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小故事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5:36:27

点击下载

作者:刘子奇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细节决定成败.小故事版

细节决定成败.小故事版试读:

第一章 美好人生从细节开始

一步改变一生

那一天风和日丽,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突然开进一辆漂亮的轿车。这对成年累月也听不见机器声的小山村来说,可是一件新鲜事。全村的人几乎都走出家门,围在轿车的周围,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从车上走下的几个人中,有一个留着短发、身穿灰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去拍电影?谁想拍电影就站出来报个名。”

虽然每个村民都看过电影,但对怎么拍电影却知之甚少,到哪儿去拍?怎么拍?好多村民都向周围的人询问或自言自语。

那中年男子一连问了几遍,村民们就是没有人搭腔。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前迈出一步,站了出来:“我想去拍。”小女孩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儿,小眼睛,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你会唱歌吧?”中年男子问。“会!”女孩子大大方方地回答。“那你现在就唱一个给我们听听。”“唱就唱。”女孩儿毫无惧色,一边唱还一边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村民们大笑,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儿。

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斩钉截铁地说:“好,就是你了!”

这个中年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张艺谋,而那个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的女孩子,就是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的魏敏芝。

虽然魏敏芝只向前迈出了一步,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她的名字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几年!昨天看电视,在中央电视台的文艺频道中又见到了魏敏芝,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学生了。当年那些没向前迈出一步的小伙伴,依旧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主持人请她讲述了拍电影前后的巨大变化,讲述了成为“名人”前后的种种感受……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想,机遇真是偏爱有勇气的人,幸运真是关照有勇气的人。卢斯说:“勇气是一架梯子,其他美德全靠它爬上去。”丘吉尔也说:“勇气很有理由被当做人类德行之首,因为这种德行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行。”看来,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视野的宽窄,能力的大小,经验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有勇气向前迈出一步。(蒋光宇)

评点:一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在于视野的宽窄,能力的大小,经验的多少,而在于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有勇气向前迈出一步。

一文钱

那年到日本参观了一座寺院,在金身佛像旁,导游小姐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一个铁眼和尚募款的往事。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得来的钱为佛修一个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谈何容易!不少人都好心地劝他放弃这个念头,然而铁眼和尚却是一个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人,一旦立下了宏愿,就一往无前、绝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闹市,向过路的行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走过来一个武士,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士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像没听见一样,大步流星地走了。铁眼和尚急忙追上去,紧跟其后低声乞求:“捐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挥手,十分干脆地厉声拒绝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着,铁眼和尚在后面跟着,一前一后竟然一起走出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士产生了怜悯之心,随手扔下了一文钱。铁眼和尚赶紧从地上捡起那一文钱,并毕恭毕敬地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士觉得很奇怪,态度也缓和了许多,不解地问道:“区区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看重与高兴?”

铁眼和尚回答道:“今天是贫僧为塑佛金身而行乞的第一天,如果连一文钱也不能化到,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的欣慰。”

铁眼和尚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一边走还一边自言自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武士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

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严寒酷暑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在这座金佛的旁边有个石碑,石碑上刻着一代名僧铁眼和尚留下的话。训练有素的导游小姐将其翻译成了通俗易懂、十分精彩的一句话:“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追求,就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忍受,就什么恶劣环境都能适应。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个人义无反顾、信心十足地朝着目标迈进,往往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蒋光宇)

评点: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个人义无反顾、信心十足地朝着目标迈进,往往会获得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大事须从小事做起

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有时会决定一些大事的趋势、结局与命运。

2000年8月,法国一架协和超音速客机意外坠毁,造成113人丧生的悲剧。

一架性能先进的客机怎么就突然坠毁了呢?

经过认真、详细的事故调查后确认,发生空难的原因是: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右26号跑道上,有一根长43厘米的金属片。这根金属片肯定不是坠毁飞机的零部件。它戳破了飞机左起落架的前轮胎,致使其爆裂。轮胎炸成了碎片,碎片又打破了在跑道上风驰电掣般即将起飞的飞机的油箱,导致燃油大量泄漏,引起大火。前后不到一分半钟,便出现了飞机坠毁的悲剧。

这根小小的金属片,就是造成这架协和超音速客机意外坠毁的罪魁祸首。

小事能导演出悲剧,也能导演出喜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其他科学家一样,曾长期深信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但一次意外的小事,彻底改变了他那根深蒂固的观念。

1960年7月的一天,他在实验田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禾苗。这株禾苗不但长得高大,而且穗特长,每穗有160多颗谷粒。若种这样的水稻,亩产可达千斤,这使他兴奋不已。但转年试种时出现了问题:秧苗、抽穗、灌浆参差不齐,且呈分离状态。他突然产生灵感:自交是不会出现分离状态的,那“鹤立鸡群”的一代应是天然杂交水稻,这正说明水稻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的发现不仅推翻了过去的所谓“历史定论”,而且促使杂交水稻在我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广,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法国协和超音速客机的不幸坠毁与袁隆平的发现,又一次从成败两个方面验证了列宁的一句名言: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蒋光宇)

评点: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有时会决定一些大事的趋势、结局与命运。

80%以上的灾难可以避免

2006年2月2日晚7时30分,载有近1400人的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从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杜巴出发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它将于次日凌晨3时抵达距埃及首都开罗约600多公里的红海东南部港口——塞法杰。“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长130米,宽24米,重量近1.2万吨,排水量为6650吨,是1970年由意大利建造的。1991年,意大利为“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加了两层甲板,使载客量由500人提高至1400人,随后卖给了埃及。这样改装之后,它的重心提高了,头重脚轻,稳定性自然差了许多。它的船龄为35年,是一艘进入生命秋季的客轮。如果按照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它已经该退役了。

那天晚上的天气不好,红海海域风高浪大,并伴有阵雨。客轮上多是埃及人,多是在沙特等海湾国家的务工人员。由于客轮横渡红海将航行7个小时,所以很多乘客已抓紧时间休息了。

谁也不会想到,客轮在驶离杜巴港大约62海里时,突然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难道它发生了什么不测?沉没了?

