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4:54:41

点击下载

作者:中欧案例中心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转型之战

转型之战试读:

丛书序一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管理学教授  李铭俊讲好“中国故事”助推管理实践

案例教学在商学院的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管理理论之外,教学案例也许算是商学院最大的资本。自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管理教学的课堂后,案例教学法就受到全美乃至全世界管理教育界的重视。相较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普遍被认为教学效果更为生动有效——据不完全统计,案例教学在管理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顶尖商学院的教学组成中占比均在30%以上,而最为著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更是使用全案例教学。可以说,越是顶尖的商学院,越是重视使用案例教学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自建校伊始就非常重视案例的开发和教学使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全球大部分商学院一样,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学案例大多来自哈佛等西方优秀商学院的案例库,这一方面是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商学院有必要学习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先进经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自主开发的成熟案例——尤其是体现“中国经验”的案例——能够在课堂中使用。

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逐渐成熟和体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进入世界的视野。尤其是自2014年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来,中国主题的案例面临越来越大的需求。为应对迅速发展的经济趋势和商业模式,就需要我们及时开发与更新一些更贴近时代的案例,尤其是反映中国商业情境、总结中国环境下的商业实践和企业文化,包括经验和教训的中国主题案例,以满足中国商学院乃至全世界管理教育的需要。

中国的企业管理有其特殊性。由于快速变换的制度环境和有别于西方的文化特性,很多西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未必适用于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或者在中国工作的国外企业家也往往会遇到在西方不曾遇到过的决策情境。因此近年来,全球各大商学院都提高了对中国主题案例的关注,几大著名的案例库也都加大了对中国主题案例开发的投入,以便在课堂中多使用中国主题的案例;而作为中国本土商学院之重要代表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自然更加责无旁贷,理应全力以赴地讲好“中国故事”。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中欧自己的教学需求,也是希望通过案例为世界提供多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通过以案例教学为特色的管理教育,助推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转型进程。

中国主题案例开发的时间不长,但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在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等部门的委托和支持下,以及各兄弟院校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由中欧案例中心承办运营的“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ChinaCases.Org)”如今已收录中国主题案例850多篇。从中欧的课堂来看,这些中国主题案例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甚至有赶超哈佛案例使用量的趋势,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摸索更好的案例使用方法,比如与企业管理层的深入交流、请企业管理人员加入课堂讨论,乃至到企业进行实境教学,等等,以期让学员尽可能多地接近和见识真实商业决策,积累相关经验,达到最好的案例学习效果,进而能对管理实践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丛书所收录的案例,均为中欧教授和研究员开发的各种管理主题的案例精选,并经过多次课堂检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好评。如今渐次汇编于各主题分册下,与读者共享,也意于助推案例在更广泛的管理教育和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受益。中欧也将一如既往,投入更多力量,开发更好的案例,奉献社会与读者!

丛书序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成为基金创业学教席教授佩德罗· 雷诺(Pedro Nueno)案例是管理研究的基石

彼得·德鲁克先生是管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我曾有幸向先生讨教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他对我说:“这就好比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医院与医学院密切合作。在波士顿这座城市,有许多一流的医院,也有不少顶尖的大学,自然不乏这类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大学教授,在某个医学领域颇有建树,论文见诸知名医学期刊,既治病救人,又教书育人,并参与科研活动。借助这样的双重身份,他们有机会将学生带到医疗一线,让他们了解患者病情与治疗方案,掌握分析数据,参与讨论下一步的诊疗计划。”

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学教授应该与医学教授一样,将真实的商业案例带入课堂,探讨管理问题,激发互动式学习,促使学生交流思想,发挥创造力,操练各种管理工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分析等)。

我曾是一家铁路公司的技术架构师,后加入IESE商学院做研究助理,帮教授写案例。我非常感激这位教授,在他的帮助与指导下,我不仅掌握了案例写作技巧,还目睹他如何在课堂还原企业情境,展开激烈的课堂讨论,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我暗下决心,自己也要成为一名教授。后来,我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课程。为支付学费,我重拾旧业,成为哈佛一位知名教授的研究助理。于是,我又开始了案例写作。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为搜集案例素材,我曾坐上柯达公司总裁的私人飞机,在从纽约飞往罗彻斯特(柯达总部所在地)的两个小时里,我与这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大老板面对面交流,这虽令我紧张不已,但也收获满满。一直以来,我都对案例教学法非常感兴趣,写过关于不同国家与行业近200个案例。“中欧案例精选”丛书汇集了一系列高水准的中国企业案例,能为此丛书作序,我深感荣幸。此书的付梓,凝聚了梁能教授和中欧案例中心各位同仁的心血。那位哈佛教授——我昔日的老板也曾说过,案例不仅是管理课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管理研究的基石,只有一流的管理学院才能够不遗余力地将企业实况搬进课堂,追踪事态发展,着眼现实经济环境,要求学生课前研读案例需求,课上认真讨论,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本书将有助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

