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转心改运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2:36:24

点击下载

作者:释心田著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转心改运法

图解转心改运法试读:

四种转心改运的思维方法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程,幸福不幸福、圆满不圆满,不是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好了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资格决定该如何运作好这一生的幸运时光,让自己过得更好。如果人生没有痛苦烦恼,那就没有什么需要改变;恰恰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有诸多不快乐、不如意,所以我们才需要寻求一种能够改变这一切的方法。如果能够深刻领悟佛教中转心思维的深刻含义,那么我们的心灵就能够得到一种净化后的快乐,我们的人生也将因此变得圆满幸福。

人身难得

人道众生具足十种圆满的善缘,是六道中最为殊胜的机缘聚合。释迦牟尼是实现由人到佛的最伟大的成就者,这个转变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如果唤醒心灵最深处的智慧,那么人生将是一次重大变革。

生命无常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这个基本命题揭示了一切存在的本性,尸陀林主是修行者在“观无常”与“观不净”时的崇拜偶像。所以人生不必执著,烦恼自会消去,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别放弃快乐。

因果业报

因果业报的规律告诉我们,凡事没有凭空发生的道理,不快乐、不幸福都有各自存在理由。如果能够明白这一切造作的起因,我们会懂得时时处处谨言慎行,心怀慈悲与友善,而幸福的种子就是在这一刻被种下的。

轮回过患

在佛教看来,众生在三界不断流转,生死相继,因果相依,这是一个痛苦的循环。古人云:“诸恶莫做”、“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千年警训。倘若人的心里不再有仇恨和贪婪,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痛苦和悲伤,这是心灵的自我超越。

开启智慧心灵快乐生活

四法印涵盖了佛法的一切理论,是佛法构建的根基,每一个次第都是紧密相连,依次贯通的。它揭示了生命的真实发展轨迹,这些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虔诚的思考人生,当我们面对悲伤、面临取舍的时候可以传递给我们向上的力量。

安住于当下事事顺心

当下就是念兹在兹,念念分明。就是眼前这一刻的呼吸之间,不是在别处,也不是在别的时刻。人生最珍贵的是此刻的拥有,不是已经逝去的美好,也不是未来的成就。当心灵被回忆与幻想占据,快乐就无法在这一刻显现。

造就无量无边福气幸运一生

健康、智慧、感情、金钱、地位,这些都是我们的人生财富,每一种都很重要,只是我们需要适当安排它们在生活中的比重。就好像理财投资一样,你需要关注那个能给你带来最大幸福回报的一个,而拥有一颗慈悲心可以帮你实现人生的幸运转折。

生命轮回中找到幸福的方向

生死之间只有一纸之隔,但是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次新的开始。人如果始终不能回到心灵最初的清净,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永远会在轮回中忍受失落的痛苦。幸福并不遥远,你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解脱。

十二因缘的解脱观

苦灭谛,乃是逆着十二因缘的次第,从断绝第十二因缘的老死,向上推转,到了第一因缘的无明断绝之时,即是超凡入圣的解脱境界及涅槃境界。编者序像管理资本一样管理好你的幸运

人的一生是无数财富积累的过程,健康、智慧、感情、金钱、身份、地位……所有这些都是你的财富,是让你生活得快乐和幸福的保障。只是现实中每个人拥有的多少是不一样的,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命运差距。

比如有的人拥有健康而有的人却饱受疾病的折磨;有的人很有钱而有的人却穷困潦倒。这样的差异让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形形色色的不同命运的人:有的人幸运得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而有的人却不幸得像遭受了诅咒一样倒霉。面对这样的差异,很多人选择一种消极的“认可态度”,似乎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这样有好有坏。但是我们从佛教的智慧中得到一种启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的,如果你的心态是积极、乐观、豁达、慈悲、善良的,那么你的行为方式自然是会为你带来幸运的。这种幸运不是什么神仙空降给你的,而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生活中那些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好像总是事事如意、没有烦恼,那其实完全得益于他们自己的好心态。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了凡四训》,讲的是一个人如何从“听天由命”到实现“命自我立”的故事,有人说看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福气的人。在那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是可以从一成不变的重复中被改变的。最后他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了,他的人生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这听起来像个神话,可是我们在佛教的理论中也找到了这样的真理逻辑,它证明: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

