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格言新说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22:46:35

点击下载

作者:大卫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格言新说卷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格言新说卷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格言新说卷/大卫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6

ISBN 978-7-5021-7134-6

Ⅰ.班…

Ⅱ.大…

Ⅲ.语文课-阅读教学-中学-课外读物

Ⅳ.G634.33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69226号

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格言新说卷

大卫 主编

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安定门外安华里2区1号楼 100011)

网  址:www.petropub.com.cn

编 辑 部:(010)64523642 64523714

营 销 部:(010)64523603 64523604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  刷:中国石油报社印刷厂

2009年6月第1版 2009年6月第1次印刷

710×1000毫米 开本:1/16 印张:17.75

字数:352千字

定价:29.80元(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大卫简介

大卫,男,本名魏峰。《读者》首批签约作家。《读者·原创版》名家专访栏目特约记者。

1968年7月7日生于江苏睢宁。诗人,图书策划人。

其作品《一筐浪漫主义的桃》、《悲悯的档次》、《心疼的底线》、《在夜行列车上》、《怎样把一头羊送出去》、《鹅毛笔与大拇指》等曾分另入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天津等省(市)初中、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并多次入选中考、高考模拟试卷。

作品连续数年入选年度最佳散文,最佳诗歌,最佳美文,最佳杂文,最佳小小说等选本。

获过《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散文》等奖。先后受邀为中央电视台《教师节晚会》、《名诗名家朗诵会》、《莫高杯全国模特大赛决赛晚会》创乍主题诗歌。

曾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

曾被读者以网络投票方式入选“中国十大优秀诗人”。在《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华商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开有专栏。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等文字。

著有个人文集《二手苍茫》、《爱情股市》、《别解开第三颗纽扣》、《魏晋风流》。

诗集《内心剧场·大卫十年诗选》、《玉兰》。

主编有《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春、夏、秋、冬”四卷本,《班主任推荐的100篇美文》四卷本等。

邮箱:dawei8899@hotmail.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weid

总 策 划:张卫国

策划编辑:郎东晓 张智敏

责任编辑:李廷璐

责任校对:陈丽

欢迎投稿:zhimin1029@sina.com编委会

主 编: 大 卫  著名诗人,《读者》签约作家

编 委: 李 瑛  当代诗坛泰斗、原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邓友梅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张 炯  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

     邹静之  著名作家、金牌编剧、著有《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韩作荣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原主编

     李小雨  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

     周晓枫  著名散文家、《十月》副主编

     雷抒雁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杨匡满  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

     徐怀谦  著名杂文家、《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

     韩小蕙  著名散文家、《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黄殿琴  著名诗人、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制片人

     梁小斌  著名诗人,作品入选人教版教材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主编大卫答《语文版》记者问

记者:作为一个诗人,你怎么对编书有了兴趣?

大卫:有人说,爱情像咳嗽,是忍也忍不住的。我编书,大约也算是另一种意义的恋爱吧——与文字恋爱,是“忍也忍不住”的。

记者:编书快乐吗,特别是编中学生课外精品阅读之类的?

大卫:在一次选题座谈会上,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编书过程中,时时产生跳楼的想法,待书编完了,却想跳楼也跳不成了,因为连跳楼的力气也没有了。

记者: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编得乐此不疲?

大卫:编书累,如果不编会更累。为何这么说呢?因为编书的过程是沙里淘金,甚至是吹尽狂沙始见金的过程,这种累,让人累得踏实累得充实累得瓷实。累,并快乐着。编书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良心活。我曾在一篇访谈中说过,看到那些连发表水平都没达到的作品被冠之以“精品”,那是对读者极不负责任的。

记者:那你的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 与同类书相比有哪些特色?

大卫:和同类书相比,至少我们做到了以下四点——

一、名家名篇

我们主打名家牌,但也并不唯“名” 是取,我们精选名家之名篇,但这种名篇又不是大众所谓的那种“成名作”。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名作”并不一定适合中学生,更重要的,一个人的“成名作”并不意味着是他最好的作品。选入这套书的文章,除了文字美、修辞美之外,还适合中学生阅读,并给他们以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是完全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精神大餐。

二、名师名鉴

与此前编选的书目一样,我们把初定篇目传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的高考状元、并请江苏启东中学,北京四中、湖北黄冈中学、江苏睢宁中学、江苏徐州一中等全国重点名校的班主任、语文学科带头人过目,请他们结合当下的学生兴趣,及高考、中考美文素材要求,作了补充与完善。定稿之后,我们邀请了一批《读者》签约作家、著名诗人对所选文章做了精彩独到的点评。

三、大爱大美

名家名篇,我们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人文教育底蕴的佳作,心灵的美容才是真正的美容,我不能说市面上某些选本是给叶子打蜡,但我至少可以保证,我们这套书是从根上浇水,培养一个人真善美的情怀。通过作家的美文,感受并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大智大慧

好的文章,有时甚至是一种思维体操,比如《格言新说》卷,从大家最熟悉的格言、名言开始,逆向思维,提供新的解读角度、新的阐释,甚至提供新的智慧,比如《弄斧必到班门》、 《比赛第一友谊第二》、《行而后三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甜》、《好马要吃回头草》、《磨刀也误砍柴功》,等等。

记者:高考作文中何时会有诗歌?你作为一个诗人,能否为我们预测一下。

大卫:我不敢预测这个,但我敢预测的是,诗歌一定会走进高考试卷。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倘若没有李白、杜甫,中国文化不知要打几折。高考作文出现诗歌终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现在高考没有诗歌,很大一部分原因,怕是因为阅卷老师对诗歌把握不准,但在信息时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比如,可以把诗歌形式的作文请诗人来评分。如果如此,高考作文以诗的形式表达,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记者:提高作文成绩到底靠什么?

