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国学大书院)(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 修身齐家的行动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0:15:17

点击下载

作者:陈眉公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窗幽记(国学大书院)(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 修身齐家的行动指南)

小窗幽记(国学大书院)(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 修身齐家的行动指南)试读:

前 言

《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和《菜根谭》被认为是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书,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作。这三本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让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收到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故极具教育意义和收藏价值。

在继承原书的优秀文化成果之上,笔者对原著与译注做了一定的增减与梳理,并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人的审视观点,给予了相关的评价与赏析。所以此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人们提高处世能力、助力事业的帮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享受到生活的智慧,找到寄托精神的支柱,踏上升华感情的航船,领悟处世思想的真谛,从而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书画家。陈继儒自幼聪颖过人,很为同郡大学士徐阶器重。他的诗文短小精悍极有风致,他善绘画书法,也精于鉴赏。在明中期,画坛以“吴门画派”为首,代表画家有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等,陈继儒与董其昌两人为此派中坚,并称于世。陈继儒的书法在苏、米之间,他尤好苏东坡的诗章文字。遇苏墨迹,虽断简残碑,必极搜采,手自摹刻,名曰《晚香堂帖》;又刻米芾书,曰《来仪堂帖》。其书风萧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画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颇具情趣。他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他有《梅花册》《云山卷》《皇明书画史》《书画金汤》等传世。

陈继儒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曾屡被荐举为官,但坚辞不就。《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此后他一生布衣,绝意于仕途,隐居在东佘山,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于诸子百家靡不精讨。陈继儒文艺方面的成就,很为时人所重。三吴名士争相与之为友,黄道周在给皇帝的上疏中也有“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之语。虽然陈继儒二十九岁以隐士自居,却又周旋往来于官绅之间,但不入朋党之圈,他认为人有“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可见陈公追求的是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陈继儒富藏书,喜好鉴别,然舛误颇多。他曾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喜抄校旧籍,因得颜鲁公书,乃名其藏书堂为“宝颜堂”,又有“玩仙庐”“来仪堂”等。此人还精于校雠之学,自称:凡得古书,校过即付抄,抄后复校,校过复刻,刻后复校,校过即印,印后再复校。万历中,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收书229种,多掌故、琐言、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乾隆年间,由于大兴文字狱,该书版被禁毁。又辑有《国朝名公诗选》,上自高启、王冕,下到李贽、屠隆等,每人之下,各附有小传。

陈继儒的才华久负盛名于天下,是晚明文人墨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对后世的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被誉为“天壤一异人”。陈继儒平生编书甚多,如《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等一批作品,另外还有《妮古录》《偃曝谈余》《见闻录》等书,其中尤以《小窗幽记》最受时人喜爱。

陈继儒是一个山人,是一名隐士,也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热衷世事的社会活动家。读者从这本《小窗幽记》中可窥其丰富精彩、深蕴内涵的一生。《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醒、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多方面的处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而且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加之其体例周备、取材广泛、结构工整、规模宏大、编排有序,所以在同类书中堪称凤毛麟角,故深受后人喜爱。

原版《小窗幽记》以乾隆三十五年刻本为底本,结合其他国学的著名文献,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但后人所改编的《小窗幽记》,多从其前四卷醒、情、峭、灵中搜集整理而来,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二百一十四条人生的格言。安身立命的方法,文人志士的情操,超凡脱俗的禅趣,浪漫感人的爱情,都在此书中一览无余,所以说它又是一部颇具规模的清言汇编。另外,其语言具有玲珑剔透、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言近意远、益人神智等特点,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总之,书中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故本书问世三百余年来经久不衰,足见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

若要细赏其内容,从“醒”篇来看:抒发的是豪情空有、壮志未酬的末世情怀,愤世嫉俗,奇谋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间;从“情”篇来看:则标举美人名花、青山绿水、秘书灵籍为安身立命之场,体现的是方外之致和隐逸幽趣;从“峭”篇来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业,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时也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灵”篇来看:张扬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出世的情怀,看透世间人情冷暖,寻求与大自然的山水为伴,享受无尽的生活。

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事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睿智的格言,像一缕深邃的清远气息萦绕着后人。本书除了具有高远超脱的哲理性外,还富有飘逸隽永、极其缜密且有分量的理性思维,这理性的思维对于时常冒失冲动、浮躁的现代人来说,颇具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所载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来描绘平实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反映生活的常态,可以帮助我们领悟和享受生活。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子,如同与作者对坐而谈,感知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以及作者所创作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观世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巅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巅峰和他的深谷持平来综合他的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这本集子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这本集子仍有发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这本集子再如何广为传诵,也不会再现作品最真实的原貌。因为时空业已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诠释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衍生出更多的内涵。

