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2:十大行业互联网+转型红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6:58:17

点击下载

作者:腾讯科技频道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跨界2:十大行业互联网+转型红利

跨界2:十大行业互联网+转型红利试读:

前言 变革时代的行业全息图

2015年,我们进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传统产业找到了通过互联网释放价值的可能。在这样一个时代,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发生跨界融合,已不是能不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毋庸置疑必须去做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人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如何去做呢?过去的几年间,一些企业做出了探索性实践,一些企业家和研究者对此进程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思考。腾讯科技频道和企鹅智酷作为TMT领域的全息观察者,一直致力于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全行业创新和变革的信息,帮助读者梳理出行业发展脉络,为变革中的企业提供持续全面的知识支持。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腾讯科技频道和企鹅智酷已经发布34期洞察互联网产业趋势的深度报告,96期绘制用户行为的数据调研,以及106期具体行业的分析报告,此外我们还与业界企业领袖一起做了50期智慧经验分享。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进传统行业并非太新的概念。在很多开放性行业中,已经有了相关实践案例。而今日大家热议的互联网+,有两个维度的重要更新。①从分散到集群:传统的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往往是点状的。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化发展进入成熟期,互联网+传统行业将呈现出更完整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和一站式连通。②从提速到创新: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是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的最明显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再满足于做传统行业的“加速器”,随着更多信息交互的打通,在传统行业中找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成为更大目标。除了两个大维度更新,互联网+还将彻底激活全民创业热情。传统的创业对团队自身技术、资源和渠道能力依赖很高,但在互联网+时代,个体创业者将获得更多的平台化支持。激活全民创业可能性的同时,来自政策和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扶持,将让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变得更具控制力和导向性。最终平台、个人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反应。

这场始于政府工作报告,由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合力形成的巨大浪潮,正在以中国经济转型新驱动力的角色,席卷整个生机勃勃的国家中每一处希望诞生之地。但在所有的围观者真正动心要投身于这场浪潮之前,有几个必要的问题应当被严肃地讨论,认真地解答:哪些传统行业最可能被互联网+改造?真正的机会在哪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用户的需求和声音谁来汇总和分析?我们有案例可循吗?那些困扰于从业者心头的难关和挑战,可以被解决吗?

在这个变革的大时代,没有成功只有成长,一切皆是动态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为了帮助读者把握这种动态变化,在推出了市场反响热烈的《教训》《跨界》和《掘金》之后,《跨界2》又如约而至。这本书基于全国网民展开涉及十大行业的互联网+服务调查,并结合中国网民的标准分布比例,做了精准抽样匹配。分析十个热点领域,进行机会点与陷阱分析讨论,针对不同行业的消费者反馈,呈现真实客观的消费痛点和用户画像。为了提升本书的含金量和行业洞察力,我们还邀请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众创,为大家展现出这个变革时代的行业全息图,帮助大家找到行业的痛点和机会窗口,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的转型决策提供支持。相信阅读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这个变革时代的全息的认知并推进你的真实行动。

第一章 互联网+农业

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互联网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规模化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又身处“互联网+”的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不期而遇。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9元,比上一年增长11.2%。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总数为1.78亿,占比27.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尽管农村网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亦呈现出增长放缓趋势,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低于预期。

互联网+农业,始于电商

一连串事件昭示着互联网+农业大潮正扑面而来,更多农业创新机会出现。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随后传出消息,商务部等20多个部委参与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已经完成,最终文件将以国办发文的形式出台。这是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

此前,阿里巴巴和京东均宣布全速启动农村电商战略。阿里推出“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未来3~5年,将投资10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0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1/3的县以及1/6的农村地区。京东也启动“乡村代理人”招募,致力于“京东帮服务店”的落地,探索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模式。

企鹅智酷针对农村电商用户进行了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在互联网未普及前,认为购物方便的用户未超过一半。农村中,认为线下购物方便的用户占比只有26.9%。进一步调查显示,1/5的农村用户认为“促销活动太少”是传统线下购物的最大痛点。城市用户最看重线下购物的评论,以便购物时进行参考;农村用户最看重线下购物的促销活动,它能带来最直观的回馈。