大卫:如果想真正地提高作文成绩,除了阅读还是阅读,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命运,就连早期退学的比尔·盖茨也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记者:那你编的这套书能提高作文成绩吗?

大卫:一定能。我编这套书绝不是冲着中考或者高考作文来的,但她可能比针对中考、高考作文的一些书更有效。因为,那些书是吃偏食,而这套《班主任推荐的名家名篇》更全面。不论是文字、立意、辞章,都是更上层楼,甚至,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交友,怎样在遇到挫折时不后退三千里,怎样在生活面前运用新思维,怎样在大爱中感动并成长……所选的文章均为近六十年来感动中国几代人的精品美文,它们既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又离现实很近,读来亲切、自然、优雅。如果这套书能在作文与做人方面给诸位同学提供一点帮助,对我来说,那将倍感欣慰。

记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大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分数的机器。哪怕培养一个清洁工,也是合格的清洁工。我们的教育总以为上名牌大学,拿高工资就叫出人头地,这与其叫出人头地,不如叫误人子弟。你想想,一个人考上一流的大学,坐名车,居豪宅,如果他没有爱心、悲悯之心,遇到挫折就自杀,恋爱失败就喝药、跳楼,这样的人,赚再多的钱也是失败的。我们教育培养的不是机器,更不是机器人。我们这套选本里有一篇文章叫《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作者余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建议有兴趣的读者找来读读,并认真体味文字背后的东西。

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学生早恋呢?

大卫:这问题很大。青春期的感情是美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最美好的。但那份感情其实不能称为早恋。不要随意给青春期的孩子戴早恋这顶帽子——我最怕某些老师变成“帽子”批发商。昨天遇一成功人士,他说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规定如果对女同学注视超过10秒,都要被喊去谈话,问安的什么心,后来他转到异地一所中学后,没想到那儿的学风非常开放,让他很不适应,一时竟不知男女同学怎么相处才好,让他困惑了很长时间。

记者:那你支持中学生早恋吗?

大卫:不,我不但不支持早恋,而且坚决反对早恋。我只是想说,对于青春期的那种感情不能简单地以早恋来命名并粗暴、武断地干涉。每个人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有时我们可以谈心,甚至是写信,我感觉写信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每个孩子都是上进的,这世界上也没有无用的人,只有用错的人。同样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种感情的发生都有潜在的外因,是不是我们的学习太枯燥了、无聊了,甚至是从学业到精神的双重压迫?青春期的感情是最美的湖水,起一些涟漪证明这湖水还有生机。你不必告诉他们不要恋爱,你要告诉他们,爱恋是一定要的,但不是这个时候,考上大学了,有的是时间和选择。

记者:你认为爱情是人生的唯一?

大卫:不是,永远不是。如果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唯一,那么这辈子活得太没价值了。爱情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你把爱情当做唯一就会误了自己,也会误了爱情。

记者:那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的唯一?

大卫:我认为人生没有唯一。因为人生太复杂了,只能说某个阶段的唯一。如果人生非要确定一个唯一的话,那就是大爱。对人类的爱,对他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功利。既是对父母亲人的爱,也是对万物之爱。我们不要把事情搞大,而是要把事情往小里搞,你空喊爱,还不如把爱化作一棵小草。不踩一棵小草,这就是爱。大爱并不是往大里爱,而是小节,甚至小节体现的就是大爱,甚至帮助一只受伤的蜻蜓就是爱。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有一首诗可作注脚——“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记者:诗人给人的印象多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在现实社会当中,你是这样的人吗?

大卫: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一个诗人,就像我也从来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诗人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刻意做事,不把自己定位成某一种社会角色,这才符合我的本性,渴望自由与灿烂。《疯狂的石头》里有一句台词:浪漫的前提是浪费。这儿的浪费应该有三种意思:一是时间,二是金钱,三是感情。这三种,我都浪费不起。一个“四张” 的男人,他如果说还有一些浪漫的话,应该不是烛光,而是烛光晚餐;不是月光,而是月光下的安眠;不是鲜花,而是开一个鲜花店——从买花到开花店,就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重大转变。鲁迅曾说过,这世界上不能光有爱情,还得有一个卖烧饼的。不否认骨子里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自由与宁静更是骨子里的钙。前天晚上,临睡前,偶然翻到古希腊一个无名氏诗人的一首诗,题目叫《幸福四要素》——

人皆有死,最重要的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天性温和,

第三是有一份并非来之不义的财产,

第四是有一批朋友欢度春光。

真是把幸福说到骨子里去了。我认为相较于自由与宁静,一切的浪漫主义都要退避三舍。

记者:那你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怎样的生活?

