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粮生产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1:17:20

点击下载

作者:王艳茹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杂粮生产技术

小杂粮生产技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小杂粮生产技术作者:王艳茹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537586726本书由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谷子第一节概述

谷子在北方主要指粟,在南方主要指稻,有时也专指其尚未去掉外皮的种子,是中国民间对主要种子类粮食作物的称呼。中国传统所称的五谷是指黍、稷、麦、菽、稻,谷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粮食作物之一。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谷子(Setaria italic),古称粟,英文名foxtailmillet,全国种植面2积125万hm,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2%,占北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0%~15%,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

谷子是耐旱、耐瘠薄作物,根系发达,能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谷子叶面积小,叶脉密度大,保水能力强,蒸发量小,在干旱条件下具有高度的耐旱耐瘠性,具有良好的高产稳产性。

谷子是粮草兼用作物,粮、草比为1∶1~1∶3。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分析,谷草含粗蛋白质3.16%、粗脂肪1.35%、无氮浸出物44.3%、钙0.32%、磷0.14%,其饲料价值接近豆科牧草,谷糠是畜禽的精饲料。谷子外壳坚实,能防潮、防热,防虫,不易霉变,可长期保存。二、谷子的起源与分布

谷子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谷子脱壳称小米(粟米),米粒颜色有淡黄色、淡绿色、黑色、白色等。小米比一般米、面含有较多的胡萝卜121素、维生素B、维生素B、铁,维生素B可达大米的几倍,是其他杂粮所不能替代的。

谷子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陶罐装有大量的谷子,证明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谷子就已成为重要的种植作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甲骨文字里有关谷子的记载很多,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古代,谷子是一种重要作物。

从现在保存的古农书和文献资料可以看到我国劳动人民在谷子生产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如公元前1世纪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农书《汜胜之书》提出了谷子的播种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和物候期决定,以及谷子留种时要在田间选穗。同时,记载有“区田种粟”的抗旱播种方法。又如,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一部杰出的农书《齐民要术》,对谷子栽培经验的总结,就占有很大篇幅。该书提出“谷田必须岁易”,即种谷子不能重茬;谷子播种量必须根据播期的早晚、土壤肥瘦等条件考虑,提出“谷子要垄行整齐,间开苗,使苗不欺苗,幼苗才能长得快、长得好,垄要直,苗与苗要对齐,以便通风”等种谷子通风透光的经验。同时提出一套谷子穗选法留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齐民要术》记载的谷子品种有86种之多,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对谷子有着丰富的栽培选种经验。

世界上谷子的主要产区是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和中亚细亚等地。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马里和苏丹栽培谷子较多。20年前,我国谷子栽培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各省区,约占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其中以华北最多,约占全国谷子播种面积的1/3以上,东北次之,约占全国谷子面积的1/4。以省份而言,辽、吉、黑、冀、晋、内蒙古等省区种植较多,一般占该省区粮食作物面积的10%~15%。

谷子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各省区几乎都能种植,但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国谷子种植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所下降,其中春谷面积下降幅度较大,而夏谷面积有所发展。据2000年统计,全国谷22子种植面积约125万hm,年总产212万吨左右,平均1700kg/hm。种植面积较大的是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河南、山东、黑2龙江、甘肃、吉林和宁夏等11个省区,总面积123万hm,占全国谷2子种植面积的98.4%,单产平均1760kg/hm,其中东北的黑龙江、吉2林、辽宁三省谷子种植面积19.5万hm,占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的215.6%,单产平均1448kg/hm。华北的河北、山西、内蒙古谷子种植2面积75.4万hm,占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的60.3%,单产平均1760kg/22hm。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谷子种植面积14.6万hm,占全国谷2子种植面积的11.7%,单产平均980kg/hm。河南、山东谷子面积2213.5万hm,占全国谷子种植面积的10.8%,单产平均2003kg/hm。随着谷子优良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改进,提高谷子品质和生产效益成为我国今后谷子生产的发展方向。三、谷子栽培区划

粟的两个亚种S.italica ssp.maximum和ssp.moharium以下再分出德国粟、西伯利亚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类型。弗里尔和J.M.赫克托将粟分为6个类型。通常中国粟被列为大粟亚种的普通粟。形态分类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颜色等稳定性状为主要依据。中国目前将粟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4个生态型。中国粟品种有穗粒大、分蘖性弱等特点,表明其栽培进化的程度较高。从欧美引入的品种往往分蘖力强、穗小、刺毛长,适于饲用。20世纪90年代,王殿赢等根据我国谷子生产形势的变化,在原东北春谷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和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区四个产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谷子播种期和熟性及区域性将中国谷子主产区划分为5大区11个亚区。1.春谷特早熟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沿江和长白山高寒特早熟亚区和晋冀蒙长城沿线高寒特早熟亚区,是我国种谷北界。此区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抗旱性强,植株矮小、穗短、不分蘖。2.春谷早熟区

包括松嫩平原、岭南早熟亚区和晋冀蒙甘宁早熟亚区。此区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抗旱性强,秆矮不分蘖,穗较长,粒大。3.春谷中熟区

包括松辽平原中熟亚区和黄土高原中部中熟亚区,此区是我国谷子主产区,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抗旱耐瘠,植株中等,穗特长。4.春谷晚熟区

包括辽吉冀中晚熟亚区、辽冀沿海晚熟亚区和黄土高原南部晚熟亚区,此区是我国谷子主产区,品种生育期125天以上,植株较高,穗较长,粒小。目前此区已由春谷向夏谷发展。5.夏谷区