由此看来,《小窗幽记》有着与现实多么矛盾的禀性,如一个有着斑驳历史的古董一般,岁月将它打磨成高清远致般的形象,亘古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象上虽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尔也会被人触摸、擦拭,温文尔雅地品赏,甚至利用。但当人性最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离双眼时,当悲哀的心被湮没在尘世利欲熏心的皱褶里时,此书便如警醒之钟,净化心之杂尘,陶冶情操,永远将清灵脱俗之念藏于心中。《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其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沈德先《安得长者言跋》)。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它也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无论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玩世,达人出世,皆以人生某个问题统领全卷。书中特以“醒”字为全集之首,其中自有其深意。醒发之于醉,因此当其“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醒”字便不啻为一帖清凉散。“醒”又必与“悟”字相连,故而“悟”则为全书的主旨。

在当今,或许有些人更多地看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显得极度匮乏,总是埋怨生活的无聊与苦涩。如果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将此书静心阅览一番,可能会给生活带去一些欢乐与充实,让人领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我愿此书与君长相伴。当你翻开这一卷卷书页的时候,我已经看见你清纯亮丽的眸子里所闪动的喜悦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归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本性、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吧!

由于个人能力毕竟有限,评析中不当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如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给予一定的谅解,并不吝赐教。最后借此付梓之际,特向业已作古的训诫学家和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精髓的译注者以及为本丛书指点迷津的出版社相关人士,谨致以最深挚的谢意。

醒 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清醒的人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情迷世务,追逐名利,没有一日不处于沉醉状态中的。好名的人迷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心于世间财富,豪富的人则沉迷于声色车马。怎样才能获得一服清醒之剂,使人服下能够获得清醒呢?

※评析

传说晋朝有位名叫狄希的人,居住在中山,能酿造上等的好酒,人们饮了以后可醉千日不醒,可见此酒名副其实。然而这种酒虽能醉人千日,其醉却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真醉,是饮酒所得的情趣;二是虽酒劲很大,千日后也会醒来。

今世之虚名浮利却令世人无一日清醒,不是沉迷于官场便是浮沉于商海,在这酩酊大醉之中有几人能忘却欲念?岂不知千古功名如尘土,满世金银不带去,赤条条入得世来,终将赤条条绝尘而去,虚名浮利百年后皆如浮土。可怜世间之人沉醉于追逐名利、享受荣华的生活中而难有清醒之时。所以作者在此大发感叹,从哪里能弄来一服清凉药,让这些为名利、声色而醉的人服后能醒来呢?其实答案就在本书中,当你读完了陈公的这本《小窗幽记》后,便会觉得神清气爽、心境明澈,因为这就是一服让人清醒的良药,品味过后必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原文

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

是否有淡泊宁静的志向,必须通过富贵奢华的场合才能检验出来;是否有镇静安定的节操,必须通过纷纷扰扰的环境才能验证出来。

※评析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

在名利场中走过还能宠辱不惊,才是真正的淡泊心境;在纷杂变幻的是非中依然泰然自若,才是君子之德行。世上的人都知道淡泊两字的含义,但真正走入淡泊之境的却没有几人。倒是经常可见有些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大动干戈,枉费许多心机挑动矛盾四起,到头来却落得损人不利己的结果,何不自守淡泊之念,镇定自如?

淡泊名利的操守,镇定安闲的气节,需要我们在平常的德行中加以锻炼,并牢记在心底,不但在贫贱之时能保守住自己的尊严,更要在富贵时能经受得住声色的考验。面对世间五光十色的声色之乐,尘世间纷繁浓艳的名利诱惑,能够保持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有一种毫不为之所动的意念,才算是真正的淡泊,才算是做到了洁身自好。

所以说:真正的淡泊在心不在身,只要心中无所挂念,则处处都可以找到清净与快乐。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原文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译文

人活在世上,等待着得到满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满足呢?在未衰老时能得到清闲的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评析

生活是不会累人的,累的是我们自己的身心,确切地说是我们的欲望和贪恋太多,束缚了我们去享受生活的乐趣。世人总是在年轻时闷闷不乐,但到老时才知那是因为被名所累、为利所扰,不能自拔罢了。实际上富贵是没有止境的,贪婪的胃口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只有学会适可而止,适时放弃,才能知足常乐。

有的人生活富裕了,但却依然感受不到殷实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反而觉得压力倍增,甚至还不如以前清贫的日子过得轻松,原因就是心底的欲望越来越多,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一个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放下了心中所有的尘情与牵挂,自然会生活平静。如果要想得到清闲的心境,及时放弃为物欲所驱使的生活就行,何必一定要等到白发之时才醒悟过来呢?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让人当面表扬自己,不如让别人不在背后诽谤诋毁自己;让人在初交之时就产生好感,不如让别人与自己长久相处而不厌烦。

※评析

正所谓“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话,其实让人当面夸奖自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让人在背后不议论甚至诽谤自己。所以与其刻意去追求别人的奉承,倒不如时时处处修养德行,严于律己,多行善事,这样不仅不会给别人背后议论我们的机会,相反还会得来诸多真心的赞誉之声。

