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运气病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01:26:36

点击下载

作者:陆懋修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经运气病释

内经运气病释试读:

内容提要

《内经运气病释》九卷,清代陆懋修著。前七卷专取《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以及《六节藏象论》中运气变化与疾病关系的原文,进行归类、注释、阐发,特别注重从运气角度解释病机。后二卷取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16首方剂,清代嘉庆年间缪问《司天方论》对方剂的分析。书后附《内经遗篇病释》一卷,是对《素问》遗篇的病证注释、分述五疫推算机理。又附《内经运气表》一卷,以13份表格演绎运气推算。本次整理以《世补斋医书》清光绪十年(1884)初刻本为底本。

校注说明

《内经运气病释》九卷,清代陆懋修著。成书于清光绪十年(1884)。陆懋修(1818—1886),字九芝、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先世显,皆通医。其外曾祖王丙(朴庄)为名医,精伤寒。懋修少攻举子业,累试不售,中年始肆力于医,博览群书,成为清代后期著名医学家。著作颇丰,撰有《世补斋医书》三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内经遗篇病释》一卷、《内经运气表》一卷、《内经难字音义》一卷。又重订及校正《傅青主女科》《广温热论》《理虚元鉴》《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合为《世补斋医书续集》。

本次校注除《内经运气病释》外,另附《内经遗篇病释》《内经运气表》一并进行校注。

校注所用底本为《世补斋医书》清光绪十年(1884)初刻本(简称甲申本),主校本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山左书局刻本(简称山左本)。参校本是民国元年(1911)上海江东书局刻本(简称江东本)、《内经运气病释》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简称中医书局本)。

同时《内经》原文参照上海涵芬楼景(影)印顾氏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第八第九卷中引用陈无择的16首方剂参照宋版《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方解中引用缪问的解释参照清嘉庆丁巳年问芝堂版刻本《司天方论》、《内经遗篇病释》引用《刺法论》《本病论》原文参照明正统九年(1444)版《正统道藏·太玄部》中《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简称道藏本)进行整理。

校注原则与方法:

1.为使《内经》原文与陆氏的注文有区别,《内经》原文皆作仿宋体。

2.凡底本中引用《素问》有误者,不作改动,仍保持底本原貌,出校说明。

3.陆氏以摘录《素问》《三因极-病证方论》《司天方论》等古籍原文方式进行阐释,故与原著文字有不相顺接之处,不出校记。

4.校注语以简洁明了为原则,不做繁复考证。

5.原每卷卷首有“世补斋医书”“元和陆懋修九芝释,子润庠凤石参校”等字样,本次整理一并删去。

6.凡《内经》原文的异体字、古体字不作改动。陆氏注文中的异体字、古体字予以径改,如“五藏”改作“五脏”,“六府”改作“六腑”,“写”改作“泻”,“四支”改作“四肢”,“衂”改作“衄”,“苑”改作“菀”,“兔”改作“菟”等。

7.运气术语,或难解的字词作简要的注音释义。

8.凡引用古代注家的注释皆称以姓名,如“王冰注”“张介宾注”。引用现代注家的注释则注明姓名、书名,如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简称《素问校注》)。

9.原陆氏注释中的“按语”字号大小不一致,现皆统一以小字形式。

10.将《内经运气表》竖排版表格改为横排版,适当增加行列,使表中字数整齐,便于查阅。(1)

自序

《素问》自《天元纪》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正反逆从之治,而先于《六节藏象篇》发其端。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也。夫治病不外乎五行,五行又不外乎阴阳。而言五行者,不知言合化之五行,言阴阳者,又不知言过不及之阴阳,则阴阳非此阴阳,五行亦非此五行矣。况并阴阳五行之不言,乌知所谓气交者哉?爰就《内经》之言运气者,首列经文民病于上,即以气(2)(3)交之旨櫽括而疏通之,并以宋人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国朝江(4)阴缪问芳远氏十六方解附焉。

或有疑而诘之者曰:人病之来也,何有常?而子独以运气为言,岂能于人身之病定相合耶?然而余之意本不为是也。经曰: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之生长收藏,备于人身,人身之盛衰虚实,同于天地。论司天,固足以明天道。即不论司天,而人在气交之中,即因气交而为病。于古如是,于今如是,即仲景论伤寒所以撰用《素问》者亦无不如是。盖非是则不知病之所以为治,并不知人之所以为病。(5)

乃自有马元素、程德斋之徒,索隐行怪,流入异端,而人不解《内经》大义,遂继之以不信。于是而,凡六经之病之生于气交者,无人能道。曷怪其谓《内经》运气若无与于六经病?而且谓仲景之论亦无与于《内经》运气乎?故莫若揭此七篇病因治法,以求六经病所由来,而六经之何由而病,病之何由而治,既可以《内经》之言明仲景之法,并可以知今人之病无一不出于《内经》之言。此《天元纪》以下七篇所以不可废也,岂必拘泥乎运气哉!(6)