大卫:对于生活,我是一个欲望很小的人。最起码的物质条件拥有就行了。食,有没喂过避孕药的鱼;出,有不掉链子的自行车;居,有不漏雨的屋子……足矣。我是一个唯“物” 主义者,也就是先有物质自由,才有精神的自由。

记者:我想知道的是,平日你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的?

大卫:我不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没有野心,但也没有闲心。或许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就是在野心与闲心之间摇摆,有时活得很开心,有时又过得很不甘心。以读书为乐,却又不求甚解。以平静而又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直是我的追求,可是,这也只能是一种追求而已,有时感觉自己就是那风中树枝,短暂的平静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风起。

记者:如今仍有很多对文学痴迷的青年,你对他们有何建议?

大卫:这个建议应该是很早以前我就想问的,那时我十八岁,在无锡一家市立医院实习,每天为到底怎样才像个诗人而苦恼,那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对文学的痴迷无异于吸食毒品,那种满足无法喻之于言,我真的不忍心对那些文学青年说别搞文学了,不仅仅因为这样说是极不礼貌的,就像我不能对恋得死去活来的人说赶快分手吧,因为你们根本不可能走在一起。做人要厚道,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热恋者也许有分手的时候,再幸福的人也会泪流,所有的人都会死去,难道我就告诉他们现在别活了吗?所以,我对那些在缪斯女神的裙边做着春梦的文学男女说:做吧,做吧,文学虽然不是一座能放得下我们灵魂的大厦,但至少它是一粒止痛片,可以缓解生活带给我们的疼痛与伤害。

倘若非得要有个什么明确建议的话,那就是,别把文学当做生活的唯一,它不是主食,只能是点心。

记者:钱与快乐有关系吗?在市场经济下,当代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大卫:钱与快乐绝对没有关系。这就像幸福与钱没有关系一样。我们说花钱,为什么说花钱呢,花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当然就是消费。花朵的花,是芬芳,但与钱联系在一起,就是动词了。“花” 的身份转换,是因为钱的关系。我不是一个金钱至上者,就像我不是一个金钱至下者一样。前些天在地铁里看到一句话,挺有意思:有人说金钱如粪土,那就让粪土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前有一句台词流传更广: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话相当经典,说到骨子里去了。虽然金钱与快乐没有关系,但不能因此跟钱过不去,甚至成为某种不挣钱的借口。贫穷不是罪过,但一辈子贫穷绝对是罪过。

记者:现在的学生总爱沉溺于网络交往,在虚拟世界里交友,却在现实中越来越孤独。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吗?

大卫: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是好东西,我承认很多学生泡在虚拟世界,但我更承认他们自己会从虚拟世界里走出来。孔夫子只说过,食、色,性也,没说过,食、色、网,性也。我们在现实中孤独,并不因为网络,在古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想见一个人很难,那时的人比现在的人更孤独。只是,孤独的档次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孤独,是下网之后的失落;古人的孤独,是面对自己的无助,他们也孤独得更有力量。一个人只有面对自己时所产生的那种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正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孤独,才是原装的、正版的,现代人的孤独,其实是盗版的。有与无人言无畏◎大 卫

人言可畏 ——《诗经》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如何听,更是一门艺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佛说: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言语如斧,把人斩伤是很容易的。我们在怪罪别人恶言相加,甚至胡言乱语、闲言碎语、谵言忘语、恶言冷语之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身是不是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曾被流言飞语关照过的人,几乎没有。

克雷洛夫有则寓言是这样的: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赶了一匹驴子从集市回来,老翁让孩子骑驴,自己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这小子太不懂事了,自己骑驴,却叫老人徒步。”父子俩听后赶快换了一个位置,旁人又说:“老人太忍心,让孩子劳累,自己骑驴。” 老人听后连忙将孩子也抱到驴背上。人们又说:“两人骑一头驴,不是存心要把驴压死吗?”于是父子俩又都下来,牵着驴走。可又有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驴子不知道骑。同样的,在现实生活中,你做事情积极主动,别人会说你使性、逞能;你长得漂亮美丽,有可能被别人定义成狐媚或者妖精……同样的道理,年轻有可能是幼稚的表兄,成熟则是世故的另一张身份证……哪怕你什么事情都不做,人家也会说你无能或者平庸。所以,不被人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活在世上,就要做好被人泼冷水甚至泼污水的准备。

承认“人言”是生存的一种必然,才能平静而洒脱地面对,逃避现实永远是鸵鸟的选择,生活不需要温情主义。从另一方面说,别人“说”你,恰恰说明他关注你,在乎你。“当你对着别人的背影指指点点的时候,说明你正站在他的身后”这是我许多年前写过的一句话。所以,当听到那些比雪花还纷乱的“人言”,你应该高兴,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时候,还要向小草学习,风越是肆虐疯狂,小草越是对之摇头否定。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只能听甜言蜜语也是很可怕的,这就好比老是吃糖,早晚要得糖尿病的。而那些不请自来的“人言”,却仿佛苦瓜,可以清心,可以去火。别人的闲话,不管有没有道理,先姑忘听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言”又仿佛路障,正好可以考验我们的车技如何——人生就是一辆车,不能排除路障的司机肯定不是好司机。柏拉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仿他这句话:没有经过流言洗礼的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和人生中的那些重大挫折相比,流言飞语又算个什么呢?溪水受到石头的阻拦,会跳得更高。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别人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但这恰恰可以看出我们的度量如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甚至是指责,正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度是小拇指一样的窄,还是海面一样的宽。艾青在一首名为《礁石》 的诗中写道:“一个浪,又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人生有时候就像那礁石,流言飞语之浪,只会变成碎末,除了散开还是散开。