包括黄土高原夏谷亚区和黄淮海夏谷亚区,此区是我国谷子主产区,品种生育期80~90天,植株较高,穗较长,千粒重较高。

近些年,谷子播种面积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谷子的产量较低,二是对土质的要求较严,尤其是谷子怕涝,喜欢岗地和地势较高的地块,再加上多年来农田中有机肥的施用量太少或根本不施,而大量施用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土壤团粒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耕层的板结程度也就越来越严重,因此也就越来越不利于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谷子并非天生就是低产作物,只要能按照谷子的生物学原理进行种植和管理,为它的生长和发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它的生长要求,就会获得理想的产量。四、生物学特征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m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五、营养功效

谷子去壳后为小米,含蛋白质11.42%,含粗脂肪4.28%,维生1素A、维生素B分别为0.19mg/100g、0.63mg/100g,还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丰富的铁、锌、铜、镁、钙等矿物质。小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长期以来被广大群众作为滋补强身的食物。几种主要粮食8种必须氨基酸含量(氨基酸mg/100g)比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

健康效果:适宜老人孩子等身体虚弱的人滋补。同时常吃小米还能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

气味:咸,微寒,无毒。

主治:可以养肾气,除脾胃中热,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乱。做粥食用可以开胃补虚。《本草纲目》记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第二节播前准备一、地块的选择

根据谷子的生活习性和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种植谷子应选择地势高燥、朝阳、旱能浇、涝能排、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前茬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均可。谷子不宜重茬,重茬一是病害严重,二是杂草多,三是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元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作物依次是:豆茬、马铃薯、甘薯、麦茬、玉米茬等。

谷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其发芽要求的水分不多,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26%就可发芽,在耕层土壤含水量达9%~15%时,就可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要。田间土壤持水量为50%,幼苗出土较快。谷子喜温暖,全生育期要求平均气温20℃左右,生育期的积温介于1600~3300℃(迁安市的温度条件基本能满足其需求);谷子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4℃,20℃以上播后5~6天就可发芽出土。谷子亦喜光照,在光照的条件下,光合效率很高,但在光照减弱的情况下,光合生产率较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低,因此,利用谷子与其他高秆作物间作时,一定要注意谷子不耐阴的特性。在幼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行成壮苗。在穗分化前,缩短光照能加快幼穗分化速度,但使穗长、枝梗数和小穗数减少。延长光照,就能延长分化时间,增加枝梗数和小穗数。在穗分化后期,即花粉母细胞分化时,对光照强弱反应敏感。此时光弱就会影响花粉分化,降低花粉的受精能力,空壳率增加。在灌浆成熟期间,亦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子粒成熟不好,秕粒增加,农谚“淋出秕来,晒出米来”就是指这个时期说的。谷子为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交替条件,才能抽穗开花。谷子在拔节以前,每天日照时数在15h以上,则大多数品种不向生殖生长转化,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短于12h,则缩短营养生长,迅速进入生殖生长,发育加快,提早抽穗。谷子对短日照反应因品种而不同,一般春播品种较夏播品种反应敏感。在引种换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光照特性。实际上,光照与温度对谷子生育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低纬度地区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或海拔低地区的品种引到海拔高地区种植,由于日照延长、气温降低抽穗期延迟。相反,如果把北方品种引到南方,或高山地区品种引到平原地区种植,则表现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

谷子虽然具有耐瘠的特点,但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有利于获得高产。谷子一生对氮素营养需要量较大,氮肥不足,会造成植株矮小,叶窄而薄,色黄绿,光合效率低,穗小粒少,植株早衰,秕粒增多。氮肥充足,植株茎叶浓绿色,叶片功能期加长,光合作用增强。磷素能促进谷子生长发育,使谷子体内糖和蛋白质增多,并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减少秕粒,增加千粒重促进早熟。磷素不足,使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条斑,延迟成熟。钾素有促进糖类养分合成和转化的作用,促进养分向籽粒输送,增加籽粒重量促进谷子体内纤维素含量的增高,因而使茎秆强韧,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谷子幼苗需钾较少,拔节后需钾较多。从拔节到抽穗前的一个月,钾素的吸收量占60%,以后吸收量较少。

除氮、磷、钾外,谷子还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但需要量甚微,土壤和农家肥中不缺,一般不需要施用。二、精细整地和施肥

春播谷地要做到秋季深耕,秋耕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加深耕层,利于谷子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产量。秋深耕一般25cm以上,结合秋耕最好一次施入基肥,施肥深度在15~25cm为宜。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尿素15kg,磷酸二铵10kg或过磷酸钙30kg,钾肥10kg作基肥。或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同时再施用20~30kg优质大三元复合肥作基肥。我国谷子产区多为旱地种植,春季整地要作好耙耱、浅犁、镇压保墒工作,以保证谷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

没有经过秋冬耕作或未施肥的旱地谷田,春季要及早耕作。以土壤化冻后立即耕耙最好,耕深应浅于秋耕。经秋冬耕作的谷田也应在夜冻昼消时耙地以保持水分,冬春季也能减少水分损失。播前整地主要是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经过秋冬耕作或早春耕的谷田,播前十天应进行浅层耕作。

