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18:57:3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管理学

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指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2)狭义的教育管理学

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1)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2)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一方面,教育管理学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学又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因此,它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3)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1.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管理需要智慧、经验和勇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的科学。

2.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管理者不能仅靠从历史文献、前人的科学著作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教育管理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3.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4.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5.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无论是改造一个旧的或有缺陷的教育系统,还是构建一个新的教育系统都需要管理者的规划、策略、运筹的技能和方法。教育管理重在行动,重在效益。

三、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据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家罗尔德·坎贝尔的看法,从20世纪初开始,教育管理才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一个独特领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管理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1)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育同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出回答,这就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2)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在教育管理领域中,教育科学工作者把调查、统计、测量、评价、预测、诊断、实验、预算之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如果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所提供的认识工具和科学方法,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是不可能的。(3)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现在学校管理中广泛采用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都是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事业的管理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管理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1)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教育的宏观管理上需要做好哪些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准备?(2)在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什么样的科学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兴国?(3)如何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在方法上提高有效性,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4)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5)如何制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类型、结构、数量、质量、领导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评价体制提出明确的要求?(6)如何明确教育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法制的轨道前进?(7)如何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落后状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女童教育?(8)如何改变基础薄弱的学校?(9)在办学体制上如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2.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1)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每个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识别和捕捉机遇,主动去迎接挑战,引导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2)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

规划和计划就是设计学校的未来,安排学校的未来。制定规划的关键是预测、决策和运筹的科学化、民主化。(3)学校的组织建设

学校管理是通过组织来实现的。学校组织无论在组织的层次与结构上,在职务、责任、权利的配置上还是在信息的沟通与联络上都要考虑到文化、科学、教育的特点。(4)学校秩序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都是建立在稳定、平衡、有序的学校秩序之上的。但学校环境又是动态的,学校管理者就是要在动态的环境下求得新的平衡。(5)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办学离不开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开发和组合,起到增殖的效益。(6)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

运用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创造力和才能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管理。

3.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1)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过程。教育管理学就是要告诉人们扩大管理者的影响力场,要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2)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在《新管理方格》一书中,按照关心业务的程度和关心人的程度,各自划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把关心人的程度和关心业务的程度结合起来,形成了81种管理者类型。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可以对照理论,从管理方格图上找到自己所属的类型,明确自己距离理想的管理者还有多远。(3)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智能大致有下列五个方面:

①概念的能力;

②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

③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④组织实施能力;

⑤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的管理智能结构。

五、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

学习教育管理学有着广泛的用途。教育管理学的知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测量之类;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前一种学会了即能使用,后一种要经过体验、领悟和学习者自己的再创造。

2.教好教育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1)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2)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把他们智力的潜能释放出来。(3)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4)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5)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

①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和非标准环境问题;

②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的问题;

③关于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

④关于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

⑤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什么是教育管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

答:教育管理从20世纪初开始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一个独特领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管理才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所以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其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教育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类型、结构、布局、质量、效益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教育事业内部也存在着质量、效益、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出回答。因此,人们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2)教育管理者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学习教育管理学能够使教育管理者掌握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学会做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事。

①通过学习教育管理学扩大教育管理者的影响力。教育管理者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要得到组织成员的尊重和信任。如果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缺乏佩服和信任,管理者的权力再大,也是达不到预期管理目标的。而教育管理学可以告诉管理者如何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获得组织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②通过学习教育管理学可以明确自己所属的管理类型。教育管理者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管理类型才能有意识地防止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安排组织中的人员结构,才能清楚自己距离理想的管理者还有多远,从而做出改进。而要明确自己所属的管理类型,教育管理者就必须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③通过学习教育管理学完善教育管理者的智能结构。教育管理者需具备的管理智能结构具体包括下列五个方面:a.概念的能力;b.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c.沟通和协调的能力;d.组织实施能力;e.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结构的完善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全面学习教育管理学。

总之,不管从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工作者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理论都有重要意义。