互联网普及后,电商网购在农村和城市均实现了大范围的使用。调查中,农村用户使用过电商购物的比例超过80%,城市超过90%。平台“对商品负责”是用户对电商最普遍的期待,农村用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城市用户比例接近60%。农村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比城市用户更强。农村中希望电商降低货物价格、提供免费配送服务的用户,比例超过城市。总的来说农村用户对价廉物美非常看重。

目前电商,仍是当前互联网+农业领域最热门的方向。拥有特色商品的乡镇聚集起来,形成区域性电商网点。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已有超过200个电商乡镇,涵盖网店7万多个。2015年多家大型电商企业将进入农村市场。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预计将超4600亿元,增幅超150%。

农村电商虽然已经形成规模,但更多的是把电商市场向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推广。从其商品分类来看,主要还是工业品向农村销售,这个过程中价格更优惠,商品更有品质保证,虽说也是惠农之举,但目的仍然是让农民更多消费。这个过程中,京东招募乡村推广员的方式能够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但毕竟数量有限。互联网+在农村要实现更普遍的商业价值,靠电商显然是不够的。

核心是供应链

当前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概括起来看,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贯穿其中。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

2011年8月成立的“一亩田”公司,是“互联网+”运用在农业产业链的实践者和领先者。一亩田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搜索服务,意在解决传统农贸交易中存在的供需信息不畅通的问题。随后其推出采购和供货服务,打通买卖双方的交易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商业链条。农产品价格数据是一亩田的核心业务,目前一亩田已能提供实时产地价格查询及涵盖33个省级行政区的1500种细分农产品的批发价格,数据数量、质量、更新频率以及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程度方面领先全国同行。通过一亩田发布的农产品品种达到10941种,涉及省市自治区29个,涉及的县为1945个。一亩田还能提供主要农产品的实时产销的行情查询。

在农产品价格数据方面,一亩田真正做到了打通线上和线下。目前它的一线业务人员超过700人,每天收集的价格、供应、采购信息接近10万条。其中实时价格信息涵盖33个省份的1500种细分品类。截至2014年12月,一亩田在24个省市自治区开设批发市场服务网点,以及500多家农业主产区产地办事处。同样,到2014年年底,一亩田线上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名,通过网站和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提供农产品贸易对接、价格行情和供求信息发布等专业服务。线上线下信息共享,每月完成大宗农产品贸易对接数额超6亿元,间接影响交易额达120亿元左右,在各级市场中的影响力巨大。

在农产品大宗贸易环节,一亩田提供的在线下单和电子支付功能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交易效率,节省了社会资源。为了消除农产品流通中的不诚信行为,一亩田推出了农业经纪人点评系统,在诚信度、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对经纪人做出全方位评价,目前覆盖经纪人超过100万人,每天新增点评数量超过3000条。在筛选出诚信、优质经纪人的同时,也将不诚信的从业者全网曝光,深受市场和采购商认可。

2015年5月一亩田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新希望六和是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从养殖端到终端食品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饲料产业、肉食产业、养殖产业等农牧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积累。根据双方协议,新希望六和与一亩田将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农牧业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和互联网O2O模式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和农业产业信息化升级,提供农牧产品全产业链的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

农村供应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流体系的落后。电商平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除了与拥有强渠道资源的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建设县级服务中心、乡村配送站等自营农村物流也是方向。京东在2014年第四季度开启以服务店和县级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村战略,服务和配送范围覆盖5000个村庄。此外,京东还在乡村招募约5000名乡村推广员来帮助村民进行网购。

最需要打通的是金融

正规渠道较难获得贷款,导致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动活跃。据统计,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股票、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持有比例仅为1.6%,同样低于10.4%的全国水平。互联网+农业,最需要打通的是金融。

目前主要有三种农村金融生态培养模式:

