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直解《资治通鉴》(上、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9:46:54

点击下载

作者:张居正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居正直解《资治通鉴》(上、下)

张居正直解《资治通鉴》(上、下)试读:

出版说明

有人说如今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付出令世界刮目相看,其实中国古代亦如此,上至封建帝王,下至贵族子弟、庶民百姓,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常常是从背诵《论语》《孟子》《孝经》《尚书》《诗经》《礼记》等“四书五经”开始的。古代小学教育是从七岁到十二岁,所谓的“童蒙养正”,即使年龄小不解其意,但仍要求他们烂熟于心。到了十三四岁读太学时再开讲,太学里面就是讲解辩论。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人生八岁,自王公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及十有五年……皆人大学”(《大学章句序》)。古代这种严格系统的读书教育特别体现在王公贵族和帝王将相的教学过程中,尤以帝王培养太子的皇家教育更为鲜明突出。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宋代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把《大学》《中庸》两卷抽出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张居正和翰林院的讲官们给万历皇帝讲课的讲稿经过修改后,编撰成《四书直解》《书经直解》《通鉴直解》,进呈皇帝阅读。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通鉴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下半年开始日讲至万历元年(1573年)十二月期间给万历小皇帝讲解历史的讲稿,其讲评文字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此书时间跨度上起三皇,下至宋元,最初二十五卷,以后陆续增至二十八卷。为了给皇上编写一本政治历史教科书,张居正以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基础,从周威烈王向前推进,参考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宋代刘恕的《通鉴外纪》补全了前面的诸位周王,还有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君王的事迹。《通鉴直解》第二十三卷以后的历史叙述,已经超出《资治通鉴》这本书的叙述范围,那么后面的内容张居正又是从哪里找到资料的呢?原来他参考的是明代薛应旃的《宋元通鉴》。因此,《通鉴直解》一书不仅仅是对节选或概括编写的来自《资治通鉴》的史料的“直解”,还包括采摘其他史书而编成的政治历史内容,是一个“扩大版”的“资治通鉴”,具有鲜明的两朝帝师张居正的特色,因此也称《通鉴节要》。

张居正编写这套教科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讲评文字,虽然还有翰林院许多同事帮他编写,但是最后统稿定稿是他负责的,他写的那些讲评阐释的文字真可谓微言大义,流传至今。当年这些讲评文字意在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名圣明之君,而在今天,这套皇家教科书,不但是读者学习传统文化和国学入门的辅助读本,还可以了解当时皇家的教育情况,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教育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卷之一

三皇纪

张居正直解

三皇,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这三个君,叫做三皇。德冒天下谓之皇。古人质朴,未有皇帝称号,后世以其有大德足以覆冒天下,故称之曰皇。纪,是记载其所行之事。三皇以前,还有君长,以其年代久远,无可考见,故作史者以三皇为始。

太昊伏羲氏

张居正直解

太昊,是伏羲氏之帝号,氏以别族,帝姓风而以伏羲为氏,故称太昊伏羲氏。【原文】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风姓。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张居正直解

华胥,是地名。渚,是水中小洲。巨人,是大人。迹,是足迹。妇人怀孕叫做娠。昊,是光明的意思。史臣说,大凡帝王之生,皆天所命,故往往有非常之兆。当初太昊生时,其母居于华胥之渚。偶见一个大人的足迹,他踏着那足迹,意有感动,天上又有虹光环绕其身,因而怀孕,遂生太昊于成纪地方。其后以木德继天而王。木生风,故以风为姓;以其有圣人之德,合日月之明,故称曰“太昊”。【原文】

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卧则呿呿,起则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六畜以充庖厨,且以为牺牲,享神祇,故又曰庖羲氏。

张居正直解

呿呿(qū),是入睡时鼾声。吁吁,是舒缓自得的模样。佃,是取禽兽。渔,是取鱼。网罟,是取禽兽与鱼之器。上古之时,风气未开,民性颛朴,虽说人为万物之灵,实与禽兽之蠢然者无异。故其人但知有母,不知有父;但知相爱,不知礼体。卧则呿呿然鼾睡,起来则吁吁然行坐任意,再不知有一些念虑。饥时才去求食,饱则弃其所食之余,再不知有别样营求。吃的不过是地上草木,饮的不过是禽兽之血,就取禽兽的皮革遮蔽身体而已,不知有耕田凿井、布帛丝麻之利。至太昊王天下,才教民做网罟去取禽兽与鱼,以供饮食,而民皆便之。因此以伏羲为氏,又以其能畜养马牛羊豕鸡犬之六畜,以供庖宰厨膳,以为牺牲而祭享天地神祇,故又曰庖羲氏。【原文】

帝太昊伏羲氏,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都宛丘。帝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于人,始画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作甲历。

张居正直解

成纪,即今陕西秦州地方,都是帝王所居的去处。宛丘,即今河南陈州。河图,是河中涌出的龙马,背上有自然奇耦之数,叫做河图。洛书,是洛水中出的灵龟,背上亦有自然奇耦之数。这河图洛书两件,都是天降生的神物。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卦。卦之一画为一爻,每卦三画,故说三爻。书契,书是写字、契是约信,盖写字为信,以记久远也。结绳,是把绳子打结。上古未有文字,大事则打个大结,小事则打个小结以记之。象形,是字象其物之形,如篆书日字作,月字作之类。假借,是本无其义,特借其声而用之,如韦本为韦背,而借为韦革之韦;豆本为俎(zǔ)豆,而借为麦豆之豆;商本为商度,而借为商贾之商,又借为宫商之商之类。指事,是直指其事,如木下一画是本字,木上一画是末字之类。会意,是晓会其意,如日月为明,人言为信,草生田上为苗之类。转注,是展转其声而注释为他字之用,如善恶之恶,转为好恶之恶,行走之行,转为德行之行之类。谐声,是取一字为主而附他字以调合其声,如松从木旁,以公为声;柏从木旁,以白为声之类。这六件都是造字的方法,叫做六书。甲历,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十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相配,以纪年月昼夜、方位者。十干以甲为首,故叫做甲历。历,是古曆字。帝太昊伏羲氏,乃成纪人也,以木德继天而王天下,建都于宛丘地方。其德合天地之德,故天应以鸟兽文章,盖鸟兽之形色粲然示人者,皆至文也。地应以河图洛书,盖图书之奇耦错然示人者,皆显数也。伏羲氏于鸟兽之文,图书之数,既已法则之。于是又仰观日月星辰之象于天,俯观刚柔高深之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变化于人,会合了三才的道理,创始画出八个卦来。每卦有三爻,以象天地人。因未尽其理,又重增三爻为六爻,一卦变做八卦,八卦变成六十四卦,以发泄神明幽微之德,以区别万物感应之情,定天下之吉凶,而成民之务焉。前此未有文字,只结绳而记事,于是又造书契,凡大小政事,皆有文字纪载,替了那结绳之政不用。其造书之法有六样: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以此六书制字,使天下的义理都包函于文字之中,天下的文字都不出乎六书之外。又作甲历,以明天道、授人时。若伏羲氏者,诚万世文字之祖也。【原文】

