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2:31:25

点击下载

作者:郑红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试读:

作者简介

郑红 1972年3月出生,辽宁沈阳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社会保障博士后,东北大学金融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保险协会理事,沈阳市和平区红金时养老服务储蓄中心法人代表。致力于金融专业教学与科研,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设计完成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三种面值的“时间货币”分别获得三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货币对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研究(No71473033)”,以第一设计人获得“社区时间货币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在社区开展社区货币项目试验。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全国公共管理博士论坛二等奖,沈阳市科学技术学会研究报告三等奖等奖励。

内容简介

破解人口老龄化的困局需要金融创新。如果将社区时间货币设计为是实现代际转移的金融工具,那么社区货币可以视为老龄社会的一种金融创新。根据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并建立社区货币运行机制,相当于为老龄社会创造一种区别于金钱货币的另类货币,社区货币系统有望成为与金钱货币系统并行的另一类货币系统。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政府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战略意义,从理论方面提出并论证引入由政府发行的社区货币作为互助养老代际交换媒介,有助于发挥货币的创造乘数作用,有效提高老龄社会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满足中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扩大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规模,实现闲置养老资源的跨时空优化配置,促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序言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继法国1865年第一个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国家76个,预计2050年将超过160个。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老年人口规模最大,面临的挑战也最艰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一种新常态,中国正经历着人口老龄结构持续而深刻的变化,变化的程度和速度已超越世界各国,其特点是:第一,老年人口基数大;第二,老年人口增长快;第三,高龄化趋势明显。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洲发达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才完成的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这种跳跃式的人口转变,引起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速转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据预测,中国将于2020年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亿,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每3个中国人中将有一个是老年人,养老压力极为严峻。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薄弱的经济基础和不断增大的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人到老年的所有消费无外乎产品和服务,但从老年期的准备来看,我们不可能直接储备产品和服务,只能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养老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即在年轻时通过金融工具储备自己的劳动价值,而在老年期,用储备起来的金融资产置换老年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养老问题也是典型的金融问题。随着人类迈入长寿时代,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年轻时期就要充分做好老年期的准备。过去,人类为老年期做准备的手段主要有养儿防老,而运用金融手段为老年期做好充分金融准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以及养老社会化水平的限制,我国的老年人大多以自己的家庭为依托,家庭对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照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家庭结构趋向于小型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无法承受老人的全部照料责任,家庭养老暴露出巨大的危机,迫切需要跨越家庭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养老资源的跨时空配置。

为缓解家庭照顾老人难题,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开始探索“时间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并已经开始在小范围试点,提倡预存照顾老人服务时间,等自己年老或者家人需要的时候再支取“服务时间”。“时间储蓄式”互助养老模式,是鼓励年轻人(健康的老年人)有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等年老的时候可享受到别人提供的互助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越多,自己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这种互助模式下的时间储蓄就是在自己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服务时,通过提供服务将服务时间进行储蓄,当自己或亲属需要他人扶助时可以享受相等时长的服务。通过这种互助形式的服务,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照顾老人,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时间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政府、社会相关人士以及一定范围的社区居民理解和接受,但是与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发达国家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都得到了其官方的认可,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规范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行为及其相关业务。我国的互助养老时间储蓄是在志愿互助服务基础上加上时间储蓄的概念,只有储蓄之名,而没有储蓄之实,由于缺乏国家信用担保,储蓄的时间能否换回所需的服务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年龄段的社会成员加入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积极性。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政府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战略意义,从理论方面提出并论证引入由政府发行的社区货币作为互助养老代际交换媒介,有助于发挥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有效提高社会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扩大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规模,实现闲置养老资源的跨时空优化配置,从根本上化解年老风险。根据现代货币理论,现代货币可划分为主流货币和非主流货币。主流货币就是一国的法定货币,也称为金钱货币;非主流货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补充和替代性质的货币,发挥主流货币无法完成的功能和作用的货币。社区货币就是非主流货币的典型代表。社区货币又称作补充货币,是指为促进某种社会目标在社区内部达成的接受非主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交换媒介的一种货币。这里的社区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都可视为社区。之所以被称为补充货币,是因为它们并不是替代官方货币,而是作为补充执行某些特殊功能的货币。社区货币作为一种前沿的货币思想和实践,已经在国际社会被广泛应用,社区货币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等棘手社会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引入社区货币与主流货币并行流通,有助于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互帮互助的社会目标。

如果我们承认一个社会的人是靠个人的劳动创造的财富而存在的话,那么养老行为从实质上就是“时间储蓄”。只不过每一个人支取自己的储蓄时间(劳动成果)的长短和数量可以存在差异,视每个人的劳动贡献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从本质来看,养老实质是代际转移。代际转移包括经济转移和时间转移。经济转移包括金钱货币、实物和不动产。时间转移包括家务劳动和生活照顾。如果将社区货币设计为是实现时间转移的金融工具,那么社区货币可以视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种金融创新。根据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建立社区货币运行机制,相当于给人口老龄化社会又创造一种区别于金钱货币的另类货币,社区货币系统将有望成为与金钱货币系统并行的另一类货币系统。

