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2:26:39

点击下载

作者:沈耘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湖梦

西湖梦试读:

西湖梦

  

第一章

  作者曾经历过一番梦幻,故将真事隐去,书中称:中国东南省东隐市东隐镇等等。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自小寓居杭州西湖。常日游西山,夜枕绳床。喜欢晨风夕月,阶柳庭花,迎风啸歌,傲骨壮志。因对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向来崇敬,故将杭州蒋村西溪湿地自家茅庐题名曰:悼英轩。原本打算得过且过,终老西湖,默默无闻,了此一生是也。  这日,夏日炎炎,夕阳西下,我在西溪谷闲来散步。这里虽无豺狼虎豹等猛兽,但狐狸、野猪、刺猬、猫头鹰、孔雀、白头鹤、鹰雕、松鼠、野鸡、山猫、野猴等小动物还时有出没在西溪谷的深壑山谷,觅食饮水。这西溪谷十八坞全长约13.6公里,起至老和山北麓,终至留下西穆坞。谷中古树参天,奇峰叠翠,人烟稀少,碧谷幽泉,凉风嗖嗖。这真是一处城西幽僻赏景之处。但见:  溪周皆竹怪石倚,山泉乱涧水澌鸣。  碧水青山曲径斜,古寺残庵掩谷中。  奇峰野猪丛林嚎,翠谷野鸡山间跑。  野径山谷百啼鸟,枯树残叶野猴跳。  我走约二里,正在留恋此处风光美景。忽见远处茂竹小径飘飘然来了一位年长道人,及近,见道人白眉鹤颜,恍若神仙。对我鞠了一躬。嘻嘻笑着说:“无量天尊,这位先生可是杭州西溪湿地悼英轩的沈先生吗?”  我因对年老长者向来恭敬,不禁上前施礼说:“老仙长,晚辈正是。今天偶尔得闲到此山野茅蒿赏景散心。老仙长可有事否?”  那道人手捧须髯笑着说:“贫道来自北邙山太虚道院,道号韦驮,今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而来,欲到西湖葛岭抱朴道院烧丹煮汞。这是一本贫道在青埂峰花了月余手工抄录的《西湖梦》,乃是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所写。据那石头所言,此书乃是当世奇书。那石头又对贫道说,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必有个杭州西溪湿地悼英轩的沈先生在此西溪谷赏景经过,你可去找他,托他帮助修订此书,传于天下。故今天贫道已在此处山谷间等候你多时了……”  说着便从袖襟中将这抄录的奇书递给我,没等我翻阅,那道人随风飘然而去,再不见个踪影了,我此时心中自忖:“这人必有来历,很该细问一下此人的来历。如今后悔,却已晚矣!”  我十分好奇,提书至附近一大青石上闲坐片刻,翻阅此书。原来该书书名曰《西湖梦》,大致记载着一块数百万年前女娲补天时被弃未用,后投胎于人间的通灵宝玉在西湖边的所见所闻。奇怪的是全书从头致尾并无朝代年月,或已失落也未可知。幸好书中所叙家庭琐事、闺阁幽情、山水风光、英男烈女等等描述,倒还全备。最后的尾页还有一偈云:  奇石无材补苍天,枉入西湖又百年。  由来红楼身后事,托君抄去作奇传。  我十分好奇,将此书翻来倒去粗粗翻阅一遍。约莫一个小时,顿得困乏,遂伏石盹睡,不觉恍惚间走至一处,不辨是何方。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赶紧想跑去躲雨。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一座古刹,隐约有“报先寺”三字,遂跑进庙内躲雨,进了寺庙大门,来到天王殿,殿内空无一人,两旁四大金刚神态各异,抬头忽见殿内四周金钟闪烁,佛影晃动,那天王殿正中端坐在佛龛里的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哈喇菩萨)眼珠一转,用双手拍了拍滾圆的大肚,竟张开金口说:“进来的可是杭州蒋村西溪湿地悼英轩的土民沈先生么?”我来到这寂静冷僻山庙,已是胆寒,赶忙跪倒磕头,“小人正是。”  弥勒佛拍着大肚子,“我等乃是此处附近报先寺庙的菩萨,天宫内的凌霄宝殿每日上朝的玉帝,你可知否?”  我赶忙在佛龛下拱手磕头,“小人早知玉帝大名,只是无缘相识……”  佛龛内的弥勒佛微笑着说:“阿弥陀佛,玉帝掌管宇宙天、地、人三界的万物,昨日玉帝在凌霄宝殿召集开了一次大小天官联席会议,决定在中国杭州西湖边选一良民修订一部传奇小说《西湖梦》。西湖这几年引钱江水入湖,净化水质,重建雷峰塔;又开发了新西湖,扩大湖中景点,西湖周围几十万亩的西山森林公园石砌游步道已连成一片。从小和山、午潮山一直连到五云山、宋城。听说2022年在杭州西湖边举办国际亚运会。那全球二十国集团2016年9月4日在杭州西湖边开什么国际G20峰会。天宫中大小天官包括十代冥王、四海龙王、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及各路神仙都十分好奇,现在天上诸神都知道下界有个人间天堂叫西湖的。玉皇大帝最近闲来无事,想要知道人间西湖的各种奇异故事。玉帝说那前世的曹雪芹先生修订了一部《红楼梦》,堪称前朝的百科全书。希望今世的沈先生也同样修订一部《西湖梦》,讲的是当代的新事。玉帝又说,西湖果真这么好,准备过了年,选良日,携众仙神到杭州西湖小住几日,亲口尝尝那白堤楼外楼的西湖醋鱼、灵隐天外天的东坡肉,再亲眼见见西湖美景,亲耳听听西湖的传奇故事。玉帝说,请你修订《西湖梦》,传于天下,以扩大中国西湖在宇宙天地之间的影响。玉帝圣旨昨夜刚到,今天下午,我委托我身后的韦驮大将军已将此书原稿转交于你了,想必你已收到了……”  我跪地叩道:“阿弥陀佛,玉皇大帝要住西湖,那真是西湖边杭城百姓的福份。我们一定请玉帝老爷住最好的西湖丁家山的刘庄和长桥边的汪庄。那刘庄三面临湖,一面靠山,号称西湖第一名园,现已改为西湖国宾馆。玉帝老爷一定喜爱此处。但不知这西湖奇书要请小人修撰些啥内容?”  弥勒佛眼珠一转,双手一拍袒露着的大肚皮,用右手抓了抓垂长的耳朵,又哈哈大笑起来,张口说:“阿弥陀佛!玉帝要求有西湖美景,湖上人物,西湖周边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并要求《西湖梦》的篇幅规格档次水准不亚于前世的《红楼梦》。今年先完成前六十章,明年完成后六十章,共计一百二十章……”  我思忖半晌,皱着眉,在弥勒佛面前拱手行礼,苦笑一下,推辞说:“菩萨大人,小人这事,实在难了,西湖边的好多事情,小人一概不知详情。玉帝还是另找他人修订吧!”  谁知,那弥勒佛眼珠一转,又张嘴大笑起来,“阿弥陀佛!这位西湖土民,我佛通灵,能掐会算,早知你的不凡身世。又知你文史书画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我佛慧眼,千里挑一,看中了你,你就不要推辞了。