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国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8:44:40

点击下载

作者:孙建安

出版社:中国名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国记

女国记试读:

前言

《西游记》电视剧中的女国王,有着真诚而执着的爱情,但在一闪之后,又离她而去,虽是成就了法理,却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惋惜之余,忍不住在想象中为其圆梦。孙建安2018年1月12日

第一回 唐王庆功三藏复命 玉帝降诏沙僧还职

如来命观音到东土大唐寻得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大唐皇帝与三藏结为兄弟,亲送御弟登上西行路程;三藏历经磨难,取来真经,被如来佛祖加封为佛〔1〕,与三个徒弟驾云归来,不数日即到唐都长安城外,四人按落云头,寻馆驿住下,沐浴更衣,并修书请驿丞转交朝廷,驿丞不敢怠慢。来日早朝,礼部尚书奏道:“昔日前往西天取经之高僧,俗名陈玄奘者,已经归来,现在城外驿馆候旨”。唐王闻奏大喜,令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使有司迎待。房玄龄乃遣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奉迎。听说取经的和尚回来,长安全城轰动,男女老幼,立于道旁观看。房玄龄在城门接着唐僧,师徒四人跟随房玄龄,行至皇宫大殿前,唐王已率百官在殿外迎候。三藏看见皇上,急下跪叩拜,唐王亲上前扶起。来至殿内,唐王赐座,百官列于两旁。三藏奏道:“十数年前,贫僧受陛下派遣,前往西天,取经求法,幸不辱命,今向陛下缴旨”。唐王道:“西天路途遥远,险阻难行,御弟辛苦了。”三藏答道:“途中经观音菩萨指点,收得这三个徒弟,亏得他们降妖除怪,方能成功。”唐王道:“三位高徒辛苦。”悟空道:“不辛苦,不辛苦。”唐王又向三藏道:“一路上果经何国,果遇何险,所经之地,风土人情如何?且为朕细细道来。”三藏遂将沿途所经之事扼要禀告,并呈上沿途见闻笔录,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唐王当即降旨,将三藏笔录刻印成书,以传后世。不一时,宴席齐备,唐王道:“今日慰问三藏法师,皆为素宴。”并亲向三藏敬酒,三藏欲拒,唐王道:“今天非比往日,御弟成此大功,是佛门喜事,亦是我百姓之喜事,但饮一杯,以为庆祝,非干破戒。”三藏谢过,饮了一杯。群臣亦皆欢饮,又有宫廷舞乐助兴,尽欢而散。悟能说起,取经事毕,该让其回高老庄了。唐僧道:“汝等乃观音指派给我为徒,要走,也得观音法旨。”正说时,忽见太白金星从天而降,悟空认得,上前打个问讯,说道:“金星老儿,好久不见,甚风吹得到此?”金星道:“你这猴头,取经功成,不来报告,还得我来相请。”于是与唐僧见过。唐僧道:“上仙光临,有何见教?”金星道:“玉帝知汝等圆满归来,令老臣前来传旨,请汝师徒上天宫,一来庆贺,二来有些安排。”唐僧道:“上仙远来且请暂歇,待明日辞过唐王,再随上仙去就是了。”翌日,唐僧与金星一道上殿求见唐王,唐王见有天宫神仙降临,惊喜非常,执金星手道:“请仙师代奏玉帝,保我大唐,风调雨顺,长治久安。”金星答道:“陛下英明睿智,政治清明,自然国泰民安。”辞别唐王,师徒四人与金星腾空而起。来到天宫,金星先进殿奏道:“启禀陛下,唐僧师徒请到。”玉帝道:“宣上殿来。”四人进至灵霄宝殿,唐僧道:“贫僧拜见玉帝。”玉帝见唐僧庄严持重,慈眉睿目,雍容伟岸,心中大喜,叹道:“真中华俊杰也!”忙令赐座,唐僧谢座,向前坐下。悟空拱手道:“玉帝老儿,久违了。”玉帝笑道:“你这猴头,成了佛了,还是这般无礼。”八戒、沙僧也向前拜过,立在一旁。玉帝道:“三藏法师取经成功,是人间一盛事,亦是天上一盛事,你的三个徒弟,说起来本是我天宫中人,而今,经也取了,事也完了,这三个徒弟是不是该还给我了?”唐僧道:“三个徒弟出生入死,降妖除魔,若无他们,如何能到西天?心里想回报他们,却无所回报。”悟空抢道:“师父说哪里话,不是师父搭救,我们如何能成正果,该是我们报答师父才是呢!”悟能、悟净也忙说道:“师兄说的是。”唐僧又道:“陛下圣意,本不应违,只是这三个徒弟,是观音菩萨指引我收留的,贫僧不敢擅作主张。”一语未了,人报:“观音菩萨驾到。”原来,玉帝早料及此,所以也将观音请了来。观音与众人见礼毕,向唐僧说道:“汝取经回唐,扬我佛法,功德无量,今事既毕,徒弟使命亦毕,由他们去吧。”唐僧道:“谨遵师命。”玉帝道:“悟空、悟能、悟净,你们都听见了?先拜过你们师父和观音。”三人跪向唐僧道:“恕弟子愚鲁,未能好好服侍师父。”唐僧上前扶起。三人又转向观音:“谢菩萨指引正道。”观音答道:“乃佛祖旨意,非吾能也。”玉帝道:“沙悟净,汝本为朕的卷帘大将,因犯错而遭贬,今着你还回天宫,官复原职。”悟净下跪领旨。玉帝指着八戒道:“猪悟能,因戏嫦娥而受罚,仍着你统领八万天河水兵。”八戒道:“启禀陛下,非是老猪抗旨,八戒不想在天为官,也不想成仙成佛,情愿纳还净坛使者尊号,做个凡人,回高老庄,仍为高家女婿,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累也罢,苦也罢,富也罢,穷也罢,贫贱夫妻相守白头,胜过神仙一千筹。我老猪生性憨直,容易犯错,与其将来犯错受罚,不如现在先退一步,望陛下恩准,亦望观音恩准。”观音道:“你这净坛使者称号是佛祖亲封,我亦无权变更。”方说着,人报佛祖驾到。观音、唐僧一齐上前见礼。悟空上前嘻嘻笑道:“到底是佛祖,能知过去未来,定是来受八戒之请的了。”如来笑道:“你这猴头也忒精了些,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观音在旁也笑了。如来向前与玉帝施礼毕,遂向玉帝说道:“八戒所请,陛下以为如何?”玉帝道:“看来八戒志向已定,只得由他了。”如来道:“人人皆有佛缘,能得佛意,在家亦能成佛,不得佛意,出家未必成佛。八戒心真,不必执着于佛号。”八戒跪向佛祖道:“谢佛祖引入佛门,谢佛祖引出佛门,八戒前者在佛不曾为佛,今不在佛,却当向佛。”八戒转向唐僧:“师父,以前你是我的师父,是徒弟的师父,今后你依然是我的师父,是众生的师父。”八戒又转向玉帝:“陛下,我回高老庄是去做女婿的,不是去做妖怪的,请陛下脱掉我的猪身,还原我的本身。”玉帝传旨,着人去瑶池取一盆生命之泉来。不一时,水取到,玉帝令八戒在泉水中洗一把脸,刹那间,八戒变回了当年天蓬元帅的模样,一堂堂伟男子也!