上古男女无别,帝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又因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以龙纪官,故为龙师而龙名。于是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陸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而政化大治。

张居正直解

俪皮,是两张皮。共工、柏皇、朱襄、昊英、栗陸、赫胥、昆吾、葛天、阴康都是臣名。上古之世男女混杂无别,伏羲氏始制为嫁娶之礼。时未有币帛,只用两张兽皮行礼。又正民之姓氏,使族类有分,通以媒妁之人,使合二姓之好,自是人始知夫妇为人伦之本,男女有别,不相渎乱矣。又因天降瑞物,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遂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而龙名。如飞龙氏、潜龙氏、青龙氏、赤龙氏之类。于是命共工做上相,命柏皇做下相,朱襄、昊英两人常居左右,栗陸居北方,管北方事,赫胥居南方,管南方事,昆吾居西方,管西方事,葛天居东方,管东方事。这几个都是贤臣,分理着上下四方的事物。由是政成化行,而天下大治。夫伏羲古之神圣也,亦必赖贤臣分理而后成治道,此图治者之所当法也。【原文】

帝作荒乐,歌扶徕,咏罔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为琴,绳丝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徽,以通神明之贶,以合天人之和,组桑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乐音自是兴焉。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张居正直解

荒字,解做大字。扶徕、罔罟都是乐章名。扶徕之义未详。伏羲初作网罟,教民佃渔,而天下享其利,故有网罟之歌。镇,是安定的意思。立基,是乐之总名。按《礼记》疏中说,伏羲之代,五运成立,甲历始基,画八卦以定阴阳,造琴瑟以谐律吕,继德之乐,故曰立基。离,是大琴名。徽,是琴上十三个星,弹时按以为节者。贶,是赐。,是绳索。伏羲知天地有自然之元声,人君当用之以和平天下,于是始作大乐。歌扶徕之曲,咏网罟之歌,劳来感动,以安定天下之人,名曰《立基》,盖用此为兴致太平之根本也。又见得桐桑二木,其材皆能发声,乃斫桐木为琴,绳蚕丝为弦,弦有二十七条,唤做离徽。奏之郊庙朝廷,用以感格神明,使其歆享降福;合和上下,使其欢欣交通。又绞丝作绳,被诸桑木,造为三十六弦之瑟,教民鼓之,以收敛身心,调养性情,使各得其本然之正,而声乐音律遂自此起。盖其神圣开创,实始泄天地太和之秘,而为万世乐律之祖也。在位一百一十五年,然后崩,其享国长久如此。

炎帝神农氏

张居正直解

炎帝,是帝号。神农,解见下文。【原文】

少典之君,娶于有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其起本于烈山,又号烈山氏,亦曰连山氏。其初国伊,继国耆,合而称之,故又号曰伊耆氏。

张居正直解

少典,是诸侯国名。有氏,是族名。姜水、烈山、伊、耆都是地名。初少典之君,娶有氏的女为妻,名曰安[女]登。生二子,长子名石年,即是炎帝,因养育于姜水地方,遂以姜为姓。比先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帝继其后,取木能生火之义,以火德王,火性炎热,故号为炎帝,炎帝虽育于姜水,其起初本在烈山,故又称为烈山氏,亦称为连山氏,其祖上曾建国在伊地,后又建国在耆地,合两处而称之,故又号为伊耆氏。【原文】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都于陈,迁曲阜。初蓺五谷、尝百草。古者民茹草木之实,食禽兽之肉,而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时,相地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民蓺五谷,而农事兴焉。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复察水泉甘苦,令人知所避就,由是民居安食力而无夭折之患,天下宜之,故号神农氏。

张居正直解

陈,即今陈州,已解,见前。曲阜,即今山东曲阜县。农,是治田上以种谷之名。蓺,就是种。五谷是稻、黍、稷、麦、菽五样粮食。耒耜,是种田的器具,耒,即是耜柄。石,是药中所用之石。炎帝神农氏以火德治天下,建都于陈,后又迁都于曲阜。初种植五谷、尝百草,盖上古之人都只采草木的果实,与取鸟兽之肉以为食,而未知耕种稼穑之事。至炎帝因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生长收藏各有其候,又相度地势,高下燥湿各有所宜,于是斫削树木做个耜,又把木揉得弯曲了,做耜之把柄,叫做耒,教百姓每将这器具去耕田种谷,而务农之事由此兴起焉。上古民有疾病,不知用药石医治,至炎帝始将各样草木的滋味,件件都用口尝过,因审查其性,或寒凉、或温暖、或平和、或大热。又辨别那药味中,可为主以治病的,借名为君;可随着别药治病的,借名为臣;可帮助别药的,借名为佐;可引导别药的,借名为使。辏合将来,以为治病之法。炎帝因尝辨药味,曾于一日之内遇着七十样毒药,他有神圣之术,就把相制的药味去解化了,那毒不能为害。恐人不知这等法则,就造为治病的方书,以疗治百姓的疾病,而医药之道自此立矣。又审察地上的水泉,有味甘而养人者,有味苦而损人者,使人知避了那苦处,就那甘处。夫避苦就甘,则便于取汲,而民之居处得安;耕种以为食,则民得自食其力,免于饥饿;而又知医药以治病,则民得终其天年,而无有夭死之患,天下皆以为方便。因他造为耕种务农之事,以养活天下的人,这事从来无人想到,独是他制造出来,如通神的一般,故称为神农氏。【原文】

炎帝之世,其俗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始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有火瑞,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火名。

张居正直解

廛(chán),是市上民居。交易,是将货各相交换。炎帝神农氏在位之时,民间风俗质朴厚重,端正诚悫(què)。百姓每都不见忿争,而财用自然充足;朝廷上未有诏令,而百姓自然顺从。以德化民,虽威厉而不用刑杀,法度省简而不烦琐。先时未曾布市廛交易,到神农时,才教人布列店房于国都之中,每日中开市一遭,招致天下之人民,收聚天下的货物。如为农的有米谷,为工匠的有各样器皿,都把来交换买卖了,方才退去。人人各得其所欲,甚为方便,这是后世商贾之所由起。神农氏以火德王天下,当时适有火瑞,于是以火纪官,故为火师,而以火名官。如春官名大火,夏官名鹑火,秋官名西火,冬官名北火,中官名中火之类是也。【原文】

炎帝之世,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

张居正直解

夙(sù)沙氏是当时诸侯的名号。箕文,是夙沙氏之臣。交趾、幽都、旸谷、三危、长沙、茶乡都是地名。炎帝神农氏之世,诸侯有夙沙氏背叛,不奉行神农的命令。他有个贤臣叫做箕文,谏他,反被他杀了。夙沙氏之无道如此,神农也不去征他,只益修自己的德政以感化之。于是夙沙氏的百姓都恶夙沙氏之无道,而仰神农之德化,遂自攻杀其君夙沙氏,而以其地来归。于是南边至交趾,即安南国地方;北边至幽都,即今顺天府地方;东边至旸谷,即今东海边日出的地方;西边至三危,即今陕西沙州地方,莫不服从神农之教化也。在位一百四十年,因巡狩而崩于长沙之茶乡。