第一种是阿里、京东的产业链拓宽模式,就是原来是以电商为主要发展模式的,随着平台数据积累的完善和交易量的扩大,从信息属性延伸出了具有交易和金融属性的信用数据,随后以此为切入点,开发出电商小贷、支付、理财等多样化的产品。这种模式是以产业链的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宽为表现的。对农村地区而言,这种模式需要付出的培育成本较大,包括农村地区物流、支付习惯、客户服务、群谱分析等多样化的全体系研究。

第二种农村金融的服务模式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就是当地的中小银行和一些县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但是,这些机构的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存在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农村地区由于商业氛围普遍不发达,也就缺少足够的信用变现物,抵押物不足,信用资质也比较匮乏,这也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的空白化,而农村的资金反而被拆借到了城市。

第三种模式是国外的格莱珉银行模式。格莱珉银行就是给穷人贷款,赋予穷人投融资服务的权利,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村域社交关系来进行信用评估和信贷小组的评审,以此来维系借款人的还款信用,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本土化困境:缺乏真正的信用培育的基因。

这三种模式实施起来各有利弊,执行效果有较大不确定性。2015年农村分类信息网站村村乐推出村村贷、村村融两款农村理财产品,计划通过平台积累的60多万个村庄覆盖和30多万个“网络村官”资源来解决产品落地问题。村村贷、村村融结合了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试图打通线上和线下。

村村乐的核心能力在于掌握了农村地区行之有效的各类渠道资源,例如农村广播、农家店、墙体、信息宣传栏、村官等,然后通过其发展的线上农村信息员进行整合营销的落地。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拓展,这项工作其实走的是和58同城当年相似的路径,在散落的乡镇村进行线下拓展,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

村村乐的农村信用生态培育,是一种全方位的、以村子为起点的个人、家庭、族群等社交、生活、商业信息的集汇地(60多万个村庄覆盖、30多万个网络村官资源),对于农民而言存在内生的服务吸引力,这种本土化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更“重”的线下农村资源和当地化的社交、商务、生活方面的利用能力。

村村乐提供的农村信贷模式,是站在农民创业的角度提供更大帮助的有益摸索,如果能实现,其惠农的程度应该不亚于格莱珉银行。

智能化,让农业充满想象

互联网+农业不单是营销层面的电商模式,也包括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模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大数据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中的选种、种植、收割等环节,还能用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和追踪,便于食品安全监督。相关研究显示,90%的作物损伤可归咎于天气。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气象预测和精细农业技术,可减少25%的因天气造成的作物损伤。

2014年12月,28岁的洛阳小伙子吴迪的“乐活自然园连锁农场”项目获得了2014年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全国总冠军。乐活自然园农场不仅种植和管理智能化,产品销售也用上了互联网。

吴迪的乐活自然园农场位于洛阳郊区。温室全部是自动化作业,苗圃里的仪器用来检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每10秒钟采集一次大棚内的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吴迪的手机装着软件,可以随时接收服务器发来的信息。该浇水了,他动动手指,灌溉探头就能喷出细密的水帘。农场有什么动静,通过手机也能充分掌握。除了运用互联网管理果园,他还注册了微信、微博账号,通过互联网招徕客户,网友在农场承包果园和菜地,玩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游戏,一年就能带动600多万元的销售。

目前吴迪已经将洛阳的一个苹果生产基地和猕猴桃基地纳入旗下,以同样的模式运营。他身边朝着这个领域创业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他还计划三年后连锁农场覆盖河南全省,带动全省5000名青年创业和就业。

业内专家指出,从田头到餐桌,农业+互联网正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农田、气象、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机装备、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环节都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空间。中国农业部科教司正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云平台首批上线将为3000名专家、10万名农技人员、10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和1000万名辐射农民免费发放“智农卡”,开通智农通服务,以打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站。

互联网+农业任重道远

很多人把互联网+农业看作最后一片蓝海,但这片蓝海却暗礁密布。企鹅智酷梳理的互联网+农业的暗礁如下:

●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农村网络设施尚不完善,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28.8%。

●农村存在人才短板,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乡村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上的人群,比例仅为2.5%,农村留守人口越来越倾向于老弱化,青壮年人口普遍进城发展。

●物流对交通和仓储能力要求很大,但农村复杂的交通环境对农村物流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传统互联网对于农村分散式布局触达效率低,移动互联网是更好选择,但网络资费和使用习惯依然存在壁垒。