玉皇大帝今要我等任命你为《西湖梦》修订官,这是玉帝叫吾等给你的亲笔委任状,拿去看吧!”  说话间,只见弥勒佛笑着从袈裟袖口中抽出一卷金镶帛纸,递了过来,我上前跪着接过帛纸,定晴一看,帛纸上面写着:“今特聘杭州西湖土民沈先生为《西湖梦》修撰官”……我迷迷糊糊,约过了一个时辰,梦醒,这时夕阳落山,夜色朦胧,四周山雾飘渺,凉风飕飕,我额上冒着冷汗,起身正欲离开此地,朦胧中忽见身旁大青石上有一张蜡黄帛纸,拾起见其上歪歪斜斜、隐隐约约写了这么几行诗句:  前世已有红楼梦,今世应有西湖梦。  红楼西湖皆是梦,演义人间中国梦。  君将笔墨逞风流,修订传奇西湖梦。  仙狐托梦传佛旨,修完此书传天下。  ……  我见此蜡黄帛纸,痴呆了半晌,看了几遍,正在疑惑,极力回忆方才似梦非梦的情境,忽地,在此幽壑山谷,又闻“丁零当郎”铜铃般响声,抬头见二十几米远处,西溪谷5米宽游步道上有一只成年大狐狸,象人似地盘坐着,毛耸耸的黄毛长腿露在游步道青砖上,正朝我大笑呢!  只见那狐长得:白眉绿眼,金毛瘦身,尖嘴獠牙,身长约一米许。特别是那翘起的扇形卷毛尾巴足有一米多长。远看似鬼狐下凡。我大惊,举石投狐。那狐夹腿便逃,追了约三里许,转过一陡坡,倏然不见。我正赶得心虚气喘,惊疑不定,抬头见茂林修竹深处,隐隐有暮鼓金钟。及近,眼前出现一座红墙青瓦的寺院。寺门墙上有一匾额,题着“报先寺”三个大字。走进一半圆角门,又转过一大石牌坊。那金狐溜进了大石牌坊,倏地不见了……我乃出了寺庙。在西溪谷的回家路上,恍惚仍在梦中,心下思忖:“玉帝之命不可违,否则天降人祸也。”至西溪湿地自家的悼英轩中已是掌灯时分,我匆匆吃罢晚饭,洗过碗碟,拉拢帷帐,忙掏出笔纸墨砚,战战兢兢,不敢懈慢,青灯黄页,连夜修订此书也。  闲言少叙,打那夜后,我每晚在悼英轩中研墨蘸笔,挑灯修书。根据那石头提供的原版《西湖梦》,添加年月,增删数次,最后分出章节,书名曰《西湖梦》。  据那石头所言,这茫茫宇宙原是个无日无月,无物无人的混沌世界,宇宙天体一片漆黑,无声无息。不知过了多少亿万年,那盘古氏开辟了天地。但世上只有恐龙、剑齿虎等怪兽。世上未有人类。又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大约距今几百万年前,在东方的黄河流域,经天地精华的孕育,日真月华的滋养,诞生了人类的始祖—造人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女娲来到世上,孤零零一人,她就用黄河边的黄土造人。这一批人是世上最古老的人类。这些原始人个个披麻裹皮,女人也和男人一样,白天在丛林中奔跑着去狩猎猛兽,日落回到山洞还要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有一天,晌午时分,忽然,天地间一阵巨大抖动,接着天地昏黑,如同黑夜,那女娲定睛一看,坏了!原来那支撑在天边的四个边角上的擎天大柱,被十级以上的大地震突然拦腰折断,顿时大地开始塌陷、破裂,那苍天的穹顶开始崩裂将要坍塌。接着,山林大火熊熊燃烧,大洋的浩瀚海水涌入大地,水火成灾,巨大的猛兽从山林中外逃到处食人,那天空中的秃鹫也用利爪攫食老人小孩,眼看原始人类将面临一场无法抗拒的浩劫。  正在天下苍民哭爹喊娘之时,伟大的女神,人类的母亲──女娲出现了,她来到了众人的面前,她智慧、勇敢、慈祥,她临危不惧,站在黄土高坡上,坚定地对众人道:“在天外的大荒山青梗峰下有一座巨大的无稽崖,崖上的顽石乃是天地的精华,此石洁白如玉,一尘不染,我可将此石开采后,再架神鼎神炉将此石锻炼成五色石,此五色石用于补天,定能万古不破,永世长存……”  于是,女娲带领众人来到了天外天的青梗峰下,亲自指挥去开山取石,化了数天时间共开采了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并在无稽崖下架起巨大的神鼎火炉开始了高温冶炼顽石,共煅烧了七天七夜,那顽石出炉后,天下苍民们均见天外霞光万道,五彩缤纷,再看石上赤橙黄绿青五色缠绕……女娲大喜,在天地间搭神坛,跪拜天地,口念咒语,这位女神顿时变成了身高万丈的巨人,众人只见她的头颅顶住了幽暗的苍天,用自己巨大的双手托住了巨石,将五色巨石一块块送上了天穹……她赤手空拳,不用水泥砂浆,不用注浆打锚杆,就将苍天穹顶给神奇的弥补的天衣无缝,万古不破……但不知怎的,女娲在补天的施工过程中,单单剩下了一块五彩石被遗忘在了青梗峰下,弃之没用。谁知这一块五彩石经高温锻烧,竟象那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孙悟空一样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百炼成才了。它竟通了灵性,会听人话、吐人语,它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以为自己无材,被女娲看不上,不堪入选,自觉怀才不遇,从此自怨自叹,日夜悲叹号哭。那石头后来闲来没事,在天界落得逍遥自在,到处游玩解闷……一日,被警幻仙子(天界保卫部长)留在赤霞宫当了护宫侍者(卫队长),警幻仙子给这石头取名叫神瑛。那赤霞宫旁恰有条湍流不息的大河名叫灵河,神瑛侍者经常在河边闲来散步行走。这日,恰见灵河旁有一株雌性仙草,名曰绛珠的,长得十分可爱,眼看要枯萎而亡。那绛珠仙草见了那石头,忙央求说:“好哥哥,妹妹我快枯死了,你快救我一命,我今生今世一定报答你。若报答不了你,就投胎做女人,用我那一辈子的眼泪来还你,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那石头听了,赶紧捧来灵河的琼浆玉液来救那绛珠仙草。闲言少语,那石头打这一天开始,每天用灵河之水浇灌仙草,那绛珠仙草为了报答那石头的救命之恩,就与那石头同日一起下界,那仙草投胎到了姑苏城的林家,名唤黛玉,黛玉的母亲贾敏夫人恰是自己救命恩人那同日下界投胎的宝玉的姑妈。  原来,那石头竟也投胎到了金陵城内贾家荣国府。贾林两家原是姑表亲戚。那仙草投胎不久,生母贾夫人恰又红颜薄命病死扬州,才5岁的小黛玉被外祖母史老太君请进了金陵荣国府。如此一来,这一对来自天界的情侣在人间终于见面了,这对投胎下界的情侣在大观园同吃同睡,真是天上一对,地下一双,如胶似膝,形影不离。但好事多磨,那仙草投胎的黛玉小姐过了十几年,竟活活气死在了大观园潇湘馆。  而那石头投胎的宝玉在黛玉死后过了一二年,也被天外神仙一分为二,石兄先回了老家青梗峰,这石兄根据自己在南京金陵投胎做人悲欢离合的历劫经历,日积月累写下了一部千古传颂的古代传奇──《红楼梦》。而那石弟近百年来又根据自己在人间西湖的亲见亲闻,据它自己说来也有些趣味,也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写下了一部当代传奇巨著──《西湖梦》。这真是:  女娲补天不畏难,弃石不甘作奇书。  落草西湖隆盛地,更演一番奇异梦。  