3.没有学习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想办好教育,有效地进行管理,只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而没有对教育事业科学的认识和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是不可能的,一名合格的教育管理者有必要学习教育管理学。具体分析如下:(1)学习教育管理学是科学地进行教育事业管理的需要

如何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等,这些均是教育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可见,要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是必需的。(2)学习教育管理学是有效地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进行管理的需要

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如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的组织建设、学校资源配置、学校文化、管理机制等。因此,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学的知识和能力,才可以科学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3)学习教育管理学是实现学校管理者自我管理的需要

自我管理的知识和能力,诸如如何扩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场、明确学校管理者的类型,以及管理者智能结构中的各种能力,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需的。这些知识和能力不是管理的职务和权力所能赋予的,而需要学习专门的管理学才可获得。

总之,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具备教育管理学的知识、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事业管理、学校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才能办好教育。

4.教育管理学是由哪三个层次所组成?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如何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社会环境和教育管理、教育内部事务方方面面的关系。(1)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教育事业的管理。如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引发的教育系统的矛盾,如何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改变基础薄弱学校等方面的内容。

②对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包括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发展规划和计划,学校的组织建设,学校秩序,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等。

③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包括如何扩大领导者的影响力场,明确学校管理者的类型和完善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等。(2)教育管理学的三个层次是从宏观到微观来划分的,层层深入具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时代赋予人们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管理改革的主题。

②要想实现大的教育目标则要具体到学校的管理,学校是办学实体,学校校长是法人代表,他受政府教育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法令、法规,把提高教育质量、健全教学与生活秩序、增进效益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就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将其贯彻实施,因此管理者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入手,研究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5.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答:“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是指在书本上学的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或者不能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1)教育管理中存在标准环境和非标准环境的问题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环境下,而传授教育管理学知识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一种标准环境,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种标准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于是就出现了“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2)教育管理中存在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的问题

教育管理学教材中讲得比较多的是常规管理,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教育管理人员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往往遇到的是非常规现象。因而也会出现“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的看法。

6.对当前比较流行的三个以上版本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略。

1.3 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2.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标志,或以单独的教育管理论著出版为标志,教育管理学产生于(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3.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4.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5.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学科出现,始于(  )。

A.19世纪中~19世纪末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初~20世纪中        

D.20世纪末

6.教育管理规律就是指(  )。

A.教育管理活动中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B.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准则和要求

C.教育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D.教育管理的方法论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A

二、分析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答: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我对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具体如下:(1)对教育管理现象的看法

教育管理学首先要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体现为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四个方面:

①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从层次来说有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教育的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活动。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指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

②教育管理体制。它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部分。

③教育管理机制。它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方式。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④教育管理观念。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是对各组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组各类教育管理观,是对教育管理中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2)对教育管理规律的看法

①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管理的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它是指在教育管理的现象中,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教育管理的整体。因此,要管理好教育,必须全面地把握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②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是从教育管理现象四个层面的每一个层面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的,它又被称为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这种具体规律有四个:

a.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指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b.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指教育管理体制的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c.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指教育管理的机制各因素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机制规律办事,也要处理好层次机制、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各层次机制、各形式机制、各功能机制之间的关系。

d.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指教育管理各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要按教育管理的观念规律办事,就要处理好人与物、集权与分权、严格与宽松之间的关系,否则也谈不上用科学观念去管理一个国家。

2.试述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随着学科发展的日益加快,教育管理学在现代科学的影响下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受到行政学和管理学两种理论的共同影响。在管理学方面,当代教育管理学不仅受到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还受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当代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诸如社会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理论的影响,使当代教育管理研究处于以多元理论为基础的趋势。(2)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管理学则注重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

①注重教育管理学的历史研究,从对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回顾中分析其方法论的异同。

②注重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有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管理哲学的问题。

③注重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关系,探讨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的互动模式。

④注重研究教育政策,探讨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对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

⑤注重学校效能的研究,与此有关的是研究了校本管理和校长研究,探讨学校效能的标准、因素、模型,校本管理与外控管理的区别,校长的领导行为等。

⑥注重研究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教育管理研究思潮、教育管理研究方法及手段的发展趋势