与人初见面时刻意的迎合,日久必生厌倦,为人当光明,处世须磊落。要像君子之交淡如水,岂能如狐朋狗友般相互利用呢?个人功过是非自有天地明鉴,岂是自吹自擂就能遂心所愿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与人交往时刻意修饰自己一番,想使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结果在熟悉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将平日的许多丑陋习惯暴露给了朋友,如此时间长了必定会招来对方的厌恶。所以说给对方一个外表华丽、但却内心空虚的自我,还不如保持镇定从容的心态,既不过于奉承,也不刻意做作,做个原原本本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原文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译文

命运使我的福分浅薄,我便加强我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使我的身体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来弥补它;命运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养来通达它。

※评析

命运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无论上天如何对待我们,只要心中明白自己是命运之主,我们便可战胜一切困难。虽然人生不平等,但对于命运的追求却是平等的。虽然上天没有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也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去自己拯救自己,而不应该埋怨老天的不公,让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福分薄虽然说明了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有缺憾,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厚的心灵修养安然自适,将一切烦恼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但它无法阻拦我们的心灵去享受快乐的境界。

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多是自己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胸怀大志,必能以一种坚强的意志将困厄扫除,即使摆脱不了当前的困境,至少我们的内心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原文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甚么便得。

※译文

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正人君子,还是品德低下的小人,只要在五更天时自我反省一下,检查一下头脑中想的是什么,就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评析

由人及己,时常反省自我,是正人君子修身养性的好习惯。深夜五更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经过一夜饱睡,此时思路已经十分清晰。一个勤奋的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开始思索的是今天能为社会再做些什么,怎样去帮助他人;而一个品德卑劣的小人,也许正在盘算着如何去算计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说通过一个人此时的所想所思便能准确地检验他的品行是好是坏、道德是高是低。

观察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大小,重在把握恰当的时机。有些人在公共场合故意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通过一些好的言谈举止来博得他人的赞扬,以求留个好印象,但在暗地中却做些损人利己的勾当,把自己的人格抛到一旁不顾,这样的人不过是伪君子而已。有些人做事前爱夸夸其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真正做起事来却大相径庭。这种外美内空的人不在少数,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去辨别真伪。

善恶一念 役使鬼神

※原文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译文

心中有了行善的念头,就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保佑;心中有了作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的恶鬼。明白了这一点便可以差使鬼神了。

※评析

事情的成败得失往往仅在一念之差,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行善与作恶也是如此。在善恶的岔路口,多往前走一步就可能身败名裂,后退一步就能万事大吉,所以我们在平日生活中不得不谨慎行事,以免铸成大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怀善念的人,其行为处世总是从有利于人的愿望出发,就连神灵也会暗中相助,使其事事能够成功;心怀恶念的人,对世界充满敌意,到处行不义之事,结果不但害人,还会害己,就好像有恶鬼跟随着一样。明白了善恶之理,就不用担心厉鬼害人而总能使吉神附己,那还有什么鬼神不能驱使呢?

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原文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译文

情爱是最难长久保持的,所以感情丰富的人有时会显得缺少情意;天性运行本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率性而为的人是不会丢失其本性的。

※评析

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万事都有其恒定的规律,当事物发展到极限时,便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在感情和天性上也是如此,情至深则转化为无情,性至极则终不失本性。“情到深处情转薄”,是因为情太苦,而且情爱很难长久。如果执着地追求情,那就更苦不堪言了。情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控制这种心头的思念又是很困难的,再加上人的生命本来短暂,环境又变化无常,所以能从情爱之中得到短暂欢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那些多情之人在备尝爱情的捉弄后,多半也远离情感,变得薄情寡义了。情爱难以持久,是因为情到深处人孤独,多情者反被情所误,情至极而不得呼应,所以便显得寡情难抑,寂寞难耐。情至执着,必然为情所困,因为孤独的灵魂四处飘荡,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所以真正的多情应是能得到对方的回报,才显得有情有义,才能够地久天长。

天性同样也是遵循一定的常理,所以任性而为的人,任性便成了他们的天性,时间长了就成为一种本性。就如有的人很任性,但并不代表他放肆,这只是一种率真本性的体现。人性在未受外界诱惑之前,原是天真淳朴、自由快乐的。然而,由于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我们的眼睛很容易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它又会重见天日。

云烟影里见真身 禽鸟声中闻自性

※原文

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译文

在缥缈的云影烟雾中显现出真正的自我,才明白肉身原来是拘束人的东西;在鸟鸣声中听见了自然的本性,才知道感情和见识原来是攻击人的戈矛。

※评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到云影烟雾,悟见肉身也如云烟一般易逝,明白生命实在不应为肉身所缚。人生只有如云烟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本意。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疲惫、空虚乏味,原因就是我们的心灵沉寂在荒凉的沙漠中,得不到一点水分的滋润。如果我们想让心灵快乐地感悟到生活的情趣,就要在平常的日子里找些自己分内的事做,而不是毫无作为地让时光匆匆溜走。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摆脱尘世间爱恨情仇的拖累,让自己变得活泼开朗、乐观豁达。