第二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代) 柳永.望海潮却说历史的时钟进入了1964年初春,1959年开始的震惊中外的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已告结束。早春二月,白堤上的柳枝上,刚刚吐出嫩绿的新芽,十几只在阮公墩附近湖面上的野鸭,它们扑打着冰冷的湖水,“嘎”、“嘎”地叫喊着,在西湖中寻找着鱼虾,春天来到了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天气还是冷冷的,冷空气不时地侵袭着江南大地,西湖上的天格外的深蓝,西湖边钱塘门(杭州的老城门在1958年,均已拆除)外的环城西路两旁的粗大的法国梧桐树上的梧桐叶正随风刷刷作响,象是在欢迎一个人的到来,因为今天在环城西路石头街尽头的3号墙门将迎来一位贾家的小主人。  “呜……”,随着一声长鸣,从上海方向沪杭铁路驶来了一列黑色蒸汽机车,吐着滚滚白雾、喘着粗气,下午2时正,缓缓驶入杭州的城站火车站。  “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杭州站到了,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杭州……”城站火车站的女广播员的嗓音是甜甜的、暖暖的。  旅客们纷纷走下列车,这时,在第2节车厢人群中走下了一个瘦长的剃着短西发的小伙子,他手中拉着一个刚满3岁的小男孩的手,这小男孩名叫贾雪芹。  小男孩长得很清秀、红红的圆脸、小家伙特别结实,虎头虎脑、大眼晴、粗胳膊粗腿,挺着小胸脯很神气,一看就知道这是农村来的小伢儿。  今天清晨,小雪芹可高兴了,东隐县东隐镇洛东乡下的奶奶特别给他换了件新衣裤,穿了件干净的蓝色连衣棉裤。  ……  “阿巴巴,这是哪儿啊?”雪芹眨巴着乌黑的大眼晴问道。  在东隐农村洛东由余里,雪芹对这位小伙子从小就叫阿巴巴,他叫惯了阿巴巴,雪芹在农村一直和阿巴巴、奶奶朝夕相处,日出起床,日落睡觉,除了奶奶,就是阿巴巴最亲热。  这时,这位小伙子在车站里拉紧了雪芹的手,笑道:“雪芹,杭州到了,今天吾拉要去见你爸爸妈妈……”  这小伙子是雪芹爸爸唯一的亲弟弟,名叫贾心德,今年刚20岁出头。  今天是星期日,小伙子贾心德一早带着雪芹从由余里乡下先自己摇船到镇上,那时农村出门就靠船,到了东隐镇又乘轮船到了东隐县码头,在东隐县火车站买了张火车票,一路经马王塘、王店、海宁(硖石)、长安镇来到了杭州。  叔侄俩这时走出了城站火车站,穿过城站广场,来到了火车站对面的城站路上,他俩走进了街口上一家小面店,买了二碗阳春面吃了起来,雪芹从乡下带来杭州的一只小花猫准备做杭州的小伙伴,它刚断奶不久,在竹笼里大概也饿了,不时“咪喵”、“咪喵”的叫着,阿巴巴贾心德向店小二讨了些鱼骨头放进竹笼里,小花猫别饿坏了,它才出生一个月,叔侄俩吃罢,贾心德付了面钱,出了店门,贾心德叫了辆人力三轮车,叔侄俩进了车后的轿厢,车夫踏着三轮车带雪芹叔侄俩穿街过巷,三轮车沿城站路,解放路、菜市桥、盐桥、小车桥、六公园,钱塘门,来到了西湖边圣塘路、昭庆寺附近的环城西路上,三轮车沿环城西路,在凤起路不到,往右拐进了一条弄堂,弄堂口旁的白墙上方有一块蓝色的钉在墙上的路牌,名曰:石头街。  原来,杭州的西湖分里外二湖、外湖大,内湖小,叫里西湖。你如果从里西湖北山街一侧的宝石山保俶塔东北面往东鸟瞰,隐约可见在这座美丽城市的西湖边东北角的环城西路上这一条笔直的不起眼的小街,整条街长约百来米,起名叫石头街(现已拆除,几年前新建了豪华的温德姆豪廷大酒店)。  石头街的南面就是龙游路(现在是武林路时尚女装街的入口),北面就是凤起路。这石头街虽起名叫街,实际是一条仅长一百多米的死胡同,因为这条死弄堂的朝东的尽头砌了几米高的围墙,翻过这个围墙对面那就是当时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厂──都锦生丝织厂。  过去经常有外地游客、行人不知情,他们走进此街,一看路牌上写着是街,总以为石头街是一条可通往别处的小街,结果走到尽头才知上当。一看,那都锦生丝织厂的白色高墙挡住了通路,才知这是一条死胡同,他们嘴里往往嘟噜着几句骂人的话,只得往回走,重新回到环城西路大马路上了……叔侄俩进了石头街,三轮车颠晃起来,原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头街路面上裹嵌着约拳头大小的毛石,所以取名叫石头街。露出的半块石头周边长着各种野草,有狗尾巴草、青草、甚至还有荠菜花、马兰头等野菜花。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甄士隐街各墙门里的小讶儿们,拿着剪刀、篮子,三五成群来到石头街上挖荠菜、马兰头等,回家洗净后放到沸水里滚一下,捞起来切碎当菜吃,真香!  石头街旁长着2株白果树、其它还有梧桐树、冬青树、柏树、樟树、松树等,还有低矮的杂树如月季、不知名的灌木等,每当春天到了,几百米远的西湖边上的各种蝴蝶、蜜蜂、大头蜻蜓等纷纷穿过环城西路飞来小弄堂游玩,石头街真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  闲言少语,约行百来米,到尽头了,雪芹与阿巴巴下了三轮车,心德付了三轮车费,推开了石头街尽头的3号墙门大铁门,走进了墙门里,穿过狭窄的中间过道,来到天井里,一座小洋楼霎时出现在雪芹眼前,一块大横匾写着“红楼”二字。  这小楼的主人,据说当年是国民党少将吕民贵,当年他在杭州钱塘门一带置地筑屋多处,他特别偏爱这西湖边石头街的小楼,给小楼取名曰:红楼。因为他的年轻美丽的姨太太名字就叫小红。她住在此楼多年,在楼顶上可望到碧波荡漾的西湖水波……抗战时期,这小红楼又成为日本侵略者的俱乐部,日军在楼内打牌,寻欢作乐,一直到抗战胜利后,这红楼才又回到吕民贵的手中。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杭州后,这位国民党高官逃至台湾,人民政府接管了石头街的小红楼。建国后,这小红楼也与杭州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宅深院一样,成为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大杂院。  雪芹从小在东隐县农村田野、河浜长大,对眼前的城市环境十分新奇,他一边看着小红楼青灰色石砌的墙壁、乳黄色的水磨石台阶,一边与阿巴巴搀着手穿过墙门院子不大的天井,蹬上了主楼的金黄色水磨石台阶,接着走进了正中间的一间房间内……房间不大,只有十个平方米左右,但朱红色的广漆地板,细高的乳黄色玻璃木框门,室内雪白的墙面显得明亮、清洁、崭新……雪芹正看着,这时正门内出现一位青年妇女。  “心德,你们来了!”她热情地喊道。  “雪芹,你妈妈来了!”心德对雪芹道。  雪芹睁着乌黑大眼打量眼前这位陌生的年轻妈妈,见她清瘦的脸庞,颧骨突出,瘦长身材,乌黑短发,白色衬衫,黑色裙子,面目很温和慈祥,她正朝雪芹微笑着……“雪芹,她是你妈妈!