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绪的主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21:43:15

点击下载

作者:陈浩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试读:

前言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相互问候的时候最多的话也都是:“身体可好?”“祝你身体健康!”但是,身体的健康不仅仅受到疾病和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情绪上,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喜、怒、哀、惧等不同表现形式。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情绪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若心情愉快、舒畅,生活态度乐观、豁达,则人体免疫功能活跃、旺盛,可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前苏联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个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悦都是如此,并可使身体发展、健康。”

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相应的,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失意、困难、险境,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烦恼、痛苦、忧伤、愤怒等。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排解,这种不良心理能量的积聚若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宣泄,调控不良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因此,要想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就需要提高道德的修养,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1984年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中国时,对当时80岁高龄的邓小平说:“你看来完全没有变,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坦诚地说:“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

88岁的英国喜剧明星乔治·本斯谈到他怎么争取活到一百岁时说:“我的养生秘决是处事乐观,长寿重要的秘诀是避免烦恼、压力和紧张”。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一书中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

可见,积极的情绪不仅让身体更健康,更保障了生活的质量。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命运可由自己主宰,相信社会上大多数人是善良的,相信社会会越来越美好,相信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人一定会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一定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活得更长久。

有这么一首小诗:

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

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

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

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我们要获得幸福、快乐,我们要让自己每天都能有一份好心情;我们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如此,我们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我们就拥有了健康,我们就真正成为了情绪的主人!

第一篇 远离愤怒,天天都是好心情

第一章 愤怒是什么

我们需客观地看待愤怒

愤怒对别人有害,但愤怒时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我曾经与一位从事心理学的朋友聊天,提起了“愤怒”。她说,愤怒往往不是我们在某种刺激下首先反应出来的情绪——你可以试着体会一下,它通常会出现在伤心、失望、难为情、受屈辱、被拒绝或者尴尬等感受之后。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也提到,“愤怒的情绪来自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公平的事”。这一点也被一位心理学家证明,他通过研究奥运会运动员的心理发现:愤怒和好斗实际上是与失败情绪相联系的,发脾气并不能宣泄情绪,相反,只能让人更恼火。

这么说来,愤怒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本身并不邪恶,而真正危险的是那些由愤怒转化成的行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一条电视新闻中报道了这么一件事,一个19岁的男孩就为他愤怒之后的不冷静付出了代价。事情源于他准备上公交车时,仅仅因为该从前门上车还是该从后门上车的问题,他与公交司机发生了口角。在愤怒和争执中,他随手抄起路边冷饮摊的酸奶瓶砸向汽车。结果就是,男孩以“寻衅滋事”的罪名被起诉,等待宣判。随后画面转到这名犯事的男孩身上,只见他不停地抹眼泪,后悔自己因为愤怒而做出这样的蠢事。

生活中常常有太多让我们后悔的事情,类似上面的故事在我们身上也同样出现过吧?因为我们的不理智,任由愤怒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并最终转化为行动,不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他人。查普曼博士说:“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正如刚刚所说的那样,愤怒本身并不是邪恶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会还会导致这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呢?面对愤怒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首先,我们就应当把目光转到愤怒身上。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愤怒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且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的确如此。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人体在愤怒时,血液中一种与炎症有关的蛋白质的含量将会升高。这或许能够部分解释由此引发的患心血管疾病的较高风险。

科学家发现,愤怒或者抑郁的性格具有更高的患心脏病以及中风的危险。而《心理医学》杂志一则研究报告,为科学家描绘了一幅有关紧张情绪在神经系统中引发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免疫系统反应的景象:愤怒的响应能够使动脉内壁变得粗糙,这将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的堆积。

同样,愤怒对于身体的危害之大也被写入了很多文学作品中。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后竟把嫉妒好胜的周瑜气得吐血身亡。这个描写并不是作家的随心杜撰,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这说明导致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病理、生理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正如我国中医理论对情绪与健康的论述中所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及时的排除我们的愤怒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曾经我也反复思考和探讨,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个问题的争论上:愤怒是发泄出来好,还是忍而不发好?对于表达愤怒的途径和愤怒对健康的影响,我做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并随之站立在发泄愤怒的一方,当时我坚持认为处理愤怒的正确方式就是将其发泄出来。因为压抑在内心的冲动只会使自己的血压升高,危及自身的健康,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声地抗议,在抗议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让自己的愤怒也得以宣泄。

然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同样站在我反对面的那些不主张宣泄愤怒的人也同样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我们都没有认识到愤怒问题的焦点所在。愤怒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所体验的愤怒的多少。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很少生气,如果你即便生气的时候愤怒感也不是很强烈,或者如果你的愤怒一分钟后就烟消云散,那么,你到底是发泄出来还是忍而不发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一点儿愤怒对你、对别人都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因此,愤怒到底是宣泄还是压抑,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来看待。

当然,这些情况也并不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出来的。就比如,生活中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永远是温和不愠、彬彬有礼的样子,即便是天大的委屈,也总是能一笑而过。或许这些人的“愤怒点”真的很高,或许他们还有你没看到的另一面。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你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其实,他们没有看到的正是那些积压在这些人内心的愤怒,没有发现它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压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了会让人从里面垮掉。我们经常可以在冲突之后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没有生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生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但是否认并不能让怒气消失,他们更愿意躲开惹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刻意保持距离。如果有人问:“你怎么了?”他们就会回答:“没什么,我只是有点儿累,今天太忙了。”但是,他的的确确是生气了,只是在压制内心的愤怒而已。

愤怒是为了叫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我们的人,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二,我们变得抑郁,感情渐渐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如果你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愤怒、压抑的状态,你就需要考虑发泄一下这种消极情绪了。

愤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正旺,那就数到一百。——杰弗逊

安东尼·罗宾认为:你愤怒、你愤恨,只是因为你已习惯,你已学会了用它们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希望达到你的目的。

根据一般人的说法,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合乎自然的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没有正面的意义。你并非天生就会愤怒,而是经由学习而得。因为你曾经偶然生气,结果让你遂了心愿。

儿童时期你会哭,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你的哭声就会更大。如果仍然没有效果,你就会勃然大怒——踢东西、大哭大闹,甚至用头去撞任何东西。这一招通常都很有效,别人会来替你完成你所要求的。你发脾气以求达到目的,而你也的确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满足了你的要求,而你也觉得比较愉快。

现在你长大了,你是否仍然用愤怒来驱使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使自己心情愉快些?你的老板没有满足你的要求,你就郁郁寡欢,心里老是嘀咕:“你是不是该为我的职位作一些调整?”你老是觉得你的“另一半”不再像以往那样爱你,“你得怎样才能使我更快乐?”你的心里老是为这个问题在打转。

所以你开始自我煎熬、焦虑,使自己的情绪陷于沮丧的谷底,不停地向全世界提出问题:“你要为我做些什么?”并一再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事实上,这个世界能为你做的事情几乎没有,生命本是一个必须自我完成的计划。这看起来似乎不太公平也太残酷了,但这是事实。你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忍受煎熬,不停地燃烧,但那是于事无补的。

成功学家罗伯特就有一次亲身经历:“我第一次掌管的营业小组当中有一个推销员麦克,他总是用激烈的言词来对抗不遂他心意的人或事。”“因此,每个人都抱着‘不做不错’的心理,以免触犯了麦克,其中也包括我。后来才了解,他正是用愤怒来使我产生畏惧感。”“因此我就找他来谈。我告诉他,以后他在愤怒的语气下所要求的任何事情,我都不同意。从那次以后,我们就处得很好,他也不再用怒气冲冲的语调,要求我做任何事。”这段经历挺有价值的。从那时起,罗伯特就发觉团体中的某些人,也常会犯这个毛病。他们发怒、咆哮,而那些本性温驯的人便向他们屈服。事实上,在某些争议的场合中,那些叫得最大声的人,常被认为是最有道理的。为了获得结论,其争论的过程是相当疯狂的,但有时大声争辩也会奏效。因为当形势对他们不利时,他们就开始唾沫横飞,制造出一场暴风雨了。

但是,这些人终将尝到孤立的苦果。他们不会成功,反而会由于不够成熟而导致恶名昭彰,其他人也会尽量地远离他们。

愤怒及发脾气,并非是博得他人合作的有效工具。不要让自己养成失去控制,以赢得他们对你认同的习惯。

但那也不表示你不可以愤怒。你可以生气,关键在于你如何发怒,以及它会如何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要想转化愤怒,我们必须学习不把它当成敌人来看待,也不将其视为“我的苦难”,而只是我们受限人生的烦恼之一。一旦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会发现不以愤怒侵犯他人乃是厘清愤怒极重要的一步。

修持生活就是要学习敞开心胸。我们必须学会从更大的视野来观察我们和本性连结的障碍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封闭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脱离了开放的本质?我们经常会失去宏观的视野。修持的重点并不是要觉得好过一些,而是要学习和观察。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能量如何经由惯性反应和对策而流失。我们必须学会不在日常生活中耗尽我们的能量。

举例而言,当我们生气时,我们总是断绝了眼前更大的视野,也切断了我们基本的连结感。如果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愤怒时的情绪反应,你会发现它不但窄化了我们的生命,也耗费了我们的能量。我们会看到愤怒是一种对生命的反动,它往往使我们封闭和孤立。

愤怒显然会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到别人,我们却总是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执著于这股受限的情绪。我们虽然知道愤怒的反应会流失能量令自己痛苦,并且会窄化我们的生命,令我们变得琐碎与自我中心,但我们还是会藐视这个人人皆知的常识,而顽固地耽误在愤怒的想法和行为里。

然而愤怒到底是什么?每当生活不顺心时,我们就会生起反应。如果对事情有所期待,就会希望期待的事能成真。如果有需求,也会希望需求能被满足。如果生起了强烈的欲望,除非这些欲望能得到满足,否则我们永远不会安心。虽然人生是中性的,它不带有任何偏见,也不可能符合我们所设定的理想,但我们还是认为人生应该照着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每当事与愿违时,不同形式的愤怒便产生了。

然而我指的并不是严重的暴怒。即使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我们仍然会经由隐微的愤怒而流失能量。譬如等红绿灯时,那份不耐烦的感觉也是一种愤怒的形式;如果电视的遥控器坏了,那股懊恼的感觉便是一种瞠怒;假设有人迟到了,我们往往会生起一种自以为是的火大感;我们的球队败阵时的挫折感,也是某种形式的愤怒;被忽略或得不到赞赏时,那股义愤填膺的感觉,当然也是一种愤怒的形式。我们需要学习抑制内心的愤怒,虽然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绪,但是却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纵容它会后悔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

冲动与愤怒是生活中最常产生的情绪,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与别人发生口角,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天天都在上演,已经达到了司空见惯的程度。《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曾屡次被搬上银幕。这是一部多主题的电影作品,包括爱情与嫉妒、轻信与欺骗、欲望与毁灭等等深刻刻画人性与社会主题的作品,而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主人翁的悲惨结局。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一员黑人勇将,他与元老的美丽女儿苔丝狄蒙娜真心相爱并顶着巨大压力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狡诈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精心设计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完全失去理智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下拔剑自刎殉情。“冲动是魔鬼”,战功显赫、智勇兼备的将军奥赛罗在情绪失控之下,让冲动战胜了理智,犯下了不可挽回的过错,一个英雄美人的爱情故事以彻底的悲剧收场。我们在为他人的命运结果感动不已的时候,同样是对自己行为的一次反省,我们何尝不是因为一时冲动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冲动常常和愤怒狼狈为奸,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只有克制冲动,冷静自己,才不会让愤怒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对此,“价值投资之父”、“股神”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也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让冲动支配自己行为的后果只会让自己后悔。

既然冲动情绪会带来如此危害性的后果,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来认识它、了解它、克制它。

一、冲动情绪产生的原因

所谓冲动情绪,是指行为人情绪表达强烈、不稳定,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心理特征。其产生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心胸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弱。

一个人的情绪怎么样,是与他自身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的思维上处于不成熟时期,或者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往往承受不了更多的外界刺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肚量小,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容量上的不足,容易与周围的关系产生摩擦,并导致愤怒的产生。

2.尊严不容侵犯,个性特征突出。

个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性格,乃外在表现,是指一个人在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当我们思想逐渐成熟后,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强烈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于是也出现了争强好胜的性格。由于受这种渴望自尊心理的驱动,我们常常会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和怠慢,稍有冒犯,就把他看成是对自己尊严的挑战,以致产生情绪冲动,甚至勃然大怒。

3.辨别是非能力低。

认识问题的偏差和失误,与一个人心理是否平衡、情绪是否稳定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有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中,由于自身认识辨别能力不强,往往考虑问题简单直观,是非混淆,对同一个人和事,合自己胃口的就认为是对的,能够给予容忍和接受;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认为是不对的,随之引起烦恼、苦闷、悲哀以致愤怒。

4.思想品德修养较差。

修养,泛指一个人的德行。德行好的人平时比较守规矩、讲道德,德行不好的人有时就不太守规矩。一个思想道德修养差的人,常常是以个人的好恶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分不清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不违法,完全感情用事。因此,这样的人往往社会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比较差,对别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常常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闹三分。