导言

张维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转型: 决策力与平衡力的考验

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和动荡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使得企业所在的商业环境处于不确定状态。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往往是企业,哪怕是再成功的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哈佛大学的迈克尔·塔什曼(Michael Tushma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奥雷利(OReilly)教授在他们合作的《领导与分裂》(Lead & Disrupt)一书中提到,只有1%的美国企业的生存期超过40年。他们估计,目前一些实力雄厚的美国著名大企业,其平均寿命也许只有6~15年Charles OReilly III & Michael L. Tushman, Lead and Disrupt, Stanford Business Books, 2016.。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运营模式,以及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重塑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价值,才能取得新的市场领先地位。企业要有能力保持其“二元性(ambidexterity)”,即既要保持企业赖以生存的现有运营模式,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转型,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优势,或通过实现多元化,或退出原有行业,寻求新的增长点,使企业获得新的生机。

企业的转型,需要企业领导人既对自己的企业有足够的认知,又对市场有透彻的思考,还对新的战略、新的定位、新的品牌塑造有充分的认识。另外,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内部变化,大到投资决策、技术提升,小到用人策略、组织架构、内部流程,甚至是企业内部的灵活度和对失败的容忍度,每一环节都考验着管理者的决策力与平衡力,不容小觑。本案例集收录的七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企业转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都会面临技术、产品,甚至整个行业转型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如果不改革,就只能倒闭。安徽新华控股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总经理曹杰在上任初始,面临了传统图书行业在数字化与电子商务双重挑战下的危机。他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进行调整与转型,才能使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走出夕阳产业的阴影。但是怎样才能在传统国企盘根错节的历史问题背景下,做好战略分析、做好战略制定和执行,做好变革管理,寻找出突破口;怎样利用现有资金拓展业务,以顺利实现领导提出的目标,这对企业领导人的市场意识、战略思路、领导艺术等方面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曹杰面临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许多正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国企面临的问题。

就是在市场上一度获得成功的企业,也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很快地遇到挑战。海尔、李宁和新通联包装三个公司,面临的是同一类问题: 即企业在取得阶段性成功以后,能否松一口气?过去30年来,张瑞敏带领海尔,制定了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的竞争战略,使得海尔成为家电行业的一面旗帜。然而供应链问题的挑战,使得张瑞敏不得不在海尔再推动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以跟上市场竞争的脚步。李宁公司凭借李宁个人强大的号召力,在运动服装市场上,面对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的压力,找准定位,聚焦中国优势体育项目,瞄准二三线城市市场,建立起广泛的零售网络,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服装公司。然而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和国际品牌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使得李宁公司的市场统治地位瞬间消失,品牌复兴活动又遭遇了彻底的失败。李宁能做的,只能是直面竞争,重新制定战略,重新从零点开始。新通联的曹文洁在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包装行业中,整合了供应链,打通了设计、材料和制作的价值链,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的经济效益。但是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和竞争者的迅速模仿,使得“一站式”优势受到抑制。下一步是进入标准化系统,提高木托盘的利用率,还是开发新的包装材料?这是曹文洁必须作出的选择。这些案例说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是无法松懈的,不进则退。

企业在捕捉市场机遇时,需要在市场、产品、财务、运营、战略,甚至组织架构和技术科研等各方面,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通威股份和SAPMER公司面临的就是这类问题。这两个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通过探索新的经营模式都找到了新的收入增长点。要实现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那就要进行一系列的风险性投资。通威集团高价收购了濒临倒闭的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赛维原本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却只是一个奄奄一息、只摆放着机器设备的空厂。只有以做制造业的思路管理这个企业,改变这个企业,而且必须迅速行动,才有令其“起死回生”的可能。SAPMER公司为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优质刺身和“tataki(炙烤刺身)”以及优质金枪鱼鱼柳和鱼排的亚洲消费市场,需要在印度洋开展超低温金枪鱼捕捞和加工作业,为此,SAPMER需要订购新的金枪鱼捕捞船。企业在作出这些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仅要在财务上作出正确的评估,还要对新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潜在的影响和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

这些由中欧教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撰写的案例,不仅展示了企业在市场经营中取得的成功,更展示了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下面临的困境和忧虑。读者在阅读这些案例时,应该把自己放到案例主角的位置,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挑战,想一下你会怎样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帮助企业处理具体的问题。希望这些案例能为更多的企业家带来启示。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 曹杰上任