是编也,余于同治乙丙岁来往吴淞峰泖间所作,藏之箧衍二十(7)年矣。今命子润重加编次,将以授诸梓人。乃自述其作书之意如此。(8)光绪十年甲申人日陆懋修书于邸舍之双娱堂【注释】

(1)自序:原无,据山左本补。

(2)櫽(yǐn隐)括:写作手法之一。指对原有文章的内容、情节,加以裁剪或修改。

(3)三因十六方:指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中的十六首方剂。

(4)缪问:字芳远,清嘉庆年间人,著《司天方论》,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五中《五运六气民病证治》方剂内容进行阐发。见《司天方论》自叙。

(5)马元素程德斋:马元素,为“马宗素”之误。二者为元代医家,合撰《伤寒钤法》。

(6)乙丙:指同治乙丑年(1865)、丙寅年(1866)。下同。

(7)梓人: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

(8)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弁言

(1)(2)(3)(4)

吾友陆九芝封公,为凤石中盾尊人。凤石供奉内廷,君就养京邸。生平以著述自娱,而尤邃于医学。尝语余曰:《淮南子》有言:所以贵扁鹊者,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者,知乱之所由起也。此以治病喻已乱,与《内经》之以已乱喻治病者意别,而所以知病所从生,则尽在《天元纪》七篇阴阳五行中。自医者不读此七篇,而百病之始生,皆不知其所自,此余《内经病释》所由独举此七篇而作也。夫病之生也,岂能外阴阳五行之理?故即《内经》他篇所言病,亦无不可由此以推。君所释虽止七篇,直不啻通一部《内经》而尽释之,厥功伟矣。若以为此七篇者本言运气,即谓此书专为运气发,是(5)岂君志哉?君与余同里闬,回首少年,名场角逐,忽忽若前日事。今者见君书之成,非第为病者幸,实当为斯道幸也。君书凡三十三卷,(6)皆医学中不可少之作。此尤其蚤岁所独得,而今亦不肯终秘焉。因(7)乞一言,以弁简端。时余奉命视学两浙,行有日矣,倚装书此,愿以告后之读君书者。(8)光绪十年甲申春三月吴刘廷枚【注释】

(1)封公:即“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

(2)凤石:指陆懋修之子陆润庠,字凤石。清同治十三年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等职。辛亥后,任溥仪老师。

(3)中盾:古代官名。亦称“中允”。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及文学侍从。

(4)尊人: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

(5)里闬(hàn汗):乡里。

(6)蚤:通“早”。《淮南子·天文训》:“曰至于曾泉,是谓蚤食。”

(7)倚装:靠在行装上,谓整装待发。多用于告别信柬中。

(8)刘廷枚:字赞虞,号叔涛,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进士。为光绪间清流党重要成员。

内经运气病释一

六节藏象论篇

(1)

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此言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此言一岁之日,各从五行之气而主治也。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2)(3)端。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不可以为工矣。

此言五运统岁,岁立四时,时布六气。工不可不知也。(4)

太过不及,各有所胜。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此言春为四时之长,故凡候气者,皆当始于立春日也。(5)(6)

未至而至,此为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至而不至,此为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

此言民病之所由作也。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此言治法之所从出也。

天元纪大论篇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此言人之五脏本于天之五行也。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此言在天为气即在地成形,上下相召,而损益彰也。(7)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此言天之十干以合化而成五运也。(8)

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此言地之十二支以正化、对化而成六气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此言三阴三阳之本是为六元,亦即所谓天元也。

五运行大论篇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此言己不务德或所胜妄行,有胜必有复,复则己反受邪。亦民病所由作,而治法所从出也。

六微旨大论篇

(9)(10)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此言亢必受制,而亦非制不生也。病如是,治亦如是。

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此言民病在于气交,治亦当于气交求之。工不可不知也。

气交变大论篇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11)

此言六甲阳年,太宫运。土胜水,水受克,水之子木来复也。

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寃。

此土邪伤肾,即脾志不舒,而心肾亦不交也。

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此土邪有余,脾经自病,发为痿痹也。脾司肌肉者也。

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

此土气太过而水气不行也。饮,痰饮也。

腹满,溏泄,肠鸣。

此土盛水衰,水气伏而土气独行也。

反下甚。

此水为土克,而水之子木以风气复之也。木复而土病,始则有余而侮,继则侮反受邪,故土自病而利不止。(12)

太溪绝者不治。(13)

此肾脉也。土亢则肾气绝,敦阜之纪有之。(14)

岁土不及,风乃盛行,化气不令。(15)

此言六己阴年,少宫运。土不及,木胜土,土之子金来复也。(16)(17)

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

此土不及而木乘之,皆脾弱肝强之病也。

咸病寒中。

此土气不及,寒水无畏,水气独行而火土并衰也。惟己巳、己亥(18)年相火在泉,民得无病。(19)