●互联网介入农村金融,能否获取农民的足够信任依然存疑,投机心态的金融产品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农民信任度。

●生鲜商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对物流、仓储的要求很高,错过销售旺季价格会迅速下跌。

企鹅智酷根据互联网+农业的特点归纳出了如下落地指南:

●解决农贸交易中的供需信息不畅通问题。从信息对称切入,后续扩展到采购和供货服务,全流程打通交易链条,形成完整互联网+商业链。

●无论是盛行产品经理文化还是工程师文化的互联网企业,针对农村环境,都需要采用更接地气的产品推广,在落地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环境和人群特征。

●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发展业务,在很多领域本地化比空降更有优势。更多本地化招募劳动力不仅更容易扎根农村,也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大力提升农村网络和物流交通基础能力是政府与企业的共同责任。特别在移动网络的资费方面,需要对农村农民做针对性的优惠。

●互联网服务的推广和展开,要与当地基层政府充分沟通。对传统领域的介入,要渐进和改良,而不是颠覆原有的获利人群。

●可适当建立示范基地,通过榜样效应打消疑虑,带动更多地区加入。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农业首先要以提高农民兄弟的收入为目标,要让农民增收得利,而不是打着各种旗号到农村去圈地圈钱。只有真正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才能获得农民发自内心的认可,才能获得一片更加广阔的蓝海。

第二章 互联网+制造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协同制造”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协同制造的本质是产业互联网,这是一场时代的革命,是颠覆和自我颠覆。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概念,“互联网+制造”最具备条件。协同制造可能将成为“互联网+”的最先突破的一个领域。

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过去15年,所有的资源、资金都压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上面,所以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来到了第二产业工业,第一产业农业。按照马云的说法,互联网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顶层基础设施,是水、电、煤和高速公路。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颠覆、侵袭,实际上整个移动互联网将进入深层次的再造、深层次地重新产生效率的一个阶段。这也就是我们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的核心要义所在。“互联网+制造”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它对我们中国的整个产业影响巨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互联网+制造”不仅仅影响中国的经济,也影响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第一,它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因为在制造领域里,就业人员达8000万名以上。第二,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第三,会影响中国的军事国防,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供应链,所以说“互联网+制造”正在颠覆传统工业的整个生产模式。

互联网+制造带来的三大红利领域

互联网+制造从2013年刚刚开始,将会延续30~40年的时间。互联网+制造是一个万亿级以上的市场,在这个领域里,未来10年,资本市场会有超过3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哪些类别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大概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智能工厂,也分为两小类:①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②开始就是智能工厂。

第二类,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即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设施的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公司、总集成商。实际上中国有400万家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它们都会逐渐地分步骤地转型成互联网+制造工厂。那么,这里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三类,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成互联网+制造的过程当中的九大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等。

在互联网+制造解决方案里,包括软件、硬件。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动化等。硬件有机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也有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

工业3.0时代到互联网+制造的4.0时代有两个核心的标志。第一,从3.0时代的集装箱到现在的快递,这回答了为什么顺丰快递这样的快递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变得无比巨大。而在工业时代,EMS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所以,工业时代的核心标志是集装箱,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快递。

第二,从模具到数据。我们知道工业时代,整个全球制造最典型的公司是富士康,郭台铭也讲过,模具是工业之母,IE是工业之父。所以,富士康、比亚迪,包括丰田公司,它们都把模具和IE作为核心的关键能力,可以说工业时代或者3.0时代的标志是模具。那么,4.0时代,按照马云前段时间所讲,叫DT,就是数据的技术。所以说,3.0到4.0核心的标志是从模具到数据。这是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互联网+制造,实际上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

标准之争的背后

2014年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演讲时说到,由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导致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这个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没有这一轮的科技革命,就没有这一轮的产业革命。

第一阵营:美国、德国

新一轮的全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对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并将关注点放在大数据和云计算上。

