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DISC:做职场与人生赢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0:05:26

点击下载

作者:桓佳笈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玩转DISC:做职场与人生赢家

玩转DISC:做职场与人生赢家试读:

前言

前阵子有位老师对我说,他认为做研究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一直到交稿或者上课前的最后一刻,他都会不断完善,追求把更好的东西呈献给读者和学员。这位老师还跟我说过,能不能把学生教会,就在于老师想不想和有没有能力把学生教会。

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我写了改,改了又改,前前后后用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因为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毕竟自己学习或者教学,和将同样的内容通过文字呈献给读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此期间,我一次又一次地请教了很多位老师,翻阅了各种各样相关的资料,也花了不少时间翻译一些国外的资料,就是希望可以写出一本相对精准度高,简单易懂,实用性又强的书呈献给翻看这本书的读者。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很多的知识去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并用多年积累的智慧去化解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修炼中的不二法则。我希望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你借助DISC这个工具,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好地认识你身边的人,从而提升你在生活和事业上与人相处的能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作为一本DISC的入门书籍,并未就报告解读方面做太多的深入。选择DISC这个工具,是因为DISC是一个比较容易入门,又可以不断深入的工具;也因为DISC呈现的是我们行为层面而非性格层面的特质,行为相对于性格来说,更容易受到当下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进行调适和改变。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能调适出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的行为模式,相信这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书中进一步讲解。

在本书基础知识的篇章中,我为大家在每一章节的最后整理了学习重点,帮助大家快速回顾和复习本篇章中所学的重点知识。当然,成人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是非题,它会有很多种的见解和可能性。所以我非常欢迎各位读者发邮件(feeling_huan@qq.com)与我探讨交流,提出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我要感谢每一位提供相关测评工具资料的授证老师(赖凌云提供PDP,性格测评分类各因子转换可能存在的潜在原因部分,熊珏提供Ture Colors部分,朱来法提供MBTI部分,以及一位不愿意在书中提及她姓名的老师提供PDP部分),感谢每一位帮我写推荐语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在我生命中帮助过我的亲人和伙伴,同时也非常感谢英国AXIOM公司,DISC行为科学中心授权在本书中®®向读者展示Discus的DISC专业版测评报告(Discus测评报告版权仍归英国AXIOM公司所有),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帮助我一同出版这本图书。

最后,我还要感谢阅读这本书的你,感谢你选择了这本书,我衷心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你,陪伴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基础篇

第一章正确看待性格和行为第一节 跳出固有思维看性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络上、课堂上或者其他场合看过一些心理学的图片,比如“旋转女舞者”“老妪与少妇”“瓶子与海豚”“梯形幻觉”“米勒·莱尔幻觉”?每一次我在课堂上分享这些图片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不一样。

这些有关心理学的图片,可以的话找几个小伙伴一起看吧。

请记得要先看图,之后再作答,最后再看答案。实验一 旋转女舞者

问题:请问你和你的小伙伴看到的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答案:如果你们是好几位小伙伴一起看,有人看到的是向左转,有人看到的是向右转,还有人既可以看到向左转又可以看到向右转?

观点: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和你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而是想让你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不同的人去观察同一事物或看待同一件事情,所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实验二 老妪与少女、瓶子与海豚

问题:请问你和你的小伙伴,第一眼看到的是老妪还是少女,瓶子还是海豚?

答案:我相信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吧。有人第一眼看到的是老妪,有人看到的是少女。尤其是“瓶子与海豚”这幅图,成年人往往看到的是一对拥抱的情侣,而小朋友看到的往往是9只海豚。

观点:当然类似的图还有很多,在这里,我想跟你分享的是:很多时候,关注点和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其实很多时候,相同的人和事,你和其他人看到的可能并不一样。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不一样、关注的点和角度不一样造成的,并非所看到的人和事本身不一样。实验三 梯形幻觉

问题:下面的图中,是碗底长一些,还是杯沿长一些?

我猜想有人会想去找尺,找比对的参照物,但请用你的眼睛看哦。

答案:其实碗底和杯沿一样长。只是碗底>90°的角使得它包含的边看上去长一些,杯沿<90°的角使得它包含的边看上去短一些。

观点: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亲眼看见的,有时候也并不一定是真的,也有可能会是错觉或者假象”,如果你现在还是不信,可以拿尺再去量一下。虽然我已经量过了,但是我相信一定还是有人会亲自实践的,当然也一定会有人选择相信我,因为人和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以上这三个小实验有没有让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可以跳出固有思维,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就能从更多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了。

其实看待性格和行为也是如此,希望你可以尝试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人的“性格”和“行为”,即使这些角度原本在你看来是不可相信或是无比荒诞的。当然这样的多角度思维方式也可以延伸到其他的事情上,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第二节 性格和行为间的关系

其实在性格和行为这两个小伙伴的家庭关系里,不止他们两个角色,还有人格(个性)、气质和当下环境这些伙伴。人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格不同。心理学中,“人格”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面具”(Persona),有的心理学研究者将之与“个性”同视。后来也有人将其解释为“表现一个人内外属性的总和”。现在对人格的说法也并不完全统一。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人格是由气质(天生的部分)与性格(后天的部分)组成的。

由于心理学从国外引入时翻译的问题,人格很多时候被翻译成性格,也因此被理解为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性格。

