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18:14:0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心理学基础(第2版)》(科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3.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4.列举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用自己的话说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6.知道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7.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8.列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至少各5个。

9.用自己的话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10.叙述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及研究程序。

11.记住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控制组。

12.简要说说心理学以下四种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1.描述和测量

如果心理学家要研究什么行为,就必须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什么行为、如何加以测量。一种现象若不能加以描述和测量,就不能加以理解和控制。每一种测量工具必须考虑信度和效度两方面的要求:(1)信度(reliability)指一个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2)效度(validity)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

2.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这需要心理学家们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进行概括总结,对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假设,最终形成与事实相符的理论。

3.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这方面努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测量工具和相关理论。(二)心理学的对象

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行为(behavior)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1)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①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

②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2)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

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①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②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指有关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3.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1)个体意识(consciousness)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人的意识活动包括:

①对外部事物的觉知,觉察到外部正在发生的事情;

②对内部刺激的觉知,感觉到自身内部发生的事;

③对自身的觉知,觉知到自己正是上述各种体验的主体,觉察到自我,这时将自己当做一个客体来认识,即自我意识;

④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2)个体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人的心理活动除了意识外,还存在无意识(unconsciousness)现象。无意识是指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1)自然科学性质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质,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心理现象的脑机制);同时,心理学还研究人工智能,即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与自然科学一样,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2)社会科学性质

人又是社会实体,心理的发生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互动,就不会有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即使是人的感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感觉)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类的群体社会心理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3)正确认识

①心理学的范畴和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研究领域既有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传统的观点侧重于强调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方面。

②科学地理解和对待人类心理的实质,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学的性质的关键。人的心理、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人是社会化的自然实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使从自然科学角度对人的心理、意识进行研究,也不可能脱离其社会性方面。

③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心理学处于许多科学系统的核心地位。

二、心理学的源流(一)心理学的流派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1.构造主义(1)人物: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其方法就是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内省而了解在不同刺激情境下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3)评价:构造主义学派直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铁钦纳的去世而逐渐衰落,对后来的心理学发展影响也不大。但是,其他一些学派正是以它为攻击的标靶而兴起的,因此,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2.机能主义(1)人物:机能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2)主要观点:詹姆斯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任何物种的特性必定是为某种目的服务的,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只有通过研究它的功能才能了解它。因此,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此外,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可采用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考察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3)评价:机能主义的主张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发展进程,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3.格式塔心理学(1)人物:l912年在德国出现了另一个心理学派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2)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3)评价: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至今有关知觉的实验中还包括很多格式塔规律。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下了基础。

4.行为主义(1)人物:l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2)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的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对它进行可重复性的、客观的研究,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同时,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3)评价: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深远。它锐意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强调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科学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致使心理学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形象突出,影响了当时的行为科学的兴起。但是,由于它极端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窄化了心理学的内涵,因此又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故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衰落。

5.精神分析学派(1)人物: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弗洛伊德的代表作有《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等。(2)主要观点:弗洛伊德是从治疗精神病的需要出发,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弗洛伊德指出,变态行为应当被看做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功能失调所致,只有研究病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后才能治好病人。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弗洛伊德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就是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3)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动机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有些概念,如潜意识、自我等也都渗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中。但是,弗洛伊德是根据自己多年对病人的观察和记录而对正常人的心理进行推论、解释的,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把性欲看做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动机,过分夸大了性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一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其后继者对此加以修正,出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

6.认知心理学(1)人物: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学派不同,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2)主要观点

①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其内部心理活动,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的。

②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以及问题解决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时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口语报告法也称“出声思维”,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研究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口语报告法不同于内省法,它是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之上所运用的一种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得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回到了心理学的研究之中。(3)评价:认知心理学虽然顾名思义只是与认知过程有关,但由于人的认知过程与人的动机、情感等心理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并未忽视对动机、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它超越单纯的认知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延伸到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与神经心理学和脑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心理学。

7.人本主义心理学(1)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2)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当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经验——诸如动机、需要、价值观、情感、生活责任、自我意识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的生物,其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的这些本性,而且要寻求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3)评价: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指明了一条新的路线和方法。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主要依靠理论上的思辨和推测,其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截然不同,难免使人感到人本主义的理论方向是正确的,但从事实际研究时在方法上却很困难。这也是心理学发展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两难问题,心理学研究越是涉及人的复杂的、高层次的心理,对研究方法就越是一个挑战。(二)心理学的谱系