如果把几十年的人生看成是一次资本运作过程,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有限的资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那些财富的投资比例该如何分配,什么又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呢?人生需要一种科学的管理,这种管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运作你的人生,只有管理好你的人生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幸运的人,不是靠“天上掉馅饼”那样的幸运,而是通过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事事顺心、快乐而富足的生活。“工作狂”、“过劳死”现象,一度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房奴”、“钱奴”、“官奴”、“色奴”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在这些物质的追逐中只得到一种体验,那就是“活着真累!”匆忙中我们看到,所有的人都在透支生命,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究竟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一种能把自己从“很忙”、“很累”、“很郁闷”的生存状态中解脱出来的方法。通过改变心灵来改变人生,已经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如果能把心理调节到最好的状态,获得宁静、安详、舒适、快乐的心理体验,我们的人生自然就是幸福、快乐、自由、洒脱的,那你自然就成为一个幸运的人。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命不好”这一说,只在于你能不能很好地把握它。

佛教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哲学,在人们寻求自我心灵拯救的过程中,渐渐显示出独特而完善的心灵净化作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四季轮转、耕耘播种、众缘和合、细心养护中得以领受苦甘冷热浓淡、缘散终成空相。佛教的般若也是告诉大家无常、苦、空、无我,凡事不可执著成烦恼痛苦,以及业力心力的作用,有因必招果、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理。以此劝诫世人应积极向善行善,革除我执法执及贪嗔痴等烦恼,培植福德,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赢得幸福快乐的自在人生。《图解转心改运法》以佛教修行的前行法——四共加行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全面地剖析了生命的运行轨迹,并从中导出人的心灵与人生的关系。通过对思维人身难得、观生死无常、明因果业报、出轮回过患四个方面的内容介绍,结合现实生活的真实现象,向人们展示佛教所讲述的出离痛苦、求得心灵涅槃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一种真实可行的全新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四共加行,是佛教修行的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佛教知识入门。由此而形成的转心改运法对现实生活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快乐之道,是帮助人们瞬间获得智慧、直达幸福心门的捷径。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诠释佛经中深奥复杂的智慧理论,并且每一节文字都配有精美的手绘图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深意。让你在获得智慧启迪的同时也能体验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编者谨识2010年3月第壹章转心改运用佛法思维改变人生

一个观念可以改变一个想法,想法可以改变心态,心态可以改变态度,态度可以改变习惯,习惯可以改变表现,表现改变则一生改变,一生改变就是命运改变。了解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生的作用,就应依此对照,有效保障心灵健康。树立正信与智慧的人生观,向内寻求心灵的改变而不是向外寻求物质的满足,以此来实现转心改运,获得安详的心灵体验,得到幸福自在的人生。本章重要内容

◆ 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

◆ 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

◆ 向内寻求心灵的改变而不是向外寻求物质的满足

◆ 探索人心与人生的关系,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心的重视

◆ 健康心灵才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 智慧心、善心、好心、正心会指引你找到快乐与福报改变人生从心开始改运必先改心

造物加于人的,人皆无法免除。作为人所具有的一切,便是人的命运;作为人所不具有,但又渴望具有的,更是人的命运。人深陷于自身的命运之中,但又可以从中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

佛教意在通过规劝世人转凡心修佛行来获得圆满超脱,是将智慧与真理传达给人们,使人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圆满人的心灵,这样人就会多做善事,最终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改变人生从改变内心开始

