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素质教育文库:性格力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2:17:4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素质教育文库:性格力度

新版素质教育文库:性格力度试读:

内容提要

当中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的时候,当我们满怀信心和喜悦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子女独生化。这一老一少两大难题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两大问题,并且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问世。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好,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却不尽相同,很多家长甚至为此脸红脖子粗,夫妻失和。

性格力度的支点

——致家长和老师(一)

当中国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的时候,当我们满怀信心和喜悦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子女独生化。

这一老一少两大难题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两大问题,并且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问世。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好,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却不尽相同,很多家长甚至为此脸红脖子粗,夫妻失和。(二)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漂亮。如果说90年代的三岁孩子相当于70年代七岁孩子的智商水平,恐怕没有人表示异议。

与此同时,现在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却不能不令人担忧。笔者是一个多年从事社会报道的记者,也是孩子的父亲。恕我不客气地说,自私、怕苦怕累、虚荣、依赖、责任心不强、意志软弱是目前孩子们的共性。

曾在某报刊上读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两个中国孩子被送到美国某家庭中度暑假。家庭主人安排这两个孩子去花园拔草。正当烈日暴晒的时候,两个孩子拔着拔着,突然坐倒在地,哭了起来。主人问,孩子们,好好的为什么哭呀?这俩孩子说,在中国,别说不用干活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围着转,买来冰棍雪糕送到树荫底下吃,还怕我们热着了、凉着了。在这里不但没人心疼,还得在太阳底下干活儿,想起来觉得委屈,所以就哭了。

还曾读过一篇报道,说北京某小学组织学生清明节去八宝山扫墓,一班五十几名学生,竟然有27名学生中暑晕倒。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除了身体素质的问题之外,恐怕意志品质是主要问题。

另有一篇报道则对中日两国的小学生做了一次比较。那是某机构组织的中日小学生联合夏令营。这篇报道说,中国学生的自理能力、意志力在夏令营活动中表现得很差。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说多了有些家长会很不乐意。其实,例子不用多举,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天天都能碰到诸如此类的故事,并为此大伤脑筋。

说句良心话,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逗人喜爱,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要逗人喜爱,除姣好的仪表之外,还得有好的性格;要有出息,除超人的智力之外,还应该有超人的意志力。(三)

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想获得学业的成功、事业的成功、生活的成功都是不可想像的。在该书中,笔者试图将意志力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便构成了上、中、下三个篇章。

意志力的第一个层次,是一往无前的意志力,简称为意志的前驱力。没有向前的驱动力,不敢想、不敢决、不敢做、不敢当,那么,即使智商再高,也是空负才学,毫无用处。

意志力的第二个层次,是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简称为意志的平衡力。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打持久战的精神,不肯花硬功夫,吃不得苦、心浮气躁、三心二意、逢难气馁、得胜志骄,这些都是事业的大敌、人生的大敌。

意志力的第三个层次,是百折不挠的意志,简称为意志的承受力。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一个不能经受失败和厄运打击的人,只会打顺风球,不会打逆风球,是不足以成大事的。意志力的软弱,意味着责任心的沦丧。一个没有坚强意志的人,是无法履行其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于这一点,中外很多学者做过详细论述,恕不多讲了。说到性格,笔者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处世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反过来,人的性格又可以成为处世为人的支配力量。(四)

性格模式多种多样,比如温顺、刚烈、轻浮、深沉、轻狂,我们很难一一列举,甚至无法进行归类。

不过,若说到性格力度,抛开性格模式这一表象不谈,笔者倒是可以肯定地说,性格力度的内核,就是“意志力”这个东西。意志力是性格力度的核心,也是支点。没有意志力的性格是苍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凭直觉去感知到,但要论证这一点,不但困难,而且超出了本书的本意。

作为孩子的家长,也作为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在注重孩子智力开发的同时,必须同等地重视孩子意志力的培养。如果您恰巧是位球迷,您该知道中国足球和韩国足球在身体、技术素质方面的差距是微小的,而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像令人伤心的中国足球一样,在心理承受力面前一筹莫展。

孩子们生活在日益富裕、安逸的环境中,这足以消磨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心、使命感。加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甚至加上小阿姨,六七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抱在怀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烫着,这样一条博大的爱河足以让孩子沉溺其中,娇生惯养就难免自私并且软弱。长此以往,孩子的意志力从何而来?