快叫你妈妈!”心德又对雪芹催促道。  “妈妈!”雪芹平生第一次喊妈妈,这时,母亲丽华也弯腰拉住了小雪芹的手。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雪芹,你爸爸来了!”母亲丽华面朝脚步声响处叫着。  雪芹心中暗想:“这个爸爸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但看母亲的表情,他肯定也是个亲人……”  雪芹正想着,眼睛朝房内墙角边的边门望去,因为脚步声是从那里传来的,以后才知这房间外面是一条贯通红楼南北的约一米宽的走廊,这小屋墙角边有一扇一米宽的小边门与中间走廊相连。哪知,父亲贾延龄没从这房间小边门进屋,随着脚步声,他却绕过中间走廊从刚才雪芹叔侄俩进门的一楼阳台的中间房门走了进来……“雪芹,你爸爸来了,快叫爸爸!”母亲丽华朝雪芹喊道。  雪芹站在房中间,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爸爸,只见他:理着浓密的西发,瘦瘦的脸颊,眼眶上架着一副米黄色的眼镜,白净的皮肤,眉清目秀,长相十分俊美,拿今天的话说,极象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我的中国心”的港台歌星张明敏……“爸爸!”雪芹这才朝爸爸贾延龄叫了一声,随着雪芹的叫声,延龄也弯腰拉住了雪芹的小手……之后,雪芹跟着爸爸延龄把那小花猫也安了家,把它安置在红楼外靠都锦生丝织厂高墙下的墙门里放自行车的瓦顶车棚里,在三面通透的墙角用一只大木箱口子朝外横放着,箱子里面塞些破棉絮,算是小花猫的新家了。这早春二月的天气,车棚三面没墙,夜里刮风下雨,怕夜里那小花猫冻坏,用破棉絮挡些风雨。可那小花猫,原是有农村妈妈的,它第一晚还在石头街新家那箱子里面睡了,第二天,天刚亮,它就出发了,有邻居看到它独自爬上了这车棚的屋顶,然后“咪喵”、“咪喵”,叫了几声,大概是在跟小雪芹说再见了,有人见它翻墙走壁去了,西子湖边从此又多了一只农村来的野猫子……雪芹刚踏进这西湖边新家,觉得这新来的家,虽狭小却很明亮,雪芹感到这个地方一切都是新奇的,仿佛到了另一个崭新世界!  接下来,天色已黑,已到掌灯时分,丽华至后院端上了几碗菜,端上了刚烧的热饭,全家端起了碗筷。饭毕,丽华叫雪芹漱了口,便早早上床休息,这边大人们又叙了一回,不一会,雪芹便恍恍惚惚的睡去了。次日,早上起来,睡眼惺忪的雪芹发现屋内不见了阿巴巴身影。  “阿巴巴呢?”雪芹忙问母亲丽华。  “你阿巴巴昨晚就回东隐乡下,忙着种田去了!”丽华笑道。  雪芹急了,他想再跟阿巴巴回农村乡下,但阿巴巴已走了,懊丧不已。从此,雪芹留在了杭州,留在了西湖,再也见不到日夜相伴的阿巴巴了……这天上午,雪芹正在自家门外的红楼朝南的大阳台上独自玩耍,刚丢了小花猫,心里还不高兴呢!  “你叫什么名字?……”  一声悦耳的童音传来,雪芹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一般身高的小女孩亭亭玉立地站在红楼一楼阳台中间走廊口,正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他,雪芹见她:白白的鹅蛋脸,一对弯弯柳叶眉,水汪汪的大眼,穿着粉红色的裙子,露出雪白而匀称的小腿……见是个不认识的女孩,雪芹忙答道:“我叫雪芹,那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怀玉,我爸爸叫念玉,我妈妈叫蝉娟……”  这叫怀玉的女孩走了过来,笑着说:“雪芹,你是不是昨天刚来这里,你到我家去,和我一起搭积木玩……”说着,拉着雪芹的小手就往她家走……原来这怀玉家就在雪芹家的贴隔壁,怀玉家的正门与雪芹家的边门只一墙之隔,在红楼一楼的中间走廊上。进了林家的门,雪芹看到了那怀玉的小房里有许多各种各样颜色形状做成的模仿真的小脸盆、小碗,小茶杯,小桌子、小畚箕、小车、小船、小人等塑料玩具,还有各种形状的积木,能搭起各种形状的小木头房子。  雪芹在农村乡下从来没见过这玩艺儿,高兴极了,怀玉笑道:“雪芹,我爸爸妈妈上午不在家,你陪我在我家,我俩一起搭积木玩好不好?”  雪芹说:“太好了,就是我还不会搭积木,你要教我……”  怀玉说:“好吧!”两个人蹲下了身子,一起搭起了积木……又过了几天,爸爸贾延龄带着小雪芹来到了仅隔石头街一二里路,只隔了一条凤起路的孝丰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南分台幼儿园。  ……  “叫声施阿姨!”贾延龄对儿子雪芹说。  “这就是雪芹呀,这孩子看上去挺乖巧机灵的!”在幼儿园的小班门口,延龄找到了幼儿园园主任施云芬阿姨,她拉着这位虎头虎脑的圆脸大眼农村来的雪芹的小手,亲切地说。  这时,雪芹那乌黑滚圆的眼睛马上又看到了幼儿园教室的地上同样有许多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红红绿绿、各种颜色的、在农村奶奶家从来未见过的塑料玩具、木头玩具,比前几天那石头街邻居怀玉家的玩具还好玩,还多许多,就蹲下身去,独自玩去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南分台广播天线发射铁塔就在杭州市孝丰路电台幼儿园内的一大片草地的中央矗立着,到了1970年广播发射铁塔才迁建到城北勾庄(至今还矗立在勾庄广阔的田野)……雪芹经常站在幼儿园草地中央,好奇地抬起小脑袋仰天观望这耸入云宵的的腊黄色的广播发射天线铁塔,它足有一百多米高,那年代的广播发射天线铁塔还是用的腊黄色的木制外壳,每隔一米高用一节铁皮扣住……雪芹是个农村孩子,特别喜欢在幼儿园的室外草地上奔跑,还想爬上幼儿园草地上耸立的发射天线铁塔,因为上面有那一节一节的可用于攀爬上去的铁梯……时光飞逝,1964年6月1日,儿童节很快到了。这天,幼儿园的阿姨们给每位小朋友小脸蛋上擦上红红的胭脂,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因为等一会儿,电台的家长们来幼儿园,雪芹这些小朋友还要表演节日给自己的父母们观看哩……这时候,丽华、延龄夫妇也来给小雪芹过儿童节了,丽华今天挺着大肚子缓步出现在了孝丰路幼儿园的草地上,原来,按计划丽华的第二个小宝宝下个月就要出生了,延龄夫妇也早已取好了这孩子的名字,大儿子叫雪芹,小儿子就叫雨芹吧。  这时,还是雪芹眼尖,老远见爸爸、妈妈来了,正在和小朋友排练唱歌的他,也顾不上排练节目了,赶紧蹦蹦跳跳跑到父母身边,一头扑到妈妈怀里,再也不松手,不离不弃了……丽华吓的赶紧弯腰说:“雪芹,别压坏了妈妈肚子里的小弟弟……”幼儿园的阿姨们见了,也赶紧跑过来拉雪芹的小手,因为那几个节目表演还要排练,还缺着一个小演员雪芹呢,阿姨急着说:“雪芹乖,我给你好吃的糖果,我们小朋友节目排练好了,还要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给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呢……”  那阿姨说着,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黄灿灿的金纸头裹着的水果糖塞进了雪芹的小手里。