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悠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0:06:45

点击下载

作者:任绍毅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荷韵悠悠

荷韵悠悠试读:

日月两轮天地眼——序任绍毅散文集《荷韵悠悠》

秦朝晖

虽然到了“知天命”之年,可我的日常生活和许多想法依然混乱着,理不出从容与井然的头绪。茫然之间,承蒙绍毅兄的不弃,让我为他的第二本散文集《荷韵悠悠》写一篇序言,欣然领命之后,便是对《荷韵悠悠》断续阅读。边读边思,产生的依然是不成“思路”的随感。

我的感想是: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如果以个体的独一无二为标准,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的命运轨迹的千差万别,其缘由错综复杂,但中国谚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以说是一条基本原则,而西方哲人的“人生即选择”,也可谓又一名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翻读一点古今历史,可以看出,许多悲剧的发生,是因为人偏离做人底线的结果,是因为自我膨胀与迷失的结果。有人因不信“善有善报”的忠告,却无奈陷入了“恶有恶报”的结局。人间正道是沧桑,看似是一句大词,但细细品味,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足可证明守住“正道”的必要。

古人有人生“三不朽”之说,即立功、立德、立言。此“三立”有如生命之鼎的“三足”,若想成就完美人生,是要有“兼收并蓄”的作为才可完成。一部《论语》,记录的不仅是孔子的行迹,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的“仁者无敌”等,都是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箴言。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言说,让一代名相范仲淹的名字,流芳千古。

见贤思齐。作为一名后之来者,任绍毅以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己之责,以他“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笃定,以他“文以载道”的担当,书写着他关于“德行、操守、信仰、交友、处事等方面的理解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廉政散文”的创作主张。且不说这一主张将会引起的反响如何,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任绍毅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情怀与勇气,也是值得敬佩的。难能可贵的是,任绍毅不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了百余篇“廉政散文”,而且,他的创作是缘于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结晶体”:“在物欲横流思想多元的当今社会,喧嚣和浮躁以及无处不在的诱惑,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人只有走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追求内心的坚定和精神人格的独立,才能抵御外部的诱惑,建立自己坚实自由理性的王国。”(《荷韵悠悠·后记》)因为有了这样的立足之本,才有任绍毅“本立而道生”的“荷韵悠悠”。

读任绍毅的廉政散文,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任绍毅所建构的“文字场域”中的清正之气,这种清正是“吾心如荷”的“出淤泥而不染”,是老子“朴散而成器”的质朴与浑然。读他的《廉贪一念间,荣辱两世界》,你会感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振聋发聩;读他的《简单是一种宽广的胸襟》,你会发现他“简单”中的“不简单”:“简单并不是自我放弃一切,自甘贫贱,更不是懒惰者的借口和平庸者的无能,而是智深德厚的君子始终不渝追寻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读他的《寻找萧红》,你不仅会对作者笔下的萧红多一层理解,你还会认同作者的“灵魂论”:“有一种存在是永恒的,那就是灵魂的存在。任时光飞逝,岁月更迭,那永恒存在的灵魂都会告诉我们:生与死的终极定义,是由灵魂的质感和力度决定的。”

任绍毅的散文,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有的是“清水出芙蓉”的率真自然;没有象牙塔里的无病呻吟,有的是“感时花溅泪”的沉郁悲愤。纵观任绍毅的文学之旅,他走的是一条“人不知而不愠”的平实之路,他的人与文是“即之也温”的平和与旷达。“日月两轮天地眼,读书万卷圣贤心”,这是理学家朱熹写在白鹿洞书院的联语,它也是天下读书人可以参照和效法的镜鉴。“一个人只在摆脱被命运操纵的恐惧后,才能体验到更为深沉的快乐,即使历尽沧桑,他仍然是一个幸福的人。”这是哲学家罗素写给现代人的一己洞见,我想,这也是任绍毅历尽沧桑的人生写照。

认识绍毅兄许多年,他如同我敬重并信赖的“本家哥哥”。读绍毅兄的人与文,不仅是一次“以文会友”的“会心一笑”,更是一次难得的回首与感悟。

是为序。2014年9月21日于坐月观书斋第一辑荷情荷理

气质里离淡泊近了些,情感里便有了拒绝荣华的勇气,精神上自羡,保住生命的尊严,靠一份静怡,做到慎始、慎初。初荷

年年赏荷花,一近五月,就盼着小荷快点出水,可连续几天,也不见荷叶的踪影。

只有池水呈墨绿色,上面漂浮着一些陈年的草梗,仿佛在絮说着曾经的繁华。

这几天阴雨,加上双休日,一连四五天没有路过荷花池,心想,经过入夏这场喜雨,小荷该露尖尖角了吧!

周一早晨上班,我早早走出家门,特意去看荷花池。池塘里,不仅有许多尖尖的小荷,而且有的荷叶尽管不十分硕大,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安然平铺在水面上。

仔细观察,那初露水面的小荷扬起尖尖角儿,倚在另一个平铺的圆圆的荷叶上,像站在舞台中间表演着芭蕾舞蹈的少女,冰心玉骨,晶莹剔透;不远处,那半卷半舒的荷叶,仿佛牧童斜握玉笛在伴奏,风起时,摇曳生姿。

在荷叶上,曲悠扬,舞蹁跹。那曲调似清泉流淌,那舞姿似月光挥洒。

这就是我看到的初荷。

荷之初,像天真烂漫的孩子,没有烦忧,“出淤泥而不染”,一心向善向美。初荷,侧耳俯首的神态,似孩童,无时无刻都在倾听老人的诉说,既虔诚,又有些惶恐,这或许就是她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开始。

初荷,淡雅,却透着清新。总能给人以无比美妙的遐想。站在池边赏荷,就像伫立在未来与现实的交汇处,淡听尘音,漫步流年。

初荷,思想稍一驰骋,便自然会想起那盛世的荷花,恬淡自然,一尘不染,她开得素雅清洁,把一池时光在方寸间定格,把“濯清涟而不妖”写意和浅雕。不自觉便有暗香浮动心田,有弦香于池边轻唱。

