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口袋里的经济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6:23:12

点击下载

作者:金圣荣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经济学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经济学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亿万富翁口袋里的经济学作者:金圣荣排版:青杨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01ISBN:9787121118272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第一章巴菲特的口袋:价值投资决定经济命脉

沃伦·巴菲特多年来一直位列全球富豪榜的前三名,他的成功向人们彰显了长期投资的价值。他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支股票10年,那么你就不要持有它10分钟。”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投资理念15%来自费雪,85%来自格雷厄姆。巴菲特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价值分析的艺术。格雷厄姆严格聚焦于从一个公司的财政状况分析和揭示它的隐藏价值,而巴菲特将这一原则发扬光大,进一步从一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及市场竞争优势来判断其价值。1.格雷厄姆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散户

如果说巴菲特的成功是其老师格雷厄姆投资智慧的延续,那么毫无疑问,被誉为“证券分析之父”的格雷厄姆所提倡的价值投资,就是当代最有市场价值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所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就是,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上一定要选取内在价值最有升值潜力的投资产品去投资,而不被其表面交易价格所迷惑。换句话说,即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要求投资者不要被市场思维所支配而错将投机当做投资。

一直以来,提倡遵守投资产品内在价值波动规律的格雷厄姆最痛恨的就是投资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因为在他看来,投资市场应该是一个让投资者的资金随着投资产品内在价值的增长而增长的平台,而不应该因为人为的操纵让投资者的资金随着投资产品的“人为价格”而上下波动。对于格雷厄姆来说,最稳妥、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就是持有一个具有不错升值潜力的投资产品,进而在其内在价值实现最大利润的时候获利。

格雷厄姆对于证券本质的理解就是,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类型的证券都是构成企业或投资市场价值的一部分,因而证券的价值自始至终都应该与企业的赢利能力或投资市场利润的增长相对应。如果说某个投资者手中的证券与该证券发行企业的赢利能力严重脱离,或者说该证券的交易价格已经超出了投资市场的合理利润率,那么就说明该证券的内在价值已经被严重扭曲,该证券也就失去了投资价值。格雷厄姆曾形象地将这种交易价格脱离内在价值且已经不具有投资价值的证券称为“炸弹证券”。意思就是说,这种证券的投资风险极高,很容易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在现代投资市场上,很多投资者由于自身的认识不足,往往将投资当做投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市场上“追涨杀跌”的现象愈演愈烈。而在这种“追涨杀跌”投机现象的背后,所表现出的就是没有遵守投资产品的内在价值及投资规律,从而导致投资市场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不规律波动现象,致使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上一败再败。因此格雷厄姆提出,投资者要在考虑投资产品内在价值的时候,着重考虑市场的“安全空间”,只有投资产品的内在价值在“安全空间”内,投资产品才能拥有投资价值。

被誉为华尔街“证券分析之父”的格雷厄姆,一生在投资界最伟大的成就除了价值投资理念之外,就是使价值投资理念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变成了当代最赚钱的投资方法。因而,那些希望在投资市场上大有作为的投资者只要能够掌握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与投资方法,就一定能够像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一样成为世界顶级的投资家。

如果说人类近代历史上最聪明的民族是犹太民族的话,相信提反对意见的人不会太多。毕竟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中犹太人所占的比重是最多的,比如说马克思、爱因斯坦……其实犹太人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不只定格在科学思想界,华尔街的顶级投资家里也有好几位是犹太人。比如“华尔街的拿破仑”乔治·索罗斯、“世界股神”巴菲特……当思维延伸到这里的时候,相信谁都会猜到格雷厄姆也是犹太人中的一个精英。

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出生在有“雾都”之称的伦敦,由于家庭原因,在他还不满一周岁的时候,全家就由英国迁到了美国。

举家迁到美国后,一开始格雷厄姆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据格雷厄姆本人回忆,在他五岁的时候,一家人每天晚上睡觉都挤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内。然而,格雷厄姆的父亲有着犹太人那种对于金钱的超强攫取能力,他尝试着做生意,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在格雷厄姆八岁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换成了一栋超过500平方米的大房子。

格雷厄姆天生就继承了犹太人对金钱的敏感性,在房子转换的过程中,对格雷厄姆触动最大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足够多金钱的欲望也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当还不到九岁的格雷厄姆感觉自己对财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便在每天放学后或节假日要求父亲带着他一起做生意。此时,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对如何赚钱非常感兴趣了。

对于小格雷厄姆的这一要求,父亲自然是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格雷厄姆从九岁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赚钱之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格雷厄姆学得不亦乐乎之时,他的父亲却突然暴病而亡……

父亲的不幸辞世令幼小的格雷厄姆悲痛万分,而刚刚过上好日子的格雷厄姆一家因为家里顶梁柱的倒下,生活再次陷入拮据之中。格雷厄姆的母亲无奈之下只能将刚买不到两年的新房子卖掉,转而租了一间小房子与格雷厄姆相依为命。

失去父亲之后生活条件的急转直下,让格雷厄姆在悲伤之余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要像我的父亲一样去赚钱,要让我的母亲过上好日子。而正是因为这一想法,格雷厄姆本就非常强烈的金钱欲望变得更加炽热——还不到十岁的他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卖一些小商品养家糊口了。