复则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

此土衰木亢,而土之子金以燥气复之,肝胆同病也。土不足,不(20)生金,金失荫,亦来复。后凡不及之年皆放此。(21)

气客于脾,食少失味。

此以土不及则脾不磨谷,运化不速也。

土不及,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22)

此亦土衰之病,卑监之纪有之。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23)

此言六乙阴年,少商运。金不及,火胜金,金之子水来复也。(24)

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

此金受火邪,而金之母土亦病也。胜金之火为木火,金不及则木寡于畏,所胜妄行也。木妄行则土受其克,所生受病也。后皆放此。(25)

复则头脑户痛,延及脑顶,发热,口疮,甚则心痛。

此金衰火亢,而金之子水以寒气复之也。寒甚于下,则格阳于上。

金不及,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26)

此亦金衰之病,从革之纪有之。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27)

此言六庚阳年,太商运。金胜木,木受克,木之子火来复也。(28)

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胸病引背。

此金制其所胜之木,肝脏既伤,而胆腑亦病也。(29)(30)

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皆病。

此金燥过甚,肺金自病,金不生水,而水脏亦病也。(31)

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

此金盛伤肝,而木之子火以热气复之,金反自病也。

太冲绝者不治。(32)

此肝脉也。金亢则肝气绝,坚成之纪有之。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33)

此言六丙阳年,太羽运。水胜火,火受克,火之子土来复也。

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

此水盛火衰,心脏受邪而神气内虚也。上,谓手。下,谓足。(34)

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

此水邪有余,土不能制,水气妄行,肾脏自病也。于丙辰、丙戌

(35)天符之岁尤甚。(36)

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

此水邪侮火,而火之子土以湿气复之,心气不舒也。

神门绝者不治。(37)

此心脉也。水亢则心气绝,流衍之纪有之。(38)

岁水不及,湿乃盛行,长气反用。(39)

此言六辛阴年,少羽运。水不及,土胜水,水之子木来复也。

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40)寃,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

此土邪伤肾,关节不利,火郁而湿亦不行也。

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

此土湿太过,阳光不治,而大寒在下,肾气伤也。于辛丑、辛未寒水在泉之年尤甚。(41)(42)(43)

复则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瘛,目视䀮䀮,肌肉胗(44)(45)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

此水衰土亢,而水之子木以风气复之,中土亦病也。(46)(47)

水不及,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踹膝。(48)

此亦水衰之病,涸流之纪有之。

岁木不及,燥乃盛行,生气失应。(49)

此言六丁阴年,少角运。木不及,金胜木,木之子火来复也。

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

此金邪乘木,而肝虚之为病也。

肠鸣溏泄。

此清气在中,而木不生火,脾之寒也。于丁卯、丁酉两年,以金遇金尤甚。(50)

复则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咳而鼽。

此木衰土亢,而木之子火以热气复之,病在肺之合也。

木不及,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51)

此亦木衰之病,委和之纪有之。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52)

此言六壬阳年,太角运。木胜土,土受克,土之子金来复也。

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寃,肠鸣,腹支满。

此木郁土中,脾土受病而水谷不化也。

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巔疾。

此木胜肝强,厥阴之脉随督脉会于巅,而火上逆也。

反胁痛而吐甚。

此土为木克,而土之子金以燥气复之也。侮反受邪,故肝病而胆亦病。

冲阳绝者不治。(53)

此胃脉也。木亢则胃气绝,发生之纪有之。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54)

此言六戊阳年,太徵运。火胜金,金受克,金之子水来复也。

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

此火乘肺金,其性急速,而肺与大肠又相表里,故逼血妄行于上下也。

嗌燥,耳聋。

此水不上升,而少阳之火又行身之侧也。

中热,肩背热。

此火不下降,而燔灼于中,且游行于上也。(55)

甚则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此皆手心主所行之处火盛,故包络代君受邪而为病也。

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此火气浮越于外,热伤皮络而为浸淫疮也。于子午、寅申四戊年上临君相二火,其热尤甚。(56)

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止。

此火盛金衰,而金之子水以寒气复之也。复则心反受邪,故诸病同于首条而加甚。(57)

太渊绝者不治。(58)

此肺脉也。火亢则肺气绝,赫曦之纪有之。

岁火不及,寒乃盛行,长政不用。(59)

此言六癸阴年,少徵运。火不及,水胜火,火之子土来复也。

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

此火不足,则阴邪盛而心气伤也。六戊岁火太过,六癸岁火不及,其病相同,而一热一寒即分于徵运之刚柔。

郁冒曚昧,心痛暴瘖。

此水制其火,心气寒而不舒也。(60)

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刖。

此火虚而水逆,阴寒凝滞,阳气不行也。

复则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

此火衰水亢,而火之子土以湿气复之,反侵水脏,而水之为害益甚,病在内也。

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此土制其水,而水气不行,病在外也。

火不及,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此亦火衰之病,伏明之纪有之。(61)

