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赢的都是会拿主意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6:44:12

点击下载

作者:(日)柳生雄宽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决断:赢的都是会拿主意的人

决断:赢的都是会拿主意的人试读:

第1章

“不能做出决断”的原因

唐突地问一句,请问你是经营管理人员吗?

这个问题是针对那些心里说“不,我不是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提出的。

再问你一句,你自己的人生是谁在经营呢?

很多人一定会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只是漫无目的地生活着”。

一提到经营,许多人头脑中就会浮现出公司和店铺的形象。实际上,你的人生与店铺和公司是一样的。

如不妥善经营,自身就不会有成长,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如果经营不善,或许就会倒闭(破产)。

那么请问,谁在经营着你的人生呢?

是你的父母吗?

是学校的老师吗?

是你所在公司的总经理吗?

都不是,对吧。

你人生的经营者是你自己。你,是自己人生的经营者。

首先,意识到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

但仅是意识到这些,你的人生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是因为,如果不了解经营管理者该做的,就不能采取经营管理者应该采取的行动。为实现自己经营管理人生的目标,首先,有必要从本质上理解经营管理者到底是怎样的人。

接下来,就来看看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舍弃太难的思考,只做通俗、简单、易懂的解析。

在解析之前,我想先明确“工作”这个词汇的定义。

实际上,有个词汇与“工作”经常成对出现,那就是“作业”。

所谓“作业”,是“已做决定的行动或动作等”。

比如,“将A处的物品搬到B处。将A处的物品搬到B处。将A处的物品搬到B处……”,像这样,不断重复已经决定了的行动或动作就是所谓的“作业”。

与此相对,所谓“工作”,并不是已经决定了的事,而是要“自己决定并采取行动或动作”的事。

而把“工作”和“作业”合二为一的便是公司的“业务”了。

也就是说,“业务”中包括“工作”和“作业”,换言之,“业务”可以分为“工作”和“作业”两个部分。

但实际上,一般来说,人们未能很好地界定“工作” “作业”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在模糊地混用这些词汇。

接下来言归正传,我们权且当作已经搞清楚作业和工作的不同,接下来向你提个问题。

公司中,上至经营者下至一般职员,有各种层级的人,其中一般职员所进行的日常业务,更多的是“作业”,还是“工作”呢?

是“作业”对吧?

下一个问题,把一般职员与科长对比,他们中“工作”相对较多的是谁?

当然是科长了,对吧。

而科长与部长相比,他们之间“工作”相对较多的是谁呢?

是的,是部长。

那么,部长和总经理对比呢?

对,是总经理!

总的来说,公司中“工作”比率最高的是公司的经营者。

如上所述,所谓“工作”是要“自己决定并采取行动或动作”的事,因此,可以说经营者的工作就是要做“决断”。

下面,我们假设有以下四种经营管理者,你认为哪位经营管理者所在公司的销售额会最高?他们分别是:为提高销售额每年做一次决断的经营管理者,为提高销售额每月进行一次决断的经营管理者,每周做一次决断的经营管理者,和每天进行一次决断的经营管理者。

结果自然是,为提高销售额,每天都做出某些决断的经营管理人员所在的公司。

而实际中,在我所担任顾问的企业中,经营管理者的决断次数越多,企业运转得就越好。这很好地说明了决断的次“数(量)”多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提高每次决断的“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营管理者决断的“质与量”决定了公司的命运,这么说也不为过。

可是,不乏经营管理者每天都说“忙啊忙”,终日为“作业”所追赶。而真正经营管理者原本该做的“工作”,则是“做决断”。

同样的道理,你的人生也是截至目前,你所做出决断的“质与量”的产物;而今后你做出决断的“质与量”,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你的命运和将来。一直以来逃避做决断的人,从今以后请有意识地主动做出决断吧。

世界上有些人总是苦闷烦恼、心怀不安,迟迟不能采取行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人心仪某位异性,十分想与对方交往,但内心却极其消极,担心“如果表白被拒绝怎么办”,因此迟迟未能“表白”。

同样,这种情况也存在于许多商务场合。“如果去推销,被拒绝怎么办?”“请他来做这个工作,被拒绝怎么办?”“打预约电话,被挂断怎么办?”“发起新挑战,失败了怎么办?”