若真如此,“人言”不但不可畏,反而会使我们更全面、更健壮地成长。他“可口” (可以口无遮拦地说),我“可乐” (可以偷着乐),倒也是另一种意义的珠联璧合——其实,所谓“人言”,恰如误打到手机上的陌生电话:接之,由我;挂之,由我;呼叫等待或者转移,也由我。

人言无畏,人生无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这句名言,更像一盒永远也划不完的火柴,随时可以把每一个日子,像蜡烛一样点着。

作家个性导读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面对胡言乱语,闲言杂语时,难免心中不快。

看了此文,心生喜爱,有文采、有条理、有说服力,在摆明自己观点的时候,并不强人所难,让人们自己去审视,思索,文章里面透着达观、乐观及特立独行的宝贵品质,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面对闲言碎语时,原来还有另一种逃脱方法,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我们不如把孔老夫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的“不贤” 看做流言飞语,自己也反省反省一下嘛。梁静茹的《勇气》叫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流言飞语,人从呱呱落地起,就会有不断的流言飞语,难免会有人给你泼冷水,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好面对流言的一切准备。

文中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只能听甜言蜜语,也是很可怕的,这就好比老是吃糖,早晚要得糖尿病”。句中举的例子很有力度,反过来“人言” 也就成了“去火” 的苦瓜,也是一味甘苦的苦瓜。

人言无畏,无畏在它可以是一个称职的闹钟,无畏在正中你的不足,无畏在使你越来越会走自己的路。

人生如流水,难免有石头阻碍。正如梁静茹的《勇气》。人言是可以无畏的。(郑柯)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卷何必有益◎易中天

开卷有得,便欣然之食 ——晋·陶潜“开卷有益” 是一句老话。正因为是老话,因此可疑。

老话怎么就可疑呢?因为一句话要想成为“老话”,恒久而不变,四海而皆准,除非什么都没说,或说了也等于没说,这才搁哪儿都不碍事,换什么朝代都管用(或都不管用),一万年前说对,一万年以后说,也对。要不然,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前三皇后五帝,商汤武周文王,到现如今改革开放,什么事都与国际接轨,世道人心变了多少,哪有一句话能活那么长寿命的。

实际上,诸如“开卷有益”之类的老话,多半是些似是而非的空话、废话。人类大多是懒惰的。你让他去探索真理,他觉得还不如去打麻将。人类又是脆弱的。不管干什么,他都希望能有个说法,以作支持或交代,这才“心安理得”,可以放开了手去做。这时,如果有一个人(当然得是个聪明人),想出一个说法了(比如“开卷有益” 或“搓麻益智”),大家听了觉得有些道理,而且浅显明白、朗朗上口,便会跟着说。一传十,十传百,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老话”,甚至成了“真理”。这就好比世间原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如果你硬要说这就是路,甚至就是“道”,那就是你死心眼。

可惜不会有人去探究这一点。人类发明诸如此类的“说法”,原本不过是为了对自己的“活法”有个交代。只要能交代过去,其任务也就完成了,其说法也就成立了,至于是不是真理,原本并不要紧。其实呢,第一个说这话的,自己也未必当真清楚,甚至不过信口开河,随便说说,只因为貌似有理又人云亦云,这才没人怀疑。许多平庸之见被视为真知灼见,其实都是这样稀里糊涂给哄抬起来的。所以,那些谁都想不到会有什么问题的“老话”,没准最成问题。

就说“开卷有益”。

开卷为什么就一定有益呢?其逻辑前提,大约无非认为书是个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接触一下,总归有好处。这其实同样似是而非。但凡是好东西,就一定要接触,或接触了就一定有好处吗?人参倒是好东西,也有吃了坏事的吧?何况书非人参。人参好歹是补品,书却未必,没准儿是泄药。世上有好书也有坏书。有读了让人长见识的,有读了让人犯糊涂的,还有读了让人干坏事的,并非一定就是好东西,怎么能说一开卷就有益?