空闲时到郊外走走,听鸟儿歌唱,看花开花谢,你必定会从大自然中得到诸多的领悟。知道了寂静衬托声音的美好,明白了人的本性应该清纯,而不该有种种爱憎之情。

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原文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译文

谈论空虚之道的人却常常被空虚所迷惑;沉溺静境中的人却反而被静境所束缚。

※评析

空是空寂之道,是让人们知道万事万物本无永恒的道理,一切终将消散,教人们不要执迷于万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然而有人却谈空而又恋空,对空执着而不放弃,结果往往被空寂所迷惑。实际上是空的念头没有除去,仍是心有牵挂,放不下杂念。

静是沉寂静境。教人清净不是要躲到安静的地方,远离尘世喧嚣而不想不听、不管不顾其他一切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就又要被静所困了。因为真正的静不在外界环境中,不需要我们极力外求,而是在我们的心里,只有内心清净,保持静的心境,处闹市而心不乱,才是真正做到了静而不受束缚。

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原文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译文

藏伏很久的事物,一旦腾飞则必定飞得高远;太早开放的事物,往往生命很短暂。

※评析

勾践卧薪尝胆数载终灭吴,姜尚水边垂钓多年任丞相。可见事物先要蓄势,而后才可待发。蓄久必高飞,因为蕴藏深厚,积蓄了充足的力量,爆发而出,则势必惊天动地,这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说不经过长久的潜伏蓄积,又何来高飞的力量呢?不经过冬天的孕育,又何来春天的万物复苏呢?“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很快就因竭尽力量而凋萎。有的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都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默默无闻的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于成了大器。生命的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像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这则话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待事物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因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先开发的事物,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必定失去存在的条件,就如同昙花一现似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后来者常居上,是自然的法则。如遇优胜劣汰的时代,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正如有些人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往往能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

若要会受福 必先会救祸

※原文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译文

上天要降灾祸给一个人,必先给他一些福分来滋长他的傲慢之心,从而看他是否懂得享受;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先给他一些挫折来考验其志向,从而看他是否有自救的本领。

※评析

上天是公平的,它让城市喧闹,却让乡村安宁;它让名花香飘万里,让野草百折不挠;它让明月辉映大地,也让繁星点缀天空。所以天道的变化总是祸福相依的。祸事降临不必惊慌,自救之后得来的便是幸福;得到福分不必得意,如果不知珍惜灾难便会到来。人虽然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但也不会一辈子在逆境中行走。失意与得意总是交相而来的,有福时要居安思危,有祸时要学会摆脱厄运。就像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必太在意一时的成败得失。只要我们明白了世事无常的道理,懂得了随缘而定,随遇而安,就能够寻找到生活的快乐所在。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上天的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不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通达事理之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自己的掌握,天虽有不测风云,但人总能有自救的机会,所以心便可常保安静自然。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原文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译文

浮躁的人,必定对事物没有深刻的见识;胆怯的人,必定对事物没有卓越的见解;欲望太多的人,必定没有正直激昂的气节;话多的人,必定没有扎实勤奋的作风;多蛮力的人,必定缺少文学的修养。

※评析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基础,就如同建楼房要打好地基,做教师一定要有相关学科的渊博知识一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建起的房屋就会是空中楼阁,当老师也不可能做得合格称职。一个人做事若是浮躁气盛或者是缩手缩脚的话,就会影响他对学问的深刻研究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要想有真知灼见是很困难的。

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说话不分轻重,经常海阔天空地胡言乱语,就难以有正直激昂的斗志、沉稳踏实的作风,做事可能会主次不分,甚至舍本逐末。而勇力过人的鲁莽之士,多是有勇无谋之人,做事草率鲁莽,缺少成熟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这样的人多由于内心修养不足所致,因此他们也很难拥有文人骚客的雅兴和志趣。

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原文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徇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译文

居住于山林本是很快意的事,如对山居生活起了贪恋,那也与俗世一样了;欣赏书画是高雅的事,如果有了贪恋之心,也就与商人一样了;饮酒赋诗本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屈从他人的意志,那就如在地狱中一样难受;好客是宽容大度的事,但若被那些粗俗的人搅扰,也就好似陷入了苦海。

※评析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火候,做不到位,固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要是做过了头,也可能会有事与愿违的后果。比如:管教儿女,既不能纵容维护,但也不能要求过于严格苛刻;面对钱财,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既不可肆意挥霍,也不可小气吝啬。如果为人处世过了“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甚至走向事物的反面。

山居的本意是要远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爱恋之心,那就有违本意了。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如果既没有兴致,又没有情趣的话,那为什么饮酒呢?如果借酒消愁,那岂不是愁更愁了?好客也应有度,如果在一起杯酒人生,喝个烂醉如泥,那也真够让人头痛的了。所以寻乐不能起贪心,不能落于俗套,否则又哪里谈得上雅事呢?