给大家一个公式,这样大家就容易记忆了:人格(个性)=气质+性格。气质

与生俱来的意愿(喜恶)及倾向性的一种反应或表现形式。性格

性格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如周围的人、事、物及环境等比较稳定的看法、态度及反应。性格与一个人成长中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接受的教育等因素也密切相关,因此其实也包含了地域文化、社会道德、家庭观念等成分。

一个人的性格主要体现在这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事物的看法、态度和反应上。

举个例子:

简单来说,气质就好比一台电脑的硬件,你买来的时候它的配置就已经是那样了。性格就好比软件,你根据使用环境的需求为这台电脑安装各种各样不同的软件。最后,硬件(气质)和软件(性格)相结合,就成为你面前这台完整的电脑(人格/个性)了。行为

行为是个体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如语言、动作、表情等。

行为表现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人格(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性格),它既可能是真实人格的表现,也可能是受当下环境(社会道德、文化、教育、家庭、他人要求等)影响后的综合表现。

在大部分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格和当下环境等综合影响后所作出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自创了两幅“人格行为关系模型图”。如果你是女士,请看下面这张图。如果你是男士,请跳过这张适用于女性的人物关系图,直接看下一张图。

在一个家族里,假设:

气质是爷爷,他就好比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古板,生来就倔脾气,从不改变。

性格是奶奶,她似乎年轻的时候上过学堂,所以对于人、事、物有一些她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人格是爸爸,他遗传了爷爷和奶奶的基因,身上既有爷爷的样子,又有奶奶的影子。

当下环境是妈妈,她是典型的上海女人,时而温柔体贴,时而闹闹小性子,心情总是阴晴不定。

行为是女儿,她骨子里继承了爸爸的个性,却也每天受到妈妈百变心情的影响,你看到的她只是表面上的她,姑娘的心思怎么也猜不明白。

男士请看下面这张符合男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简单图表:

了解了个中关系之后,我们是不是发现,其实气质、性格、人格(个性)是不能或者相当难以改变的,而与之相比较,行为的调适和改变就容易得多。

荣格也提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是带着他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倾向性的。比如有些人习惯用右手,有些人习惯用左手。这些天生的特质是父母给你的,它是随着你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没有办法抹灭它。相比之下,你的行为是更容易改变的

比如有些习惯用左手的人,小时候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开始用右手写字;但是在其他没有人要求的情景下,他可能还是会使用他习惯的左手。

学习性格或行为类的工具,就是借助工具帮助你认知你的气质、性格与行为风格等,从而使你在今后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和沟通对象的需求,适度调适你的行为,提升你与人相处的能力。你的行为也是会受环境影响的

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单单指狭义上外部的环境,还包括了风土人情、文化、教育、家庭、他人影响、个人经历、突发状况等多种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有的人平时温文尔雅,但当有歹徒威胁到他孩子生命的时候,他也许会抄起家伙和歹徒拼命。或者说,人在经历晋升、转岗、从学校步入社会、搬迁、失业、失恋、离婚等阶段之时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行为都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一时的,也可能会是一生的。而我们每一个人,在10岁、20岁、30岁、50岁、80岁的时候,因为人生的经历不同,行为风格也会不同。

因为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所以人的行为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当下的行为测评报告可能和你一年前或是几年前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当然,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在近来或者这些年内都没有什么变化,你的情绪和心境也一如既往,那么你的测试结果也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知道怎么做≠做到你所想

学习测评工具是为了帮助我们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同时客观地去面对自己行为风格的优势和不足,继而进行修炼,提升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魅力。

只是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可做的时候还是会受到感情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行为会偏离理性的轨道。比如你明明知道应该好好跟孩子说话,可是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你明明想要勇敢地做决定,可是一到该做决定的时候又开始犹豫不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修炼,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你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等于你就可以做到你所想的。行为和个性在冰山理论中的关系

在冰山理论中,冰山下是本我的部分,也就是人格(个性)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动机、思维、价值观、内心渴望,等等。冰山上是自我与超我的部分,也就是行为的部分。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呈现在冰山上的行为,去推断冰山下的部分。例如心理学家对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背后隐藏的可能性的推测。比如揉鼻子可能表示想掩饰真相,看时间表示赶时间或者不感兴趣,等等。再生活化一点的情境就是,比如一个人吃东西,我们可以推断他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嘴巴馋了。一个人出门前会反复检查会不会落下东西,可能这个人做事情认真谨慎,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等等。

所以,同一个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动机。当然不同的行为背后,也可能会有同样的动机。比如你失恋了,你妈妈可能会给你买一堆好吃的安慰你,而你爸爸可能会帮你分析问题找到原因,虽然他们两个人的行为不同,但行为背后的动机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在关心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我就用吃饭这件事来举例说明。

举个例子:

本我——你一个人在家,在你面前有一堆美食。因为你在家,而且是一个人在家,所以不受任何约束,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除非你想减肥)。于是你可以穿着睡衣,不用筷子,右手抓着鸡爪,左手又抓一把薯片,嘴巴里还含着吸管喝着奶茶;可以坐在沙发上吃,也可以坐在地板上吃,吃完了还可以吮吮手指头……反正怎么开心怎么吃。