就算是读好书吧,请问又有哪些益处?想当然,无非益智、励志、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也就是起到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作用。我不否认读书有这样的作用,问题是读书的作用仅此而已,我们也未必一定要读书。比方说,还可以上网,甚至就连打麻将也能益智健脑,要不怎么说麻将是“平面太极拳”?苟如此,则“开卷有益” 和“搓麻有益”又有什么两样?至于最为道德家们所看重的“励志” 功能,也同样经不起推敲。读书人的“志” 或许要靠读书来“养”,其他人就未必,比如刘邦、项羽就不是,“刘项原来不读书”么!梁斌的小说有副对联云:“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这是何等志向?却与读书无关。实际上, “人各有志”,哪能都靠读书来“励”?更何况,一个人的“志”如果还要靠读书之类的办法来“励”,这个“志”本身就十分的可疑。

再说了,读书,就一定励志吗?怕也难讲。周国平先生有云,“玩物也可养志”。同样,读书没准儿也会丧志。世界上有激励意志的书,也有消磨意志的书,弄不好就给你来个“万念俱灰”。苟如此,我们将如之何呢?莫非在“开卷有益”后面再补充一句“开卷有害” 不成?开卷既然并非一定有益(甚至可能有害),为什么还要说“开卷有益”,而且很少有人怀疑呢?无非也就是为了给读书一个说法,一个理由罢了。但在我看来,读书可以有一千条理由,唯独不能用“有益”作理由。一个人,如果事先存了功利的目的,那书是一定读不好甚至读不成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仅仅因为有益才读书,那么,倘若无益呢?就不读了?事实上,“文革” 中那么多人放弃了读书,原因之一,就在于那时读书已然无益甚至有害。既然如此,还读他做甚?

爱,是不能强迫的,也是无法泯灭的。因此,爱,才是读书唯一“正当” 而“牢靠” 的理由。既然如此,开卷又何必有益,何需有益?还不如说“开卷有趣” 呢!

作家个性导读

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就会有所收获。这话自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过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对此,我不禁要问:“开卷” 就一定会“有益” 吗?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试想,“开” 这样的“卷”,能说是 “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因此,开卷未必有益。

再看看大文豪们是怎样读书的:高尔基读书“就像一个饥汉扑在面包上”,普希金读书 “忘记了世界”,歌德读书 “得到无限的享受”,郭沫若读书“沉醉其间”……他们已把读书当成一种纯粹的快乐!

由此可见,对书的热爱才是读书唯一“正当” 而“牢靠” 的理由。既然如此,开卷又何必有益,何需有益?还不如说“开卷有趣”呢!(张逸伦)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度不丈夫◎王 朔

无毒不丈夫——王实甫《西厢记》“无毒不丈夫,”常常作为一些不良男人为非作歹的借口,而且他们绝口不提或者根本不知,“无毒不丈夫” 的前面还有半句——一“量小非君子”。

其实这是一句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没有度量、心胸狭窄的人,不能成为君子和大丈夫。

一字之差,判若云泥。

第一位误读的人兴许是无意间把音读错,但后来的引证者,未必不知。一个被误读的“毒” 字,把人理直气壮地往坏道上引。一个“毒”字透露出某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险恶之心。历史已经证明,靠“毒”炼成的丈夫终被历史所鄙夷,靠“度” 立身的丈夫才为人所称道。

何谓度量?度量是一种宽容。从俗世的角度来说,以宽宏之心待人,可以赢取别人的信任和帮助,有宽容之心,方能聚集人才。从佛家的角度来说,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仁爱之光,就是佛家说的“慈悲为怀”。“慈悲为怀”,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则包含了心胸开阔的智慧和关怀。在很多时候,度量还是一种忍耐。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对度的自觉追求。

成大事者必有远志,成大事者必要度量,他懂得忍耐是一种理智地谋求长远目标的体现,善忍者能成大事。因为忍耐并不是示弱,它是一种养精蓄锐,一种蓄势待发,一种对命运的默默挑战。明知道自己是鸡蛋,何必非要往石头上碰呢?

度量还是一种意志的修炼,那个笑得最好的人,往往是度量最大,最沉得住气,笑到最后的人。很多时候,一个男人,有多大度量,就表明他能做多大的事情。

作家个性导读

庞涓、孙膑本是同窗,庞涓因孙膑才过于己而妒意大发,便设法陷害,弄残孙膑双脚,其妒可谓恶之甚矣!其结果如何呢?还不是以害人始而以害己终,贻笑天下,可卑可耻。相传晋代刘伯玉的太太段氏就是一个出奇的妒妇。一次,刘伯玉为曹植《洛神赋》 中洛水女神洛滨所迷,说“娶妇如此,无憾矣”。段氏妒性大发,说那洛神 “凌波” 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以投水呢!于是便投水而去,再也没有返回。真是妒得愚蠢,愚蠢得可笑而又可怜。纵观古今,妒害无穷。

度者,度量也,即能容人之量。度是一种宽容的态度,一种开阔的胸怀。有度,乃能有容,对于别人的财、色、势、功都能容纳于心。面对他人的才能、长处、成绩,如果我们有度量,那么,我们就能持抱一种赞许、欣赏之情。如果我们能看到成功者、幸福者身后那一串串艰难甚至充满痛苦的足迹,如果我们能像欧阳修一样乐游人之乐、乐百姓之乐,有一种与人同乐的博大胸怀,那么,我们又何愁无“度” 呢?这样,妒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我们也就与妒无缘了。概言之,有度方能不妒。

有度即能容纳。容纳是一种美德,古人就有“有容乃大” 的说法。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取人之长,还要学会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如果我们连别人比自己好都容忍不下而满怀嫉妒之心,那么我们还能容纳别人的短处和微词吗?还谈得上有德吗?