黄帝有熊氏

张居正直解

黄帝,是帝号;有熊,是国名。黄帝以国为氏,故称黄帝有熊氏。【原文】

姓公孙,讳轩辕,有熊国君之子也。生而神灵,长而聪明。是时神农氏为天子,诸侯相侵伐,神农氏不能征。炎帝侵陵诸侯,蚩尤最为强暴。轩辕修德治兵,与炎帝战而胜之,又禽杀蚩尤于涿鹿。于是诸侯咸归轩辕,遂推轩辕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张居正直解

讳,是名讳。禽,是拿获,与擒字一样。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有熊国君之子。他生下来就神圣灵异,不可窥测,到年纪长大,越发聪明过人,天命人心已有所归矣。此时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子孙衰弱,管不得天下,各国诸侯彼此相侵陵攻伐。炎帝既不能征讨,反去侵陵那诸侯。而其时诸侯中,有名蚩尤者,更为刚强暴虐,人受其害。轩辕不忍见天下之乱,因此内修德政,外振兵威,伐炎帝而胜之,又禽获蚩尤于涿鹿地方。于是四方诸侯怀德畏威,都来归附轩辕。遂推尊轩辕替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原文】

元年,黄帝既为天子,于是始立制度,天下不顺者,从而征之。其土地东至于海,西至于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薰鬻,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以师兵为营卫,以云纪官,有土德之瑞。举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下治,神明至。

张居正直解

崆峒是山名。薰鬻(xūn yù)是北虏名。邑,是帝王所居的去处,叫都,又叫邑。涿鹿,是地名,即今之涿州。阿,是地势弯曲处。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是六个臣名。黄帝即位之元年,既立为天子,于是创立治天下的法度。天下诸侯若有不顺从法度的,即用兵征讨之。其所管的地方,东边到于海,西边到于崆峒山,南边到于江,北边驱逐虏人薰鬻,使之远遁,遂建都于北方涿鹿之阿。然虽建都于此,却迁移不定,或在这里住,或在那里住,所至无城郭,只以众兵周围摆列,如营垒一般护卫着。因受命有云瑞,遂以云纪官。如春官为青云氏,夏官为缙云氏,秋官为白云氏,冬官为黑云氏,中官为黄云氏。又有土德之瑞,举用风后、力牧、大山、稽、常先、大鸿。得了这六个贤人为相臣,于是治道通乎天地。上无日月星辰失度之变,下无山崩川竭水旱之灾,虽神明亦感而至。如河图献瑞之类是也。【原文】

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命容成造历,命隶首作算数,命伶伦造律吕,命车区占星气,容成兼而总之。为文章以表贵贱,作舟车以济不通,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八家为井,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设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封禅之礼,作咸池之乐,远夷之国,莫不入贡。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正妃二子,一曰玄嚣,二曰昌意,皆为诸侯。黄帝崩,人以为仙去。子玄嚣立,是为少昊金天氏。

张居正直解

斗纲,是北斗的柄。大挠、容成、隶首、伶伦、车区都是臣名。封禅,是祭名。咸池,是乐名。黄帝既受河图之瑞,仰观于天,见日月星辰之垂象,于是设灵台。立五官或占日、或占月、或占风,从此才有星官之书。初时伏羲作甲历,起于甲寅,以纪岁月昼夜方位而已。至是又命大挠因其法,探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情,占斗柄所指之方,始作甲子,亦用支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如甲子乙丑属金,丙寅丁卯属火之类。命容成造历日以定四时,即今大统历便是。又命隶首作百十千万之算数,即今九章算法便是。又命伶伦取嶰谷之竹,截而吹之,造为六律六吕以正五音。又命车区占星气以验灾祥。仍命容成兼总其事。又染五采为文章,以表贵贱之分,如旗帜车服之类,各有等级是也。又作舟行水,作车行陆,济道路之不通者。既而俯察于地,画九野,分九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乃合八家做一井,井一为邻,合三邻做一朋,合三朋做一里,合五里做一邑,合十邑做一都,合十都做一师,合十师做一州。设左右大监之官,使他监临万国,如今总督巡抚是也。又举封禅之礼以祭天地,作咸池之乐以和神人。时远方四夷之国都来进贡。帝生二十五子,得姓者一十有四人,正妃所出有二子,长名玄嚣,次名昌意,初皆为诸侯。及黄帝没,人以为仙去,玄嚣以长嗣立,是为少昊金天氏。

五帝纪

张居正直解

五帝,是少昊、颛顼、喾、尧、舜。按谥法,德象天地谓之帝。以上五君皆有配天地之德,故称五帝。这后面通是记五帝的事迹,故曰五帝纪。

帝少昊

少昊名挚,姓己,黄帝之子玄嚣也。母曰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张居正直解

华渚、穷桑、青阳、曲阜都是地名。史臣说,帝少昊名挚,姓己,即前面说的黄帝之子玄嚣也。其母是黄帝正妃,名叫做嫘祖。曾出游于华渚地方,适有大星光耀如虹霓一般,下临其地,嫘祖因感着这祥瑞,遂怀孕而生帝少昊。当黄帝在位之时,少昊初封为诸侯,降居江水地方,又迁邑于穷桑之地,故号穷桑氏。又曾建国于青阳之地,又号青阳氏。到后来继黄帝而即帝位。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土能生金,故少昊以金德王天下,遂改号为金天氏。以其能修举太昊伏羲氏治天下的法度,故称为少昊。少昊王天下之后,定国都于曲阜。【原文】

>

元年,少昊之立也,凤鸟适至,因以鸟纪官。帝之御世也,诸福之物毕至。爰书鸾凤,立建鼓,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风;作大渊之乐,以谐神人,和上下,是曰九渊。

张居正直解

书鸾凤,是图写鸾凤的形象。建鼓,是大鼓。浮磬,是采地上浮石做成的磬。大渊,是乐名。少昊之元年,凤鸟适然来至。这凤鸟是不常有的瑞物,其来又正当即位之初,少昊因此祥瑞,故以鸟纪官。如凤鸟氏历正、玄鸟氏司分之类是也。不但有此凤瑞而已,自他在位之时,凡飞潜动植,诸福之物,莫不尽至焉。少昊于是使人描写那鸾凤的形象于乐器上,又设立建鼓,制造浮磬。作《大渊之乐》,以通山川之风气;用之祭祀郊庙,以谐神人;用之宴享朝会,以和上下。乐有九成,是以名曰《九渊》。盖自伏羲、黄帝时皆已作乐,而至此又加备矣。【原文】

少昊氏衰,九黎乱德。天下之人,相惧以神,相惑以怪,家为巫史。民渎于祀,灾祸荐至。帝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兄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