①从思潮看,当代教育管理研究由于开始注重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出一种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后由于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出现,教育管理研究中注重运用这些理论,注重人的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人文主义或反理性主义的思潮。

②从研究手段看,由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管理研究手段愈来愈先进。信息通讯技术,使得教育管理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人员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做出高效率高水平的研究工作。(4)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

①从横向来说,教育管理的理论将由只注重规范理论向注重科学理论(陈述理论)和价值理论发展。

②从纵向来说,教育管理理论将由只注重现象学的层次,向注重元学及方法学的层次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管理研究的深入,教育管理理论的层次将会同时在现象学、元学及方法学三个层次上扩大和加深,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全新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复习笔记

一、管理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管理的产生

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2)管理的职能

①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

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②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

③管理具有两重属性:

a.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

b.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3)管理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使管理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1)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具有民族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2)组织文化

文化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之中,它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群体文化,也就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组织在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

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③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3)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管理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施加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体现了文化的作用。管理的差异不仅仅是物质条件上的差异,还往往反映着文化间的差异。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它同时又是文化的产物。(4)中西文化的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历史、经济基础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在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文化的交流和兼容也是必要的。中西方文化下管理的比较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管理的目的:一切为了经济管理的目的:要把政治利益放在利益首位采用自由竞争的方式,追求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追求和谐卓越强调个人主义是内源性动力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威力提倡采用科学的实证的管理采取伦理的、说服的和示范的管方法理方法重视理性因素在管理上的作重视情感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用管理过程追求标准化、规范管理过程重视策略的发挥化

3.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1)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

世界上任何管理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理论或观念的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可以是以某种哲学思想为指导,也可能以政府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或某种价值观念为出发点。(2)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措施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

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预定目标为先导的。管理就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分析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然后把每个成员分散的目标集合成统一的目标,用组织统一的目标引导大家去行动。(3)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决策就是管理者或决策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经过决策论证和价值判断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4)管理是对有限资源的开发和组合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资源。管理者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有限资源的特点和潜能进行研究,通过不断地开发和组合,使资源在消耗中又得到增殖,扩大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环境既是开放的又是动态的,管理者只能不断地分析变化的环境,采取措施来适应环境。(6)管理是消除矛盾和冲突的行为

矛盾和冲突有两种:一种是建设性的矛盾与冲突;另一种是破坏性的矛盾与冲突。管理者在消除矛盾和冲突时,要严格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和冲突。最终使矛盾和冲突向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防止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破坏性。(7)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行为

①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和信誉对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以便使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的意图去行动。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者的影响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来分析与评价,最后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

②每个管理者有不同的影响力场。管理的影响力场由三个部分组成:

a.是管理者所拥有的职位权力,这与他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有关;

b.是管理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与他的成熟度有关;

c.是管理者的思想品德,这与他的可信度有关。

二、教育管理

1.教育管理的理念

教育管理是按照教育自身特有的轨迹在运行,还是沿着社会管理的共同轨迹在运行,或者是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一直是教育管理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这实际上是管理的共同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差异性的关系。

教育管理一词是在现代社会“大教育”概念下使用的。因此,教育管理行为都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2.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1)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社区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3)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的发展。(4)建立正常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3.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1)管理育人

①教育管理通过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教育组织的育人环境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信息环境。

②管理育人是指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种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每个教育管理者不仅是管理人员,同时还是教育者。他们在完成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或影响别人。(2)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①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因为它是教育组织的生命线,也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

②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③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3)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①教育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依靠教职工,把他们智力和体力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消除影响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各种障碍和矛盾。

②教师属于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既要尊重、信任、支持和关心他们,又要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必要时还应重塑自我。

③在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时,要看到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及其劳动形态具有模糊性、活化性、灵活性以及效益的滞后性等特点。

④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也是一个特点。教育管理人员要注意教师劳动的个体性特点,不要随意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教师的教学活动。(4)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教育管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如掌握书本知识与培养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的矛盾等。教育管理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才能发展和提高。