温室里的花朵是不能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他们的意志。至少,我们应该限制他们依赖心理的滋长,培养他们独立行事的能力;限制他们的享乐心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限制他们的优越感,激发他们的危机感和进取心;限制他们的自私习惯,激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决不能放纵孩子;作为孩子和学生自己,也决不能自我放纵。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设计自我、实现自我,并尝试着超越自我。

上篇 设计自我显

然,我们每个人都曾想出类拔萃。

有谁甘心在刚刚踏上人生旅程的时候就把自己设计成一事无成的小人物呢?又有谁不希望自己一生受人景仰,受人尊重呢?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的色彩日渐褪色。我们,至少是我们之中的多数人在日益现实起来的同时,也在一天天地渺小下去。没有渺小反而日渐高大的人成了“他们”。他们是爱迪生、居里夫人,他们是雨果、托尔斯泰,他们是普拉蒂尼、罗纳尔多……

他们是一切功成名就的人。他们曾经是我们决心赶超的对象,现在他们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为什么?因为我们缺少他们的优秀品质。他们有远大的抱负,他们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有勤奋不懈的努力。他们不仅善于自我设计,而且善于自我实现,还善于自我超越。

你们呢?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少年朋友们!恕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们想成为“他们”,还是想成为“我们”?

一个受人景仰、受人尊重的人,首先必须是个志存高远、行事果断、英勇无畏、重信守诺的人。敢想、敢决、敢做、敢当。这样的人,才能顶天立地,豪气干云。这样的人,才配与谋大事。这样的性格,才能与谈“力度”。

壮志:生当作人杰

(一)

话说蜀亡之后,后主刘禅解至洛阳,受封为“安乐公”。一日,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上拜谢。“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感伤,独后主有喜色。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允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昭及左右皆笑之。

从此,“乐不思蜀”成了千秋笑谈。其可笑之处,非在智商高低,而在于乐而忘志。可见,人而无志,就难免被人笑话。可怜刘备英雄盖世,可怜诸葛鞠躬尽瘁,碰上后主阿斗,蜀之不亡是没有道理的。

人而无志,人生就是一次没有目的的旅行;

人而无志,人生就是一艘没有动力的航船。

没有方向,没有动力,虽欲芸芸众生而不可得,行尸走肉而已。故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二)

清雍正进士彭端淑,写过一篇有名的寓言:四川某偏远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对富者说:“我想去南方走一趟,怎样?”富者说:“你凭什么条件去?”贫者说:“我一瓶一钵足够了。”富者说:“我多年来想买船而去,尚且去不了。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者从南海返回,把南海之行说给富者听。富者面露愧色。西蜀距南海好几千里,富僧去不了而贫僧却去了。

9

这篇寓言题为《为学》,收在《白鹤堂诗文集》。后人把《为学》一文当作典范,来说明“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的确,志立与不立,差别是很大的。《梁书·张允传》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张允生于官宦之家,小时候不求进取,喜欢飞鹰走狗,打猎玩乐,直到二十八九岁,依然故我。就在这年,张允受了请假探家的父亲一顿训斥,突然大彻大悟,发誓改过自新,读书上进。后来,张允真的学有所成。当时,“四张”才学誉满天下,而张允排在四张之首。齐武帝之子竟陵王在西邸广招学士,张允即为宾客之一。梁朝建立后,张允迁任吏部尚书,负责官吏的选拔。后又拜为国子祭酒,掌管政府的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张允“长于义理,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时王侯多在学,执经以拜”。立志,使张允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到大学者的转变。(三)

虽然“人各有志”,但若胸无大志,也会被人笑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胸无大志者必然目光短浅。《庄子·逍遥游》中,有一篇著名的寓言,题为《鲲、鹏与斥鷃》:天池里有条鱼,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身体有多长,只知道它的名字叫鲲。鲲化为鸟,身体高如泰山,翅膀像遮天蔽地的浮云。乘风而上,一飞九万里,直上九天,然后打算飞向南方的大海。生活在小沼泽里的鷃雀笑道:“你将到哪里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数切而下,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蓬蒿之间,这也算是飞翔的极致了。而你将到哪里去呢!”鷃雀对高飞远举的嘲笑,恰恰表现了鼠目寸光者的渺小。庄子借此寓言,表现了对志在九天的推崇和对志在蓬蒿之间的辛辣嘲讽。