社区货币作为时间银行的储蓄媒介,可以有效发挥货币的创造乘数作用,促进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扩大互助养老服务产出,实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时间转移功能,有效缓解人到老年身边无人照顾的窘境,促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如果政府通过立法确定社区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通过开征社会养老税驱动社区货币的需求,设计给当代符合一定年龄的老人发放社区货币,其他居民通过照顾老人获得社区货币。未达到退休年龄的社区居民需要在退休前缴纳一定数额的社区货币完成纳税义务,等到年老才能得到社区货币获得照顾服务。根据现代货币理论设计社区货币的运行机制,社区货币将取得与金钱货币同样的法律地位,主权货币使人们相信这种货币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服务,这种货币就将具有与金钱货币同等的效力。

本书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首先,老龄化社会为什么要发行社区货币?相对于富有的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让这些闲置的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这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社区货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能够让闲置社会资源(闲暇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根据现代货币理论,货币是政府的负债,是私营部门的资产,政府创造货币,相当于为私营部门创造金融财富,为得到这些金融财富,实现老有所养,人们自然会牺牲一部分闲暇时间(休息娱乐时间)主动去照顾身边需要照顾的老人,将这些照顾老人的时间以社区货币为媒介储存起来,等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使用社区货币得到社区其他人的照顾服务。发行社区货币让人们在原有以金钱货币为媒介的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服务保障,实现为养老未雨绸缪的功效,必将有效防范社会风险。

其次,为什么要由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呢?政府发行社区货币符合公共利益。根据两部门模型,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公共部门(即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即非政府部门,包括家庭、公司以及非营利组织)。从宏观上看,如果一个部门出现盈余,那么至少要求另一个部门出现赤字。货币是政府的负债,是一种可以兑换为纳税义务以及进行其他支付的借据。政府通过负债创造社区货币,相当于给私营部门创造了社会财富。虽然人们更喜欢让私营机构开展大多数经济活动,但公共部门的确是在提供资金支持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之间相互照顾、互助养老,自愿牺牲闲暇时间照顾老人创造社会价值,政府理应提供社区货币作为相互照顾的媒介以实现对这种照顾服务的金融支持。理论上,在某一时点上人们提供了多少小时的社区照顾服务,社会(政府)就应该提供多少小时的社区货币作为提供这些服务的媒介。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创造债务,私人部门才能创造财富,政府的债务便是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务等于非政府部门的盈余,可以产生被储蓄的收入。按照一个主权政府对自己发行的货币不可能破产这样的金融论断,储蓄是最安全的形式,储蓄到期时不可能出现任何无法偿付的情况。政府的负债是私人的财富,如果政府不愿意负债,那么政府将不会对国家的金融财富做出净贡献。

再次,政府发行社区货币的目的是什么?社区货币是政府用来实现老有所养这一公共目标的货币机制。货币体系是一种奇妙的创造,它允许个人选择,同时给予政府实现社会公正所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社区货币体系追求老有所养的公共目标,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成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社区货币激发了人们照顾老人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通过发行社区货币资助、组织分配国家的产出。最终,我们可以一起利用社区货币来照顾彼此。主权货币是国家的,我们的政府有能力发行社区货币,有能力用自己发行的货币去照顾国民,我们的国民用社区货币体系照顾自己。支持社区货币的背后是税收制度,人们缴纳税款是为了使社区货币保持坚挺。政府为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发行社区货币债券,中央银行以社区货币债券为抵押发行社区货币,人们将其积累为财富,持有社区货币与社区货币债券使我们成为利益相关者。通过享受社会保障(达到一定年龄的老人可以每月得到一定数额的社区货币,利用社区货币得到其他人的照顾;其他年龄的社区居民为了年老时得到这项社会福利,需要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缴纳一定数额以社区货币计价支付的社会养老税),我们获得了国家的产出。这些产出是我们应得的,不是因为我们缴了税,而是因为我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为产出贡献了力量。政府通过发行社区货币,帮助我们照顾好自己。

最后,社区货币应该如何发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使社区货币成为实现时间转移的金融创新工具,必须按照现代货币理论研究设计社区货币的发行机理和运作机制。第一,从立法上确立在原有金钱货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与金钱货币系统平行的社区货币系统,以扩大老龄社会的社会财富,以金钱货币系统实现经济目标,以社区货币系统实现社会目标。第二,研究开征社会养老税,以驱动社区货币的需求。社会养老税是指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人们在老年阶段得到必要的社会照顾,在退休前必须完成一定时间的照顾老人的义务。第三,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债券作为社区货币的发行准备。社区货币债券由政府发行,根据老人所需的最低社区照顾量确定社区货币债券每年的发行量。第四,建立以社区货币债券为抵押的社区货币发行机制。根据现代货币理论设计社区货币的运行机制,借助现有的银行系统网络,在原有金钱货币系统的基础上另外开发社区货币系统,在原有以金钱货币作为记账单位的基础上,另外设立以社区货币为记账单位的账户体系,设定以人口增长率作为社区货币的目标利率,建立以人口增长率作为目标利率的社区货币调控机制。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养老概括为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国外将养老归纳为对老年人提供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尽管对养老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对“养老的实质是代际交换”这一表述却在世界各地广为认同(熊必俊,1998)。任何一个社会的人口都由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组成,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在代际交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需求又不可能在不同时期完全靠自己的劳动生产来满足,而是通过代与代之间的交换来满足。这种发生在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代与代间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关系就是代际交换(姚远,2001)。从空间上看,代际交换是社会不同年龄阶层间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代际交换是个人将年轻阶段的消费同老年阶段的消费去交换。未成年人不能参加劳动,需要由成年人来供养,未成年人成年后赡养老人是他们对幼年时父母抚养自己的回报。每一代都用自己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来换取上一代和下一代为自己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每一代人都相互依靠,互相依存,不存在一代人对另一代人无代价的供养问题(杜亚军,1990)。老有所养是老年人以其在劳动阶段为社会和家庭所付出的劳动、通过代际交换获得的,人类社会正是通过连续不断的代际交换,扩展了创造财富的能力。