在那个清贫的年代,水果糖,那是城市里的小孩子们过年过节、有喜事才有机会吃的佳品啊,农村孩子哪能吃得到?  雪芹记得小哈子(幼儿)时,有一次,雪芹乘着阿巴巴的农船,从由余里出发到东隐小镇的陆家桥卖农产品,阿巴巴摇着橹浆,发出有节奏的“几咕嗒”、“几咕嗒”的桨橹声,从弯弯曲曲的田野河浜的水草丛中穿梭一直摇到了东隐镇。  那住在小镇陆家桥市河边的外公,那天,刚好在陆家桥桥郎向(桥上)拎了一大篮青菜经过那儿,见小雪芹坐着农家小船从远处的石桥洞下驶来了,外公贾心国赶紧下了桥堍,买了一大把金黄色的粽子糖,跑到河滩头的踏步奇(石阶)上等着小雪芹的那条农船驶近,在摇头晃脑的船沿上,外公把一大把粽子糖递给了船中坐着的小雪芹吃……令小雪芹记忆犹新的,又有一次,那天,夕阳西下,雪芹在乡下由余里娘娘老屋外,与艾努家的小哈子(小孩)琴英、银宝妈(雪芹的乳娘)的女儿玲英在毛竹园旁的稻秸垛上爬上爬下苕别相(玩耍)……远远望见一个老头,手拿拨郎鼓摇晃着,拨郎鼓“铃铃铃……”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头肩上挑着两筐东西,慢悠悠地从远处的田横头(田边)走过东边的由余庙晒谷场,向西边雪芹的娘娘四宝家的一埭房子走了过来。  雪芹娘娘四宝家是由东朝西贾姓家族居住的农家瓦房最朝西的一户人家,共有二个门面。一直等那手拿拨郎鼓的老头走近,雪芹瞅见那扁担上前后两个挑着的箩筐上放着土黄色象大面包似的梨膏糖,等那手拿拨郎鼓老头临要从他身边经过时,雪芹从那老头的梨膏糖的后面那担箩筐上上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小嘴里还轻声说:“拿块糖吃吃!”  那老头只顾往前打着拨郎鼓,雪芹咬了一口,一点不甜,赶紧吐了出来,原来这土黄色的是肥皂,不是梨膏糖!那老头见雪芹那欲吐的窘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雪芹懊恼不已,回了屋,见到了正在屋内劈柴烧饭的娘娘,这事还不敢告诉娘娘,怕说嘴馋…………  这时,幼儿园里有个小胖子,也和雪芹一样,见到自己父母亲来了,也跑到了他的父母身边就是不肯离开。可一见那年轻阿姨给的金纸头裹着的一颗颗水果糖,馋嘴的他,口水都流出来了,早扔下自己父母,抓着糖果,跟着阿姨们跳跳蹦蹦排练唱歌,准备表演节目去了。  可那小雪芹死活就是不肯离开自己爸爸妈妈,阿姨们怎么劝都不行,连水果糖也不屑吃了,那节目表演的念头早已丢到九宵云外了。  又一位阿姨走了过来,眉飞色舞地对丽华说:“雪芹妈妈,你们别看雪芹个子小,平时不太说话,可是爬起山来,象一只小老虎,别的小朋友一个也爬不过他,他得了第一名呢!”那年轻阿姨竖起了大姆指,在雪芹父母亲面前表扬起了小雪芹……那阿姨说的是一个月前,五一国际劳动节发生的事,那天,电台幼儿园阿姨们带着小朋友们去西湖白堤的中山公园去远足郊游……在白堤平湖秋月旁的孤山的中山公园内,幼儿们在阿姨的带领下,来到了孤山天下第一景旁的陡峭的小山坡,阿姨们说:“小朋友们,今天,阿姨们要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第一个爬上山坡!”  只听见“嘘嘘”的阿姨口中的哨子声,一吹响,那几十名小朋友就向陡峭的孤山山坡顶冲了上去,城里出生的小朋友平时娇生惯养,而小雪芹是农村孩子,野性足,个子虽小,长得象小老虎,爬山却机灵得很,三下二下抓着身边的树叉草丛就爬上了野草丛生的孤山山顶……山顶上正在喊“加油”的阿姨们远远望见山坡上的小雪芹第一个抓着树枝草丛冲上来了,她们赶紧伸出双手拉住了才3足岁的雪芹的小手,把雪芹拉了上来,雪芹得了第一名。打那天以后,在幼儿园的阿姨们的眼中,小雪芹成了幼儿园里的爬山冠军……

第三章

  七月的一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房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丽华肚子里的小雨芹终于呱呱降生了,雪芹从此有了比他小3岁半的小弟弟雨芹。  这天照例是周六,雪芹的爸爸贾延龄来孝丰路电台幼儿园接雪芹回家。贾延龄来到幼儿园里,兴冲冲地对雪芹说:“你姆妈生了个小弟弟,我们在家里还抓了一只小麻雀哩!”雪芹一听家里抓了一只小鸟就来了劲,急着说:“真的?小麻雀在哪?”  延龄带雪芹离了幼儿园,骑着脚踏车带儿子雪芹沿孝丰路、环城西路,穿过凤起路,拐进了死胡同—石头街,雪芹推开大铁门,回到家,推门进屋一看,只见妈妈丽华半躺在小屋的大床上。  丽华见雪芹从门外进来,叫道:“雪芹,你幼儿园回来了,快来看看你小弟弟!”雪芹走近床边一看,只见小弟弟的肚脐眼上贴了块药膏样的东西,躺在妈妈身边一动不动,香甜地睡着了。  接着,延龄把小鸟从墙上的钉子上拿了下来,拿着小麻雀递给雪芹,雪芹仔细一瞧,原来这小麻雀的一只小脚用白线团绑在了一只筷子上,那筷子刚才扎在墙上的钉子上,小鸟所以跑不了。  床上的丽华微笑着对雪芹说:“这只小鸟它自己飞进了这房子,它飞出去时,没有看清房门有玻璃,它撞到了房门的大玻璃上,这小麻雀被撞晕了,被你爸爸抓住了!”雪芹边听妈妈的唠叨,边见妈妈脸上长满一疙瘩一疙瘩红红的痱子,他心痛地:“这小弟弟偏偏要在一年中最热的天气生了出来!”  在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艰辛岁月,别说各家各户拥有空调机,就是电风扇,雪芹也只有在电台幼儿园才能见到室内顶上那黑呼呼能旋转的大吊扇叶子。  这时,雪芹见妈妈丽华热得满头大汗,她在床上拿起了一把白色大蒲扇,不停地给熟睡的小弟弟雨芹扇着扇子,怕热坏了小毛头……雪芹的家只有里面后门外的中间走廊有点凉爽的穿堂风,那走廊连着三户人家的房门。其中,怀玉家的房门就在走廊的东北边,与贾家的后门只隔一道隔墙。这时,延龄把这后门打开,好让走廊穿堂风吹进来凉快些。  在这个炎热的三伏天,丽华在产褥期闷热的天气下得了严重脚气病,整个下肢从小腿到大腿长着象痱子一样的红豆豆,奇痒难耐,雪芹经常看到妈妈用一包红色的消毒药粉倒在一个大的脚盆里浸泡双腿。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1964年8月19日,雪芹的小弟弟雨芹满月了,这天恰好是星期日,西湖边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雪芹全家象过节一样兴高采烈,雪芹穿上了爸妈给他刚在湖滨解放路百货商店买的深蓝色的连衣短裤,戴了顶嵌着五角星的鸭舌帽,蹦蹦跳跳地和仅一门之隔的林家女儿怀玉正在墙门院子里玩着迷藏……贾延龄特意从杭州照相馆租借了一架当时还是时髦的120海鸥牌照相机,准备在石头街3号墙门里给全家拍照留念。  