夏播谷子同样要求深耕细耙,田里少坷垃。麦收后及时灭茬,抢时早播,足墒下种。整地时农家肥和化肥作基肥施入,用量同上。三、选择高产优质谷子品种,做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较大、易于被人们接受的谷子品种分为三大类,一是优质品种,如“乌米绿色谷子”、黑米谷子“黑选一号”、“ 沁州黄”(沁州黄小米)、“东方亮”(原名御米)、“隆化小米”、“泽州香”等。二是高产但品质一般的谷子品种,如“豫谷王”、“金香吨谷”、“北京巨丰园”、“世纪谷王”、“赤谷6号”、“晋谷22号”、“铁谷7号”、“粘谷1号”等。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如张杂谷8号、张杂谷2号、张杂谷3号、冀张谷1号、张杂谷10号等张杂系列品种。

为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播种前一般要做好种子处理。首先,在谷子播种前应选种,可进行筛选或水选,剔除秕谷或杂质,留下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供播种用。其次,播种前将种子晒2~3天,用水浸种24h,以促进种子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胚的生活力。第三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保证苗齐、苗壮,也可作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剂是将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有效混合,加入色素,包于种子之上。种子包衣剂可有效防止作物的病虫危害,达到既防治病虫又供给微量元素的双重目的。注意,在药剂拌种时,一定要将拌好的种子堆闷4~6h,待种子表面的水分吸干后即可播种。

知识链接谷子重茬害处多

谷子作为传统的粮食种植品种,是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在谷子种植中要牢记,不种重茬地,山西古农谚有“重茬谷,坐着哭”的说法,就是说,谷子不宜重茬,要年年换茬。大量的实践证明,谷子重茬有如下害处:一是病虫害严重,特别是谷子白发病、锈病和线虫病。二是杂草严重,易造成草荒,特别是谷莠草。谷莠草是谷子的伴生杂草,幼苗期形态上与谷苗相似,很难区分,且莠草具有早熟落粒性,在土壤中保持发芽的时间长,连作会使其日益蔓延。三是连作会大量消耗土壤内同一营养要素,造成“竭地”。因此,谷子种植须合理轮作换茬,以调节土壤养分,恢复地力,减少病虫草害。特别是病虫害严重的地块,最好隔三年再种谷子。

在谷子生产实践中就有很好的事实证明,同一块土地在肥力地力相等的情况下,倒茬谷地谷苗长势健壮,出苗率较高,基本达到齐、全、匀、壮的效果。重茬谷地出苗稀疏,叶面发黄,杂草较多,真正看到了“重茬谷,坐着哭”的后果。为了使广大群众能够吃上健康、无公害的杂粮,提倡谷子科学栽培技术措施:一是轮作倒茬早安排。谷子前茬最好是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二是保墒整地施足肥。以农家肥为主,要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800kg,并与过磷酸钙混合作底肥,结合翻地或起垄时施入土中。三是适期播种、适度埋。选择杂交谷等系列优良种子,当气温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主要是抢墒播种,整地要细,踩好格子,覆土均匀一致,播后如遇雨形成硬盖时,用耧动子碾压或其他农具破除硬盖,以利苗全苗壮。四是间苗锄草防病害。当苗高3cm时开始间苗,细铲细趟,搞好除草和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防病治虫,生育期要及时防治粘虫、土蝗、玉米螟,干旱时注意防治红蜘蛛,后期多雨高湿,应及时防治锈病。五是秋后刨茬要抓紧。因谷茬里藏越冬虫,所以刨茬收拾好用火烧。第三节播种技术一、适时播种,精细播种(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保证谷子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春播谷子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不宜过早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早播种虽然墒情较好,容易保苗,但早播的谷子拔节后幼穗分化发育常遇到气候持续干旱,雨季仍未到来,遭致“胎里旱”,以致穗小粒少。抽穗期需水最多,也常因雨季高峰还未到来,水分不足,穗子抽出困难,形成“卡脖旱”。谷子进入开花灌浆期却处于雨季高峰,光照不足,影响授粉、灌浆,籽粒不饱满,产生大量秕谷,降低产量。夏播谷子应在麦收后及时抢墒播种,以利于夏谷高产稳产。(二)精细播种1.播种方式

谷子播种方式有耧播、沟播。耧播是谷子主要播种方式,沟播在旱坡地上采用的较多,有的地方叫垄沟种植,或叫水平沟种植,优点是保肥、保水、保土。2.播种量22

春谷一般为11~15 kg/hm,夏谷播量15kg/hm。一般旱地每公顷留苗45.0万~52.5万株,水浇地留苗45万~90万株。实际上,谷子生产普遍存在“有钱买种,无钱买苗”的思想,怕干旱不保苗,播量普遍偏多,往往超过留苗数的五、六倍,使谷子出苗后密集,间苗稍不及时,就要影响幼苗生长,容易造成苗荒减产,因此,要适当控制播量。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对幼苗生长影响很大。因为谷子胚乳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很少,如播种太深,出苗晚,在出苗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谷苗生长细弱,甚至出不了土,降低出苗率,即使出苗,根茎也要伸得很长,延长出苗时间,增加病菌侵染机会。据测定,覆土厚10cm的出苗率比3cm的降低27.4%,晚出苗2~3天。小颗粒谷物旱地精播机

适宜深度为3~5cm,谷子粒小,原则上以浅播为好,浅播能使幼苗出土早,消耗营养少,有利于形成壮苗。在土壤水分多的地块,播种深度可以适当浅些,但在风大、旱情严重的地方,播种太浅,一则会造成种子被风刮跑,缺苗断垄,甚至毁地重播种。二则因为土表缺水,会导致种子不能发芽或很少发芽,因此,播种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谷子大面积种植有望实现现代化。人工每人每天收割1亩,联合收割机平均每小时收割5~6亩,效率高、损失小,收割效果也好。以前种地起码4~5个工,8亩地种三天,还得间苗、施肥、除草,收的时候掐穗、割秆、晾晒、运输,麻烦费工。现在有了小颗粒谷物旱地精播机和谷物联合收割机,农民有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播后镇压