三、教育管理现代化

1.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2.教育管理现代化(1)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

管理的作用不仅仅是应该做些什么,而是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现在学校管理中流行的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评价等都是立足于效能的大小作为学校管理行为的出发点。(2)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早期的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职、责分明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但是一旦部门之间发生了认识上或利益上的冲突时,就可能出现“内耗”现象。而现代的管理是以整体目标为依据的。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从整体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为了整体利益的需要,有些部门就得让步,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3)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学校的质量和成就绝不是靠检查查出来的。学校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方面。(4)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识别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工作方式方法。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想几种可能性,不要被标准化,规范化所束缚。(5)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法制管理和行政手段的管理是必要的,也是要坚持的。但是行政行为和行政手段又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把行政方式和手段与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

2.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

管理 文化 环境 资源 教育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答:(1)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管理的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①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②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③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④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2)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3)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4)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比较,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的特点。(5)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6)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2.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答:西蒙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原因在于:(1)管理的对象无论是改造一个旧系统或者建设一个新系统,它都表现为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他人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2)决策就是管理者或决策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经过决策论证和价值判断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3)管理决策一旦失误,速度越快、力度越大,其后果的危害性就越大。在西蒙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4)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管理者在目标设计和目标选择时,不要一味追求“最优化”。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而人们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来自内外部条件的约束,因此,管理者或决策者不如选择一个次优化的,即满意的目标为好。

3.本章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你认为对吗?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答:略。

4.工业时代的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有哪些区别?

答: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模式以及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区别如下:(1)管理的目标着眼点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人、财、物等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配置,以降低成本和规模效率为目标;信息时代的管理可以兼顾更多的方面,管理工作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树立起经济效益观点、科学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以及有效性观点等。(2)对待管理对象的态度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者把企业或其他组织视为一种闭合状态的机构。管理就是解决在闭合状态下,如何对人、财、物、技术、制度等进行合理配置,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从标准化管理和定额管理入手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在信息时代,把企业和其他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达到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形成了矩阵结构、多维结构以及网络结构的组织。(3)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不同

在工业时代,调查、预测、规划、运筹、评估、诊断等方法在管理上获得广泛的运用;在信息时代,系统理论、决策论、运筹学方法、最优化设计、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在管理上得到应用。(4)管理的指导思想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在信息时代,在管理思想上,采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怎样对待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答:教育管理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才能发展和提高。面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应当采取以下态度:(1)坚持整体优化管理的策略

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从整体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当局部即部门的利益和整体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不能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为了实现整体目标,每个部门在整体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各自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领导者在决策论证时,对重点单位或关键性部门就要实行优惠政策,提供较好的条件。为了整体利益的需要,有些部门就得让步,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2)在管理中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

如果将教职员视为工具人,那么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而被管理者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管理。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往往遭到教职工的抵制,引发矛盾。所以,学校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教职工强烈的工作动机、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上。管理者采用心理引导的方式,让教职工自我追求工作完善,由外部激励深化为内部的自我激励。(3)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管理更加灵活多变

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识别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工作方式方法。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想几种可能性,不要被标准化、规范化所束缚。(4)在教育管理方法上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法制管理和行政手段的管理是必要的,也是要坚持的。但是行政行为和行政手段又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把行政方式和手段与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要把教育现象和管理行为视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管理行为进行预测、评价、测量、诊断,为教育管理的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供科学根据。

总之,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教育管理者面对矛盾时,应当以大局为重,着眼于整体的优化发展。同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矛盾出现的可能性,使管理趋于和谐。

2.3 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管理活动中宏观的教育管理是指(  )。

A.管理思想    

B.教育思想  

C.学校规划    

D.教育行政

2.在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  )。

A.早    

B.迟    

C.同时    

D.略迟

3.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着教育管理的(  )。

A.规律性      

B.方向性     

C.阶级性    

D.有效性

4.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着教育管理的(  )。

A.效率性    

B.方向和性质     

C.工作性     

D.活动性

5.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6.强调要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要看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并按照这些变化来确定对策,这体现了教育管理活动的(  )。