经过埃及当局的调查和幸存者的证实,终于揭开了“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突然沉没之谜。

38岁的小学教师阿里·尤素福在沙特工作。他说:“晚上10点整,我被喊声惊醒:‘起火啦!起火啦!’许多乘客跑出船舱,看到浓烟从发动机室的位置冒了出来,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大火一样。乘客纷纷要求返回杜巴港,但根本没有人理睬。船员总是说:‘大家放心,火势很快就会被控制住。’”

艾哈麦德·赛义德·卡希姆在驾驶室内负责掌舵。他说:“客轮从杜巴港出发2个小时左右,停放车辆的下层船舱突然起火。负责灭火的船员向船长奥马尔报告说,火势已经被控制住。船长没有亲临火场便信以为真,拒绝了返回杜巴港的请求和建议,进而作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继续向目的地方向前进。

乘客阿里气愤地说:“到了凌晨1点半左右,烟越来越大。船员们继续使用消防水管灭火,由于水量过多造成船体失去平衡,向右船舷倾斜。船员们要求乘客都向船舷左侧转移,以保持船体的平衡,但毫无作用。女人在大声地尖叫着,孩子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乘客除了不断祈祷,其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我看到船长和船员都穿好了救生衣。大难临头,有些船员竟然弃乘客于不顾,自己先坐上救生艇逃生去了!”

谁也没有料到客轮竟会沉没得那么快,仅仅10分钟左右就彻底完蛋了。客轮上的救生艇数量明显不够,大量惊恐的乘客挤上一条救生艇,由于严重超载纷纷在海里倾翻。冰冷的海水,遍布的鲨鱼,都对逃生者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虽然埃及和沙特海事部门以及当时在红海上航行的船只,都说没有收到求救信号,但英国国防部发言人说,位于苏格兰的英国皇家空军金洛斯搜救中心曾收到“萨拉姆(和平)98”号的求救信号,具体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2日午夜23时58分,并随即将警报发出,经法国传到埃及有关部门。按照上述时间推算,埃及有关部门应在客轮沉没后不久,甚至可能在船只沉没前,就能得到遇险报告,并派出救援人员。

得知“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出事后,英国和美国的海军都提出派遣战舰或飞机,参与救援工作的要求,但都遭到埃及政府的拒绝。然而,埃及政府很快就反悔了,向英美发出增援的请求。经过协商,由于英国海军的战舰距离出事地点太远,该国没有参加救援工作。虽然美国的“P3—猎户星座”海上巡逻机奉命紧急出动,但埃及政府的犹豫不决已延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埃及总统发言人表示,“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所属的海运公司发现险情后并没有及时通知政府,致使当局至少浪费了宝贵的6个小时时间。当救援人员赶到出事海域时,已经错过了展开搜救的黄金时间。而同属该公司的另一艘客轮“圣凯瑟林”号,为了自身安全却放弃了营救。“圣凯瑟林”号客轮的船长戈马承认,他是在与公司高层协商后决定的,为了保证自己客轮上1800名乘客的安全,而放弃了救援行动。但是,他将“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的求救信号通报了出事水域附近的其他几艘轮船,希望它们能够前去救援。

……“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沉没并导致千余人死亡的原因,终于彻底真相大白了:除了风高浪大、海水冰冷、鲨鱼遍布等客观原因外,主要是不遵循国际海事组织的安全标准,客轮的重心不稳,船体老化,救火用水过多导致船体倾斜,船员误报火情被控制,船长作出致命的错误决策,救生设备不足,知情者见死不救,推迟了英美两国的增援,延误了最宝贵的营救时间。

国际上作过统计,自有海难记录以来的200年间,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万艘大中型船舶在海上沉没。总结海难事故的原因,80%以上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失事千人遇难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即由于各个工作环节上的疏忽引起的。

尽管埃及政府采取了5天的紧急救援行动,但只有338人获救,死难者达到1000多人。这引起了遇难者家属以及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怒,甚至发生了与政府对抗的行为。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听取了沉船事件的报告后说:“这次海难的所有责任人都将被绳之以法。”此后不久,埃及总检查长指控客轮沉没事件中的6名责任人犯有玩忽职守罪,对他们正式提起诉讼,并对逃逸海外的事故船公司的老板发出国际通缉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还将59名涉嫌玩忽职守罪的人员移交法院审判。

2006年末,在新华社评出的年度国际十大新闻中,“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位居第二。这个悲剧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新闻价值,因为它能告诉世人:80%以上的海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80%以上的灾难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防御灾难,珍爱生命,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蒋光宇)

评点:防御灾难,珍爱生命,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15分钟和5分钟

加拿大医师奥斯勒在医学方面有过很多贡献,比如医学上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术语有奥斯勒结节、奥斯勒氏病,他还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等。他是一个身兼许多工作而又极端负责的人,除了睡觉、吃饭外,时间几乎完全被工作排满了。

