说,大家应该学会释放,不要深陷后悔的自责当中,你应该振奋精神,投身到对错误的补救当中,这才是你当下最该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明白,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过失的,只要有了过失之后勇于去改正,前途依然光明,但若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则是最要不得的!在过错发生之后,要及时走出感伤的阴影,不要长期沉浸在内疚之中,让身心备受折磨,过去的已经过去,再内疚也于事无补,要拾起生活的勇气,昂扬奔向明天。其实,你从来没有被谁抛弃过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错觉,因而感到孤单,感到无奈,感到无助,感觉阳光骤然间失去了往昔的温暖,感觉阴云在不断蔓延,感到天地间一片昏暗……恍惚间,仿佛一切将离自己远去,于是独自蜷缩在黑暗的角落,品尝“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孤寂,任泪水在心中长流……

她把自己当成一个落翼天使,她的网名就叫“折翼青鸟”。她从小就住在大别墅里,很少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出去玩闹,每天的事情就是学弹琴,学芭蕾,学诗词,学习好多知识。可是她越学,越觉得孤单。每天与孤月相伴,只有星星听她的诉说。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感觉像被爸爸抛弃了一样。十岁那年,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她觉得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她和姥姥一起生活,虽然姥姥对她非常好,可她还是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她觉得现在能保护自己的,只有她自己了,她不敢过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她觉得那里有太多未知的危险。她觉得自己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可是,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独。

转眼间她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有很多人喜欢她,可是她冷得像冰山一样,拒绝所有人的亲近,她觉得他们一定会伤害自己。她从来不用别人的帮助,看似非常独立,可内心却异常的脆弱。她经常一个人落寞地看夕阳、看月亮,美丽的眼睛,迷茫的眼神,她的心已经飘向了她所向往的另一个世界。

其实,这一切或许只是因为她的内心太过悲观。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被生活、被这个世界抛弃,其实并没有,因为这个世界处处弥漫着温暖。

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男孩讲述了他的故事:

我自幼便失去了双亲。九岁时,我进了伦敦附近的一所孤儿院。这里与其说是孤儿院,不如说是监狱。白天,我们必须工作14小时,有时在花园,有时在厨房,有时在田野。日复一日,生活上没有任何调剂,一年中仅有一个休息日,那就是圣诞节。在这一天,每个人还可以分到一个甜橘,以欢庆基督的降世。

这就是一切,没有香甜的食物,没有玩具,甚至连仅有的甜橘,也唯有一整年没犯错的孩子才能得到。

这圣诞节的甜橘就是我们整年的盼望。

又是一个圣诞节,但这个圣诞节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世界末日。当其他孩子列队从院长面前走过,并分得一个甜橘时,我必须站在房间的一角看着。这就是对我在那年夏天,要从孤儿院逃走的处罚。

礼物分完以后,孩子们可以到院中玩耍;但我必须回到房间,并且整天都得躺在床上。我心里是那么悲哀,我感到无比羞愧,我偷偷地哭泣,觉得活着毫无意义!

这时,我听到房间有脚步声,一只手拉开了我蜷缩其下的盖被。我抬头一看,一个名叫维立的小男孩站在我的床前,他右手拿着一个甜橘,向我递来。我疑惑不解——哪多出的一个甜橘呢?看看维立,再看看甜橘,我真的被搞糊涂了,这其中必定暗藏玄机。

突然,我了解了,这甜橘已经去了皮,当我再近些看时,便全明白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伸手去接,发现自己必须好好地捏紧,否则这甜橘就会一瓣瓣散落。

原来,有十个孩子在院中商量并最后决定——让我也能有一个甜橘过圣诞节。

就这样,他们每人剥下一瓣橘子,再小心组合成一个新的、好看的、圆圆的甜橘。这个甜橘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它让我领会到了真诚、可贵的友情。重点在于,那些同伴并不愿意让这个“坏孩子”受到惩罚。孤单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

一辈子那么长,总免不了孤单一下,孤单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

如果记忆不是那么好,人是不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孤独?往往经历了以后,才会发现在自己的记忆里,有多少是孤寂的,有多少是幸福的。

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痛苦,内心的孤寂远比形式上的孤单更为可怕。沉浸在孤独中的人离群索居,将自己的内心紧闭,拒绝温暖、自怜自艾,甚至有些人因此而导致性格扭曲,精神异常。如果不能忘记孤独,人生只有痛苦。

迈克尔·杰克逊走了,众所周知,这位世界级偶像的人生并不快乐,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

他说:“我根本没有童年。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没有童年应有的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