爱好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乐趣,本是人生的雅事。山中观日出日落,吟诗作画,谈古论今,这都是大雅之趣,但如一味痴迷,也就失去了享受这些情趣的本性,高雅也就变成了庸俗,继而便是桎梏。

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原文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

不看重钱财,便可以将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严格要求自己就能使人信服;气量宏大便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身先士卒,就能成为他人的榜样。

※评析

为人处世之道贵在做到重义轻财,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他人宽宏大量,做事带头身体力行,这都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之风。如果视钱如命,将利益全部捞入自己的腰包,他人得不到一点好处,自然就会众叛亲离。能够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就会使人信服,受到他人的尊重,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做事率先垂范,为众人做出表率,那么又何愁众人不与自己齐心协力,将事情办成呢?所以说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主要是看我们有没有能力集众人之力把它做好。

知迷不迷 知难不难

※原文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译文

在最容易使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把最难放下的事搁置一旁,那么心境就永远会平静豁达。

※评析

迷失方向的人能够顿然看破迷惘,找到走出黑暗的道路,就等于在最困难的时刻渡过了难关,那么以后人生之路上的其他磨难还有什么好可怕的呢?如果能在最迷惑处豁然开朗,必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感,那么其他难题也便会迎刃而解。因为有了破解之法,即使以后再有迷惑,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静心破迷而不慌乱。

心中放不下,可从最难处入手,将种种名利之心弃之一旁,才能让心荡漾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所以说只有抛却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和束缚,我们的心境才会变得宽阔自然,才会一心了无牵挂,逍遥自在地生活于天地间。

难事逆境中 方见真气度

※原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能力;处于逆境或顺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碰到喜怒哀乐之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评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观察一个人很难,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了解对方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就能得出其应对不同情况的态度,以及处理事务的各种能力。有人面对自己肩负的大事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总是采取寻找借口推卸责任或逃避的态度,如此的懦弱之辈又岂能担当天下重任?而那些勇于担当责任的志士,在关键时刻便挺身而出,肩负起重任。唯有如此,才是具有高深修养和品性的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气魄,显示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度。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化,所以也常给事情的成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而只有那些喜怒不流露于表面的人,才能冷静而准确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因为他们不落世俗,具有远见卓识的目光,所以分析问题更能从长远利益打算。

良心静里见 真情淡中来

※原文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译文

在深夜清凉宁静的环境下,才容易看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善良正直的本心,但真实的感情却在简单的饮食中表露。所以与其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改正,不如让自我反省;与其以自己的好恶去抨击他人,不如让他自行暴露其过错。

※评析

在合适的时机,真情就会表露出来。就好像我们在患难中才认识到谁是真正的朋友一样。夜深人静之时,正是万物收敛的时候,人的心灵容易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所以此时正是我们观察一个人善良与否的最佳时刻。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生活态度,所以以静待动是促人自省的好方法。

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去要求他人,不但自己疲劳,也许还令人生厌,倒不如让其通过自我反省,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更有效。别人若有弱点,不要急于给予指责批评,以免让对方感到没有面子,挫伤其自尊心,不如让他主动坦白暴露,使其在内心深处得到深刻认识,而后自行改正,可能对其帮助更大。

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原文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译文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事而平庸愚笨的人,也不做一个以欺世盗名而出人头地的英雄豪杰。

※评析

活要活得有价值,死要死得其所。就如保尔所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就是活的价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死得其所。人生轰轰烈烈一场,方可流芳百世,才算有大丈夫的气概。

尘世间的平凡与伟大是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的。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留下惊天动地的伟业当然伟大;如果一辈子老老实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也是很伟大的。因为平凡也有平凡的价值,平凡中也有伟大之处,而安于平凡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相反,如果心术不正,为非作歹,纵有名声,也只能是遗臭万年之名,遭人唾弃与鄙视。

习忙可销福 得谤可销名

※原文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译文

安逸清闲的福分是上帝给予的,如果习惯于忙碌便可以消减所谓的不吉福分;清雅的名声是上帝所忌讳的,如果受到他人的诽谤,则可以减损这种不吉的名声。

※评析

人人都希望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以求活得轻松愉快,但在实际生活中,清闲安逸并不是我们想得就能得到的,也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消受得了的。清闲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手足懈怠,脑力退化,从而失去生命的活力,前进的动力,人生的追求,生命也就会走向尽头。看我们身边那些忙碌一生的老人,是从来也闲不住自己的手脚的,一旦离开他们辛苦劳作的地方,他们就会很快衰老下去。而在忙碌的生活中,精神才会有寄托,人们才觉得活得充实,活得坦然。

美好的名声,也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的,得到名声又往往为名声所累,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名声太大,会招来祸害,上帝吝惜名声,不愿随便给予;遭到谤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避免被人嫉妒,得以保全自己。

人因嗜动气 当以德消之

※原文

人之嗜名节,嗜文草,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

※译文

人们爱好声名节操,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就像爱好美酒一样,容易冲动而为所欲为,所以应该用道德涵养来抑制这些冲动。