在池边赏荷的人相遇,没有喧哗,只有默默地注视,那静待的时光里,是深嵌生命里的无声静谧。

静听指尖飘过的禅音,将心灵之门打开,让尘封心底的记忆不再老去,雨落时节,撑一把伞,与心爱的人田间漫步;静默时分,执一支笔,于流年的书将心事轻描。心无尘,阳光自会扑面,清风自然入怀,无杂念,心灵自有宁静、坦荡、洞彻的空间。

初荷,是一个绚烂生命的雏形,预示着一种期待,这期待里有惊悸和不安,有躁动和坚守,有失落和幸福。曾记否,在原野,在路边,在墙角,总有不经意绽放的花,幽然怒放,她不妖艳,不庸俗,不争春,只求唤醒人们心底的春天。初荷,又何尝不是在期待一个季节的圆满,待荷花满塘,映日闭月,自会把季节的风情推向极致,用情思、用雨露、用执着,润泽干涸的流年。

初荷,至简亦至美。俗话说:大道至简,大简至美。初荷虽线条简约,似水墨,但她展示的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英姿。思想向上,就是快乐,思想灰暗,就难觅快乐。生活五彩缤纷,点点滴滴都似快乐的珍珠,只有一颗颗串起来,才会成为珍品。

初荷,是一首优美清新的诗。因与初荷相遇,无需沟通交流,便产生灵感,便心有灵犀。于是,让风成为荷盘上独舞的少女施展的彩袖,让雨打芭蕉幻化成青春的节拍,让白云和蓝天写成诗意,成为放飞的梦想。

著名的洞山良价禅师说:“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这是对生命的透彻说明。青山和白云互为背景,但又自由独立。

只要离开了名利,也就离开了污浊,或一隅,或原野,或天边,便会做自由的梦。“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的。尽管从梦里赶来,沿了我所画的小镇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从船口望那一点紫色的小山。”沈从文先生写给张兆和女士的信,让我们把爱情读到至真、至纯,读到地老天荒。

初荷,便是初心。赏荷久了,便不觉有了禅意,不再为感官刺激而兴衰荣辱,寻一条心路,伴清风淡雅,行走于天地间。不会为一席虚位和一点浮名,宁为小人而不择手段;也不会压着嗓子去奉迎,时时用双手摸着良心去做事行文,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气质里离淡泊近了些,情感里便有了拒绝荣华的勇气,精神上自羡,保住生命的尊严,靠一份静怡,做到慎始、慎初。2014年6月

看那荷花,有的昂胸抬头,灿然开放,既清雅高洁,又妩媚可爱;有的独立荷叶之上,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有的掩蔽在荷叶下,含苞待放,“濯清涟而不妖”。吾心如荷

在凌河公园内,有两个池塘。一池是荷花,另一池也是荷花。

要说看荷花,我到过杭州,看过西湖的万亩荷田;我去过北京,领略了颐和园的千亩荷塘。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碧荷,偶有微风吹过,翠绿如碧波层层叠叠,给人的感觉如置身万顷波涛之中,荷花也如仙子般袅娜生姿……但对这些我都只是匆匆过客,领略很粗浅的。要说真正欣赏荷花、品味荷花,我还是对凌河公园内的两池荷花情有独钟。

因为住的距公园很近,所以看荷花、赏荷花的机会也多。早晨看过,晚上也看过:白天看过,夜间在月下也看过;晴天看过,雨天也看过……

清晨起来,每散步至荷花池,便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在池边仔细观赏一番。清晨的荷叶墨绿墨绿的,几近铺满整个池塘,荷叶上滚动着大大小小的露珠,晶莹剔透。荷箭挺挺的,在绿叶中拔出,直向天空。仅逗留片刻,就会让你一天都充满激情。

在晴朗的夏日,我会坐在池塘边柳荫下赏荷,阳光筛着树影,落在荷叶上,斑斑点点,闪闪烁烁,透着丝丝清凉,给人以“天然去雕饰”的美感。再看那荷花,有的昂胸抬头,灿然开放,既清雅高洁,又妩媚可爱;有的独立荷叶之上,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有的掩蔽在荷叶下,含苞待放,“濯清涟而不妖”。

即使在雨天,我也从没有放弃赏荷。雨中赏荷,更是风情万种。经雨水冲洗过的荷叶,鲜绿鲜绿的,花也更显娇红。但偶尔有几朵绽开的荷花,因禁不住风吹雨打,便被撕开几道口子,顺着裂痕在滴泪。雨滴在荷叶上滚动,水珠也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高处的荷叶存不住了,便流落到低处的荷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叶也禁不住舞蹈起来。有时我走到荷花池旁的小桥(名为霸州桥)上回视,便想起郑板桥的几句诗:“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在月色下赏荷,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月朦胧,荷亦朦胧,盛开的荷花更是清雅。风吹荷叶发着轻微的“蟋蟀”声,和着荷叶下的虫鸣,仿佛是情人在私语……

我不觉被这意境所感染,此时,我心随荷舞!

世人皆爱莲、赏莲、赞莲。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吾心如荷呢?2005年秋

秋荷,虽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之态!秋荷

我每天徒步上下班,人民公园是必经之路。公园内有一池荷花,每每经过都要停留一下,欣赏那满池的荷花。而等到了秋冬之际,观赏的人就很少了。

癸巳年深秋的一天,中午饭后经荷花池上班,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荷花池,早已没了映日荷花的热闹景象,满池枯枝败叶,一下触动了我发自心底的悲秋情怀,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心中挂念的一个人——张叔。

张叔叫张海峰,和我是同乡,我们住在一个村,但不是一个屯。我对张叔了解并不多。在我的印象里,张叔年轻时就非常瘦弱,但不失英俊。“文革”期间搞大会战,修大寨田、垒大坝、截潜流等重体力活,他是吃不消的。不过,张叔人缘好,生产队长总是给他派轻一点的活。张叔干活认真,无论干什么活都让队长特别放心。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

张叔20世纪30年代初出生于辽西农村一个偏僻且落后的小山村,有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小河不长,但一年四季没有干涸过。既滋润了小河两岸的庄稼和花草树木,也养育了一方儿女和生灵。

在这样一个偏僻且落后的小山村,张叔凭借聪明才智于20世纪50年代考取中央煤炭部下属的承德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祖国大西南四川煤炭地质队。在地质队结识了一个四川姑娘,相知、相恋、结婚、成家。