人口老龄化使传统家庭养老服务的代际交换越来越难以维系。社会保障制度是代际交换的一种法定形式,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只提供收入保障,老年人所需的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保障传统上还必须通过家庭内部的劳务直接交换来完成。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空巢化使得家庭养老照护功能不断弱化,从而使传统家庭代际交换的平衡模式被打破。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能调节家庭内部资源的代际交换,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却无能为力,已经社会化的代际交换更多地表现为冲突,代际交换的矛盾和冲突将成为一种骤生的社会现实而凸显(彭希哲和胡谌,201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将更多地担负起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责任,社会化养老是一种趋势,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不能扭转这一趋势(杜亚军,1990)。传统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换属于劳务的直接交换,而社会化养老服务代际交换需要以货币为媒介。货币作为代际交换媒介的重要意义在于老年人不一定要由自己的子女来供养,可以用货币购买他人子女的劳务来达到养老的目的。货币成为老年人向整个一代人索取养老资源的凭证(Samuelson,1958)。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矛盾和冲突将成为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愈益凸显,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其实,养老服务供求矛盾不过是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矛盾和冲突的一种表现或反映形式。由于社会化养老服务需要货币为媒介,人们自然想到给老人发钱购买服务,而如果增发金钱货币,一方面,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年轻人会预期自己年老时也会得到政府增发的货币,而不愿意提供养老服务。更为严重的是通货膨胀会降低金钱货币的购买力,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人们更倾向于减少劳动时间,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这样照顾人员必然短缺;由于照顾人员严重不足,养老服务价格急剧攀升,老人更加买不起所需的养老服务,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发货币;增发货币又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传统上人们习惯于存钱养老,但如果没有人愿意提供养老照料服务,即使人们存钱也可能买不来所需的养老照护服务。如果我们陷入已有的货币范例中,可能毫无希望解决现实问题,金融创新将为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广泛的可能性(Lietaer and Dunne,2013)。

社区货币作为一项社会发明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打开社会养老代际交换难题的钥匙。传统家庭代际交换属于劳务的直接交换,而在社会化的养老代际交换中,年轻人向同时代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等到年轻人年老时,原来照顾的老人已经不在了,直接的代际交换难以持续。如果整个社会达成以社区货币作为社会养老代际交换媒介的协议,此后每一代人都相信社区货币的购买力,则社会养老代际交换得以持续。货币本身是为便利交换而产生,如果说货币的发明促进了的社会交换,是打开一般社会代际交换的通用钥匙,那么社区货币的作为一项社会发明,是打开老龄社会互助养老代际交换的一把特殊钥匙,必将促进老龄社会实现互助养老代际交换。社区货币作为催化剂,有助于将闲置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满足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促进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弥补家庭养老代际交换的不足,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每个社区都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和未利用的资源,社区货币作为催化剂能促使这些闲置资源工作,创造充满生机的财富。

本书所指的社区货币,全称是社区时间货币,也可以简称为时间货币,是指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在社区内部达成的、接受以时间(小时)为计量单位,作为社会照顾服务的支付手段和交换媒介。这里的社区可以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都可视为社区。在社区内,人们自愿接受以社区货币作为社会照顾服务的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将不能储存的照顾老人的服务能力以社区货币的形式储存起来,年轻时通过向老人提供社会照顾服务获得社区货币,等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利用社区货币得到其他人向自己提供的社区照顾服务,以社区货币为媒介实现社区照顾服务的代际传承和交换。社区货币与金钱货币的区别在于,金钱货币服务于经济目标,是以利息为核心的竞争系统,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而社区货币服务于社会目标,目的是实现社会互助,让老人得到必要的社会照顾,促进闲置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注重合作而不是竞争。服务于经济的金钱货币与服务于社会的社区货币并行流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目标,在不影响任何人福利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帕累托改进。1.2 研究意义