自我——领导带着你请客户吃饭,让你先去安排。虽然你肚子很饿,但是你不好意思先点几个菜吃吃。好不容易等到客户和领导都到齐了,大家纷纷入席,可是领导和客户还在寒暄,没有动筷,你就不好意思先动筷。又好不容易等到开吃了,你得把菜转到客户和领导面前让他们先夹,最后千呼万唤菜终于到了你的面前,可是你还不好意思狼吞虎咽,只能假装秀气地小筷夹菜、小口吃饭。

超我——用弗洛伊德道德理论来理解,就是你明明饿得快昏过去了,饥寒交迫、身无分文,你路过一个卖馒头的小摊,老板正好走开了,你认为偷窃是可耻的,于是你宁愿饿死,也不愿意顺手牵羊去偷一个馒头。用我的“高尚的爱”的理论来理解,就是在闹饥荒的年代,只有半个馒头,母子俩都要饿死了,然后妈妈把半个馒头省给孩子,宁愿自己饿死。第三节 个性和行为没有好坏每一种个性和行为风格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它是一把双刃剑

常常会有人问我:“老师,什么样的个性比较好?”其实个性和行为并没有好坏,每一种个性和行为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运用得好,它就能帮助你,运用得不好,它就会害了你,这是一把双刃剑。这个我们会在后文“DISC行为风格四型解析”中借用《三国演义》的人物做详细的讲解。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个姑娘,她温柔、美丽又体贴,你对这个姑娘还挺有好感的。同时姑娘还很乐于助人,你觉得这姑娘的个性好不好?如果碰巧这个姑娘似乎还对你有那么一点意思,单身的你,追还是不追呢?

大部分人会说当然追啊。不过这时候你可能还有点犹豫,所以你想再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你几番打听和考证后发现,基本上大部分和这姑娘有接触的人都对这姑娘评价不错,说她脾气好、乐于助人……甚至有人让你抓紧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然后单身的你终于按捺不住,开始约姑娘吃饭、喝茶、看电影……在整个过程中,你发现这姑娘真是不错,温柔体贴还不做作。于是你决定带她回去见家长,姑娘对你家亲亲眷眷也都是温柔、细心、体贴,个个都照顾得很周到。

这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你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姑娘?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并不是只对你一个人好,她的个性就是对谁都这么温柔体贴,乐于助人。请问此时此刻,你做何感想?你还丝毫不动摇地觉得这姑娘的个性很好吗?抑或许此时的你虽然开始有所疑惑,但还是觉得能觅到这样一个姑娘不容易,再看看吧。又过了一阵子,你发觉姑娘虽然对你这个男朋友有不一样的情愫,但是对其他男性也一样细心,在其他男性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也一样乐于助人。当然,你也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姑娘和别人有什么,而是姑娘的个性就是这样的。那么,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你觉得这姑娘的个性是好还是不好,这姑娘你是娶还是不娶呢?

再举个例子。有个妈妈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像她一样温文尔雅,小儿子则像爸爸喊打喊杀。正常情况下,我们会觉得大儿子好,对不对?过年前几天,家里准备多买一些菜在春节期间宴请宾客,两个孩子被他们的妈妈抓去菜场当苦力。母子三人买了一堆东西,人手大包小包,穿梭在人群里。“×××,走路没长眼睛撞了老子啊?”原来妈妈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彪悍大叔。彪悍大叔立马破口大骂,还举起了拳头。这时候老大胆小懦弱,瞬间躲到了一旁,而老二挺身而出挡在了妈妈面前,准备保护妈妈……这时候,你觉得是老大的个性和行为风格比较好,还是老二的个性和行为风格比较好呢?

通过这两个例子,希望你可以了解并思考:其实每种个性和行为风格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要懂得如何合理地管理和运用它们,这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行为风格,还要学习如何调适自己的行为风格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第四节 本章知识点回顾与学习笔记

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或同一件事情,所看到的也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关注点和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我们需要接受一些新的事物,跳出固有思维,以“空杯”心态去学习。

人格(个性)=气质+性格

你的行为,是会受到当下环境影响的。

其实气质、性格、人格(个性)是不能或者相当难以改变的,与之相比,行为的调适和改变就容易得多。

知道怎么做≠做到你所想

同一个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动机。当然不同的行为背后,也可能有同样的动机。

在冰山理论中,冰山下是本我的部分,也就是人格(个性)的部分,当然还包括动机,思维,价值观,内心渴望等。冰山上是自我与超我的部分,也就是行为的部分。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呈现在冰山上的行为,去推断冰山下的部分,例如心理学家对于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背后隐藏的可能性的推测。

个性和行为并没有好坏,每一种个性和行为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运用得好,它就能帮助你,运用得不好,他就会害了你,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懂得如何合理地管理和运用它们。第二章借助外力认识你我他第一节 如何看待测评工具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工具?

工具就是使用它可以帮人更好或者更容易地完成一件事,比如筷子、勺子、刀叉……有了这些工具,吃饭就方便很多。

而同一个工具也不是用在每一个地方都合适,也不是每一个地方用工具都方便。比如刀叉就不适合用来喝茶。当然也有些地方必须要用工具,比如炒菜、煮汤、烧水……测评工具又是什么呢?