张叔每每谈及那段时光都禁不住激动万分,虽言语不多,但复杂的心理还是溢于言表。“那时,我们国家困难,生活十分艰苦。地质队野外作业,其艰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可我还是非常怀念那个年代,虽艰苦但具有开国气象。那时代的人朴素、乐观、积极、向上,有一种战天斗地的精气神……”

后来,因家庭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因素,张叔毅然辞掉工作携家眷返回辽西,回乡务农。这期间,张叔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从不怨天尤人,总是豁达地说:“我们就赶上那样一个特殊年代,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我们现在不是很好嘛?”后来,我从相关资料上才了解到,当年,全国因粮食问题精减职工1940万,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吃商品粮人员减少2800万,全国进入“瓜菜代”年代。这时,我才理解和悟懂了张叔所说的话的含义。残荷

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为张叔落实了政策,安排到乡卫生院当医生。恢复高考后,儿子以高分考取全国名校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后留校攻读博士,现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晚年,张叔搬到大连跟儿子生活在一起,颐养天年。我因孩子在大连读书,故经常过去看望他老人家,还经常听到他的教诲。张叔经常说:“人要少报怨,多看大方向。人要相信缘分,走到一起来的都是缘分。所以我们要爱生活,爱家庭,爱亲人,关注社会,关心他人。”

经历太多坎坷的张叔,晚年更加清瘦,但精神矍铄。每次见到张叔,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池塘里的秋荷。

盛夏的荷花让人羡慕和热爱,然而,秋天来了,冬近了,经历了凄风苦雨之后,就不再盛大和蓬勃了,硕大的荷叶渐渐枯萎,花瓣早已凋零,莲蓬也不再丰盈,青残了,藕枯了,仅剩下一支瘦瘦的荷茎,迎风站立,但仍不乏风骨和清明、神秘和高贵。

满塘残荷,虽表面呈现出一片残落的景象,但历经了这些风霜、打击和伤害,却有了铮铮铁骨,有了挺拔和向上的气象。

张叔老了,就像这经风历雨的秋荷,寂寥,却从容;虽然老了,不再锋芒灼灼,但从张叔谈话的言语中却体会和感受到一种不忧不惧、不烦不躁、气定神闲的味道和神韵来,那坦荡磊落的心胸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心生敬畏。

张叔于两年前的冬天,因肝病复发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至亲至爱的亲人。张叔即使在病情最严重时,也从没叫一声痛,没劳累一个人,他走得很安详。

从张叔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饱满与力量,体悟到了一种简单朴素、谦恭达观且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

秋荷,虽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硕硕风骨之态!2013年10月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他人,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处顺境中拼命工作,处逆境中读书修身,能奉献社会时大胆开拓,不被重用时以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为乐事。德比于上 欲比于下“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语出于(晋)傅玄《傅子·仁论篇》,意思是说,道德操守方面,应和在自己之上的人比;欲望享受,应和在自己之下的人比。前一种比较会使自己知耻,后一种比较会使自己知足。我把这句先贤的话改成“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制成牌匾悬挂在市纪委走廊的墙壁上,以便起到教育和警醒的作用。

俗语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进退留转是官场常态,每天换届,总有一批老干部要退下去,有一批年轻干部要走上领导岗位。干部岗位要空出很多,此时正是考验一个干部的绝佳时机。

人人思进,人人思上,是好事,是上进和进步的表现。但切不可太认真,要常想一想傅玄这两句话,或者往傻一点讲,也需要有一点阿Q精神。

此时,我想起了开国大将许光达。许光达在获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军衔的消息时,几次找长期领导他的贺龙等老首长说情,提出降衔申请,但一直未获同意。无奈之下,他提笔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写道:“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在后来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高扬这份“降衔申请书”说:“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自觉追求理想信念,而不计较个人职位的高低,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话时为我们讲了一个典型范例。中组部老部长张鼎丞同志,“三次让位”。一次是1945年,党中央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电令张鼎丞同志担任军区司令员。他接到电报后,反复考虑,认为粟裕同志更能指挥打仗,当司令员比较合适,就向中央建议由粟裕同志当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第二次是1954年初,中央明确张鼎丞同志主持中组部工作,他又向中央提出,自己从地方来,对各地干部不熟悉,请中央派个部长来,他来做具体工作,中央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邓小平同志兼任中组部部长,张鼎丞任副部长。还有一次是1964年,为了培养年轻同志,张鼎丞同志主动要求不再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这种共产党人的广阔胸怀和高风亮节,该如何让我们后来人去评说,去思考啊!荷韵“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追求名利,追到了不会满足,追不到会失望痛苦。在潜江古民居上有一副楹联寓意深刻,“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要追求就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追求心灵的平衡和谐,把“修身正己”作为为政之本,时刻做到“德比于上,欲比于下。”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他人,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处顺境中拼命工作,处逆境中读书修身,能奉献社会时大胆开拓,不被重用时以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为乐事。“德比于上,欲比于下”是试金石,德比于上,见贤思齐焉;欲比于下,知足者常乐。见贤思齐,日有进步;知足常乐,心神安然。德有所进,智有所得,情有所依,岂不幸哉乐哉!“厚德”是朝阳精神中最具传统道德价值的核心内容,它是“重信、务实、创新、坚毅、自强、和谐、奋进”的前提和基础。无德,便没有了一切。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豁达。人非草木,都有七情六欲,我想没有在任何境遇下都始终保持平和心境继续前行的潇洒之人。但要学会净化,愈是在愈发物化的世界中,愈要学会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建立属于自己的坚实的自由理想的王国,不要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位”上,要多想一想许光达让贤、张鼎丞让位,用这些“明镜”照照自己,也就会从内心豁达起来,站到一个新的时间和空间,一如既往地创造和保护自身的精神体系和肉体器官的正常运作,以现实为依托,为基点,去思考,去决策,脚踏实地,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开辟人生新天地,从而实现人生价值。2008年9月30日“廉贪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当丈夫位高权重时,作为妻子更应如履薄冰,处处爱护丈夫,时时监督丈夫,做车夫妻子式的贤内助,不做渔夫妻子式的贪内助。廉贪一念间 荣辱两世界