1907年,年仅十四岁的格雷厄姆在经过几年的市场磨砺之后,认定最能赚钱的市场就是证券市场。于是,格雷厄姆开始劝说母亲将当年卖房子的钱投进股市去赚钱。起初,格雷厄姆的母亲死活都不答应儿子的请求,因为在她看来,才十四岁的儿子哪里懂得什么股票,听他的建议去投资很明显就是将全部积蓄往水坑里扔。然而,母亲对儿子的心永远都是最软的,在格雷厄姆坚持不懈的建议下,母亲最终决定先给儿子一点点钱试试看。出乎格雷厄姆母亲意料的是,儿子用这笔钱投资股票竟然赚了近一倍的钱。被儿子的出色投资业绩震撼之后,格雷厄姆的母亲就拿出家里大部分积蓄交给儿子去投资,而格雷厄姆的这一次投资却损失了一大半的本金——1907年年初美国股市开始被投机者的“追涨风”所笼罩,各个板块的股票价格都快速上涨,而在1907年年末的时候,由于投机者获利出局时的抛售,导致股票指数下跌了49%。

格雷厄姆的第一次大手笔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格雷厄姆的母亲非但没有指责儿子,反而对儿子进行了表扬:在这次下跌中,很多的投资者都赔得血本无归,你竟然还为咱们家留下了一大笔生活费,你真是太棒了!

母亲的表扬多少是出于一颗爱子之心,而比同龄人更懂事的格雷厄姆却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不受风险的损害。谁也不会想到,格雷厄姆这次思考的时间长达30多年。

1910年,格雷厄姆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他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解答那个困扰他好多年的问题。然而,直到1914年他以荣誉毕业生的身份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也没有思考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了解答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不受风险的损害这一问题,格雷厄姆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留校任教的机会,走进华尔街这个投资圣地并期望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格雷厄姆从华尔街最底层的股票统计员做起,直到1929年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他也没有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一年的经济大萧条令美国股市又一次崩盘,股票价格疯狂下跌。在1930年中旬,格雷厄姆感觉大萧条下的美国股市会逐渐回暖,于是他开始进场“抄底”,但是这一次投资因为“抄底”时机过早,使他又损失了20%的资金。这次投资失败令格雷厄姆非常失望,并且在失望的同时他决定不再管手中的股票,任由它们去跌,结果到1932年的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总共损失了70%。在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奉劝格雷厄姆抛售手中的股票挽回一点损失,可格雷厄姆拒绝了——他已经不再关心股票市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接下来的几年美国股市开始大幅回暖,股票价格开始成倍地上涨,到1935年的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收益竟然增长了近7倍。

格雷厄姆在对股票市场重燃信心的时候发现,在自己投资的股票中有一支跌得最厉害同时也涨得最厉害。通过对这支股票的研究,格雷厄姆发现,任何一支股票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只要股票价格在其内在价值的合理增长范围内,增长就不会引来太多的风险。可以说,这一发现让格雷厄姆找到了自己已寻找了30多年的答案——只有坚持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才能在股票市场上不受风险的损害。他所写的《有价证券分析》就是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详细阐述,而这部书更是成为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手中的投资圣经。2.费雪是怎样不用投资而用理论抓住成长股的“世界股神”巴菲特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华尔街“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技术分析鼻祖”菲利普·费雪。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理念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格雷厄姆主张依靠股票内在价值的增长来获利,而费雪则主张投资者在做投资时要善于从具有成长前景的股票中获取收益。费雪重视上市公司经营层面的特征,执著于股票成长性的投资,可以说这是费雪对现代投资管理学所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也是其投资理念的基础,因而费雪更是被誉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在谈起自己的老师费雪时说道:“我的血管里有85%的血液是恩师格雷厄姆的,剩下的15%则是恩师费雪的。”而巴菲特正是融合了两位老师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智慧之后,才成为了投资市场上最具传奇色彩、最伟大的投资大师。

费雪主张不进行投资实践,而是使用技术理论分析来抓住那些成长性较好的股票进行投资。简而言之,费雪认为投资者在看好一支股票之后不必先投资一小部分看看市场反应再接着投资,而是应该在看好一支股票之后立刻对这支股票进行详尽的技术理论分析。如果通过技术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支股票确实具有非常不错的成长性,是一支很有投资潜力的成长股,那么就要迅速出手去投资这支股票。因为等到市场有了反应,大家都开始抢购之后,可能就很难再在最低点买进足够多的股票了。

费雪的投资理念主张,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管理能力、发展前景和内在价值的分析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技术分析能够证明是具有成长价值期望的优质股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上先人一步,占得先机。另外费雪还建议投资者在选择股票之前,除了做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之外,更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选择投资的股票范围得到扩展,最好能使股票投资集中化、组合化,尽可能地买同一个板块的不同公司的股票。

1907年,费雪生于旧金山的一座庄园里,他从小就和奶奶特别亲近。费雪的父亲虽然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医生,可他同时也是一个十分会投资的股民。因而在父亲的熏陶下,费雪从懂事起就明白股票市场及股价变动等投资知识。但是,费雪真正对股票感兴趣的原因却是源自于他的奶奶。小学快毕业那年的冬天的一个周末,费雪去看望住在另一个镇子上的奶奶,在快到奶奶家楼下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刚刚从她家出来的老人。这个老人问费雪是否认识这栋屋子的主人,费雪告诉老人这是他奶奶家。于是,老人便拿出一封信让费雪转交给她。