佛教认为心是行为之本、苦乐之源。人人皆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理,所以你的人生就好比是你耕种的田地,即使是同样的阳光雨露,也会因所种分别是瓜或豆的种子而结出不同的果实。我们的心便是引发各种行为的种子,有怎样的心,便会导致怎样的行为,导致怎样的人生结果。有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例如很多人向往成功,但往往只关注外在条件,如文凭、能力、资金、人际关系等,却忽略了对内心的修炼,所以一旦失败他就会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在这个物质化时代,人们习惯以财富决定一切,并将苦乐维系于此,一味向外追逐物质的富足。但令人困惑的是,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痛苦,似乎仍是有增无减;快乐,多半还是昙花一现。因为你不了解心在苦乐感受中的重要作用,就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佛教里所讲的“佛法”、“坐禅”、“涅槃”,其实是告诉我们,一切苦乐唯心造。人应该针对自己的心下工夫,简单点说就要学习调伏你的心、训练你的心。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的本性、心的本性,熟悉心的正面状态,如慈心、悲心、忍耐、坚韧、清明、平静等。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做到知足常乐,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因为最后这些正面的状态会越来越自然地表现出来,在遇到不友善的对待时,在遇到挫折时,我们就能保持冷静与隐忍,而不是一味地烦恼与抱怨。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幸福快乐,我们的人生也会有不一样的境界。改变运气最终要靠你的业力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否定世间有独存、不变之因,从而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佛法认为,无论外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都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正因为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有被改造的可能。佛教认为,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始无终。生,不是最初开始;死,更不是就此结束。今生,只是漫漫生命旅程的一个片段。现有色身虽会消失,生命洪流仍将继续。人生的一切努力,尽管终成泡影,但由此形成的业力及内心经验,将成为未来生命延续的潜在力量,在未来世界影响着我们。《韩非子·解老篇》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明白: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可活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谓之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现实中大多数人都看不透世界与人生的真相,更加不知道取舍善恶因果,由此陷入了追逐贪欲的迷乱之中,为无常而短暂的快乐,忍受长久的艰辛苦痛,造下了种种恶业,后世更因此而堕落恶趣深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里饱受痛苦的折磨。改变人生的唯一方法

如果我们去了解、去体悟佛法所讲述的真相真理,明心见性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受任何因果的影响,这就是超越因果,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层次,达不到这样的境界,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转变因果。学会取舍,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断除恶行就没有痛苦的因了,就不用感受痛苦的果了。所以我们要努力把恶业转成为善业,恶果转成为善果。快乐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佛法只能给你指出道路,可以引导你,可以教给你方法,告诉你什么叫善恶,什么叫断恶行善,然后你照着去做,就可以转变因果,转变你自己的命运,将来能得到快乐幸福的果报。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把凡心转向真相真理,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修养品德,净化心灵,美化你的言行。你不但当下快乐,福慧也就有了,命运也从此改变。放飞心灵

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生活。如果没有健康的心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念,想要把这几十年过得幸福真是不太容易。

金钱、地位、名誉、情感等诸多的欲望束缚住我们的心,也束缚住我们的人生。我们把整个身心都安住在对这些幻相的执著之上,一生都在为它欢喜为它忧。佛教的智慧可以将你的心灵从这些幻相中解脱出来,转换你的心境。快乐平静的心灵让你活得自在洒脱。人生的多米诺骨牌

某中学的校训讲:当心你的言语,言语会指导你的行动;当心你的行动,行动会形成你的习惯;当心你的习惯,习惯会养成你的性格;当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啊!这指出了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生的运行规律,其实业力之于命运也很像这样的多米诺效应。

不做违背良心和大众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就是改造自我命运的根本。是缘不是命破解自己的幸福密码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是缘不是命

学佛者所讲的命运,其实就是业力。业有好有坏,由此造就你的命运是幸与不幸。善业多则福报大,福报大则诸事顺利;恶业多则福报浅,福报不足则诸事不顺。所以说命的好坏是决定于自己的行为造作,命运的棋子操纵在自己手中,除了我们自己,谁也没办法替我们承受,谁也没办法帮助我们改变。佛法告诉我们:“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业。”业力牵引向善,则人生光明灿烂,业力牵引向恶,则人生哀愁黯淡。要想有好命就要多行善业,善行要靠善念来启发,恶业更要藉善念来戒除。如果你想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行善造福,累积善业。这才能以福转业,让重业轻报,轻报化无,而得心想事成的人生。心念决定人生祸福

命运的好坏除了与“福报”有关之外,一个人的心念往往也在无形中决定了一生的命运。生命过程中,心念时时刻刻与我们长相左右,好的心念就如一粒善的种子,会开出芬芳美丽的花朵,让我们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不好的心念就如一粒恶的种子,会开出厄运的果实,让我们尝尽哀怨辛酸的人生。个性、习惯、心态等均与“心念”有关,心念若不改,而风水、行业、名字等再怎么改,也改不了命运。此即所谓:“环境不能改,但心境可以改”。同理,“人生不能改,但人生观可以改”。幸福快乐与否,不是拥有多少或拥有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内心想的是什么,此即“心念”与“心态”。什么样的心念决定什么样的命运,什么样的心态则决定什么样的遭遇。