反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年前,到北票调研,发现北票市委同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配偶签家庭廉政建设承诺书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从当前反腐败的形势看,主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上升趋势,2013年仅省部级高官就达18位之多。从案例分析看,大多与监督乏力有关。这就应了老百姓说的那句话:“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散,纪委监督太晚。”

如何探索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主要领导监督的有效途径呢?北票市的做法,可谓找到了领导干部监督的“软肋”。因为家属是和领导干部朝夕相处最亲近的人,也是政治、经济、生活利益的共同体。他(她)们如果发挥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就能有效地解决领导干部监督“远”、“软”、“散”和“晚”的问题。

有这样两则故事,很耐人寻味。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婴,又称晏子,乘车外出,马车正好从车夫的家门前经过,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往外看,只见自己的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车上的打伞盖下,神气活现,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要跟他离婚,车夫大吃一惊,忙问什么原因。他妻子说:“晏子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各国中很有名望,坐在车上还那样沉稳谦逊,而你只不过是一个给相国赶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表现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像你这种人还会有什么出息?”车夫仔细琢磨妻子这番话,既受教育又感惭愧,从此变得谦逊谨慎起来。车夫这一变化,让晏子感到很奇怪。当他知道原因后,对车夫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

还有一则世人皆知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个渔夫救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为了报答渔夫的救命之恩,答应要满足渔夫三个愿望。住在小窝棚里的渔夫妻子听说后,一而再再而三逼着渔夫向小金鱼索要,从大房子到宫殿到女皇,甚至要小金鱼来伺候她,愿望一个比一个强烈,连满足她那么多愿望的小金鱼也要被奴役,小金鱼不干了。最后,渔夫的妻子又回到了那个小窝棚里。累及渔夫不得不又要靠天天打鱼度日。

车夫能改过进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妻子的监督和教育;而渔夫不得不又要靠天天打鱼度日是因为妻子贪得无厌所致。

自觉接受监督,是党组织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腐败恰恰正向特权转化。对权力的监督还存在着漏洞,体制外的监督还很不完备,体制内的监督还没有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致使腐败向特权转化。对这些特权腐败除靠制度规范和约束外,我想最行之有效的监督就是配偶的监督。

作为领导干部配偶,对握有权力的爱人进行监督需增强四种意识。

要增强做领导干部配偶的角色意识。一个人在社会上充当多种角色,但占社会主流地位的是工作角色。尤其是受“官本位”这一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国情、社情,一旦家庭里或家族里有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的称呼便随之改变,称某某是哪位局长的父亲、夫人、儿子。特别是配偶,更加弱化了独立性,如影随形,融为一体。你的形象如何,有时就代表了某某官员的形象。所以作为配偶,要十分珍视形象和荣誉,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而且关系到爱人形象,关系到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时刻绷紧我是领导干部家属这根弦,宁让自己受屈,不让爱人脸上受热。要增强做领导干部配偶的奉献意识。要牢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更多意味的是责任和奉献。作为配偶要摆正位置,甘当配角,多为领导干部安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事业上做爱人的帮助人,在政治上做爱人的同路人,在作风上做爱人的监督人,在生活上做爱人的贴心人”(引自北票市委家庭廉政建设承诺书)。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多一点知足,少一点攀比;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点提醒,少一点纵容,帮助爱人正确用好权,帮助爱人做勤政廉政的模范,真正成为爱人成就事业的贤内助。

要增强做领导干部配偶的责任意识。做领导干部配偶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份责任。配偶对爱人要做到事业上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拖累;感情上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埋怨;生活上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廉洁上多一份把关,少一份奢望,为他们勤勤恳恳从政,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创造有利的条件。像车夫的妻子那样,对丈夫存在的尽管是一点小毛病,也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常吹“枕边风”,仕途顺利时,要吹吹“冷静风”,让其保持冷静,切不可忘乎所以;门庭若市时,要吹“廉政风”,提醒其保持清廉,廉洁是最大的幸福;工作遇到挫折时,要吹“暖心风”,使其感受到家庭港湾的温馨幸福。

要增强做领导干部配偶的忧患意识。要牢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可以成就事业,造福人民;一旦滥用,也会斩杀自己,累及家人。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古有“一生为官九世牛”的说法,意思说做了一辈子官,要用来生九世牛马之身来补偿自己为官所犯下的过失和罪孽。作为配偶要监督爱人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多做“好事”和“善事”,少犯“过失”和“罪孽”。“廉贪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当丈夫位高权重时,作为妻子更应如履薄冰,处处爱护丈夫,时时监督丈夫,做车夫妻子式的贤内助,不做渔夫妻子式的贪内助。

愿今天多一些“车夫妻子式”的贤内助。2009年9月

试想,如果把摔倒的老人扶起,就等于扶起了明天的自己,扶起了社会道德;如果落水的儿童被救起,就等于救起未来,救起了希望;如果商场里都货真价实,就等于标识了文明,标识了进步;如果官员的承诺都变为现实,那么换来的将是风清气正、公平和正义。承诺的魅力在于践诺

2007年《人民日报》一则消息令我至今难忘。

消息称,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外滩白渡桥,由英国一家工程公司建造于1907年,当时桥梁设计使用寿命为一百年,公司来函提请中国用户注意,桥梁寿命现已到期,为确保安全,必须对该桥进行加固、维修。

穿越时空,横跨百年,这封来函令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领导震惊。读后也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这坚守百年的承诺,中间要历经几代人,还一以贯之地对自己一百年前制造的产品情有独钟,不舍不弃,这不仅仅是对服务客户诚信意识的坚守,更是对人类生命的责任意识的坚守。

现今社会缺少的不是承诺,而是坚守。

承诺不仅仅要求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更重要的是做到言而有信,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风尚,作为传统道德和民族素质中最基础的底色,内化在性格中、血脉里。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从来就不缺乏诚实守信的典范。

季札赠剑、曾子杀猪、赵柔卖梨、裴度还包,等等,不胜枚举。用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证明“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彰显中华民族承诺守信的传统美德。

最近,我们在网络、在报刊经常看到一条“热词”,叫做“诚信老爹”。

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82岁老汉吴乃宜在5年前的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身后留下80多万元债务。但老人表示,“做人要讲信用!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老人背着生存和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负担,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如今老人已还债60多万。“诚信老爹”替子还债的故事目前已被700多家网站转载,访问量上百万人次。确如网友所说: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诚信老爹”为我们树起了一根诚信标杆。荷情