费雪等到奶奶回来后便将那封信交给了她,奶奶看了一眼信封之后告诉费雪,那个给他信封的老人是华尔街上一个小有名气的投资家,是费雪爷爷的战友。费雪听了奶奶的话后便将那封信保留了下来,并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那位投资家写了一封信——从小就对股市很着迷的费雪希望得到投资专家的指点。

令费雪吃惊的是,一个礼拜后他就收到了回信。投资专家在信中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重要的投资心得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并告诉费雪,如果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可以写信向他请教。

由于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费雪一直和这位老投资家保持着联系,所以受其影响他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开始形成。1928年,费雪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毕业。同年5月,他进入旧金山当地的一家商业银行,从最底层的证券统计员做起,开始了在金融市场上的职业生涯。

1929年年初,大萧条即将来临之前,美国股市依然在上演“太阳落山前的最后一波行情”,此时还只是一个小小证券统计员的费雪在展望美国经济的前景时,发现许多企业都出现了供需问题,前景相当令人担心。于是同年8月,费雪向他的主管提交了一份《美国经济二十五年来最可怕的大空头市场即将来临》的报告,费雪准确地预测到了“1929大萧条”的发生,他一下子成为美国金融界的一颗新星。随后,在美国经济界崭露头角的费雪创立了一家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开始了自己边研究边赚钱的“自由生活”。就在这种“自由生活”开始不久之后,费雪通过研究“1929大萧条”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投资现象:凡是那些成长性好的股票在股市出现下跌的时候不但非常抗跌,而且在股市出现上涨的时候增长幅度也是最大的。但是这些成长性好的股票总是在有市场反应之后才被投资者抢购。

有了这一重大发现,费雪的投资业绩远远超过股指的涨幅,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比如他持有的摩托罗拉股票在21年的时间内股票价格飙升了40多倍……

在费雪的一生中,他除了提出技术分析、股票的成长性等概念之外,还有以下几个经典的投资心得:(1)投资者最好投资那些成长型公司的股票。因为这些公司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能让投资者分享到更多的成长性收益。(2)集中全力购买那些被投资者低估的成长型公司的股票。(3)投资者在追求资本大幅成长的时候应淡化股票利息的重要性。一般而言,那些根本不发股利的公司或获利高但股利低的公司,往往可能是十分理想的投资对象。(4)投资者为了赚到厚利而投资时,所犯下的每一个错误都无法避免地要付出代价,但是错误发生之后一定要尽可能快地承认错误,挽回损失。3.复利是使财富快速增值的最佳工具

复利是投资本金与产生收益的总和,通俗来讲就是“利滚利,钱生钱”。做金融投资的时候,投资者不仅要关注投资回报率的问题,还要关注一个很重要的获利因素——时间。时间和复利紧密相连,二者缺一不可。从投资角度来看,用复利计算的投资回报率是非常惊人的。那么,复利为什么能获取高额回报呢?是因为通过投资获得的收益加入本金,利用本金和收益不断地去投资。本利和=本金×(1+收益率)投资期限,这是投资者们所熟知的计算公式。采用复利去投资的话,最终的回报将是每次收益率加上本金,不断去做乘法,投资期限越长,回报也就越大。当然,越早投资越好。因为投资时间越早,投资期限就可以越长,获利就越高。

与复利相似的还有单利。单利指的是,收益率不进入本金,每次投资都用本金作为赢利的资本。举例来说,假定每年拿出10万元做投资,年收益率为10%,投资期限为30年,通过计算,第一年的收益为10万元×10%=1万元,如果通过单利计算的话,1万元×30=30万元。如果换成复利计算的话,第一年本金与收益之和为10万元+10万元×10%=11万元,第二年本金与收益之和为11万元+11万元×10%=12.1万元,就这样,每年都是用本金与收益之和不断地去做投资,30年后总的投资收益将增长数百倍。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投资者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复利带来的巨额回报。巴菲特在《滚雪球》一书中,借助于小雪球很形象地对复利进行了描述:如果小雪球从山坡上滚落下来,在雪足够多、山足够高的情况下,小雪球在下滑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地把周围的雪粘连住。如此一来,小雪球粘连的雪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一个惊人的大雪球。

巴菲特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在巴菲特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掌握了复利增长的奥秘,使其复利投资年收益率一直保持在26%以上。因而巴菲特获得了复利带给他的巨大利益,奠定了投资大师的地位。

产生复利效果的要素有:投入本金的数额,实际的收益率,投资的期限。对此,巴菲特通过自己的投资经验一一阐述。

投入本金的数额:投入本金的数额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最终收益的条件之一。投资者每年投资1万元与投资10万元的结果显然不同。在收益率一定的前提下,投入本金的数额越多,最终的回报就越大;投资的本金越少,最终的回报也就越小。由此可见,投资本金的多少与收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本金的积累要靠节俭和坚持,复利就是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做投资而不是盲目消费,否则,会失去复利内在的价值。大多数投资者在赢利的时候会把收益的部分拿去盲目消费,如果不能坚持投资的话,就无法积累更多的投资本金。