二、冲动情绪带来的危害和后果

1.有损身心健康。

对人不信任、心胸狭隘、情绪急燥、爱发脾气,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人在冲动、发怒时,会引起精神心理的过度紧张,造成心脏、胃肠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常,时间长了,必然要引起多种疾病,对身心健康大为不利。如,麻疹病,多发于大起大落的波动中,偏头疼多数偏爱固执好斗,或爱嫉妒的小心眼……

2.破坏人际关系。

情绪容易冲动的人往往脾气比较暴躁,容易与人发生矛盾。而引起矛盾的诱因多数是因为一些小事,话不投机半句多,轻者发生争吵,重者拳头相向。如果周围的人都有这种情绪冲动,那么关系会何其紧张?这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生活的和睦。只有加强性格修养,才能得到别人尊重和理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不利于个人的进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是老师,是医生,是学生,都会有个人目的和动机。但如果我们平时不注重性格修养,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将是十分不利的。一方面,我们个人容易受挫折。因为周围关系的紧张,会让我们的成长过程困难重重,从而使自己的情绪由积极变为消极,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另一方面,我们个人也难以得到领导的认同。情绪冲动的人,势必会与周围关系非常紧张,这不利于团结、合作,是领导非常不喜欢的一类人;而且情绪的冲动会与领导发生争执、冲突,心胸再宽广的人也只能容忍你一次、两次,长此下去终究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影响你的成长进步。

4.容易造成违法犯罪。

一个易怒的人,遇事爱发脾气,脾气发大了,就会失去控制,就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造成终生悔恨。大量的事实和教训证明了冲动情绪最终将会导致违法和犯罪。

三、控制情绪冲动的方法

一般平说,青年人都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控制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多学习,修养思想。

加强自我思想的修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源头着手,让冲动难以产生。

一要加强学习。人们对某种道德规范的接受,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每一个大脑健全的人都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思考。而正确地思考,离不开自身拥有的文化知识,尤其需要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那么他的道德自我意识就越完善,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也就越强。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认识问题更深刻,处理问题更理智。

二要点滴养成。修身养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正如古人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爱因思坦说:“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小事创造品格,创造精神,我们应该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抓好养成。

2.多忍耐,缓冲自己的冲动。

当你心中生起怒火时,首先强忍下来,不做任何反应,等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和处理这件事情。这个时候,也许会有许多结果,说不定是一场误会,说不定事情并没有当时想的那么糟糕,说不定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一位哲人说:“缓冲是平息冲动的好办法。”当你生气时,便在心里从一数到十,才开口说话;如果怒不可遏,再数到一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一件极不顺心的事时,一冲动就想到要这样,要那样,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想起来,就会为自己的想法、行为感到可笑。因为冲动时的理智是大打折扣的,往往做出的行为是不适当的,等冷静下来,让大脑再做出反应,那效果又会不一样。

3.多退让,不让自己后悔。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时,你可以采取退让的思维方式。只要心中燃起愤怒的冲动时,不妨立刻换种思考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下整个过程。这种换位思考的方法往往就比较客观,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想如果我是他,遇到这样的事也许会象他那样激动,做出不当的举止来。经过这种退让思维方式,就可以在冲突一时无法解决时,缓解冲动情绪。

4.转移愤怒情绪。

让冲动情绪迅速实现转移,可以立即想一想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缓和愤怒情绪。在情绪冲动时,我们可以听听轻快的音乐、看看有趣的书画、读读美好的诗文,唱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逐渐趋于平缓,起到克制冲动的目的。

5.联想后果消除冲动。

情绪冲动容易使人做出过激行为,往往铸成大错,而当事人事后总要感到后悔,“我当时怎么就不想想后果呢?”然而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这就提醒我们,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可以发挥自己联想的作用,想一想自己冲动下去最严重的后果,这样,你的过激情绪可能就会很快降下温来。

6.用谈心的方法排除冲动情绪。

一个人的冲动情绪最终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释放和排解的。否则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而且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爆发,结出更大的恶果。倾诉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宣泄方法。

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心中的所有不快都讲出来,这样不仅使紧张、不快的心情得到缓解,还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都是自私惹的祸

动辄发怒是放纵和缺乏教养的表现。——普鲁塔克

伟大不朽的托尔斯泰,也就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三部世界著名小说的作者,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可能是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在他逝世的前20年里,他的崇拜者不断地去他的家里,希望能见他一面,能听听他的声音,或者哪怕是摸摸他的衣角。有人甚至记下他说的每一句话,就好像那是“神谕”。可是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在70岁时根本就是没有脑筋的一个人,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和道理的。

托尔斯泰迎娶了一个自己非常喜爱的女孩,实际上,他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开心,甚至还常常向上帝祈祷,希望继续让他们过这种生活。然而,托尔斯泰的妻子,这个当初非常喜爱的女孩,却是个天性嫉妒的人,她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乡下姑娘来打探托尔斯泰的行踪,甚至溜进树林监视他。他们为此常常争吵,而这个女人连自己的女儿都嫉妒,曾经用枪把女儿的照片打了一个洞。她还会在地板上撒泼,并用鸦片来威胁要自杀,而孩子们则被吓得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尖叫。而这个时候托尔斯泰是怎么做的呢?

他暴跳如雷,打烂家里的家具。他非常生气,是的,他非常有理由这么做。他还把这一切都记在了自己的日记里,将这一切罪过都推卸到自己的妻子身上。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让下一代或者后人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是由自己的妻子引起的。当然,他的妻子也终于知道了托尔斯泰的行为。

她当然是撕毁并烧掉了托尔斯泰的日记,接着自己也写了一本日记,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卸给丈夫。她甚至还写了一本小说,并以《谁之错》为书名。在这本书里,她把丈夫描写成一个家庭的破坏者,而她则成了一个被害者,一个家庭的烈士。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托尔斯泰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家庭离家出走,并称这个家为“疯人院”。他们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非常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是的,他们都太在乎对方的意见了。那么,我们会不会分析到底他们究竟谁对谁错呢?我想不会,我们只会在乎自己的问题,而不会浪费时间去想托尔斯泰的事。所以,我们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或者说我们太在乎对方对我们的评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并且可以归纳出这么一点:愤怒的原因正是源于自私。这一点同样可以从愤怒的种种原因中体验出来。我们分析一下动怒都有哪些心理动机。

——动怒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你可以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当自己觉得难以控制自己、感觉到沮丧或者受到挫折时,你可以通过愤怒将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其他人或者事,而不必控制自己的情感。

——你可以用愤怒来控制怕你发怒的那些人,愤怒的恐吓和威慑力量常常对那些年龄比你小、心理或者生理弱于你的人身上非常见效。

——愤怒可以成为自己犯错的借口。你可以先胡乱地发泄一番,然后再向别人道歉:“对不起,刚刚我失控了。”这样你就以“失控”的理由原谅了自己。

——你可以用愤怒来左右别人的思想,让你得到一种满足感。因为别人宁愿好言劝你,也不愿意让你大闹一场,从而让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你可以故意愤怒,从而找个借口避免与他人交流,从而拒绝别人的爱情或者友情。

——你可以用愤怒的方式让别人自省,“我究竟是哪里错了,让他如此生气?”当别人内疚时,你是强大的。

——当你愤怒后,你可以自我怜悯一番,觉得自己是不幸的,没人理解你。

——你愤怒后,就可以不用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不必改进自己,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当你愤怒地断绝与他人的交往时,因为你觉得对方太愚蠢,不能带给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或者你觉得对方太强大,给自己造成威胁,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丢脸。

——当你输掉了一场游戏,你可以用愤怒来开脱自己,说不定对方害怕你发脾气。

上面的种种动机,无论那一条都无不渗透着自私的痕迹。因为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太在乎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愤怒,我们用愤怒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或者用愤怒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当我们频频使用这种方式,或者用这种方式得到甜头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养成愤怒的习惯,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惰性情绪。更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教养、自控能力很差、不容易交往的人。其实,实现自己目的的方式还有很多种,我们大可以用积极地方法来实现,为什么要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呢?

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

你勃然大怒时,就会做出许多蠢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平息制怒。

专家说,偶尔的愤怒并不是件坏事。如果长期压抑自己,不将愤怒爆发出来,将会对自己有很大的伤害,比如打击你的自尊,甚至伤害你的身体,带来高血压和心脏病。

但愤怒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被其他情绪所引发。所以既然愤怒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不是压抑愤怒,而是找到引发愤怒的情绪,在愤怒之前消除这些情绪,去掉愤怒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压抑愤怒的情绪有损健康,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精神病理学家玛拉·朱利叶斯通过对192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的。他的研究显示:压抑愤怒情绪表达会导致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上升。在双方都压抑强烈愤怒情绪的夫妇中,妻子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是11%;当只有丈夫单方面表露愤怒时,妻子死亡的可能性为7%;如果双方都能宣泄出内心的不悦,妻子心脏病致死的危险几乎降为零。

与倾诉内心不悦的男性相比,压抑内心强烈感情的丈夫,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可能性将高出大约一倍。因为压抑愤怒情绪的表达,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某种生物化学平衡,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见,适时地宣泄心中的愤怒对自身健康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酒与污水定律,这个定律就是:假如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要是用来比喻我们自身的情绪来说,压力就如那一匙污水,不及时处理,就会令整个人身心疲惫。

此外,美国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心理压力真的会让人加速衰老,而且一老就可能达到十几年。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就应该认真对待,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体内的细胞。”在研究中,他们还发现,对那些照顾病儿时间最长的母亲来说,无论她们自己感觉到的压力是大是小,她们的染色体端粒都会比较短。“她们照顾病人的时间越长,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既然愤怒是一种内心滋生的消极情绪,是一种心理压力,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得到发泄,达到既不伤害他人,也不伤害自己的目的。你如果遇到感到愤怒的人或者事时,你可以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使自己对这些人或者事有一种新的看法,并做出积极地反应。

美国前总统林肯那封“永不寄出的信”被公认为是消除怒气和烦恼的良方。

1863年7月3日开始的葛底斯堡战役是内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战役。7月4日,李将军率领他的军队开始向南方撤离。他带着败兵逃到了波多马克河边,他的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河,身后是乘胜追击的政府军。对北方军队而言,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完全可以一举歼灭李将军的部队,从而很快地结束内战。林肯命令米地将军果断出击,告诉他不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为了确保命令的下达,他不仅用了电报下令,另外还派了专门人员传达口信给米地将军。结果呢?米地将军并没有遵照林肯的命令行事,而是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他借故拖延时间,甚至拒绝攻打李将军。最后,李将军和他的军队顺利地渡过了波多马克河,保存了实力。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林肯勃然大怒——他从来没有这么愤怒过。失望之余,他写了一封信给米地将军。信的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米地将军:我不相信,你也会对李将军逃走一事感到不幸。那时候,他就在我们眼前,胜利也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战争势必继续进行。既然在那时候你不能擒住李将军,如今,他已经到了波多马克河的南边,你怎么取得胜利?我已经不期待你会成功,而且也不期待你会做得多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对此深感遗憾。”

你甚至可以猜测一下米地将军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会有什么表情。但是,你可能会感到意外的是,他根本没有收到过这封信,因为林肯并没有将这封信寄出去——人们是在一堆文件里发现它的。林肯忘记把这封信寄出去了吗?这是不可想象的。众所周知,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信件。

有人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这仅仅是我的猜测……”林肯在写完这封信时,心里想道,“当然,也许是我性急了。坐在白宫,我当然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也更加能够指挥若定。但是,如果我在葛底斯堡的话,我成天看见的是因为伤痛而嚎哭的士兵,或者成千上万的尸骨,也许那样,我就不会急着去攻打李将军了吧!我一定也会像米地将军一样畏缩的。现在,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惟一能做的就是承认它。至于这封信,如果我把它寄出去的话,我想除了让自己感到愉快之外,将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好处。相反,它会使米地将军跟我反目,迫使他离开军队,或者断送他的前途。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林肯把那封已经装好的信搁在了一边。因为他相信,批评和指责是于事无补的。

由于可见,烦恼的事人人都有,伟人也不例外,林肯把烦恼通过写信而发泄出来,既获得了心理平衡,又不会伤害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愤怒是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发泄的,但是却需要选择好方式或者出气筒,不能为了自己的舒坦而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亦舒曾说过一句话:“接吻可以选错对象,发脾气则不可。”小孩子可以任性苦恼,坐在地上耍赖,但是成年人却得丢弃这种陋习,用理智的方法来处理消极情绪。

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法来消除这种消极情绪:

——发怒时,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事。”如果你一味禁止别人,只会加速或者延长自己的愤怒。你需要做的就是允许别人选择自己的言行,就如同你坚持自己的言行一样。

——愤怒时,要努力地做到冷静思考,并不断提醒自己:“不能一直用这种消极方式看问题,我可以换种方式的!”