今天,诚信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才出现一幕幕怪现象。老人摔倒在马路上,无人上前扶起;小孩落水之所以没去施救,误以为是别人家的孩子,自食苦果;超市里“价签戏法”,司空见惯,已被大众所认同;官场上像玩游戏一样,承诺铺天盖地,落马者往往是承诺最斩钉截铁的那一个。河南省三任交通局长先后落马,曾承诺:高速公路能修到哪里,廉政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可笑至极。倒是觉得办假证的、吹黑哨的、拉票的、买官卖官的最讲“诚信”,钱到“货”就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于是乎人们对社会道德的信心发生亏空,信仰出现危急,诚信一次次被拷问。

承诺重要,但践诺更宝贵。“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承诺只是用言语表明一种姿态,而用行动践诺才是承诺的魅力之所在。“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这是中华民族始终信守的名言,所以才有了对一些怪现象的百思不得其解。

试想,如果把摔倒的老人扶起,就等于扶起了明天的自己,扶起了社会道德;如果落水的儿童被救起,就等于救起未来,救起了希望;如果商场里都货真价实,就等于标识了文明,标识了进步;如果官员的承诺都变为现实,那么换来的将是风清气正、公平和正义。

每一个人都应该讲诚信,每一个人都有诚信的基因,但更需要的是激活和点燃。

信守承诺是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是给他人的一份温暖和期待,也是你良好人格、高尚品德的最好名片。2011年6月

那些千里走单骑、突发奇想式的决策,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式的决策,劳民伤财、寅吃卯粮式的决策,说到底,是决策者能力不足,黔驴技穷,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的表现,更是政治上缺乏诚信的表现。“凿湖容水”的事不能干

近日读报,读到一则寓言典故:

王安石担任宰相时,力图变革,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等新法,前去出谋献策的官吏不少。一天,有位官吏上堂启奏道:“把八百里水泊梁山里的水统统放光,然后开垦成良田,其利益不可小视啊。”王安石听罢,十分高兴,连连赞赏。继而,他沉思一阵,自言自语地说:“可是这八百里的湖水放到哪里去呢?”国子监老先生刘贡父恰好坐在旁边,应声答道:“这倒好办,可以在旁边另外挖一个方圆八百里的大湖来容水。”王安石听罢,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的意见和建议近似于笑话,却有着极其鲜明的讽刺意味。细细品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是不胜枚举。

中央提出了退耕还林,就有人把平地栽上树,却到山上去毁林开荒;上级提出搞保护性耕作,只见满地埋管,却不见水上来;中央提出推进城镇化,于是乎遍地造城,进而演变成造城运动,才有了卫星照片传播出的“死城”、“鬼城”、“空城”。

鄂尔多斯投资50多亿打造的康巴什新区“鬼城”即是典型代表。

吉林市三亿元建设的客运站闲置,江西赣州市4.5亿元建设的钟塔公园停摆……类似的项目上马时,或强调带动旅游,发展经济,或提出服务群众,改善环境等,听上去都会让人特别期待。

试想,凿湖容水把八百里的梁山泊变成一马平川的良田,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美景,其“形象”和“政绩”就是眼瞎耳聋者亦为之震惊。那么,再凿一方圆八百里的大湖,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可想而知了,又将是人间一大奇迹。其远景不说,就是眼下的GDP翻番,财税的增长,既拉动了内需,又保了增长,何乐而不为呢?可决策者王安石听完却“哈哈大笑”了之,为我们留下八百里水泊梁山。

我们不禁要为这样的决策者叫好!

最近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河北灵寿县委大院,这座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县委大院”。这座处于焦点中心的县委大院,八排瓦房历经60多年沧桑而依然使用,并以其朴实无华默默坚守的姿态,与当地高大气派现代一流的教学宿舍楼、行政事业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等涉及民生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5年,延安市委书记王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办公,曾发出“办公室再小也不影响决策”的感慨。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在延安的几孔土窑洞里指挥千军万马,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周恩来称,“我们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战争。”

老百姓说:“现在最大的腐败是用人上的腐败。”我说:“最大的祸患是决策的失误。”这倒让我想到了每年非洲七八月份,上百万角马为寻找新鲜的草料,不得不举行大迁徙,一路上虽有上万只角马成为狮子、虎豹、河马和鳄鱼的盛宴,即便这样,面对大江大河也没有因选择渡河地点的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惨重。

钱往哪里花?体现的是决策者的群众观、政绩观、价值观问题。经济发展了,财政宽裕了,一些地方领导便热衷于盖办公大楼,打造新城,在他们眼里,豪华气派代表的是形象、威严和权力。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实内心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通过招商引资,增加投入,拉动内需,不仅地方财政收入可观,同时还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城镇化率大幅提升。无疑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其攻城略地的资本和利器。至于利益集团背后的“猫腻”就不言自明了,所有工程的潜规则如同“四风”一样,无处不在,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有的表面看热热闹闹、呼呼啦啦,至于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则成了另一回事,反正上级领导喜欢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群众反对的不用怕,可以动用警力、武力、黑恶势力打压,山东平度纵火案这样的事例亦屡见不鲜。

那些千里走单骑、突发奇想式的决策,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式的决策,劳民伤财、寅吃卯粮式的决策,说到底,是决策者能力不足,黔驴技穷,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的表现,更是政治上缺乏诚信的表现。“凿湖容水”中建议扒湖放水者和凿湖容水者,可能就属于那种突发奇想式的,幸亏他们不是决策者。其中更有好大喜功之嫌,若实施,就难免劳民伤财,造成寅吃卯粮的恶果。试想,这样的决策心中装着群众吗?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和境界吗?雨荷

我们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有些决策,若从一个方面或从当下看是有利的,也是可行的,但从全局看,从长远看,经过全面分析又是行不通的,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规划、办事情、做决策时,一定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做决策时,更要经过多方论证,站位要高、谋划要远,权衡利弊,尊重客观规律。切忌好大喜功、心血来潮;切忌自作主张、随意拍板;切忌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的利益;切忌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换取局部利益。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理性务实,少一些“大手笔”,多一些问题意识和民生考量。城市的生命力,不是体现在投资浩大的造城运动中,而是体现在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是体现在霓虹闪烁的光辉靓丽中,而是体现在下雨不涝、下班不堵的科学规划中。正如中央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项目闲置了,工程停摆了,“鬼城”出现了,才想起来追责。何不像王安石那样,“哈哈大笑”“嗤之以鼻”,既保住了八百里梁山水泊,留住了乡愁,又无劳民之举、伤财之痛,也免为世人耻笑!