本书侧重于对社区货币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探索,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研究价值,更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①本书运用规范的货币经济学分析方法,建立规范的社会养老代际交换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人口老龄化社会为何要引入社区货币,由谁发行社区货币,发行社区货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发行社区货币,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社区货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对老龄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②本书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社区货币对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开展社区货币试验提供理论保障;③立足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计引入社区货币探索性实验,验证社区货币引入对居家养老供求的影响,为我国开展社区货币试点试验提供实践准备;④根据现代货币理论,借鉴美元以国债为抵押的货币发行机制,研究设计以社区货币债券为抵押的社区货币发行机制,并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设计试点阶段社区时间货币的发行和运作机制,为我国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提供理论基础。以下详细阐明发行与引入社区货币的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社区货币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能够有效配置未满足的需求和未利用的资源,已被国际社会广泛用于促进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的有效工具。每个社区都有一些拥有大量闲暇时间的年轻人和一部分身体良好、精力充沛的健康老年人,渴望能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但由于缺乏货币作为媒介,大量人力资源被闲置和浪费,需要照顾的老人得不到必要的照顾,照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年轻人和健康老年人服务他人的愿望不能实现。引入社区货币,年轻人和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服务,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为未来养老多一份社会服务保障。社区货币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催化剂将社会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为老人提供照顾服务,以社区货币作为将照顾服务能力跨期重新配置于未来的工具,促使闲置资源(时间)转化为社会照顾服务,实现社会照顾能力在代际间合理转移和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带动邻里之间相互照顾,也为未来养老提供社会服务保障。

第二,引入社区货币可以弥补老年人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没有能力购买社会照顾服务的不足,缓解社会照顾服务供给严重短缺等问题。由于大多数老年人购买能力较低,居家养老服务利润空间十分狭小,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居家养老领域,社会资本进入的困境进一步导致居家养老服务稀缺性明显,当务之急是尽快促进社会闲置资源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货币作为金融工具能够有效配置闲置资源,如果政府发行社区货币作为老龄社会的金融财富,并将社区货币发放给需要照顾的高龄老人作为社会福利,实际相当于将照顾服务能力货币化,人们发现如果现在放弃一部分闲暇时间去照顾老人可以为将来得到别人照顾获得保障,自然会自愿加入照顾身边老人的行列,有效增加社会照顾服务供给。更重要的是社会照顾服务能力自身不能储存,如果年轻时不能将照顾服务能力储存起来到,那么到老年时将自动丧失,引入社区货币可以将不能储存的照顾服务能力以社区货币为媒介储存起来,促进邻里之间相互照顾,为未来老有所养提供服务储备。因此,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必将有效缓解老人货币资金短缺,服务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有效扩大社会照顾服务产出。

第三,引入社区货币可以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由社会承担一部分照顾老人的责任,有效化解人到老年身边无人照顾的社会风险,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几千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依靠家庭照顾老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依靠家庭照顾老人已经难以为继,当家庭成员无法承受老年人全部或部分照顾责任时,必然期待着社会提供照料服务,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将家庭照顾老人的家庭责任发展成为社会照顾老人的社会责任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引入社区货币,倡导由社会来照顾老人,明确在老龄社会,照顾老人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位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义务主动去照顾身边的老人,这是老龄社会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照顾今天的老人,实际就是照顾明天的自己,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如何善待老人,只有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才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目标。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九章,其具体结构与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书写作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阐明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首先,通过全面论述现代货币理论,为本书提出为什么要发行社区货币、发行社区货币的作用机理、应该如何发行社区货币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全面梳理社区货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为本书进一步拓展社区货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通过总结国外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全面梳理国内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思考,为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互助养老引入时间货币奠定基础。

第四章为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在全面综述互助养老与时间货币相关概述的基础上,运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个人问卷长表)”统计得来的数据,统计分析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进而运用规范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时间货币潜在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本书研究引入社区时间货币提供理论支撑。

第五章为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必要性分析。从理论上全面梳理老龄社会为何需要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进而分析为何需要由政府发行社区货币,最后系统阐述老龄社会引入社区货币的优势和作用效果,为第六章引入社区货币探索性试验提供理论铺垫。

第六章为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探索性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利用在沈阳市大东区富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引入社区货币探索性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试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其次,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方法,实证分析居家养老引入社区货币的满意度及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为未来政策试点提供实践准备。

第七章为发行与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作用机理。利用萨缪尔森的代际交换模型分别构建社会养老代际交换模型和时间储蓄模型,运用规范分析方法,证明引入社区货币可以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促进人们进行互助养老时间储蓄,为第八章研究设计社区货币的发行机理和运行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第八章为社区时间货币的发行机理和运行机制。运用第二章提出的现代货币理论,借鉴美元的货币发行和运作机制,系统分析和建立社区货币的发行机理和运行机制,最后运用资产负债表设计试点阶段构建全国统一时间货币的发行和运作机制,回答了政府应如何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以适应老龄社会的挑战。

第九章为建立全国性统一时间银行的战略设计。在对建立全国统一时间银行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TST分析和SWOT分析对建立全国统一时间银行进行战略分析,构建试点阶段全国统一时间银行运行机制设计与实现。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4.1 研究方法