实际的收益率:投资者们都希望投资收益率能高些。不要一味地贪图高收益率,因为高收益率的背后就是高风险性。更何况,投资收益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所以投资者只有找到那些收益率相对稳健、适合长时间持有的股票,依靠复利的作用,才能使自己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增值。如果投资者不注重本金的积累,再高的投资收益也不会使投资者的财富增值。

投资的期限:投资者们想要获取高额回报不能急功近利,在复利中,投资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最终收益的多少。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的投资规划好投资期限,并一直坚持下去。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牺牲了长远的规划。而且投资者们一定要认清时间是财富积累的必要条件,缺少了时间的积累,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赢利。巴菲特告诫投资者们,在规划自己投资期限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设定投资期限。有的投资者忍受不了长时间的等待,这样的话,不妨把投资期限设得短一些。比如5年,这个时间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他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如果5年的投资期限到期,投资者可以再设定新的时间计划;有的投资者虽然懂得时间是赢利的关键这个道理,可前期的时候,由于他们对投资期限设定的时间过长,比如设定40年,可刚到第5年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动摇了他们长期持有的决心,于是纷纷退出市场,不理性地把所得收益挥霍一空,从而使投资半途而废。

与一般投资者不同的是,巴菲特总是能够坚持自己设定的投资期限,因而才成为时间复利最大的受益者。90年代,巴菲特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很多投资者相继抛出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而巴菲特却认定,虽然可口可乐公司出现了暂时的财务危机,但不影响它以后的发展。于是巴菲特毅然决定加仓18亿美元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可口可乐公司很快就摆脱了财务危机,股票价格一路上涨,从当初不到10美元的发行价,猛涨至100美元,且还有上涨空间。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公司股票长达几十年之久,他这种坚定持有的精神使他的资产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显然他就是借助复利的魔法,使自己稳坐金融业头把交椅的位置。

复利神奇的魔法功效,让投资者们在巴菲特身上见识了它神奇的一面。巴菲特告诫投资者们,金融市场里的投资不是轻易就能获取利益的,要想获利,必须做好和时间赛跑的准备。其实,投资者想要通过复利使自己获利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只有坚定地抓住时机,忍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享受到复利带给自己的高额回报。4.套利是巴菲特成为亿万富翁最擅长的手段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最喜欢的学生,他接受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在毕业后巴菲特被推荐进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他学会了资产配置,进而可以保证用最佳的配置方法来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此外,巴菲特还掌握了套利技巧。巴菲特说过,他发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有着长达28年的套利记录。在1956年至1988年的30多年时间里,巴菲特运用格雷厄姆的套利原理获得的年收益率为30%。由此可见,巴菲特对套利交易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娴熟的技巧。

股神巴菲特热衷于无风险套利,他凭借自己投资的智慧,一步步攀上了金融帝国的顶端。

何为套利呢?套利是借助于不同市场之间相似的金融投资产品的价格差异而赢利。通常情况下,欧美等国家之间的利率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国家可能高些,有的国家可能低些。可以说,利率的高低是国际金融资本非常重要的参数。如果对金融资本不加以制约,金融资本就会流出国内,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简而言之,套利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相同时间内进行的低吸高抛的投资操作行为。当下,套利交易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它的收益稳定,大多数基金都会参与套利交易。由于投资市场中蕴藏着数不清的套利机会,因此套利交易成为大财团参与投资行之有效的手段。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一个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上以每股100美元成交,相同的股票,价格在法国可能每股是108美元,套利者在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以100美元的价格成交后,相同时间内再将它卖给法国市场,每股从中获利8美元。显然经过这样反复的操作后,所得的利润十分可观。

投资者若想借助套利获取收益,就必须掌握如下的套利交易特点。(1)相对较低的价格波动性

由于套利交易是通过获取差价来实现赢利的,而市场价差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低的波动性,因此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小。研究表明,价差的波动比期货股票的价格波动还要小。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波动都很强,需要监控,并及时对其作出决策。为了防止投资出现损失,投资者会注入更多资金到账户中。如果利用套利交易的话,就能很好地避免这些烦恼。(2)风险降低

套利交易是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交易方式。由于投资者在选择套利的时候认真分析市场走势,所以即使期货合约的价格出现偏差也会得到及时更正。考虑到套利的交易成本,期货合约之间的价差会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所以价差超过该范围的情况是不多的。通常,可以根据历史统计过的价格差异表来计算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其实,只要正确地配置好投资组合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3)对于涨跌停的限制

套利交易都具有对冲特性。在金融投资中,因为政治事件、自然灾害及公司发布年季报等因素,股票价格可能时涨时跌,甚至有可能连续出现涨跌停,价格被封在涨跌停里面从而无法继续交易。投资者如果投资失误,会造成重大的亏损,而套利交易就会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套利交易的时候既做多又做空,当出现跌停的时候,投资者的账面不至于严重亏空。虽然这样的价格差异没有在投资者的预测范围之内,但是造成的损失却远远比单纯地做空或做多要小得多。(4)股票的价格比价差更不容易预测