还有一篇寓言,是说须有大的志向才能有大的收获的。这篇寓言题为《任公子钓鱼》:任公子制作大钩巨线,用五十头牛做鱼饵,身体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伸到东海上空,天天垂钓,一整年过去了,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后来终于有一条大鱼上钩了。这条鱼咬住大钩沉入海底,鱼尾激摆,鱼鬐翻飞,卷起滔天巨浪,声若鬼神,威震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后,把鱼切成块,晒成鱼干,让所有居住在钱塘江以东、九嶷山以北的人全部饱餐一顿。庄子感慨地说,如果举着小竿小线,跑到用于灌溉的小沟渠中去钓鱼,钓小鱼和鲫鱼还可以,要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夸饰浅薄的学说,虽有可能浪得虚名,但是要得到大的成功,那就相差太远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若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去追求小的目标,就只能取得小的收获;若想追求大的成功,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追求远大的目标。

陈涉为人佣耕之时,即大发“鸿鹄之志”。及大泽揭竿而起,乃慷慨陈词:“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席话表达了不甘寒贱而追求大目标的壮志豪情,终于以一介布衣而被尊为“陈胜王”,建立了“张楚”政权。推翻暴秦,当记陈涉首功。项羽年少之时,见到出游途中的秦始皇,即对项梁说:“这个人可以被取而代之。”此等豪情,气冲牛斗。而项梁却被项羽的话吓慌了手脚,其成就不及项羽也就合乎情理了。刘邦到咸阳出差,为秦始皇的威严所吸引,突然激发了沉睡于胸的远大志向:“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从此一改酒色之徒的懒散无赖本性,发愤图强,成就了帝王伟业。人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个好士兵。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士兵非当元帅不可。而是说士兵非有高远的志向不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一个士兵,如果仅仅想当一个好士兵,那么肯定连好士兵也当不成。纵观人类历史,凡终成大事者,大事之成无不始于大志之立。没有生当为人杰的豪气,没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就只能像一只小小的鷃雀,一生飞行在蓬蒿之间。

果决:弓出弦响鸟绝飞

(一)《多情剑客无情剑》是为广大武侠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一部武侠精品,其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李寻欢的飞刀。江湖传言:“小李飞刀,例不虚发。”

无论什么武林高手,无论什么江湖绝技,都难免有失手的时候,但“小李飞刀”除外。为什么别人做不到万无一失而李寻欢却能做到呢?

因为李寻欢除了具有武林高手炉火纯青的技艺之外,还有为别人不能拥有的优点:

第一,时机不到,决不发出飞刀;

第二,时机一到,立刻发出飞刀;

第三,用决不虚发、发则必中的信念发出飞刀。

由此看来,李寻欢是深得“果决”二字真传。

非独“小李飞刀”需要“果决”的浸淫,古今一切成大事者都离不开“果决”。(二)

何谓“果决”?当机立断,行动坚决。前为“果”,后为“决”,“果决”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我们不妨也称之为“性格”,一种有力度的性格。“果决”的反面是“犹疑”,机会来临时犹豫不决,决定之后又疑神疑鬼。

果决的人一往无前,犹疑的人瞻前顾后;

果决的人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犹疑的人背着“患得患失”的包袱。

与果决的人相处,酣畅淋漓,实乃人生不可多得之乐事。(三)

美国有句谚语,叫做“闪电决不会在同一地方落两次”,比喻机会决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反复出现。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劝喻世人珍惜每一次机会。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所不同的是,聪明的人能够发现机会,果断的人能够抓住机会,勇敢的人能把握机会变成成功;而愚昧的人总是不能发现机会,迟疑的人总会坐失良机,怯懦的人则不敢将机会变成胜利的果实。

如果你遇事果决,你肯定意志坚定;

如果你遇事犹疑,你肯定意志软弱。(四)

说起遇事迟疑不决,历史上当首推袁绍。

当曹操和刘备相持于徐州之时,曹操的大本营许昌空虚。此时,袁绍的兵力在诸侯中最强,若挥兵南下,进袭许昌,许昌易下。许昌一失,曹操失其所据。然后兵犯徐州,与刘备夹击曹操,操必败。操败,刘备易擒。成就王业,此千载难逢之良机。而袁绍却因幼子有疾,无意进兵。别驾田丰进谏道:“曹刘相争,未可卒解,何不趁机袭许,既可杀备,又可灭操。”袁绍却作唏嘘之态,说:“我三子中,唯少子尚最中我意,今不幸罹疾,累我忧劳,尚有何心再谈军事。”只因幼子偶尔患疾,而无视千载难逢之机,不智若此,天下恐再无其右者。史称袁绍“多谋少决”,可见不虚。难怪曹操放胆攻备,而不以绍为患。