为了挤出时间读书学习,他为自己定下一个不可变通的制度:“每天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就是凌晨两三点钟进卧室,他也一定要读完15分钟的书之后才肯入睡。

奥斯勒常对别人说:“每天读15分钟的书似乎微不足道,但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却是不可轻视的积累。”

他是这样计算的:每天读书15分钟,一周就是105分钟,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450分钟,一年就是5400分钟,五十年就是270000分钟,相当于4500小时,1875个日夜。

按一般人的阅读速度计算,一分钟可以阅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一周可读3.15万字左右,一个月按4周算读完12.6万字没有问题。那么一年呢,将读完151.2万字了。如一本书平均以7.5万字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读20本书。

奥斯勒睡前读书15分钟的制度,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他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

每天坚持睡觉之前读15分钟的书,使奥斯勒知识渊博,他不仅成了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而且还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研究专家。

与奥斯勒希望大家能珍惜15分钟的读书时间相似,渥沦·哈特葛伦希望大家能珍惜5分钟的学习时间。

渥沦·哈特葛伦年轻的时候是个普通的挖沙工人,他立志要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他明白,仅靠自己中学毕业的文化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掌握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渥沦·哈特葛伦曾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

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他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一领域中最有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不置可否,但后来却常常想起渥沦·哈特葛伦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后来,伍迪·艾伦深有体会地说了这样一句话:“量是决定一切的根源。谁能在每一天都用好珍贵的15分钟、10分钟或5分钟,谁就有希望给生命带来神奇。”(蒋光宇)

评点:量是决定一切的根源。谁能在每一天都用好珍贵的15分钟、10分钟或5分钟,谁就有希望给生命带来神奇。

0.01秒和0.01厘米

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精彩瞬间回放”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的竞技场面: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男子100米蝶泳决赛正在如火如荼、扣人心弦地进行着。当时夺魁呼声最高的美国泳坛名将马特·比昂迪不负众望,正在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已经把其他选手抛在身后。眼看就要向终点冲刺了,马特·比昂迪情不自禁地从水中抬出头来。当他看到胜利在握时,竟然兴奋地举起双手,第一个在水中庆祝起自己的胜利。几乎是同时,整个游泳馆也沸腾了,欢呼声连成一片。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巨大的显示屏告诉人们:游出最好成绩的人并不是马特·比昂迪,而是一个叫安东尼·内斯蒂的选手,他以0.01秒的微弱优势荣获了男子100米蝶泳的冠军!

观众莫名其妙,开始是惊呆了,随后是一片哗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明是煮熟的鸭子怎么就飞了呢?一定是显示屏出了故障!

赛场工作人员通过慢镜头反复回放了冲刺的情景,大家终于在显示屏上清楚地看到:在他们冲向终点的一刹那,马特·比昂迪并没有继续保持竞赛中的蝶泳状态,而是依靠自己游动的惯性滑到了终点;就在此时,安东尼·内斯蒂却奋不顾身地以蝶泳的最佳姿态冲向终点,以致险些撞到了前面的泳壁。正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安东尼·内斯蒂超过了马特·比昂迪,第一个到达了终点。这就爆出了那次比赛的最大冷门,人们称之为“0.01秒的奇迹”。

一位记者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关键时刻不能回头看,因为对手随时都有可能超过自己。

在上海举行的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刘国正与德国选手波尔相遇。那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淘汰赛,胜者将进入下一轮,负者将打道回府,失去继续参赛的机会。

两强相争,难分胜负。在决定胜负的第七局,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观众看到,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了!沸腾的赛场顿时静了下来,波尔的教练兴奋地站起身来,准备冲进赛场拥抱自己的弟子;刘国正愣愣地站在自己的球台旁边;许多观众似乎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就在裁判员即将作出裁决的关键时刻,波尔伸手指向自己的球台边,优雅地示意: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得分。

就这样,刘国正不仅被对手从“悬崖”边救了回来,而且反败为胜。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经典之战!因为双方球艺高超,因为刘国正在绝境中坚忍不拔,更因为波尔那个优雅的手势。

当时,波尔只要赢一分,就可以顺利晋级。而准确判断那个球是不是擦边,就是差0.01厘米也不行。观众自然看不清,刘国正也看不准,即便是裁判员也有可能错判,但波尔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主动示意。

赛后,记者们追问波尔:“您为什么能这样做?”

他是那样坦然和谦和,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公正让我别无选择,公正让我不能差0.01厘米。”

有一位记者发表了这样的感慨:波尔虽然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敬重,因为他无私地捍卫了比赛的公正。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不时刻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能差,哪怕只差0.01秒也不行;关键时刻差一点也不行,哪怕只差0.01厘米也不行。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蒋光宇)

评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不时刻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能差,哪怕只差0.01秒也不行;关键时刻差一点也不行,哪怕只差0.01厘米也不行。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勿轻小善

“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你的一生。”林肯的这句话是很对的。

有个英国人到瑞士出差,办完事后,便打算尽快回家。当他到邮局给妻子发电报时,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他把拟好的电报交给营业员小姐,请她算算价钱。小姐算了价钱并报了价,他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了,于是就说:“请把电文中‘亲爱的’三个字去掉,这样钱就够了。”不料,小姐却温和地笑起来,说:“不!这三个字无论如何不能去掉,妻子最盼望的就是这三个字。请不必为难,这钱由我替您付。”那个发电报的英国人,原本是一个生性冷漠的人,自从那位小姐用微笑点亮了他的心灵之后,他渐渐地变了,变成了一个待人亲切、宽容和大度的人。