本书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以及田野试验法对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进行了系统论证,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采取规范的货币经济学分析方法,将代际交叠模型拓展引入到社会养老服务领域,经过适用性分析,建立模型假设,构建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社会养老代际交换模型,通过模型测算和检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建立社区货币对社会养老代际交换作用机制的理论依据。(2)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个人问卷长表)”数据,实证分析互助养老引入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和影响因素,为引入社区时间货币探索性试验提供理论支撑。(3)运用田野试验研究方法立足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研究设计引入社区货币探索性试验,与民政部和企业合作实施为期一年的引入社区货币探索性试验,并利用试验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政策试点奠定实践准备。(4)采取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社区老人对社会照顾服务需求情况,掌握老人对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具体需求,设计调查问卷并结合个案访谈,实证分析引入社区货币的满意度分析以及引入社区货币的需求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1.4.2 研究的创新点(1)问题提炼新颖。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家庭养老带来深远影响,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向纵深发展,构建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保障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有重要意义。传统观点把增强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作为解决养老难题的出发点。本书深入挖掘隐藏在人口老龄化背后的代际交换问题,以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养老代际交换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制约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主要因素,根据货币是打开代际交换难题的钥匙这一科学论断,提出并论证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打开社会养老代际交换难题的钥匙。(2)视角独特。人口老龄化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本书从货币经济学视角出发提出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一种金融创新。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代际交换难题,这在研究视角上属于一种创新。以现代货币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的货币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并论证老龄社会为何要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如何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以及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有什么作用,为政府发行和引入社区货币提供理论依据。本书将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社区货币引入到我国养老领域,挖掘其养老服务代际交换功能,分析论证引入社区货币对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为引入社区货币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3)理论研究创新。社区货币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经典的社区货币理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吉赛尔(Silvio Gesell)在20世纪初创建的。他在1916年发表《来自自由土地和自由货币的自然经济秩序》一文,提出今天的钱比未来的钱更有价值,货币价值随着时间变化会呈现劣化的趋势,社区货币与传统货币并行流通能够遏制货币的劣化。本项目创新性地将萨缪尔森的代际交叠模型引入社会照顾服务领域,利用模型中货币反映的是未来的钱比今天的钱更值钱,货币存在生物利率的特点,将模型中的货币视为社区货币,构建以社区货币为媒介的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理论,进而建立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养老代际交换模型,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服务供求矛盾奠定理论依据。(4)探索性试验创新。试验研究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真正进行试验研究的还很少,从国内外来看还没有专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区货币试验。本书研究设计社区货币试验,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社区货币试验,尝试建立社区货币与社会照顾服务供求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通过引入社区货币,观察行为者的行为,检验社区货币引入能否促进社会养老代际交换,为我国开展社区货币试验提供现实指导作用。鉴于我国强国家、弱社会格局一时很难改善,提出我国社区货币计划必须具有我国的特点,根据我国国情设计引入有政府担保的社区时间货币,由政府控制社区货币的供给和流通,为国际社区货币项目进行属于我们自己的探索。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L.兰德尔·雷(L. RandallWray)是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堪萨斯分校经济系的教授,也是纽约巴德大学利维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学者。他早年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师从日后鼎鼎有名的美国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他的新著《现代货币理论》致力于证明政府绝非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所谓稳健的政府会像家庭和企业平衡预算的类比是错误的。他强调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税收不是为了应对政府支出,而是为了创造货币需求。政府为了满足充分就业,不应该顾及平衡预算。《现代货币理论》正是本书提出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理论基础。2.1 现代货币理论

信用货币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国家可以从信用货币的发行中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社会福利。凯恩斯认为,记账货币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决定的,是人们衡量债权、债务以及价格的单位。计量单位一定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价值内选择自己独特的记账单位,但这些计量单位必须经过社会批准后才能被广泛采用。探究政府应该如何利用社区货币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的公共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现代货币到底是如何运作以及政府发行货币需要哪些先决条件。2.1.1 发行货币——国家信用创造的价值

国家信用为什么能够创造价值?主要源于货币的发行。通常我们会将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当作发行货币所创造的价值,同时也是市场流通对货币价值的需求量。这主要是因为基础货币被当作社会流通对货币需求的最低值,并且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同时也实现了对货币的永久占用,这种占用是指在流通中永远都不用收回的量。基础货币的发行所创造的价值是客观要求,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一般情况下,基础货币的数量就是一个国家在货币发行过程中通过国家信用所能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社会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其发行必须通过财政赤字或者是永不偿还的国债等国家占有价值的形式,只有这样基础货币的价值才会被创造出来,而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和贴现的方式发行货币的过程是不能创造出货币的价值的。

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方式全部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并且贴现,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货币贷款,这部分借款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负债,而商业银行的这部分负债只有通过向居民和企业贷款的方式才能够使得货币再次流向社会。假设居民和企业、银行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获得货币,那么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就是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负债是要求强制归还的,那么就要出售同等价值的劳务或者是商品才能够实现对这些货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保持长期持有。可是假设社会所有成员都只能通过出售商品的方式才能获得货币价值的持有权时,根据社会供需平衡原理,社会因为流通的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加之这些商品一直都不存在买家,因此社会总供需就会存在这样一个差额,相同价值的商品需求存在缺口。这个需求的缺口会造成社会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是生产萎缩使得市场消费水平没有一个上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是货币的价值会上升。