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因其较大的波动性不容易被把握。在市场行情看涨的时候,其价格能创下新高;当市场行情看跌的时候,其价格又都超出投资者预计的底线。套利交易不容易预测出未来价格的波动情况,但是能预测出今后市场需求关系的价格差异变化。通常,预测价差变化比预测价格变化更容易。决定市场需求关系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要考虑很多外在因素,比如,是否发生自然灾害、当地人对商品的需求关系等。由于这些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把握起来并不容易。

巴菲特在进行套利交易时,一直都很保守谨慎,他只相信公司发布的年度财务分析表,不会去听信没有价值的小道消息。而且,巴菲特总是能够耐心地等待着市场行情发生转机,在发生转机的瞬间果断地大量购入股票,然后等股票涨到预期收益率的时候,再从高点卖出以赚取利润。

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虽然复杂多变,但是套利却能准确地把握好投资的时间差。投资赚取的利润是有限的,持有股票时间的长短就成为赢利多少的关键所在。巴菲特曾说过:“要想获利,就要在套利的前一分钟内,充分了解到套利的风险。”

巴菲特善于长时间投资某一支股票,在市场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对象时,巴菲特就会用短期的操作手法进行套利,这样做比那些单纯的短期投机收益要高。纵观巴菲特的投资历史,他总是活跃在套利市场的最前线。投资者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套利投资为巴菲特带来的巨额收益,即使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巴菲特也能从中获利。

投资者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市场行情走低时,股票公司的管理层便开始出现忧虑情绪,他们也更倾向于大量抛售股票、重新分配公司股东的投资利益。随着市场悲观情绪加重,此时的套利交易也会随之增多。

早期与巴菲特合作的公司,每个季度都会用56%的资金进行套利交易。1962年股市大跌的时候,巴菲特就是靠套利交易才渡过灾难的。当时,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了将近8%,而巴菲特却从中赚取到了14%的利润。5.估值原则:为投资寻找一分赢利的理由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务必要对自己所投资的股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有无赢利能力进行全面估值。实际上,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中都缺少估值这个环节。他们总是盲目乐观,认为自己投资的股票在未来市场的表现中能有不俗的业绩,因此高估了该股票的内在价值,当市场行情变化脱离预期目标时,他们才意识到该股票已被严重高估,从而导致投资失利。

巴菲特认为,想要在金融投资中获取利益,在投资前一定要科学地对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年度财务报表、未来发展趋势等做出估值。估值的高低影响着收益的多少。往往估值越高,收益可能越小;估值越低,收益可能越会出乎你的预料。

在对公司进行估值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公司自身的因素,如管理层的变动、经营业绩、订单是否持久、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还要结合市场实际的变化,如政府是否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有拉动市场的强大资金、市场里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等。要考虑如此多的因素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有些复杂,巴菲特主张,估值还是要尽量简便,越简便估值才越准确。其实越是绞尽脑汁地考虑众多因素,估值的结果往往就越容易出现偏差。在对公司股票作价值评估的时候,一个因素的错误判断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个因素的错误判断,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巴菲特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这样说道:“投资者在对公司股票作评估时,要想准确评估一个公司的实际价值与发展,应该清楚地预测公司当前一段时期的现金流量,再用一个适当的贴现率进行补充,同时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把握也是估值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司经营的持续稳定性和公司现金流预测有很密切的关系。当公司现金流没有发生断流、经营稳健的时候,投资者此时对公司的估值是最准确的。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大多数投资者对该公司价格估值多使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场价格与每股股票收益之间的比率关系,或市场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在计算两者的时候,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的实际收益率和原始本金。

巴菲特强调公司业绩的长期稳定性:“根据投资经验显示,财务、赢利、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现在的发展水平不同于以往,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生产技术、员工培训等来进一步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但是如果企业总是频繁改革,未必是件好事,可能会因此断送企业发展的前途。”

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企业是巴菲特最喜欢投资的,同时他也喜欢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巴菲特说过:“我喜欢研究投资公司的年报,它是我进行投资策略的一个指标,我也会参考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与我所投资的作对比,这些都是我做出投资决策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巴菲特认为,研究企业财务报表应该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要特别警惕那些财务报表有问题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经营不善,要么就是公司本身存在严重的现金流问题。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是存在严重的问题,投资者们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自己的投资受到损失。其次,复杂繁琐的财务报表往往会让普通投资者们弄不明白,这种财务报表反映出该公司的不负责任,因为他们不想让投资者们更清楚地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背后,也许有不可告人的暗箱操作。最后,投资者们要特别留意那些故意把财务报表数据夸大的公司,毕竟企业经营避免不了风险,也不能保证一直持续赢利。如果公司试图以夸大投资收益作为欺骗投资者的手段,那么该公司的发展绝不会持久下去。

一般来说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数量很难预测,这是因为现金流是一个企业持久发展的原动力,很多因素决定着现金流的走向,当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厂房扩大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把这些因素作为评估企业价值的参考。投资者切记,估值的时候不要过于激进,以保守为好。如果估值过于激进的话,预期投资的收益率很可能未达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从而使投资者失去投资的信心。

评估一个公司价值的关键不是其资产的多少,而是要考虑该公司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对公司未来价格走势的估值不是简单的事情。巴菲特对此有着深刻的研究,并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总结出了有效的估值方法。(1)要把握好企业的内在价值