张居正直解

衰,是衰老。九黎,是黎氏九人,乃少昊时的诸侯。巫史,是祝祭祈禳的人。云阳,是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少昊氏至衰老之时,有诸侯黎氏九人,欲乱其德政,造为鬼神怪异之说,以愚天下之人。而人或信之,以鬼神相恐惧,以怪异相煽惑。于是人家都为巫史,烦渎于祭祀,以求禳灾免祸。如近世假降邪神之类,不知祭不可渎,渎则不敬,灾祸反荐至焉。盖九黎见帝衰老,欲民归已,故鼓惑如此。然帝素能修太昊之法,而彼又是邪说,故终不能改其历数也。帝在位八十四年崩,寿一百岁,葬于云阳地方,故后世又称为云阳氏。兄昌意之子高阳氏继立,下面所称帝颛顼的便是。此称昌意为兄,前后疑有一误,修史者仍而弗改,盖疑以传疑之意也。

帝颛顼

张居正直解

帝颛顼,号高阳氏,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少昊之侄也。【原文】

元年,土地东至于蟠木,西至于流沙,南至于交趾,北至于幽陵。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动静之物,大小之神,莫不砥属。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张居正直解

动,是物之有知的。静,是物之无知的。砥,是平定的意思。属,是服属。颛顼承黄帝、少昊已成之业,而又圣德广被,为四海所归,故其即位之元年,所管的土地,就极其广大,东边到蟠木地方,西边到流沙地方,南边到交趾地方,北边到幽陵地方。颛顼之德沉静渊深而有谋虑,疏畅通达而知事理,足以通幽明之故,而为神人之主。于是明而万物,或动的,或静的;幽而百神,或小的,或大的。无不坦然安定而皆来归属。颛顼享年九十六岁而崩。于是玄嚣之孙高辛继立,号为帝喾。不立颛顼之后而立高辛者,必以高辛氏有圣德故也。

帝喾

张居正直解

高辛,是地名。帝喾起于高辛,因以为号,是帝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也。【原文】

元年,帝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既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崩,其子挚立。

张居正直解

郁郁,是和穆的意思。嶷嶷,是凝重的意思。帝喾的资性聪察于事,能见到那深远的去处。又明睿,于理能穷到那精微的去处。行事则顺乎天之义理而不敢违越,治民则知其紧急,所在而不敢迟缓,以仁存心而宽严相济,是仁而有威,有惠及物,皆实心实政,是惠而能信,修身以化天下,而天下自然顺从不待以法度强之也。取材于地,而用之有节,安抚万民,而施以教诲。按黄帝时所造历书,以察日月之晦朔弦望而成岁时,日来则迎之,去则送之。又能明于鬼神之理,而敬以事之,其容色则郁郁和穆,有人君之容;其德性则嶷嶷凝重,有人君之德。凡百举动,务要合乎时宜,不肯任其私意。穿的衣服,只与士人一样,不肯过乎华靡。凡中皆中道所在,而帝能执之以遍施乎天下。是以天下之人,不止近者悦服,但凡日月照临的去处,风雨沾被的去处,亦无不悦服而顺从者。在位七十五年而崩,其子挚继立。

帝尧

张居正直解

帝尧是帝喾之次子,挚子弟也。挚以长子继喾而立,封尧为唐侯,其后挚以荒淫见废,而崩,于是诸侯尊尧,立为天子。【原文】

元年,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白马,茅茨不剪。

张居正直解

收是冕名,其色黄,故日黄收。纯字读作缁字,是黑色,彤是赤色,茅茨是茅草,以之覆屋者。帝尧继帝挚而即位,始称元年。尧之德,其仁广大,如天之无所不覆。其智通微,如神之无所不知,近者莫不依就他,如向日之光华,远者莫不瞻望他,如仰云之覆渥。虽富有四海,能恭俭而不矜肆,虽贵为天子,能敬谨而不怠缓。所戴的是黄冕,所著的是黑衣,所乘的是赤车,所驾的是白马,所居的宫室上面是茅草覆盖的,不用剪裁修饰。【原文】

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一民饥,曰我饥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张居正直解

帝尧之心,时常念着天下,尤加意于失所的穷民。一民无食而饥,就说是我不能足其食以饥之也。一民无衣而寒,就说是我不能足其衣以寒之也。一民犯法而有罪,也说是我平日不能教化他,使之陷于有罪也。把这几件百姓的事,都任以为己责,所以百姓仰戴他如日月一般,亲爱他如父母一般。仁昭而惠泽极其显著,义立而法制无所废弛。德之所施者博大,而化之所及者广远,当时之民,不待爵赏而自劝于善,不待刑罚而自顺其治。《书》所谓“黎民于变时雍”者是也。【原文】

是时,十日并出,焦禾杀稼,又有大风、猰貐、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欣悦,莫不向服,定天下道里远近广狭之名。

张居正直解

猰貐(yàn yǔ),是兽名;封豨,是大豕;修蛇,是长蛇。羿,是人名,古之善射者。青丘、洞庭、桑林,都是地名。当尧即位之初,七政失缠,有妖日并出于天上,其光酷烈,把下面的禾稼都焦槁了。又有怪物能作大风,坏人屋舍,恶兽猰谕、大豕、长蛇,都为民害。帝尧乃使善射的人名羿者,以丝系矢,缴大风于青丘之泽。又上面射去十日,下面击杀了猰貐,斩长蛇于洞庭之滨,擒大豕于桑林之野,一应害人之物,皆驱除了,由是万民得以全生,欣喜欢悦都来归服。然后将天下道里远近广狭,各定其东西南北方向之名。盖尧承帝挚之后,朝政荒乱,戾气充塞,故天象见异,物怪并兴,及七政既齐,帝德广运,则万邦协和,而天人交应矣。然此亦作史者传疑之言,固未足深信也。【原文】

是时洪水为灾,尧问群臣,举能治水者。四岳举鲧,使之治水。鲧为人方命圮族,尧试用之,果然功绩弗成。

张居正直解

尧时大水为灾,下民受害,尧问群臣,举善治水之人,四岳举崇伯鲧,然鲧之为人,违背上命,伤败族类,尧已知其不可用,但急于救民,又因四岳强举,姑试用之,鲧乃不知顺水之性,枉兴徒役,筑堤障塞,九载不能成功,尧遂废之。【原文】

尧作乐,名曰《大章》。

张居正直解

尧作一代之乐,以和神人,叫做《大章》。此时尧之政教大行,法度章明,故乐名大章,以象德也。【原文】

尧之子名丹朱,不肖。在位七十年,尧求贤德可以逊位,群臣咸举舜。舜为人贤明,尧亦闻之,于是以二女妻舜。舜以德化率二女,皆执妇道,尧以舜为贤,遂使之摄位。

张居正直解

尧子丹朱,为人嚚(yīn)讼,不能象尧之德,难以君临天下。尧在位已七十年,渐觉衰老,要求贤圣有德之人,托以天下,群臣乃同举虞舜。舜为人,极其贤孝聪明。尧亦素闻之,欲传以天下,先试他仪刑于家者何如,于是将二女娥皇、女英,与舜为妻。舜则以德化导二女,都恪执妇道,不敢以贵骄其夫子,慢其舅姑。又将难事历历试他,都随事有功,尧乃信舜果是贤圣,遂使权摄帝位,代行天子之事。【原文】