唐僧见了又惊又喜。悟空笑道:“这回高家小姐不会叫我去降妖了。”玉帝道:“孙悟空,你自恃本领高强,当了齐天大圣还不满足,还想朕的宝座,你是还想坐朕的位子呢,还是继续做齐天大圣呢,还是到西天去做佛呢?”悟空笑道:“陛下休要取笑,俺早已明白,你那个位子不是人人都能坐的。齐天大圣呢,说起来是我自封的,也不算数。这个斗战胜佛嘛,算是名正言顺,不过我也不在乎。”观音道:“好大口气,多少人修炼一辈子,连门都入不了呢,佛祖亲封的佛,你竟敢说不在乎。”悟空道:“菩萨你是知道的,我这人无法无天,当什么都不如在花果山当猴王。”玉帝道:“这猴头,又闹天宫又取经,折腾半天还是只想去管一群猴子。”悟空笑道:“当个猴王,不受约束,自在。”玉帝道:“这泼猴,倒想自在,我偏不让你自在。”悟空笑道:“是不是又想把俺压到五行山下?”玉帝道:“还把你压到山下,岂不屈才了?”悟空道:“那要怎样?”玉帝道:“这天上的神仙有我管着,人间的万民有唐王管着,那地上的妖怪,却没个管束,常常为害。朕欲命你为妖界领袖,引导他们,教他们知善恶,明法度,懂礼仪,行仁义,与人间和平相处,这是对天地万物皆有利的大好事,能做好这事,这齐天大圣,就名副其实了。”悟空笑道:“这事倒是合了俺的胃口,凭俺一根金箍棒,谁不听话,定将其扫荡干净。”玉帝道:“若只要扫荡干净,我有十万天兵,再加如来的法力,还要你做什么?要你去是教化它们,不是打杀它们,纵有争斗,也是为了制服它,而不是消灭它。”玉帝又道:“你统领妖界,也是代天行事,若有急难,可上天求助。”悟空道:“会的会的。”玉帝又向唐僧道:“三藏法师,我天宫本是神仙聚会之地,皆为道家,法师今已成佛,我想请法师到天宫,与众仙并列,共参天地之道,不知法师意下如何?”唐僧答道:“多谢陛下厚意,贫僧西天取经,并不是为了成佛成仙,只是想深究佛法真理,只愿做个凡人,继续经典传译之事,望陛下体谅。”玉帝道:“难得法师专志于佛学,朕就不勉强了。”太白金星道:“玉帝有旨,今日各位就在天宫安歇,悟净可回卷帘大将府,明日王母在瑶池设宴共贺取经功成。”悟净回到将府,将府旧属早已得到通知,迎进悟净,换过衣服,欢叙别情。第二日,天上各路神仙齐聚瑶池,悟空引唐僧至王母跟前,悟空向王母道:“王母,这就是我师父。”唐僧合十行礼道:“贫僧拜见王母。”王母将唐僧上下打量一回,赞道:“好清秀人物,怪不得连月宫的玉兔姑娘都要思嫁呢。”适嫦娥携玉兔随侍在侧,玉兔听见,低头羞涩不语。悟空又引唐僧与其他神仙一一见过,方入席安座,如来、观音、玉帝也入座毕。玉帝与王母坐于正中,如来、观音坐于玉帝左侧,唐僧、悟空坐于王母右侧。王母道:“三藏法师不远万里,将真经取回中国,佛法得以光大,佛义得有准绳,治世之辅佐,安民之典藏,实乃无上之伟业也。”王母接着说道:“今日乃是素宴,无佳酿醇酒,唯甘露清泉而已。”王母乃举杯向唐僧:“法师功高,请饮一杯。”三藏忙举杯而饮,只觉满口异香,清彻肺腑。王母又举杯向众人道:“各位神仙,请了。”众人皆畅饮一杯。三藏道:“贫僧本是凡人,何德何能,敢与群仙共坐,侥幸有所小成,实乃苍天垂福也。先以此杯,谢王母盛情。”王母举杯共饮。唐僧又道:“再以此杯谢玉帝之错爱。”玉帝举杯还礼。唐僧再道:“若非佛祖观音指点,安有贫僧之所行也。”如来、观音举杯共饮。唐僧又举杯道:“向日取经路上,多得各位神仙相助,在此一并略致谢忱。”众仙道:“分内事,不值一提。”各各满饮一杯。悟空道:“这些神仙,有的该敬,有的该打。”观音道:“你这猴头,总是无礼,如何就该打?”悟空道:“那太上老君的牛,搞得我老孙好苦,连金箍棒都给套了去,羞煞我,气煞我也!还有如来佛祖,你手下的文殊、菩贤二位菩萨,放出坐骑,拦阻于道,就是你观音的金鱼,还有金毛狮子犼,也出来捣乱,你说该不该打?就是佛祖、观音,也要治个管束不严之罪。”如来笑道:“这猴儿,又要放刁,还派上我的不是了。”只见奎星上前说道:“悟空说的是,我也曾到下界做了十三年的黄袍怪,还将三藏法师变作老虎,惭愧惭愧,今向法师赔礼了。”说罢深深一揖,唐僧亦欠身还礼,众人见状,尽皆大笑。玉帝道:“各位仙长,悟空、悟能、悟净皆因犯错遭贬,朕已恕免彼等之罪,唯悟能不愿在天为官,愿做凡人回高老庄,朕已准其所请。今日下诏,诏告天下。悟能,你可想仔细了,诏书一下,就不能更改了。”悟能道:“感谢陛下关怀,悟能心已坚定,决无反悔。”玉帝传旨太白金星宣读诏书,悟空突然喊道:“等一等!”玉帝道:“想是你要反悔了?”悟空道:“我倒不会反悔,我是想替师父反悔。”唐僧道:“我何曾说要反悔?”悟空道:“师父莫急,听俺道来:前年路经女儿国时,那女国王对师父情深义重,依我看,那女国王与师父倒是天配地设的一对,现今师父取经的事也完了,何不脱佛还俗,与那女王婚配,也是人间一美事,诸位以为如何?”众人不料悟空竟会说出这一番话来,一时不知所对,尽皆哑口无言。唐僧正色道:“贫僧身许佛门,只以天下苍生为念,非如此,也到不了西天。取经事虽毕,普度众生事总无了结,何来还俗之说?”只见王母笑向玉帝道:“这个孙悟空,虽是石头中生出,目无法度,不知礼仪,但做起事来,其通情达理之处,却也非常人所及,可别错看了他。”玉帝笑道:“朕岂不知?不然也不会让他去统领群妖了。”玉帝转向太白金星道:“金星,宣旨。”金星拿出诏书宣读,意谓:“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助三藏法师取经有功,兹免去前罪。沙悟净复职卷帘大将;猪悟能自愿脱离仙籍,降为凡人,念其功勋,赐银三千两;孙悟空,复其齐天大圣称号,令其掌管下界群妖,代天施治,另赐银一万两,在下界建大圣府,以为其廨署。”三人一起向前拜谢。王母道:“舞来。”一时鼓乐大作,一群武士从旁次第入场,威武雄壮,声振屋宇,边舞边唱道:“天苍苍兮河无疆,猛士锋芒兮指前方,卫我天宫兮大无畏,旌旗漫卷兮功名扬。功名扬兮在疆场,战鼓轰呜兮敌胆丧,保我黎民兮民拥戴,万民安康兮颂吾皇。”武士舞毕,嫦娥率玉帝七个女儿及玉兔翩翩而上,舞姿轻曼,倩影婆娑,嫦娥唱道:“星灿灿兮月有光,云淡淡兮飘无方,心寂寂兮何所念,伊人渺渺兮断我肠。绿枝新芽兮又芬芳,蜂蝶逐逐兮意彷徨,意彷徨兮何所止?四顾怆然兮寻故乡。”一曲终了,泪珠儿已从嫦娥眼中淌出,满座无声。玉帝的七个女儿也已泪下。王母缓缓道:“天上人间,情乃至理也,也难怪孩子们有此感伤。”嫦娥等归座。王母又道:“凡事以适度为好。”众皆无语。王母又向唐僧道:“三藏法师,世上事,空缘于非空,有起于非有。刚才悟空所言,在空有之间,合情方有理,合理方有律,其意不谬,试细思之。”三藏道:“谢王母指点,贫僧一心只在译经事上,欲告辞回长安。”悟空道:“不急不急,难得来一次,明日我再陪你到各处玩玩。”玉帝道:“悟空说的是,领略天宫意境,以别仙佛异同,或有助于参禅。”如来、观音道:“我们是要告辞的了。”