从货币发行过程可以看出,货币发行其实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窗口:货币价值的发行窗口和货币的发行调节窗口。货币的发行价值只有在基础货币的限额内,通过国债这样不用偿还的方式发行货币才可以被创造出来。由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通常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量,而基础货币却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这样就需要调节货币发行窗口来补充基础货币发行量来应对货币需求的短期波动。通过货币调节窗口发行货币的方式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等方式。增发货币并不完全等同于通货膨胀,主要还得看货币是通过哪个窗口发行的,并且也需要看所增发的货币是否能够按货币供求规律及时收回。在正常情况下,社会流通需要的货币量是基础货币,但在当前经济或金融危机来临时,商业银行的派生货币功能丧失,此时实体经济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超过基础货币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增发货币就会使国家经济瘫痪,只是此时对于货币的需求量是货币发行不正常情况下的量。而当货币流通速度修复正常时,假设所发行的货币不能以贷款的渠道收回,就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根据货币的内生需求机制,再贷款和再贴现方式发行出去的货币也会自动返回中央银行。

基础货币作为一种不用返还的国债发行货币,在长期和短期都需要进行调节的。调节窗口发行货币的最大特点是,假设社会流通不需要多余的货币时,就可以将所发行的货币回收。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是通过负债的方式发行货币的,通过市场上对货币需求的调节机制,货币可以自动地从市场的流通中退出,而后重新返回中央银行的账户里,这部分货币在账目上表现为商业银行归还中央银行的贷款,其中这部分货币的发行价值也就经历了从创造到湮灭的完整过程。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发行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主要是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社会对货币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调节性的货币发行是一个进出流水口,它是根据对货币的需求量自动地做出流动性的调节。2.1.2 什么是货币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社会创造的、被普遍接受的记账单位,以及以记账单位计价的债务。国家货币制度,就是由一个国家来选择计价货币,制定责任与义务,以该货币单位计价,以及发行按照上述义务付款的、被认可的货币。政府发行货币,让其在市场中流通,纳税人则使用这些货币来履行其对国家的纳税义务。货币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是:货币是债务的证明。纸币硬币、国债或央行票据都是政府债务;商业银行票据或存款是银行债务;甚至包括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份额等,也是发行人的债务。主权政府在本国的货币制度下不可能破产,政府完全可以偿还任何以该国货币支付的债务。

发行债务的逻辑顺序是先创造后偿还。人们需要得到货币或先有债务,以后才需要支付或偿还。政府发行债券,当政府收回自己的借据时,也就偿还了债务。央行发行准备金存款作为其债务——通常是在其向私人银行贷款时或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国债时,这些准备金存款总是可以按需兑换为货币——这使央行产生负债,央行在支付中接受自己发行的货币和存款准备金,以此来偿还债务。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存款作为其债务——通常是在其向私人家庭或私营公司贷款时,当它接受银行存款支付时,也就偿还了债务。政府发行信用货币之前,必须使纳税人负债,而履行纳税义务必须使用政府发行的货币,这样就为供求双方同时创造了需求。收到税收、存款准备金与银行存款都始于偿还行为,且创造必须先于偿还,要先创造债务,才能偿还债务。

货币性负债比其他类型的负债更易令人接受。主权权力归国家所有,这就决定了其责任——货币与准备金——在其司法管辖权下被普遍接受。银行和其他机构通常将其自身的责任转化为国家的责任,银行承诺将根据需求将其责任转化为国家的责任。因此,现代货币理论所述的“货币金字塔”将本国的货币放在了金字塔的顶端,将银行的存款货币放在国家货币(准备金与货币)之下,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处于金字塔中银行的存款货币之下,通常以银行存款支付,也可以在更低的层级看到非金融机构的负债。其实,政府货币并不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政府必须持有债券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在底层,还可能看到家庭的借据,通常也以金融机构的债务责任支付。银行是通过使用在央行的准备金来清算各银行间的账户的。在现代经济中,利用负债使某一方的借据可以与债务金字塔中更高一层的借据相互兑换。最终,所有债务都集中到央行——国家自己的银行身上。主权政府可以轻易找到接受者——一定程度是因为数千万人欠政府的税款,但政府也受到货币创造的制约,如强制实施债务上限,控制货币的发行。2.1.3 货币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政府负债支出的公共目的是有益的,至少是为了实现国家资源的充分就业。由于国家信用是事实存在的,是以一国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是全国人民劳动的结晶,所以以国家信用发行货币所创造的价值是本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应该用于国民福利建设,是不能被任何一个社会阶层所占有的。货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可以借助两部门模型进行分析。区分经济中不同类型的部门对分析研究非常有利。其中最基本的方式便是将经济分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包括家庭和公司)。如果我们只考虑所有私营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从逻辑角度来看,金融资产的和必须等于金融负债的和。换言之,如果我们仅考虑私营部门所发行的借据,那么净私营金融财富必须为零(除非政府持有部分私人债务)。私营金融财富处于私营部门内部,有时又被称为内部财富。如果私营部门需要积累金融财富,便必须以外部财富的形式来完成,即拥有另一部门的金融债权。基于最基本的将经济分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方式,外部金融财富以政府借据(货币或债券)的形式出现。私营部门以持有的政府货币以及各种政府债券作为其净金融资产,是其正金融财富净值的一部分。在我们的两部门模型中,私营部门持有的金融资产净额与政府发行的金融负债净额完全相等。