那位邮局的营业员小姐大概不会想到,由于她的一次热心,竟改变了一个人一辈子的性情。

叶永烈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一级专业作家。1951年叶永烈11岁,给《浙南日报》投了一首70个字的小诗。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投稿。过了几天,叶永烈收到了平生第一封信,是编辑杨奔先生鼓励叶永烈的信。小诗幸运地遇到了热心的编辑杨奔先生,顺利地发表在4月28日的《浙南日报》上。信和那张报纸经历了近50年的风风雨雨,被叶永烈珍藏至今。叶永烈在回忆第一次投稿时说:“这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不是11岁时受到那位编辑的帮助,如果没有发表那篇不像样的东西,也许我不会跟笔杆子打一辈子交道。这第一次投稿,决定了我这一辈子以写作为业。”

后来,叶永烈终于找到了早已离开报社的杨奔先生。1981年3月10日,叶永烈向杨奔先生致函问候,感谢他在30年前曾向一个11岁的孩子伸出温暖的手。出乎意料的是,杨奔先生把30年前的往事看得很淡。他自称不过是个“文学理发匠”,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

小善,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的确没法否认,很多小善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小善,可以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性情;小善,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职业;小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至今也不失为有益的箴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善,世界将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蒋光宇)

评点:小善,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的确没法否认,很多小善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小善,可以改变一个人一辈子的性情;小善,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职业;小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至今也不失为有益的箴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善,世界将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

关键字一个也不能错

写错一个字,并不是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古今中外确有许多因关键的一字之差而引起事端的前车之鉴。

一字之差,六人丢官。清朝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死于紫禁城的养心殿。预定于九月初二起灵,葬于遵化裕陵。七月二十日,内务大臣布颜达赉、阿明阿等人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奏折。嘉庆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一个错字,即错把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写成了“贤”字。嘉庆龙颜大怒,因为错了一个字,便差了一辈。把祖母写成母亲,在嘉庆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于是传旨严办。三司会审后,原拟将承办者、缮写者三人,以大不敬罪斩首。后下旨,免缮写者死罪,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内务大臣布颜达赉、阿明阿等三人革职交刑部治罪。

一字之差,堂叔被抓。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声名显赫。他的一个堂叔是前清秀才出身,在家无业,到济南找到他,想谋个工作养家糊口。他满口答应,立即写手令,连同其堂叔的登记表一并装入封袋,命人送交秘书长速办。秘书长拆封一看,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老头抓捕关押在军法处。一个多月后,韩召开军政会议,坐在主席台上东张西望,问秘书长:“我堂叔怎么没来参加会议?”秘书长说:“老太爷被关押在军法处还没放出来呢。”“混蛋!”韩复榘大发雷霆:“谁把老太爷抓起来的?”秘书长随即取出韩的手令,韩一看写的是“抓军法处”,便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明明写的‘派军法处’,让他当秘书的吗?你们为什么抓他?”秘书长小声说:“‘派’字是三点水旁,您这写的是提手旁,写成‘抓’了。”韩复榘眼一瞪,说:“干什么事都得用‘手’呀!快去请老太爷来开会!”韩老头被放出来后闻知此事,一肚子气,一句话不说,提笔写了一首诗:“一纸公文‘派’成‘抓’,小爷无故坐军法。若叫留在济南府,‘手令’来时定吓煞。”写好后往韩复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一字之差,兵败中原。1930年5月,冯玉祥、阎锡山结成反蒋联盟,在河南开始了讨蒋的中原大战。双方投入了一百多万兵力,将决一雌雄。冯阎两部预定在河南北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并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岂料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粗枝大叶,在拟定进军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有个泌阳,与沁阳一南一北相距数百公里。军令如山倒,冯部背道而驰,日夜兼程,向泌阳进军,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让蒋介石得以从容调动部队,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冯阎联军却陷入了被动挨打局面,最后中原战争以蒋的胜利、冯阎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一字之差,惨遭误炸。1944年11月,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正在柳州展开激战。27日,日军进抵距贵州边境约20公里的南丹、六甲地区。这一天,美国第6航空部队奉命出动B-29型轰炸机前去轰炸那里的日军。可是机场指挥部的译电员却把电报中的“六甲”错译成了“六寨”。六寨和六甲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相差100多公里。美军飞行员接到命令后,从成都机场起飞,按图上标示的航线,向广西北部的六寨飞去。当17架涂有美军标志的飞机出现在六寨上空时,当地军民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挥舞着彩旗,向盟军飞行员致意。然而,美军飞机回报他们的却是一颗接一颗的炸弹。六寨这个弹丸之地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人们在血火中呼喊奔跑,乱作一团。一枚重磅炸弹正好命中张发奎的司令部,使所有文件、资料连同司令官多年的日记都化为灰烬。这次误炸夺去了1名中将、2名少将、200多名上校以下军官、800多名士兵和5000多名平民的生命。

一字之差,索赔11.4万元。“美怡乐”是知名的冷饮品牌,它出自广东省美怡乐食品总厂。1984年,该厂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商标注册。1999年3月,广东“美怡乐”大举进入湖南,在湖南创办的分厂——湖南美怡乐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市场十分红火,使衡阳等地的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均有增加。但奇怪的是,同在湖南,与衡阳相隔不远的株洲,却出现另外一番光景,其“美怡乐”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不升反降。原来,几乎在湖南“美怡乐”建成的同时,1999年3月,株洲市醴陵的钟某等人合资成立了美味乐冷饮食品公司,生产美味乐系列冷饮产品,其商标“美味乐”在与“美怡乐”一字之差的同时,字体构成与“美怡乐”一样,产品包装也与“美怡乐”十分相似,借着“美怡乐”效应,“美味乐”的产品迅速进入株洲市。一起因“一字之差”引起的商标侵权官司,历经近一年的审理,由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判决书:判令被告“美味乐”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美怡乐”的损失11.4万元。