凡此气交所变之病,以甲巳、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年为序者,所以明合化之义。而中运五音之太少,亦因此而见也。【注释】

(1)六六之节:古以天干地支计日,干支相配完毕,共六十日,为一甲子,是谓一节。六六,即六个甲子,谓之一年。

(2)如环无端:《素问·六节藏象论》作“如环无端,候亦同法”。

(3)虚实:《素问·六节藏象论》作“虚实之所起”。

(4)太过不及,各有所胜:《素问·六节藏象论》作“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

(5)为:《素问·六节藏象论》作“谓”,下句同。

(6)薄:侵迫。《释名·释言语》:“薄,迫也。”

(7)甲己之岁,土运统之:甲年、己年的岁运是为土运统纪。统之,统纪全年之运。

(8)子午之岁,上见少阴:逢子年、午年,则少阴司天在上。上,指司天之气。后五句皆仿此。

(9)亢则害,承乃制:指六气中的某一气过于亢盛而成为灾害时,则其会受到相承之气的制约,抑制其过亢之势。张介宾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

(10)制则生化:谓一克一生,则变化无穷。

(11)太宫运:指土运太过。

(12)不治:《素问·气交变大论》作“死不治”。

(13)敦阜之纪:土运太过之年的名称。敦阜,土气太过,犹如土山既高又大。

(14)盛:《素问·气交变大论》作“大”。

(15)少宫运:指土运不及。

(16)繇(yáo摇)复:肢体筋骨动摇反复。繇,通“摇”。《灵枢·根结》:“枢析则骨繇而不安于地。”

(17)(shùn顺)酸:肌肉掣动、酸楚。

(18)在泉:六气中的客气之一,与司天之气对应,其位在终之气。统管下半年的气候,又称“地气”。

(19)复:复气,指针对胜气的报复之气。张介宾注:“复者,报复之义。六气盛衰不常,有所胜,则有所复也。”

(20)放:通“仿”。仿效。《论衡·自纪》:“可效放者,莫过孔子。”

(21)气客于脾,食少失味:《素问·气交变大论》作“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

(22)卑监之纪:土运不及之年的名称。监,监察。纪,标识也。王冰注:“土虽卑少,犹监万物之生化也。”

(23)少商运:指金运不及。

(24)瞀重:郁热沉重。

(25)脑:《素问·气交变大论》作“囟”。

(26)从革之纪:金运不及之年的名称。从,顺从;革,变革。金运不及,变革其清肃刚劲之性。

(27)太商运:指金运太过。

(28)胸病:《素问·气交变大论》作“胸痛”。

(29)腨(shuàn涮):即腓,小腿肚。《灵枢·寒热病》:“腓者,腨也。”

(30)䯒(héng横):同“胻”。胫骨上部。清沈彤《释骨》:“在膝以下者曰䯒骨。”原注:“䯒,亦作胻。”

(31)胠(qū区):腋下胁肋部。

(32)坚成之纪:金运太过之年的名称。坚成,金运太过,坚敛肃杀之气盛,万物肃杀凋零。

(33)太羽运:指水运太过。

(34)寝汗:睡眠时汗出,又称盗汗。

(35)天符: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符合,称为天符。

(36)反腹满:《素问·气交变大论》作“病反腹满”。

(37)流衍之纪:水运太过之年的名称。流衍,水满溢漫延。

(38)盛行:《素问·气交变大论》作“大行”。下文同。

(39)少羽运:指水运不及。

(40)跗肿:足背肿。跗,足背。

(41)筋骨并辟:筋骨拘急。

(42)肉瘛:肌肉掣动。

(43)目视䀮䀮(huānghuāng荒荒):目不明。

(44)胗(zhēn疹):同“疹”。皮肤生红色斑点。

(45)鬲:通“膈”。横膈膜。《素问·脉要精微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46)溪谷:指肌肉之大小纹理。

(47)踹(shuàn涮):足跟。

(48)涸流之纪:水运不及之年的名称。涸流,犹如水泉干涸。

(49)少角运:指木运不及。

(50)疿(fēi痱):汗疹,俗称痱子。

(51)委和之纪:木运不及之年的名称。委和,郭霭春《素问校注》:“阳和之气萎弱。”

(52)太角运:指木运太过。

(53)发生之纪:木运太过之年的名称。发生,指木运太过,使阳和生发之气早至,万物早荣。

(54)太徵运:指火运太过。

(55)两:《素问·气交变大论》无。

(56)止:《素问·气交变大论》作“已”。

(57)不治:《素问·气交变大论》作“死不治”。

(58)赫曦之纪:火运太过之年的名称。赫曦,光明显盛之象。

(59)少徵运:指火运不及。

(60)髋髀如刖(yuè月):《素问·气交变大论》作“髋髀如别”。臀股如开裂般。郭霭春《素问校注》:“别,作‘裂’解。”

(61)巳:疑“己”之误。

内经运气病释二

五常政大论篇

(1)