山雨欲来

中国现在的出版发行行业,可能在一个大变化的临界点上。应对好了就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应对不好可能就会出现生存问题,就会被边缘化。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胜我们这几年最大的问题是战略模糊、多变。概念是有的,但没有形成具体的、由项目来支撑的战略。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伟通过这几年的改制、股改、上市,这个企业总体上是在往好的方面走。同时,这个企业也是带着很多问题在走。我们不能采用休克疗法。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志敏2010年3月,中欧EMBA2007级毕业生、时任安徽古井集团董事长的曹杰先生得到安徽省委组织部的正式通知: 经过对他的全面考核,省委决定任命他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44岁的曹杰,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已有25年工作经历,经验丰富、业绩出色。他1986年参加税务工作,1997年调任合肥古井大酒店公司总经理。1999年,曹杰担任古井酒店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到2006年,酒店业务已成为古井集团重要组成部分,酒店数达21家,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江西等地。2007年4月,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腐败案发,集团7位高管中有3人被拘,并有多位中层人员涉案。在安徽省委和亳州市委的安排下,曹杰临危受命,担任古井集团新掌门人。通过“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深度营销”战略,彻底改造了古井集团,将企业从2007年的亏损边缘提升到2009年的1.4亿元净利润,这也成为行业佳话。2008年曹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控股”)是安徽省属企业。2009年销售额58亿(其中图书主业以码洋为单位),在全省17个省辖市及其所属63个县都有分公司。新华控股是在安徽新华书店系统的基础上组建的。新华书店1937年在延安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归口宣传战线。在其鼎盛时期,每个城市商业中心区域都会有一家新华书店。到了19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计划体制下的新华书店风光不再,在不少地区被地方政府看作“包袱”。2002年,安徽省新华书店、省外文书店、合肥新华书店合并为安徽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改组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新发行”)。2007年,“皖新发行”的全部股权和辅业资产无偿划转至新成立的新华控股。同年年底,“新华控股”向五家战略投资者转让“皖新发行”12.99%的股权。2008年2月,股份制改革后的“皖新发行”在上交所A股上市,同时更名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新传媒”)。2008年,“新华控股”名列“中国500家最大的服务企业”的第208位、全国新闻出版发行行业第6名。

曹杰知道,这一任命既代表了组织上对自己的巨大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巨大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图书的销售方式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出版发行业务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棘手的挑战来自即将到来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一旦目前由新华控股垄断的全省中小学教材的发行也引入市场机制,集团的基本利润来源将会受到巨大威胁。虽说技术革命、体制改革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在传统计划体制内运行了几十年的大型国有企业,创新又谈何容易。

技术革命势不可挡,发行改革呼之即出。山雨欲来,新官上任。曹杰应该抓什么?

新业态冲击: 朝阳还是夕阳?

中国的文化行业一般被认为是个朝阳行业。按照行业统计,人均GDP一旦达到3000~5000美元,文化消费就会爆发。中国人均GDP已近4000美元,文化消费需求很有可能随即爆发。2009年中国出版图书30万种共70亿册,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但是,全国一般图书(社科人文类和科学技术类)人均年购买量不足3本,按照收入上升与文化产品消费的一般规律,图书市场应当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行业结构来看,中国图书市场尚未出现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美国图书市场的三大零售商占据了51%的市场份额[亚马逊(Amazon)22.4%,巴诺(B&N)连锁书店18.7%,博德斯(Borders)连锁书店10%]。中国图书分销前四强的市场份额总和只有12%,主要由于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通常以省为市场区域,组成相互独立的各个新华发行集团,而民营书店规模都很小。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兼并整合的空间很大。

在中国图书批发和零售市场中,国营的新华书店系统规模最大,其批发业务市场占有率达80%、零售业务市场占有率达60%。由于种种原因,虽然绝大多数顾客(71%)买书还是会选择新华书店(40%会选择民营书店,还有5%习惯于网上购书)。在一般图书的批发和零售方面,新华书店系统整体上是亏损的。各省新华书店系统60%~70%的业务额和利润来自对当地中小学教科书市场的垄断及相关教辅书籍的业务。

民营图书批发商和零售书店数量虽多,但规模都不大,也没有形成全国连锁企业。事实上,大多数民营书商经营困难。2007年前后,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明君书店等较有规模的民营连锁书店纷纷倒闭。2008年,民营图书零售从业人数比2007年下降21%,诸如北京风入松书店、上海季风书店等著名民营零售书店都面临着生存困境。民营书店生存和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图书零售利润空间有限,经营成本(如房租、人工等)不断上升,利润丰厚的中小学教科书业务被国有新华书店系统所垄断,网上书店的冲击与日俱增。在安徽市场,民营零售书店规模也都不大,但数量达数千家。以前也出现过大的民营书店,例如合肥书城、黑土地书城等,但由于无法盈利,最终被迫关门。目前安徽的大部分民营书店靠近学校,只做与教辅和考试有关的书。