想必大家也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吧。都是因为担心“如果进展不顺利,不知如何是好”,而迟迟不能采取行动。

像这样,很多人总是往更加不好的方向思考问题,因此迟迟不能开展行动。

实际上,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

那只是因为人们思考了“即使思考也不能解决的事”。

与此相反,具有行动力的人,不去思考无法解决的事。“如果表白被拒绝怎么办?”“去推销不成功怎么办?”

如果单靠思考就能提高成功的概率的话,那思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思考也无法提高成功的几率。

因此,有行动力的人深知,即使思考这些也没有任何意义。

有行动力的人,其视点是积极的、正向的。

他们通常聚焦于“怎样做才能进展顺利”,而非聚焦于“如果进展不顺利,该怎么办”的问题上。

前面说过,有些人害怕失败而迟迟不能采取行动,同样,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能做出决断。大家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吧。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决断是否会失败,但实际上,有些时候即便失败,事情反而有了很好的走向。

想必大家都知道“人生万事,塞翁失马”这则中国故事吧。简单说来,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中国北方的边塞住着一位擅长推测吉凶的老人。

一次,他饲养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深感不幸和遗憾,前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

不久,那匹跑丢的马带着野生的良驹回来了。邻居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有可能是一种灾祸。”

老人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老人儿子的朋友们都被征兵入伍。大部分年轻人都战死沙场。只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兵役,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失马之于老人,实乃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老人的命运也随之起伏变幻,这种情况在漫长的人生中十分常见。

我也经常听到类似的事,如“向喜欢的异性告白而被拒绝。得益于此,邂逅更好的异性”“工作中因犯错被调到别的部门,却遇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等等。

总之,所谓人生是无从预测的。

而过往已经发生的事,根据人们思考方式和看法的不同,一瞬间可能成为好事也可能成为坏事。

能做出决断的人深知这些规律。

因此,他们不会喜忧无常地担心决断后会发生的事。他们会接受发生的新状况,并不断做出最优的决断。

人生是一个个决断的连续。

因为不能完全预测未来,我们只能于当下的时间点,做出最优的决断。

做出的决断也并非“绝对”不可更改。所处环境和情况发生变化,就有必要随之做出修正,决断是可以改变的。

提前了解这些,你就能勇敢做出“决断”,而不必担心失败了。

你是否时常会犹豫午饭该吃什么而迟迟无法决定呢?

特别是来到美食一条街,拉面、乌冬面、荞麦面、寿司、烤肉、日料、中国菜、意大利菜、法国大餐、快餐等等各种餐饮店,不一而足,犹豫也确实是在所难免。

这其中,迟迟无法做出决定的原因在于选项(信息)过多。

一旦选项过多,大多数时候人们就会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行”,难以决定。

选项过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人们难以舍弃。

不能做出决断的人,总的来说,是不会舍弃。

工作上也是这样。有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自认为能做各种工作,因此不想专注做一件事。

请试想一下,一个运动神经发达的人,同时想成为职业棒球选手、职业足球选手和职业篮球选手,实际上,他真的能同时成为三种职业选手吗?

在NBA被誉为“篮球之神”的迈克尔・乔丹曾挑战过棒球,不过,最终没能交出好的成绩。“那也想做,这也想做”,是不会出成绩的。最终,无论哪一件事都将半途而废。

在艰难做决断的过程中,时间飞逝,其间或自身体力衰退,或出现能力更强的劲敌,等真正做出了决断,可能为时已晚,就此错过机会。

一流的选手,从一开始便专注其一,集中精力。

能做出决断的人,不思考无用之事,不贪心,一旦专注其一,就会舍弃其他选项。

说“决断力”就是断然“舍弃的能力”也不为过。

所谓“断然决定”取决于能否“断然舍弃”。

假设在你极其疲惫时,面前有一部上行扶梯,而你已经是一步也不想走的状态了。

请问各位,这个时候你会站在电梯的右侧还是左侧呢?

