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0:27:0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7年宁波大学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的思想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5社会主义本质

6中国梦

7生态文明建设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4分,共56分)

1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2简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3简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途径。

4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3分,共46分)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结合实际,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及其内涵。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能够被全社会共同接受和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据此,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二者关系的认识。

2017年宁波大学626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科目代码:626

科目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概论(B卷)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系统提出的,即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它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各内容之间相互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

2党的思想路线

答: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其论断包括两层含义:①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5社会主义本质

答: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两点:(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6中国梦

答:中国梦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②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③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生态文明建设

答: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其基本内容有:①坚持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4分,共56分)

1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答:(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答: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其主要特点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具体表现为:(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3简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途径。

答: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途径包括:(1)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面向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4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答: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具体如下:(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③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以及完备的制度保障。

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①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3分,共46分)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结合实际,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及其内涵。

答: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