实践和历史证明“凿湖容水”的事干不得。2014年5月

我们深知,个体在大自然中是微不足道的,有时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可以坚守灵魂的纯洁和心灵的崇高,用个体微不足道的力量,将事物向有道德的方向引领,用激情和定力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关于“序”和“道理”

一天早晨,和同事到一家小吃部去喝豆腐脑。刚坐下,服务员随即将两碗豆腐脑端上来。这时,先来坐在里边的一对夫妻说了话:“我们都来了半天了,还不上。”服务员说:“马上上,差不了一会儿!”这时女同志便很不爽,看服务员端碗时手指沾到了豆腐脑,便大声嚷道:“你怎么端的?还让人吃不?”随后又气愤地说:“不吃了!”起身就走。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男士,顺手将两碗豆腐脑摔在墙上,弄得墙面一片狼藉,甚是难堪。

这时,屋内几个用餐的人小声议论:多不值得,一句话的事!有的指责夫妻二人“啥素质?”有的指责服务员不会说话。老板倒识相,一边打扫残渣碎片,一边批评服务员:“人家先来的,就得先给人家上。”

老板这句话说到了实质上,不是谁素质低,也不是谁非得计较一碗豆腐脑,这些都是事物的表象,关键是服务员打乱了固有的秩序,所以才有了上面的不愉快和难堪的场面。日常生活中,因为买票不排队、就医加塞儿所引发的矛盾纠纷不在少数。“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四时有序,故五谷生、百姓足;长幼有序,故孝义存、家庭睦;前后有序,故礼仪明、社会安。遵守“序”,则顺则昌;破坏“序”,则乱则败。流水有序,鲧逆之,终败亡;禹顺而治之,则功成业立。

我们经常说,什么事都要讲道理。什么是“道”?“道”是面子,是万事万物和谐平衡的办法。具体到个体的人,则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社会上对一些把什么事办明白了的人,称之为“有道”。如果服务员只是上错了顺序,什么也不用说,向先到的夫妻二人用微笑表示一下歉意,我想这二人也不会得理不饶人。那么这个简单的微笑就是“道”。服务员虽然说了“马上上!”算是有了一个态度,但千不该万不该讲后一句“差不了一会儿”,这样,就让对方难堪了,你啥意思?我们比谁素质低呗?好,你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给你面子。所以,故意找茬,也还给服务员一个难堪。服务员先失了“理”,在“道”上没有做及时的补救。等老板走了自己还在嘟囔:“小心眼!”四季有序

什么是“理”?“理”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内在规律,也是我们所说的顺序。夫妻二人,虽然得到了理,挑“理”挑的也不错,但在“道”上还不灵活。既可以选择沉默,亦可以选择幽他一默。何苦气大伤身。

记得有一次外出考察,在昆明机场贵宾厅候机。吧台前摆满了各种水果、糕点、糖类等食品,旁边立一块提示牌,大意是“不许带走”之类!

服务员刚将各种食品装满摆好,返回工作间。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准备登机,从吧台前随手抓了两把糖果装进挎包里,不慌不忙地走出了大厅。随后,她的小女儿,仅有六七岁的样子,跟着妈妈学,索性将挎包拉开、撑大,端起一盘糖果,全盘倒入。跑着去追妈妈。

这一幕就发生在我的眼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位母亲破坏了“道”,为孩子带了一个很坏的头。这里也算应了那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知道这件事在这个孩子的人生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现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平常普通之人,他们不会平白无故产生这样那样的欲望,但是会禁不住眼前既得利益的诱惑。只有对人类良知的根基有着最彻底的信任,才有可能在面对纷繁复杂世界时,不至于因“小利”而失礼,因“大利”而失节。我们深知,个体在大自然中是微不足道的,有时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可以坚守灵魂的纯洁和心灵的崇高,用个体微不足道的力量,将事物向有道德的方向引领,用激情和定力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只要不与人类高尚的良心相悖,其精神就会永远遗世独立!2011年7月

试想,当一个人被功利蒙上双眼,那么曾经高尚的人格就会变得令人唾弃,曾经美好的道德便会渐行渐远……桃花思“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这是五代时著名诗人和凝作《天仙子》中的两句诗词。描写天上人间轮回中情深缘浅。情逝如水,往事难追,词人把瞩目焦点放在分离之后,似桃花一样美丽的仙女们闺思忧怨,相思切切的无奈。

关于桃花,有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东汉明帝时,会稽郡剡县有两个采药人刘晨和阮肇,结伴到天台山采药,不幸迷失道路,不能返转。在山中苦挨了大约十三天,干粮吃光,无以充饥,饿疲欲死。这时远远望见对面山崖上生着一枝桃树,树上仙桃殷红,果实累累。求生意念顿生,忘记恐惧,不顾一切攀爬上去,采摘仙桃,狂吃一气,方觉渐有体力。

绝处逢生的两个人重新找路下山,在溪边取水洗漱,看见山腹那边飘过来芜菁叶,又看见一个杯子里盛着芝麻饭。两个人兴奋异常,断定此处离有人住的地方应该不远了。于是沿水而上。过了一座大山,看见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资质绝艳的女子,见到他俩,很欢悦地说:“瞧,刘、阮二人拿着飘走的杯子来了。”一见面,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两女子笑着说:“为何来的这样晚呢?”刘、阮二人正在疑虑间,便被邀请回家。

女子的家甚是华丽,看起来不似山野之居。南壁和东壁各放置了一张大床,床上绫罗绸缎,床头侍立数十个婢女。两位女子吩咐众婢女为二人速备饭菜。

一会儿工夫,准备好芝麻饭、山羊肉、牛肉,既丰富又香甜可口。吃完饭饮酒,有一群侍女手捧仙桃翩然而至,嬉笑说:“恭贺你们的郎君到了。”大家在一起调笑饮酒作乐。刘、阮二人至此,又惊又喜,完全听任摆布。到了晚间,女子各随一人就寝,女子娇媚清婉,相处之妙令人快乐得忘了烦忧。