德国推出“工业4.0”,希望重新引导全球制造业潮流,这也是德国希望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标志。谁主导了这场工业革命,谁就成为这场产业革命的主导者;谁可以制定标准,谁就成为这场革命的王者。德国希望借工业4.0来挽救欧盟的衰落,也想凭此使本国重新成为世界霸主。

德国提出工业4.0,它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工业4.0是德国和美国抢夺这次工业革命主导权之争,有两大目标,一个是智能制造,另一个是智能工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这个世界未来工业标准之争,是由德国和美国按照自己的逻辑路径、表述方法来推进。

第二阵营:中国、日本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由德国和美国在抢夺这个世界的标准的制定权。中国是一个标准的追随者,中国政府也选择了德国标准,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向工业大国和强国转型。中国工程院主导,工信部参加,拿出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以加快新一代新型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这一轮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日本?日本在这一轮工业标准制定过程当中已经落后,源于日本信息技术的落后。德国可以成为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提出者,它拥有了强大的软件公司,如SAP公司、库卡机器人公司、西门子硬件等研发能力很强的公司。

由于中国缺少这样强大的工业软件公司以及机器人公司,所以这一轮产业革命,德国和美国占据主导权,是第一阵营,中国和日本处于第二阵营。

当然,在未来的互联网+制造当中,日本还具有一席之位。因为日本在新材料研发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仍会有一定的地位,但无法成为标准制定者。

可以看到,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通用电气、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由硬件打通软件。

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互联网+制造的两大目标:智能制造&智能工厂

互联网+制造的第一个目标是智能制造,第二个是智能工厂。过去智能制造有几种说法:第一种是数字化制造,第二种是智慧制造,这些表述都不准确。国务院把互联网+制造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互联网+制造的核心,作为广义概念,智能制造包含五个方面,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智能化之后,才可以实现大的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是一个巨系统,互联网+制造就意味着超复杂的巨系统正在形成,车间里面的机器如同智能手机,通过更新操作系统实现功能升级,通过工业App实现各种功能,通过API不断拓展制造生态系统。

所有的机器、产品、零部件、人员、原材料、所有的研发工具、测试验证平台、虚拟产品和工厂,所有的产品管理、生产管理、运营管理流程,所有的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各级供应商以及成千上万的客户,都将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基于云端、管道、端到端的信息复杂的体系正在形成,在这里面,车间的机器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整个操作会形成一个无与伦比的巨系统。

在智能工厂,德国人希望实现两个概念目标。第一个是机器生产机器,或者说自己生产自己。第二个就是无人工厂,或者是黑灯工厂,或百分百全智能工厂,人与智能机器并存。智能工厂是现代工厂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来加强信息和服务。

智能工厂的三大特征

智能工厂的第一个特征是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包括生产设备、机器人、操作人员、物料和成品。

第二个特征是制造过程数据具备实时性,生产数据具有平稳的节拍和到达流,数据的存储与处理也具有实时性。

第三个特征是可以利用存储的数据从事数据挖掘分析,有自学习功能,还可以改善和优化制造工艺过程。

智能工厂的发展趋势是从柔性化到敏捷化,到智能化,再到信息化。

互联网+制造的五个特点

互联

互联网+制造的核心是连接,当然今天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世界核心是连接,就像百度一样,连接人和信息;就像腾讯一样,连接人和人。互联网+制造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

当传感器无处不在,智能设备无处不在,智能终端无处不在,连接无处不在,必然的结果就是数据无处不在。

互联网+制造连接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雷军也讲过,小米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从IT到DT,未来整个社会将变成大数据的社会。

集成

集成是互联网+制造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推动两化融合的关键词,互联网+制造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

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创新

互联网+制造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将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

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就提出,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从B2B、B2C,转成C2B。他们很敏锐地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方向,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互联网+制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互联网+制造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型成服务型制造。未来生产和服务的界限会更加模糊,按照德国工业4.0整个框架来说,未来的工厂有可能从集中式生产转成分布式生产。3D打印会快速使用,未来工厂的概念,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几百人、几千人和设备。未来的工厂可能在客户的客厅,通过3D打印来完成,有可能每一个客户的客厅都是一个生产车间。