——尝试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对某一件事总是很容易上火,那么不妨学着延迟发怒的时间,这次是15秒,那么下次就推迟到30秒……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可以延迟自己的愤怒,你就学会了自我控制,相信你最终可以完全消除愤怒的。

——不去说欺骗自己的话,你可以讨厌某种东西或者事,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生气。

——让值得信赖的人提醒你,当你发怒时便提醒你:“停!冷静一下!”然后,你想想看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

——抓住你讨厌的人的手,用友善的态度交往,哪怕你心里很讨厌这么做。行为方式可以影响到心理,而对方也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变化;如果实在不行,就向他表明自己内心的感情直到平息自己内心的愤怒。

——把自己动怒的情况写成日志,强制自己诚实地记录整个过程。每次动怒都记下来,如此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愤怒情绪逐渐减少。

——自爱,只要你想到自爱,就永远不会用愤怒来折磨自己。

其实,平息愤怒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大可不必选择消极的方式,愤怒发生的原因正如前面一节所说,都是因为我们固执地自我情绪带动的,只要打开狭隘的心结,愤怒情绪就会得以消除。交换角色的方式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卡内基·梅伦大学的商学院罗伯特·凯利,在加福尼亚州某电脑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的上司就某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发生争执,凯利建议他们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争辩,结果5分钟后,双方便认清彼此的表现多么可笑,大家都笑起来,很快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如果双方在意见交流时能够交换角色而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能够避免大动肝火。

当你在心烦意乱时,不妨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去想困住我们的难题,而去想象一下夏日夜晚的星空,多么安详、多么宁静、多么璀璨、多么自由。因此,我们也应该去追寻那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去追求那份宁静中的自由,当在这份宁静中拥有了一份超然心情后,一切压力就容易释放出来,我们又可以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二章 修炼内在的世界

心如止水,凡事淡定

在窘境下能保持优雅是一种品质。——海明威

小镇上有个瓜摊,卖瓜的王老汉技艺出色;任何一个瓜,只要在他手里掂一掂,就能一口报出瓜的重量,并且丝毫不差。

一天,附近寺院的方丈带着小和尚前来买瓜。面对他们挑拣出的几个香瓜,王老汉眯着眼睛说:“一共二斤六两。”小和尚不相信,用秤一称,果真一两不差。

接下来,方丈又挑了一个香瓜。他告诉王老汉,若是王老汉再能估准那个香瓜,他便将随身带着的一锭银子送给王老汉。那锭银子,足有二两重。

王老汉爽快地答应了。他小心翼翼地托起瓜,掂了掂后沉思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在旁人一再催促下,王老汉才咬着牙说是一斤三两。用秤一称,那个瓜分明是一斤五两。

一锭银子,彻底扰乱了王老汉的心神,从而使他难以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这个故事在我们读来仅仅是一笑置之的故事吗?在我们身上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越是急于得到的东西,越是难以得到;反而在我们把它忘记的时候,竟然不经意的到手了。也许我们会感慨天意弄人,但是这何尝不是我们心态没有摆放端正的原因呢?

一个人越是看重身外之物,也就越容易迷失自己的内心。淡定,是一种内心情怀的简约化。惟有淡定才能让我们真正看清这个繁华的世界。原本我们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往外看,无限地扩展外面的世界;另一种是往内看,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都是因为我们无法平息心中的波澜,做到心如止水。

淡定是一种生活状态,王老汉因为外物的骚扰而扰乱的内心了平静,所以发挥失常。我们也常常会因为外物的骚扰而滋生出许多的消极情绪,愤怒就是其中的一种。只要做到心如止水、凡事淡定,就不会因为外物的骚扰而滋生烦恼。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不能淡定地面对生活。在单位,看到同事的升迁,有人忌妒、眼红、不服气,甚至煞费心机地“使绊子”、散播谣言;朋友之间,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猜疑重重,甚至为了一时的名利得失不择手段,到头来折磨得茶不思饭不想,夜夜失眠,以至身心疲惫,焦头烂额。我们忘记了内心的淡定和平和,那些心胸宽阔的人无一不是内心淡定之人。也正因为他们心如止水,所以他们才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快乐。

淡定是一种生活态度,选择淡定的生活,就是选择了快乐。淡定,并不等同于不思进取,不等同于堕落享乐!淡定的人,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依然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而不停努力。但淡定的人,不需再为金钱而疲于奔命。淡定的人,可以在自己劳累的时候劝解自己,停下来歇会儿。淡定的人,在失利的时候,便可做到平心静气。

西汉时候,南阳有个人叫直不疑,年轻时候喜欢读《老子》。在黄老学说的影响下,他遇到事情非常淡定,在家的时候如此,到文帝身边当中郎以后还是如此。

直不疑当中郎的时候,住的是集体宿舍,许多郎官住在一起。有一回,同宿舍有个中郎家里有急事要赶回去,匆忙之间,把另一个人的钱袋当作自己的拿跑了。这个钱袋里装着许多铜。(因为当时朝廷允许私人铸造铜钱,所以人们都喜欢积攒铜)

到了晚上,那人发现自己的铜没了,他看宿舍里除了直不疑没有别人,就怀疑是直不疑拿了。他一边嘟囔着:“我的铜怎么没了?”一边用眼角去瞟直不疑。直不疑早就看在眼里,他心里想:虽然铜不是自己拿的,但是现在声明也讲不清楚;那人找不到铜,疑心更大,只怕矛盾会越来越深呢。想到这里,直不疑就主动说:“不好意思,你的铜是我临时有急用,私自拿去了。你别着急,少了多少铜,明天我就去买回来还你。”那人听了这话,脸色才和缓起来。

第二天,直不疑就去买了同样的一袋铜,交给了失主。没想到过了几天,回家去的那位回来了,一进屋就找到丢铜的郎官,说:“真是抱歉,我回家的时候慌里慌张昏了头,把你的铜拿走了!现在如数奉还,请多多包涵!”

那失主一听,愣了好一会儿。这时候,直不疑笑着上前,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说了。失主羞红了脸,连连向直不疑道歉。从那以后,大伙儿都说直不疑是个淡定、不计较名利的人。

后来,直不疑当上中大夫,跟同僚关系相处很好。可也有个别人造他的谣,传言说:直不疑长得英俊伟岸,难怪有男女作风问题——他经常跟自己的嫂子私通。

有的朋友看不下去,就把这话去告诉了直不疑。直不疑听了,呵呵笑着对朋友说:“你知道我是没有哥哥的呀,哪里来的嫂子呢?”朋友说:“那你应该站出来反驳!”直不疑笑眯眯地说:“淡定,淡定。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何必多事再生事端呢?”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谣言不攻自破。可是从开始到结束,直不疑都没给自己辩解一个字。

鲁迅先生说:“对付谣言和诽谤的最好的策略就是别理它,坚决别理它,连眼珠都不要转过去。”但是要做到这种境界的何尝不是一种淡定?没有心境的修为,势必为谣言所累,为自己内心滋生出的愤怒和焦虑整日不安。

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越是拥有,越是担心失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容我们找寻。有时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快。有时幸福就像彼岸的花朵,隐约可见,却无法触摸。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更没有太多的仇与恨,何必不看淡这一切?其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多替别人想一想

一个人若能为别人的生命与人道的法则着想,纵使他正在为自己的生命挣扎,并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也不会全无回报的。——丘吉尔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也不像你一样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因为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常常会导致我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不同。因此,我们也常常会因为与他人沟通交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引发消极情绪,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多替别人设想一下,也许就能够平息下来。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在我们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导致我们想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到,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事实上,这种原则和方法时刻都存在,也都发挥着效用。哪怕对于最紧密的人,也同样有效。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出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点。”“哎唷,锅子歪了!”“请你住口!”妻子终于忍不住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做人不能太要强,做人不能太固执,做人不能太自私,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保持沉默,先换位思考一下,体会一下对方的需求,这样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他人,无论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很多时候我们换位思考后才发现,对方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替别人设想后,我们也许会想到自己如果是他,也许还没有他做的那样好;换位思考后,你会懂得自己原来也有错;换位思考后,我们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地去做……

看来,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一想,世界上就没有想不开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愤怒,都是因为我们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会设想到对方的处境和感受。替别人设想后,我们将会学会宽容,减少痛苦和烦恼,理解如何快乐的生活。

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彼此之间的包容就逐渐减少了,甚至开始了对对方的不解、埋怨和责难。一天,一个男人在辛劳工作、身心俱疲之时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为什么我每天要出门工作,而老婆却清闲地待在家中呢?我要是能跟她换一下角色就好了,也让她体会一下我辛苦赚钱的压力。于是,这个男人就找到了神,请他将自己和老婆的身体对调一下。神满足了他的心愿。

第二天一早醒来,他就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他非常高兴,然后伸个懒腰就走向了厨房,因为他要为一家人准备早饭。饭做好后,他叫醒了孩子们和“老公”,一边哄着哭闹的孩子,一边为孩子穿衣戴帽。接着就是喂早餐,送老公上班。然后将孩子们的午餐便当装进书包,送孩子们到学校去。

回到家以后,他将“老公”的西装找出来送往干洗店清洗,在返回的路上,又顺便到了银行取了点钱,还到超市买了蔬菜、水果以及孩子们的零食。回到家后,他又赶紧坐下来结算账单,然后开始打扫猫盒、狗盆,又给小狗、小猫洗了澡。这一切做完后,他疲惫地抬头看了下表,不禁大叫了一声:“啊,中午12:30了。”他赶快给自己弄了点吃的。等吃晚饭准备躺下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他发现床铺还没有整理,地毯也没有打扫,地板还没有擦……当他强打起精神将这些做完后,离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差不多了。于是,他又赶快冲向学校。好不容易将孩子接回家,他还得赶快为一家人准备晚餐,一边做还得一边督促孩子们去做作业。等“老公”回家,一家人吃过饭后,他又不得不清理残羹剩饭,刷洗碗筷和盘子。

第二天,万般痛苦的他赶快找到了神,要求恢复身份。

很多时候,我们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不在对方的位置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因此非常不理解某一件事情,一心认为对方是占了自己的便宜,一心就认为对方一定比自己过得好……然而当我们站到了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时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变得不再是以往的模样,变得甚至连自己都难以接受,我们甚至还会赞叹对方的忍耐力。

因此,我们要明白生活的意义,不能随便的乱发脾气,在愤怒前要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一想,尽量发自内心地理解每一个人,不要太计较、不要太强求,将自己的需求放低一些,让自己的姿态降低一些,或许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理解生活。

学习接受现实的不公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条大路,那就做一条小道;如果你不能成为耀眼的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

渴望公正的心理可能会体现在你与他人的交往中,妨碍你与其他人的积极交往。通常我们会喊出这么一句感慨:“这太不公平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却又十分消极的抱怨。

当你感觉某件事情太不公平时,必然会把自己同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体进行比较。你可能会如此想:“既然他们能够做到,我同样可以做到。”“你比我得到的多,这太奇怪了?”“我没有那样做,你为什么可以那样做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你是根据别人的行为来确定自己的得失。支配你情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已经由你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来玩弄你。

记得在一次节目中,一位主持人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倾听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现状的态度。结果,就有位老年听众诉说自己晚上总睡不好,原因就是周围总有些邻居在夜里很晚还玩闹喧哗,害的本来就失眠的他总是睡不好。结果主持人从心理的角度来排遣这位老年听众的不满,让他用心理的调节来避免外界的干扰。

接下来,就有一位比较有想法的听众打来了电话,明确地对主持人的想法表示了否定。接着,他一连串地列举了种种社会现象谴责了他所看不惯的现实状况,什么邻居道德素质的低下、缺乏公德心,很多年轻人没有为老年人让座的爱心等等。虽然主持人告诉他,刚刚只是从心理角度来帮助听众解决困扰的,但是他却回应道:“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分不开的。”

对此,我们不能予以否决,心理问题的产生肯定是源于社会问题,但是有一句话是“当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面对宏观的社会现实背景,谴责、不满、愤怒只能让自己觉得是个受害者,或者滋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对于我们自身本没有多少好处,只能说是自寻烦恼。现实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却有很多人硬是把自己搞的像个受害者,似乎所有的不公都是针对他一个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就的确有问题了。

其实,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是当事人主观意识上的问题,他们总爱从主观上认定现实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是现实却不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现实中的种种不满让他耿耿于怀,气郁心结。这种人都是不停地有希望和要求,要求社会应该怎样,希望别人应当如何,可偏偏就是忘记了自己应当如何去做。他们没有认清现实的要求,自己应当如何去积极的适应,而是总是感叹“生不逢时”。这种主观被动的情绪,只会让自己真的由一个主观上的不幸者成为现实中的失败者。

青少年教育作家赛克斯说:“得接受现实,生活本来是不公平的。”当然,接不接受,人人有自己的态度,接受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人不接受,学会抱怨现实,不付诸实际行动,结果毫无用处。有些人接受了,发奋努力,或者成功,或者活得踏踏实实,也是一种收获。

对于整个世界的不公,我们或许无能为力,但是却可以控制自己对其的态度。只有改变自己对于不公的态度,才能活得好。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除了最后的一点自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我们之所以不接受现实,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它。必须明白一点的是:只有当你承认你目前已经做到最好时,你才能感到快乐和安宁。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对别人的建议加以分析,不再盲从。即使你认为别人的所作所为“不对”或“不公平”,你都没有理由去谴责、责备别人,或让他们感到自责。事实上,没有人(包括你自己或其他人)能够超越他目前这种“最好的状态”。你必须学会接受眼前的现实,并明白现阶段你还不能采取其他行动。

我们都习惯于在生活中寻求公道和正义,一旦失去了公正就感到愤怒、忧虑或者失望。

现实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各人的理解不同。世上没有哪两个人的意识会完全相同,也没有人的背景和经历会完全一样,因此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以及各自的愿望都会不尽相同。由于对现实的理解往往受到意识的限制和影响,因此错误的意识必定会导致错误的理解,即使你肯定自己是对的。你的每一个决定和每一个举动,都基于你目前的意识水平。

要知道,你所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和大部分身体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你不接受自己或者别人的现实情况或抵触某个你目前迫切想要改变却有心无力的局面而造成的。你拒绝或无法接受现实,是导致所有问题的根源。仔细想一想引起你失望和沮丧的原因,你会清楚地发现,你其实是在拒绝接受某些你无法立刻改变的现实境况。

改变的关键在于,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要怀有你必须纠正他们的心理。无论他们的个人意识有多么错误或荒谬,你都要尊重他们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自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必须学会接受自己,爱自己。如果你总是在评价自己,你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评价别人,从而发展为不接受他们的现实情况或意识水平。

一记者问史铁生的话:“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

没有想到,在轮椅上呆了20多年,每隔几天,都要做透析的史铁生这样回答:“是敬重。”为什么这样说呢?史铁生解释说:“这决不是说多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自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敬重它,把它看作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锻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中的意义都看得明白。一边是自寻烦恼,一边是增添智慧,选择什么不是明摆着吗?”