1.基础心理学(1)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

普通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还研究心理学的最一般的理论等。(2)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是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心理变化。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指在严格的条件下用某种刺激引发所期望的行为,然后观察这些行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及其心理过程与其身体及生理功能的关系,主要包括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4)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主要探究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5)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间的关系和交互影响,研究团体力量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和影响。(6)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应用信息加工方法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以及创造性活动等。(7)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学描述和了解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和评估。(8)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研究心理与行为异常的类别和成因,从而建立系统理论,作为心理诊断和治疗的依据。(9)动物心理学(animal psychology)

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行为变化的规律,以建立可解释动物行为的系统理论,并从动物行为研究所得结果推论、解释人的行为。(10)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

心理测量学研究心理测验的理论,编制心理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发展心理统计方法。

2.应用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它研究在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交互过程的规律,以便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它具体涉及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课堂管理心理、教学评定等内容。(2)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对具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对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进行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与病人谈话、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3)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帮助具有轻度心理异常和适应问题的人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澄清观念、解除困惑,进而消除不良习惯,重建积极人生。对职业、家庭、教育等方面问题也给以帮助。(4)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作人员的士气、选拔训练与升迁;工作环境的改善;劳资双方的协调等。其中,人事心理学研究如何安置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使之协调、有效。(5)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

管理心理学研究团体组织中的人事问题,包括人员的个别差异、人际关系与团体效能等,目的是促进组织发展,提高工作绩效。(6)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

广告心理学研究如何将产品的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行为。(7)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

消费心理学研究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主要探究消费动机、购买行为、消费信息来源以及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等。(8)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包括热、声响、拥挤等对个人感受、行动甚至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9)法律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

法律心理学探究与法律相关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犯罪动机、犯罪证据的信度与效度等。(三)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1.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领域日益分化、日益开拓,因而关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专门化研究也必然增多,随着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必将产生更多的应用心理学分支。

2.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贯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缺乏一套独创的公认的理论和范畴。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途径就是对已取得的规模庞大的资料不断地整合,通过高度整合,促使心理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心理学未来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3.树立大心理学观

变革传统的心理学观,树立大心理学观成为未来心理学发展的又一趋势。其基本特征是:(1)坚持心理学的人学性质,强调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的心理生活的整体研究,既要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过程,更要把人性、人格、价值、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2)坚持心理学的中间科学定向,把心理学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中间科学,但要突出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和精神科学的特性;(3)坚持心理学的大研究对象观,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自我和超自我)与群体,又要研究心理(意识与潜意识)与行为,特别强调在群体及其关系中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4)进一步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以科学心理学为主体和指导的原则下,突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既要丰富科学心理学的内涵,又要运用哲学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来深化对科学心理学的理解。

4.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

建立科学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也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任何心理学都应该以本土文化圈中的心理文化来理解、解释和干预人的心理生活的。现代心理学的本土化是由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文化主义三种走向统合的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未来心理学将是呈现出本土化和世界化相统一的发展趋势。

5.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世界上复杂的现象,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研究取向。(1)从理论多元化的视角看,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综合运用几种观点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形成的机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必然取向。(2)今天学习心理学,不是同意或不同意某一流派,而是从各派的研究中得到最为有益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我们对人类心理历程的知识有所继承、有所发展。(3)21世纪心理学在促进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的统合、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人本研究取向的统合,建构一种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模式方面将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6.心理教育的兴起

心理教育(psychological education)是一类针对人类心理机能进行的特殊教育活动,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类的心理机能,开发人类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全面发展,维护人类心理健康。它已成为现代社会各国心理学界、教育学界以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事情。

三、心理学的研究(一)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1)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method)

①定义:也称追踪研究,它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

②有关研究:科学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就是最早运用系统追踪研究观察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学家,他所采用的方法是“儿童传记”。皮亚杰也大量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观察儿童智慧发展的进程。

③评价

a.优点:纵向研究要求在规定的时期内对同样对象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进行反复测查,因而能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

b.其缺点是周期长、易受社会环境变动影响以及样本的自然减少等。(2)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method)

①定义:也称横断研究,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研究。

比如,要研究10~16岁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可以同时对10岁、12岁、14岁、16岁四个年龄组进行测试,比较研究。