·任何测评工具,都应该成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理解他人的良师益友,而永远都不应该被用作掌控他人的工具。

·任何测评工具都无关人品问题,个性和行为的表现与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好不好没有绝对关联。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是反映个性特征或行为特征的工具,每一个个性或行为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不存在这个好,那个不好之说。所以不要骄傲或看低自己,也不要羡慕或看不起别人。

·任何测评工具,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给他人贴标签和为自己找理由的借口。之后在书中我们会提到,不管你使用哪一个测评工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同时拥有了各种特质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之后,再也不要用“我性格就是这样的”来给自己找借口。有人会说,要改变几十年的习惯很难,我学了还是改不了啊。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你诊断了,开了药。然后你说,这药太苦,我吃不下去啊。如果你怕苦不配合,那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单一判定一个人或判定一件事的依据。把它作为生活或工作中单一的判定依据(比如决定一个候选人是否录用、晋升)都是不合理的。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是帮助你更好或者更有效地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替你完成任务。比如说,你买了一套锅碗瓢盆,你不能指望着锅碗瓢盆自己能做出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你还是得学习烹饪,自己动手,好的锅碗瓢盆只是帮助你更容易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测评工具也是一样,你不能指望有了它你就能一眼辨认出所有人的个性或者行为特征,帮你驰骋人生和职场。你要学习,并不断使用它进行练习,它只是能帮助你更容易、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而已。

·任何测评工具,都需要在学习之后正确地使用,不正确的操作,很容易引发问题。就好像你生病了或者想要调理身体,你得去看医生,不管是吃西药还是吃膏方,你得遵从医嘱,凭感觉或靠百度给自己胡乱吃药是行不通的。

·任何测评工具都不是测谎仪。有人曾经和我说,我做测评的时候故意选和我个性相反的,结果系统和测评师都没看出来。这就好比你去看病,医生问你哪不舒服,你明明天天晚上喝咖啡,你偏不告诉医生,你跟医生说我最近失眠,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医生给你开了点安眠药,你回头跟人说这个医生水平不行,我喝咖啡晚上睡不着他都没看出来。第二节 被玩坏了的测评工具

一说到测评工具,很多人会认为它不科学。我们不得不承认测评工具被一些人玩坏了,比如网上的娱乐版、一些未经学习或略知皮毛却自称是专家的人进行的不科学的宣传……测评工具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

首先,专业版的测评工具都是有庞大的数据库为依据的。就测评工具而言,除了全球的数据样本量以外,本土化的样本量同样很重要,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也是有差异的。在前文中我们讲过,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而所谓的环境也包含了文化。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必然人格和行为也会受到影响,并产生一定的差异了。

其次,从网上获得的免费网络版和收费的专业版测评结果也一定是不一样的。网络版通过手工简单运算出来的结果之于专业版经过计算机程序复杂运算出来的结果就像速冻牛排之于产地直送的和牛。而未经专业授证测评师的引导和分析,就像未经五星级酒店大厨之手的烹饪。虽然你最后吃到的东西都叫牛排,但是口感一定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业余选手中也有高手,而授证测评师中也有并不那么专业的专家,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虽然我个人认为使用专业版测评工具和有授证测评师的引导一定是好的,但我也不否认通过自行学习,获得正确的认识后,合理地使用免费的网络版,其结果也是有一定参考性的,也可以有助于简单地了解自己,只是信效度与专业的相比有所差异。不过,如果是面对高考前的专业选择、职业生涯的规划、重要岗位的招聘晋升等,需要深度认知自我,我还是会建议大家使用专业版测评,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出具分析报告。

最后,有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为了体现自己的博学多才,硬要把市面上的测评捣成一锅大杂烩,于是就出现了那个奇葩的DISC、FPA(性格色彩)和PDP的大杂烩,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让我哭笑不得。所以我实在忍不住要在这本书里告诉你,事实不是这样子的。第三节 教练式引导逐步改变教练引导技术“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引用了一些教练技术,通过有引导性的提问、习题、行为改变计划跟进表等多种方式的练习,帮助你进行思考,并借助具有时间性的计划表,督促你将自己的行为改变计划付诸行动。

教练引导技术是一项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来激发其潜能,帮助其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接受教练的目标在于追求内心的变化和成长,这种结果在正直、健康并拥有强大能量场的人身上会体现得更明显。而引导技术能更多地引发读者和学员更全面、更多角度的自我思考,帮助大家更深层次地进行自我探索和理解他人。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青少年不同

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青少年有所不同,成年人有比青少年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自己更为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这本书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也设计了不少独自思考和寻求伙伴帮助的环节,希望这些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你静下心来去沉淀,通过思考体悟、与他人沟通、听取他人建议、再度思考、进行自我调整等方法,能够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你自己。同时也希望你能够提升对他人的敏感度,对你身边的人有更多的理解,在与他们相处时变得更为舒适、自如和愉悦。

在书中很多地方,我也设计了笔记的部分,让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自己的观点和体悟记录下来。使用这本书的5个重要步骤:(1)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的期望或者小目标;(2)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3)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实践;(4)将实践的感受和结果与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结合、思考、分析;(5)通过以上4个步骤的不断修正、学习和实践,解锁属于自己的自我调适和识人技能。

学习提示: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对相同的人、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关注的重点也会不同,因此你不用担心为什么你和别人的见解不一样。当你与别人的见解不同时,可以多与他人讨论和交换看法,因为这样的沟通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拓展视野和思维角度的方法,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第四节 本章知识点回顾与学习笔记