病痛一直伴随着人的生命,与生俱来,在生命的收尾处戛然而止,无法婉拒,明智的做法是,换一种心态,去正视它,用喜悦去迎候它,接纳它,正如你讨厌一个人,与其避之不及嗤之以鼻,不如心悦诚服地放在朋友的位置,容忍他,善待它,也许有一天,因你的宽容,你的善良,创造奇迹。

你不必非要弄明白抵触现实会否引起更多痛苦、麻烦、愤恨、敌意和家庭矛盾,因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一旦你接受现实,你就会免受精神上的伤害,不会因为别人而生气、愤怒或痛苦,也不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或被别人伤害。只有接受现实的不公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我们才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量力而行,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的焦虑,获得心理健康。

不为小事生气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本可不屑一顾的小事而弄得心烦意乱。——安德烈·莫瑞斯

英国著名作家狄斯累利说:“生命如此短暂,不能只顾小事。”对这句寓意深刻的名言,法国作家莫鲁瓦作过下面的解释:“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忘却许多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常常为一些不令人注意、因而也是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不,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应当把我们的生命贡献给有价值的事业和崇高的感情。只有这种事业和感情才会为后人一代代继承下去。要知道,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在古时候,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烦琐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去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境如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面,爆发后将会更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权衡,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却一脸平静地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杯子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很久,顿悟。叩谢而去。

也许很多人还不能解读到其中的禅机,但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是否也应当如此自省一下自己?生活中,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争执不休,徒然浪费许多有限的生命,而一无是处。人与人之间的争吵、斗讼、欺诈、迫害,都是浪费精力又无意义的事情。生气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习惯,是对挫折、被侵犯以及不合理对待的反应。

没有人愿意生气,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经常会为小事而生气。在生气中,人们容易做出没有经过审慎判断的事。

人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刺激,除非是圣人,否则,一般平凡人皆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人或环境而生气,能够在生气时做到自省或是生完气觉察的人,就已经不容易了。

喜欢生气、为小事发怒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生气当然不会是件好事,至少对健康就是不利的因素,若能训练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对外在环境的过度反应,也许,有助于内心的平和。

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尽可能快乐的生活,才会活的更开心,更有意义。不要为一些无所谓的事情而伤神费力,想开一点: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怎么能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在科罗拉多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树。据生物学家预算,这株大树屹立在那儿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当初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时它已存在。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雪崩和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不曾畏惧过一切强暴,然而在一群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下,它却倒下了!这些昆虫穿透它的树皮,蛀空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战斗力。一株参天大树,一株几百年来雷电劈不死、飓风刮不倒、任何东西摧毁不了的大树,终于被一群小得可怜的、我们用手指头轻轻一压便会成烂泥的虫子征服了。

生活中的我们难道不也和这株饱经风霜的森林之王一样吗?我们不也能经受住生活中各种风暴、雪崩、雷电的袭击,而却让心里各种“昆虫”渐啖我们的身心和情绪,最终失却我们强壮的体魄吗?像这些心里的“昆虫”也都是用手指轻轻一压就会成为烂泥的区区小物啊!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一个有心机、心计之人不为小事而生气,因为他知道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利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

事实上,即使像英国著名作家拉迪亚德·基普林这样的非凡人物,有时也会忘记上述名言。因为他曾经向他的大舅子起诉,造成了美国佛蒙特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不和案。曾有人专门对这个耸人听闻的案子著书立说,书名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基普林跟佛蒙州的一个名叫卡罗琳·巴勒斯蒂的姑娘结了婚。婚后,基普林便在该州的布拉特利博罗市修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然后搬到那儿住下来度过他的垂暮之年。他的大舅子比特·巴勒斯蒂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他俩工作休息都常在一块儿。

后来,基普林买下了巴勒斯蒂一块地皮,并互相说定:巴勒斯蒂有权收割这块地上的青草。可是有一天巴勒斯蒂看见基普林正把这块草地改建成花园,这可把他气炸了,当即出言不逊,骂将起来。基普林也不示弱。于是佛蒙特这块草地之争便结下了两个朋友之间的冤仇。

几天之后,基普林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路上碰见了他的大舅子巴勒斯蒂。后者坐在一辆双套马车上挡住了去路,硬要基普林下自行车让他过去。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基普林丧失了理智,发誓要到法院去告他的大舅子。一场耸人听闻的案子就这样发生了。新闻记者们从各大城市向布拉特利博罗蜂拥而至,消息传遍全世界。

基普林从这次官司中得到了什么呢?一无所获。相反,他还不得不按照法庭宣判,他跟他的妻子一起永远离开他在美国的这幢住宅!就因为这么一点区区小事,就因为园子里的一些青草,带来了这许多怨恨和痛苦。“要是你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管他人如何有负于你就好了!”写书的作者如此写道。

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一警言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生命如此短暂,如果我们将精力都花在小事上,那岂非是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拔除心中仇恨的杂草

恼怒将理智的灯吹熄,所以在考虑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头脑冷静。——英格索尔

有个小男孩儿,自幼失去了父亲。兄弟姐妹5个,由母亲一个人抚养。日子过得很清贫,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吃了亏,虽然是家人有理,母亲都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备自己的儿女,她常说:吃亏是福。小男孩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仇恨,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要出人头地,报复所有欺负自己的人。

一年夏天,小男孩儿和母亲到田地里拔草。庄稼地里有一种杂草,生命力特别旺盛,随便扔到哪里,都能存活。即使被太阳爆晒过了,只要根沾到泥土,过不了多久,仍然能蔓延一大片。如果不及时拔除这种杂草,庄稼地很快就会荒芜。

炎夏,正是杂草泛滥的季节。母亲不停手地拔草,小男孩儿把她拔除的杂草装进背篓,放在地边,留着晒干后可以拿回家做柴火。

小男孩儿放杂草的时候,经过旁边一家人的庄稼地,是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家的地。他想,这下机会来了,他把杂草都扔到这家地里,要让杂草把这家的庄稼都吃光。小男孩儿想到那个情景,不禁得意地笑了起来。“把杂草捡出来!”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站在他旁边,一脸严肃。“妈,他们家人欺负过我们,这是个好机会,不能便宜他们了。”“庄稼是无辜的,咱们不能对不起良心,快捡出来!”小男孩儿很委屈,不动手。

母亲不再说话,走进那家地里,把杂草都捡起来了。

母亲回来时对小男孩说:“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种出饱满的庄稼呢?”

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小男孩儿,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冲击着他,他沉默了,久久没有说话。

多年后,小男孩儿兄妹5个人都考上了大学,事业上成绩斐然。他常想,这其中就有母亲那句话的功劳吧。

放下仇恨,我们才能解脱自己,让自己放下心理的包袱,我们才能收获快乐和幸福。在仇恨中,我们不会获得快乐,更会因此把自己的人生搞的一团糟。

那么,什么是仇恨呢?幸福学认为,人都是不满足的,仇恨就是你们或他们严重地侵犯了我以及我们不满足的、追求幸福的权利,从而引起我或我们的敌对情绪就是仇恨。而当这种情绪达到一定的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仇恨,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情绪,普遍存在于人类的遗传基因里,它是比厌恶更高级的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并不是现在某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心理中滋生出的仇恨情绪会导致情绪化的仇恨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

你会注意到公司、婚姻关系、宗教团体以及企业组织中,有些人亟思获得他人的信赖与合作。他们参加训练课程、研讨会和各种研究社团,并且研读各种有关的书籍,希望能对人际关系有所了解,以加强本身影响他人的能力。但是,他们毫无成效。追根究底,是因为他们有仇恨的心理。

仇恨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喜欢挖苦他人、冷漠、冷酷无情、刁钻刻薄或是怀有偏见。偏见比其他各种单一的力量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因此对那些受害者造成心灵上与精神上不可避免的伤害。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请他解答疑问,或者拜他为师。这天,寺里来了几十个人,全都是心中充满了仇恨而因此活得痛苦的人。他们跑来请禅师替他们想一个办法,消除心中的仇恨。

禅师听说他们的痛苦后,笑着对他们说:“我屋里有一堆铁饼,你们把自己所仇恨的人的名字一一写在纸条上,然后一个名字贴在一个铁饼上,最后再将那些铁饼全都背起来!”大家不明就理,都按照禅师说的去做了。

于是那些仇恨少的人就背上了几块铁饼,而那些仇恨多的人则背起了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铁饼。一块铁饼有两斤重,背几十块铁饼就有上百斤重。仇恨多的人背着铁饼难受至极,一会儿就叫起来了,“禅师,能让我放下铁饼来歇一歇吗?”

禅师说:“你们感到很难受,是吧!你们背的岂止是铁饼,那是你们的仇恨,你们的仇恨你们可曾放下过?”大家不由地抱怨起来,私下小声说:“我们是来请他帮我们消除痛苦的,可他却让我们如此受罪!”

禅师虽然人老了,却耳聪目明,他听到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大家说:“我让你们背铁饼,你们就对我仇恨起来了,可见你们的仇恨之心不小呀!你们越是恨我,我就越是要你们背!”有人高声叫起来:“我看你是在想法子整我们,我不背了!”那个人说着当真就将身上的铁饼放下了。接着又有人将铁饼放下了。禅师见了,只笑不语。终于大部分人都撑不住了,一个个悄悄地将身上的铁饼取些出来扔了。禅师见了说:“你们大家都感到无比难受了,都放下吧!”大家一听立即就将铁饼放了下来,然后坐在地上休息。

禅师笑着说:“现在,你们感到很轻松,对吧!你们的仇恨就好像那些铁饼一样,你们一直把它背负着,因此就感到自己很难受很痛苦。如果你们像放下铁饼一样放弃自己的仇恨,你们也就会如释重负,不再痛苦了!”大家听了不由地相视一笑,各自吐了一口气。禅师接着说道:“你们背铁饼背了一会儿就感到痛苦,又怎能让仇恨背负一辈子呢?现在,你们心中还有仇恨吗?”

大家笑着说:“没有了!你这办法真好,让我们不敢也不愿再在心里存半点仇恨了!”

禅师告诫大家:“仇恨是重负,一个人不肯放弃自己心中的仇恨,不能原谅别人,其实就是自己在仇恨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让自己受罪!仇恨越多的人,他也就活得越苦。一个人没有仇恨之心,他才能活得快乐!”

仇恨,让我们失去了理性,不能客观地看世界,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怨恨,更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事情。让我们放下仇恨,端正自己的心态,用积极地心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三章 我们可以不生气

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

在人含怒时千万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可恶语伤人,第二不可因怒而轻泄隐秘。——培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卡耐基在伦敦学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训。那时,他还是澳大利亚飞行家詹姆斯的经理人。在大战期间和结束后不久,詹姆斯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人物。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了欢迎詹姆斯的宴会。在席间,一位坐在他右边的先生给大家讲了一段诙谐的故事,最后他说:“这个故事正好印证了这样一句格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这句话的出处,这位先生却记错了。

卡耐基恰好知道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当时的卡耐基还很年轻,思想修养还没有那么成熟。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毫无顾忌地纠正了这位先生的错误。然而那人却坚持自己的说法:“什么?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位先生用非常的自信口气反驳道,并坚持自己的说法。

当时,坐在卡耐基左边的是他的老朋友加蒙,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于是,他们决定让加蒙来决定谁是正确的。没想到,加蒙却在桌子底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卡耐基,你是错的。”

宴会之后,在他们回家的路上,卡耐基责怪加蒙说:“你明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土比亚之口,为什么还要说我不对呢?”“是的,一点都不错,”加蒙说,“那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中的台词。可是卡耐基,我们都是这个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出一个证据,去指责别人的错误呢?你这样做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吗?你为什么不能给他留一点点面子呢?他并不想征求你的意见,也不想知道你有什么看法,你又何必去跟他争辩呢?你应该永远都不要和他人正面冲突!”