敷和之纪,其病里急支满。

此言中运风木之平气,其病宜在筋也。肝主筋也。凡人当运气中应有之证,得助得制即可无病,病亦不甚,故曰平气。后凡言平气者放此。(2)

升明之纪,其病瘛。

此言中运二火之平气,其病宜在脉也。血脉生于心也。(3)(4)

备化之纪,其病否。

此言中运湿土之平气,其病宜在肉也。脾司肌肉者也。(5)

审平之纪,其病咳。

此言中运燥金之平气,其病宜在皮毛也。皮毛,肺之合也。(6)

静顺之纪,其病厥。

此言中运寒水之平气,其病宜在骨也。肾主骨也。

委和之纪,其病摇动注恐。又病支废,痈肿,疮疡。

此言中运木不及而从金化,金又刑木,木生火也。(7)

伏明之纪,其病昏惑悲忘。

此言中运火不及而从水化,心阳为阴所遏也。

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又病飧泄。

此言中运土不及而从木化,风又胜之,是为肠风也。

从革之纪,其病嚏咳,鼽衄。

此言中运金不及而从火化,肺家每有风热也。(8)(9)

涸流之纪,其病痿厥坚下。又病癃。

此言中运水不及而从土化,土邪又归于肾也。

发生之纪,其病怒。又病吐利。

此言中运木太过而又克土,故上吐下泻也。

赫曦之纪,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又病痓(10)按:痓字当作“痉”。。

此言中运火太过而又克金,故病燥也。

敦阜之纪,其病腹满,四支不举。

此言中运土太过而本经自病。脾主四肢也。(11)

坚成之纪,其病喘喝胸凭仰息。又其病咳。

此言中运金太过而本经自病。肺为诸气长,故病有声也。

流衍之纪,其病胀。

此言中运水太过而长气不化,火不生土也。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

此以巳亥岁半以上风化于天,岁半以下火行于地言也。(12)

民病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

此风气临下,土之所畏,故脾气从而病也。食减口爽,即损谷则愈之谓。

目转耳鸣。

此言肝胆同见风木之病。以上皆天气所生病也。

赤沃下。

此火行于地而见尿血,为地气所生病也。按:此当云酸苦。

少阳在泉,其治苦酸。

是年上木则下火,风热交加。酸属木,以治其上;苦属火,以治其下。不兼间味者,与少阳司天同也。义见后。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

此以子午岁半以上热化于天,岁半以下燥行于地言也。

民病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甚则疮疡燔灼。

此火气临下,金之所畏,故肺气从之,而逆天气所生病也。

胁痛善太息。

此燥行于地,甲木受伤,为地气所生病也。按:此当云苦辛甘。

阳明在泉,其治辛苦甘。

是年上火则下金,燥热交结。苦属火,以治其上;辛属金,以治其下。必兼甘者,火金之间味也。甘属土,为火之子,为金之母,故能调和于火金之间。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

此以丑未岁半以上湿化于天,岁半以下水行于地言也。(13)

民病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

此湿气临下,水之所畏,故肾气亦从而不用也。(14)

反腰脽痛,厥逆。

此以土王之时,肾病尤甚,转摇不便,皆天气所生病也。

心下否痛,少腹痛。

此水行于地,心火受制,火不生土而时害于食。皆地气所生病也。

太阳在泉,其治淡咸。

是年上土则下水,寒湿内蕴。淡属土,即土之薄味,以治其上;咸属水,为水之正味,以治其下。水土既平,故不兼间味也。

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

此以寅申岁半以上火化于天,岁半以下木行于地言也。

民病咳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

此火气临下,金之所畏,故肺气亦从而上逆,与少阴司天略同,皆天气所生病也。

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

此风行于地,肝木自王,为地气所生病也。按:此当云苦酸。

厥阴在泉,其治酸苦。

是年上火则下木,风热为灾。苦属火,以治其上;酸属木,以治其下。木火合德,故不兼间味。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

此以卯酉岁半以上燥化于天,岁半以下火行于地言也。(15)(16)

民病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

此燥气临下,木之所畏,故肝气亦从而上逆也。肝窍在目而主风、主筋,己所胜者,轻而侮之,皆天气所生病也。

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

此热行于地,而病肺心,火在阴分,郁而不伸,为地气所生病也。

少阴在泉,其治辛苦甘。

是年上金则下火,燥热交侵。辛属金,以治其上;苦属火,以治其下;甘味义见前。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

此以辰戌岁半以上寒化于天,岁半以下土行于地言也。

民病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善忘,甚则心痛。

此寒气临下,火之所畏,故心气从而上逆也。水胜为寒,火郁为热,热气妄行,寒又复之,皆天气所生病也。(17)

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此湿行于地,病在肌肉,为地气所生病也。以其人痹久卧,故身后上背下臀为此痈疮。按:此当云咸甘。