什么叫工具?工具就是用了这个东西能帮你更好或者更容易地完成一件事;如果没有它,那事也不一定干不成。

任何测评工具,都应该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理解他人的良师益友,而永远都不应该被用作掌控他人的工具。

任何测评工具都无关人品问题,个性和行为的表现与这个人道德品质好不好没有关系。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是反映个性特征或行为特征的工具,每一个个性或行为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不存在这个好、那个不好之说。

任何测评工具,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为他人贴标签和为自己找理由的借口。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单一判定一个人或判定一件事的依据。

任何测评工具,都只是帮助你更好或者更有效地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替你完成任务。

任何测评工具,都需要在学习之后正确地使用,不正确的操作,很容易引发问题。

任何测评工具,都不是测谎仪。

测评工具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

使用这本书的5个重要步骤:(1)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的期望或者小目标;(2)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3)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实践;(4)将实践的感受和结果与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结合、思考、分析;(5)通过以上4个步骤的不断修订、学习和实践,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第三章常见的测评工具有哪些第一节 测评工具到底哪个好常常有人问我,市面上这么多的测评工具,到底哪个好呢?

我想说的是,青菜萝卜各有各的营养价值,测评工具也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至少我个人就学术分析和研究的角度客观来说,并不会认为自己学习了某一个测评工具,就认为自己学的这个是最好的。

其实一些经典的测评工具,比如DISC、MBTI、性格色彩、PDP等都是不错的测评工具。我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有价值的。这些测评工具能长期屹立不倒,必定各有所长,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产品,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在选择测评工具的时候,主要看你有什么需求,用哪一个测评工具觉得比较顺手。这就如东方人习惯用筷子,西方人喜欢用刀叉一样,你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就说吃饭就是用筷子最好。

一个测评工具的好坏其实是由使用者来评价的,并非由产品的提供者来评价。到底哪一个测评工具更好,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这个测评工具本身决定的,也包含了因人而异(包含但不限于测评需求、施测师、被测评者等)的成分在里面。

举个例子:

从喜好的角度来说,这就像坐下来点菜,你问我这家店哪一个菜好吃一样,在对你的口味不了解的情况下,我很难回答你的问题。也许我最爱的榴梿是你的大忌,也说不定我们正好“臭味”相投。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尝试一下,或者只是先简单地买本书学习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是最适合你自己的,有了大概的方向后,再去挑选适合你的测评工具进行学习或使用。甚至也可以和我们的很多老师一样,花时间多学几个工具,结合起来使用。

下面我将与各测评工具的授证老师一起对市场上常见的一些测评工具做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客观地认识每一个测评工具。

市面上常见的测评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以下分类内容由赖凌云老师编写):类型类测评,特质类测评,投射类测评。(心理健康及诊断类测评不在我们日常的工具范围之内,故不做举例和讨论,如EPI、MTQ等。)

类型类测评:DISC、MBTI、性格色彩、PDP、九型人格等。

特质类测评:大五人格、OPQ、16PF等。

投射类测评:笔迹分析、绘画、房树人、罗夏墨迹测验等。第二节 DISC简析

DISC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所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提出,改变了原本心理学只应用于临床治疗及犯罪心理的局面。DISC理论研究的是普通人的正常的情绪反应,其取名则是选用了四种行为类型的英文首字母。四种行为类型的主要特点可见下图。

Dominance支配型

Influence影响型

Steadiness稳健型

Compliance谨慎型

之后的学者进一步将这个理论发展为测评工具,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ISC测评。

DISC的应用领域很广泛,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只要有人的地方,你就可以应用DISC”。像我们经常运用到DISC的地方有自我分析、了解他人、沟通、择业、情绪与压力管理、上下级关系、销售谈判、客户维护、婚恋、亲子关系……关于各型的解析,我们会在后文中做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比如D型的老板喜欢直接,注重目标,而S型的下属总是很努力地想跟上D型老板的节奏,却又总是有些力不从心。C型的妈妈总是要求孩子样样功课考到100分,I型的孩子却总是因为粗心大意的这儿那儿丢点分。I型的女朋友总是想要很多的浪漫、惊喜和陪伴,D型的男朋友却总是为工作在忙碌,给她一张卡说“拿去刷,喜欢什么自己买”……

不同的我们要怎样互相理解和包容?世界上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你可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想给的却不是别人想要的呢?DISC这个工具也许可以帮助你揭秘真正的自己和你原本不了解的身边人。第三节 PDP简析

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行为特质动态衡量系统),由美国加州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南加州大学统计学教授团队于1978年研究建立。

PDP将人群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支配型、外向型、耐心型、精确型、整合型。为了将这五种类型的特质形象化,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这五类人群又分别被称为“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变色龙”。五种类型的性格特征如下图所示。第四节 MBTI简析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是由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在1921出版的《心理类型》一书中的理论制定的。该测评工具共有四个维度、八个端点,可组合成16种性格类型。第一版的MBTI在1943年问世。

MBTI在我看来的一个比较不足的地方是,一些英语概念翻译成中文后在文字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当你使用MBTI时千万不要只通过中文字面去理解它的意思。我非常感谢朱来法老师愿意参与此部分内容的编写。四个维度

EI:你精力的来源;倾向于关注外面的世界还是内心的世界,你的精力来源于外界还是内心。

SN:你认知事物的方式;认知事物倾向于看具体细节还是看总体和可能性直觉。(N的人比较容易看到大画面——总体,并且比较容易考虑到事情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当下具体的事实状况。)