因此,一个观念可以改变一个想法,想法改变则心态改变,心态改变则态度改变,态度改变则习惯改变,习惯改变则表现改变,表现改变则一生改变,一生改变就是命运改变。所以说,“命”不用给别人算,“运”也没有人可以帮我们改,要好命就得学会“运命”。用正信与智慧的人生观来破除迷信与邪恶,向内寻求心灵的改变而不是向外寻求物质的满足,以此来实现转心改运,获得安详的心灵体验,得到幸福自在的人生。人生如棋局

人的一生如此变幻莫测,就好像在跟自己下一盘棋,命运的棋子就握在自己手里,该怎么布阵对局,结果是输还是赢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要把握手中的每枚棋,走好人生的每段路。做自己的主人佛祖说不要迷信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绝对不变的,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迷信人生的绳索

古代的中国人是很迷信的,封建迷信思想即使到今天也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譬如对数字“8”、“4”的迷信;对所谓的黄道吉日的迷信;对生辰八字的迷信等。迷信的思想,如同一条绳索,把我们的心灵捆绑起来;迷信的行为,如同一片乌云,使我们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无法见到自性的光明,从而将我们的人生拖入命运。世界不是神创造的

一谈到命运这个话题就难免让人联想到封建迷信,其实佛教是无神论和理性的宗教。佛教的无神论主要是基于诸法从因缘所生的现象,说明人都是在承受由业力造就的果报。每一个人,各自造业,个别受报,于往昔生中,曾造无量业;同类的业因,得同类的果报,出生于相同的环境,这就是佛说众生无尽、世界无穷,是众生的自作自受。

所谓的佛也并不是神,梵文中的佛,意指从情感和内心的扭曲中净化和解脱出来,并获得了无上智慧的人。因此佛是人,而不是神,佛教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神仙控制着。在很多方面,佛教与科学具有一致性。佛教其实并不推崇科学的敌人——迷信,相反,佛教是推崇理性、反对迷信、注重因果的,它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但是佛教的无神与唯物论的无神是不同的,唯物论认为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运行所产生,除物质的活动之外,没有离物质而存在的灵体。人在出生以前,没有过去,死亡之后,没有未来;如果说有,是肉体遗传的源头和延续。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于是消沉、沮丧,不知奋发振作,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托子虚乌有的唯一神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由人到佛的觉悟

佛陀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净饭王子,偶然的一次出游感悟,让他毅然抛下荣华富贵,离家出走后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

① 身为王子的佛陀曾经生活在奢华的宫殿里,迷醉在酒色歌舞之中。

② 王子在一次出城游玩的途中目睹了人间生老病死之苦,深受触动,由此发心出离世俗生活。

③ 在伽耶山的苦行林中王子历经六年精进苦修,直到形销骨立,但苦修还是以失败告终。

④ 王子离开苦行林,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并开始宣说四圣谛的真理。佛法点燃一盏灯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后道生。力行善事,广积阴德,则人生就会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变了。

现在我们明白了命运不是迷信的东西,也不是由看不见的神在主宰着,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我生就苦命,这一生还有没有机会改变?我生就好命,这一生是不是一直都会顺风顺水?答案就是再坏的命运也能通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今世的命运来自前世的造化,所以很多人认为今世的命运已然固定成形的,是永远无法扭转的。其实不然,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好比一把盐,如果将它放入杯子之中,当然咸得无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咸味自然减淡。罪业的食盐无论如何咸涩,只要福德因缘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咸为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块田里,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们持以精进,慢慢除去芜杂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长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会影响收成,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藉着广植福德而加以改变。所以说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重要的是看我们当下的造化。乐天知命与洗心革命

佛教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前程仍然是灿烂的。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张除了让人顺应天命、顺其自然之外,更希望人进一步地洗心革命。

佛教所主张的革命不是伤害别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针砭,革除人心里的种种毛病;佛教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所进行的一场搏斗,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勇敢挑战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在人生的土地上种植福报

佛教不是宿命论,认为命是注定无法转变了,只好坐以待毙。正相反,它指导我们积极地去改变今生的不圆满,要我们在今世的行为上去消除过去所造成的不好因素,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