举一个例子,过去生产一台电饭煲,可能在中国的广东生产,然后运到非洲送给客户。但是在未来,互联网+制造时代,这家广东的电饭煲公司只需要电脑设计图纸,传到非洲客户的电脑,客户就可以通过客厅的3D打印机把这台电饭煲打印出来,这意味着客厅已经成为生产车间,所以未来工厂的概念是需要刷新我们的想象的。

互联网+制造是从过去的要素驱动向未来的创新驱动转变。过去是基于人口红利,是基于整个生产的大规模化、定制化,基于汇率低估、破坏环境所导致的要素驱动,未来互联网+制造时代,整个生产制造业向4.0工厂转型、由创新驱动,科技的含量会变得越来越多,工厂人数会急剧减少,过去蓝领工人会转向黑领工人,由电脑操作人员操作整个机器,车间里面会大量使用低成本自动化装备,启用工业机器人,生产过程当中机器可以实现德国工业4.0所定义的“自己生产自己”“机器生产机器”。

互联网+制造的九大技术支柱

互联网+制造九大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九大支柱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是互联网+制造的核心基础,有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进行互联以后就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回到数字中枢,进行数据的清洗、整理、挖掘,数据再增值。过去的大数据在服务业企业运用比较多,工业企业很多数据是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现在一个新的市场正在形成,就是通过工业物联网来形成大量数据,重新产生价值,所以第一个技术领域是工业物联网。

云计算

云计算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过去的中国,包括全球一些大企业都希望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所以说在中国形成这样的趋势。中国电信、中国银行希望自己来建立云计算平台,中小型企业用公有云。

过去三年,美国的花旗银行慢慢把自己上千人的IT队伍给裁掉,把自己的公有云转成亚马逊和IBM私有云。在中国,这个技术趋势也在呈现,未来云计算是一个互联网里面的基础设施,是水电煤,是高速公路,一个企业没有必要养几千人的IT队伍,而且在安全防卫上也不能达到企业级的安全防卫。所以交给专业的云服务基础设施供应商来服务,是最好的选择。

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在美国,亚马逊拿了很多美国国防部的订单,超过了IBM。中国阿里巴巴提供云计算服务,也是非常出色的。所以在云计算领域,看全球趋势,大家都是通过把自己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来进行运算,所以说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也是互联网+制造最核心的ID技术。而这些技术最强的地方,在硅谷。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工业4.0虽然发源于德国,但和美国硅谷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硅谷的大数据、云计算,包括未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技术,也对工业和互联网结合有着巨大的影响。

工业大数据

马云讲过,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数据企业,未来是一个从IT到DT转变的时代,即数据科技。工业大数据在整个互联网+制造里面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现在的硅谷,包括德国很多新的工业大数据公司,提供工业数据的分析、采集,还有数据采集器。这些工业数据会在云端保存,通过工业数据的分析,可以重新来分析机器的运行以及效率提升。

四年前,遇到美国辛辛那提州立大学的一个台湾教授李杰,他在给海尔做顾问服务,研究智慧的设备管理。今天的机器很多来自于事后的保养和维护,而他们研究智慧的机器,是在研究这个机器的参数、性能,例如它什么时间会坏掉,什么时间可能会发生故障。

美国波音公司赞助了他的研究,因为波音公司希望通过智能的设备管理,来知道这架飞机运行多久可能会发生故障,可能会从空中掉下来。所以说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智慧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一架机器什么时候有可能会发生故障,就是大数据在这个机器运行当中的一个应用。

工业机器人

中国有8000万名制造业从业工人,日本有1100万名。日本软件银行总裁孙正义在2013年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议,希望到2040年,日本能够增加5000万个工业机器人,让这些工业机器人在车间进行工作,加上1100万名从业人员,大概有6000万名可使用劳动力。他认为这样做,日本制造业可以重新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强国。

大概两周之前,阿里巴巴的马云和富士康的郭台铭共同投资了日本一家做服务机器人的公司。2015年2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个文件上批示,机器人非常重要,中国3、4月份产生了170多家机器人公司。在未来,工业机器人在工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非常大。东莞、浙江等部分省市已经提出:机器换人,政府给予奖励。