太阴在泉,其治甘咸。

是年上水则下土,寒湿相合。咸属水,以治其上;甘属土,以治其下。

按:此六治者,前人亦以六气之化言之,然经文明言其治,疑当以治法为言,正与后文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者合也。【注释】

(1)敷和之纪:木运平气之年的名称。敷和,敷布和气,物以生荣。

(2)升明之纪:火运平气之年的名称。升明,火气上升而明。

(3)备化之纪:土运平气之年的名称。备化,张介宾注:“土含万物,无所不备;土生万物,无所不化。”

(4)否(pǐ匹):通“痞”。胸中满闷结块的病。《素问·至真要大论》:“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

(5)审平之纪:金运平气之年的名称。审平,张介宾注:“金主杀伐,和则清宁,故曰审平。无妄刑也。”

(6)静顺之纪:水运平气之年的名称。静顺,谓水性平静流顺,润泽万物。

(7)伏明之纪:火运不及之年的名称。伏明,王冰注:“明曜之气,屈伏不申。”

(8)坚下:大便燥坚不得下。

(9)(bì闭):大便干涩不利。

(10)痓:《素问·五常政大论》作“痉”。

(11)胸凭仰息:呼吸困难的症状。胸凭,胸满。仰息,抬头呼吸。

(12)民病:《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下同。

(13)阴痿:阴器痿废,即阳痿。

(14)脽(shuí谁):臀部。《广雅·释亲》:“臀,谓之脽。”

(15)掉振:筋脉动摇振颤。《说文·手部》:“掉,摇也。”

(16)鼓慄:即鼓颔、战栗。

(17)皮(wán顽)肉苛:皮肤肌肉麻木不仁的症状。,《广韵·二十七删》:“,痹。”

内经运气病释三

六元正纪大论篇

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按:经文先后之说,皆就正月朔日寅

此言巳亥十年,气后天时而至也。时言之。

民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此以风甚则燥胜而热复,故胜复更作,上下之气相形而见于中也。

初之气,民病寒于右之下。

此以燥金加于风木,初气为地左间,即天右间之下也。上年太阳寒水或未退位,故寒病复见于此。

二之气,民病热于中。

此以寒水加于君火,故热为寒郁,即伤寒成温之候也。

三之气,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此以三气即司天风木用事,风火交煽,有风必有火也。(1)

四之气,民病黄瘅,而为胕肿,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

此以少阴暑热与太阴湿土相争,而为湿热之病也。本年少阴君火在天之左间。

五之气,寒气及体。

此以客湿土主燥金,燥湿更胜,而为沉阴之病也。(2)

终之气,其病温厉。

此以终气即司地相火用事。相火者,畏火也。畏火司令,时寒气热,故病温厉,即冬温而民皆病者也。

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此言辛从金化,以调上之风木;咸从水化,以调下之相火。然相火易虚易实,不比君火之有常,调之非易,故宜慎也。

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此言子午十年,气先天时而至也。

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此以上火下金,火热而金清,故热病见上,清病见下也。

初之气,民病关节禁固,腰脽痛,中外疮疡。

此寒水为病,而以二之气炎暑将临,故又病热也。

二之气,民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此为木火相生,民气当和,而火郁亦不能不为病也。

三之气,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此言三气,即司天君火用事,二火交煽,故病热也。

四之气,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此以客主气皆湿土,而又承君相二火之后,故病湿热也。

五之气,民病温。(3)

此以阳随收令,惟火沴金,时寒气热,阳邪之胜,为病正多也。

终之气,民病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

此以终气即司地燥金用事。金性收,故五气之余火内格;金气清,故本气之新寒又作也。

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此以咸从水化,故能调在上之君火。金以酸补,故能安在下之燥金。甚则以苦发之者,上热甚则非用苦之阳不能发越也。以苦泄之者,下热甚则非用苦之阴不能涌泄也。同一苦味,而有从阳从阴之别,即有苦寒、苦热之殊。余所以谓药借病用,即由此悟入耳。

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此言丑未十年,气后天时而至也。(4)

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

此以阴凝于上,寒积于下,故所病皆寒湿也。

初之气,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此以客主气皆风木,而太阴以湿土司天,风湿相搏,风病筋而湿病肉,血溢为木火之逆,而亦寒湿所郁也。

二之气,民病温厉盛行,远近咸若。

此以客主气皆君火,其气当和,而以湿热交蒸,故作温厉。

三之气,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此以三气即司天湿土用事,而主气又为畏火,故病湿热。(5)

四之气,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此以客火主湿,而热甚于湿,故病加甚。

五之气,民病皮腠。

此以客主气皆燥金,故病及肺金之合,同类相从也。

终之气,民病关节禁固,腰脽痛。

此以终气即司地寒水用事,故病见于太阳所经之路。

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

此言湿宜于燥,寒宜于温,味必用苦者。苦从火化,正用苦之阳也。而及其湿寒既化为热,又必有以发泄之。

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此言寅申十年,气先天时而至也。(6)