TF:你作判断(决定)的依据;作判断(决定)倾向于按照逻辑还是根据感情。

JP:这是荣格理论中原来没有的部分;你的生活方式,对外界环境你喜欢用观察和判断还是参与和感知。这个维度主要是讲,你会用第二(SN)维度还是第三(TF)维度应对外部世界。如果是用第二维度来应对外部世界,就是比较善于观察,不会有过多的判断,以灵活应变为主。如果是用第三维度来应对外部世界,就比较善于判断,喜欢事事有清晰的计划,按计划进行而不会有太多的灵活性。第五节 性格色彩简析性格色彩和色彩心理学的区别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性格色彩和色彩心理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性格色彩是性格测评工具,把人的性格特质分为4大类,以之区别人与人之间性格的不同。

而色彩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什么颜色给人什么样的心理感觉。比如快餐店大多以橘色、黄色或红色等暖色调的鲜艳明亮色为主,这类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的作用,但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也容易使人越来越烦躁,这样你就不会久久地占着店里的位置啦。所以家里装修就很少会大面积使用这样的颜色,多使用柔浅的颜色让人感觉舒适安逸。

我接触过两个版本的性格色彩,一个是乐嘉老师的FPA,一个是True Colors,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True Colors。关于True Colors,我很荣幸地邀请到了True Colors的授证讲师熊珏老师为我们编写True Colors的介绍。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凯西博士(David Keirsey)根据他多年临床心理学研究的观察总结,通过人类与动物区别最大的两个维度—语言(具体/抽象)和工具(合作/实用)在使用上的差别,将人格气质划分成四个维度:技艺者、护卫者、理想主义者、理性者,并于1967年出版了Please understand me(《请理解我》)一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这一理论,创立了性格类型学的另一个体系。

在阅读了大卫·凯西的书以后,唐·罗瑞(Don Lowry)深受启发,将这一新的性格类型学理论与色彩相结合,比如性格坚毅如黄金,心地如天空般湛蓝,橙色有激发人心的效果,绿色则令人感到冷静理性等,最后以金、橙、蓝、绿作为代表人格特征的颜色,于1978年创立True Colors(出色真我)。

True Colors用充满趣味和娱乐性的方式,让人们理解气质类型如何强有力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唐·罗瑞还开发了四种颜色的图卡,用图卡上的人物造型以及出现的物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并结合舞台剧的方式让演员用各种夸张的、令人捧腹的喜剧表演,来展现不同性格人物的行为方式。轻松愉快且容易记忆,是True Colors最大的特点。

金色:负责的,忠诚的,传统的,是天生的维护者,大家长和助人者。

橙色:主动的,大胆的,令人兴奋的,是天生的挑战者,表演者和竞争者。

蓝色:富有同情心的,诗意的,敏感的,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诗人和滋养者。

绿色:有创造力的,概念化的,追求知识的,是有远见的问题解决者。第六节 九型人格简析

九型人格(Enneagram)把人的性格分为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思考型、警惕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九个类型(由于翻译的不同,在不同的书或资料中对其命名也会略有不同)。

九型人格理论的历史已无从查询,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1920年,葛吉夫(G.I.Guardjieff)首先将九型人格学说引入西方,用来阐释人的九种特质。而真正将这套学说发扬光大的是艾瑞卡学院的创办人奥斯卡·伊察索(Oscar Ichazo)。他宣称九型人格学说是他在1950年代旅行阿富汗时,由苏菲教派里所学得。伊察索将人类的九种欲望放进九型人格学说中,并将这套学说拿来作为人类心理训练的教材。

许多知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都曾追随伊察索学习九型人格学。其中就有知名的精神病学家克罗迪奥·纳兰霍。他在智利学习九型人格之后,便将这门知识传入美国加州,开设了一系列的工作坊,探索人的性格型态,在斯坦福大学发扬光大。

凯伦·韦布的区域划分(三大直觉中心):

腹中心:891,或者称为生存(行为模式)中心,以身体力行为导向,对生存的问题直觉最强。

脑中心:567,或者称为资讯(思维模式)中心,以思考和分析为导向,对现实事物的运动现象直觉最强。

心中心:234,或者称为情感(情绪模式)中心,以感受和想象为导向,对人情和环境的气氛直觉最强。第七节 大五人格简析

大五人格也称为五因素模型,初始模型是雷蒙德于1961年提出的,但他只是提出了这个模型,未能达到学术的高度。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至少有四个研究机构各自独立研究这个模型的数据,而且都鉴定出基本一致的五大因素,但在命名和描述上存在一定差异。关于这一数据我并未找到官方的资料(比如专业测评机构公布的资料或者是图书资料等),所以仅供大家参考。

性格及行为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我一直坚持在对各型进行描述的时候避免一些可能让人产生误解的词语及相应观点。基于以上观点,在以下五大类型的翻译中,我对Neuroticism及Conscientiousness的翻译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见下表),根据英语原文及所描述的内容作出更为恰当的翻译,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去认知每一个类型,降低误解产生的可能性。当然,笔者意见仅供参考,这也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所以我也备注了其他的一些翻译版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多不同的观点,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取舍。第八节 笔迹分析简析