在两部门模型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分不可能同时出现盈余。如果公共部门出现盈余,那么根据恒等式,私营部门将必然出现赤字。如果公共部门在同一时期出现充足的盈余直至收回全部未偿债务,相应地,私营部门将出现等值的赤字,其金融财富净额将不断减少直至为零。现代货币理论主要关注私营部门金融资产净额的来源,即外部财富。在封闭经济下,金融资产净额的唯一来源便是政府,政府支出才是创造金融财富净额的原因;在开放经济下,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债权便成为金融资产净额的另一来源。由于每一项在部门内部创造并持有的金融资产都会被一项负债所抵销,本国私营部门无法产生金融资产净额。一个部门的赤字支出会带来其他部门的盈余(储蓄)。当收入真正被创造出来时,出现赤字的部门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决定支出大于收入的部门,出现盈余的部门单位则决定支出小于收入。政府部门的赤字支出带来了非政府部门的盈余(储蓄)。因为政府赤字支出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提供了资金,即政府赤字支出为非政府部门提供了收入以实现盈余。就存量指标而言,为了让一个部门积累金融财富净额,必须至少有另一个部门增加同等的负债,所有部门不可能同时通过预算盈余来累积金融财富净额。从个体层面是收入决定支出,从总体层面则是支出决定收入。一方不能确定是否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可以决定是否要支出,而所有的支出都必须被另一方在某处作为其收入而接收。2.1.4 税收驱动货币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如果公民需要将某一种货币上交给货币发行者以履行其义务,这种货币就会被公民所接受。因此,国家可以征收税款,同时,以政府债务的形式发行纳税时所需要的货币,从这种意义上说,税收驱动货币,税收足以创造货币需求。发行货币的权力与征税的权力是紧密关联的。如果我们有纳税义务,且必须用国家的货币履行义务,我们就一定会接受国家的借据——货币。不需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义务,只要税收基础足够广泛,货币就将被普遍接受。同样,人们接受银行存款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至少有很多人——对银行负债,可以用银行存款支付。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央行可以按票面价值清算银行间的账户,因此,我们可以交付任何一家银行的存款借据来抵销对其他银行的债务。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需要支付钱给某个实体,他就会想要获得该实体的借据,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非主权发行人的借据可以被广泛接受。如果有人承诺自己的借据可以按需兑换为其他更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借据,该借据的可接受性就会提高。在任何社会中,政府发行的借据是最容易被人们广泛接受的。

税收的目的在于创造货币需求。只要缴税(或相似的义务)需要支付该种货币,税收和其他强制性义务就可以创造这种货币的需求。纳税人需要货币,这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履行公共职能,其他人也会接受这种货币。由于人们必须把政府的货币还给政府才能履行纳税义务,因此人们需要政府货币。从这种意义上说,纳税义务激发了人们获得政府货币的欲望。需要上缴货币的强制性义务是驱动货币的必要条件。仅仅是义务是不够的,这些义务还必须被强制实施。不被强制实施的纳税义务永远不可能驱动货币,它也许可以创造一些货币需求,但会比纳税金额少一些,因为许多人期望自己可以逃掉义务。如果社会中的某些人要用货币缴税,其他人就会接受这种货币。政府不需要税收来弥补政府支出,相反,政府必须在纳税人用货币交税之前,就向市场支出(借出)货币。先支出,后收税才是合乎情理的顺序。

为什么会有人接受政府的货币?因为政府的货币是缴税和偿还政府其他债务时,政府接受的主要货币。为了免受逃税的惩罚,纳税人需要获得政府的货币。正是由于任何有纳税义务的人都可以用货币来消除这些义务,人们在购买或履行私人义务时都可以用它来支付,政府发行的货币才有需求。只要政府接受缴税时所用的货币,就可以发行以同样的记账货币为单位的货币。税收是用来为货币创造需求的,政府需要税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促使人们为了得到货币而出卖劳动力、资源和产品。只要可以征税和收税,政府便可以保证人们对于至少一种不可兑换货币的需求。政府坚持税收必须以政府发行的货币来支付。承诺接受以货币支付的税款,对于产生一种货币需求来说已经足够了,此即为税收驱动货币。