冲突的起因常常是因为思想和心理上的冲突,是因为意识形态上的不合导致的摩擦,偏执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我们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妄图让别人也屈从自己,但是如果这种冲突的结果对我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就应当极力避免冲突的发生。

偏见是由于一种封闭心境所造成的,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迷惑状态的人身上。这隐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拼命地想要在一片混沌的思潮中,理出一点头绪。这种类型的人,会希望借着攻击他人,来理平混乱的思绪。

对于个人而言,怀有歧视与偏见,会在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中,造成莫大的伤害。为什么?这正是人类理性中一个不可解开的迷。

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到夏威夷去。

几乎每一个观光客的共同反应都是:“这个地方与我来自的地方是多么的不同!”他们发现这个岛屿优雅可爱,当地的人大方又迷人,他们在这里停留,直到精神恢复、精力充沛时才回家去。他们满意地说:“到这里来,使我感到心情舒畅许多。”他们带着怀疑与期盼的心来到这儿,结果发现确实不虚此行。但是一般人对于自然界的看法与对人类的看法,却大不相同,这不是很奇怪吗?大自然中,那些怪异的、奇特的以及不了解的东西,使我们感到很有趣也很刺激,但是同样的特质表现在别人身上,却变成威胁、错误,以及拒绝、歧视、和偏见的原因。

所以,我们既然能够容许大自然的另类和新奇,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人思想呢?纵然,对于别人的存心挑衅,想让我们接受他的思想,我们也有维护自己思想的权利。但是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论和冲突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体现修养的贫乏和道德的低下,甚至冲突的结果只会让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更加难以解决。我们不如学会沉默、包容,用平和的心态来化解对方的愤怒和不满。

方明是一家电子产品的业务员,从业之初他是一个性格粗暴的人,容不得别人半点的反对意见。但是与客户争辩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很多朋友和客户,当他意识到这种情形不能再持续下去的时候,他认真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在日后与客户的洽谈中,他也开始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譬如,当方明谈到公司的产品时,对方一脸不屑地说:“什么,你们的产品一点也没有名气,我一直在用××产品。××产品是外国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很棒。”

方明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转变了另一种心态:对方越是争辩自己的产品好,就越喜欢竞争对手的产品。他谦虚地回答:“××的产品的确不错,买他们的产品绝对错不了。不但公司实力很强,业务员也很优秀。”

当方明说完后,对方没有再接话,因为他已经没有再挑剔的地方。接下来,他们就不再谈论××,而开始由方明介绍本公司产品的优势,从公司的前景到产品性能、质量等等。最后方明对他能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表示衷心的感谢,整个交谈的气氛始终十分融洽,后来这位客户不但购买了他们的产品而且彼此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由此可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与他人发生争执是达成一笔交易的重要前提。争吵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对方才能接纳你的意见。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面前有很多种选择,我们没有必要去选择一条“伤人一千自毁八百”的方式。

无论我们是对他人的不满,还是别人对我们的不满,我们都应当极力地克制愤怒的消极情绪,不与他人发生冲突。愤怒就如同别人赠送的一份礼物,我们有权利不收。当我们把愤怒排除在外时,我们就真正恢复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让争吵也变得有艺术性

地狱中的魔鬼所发明的种种毁减爱情的烈火中,吵闹是最可怕的一种,就像被毒蛇咬到,绝无生望。——戴尔·卡耐基

在网上报道了这么一则新闻。家住沈阳市皇姑区的“80后”的小夫妻陈女士和王先生,结婚两年来常为琐事吵架。一个月前,陈女士在网上看到《吵架公约》,于是打印下来贴在家里。陈女士近日告诉记者,原本他们夫妻一个月能吵10次,现在已经减少到3次,两个人决定,把《吵架公约》作为家规执行。

过日子免不了争吵。口水战基本上是率性而为,冲动之中理智隐身,以打击对方、占据上风为胜算,因此往往口不择言。吵架乱升级,后果很严重,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争吵的艺术——值不值一吵、怎么吵、吵到何处刹车,以避免“尸横遍野”、感情破裂的惨痛局面?

被网友称作“是一份经得起实践检验和理论推敲的公约,它是一次次冷战和罚站之后,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的《吵架公约》,不但给“80后”,也给所有战火中跋涉的同志送去了及时雨,可谓填补了文明生活和幸福人生的一项研究空白。

主观上凡是建立起了亲密关系的人们都不希望彼此之间发生冲突,产生矛盾;但客观上由于利益冲突,相互误解等原因导致有亲密关系的人们,如朋友,恋人及夫妻时常会发生冲突。冲突的标志之一就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争吵;而有趣的是心理学家把争吵划分为破坏性的争吵与建设性的争吵。

一、心理学家指出当彼此之间发生争吵时不应当

1.一味道歉,不分对错;

2.对所争吵的问题沉默或置之不理;

3.借他人之口贬低对方,引出与争吵无关的问题;

4.为了和谐而违背本意,同意对方观点;

5.间接批评或攻击对方优点,威胁对方会遇到意外麻烦。

二、心理学家指出当彼此之间发生争吵时应当

1.私下争吵,不要让孩子们听到;

2.就事论事,搞清楚所争吵的事情;

3.清楚地表达出你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

4.提出一些能够使对方表达关心的问题;

5.要等待自然和解,不要事事妥协;

6.提出能够促进双方关系的积极建议。

那么,你在这之前是如何处理争吵的呢?如果再发生争吵你会如何处理呢?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避免争吵。但是如果一旦发生了分歧、冲突,为了某件事情争执起来,我们需要紧急的几个争吵原则,这样讲会有利于我们把问题解决,而不是演变成口水大战。

1.公平地争吵。

注意不要给对方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每一个人心理上有一条界线。对别人的攻击是不能超越这一界线的,否则就会使矛盾激化。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异常敏感,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这一类人需要锻炼,学会容忍别人的攻击。

2.诚恳地争吵。

伙伴之间的争吵不像拳击赛那样有不同的重量级别。如果强者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弱者吓唬住,那么这样的争吵就决不会有好结果。在善意的争吵中根本不存在着“胜利者”和“战败者”。

3.不要为私生活争吵。

私生活与争吵是水火不相容的。私生活问题虽然要公正地解决,但却要十分小心地进行商谈。

4.有目标地争吵。

每一次争吵都应有一个目标,也就是说要解决特定的问题。一切都应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在争吵中即使达不到统一,也一定要阐明各自的观点。

5.现实的态度。

为陈年老账争吵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善意争吵的起因永远是现实问题,是当时、当地发生的问题。

以上就是发生争吵时需要注意的五条基本准则,需要补充的是,在争吵中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句。例如“这简直是胡说八道!”如果他真是在“胡说八道”,那你还有什么必要同他继续争下去呢?

另外,还要避免使用“没有一次”、“总是”等这一类词。例如说“你没有一次准时回来吃饭!”或“你总是忘记关门!”这两句话表达的都不可能是事实。这样的话只能激怒别人,导致双方互相抱怨,使矛盾加深。

恰到好处的争吵是一门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人的一生中争吵是免不了的,不管是主动地去吵还是被动地去吵。如果你能学会驾驭争吵的技巧,那么,它将为你的生活服务。

有一幅漫画很有意思:夫妻两个人在公园里吵架,吵得很凶,妻子手里拿着一把伞。忽然,乌云密布,下大雨了,于是两个人也不吵了,共打一把伞,身体靠在一起,回家去了。

还有一则笑话也很有意思:夫妻两人多次吵架,最后决定离婚,于是两个人一起到乡政府去办离婚手续。路上经过一条小河,由于发大水,水深了,过不去。这时,丈夫二话不说,把妻子背过去了。妻子到了乡政府,说不离婚了。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离婚了,回去的时候谁背我过河呢?”

即使在争吵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争吵,如果因为争吵而争吵那么实在是非常无趣的一件事。我们时刻需要记得自己争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问题更好的解决,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或是为了让别人了解和理解自己此刻的感受。然后,争吵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也应该立刻停止。

切除怨恨的肿瘤

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蒲柏

我的一位已为人之母的亲友常常抱怨别人对她的不公。她说:“我永远记得,我父母在我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却没有让我上。”“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神经衰弱,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怨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严重失眠,疲倦正是我这位亲友的症状。一所医学院曾作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报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象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不但容易伤害身体,而且会造成意外事故。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千万不要开车。”心里总是唠叨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故。

深究怨恨情绪的来源,我们往往忽略自身因素。当我们如能坦白地检讨,会发现十之有九是来源于自己本身。忽略自己的缺点,尽找别人的不是,此乃是人性中的弱点。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我们对自己的过错多少会心存原谅,为什么对别人的错误却不能如此呢?

既然怨恨这么富于破坏性,那么宽容、大度、体谅、同情是激发我们活力的源泉。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容大度乃是一副良药。”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淘干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池。不是有句老话“以德报怨”吗?而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从中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被人伤害,被人欺骗,被人遗弃,被人使绊摔倒。但没有因为被伤害而磨练自己的心态,没有因为被欺骗而增长自己的见识,没有因为被遗弃而强化自己的自立,没有因为被绊倒而提高自己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却只滋生了怨恨。很多时候,怨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但也有人总是把怨恨当作种子一样种在心里,让怨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变成仇恨,一年又一年,甚至一代又一代,无休无止地图谋报复。在图谋报复他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仇恨之火不仅烧毁了自己的幸福和欢乐,也贻误了自己的前进步伐。

人世间的事情,大多数谈不上真正的深仇大恨,许多只不过是立场、观念和一时利益的冲突罢了。一旦双方的立场、观念和利益关系有所转换,冲突的因素也会随之转变、消失。事实上,引起自己的不满和怨恨,有的可能主要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因随便把对手视为仇人而带进太多情绪化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冷静地观察对方,客观地审视自己。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应该说人人都有竞争的对手。但不应该把竞争对手视为心腹大患,视为异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不被怨恨淹没自己的理智,理性地思考,便会发现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会让你时刻有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所以,有了竞争对手的存在,对于获得更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是一种很大的动力。

由于竞争激烈、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受伤总是难免。面对误解,面对背叛,面对欺诈,面对嘲弄,心中燃起的仇怨的火焰,首先烧灼的是自己颤抖不已的生命。因此,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蓄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告白。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特德告诉因遭诋毁而烦恼的人,你应该这么想,他一定不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否则我受到的伤害会更大。总有一些值得庆幸的东西,不论你头顶的天空多么阴暗。庆幸就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而将阴暗的一面忽略不计。别人伤害了你,用不着再给自己补上一刀。

化解怨恨光忍耐是不够的,因为忍耐往往是有限度的,怨恨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你时时感到喘不过气来,也会像一块烙铁一样,时时烧灼着你,让你焦虑不安,遇到合适的机会,它就要忍不住而爆发。满腔怨和恨的人,内心深处容易潜藏着暴力的魔鬼和邪恶的冲动,一旦被激怒、被唤醒后,会燃烧成愤怒的熊熊大火,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还必须宽恕。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一个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禅师并没有惊谎,他反而脱下自己的外衣静静地站在门口。

小偷在屋子里翻腾了半天根本没有发现任何财物,愤愤而失望地走出茅舍,和禅师撞个正着。正在他感到惊愕之时,禅师却开口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其实,生活中任何情况我们都可以不生气、不抱怨、不怨恨,我们可以用宽容之心净化自己的心田,用宽容之心感化对方。送对方一轮明月,我们自己也会非常快乐。

研究人员认为:宽恕的品格是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特别是到了中年以后,宽恕之心与健康的关系更加密切。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人群中,心怀仁慈的受访者要远比气量小的人身心更为健康。研究人员认为,“不宽恕”状态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几率;反之,宽恕之心有益健康。就像运动锻炼一样,为了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要逐渐养成宽恕的品格。“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自己的事业,也为了自己的健康,抛弃怨恨,宽恕他人吧。

宽宏大度让人尊敬

宽宏大度容天地,得容人处且容人。

2004年8月23日,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观众,但在落地的时候,他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向前移动了一步,裁判因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出现了:全场观众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全部站了起来,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比赛被迫中断,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虽已准备就绪,却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

面对这样的情景,已退场的涅莫夫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朝他欢呼的观众挥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不满,嘘声更响了,一部分观众甚至伸出双拳,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动作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被迫重新给涅莫夫打了9.762分。可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这时,涅莫夫显示出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襟。他重新回到赛场,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给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涅莫夫的宽容,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虽然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以自己的宽容征服了观众。

涅莫夫的宽容值得称道。在生活中,出现磨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面对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能宽容时就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宽宏大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古人的养生之道,还是现代西方的心理学者,都阐明了这一点。在生活中,要做到宽宏大度需要在为人处世方面锻炼自己,但人避免不了存在各种毛病,通过训练可以帮助改正缺点,逐步做到宽宏大度,这也是全面造就自我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名宰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对有名的搭挡。德国当时很强盛,不但是俾斯麦这个首相行,同时也因为有这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珍贵的器皿都砸坏。

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

威廉一世说:“对呀!”