皖新传媒承担了新华控股的图书主业,分为教材教辅业务(通过教育系统渠道销售)和图书零售业务(通过新华书店网点)两大块。2009年,教材教辅业务销售额约20亿,是公司利润的最主要来源;新华书店图书零售业务营业额约5亿,利润贡献微薄。在这5亿营业额中,1亿来自政策性销售,如各级政治学习资料、国家推广的农家书屋项目配书等;3亿来自各类应试教育书籍(50%为中小学教辅);真正意义的一般图书营业额不到1亿。虽然新华控股目前的日子还很好过,但是,危机已经来临。

挑战之一来自图书销售方式的改变。在美国,亚马逊在2007年取代传统书店,成为美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商。到目前为止,亚马逊的图书销售还在持续增长,而实体连锁书店巴诺、博德斯的图书销售却在下降。到2009年,亚马逊的图书销售额为59.6亿美元,比巴诺高出20亿美元。在中国,随着网络带宽的上升、网上支付方式的普及、物流配送能力的提高,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发展。网上书店现在已经分流了全国15%~20%的一般图书销售,其中当当网占半壁江山。当当网2009年销售额达22亿元,年增长率近100%。在中国4.5亿网民中,有47%的人声称有过网上购书经验。由于图书网上销售成本低于书店门市销售,网上图书价格也往往低于书店。为了应对网上书店的低价竞争,2010年1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联合规定“新书一年内只能以原价零售,最高折扣不能低于85折”。但这一规定受到了价格垄断的质疑,对网上图书销售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限制作用。网上书店每年在安徽市场的图书销售额约1亿,年增长率在30%以上。可以预见,实体书网上销售今后还会继续上升。

00挑战之二来自阅读方式的变化。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兴起,电子书阅读已经越来越普及。根据《华尔街日报》2010年9月的一篇报道,电子书在美国的销售正在经历爆炸式的发展。2010年美国的电子书销售已经占到图书总销售的8%,而一年前,这个比例只不过在3%~5%;预计2012年会达到20%甚至25%。伴随这一趋势同步来临的,是实体书销售的下降(参见附录15)。中国的电子书阅读人数也在高速上升。2009年调查显示,通过各种数字阅读设备,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阅读电子书的中国读者总数已经突破1亿。在18~70岁中国成年人中,24%的人有过数字阅读经验,本科以上学历人群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的比例超过60%。再考虑近来苹果iPad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以及其他品牌平板电脑追随涌入,电子书阅读器价格的不断下降,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的人数一定还会继续上升。而电子书的阅读方式对实体书的发行会有很大的冲击。在数字化阅读人群中,52%的人表示能接受付费下载,91%的人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新业态的冲击直接影响到皖新传媒新华书店图书零售业务的利润和渠道资源的价值。安徽全省新华书店有600多个零售网点,包括在17个市的50多家大型卖场(1000~3000平方米,在城市商业区中心位置),63个县的100多家小型卖场(100~300平方米,在县城商业区中心位置),全省农村的近300家便民店。这些便民店由农村乡镇新华书店网点改造而成,兼营农村所需日用百货、食品、农药化肥等。新华书店零售系统共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一半为临时工编制。这些网点传统上专营图书。因为图书零售现在几乎无利润可言,新华书店不得不开始尝试多种经营,其文体用品、助学用品(数码产品等)的销售已达1亿,由集团下属专业公司供货,单独结算。书店部分柜面也被出租给联通WOW店等单位经营。在合肥市中心的新华书店,除了图书销售,现在也卖文房四宝、字画、台灯、电子词典、电子学习机、电子游戏机、小家电等产品,甚至还出售洗发水、护发素等家庭生活用品。

总之,虽说文化企业是朝阳产业,但是面对电子商务和数字化的冲击,图书发行行业如果不调整、不转型,就是夕阳产业。最明显例子就是拥有700家门店的美国博德斯书店2010年就遇到了经营危机。

面对新业态的冲击,新华控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董事长倪志敏提出集团要向现代综合传媒发展。围绕图书主业,引进相关业态,并考虑多元化。为了应对网上书店的挑战,皖新传媒借淘宝网开设了华仑网上书店,2009年销售额已达1000多万,其中85%的销售额来自省外;为了应对电子书的挑战,新华控股已成为韩国LG电子书阅读器全国总代理,同时也在考虑开发电子阅读内容。但是,电子商务和电子书阅读器毕竟都不是新华控股集团的本业,在这些方面,新华控股集团既没有核心能力,也没有先发优势。即使全力以赴,新华控股能和当当网、汉王电子书阅读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约60%,全球市场占有率9%)竞争吗?