想必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可以一直不动的那一列(在日本的许多地方那一列是在左边)。

之所以这样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站在那一列,就可以始终站在扶梯上,不必走动了。

而世界上类似这样的规则还有很多。

比如“和领导一起坐出租车,该坐在哪个位置”“乘扶梯时,该站在哪一边”“吃大餐时,是先拿刀还是先拿叉子”,许多事,了解了相关规则就不会再困惑。

因此,熟知世界规则的人能快速而正确地做出决断。同样,确立了自我原则和判断标准的人,也能毫不犹豫、迅速做出决定。

相反,不了解世间规则,或是未能确立自我原则的人,是难以做出决断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谓的规则说到底不过是“信息(知识)”而已。换言之,逐个去背诵这些规则是没有尽头的。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要理解规则潜在的思考方式,即“为什么要这样”。

也就是要理解规则的意义、规则的本质。

例如,“与领导同乘出租车时,自己要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这是得到的信息。

与此信息相对应的思考方式是“为什么要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因为“下属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是要做一些杂事的,如指路、付钱,等等”。

有时仅仅了解表面信息,也是可以做决定的。

不过,仅仅是了解,决断时还不能应用自如。

人们之所以在遭遇没有经历过的场面时会慌乱失措,就是因为还不知规则的深意。

有些人在遭遇指南手册中没有写到的非常规事件时,不能应对自如。可以说这些人正是不知规则深意的典型例子。

了解更多规则、收集更多的信息固然很重要,但是想要做出正确的决断,更重要的是要预先理解人们的思考方式,也就是理解规则的意义和本质等。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目标不明确而无法做出决定。

比如,将来是要成为足球选手还是成为棒球选手,因为选择的不同,采取的训练方式将会截然不同。

因此,想要进行训练,也要先明确要接受哪种训练。

学习亦是同样道理。将来想要成为医生,还是想要成为律师,不同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也会截然不同。如果目标不清晰,就无法确定该上哪所大学。

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节食减肥也是一样的。

只是笼统地想“要变瘦”“必须节食”,这样的人永远也不可能下定决心减肥。

没有明确节食目的的人,是很难做出节食这个决定的。

进一步说,即使决定节食,如果不明确“什么时候,瘦多少斤”,就不能确定采取哪种方法减肥。

顺便说一句,目标是达到目的过程中的一个点,如果目的不明确,目标也不可能明确。

当然工作也一样。给对方打预约电话,如果不明确打电话的目的,就不清楚话题是该谈签订合同,还是该谈预约见面。如果能够明确打电话的目的,谈话的内容自然而然也就明确了。

做决断时,明确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目的明确,就可以根据决断是否符合这个目的,来判断其正确性。

相反,目的不明确的人,没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因此可以说他们很难做出重要的决断。

你的目的明确了吗?本章总结● 理想人生必备——“自行决断和付诸行动的力量”。● 消极思考,并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就算失败,有时反而会打开良好的局面。● 有所决定,便要有所舍弃。● 不仅要了解规则和信息,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思考方式。● 明确目的,易于决断。

第2章

所谓“决断”是什么?

说起来,“决断”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现在,你正在阅读这本书,而决定“读这本书”的人正是你自己。

想必没有人是早晨起来,突然发现自己无意识地走进某家书店,买了这本书并开始阅读的吧。

也就是说,你之所以在现在这个瞬间阅读这本书,是因为你在某个瞬间做了要阅读这本书的决定。

即使是有人推荐你看这本书,而决定读这本书的应该是你自己。

那么,你是在什么时候做出决定来读这本书的呢?答案是,在过去的某个瞬间。

在过去的某个瞬间你决定了要读这本书,才有了现在在读书的这个瞬间。

而且你也会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受到触动,在现在这一瞬间做出某个决定:“好,我也这样做!”