边说边起身向玉帝、王母及众仙道别。第二天,悟空三人陪唐僧游览天宫,先去了御马监,悟空对唐僧道:“这就是老孙当年做弼马温时,管马的所在。”又来到蟠桃园内,悟空道:“玉帝老儿给了俺个齐天大圣的空衔,就让俺看守这桃园,昨日席上蟠桃,即出自此。”四人又来到天蓬元帅府,悟能道:“师父,当年我老猪就在此掌管天河水兵。”帅府旧属见悟能进来,忙向前恭敬施礼,齐声道:“元帅掌管天兵,何等威严,怎么就舍不下那个高老庄?元帅喜欢嫦娥时,何不向玉帝禀明,明媒正娶,有何不可?”悟能道:“休得胡言,嫦娥乃月宫之主,素来敬重,只是那年酒后失态,一时迷误,该当受罚。我那高老庄的媳妇,虽是村姑,究竟也是在我落难之时所娶,俗话说,糟糠之妻不可弃。”众人道:“还是元帅有情有义,非吾等所能知也。”一时,到了卷帘大将府,部将见悟净到来,忙拱手施礼道:“参见将军。”悟净吩咐:“吾师父师兄到此小聚,备素宴一席来。”众人答应一声“是”。不一时,宴席齐整,四人入座,早有士兵上前斟酒。悟净道:“师父,师兄,请了。”悟净又道:“当年在蟠桃会上,我不过失手打碎一只玻璃盏,没想到会受那样严厉的惩罚,更没料到,受罚做了妖怪,反得以皈依佛门,与师父结为师徒,冥冥中,似有天意在安排,盖佛之所谓‘缘’也。人生聚也是缘,散也是缘,将来我们各人如何,亦非人所能料者。人生沉浮,皆随其缘,随缘而行,随缘而止,是佛也。”听悟净说出此一番话来,唐僧不由暗暗称奇,想到取经途中,自己多次误解悟空,而悟净总是坚信不疑,其见识亦不在我之下。想到此,唐僧答道:“悟净说的是。”餐毕,唐僧道:“我们该回长安了。”悟空道:“我们再到各处去道个别吧。”四人出来,先到了太上老君处,悟空叫道:“那牛鼻子老道,还不快快出来,俺师父来也!”老君笑吟吟,早候在阶前,挽唐僧进入厅中。唐僧道:“今能登临仙府,实乃三生有幸,向有不明之处,冀聆仙师诲示。”老君道:“佛法无边,何须向我道家请教?”唐僧道:“不然,当年悟空在取经路上,就曾阐述阴阳之理〔2〕,深以为然,佛道两家各有所长,非敢能自大。”悟空道:“老官,且让我师父见识一下你的炼丹炉。”到了丹房,悟空向唐僧道:“师父,你看这八卦炉如何?”唐僧看到炉内烈火熊熊,炽热难当,失声道:“这等炉火,只怕生铁也化成水了!”悟空道:“那牛鼻子老道就将俺放到这炉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好狠心也!”老君笑道:“你若再造反时,更要炼你九九八十一天!”四人到了李天王处,哪吒迎进。唐僧道:“贫僧将要返唐,特来告别,取经途中多蒙天王、三太子相助,今日也是登门相谢。”天王笑道:“助法师,亦是助我天宫,何足挂齿。”悟空道:“天王,我且问你,当年那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法办了呢,还是私放了呢?”天王笑道:“自然秉公办理,你还信不过?”悟空摇头笑道:“信不过,信不过!”天王正色道:“你这猴头,当年哪吒获罪时,尚未袒护,何况他人?我身为天王,是要代天执法的,岂能徇私?”悟空道:“那就好,那就好!恕我多心,恕我多心!”四人辞别出来,到了灵霄殿上,玉帝问道:“天宫如何?”唐僧道:“仙草萋萋,霞蔚云蒸,瑶阙金宇,气象万千,非人间所能望其万一也。”玉帝笑道:“过誉了。”太白金星道:“所有礼物打点齐备,拟派卷帘大将送至下界。”玉帝道:“很好,金星代朕送至南天门。”出了灵霄殿,刚到南天门,忽听有人叫道:“等一等。”欲知后事,下回分解。〔1〕故事见吴承恩著《西游记》。〔2〕见《西游记》第36回: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笔者按:魂即是阳,魄即是阴。悟空这段话是以月亮圆缺的变化过程来说明阴阳消长的过程,阴阳消长属道家理论。根据《西游记》第一回,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学的是道。)

第二回 建驿道坦途跨险阻 通使节西域交中原

金星与三藏四人刚至南天门,忽听有人叫道:“等一等。”回头一看,原来是嫦娥与玉兔追来。三藏忙施礼问道:“仙子有何见教?”嫦娥道:“当年失察,让玉兔得以偷行下界,阻碍法师西行,多有得罪,今此前来致歉相送,并聊赠薄物。”唐僧道:“前事亦属人之常理,不必挂怀。”嫦娥取出一玉雕佛手向唐僧道:“此物乃昔日王母所赐,赠予法师,以赎愆尤。”唐僧忙道:“不敢不敢。”接过佛手。嫦娥又取过一玉雕桃子向悟空道:“谢悟空手下留情,未伤玉兔性命。”悟空接过桃子道:“不谢不谢。”嫦娥又从玉兔手中接过一玉雕苹果向悟能道:“当年不能全怪天蓬元帅,也是宴席上嫦娥惊恐,失声叫喊,惊动众人,致使元帅受罚,嫦娥以为罚得重了些。今元帅能放弃功名,不忘糟糠,令嫦娥敬佩。人世虽短而欢娱,仙寿虽长而空寂,元帅得之也。”悟能称谢,接过苹果。嫦娥又向悟净道:“将军还在天宫,就无须相送了。”悟净道:“这个自然。”三人齐向嫦娥道:“就此拜别,仙子保重。”又向金星道:“多谢金星相迎相送。”言罢,四人出南天门,飘然而下。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在唐僧酬献天宫的这三日,地上已过去了三年。且说三藏等人上天后,翌日早朝,唐王向群臣说道:“三藏法师带回沿途百十余国信息,朕意欲与各国加强交流,众卿有何高见?”房玄龄奏道:“陛下所言极是,可扩展驿道,方便交通,互派使节,互通有无,与各国和平相处,以使边境安宁。”唐王道:“依卿所议。扩展驿道事由工部主持,兵部协助,即刻施行。”房玄龄又奏道:“三藏法师取回真经甚巨,可建一寺庙,以作其藏经、译经、传法之所,并选取高僧及年轻有资质又有志于佛学者,作三藏弟子,向其学习并助其翻译佛经。”唐王准奏。于是下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暂于弘福寺翻译,仍敕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高僧五十余人,帮助整理校对。且说大唐官制有三省六部,各部下辖四个司,各掌其事。各司长官称为“郎中”。其中工部下有一个司就叫“工部”,掌管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渔业之政,还有一个司叫“水部”,管理河流过渡、沟渠桥梁等,兵部下有一个司叫“职方”,掌管地图、镇戎及四夷归化之事。受命之后,这工部郎中、水部郎中与职方郎中立即会办相关事宜,按三藏所记方国,勘察地形,将原来已有的路,拓宽修补,没路的地方新建道路桥梁,同时向人烟稀少处移民,增派军队驻守,增设驿站,两、三年的功夫,与各国交通大为改善,沿途也渐兴旺,商贾不绝于途。