如此过了十多天,刘、阮二人想回去。女子再三挽留,如此又过了半年。到了春天花繁惹思,鸟鸣添愁,刘、阮二人思乡心切,无奈,二仙女还是为他们指明了离山的路径。

二人出山之后,发现原来住的地方面目全非,人事亦非,完全找不到家在哪里,亲友故旧更是难以寻觅。两人四处打听,见到一个小孩,一问才知此孩童是他们的七世孙。听他的长辈传说先祖入山采药,不知所终……

刘、阮二人再返回天台山,采药处、小溪边,已如梦似幻,再也不见仙妻踪影。二人伫立捶胸,顿足哀叹。这短暂艳遇的代价竟是亲人俱亡,物是人非。

世间的事物往往是这样,一不留神,曾经的“桃花运”就会变为“桃花劫”。

尘封的历史过去几千年,昨日的往事已逐渐淡去,但“人面桃花”却余韵尚存。

桃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容开谢,绵延不绝。

又是阳春三月,又到了桃花吐蕊、竞相开放的日子,醉人的桃花依旧会春风扑面,谦谦君子会从心底生出怎样的情愫呢?

最近读报,看到贪官徐其耀误导儿子的一封信,感触颇深。

徐其耀,原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因受贿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后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除犯罪所得和非法所得近千万元外,还同146名“二奶”有染,沉醉于一次次的“艳遇”,自称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并乐此不疲。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还大言不惭地说:“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当成事业。”更可笑的是他跟儿子说:“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艺术。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只有豁出脸皮就行,豁出去的女人多了,可傍上大款的或把自己卖出好价钱的是极少数,大部分还是低级的三陪女,这和拍马屁是一样的道理。拍马屁是升迁的唯一途径。”

我想,徐其耀从一个厅级领导干部堕落下去,除世界观、价值观扭曲外,与生活糜烂、沉迷“艳遇”不无关系。

不论是刘、阮二人偶遇“桃花运”,还是徐其耀沉迷“投花问柳”,都向后人昭示:得到的是短暂的,失去的却变成了永恒。

在今天,似徐其耀之人又有多少,只是没被揭穿,窃窃偷笑,且不思悔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招摇过市。一旦事发,便声名扫地。

试想,当一个人被功利蒙上双眼,那么曾经高尚的人格就会变得令人唾弃,曾经美好的道德便会渐行渐远……

往事如烟,随风飘散。

今天,在春天里,在春光里,我们行走在阡陌,行走在街巷,行走在山野,看见春水潺潺地流,夹带着三瓣两瓣桃花,感觉风也温柔,水也温柔。

看桃林,云蒸霞蔚,热情而奔放;赏枝头,盖头欲掀,摇摇曳曳,风情万种;枝丫间,含苞待放,纤尘不染,妩媚而娇羞……

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从一瓣花、一缕幽香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生活的美好、真诚的力量,体味出清新和淡定、娇美和从容。2012年5月

心想:以为这阴曹的判官也像人间黑官一般,贪财好色,白面黑心,没承想竟这般怜香惜玉,通情达理,既不朝令夕改,也不乱点鸳鸯谱,对人间洞若神明,万般体恤民情。感悟《牡丹亭》

人们常读《西厢记》,很少读《牡丹亭》,更少有人知道四百年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

我了解《牡丹亭》还是30年前读师专中文系的时候。从课堂上、文学史中知道《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些脍炙人口的戏曲名篇的故事梗概,因文字功夫疏浅,很少研读原文。前几日偶逛书店,买了一本《古典名剧丛书》之《牡丹亭》,是根据《牡丹亭》原著情节改编的故事。读之,文中那运用浓丽华艳语言对深远意境的描绘、对超越生死爱情故事的描写和对青春美艳至情的纯情偶像杜丽娘的刻画,无不令人怦然心动。

除此之外,还似乎从“胡判官冥司断狱”阴曹会审时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一点东西。

南宋高宗年间,南安有一太守名曰杜宝,为官清正廉洁,膝下无有子息,只有一娇女名曰杜丽娘。因后花园寻梦,偶遇岭南才子柳梦梅。梦中幽欢,成男女之事。流连婉转,梦醒相思沉吟,感伤成疾,害了性命,于中秋雨夜一命而亡。香魂出窍,荡悠悠直奔阴曹地府,被关进枉死城中,三年无人问审,未得托生。一日玉帝忽想起此事,降旨让胡判官权管十殿地狱之印信,发落积案。

枉死城中共关押四名轻罪男子赵大、钱十五、孙心儿、李猴儿和一名女囚杜丽娘。胡判官经过会审,根据每个人罪责嗜好,一一发落:

赵大喜好歌唱,让他投胎贬作黄莺儿;钱十五酷爱住香泥房,准他到燕窠里受用,做个小燕子;孙心儿爱烟花柳巷,拈花惹草,好近花粉,便叫他转化为蝴蝶儿;李猴儿好男风,便叫他托生成蜜蜂,屁股托一根粗针,若叮他人,定会身亡命绝。

发落完毕,胡判官把手一挥,让他们顺风而去,蛰伏几日,便托生为花间四友。一霎时,四个鬼犯化作莺、燕、蝶、蜂飞去,到花间闹春。

当提取女囚杜丽娘时,胡判官见这女鬼娇嫩如水,艳丽如花,其人为情而亡,加之鬼卒介绍其父为官清正,便饶过了她,让功曹司发给她游魂路引,回家还魂,重返人间。

杜丽娘听完判词,喜极而泣。心想:以为这阴曹的判官也像人间黑官一般,贪财好色,白面黑心,没承想竟这般怜香惜玉,通情达理,既不朝令夕改,也不乱点鸳鸯谱,对人间洞若神明,万般体恤民情。最后几经周折,终同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新科状元岭南才子柳梦梅结为伉俪,成千古之绝唱。

戏曲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表现了杜丽娘在梦中接受柳梦梅的爱情,因幻梦中的美景,现实中难寻觅,她为情而亡;又为追求至死不渝的爱情,因情死而复生的曲折经历。作者在对青春美好和爱情崇高进行热情讴歌的同时,也对官场黑暗予以无情鞭挞。至今,读之仍发人深省。《牡丹亭》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已经上演,当时就受到民众的欢迎。据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婉而死”。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

今天,我们重读《牡丹亭》仍能感受到她的魅力所在!2013年4月

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真实的“领导—下属”关系,应该是条件关系而不是无条件关系,应该体现为正能量互动和负能量倒逼,更应该体现为人生结缘中道德呵护与伦理感恩。少些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让良心和心态健康平和运转,安全着陆,彰显为官之德的教化与领导作用的张力,为实现“政治清明”的理想愿景提供脊梁支撑。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跑官送礼成风。不知始于何时?亦不知止于何时?