第一张照片是爸爸延龄抱着满月的雨芹,在红楼一楼台阶旁石墩上坐着,叫邻居冯家小儿子小明儿拍了第一张黑白照片,在这张照片中,延龄穿着白色衬衫,戴着乳黄近视眼镜,低头深情地看着才一个月大的雨芹,而雨芹的小眼睛睁得大大的,仰望着自己慈爱的爸爸……接着,在红楼墙门外的石头街3号街尽头的2株郁郁葱葱高大的冬青树下,延龄笑着说:“雪芹,来,爸爸给你拍个照片!”雪芹高兴极了,爬上了爸爸贾延龄的老式脚踏车前车架横档上坐着,雪芹穿着连衣短裤,脚上是淡黄色风凉鞋,“咔嚓”一声,照片中雪芹秀气的圆脸加上戴了顶五角星的小童帽,很是可爱……接着全家走出石头街,穿过环城西路,来到昭庆寺前的少年宫广场,杭州市少年宫刚在1963年成立,就在广场北面的千年古刹昭庆禅寺内,全家4口人来到在少年宫广场的朝南的松树林前,贾延龄手拿120海鸥牌照相机又拍了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中,贾丽华双手环抱着刚满月的小雨芹,她穿着黑色长裙,雪芹在一旁站着,圆圆的脸,大眼晴,挺着滚圆肚子,穿着连衣短裤可神气啦!  接着,全家迈步走上了断桥,又走过白堤,在平湖秋月,孤山路旁的大樟树下的朱红色的古长廊椅边,丽华一手抱着雨芹,一手拉着雪芹,延龄又按下了相机快门,在暮色霭霭下,贾家全家又从西湖白堤沿锦带桥、断桥、少年宫广场又穿过环城西路,回到了斜对面的满是嵌着毛石的石头街,延龄准备为全家烧饭了……日子过得好快!产假快结束了,这天,在石头街那红楼的一楼宿舍,丽华对延龄商量说:“延龄,我马上要上班了,可我们家住在这石头街,离长桥中学很远,我每天上下班要挤7路公交车和4路公交车,上下班路途远,公交车上换车很不方便,我上班后,打算向学校领导申请一间空闲的学校房子,我们全家搬去长桥中学暂时住一段时间,这样好照顾小毛头,工作也不受影响,你看怎么样?”  延龄点点头答道:“好吧,这里离长桥是太远了。”  原来,贾家现在住的石头街3号到贾丽华平时教书的长桥中学要经过环城西路、六公园、湖滨路、南山路,有十五六里路远,也就是要从西湖的少年宫广场到南山路的长桥公园,等于差不多绕了半个西湖的路程。丽华从1961年12月来到杭州市长桥中学工作后,每天一早吃过早饭,她7时正就从石头街走出,穿过环城西路,到少年宫广场去乘灵隐来的7路公交车到湖滨,再转从龙翔桥来的4路公交车到长桥,学校下午5时下班后,再从长桥车站乘4路车到湖滨,再转7路车回家,而4路车的末班车是晚上8时,迟一点还回不了石头街……1961年初,丽华在东隐市(已改地级市)生了大儿子雪芹之后,一直在东隐市的坛弄中学教书,1961年年底,刚好有个广播电台编辑部的同事,他的夫人原是杭州市的一位中学教师,想通过对调工作单位到东隐市的学校工作,那同事知道延龄的妻子在东隐市区教书,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延龄。  20世纪中叶全国各大城市间,人们想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安家落户要化费九牛二虎之力很不容易,原因是人事档案、户粮关系等等必须通过一进一出的对调方法才能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尤其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入户更难。刚好有这样的到杭州的机会,丽华在东隐市看了延龄的来信很高兴,第二天,就跑到东隐市文教局书面申请,要求对调到杭州市所属学校工作。几天后,东隐市文教局顺利开出了双调公函,工作关系很快转移到了杭州市,接着被杭州市教育局安排到了下属的长桥中学任音乐教师。  这天,星期六下午,雪芹从孝丰路电台幼儿园周末回家,上了爸爸贾延龄的脚踏车,父子俩沿西湖边的马路过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最后过了长桥公园,马路出现了一个大转弯,就这样第一次来到了妈妈贾丽华教书的南山路长桥边的长桥中学。  这时天色不早了,已是下午四五点了,南山路旁的台阶下,学校那深绿色大铁门关得紧紧的,原来今天是周末,学校下午不上学,学生放假不来校,校园四周静悄悄的,雪芹下了爸爸的脚踏车,那长桥中学的地势没有南山路的路面高,父子俩下台阶,入甬道,进了长桥中学的大铁门,贾家就在大铁门左侧的斜坡顶的平房内,雪芹进门一看,屋内是砖木结构,屋顶露着片片砖瓦,屋顶砖瓦由里向门外,由高到低倾斜挑出墙檐外。这老屋子又低矮又昏暗,一盏白炽灯泡高挂在房屋中央,室内全是泥地,湿漉漉的。  这长桥中学因座落在西湖长桥边而得名,令人奇怪的是,这西湖边上的长桥取名虽叫长桥,实际一点也不长,大约10米长,和苏堤上著名的六条桥(东浦桥、跨虹桥等)一样短……长桥实际原是一座名符其实的长桥,它长有数里,桥上有亭子,甚为壮美,后因西湖周围山水流进西湖带来的泥沙淤塞严重,两旁只好改做民居,长桥才变成今日之短。长桥中学附近周围有玉皇山、雷峰塔(旧址)、净慈寺等西湖南区著名景点,这南山路很长从湖滨一直可通往净慈寺、花港观鱼、四眼井、虎跑、钱江大桥、六和塔,九溪十八涧、云溪竹径……长桥中学紧靠着长桥公园,这长桥公园在杭州名气不大,排不上号,比不上杭州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太子湾、柳浪闻莺、六公园等大公园。但长桥公园也有它的特色,它有点象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公园有许多大小池塘,池塘中种着许多荷花,六月的夏季荷花和公园中的柳树、桃树等相映,花红柳绿、水中倒影,长桥公园外又有一望无际的外西湖,景外有景,特别是这些长满粉红色荷花的池塘旁边有众多一人多高的假山叠石。  雪芹特别喜欢在长桥公园的假山叠石上玩耍,那里特别有几个大的假山洞象小石屋洞,约2米高、10平方大小,里面可容纳七、八个人。下雨时雨水进不了洞,洞顶全被假山石头裹严无缝,假山洞顶上有宽广平整的平台,在月光下、爸爸经常带着雪芹来到了长桥中学外面的长桥公园池塘边的假山洞玩耍,那是雪芹最开心的事……天气渐渐凉了,1964年的寒冬季节终于来了,那年头的杭州的冬天冷得很,杭州人普遍冬天要穿棉袄棉裤甚至棉鞋才能度过寒冬,隆冬十二月,真是朔风凛冽,天寒地冻,这年冬天连下好几场大雪,西湖长桥笼罩在了皑皑白雪之中,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桥也象怕冷似的,被披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只露出黑乎乎的桥洞。室内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窗外还“呼呼”不停地刮着西北风,冰寒天气对每个有婴儿的家庭都是严峻的挑战。  每天清晨,天蒙蒙亮,不管刮风、下雨、甚至下雪,延龄就早早起了床,戴上放在床边的乳黄色的近视眼镜,他出了房间的木门,轻轻地推开长桥中学门口的大铁门,登上学校外的石砌台阶,来到南山路的长桥的桥洞下,要把小雨芹的前一昼夜的尿布全拿到长桥边的西湖水里去漂洗干净,冬天的西湖湖水是冰冷的,刺骨的寒风拍打着冰冷刺骨的湖水,延龄走下了长桥西湖边的石板台阶,弯腰把尿布漂在湖水中,用双手洗了起来,双手立刻冻得通红,没几天,手都冻烂了,延龄望着那白茫茫的被鹅毛大雪笼罩的西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第四章