唐王又派遣使臣,将大唐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带到各国,各国也派使节回访,并将自己的特产带给大唐。话说那女儿国国王,听说唐僧取经成功回到大唐,兴奋异常,遂向唐使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并派使臣随大唐使者来到长安,与大唐建立友好关系。其他如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灭法国、凤仙国、玉华国、天竺国等也先后派使者来到长安,都向唐王提及当年唐僧途经本国情形,也想再与唐僧相见。唐王则告知各国使者,唐僧等人已去天宫,不日即可归来。唐僧等回来后,至鸿胪寺禀报,鸿胪寺又向中书省报告。次日早朝,房玄龄奏道:“三藏法师已从天宫返回,现在殿外候旨。”唐王忙命:“宣上殿来。”唐僧四人上殿拜见唐王,三藏将天宫玉帝接见、王母宴请等事一一奏报。三藏又道:“悟能已自愿脱去仙籍,将回高老庄与其妻团聚。”唐王看悟能,已非先时八戒模样,赞道:“好一表人才。”三藏又道:“悟空已受玉帝之命,掌管地上群妖,以化其害。”唐王道:“此亦人间之福音。”唐僧又道:“悟净已复职天宫卷帘大将,玉帝令其陪送贫僧返国,并衔使命。”唐王看悟净已身着戎装,俨然一威武将军,心中高兴。悟净启禀道:“玉帝着末将拜见大唐皇帝陛下,并有亲笔书信一封。”悟净呈上信,唐王展信观看,信上写道:“大唐天子鉴:自混沌初开,天地分明,中国大地,日新月异。昔有大禹敷土〔1〕始定九州,今有李唐治隆而安百姓。近者三藏法师,取西经而润东土,考异域以资中原,目注经典,意在文明,天甚慰之。宜体恤黎庶,富国强兵,威镇四海,德庇万邦,此安国立民之根本,慎之,重之,以莫负天之所望也。玉皇大帝谨嘱。”阅罢信,唐王下至阶前望空下拜叩首曰:“儿臣谨依天命。”待唐王归座,悟净又道:“玉帝有礼物赠与大唐皇帝。”言罢,奉上礼单:玉帝赠绛云石狮子一对,王母赠灵芝仙草两枝,太白金星赠嵌金玉如意一柄,托塔天王赠宝弓一张、箭一壶,太上老君赠仙丹十粒,二十八宿共赠各色夜明珠二十八颗,嫦娥赠玉镯一对,七仙女共赠各色宫扇七把,还有其他诸路神仙所赠,唐王看罢大喜。唐王向三藏道:“朕为法师专建了一座大慈恩寺,经卷已安放其内,御弟即可移居。”唐王又向悟净道:“将军今为天宫使者,是另居使馆呢还是与法师同住?”悟净道:“末将与师父已聚日无多,愿与师父同住。”唐僧道:“悟能欲回高老庄,悟空也将走马上任。”唐王答道:“且莫急于离去,待与诸国使者见过再走不迟。”唐王向房玄龄道:“通知各国使节,三日后与御弟欢聚。”唐僧四人,遵王命移住大慈恩寺,五十名弟子迎进。安顿好后,就开始指导弟子们学习梵文,翻译佛经。三日后,各国使者络绎而至,拜见唐王。唐王道:“各位贵使,三藏法师前往西天之时,多蒙各国相助,方能成功,今设便宴,以表谢意,请各位满饮一杯。”各国使者举杯共饮。唐王又道:“法师对沿途各国风土人情,山川地理,记述甚详,一展大唐眼界,使大唐能与各国加强交通,建立联系,从各国获益颇多,是大唐兴盛之不可或缺者。”众使者答道:“大唐乃上邦大国,文明久远,吾等小国,能引以为援,是莫大之荣幸事。吾等莫不感大唐之盛德,亦莫不记法师之功劳也。”三藏忙道:“今各国与中原相互交流,乃天命使然,贫僧乃一出家人耳,何敢言功。佛以慈悲为怀,总以各国和睦为上,若相杀伐,则非苍生黎民之福也。”众人皆道:“法师所言极是。”时有天竺国使者奏道:“启禀陛下,我国公主,曾为月宫玉兔所摄,幸蒙法师师徒相救,方能还国,与父王母后团聚,至今尚未婚配。敝国国王意欲将公主许配与大唐皇子为妃,一来使公主终身有靠,二来使两国亲密绵长,此意不知是否唐突耶?”唐王转向众大臣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众大臣道:“此举可增强两国关系,是吉利事也。”唐王转向天竺使者道:“待贵使返国之时,着派使者随往贵国行聘。”天竺使者道:“谢陛下隆恩。”天竺使者又道:“本使欲设宴答谢皇帝陛下和三藏法师,不知肯拨冗光临否?”其他使者亦道:“吾等亦有此意。”唐王道:“诸位使者代表本国相邀,朕岂不从请?着鸿胪寺、光禄寺协助安排。”众使谢过。先是天竺国使者相请,接着是宝象国使者相请。谈起宝象国公主被黄袍怪骗去事,唐僧道:“说来惭愧,都怪我赶走了行者,让那妖怪逞了凶,连带一个侍女也被他吃掉。”宝象国使者道:“法师不必自责,这也是天数。只是那妖怪既为天上星宿,放着好好的神仙不做,偏要下界为妖,害人又害己,何苦来呢!”下一日,是乌鸡国使者设宴。使者道:“当年那妖道,变作国王行骗,我等肉眼凡胎,哪里识得,幸得法师师徒降临,救国于厄难,当敬法师一杯。”三藏举杯共饮。悟空道:“依我看,那国王也有些不是,水旱天灾,本是自然,非人力所能为者,怎能听信邪道妖术。不信邪,则邪不能浸,信邪,则邪至矣。”唐王道:“悟空说得有理,治国治家,在人而不在神,人能自治,方有神助,人不自治,则神亦弗能为矣。”再一日,是车迟国使者答礼。悟净道:“车迟国那三个妖道,欲与我师兄比本领,怎是师兄的对手。”车迟国使者道:“当年比试时,我也在场,孙长老那些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悟空道:“八百年前,老孙从天地之中生出之时,其实也是凡人一个,只是想求个长生不老之术,才漂洋过海,历尽艰辛,访得真师。一来师父教得用心,二来老孙学得努力,方有此成果。”三藏道:“那师父果然是谁?”悟空道:“俺师父赶我下山之时,令俺不得说出谁是俺的师父,师父从此以后也不再见俺,俺当谨守师训。那一年为救人参果树,也曾去找过他,已是人去楼空、蛛丝满墙矣。”众人听了,叹息一回。后一日,是女儿国使者做东。女儿国使者不是别人,正是女儿国当朝太师,说起当年误饮子母河水而有孕,众皆大笑。太师道:“吾国女王对唐御弟一片真情,至今念念不忘。唐御弟既已取经功成,何不与我王婚配,于国于家皆有利。”唐僧忙道:“贫僧身许佛门,已无人间福缘。”悟空道:“依我看,师父就还俗,也是可以的,佛法戒律虽多,却也没有说不能还俗的。”唐僧道:“当年我就与那女王讲了,要想相聚,除非来世。”唐僧再提来世,本是推托的话,意在不可能,谁知悟空呵呵笑道:“这个来世嘛,倒也不难。”太师向唐王道:“皇帝陛下,那天竺国公主可嫁得皇子,我女儿国国王就嫁不得圣僧么?只要陛下令其还俗,这点难题不是易如反掌么?”唐王笑问房玄龄道:“卿意以为如何?”房玄龄道:“依微臣所见,若两国果能联姻,于我大唐有利,女儿国亦有所依仗,且为他国树立典范,以相仿效,其义非常。”唐王道:“朕亦以此为是。三藏取经,是国之大事,与他国交好,亦是国之大事,可令其还俗。”三藏还要申辩,悟空止道:“师父,我有法使您变为来世,您就不要推了。”众人道:“如何便有来世?”