又二十八年,尧崩,在位九十八年,寿一百九十八岁。舜避尧之子丹朱于河南,天下朝觐狱讼者,不归丹朱而归舜,舜于是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直解

舜摄位二十八年,尧乃弃世,计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九十八岁。舜仍要让位与尧之子丹朱,乃避处于河南地方。然帝尧付托有素,天下蒙舜德泽已久,都一心爱戴,故诸侯朝觐者,狱讼求平者,皆不归往丹朱,而归往于舜。舜见天命人心归向于己,不得复辞,于是即天子之位。

帝舜【原文】

黄帝八代孙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母死,继母生象。父母及象,皆下愚不移。瞽叟惑于后妻并少子,尝欲杀舜。舜尽孝悌之道,事父母,待其弟,每尤加恭顺。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于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之器不苦窳。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二十以孝闻,三十,尧之子丹朱不肖,求可以代己位者,四岳群臣皆举舜。尧乃召舜,舜至,尧将逊以位,先察试其才能,乃使之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张居正直解

帝舜,是黄帝第八代的孙。始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帝颛顼,帝颛顼生穷蝉,穷蝉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姓姚氏。舜的生母早故,瞽叟又娶后妻生个儿子,名叫做象。舜之父母与其弟象,都是下等极愚的人,不可以道理化改者。瞽叟因偏听了后妻与少子象之言,三个人尝谋要杀舜,舜知道了设法躲避,方才得免。然未尝以此怀怨,只尽自家孝悌的道理,事其父母,待其弟,每每愈加恭敬和顺。盖但知我为子为兄的道理当尽,而父母之不慈,与其弟之不善,所不计也。舜虽是黄帝之后,至其父祖时衰微,身无爵禄,穷居畎亩之中,不免为耕稼陶渔之事以养父母。而其至圣之德,见者无不感化焉。尝耕田于历山,那历山之人都彼此逊让其所耕的田界;尝取鱼于雷泽,那雷泽之人,都彼此逊让其所居的屋地;曾烧造瓦器于河滨,那河滨的人都学他一般信实,做出来的器皿,个个完美中用,没有苦窳不堪的。凡舜所住的地方,人便都来归依他,成一个聚落,及至二年,日渐加多,就如一个县治,及至三年,愈加辏集,就如一个都会,其为人所信从如此。舜才二十岁时,人就都闻他的孝名。至三十岁时,帝尧因其子丹朱不肖,访求有德之人,可以代己位者,四岳与群臣众口一辞,都荐举他。尧乃使人召舜,舜既来到,尧欲传以天子之位,然犹未敢轻易,且先察试其才能。乃使舜为司徒之官,使之修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五典。舜则敬慎以美其教化,而人之具此五伦者,莫不克从。又使为百揆之官,统领众职。舜则及时以修举庶务,而事之总于百揆者,莫不时序。又使他兼管四岳,以宾礼四方诸侯。舜则能以礼辑和那来朝之诸侯,莫不穆穆然极其和顺。又因洪水为患,使舜到山林中相度形势。适遇猛风雷雨,人皆惊惧失常,舜则神气自如,略不迷乱。帝尧历历试舜,见其才德器量,无所不宜如此,然后决意付以大位也。【原文】

是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世济其美,尧未及举,舜于是举“八恺”,使主后土,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尧于是使舜摄位。又帝鸿氏有不才子,号曰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号曰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号曰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号曰饕餮;谓之四凶。尧未能去,舜皆投之四裔,即共工、兜、三苗、鲧也。舜以鲧治水无成功,于是殛之于羽山,举其子禹,使之治水。舜摄位之后,二十八年,尧崩,舜避位于河南,天下朝觐讴歌讼狱者,不归尧之子而归舜,舜遂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直解

高阳氏,高辛氏,帝鸿氏,少皞氏,颛顼氏,皆上古帝王的后代。缙云氏,是上古夏官的后代。四裔,是四方边远之地。当舜相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tuí ái)、梼戭(táo yǎn)、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这八个人都有和粹之德。天下之人,号他做“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这八个人,都有善良之德,天下之人,号他做“八元”。“八恺”、“八元”,十六族,世世成其美德,帝尧未及举用他,舜于是荐举“八恺”于帝尧,使他为司空之官,主土地之事。又荐举“八元”,使他为司徒之官,布五教于四方。那时帝鸿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一人,号做饕餮(tāo tiè)。浑沌、穷奇、梼杌、饕餮四族,世世成其凶德,总名“四凶”。尧未及除去他,至舜则皆除去之,投弃于四方边远之地,即《书经》上所载共工、兜(huān dōu)、三苗、鲧四人也。舜既殛杀鲧于羽山,知鲧有贤子名禹,又举而用之,使他继其父以治水,而功绩果成。不以其父之恶而弃其子之善也。夫舜为天下举贤去凶,有功德于民甚多,所以摄位之后,到二十八年帝尧崩时,舜虽避位于河南,以让尧之子丹朱,而天下同心归之。凡来朝觐的、讴歌圣德的、求决狱讼的,都不肯归尧之子,而惟归舜。舜以人心归己,不得终辞,遂继帝尧而即天子之位。【原文】

元年,舜既即位,号有虞氏。使禹为司空,弃为后稷,契为司徒,皋陶为士,垂为共工,益为朕虞,伯夷为秩宗,后夔为典乐,龙作纳言,是所谓九官也。舜作乐,名曰《九韶》之乐。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于是荐禹于天,使之代己位。舜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在位五十年,寿一百一十岁。禹避商均之位于阳城,天下不归商均而归禹,禹遂即天子位。

张居正直解

禹、弃、皋陶、垂、益、伯夷、夔、龙,俱人名。司空、后稷、司徒、士、共工、虞、秩宗、纳言,俱官名。舜既即天子之位,国号称有虞氏,以为治天下惟在任人,任人当量才擢用,于是使禹做司空之官,管治水土;弃做后稷,管教稼穑;契做司徒,掌教化;皋陶做士师,掌刑法;垂做共工,掌百工之事;益做虞官,掌山泽草木鸟兽;伯夷做秩宗,掌郊庙社稷之礼;夔主作乐,以和神人;龙做纳言,以宣上命,遂下情。古称舜时有九官,皆圣贤之佐,即此九人也。九官既命,各称其职,所以事事做得停当,而舜则恭己无为成四方风动之治。治功既成,乃象其功德作乐,以奏于祭祀燕飨,名为《九韶》之乐。韶字解做继字,以其继尧成功,故称为韶。乐有九奏,故曰《九韶》。舜的子叫做商均,亦如丹朱不肖,不可以治天下,看得群臣之中,可传天下,无过禹者,于是荐举于天,使代己即位。舜在位五十年,往南方巡狩,遂崩于苍梧地方,寿一百一十岁。禹不敢受舜之禅,还欲商均继立,避到阳城,其时天下之朝觐讼狱者,不归商均,都去归禹。禹知天命人心不可终辞,遂继舜即天子之位。三代以前,君天下者,禅继无常,而天命人心,惟归有德。自禹以后,父子相传,遂为定制,然祚之长短,亦系乎德之盛衰。则夫创业垂统,与继体守成之君,欲为传世无穷之计,皆不可不以德为务也。