古人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到民族,小到个人,我们随时都应提醒自己: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杨彬)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欲则刚◎白 健

无欲则刚 ——《论语》“无欲则刚” 出自《论语》,意为:一个人只有舍弃欲望,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才能真正做到行为刚直。孔子所指的欲望,也包括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是孔子的理想境界,也是历来为世人所推崇的境界。“无欲则刚”的说法在佛经上也有,这与佛学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谋而合,它们所强调的一个重点都是心中无欲。

但是,倘若一个人真的没有了欲望,这便如同行尸走肉,和动物有何区别?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便是人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让人学会去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改造自然,从而建立起发达、文明的社会。思维必然会导致欲望的诞生,就算是动物,它们也会有生存的欲望、自由的欲望、繁衍后代的欲望,更何况具有高度思维的人类?德国著名诗人、戏剧理论家、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曾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诚然,佛家也有打坐冥想的修炼,冥想,不也是一种欲望,一种对真理追求的欲望吗?

欲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堕入痛苦的根源。可叹的是,推崇“无欲则刚”的圣人们只看到了后者,看到世人们为金钱欲、权利欲、色欲而堕落,被仇恨、愤怒所毁灭,而忽略了前者,甚至忽略了自己对理想中美好世界的向往欲。这如同心理学中早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只注重对精神病患者和变态的杀人罪犯进行研究,企图用少部分的病态人群来诠释整个人类。

佛祖释迦牟尼从不在一棵树下乘凉超过三天,即便天气如何炎热,日头如何毒辣,为的是避免日久生情,坠入六道轮回。可见,佛祖尚有欲,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不如让欲望自由的滋长,让美好的欲望灿烂绽放,让丑恶的欲望生渐枯萎。

有欲则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进化的结果。

人们想要像鸟儿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发明了飞机;想要像鱼儿般在海中欢快地游荡,发明了轮船;想要让各居天涯的人能够畅通无阻地交谈,发明了电话……这一切,都是拜欲望所赐,欲望让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接近真理,远离愚昧和无知。

人们也因为欲望而变得伟大、坚强,没有欲望的人只会庸碌一生。

对真爱的追逐向往,让人无私奉献、不计得失;

对公正的执著追求,让人刚正不阿、清明廉洁;

对真理的坚定信仰,让人不畏强权、视死如归;

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让人废寝忘食、勇于创新。

无数个在危境中奇迹存活下来的生还者都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无数的成功人士也告诉大家,自己和平常人唯一的区别也仅仅是对事业、理想有着不同寻常的欲望而已。所以,让我们尽情充满欲望去吧,让美好的欲望如同山花般漫山遍野,这个时代需要“有欲则刚” 的人,这个世界需要“有欲则刚” 的精神!

作家个性导读

幸亏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所以才能整日疲于奔命,不陷入无所事事的无聊之中。只要有事可做,无论是治国的大事,还是家常琐事,都能拯救人的灵魂不受或少受折磨。

古代圣贤说:无欲则刚,而我认为正是适当的欲望让人活得充实而有心劲。一个什么欲望也没有的人,便没有了活着的动力和激情,何异于行尸走肉。当然,太多的欲望也是不可取的,是让自己陷于苦恼的深渊中无法自拔的主要原因。

就说自己吧,如果自己连读书、写字、思想的欲望也失去了的话,那么活着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心劲。干什么都会无情无绪,活着势必成了一种折磨,也就没了活头。不是吗?

是的,人活在世上,必得爱点什么,恨点什么,追求点什么,梦想点什么,当然也是做点什么。有顿好饭吃,有瓶好酒喝,都能吊起人活着的胃口。

所以,虽然是古代圣贤说“无欲则刚”,我却还是不信。对我来说,只要活着,就有看不完的好书等着与自己邂逅,只此一点,就能让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快乐的事。何况还有很多很多无足挂齿的小事,带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享乐。

买一件漂亮的衣裙,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屋子打扫得洁净如洗,老公的自在,孩子的笑脸,小狗的忠实,朋友的知心话,亲人的关爱,乃至一杯茶,一本书,写出一篇好文字,一场雪,一弯明月,一缕清风,更不要说对自然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了,这一切都能带给我美好的感受,觉得活着真好,让我生出更加热爱生活的理由。

如果你对什么都麻木不仁,没有欲望,没有追求,也没有梦想,即使你的人生万事如意,锦衣玉食,也一样活得没有心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境界不是我们普通人所具有的,我们普通人就得活得喜形于色,当笑则笑,该哭则哭,这才是我们小人物的人生。

让无欲则刚的大智慧属于圣贤们,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却是有欲则刚!(辛雅)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儿有泪可轻弹◎温润如

男儿有泪不轻弹 ——俗语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自古以来,男人的眼泪由于能见度低,出镜率少,其珍贵程度一般堪比鳄鱼的眼泪。

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有道理。院小胸怀大,门低志向高。创业初期的刘备起点很低,志向却很高,定位也很准,滴滴清泪该出炉时就出炉,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身为黏稠的乳胶漆,揽各路群英于麾下,施展绕指柔,锁死百炼钢,终于蚕食鲸吞,三分天下于囊中。由此可见眼泪蕴含着惊人的凝聚力、向心力。