有人十分怀念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那时官兵一致,可谓政治清明。原因很简单:领导带头!

据记载:清朝立国之初皇室不得收受臣属财物,所以清朝前期风气焕然一新。到了晚清慈禧垂帘听政,纲纪废弛,跑官送礼才蔚然成风。流毒贻害无穷。

说一千道一万,用人是指挥棒。它的好坏直接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政治主体结构肌体的健康、纯洁和引领导向。一个地方如果其政治体系的版图沦陷于利益结盟,而且其重要价值载体“领导—下属”关系结构堕落为庸俗的“潜规则”游戏圈,那么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何处寻求,日常生活秩序谁来维护和坚守?而一个没有精神家园和日常生活秩序的国家和民族(地区和单位),其政治版图主流价值载体“领导—下属”必将成为暧昧链接的利益合谋关系。那么,要实现“政治清明”,简直是痴人说梦。

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真实的“领导—下属”关系,应该是条件关系而不是无条件关系,应该体现为正能量互动和负能量倒逼,更应该体现为人生结缘中道德呵护与伦理感恩。少些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让良心和心态健康平和运转,安全着陆,彰显为官之德的教化与领导作用的张力,为实现“政治清明”的理想愿景提供脊梁支撑。

然而,现实状况往往与此相去甚远。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并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初开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倘若为官者,真的能在言传身教中彰显“官德”的教化与领导作用,则下属自当躬身学于前而感恩于后;倘若为官者德不显道,力不及人,则下属又如何有潜心学习的机会以及叩拜感恩的理由。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官本位意识还很顽固的社会里,这种部属关系有时具有和血缘关系、师生关系同样神圣的价值地位。德不显道又怎能建立起所在社会健康向上人际关系的参照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实现“政治清明”的社会理想,关键在为官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2013年4月

附:

清朝立国之初定下一条死规矩:皇室不得收受臣属财物。明朝的覆辙历历在目,所以在清朝前期,皇室上下无人敢逾矩,风气焕然一新。清中期后,这项制度的约束力开始打折扣,但只是拐弯抹角偷偷做,一旦败露就掉脑袋。晚清纲纪废弛,1900年8月15日凌晨,为躲避打进北京的八国联军,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经70多天长途跋涉逃难到西安。各地一些达官显贵带着各色礼品陆续前来晋见,慈禧高高兴兴照单全收。这还不算,对于送礼送到位的、新奇的、可心的,立马发文提拔。西安有一女富豪送了两扇楠木门板来,慈禧十分喜欢,当即认下做干女儿。这下大家明白了,谁埋头工作谁是傻瓜。于是跑官送礼蔚然成风。

静下心来,用一份专注和认真沉淀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搞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从而选择一种更加简单的生活方式,让心灵回归宁静,在从容淡定的精神世界里自由驰骋、飞翔。房子也是镜子

最近,在网络上爆炒“房叔”、“房姐”、“房嫂”等事件,引发了我对房子的思考。

纵观住房的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轨迹和人们心态的变化。

且不说上大学前在农村住的土坯房和砖瓦房。20世纪80年代中期刚结婚时在城市里安家,没房子就租私房。我们租的是一间北京平房,不足20平方米,跟房东住对面屋。房子小,做饭取暖还要烧煤生炉子,没有引柴,就和妻子到山上或河边去割,生活虽不容易,但从未觉得难,反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可能那时候年轻,心中有梦,就不觉得清苦。现在回忆起那年代,还会一阵阵心生浪漫,喜形于色,幸福溢于嘴边。

到了1988年,单位福利分房,我有幸分到一户两室楼房,虽仅有50多平方米,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家。拿到钥匙第二天就搬家,也不用装修,只是在主卧量身铺了一块地板革,厨房由原来水泥打的洗碗池子换成陶瓷的,自己用红砖砌成一个墩,将浴盆往上一坐即可。当时就觉得整个屋子特别敞亮,心里也觉得特别踏实。妻子还不时表扬几句,来人便说:“这活都是他自己干的!”言语间充满了知足与自豪。

因为有了自己的家,一天到晚不管咋忙,忙到什么时候,都要回家。那时因为年轻缺少节制,有时喝多了,喝大了,即使喝得再多,在外边也挺着,可一到家,门一开,鞋都没来得及脱,便烂醉如泥。为什么?因为到家了,不用再装了。家是港湾,是灵魂肌肤和精神骨肉的栖息地。这里不仅有包容、理解和支持,更主要是有爱,爱一个人,就意味着爱这个家,爱家里的一切。特别怀念那个年代,人和人之间关系非常单纯,可以心不设防。两个人挣工资,日子也过得特别殷实,别的什么也不用多想,只是一门心思干工作。

后来,到上世纪末,取消了福利分房,加之人们的工资有所增加,为了改善住房条件,我们又卖掉原有住房购买了近100平方米的商品房。条件好转了,房子也大了,不仅对房间进行了装修,而且还专门装修了一间书房。每月都拿出一些钱购买各式各样的书,整个一面墙的书橱都装满了,连卧室里的窗橱和床头都是书。购书、读书,偶尔也写一些东西成了我和妻子最大的乐趣。这时,工作顺心,房子称心,读书润心,生活快乐而又舒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房地产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遍地开花。整个城市到处是建筑工地,大楼越建越多,越建越高。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悄无声息地开始追逐大房子。于是乎高层房、大户型、别墅式、洋景房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致使楼房价格一路飙升。中国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