谷子籽粒小,播种浅,而在春季及夏初干旱多风地区,蒸发量大,播种层常水分不足。如果整地质量不好,土中有坷垃间隙,谷粒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种子难以吸水发芽。为了促进种子快吸水,早发芽深扎根,出苗整齐,播后镇压是一项重要的保苗措施。土壤湿度较大,播后暂时不需要镇压外,一般要随播随镇压,耧播通常是随耧砘压。播种到出苗要根据土壤墒情镇压2~3次,以保墒提墒。有试验表明,干旱时砘压三遍比一遍的保苗率由52%提高到85%,10cm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0%。三、合理施用种肥

在谷子施肥上,种肥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谷子种子是禾谷类作物中最小的,胚乳储藏养分较少,春谷苗期土壤温度较低,肥料分解慢,幼根吸收能力较弱,如果及时供应速效养料,对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后期壮株都有重要的作用。四、合理种植密度(一)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

谷子产量高低,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的乘积。在这三者关系中,单位面积的穗数,主要是反应了群体的密植幅度,每穗粒数与粒重的乘积为每穗产量,反应了群体内个体生长发育状况。一般在稀植的条件下,单株营养面积较大,植株得到充分的发育,因此,单株穗大,每穗粒数多和粒重大,单株产量就高。但是单位面积由于群体数量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养分和水分,产量仍然不高,单位面积穗数不足成为影响产量的主要矛盾。但是,密度过大,虽然穗数增多,但单株穗小,也难于高产。

经过试验,植株密度较稀时,增加植株密度,由每亩3.33万株增加到6万株,穗数随着株数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但密度超过6万株后,再增加植株密度,密度与穗粒数、粒重的矛盾逐渐激化,穗重降低,穗粒数减少。因此,提高产量已不能从增加密度来实现,而必须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穗重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定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成直线上升,而穗粒数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成直线下降(粒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它的变幅较小),只有在穗数、穗粒数达到一个和谐点的时候,单位面积的穗数与穗粒数的矛盾得到统一,产量才最高。(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根据谷子品种特性,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保持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叶面积大小保持一个合适状态。实验表明,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迁安市中等旱地和水浇地,以每亩留苗2.5万~3万株为宜,在肥力较高的旱地,以每亩留苗3万~3.5万株比较合适。思考与练习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合适播期,改良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2.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种植密度。第四节田间管理一、苗期管理

谷子从出土到拔节前为苗期。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壮苗的长相是根系发育好,幼苗短粗茁壮,苗色深绿,全田一致。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苗期镇压蹲苗。谷子出苗后,表土层被拱成松散状,在此期间,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出现地塇芽干现象,为了防止芽干死苗,一般要进行砘压提墒。砘压有两种做法,即黄芽砘和压青砘。黄芽砘即谷苗快出土时进行镇压,镇压能增加土壤紧密度,有利于土壤下层水分上升,帮助出苗,避免烧尖。压青砘是在谷苗一叶一心进行,能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谷苗茎基部变粗,促进谷子早扎根、快扎根,提高幼苗抗旱和吸肥能力,防止植株倒伏,起到蹲苗作用。二是防“灌耳”、“烧尖”。小苗出土,若遇急雨,往往把泥浆灌入心叶,造成泥土淤苗,叫“灌耳”。为了防止“灌耳”,根据地形,在谷地可挖几条排水沟,避免大雨存水淤秧。低洼积水处要及时排水,破除板结。在土壤疏松、干旱、播种迟的地块,谷苗刚出土时,中午太阳猛晒,地温高,幼苗生长点易被灼伤烧尖,造成死苗。要防止“烧尖”,必须做好保墒工作,增加土壤水分,使土壤升温慢,同时做好镇压。三是补苗移栽。谷子出苗后发现断垄,可用温水浸泡或催芽的种子补播。如果谷苗长大仍有缺苗,需要移栽,以保证全苗。四是间苗和定苗。早间苗防荒,对培育壮苗有很大作用。由于谷子播种量要比留苗数大很多,因此,苗一出土就拥挤,容易形成苗与草、苗与苗之间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又以争光的矛盾最严重,如不及时间苗,就要影响谷苗的生长,影响后期的生育,严重降低产量。谷子间苗早晚,对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谷间寸,顶上粪”,说明谷子早间苗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以3~5片叶为谷子的最佳间苗时间,早间苗比晚间苗一般可增产10%以上。五是中耕除草。苗期锄地兼有除草和松土两重作用,第一次中耕可结合间苗进行,要做到除草、松土、围苗相结合,以促进次生根的生长,防止因风晃动伤苗。

在谷子苗期中耕除草的同时,可结合化学药剂除草。效果较好的药剂是2,4-D丁脂,每亩可用72%的2,4-D丁脂30~40g,兑水20~25kg进行喷雾,杀灭双子叶植物杂草,效果可达90%以上。如果谷莠草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50%的扑灭津可湿性粉剂,每亩200~400g,在播种后出苗前喷雾处理土壤,杀灭谷莠草效果可达80%以上。二、拔节抽穗期管理