②评价

a.优点:这种研究类型省时、高效。

b.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实践中往往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称之为“动态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很强,能更好地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

2.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1)个案研究(case study method)

①定义: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

②评价

a.优点:这种研究一般采用纵向的追踪研究方式,能对被试进行详尽、系统、深入的考察。

b.缺点:但被试太少,影响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2)成组研究(group study method)

①定义: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

②评价

a.优点: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成组研究取样多,可以作量化处理,科学性较强,代表性也较好,

b.缺点:深入研究不够。

一般情况下,把两种研究类型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研究既深入细致,又全面系统。

3.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上划分,心理学研究有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1)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

定义:其目的是探索两个事件、特质或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如父母与子女智商之间、外貌与受社会欢迎程度之间等。但是,相关并不能代表因果关系。(2)因果研究(cause and effect study)

定义:其目的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在心理现象和外界刺激、心理现象和大脑的活动间存在着广泛的因果联系。

但是,由于因果研究对条件控制要求很高,研究者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创设某种实验情境,使之能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同时要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的其他因素;

二是当一种情境引起了某种心理现象时,我们只能说是此种情境下的因果关系,脱离特定条件谈因果关系是没有意义的。(二)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构想出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问题。科学上研究的问题至少要探究两个或两个事项之间的关系,在没有获得研究结果之前,研究先要提出一种暂时性的或推测性的解答,这就是假设。对两个事项之间的关系的假设存在两种类型:(1)因果关系假设,假设两个事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一个事项对另一个因素有影响,一个事项的变化是另一个事项变化的原因;(2)相关关系假设,假设两个事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两个事项倾向于一起变化。

2.确定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人,有时也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通常被称为被试(subject)。心理学的研究常常试图根据对部分被试行为的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与被试同类的全体对象的同样的行为。

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被试,但真正关注的是被试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变化。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探究心理变量之间或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1)心理学所研究的变量是各种各样的。按变量本身的性质划分有三种:

①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指能够引起被试反应的刺激的种类、特征或强度,如教学方法的类型、时间长短等;

②属性变量(attribute variable),指被试自身的特征,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等;

③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指被试由刺激引起或影响所致的行为变化的种类、特征或强度,如学习成绩等。(2)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划分主要有两种:

①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指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果要探究发现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学方法的类型就是自变量;

②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指假定为结果的、因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如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学习成绩。

③还有一种变量,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起间接作用,而本身又不外显出来,这种变量称为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

4.选择研究方法

当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并界定了变量之后,研究者就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和所提假设的类型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研究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严格的统计原理,看看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并作出解释。当研究者根据样本研究结果推论总体时更要谨慎。(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四种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被试各种行为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顺着可观察的活动来追踪和记录其现象和变化。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1)观察法还可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①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观察记录,这种观察通常可用于对成年人社会活动(如投票行为)的研究。

②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这种观察通常被用于对儿童、动物的研究。(2)评价

①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

②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

调查法(survey method)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1)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

①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事先拟好问卷,由被调查者在问卷上回答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可以是邮寄,也可以是集体发放或个人发放,因此可以同时调查很多人。

②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提问,然后随时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或反应。(2)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

①有关个人资料的问题,即个人属性变量,其中的项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

②所要填写的问题,被调查者的答题方式有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被调查者在各个问题上的回答就是其反应变量。(3)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调查法的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3.个案研究法(1)含义: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2)评价:

①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②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此外,个案研究的结论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但在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可为研究者设计实验研究假设时提供参考。

4.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1)几个概念

①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即自变量,或称实验变量.

②因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即因变量。

③无关变量:实验需要在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在于排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2)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①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是在学校或工厂等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的优点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

②实验室实验(laboratory experiment)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仪器所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的最大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其主要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主要结论与应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心理现象可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差异两个方面;心理现象还可分为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2.心理学派别的基本情况总览

3.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在科学系统中居于核心位置。在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属于基础研究趋向的学科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属于应用研究趋向的学科有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包括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等。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及实验法。前三者重在探究有关“是什么”的问题,后者重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心理学研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

答: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目的是要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具体如下:(1)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如说话、攻击、散步等,广义上说,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任何部位肌肉的活动,甚至神经系统的电活动。(2)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所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人们可能探讨其内部心理活动。反过来,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的。所以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们可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因。(3)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可能不同。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人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科学的心理学是何人、何时、何地建立的?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冯特创立的心理学属于构造主义流派,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其方法就是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他们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就构成了所有的复杂的意识经验。

4.现代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5.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6.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7.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8.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分别有哪些心理学分支学科?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9.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10.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11.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哪些环节?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以及控制组?