等到刘备兵败来投,时机已失,袁绍却拟起兵进攻许昌。田丰再度入谏,说:“曹操既破刘备,班师回许,许昌已不复空虚,未便进攻,且操善用兵,更难轻敌。今将军据有四州,依山带河,诚能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选精锐,作为奇兵,乘虚迭出,分扰河内。彼救左,我击右;彼救右,我击左。我无大劳,彼已大困,不出三年,操可坐灭了。”袁绍不听,乃调齐四州人马,与曹决战,以致有官渡之败。“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这句话用在袁绍这样的人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五)

坐失良机,必然会受到失败的惩罚,这是铁的规律。你可以聪明一生,但你决不能糊涂一时。

淮阴侯韩信平生工于心计,善于捕捉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战机,因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卒被封为齐王。此时,楚汉相持不下,以韩信之贤圣,据强齐之地,甲兵甚众,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可以说,项刘之命悬于韩信之手。韩信若能听从齐人蒯通之计,既交好项羽,又交好刘邦,则可造成楚、汉、齐三足鼎立的局面,谁也不敢先动。然后齐可见机而作,号令天下。可是韩信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高,汉王不至于夺他齐地,以此一念之差而不用蒯通之计,助汉灭楚。楚亡,韩信也不能立足于齐,最后被吕后以造反罪名斩杀于长乐钟室。韩信至死,方才悔悟,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所诈,岂非天哉!”天无过,人之过。当时机绝好之时,韩信当断不断,等到汉一统天下之后,乃有反叛自立之意,然奈时不再来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韩信当有此报。(六)

培根在《论时机》一文中指出,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艾柯卡在自传中则说,生活的全部要点就是选择时机。

朱元璋就是一个善于察视时机,并果敢地抓住时机的人。所谓“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者是。仅以龙江湾大捷为例。当时,劲敌陈友谅、张士诚相约夹攻朱元璋势力的中心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的兵力本来就比陈友谅弱,若分兵拒敌,兵力更加不支;若全力固守应天府,则难免受东西合围之难;若是全力攻击一方来敌,则另一方掩击其后。面对这一危险局势,有人主张投降,有人主张撤出应天徐图大计。朱元璋却赞同刘伯温的观点,认为张士诚“自守虏,不足虑”,断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而陈友谅初僭帝号,必得应天而后快。此一战的胜机在于张士诚不敢出兵。朱元璋抓住这一机会,全力迎击顺江而下的陈友谅军,于龙江湾设下四面埋伏,杀得陈友谅落荒而逃。直到龙江湾伏击战结束,张士诚仍未敢出动一兵一卒。朱元璋以其果敢的决策和行动,顺利获得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成功。(七)

果敢的行动,并不都像朱元璋迎击陈友谅般顺利。康熙撤藩就十分不顺。清朝统一中国后,以吴三桂为首的藩镇割据势力成了天下长治久安的大患。聪明圣武的康熙大帝早就想撤藩,惜不得其便。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归老辽东,这真是天赐良机!虽然朝庭很多大臣害怕引发三藩造反,但康熙不为所动,果敢地颁布了撤藩令。撤藩令一下,平西王吴三桂率先发动叛乱,并迅速攻占了湖南。接着,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广西的孙延龄、西北的王辅臣纷纷起兵响应,一时声势浩大。清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这时,朝廷和风劲吹,有人主张和叛军讲和,甚至有人提议杀掉赞成撤藩的大臣,向吴三桂等谢罪。但是康熙毫不动摇,由此开始了延续八年之久的撤藩战争。最后,果决的康熙大帝取得了胜利。

若说朱元璋和康熙的“果决”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么笔者认为,前者之“果决”贵在不畏凶险,后者则表现为“义无反顾”。

奋勇:虽万千人吾往矣

(一)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称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上面这段名言,出自歌德之口。他告诉我们,勇敢是人格中最神圣最宝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勇敢可以全面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荣誉是不可侵犯的。(二)“勇”用“说文解字”释义,就是小人用刀。“小人”可理解为无情无义的人。这样一个人用一把刀,见谁灭谁,威力不可小视。“敢”,什么事都敢作,什么路都敢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无所畏惧的心理优势,气概逼人。