卷之二

夏纪

张居正直解

夏,是禹有天下之号。

大禹【原文】

黄帝之玄孙也,姓姒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时洪水滔天,鲧治水无功,殛死。舜既摄位,举禹使续父业。禹为人克勤敏给,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禹伤父鲧功不成而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之门不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命益予众庶之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而均给诸侯。

张居正直解

史臣记,夏禹王乃黄帝第五代玄孙也,姓姒氏。起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当尧之时,洪水滔天,尧使鲧治水无功,舜既摄位,殛之于羽山。以禹圣智过人,就举他使继父鲧之职,以终其治水的事业。禹为人勤谨,才又敏捷,无有所为,件件速成;其德不违于理,其仁慈爱可亲,其言诚实可信。他的声音,洪亮中节,就可以为乐中之律吕,他的身体,长短有则,就可为量物丈尺,其圣质本于天成如此。禹痛父鲧功不成而受诛,于是劳苦其身体,急焦其心思,汲汲要成治水之功,在外十三年之久,虽便道经过家门,也不肯到家里一看。其子启才生数日,呱呱而泣,禹亦不顾,其为国忘家如此。当治水时,在平地上行,则乘车;在水中行,则乘船;在泥地里行,则乘橇,以板为之,其形如箕,擿行泥上,取其不滑也;在山上行,则乘(jú),以铁为之,其形如锥,长半寸,安在履下,以上山取其不蹉跌也。他一举一动,都合乎法则,左有所为,就是为平直的准绳;右有所为,就是为方圆的规矩。盖随他行出来的,或左或右,无不当也。前此天下,虽有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九州,被洪水昏垫,疆界不甚分明。至此水土既平,始分别开九州,通了九州的道路,陂障九州之泽,遍历九州之山。看那下湿之地,宜种稻子,命伯益与百姓稻子,使种于下湿的水田。水土初平,五谷难得,命后稷教之播种五谷,与百姓以难得的粒食。播种虽同,所收未免多寡不一,食有不足者,则调转那有余的以补之,均平给与诸侯,使无一国一民之饥者。夫大禹平水土,教稼穑,不惟终君之命,又且盖父之衍,泽溥九州,功被万世,此所以为有夏一代之圣王也。【原文】

禹乃行相地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于是水害皆息,九州攸同,四隩可居。禹使章亥步自东极,至于西陲,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坚亥步自南极,至于北陲,二亿三干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尧于是赐禹以玄圭,告其成功。舜既即位,乃使禹为司空,以宅百揆。舜之子商均不肖,乃荐禹于天,使代己位。舜崩于苍梧,禹避之于阳城,天下之人,不归商均而归禹,遂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直解

相,是相度。贡,是贡献。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隩,是水涯。章亥、坚亥,都是人名。玄圭,是黑玉造成的圭。苍梧、阳城,都是地名。禹既平水土,乃举行贡法,相度各处地土所有之物,以贡于天子。如兖州贡丝、青州贡盐、扬州贡金之类。又因道路未通,相度山川之便利,斩木以通之。向者洪水为灾,到这时节,水归故道,其害宁息,九州之域,皆就平治,无有不同,虽四海之隩,水涯之地,皆可居处。禹乃使章亥步算,自极东以至于极西的地方,得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一步。又使坚亥步算,自极南以抵于极北的地方,得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除四海之外,荒服之远,不计外,其在四海之内,正朔所加,声教所及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按《汉·地志》,三代之前,中国疆域东西计九千里,南北一万三千里。今章亥所算,盖开方之法,故里数之广如此,其实不过如《汉志》所云也。尧以禹治水功大,赐以玄玉之圭,以酬其劳绩,而以共成功告于上帝焉。及尧禅位于舜,舜既即帝位,乃命禹以司空之官,居百揆之任,使之统领百官,揆度庶政,故谓之百揆也。时舜之子商均不肖,不可以君临天下,舜于是荐禹于天,使代己位。后舜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禹仍以位让商均,避之于阳城地方。然天下朝见讼狱讴歌者,皆不归商均而归禹,禹以人心天命有在,不容终辞,遂及天子之位。【原文】

元年。禹既即位,国号夏,仍有虞以建寅月为岁首。色尚黑,牲用玄,以黑为徽号。作乐曰《大夏》。夏,大也,言能大尧舜之德也。悬钟、鼓、磬、铎、鞀,以待四方之士。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以义者,击钟;告以事者,击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一馈而十起,一沐三握发,以劳天下之民。

张居正直解

禹继舜即位改元,因所封之国在夏,遂定天下之号为夏。前此有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其得时令之正,遂因而不改。以水德王天下,水色黑,故以黑为尚。祭祀的牺牲,毛色用玄,凡章服旗帜之类,都用黑色,从其所尚也。禹既治定功成,作为一代之乐,叫做《大夏》。夏是广大的意思,言能广大尧舜之德也。禹又恐天下道理事务,不能周知,民情利病,无由上达,于是将钟、鼓、磬、铎、鞀五样乐器,挂在外面,以待四方之士。各刻字于其架上说:有来教诲寡人以道德者,则击鼓;晓谕以义理者,则撞钟;告以事务者,则振铎;语以忧患者,则敲磬;有狱讼求决断者,则振鞀。禹在里面听得那一件乐器声响,便知是那一项人求见,就着他进见,一一言之。是以每一饭时,尝起十次,一洗沐时,尝三绾其发,勤于接见咨访,不遑自爱其身,以劳天下之民,使之各得其所而后已。夫圣如大禹,犹不以成功自满,方且多方求言,勤于听纳如此,此智之所以为大,而成有夏配天之业也。【原文】

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为痛之?”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张居正直解

大禹出外巡行,路上遇见一起犯罪的人,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由,因而伤痛垂泣。左右的人问说:“这犯罪之人所为不顺道理,正当加以刑罚,君王何故痛惜他?”禹说:“我想尧舜为君之时,能以德化人,天下的人都体着尧舜的心为心,守礼安分,自不犯刑法。今我为君,不能以德化人,这百姓每各以其心为心,不顺道理,所以犯罪,则犯罪者虽是百姓,其实由我之不德有以致之。故我所以伤痛者,痛我之德衰于尧舜也。”【原文】