答:(1)被试是指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人或动物。(2)自变量是指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果要探究发现教学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那么教学方法的类型就是自变量。(3)因变量是指假定为结果的、因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如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学习成绩。(4)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条件无关的变量。(5)样本是指从总体中为了一定的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少数被试。(6)抽样是指如何从总体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过程。(7)相关关系是指两个事项之间存在的倾向于一起变化的趋势。(8)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项对另一个因素影响,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其中一个事项的变化是另一个事项变化的原因。(9)实验组是指需要控制其变化的被试组。(10)控制组是指不需要控制其变化的被试组。

13.简要说说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一、选择题

1.认知的核心是(  )。

A.感知 

B.知觉 

C.观察 

D.思维【答案】A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答案】B

3.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动,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  )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

C.性格和气质 

D.性格和能力【答案】B

4.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答案】B

5.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始于(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九世纪初期 

C.十九世纪后期 

D.二十世纪初期【答案】C

6.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答案】A

7.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其准确的属性是(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D.思维科学【答案】C

8.把人视为类似计算机的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趋向,它是(  )。

A.认知心理学  

B.神经心理学  

C.人本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答案】A

9.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答案】C

10.行为主义的诞生是在(  )。

A.1910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4年【答案】C

11.认为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这一派别称为(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 

D.人本主义【答案】B

12.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  )。

A.测量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作品分析法【答案】C

13.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谢切诺夫 

B.杜威 

C.华生 

D.奈瑟【答案】D

14.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操纵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是(  )。

A.控制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无关变量【答案】B

15.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答案】B

16.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华东师大2004研)

答:心理是个体一切精神活动的总称。与物质相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以及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具有不同程度觉知的各种心理现象。人类心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一般包括个体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认识、情感和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的。

2.机能主义(中科院2002研)

答:机能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同,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这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3.精神分析(中科院2002研)

答: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学派提倡的用来治疗的一种方法。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得到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意识流

答:意识流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特定个体所有;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意识是有选择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的影响,但却对心理学中元素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

5.人本主义心理学(浙大2004研,上海师大2003研)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首师大2004研)

答:在学科分类学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心理学一般被认为是一门中间学科,其理由如下:(1)心理学具备自然科学的特征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实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表明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2)心理学具备社会学科的特征

人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因此与社会环境有关。如研究语言、思维、感知觉等与社会实践有关。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外,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心理学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于中间位置,可以叫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

2.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南京理工大学2005研,华东师大2003研,浙大2002研)

答: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是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现代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如下:(1)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用实验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2)他依循实验程序得出的内省报告使纯内省的哲学心理学开始变为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内省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直接经验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因而冯特又使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实验严格区分开来。尽管冯特的内省实验法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以至引起后继实验家的许多非难,但心理学家大都承认他作为第一位实验心理学家的历史贡献。(3)他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4)他出版了相当多的心理学著作,培养了大批的心理学人才,后来的很多心理学家都曾在冯特的门下学习过。

3.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科院2002研,华东师大2004研)

答: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等等。

格式塔意思就是“整体”,它代表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他们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指出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此外,苛勒的“顿悟”和韦特海默的“创造性思维”对学习的研究,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是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这个心理学派的局限在于:他们把直接经验世界,看作是惟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4.简答什么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华东师大2003研,华东师大2002研)

答: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用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研究途径。当前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其主流。所以,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这种观点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它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信息加工观点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信息加工通过哪些阶段?人类心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表示的?

5.你所认识的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中山大学2003研)

答:(1)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认识心理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另外人们在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人们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可称为心理过程。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各人的心理过程都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个性。

心理过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仅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了解。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阶梯的顶峰。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2)从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来认识心理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但是,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离开了人与人的交往,人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发展起来,人也不能获得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听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此外,心理学还研究社会心理和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于中间的位置。

6.简述心理的实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研)

答:对心理实质的认识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反映形式之一,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高度发展了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发展了的神经系统和人脑这一物质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