一字之差,剑拔弩张。1999年5月15日是个周末,爱琴海地区一片风和日丽,一对希腊青年男女在一个小岛上举行了婚礼。这原本是件很平常的事,却因有关新闻报道的一字之差险些酿成大祸。5月14日,土耳其一些新闻媒体援引一家希腊电视台的报道说,名叫兰布罗普罗斯和罗茜的一对希腊人定于15日在爱琴海小岛普拉蒂阿举行婚礼,这对新人已得到希腊政府的允许,在岛上构筑新居。消息传出,犹如一声惊雷扰得土耳其政府、军队寝食不安。众所周知,土耳其和希腊在爱琴海某些小岛的归属问题上尚有分歧,普拉蒂阿岛一直被土耳其归入有分歧的小岛之列。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15日说,希腊的这种做法是决不能接受的。根据国土总参谋部的命令,土耳其巡逻艇和侦察机15日全天密切监视普拉蒂阿岛的动静。土耳其方面的强烈反应搞得希腊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希腊外交部发言人很快发表声明说,希腊有关爱琴海岛屿归属的立场没有改变,一场婚礼不该引起政治争论。希腊国防部长的一席话,道明了土耳其方面剑拔弩张纯粹源于一场误会。他说,举行婚礼的地方是普拉蒂岛,而不是普拉蒂阿岛,普拉蒂岛远离土耳其海岸,本是希腊领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法制日趋完备的国度里,文字在政治交往,经济利益,军事行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十分突出。因此,正确用字,规范用字,细心用字,严防一字之差惹事端,就是更为必要的事情。“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在用计算机写作的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关键的文字一个也不能错,关键的文字错一个也不行。(蒋光宇)

评点:“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在用计算机写作的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关键的文字一个也不能错,关键的文字错一个也不行。

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能错

1944年4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军队决定在英国东南部的斯拉普顿·桑兹海滩举行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演习,代号为“老虎”。美国海军的8艘坦克登陆舰,是这次登陆作战演习的先锋部队。

第二天凌晨,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正当T-4坦克登陆舰队减速到以5节的低速行驶时,漆黑的夜空突然冒出冲天的火光。航行在最前面的507号登陆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数枚鱼雷的袭击,舰身四分五裂,像散了架子一样。与此同时,531号登陆舰也被数枚鱼雷命中;289号登陆舰也受到鱼雷的重创,伤痕累累。前后仅仅持续了几分钟的战斗,竟然使749名美国官兵葬身大海,89人身负重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全都莫名其妙,根本不知敌方的底细。后来经过调查,美国军方终于弄清了惨剧发生的原因。

原来,在演习即将开始时,美军发到舰队的作战通讯频率在印刷中打错了一个字。这关键的“一字之差”,导致军事秘密泄露,使德军对这次代号为“老虎”的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了如指掌。于是,在法国北部瑟堡执行巡逻任务的9艘德国鱼雷快艇,奉命全速驶往英吉利海峡,提前到达了有利位置。等美国坦克登陆舰队进入了伏击圈,9艘德国鱼雷快艇立刻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

后来,这个惨剧被美英等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以此来警示后人: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能错,关键时刻错一点也不行。(蒋光宇)

评点:关键时刻一点也不能错,关键时刻错一点也不行。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

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里,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用摄像机拍到了这样一组难得的画面,即小鸟与毒蛇的生死搏斗。

当小鸟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子里的毒蛇突然张开大口蹿了出来。眼看小鸟就要成为毒蛇的果腹之物,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小鸟不但灵巧地逃离了临头大祸,而且没过多长时间,竟然从劣势转为优势。

小鸟一边躲闪着毒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使劲地拍击毒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叹,可以说是分毫不差。尽管小鸟的力量有限,用爪子对毒蛇头的拍击似乎不能构成什么威胁,但它并没有停止拍击。就在小鸟拍击了一千多下时,起初穷追不舍的毒蛇,终于有气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动了。

蛇口脱险的小鸟停在沙地上,吃了一些甲虫类的食物之后,扑扇着翅膀从容地飞走了。

小鸟和毒蛇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可为什么穷凶极恶的毒蛇竟成了弱者小鸟的手下败将了呢?

生物学家唯一能得到的答案就是:小鸟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毒蛇的有效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毒蛇的头部,并坚持不懈地准确拍击。小鸟以这种集中全力瞄准一点的抵抗方式,在力量对比悬殊的较量中以弱胜强。

从动物世界的这场生死搏斗,不禁想到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与一位青年的对话。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爱科学,爱文学,也爱体育,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有兴趣,可读了不少书,收效却不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法布尔拿出一个凸透镜对他说:“我们一起做个实验。你看,放大镜能把阳光集中到一个点上。我把一张纸放在这个点上,过不了一会儿,这张纸就会被点燃。”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兴奋地说:“纸被点燃了!纸被点燃了!”

这时法布尔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那将会有什么结果呢?”