※评析

合适的爱好是人生的乐趣,如果爱好成癖,又容易一时兴起,那么就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予以节制了。看重自己的名节,爱好华美的词章,甚至愿做游侠之士,本来都无可厚非。如果为了名节去拼命,为了几句文章辞藻而动怒,甚至借豪侠之气而触犯律条,那就如醉酒不知节制一样,是性格中的弱点,最终会带来灾祸。

生活中的我们对待自己的爱好一定要保持克制的情绪,千万不可任其肆意发展。有爱好是好的,但如果使爱好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就像现在的孩子迷恋上网络游戏一样,置自己的学业、事业、家庭于不顾,那就会出问题。还有的人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卖弄自我,甚至行些不义之事,那结果只能自讨苦吃。

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原文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译文

将美与丑分别得太清楚,那么就无法与事物相互契合;将贤与愚区分得太明确,那么就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要明白善美与缺失,而为人处世却要仁慈厚道,使美丑两方都能平和,贤愚双方都能从中受益,这才是上天培育人们品德与气量的目的。

※评析

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过于绝对就会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美和丑是相对的概念,如果对于美与丑太过挑剔,那么就失去了准确鉴别事物的尺度与能力;如果太过于追求完美,那么世上也没有事物能让我们满意了。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美丑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要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孔子教人不分愚贤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与人相交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如果要求过于苛求,就难以使人与自己亲近,难以结交真正的朋友。所以为人处世之道,最好是遵循传统哲学所倡导的外圆内方,内心对人对事精明而不含糊,外在处世却要大度宽容,朴实浑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使贤明和愚笨的人都能从我们身上有所收获,这才是上天期望看到我们应有的品质。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外表浑厚,就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像阳光之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原文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主张;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译文

当人闭上双眼进入梦境后,就不能自作主张了;一旦生命终结,眼神无光,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够明白呢?

※评析

白日里,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碌,或你争我夺,或玩弄阴谋,总是千方百计去实现自己的许多妄想。可是一到夜间,闭上眼睛进入梦乡之后,头脑便失去了思维,各种意念随之进入梦中去幻想了。梦中的人忘记了清醒时的事,变得身不由己,也许自己的亲人在梦中也素不相识,白日的故事在梦中大相径庭。到底梦中是真实的我,还是清醒时是真实的我,难以说得明白。

梦中既然难以控制自己的主张,死亡时,哪里又放得下心中的迷幻呢?临死之时放下一切妄念,做到一了百了,才可以在死亡时彻底释怀。

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原文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译文

佛只是个透彻明悟,仙其实也是个透彻明悟,圣人明明白白却不知道透彻明悟,不知道透彻明悟就是明明白白,如果透彻明悟就不会明明白白了。

※评析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错误地追求太多东西。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知道整天被尘世的烦恼和欲望所束缚,放不下心中的杂念,还期盼着很多事情来临,来临了又生出更多的非分之想,得不到的东西不断地期盼,能得到的东西也是念念不忘,结果使得烦恼丛生。即使事情已过,心中仍放心不下,如此庸人自扰,岂不是无端地增添了心灵的压力与忧烦?

其实,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原因就是我们的内心放不下。尘世的功名难以摆脱,有些人就躲入山野,希望与世隔绝,以为这样便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殊不知,这是以为尘缘了了,其实未了,因为心中仍有欲念未放下。要做到真正的了却,只有连放下的念头也排除掉,生于世间才可超出物外。

敞开心扉 欢乐无忧

※原文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译文

去除胸中容易伤害他人与自己的棘刺,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这便是天下最快乐的事了。

※评析

荆棘多刺,谁都不想接近,留在胸中挡住交往之门,既会伤人,也会伤己。俗话说“待人以诚”,与人相交贵在坦诚相待,直率地表露自己的胸怀,才能赢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有什么得意处不妨公开与人交流。有什么不快乐的事,也不妨说给他人听听,而不是闷在心里独自承受。只有打开心扉与人坦诚相谈,别人才会以诚心回报。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容易沟通与交流,友谊、欢笑才会常驻心间,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

生活中性格内向的人多是不善言笑的,他们遇到困难或是心有烦恼时,总是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讲述,如此一来,只能使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话是开心锁,也是顺气丸,当把自己的不快倾诉给知心人后,才会觉得身心轻松舒畅。

居堪傍恶邻 聚可容损友

※原文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译文

居家不一定非要避开坏邻居,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能够自我把握的人也能够从恶邻和坏朋友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评析

我们不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那些恶邻损友可以被我们视为反面的教员,只要我们在保持心性不变的前提下,就可以从他们的恶习中反省自身,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启迪。

世人总是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于是希望选择好的邻居,选择好的朋友,但是能够真正自我把握的人是不惧怕恶邻和损友的。即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一样可以保持自己清白的本性,与外界不好的环境做比较,人才会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如果有一个坏邻居和品德不好的朋友,正可以考验自己的修为和定力,同时还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