勇者无敌,敢者无惧。勇敢的人若走邪道,足以令人心里发毛;

勇敢的人若走正道,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三)

挡我者披,所击者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是以勇力取胜。

山若有把举得起,地若有环提得起,这是以勇力服人。

项羽虽败,犹不失为千古英雄,世人争相传诵,啧啧称羡。何也?勇也。

人们从项羽身上看到了人类力量之极致,勇代表了项羽的神韵。项羽以勇造就了自己的力度性格。

项羽之后有关羽。从温酒斩华雄开始,到十万军中取颜良首级,再到过五关、斩六将和单刀赴会,关羽铸造了武圣形象。后来人们在很多地方建起了关帝庙,似乎但凭关公一把青龙偃月刀,就可以镇住一切邪恶。

看来,若能勇得其宜,使刀的人就可以由“小人”变成“大人”,变成世人顶礼膜拜的英雄豪杰。不然,一勇之夫何以称“帝”?(四)

据武侠小说家言,武林高手剑不出鞘,剑气也能逼人。高手对决,就是站在那里不动,杀气也已笼罩四周。想来该不是妄言。看过“动物世界”没有?一只老虎往树下那么一站,高枝上的小鸟便飞也飞不起来。难怪项羽怒目一叱,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张飞在长板桥一声大喝,夏侯杰肝胆俱裂,栽死马下。

看来,“勇”力固然可怕,“气”势亦非同小可。

汉朝飞将李广一次与匈奴交战,百骑遭遇匈奴数千骑。李广非但不逃,反而向敌阵迫进。止于敌军阵前,不奋勇而“奋气”,他命令随行百人全部下马休息!方此之时,李广若见敌而逃,完了;临阵而怯,也完了;冲入敌阵,则无异于羊入狼群。骁勇善战的李广见勇无所用,怯难自保,便祭出了“气”。这便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匈奴人为李广的勇名所慑,为李广的勇气所惑,且惧且疑,反而在夜色中逃跑了。

江湖高手云集集贤庄,商议剿杀前丐帮帮主乔峰。乔峰不是不知道,但为了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阿珠)医治内伤,挽救危在旦夕的性命,他毅然决然地独闯龙潭虎穴。这就是“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虽然是敌非友,庄内数百英豪仍然感佩。

还有一等勇气,明知是死路一条,也要闯它一闯,但凭胸中一口气在,不怕火海刀山。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机枪……身虽死,而勇气长存。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培根说过的一段话:

如果问人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有了无所畏惧之“气”,再加上无坚不摧之“勇”,试问,世间一切艰难困苦怎能难倒天下英雄?(五)

前面说过,勇得其宜,方为“大人”,方为英雄。英雄才有性格力度。悍勇、蛮勇,不为英雄,仍为“小人”。《吕氏春秋》中有一则寓言,可增强我们的感性认识: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复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调料)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已。

勇若此,不若无勇。

还有一等悍勇好斗之人,《水浒传》中有一节文字写得分明,兹录如下:(杨志旅居汴梁,盘缠已尽,只得去街头卖刀。京城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头撒泼、行凶、撞闹,开封府也治他不下。这天正好撞见杨志卖刀。)却说牛二撞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牛二喝道:“什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地唤作宝刀?”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铁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桥栏杆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杨志道“这个值得什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得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彩。牛二道:“喝什么鸟彩!你且说第二件是什么?”杨志道“吹毛得过,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来,众人喝彩。

看的人越发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什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居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与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值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像淮阴屠中少年和汴京牛二这种人,自以为勇,实则骄横愚昧,活脱脱市井流氓而已。这种小奸小恶之人,只能欺侮老实人,间或欺负欺负韩信之类的忍者,即使偶能一朝得意而肆意横行,总有一天,逃不脱强者和法律的惩罚。(六)

宋朝崔敦礼在《刍言》中说,“懦者能奋,与勇者同力”。

战国之时,赵人蔺相如一介文士,而身份不过宦者令缪贤舍人,奉璧入秦,于章台怒斥秦王,传下了“完璧归赵”的千古佳话。及渑池之会,秦王令赵王鼓瑟,赵王不敢却秦王。蔺相如觉得赵王受了侮辱,奏请秦王为赵王击缻。秦王震怒,不肯答应相如的请求。相如上前献缻,坚决要秦王击缻。秦王不肯,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秦王无奈,只得屈从。