男儿有泪不轻弹啊。这句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男人奋勇前进、历久弥新的励志语录,如今看来也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偏方。单从女权主义者看来,就大有漏洞可循,其本质就是歧视女性嘛。近年来,健康专家也从科学养生的角度证实,眼泪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该流泪时不流泪,后果很严重啊!眼泪作为人体净化系统的一分子,还兼具杀毒软件的功能。结论是很雷人的:强忍着眼泪就等于“自杀”。

军营的训练场上大都刷着斗大的励志标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以自虐的精神誓将血肉之躯打造成条件反射式的钢铁战士。其实,阳刚的男人更多的是让女人敬畏,但铁血柔情似乎更能软化为体内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流转不息的爱怜,那一份柔情若从“心灵的窗户”中流泻出来,则不亚于滚落了一粒粒珍珠,瞬间就可能把女人的心揉搓得肝肠寸断。

酒是男人的泪,烟就是男人的心事。情绪得不到宣泄,像是在没有烟囱的烧柴厨房里打转,烟熏火燎呛死人。在酒的掩护下,男人不经意间会本色示人,酒后吐真言,借酒浇愁,撒泼耍赖,眼泪鼻涕一把抓,甚至不乏号啕大哭之人。酒醒了,尚且靠装迷糊来遮羞盖脸,在被人取笑时,以“我怎么什么都不记得啦”把所有的赧然一笔勾销一笑而过。

风雨彩虹,分外美丽;烟雨蒙蒙,别样凄美。男人,不是难人,扛不住的时候千万别撑着,也是另类阳刚。不哭当然也能挺过去,但哭了就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信,你也试试?

作家个性导读

据载,美国有个医学博士,收集和分析了100个自愿实验者看悲剧时流出的眼泪,发现人们在悲痛或情绪激动时所流出的眼泪含有多种毒素。这就说明:流泪可以排除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从而益于健康长寿。

大家知道,人的许多情绪是需要适当发泄的。如在遭人诽谤或被人误会,而深感委屈时,就要进行适当的自我宣泄。那些性格内向、郁闷寡欢或愁肠百结者,更应学会自我宣泄。而流泪正是一种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自我宣泄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人总是将不良情绪加以自我抑制,不让其发泄出来,就要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哮喘、胃溃疡、心脏病或其他血液循环系统的一些毛病。仅从这一点来说,男人有泪也要弹。更何况,鲁迅先生早就有感而发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庄之水)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就要声高◎应良帆

有理不在声高——古训

饱受儒学浸染的国人,千年一贯地崇尚自律克制、谦卑忍让、“有理不在声高”的人生信条。可是,在儒学占据上风的神州大地上,“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故事却一再上演,儒家修身信条在现实面前碰了一鼻子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秀才本来擅长说理,但他们偏偏嗓门不行,结果有理也就变成无理了。

理直,气就壮;气壮,声就粗。理直而气不壮、声不粗,结果有理变成没理了。

传媒时代,有理者不但自己要声高,还要通过传媒这种扩音器,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高,传得更远,以引起公众的注意,达到保护自己,痛斥无理者的目的。

有理者噤若寒蝉,只能让理亏者窃喜,只能让理亏者有机可乘,只能给理亏者倒打一耙的机会,来个无理也声高,无理也能走遍天下,这样社会岂不乱了套?故有理者应当放开喉咙,声如洪钟,这样才有利于震慑无理者,有利于揭露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谐,而不是破坏了和谐。

见无理之举,应万众一心,齐声怒吼,如雷霆似虎啸,使之胆战心惊,这才能一种仗义的壮举,这才能造就正气浩然的社会!

作家个性导读

确实如作者所言,中国信奉了几千年的儒教,多温文尔雅的绅士,少的是据理力争的斗士。前者只能凭借已有的地位,在上流社会传经布道,遇上比自己地位高的,或者没什么理论修养的,顿时就怂了;后者则是老少通吃,强弱不论,认准自己的理由,不达胜利决不罢休,也往往只有这种人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

许多时候,道理是不摆不明的,必须有个声音将它推上前台,而且这个声音一定要足够大,不能被胡搅蛮缠者压过。比如法庭上的原告,若不能充分说明理由,拿出证据,就不能将被告绳之以法;十年前那些著名的商品品牌,虽然物美价廉,但却在宣传上落了下风,只能落得个破产的下场。这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被告逍遥法外,原告就欠了社会一个公正;生产好产品的厂家纷纷破产,老百姓就只能去买那些又贵又难用的东西了。

所以,有理更要声高,不但是有理者的资格和权利,更是有理者对别人、对社会的义务。(江可)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行,没有我师◎王 蒙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

毫无疑问,世上第一个老师是无师自通的。

那是大师。

大师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地泯然于众人之间,大师在历史中,不在大街上。

如果同行的三人中,肯定有一个能够做你的老师,那么老师就遍地皆是了。

讲台上的老师已经足够多了。

不一定总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的位置,不一定总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容器。

盲目吸收是危险的。

这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很重要。正因为很重要,我们才应该学会慎重地选择。

该接近的接近,该远离的远离。

该容纳的容纳,该屏弃的屏弃。

该尊重的尊重,该蔑视的蔑视。

三人行,没有我师——把这句话当成钙,坚固你的傲骨。如果必须有一个人是老师,那么就让他们三位向你学习吧。

作家个性导读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在作者本人眼中,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能很平常。而在读者眼中,这可是一篇让人恍然大悟、神清气爽、筋舒骨畅的好文章啊!满是赞同。希望与信心加快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而信心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世上只有两种人:很简单,就是自信的人与自卑的人。