不幸的人生会变幸运

幸运的人生会变不幸

像农人种地一样,直面坏命运,努力用善行去消除恶业的影响,将人生由坏转好。好命的人要懂得守持福报,随时清除恶行,防止命运由好变坏,以及累积更多的福报。打破习惯的罐子用佛经智慧转变思维

学习佛法,也就是通过文字般若,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正见,从而生起观照般若,然后依此而证悟实相真际及实相般若。智慧即般若

佛教所讲的智慧叫做“般若”,它是梵文prajna的音译。这种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的洞察与认识,换句话说,就是对自我和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洞察,所以它可以使我们得知最根本的实相,从而得到解脱,获得涅槃。

在佛陀的教法中多处提到般若智慧,三学戒、定、慧中有智慧;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提到智慧;八正道中的正见、正思维就是智慧;以及大般若经600卷讲的全是佛教的智慧学。

佛教智慧与我们平常认为的聪明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是一种分别、理解、认识能力。佛教所讲的般若是以“戒”,也就是伦理道德为基础,然后通过修习禅定而得来的无分别智。所以佛教讲的般若是有利而无害的,因为,般若中包括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等菩萨思想与精神。有般若的人视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在内,平等无二,看到他人受苦,他会以般若之智去解除他的痛苦。用佛的思维思考人生

我们通过佛经的学习慢慢地去体悟佛法的深意与真实,然后以此为依归,来观察我们身心内外的一切事物。从外观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三个特性:第一,一切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变化的;第二,由于是无常的,所以一切的事物也是不尽如人意的,用佛教的话讲就是苦的;第三,一切的事物都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主宰,换句话说,一切的事物都不是独立的存在。

平常我们一样的生活,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们有了般若,我们的生活就不同了。古语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更不同。”一位农民也度过他的一生,一位教授也度过他的一生,一位哲人也度过他的一生,但是他们的人生是各自不同的。有人度过有意义的一生,有人度过无意义的一生,有人度过烦恼的一生,有人度过快乐的一生。人生中有了般若,我们就可以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快乐的一生。般若——精深微妙的大智慧

宿命论认为命是注定无法转变了的只好坐以待毙。佛教正相反,他指导我们积极地去改变今生的不圆满,要我们在今世的行为上去消除过去所造成的不好因素,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

般若的三个层次

般若三种智用佛法思维改变心灵发掘内心的智慧力量

通过现在的努力,为未来奠定良好起点;通过心念的改善,为人生开辟美好前景。有形心与无形心

我们的心首先是一个有形心,它处在胸部左侧肺部之中,统称“心脏”,属于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而无形之心,也称“心灵”,属于非物质活体。心灵世界犹如大海,心理活动则如波浪。大海,因风暴而波涛汹涌;内心,则因环境刺激而现起种种心念。浪花时起时灭,海水却相续不断,心灵世界亦复如是。

大家都知道,欢乐和痛苦的内在经验,本质上是主观的心理和认知的状态。我们所认知的物质世界,其实只是心识的投射。一个人若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那么外在环境对他的影响便很有限。反之,内心不安的人,即使周遭有最好的环境,也很难感到安详或欢愉。心有八识

佛教里对心所赋予的内涵是“积集义”,也就是能够积累种种经验。“识”指六识对六境了解辨别差异之义。当我们的六识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时,能够对所接触的对象进行分别和判断,能够区别高下、善恶、美丑,这种判断和区别是识所产生的作用。佛教认为心有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五识,这是人的五种感觉器官;第六识名为意识,这是人心理活动的综合中心,人的思考、判断、记忆、决定,以至于喜怒哀乐的情绪作用等,全是第六识的功能。而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属于潜意识的范畴。所谓潜意识,也就是我们感觉不到它的活动。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它直接影响着意识的活动。

在我们心中,储藏了无量生命经验。只有认识心理的各种因素,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增强善心的力量,抵制各种邪的诱惑。意识的活动,正是以阿赖耶识的种种经验为基础,六尘境界为所缘,不断分别,引发各种心理。在感受上,因所缘境界的顺逆变化,而引发苦、乐、忧、喜之情。认识到心的重要,我们就应善加珍惜,有效利用。心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为什么我们一心能有八识?原来人们通常都是执著于实我实法——把宇宙间的一切视为实体。说到心时,也隐然有一个整体的东西存在。唯识家以分析的方法,分析此心为八,以破除人们的执著。