年轻人心领神会地笑了。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是一个平常的人,即使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持之以恒地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有如神助的命运就会帮助他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蒋光宇)

评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是一个平常的人,即使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持之以恒地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有如神助的命运就会帮助他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

50亿分之一错误的教训

2003年2月1日,在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开始返回地面。但谁也没想到,在着陆前飞机意外地发生爆炸,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全世界为之震惊!

美国宇航局负责航天飞机计划的官员罗恩·迪特莫尔被迫辞职。此前,他已经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了26年,并已担任4年航天飞机计划的主管。

事后的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着两万余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摄氏度的高温,以防止航天飞机在穿越大气层时被外壳与空气磨擦产生的高温所熔化。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一块从燃料箱上脱落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左翼前部的隔热系统。这一过程,被宇航局的高速照相机准确地记录下来了。

尽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整体性能卓越,众多技术标准都是世界一流水平,但仅因为一小块隔热瓦脱落,就导致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爆炸,并失去了无法用价值衡量的7位宇航员的宝贵生命。

两万余块隔热瓦,仅仅脱落了一小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不到两万分之一的错误,造成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机毁人亡!

如果说多少万分之一的错误可能酿造出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或灾难,那么多少亿分之一的错误也同样可能酿造出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或灾难。

浙江省某地出口的冻虾仁,遭到欧洲一些商家的退货,并且要求索赔。因为,欧洲当地的检验部门从进口的1000吨冻虾仁中查出了0.2克的氯霉素。其实,这些氯霉素的含量只占被检货物总量的50亿分之一。

经过自查,错误出在加工的环节上。原来,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便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

这起事件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有的认为,这是质量壁垒,是欧洲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太苛刻了。因为,50亿分之一的含量已经细微到极点了,不一定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有的认为,这是素质壁垒,主要是国内农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有的认为,这是技术壁垒,加工冻虾仁的企业和政府有关质检部门的安全检测技术,太落后于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根本检测不出这么细微的有毒物质。

但不管怎么看,这50亿分之一的错误让我们得到一个难忘的教训:错误,只要是错误,不管多么细微,不论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错误,还是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的错误,都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损失或灾难,都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

在绝不缺少雄韬伟略战略家的地方,最需要精益求精的落实者;在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的地方,最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因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蒋光宇)

评点:在绝不缺少雄韬伟略战略家的地方,最需要精益求精的落实者;在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的地方,最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因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及时修好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社区。停在布朗克斯社区的那辆,当天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社区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之后也依然如故。后来,菲利普·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被人偷走了。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心理学家凯琳在“偷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人打碎了,而这扇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地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进而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活动就会滋生、蔓延。

虽然“偷车实验”和“破窗理论”侧重研究的是犯罪心理,但却有普遍的意义。它们说明,环境对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越好,不文明之举就越容易有所收敛;环境越不好,不文明之举就越容易滋生、蔓延。比如一面墙上的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墙上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乱扔杂物,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也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显而易见,如果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就必须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纽约市警察局局长布拉顿整顿纽约秩序的做法,就是运用“偷车实验”和“破窗理论”研究成果的一个成功范例。

20世纪的纽约市环境恶劣,犯罪猖獗,以脏乱差而闻名。纽约地铁的治安状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甚至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面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重大案件不断增加的局面,布拉顿力排众议,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事实证明,从抓逃票开始的治理,地铁的犯罪率迅速下降,治安状况大幅度好转。

与此同时,布拉顿又组织治理环境卫生。治理环境卫生从地铁的车箱开始,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变干净了;随之而来的是街道干净了,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都干净了。

纽约市的变化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好评。布拉顿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几句发人深思的话:“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差的则会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小奸小恶是酝酿暴力犯罪的温床。对于影响深远的‘小奸小恶’,采用‘小题大做’的方法去解决,可以预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无穷后患。整顿纽约秩序的做法,可以说是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之举。”(蒋光宇)

评点: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差的则会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小奸小恶是酝酿暴力犯罪的温床。对于影响深远的“小奸小恶”,采用“小题大做”的方法去解决,可以预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无穷后患。

氩的发现

188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氧气与氮气的密度时发现,电解水,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锰酸钾三个不同途径得到的纯氧密度完全一样;但从空气中除去当时已知的各种杂质后得到的氮气与氧气分解得到的氮密度却不一样:前者为1.2572克/升;后者为1.2508克/升。相差了0.0064克/升,即在小数点后第3位相差一些。

瑞利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他没有放过这个小数点后第3位的差别,但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求拉姆塞教授帮忙。拉姆塞和瑞利经过悉心研究,认为从空气中得来的氮气之所以重,可能是因为其中有“异己”分子。二人用各种方法,把空气能反应的气体全部除去,最后还剩下原体积1/80的气体无法除去。拉姆塞把气体装入气体放电管中,通上高压电,从分光镜中看到明亮的橙色与绿色线条,这是已知气体光谱中没有的。由此,他们发现了稀有气体元素氩,被称为“小数点后第3位的胜利”。

评点:如果瑞利忽视小数点后第3位的微小差别,那么他就不可能发现氩元素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取得重大发现的基础。生活中散漫拖沓的人,很容易导致重大的失误。