众所周知,巴菲特吸收了导师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理念。格雷厄姆曾在《证券分析》中写道:“证券投资家们一直研究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估计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内在价值是很难被估算出来的,我们要尽可能地分析该公司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增长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巴菲特也一再强调,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是一个重要概念,是投资者们在投资中不可或缺的一步。(2)估值是困难的,但也是简单的

巴菲特承认,估算出未来企业的价值并非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企业的价值估算,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到市场对该公司的认知度等因素。由于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的认识不同,所以也会使估值水平产生差异。另外,产生差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评估企业价值的时候,投资者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情况,企业发展很大因素是取决于现金流能否持续下去,持续时间越长,企业持续发展的速度越快。因而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们不可能完全精确地估算出企业的价值。但是,如果投资者用科学的方法与独特的投资理念去从事这件事情的时候,一切又会变得那么简单。6.安全边际是投资过程中的隐形法宝

巴菲特从导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两条投资理念:不要出现亏损;牢记前一条。实际投资中,巴菲特也是尽量执行这两条理念,使自己不受亏损。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亏损呢?格雷厄姆精辟地总结出了四字箴言:“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在金融投资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投资者投资安全的重要保证,更是获利的关键因素。安全边际从字面上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为了使自己投资的利益不受损失,从而设定一个自己能接受的安全底线。安全边际就是股价在某种情况和条件下出现了与企业根本价值不一致、相背离的现象。例如:

某制衣企业盈亏临界点的出口量是10000套,单位零售价格为50美元,预计出口达20000套,则该制衣企业的安全边际是:

20000-10000=10000套或20000×50-10000×50=500000美元

安全边际率为10000÷20000=50%

国际安全边际率标准为:

安全边际率10%~30%,值得注意;

安全边际率40%~60%,比较安全;

安全边际率70%以上,相当安全。

安全边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投资的安全性。根据定义来看,投资者对预期回报率低估的时候安全边际为正值,当预期回报率被高估的时候安全边际为负值。像巴菲特这类价值投资者只关注于预期回报率被低估的情况。

股票的价值是股票的本质,而价格是股票本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价格是现象,价值是基础,现象以本质为基础。因为突发利空,或者因为人们对企业的价值错判,或者因为大盘走熊等一些较复杂、较少见的条件,会导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受到影响。

巴菲特在金融投资上,谨记导师格雷厄姆的教诲。投资之前,巴菲特为了规避风险,都会设定好投资的安全底线并坚持价值投资。由于巴菲特投资前的充足准备,才使他很少出现投资失误。

巴菲特和导师格雷厄姆对投资者们不止一次地谈起安全边际问题。由于普通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很难正确判断股票未来的走势情况,即使股票价格有回暖趋势,如果投资者们没有设定好自己的安全底线,也很可能会输掉生存的本金。

巴菲特赞同将投资风险定义成“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巴菲特在投资的时候采取集中投资的策略来降低风险。他对集中与分散投资都进行了比较透彻地分析,并揭示了他能持续获利的秘诀:集中投资你了解的公司,分散投资你不熟悉的公司,通过这样的结合,能够保证安全边际最高,风险也最小。

安全边际作为投资的核心理念,与价值投资一样,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仅通过定义投资者是不能确认股票实际价格与市场估计价值顺差发展到什么程度才是属于安全边际范围内的。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股票投资策略要想持续发挥作用,就必须购买适合自己的股票。当买入的股票价格过高时,未来的收益就会被过高的价格所抵消,因而要想赢利,投资者必须要重视安全边际,这样就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市场前景好的股票。安全边际警示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中,不要盲目冒险,更不要每次在投资之前,高估投资收益率而忽略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巴菲特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安全边际最理想的情况。(1)逢低买入有成长潜力的小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一直很看好有成长性的小公司的市场潜力。首先它们发行的股票价格略低,换手率也低,可发展势头良好,凭借它们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技术,其股票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一般投资者认为,投资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定会赚取高额利润,可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那些龙头企业也是从小公司慢慢发展而来的,只要小公司市场前景良好、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它也会占有市场,从而茁壮成长起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利润。巴菲特指出,在投资市场中,在低点买入股票总比从高点买入所承担的风险要小。股票价格处于高点时,意味着它上升的空间很小,甚至有可能出现全面下滑的趋势;股票在低点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投资者们的心理预期,继续下跌的情况不会继续发生,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因此,购买有成长潜力小公司的股票,是提高安全边际最稳妥的投资策略。(2)在投资者预期的心理价位买进

1988年,正是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都纷纷抛售其公司的股票,可巴菲特不但没抛售股票,还坚定地继续持有,并大举加仓。对此,华尔街的投资家们都感到无法理解,于是问他:“巴菲特先生,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您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符合常理。”可巴菲特却认为,虽然可口可乐公司陷入了暂时的低迷,但在当时它却有着很高的商誉,所以他果断地决定继续持有。让巴菲特下定决心继续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已经到了巴菲特投资的心理预期价位。此时的股价已近接近于市场的估值,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买进。可以说,巴菲特都是在安全边际的前提下理性地进行投资,从而获得丰厚收益。7.长期投资是价值投资的取胜之剑