笔迹分析是笔迹学中的最大概念,它涵盖人类描摹刻画的一切文化信息符号的痕迹。它包含了笔迹心理分析、笔迹生理分析、笔迹鉴定、书画鉴定,等等。

各种资料显示,笔迹分析技术可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笔迹心理分析,右翼是笔迹生理分析。笔迹分析是一门科学,有完整的系统理论与方法,但它并不是我们说的测字算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里设有笔迹分析专业学科,笔迹分析工作也渗透在国家各个领域,并成为维护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专业。

人的行为无不是受内心的思想和个性等因素影响的。笔迹书写也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笔迹也必然会受到内心思想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从笔迹分析内心世界,就是一个从可见的冰山上分析不可见的冰山下的过程。

虽然文字和符号都有自己的规范,但谁也不会写得和印刷体一样。每个人的字都会存在笔速、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大小、字体倾斜方向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也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行为风格。笔迹分析主要通过对字体大小、笔画结构、笔压力度、字体方向、书写速度、书写布局、书面整洁程度、字体行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如书写速度快的人有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性子比较急等特征,书写速度慢的人有仔细谨慎、较有耐心、性子比较慢等特征。

我的老师赖凌云先生教我们在做咨询案的过程中,将笔迹分析与DISC测评报告结合使用。这两种工具的结合使用确是非常有帮助的,且大部分信息也是统一的。

将两个工具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互相比对,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矛盾的地方,那么就可以对个别的矛盾点与被测评者做更深一步的信息挖掘和探索,更深入地进行了解和分析。通过这样的结合,找出矛盾点,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有效提升测评结果的精准度。第九节 贝尔宾团队角色简析

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在澳洲和英国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著名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即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八种角色组成,后修订为九种角色(增加的为专业师角色),并将其分为三大类。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指出了每个人在团队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而不是这个人本身的性格或者行为是怎么样的。这一理论的主旨是,团队成员必须清楚自己与其他人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如何相互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毕竟成功的团队协作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这和DISC的团队报告中角色的部分比较像,大家可以参照后文的DISC团队报告样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第十节 本章知识点回顾与学习笔记

青菜萝卜各有各的营养价值,各种测评工具也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区别并不仅仅源自测评工具,也包含了个人使用习惯的成分在里面。

市面上常见的测评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

类型类测评,特质类测评,投射类测评。(心理健康及诊断类测评不在我们日常常见的工具范围之内,故不做举例和讨论,如EPI、MTQ等。)(1)类型类测评:DISC、MBTI、性格色彩、PDP、九型人格等。(2)特质类测评:大五人格、OPQ、16PF等。(3)投射类测评:笔迹分析、绘画、房树人、罗夏墨迹测验等。

DISC Dominance支配型、Influence影响型、Steadiness稳健型、Compliance谨慎型。

PDP 老虎(支配型)、孔雀(表达型)、考拉(耐心型)、猫头鹰(精确型)、变色龙(整合型)。

MBTI EI:你精力的来源。SN:你认知事物的方式。TF:你做判断(决定)的依据。JP:这是荣格理论中原来没有的部分,指你的生活方式,你对外界环境喜欢用观察和判断还是参与和感知。

True Colors 金色:负责的,忠诚的,传统的。橙色:主动的,大胆的,令人兴奋的。蓝色:富有同情心的,诗意的,敏感的。绿色:有创造力的,概念化的,追求知识的。

九型人格 完美型、助人型、成就型、艺术型、思考型、警惕型、活跃型、领袖型、和平型九个类型。

大五人格 也称为大五因素模型,情绪反应度,外向性,开放性,顺应性,谨慎性。

笔迹分析 笔迹学中的最大概念,它包含了笔迹心理分析、笔迹生理分析、笔迹鉴定、书画鉴定,可分为左右两翼:笔迹分析的左翼是笔迹心理分析,笔迹分析的右翼是笔迹生理分析。

贝尔宾团队角色 鞭策者、执行者、完成者、协调者、凝聚者、外交家、智多星、审议员、专业师。第四章DISC是怎样的一个工具第一节 DISC的三层境界剑法的三层境界

在武侠小说界,剑法共有三层境界:剑法第一层,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第二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层,手中无剑,心中无剑。

如果说把DISC也和剑法一样分成三个层次的话,应当这样分:

DISC剑法第一层:

借助于测评,简单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

DISC剑法第二层:(1)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就能大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2)借助专业版测评报告,深入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压力来源等基本情况。

DISC剑法第三层:(1)生活中你已经不会特意去想起自己学过DISC,可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用上它。(2)你可以了解自己和对方的主要行为风格特质,也可以拆解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的行为风格特质。(3)借助专业版测评报告,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工作满意度、生活状态以及一些其他报告背后隐藏的信息。

我们可以在很多性格行为测评的书里看到简易版的手工计算的测评问卷,但是你在这本书里看不到。

为什么在这本书里看不到?因为我希望你看完这本书至少可以达到第二层里的第1个境界。我希望你完全可以不依赖那个所谓的免费版简易测评表,因为你总不能以后逢人就让人家做个测评。上班的时候你能和你老板说“老板,我得先给您做个测评,然后我才能知道我应该用什么风格跟您沟通”吗?我觉得你老板如果犀利一点,第一反应会是“这人是谁给招进来的?”,第二反应甚至可能会说:“你去趟人力资源部吧。”