谷子拔节到抽穗是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攻壮株、促大穗。主要措施是:一是清垄和追肥,清垄就是在谷子长到30cm左右时,彻底拔除杂草、弱苗、病虫苗,使谷苗生长整齐,苗脚清爽、通风透光。谷子拔节后生长发育较快,是需肥的重要时期,要进行追肥。追肥的最佳时期是拔节后至孕穗期,每亩用尿素10~15kg。追肥时间过早或过迟,作用不大。追肥最好结合中耕进行,顺垄撒于行间,随即中耕培土,如浇水,先施肥再灌水,更能充分发挥肥效。二是中耕培土,这时期的中耕培土要进行1~2次,第一次清垄后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第二次在孕穗期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主要是浅锄,高培土,以促进根层数和根量的增多,增强吸收肥水的能力,防止后期倒伏,提高粒重,减少秕粒。中耕除草要做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三是灌溉,谷子总的需水特点是:前期需水少耐旱,中期需水多怕旱,后期需水少怕涝。拔节到抽穗,土壤水分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75%。因此,进入拔节期后,就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考虑灌溉。在谷子孕穗期直到抽穗,对水分要求多,只要此时土壤稍有干旱,就要浇丰产水。三、开花成熟期管理

开花成熟期高产谷子的长相是“苗脚清爽,叶色黑绿,一绿到底,植株整齐,成熟时呈现绿叶黄谷穗,见叶不见穗”的丰产相。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攻籽粒,重点是防止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子粒转运和积累,减少秕粒,提高千粒重,保证及时成熟。具体措施:一是防旱、防涝。在干旱高温条件下,水分不足会影响谷子的开花授粉,空壳增多。缺水时要轻浇,使地面保持湿润。灌浆期如遇干旱,即“夹秋旱”,将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光合产物的运转,粒重降低,秕粒增多。有灌水条件的要进行轻浇或隔行浇,但不要大水漫灌。浇水时要注意天气变化,低温时不浇,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灌浆成熟。风天不浇,以防引起倒伏。谷子开花后,根系生活力逐渐减弱。这时最怕雨涝积水。雨后应及时排水,浅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有利于根系呼吸,促进灌浆成熟。二是防倒伏、防热伤。谷子进入灌浆期穗部逐渐加重,如根系发育不良,刮风下雨易引起倒伏,防止措施是选用抗倒伏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蹲好苗,中耕高培土。在平川地和窝风地容易发生热伤,即谷子灌浆期茎叶骤然萎嫣,逐渐呈灰白色干枯状,有时还感染病害,造成严重减产,谷子生长愈旺盛的地块愈容易发生。热伤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都是在土壤水分多,田间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的。防止的有效措施:适当放宽行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高培土。天旱浇水在下午或晚上进行。在可能发生热伤时,及时浅锄散墒,促进根系呼吸。三是攻饱粒、防秕谷。主要措施是实行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倒伏、抗病品种,异地引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氮肥,并注意氮、磷、钾配合。谷子开花灌浆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四、适期收获

谷子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谷子开花时间较长,同一个穗上小花开花时间相差10天左右,成熟期不一致。收获过早籽粒尚未成熟,不但产量低而且品质差,收获过晚则易落粒减产,一般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即颖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时收获最好。

最佳收获期的特征是:当检查穗中下部子粒颖壳已具有本品种所固有的色泽,子粒背面颖壳呈现灰白色,即所谓的“挂灰”时,子粒变硬、断青,这说明全穗已充分成熟,不论其茎叶青黄都要开镰收获,已防落镰减产。谷子有后熟作用,收后不应立即脱粒,可先运到场上垛好,7~10天后打场脱粒,这样胚乳发育完全,成熟性状好,产量、质量都提高。思考与练习

1.在田间做好出苗率与基本苗的调查,缺苗断垅调查,苗基数调查并做好记录,查找原因,为下一季生产服务。

2.根据所学理论,制定自家谷田的管理方案,并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管理。

3.掌握谷子的收获标准,适时收获和储藏。第五节病虫害防治一、谷子主要虫害(一)地下害虫1.种类

为害谷子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性大,主要取食谷子的种子、根、茎、幼苗等,经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2.防治措施(1)深耕耙耢。在土壤封冻前1个月,深耕土壤35cm,并随耕拾虫,通过翻耕,可以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减少次年虫口密度,早春耕耙,也可消灭部分虫源。(2)灌水灭虫。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采取灌水措施,能收到一定的灭虫效果。(3)灯光诱杀。利用地下害虫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4)药剂拌种。由于谷子用种量少和谷种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用药量的多少和拌种方法。(二)栗灰螟

栗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谷子钻心虫、枯心虫和蛀谷虫等。主要危害谷子,还危害玉米、高粱、糜、黍等。1.危害与识别

以幼虫蛀入茎基部造成枯心死苗或蛀食茎秆,造成白穗,遇风倒折形成秕穗。成虫:体长8.5~10mm,前翅近长方形,淡黄而近鱼白色,弥散不规则黑褐色小鳞片,翅中央有一小黑点,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灰白色。卵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孵化前灰黑色。卵块扁平,每块10~30粒。幼虫老熟时体长15~23mm,头部赤褐色或黑褐色,体黄白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蛹体长约12mm,黄褐色,第5~7腹节背面,第7腹节面各有褐色齿状突起数个。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中越冬,仅少数在谷草内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白天躲藏在谷苗或其它植株茎叶间,夜晚活动产卵,卵产在谷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200粒左右。初孵幼虫1~3天后,自谷苗地面分蘖处或茎基部蛀入茎内危害,3龄后能转株危害,老熟后在茎内化蛹,一般早播春谷受害较重。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清除谷茬:在谷子收获后及春播前,结合整地把谷茬拾出集中深埋沤肥或集中烧毁。②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③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④及时拔出枯心苗,携出田外深埋,减少扩散为害。(2)化学防治。粟灰螟用药最佳时期是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主要施撒毒土。可于成虫产卵盛期,用3%呋喃丹500~700g,加细土颗粒30kg,或用5%西维困粉剂1.5~2kg,拌细土20kg制成毒土,搅拌均匀,顺垄撒在谷苗的根际。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喷于谷叶背面,对各代幼虫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三)粘虫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为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1.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3.生活习性