  在东南省东北部有个水乡小镇—东隐镇,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千年古镇,人口约上万人,方圆4.2平方公里。东隐镇的名气原比那紧邻的乌镇大得多,那时的乌镇还只是个小起眼的小村庄,上世纪因为出了个文学巨匠茅盾,那乌镇才兴旺起来。有趣的是以东隐镇为中心,东到东隐县城,西到桐乡乌镇,北到吴江盛泽皆为27里水路,东隐镇真是东隐县的中心。东隐镇内河网密布,横贯镇内的市河经凤舞桥、观音桥、陆家桥、万恩桥、东升桥等几十座石拱桥或平桥向东南约30里水路流入东隐县(建国初改地级市)—南湖。  出东隐镇亭子桥西北再行约4华里的陆路或水路,就来到一个被竹林、稻浪遮掩着的不起眼的村落,名叫由余里,它经圣阳殿潘蒋村、红谷浜即可到达,距今也有二千年历史,一条古老小河在由余里由南而北,向东流去,小河通往东隐镇、再通往东隐县,东边村口有座跨河石桥,走过石桥就到了─由余里。  这由余里从何起名?说来也有趣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江南地区有一个大国叫楚国,楚国当时有三大名将白乙丙、由余和吴起,早在春秋时期,东隐地区属吴国管辖,当时俗称柿林乡,后越王勾践灭吴,改属越地。  有一天,楚国国王派黄歇(楚国名相,后封春申君,上海申城的由来)带领由余大将,攻灭了越国, 东到东海之滨的所有土地尽归楚国所有。黄歇在东海之滨的当时还只是小鱼村的上海滩,留下了“黄歇浦”这个地名,后改名为“黄浦江”。当时,楚国大将由余在东南省东隐镇由余一带驻军和屯兵,为了解决军队士兵的饮水困难和当地村民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需要,发动军队和村民,一起开挖了一条由西向东的河流,解决军队和村民饮用水的困难,和农田灌溉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村民们为了感谢和铭记由余大将的恩德,把当时由余将军驻扎过军队和屯兵的地方取名为由余里。由余里分东西二个村落,东余里历来为徐姓家族居住,西余里历来为贾姓家族居住,村民们还把由余将军开发的小河流取名为由余港,它北通大运河,南通东隐镇,村民们过去一直都从水路摇橹到东隐镇。  为了歌颂和永久怀念由余将军对当地人民的恩德,村民们在两村中间宽广的空地上建造了一个古庙,称由余庙。庙宇坐北朝南,七开间门面,西边一间供奉由余将军的人像,俗称由余老爷。中间4间供奉地藏、观音、大狮子菩萨,东边还供奉猛将菩萨。由余庙过去有春、秋两季的佛事,邀请和尚、道士前来颂经、念佛。钟鼓之声不绝于耳、四方乡邻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祈求由余老爷、观音菩萨等保佑五谷封登、人丁安康。由余庙前宽阔空地俗称由余庙广场,历来用于佛事道场、进城演戏之用。  话说1945年秋,由余里人民为了欢庆抗战胜利,同时向由余老爷献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天,由余里村民们自愿出资,推举本地乡绅,姓贾名费,字惠元的赴苏州邀请苏州京剧团前来由余庙前的广场,演出京剧三天,由当时著名京剧老生孙柏林主演《狸猫换太子》和《大闹天宫》等京剧,四乡村民踊跃前来观看,欢呼抗战胜利,这位乡绅就是雪芹的祖父、延龄的父亲。  这贾惠元早年在家乡由余里雇了三五个长工种了几亩水稻田,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村也推他贾家为望族了。  1933年2月的一天,春节再过几天就到了,由余里最靠西边的贾家传出了男婴响亮的哭声,乡绅贾惠元又喜得贵子。原来,在此之前,李夫人连生二子,长子出生后暴亡。第二年,次子难产。这第三子出生后不久,连续发高烧,咳嗽不止,被疾病折磨得皮包骨头,眼看儿子又要一命呜呼……贾惠元赶紧化重金请来了东隐镇中医世家的郎中先生胡端,诊断得了急性痨病,老中医胡端马上开了药方,惠元叫奶娘煎了十来帖中药,婴儿总算起死回生,故贾惠元给这第三子取名叫延龄,贾惠元祝福这宝贝儿子延龄一生安康,延年益寿……岁月慢慢地在流逝,小延龄已经会走路了。1937年春节过后,虚岁5岁的小延龄按照习俗,也到了上学读书的年纪了,父亲为小延龄找了当地有名的郑昼三私塾读书。  上学的那天,早饭后,李夫人给小延龄穿上新罩衫,挎上小书包,贾惠元为儿子备了一篮粽子,一篮红纸封的状元糕,惠元带着小延龄到三里开外的红谷浜来见郑昼三老先生。  郑昼三老先生弯曲腰身,拉着小手问小延龄:“小儿,叫什么名字?”  小延龄鞠了一躬说:“先生,我叫贾延龄!”  ……  第二天,小延龄吃过早饭,当太阳刚露出地面,由奶娘陪着,延龄就背着小书包,迎着金色的阳光,来到了红谷浜,郑老先生早已在门口迎候学生们,郑老先生看到小延龄第一个跨进了私塾的大门,乐呵呵地说:“我看我的这些学生里,延龄这孩子将来最有出息!”  因为小延龄总是来得最早,郑老先生总是第一个手把手地教小延龄练毛笔字,教如何磨墨、如何握笔、如何临贴,首先练柳公权的《玄秘塔》,后练颜真卿的《多宝塔》,不但练大字,还练小楷《灵飞经》,有一天,郑老先生还从书柜里拿出一本发黄的《芥子园画谱》,手把手地教小延龄临摹《芥子园画谱》。  在上课时,郑老先生总是当着全班三十几名学生的面,点名夸奖延龄的勤奋好学,这引起了班里几个纨绔子弟的忌恨。  一天下午,延龄放学路上,突然田塍下的水沟苇叶丛中撺出了五、六个同学,为首的就是陈仕华。  陈仕华说:“贾延龄,你听着,以后放学路上,要给我们一人一个饼吃,要不叫你吃拳头!”  延龄说:“干吗要给你们吃?”  仕华说:“我看你是找死,给我打……”  仕华一挥手,这伙混混四、五个人一拥而上,小延龄顿时鼻青脸肿,鼻孔流着血哭着跑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小延龄因被打得爬不起来床,郑老先生得知此事,狠狠训斥了这帮纨绔子弟。  郑老先生看着鼻青脸肿的小延龄,心疼地说:“延龄,你可知岳飞的故事么?”  延龄说:“不知道!”  郑老先生说:“岳飞可是古代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他从小不但勤练书法,字写得好,诗也写得好,而且周侗老师还教岳飞各种刀枪棍棒的武艺,长大了,岳飞成了叫金兵闻风丧胆的大元帅,岳飞真是个能文能武的国家栋梁!”  