巴菲特热衷于长期投资,他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长期投资是股票获利的基本方式。他集中投资于优秀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实力都高于所处行业平均值,有超额赢利能力。闻名于世的可口可乐公司巴菲特持其股票20年;全球第一大快餐公司麦当劳,巴菲特持其股票18年;占全球60%刮胡刀市场的吉列公司,巴菲特持其股票17年。

很多投资者对动荡不安的股市有着恐惧心理,当他们获得一定的利益时会患得患失,怕股市下跌会承担风险,往往在这样不稳定的心理作用下会选择把股票抛售出去。很多中小投资者认为短线操作或频繁地买进卖出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而巴菲特坚信的投资理论始终是——放弃短线操作,坚持长期投资。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与短线操作是有本质区别的:长期投资可以忽略盈亏的次数而关注最终收益,短线操作则刚好相反。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没有实际深入地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心理,投资者忽视投资风险,担心股市会有逆转,所以只敢做短线投资。而这很容易导致投资者缺乏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在高点买进又在低点卖出,影响最终的收益。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不是一个短线操作者,更不是一个投机者。他会尽量避免买入被市场高估的股票,而一旦他决定投资就一定会是长期投资。也有人认为短线操作的利润比长期投资要高,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热潮中,有很多人获得了巨额的短期利润并认为自己超越了巴菲特。巴菲特虽然没有在这个热潮中获得利益,但也成功地避免了网络泡沫的冲击。在股市大幅度下跌时巴菲特的股票至少稳步上涨了10%,而那些自认为超越巴菲特的短线投资者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巴菲特经常忠告投资者,要想获利良多就要长期投资。但长期投资的前提是该企业必须是经营业绩优良、有长期成长潜质的优秀企业。若一个企业现实状况不好,未来也没有发展潜质,再长期持有当然就是不明智的。巴菲特认为时间是验证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选定投资对象前他一定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和长期的观察。但长期投资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以下是巴菲特总结的方法。(1)对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

投资者必须清醒地认识风险,对自己投资的股票要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在投资前,一定要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公司是成长性低的,哪些公司是业绩优良的。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进行长期投资前,一定要对公司仔细调查、认真分析,不然就和短线操作没有区别了。(2)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巴菲特只投资自己理解和熟悉的领域。他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友情深厚,但他还是极力避开投资科技网络类股票。因为巴菲特不够了解这个新兴行业,他认为股市中科技公司数不胜数,谁也不知道究竟哪些公司能笑到最后,能完全占领市场。因而,在他看来投资这些风险高的项目远远没有投资自己熟悉的项目稳妥。(3)合适的投资对象很重要

如果投资者在投资中没有找到任何自己所熟悉的行业,那就有必要通过咨询专业的投资理财公司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对象。选出投资对象后,投资者首先是要仔细研究投资对象。要分析所选的对象和其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该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看其是否讲究诚信、是否有分红回报、是否稳定持续发展经营,还需要观察该股票的市盈率如何,这样投资者才能对自己的获利情况了如指掌。而得出这些,都需要投资者耐心地对企业进行研究,研究透彻该企业后再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来决定投资金额。

巴菲特认为持有绩优股的时间越长,投资收益就越大。对于优秀企业的股票,他会以“永久婚姻”的态度长时间地持有。他认为长期持有优秀股票就像在婚姻里和一个相亲相爱的伴侣白头偕老一般。巴菲特最看重企业的未来价值而不是短期的盈亏,不然会损失很多赢得利润的可能。长期投资是一种角度广、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巴菲特一直坚持长期投资,并且认为长期投资比短线投资更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同时,巴菲特说投资者容易陷入长期投资的误区,所以在投资时投资者一定要警惕这些误区,以免造成损失。

误区一:没有雄厚的资金就不能进行长期投资。

一些投资者认为只有拥有雄厚资金的投资者才能进行长期投资,而自己资本不充足,只能选择短线投资或投机的方式。巴菲特认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最开始的资金也很少,但他一直坚持长期投资并获得最终的成功。可见投资的策略和方式决定了投资者是长期投资还是短线操作,这和资金多少没有关系。

误区二:只有专业投资人才能进行长期投资。

巴菲特认为没有专业知识一样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在股票市场上游刃有余。只有懂得市场的人,才能占领市场。所以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学习投资知识,投资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误区三:长期投资就是长期持有一支股票。

长期投资是介于“股价”与“价值”之间相对的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并不是指时间上长期而是指空间上的长期。大多数公司的股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也许到了某个阶段,股价会远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持有。如果在市场上发现并证明一些比现在持有的股票好很多的股票,或者某个公司的股票跌到了已经无法满足你最低要求的回报率的时候,换股是明智的选择。投资者对长期投资的概念千万不要局限于“长时间或永久持有”某支股票。