詹纳征服天花

瘟疫,一直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名词,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它的记载,看后让人触目惊心。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够逐步战胜这些瘟疫了,很多瘟疫只是存在于传说和历史记载中了。其中,英国杰出的医生詹纳为消灭天花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作为一种传染病,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当时还不知道这种传染病是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人们以为这是上天的旨意,所以叫它“天花”。天花是最早被人类文字记载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英国女王玛丽二世、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都死于天花。天花病毒能长时间地潜伏在患者体内,即使患者死亡,病毒也能在干燥的尘土中继续存活数月。18世纪时,天花在欧洲通过洗衣房撒播出去,结果使6000万人丧命。在人类征服天花病毒的历史上,詹纳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詹纳12岁时给一个外科医生当学徒,后来从师于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约翰·亨特。26岁时,詹纳在家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一边行医,一边苦苦探索防治天花的办法。他在调查中发现,农场里的挤奶女工都感染过牛痘,但都没患过天花。进一步研究发现:牛的皮肤上会出现一些叫牛痘的小脓疱,挤奶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会被传染牛痘,但是并不严重,病好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病了。这个发现给了詹纳很大的启发。

1796年5月的一天,詹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的挤奶女孩手上,蘸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8岁男孩的胳膊上,接种部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但没过多久便痊愈了。6周后,詹纳又给这个男孩接种了天花,结果这个男孩并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证明他对天花已具有免疫力。

詹纳从调查研究中认识到,牛痘和天花非常相似,人体中产生的抗牛痘能力也能够预防天花。根据这一推断,詹纳先在动物身上作了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接着,他又决定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作试验。结果,儿子接种牛痘后感染的程度很轻,很快就好了。为了证实种牛痘之后不会染上天花,詹纳又在儿子身上接种了大量的天花脓液,儿子不仅没有染上天花,而且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詹纳终于成功了。

詹纳发明了接种牛痘的方法以后,很多人对这种方法表示反对。但实践反复证明这一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很快得以推广,3年之后,英国有10万人进行了接种,而且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从那时起凡是接种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了。这种方法延用了200年。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天花病人在1977年被治愈了。从此,天花这一肆虐了几千年的疾病终于被人类征服了!为奖励詹纳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英国议会分别于1802年和1807年奖励了詹纳1万和2万英镑,并在伦敦建立了皇家詹纳学会,由詹纳担任首任主席。

评点:不要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因为这些微小的细节中蕴涵着成功。

伦琴发现X光

1894年1月2日,伦琴当上了维尔茨堡大学的校长,也就在这时,他开始研究起阴极射线,这是他电流研究的继续。

1895年11月8日,傍晚时分,老师、学生们都回家了,伦琴教授在他的实验室里继续用高真空放电管——希尔托夫管作着光学试验。他关上实验室所有的门窗,将一只梨状的希尔托夫管用不透光的黑色防护纸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想看看它在黑暗中会不会漏光。当他接通高压电源时,奇迹发生了:一束绿色的荧光从附近的一条板凳上射了出来!他赶忙将电源切断,荧光立即消失了。他重复操作了数次,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他点燃了一根火柴,仔细地瞧了瞧凳子,原来凳子上有一块硬纸板,上面镀了一层氰亚铂酸钡的晶体材料。他看到这些后,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接通电源后这块硬纸板就会发出绿色的荧光呢?是希尔托夫管中有某种未知的射线射到纸板上引起的吗?”想到这里,他将电源再次接通,从旁边拿过来一本书,挡在纸板与管之间,看是否还会发光。试验的结果是:晶体又发出了光。这说明他的这一设想是正确的!

伦琴兴奋异常,几乎到了无法控制自己的地步。此后数日,他一直留在实验室里作试验。他试验木头,试验玻璃,又试验橡胶,这些物体都挡不住这种神秘的射线。接着他试验了各种金属,结果发现,这种射线几乎都能够把它们穿透,除了铅和铂以外。他还发现,如果在管与纸板之间放上底片,底片还能感光。

伦琴把这种新发现的射线命名为X光。后来他为妻子拍了一张X光相片。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张相片,它照下了伦琴夫人的手骨结构。

X射线和镭不仅给医学界带来了光明,而且也奠定了原子物理学的基础。1901年,伦琴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时,他不仅拒绝在授奖典礼上发表演讲,而且谢绝了各种盛情邀请,迅速回到德国,将奖金全部捐献给维尔茨堡大学作为科研费用。许多商人想用高价购买X射线的专利权以牟取暴利,被他一概拒绝。

评点:成功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发现,千万不可忽视这些细节。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弗莱明兄弟8人,他是最小的一个。在他7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母亲的肩上。16岁时,弗莱明因为家道中落而半途辍学,他只得出外谋生,在一家船运公司做工,并在那干了4年。1901年,他获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经济上有了一定保障,使他能够继续完成学业。在哥哥的建议下,弗莱明选择了医学,并考上了帕丁顿的圣玛丽医学院,在1909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收入更高的行医生涯,而是留在了圣玛丽医学院,参加了由免疫学界先驱阿尔姆罗斯·赖特博士直接领导的预防接种科。

一战爆发后,弗莱明在英国军队里担任军医,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在战场上,弗莱明深刻感受到了病菌带给伤员的伤害和痛苦,这促使他努力地研究消灭细菌的方法。1919年退伍后,弗莱明又回到了圣玛丽医学院研究抗菌物质。

1922年弗莱明患了重感冒,不停地流鼻涕。他把这些分泌物培养成菌苗,作为研究材料。4天后,他发现这些分泌物变成了一大团淡黄色的微生物。他将少许稀薄鼻腔黏液加入这些微生物,结果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微生物被黏液杀死!长期以来一筹莫展的弗莱明顿时兴奋起来,他继续研究,发现这种能够将细菌杀死的抗毒物质不仅存在于鼻涕中、唾液中、眼泪中,人的大部分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而血液里包含得更多。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种神奇的物质还存在于鸡蛋和牛奶中。于是弗莱明得出一句结论:抗生素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抗菌酵母,它也许是动物细胞与生俱来所构成的基本杀菌物。1922年,弗莱明完成了一份题目为《皮肤组织和分泌物中所发现的奇特细菌》的报告。虽然这份报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弗莱明已经发现了抗生素。