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气呢?”

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啊!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

所以他能够成功,所以德国在那时候能够那么强盛。

宽宏大度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信任他人。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系细,要求彼此协作更加密切,信任是协作关系的黏合剂,没有信任,协作无从谈起。在生活中,信任是友谊的基础。在自己生活的小环境中,猜疑、防范别人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大敌。而要保持所在团体的凝聚力,信任是起到亲和的作用,它可以使每个人对团体产生归属感。

在组织别人的过程中,信任可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据国外的研究:人在“要我干”的心态下,只能发挥个人的潜力的20%,而在“我要干”的心态下,能够发挥个人的潜力的80%,这期间的60%是不用投入的纯效益。生活和工作是离不开信任的,因为信任比强制有着无可比拟的激励作用。自古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讲的也是信任。

信任也是民主式领导的标志。事实已经证明,民主式管理比强制式、放任式领导要好的多。在民主的管理过程中,要信任下属,融合关系,亲近感情,使人产生与领导同舟共济的情感。作为一个领导,仅靠权利性的影响是不够的,非权利性影响有时比权利性的影响作用还大,信任是可以提高非权利性影响力的。在一个单位里,缺少信任,人就会产生心理的不安全感,会引起心理紧张,最终会影响心理健康。而信一些良好的规范制约大家的行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2.富有同情心。

情商(EQ)中把同情心看作是非同小可的,古人的养生之道中也提倡“好利人”。生活中需要互相关怀,而互相关怀则源自同情心。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同情心的反面是憎恶,这是对他人、对社会都有潜在的危害的。人具有同情心,可以成为人们互相帮助的动力,能够对弱者的处境感同身受。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准则,影响每个人的道德行为。

缺乏同情心是犯罪的根源。各类犯罪者实施起罪恶行为时,他们眼睛里看不到受害者的挣扎、恐惧、厌恶的反应,甚至对受害者的痛苦视若无睹。而另一些缺乏同情心的人则是间接犯罪者,目睹别人的落难而无动于衷,结果却发现落难者竟然就是自己的亲人,这并非传说,而是活生生的事实,足以提醒人们,同情心是不可缺的。所谓的拔刀相助,就是旁观者的同情心作为原始动力所引发的行为。

社会生活需要同情心。任何个人都有受挫折的时候,当悔恨、内疚、痛苦之时,尤其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宽慰,重新获得力量。人一旦缺乏热爱他人的激情,就会产生冷漠,这种冷漠要伤害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别人一个是自己。因为生活是社会创造的,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具有社会协同观念。每个人必须明白,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

同情心有助于人际交往。人际之间要有互惠欲。互惠欲的培养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增加,只有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相参与,才产生“我离不开大家”的观念。洁身自好,顾影自怜的处世态度既违背了人的社会性,也为自己设置了孤立无援的陷阱。你觉得世界没有真情所在,世界总会有朝一日给你冷漠的报复。只有当你不断的关怀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经常得到他人的慰籍。

3.善于批评。

宽宏大度地为人处世决不是排除批评他人,对于他人的错误,应该善于批评。对冲口而出的批评,好友是不会见怪的。但是,生活中的各种人都有,批评就要讲究技巧:不涉及对方的缺陷;不涉及他人隐私;不涉及金钱的数字;对事不对人;不口出恶言;不妄下结论。批评要与赞美相结合。适度的批评之后,对于其优点别忘了加几句称赞的话,才不会损害彼此的情谊。“以理服人”是对的,但道理有时并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让对方产生反感,有反感是他内心并不认为道理错了。

善于批评要争取让对方心服口服。有时说服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话中带有了威胁性,如“你这样谁还会和你在一起”,对方对此最为自然地反应就会回嘴“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你有什么了不起”。好心的威胁得到逆反的效果。

善于批评者让对方会感到仿佛不是在批评对方,到像自己说服自己,就容易被对方接受。如果用热恋正得意的心态去批评恋人的自卑,没等谈就会“条件反射”式地产生“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看法。善于批评者语言中应避免“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讨论的语气。避免对方的反感,在任何“强攻”都难奏效时,还不如暂停。

批评人实际上是说服的过程,目的是让对方跟自己走。光是理由充足不行,还要掌握对方的心理特点,对不同性格的人应使用的方法也要不同。

4.应付尴尬。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迫,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的感受比公开化的批评还使人难受,引起面孔充血、心跳加快,讲话结巴等。

尴尬有时是对方有意的,依仗亲密的关系公开揭你的短,或讲述你过去的傻事。有时是无意的,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你的隐痛之处。如果真的动气,别人还会说没有涵养,可见,尴尬是人在生活中不能不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应付尴尬。

你可以自我解嘲。受到讥讽之后,千万不要把时间花在思考对方抱有什么目的跟我过不去的上面,更不能假设有什么“深仇大恨”。因为有意者可能是习惯,对谁都这样,无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让心情放松,把这种耍笑自己转移给大家。要用幽默来保护自己。幽默感是避免人际冲突,缓解紧张的灵丹妙药,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不会伤及任何人、事。

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幽默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方法。如:双方单位的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出现了踩脚的情况,说“没关系”这样礼貌的话可能还会加重对方的紧张,更会失去协调性。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一个落点了”的话,可以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生活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放假的时间太少、工作量太大、薪水太少、福利太低……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抱怨,因为抱怨有时候的确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但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抱怨,那将会让你的生活充满了阴暗。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你没有权利去强迫别人和你想的一样,也没有义务去接纳所有人的想法。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处在岁月的河流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有的人知难而上战胜苦难,也有人知难而退逃避苦难,所以到最后,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一事无成。

有一个农夫,他的家里种了许多果树。秋天到了,他计划把自家果树上的果子采摘两筐送到河对岸的一个亲戚家里。农夫快速地划着小船,希望能够在天黑之前赶回家里。

正当农夫奋力地摇着桨到达河中心的时候,他发现在上游不远处正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正冲着自己快速驶来,眼看着两只小船就要相撞了,可是那只船却并没有任何避让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农夫的小船。“快点让开,你的眼睛是不是瞎了?你就要撞到我了!”农夫气急败坏地向上游的船只喊道:“你是不是想找死啊?”

不管农夫怎么叫,却丝毫不起任何作用。无奈,农夫只好自己动手手忙脚乱地划桨,企图让开上游飞驰而下的船只。但是为时已晚,那只船已经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的水果筐子也被撞翻了,那些水果撒了一船,有些还掉落到了河里面。农夫更加暴怒了,他厉声斥责道:“你瞎眼了吗?还是大脑有毛病?这么宽阔的河面你却偏偏撞到我的船,你是不是想找死啊?”

但对面船上却并没有一丝回应,农夫仔细一瞧原来对方的小船上空无一人,试问一条挣脱了绳索顺河漂流的空船又怎么能够改变自己的航向呢?农夫此时突然感到无比的感慨,其实能够改变事件结局的正是自己,但是自己方才却是在一直不停地抱怨?这又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可见,抱怨是人生路上的包袱,毫无价值,只会拖累你前进。抱怨就像用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谁都不愿意靠近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实际上,抱怨除了让你丧失勇气和亲人、朋友外,于事无补,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抱怨只会让一个人的情绪恶化,看什么都不顺眼,使自己陷入一种自己制造出来的消极情境之中;抱怨也会影响其他人的情绪,让不明真相的人心理产生波动,这会破坏工作的氛围,而你的这种行为也必将受到指责。经常抱怨也会变成一种习惯,遇到压力或不如意之事便先抱怨一番,久而久之,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青春岁月也因此而蹉跎,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卡尔和詹姆斯同时被公司解雇了,这如同“晴天霹雳”。卡尔在找不到其他工作时,干脆自己做起了小生意。这是他第一次当老板,做自己以前并不想做、也不熟悉的事。虽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但卡尔却突然觉得生活更有意义,更具有挑战性,并认为这一切都是“晴天霹雳”带来的好处。

面对失业,詹姆斯却以酒浇愁,抱怨上天不公。他不愿重新去找工作,也不愿像卡尔那样自谋生路,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终日咒骂上苍的不公平。

若干年后,卡尔和詹姆斯在大街上相遇了。这时的卡尔作为一个施舍者,向街边一个年老的、衣衫褴褛的乞丐递过去10美元,而那个伸着双手、跪在地上的乞丐正是詹姆斯。

同样的境遇,但是因为二人面对“晴天霹雳”时不同的心态,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天壤之别。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任何愚人都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且大多数愚人正是这么做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有问题时才会抱怨。然而,如果你抱怨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且天天抱怨,那就会给人一种“无能”的印象;如果你时常对他人进行抱怨和指责,想要一逞口舌之快时,抱怨只会让你的情绪变得更加愤恨,很容易伤害他人,那么你就会被认为是个不合群、人际关系有问题的人;如果你对工作的抱怨言过其实或无中生有,那么不仅听的人不以为然、不同情你,反而会抵制你,甚至会对你表示反感。

其实,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的状态如何,工作迟早要做,生活还要继续,有发牢骚的时间,不如多思考一下: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所面对的困难应如何解决?怎样才能达成我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时常抱怨的人,如当前一些学生,考上了自己不太喜欢的学校读书,就懒得用功,怕见以前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讲,与其厌烦自己的学校,不如去喜欢它,“既来之,则安之”,努力进取,把自己以前所荒疏了的充实起来,这样无论是在哪所学校都会有好成绩,或因功课学得好,有其他的机会考进更好的学校。

还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怀一身才干无人赏识,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实际上,每一位领导或主管都喜欢提拔那些肯埋头努力、认真工作的人,老板看到你工作认真,升迁的机会才可能会轮到你。假使你自以为大材小用了,一肚子委屈牢骚,成天懒懒散散,对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这样的员工,那么即使有了机会,也不会轮到你。

因此,抱怨是人生路上的包袱,毫无价值,只会拖累你前进。那么,与其抱怨、无所作为,不如实干、踏实前进。

小李在一家公司打工,刚进公司时和公司其他的业务员一样,拿很低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稳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回到家,向父亲抱怨说:“公司老板太抠门了,给这么低的薪水。”慈祥的父亲并没有问具体数字,而是问:“这个月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你拿到的与你给公司创造的是不是相称呢?”实际上,由于刚进公司,小李连一个客户订单都没有接下,因此对于父亲的话,他只能哑口无言。

从此,他便改正了自己好抱怨的不良心态,既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时候只是感觉自己这个月为公司创造的成绩太少,甚至觉得对不起公司。

于是,他更加勤奋地工作,早出晚归。慢慢地,小李接下来的订单越来越多。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工资待遇提高几倍,这时的他时常考虑的仍然是:“今年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效益?”有一天,他手下的几个业务员向他抱怨:“这个月在外面风吹日晒,吃不好,睡不好,辛辛苦苦,大老板才给我500元!你能不能跟大老板建议给增加一些?”他问业务员:“我知道你们吃了不少苦,应该得到回报,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这个月每个人给公司只赚回了2000元,公司给了你们500元,公司得到的并不比你们多。”业务员都不再说话,以后的几个月,他手下的业务员都成了全公司业绩最优秀的业务员,他也被老总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这年他才27岁。当他去人才市场招聘时,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没有水平、给的待遇太低的人他一律不要,他说:“持这种心态的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抱怨别人,是不会同公司共发展的。”

由此可见,不论我们遭遇到的是什么境况,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都注定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而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反之,如果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推诿变为主动,由事不关己变为责任在我,那么你的拼搏便会在逆境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取得成功。

要想打开人生局面,你就必须做得更多更好,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些,回报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银行里的钱,当你需要的时候,它随时都会为你服务。下面是一些能够消除抱怨的方法:

1.找到容易致使自己激怒的原因。

每一个想戒烟的人都晓得,烟雾缭绕的酒吧有最致命的吸引力。愤怒的形成,也有类似的诱因。你要尽可能避开过去曾经引起你发疯的人和地儿。

2.了解自己脾气爆发前的第一个征兆。

譬如生理上的特殊表现,例如:心跳加速、胃部抽痛、牙关咬紧等等。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一支“特工队”,这支特工队的功能就是探测这些征兆,并且迅速缓和你的情绪。

3.让自己快速消气。

快速消气的方法包括:深呼吸,到楼梯间跑上跑下等。总之,想个法子,让你的情绪在爆发前就消失无踪。

4.找到冲突时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从人力资源部(也就是人事部)或其他单位,你能找到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同事帮忙。总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要你努力去找总还是可以找出来的。