工业机器人在全球有三大公司,第一家是德国的库卡公司,第二家是瑞典的ABB公司,第三家是日本的发那科公司。现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最好的公司是中国科学院沈阳所下属的公司——新松机器人公司,已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市值已近700亿元。

所以互联网+制造领域,会有很多非常出色的上市公司。以后可以投资这种跟互联网+制造相关的硬件、软件公司,这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制造为大家展开的未来十年,是数十万亿智能制造转型市场,有国家政策支持,也有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这一领域是刚刚开始挖掘的金矿。

3D打印

3D打印是制造史上最大的技术突破。3D打印在美国、德国有很多新的技术突破,我们可以看到3D打印的衣服、汽车,甚至心脏支架。

过去的3D打印有缺点,第一是打印速度太慢,第二是逼真性离实际物品还有距离。但是现在技术进步非常快,从3D打印发展到快速3D打印,再到4D打印。在3D打印这一领域,整个技术上会有非常巨大的突破,2015年1月份我参加CES的电子展,看到很多技术突破,3D打印的快速应用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3D打印的快速发展和现在整个中国推的“创客”的背后有一致的逻辑性,给无数个人制造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所以说无数一个人、两个人的工厂会产生。未来是自由工作者的联合,对组织机构,对大公司的组织架构都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但这已经是被确定了的趋势。

知识工作自动化

在过去,我们讲究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其实,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工作者联合作战的时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会变得更加自动化,这是一个数万亿级的新市场。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大师、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都将不复存在,针对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知识工作者的形态、标准也未形成。

一些前瞻性的机构正在试图描述未来的工作流程,知识型工作自动化这个概念2013年由麦肯锡公司率先提出,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有12种颠覆性的技术力量,他们出人意料地将知识工作的自动化排在了第二位。在这里知识型工作自动化指的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常规的互联网信息交互、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最前沿的技术。

当系统具备上述智能特征的时候,很多研发设计工作可以由系统自动地完成,即知识型工作自动化。改变以往知识工作者80%的设计工作都是体力劳动,20%的设计工作是创新性的智力活动的格局。在智能的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系统中,80%的体力劳动由系统代替人来自动地完成。

工业网络安全

服务业的网络安全中,现在有企业级的网络安全,有一定的防范和安全指数。但是在工业里,过去的数据是基于PC和PC的互联,那么未来机器和机器互联,第一,存在接口兼容问题;第二,这些数据保存在云端,数据之间的安全防范性变成至关重要的选择。所以工业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制造技术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服务公司,也是近些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一类服务公司。

虚拟现实

目前在美国硅谷,很多企业包括波音飞机一直在做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研究怎样把虚拟的场景放在研发当中、放在新生产之前的测试中。过去我们是用图纸把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再不断地进行迭代和改善。未来通过虚拟现实,整个产品在生产前在电脑中就已经过几千万次的修改,整个生产的效率将会急剧提高。

人工智能

美国硅谷有一个未来学家预测,2045年机器的智能将超过人工的智能。所以把2045年定位为奇点,硅谷产生了奇点大学。2045是独特的年份,如果机器智能超过人工智能,就意味着机器的智能化反过来推倒人的机器化。当机器智能超过人的智能,整个社会的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产关系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百度现在把未来战略压在两个点上:一个是建立人和信息的连接,另一个是人工智能。安徽的科大讯飞把整个业务范围也压在人工智能上。人工智能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硅谷、加拿大,很多人工智能的公司在陆续产生,过去是人来操作机器,机器智能化之后,机器可以主导、指挥生产,人工智能将对世界产生巨大改变。

在未来的互联网+制造时代,软件重要还是硬件重要,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软件决定一切,软件定义机器。所有的工厂都是软件企业,都是数据企业,所有工业软件在互联网+制造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软件定义一切。

这一轮的工业革命是由科技革命所导致的,在我国的“互联网+”战略里,互联网+制造是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制造这条路刚刚开始,未来企业会变成数据的企业、创新的企业、集成的企业、不断快速变化的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称之为工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