也就是说,在当下这一瞬间,现在决定了未来。

可以说人生和工作也是这样,由每一个“瞬间”连接过去,承接现在,通往未来。

而且,各个“瞬间”决定做什么,决定不做什么,会使我们的人生和工作或向左或向右,或向上或向下,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过去的瞬间已然过去,而未来的瞬间还未产生。

这样一来,现在有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当下这一瞬间!只有当下这一瞬间。

有的人已经能够深刻意识到当下这一瞬间是极其重要的,但能意识到只有当下这一瞬间的人,却并不多。

实际上,在我担任经营顾问的公司中,有的经营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一再拖延,迟迟不能做决断。

你怎么样?

是否也在拖延,迟迟没有做出决断呢?

所谓“决断”,无外乎在当下这一瞬间做出某些决定。

并且,现在这一瞬间你所决定的,会创造你的未来。

你每天会做出多少决断?

决断这个词或许听起来稍有些夸张,但我们从早上起来到夜晚入睡的时间里,包括各种大事小情,据说一天当中我们要进行约两万次决断。如“刷牙是用右手还是用左手”“袜子是先穿右脚还是左脚”“早饭吃什么”“穿什么样的衣服出门”“乘坐几点的公交”“去拜访哪位客户”“怎样与这位客户达成意向”,等等。

算起来,差不多每三秒要做一次决定。

因此,就连那些自认为无法做出决定的人,也是每三秒就要做一次决定,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不能决断之人更多时候是无意识地在做决断;而能做决断之人,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在做决断。

能做决断之人具有明确的意识,时常能意识到“自己做出了决断”。

相反,不能决断之人,没有强烈的意识,更多时候是无意识地做出了决断。

人生,是由过去自己决定了什么、选择了什么而决定的。

因此,如果你现在的人生如意,那是你曾经决断正确的结果。

相反,如果现在的人生不如意,那是因为截至目前,你所做出的不正确决断导致的。

不过,不要紧,不要担心。

因为如果能掌握正确的决断方法,从现在开始做出正确的决断,你的人生也将发生改变。

从现在开始,也绝对为时不晚。

关于正确的决断方法,我将在这之后的第三章详细说明,本章将为你具体讲解“决断”是什么。

上一节中提到,人每三秒钟会做出一个决断,而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人们“只是内心觉得做了决断”,而非“已经做出决断”。

比如下面这段经历:

明天上午必须提交一份企划书,虽然想要熬个通宵赶出来,可当下已经困倦至极,遂决定明天早上四点起床,也妥当地定好了闹钟。可清早睁眼一看,竟然还是和平时一样的七点钟,内心瞬间焦虑无比……

那么请问,这种情况,还能说你做出了四点起床的决定吗?

或许有人会认为,“从结果来看,虽然没能四点起床,可决定还是做了呀”。

但如果让我说,这并不能算是做了决定。

因为,你只是在想凌晨四点起床赶写企划书而已。

这并不是“已做决定”,只是“内心认为做了决定”。

实际上,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这样的。

不清楚“决断”与“认为”的不同,很多人仅仅是“内心认为已做决定”。

不能决断的人,正是这种类型。

前面提及“有所决定,便要有所舍弃”,而决定四点起床的人,舍弃了什么呢?

他们舍弃了从四点到七点这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做某些决定时,明确地意识到要舍弃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决定减肥,却完全没有变瘦。

决定考取资格证书,却至今没有拿到证书。

决定学习英语口语,却完全说不好英语。

决定辞职创业,却仍旧不想离开现在的公司。

如果有过类似经历,那说明你还没搞清楚“决断”与“内心所想”的不同。这样下去,这些人今后仍将一直过着“内心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就是这样,你觉得这样下去可以吗?

如果你想要改变,就请借此机会,不再“内心认为已做决断”,结束这样的生活,从中毕业,变成一个真正能“做决断”的人吧。

话说回来,所谓真正“做决断”,是什么呢?