政府为什么需要税收呢?一是体现国家在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共政策;二是将特定公共项目的开支分摊到受益人身上。税收创造了必须缴税的需求,并允许政府花钱购买资源,以实现公共目的。税收会使部分资源只能为政府的公共事业所用,而不能为其他目的所用。货币是计量单位,最开始是由统治者创造的,用来衡量公民所欠的税收的价值。通过让公民负债的方式,实际资源将进行流动,服务于公共目的。税收驱动货币,政府创造货币是为了控制社会创造的资源。税收的首要功能是使卖家提供货物和服务,其他功能则还包括追求公共目的。这就是货币与主权权力(控制资源的权力)相联系的原因。人们提交政府的借据(货币)来偿还税款债务,对政府的负债越多,越能保证人们接受政府的借据(货币)。政府越来越依赖税收,这就是现在主权政府控制资源并使其流向公共部门的最常用的方式。税收的目的在于释放资源,追求公共目的,不能掩盖税收的公共目的。如果征税的目标是使资源流动到公共部门的话,就需要进行广泛的税收。从创造货币的政府的角度来看,金融体系的存在是为了使资源向公共部门流动。显然,公共部门不需要所有资源,还有一些资源可以留用于私人用途。税收既可以鼓励更多资源向公共部门流动用于公共目的,又有利于资源向私人部门流动用于私人目的。2.1.5 主权货币发行国适用原则与发行数量限制

主权货币发行国适用原则如下:(1)政府可命名一个记账单位,以该记账单位征税,并发行以该记账单位计价的货币,以该货币缴税。(2)政府通过贷记银行准备金进行支出,通过借记银行准备金进行征税。(3)银行将作为政府及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媒介,贷记储户账户作为支出,借记储户所缴纳的税款。(4)可将政府财政赤字视作向银行系统储备及银行存款的贷记净额。(5)隔夜利率目标是央行设定的,因此是外生的,而准备金的规模则由私营银行的需求决定,因此是内生的。(6)存款乘数仅仅是根据过去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而得来的准备金与存款的比值。更好的做法是:将存款视为可以在以准备金为基础发生杠杆效应时自发增加,而不是根据既定的杠杆比率而产生的。(7)发行国债并不是主权政府的一种借款行为,而是帮助央行达到目标利率的工具。(8)尽管政府对于支出始终会有所约束,但财政部总是支付得起以其发行的货币为单位的任何事物。

货币的发行必须有数量限制。货币发行是一种以某种储备为基础的货币发行。如果对货币的发行没有特别的限制,它的可兑换性就不能得到保证。不管一国供给多少货币,其货币的总价值应等于以货币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货币量M是指某一时点意义上的货币量,是一种存量的概念;而货币流通速度V则是指某一时间区间内货币的周转次数,是一种流量的概念。凯恩斯把货币需求都作为存量来处理,将交易动机解释成经济主体为了实现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进行的价值储藏。存量是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点上的值,它只能在某个时点上进行衡量,其量值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只能在一定时期内衡量,其量值要有时间维度。在资产选择分析中,如果承认存量是瞬间均衡的,就不能揭示流量的波动;而如果承认流量的波动性,存量的均衡关系就会受到破坏。要真正认识货币的本质,必须基于对某个时点上的分析。而在一个时点上,货币最多只能流通一次,因而也就不存在流通速度的概念了。交易所需的货币量最终应等于服务的生产能力(个人的劳动贡献)。消费满足程度越高,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也就越多。货币发挥了穿针引线和交换媒介的作用。

本质上,货币是一种公共资源或公用工具。货币币值的稳定或购买力不变,是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主要原因。因为若持有的货币在下一期无法换回至少是同样多的商品,那么将不管再出于何种理由(包括便利交易、安全需要等),都不会再有人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对于货币而言,其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如果在下一期交换时会因自身变质等原因失去功能的话,那么必然会导致当期就无人肯接受它,由此递推至初次交易时便无人会愿意接受它。当期只能消费当期生产能力所能供给的最终产品,当期供给的最终产品一般会在下期消费到来之前便已消耗殆尽了,下期所能消费的最终产品也只能是下期生产能力所能供给的数量。简言之,在每一时点上与货币长时期积累所形成的数量相对应的,应该是最终产品当期的生产能力,而不应是多时期最终产品的产出累积量。货币的支付是购买力的供给,货币的供给是购买力的需求。t时刻的货币存量应等于t时刻最终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最终产品供给数量的增加,其货币存量也相应增加。经济体要求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提供)的生产能力始终保持在一种动态的均衡水平上,或者说,货币存量始终将与最终产品的生产能力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固定比率上。某个时刻货币存量与该时刻最终产品供给数量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也就等同于货币存量与社会总边际效用水平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2.1.6 银行的主要功能

货币对经济资源的良好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用最少的货币量完成商品服务的交换流通任务?如何利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精确地映射服务能力数量的变化,促进资源的市场配置?完成这些职能主要依靠现代银行制度。从宏观角度,找出服务总量对货币总量的需求,强调国家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作用,强调国家对货币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结合供需两方面的情形估计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对货币总量的需求,这些都是现代银行的职能。现代政府都拥有自己的银行——央行,代替政府支出和收入。政府指导央行以贷记银行账户的形式支出,以借记银行账户的形式获得税收收入。政府需要先行支出,家庭才能缴税。当政府售出债券时,银行通过支付它们在央行的储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