蔡康永在《奇葩三国说》的序言里说:“梦想,其实是一种能力;欢笑,也是一种能力。我发现很多人身上,这两种能力都在退化,我们不太放心,也不太甘心,我们觉得不做梦、不欢笑,太可惜了。请容许我们邀请你加入这场派对,一起练习梦想和欢笑的能力。”

我觉得“观察”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多人身上也在退化,所以我也想邀请你一起来学习观察的能力,激活你自带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依赖测评工具。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再结合每一篇章中的练习,我相信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你自己,继续保持自身的优势,调适改进不足之处,也可以快速掌握洞悉他人行为风格的能力。若将自我的提升与洞悉他人的能力融会贯通,相信你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也会变得更受欢迎。第二节 DISC的前世今生DISC理论是什么

DISC这个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为什么选择DISC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很多时候,当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之后,事情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我们在前文中说过,行为是受当下环境影响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做出改变的。而DISC就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工具,它可帮助你快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风格及该行为特质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你调适的意见和建议。

DISC入门简单,容易掌握,但其报告解读部分又有着似乎不见底的深度,让你越用越顺手,越学越着迷。DISC的前世今生

DISC的核心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用“火,气,水,土”四个因子来探讨人的行为。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性格测评或者行为测评都是基于希波克拉底的这个伟大贡献,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PDP、FPA、MBTI等。DISC理论首次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情绪》,或译为《常人的情绪》)中。他在书中提出了DISC理论,并首次将心理学的应用层面延伸到普通人的身上。在此之前,心理学的应用局限于临床和犯罪方面,马斯顿的这一研究,可以说是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突破。

之后的学者进一步将这个理论发展为测评,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ISC测评。再后来,随着“DISC图形”和“DISC分析表”的出现,DISC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那些原本需要心理学家才能解析的复杂的测评结果,现在可以通过DISC图形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并配上了相关的文字说明,即使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对呈现在面前的报告,也能看懂个大概。这项功能在之后的全球计算机普及后变得更为强大了,计算机瞬间就可以根据你的测评答案,给出一份高精准度的测评报告,而且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当然,想要深入读懂DISC报告,还是需要进行相关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是DISC的专业测评报告,不是网络上的免费娱乐版测评报告,这在后面的篇章中我会向大家说明,因为这本书是一本入门的书,所以本书对此部分内容不做深入探讨。第三节 用DISC改变行为DISC呈现的是你的行为风格特质,它最容易改变

刚才我们说了,DISC这个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

还记得前文我们说的性格和行为的一家人吗?

在这一家人中,最容易改变的就是行为,因为它是个性和当下环境的产物。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选择了DISC这个工具,希望通过这个工具,帮助大家快速了解自己的行为风格特质,并获得一些调适自己行为和了解他人行为的秘笈。DISC理论创始人何许人也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斯顿博士。

马斯顿博士是研究人类行为的著名学者,我们熟悉的测谎仪也是他发明的。他的研究方向有别于弗洛伊德和荣格所专注的人类异常行为,DISC研究的是由内而外的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与行为风格。

在学习DISC之后,可以达到通过观察对方行为的大概就能推断出对方的行为风格特质,并且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调适出不同行为风格的水平。

为了帮大家离这个目标更进一步,我在这本书里帮大家总结了一些知识点并提供了一些引导练习,如果你学习之后愿意按照练习去进行一些实践,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第四节 勇敢地面对自己

在开启工具箱之前,先来看一下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多少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正确地认知自己,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接下来,请用5~8个词语或短句描述你自己(如注重感情的、喜欢稳定的、喜欢挑战的等),并列出你的3~5个优势(如乐于助人的、勇于创新的等)和3~5个不足(如粗心大意的、不够坚持的等),以此作为热身吧。我眼中的自己:(1)(2)(3)(4)(5)(6)(7)(8)我的优势:(1)(2)(3)(4)(5)我的不足:(1)(2)(3)(4)(5)

了解自己之后,我们赶紧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吧,万一实现了呢。

请写下你学习这本书希望达到的小目标或者你内心的小期望:

举例说明: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知道为什么我和我妈妈的关注点总是不一样。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变得能读懂一点我那位程序员男朋友脑子里的怪异逻辑。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知道我的孩子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选哪一科会更适合他一些。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了解我的老板到底希望我用哪种风格向他汇报工作。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可以明白为什么我的闺蜜完全没有时间概念,每次吃饭都可以很淡定地姗姗来迟。第五节 本章知识点回顾与学习笔记剑法的三层境界

剑法第一层,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第二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第三层,手中无剑,心中无剑。

DISC剑法第一层:

借助于测评,简单的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

DISC剑法第二层:(1)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就能大致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2)借助专业版测评报告,深入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为风格特质、压力来源等基本情况。

DISC剑法第三层:(1)生活中你已经不会特地想起自己学过DISC,可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用上它。(2)你可以了解自己和对方的主要行为风格特质,也可以拆解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的行为风格特质。(3)借助专业版测评报告,了解自己或他人的工作满意度、生活状态,以及一些其它报告背后隐藏的信息。

DISC理论是“人类行为语言”,它的提出者马斯顿博士是研究人类行为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方向有别于弗洛伊德和荣格所专注的人类异常行为,DISC研究的是由内而外的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与行为风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