真正的“决断”是伴有行动的。“决断”和“行动”会结伴而行,只有伴随行动,才可以说是真正“做了决断”。

能做决断的人,是充分了解这个道理的。

他们一旦决定,必然会采取相应的行动。

而未采取行动的人,只是内心认为已做决断而已。

我们已经多次谈及,“决断”与“内心所想”是不同的。

能否意识到两者的不同,可以说今后的人生将会大不相同。

前面已经说到,决断要伴有行动。同时,所谓做出决断,也要有所舍弃。

例如,今天的午饭是吃超级喜欢的奶油意面,还是吃同样超级喜欢的巨辣咖喱?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个?

选择哪个都可以,重要的是,一旦你决定吃奶油意面,你是否意识到将要舍弃巨辣咖喱。

可能有人认为“选择”和“舍弃”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差异很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是否在吃着奶油意面的时候,还会“非常想吃巨辣咖喱”?

无论谁都会有一两次这种类似的经历吧。

而你既然决定吃奶油意面,却又在“想吃巨辣咖喱”,这样对面前的奶油意面其实是很失礼的。

面前放着奶油意面,却想吃巨辣咖喱,这种状态可以说是用心不专(见异思迁)。这样,奶油意面也会难过。

说到底,这样的决断方式可以说是好的决断方式吗?

姑且不提奶油意面的心情如何,你在头脑中想到了巨辣咖喱的身影,就很有可能无法充分品味摆在面前的、难得的奶油意面。

这样一来,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自己受损(吃亏)。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决定吃奶油意面的一瞬间,就要彻底从头脑中丢开巨辣咖喱。如此一来,便能专心于奶油意面,充分品尝奶油意面的美味。

从头脑中抛开巨辣咖喱,就不会出现选择奶油意面的同时,还想着巨辣咖喱的情况。

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例如,有A和B两种商品,经讨论,最终决定采购、销售A商品。这时,如果你选择采购了A,心里却仍然惦记着B,就不能集中精力销售A。

不能决断之人会对已然舍弃的B心存留恋,认为“B也很好啊”,最终的结果是导致A卖不好,销售额下降。

相反,能做决断之人,如果决定采购贩卖A,会将B完全从头脑中抛开,集中精力去销售A。其结果,A的销售额也随之增加。

对于未选择的事物心存留恋,不能说是真正“做了决断”。

将未选择的事物从头脑中剥离,集中精力去做已经选定的事,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了决断”。

能够做出决断固然重要,而当今时代则要求我们更“快速”地做出决断。

因为,当今时代变化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人们不难想象,坂本龙马a所处的时代和当今时代的变化速度是完全不同的。

有句话是“十年如隔世”,而当今社会是五年如隔世,某些行业甚至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其技术和标准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时代变化如此飞速,如果我们不加快决断速度,就会迅速被时代抛弃。

经常看到某些企业因为跟不上时代变化而破产,而作为商务人士如果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速度,将很难在企业中立足、生存。

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紧跟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做出决断的事情也日渐增多。

这时,毫不犹豫、“快速”地做出决断是十分重要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快速做决断,也许会犯错、失败吧?因此,是不是慢慢思考再行决断比较好呢?”

确实,也许有时是那样。不过,我认为还是快速做出决断要好一些。

这是因为能快速做出决断的人,就算失败,也能马上做出下一个决断,其挽回的速度也快。

当然,如果第一次就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但人非圣贤,所做的决断都正确、都成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所有决断中既有成功的决断,也有失败的决断。

有时候,最初被认为是正确的决断,结果却是失败的。

但决断速度快的人,其逆转的速度也快,总的来看是成功的。仔细来看,他们的决断中也有很多失败的部分,但相较而言,成功的时候更多,相加相减,最终得到的仍是好结果。

许多人深信,为了不失败必须做出正确的决断。越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是难以做出决断;一旦失败,他们就会情绪低落,陷入恶性循环。

不能决断之人,正属于这种类型。

相反,即使失败,为挽回损失能迅速决定下一步的人,会迅速采取措施,很快起死回生。实际上,能够做到这点,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