尽管这种抗生素的生成情况对弗莱明来说依然是一个待解的谜,但这个新发现却给弗莱明带来了希望和勇气,促使他不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28年夏季的一天,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按时来到圣玛丽医学院那阴暗的实验室。当他将培植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打开时,发现器皿的边缘产生了灰绿色的霉菌层,他培植的细菌已经腐烂。显然,在他上一次工作时,霉菌孢子落入了器皿,将葡萄球菌杀死。在实验过程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这一次,弗莱明没有像往常那样倒掉器皿里的东西,而是好奇地观察了起来。他发现,当葡萄球菌布满培养基的整个平面时,霉菌周围仍旧没有细菌。这就是说,霉菌阻止了细菌的蔓延,并最终消灭了它。为了对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进行确认,弗莱明重复实验,结果证明了他观察到的现象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这种能够杀菌的物质对人体是否有害呢?弗莱明先用兔子做实验,又用白鼠做实验,结果非常良好。

弗莱明把这一重要发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在1929年英国的《实验病理季刊》上,在论文里,他把这种分泌物命名为青霉素(即盘尼西林)。论文指出,青霉素不干扰白血球功能,对实验动物无毒,可能是一种适用于注射的杀菌剂,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

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在青霉素培养液中的含量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后来,弗莱明有关青霉素的论文引起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的兴趣,他联合了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等人,制成了少量的青霉素,并在对动物的实验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们开始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研究工作。1941年6月,弗洛里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恒温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产量大、纯度高,很快就开始在临床应用。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都往往因青霉素的运用而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青霉素轰动了全球,人们把青霉素、原子弹和雷达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1944年,英国皇室为了表彰弗莱明对人类作出的突出贡献,授予他爵士封号。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因为在发现和利用青霉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评点: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不仅需要努力拼搏,还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细节中的机遇。

莫泊桑的老师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莫泊桑的老师。他对莫泊桑的要求非常严格,特别在写作上给了他许多有益的指导和帮助。福楼拜认为,一篇好的小说能够把人物的形象、性格描绘得惟妙惟肖,要想写出这样的小说,关键是要学会比较,提高观察能力,而不在于写作的技巧。他也正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要求莫泊桑的。正是由于老师对莫泊桑的启发与帮助,才使得他对社会的观察日益深刻,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以致后来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

有一天,福楼拜与莫泊桑在一起讨论怎样写好一篇小说,福楼拜对莫泊桑说:“当你看见一位叼着烟斗的守门人,或看见一位坐在自家门前的杂货商,你用最精练的语言给我描绘出守门人和杂货商的外貌、姿态。要求你的言语必须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性,以便我不会把他们和任何别的守门人,任何别的杂货商人混淆在一起。我想,你要做好这些,至少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听了老师的话,莫泊桑深受启发,那些要点听来容易,但要做好,确实需要花一番苦工夫。他想,过去自己曾写过一些小说,有些人物之所以形象不够生动,活不起来,关键是对人物的描述过于雷同。千人一面,个性不鲜明,没有特点,这样的作品丝毫没有新意,它怎么能赢得读者,打动人心呢?

此后,他牢记老师的教导,时时注意加强观察,注重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描写。而且,他每写一部作品,不仅人物,而且情节、语言等等都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力求不重复、不雷同。

后来,莫泊桑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性格各异,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评点: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去观察,有观察才会有收获。

画蛋起步成大师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从小爱好绘画。他十四岁的时候进入著名画师和雕塑家维罗齐奥主持的艺术工场学习绘画。

维罗齐奥对学生要求很严,训练的方法也非同一般。他开始指导达·芬奇学画时,说:“我先不给你大讲绘画理论,也不让你临摹古人名画,而是给你一个鸡蛋,先照着它画,你看如何?”“我一定按老师的指教,好好学画。”达·芬奇望着老师点着头说道。

达·芬奇开始很有兴趣,照着鸡蛋非常认真地画着。但是一段时间过后,老师仍然叫他画鸡蛋,达·芬奇有些厌倦,不耐烦了。他边画边想,鸡蛋这么容易画,为什么老让我画它呢?这样怎么能够提高?

一天,达·芬奇感到实在没意思,便鼓足了勇气去向老师请教,说:“绘画的对象是复杂的,技巧是多样的,老师为什么只是叫我画一个简单的鸡蛋?”

维罗齐奥耐心地对他说:“我早就料到你会有这种情绪和想法。孩子,你知道吗,鸡蛋虽然简单,但在一千个鸡蛋中,却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将它变换一下角度,它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

达·芬奇听了之后,仍不解地问道:“老师,即使把这些不同的蛋画得再好,把这些蛋从不同角度画得再准再形象,不就是只会画一个蛋吗?”

维罗齐奥笑了笑说:“要知道你能在画纸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得具有怎样的基本功啊!我所以叫你反反复复地画蛋,首先是训练你细心地观察事物,准确地把握形象的能力,再就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眼手一致,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有了这种基本功,那么无论画什么东西,不就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了吗?”

达·芬奇听了,点了点头,说:“老师,我明白了,决不辜负您的期望。”

后来,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

评点: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别轻视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能把小任务顺利完成,也有完成大事情的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