民病寒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

此火盛于外,而寒郁于中,故为外热内寒之证也。(7)(8)

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9)

此以木盛则阳明受伤,甲木之气陵犯胃土,故为诸病。

初之气,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按:经凡言皮腠疮疡者,即今人病中斑疹之类。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此以君火用事于相火司上之年,二火合气,故其病温也。

二之气,民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此以湿土用事于君火主气之时,故为湿热之病也。

三之气,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此以三气即司天相火用事,客主之火皆炽,故热甚也。

四之气,民病满身重。

此以客燥主湿,燥胜而肺自病,湿胜而脾自病也。

五之气,民避寒邪。

此以水寒金冷,示民当知所避也。

终之气,民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此以终气即司地风木用事,以风加寒。风为阳邪,而其气主乎动也。

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

此言咸从水化,能胜火也;辛从金化,能平木也;酸从木化,能顺木火之性。凡风火之相煽,尤赖酸以收之也。渗之是利小便,泄之是通大便,渍之、发之是解肌出汗。经所谓洁净府、去菀陈莝、开发腠理,皆所以致津液而通气也。

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此言卯酉十年,气后天时而至也。(10)

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慄,癃。

此皆金燥火热之病,肺与小肠受之也。

初之气,民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衂,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此以客气湿主气风,风为阳邪,湿为阴邪,风湿相搏,脾肾交病也。

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

此以客相火主君火,似乎二火合德,而以臣位君则大逆也。

三之气,民病寒热。

此以三气即司天燥金用事,以阳盛之时而行大凉之气,故病在皮毛也。

四之气,民病暴仆,振慄,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此以四气之后为司地君火所主,而太阳以寒水临之,水火相逆,故心肾同病也。

五之气,民气和。

此以风木用事,而得司地君火之温故也。

终之气,民病温。

此以终气即司地君火用事,以温加寒,民气当平。而温从火化,病则多热也。

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此以咸之从水化者,治司地之君火;苦之从火化者,治司天之燥金;辛之从金化者,治本气之不及。而火来乘之者,于上下求得其平也。岁半以下气过于热,故宜清;岁半以上气过于敛,故宜散。

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此言辰戌十年,气先天时而至也。

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写,血溢。

此皆寒湿使然。而惟血溢为木火之郁,寒甚必化热也。

初之气,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此以上年终气君火与本年初气相火,为二火之交,重以主气风木,又为风火相薄,故见诸病。

二之气,民病气郁中满。

此以清燥之气固结于中,而阳郁也。阳郁则必伤其阴也。

三之气,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此以三气即司天寒水用事,以寒化火,故病寒反热。所以太阳之(11)寒传入阳明即成温也,不戢则燎原矣。

四之气,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此为以客胜主,湿土受风木之制,而阳明反燥也。

五之气,民乃舒。

此以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以湿土而得君火之助故也。

终之气,民乃惨凄,反者孕乃死。

此以终气即司地太阴用事,再加于寒水之位故也。

岁宜苦以燥之、温之。

此言凡遇湿土、寒水之年,湿宜燥之,寒宜温之。味必用苦者,苦从火化,治寒以热,正用苦之阳也。太阴岁宜与此略同。不言发泄者,义已见于前也。

凡此司天所生之病,以巳亥、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年为序者,所以明厥、少、太、少、阳、太之六气,而于巳亥起厥之诀,亦可推而知也。按:经文于《六元正纪》中惟子午、寅申、辰戌载有

壬子、壬午,其病支满。民病,余三纪无之。

此以中运太角木太过而克土也。

戊子、戊午,其病上热血溢。

此以中运太徵火太过而伤阴也。

甲子、甲午,其病中满身重。

此以中运太宫土太过而脾自病也。

庚子、庚午,其病下清。

此以中运太商金太过而致燥病也。

丙子、丙午,其病寒下。

此以中运太羽水太过而见寒病也。

壬寅、壬申,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此以中运太角木太过而肝为病也。

戊寅、戊申,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

此以中运太徵火太过而心为病也。

甲寅、甲申,其病体重,胕肿,痞,饮。

此以中运太宫土太过而脾为病也。

庚寅、庚申,其病肩背胸中。

此以中运太商金太过而肺为病也。

丙寅、丙申,其病寒,浮肿。

此以中运太羽水太过而肾为病也。

壬辰、壬戌,其病眩掉目瞑。

此以中运太角木太过而见风病也。

戊辰、戊戌,其病热郁。

此以中运太徵火太过而见热病也。

甲辰、甲戌,其病湿,下重。

此以中运太宫土太过而见湿病也。

庚辰、庚戌,其病燥,背瞀胸满。

此以中运太商金太过而见燥病也。

丙辰、丙戌,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此以中运太羽水太过而见寒病也。(12)