原谅并感谢折磨你的人

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灼热得烧伤自己。——莎士比亚

仇恨心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仇恨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而且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当我们仇恨我们的敌人时,就等于给他们的成功加了砝码,使人生的天平发生倾斜,这种倾斜会让我们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最终导致疾病和死亡。这样看来仇恨不仅没有打击到我们的敌人,反而将我们自己的内心严重摧残了。

生活中总是发生因为一点小事而仇恨多时的事,彼此之间就因为一点小事互相怀恨在心,耿耿于怀,谁也不愿先让一步,关系就僵持在那里。

李飞和杜鹏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去一个公司试用。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在大学期间亲如兄弟。

他们一起拜访了一个大客户,就快谈成一单大生意。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只等第二天签合同。两个人非常兴奋,就在宿舍里喝酒庆祝。结果李飞酩酊大醉,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后,发现杜鹏不见了。等去了公司才知道,杜鹏竟趁他烂醉如泥的时候,提前签成那单生意。当然,所有的功劳都成了杜鹏一个人的。

李飞气愤不已地找他算账。杜鹏辩解说,喝完酒,心里不踏实,所以打算连夜将那个合同搞定。本来想和他一起去,可叫了他半个小时,也没能把他叫醒。李飞当然不信,可是有什么用呢?因为那单大生意,杜鹏升了职,并一直做到部门经理;而李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公司的一个小业务员,他恨杜鹏的背叛,决定与他断绝朋友关系。

李飞一直埋头苦干,一年后也升了职。可他就是不能原谅杜鹏。他和杜鹏彻底绝交,拒绝去一切有杜鹏在的场合。只要看到杜鹏那张脸,他就愤怒到几乎无法自控,恨不得将那张脸砸扁。

杜鹏多次找到他,跟他道歉。可是李飞对杜鹏的道歉总是置之不理。其实李飞并不快乐,尽管他也升到了部门经理。可是同在一个公司,哪怕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不期而遇。每到这时,李飞就会把头扭向一边,脸色铁青,哪怕一秒钟前他还在捧腹大笑。然而,一直以来,李飞心里一直很难受。本来犯错的是杜鹏,要受到心灵惩罚的应该是杜鹏。怎么到最后,竟成了他自己?并且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于是李飞去做了心理咨询,医生告诉他,因为他有太多的恨。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仇恨,那么就会不快乐。“那我怎么办?”李飞说,“要我原谅他?”“为什么不能呢?事实上,这几年来,你一直在放大一种仇恨,而当一种仇恨在心中被无限放大,就会变得根深蒂固起来。你想,心中被仇恨占满了,快乐放在哪里呢?你原谅他曾经的过错,其实对于你也是一种解脱。”医生循循善诱地说。

第二天,李飞试着跟杜鹏交流了一下。结果,多年的积怨一扫而光,他们再次成了朋友。因为不必刻意回避一个同事,所以李飞的业务做得一帆风顺,并再次升了职。

李飞现在才觉得杜鹏好像并不像他一直想的那样卑鄙。几年前,也许的确是因为他喝多了,也许的确是因为当时年少无知,但不管怎样,李飞决定原谅他。原谅了他,就等于解脱了自己。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我们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促使我们成功让我们坚持到底的,真正激励我们让我们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与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折磨我们,给我们带来巨大麻烦与不快的人。因此要学会忘记仇恨,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不懈怠,永远保持拼搏的斗志,我们才能不被残酷的现实所淘汰。

只有能容纳敌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者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放下仇恨,用宽容的习惯支配自己的行动,为他人也更为自己开启了许多方便之门。

然而生活中人们总是对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人痛恨不已。仇恨便是源于过去被伤害的不愉快的记忆,人们之所以要记住过去的不愉快,就是要努力防止那些不愉快的事再度发生,避免再度受到伤害,如果一定要把过去的伤痛加诸于现在,那我们便永远走不出过去的阴影,永远也抹不去曾经的伤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狭隘的仇恨心理习惯。法国有句谚语:“原谅过去,才能释放自己。”一旦我们原谅了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从而重现生机。

一位从日本战俘营里死里逃生的人,去拜访另一个当时关在一起后来也幸运逃脱的难友,他问这位朋友:“你已原谅那群残暴的家伙了吗?”“是的,我早已原谅他们了!”“我可是一点都没有原谅他们,我恨透他们了,这些坏蛋害得我家破人亡,至今想起仍让我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

他的朋友听了之后,静静地说:“若是这样,那他们仍监禁着你。”

朋友的话让他一下子明白不应该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对伤害自己的人恨之入骨,而应以一颗宽容的心接受一切、原谅一切。他终于走出了战争的阴影,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当别人伤害我们时,我们记住的只能是事情,而不应该是仇恨。记住事情我们便有了前车之鉴,不记仇恨我们才能忘记忧愁,心情舒畅。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悖论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着。汤武因为有残暴的商纣做敌人而取得人们的拥护,刘邦因为项羽而谨小慎微,最后得到了天下。换个角度讲,真正使罗马帝国灭亡的正是因为没有了强大的对手。因此我们应该庆幸拥有敌人,放下对敌人的仇恨,以一颗仁慈宽厚的心去接纳他们,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敌人的尊敬,铸就自己高尚的人格。

敌人能够刺激我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因此要感谢我们的敌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的不断壮大。

愤怒测试:你是不是懂得驾驭愤怒情绪的一个人

愤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个人和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本测试的目的在于,考查一下你到底是愤怒的主人,还是愤怒的奴仆?

你准备好了吗?请如实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参考后面的结果,并按照给予的建议加以改正。那么,我们开始了:

1.你经常发脾气吗?A.我不爱发脾气,从没有真的发怒过,而且每当别人有这种愚蠢的孩子气的行为时,我都会感到非常可笑。B.我有时也发怒,可一旦事情过去,总会觉得有点惭愧。C.我经常发怒,甚至因为很小的事情,我有时候知道自己错了,然而很难启口承认。

2.你对电影中的愤怒场面怎么看?A.我不喜欢电影中的愤怒场面,就像不喜欢生活中的愤怒场面一样。B.我欣赏电影中的愤怒场面,虽然自己不会去摔东西,但看这种非真实的情景使我满足。C.对此我有强烈的共鸣,事实上它有时教会我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表达愤怒。

3.你生气时的表现如何?A.默默地走开。B.努力克制,但是不管干什么心里都烦。C.大叫大喊,让人们都知道我是多么的愤怒。

4.当你受到伤害时,你会怎样?A.伤害使我痛苦极了,我再也不会提这件事的。B.当感到自己受了伤害时,我会几个小时都说不出话来。C.当感到自己受了伤害时,我会当场反击。

5.当对方发怒时,你会怎样?A.愤怒的人使我害怕,我总是想法与他和解,或者躲开他。B.别人和我翻脸时,我听他说完,然后设法使他平静下来,以便我们能开诚布公地谈谈。C.我不怕别人发怒,事实上我喜欢吵架。

6.你是否与家人或亲近的朋友吵架?A.从不B.有时C.经常

7.你是否认为人们应该相互说出真实的想法?A.如果会引起麻烦,就不说真话。B.不,我宁愿将真话藏在心底。C.是的,永远这样。

8.在家里吵架时,你摔东西吗?A.从没摔过。C.是的,有时摔。B.只是在争吵中极度愤怒时摔。

9.你知道自己做了件会激怒家人或好朋友的事,但你认为自己没做错。你会怎样?A.对此保持沉默。B.告诉他们,并由着他们愤怒。C.大胆地告诉他们。

10.你的家人不断地就一个问题责骂你,你会怎样?A.忍耐着,但会长时间生气。B.发脾气,然后很快平静下。C.每次听到唠叨这个问题就吵。

11.你是否认为争吵摧毁了友情?A.是的。B.不必要,但又不能避免。C.不是,理智的争吵能增进友情。

12.当你在外面生了气,你是否会将愤怒加在与你亲近的人身上?A.从不。B.你试图克制,但却无法控制。C.经常。

13.你买了一件很贵的新鲜玩意儿,可是一星期后就坏了,你会怎样?A.尽一切可能要求赔偿。B.打电话给商店,温和而理智地要求退货。C.寄一封措辞激烈的信或打电话骂经理一顿。

14.因为前面一个人在检票口笨手笨脚地找票和问话,使你恰好没赶上车,你会怎样?A.感到愤怒,但什么也不。B.像以往那样耸耸肩了事。C.告诉那人他误了你的事。

15.凌晨三点钟时,你被邻居家吵闹的音乐吵醒。这已经是两周以来的第三次了。你会怎样?A.非常生气,但什么也没做。B.清晨从门缝中礼貌地塞张便条。C.径直去大声叫他们安静下来。

16.最近你看到一部极糟的电影,你是怎样对待的?A.坐在那儿等到散场。B.中途退场。C.给报纸去信抨击,或在某些公共场合表示你的不满。

17.你排队时有人到你前面插队,你会怎样做?A.瞪着他,什么也不说。B.拍拍他的肩膀,叫他到后边排队去。C.向队伍里的人大声抱怨。

18.在一家高级餐馆,服务员将菜汤洒在了你的裤子上,你会说什么?A.从牙缝里很不情愿地说一句:“没关系。”B.真心说一句:“没关系。”C.“你赔我的裤子!”

19.你预约后在诊所里候诊,但你很忙,等了20分钟后,你会怎么做?A.继续等。B.礼貌地解释说你必须走了,并且重新约一个日期。C.大声抱怨着走出去。

20.如果售货员对你态度粗鲁,你会怎么做?A.觉得丢脸,但什么也没说,只是想以后再也不到这里来了。B.猜想他(她)可能今天不顺心,并且忘掉这事。C.以同样粗鲁的态度回敬他。

21.你和一个惹恼你的陌生人吵了起来,你会怎么做?A.尽快从争吵中撤退。B.克制着不发脾气,并且顺着他。C.告诉他你认为他有多么坏。

计分标准:

A=1分 B=3分 C=5分

测试结果:

1~5题测试的是你在愤怒情境中发怒的程度,请将这5题的分数相加看一下结果。

5~10分:出于某种原因而害怕愤怒,不仅怕自己发怒,也害怕别人发怒。如果你的得分低于7分的话,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很可能属于那种“没脾气”的人。

11~17分:你了解自己的愤怒并能适当地表达。你不是个愤怒的人,能保持理智,克制自己尽量不发脾气。

18分以上:你发起脾气来无所顾忌,容易使他人感到威胁和敌意。有时会感到自己的感情失去了控制。

第6~12题测试的是你在个人关系中的愤怒,第13~21题测试的是你在社会关系中的愤怒。请将这16道题的分数相加看一下最终结果。

60分以上:你属于公开愤怒的一类。

40~59分:你属于能够控制愤怒的一类。

39分以下:你属于压抑愤怒的一类。

心理分析与建议: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倘若无法恰当地处理愤怒,可能会给我们自己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愤怒其实是正常的感觉,但是失控的愤怒,会很容易导致你与他人发生争执、打斗或自我伤害。因此,当我们感到愤怒时,要通过一些健康的方法,适当地做出宣泄。

1.暂时抽身离开让你愤怒的环境。

2.尝试跑步、游泳、击打枕头或大声喊叫来宣泄你的愤怒。

3.学会松弛的技巧,如练习瑜珈等。

4.向你信任的朋友倾诉。

5.进行一些令你愉快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

第二篇 节制悲哀,命运由我们主宰

第四章 你为什么悲伤

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悲哀和烦恼不是使人心软,就是使人心狠。——麦金托什

机会是自己去把握的,能否成功在于你的选择!今天的生活源于我们昨天的选择,明天的发展源于今天的选择。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之时说:“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如果说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还是两个字——选择!”现实情况的确如此,前人也曾说过:“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为了不让我们后悔、悲伤,我们做出重要的选择和决定前一定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聪明的青年人,他想寻找一种能帮助自己做出更好决定的方法,以便能让他的生活从此减少一些压力,多一些成功。于是,第二天清晨,他便开始动身前往附近的山里,因为在那里要举行一个大型的商界徒步旅行活动。他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由于这项活动广为人知,领队是一位出色的商界人士兼户外旅行家。他曾带领着大伙儿穿越群山,并指点他们做出各种决定。青年人听说凡是经过他指点的人都学会了一套非常实用的系统方法,他们都能在接受这种方法后做出更好的决定。

青年人沿路向目的的走去,他脱下薄夹克,系在腰上。不一会儿他便开始出汗了,不是因为早上的太阳暴晒,而是因为他心里着急。他发现自己来迟了,并迷失了方向。其实离开家不久后,他就发现忘记带去营地的线路图了。要是在他发现时回去拿一趟就好了,可在当时他觉得,如果那样做的话可能会迟到一会儿,便没有花时间再折回去。现在再回去明显是不可能的了,他不觉间加快了脚步,沿着同一个方向继续赶路。

走了有相当一段路程后,他看到了一个人,于是他们两人一块同行。虽然同行,但彼此戒备,对视了片刻后。青年人发现,这位老人黝黑的脸给人豁达开朗的感觉。他心想,这位身形挺拔、头发灰白的高个子先生会不会就是那位领队呢。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个陌生人,青年人感觉安全多了。他主动向老人开口说话:“您好!我在寻找徒步旅行的队伍。您也是徒步旅行中的一员吗?”