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原文

淡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译文

清静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会受到豪华奢侈之辈的猜疑;谨慎而检点行为的人,必定被言行放荡不羁的人所忌恨。面对一个到了穷途末路的人,应当回头看他当初的心志怎么样;对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看他以后是否能继续走下去。

※评析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不过是沽名钓誉,并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能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别人反感。事实上,检饬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忌恨谨慎的人。

为人处世,有时不但要看其结果,还要看其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着正直之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即使他遇到挫折与失败,也必然还会有成功之时。判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成功者,要观察他能否保持住自己的正确方向,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因为只有做到善始善终的人,才是成就大事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又想找回他最初的用心,但为时已晚。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用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子。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达,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心意便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得意不可忘形,上到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被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原文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译文

以理智的态度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那么心中就会有正确的主张;用品德修养来约束心中的欲望,那么心境就自然清明。

※评析

世上有很多人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欺骗别人,如果我们不用理智思考,而仅仅听信言辞,往往会判断失误,上了这些小人的当。只有将听到的言语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正误,才会辨别真伪。有时候,人的言语受感情的影响较多,由于情绪的波动,言语会距客观事物相差很远,偏听偏信便会使自己失去主张,只有全面分析判断,才不至于乱了方寸,才不会显得手足无措。

人的欲望太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让我们泯灭良心,走上邪路,所以我们必须严格约束自己,不要随意姑息迁就心中的欲望。如果贪婪地放纵欲望发展,这对于自身和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正确判断合理的欲求,得到合理的满足,才会保持心清脑明,做个正人君子。

先远后近 交友道也

※原文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

※译文

先淡薄而后浓厚,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才是交朋友的方法。

※评析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方法,如果一味地蛮干,必定会走许多弯路,事倍功半。交朋友同样也是有方法的。交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选择得当,则可受益匪浅;交友不当,则祸害非浅,所以我们要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一般是先有初步的了解,而后在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地接触,在接触中加深感情,心灵和志趣逐渐接近,最后走到一起而相知。

如果刚开始与陌生人交往,只从对方的表面来判断好坏,不做深入了解,短时间便打得火热,那所交的朋友很可能多是鸡鸣狗盗之士,并非真正的知己好友。所以“先择而后交”就会交到好朋友,“先交而后择”只会造成更多的仇隙。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原文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译文

连自己的身体四肢都不属于亲近之物,更何况那些属于身外的声色财利呢?天地山川也只是一种幻影,更不用说生活在天地间如尘埃的芸芸众生了!

※评析

让自己的本性在净秽之间徘徊、生死之间轮回,又怎能寻找到快乐的清净之地呢?人们往往摆脱不了物欲的束缚,心系身外之物不能自拔。贪得无厌的欲求,只会使人走向极端。心无牵挂,才可不受束缚而怡然自得,获得一身轻松。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是,物质的需要也是有限的。按照佛家的说法,人的肉身也是幻而不实的东西,形骸身体都不是亲近之物,既然如此,何况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呢?

身体形骸如此,大地也是沧海桑田,昔日山川变成了今天的大海,古代的大海,也许是今天的高山。既然大地都如此变幻,无法把握,那么生活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当然也犹如微尘一样显得渺小,既然如此,那么何不眼界更开阔一些,何必去斤斤计较那些细枝末节呢?

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原文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译文

寂静时要保持清醒,但不要扰乱寂静的心境;在清醒时要保持寂静,但心念不要驰骋过远而收束不住。

※评析

处世也要讲究哲学。人生在世,有时要清醒,清醒就是知道事情的轻重得失,把握得住事物发展的方向,该争取时要百倍努力,该放弃时也要舍得松手;有时要装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有大度有气量,不为小事左右,所以说糊涂有时也是一种格调,它是一条从本质上检视自我、重塑新生、改善人际关系的捷径,也是一条磨砺心志,使自己更快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清醒并不是要我们自作聪明,处处觉得高人一等,而是要善于观察世事的变化,且不可太沉迷于世事,干扰寂静之心;糊涂也并不是要我们无所事事,每天得过且过地过日子,而是说对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耿耿于怀,可以一笔带过,但面对大事我们切不可敷衍了事。

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原文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译文

孩子接受的知识很少,但他们的天性却越趋于完整;成人接受的知识丰富,但他们的思维却越分散杂乱。

※评析

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并不意味着他越富有,越轻松,没准儿反受其累,成为一种生活的负担。随着人慢慢长大,儿童时代的天性便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使得内心和外在不能统一,开始变得圆滑世故,所以成人有时真该向儿童学习,感受一下他们单纯的天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童虽然知识少,但感情单纯,天性中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情趣,所以他们大多显得活泼可爱,无拘无束,所以更能体现生命的向上与美好。有些孩童常常提出一些能令成人受到启发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而成人的知识丰富,智能也很多,却成天疲惫地奔波劳碌,做事还要考虑周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故受的束缚也很多。所以知识愈多,天性就变得愈迷乱。