延龄说:“郑老先生,我也要向岳飞那样能文能武!”  郑老先生又说:“延龄,你可知岳飞的《满江红》歌词吗?我唱给你听听吧!”  说罢,郑老先生和小延龄来到私塾的天井内,那郑老先生随即展开歌喉吟唱起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小延龄听罢,高兴地叫起来说:“郑老先生,我也要向岳飞那样,做个民族英雄!”  郑老先生弯下腰拉着小延龄的小手说:“好,好,孩子,先生早已看出你将来定有出息,能为国家出力,这样吧,明天起,先生我先教会你一套罗汉拳!”  第二天,小私塾的天井内,这一老一小,练开了罗汉神拳,半年后,小延龄出手不凡,他用罗汉拳狠狠教训了陈仕华,这帮小混混从此躲得延龄远远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震惊中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1月15日,浙北重镇嘉善失陷的消息传到了东隐镇,镇上镇民们跑得跑、躲得躲,开始乱作一团,纷纷向西向南逃难。  1937年12月12日南京沦陷,12月24日杭州沦陷,次年1月,日军沿沪杭铁路,攻占东隐县,接着攻占东隐镇,并在西栅凤舞桥西建鬼子炮楼、日本人的大本营设在南栅那河流的东边,日本人进镇后到处抓民工建鬼子炮楼,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三里开外的由余里。  这天早晨,小延龄全家正在吃早饭,有一个摇船的老人慌慌张张跑进屋对贾老爷说:“不好了,听说东洋人快进村庄了!”贾惠元听说日本人马上开到了,饭也不顾吃了,丢下饭碗拉着全家就向西南方向的桑梓地逃去。  小延龄也顾不得上学了,跟在大人们的身后也往田地里奔,这时村庄里一片大乱,哭爹喊娘的人叫声、狗叫声掺杂着,村里人群四下往村外逃窜,这时,小延龄听到村外鬼子的机关枪也“啪啪啪……”地响了起来。  贾惠元全家赶紧随乡民逃进了东面二里开外的关帝庙,约过一个小时,日本兵“沙沙沙”的皮鞋沓杂声和“哒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小延龄在庙内也听得一清二楚,从庙门缝隙中看到二十几个穿黄色服装、戴黄色遮耳披帽的东洋兵端着雪亮的明晃晃刺刀从庙门前慢慢走过,有四、五个东洋鬼子还骑着棕黄色的高头大马,最近的那日本鬼子距小延龄只有5米开外远。  恰在这时,小延龄身旁的邻村女婴“哇哇”地刚要出声,全庙的难民心说:“完了!”  女婴的哭声,将很快引来鬼子的注意和搜查,全庙的人都捏了一把汗,迅速把惊骇的眼光投向了这位年轻的母亲。  而这时,女婴的母亲为了这全庙避难约百名乡亲的生命安危,毅然用自己的双手捂住了女婴的鼻嘴,全庙的乡邻保住了,但女婴的头颅马上挂了下来,永远停止了呼吸!那母亲双眼噙满泪水,但不能哭出声来。  这时,惠元双脚一软,踉跄几步,差点倒地,原来他这时才忽然想起自己的次女,刚出生才半月的女婴月林不在身旁,他马上庙内四下找了三遍,哪有月林的身影?  惠元问问身边坐着的小延龄,小延龄摇摇头,说没看见,贾惠元再问问家婆李夫人,也说没看见,这才想了起来刚才在忙乱中逃得匆忙,全家人竟把在床上熟睡的吃奶的孩子忘了抱出来了!  糟糕!贾惠元惊的差点晕过去!月林万一有个三长二短这可怎么办?贾惠元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来回在庙里踱来踱去,直抓耳朵、直拍脑门,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中去找月林。  但贾惠元此时为了乡亲们的安全,不能再跑回家找爱女,他心里明白那也将引来日本鬼子,那这全庙的人的性命完了。  鬼子实行的是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惠元只能干着急,心里默默地说:“月林哪,今天不知你是不是还能活着见阿嗲,阿嗲要看你今天的命大不大了!”那泪水一滴滴直滚了下来,父亲惠元心急如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降临了,全庙的由余里乡亲们,在这漆黑的关帝庙里忍受着饥饿、忍受着闷热、庙里一丝风都没有,人挤人挤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他们因逃的匆忙,别说食物,连水都没有带上,还不能发出任何声响,要大小便的人,就挪到庙宇角落方便一下,以免日本鬼子发觉,这时,小延龄躺在母亲身旁熟睡了……夜是那样的漆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啊!庙内几个体弱、年老的乡亲一个一个倒在了那漆黑的关帝庙内,停止了的呼吸……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延龄醒了,他揉了揉眼,他想起了郑老先生说过:“你要像岳飞那样能文能武!”  小延龄轻轻对贾惠元说:“阿嗲,我出去看看鬼子有没有走!”  惠元吃惊地说:“你这小孩子,不要命了?”  小延龄笑着说:“阿爸放心,郑老先生早就教我要能文能武!就是被鬼子发现,子弹说不定还是我飞毛腿快!”  原来,小延龄在郑老先生的悉心培养下,不仅能打罗汉拳,而且练刀棒,平时练走快路,他经常独自一人从由余里跑步到红谷浜,练就了飞毛腿,全班数他跑得最快。  好个小延龄,但见他轻轻推开庙门,遛出了关帝庙,一遛烟就消失在了晨雾中。  他不一会就遛到了村后的小竹林里,向村里张望,他见村里传来几声狗叫声外,没什么动静,才俯着身快步沿着墙脚来到自家门前,见四周无人,蹑手蹑脚轻轻推开自家房门。  走近床前一看,二妹月林还在床上,还活着,只见她小嘴一噘一呃的,饿得哭不出声了,他赶紧抱起二妹,遛出房门,四下望望,见无人,这才象夜猫子一样遛回了大庙……1939年9月的一天,延龄正生病在家中休息,没去私塾上学。下午3点多钟,由余里上空突然传来了日机的“嗡嗡嗡……”声,一架日机在天空盘旋。接着,日机突然出现在红谷浜郑氏私塾上空。  这时,郑老先生和十二三个学生在私塾校舍内还在读《三字经》,师生们做梦都没想到日机已在自己的头上。突然这架日机俯冲下来,对准私塾校舍,日寇在飞机上扔下了2枚罪恶的炸弹。  二声巨响,那2枚炸弹不偏不斜,炸毁了正在上课的教舍,郑老先生和9名小学生当场被炸死,其余小学生被炸成重伤。郑老先生肠子都被炸得流了出来,淌了一地,延龄的表哥也被炸死。  “轰轰”,红谷浜郑氏私塾巨大的炸弹声一直传到了由余里,由余里四周的水田桑地都被爆炸的巨响抖动着,贾惠元全家知道私塾出事了,惠元赶紧把生病在床的小延龄拉起,慌慌张张说:“延龄,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