悟空道:“让师父到阴曹地府去走一趟回来,不就是来世了吗?”唐僧道:“胡说,那阴曹地府是想去就去想来就来的吗?”悟空笑道:“在别人自然是不能,在老孙却当耍子。”太师道:“皇帝陛下,敝使以为,女王非比常人,得由她亲临面商方可,何不请我王前来贵国一趟?”唐王道:“如此甚好。待朕修书一封相邀。”太师道:“多谢陛下。”唐王向房玄龄道:“明日即派使者到女儿国,并派士兵护驾。”第二天,大唐使者即率队前往。还有其他诸国都有答谢,兹不赘述。那礼部下辖的四个司,其中一个司叫祠部,专管祠祀、享祭、天文、卜筮、医药、僧道事务。一日,祠部郎中上奏本,说道西方有霞光映天,数日不散,是祥瑞之兆。忽报有南月陀国使者到,欲知后事,下回分解。〔1〕敷土:敷,分,敷土就是划分九州的土地。《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意是:禹划分土地为不同的疆域,根据山的走向砍削树木作为标记,以高山大河奠定各区域间的边界。

第三回 孔雀国诚意献孔雀 女国王从头道女国

这南月佗国,在祭赛国之南,唐僧取经之时并未经过,当得知祭赛国、朱紫国等与大唐交好之后,也欲与大唐通欢,遂派使者前来,觐见皇帝,呈上国书,表达友好之意。使者道:“敝国国王为向大唐皇帝陛下表示敬意,特献孔雀十对,请皇帝陛下赏阅。”唐王及群臣来到殿外,果见一溜排下十个笼子,每个笼子内一对孔雀,那孔雀凤冠长羽、色彩绚丽、昂首挺立、气宇非凡,唐王一见,龙颜大悦,向众大臣道:“前日祠部所说祥瑞,盖应在此。”众大臣一齐称贺道:“陛下德光普照,天下归心,福永祚长,人民安宁,故有此吉兆。”原来,这南月陀国盛产孔雀,又叫孔雀国,故以孔雀为国礼。宴席上,使者又献上孔雀舞,唐王欣然,赞勉有加。使者又道:“敝国与那祭赛国相邻,每年要向其纳贡,稍有迟缓,便相责难,乃至侵扰我边民。我国小力薄,争执不得,陛下可否向该国使者致意,使两国能和睦相处,敝国臣民将世代铭记陛下恩德也。”唐王答道:“这也不难,待朕明日召见祭赛使者。”第二天,祭赛使者应召而至。唐王道:“贵国与那孔雀国关系如何?”使者答道:“孔雀国与敝国关系本也不错,只是后来有些不睦。”唐王道:“却是为何?”使者道:“敝国有一佛塔,塔顶有一佛宝,夜间放光,敝国臣民皆以其为国之庇护。邻国闻之,亦愿托庇此宝,有大事时,常到佛塔前拜祭,为此,每年定期向我国纳贡,我国也为其提供方便。后来,佛宝被盗,邻国不能拜祭,也不再进贡了。幸得三藏师徒到来,擒获妖孽,夺回佛宝,邻国又来拜祭,只是不愿再纳贡,那孔雀国也是这样,因而有些争执,一来二去,矛盾日深。”唐王道:“佛宝本是佛家之宝,只是借贵国展示,非为一国所专有,贵国却以此向近邻索贡,岂不玷污了佛祖,亦有损贵国之德,长此以往,那佛祖鉴明,恐佛宝不复为贵国所有了。依朕之见,何不放弃纳贡,让佛宝为天下人所共仰,于贵国之利,实大于一点贡品了。”使者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这事非敝使所能定夺,得奏请国王恩准方可。”唐王道:“这倒也是,请贵使尽速办理。”使者道:“明日即修书报送国王,转达陛下之意。”唐王答道:“如此甚好,朕就此静候佳音。”且说那赴女儿国使者,一路快马加鞭,不一月便到。使臣呈上唐王书信,太师亦派人随使到达,呈上太师书信。女国王看了两封信,大喜过望,一晚上没睡着觉,不断回忆唐僧取经路过女儿国的情景,那时她一见倾心,竭力想将唐僧留下结为夫妇,可惜唐僧一心只在取经事上,望着唐僧远去的背影,只有含泪送别,肝肠寸断。而现在,本已断绝的希望又来了,如何不叫人兴奋!数日内即安排好朝廷事务,收拾行装,率领随从,在大唐奉迎使者陪护下,前往长安。进城之日,长安百姓听说女儿国国王到来,尽觉稀奇,都挤到路旁观看。鸿胪寺太常卿与女儿国太师到城外接着,进城来,又有中书侍郎接着,迎至鸿胪馆歇息。翌日,中书侍郎引女王至金銮殿上,唐王赐座。女王道:“西梁女国国王,拜见大唐皇帝陛下。大唐声威,无远弗届,吾等撮尔小国,能得近天颜,实不胜荣幸之至也。”唐王看那女王:丰姿绰约,高鼻秀目,声音婉转,柔中有刚,心中惊异,口中答道:“西梁女国,乃我近邻,昔年交通不便,少有通达,幸有三藏法师,陈述汝国国情,遂成今日之交谊,亦是我大唐之幸事也。”那女国王一听三藏法师,心头不禁一热,乃答道:“法师一举,惠及两国,万代生民,将牢记焉。”众大臣见那女王谈吐不俗,举止得体,暗暗点头称是。唐王道:“女王连日奔驰劳累,宜早回馆歇息,明日在大殿设宴,欢迎女王,着请三藏师徒作陪。”第二天,女王携太师到大殿,唐王、三藏等早已迎候在堂。女王一见唐僧,一颗心禁不住突突乱跳。唐王席在正中,女王居右,三藏居左,女儿国太师在下面右列之首,悟空三人在左列之首,以下是文武大臣。唐王道:“女王陛下,鸾驾亲临,聊备薄酒,仅以洗尘。”说罢举杯,女王共饮。女王举杯向唐王道:“大唐圣朝,举世钦敬,琥珀杯小,仰慕意深,请饮此杯。”唐王举杯共饮,各位大臣亦举杯共饮。女王又举杯向三藏道:“昔日一别,倏忽经年,今日幸会,岂非天缘?请御弟满饮此杯。”三藏答道:“旅途匆匆,多有冒昧,辜负厚爱,幸勿见责。”言罢举杯与女王共饮。唐王问女王道:“一国臣民尽为女子,而农工营建,战事搏击,女子焉能胜任?”女王答道:“诚如陛下所言,果有诸多不便,只得以多人合力,一般事务,也能应付,就是打猎放牧,也能尽力而为,至于战争之事,因地处荒远,四周环山,几与世隔绝,至今尚无外敌入侵,虽有军旅编制,却未曾实战,偶有小股流寇闯入,尚能对付。”唐王道:“据御弟所言,只喝子母河水即可怀胎,那生下的小儿,也没有男子吗?”女王答道:“确是如此。我国中有阴阳二泉,那阳泉的功用,就是化胎;那阴泉水流入子母河,一里之内的河水,就有怀胎功用,一里之外,便与普通河水无异了。单饮阴泉,或单饮河水皆无效,而所怀之胎亦皆为女婴。”唐王又问:“贵国此等习俗是从来就有呢,还是后来形成的呢?”女王答道:“听祖辈流传,先世也有男子,因那时男人暴虐,动辄殴打女人,有些人不堪忍受,方逃出来,到这人迹罕至之处躲避,艰辛备尝。因生活困苦,终日烧香,祈求神灵保佑。忽一日,有神人托梦,因怜我等苦难,特赐阴阳二泉,以能传宗接代,但只能生女不能生男。从那时起,就以这子母河水生育后代,天长日久,渐渐繁衍,千百年来已增至十来万人。人口多了,就一样建立法制,设置官吏,推举国王。第一任国王推举出来后,举国议定,王位由前任国王所生之长女继承。以后又渐渐创立文字,建立典章,遂有今之女儿国矣。”众人听罢,默然良久。女王接着又道:“久闻大唐盛名,敝王欲在贵国考察参访,以能学习,不知可否?”唐王道:“与各国交流,亦是我大唐心愿,当从所请。”唐王转向房玄龄道:“房爱卿,令有司安排,一应规章制度、官吏设置、士农工商等任女王及各国使臣考察询问。”房玄龄答道:“遵旨。”