说到底,取得成功,并非不经历失败,而取决于失败后是否能够快速卷土重来。

能做决断之人,其决断速度也快,失败时的逆转速度也快。

a 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译者注本章总结● 当下的决定,将创造你的未来。● 有意识地做出决断,迎接顺利的人生。● 只是内心认为“已做决定”,人生并不会有所不同。● 未意识到要有所“舍弃”的决断方法,不是好的决断方法。● 决断速度快的人,其逆转的速度也快。

第3章

快速、正确做出决断的技巧

在做决定或选择时,你是否想过“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研讨会上,我问学员“你们做出决断最终想得到的是‘幸福’或者是‘成功’吧”,大部分人会回答说“是的”。说到底,人本是为得到幸福或是为取得成功才做出某个“决断”的。

在幸福和成功中,你会选择“幸福”还是“成功”呢?很多人的回答是“幸福”。因为大家都想得到幸福啊。

继续提问,幸福和成功的区别是什么?结果却几乎没有人能明确说明。大家纷纷说:“幸福朦朦胧胧,成功金光闪闪”,“幸福是精神上的,成功是精神和物质上的”,“幸福是家庭的幸福,成功是事业上的成功”。虽然讨论热烈却没能给出明确的定义。

也就是说,大家想得到幸福,可对于最终目标的“幸福”却又概念模糊,界定不明确。

这样,目标终点不清晰,理所当然就不能朝着目标全速奔跑。

请想象一下,在黑暗之中,不知晓幸福、成功之光在何方闪耀,你能朝着幸福和成功全速奔跑吗?其结果必然是,或原地踏步,或最大限度地朝着目标可能存在的方向,一边慢慢摸索,一边匍匐前进。

这种状态下,取得幸福和成功将会耗费太多时间。

那么,被很多人设为目标的“幸福”是什么呢?

定义幸福的方式有很多,而我认为,“所谓幸福,是能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真正实现这种价值观的状态”。a

举例来说,喜欢女演员北川景子类型女性的男士,如果能与北b川景子交往,便会觉得幸福;而喜欢搞笑艺人近藤春菜类型女性的男士,如果能和近藤春菜交往,就会觉得幸福。这样(如果是男士的话),能与自己喜欢类型的女性交往,就会觉得幸福。

为了了解把握自己处于何种状态才会感到“幸福”,我们有必要先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有了明确的价值观,至少我们可以朝着幸福奋勇前进、全速猛冲,比那些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人能够更早得到幸福。

以上面提及的情况为例,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就很难找到心仪的交往对象。即便他们和北川景子交往,也不会感到幸福。

而有些男士清楚自己喜欢的类型是近藤春菜,他们就会比那些不了解自己、而选择与北川景子交往的人,更能感觉到幸福。

为了得到幸福,首先明确自身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来看看所谓“成功”是什么?以刚刚提到的例子为例,与北川景子交往的男士(姑且称为A先生)和与近藤春菜交往的男士(姑且称为B先生),你认为他们谁更成功?

A先生和B先生均是与自己喜欢的女性交往,因此二人的“幸福指数”相同。但是,更多的人会认为与北川景子交往的A先生更成功吧。

为什么呢?原因是较多的人持有这种价值观,认为北川景子比近藤春菜更漂亮。如果你是位男士,也会羡慕A先生能与那么漂亮的北川景子交往吧。

总的说来,所谓成功的人是达到了这种状态的人:首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并且周围的人也认为“他一定很幸福”。

因此,先有幸福,在幸福的延长线上才有成功。

那么,选择与近藤春菜交往的B先生不算成功吗?

不,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成功是和自己持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也羡慕你,认为“你一定很幸福”。因此,B先生如果加入与自己持有同样价值观的近藤春菜的粉丝俱乐部,一定会被认为是成功人士。

世界上仍然充斥着“如果想成功,就必须牺牲幸福”的言论,认为成功与幸福是不一致的。但如前所述,成功是站在幸福的延长线上,两者并不矛盾。

在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很多人由于过于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倍感压力,精神萎靡。但如果你了解了上述的思考方式,懂得没必要勉强自己去迎合他人,就会做到轻松生活,不再感到有压力。

理解了这些,明确取得幸福和成功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就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会选择什么,决断的速度也会随之提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