心有八识

认识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佛教把认识活动分为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认识器官称为六根,认识对象称为六尘,即十处。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由根和尘结合而生。遇见未知的自己人生随心而变

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恶念刚生,祸虽未至,福已远去。

古人有言:“凡夫被命运操纵,而智者却操纵命运。”又言:“人要运命,不要命运。”亦即告诉我们,命运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真的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命运之绳仍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好命不是拜佛求神得来的,是自己的努力修来的。“一念心转”则心开意解福就来,“一念清净”则心诚意正运就通,“一心正向”则心正气盛邪不侵,“一心向善”则一念善心破千灾。扭转命运的贵人不在远方,正念与善业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贵人。修心修人生

想法决定人生选择。事实上,多数人的生活只是摇摆于欲望和情绪之间,每天说着、做着的,无非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欢、我讨厌;我开心、我痛苦。有时,人们也会感叹这种生活的无聊与无奈,但感叹之后,多半仍是继续妥协,继续随欲望和情绪漂流。除此之外,很难找到超越欲望和情绪的正确想法,这也是人们所以和幸福擦肩而过的重要原因。因为欲望和情绪是变幻无常的,这使人生选择变得盲目,使人生目标变得游移。如果没有正确的想法作出抉择,作出取舍,幸福又怎能如期而至?了解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生的作用,就应依此对照,检查现有欲望是否合理,哪些想法需要调整,哪些情绪应该克服。不断调整,多方养护,有效保障心灵健康。

探索人心与人生的关系,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心的重视。当内心出现烦恼时,当生活遭遇困境时,当人际关系产生隔阂时,我们不要一味寻找外在原因,而应将目光收回,看看自己的心处于什么状态,看看这位人生导演是否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我们才会发现,打开心结,就能从根本上瓦解烦恼。虽然,外在改善尚有赖于诸多条件的和合,未必能以个人意志左右。但只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不会因外境变化受到伤害,更不会使自身成为危及社会、伤害他人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说,健康心灵才是幸福人生的保障。心造十法界《华严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是由众生妄想、分别变现出来的虚幻境界。各人的心念不同,迷悟深浅不同,所以所造的业力不等,所得的业果亦不同,于是就有十法界的差别。好运气在哪里业力是增减运气的筹码

佛教认为:业创造一切,业组成一切,世间业所生,以业绘苦乐;诸缘聚生业,以业受苦乐。业力、业因、业果

业力讲的是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它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此为自然界的现象与规律;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人世间的现象与规律。

业因讲的是我们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业果即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既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成熟时,人必定要承受那个果报。业的规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因果业报的运行

我们一生的命运,从身心状况到境遇差别,无不受着过去世满业的支配,业既已造,报应难逃,唯一有主动权的时候就是现在!

果报的顺序“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乃是祖上或自身仍有余殃,殃尽乃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那些做善事的人都是“晚景美满,就是因为他的‘殃尽’了”,他开始接受这辈子善事该有的善报了。“为恶必殃,为恶如不殃,乃是祖上或自身仍有余昌,昌尽乃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那些做坏事的人都是“晚年凄凉,就是因为他的‘昌尽’了”,他开始接受这辈子做坏事该有的恶报了。

有因必有果

为了未来世的圆满,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种下圆满的善业正因,欲求长寿须勤护生,欲求相好须以花供佛,欲求富足须慷慨供施,欲求顺缘具足须常乐于助人。找到最幸福的生活法则福慧双修

创造幸福人生,要懂得“福慧双修”,有福德没有智慧;或有智慧而没有福德,都是人生的缺陷。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那就要实践改性、换心、回头、转身的工夫。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把暴躁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人生一定随之改观。就像做心脏手术一样,愚痴心可以换成智慧心,坏心可以换成好心,恶心可以换成善心,邪心换成正心,智慧心、善心、好心、正心这些妙心都会导引着你去积德行善,累积快乐与福报。修福

一般人都认为,好命的人必须具备富贵、长寿、康宁,加以好德、善终命称五福,所谓“五福临门”,才是人间真正的幸福。可是既不耕耘,何来收获?所以如果想要享福,就要努力修福、惜福,不断散播幸福的种子,然后才有幸福的收获。