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年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一带。在北纬33°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1℃,幼虫7.7℃±1.3℃,蛹12.0℃±0.5℃,成虫产卵9.0℃±0.8℃,整个生活史为9.6℃±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头雌虫一生产卵1000~2000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适宜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能产卵。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该虫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遇有蜜源丰富,产卵量高。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4.防治方法

①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亩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液、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②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每亩喷1.5~2.5kg。有条件的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加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亩喷兑好的药液75kg。提倡施用激素农药,每亩用20%除虫脲胶悬剂10ml,兑水12.5kg,用东方红18型弥雾机喷洒。二、谷子主要病害(一)谷子黑穗病1.症状

在抽穗前一般不显症状,抽穗后不久,穗上出现子房肿大成椭圆形、较健粒略大的菌瘿,外包一层黄白色薄膜,内含大量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膜较坚实,不易破裂,通常全穗子房都发病,少数部分子房发病,病穗较轻,在田间病穗多直立不下垂。2.病原

病原菌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上越冬。来年带菌种子播种萌芽后,冬孢子也萌发侵人幼芽,随植株生长侵入子房内,形成黑粉。冬孢子在土温12~25℃之间均可萌发侵染。3.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使用无病种子。②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0%可美双可湿性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苯噻氰按种子重量的0.05%~0.2%拌种。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以0.1%~0.3%剂量拌种,粉锈宁以0.3%剂量拌种效果也很好。③实行3~4年的轮作。(二)谷子白发病1.症状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病原为谷子白发病菌。病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谷子的幼苗时期。种子上沾染的和土壤、肥料中的卵孢子发芽后,用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谷子白发病在谷子的不同生育阶段出现不同的症状,因而获得不同的症状名称:“芽腐”、“灰背”、“白尖”、“枪杆”、“白发”和“刺猬头”(看谷老)。此外,局部侵染还可引致叶斑。未出土的幼芽严重发病的,出土后的幼苗及其叶子变色、扭曲或腐烂,幼苗长出3~4片叶时,至抽穗前期间,均可出现叶片稍卷曲,呈现浅绿色至黄白色的条纹,叶的背面出现白粉状霉层是病菌无性繁殖阶段的孢子囊柄和孢子囊,此后叶片变黄、枯死。将近抽穗时,心叶变白,卷成矛头状,不易展开,进而心叶由白色变为黄褐色,内部组织被病菌破坏涣散成发状,且有黄粉状的病菌卵孢子散出。病株不能抽穗,有时虽能抽穗,但成畸形,不结果实。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受病菌刺激而伸长成小叶状,全穗像个鸡毛帚。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芽腐(芽死):土壤菌量大、品种高度感病、环境条件极有利时,刚萌芽的种子即大量被侵染,幼芽弯曲,加上腐生菌的二次侵染,致使出土前完全腐烂,造成缺苗。

灰背:受侵幼苗高6~10cm,3~4片叶时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叶片略肥厚,叶片正面出现污黄色、黄白色不规则形条斑,潮湿时叶片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状物。

白尖:轻病苗继续生长,株高60cm左右,病株新叶正面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纹,多条时常汇成条斑,背面生白色霜霉状物,以后的新叶不能展开,全叶呈白色,卷筒直立向上,十分注目,称为“白尖”,白尖不久逐渐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成为枪杆。

枪杆心叶组织薄壁细胞逐渐被破坏而散出大量黄色粉末,仅留一把细丝,以后丝状物变白、略卷曲,称为白发,病株不能抽穗。

看谷老:部分病株由于病势发展较慢,旗叶呈严重灰背但未表现白尖,能抽穗或抽半穗,穗畸形,内外颖受刺激变形成小叶状而卷曲呈筒状或角状,丛生,向四外伸长,全穗蓬松,短而直立,呈刺猬状,称“刺猬头”,不结粒或部分结粒。除以上典型症状外,有些病株还表现节间缩短,植株矮缩,侧芽增多,叶片丛生或在穗上产生丛生叶状侧枝等症状。

局部叶斑:灰背叶片上产生的大量孢子囊传播到其他叶片上,适宜条件下萌发侵入而形成局部叶斑。初在嫩叶上出现不规则形块斑,黄色,以后变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白色霜霉状物。老熟叶片受侵后仅形成黄褐色坏色圆斑,霉状物不明显。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获得无病种子,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避免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②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③在心叶成发状前,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带出田间予以处理。在间苗时拔去“灰背”病苗,发现了“白尖”,趁卵孢子未成熟时连同以下两片叶子拨除。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做到水肥平衡。在抽穗期前喷施壮穗灵,以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④忌用带病谷草沤肥,避免粪肥传染。⑤种子处理:每50kg种子,喷洒300倍福尔马林液70ml,喷后用麻袋覆盖5h,或用50℃温水浸种20min。用种子重量0.3%的瑞毒霉、或瑞毒锰锌拌种。三、谷子病虫害综合防治

谷子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防治好谷子病虫害,必须要抓住关键环节,并要采取综合措施。1.彻底清除谷茬、谷草和杂草