初舜分天下为十二州,禹复为九州。收天下美铜铸为九鼎,以象九州。

张居正直解

初舜为天子时,把天下地方分为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幽、并、营,十二州。至禹时将并、幽二州复合于冀州,营州复合于青州,仍前为九州。九州既定,于是将天下所贡方物之中,取其铜之美者,铸成九个大鼎,以象九州。又把九州山川所有怪物,都铸在鼎上,使民识其形象而避之也。【原文】

昔黄帝作车,少皞加牛,奚仲加马。禹命奚仲为车正,建旌旗斿旐,以别尊卑等级。

张居正直解

车正,是官名。旌是干旄上插的雉羽。斿(yóu),是太常垂下的直幅,幅上画交龙的叫做旗,画龟蛇的叫做旐(zhào)。上古人不知乘车,至黄帝时,始造为车,至少皋时,始以牛驾之,至禹时,有臣叫做奚仲,又加以马,禹就命奚仲为车正之官,专管车驾之事。又制为旌旗斿旐等物,设于车上,自天子以至诸侯大夫,各有不同,于是尊卑等级,皆有分别。又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原文】

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张居正直解

醴是薄甜酒。酪,是将牛马乳造成酒浆。古时只有醴酒酪浆,至禹时有个人叫做仪狄,始用曲糵造酒,其味甚美,与醴酪不同,禹饮其酒,觉得甘美,有好之之意。恐因此妨了政事,就疏远仪狄,断绝旨酒,再不饮它。说道:“酒之可好如此,后世人君,必有以酒之故,流连迷乱而亡其国者。”夫酒之作,本为祭祀燕享之用,岂能遽亡人国,但好之无厌,其祸必至于此。圣人见事之始,而即虑其所终,故深恶而豫防之如此。其后禹之子孙名桀者,果以酒为池而亡天下,然则禹之为虑,岂不远哉。【原文】

禹任皋陶、益以国事。

张居正直解

皋陶、益,都是贤臣,先时与禹同事虞舜,至禹即位,遂委任二人以国政。【原文】

是时,天雨金三日。

张居正直解

是时,禹之德感格于天,天降以祥瑞,下金三日,如雨一般。这事经史上不载,只一见于子书,未知果否。【原文】

禹娶涂山氏女,生子启。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禹弗子,惟荒度土功。

张居正直解

涂山,是国名;呱呱,是啼哭声;荒,是大;度,是经营。禹治水时,娶涂山氏之女为妻,生一子名启。成婚之后只在家住了辛、壬、癸、甲四日,就出去治水,不以妻为念。及启初生,呱呱而泣,禹也不以子为念。娶妻生子,皆不暇顾,惟以水土未平,奔走于外,大相度那平治水土之功,盖知有人民之忧,而不知有妻子之乐也。这是禹未即位的事,编《通鉴》者附见于此。【原文】

禹南巡狩,会诸侯于涂山。承唐虞之盛,执玉帛者万国。禹济江,黄龙负舟,舟中人惧。禹仰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死归也,余何忧于龙焉。”视龙犹蝘蜓,禹颜色不变。须臾,龙俯首低尾而逝。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戮之。

张居正直解

涂山,会稽,都是地名。玉帛,就是《书经》上五玉三帛,乃诸侯所执以见天子者。寄,是寄寓。蝘蜓,是蜥蜴,形如蝎虎而稍大。防风氏是诸侯之国。禹为天子,遵虞舜五载巡狩之制,曾往南方巡狩,大会诸侯于涂山地方。禹之功德既足以感动人心,又接着那唐虞极盛之后,所以诸侯们无远无近,都来朝见,一时执玉帛而聚集于涂山者,有万国之多。当巡狩渡江之时,忽有一黄龙来负其船,船上的人都恐惧失色,独禹不怕。仰面向天叹说:“我受天之命,尽心力以勤劳万民,万民既安,吾事毕矣。至于人生在世,就是客中寄住的一般,死了便是回到家里一般。生乃其暂,死乃其常也。纵是龙能覆舟为害,我何惧焉。”当时禹看那龙,只如蝘蜓小虫一样,颜色略不变动。须臾间,那龙亦低头拖尾而去,恰似闻禹之言,而委顺驯扰,不敢为害也。禹又曾朝会群臣于会稽地方,诸侯皆依期而至,惟有防风氏恃其勇力,不恭王命,到的独迟,禹执而杀之,以儆诸侯。【原文】

有典则以贻子孙。

张居正直解

典则,是一代的典章法度,如今时《大明会典》与律令条例之类。贻,是传流的意思。禹以为创业之君,不立下一代的典章法度,则后王何所遵守,于是以其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著为谟训,留与子孙,使世守之。以后禹之子孙,传世几五百年,实赖此以为之维持也。【原文】

禹尝荐益于天七年。禹崩,在位九年,寿一百岁。益避位于箕山,天下之人,不归益而归启,启乃即天子之位。

张居正直解

益,是禹之贤相,禹以其可传天下,尝荐举于天者七年,禹崩。禹年老即位,所以在位止九年,寿一百岁。禹崩后,益不敢当禹之禅,避在箕山,让位于启。然天下臣民思禹之德,而知启之贤,皆不归益而归启,乃即天子位。

帝启【原文】

元年。启既即位,乃即钧台以享诸侯。时有扈氏无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启召六卿以征之,大战于甘,灭之。启在位九年,子太康立。

张居正直解

钧台,是台名,在今河南钧州。有扈,是国名,即今陕西鄂县。甘,是地名。威,是作威。侮,是轻侮。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天有五行之气,在地有五行之质,在人有五行之理。怠,是怠慢。弃,是废弃。三正是建子、建丑、建寅三个月。古人迭用以为岁首之正月也。六卿,是六乡之卿。古时每乡卿一人,六乡有六卿,平居无事则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而属于大司徒,有事出征,则各率其乡之一万二千五百人而属于大司马,与王朝六卿不同。夏启王即位之元年,四方诸侯来朝,启乃就钧台以朝享诸侯,那时诸侯中有个有扈氏,所为不顺道理,擅作威势,轻侮五行,凡所行事,都背了五常之理,拂生长收藏之宜,而暴殄天物,又恣行怠慢,废弃三正,不奉夏之正朔,其狂悖不臣如此。启于是命六乡之卿率六军亲去征讨,大战于其国之南郊,遂灭其国。启在位九年崩,子太康立。按孟子称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其德可纪述者必多。此只载享诸侯、征有扈二事,乃作史者未之详考也。

太康【原文】

元年。太康即位,荒逸弗恤国事,畋猎于洛水之表,十旬弗归。有穷之君后羿,因民之怨,距之于河,弗许归国。厥弟五人作歌以怨之。太康既失国,不得归,在位三十年,后羿乃立太康之弟仲康。