发行体制改革: 机会还是威胁?

新华控股的图书主业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盈利的是面向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教材教辅业务。中小学教材编制由政府主导,通过国有出版社编写和出版,再由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垄断发行。教辅书籍则是教材学习配套材料,其编写、出版、发行都已按市场化机制运作。皖新传媒约80%的业务和几乎100%的利润来自面向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教材发行和教辅销售。2009年,皖新传媒教材教辅业务销售额约20亿,教材和教辅各占一半。

虽然教材发行目前是“铁杆庄稼”,但安徽中小学教材市场的目标人群数正在逐渐下降。安徽省总人口6700万,现有中小学生870万,其中小学生500多万,初中生200多万,高中生100多万,但由于人口构成和农民外出打工问题,近年中小学生人数年均下降50万左右。教材发行跨省发展也不现实,因为外省新华书店系统在当地的垄断地位很难被改变。

更大的威胁来自教材发行体制改革。目前教材发行虽说皖新传媒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只要教材发行体制一改革,业务一被分包,公司处境就会很危险。皖新传媒负责教材教辅业务的孟祥光副总经理(目前已退休)说: “国家曾考虑让邮局进入教材发行领域,以打破新华书店垄断地位。邮局要被一分为三——行政机构、邮政银行、邮政大宗业务。邮政大宗业务长期亏损,急需新业务补充。在2002~2004年3省范围第一次教材试点招标、2005~2006年11省范围第二次试点招标过程中,都有邮局参与投标。虽然皖新传媒最终在本省投标成功,但为了中标,不得不让利3%,影响了利润。”可以预见,第三次招标活动将会不期而至。一旦引入新的发行机构,皖新传媒目前的垄断地位就会动摇。

此外,上游的出版社也有进入教材发行渠道以获得更多利润的冲动。以编写《初中零起点英语教材》(针对农村市场,与国有出版社合作)的民营书商为例,这家书商去年就想跳过安徽新华书店系统,直接发行到学校。尽管当时省教育厅采用行政手段使该书商妥协——不再试图独立发行,而是与皖新传媒共同送书到学校,使皖新传媒保住了发行该教材的大部分利润,但威胁并未真正消除。今年这家书商又想再次尝试独立发行,所幸国家实施农村教材免费政策,教育厅统一招标采购农村地区教材,皖新传媒中标成为单一采购来源,暂时保住了该教材的发行权。但这些都只是治标之举。还有消息称全国教材出版巨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正筹划合并成立“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这家巨无霸一旦介入教材发行领域,来势必定凶猛。

相对而言,教辅书籍的业务还有一定发展空间。皖新传媒在全省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辅市场占有率为70%,高中阶段为30%,其余份额为民营书商所占。为减轻学生负担,国家规定新华书店不能统一组织征订教辅,因此教辅市场已经全部开放,民营书商相当活跃,竞争尤其激烈。安徽新华书店系统的教辅书籍业务原由教材业务团队统一负责,2005年集团成立教辅专业公司,加强了市场运作能力和自主性,把原先一直在2亿规模徘徊的教辅业务提升到目前的10亿规模,由于市场规模还在增长,公司教辅业务未来可能会达到17亿~18亿规模。但是,由于教辅材料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新华控股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为了扩大业务,皖新传媒也在尝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的教材教辅业务。不过,教材教辅业务总体上面临季节性问题。该业务共有1000多名员工,每年两次开学季节的教材教辅分发就会像洪水泄流,非常紧张,而平时除了征订统计等日常工作,不算太忙。现在集团也正考虑这个业务团队的常态化经营,但目前还缺乏常态化产品,很难在两季空隙从事新的业务。

“新华”血统: 包袱还是财富?

由于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长期服务于党的宣传教育事业,是国家最为重视的思想文化阵地之一,皖新传媒的上市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华”血统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

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省政府帮助安徽新华书店系统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包括60多年来因为体制和机构的历史沿革而造成的、遍布全省城乡的1700多宗土地和房产问题。对于书店地产到底是“出让地”还是“划拨地”的最后确定,没有政府的支持根本无法实施。安徽新华书店系统还享受着国家税收政策优惠。皖新传媒每年有2亿多利润,其中一半得益于国家免征所得税政策的支持。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