老人回答道:“是的,我是你们的领队。你走错方向了。”说完,他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青年人紧跟在后。

领队回头说:“现在你该好好想想,是哪些决定导致你今天迟到的。”青年人一脸尴尬,没有回答,但他开始回想从他出家到现在一路上所作的决定。

过了一会儿,领队回头又问道:“你来参加这个徒步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青年人回答说:“我想学习如何做出最好的决定。”说这句话时,他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压力,那就是必须先判断出什么是最好的决定。这种判断有时会令他迟疑不决,因为他不知道怎样才算够好。他们继续往前走着,领队说:“生活中,我们并非每时每刻都需要做出最好的选择。要想让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只需要做出更好的决定就行了。就像其他人一样,你没准就会发现,只要不断做出更好的决定,最后的结果就会很不错。”

青年人听后似懂非懂地问道:“您能告诉我,‘更好的决定’指的是什么吗?”“更好的决定会让我们做起事情来倍加精神。”领队继续说道:“现在不管你正在做什么,必须马上停止。”说完后,他从钱包里抽出一张折好的纸条,交给青年人。

青年人将纸条展开,上面写道:要做出一个更好的决定,我要先停止继续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

看后,青年人豁然开朗,将这句话一字不差的记到了自己随手携带的笔记本上。谢过领队后,大步向前走去。

漫漫人生路,而每个人在途中谁都少不了对某种事物做出一些必要的选择,选择,是把握人生命运的最伟大的力量。谁掌握了选择的力量,谁就掌握了人生的命运。人生的任何努力都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有良好的结果。错误的选择往往使辛勤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使人生遭致灭顶之灾。只有正确的选择,所付出的努力才会有美好的结果。不是你有才能就一定能成功,世界上许多有才干的人并不是成功人士。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选对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反之,那些才干平庸者却很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支点,终止了一切不利自己成功的选择。正是因为这一选择,他们超过了普通人。

错误的选择,往往导致失败;错误的选择,是人生种种不幸的根源。人生的一切悲惨、失败的命运大都来源于此。因此可以这么说,人生的成败,主要源于选择。

我们知道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你却可能忽视掉,这些挫折往往来自错误的选择。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人做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的人。”

一个人在选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时,往往会受到个性与惯性的行为模式所左右,因此在这种左右下人们经常会在不觉间犯下错误。关键的机会往往只出现一次,一旦错过了,或许我们就再也等不到了。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的选择有误,应立即改正过来,这将会给你带来反败为胜的效果。

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一次次经历了失败,而在失败面前爱迪生丢弃了在实验中错误的选择,从而一次次的继续尝试新的选择,直至实验成功。而这位发明大王又改进了电灯,将灯丝用碳丝改为钨丝,使电灯的发光率提高了3倍,如果不是这位发明大王敢于面对失败、敢于丢弃实验中的错误怎能获得最后实验的成功呢?爱迪生一生中大约有2000多种发明,仅1882年一年,爱迪生的发明数目就有141种,平均3天就有一项新的发明,如果这位爱迪生不懂得放弃实验中错误的选择,又怎能一生有2000多项的发明呢?人生其实也是同样道理。当你面前有一个选择时,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答案,一旦发现应立马终止,从新选择你认为是正确的选择。继续的面对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你就会获得成功。

终止错误等于选择成功。请你记住:错的永远是错的,不要被它迷惑,要鼓起勇气去丢弃它,那样你将离成功更近一步,再加上不懈的努力,相信最终成功会握于你手的。

杞人忧天都是在自寻烦恼

人无泰然之习惯,必无健康之身体。——拿破仑

虽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总是为将来莫须有的情况自寻烦恼无疑是非常痛苦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就不应当为了那并不一定来临的灾难性后果忧虑。纵使我们无法改变那些即将来临的现实,我们也要活在当下,摆脱消极和悲哀。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的人对个人名利过于苛求,得不到满足便苦恼起来。有的人性情多疑,老是无端地怀疑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而感到莫名其妙的苦恼。有的人嫉妒心重,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好,心里就烦恼。有的人认为自己长得矮、长得胖而苦恼。于是这些人整天为着一些子虚乌有的事犯愁,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摧残自己的身体。这种人整日生活在忧郁里,没有心思工作,更没有心思做事业,他们关心的是那些根本不会发生或者不一定发生的问题。每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甚至悲观厌世。实际上这一切原本不是什么苦恼,而是自己自寻的烦恼。

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的事儿在人世间的确不少见。据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崩,自己无处藏身,因此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是何苦来呢?正如大诗人李白所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杯弓蛇影”这个典故正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晋朝时有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主人十分殷勤,在客厅里摆上宴席。那位朋友很高兴,可是当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的时候,突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游动着的小蛇。他感到十分厌恶,可是一下子已经把酒吞进肚子里去了。喝完酒,他很难受,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因此回到家中就病倒了。

乐广听到朋友生病的消息和病因,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于是,他就到那天喝酒的地方仔细察看。原来,在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把漆了油彩的弓,弓的影子恰巧落在那位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弄明原因以后,乐广就又派人请那位朋友再来喝酒,并说保证能治好他的病。那位朋友来了,乐广请他仍旧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那位朋友非常不安,端起酒杯一看,只见那条小蛇仍然在酒杯里活动!他心情特别紧张,双手发抖,浑身直冒冷汗。这时,乐广指着墙上那把弓,笑着说:“你看,这哪里是什么蛇,只不过是墙上那把弓的影子罢了。”说完,他把墙上的弓摘下来,酒杯里的“蛇”果然不见了。那位朋友弄清了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惧,他的病马上就好了。“杯弓蛇影”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因疑虑而引起的恐惧,有时也用它讽刺那些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盲目惊慌的人。当然,杯弓蛇影之类的真事在生活中是极少见的,而那种时常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却随处可见。假如你碰上这种人,就得像乐广那样对症下药。心病还得心药医。在我们生活中,因为自寻烦恼而导致忧郁成积,有心理疾病的故事可是非常多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应该会感觉到非常熟悉。

唐朝时有一个妇女,曾经误食了一条虫子。她常常怀疑那虫子还在自己体内,因此忧郁成疾,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京城里的一位医生,知道这妇女得病的症结,就请来这家的一个言语谨慎的老仆妇,预先告诫她说:“今天让夫人吃药后吐泻,你只用盘盂把秽物接住。当她吐的时候,就说看见有一只小虫逃掉了。但千万不要让夫人知道这是骗她的。”老仆妇照着医生的吩咐做了,不久那妇女的病就全好了。

看来,这个妇女的病根在一个“疑”字,是没病想出来的病。京城名医还颇通“心理疗法”,对症下药,去其疑心,药到病除,实在是高明。这里讲的是治病的道理,它对我们处理人世间的许多其它问题,也是有启发的。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你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

最爱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比如在婚姻关系中,把愤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积聚起的压力足以拆散本来美满的婚姻。

2.反其道而行之。

爱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自怨自艾地假想某个人不喜欢你,然后就把责任归于自己,要不了多久就会忧郁成疾。

3.盯着消极面。

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运用消极的思想方法来制造烦恼。

4.“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

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出现的。

5.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忧虑重重的人,都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障碍,不能及时派遣、看开而影响了身体健康。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寻烦恼所导致的后果无论对我们心理还是身体都是非常有害的。对于身边这样的人,我们应当像乐广和京城医生那样,解除其疑惑,开阔其心胸;而我们自己则应时时处处心胸豁达、超脱。有人窃窃私议,未必就是捣鬼;公司旅游没轮上,也要全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条件……

诚然,也不是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正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人若不求长命百岁,自然也就对死亡不那么恐惧;不要大富大贵,自守清贫也就没什么痛苦了;不想出人头地,默默无闻也能自得其乐。成功学导师卡耐基也给我们开出了医治烦恼的良方:

1.认真过好今天。

凡是有忧郁症的人,大多是为昨天和未来而忧郁,总是为已经过去的事情或者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没有一个人是为了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忧虑的。怎么办呢?卡耐基开出的方子就是认真过好今天。对昨天过去的事不后悔,但要总结经验教训;对明天的事不担忧,只要考虑计划一下即可,关键是抓住今天。

2.运用万灵公式排解忧郁、紧张。

这个万灵公式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分析整个情况,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发生最坏的情况是什么。第二,让自己勇于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第三,以平静的心情集中精力试着改善已经接受的最坏的情况。

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那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让我们远离杞人忧天的心态,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业。

摆脱过度依赖心理

把痛苦视为生活中最大的祸害的人不可能勇敢;把欢乐视为生活中最美妙的人不会自我节制。——西塞罗

我的父亲曾经送我这么一句话,原话是这样的:“永远要相信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在很多时候,现在的我都否认自己的要强,这是出自内心的一种渴望。因为曾经要强得几乎极端,所以留下了太累心的记忆,于是常常跟中学最了解我的朋友说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可是要毫无保留的放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理智的。

比如,在你孤独时,永远没有人真正走到你的心灵深处;在你渴望亲情时,很少有人会真正体谅你;在你想要一件东西时,可能依靠别人就很难实现这个其实并不怎么遥远的愿望;在你感觉尽心尽力时,谁又会真正客观公平的考虑你的处境?

太过依赖不仅对别人形成一种压力,对自身而言也会带来伤害。因为太过依赖最终会形成一种挫折感,伴随着这种挫折的就是消极、悲观、伤心等情绪,并且依赖实际上还是幸福的大敌。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依赖情绪呢?

——通过依赖,你可以将自己的缺点归咎于他人。

——你会有一个目标,形成一种自我满足感。你知道自己要高兴就得先让对方高兴,于是许多你所依赖的人会利用这点控制你。

——通过依赖,你不必花费太多的气力和风险就实现愿望,让别人分担你的压力,由此你获得安全感:因为别人会替你做主。

——你无须为自己没有主见而内疚,你只要乖乖地听话就好了——这比面对现实的压力要容易的多。

——你无须自己做决定或者选择,而只需要按照你所依赖的人的思想去照做就可以了。

——盲从永远比做领头人轻松,只要按照别人的思想去做就不用抓破脑袋想办法,而且按照别人的思想去做还不会出差错,即保险又省事。

因此,依赖别人是如此轻松、容易,只需要牺牲下自我独立能力就可以,虽然这让人看起来性格不够完整,不够独立,但是无疑还是好处多多的。于是,很多没有挑战性的人就极容易形成依赖心理。

不要以为自己没有依赖心理,其实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依赖性,当我们面对层层压力又束手无策,或者我们想回避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依赖他人。但是,当我们把这种依赖加的太重时,就形成过度依赖,结果常常会让我们很受伤。看一看下面的依赖行为你是否存在呢?

——我绝对不能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他会不高兴的。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征求对方的同意,只要没有经过允许就不敢采取行动,或者事后有非常大的愧疚感。

——父母或者爱人去世后,抑郁消沉,一蹶不振。

——当孩子、朋友或者父母在别人面前犯错时,你会感觉自己面子无光,好像自己犯错一样。

——总不停地进行某一项工作或职位的培训或者准备,却从不尝试一下独立自主。

——总是听从别人的调遣,而不会自己寻找差事。

——遇到该你做决定的时候,你总会跑去问一下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你欠了我的情!你想一想,我为你做了多少事!”

——因为怕父母或者爱人不同意,你不敢在他们面前做某些事情。比如,抽烟、喝酒、大声说话,在生活中你只扮演服从的角色。

——为了不让对方生气,试图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者真相,说话不坚持自己的原则,混淆黑白。

当然,心理上的这种依赖性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系统地来说,如今依赖心理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手机依赖症。

这种症状的表现为:手机忘带心烦意乱、铃声不响左顾右盼、铃声一响条件反射、来电减少坐立不安等。其原因在于,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丢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应。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它只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问题的关键在于白领女性要多爱惜自己,为自己营造这个年龄应有的“绿色生活”,如郊游、健身、看书、听音乐等,以此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并适时给予自己“没有手机打扰的日子真好”的心理暗示。

2.网络依赖症。

这种症状表现为:没电脑不知道该如何写字、没电脑无法工作、不上网没法安心睡觉等。因为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宽带的家庭化,使网络依赖症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这一患者群体较大的缘故,还可以细分为:聊天依赖、网上冲浪依赖、网络游戏依赖等等。在欧美,心理医生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种由于网络依赖症导致的忧郁症等。这种网络依赖症潜伏期很长,有时候网迷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所以很难对自己的病症有所察觉。

要治愈网络依赖症,必须找心理专家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和家人多沟通和交流……

3.工作依赖症。

这种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疲劳抑郁、无法迫使自己停下手头工作等。依赖工作的人,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充实,他需要靠别人对其工作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并且逐步会转变成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归根到底,这是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和自己不自信的表现,患上工作依赖症的人往往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认才有存在的价值。避免陷入这种工作依赖症的办法,只有自己学会寻找工作之外的其他乐趣,工作可以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是个人生活的全部。

4.学习依赖症。

这种症状表现为:无聊、压抑、天天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闷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