相如一介书生,乃“一奋其气,威信敌国”,威名不在廉颇之下,正是“懦者能奋,与勇者同力”的印证。

懦者,弱也。弱有力弱,有势弱。“懦者能奋,与勇者同力”这句话,告诉我们的还有,以弱敌强,以弱胜强是完全可能的。譬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弱势战胜强势的光辉战例。

所以,视敌强大,不战先怯是不可取的。俗话说:“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恐怕就是由此而来。

强者不可能永远是强者,弱者不可能永远是弱者。弱者倘能奋发向上,也能达到强者的境界。所以,人力可弱,而志与气不能输于人。

信诺:一言九鼎重千秋

(一)

春秋时期有位壮士名叫曹沫,带领鲁国军队与齐国交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既惊且惧,割地求和。后来,齐鲁两国会盟于柯。曹沫乘间执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当场许诺全部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桓公没有办法,只好佯装答应。待曹沫放手离开之后,齐桓公怒不可遏,想自食其言,不还鲁国侵地。

齐相管仲劝道:“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割还了全部侵地,曹沫三战所丧失的国土又全部回到了鲁国。

齐桓公被曹沫挟持,不得已而答应了曹沫的要求,若事后反悔,也无不可对人言。但是话毕竟出自己口,难免有食言之实。所以他听从了管仲的劝告,不愿因小利而失信于诸侯。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伐原,下令军中只带三日口粮,若三日过而原国未拔,就撤军归晋。

三天过去了,原国未降,文公果然依言下令撤军。正在此时,晋国的密探带来了原国准备马上投降的情报。左右见此情景,劝文公暂缓撤军以待原降。晋文公却严肃地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不但有一国之生杀大权,政令军令皆出诸己口,而且有号令天下之威,尚且不敢以一言失信于人。信用之重要,一至如此?(二)《论语·颜渊》中记录了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或许能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强兵,对于治国安邦是十分重要的。民不足食,国家就有可能陷入骚乱;兵不足强,就难以抵御外侮。但是,还有比足食强兵更重要的,那就是信。失去了民众的信任,国家就不能生存下去。

昔隋炀帝出巡北塞,被突厥军团于雁门。城中兵少食乏,救兵非旦夕可至。突厥数十万军队日夜攻城,雁门危如累卵。为了鼓励守城军民士气,炀帝宣布两条政策:第一,停止征兵伐高丽;第二,守城有功者重赏。于是众皆踊跃,昼夜守御,死伤甚众。及雁门围解,炀帝回到东都洛阳,相应作了两件事:第一,降低立功者的赏格,减少封赏人数;第二,会议征兵再伐高丽。民部尚书樊子盖执意苦谏,认为炀帝不能不践前言,失信于军。炀帝非但不听,反而威胁道:“公欲收物情耶?”子盖惧,不敢再言。因此,隋军将士无不愤怨。

常言道:“失民心者失天下。”炀帝以一帝之尊,却为言而无信之事,隋朝怎么可能不因他而亡!

所以,孔子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三)

常言道,言出如山,一诺千金。言出如山者,谓一言之重而不可轻覆,不可擅忘;一诺千金者,言诺之贵而不可轻求,不可擅弃。

一个擅自轻诺的人肯定是一个寡信的人。

一个慎言谨诺的人肯定是一个诚信的人。

君子不轻诺。

俞伯牙与钟子期邂逅于长江风雨夕,说“高山流水”之琴意而成“知音之交”。一夕苦短。临别时,伯牙道:“愚兄余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弟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

韩国濮阳侯严仲子与韩相侠累有隙,到处找人报复侠累。辗转到了齐国,听说有勇士名聂政,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于是多次上门拜访,并且送来黄金千两为聂母祝寿,聂政坚辞而不肯受。严仲子没有办法,只好把欲报复侠累的事情告诉了聂政。聂政说:“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若钟子期辞伯牙之约,聂政之谢严仲子之请,非口头承诺之难,而是有不可承诺之因,恐难于遵守诺言。但凡诚信之士,从不轻易许诺。

君子不轻诺,并非不诺;君子不轻言,并非不言。然有诺必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