第一种,自卑的人。如果你就是,那我很庆幸。因为你的发展空间比任何人的都要宽广。我要在你逐渐强大之前提醒你,要不断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学习是神圣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慎重地对待它。你要尝试在强大自己的同时,给予自己信心,直到变为“第二种人”。

第二种,自信的人。如果你足够自信于自己的能力,那就不该退缩。艺高人胆大。勇敢是面对风雨,面对挑战吧!这就够了。不要理会别人的看法,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我相信,此时的你已深深地相信自己。即使你是对能力以外的东西自信,也不要害怕,至少你拥有自信,这是成功重要的特质。也一同勇敢地面对风浪吧,做一只海燕,你会在风浪中得到历练,吸取经验,充实大脑。相信你就是老师。当然,山外有山,走出这“三人”,世界那么大,还是有很多人可以做你的老师的。学习,向前!继续向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乘胜追击,不断超前。

总有一天,你会自豪于你的能力与当初的这个决定。

如果你发现你不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类人,那么你就是心平气和,修身养性的大师或山林隐者了。(邵笑)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车到山前没有路◎胡安运

车到山前必有路 ——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事都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才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草率用兵,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

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也就是说,勾践为洗雪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诸葛孔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仓促迎敌,而是寻找战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准备,取得胜利这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 的怠慢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抵御浪涛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漂泊四海的准备。因为,很多时候,车到山前是没有路的。

世事如烟,谁能保证出发后能及时看清前面的高山?人生如棋,即使你是勇往直前的骏马,也可能会马失前蹄,有去无回。

有人说,路能否走通,有时候靠的是机遇。但是,机遇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好比汽车拉力赛,如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车不检修,不加油,那么不用到山前,在半路上就可能抛锚了;好比去登山,如果你不先练好双脚,不强化素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充分准备,那你就只有望山兴叹了。

故,远行必备良驹,过河定问轻舟;欲攀登险峰先看看体魄,要穿越沙漠先估计好要冒的风险千万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山前”,因为你不是愚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信,因为你的前面常常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一种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作家个性导读

作者热衷于历史,列举了勾践的卧薪尝胆,二十年精心设计;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汉高祖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孔明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告诉我们,如果是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无路可走或是死路一条。让我们摒弃怠慢的心理,积极行动,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防患于未然。

读完本文,我默然点起了根烟,陷入了沉思:

我原先的理解, “车到山前必有路”其本意是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用别人过多的操心,其中也有包含了有些困难如果自己不解决,别人急了也没有用的意思,有一种无奈的表现。

车到山前必有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宽慰。往往在自己对前程看不清时,会安慰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过多地想一些看不清的事,留着清醒去整理其他。

车到山前必有路,反映的是自己对自己未来的一种信心。走自己的路,坚持是成功的希望。放松心态是好好工作的前提。

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到山前没有路!

看来这句话犯了严重的唯心主义错误!没有任何的逻辑,与辩证唯物主义截然相反,背道而驰的!我不知道究竟是谁把这句话弄成了经典名言。我犯了错。

首先,车存在,山存在,然而路可不一定是存在的。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老人家早就知道“地上本没有路”,就算车驾驶到山前,你又能奈何?

在当今纷繁的社会中,也无不透露这种观点。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如何才能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外部的客观条件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也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几项工作堆积到一起时,就会将某项工作置于“到时再说,” 某些事情领导不来过问,便暂且放在一边;有些工作没有完善,“到时再说”,存在“我又没闲着,工作是做不完的,再说又没有出现问题”的侥幸心理,现在想来汗颜。(阿拉丁)

心灵语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有远虑,必有近忧◎金 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孔子的这句警语,前后是因果关系,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要做好长远打算。但这句警语却在千百年来使人们陷入无尽的忧虑之中,没有人能够快乐起来,不能快乐学习,不能快乐工作和快乐生活。因为,你时时得“远虑”呀!否则,你会时时有近忧的。

其实,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整天都做长远思考(“远虑”)的话,不仅会有“远虑”,更会有“近忧”。今天你为以后即将做的事而担心,就使今日多一份忧愁。如果担心明日的事多了,你今天便会落下很多份心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的“远虑” 越多,当时的忧愁就越多。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

很多学生要“远虑”将来找工作、养家糊口、过上流生活,现在的忧愁就多了:要争分夺秒,努力学习,不容有丝毫差错,等等。如此下来,哪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能有真正的快乐?许多成年人都“远虑”老年的生活,如在哪儿住?退休金多少?养老保险怎么拿……忧愁随之而来:如何多挣钱,买好房子,过舒适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是年轻人心头的一个包袱。传说中的杞人就是很有“远虑”的,因为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而很不快乐。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有的美女想象着今后人老珠黄会是什么样,并为此而终日郁闷;有的明星设想着不在舞台上的那一天,鲜花不再、掌声不再,又令自己十分落寞和黯然神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