唐王又道:“请卷帘将军一齐参与,以向玉帝报告我大唐实情,将军以为如何?”悟净道:“谨遵陛下安排。”唐王又道:“御弟游历多国,也陪同考察,以将我国政治与他国比较,评其优劣。”唐王又向悟空道:“玉帝令汝管理妖界,大唐对臣民的治理,可否参考?”悟空答道:“老孙愿意学习。”唐王道:“那就同去。”悟能道:“他们三人都去了,我岂能落后?”唐王笑道:“再陪陪你师父罢。”悟能道:“多谢陛下。”唐王又向女王道:“待参访结束,朕还有要事与女王相商。”女王答道:“是。”过了两日,女王、唐僧师徒、各国使者被请到中书省,中书侍郎道:“奉圣上旨意,安排参访日程,第一日,介绍大唐典章制度,第二日参访大理寺,第三日参访军器监,第四日参访御使台,第五日参访吏部,第六日参访礼部,第七日实地考察,第八日,观看士兵操练,第九日,观看表演,第十日由中书省设宴聚会。今日第一日,由本侍郎介绍大唐全国概况及官制情况。女王陛下,这样安排如何?”女王答道:“就按此安排进行,以后如有疑问,另行咨询。”中书侍郎道:“好,那现在就开始。”接着,中书侍郎开讲:“大唐国疆域,纵横万里,东面、南面皆临大海,西面多山,北多草原,黄河、长江,东西横贯,其间还有大小河流山脉无数。”“全境划分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州下设县,共计一千五百五十一县,各有州、县长官治理。另设有安西、安东都护府,以管理相邻各国各族事宜。全国共有三百八十万户、两千万人,以汉人为主,还有其他各族共居。”“生产以农耕为主,另有畜牧、渔业、开矿、冶炼、制陶、纺织等。”“大唐皇帝陛下统领全国,下设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机构管理不同事务,还有御使台监察各级官吏。”中书侍郎接着详细介绍政府各机构的职能,女王听得入了神。参访大理寺时,由大理寺少卿介绍了大理寺权责,并安排旁听了一起案件的审理;在军器监,参观了盔甲、弓弩等制造情况;到御使台,了解对官吏的监察情况;在吏部,主要由考工员外郎介绍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等情况;到礼部,由礼部员外郎介绍了藩属情况、与外国交往等情况;又到长安城内实地考察人民生活情况;看了唐军士兵的操练,有射箭、单兵对练、阵列变换等;又看了一场马球比赛和蹴鞠比赛,女王和众使者从未见过这种游戏,感到十分新奇,对球员们的高超技艺惊叹不已。第十日,房玄龄设宴款待女王及各使者。房玄龄道:“女王陛下,各位贵使,连日交流辛苦了,对我国政治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女王道:“左仆射大人过谦了,贵国实乃天下第一大国,管理机构齐备,法律典章完善,治理有条不紊,当为吾国学习之楷模。”众使者道:“我等将择其适于本国者,仿效学习之。”三藏道:“贫僧西行考察多国,其中也有一二可取者,但多不如大唐完备。”悟空道:“这些办法倒也不错,只是可以治人,未必能治妖。”众人皆道:“若能治妖时,也不用烦劳圣僧了。”悟净道:“大唐政治,果然清明,当如实禀报玉帝。”房玄龄听罢,心中欢喜,说道:“各位过奖,明日将各位意见奏报圣上。”女王又道:“还有一事欲向左仆射大人请教。”房玄龄道:“请讲。”女王道:“既然万事皆有专门机构管理,为什么还要建立寺庙?”房玄龄道:“此事说来话长。政府机构只能处理行政事务,却管不到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当人有了心灵的痛苦时,就得有人开导他、安慰他,教给他消除烦恼的办法,增强他生活的信心。在大唐,指导这些工作的典章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佛经,依据佛经做这些工作的人就是僧人。寺庙,就是僧人传承佛法和修炼自身心灵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他们的工作,对人民的治理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国家也支持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寺庙不得干预政事,数量也有一定限制。”女王道:“原来如此。如果女儿国也学习大唐建立寺庙时,大唐可否提供帮助?”房玄龄道:“当然可以。”房玄龄又道:“今日早朝,皇帝陛下召见祭赛国信使,祭赛国王已许诺免除相邻各国纳贡,可自由拜祭佛宝。”那孔雀国使者及其他邻国使者听了,十分高兴,孔雀国使者道:“感谢大唐皇帝陛下恩德。”那祭赛国使者也向孔雀国使者道:“过去误会,请勿记心,从今以后,愿与各邻国永相交好。”孔雀国使者及其他邻国使者一齐举杯共饮。且说那女王回到鸿胪馆,一会想着如何治理国家,一会想着唐御弟,翻来覆去,一夜未睡。翌日一早,就将太师找来说道:“这几日参访,太师有何感想?”太师道:“别的典章制度也都罢了,只见那男耕女织,夫妇和谐,生儿育女,着实令人歆羡。”女王道:“我也是这般想。人家大唐,都是男人当家作主,天塌下来,也有男人顶着,女人究竟有个依靠。想想男人的恩爱,就是受点气,也是值得。”太师道:“咱们这个女儿国,是不是也得变一变了?”女王道:“上千年都是这般生活,变起来不容易。”太师道:“我看就从陛下开始,陛下先变了,其他慢慢来。”女王道:“我如何变?”太师道:“陛下还爱恋那唐御弟吗?”女王脸一红,低头不语。太师又道:“前次已与唐王提起,唐王也很赞成,所以才急修书请陛下到来。”女王道:“唐王固然是好意,只是不知御弟心意如何,看他那神态,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太师道:“不然,他以前是要取经,纵有想法,也只能压到心底。如今不一样了,你看这几日参访学习,他一样兴味盎然,如果真是四大皆空,他还学什么?就连佛经也不必学,既然都是空,那佛经也是空。他口口声声说要普度众生,既然心里有众生,那就是还有情,既然有情,为何就不能有自己心仪的人?”女王道:“这只是你的推理,谁知他心里怎么想呢。”太师道:“唐王已说了有事要与陛下相商,定是此事。”女王道:“他们住在大慈恩寺,不好去找他,也只有等唐王消息了。”再说唐僧师徒,回到寺中,唐僧道:“贫僧虽曾在长安生活过,却一直住在寺庙内,究竟长安是个什么样子,着实不甚了了。这几日的参访学习,算是补了个课。”悟空道:“师父,依你看,这大唐国盛,是靠人间的法制呢,还是靠如来的佛法呢?”唐僧道:“佛法治心,不涉俗务。”悟能道:“心也未必治得,即如我的心,佛就治不得。师父给我取名八戒,戒这戒那,我一戒也戒不了,我贪吃贪睡,还好色,还偷懒,还撒谎,跟着师父当了这些年的和尚,除了那身和尚衣服,没有一样像佛。