因为谷茬、谷草和地边杂草是这些病虫害的主要过冬场所,所以要结合秋耕地,在来年4月底前,将这些东西彻底清除干净,这样可大大减轻栗灰螟的发生。2.轮作倒茬

与马铃薯、豆类、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倒茬2年以上。3.适当晚播

白发病、粟灰螟等主要为害早播谷子,所以适当晚播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4.药剂拌种

先用清水或米汤水将谷种拌湿,再按每500g种子用2~3g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粉剂的比例,将药拌在种子上,然后下种,可有效防治白发病(即看谷老)。5.撒毒土

6月上、中旬,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加适量水后与20kg细土搅拌均匀,每亩撒施毒土40kg左右,撒时要对准谷苗撒,撒成一个药带,可防治粟灰螟,减少枯心苗。6.及时拔掉枯心苗

一旦发现枯心苗,要立即拔掉,并带出地块烧毁或深埋,以防止粟灰螟在这些枯心苗中长大后,再从里面钻出来为害其它谷子植株。7.及时拔掉看谷老、黑穗等谷株

一旦发现谷子植株已成为看谷老或黑穗,要及时将其拔掉,并带出地块烧毁或深埋,以防止这些病菌扩散为害。8.喷药治虫

在间谷苗(即锄小苗)前后,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40%乐果乳油配成1000倍液对准谷苗喷洒,可防治粟叶甲(为害后造成白叶)、粟芒蝇(为害后造成枯心)、粟茎跳甲(为害后造成丛生坐坡)等害虫。6月20日前后,若发现有粘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可用苏得利与快杀灵等混合喷洒,多喷叶背面进行防治。思考与练习

在当地生产中发生过那些病虫害,你是怎样防治的?根据所学写出具体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知识链接谷子优良品种

1.乌米绿谷子

谷色灰白,米色碧绿,米质优良,饭柔味香,回味悠长,为营养型、功能型、食疗型保健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达12.8%,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也远远高于普通小米的含量,属于丰富类型。蛋氨酸含量为300mg至100g,而大米为125mg至100g,小麦为151mg1至100g,维生素B的含量超过小麦面粉23.9%,超过玉米面38.8%,铁的含量在5种粮食作物中居首位,同时还含有较多的人体可利用的有机硒,可食用纤维素是大米的5倍,可谓是一枝独秀。乌米绿谷子是我国科研单位从谷子种质资源基因库中发掘出来的唯一绿色谷子品种,它的上市弥补了我国谷子家族中没有绿色小米的空白,为人类保健防病,延年益寿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产品,已成为万众青昧的“绿色珍珠”。最近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现己被国家指定在某地区繁育,逐步推广。

乌米绿谷子株高140cm,茎粗1.0cm左右,分蘖3~4株,均能正常成熟,穗形棒状,出米率80%以上,生育期110~120天。秆强抗倒伏,高抗谷瘟病、玉米螟、黑穗病、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全国凡是能种谷子的地方都能够种植。

2.黑选一号

黑米谷子品种“黑选一号”是天然黑色食品家庭的新成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本品由山西省农科院牛西午选育而成,平均株高130cm,穗长30cm。谷灰色,米淡黑色。出米率80%,春播135天,夏播110天。分蘖力强,叶片功能期长,根系发达,耐瘠薄,高产稳产,抗灾力强。食用口感好,米饭香,黏性强,油性大,无米渣,获1995年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合理密植,亩播量0.5~7.5kg,亩留苗1万~2万株。亩产400kg左右,适宜在无霜期15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

3.沁州黄(沁州黄小米)

产地:中国山西沁县。

分布:主产地在沁县次村乡檀山、东庄、徐家庄等十几个行政村。

典故:沁州黄,原名“爬山糙”。相传300多年前,沁县檀山庙的和尚,垦荒种植一种叫“爬山糙”的谷种,经多年选育而成为现在的沁州黄。此谷碾出的小米颗粒圆润,米色金黄油润,晶莹透亮,当地群众称之为金珠子。

特点:沁州黄栽培历史悠久,米粒蜡黄透明,食味郁香,是粟中珍品,素有“中国米王”之称。用其煮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闷干饭松软喷香,别有风味。

成份: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山西农业大学化验测定:沁州黄小米含淀粉 57.55%,蛋白质10.12%,指肪4.22%(均高于大米、白面),比普通小米高1%~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达1.6%,含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7.653mg,营养极为丰富,是老幼、产妇最佳营养保健食品。

功效:据老中医临床使用证明,沁州黄小米为清凉性滋养强壮品,对于各种炎症、高血压、癌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奖项:1919年在印度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986年4月在石家庄举行的中国作物协会谷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全国83名谷子专家对来自全国的46个名优谷子品种进行鉴定,沁州黄被评为一级优质米,命名为全国最佳小米,并定为评定全国小米的标准种。1988年4月在 河南洛阳全国赛米会上再次夺冠。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农业优质产品展销会上名列榜首。1992年获山西省贫困地区首届农副工矿土特产品展销会金奖。1993年获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4.东方亮(原名御米)

产地:中国山西广灵。

分布:主要分布在广灵县境内壶流两岸的城关、加斗、宜兴、蕉山、作町、平城诸平川乡镇及南村、玉洼、斗泉、梁庄丘陵乡镇。

特点:东方亮谷子,属中晚熟品种。谷粒有光泽呈浅黄色,米粒深黄色,出米率82%左右。米粒均匀,米质好,粳性,香甜可口。

成份:东方亮谷子营养丰富,含粗蛋白11.55%,粗脂肪9.18%,赖氨酸占蛋白质的1.90%,碳水化合物为76.6%,食用纤维占0.1%,灰分1.4%,并含有铁、磷等营养元素。