例如用一颗感恩心,去孝敬尊重父母师长;用一颗同情心,去关心帮助身边那些不幸的人;用一颗友爱心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用忏悔心去洗涤过往的错误行为。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修心修福的方式。所谓惜福就是要珍惜自己,要小心保护,不可随便浪费已经拥有的福报。俗语所谓:“有福不可尽享。”可惜现代人,大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或永远都不满足,嫉妒他人的成就;或贪慕虚荣,挥金如土,不知节约。甚至更有的为了财富,不惜伤害别人,这些行为都只能损福、折福。修慧

修福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修慧,有了智慧、有了美好的心灵,行善积德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拥有聪明才智的人,而了解佛法真理,可以启发智慧、转变思维;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让你的思考变得深入而开阔,你的心自然就变得豁达辽远;由此你时时处处的行为就是充满了智慧的。如是由闻佛法的道理,再运用这些道理来修改自己不良的习惯与行为,令身口意三业远离邪恶,开发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行动去实践,真理的智慧就此改变你的人生。福慧双修的人生

福慧双修是修学佛法者所必备、也是成就涅槃的资粮。修慧是深入经藏,依教奉行;修福是谨慎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修养,以求得福报。如果我们是一粒种子,佛法犹如阳光,生活犹如大地,慧犹如耕耘,福犹如养分,离开养分的种子是不会茁壮的。心灵指南针快乐转角就遇到

在佛教看来,人只有舍弃心中一切妄念执著,才能得到极乐的大自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

曾经,一个武士去拜访著名的白隐禅师,向他请示说:“禅师,你说的地狱与极乐之说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杜撰的?如果是真实的,能否带我亲自参观一遍呢?”没想到白隐禅师立刻用恶毒的话攻击武士的品行道德,骂他是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骗钱骗色的大混蛋。武士十分惊讶,但还是以一个武士应有的修养忍耐,尽量克制自己不发火。没想到白隐禅师骂上了瘾,居然嘲弄说武士的剑连只老鼠都砍不死,还有脸来问道参禅。

武士再也忍不住了,拔出腰里的佩剑就去追杀白隐禅师,骂道:“你这个秃驴实在是个无赖!我谦虚诚恳地来问道,怎可如此出口伤人?”他瞪着血火的双眼,浑身杀气腾腾,剑尖指着禅师的鼻子,一步步把白隐禅师逼到一个角落里。白隐禅师躲到柱子后面,面不改色地说:“你不是要求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现在不就是地狱吗?”

武士一愣,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明白了禅师的苦心,连忙跪地道歉说:“对不起,禅师!刚才是我鲁莽失态了!请原谅。”白隐禅师微微一笑,说道:“你看,这就是极乐!”

有禅诗云: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一善发动即是天堂极乐,一恶发动即是地狱修罗。白隐禅师要告诉武士的其实就是这些。快乐之道

人的心既是无所不包的所在,又是寂静空性的所在,就像《心经》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在佛教看来,人只有舍弃心中一切妄念执著,才能得到极乐的大自在。可是现实中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拥有得更多,才能得到满足感,也才能找到快乐。这是与佛法所宣讲的人生真相相违背的,所以我们也要试着转变观念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会常常不快乐?究竟人是不是真的需要寻求那么多的物质满足?其实佛教希望人道最后连快乐都能舍弃,达到一种不苦不乐的解脱境界,只是人们为世俗包裹,究竟是无法真正解脱。但是下一次在你不快乐的时候,一定要试着转身看一看,也许拐到下一个路口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快乐的方向

佛法四法本“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乃欲令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而不随流沉迷,空去烦恼,不造恶业,免受苦报。

如果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即是得到自在的大快乐。好运气不是碰来的而是修来的幸运管理学

人只有顺应缘起的规律,但自默默耕耘,天道好还,当有加倍得报的一日。苦乐法则

下至无间地狱的凡夫,上及圣者诸佛菩萨,宇宙无量时空之中的圣凡境界,有着种种苦乐的差别。每一苦报必有其对应的恶业之因,每一乐受必有其对应的善业之因,每一种业因必定恰如其分地显现它的果报,既不会颠倒也不会紊乱。比如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恶不可能得乐,所以世间的一切万法都遵循着这个苦乐的法则。