厥阴所至为里急,为支痛,为戾,为胁痛呕泄。按:此以春夏秋冬四时为

此巳亥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言。

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慄,谵妄,为悲妄,

(13)衂蔑,为语笑。

此子午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为稸满,为中满霍乱吐下,为重胕肿。

此丑未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

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为惊躁,瞀昧,暴病,为喉痹,耳鸣,呕涌,为暴注,瘛,暴死。

此寅申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

阳明所至为浮虚,为鼽,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病,为

(14)皴揭,为鼽嚏。

此卯酉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按:此条

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为腰痛,为寝汗痓,为流泄禁止。“寝汗痓”亦当作“寝汗痉”。

此辰戌十年初、终六气之病,为病之常也。

木郁之发。

此言金胜制木,而木郁之,待时而发也。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

此木淫土虚之病也。

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此风淫而本经自病也。

木之发,其气无常。

此言其发无常期也。风善行而数变,故发亦无定。经曰:木发无时。

木郁达之。

达,畅达也。木喜条达。凡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

火郁之发。

此言水胜制火,而火郁之待时而发也。

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支,䐜愤,胪胀,疡疿,呕逆。

此火湿之上冲于肺胃也。

瘛疭骨痛,节乃有动。

此火湿之内淫于筋骨也。

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

此火湿下上流行,经络受伤,而动血耗精也。

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善暴死。

此肝心二经之火湿并行于内,而其性急速也。(15)

刻终大温,汗濡元府。

此即火欲发之征也。凡一气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火之发在四气,则三气刻数将终,即有大温之候。

火之发也,其气四。

四之气为太阴,火郁之发,独在湿土王时,故其气必兼乎湿也。

火郁发之。

发,发越也。凡火之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散之、升扬之也。凡病于阳虚、阳盛二者之外,另有阳为阴遏之证,皆当用升阳散火之法,即此之谓。

土郁之发。

此言木胜制土,而土郁之待时而发也。

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

此湿行于上中下三焦,必治其中而上下始安也。

甚则心痛胁䐜。

此心为湿乘,肝为湿侮也。

呕吐霍乱。

此湿上下行,而或呕或吐,或吐利交作。病每见于中也。

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此水饮发而大便暴泄,脾伤而肌肉见病。皆土发湿邪之证也。

土之发也,以其四气。

四气为土之王时,故土之发也以四气。

土郁夺之。

夺,直取也。土畏滞,凡滞在上者可吐,滞在下者可泻。而皆不外直取其中,以安其上下也。

金郁之发。

此言火胜制金,而金郁之待时而发也。

民病咳逆,嗌干,面尘色恶。

此燥气胜而肺病也。

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

此金气胜而伤肝也。

金之发也,其气五。

五气为阳明王时,故其发也以五气。

金郁泄之。

泄,疏利也。金郁之病,为敛,为闭,为燥,为寒。凡解表,利气,通便,皆谓之泄。

水郁之发。

此言土胜制水,而水郁之待时而发也。

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

此皆寒水为病,于太阳经行之路也。

善厥逆,痞坚腹满。

此阴胜而阳气不伸,遂成阳为阴遏之病也。

水之发也,其气二火前后。

君火为二之气,相火为三之气。君火之后、相火之前,六十日之内乃水郁之所发也。水王于冬,而发于火令之时,阴乘阳也。经曰:水随火。

水郁折之。

折,抑制也。水郁之病为寒、为水,其性善流。凡养肺金、实脾土、利膀胱、壮命火,皆谓之折。

民病犯寒而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

此言应远寒药,而仍用寒,则病即因寒药之误而甚也。

民病犯热而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之病生矣。

此言应远热药而仍用热,则病即因热药之误而甚也。(16)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此言积聚之病必当攻之使去,而正乃得安。特攻之不可过甚耳。此正教人以宜攻之病,不可畏虚而留病也。(17)(18)(19)

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此言病苟有当去者,虽在有娠之妇,亦不可畏虚而留病也。【注释】

(1)民病黄瘅……争于左之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作“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黄瘅,即黄疸。

(2)温厉:温疫。厉,通“疠”,疫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

(3)沴(lì利):克,伤害。

(4)䐜(chēn嗔)愤:胀闷不舒。张介宾注:“䐜塞愤闷。”

(5)胪(lú卢):皮肤。《说文·肉部》:“胪,皮也。”

(6)寒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作“寒中”。

(7)瞑:眼目昏花。

(8)上怫:上焦气机怫郁,症见胸闷不舒。

(9)陵:通“凌”。侵犯。《审势策》:“羌胡强盛,陵压中国。”

(10)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作“凓”,寒冷貌。

(11)戢(jí及):收敛,止息。

(12)(ruǎn软)戾:筋脉收引而身体弯曲。,筋脉收缩。戾,身体屈曲。

(13)蔑:同“衊”。污血。《说文》:“衊,污血也。”

(14)皴(cūn村)揭:皮肤受冻而裂开。

(15)元府:即“玄府”,指汗孔。元,避康熙帝讳而改。

(16)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作“太”。

(17)重身:妊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