那年观音菩萨伙同黎山老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变作母女四人来诱人上钩,说是招女婿,我上钩了,又怎么样?当时虽被羞辱一场,转眼就忘了,依旧还是好色,现在还是,将来还是,就是封我当佛祖,也还是。我知道我的本性,所以我要回高老庄,还我本性,做个平常人,平平常常才是最好的归宿,佛法不是讲因缘讲果报吗?做平常人,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说到这里,突然失声叫道:“哎呀,我明白了!”三人看他失惊打怪的样子,齐声问道:“明白什么了?”悟能立即去行囊中拿出嫦娥送他的苹果,举着向三人喊道:“苹果苹果,不就是‘平’则有‘果’吗!原来嫦娥送这个礼物,是支持我回高老庄呢!”三人也立即醒悟过来,说道:“原来嫦娥也是有心人。”正说着,忽听通报:“有人来访。”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第四回 演说佛法长老立论 未了前情女王相思

来人是祠部员外郎。员外郎道:“前几天有日本国、新罗国派遣僧人来学习佛法,听说法师西天取经回来,欲向法师学习,再三恳请法师为其说法,陛下已经恩准,拟安排在明日,就在大慈恩寺开讲。法师意下如何?”三藏道:“悉听贵部安排。”翌日,三藏登坛演讲〔1〕,听众除了日本、新罗僧人外,还有三藏新收弟子五十人及长安各寺高僧、长安有名居士等共约数百人,一些对佛学有兴趣的官吏、士人等也来旁听,真可谓盛况空前。三藏讲道:“各位高僧,那佛祖得道之后,就开始传播佛法,各人对佛法理解不同,形成诸多派别,主要有大乘、小乘〔2〕二派,贫僧游学西天,往返十数年,途经百余国,所得者,乃大乘佛法也。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3〕,二乃瑜伽〔4〕”三藏又道:“贫僧所取者,乃瑜伽一派经典,弥勒之所制,戒贤〔5〕之所传。”三藏又道:“瑜伽之法如何?如〔6〕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说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第一心法略有八种,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第五无为法略有六种。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是补特伽罗无我〔7〕,二是法无我。”三藏一连讲了数日,僧众大开眼界,但其中细节,一时也难以明白。有僧问道:“彼处寺院、僧尼如何呢?”唐僧答道:“沿途各国,多有佛寺,即如阿耆尼国,佛寺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屈支国,佛寺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跋禄迦国,佛寺数十所,僧徒千余人;缚喝国,佛寺百余所,僧徒三千余人,皆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8〕。”三藏又道:“乌仗那国周五千余里,山谷接着山谷,河流湖泊挨着平地,多葡萄,少甘蔗,地产金、铁,宜郁金香。人性怯懦,俗情谲诡,好学但理解不深,喜欢穿白色细布做的披衣,语言与印度差不多。旧有一千四百寺庙,多已荒芜。昔僧徒一万八千,并学大乘,今渐减少。天祠〔9〕十余所,异道杂居。有城市四、五座,其国王在瞢揭厘城,绕城一周约十六七里,居民众多。”有僧问道:“彼处有何遗迹呢?”三藏答道:“彼处遗迹甚多。如迦罗臂拿迦邑,是尊者舍利弗〔10〕本生故里。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姓的人,其父很有才学。舍利弗出生前,他的母亲做了一个梦,就告诉丈夫说:‘我昨天梦见一个人身披铠甲,手执金刚,摧破诸山,退立一山之下。’丈夫答道:‘这个梦好,预示生个男孩,学问会超过世人,唯不如一人,会给他当弟子。’果而有孕,母亲忽然变得聪明,高谈剧论,言语流畅,后生下舍利弗。舍利弗年始八岁,名扬四方,其性淳质,其心慈悲,能打破各种思想束缚,成就智慧。小的时候就与没特伽罗子〔11〕成为朋友,厌恶世俗生活,于是与没特伽罗子一起在珊阇耶向外道修习。两人互相说:‘这不是最终的道理,未能说明苦的原因,各人再去找正确的理论,谁先得到,一起学习。’这时大阿罗汉马胜〔12〕手持应器〔13〕,入城乞食。舍利弗见其威仪娴雅,就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马胜答道:‘释迦牟尼太子厌世出家,成等正觉,就是我师。’舍利弗问:‘他所说的是什么法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马胜答道:‘我初学习,尚未解其深义。’舍利弗道:‘那把你听到的讲讲吧。’马胜就大概地讲了一下,舍利弗一听完,立即有了初步的理解,于是与自己的徒弟二百五十人到了释迦牟尼住所,世尊遥见,指着舍利弗向众人说道:‘我弟子中智慧第一。’舍利弗到佛前顶礼,愿从佛法。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闻是语时,戒品具足〔14〕。半个月后,佛祖为长爪梵志〔15〕说法,舍利弗听到其余部分的理论而感悟,就达到了罗汉〔16〕之果的水平。其后阿难〔17〕按佛旨意告诉佛祖寂灭的日期,弟子们展转相语,各怀悲感,舍利弗特别敬仰热爱佛祖,不忍心见佛祖入般涅槃〔18〕,就向世尊请求先入寂灭。世尊告曰:‘宜知是时。’舍利弗告谢门人,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舍利弗的侍者沙弥通告全国城邑。未生怨王及其国人都飞快跑来集会。舍利弗广为说法,听完后,这些人散去。于后夜时分,正意系心,入灭尽定。”又有僧问道:“那贤劫千佛〔19〕是怎么回事呢?”三藏答道:“传说是这样:从前有个仙人,隐居岩谷,一个仲春之月,仙人洒出清澈流水,随即有母鹿饮这水,母鹿感应而生出一个女子,姿貌过人,惟脚似鹿。仙人收养了这个女子。其后仙人令鹿女求火,走到旁边房屋外面时,足迹生出莲花。仙人见了,非常惊奇,令鹿女绕屋一周,方乃得火。鹿女依命,得火而还。当时梵豫王打猎到此,见到莲花,沿着足迹找到鹿女,喜欢其奇特的来历,就将鹿女带回。相师占卜说,当生千子。其他妃子听说后,都开始想办法对付。日月既满,鹿女生一莲花,花有千叶,每片叶子上坐了一个儿子。