从多入少 从有入无

※原文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译文

闲暇无事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有心浮气躁的习气,得意的时候反省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恨不满的想法。只有时时自我检查到位,使不良的习气由多而少,由有到无,这才是求取学问的关键。

※评析

无事可做时不产生懈怠之心,有事可做时就脚踏实地,不存浮躁之气;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气馁。检点自己产生不良习惯的各个源头,以求防微杜渐,把杂念消灭在萌芽状态。人在无事时,容易产生很多轻浮杂乱的念头;在忙碌时,又容易因浮躁而缺少理智的思考,所以此时就急需控制自己的情绪,戒骄戒躁,不浮不虚,办事按部就班,忙而不乱,才会将事情处理得更妥当,与人相处才会更加和谐友爱。

由于个人的性情不见得能够被全社会的成员接受,于是就必须加以克制和调整。古时候皇子皇孙们不惜手足相残、血流成河也要争相上位为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大家都来接受自己的性情。有了权势,居高临下,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当自己放纵性情而为所欲为时,很有可能会遭到众人的反对。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在与社会的交往中,都必须调整自己的性情,以便于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在得意时,有些人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目中无人,这样往往容易遭人嫉妒,受到打击。所以在得意时应注意收敛,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失意时,人往往怨天尤人,甚至悲观绝望,这样往往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他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总结失败的教训,为成功积累更多的经验。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原文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译文

贫穷低贱的人,一无所有,到生命将终结之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感;富有高贵的人,无所不有,到生命终结之时,因对名利的痴迷而恋恋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仿佛放下重担般轻松;因眷恋而不舍离去的人,如同戴上了枷锁般沉重。

※评析

在世之时,不管生活得幸福也好,贫穷也罢,在死后却是什么都带不走的。这个世界很公平,来时我们没有带来任何东西,走时我们也只能赤裸裸而去。虽然我们人生走过的路程各不相同,但在死亡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没有人能够逃避得了。如果我们在世之时能够看透生死的关口,那其他的一切事情便更容易把握了。

贫穷低贱的人,一生在贫困中挣扎,什么财富也没有,死时自然没有什么留恋,反而如释重负般轻松,就如同终于盼到了脱离苦海的那一刻;富贵位高的人,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用不尽的财富,死时自然会恋恋不舍,身死之时还戴上枷锁,看来他们真是死不瞑目了。

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原文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译文

能够看得透名利这一关,只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算大休息。

※评析

世间芸芸众生,都在名利之中拼命追逐,把人生的大好时光消耗在痛苦而劳累的奔波之路上。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人,能不为名利所困的又能有几人?名利是祸,万事都由名利而起;名利是灾,万恶也从名利始。能够看透名利的本质,不为物欲所挠,不为名利所惑,虽算得上是觉悟者,但也只能算作小的休息。

生与死才是人生的最大关口。常人总认为生是喜,死是悲,而在悟道人眼里,生死没有什么不同,生即是死,因为有生必有死,所以探究生从何来、死又何去并不重要。赤裸裸而来,两手空空而去,最终只是一抔黄土而已,这就是人生。如果我们能参透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不惧,才算入了大境界。

世人指摘处 多是爱护处

※原文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译文

世人所犯的过失,多在与人交往应酬时发生;受到指责之时,多是从爱护的愿望出发;遇到了难以处理的事,多是由于起了贪恋之心的缘故。

※评析

做事试图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因在与各方应酬时,是难以处处考虑周全的,稍一疏忽,也许就会酿成大错。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必躬亲,又必定影响工作的进程和完成的质量,所以做事不必要求人人满意,能够做到大部分人满意就很不错了。好在人情场上做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有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任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蛇。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以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随之而生。

愿意指出别人的缺点,多是从爱护对方的角度出发。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如果对别人的错误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下去,等到自己知道错误时,可能大错早已铸成,想改变也来不及了。所以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听到别人善意的批语时,我们要善于自我反省,虚心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便难。唯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为一切所缚。贪恋的人因有太多的欲望,所以觉得步履维艰;如果放弃了各种贪欲,那么就会心地清净,一身轻松了。生活中许多人埋怨生活太累,其实是我们的心累,只要把拖累身心的东西放下,才能轻松自在。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原文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译文

好情绪来时,可以以读书来下酒;豪放情思出现时,可信手将白云作礼物赠送他人。

※评析

酒逢知己千杯少,可见饮酒重在情趣,并不一定非有美味佳肴、上乘好酒不可,若有真情趣,以茶代酒或以水代酒也未尝不可。好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以书为下酒菜,倒显得情趣更浓。古代的豪放诗人曾对月畅饮,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的佳句。陶渊明作《饮酒》诗二十首,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让我们品到的又是何等高尚的生活情趣。

生性豁达开朗、豪爽洒脱之人,绝不会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真到性情豪放之时,他们也会把江月、白云信手拈来相赠予人,因为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