张居正直解

畋猎,是取禽兽。穷,是国名。羿,是穷国君之名。太康既即帝位,不守其祖大禹之谟训,怠荒逸豫,全不忧念国家的政事,只好去畋猎,罗取禽兽,远至洛水之表,至于一百日尚不回还。时有穷之君后羿,因百姓之怨,阻距之于河北,不许归国。是太康自弃其国也。其弟五人,知社稷危亡之不可救,母子兄弟之不可保,乃述其皇祖之训,作歌以怨之,今《夏书》中所载《五子之歌》是也。太康既失了国,不得返归,计其在位三十年,后羿乃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天子。尝观《五子之歌》有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太康一犯禽荒之戒,而遂以失国。祖宗之训,可不守哉。

仲康【原文】

元年。仲康即位,羿为之相,仲康肇位四海,首命胤侯掌六师。惟时羲和,沈乱于酒,遐弃厥司,至于日食大变,尚罔闻知。王命胤侯往征之。在位十四年崩,子相立。

张居正直解

胤侯,是胤国之侯。羲和,是司历象之官。仲康即位之元年,后羿为之辅相,于正位四海之初,首命胤侯掌六师以收兵权。那时诸侯羲和世掌天文历象之事,乃沉乱于酒,心志迷惑,远弃其所司之事,失占天象,至于日食的大变,尚不闻知,也不奏闻救护,其失职违制,法所不容者,王乃命胤侯往征之,以正其罪。仲康在位十四年而崩,子相立,是为帝相。夫当羿之废太康而立仲康也,社稷安危,在其掌握矣。仲康即位之始,即能命胤侯以掌六师,征羲和以讨有罪,犹为礼乐征伐之自天子出也。史臣录之,其有取于是欤?

帝相【原文】

元年。帝相继立,时权归后羿,相为羿所逐,居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氏。

张居正直解

元年,帝相既立为天子,虽无失德,然大权已归后羿,帝相微弱,被其赶逐,迁居于商丘地方,依夏同姓诸侯斟灌与斟氏居住,自是失国,不能为政于天下矣。【原文】

有穷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而用寒浞。浞,伯明后寒之谗子弟也,使相己。浞行媚于内,施赂于外,愚弄其民,娱羿于畋,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畋,家众杀而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夏遗臣靡,奔有鬲氏,浞自立。

张居正直解

羿,旧居穷石地方,故号有穷后羿,因夏民离心,代夏专政。既逐帝相,遂篡其位,依恃善射,不理民事,专好田猎,躭淫于原野禽兽。当时有武罗伯、熊、龙、圉,四人都是贤臣,羿乃废弃了武罗伯,将熊幽囚,将龙、圉削发奴辱,惟信用寒浞。寒浞原是伯明氏的谗佞子弟,为伯明后寒所弃,羿收之使为相。寒浞要固宠窃位,内则行媚悦于羿之宫人,外则施贿赂于羿之左右,下则用智术愚弄百姓,以收人心。专以田猎之事娱乐后羿,使不暇他顾,外内的人,被寒浞诱惑,都归服他。羿犹不知改悔,将归自田猎之所,寒浞使家众逢蒙等杀而烹煮之,将他的肉与其子食,其子不忍食,又杀其子于穷之国门。夏有旧臣伯靡,素有兴复夏室之志,因见祸乱相寻,乃奔于有鬲氏,以图后举。浞复篡羿自立焉。【原文】

寒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浇长,浞使浇灭斟灌、斟氏,弑帝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帝相在位二十七年崩。

张居正直解

寒浞既立,不改有穷之号,就收了羿的妻室,生下二子,一个叫做浇,一个叫做豷(yì)。此时帝相尚在商丘,及浇年长,寒浞使之统兵灭斟灌及斟氏,遂弑帝相。相妃,有仍氏女,叫做后缗,方怀孕,自穴窦中逃出,归于有仍之国,后生少康。计帝相在位二十七年,遇弑而崩。夫夏自太康逸豫灭德,取怨于民,遂致羿与寒浞乱贼之臣,接迹而起,凡数十年,国统几绝,若非禹之功德深远,人不能忘,则夏将从此不祀矣。岂非万世之大戒哉!

少康【原文】

其母帝相之后,有仍国君之女也。寒浞杀羿,灭夏氏。时少康方在怀妊,相后乃奔归有仍之国,而生少康。少康既长,为仍牧正。浇使椒求之,奔有虞,为之庖正。虞君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而抚其官。夏有旧臣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举兵灭浞,而立少康焉。

张居正直解

牧正、庖正,都是官名。虞是国名,乃帝舜之后。妻,是以女嫁之。二姚,是姚氏二女,有虞国姓姚,故叫做二姚。纶,是邑名。二国是灌、二国。烬,是火焚之余,二国虽被寒浞所灭,犹有遗下的臣民,譬如火焚之后,尚有焦木也。少康之母,是帝相之后,乃有仍国君之女也。起初后羿篡国,逐帝相于外,羿之臣寒浞杀了后羿,并灭夏之社稷,那时少康方在相后的怀妊中,相后避乱,逃归其母家有仍之国,而生少康,及少康长大,就为有仍牧正之官。寒浞之子名浇者,知道相后生了孩子,使其臣名椒者,寻求少康所在,要杀害他,少康又逃避于有虞之国,为有虞庖正之官。那虞君名思,知道他是帝相之遗子,大禹之玄孙,就把两个女儿嫁他,使他居于纶邑,给与他田一成,计有十里,众一旅,计五百人。少康管此一成之田,一旅之众,即能布其德惠,而兆其中兴之谋,以收复夏氏之众,而抚绥其所遗之臣。于是夏之旧臣有名靡者,自有鬲氏之国,收召灌、二国之遗民,举兵攻灭寒浞,而立少康以为君焉。【原文】

元年,少康使其臣女艾灭浇于过,使其子季杼灭豷于戈,乃归故都即位。于是夏道复兴,诸侯来朝,在位二十年崩,子杼立。

张居正直解

过,戈,都是国名。少康即位之元年,使其臣名女艾者,领兵攻灭寒浇于过,使其子名季杼(shù)者,攻灭寒豷于戈。寒浞父子皆已诛灭,乃归于夏之旧都,而即天子之位。于是有夏之道复兴,诸侯都来朝觐。盖自太康以来,日就微灭,至此然后中兴也。少康在位二十年乃崩,子杼相继而立。夫太康荒于逸游,则虽承大禹帝启全盛之势,而亦至于失国。少康能布其德,则虽遭后羿寒浞篡灭之后,而亦得以复兴。然则盛衰之机,惟在人君之修德与否而已。

帝杼 帝槐 帝芒 帝泄【原文】

元年,既嗣立,是时六夷从服,始加爵命之制。帝泄在位凡十有七年而崩。子不降立,是为帝不降。

张居正直解

少康复国之后,传子帝杼,帝杼传帝槐,帝槐传帝芒,帝芒传帝泄。帝泄既继立,是时夏道中兴,六种之夷皆来从服。始加立百官爵命的制度,凡公卿大夫士之等级,皆因旧制而更定之。在位凡十有七年而崩,子不降继立,是为帝不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