其他妃子都诬说不吉祥,就将莲花投到恒河,随波泛滥。乌耆延王在下流游观,见黄云盖〔20〕乘波而来,取以开视,见有千子,乳养成立,长大后都大有气力。依靠这千子,拓境四方,兵威乘胜,将到梵豫王国,梵豫王听说后,甚怀震惧,兵力不敌,计无所出。是时鹿女心知是自己的儿子,就向王说道:‘今寇戎临境,上下离心,贱妾愚忠,能败强敌。’王不相信,忧惧良深。鹿女乃升城楼,以待寇至。千子领兵,将城围了一圈,鹿女说道:‘不要做忤逆事!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是我的儿子。’千子道:‘怎么说出这样荒谬的话?’鹿女手按两乳,喷出千股乳汁,天性所感,都进入到千子口中。于是这千子就解甲归宗,撤离士兵返回,从此两国交欢,百姓安乐。千子归宗侧不远有窣堵波〔21〕,是如来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当时如来告诉跟从他的人说:‘以前我就是在这里归宗见亲。欲知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那一日,正待开讲,忽见唐王驾到,慌忙下阶迎接,唐王道:“朕听说法师讲得精彩,也来听听,你自讲你的。”唐王听那唐僧讲解,立论清楚,剖析明白,心中高兴。待三藏讲毕,唐王道:“御弟明日进宫一趟。”翌日,三藏进宫。唐王道:“听左仆射说,前次参访时,御弟曾谈到天竺等国的制度,请为朕再细说一遍。”三藏道:“启禀陛下,那天竺名称,有不同说法,以前叫‘身毒’,或叫‘贤豆’,现在要用它的准确读音,应该叫‘印度’。印度之人,各地都称国,不同地方风俗也不一样,用了一个总名称,来表现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就叫做‘印度’。‘印度’的含义,就是‘月亮’的意思,月亮有多个名称,‘印度’是其中一个。因为群生轮回不息,白天过去了,就是晚上,晚上有月亮有星星,但星星怎能及得上月亮呢!因为这个缘故,就用月亮来比喻国家有圣贤的人相继执政,引导人民,管理万物,如月光照临。因为有这种寓义,所以叫做‘印度’。”三藏又道:“说到它的疆域,三面是大海,北靠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共有七十余国,气候暑热,地多泉湿。”三藏又道:“印度人划分为四种种姓〔22〕:第一叫婆罗门,主要是僧侣、学者;第二叫刹帝利,是王族、贵族、士族;第三是吠奢,商人;第四叫戍陀罗,农人。”三藏又道:“为了夺取王位,时常发生战争。士兵是父子相传。共有四个兵种:步兵、骑兵、车兵、象兵。武器有矛、盾、弓、矢、刀、剑、钺、斧、戈、殳、长槊、轮索等,当兵都是世袭的。”三藏又道:“刑法方面,一些凶狠的人,不守国家法度,阴谋危害君王,事实确凿的,通常是关在监狱里,也不判刑,任其生死。违犯礼义,不忠不孝的罪犯,则劓鼻,截耳,断手,刖足,或驱出国,或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方。有钱的罪犯,可以钱财赎罪。审判时,不用刑,只根据供词,结合事件本身定罪。对那些不认罪的,为了判明情实,有四种方法:水、火、称、毒。水,就是将犯罪人与石头装在相连的袋子内,沉入河中,如果人沉下去,石头浮起来,就是有罪,如果人浮起来石头沉下去,就是没有说谎。火,就是将铁烧热,让罪人在上面走,又将手掌放在上面,又用舌头舔,无罪的就不会受损伤,有罪的就有所伤。胆小怕烧伤的人,捧没有开的花,散向火焰,无罪的则花发,有罪的则花焦。称,就是将人和石头放在天平上,无罪的则人低石举,有罪的则石重人轻。毒,就是以一黑色公羊,剖其右髀,将各种毒药放在右髀中,由打官司的人分吃,有罪的则毒发而死,无罪的则毒性消失而苏。”三藏又道:“王田分为四类:第一是充国用,第二是封赏给辅佐宰臣;第三是赏给聪睿硕学高才;第四是树福田,给其他各色人等。租借王田耕种的,上交六分之一的税。商贾逐利,来往贸迁,津路关防,轻税后过。国家营建,不虚劳役,据其成功,酬之价值。镇戍征行,宫庐宿卫,量事招募,悬赏待人。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唐王听了,很是高兴,说道:“法师取回的不仅仅是佛经,也有别国的治国方略,以为我大唐参考借鉴,御弟所为,不仅是僧人,亦如国之使也。”唐王又道:“朕欲法师还俗,到朝中任职,以辅佐我大唐,亦展法师之才华,法师以为如何?”三藏道:“贫僧只愿穷究佛法,无意做官。”唐王又道:“法师既不肯为官,也就罢了,另有一事,法师却不可推脱。”三藏道:“何事?”唐王道:“就是女儿国王的事。”三藏道:“贫僧身许佛门,只想普度众生。”唐王道:“你想想那女儿国,一国女子,生活艰难,你若能与女王婚配,一来加强我大唐与诸国的联系,二来那女儿国,也有了依靠。一国之人因你之力,而得以解脱困苦,不正是佛的慈悲之心吗?那女国王也终身有靠,你也能得人间之福,是几全齐美之事。还有,你将西天的佛经取到东土,是大功德事,你到女儿国,将我大唐的经典传至西土,同样也是大功德事呢。”三藏答道:“陛下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所取佛经,尚未翻译完毕。”唐王道:“从你回来之日起,已给你派了五十名弟子,助你译经,这译经之事,大可不必担心。”唐僧又道:“我曾向那女王说过,若有缘分,待来世相聚。”唐王道:“我知道,御弟乃信人,你那徒弟孙悟空,不是可以办到么?”三藏道:“我刚刚给众僧讲了佛,却又还俗,叫我何以面对世人?”唐王道:“这一节,朕已虑到,自有办法。”三藏还待分辩时,唐王道:“御弟不必再说了,一切由朕安排。”于是唐王传旨:“即刻请女国王进宫。”且说那女王,自上次唐王说了有要事相商,一直在等着,好在唐王每日都有安排,或游览名胜,或听讲民俗,或赴宴会,或看歌舞,倒也不甚寂寞,只是更深人静之时,面对冷衾孤灯,就想起御弟,想到他人品又好,学问又深,这样的好人千载难逢,如能结为夫妇,也不枉来人世。又想那御弟乃是出家人,除了礼佛拜佛,其他概不与闻,虽有唐王成全,万一坚辞不就,姻缘也是难成,女王就这样胡思乱想,精神恍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唯有太师从旁劝慰。一日夜深,辗转难眠,遂披衣起身,站到窗前,只见繁星点点,万籁俱寂,想到这样日复一日,岁月摧人,青春年华,去之何速,不免感伤一回,一会想到当年唐僧途经女儿国时的情景,一会儿想到与御弟宴席上说的话,一会又想到唐王和太师的信,五脏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