正因为它是世俗名言中一条永恒的法则,在这个宇宙无时无处不显现它的存在。所以一切真善美的道德行为便有了依据和保证,一切圣贤立教皆基于此,一切生命的求证圆满也必基于此。否则一切世间的美德、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只会成为口中的立论,而变得毫无实义。如能对此生起坚固的定解,那么善恶、苦乐泾渭分明,我们一切身语意的行为必将唯善是趋。人最大的心愿无非是能将人生经营得事事如意,但是别指望着好运会突然从天而降,那样的好运气不过是厄运的先兆而已。真正的好运,是你用善心结下的善缘,而这是需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耕耘人生

我们想要秋收果实,必须在春天播下它的种子,中间细心护理:浇灌、施肥,加上自然方面的助缘: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这样时节一到自然就能收获成熟圆满的果实。如果上述的必要条件不够圆满或者不能具足,那么结果必有相应的缺陷。

世上的一切所求,都不可能凭空从天而降,自有它产生的因和缘。所以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人生。不论是希求哪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比如要做一位名医,首先应该有一颗救世济人的心,然后虚心学习老师的医德与医术,潜心研究医典、积极投入实践,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自然会成为名医。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样需要具备因缘,先要真实发大菩提心,然后听闻佛法,勤积福慧二种资粮,这样有一份因地的行持就会成就一分果地的功德。总之一句话,我们的人生有一份付出就有一分收获。谁偷了我的好运

生活中你每说一句好话、每做一件好事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时也会储存到你业力的罐子里,就像小小的硬币,越存越多。第贰章了解四共加行开启你今生的心灵修行

四共加行是佛教三乘的共修之法,无论任何宗派修行者都应该修学。因为它是能使修行者在发心修行时,先将凡俗之心完全转向佛法的四种思维。这四种思维即:人身难得、生命无常、因果业报、轮回过患。这四种思维是将心由烦恼转向快乐、将人生由不幸转向幸运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本章重要内容

◆ 四共加行是佛教宇宙人生观的四项基本观察

◆ 在不圆满的人生中找到圆满的幸福

◆ 因和果之间有一个缘

◆ 触碰到人生以及这个世界的真相的智慧

◆ 回归本来清净心

◆ 禅修是一把打开心灵谜团的钥匙人生的智慧源泉生活中读一点佛经的收获

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佛法为人生幸福服务

佛教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最主要的旨趣在于启发个人的生活智慧。现代人读佛经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需要。因为佛经中的智慧观点向每个心灵展现光明和希望,引导着我们创造快乐幸福的生活。

学佛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出家,它是希望人能从杂乱的庸俗事务中解脱出来,不被物欲的陷阱诱惑,不被成见、偏见和刻板印象束缚,不被一切色相所障碍。佛经的智慧使一个人得到心灵的满足,同时也启发了自己,解脱心智上的困境和障碍。人人都应该有一颗这样的“出离心”,剥去繁杂生活的迷离外衣,找到真实而宝贵的人生智慧,获得圆满与幸福。

读佛经可以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历练自己。学佛者通过修行来达到醒觉、智慧和精神生活的圆满。在努力修行之中,将虚荣、贪婪、坏的习气予以摒除,使自己的心智坚强起来。学佛者在修行中提升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开朗的心胸,孕育恬淡和活泼的处世态度,培养愉悦的性情,最终实现成功的人生。而学佛的意义正在于此: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不看医生看佛经

现代人心理问题很多,烦恼就像蘑菇一样不断冒出来。有些人求助于心理医生,但医生的治疗只能起到一种疏导和缓解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他并没有找到心理疾病的根源。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什么?是佛教中所说的长久以来伴随着我们的无明和由此产生的种种不健康因素:如贪心、嗔恨心、愚痴、我慢等。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佛经中的智慧,通过心灵修行,来消除这些不健康因素,从根本上铲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佛经不是心理医生,但是它是最有效的保护救助心灵的方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解决心理问题开始倾向于不看医生看佛经。呵护心灵的佛法

人的心是最温柔、清净的所在,它是我们的宝贝。可是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轻易地把它丢弃在世俗的泥淖中,让它变得伤痕累累。佛教中所讲的平等、慈悲和爱就像营养源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