A.方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权变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7.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  )。

A.确定教师的主体地位      

B.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C.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D.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8.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

A.方向性原则        

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A 6.C 7.C 8.B

二、简答题

简述当代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综观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2)相对集权化

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3)科学化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科学化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二是在现代教育管理中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4)效率化

这是与上述几种趋势有关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教育管理如缺乏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会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办事拖拉的现象,不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三、分析论述题

试述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经验。[北京理工大学2008研]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领域各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21世纪教育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基础。总结起来,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经验如下:(1)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关系

①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我国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各个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②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教育主要是通过传递文化、培养人才来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的。任何人违背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用政治斗争或经济活动的办法进行教育改革是必然要失败的。把政治斗争的方法,经济制裁的方法移植到教育工作中也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2)教育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①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种领导改革的模式是:通过召开会议或发布文件的方式,自上而下地领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学习文件,统一认识,制定规划,分类指导,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几个工作环节。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教师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与上级领导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又要按照上级的文件去办,他们往往忽视了本地区、本校的特殊情况,使改革发生了偏差。

②自下而上的改革

基层组织负责人或教师对某种改革有积极性,但是由于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而常常导致改革失败。

实践证明,教育改革必须调动两个积极性,既要自上而下,又要由下而上,使二者相结合。(3)教育改革是教育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

对待教育改革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防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每次改革都应当是对教育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而不是对过去教育成果的否定。(4)对待教育改革的态度要积极,方法、步骤要稳妥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持,而除此之外,没有积极的态度是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没有扎扎实实的方法、步骤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5)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而不是教育改革的阻力

①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

教育改革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主动参加,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当他们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和改革的内容缺乏理解的时候,要给他们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统一大家的认识。

②正确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世界观问题的界限

对待不同看法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属于学术观点问题,有的属于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极个别的属于政治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不要胡乱上纲上线。(6)教育改革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教育改革往往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案供人们采用。因此,要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允许试验也允许失败。由于教育改革的成果(教育质量、教育的社会效益)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显现出来的,因此,教育领导机关对于教育改革中某些经验和具体做法、成效,不能轻易下结论。(7)世界上没有最完善的教育改革方案

每种教育改革方案都有利弊两个方面。教育改革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利大于弊,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弊大于利,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有利的方面充分发扬,使不利的方面尽量遏制。(8)教育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领导教育改革的人一定要充分地估计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领导者选定正确的改革目标模式,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后才能成功。

第3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3.1 复习笔记

一、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1.管理是理性行为

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的理性行为。人类通过管理行为把自己的理性认识付诸于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人员的自觉主体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受着人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又受着管理理论的驱动。教育管理人员在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设计教育改革方案以及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检查的时候,总是先有理性的思考,后有管理的行动。

2.教育管理流派的划分(1)坎贝尔从管理科学演变的历史将管理理论划分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科层组织的管理、开放系统的管理等派别;(2)罗伯特·欧文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管理理论,提出按照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来划分各个管理流派;(3)国内外还有一些学者主张按管理模式来划分,如经验判断型管理、行政组织型管理、科学型管理。

二、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1.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

教育管理学界认为,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人,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他明确提出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公共事务的教育进行干预,以保障国民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的理论是:(1)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之中;(2)人类共同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另一部分是国家;(3)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是由于社会精神财富不公平造成的;(4)主张具有自律性的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

2.教育法对教育行政的作用(1)教育法保障了政府的权力机关对教育事业的监督与控制,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2)教育法保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义务和责任,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公平的原则;(3)教育法维护了教育事业内部的正常秩序的稳定性,有利于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质量;(4)教育法促进了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有效性。

3.从行政学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1)教育行政机构是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2)教育行政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的特点,管理行为不应该受非理性因素的干扰。(3)教育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和法规;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的工作计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教育的投入比重;提供咨询与服务;开展督导和评价等。(4)协调社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使各方面的义务、责任和利益得到协调发展。

三、“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科学管理”的提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