5.隆化小米

产地:中国山西翼城。

分布:主产区为地处海拔800~1500m的丘陵山区的隆化、甘泉、桥上三个乡镇。

典故:相传尧王东渡时,在隆化一宿,贡膳以小米粥,尧王食后赞不绝口,之后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声誉久盛不衰。

特点:隆化小米色泽金黄,香味纯正,口感绵软,蒸、煮皆宜,以小米粥为最佳。

成份:隆化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磷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

功效: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孕妇产后迅速恢复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老人、小孩、产妇食用。

6.泽州香

产地:中国山西晋城。

分布:泽州香主产于晋城市所辖郊区、陵川、沁水、阳城、高平等五县(市)的49个乡镇,品质最好的为陵川县西河府镇和晋城郊区大兴乡、铺头乡。

典故:据史料记载,《康熙字典》的总裁官陈廷敬系泽州人,他将家乡的小米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见米色金黄,食之香甜,即赐名泽州香并列为贡品。群众在交易中则称“泽州黄”。

特点:泽州香小米外观金黄圆润,饱满晶亮,蒸煮皆宜,粘软胶糊度适中,味道香甜可口。该品种生育期120~135天,耐旱,喜肥,亩产250kg左右。

成份:据测定,含蛋白质10.67%,脂肪5.68%(高于普通米2.78个百分点),赖氨酸0.28%,胶粘度150mm,碱硝指数2.1级,与沁州黄相等。

7.承谷12号

是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谷子优良品种。2004年通过了国家鉴定。该品种幼苗浅紫色,株高140cm左右,叶片浓绿色,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抗倒伏。穗纺锤形,穗较紧,穗长22~25cm,穗重20g左右,穗粒重15g左右,出谷率80%左右,千粒重3g左右。成熟时青枝绿叶,熟相好,谷粒浅黄色,米黄色,米质优良,有光泽。在河北省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抗倒伏,抗白发病、黑穗病、病毒病、纹枯病发病轻。适宜在河北省春播区以及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无霜期在140天左右地区推广种植。

8.张杂谷3号

2005年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绿色。植株叶片平展,株型半紧凑,株高160cm。果穗棍棒型,松穗紧码,穗长29.4cm。籽粒圆粒,黄谷黄米,千粒重3.1g。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测定,粗蛋白11.12%,粗脂肪3.72%,粗淀粉65.59%,支链淀淀(占淀粉)70.59%,胶稠度131.0mm,糊化温度3.7级。2010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植物保护室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偏重谷锈病(2+),抗黑穗病(病株率7.2%),抗白发病(病茎率8.6%)。水浇地亩保苗1.2万~1.5万株,旱地亩保苗0.8万~1.0万株。锈病重发区慎用,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赤峰市≥10℃活动积温2600℃以上适宜区种植。第二章燕麦第一节概述一、燕麦的起源

燕麦Oats(Avena sativa)为禾本科植物,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的为主,常称为皮燕麦。中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的为主,常称裸燕麦。裸燕麦的别名颇多,在中国华北地区称为莜麦,西北地区称为玉麦,西南地区称为燕麦,有时也称莜麦,东北地区称为铃铛麦。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燕麦耐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能自播繁衍。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热量低,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也是高档补品之一,在贫苦地区是不可缺少的干粮。

燕麦属于小杂粮,裸燕麦成熟后不带壳,俗称油麦,即莜麦,国产的燕麦大部分是这种。皮燕麦成熟后带壳,如进口的澳洲燕麦。

在我国,燕麦(莜麦)是主要的高寒作物之一,为上等杂粮。集中产于坝上等高寒地区,其生长期与小麦大致相同,但适应性甚强,耐寒、耐旱、喜日照。

我国是燕麦的原产地之一,内蒙古武川县是世界燕麦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燕麦故乡”。古书中早有记载,在《尔雅·释草》中名为“蘥”,《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称“簛”,《唐本草》中谓之“雀麦”。《本草纲目》说:“燕麦多为野生,因燕雀所食,故名”。此外,《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述。唐代刘梦得有“菟葵燕麦,动摇春风”之句,说明燕麦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悠久,且各地皆有分布,特别是华北北部长城内外和青藏高原、内蒙古、东北一带牧区或半牧区栽培较多。华北的长城内外和陕南秦巴山区高寒地带,由于气候凉爽,自古就广泛种植燕麦。在《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青藏高原一带早已种植着一种裸燕麦(也称莜麦)。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是燕麦的起源中心之一。二、生产与分布

燕麦是世界性栽培作物,分布在五大洲42个国家,但集中产区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燕麦黄金生长纬度带,那里是海拔1000m以上高原地区,年均气温2.5℃,日照平均可达16h,是燕麦生长的最佳自然环境。

燕麦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高寒山区的主要粮饲兼用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大麦、高粱,居第6位。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燕麦生产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的北方中、晚熟燕麦亚区和西南晚熟燕麦区,其主要种植省区有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宁夏、云南、四川、贵州、青海等。此外,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西藏亦有零星种植,全国共有210个县(旗)种植燕麦。燕麦集中产区是内蒙古阴山南北,河北省坝上、燕山地区,山西省太行、吕梁山区,陕、甘、宁三省(区)的六盘山山麓以及云、贵、川三省大小凉山等地。历年种植面积1800万亩,其中裸燕麦1600多万亩,占燕麦播种面积92%。近这些年来,全国播种面积下降到1500万亩,但由于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平均亩产从50kg提高到75kg。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