误区四:长期投资者不用关心股价的涨跌。

长期投资者也要进行买入或卖出的操作,当然也需要关注股价。但不像短线投资者那样只关心股价的趋势,长期投资者更应关注股票的内在价值与股价的关系。一个优秀的长期投资者会选择远离市场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追踪股价上。因为股票会在一个合理价格区间内浮动,而股票在合理浮动期间内他们是不需要关注股价的。长期投资者也会出现亏损,但通常都会是短期亏损,因为长期投资者们的股票都是在它下跌的过程中买入的。投资者经过成熟的考虑做出的投资决策,很少会出现错误导致亏损的情况。8.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贪婪和恐惧是人的天性,同样也是投资者的天性。大多数投资者在股市的起落中,由于贪婪利润,使自己不能理智地思考所购买的股票与实际价值的关系,而是盲目的追涨杀跌,造成以愚蠢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支股票而遭受巨大损失。贪婪的心态是金融界最具传染性的传染病。巴菲特说过:“投资者贪婪和恐惧都容易在股市里流行起来,而这会引起股市的动荡,但这些动荡什么时候到来,什么时候结束,以及动荡的程度都是无法预料的。我们只能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在别人都贪婪的时候学会恐惧,在别人都恐惧的时候则要贪婪些。”巴菲特的这一黄金原则让他在股市里游刃有余,规避掉了很多风险,也抓住了很多绝佳的投资机会。

20世纪60年代,因为越南战争的推动,美国股市出现了大牛市,人们把股市当成金矿,都疯狂地抢购股票。到1968年股票交易月平均成交量达到1300万股,这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次股票交易。在这一年,科技股和电子股的突飞猛涨带动了华尔街的股指不断创出新高,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在40倍到46倍之间,更有甚者高达100倍。此时投资者在巨大的利润面前都失去了理智,完全忘了风险意识,甚至以赌博的心态来疯狂投资。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破天荒的一次,股票月交易量最多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一年的纪录都多出30%。股票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巴菲特甚至开玩笑说他出去取一杯可乐都有负罪感。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整个美国的社会情绪更加高涨,股市出现了极度繁荣的态势。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

但当所有人都贪婪的时候,巴菲特却恐惧起来。在这种态势下他越来越不安:所有的股票价格都高于实际价格,兴高采烈的华尔街股市可能马上会遭遇危机了。于是巴菲特决定解散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并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售掉。而面对所有人的疑问,巴菲特的解释都是:熊市马上要来了。当时公司所有的股东及巴菲特的亲朋好友都以为他疯了——股市看来是一路飘红,怎么会迎来熊市呢?但巴菲特却冷静而坚定地告诉大家,他一支股票都不会再买,而且他也提醒大家别再去买。但所有人都被牛市冲昏头脑了,没有人信巴菲特的话,依旧执意去购买股票。

就在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解散三年后,1973-1974年股市大崩盘来了,这是股票最惨烈的时期,大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

股市中很常见的投资心理就是追涨杀跌,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则刚好相反,他认为股市里人云亦云地盲目追涨并不是好的投资策略。巴菲特曾说过:“如果投资者不知道怎么贪婪,他在股市中只有走向没落。当别人都很保守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贪婪一点,不跟着大众化的路线走,反其道而行之,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巴菲特认为,低价入市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投资者的收益。1973年,美国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到了1974年膨胀率达到16%。就这样,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开始了,随之而来的股市动荡让投资者们都惊惧不已,华尔街也充满了紧张的气氛。道·琼斯指数跌落到607点,大幅度的下跌让股市里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焦急地把手中的股票尽快地抛出去,然后远远地离开股市。

但善于逆向思维的巴菲特又开始了他的拿手好戏——通货膨胀期间,巴菲特的投资非常活跃,当其他人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股票售出时,他正忙着从市场中寻找价格超低的优秀股票进行买入。福特公司、沃尔特温普森公司、国王商场、汉帝哈曼等都是巴菲特在这次经济大萧条时期购入的优秀股票。股市仍然在下滑,但是巴菲特的投资依然很活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购入,但一个月后就下跌到了7美元,很多投资者都急于抛出这支跌势迅猛的股票,但巴菲特却对它信心满满,甚至在一年中的107天里多次买入这支股票。到1973年12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52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下跌到了4000万美元。这个结果让很多员工困惑,但巴菲特却没有丝毫紧张,他认为虽然短期内购入的股票都下跌了,但这些股票最终会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

事情正朝着巴菲特所设想的方向发展——股市经过黎明前的黑暗后迎来了曙光,渐渐复苏的股市又开始生机勃勃。巴菲特收购的股票全都以3倍以上的速度上涨,他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巴菲特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随波逐流。他能在疯狂的股市里保持清醒,在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时候他能够保持冷静,全力出击。

1987年股灾前夕,股市虽然相当火,可巴菲特却对狂热的股潮紧张起来。于是他搬出了自己的黄金定律——当股民都贪婪时,自己要恐惧而保守。当然大多数人都在股市热潮中大赚了一笔,而巴菲特却冷眼观望。1987年10月6日,道琼斯指数下跌了95.55点,创下最低跌幅纪录,但狂热的股民还是满怀信心地投身股市。巴菲特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目前看似前途无量的牛市很危险,接下来将会大幅下跌,甚至很有可能下跌50%。10月11日,尽管所有人都不理解,可巴菲特还是把一大批可以分红的股票给卖掉了。10月19日,纽约股市突然大幅度下跌,惊慌失措的股民们都迫不及待地抛售股票,当天,道·琼斯指数狂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而那些贪婪疯狂购买股票的人很多都家财散尽,有人甚至承受不住打击而开枪自杀。这次股灾使市场损失了近5000亿美元的市值,相当于八分之一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巴菲特也损失了3亿多美元,但他却是华尔街损失最少的。显然这与他明智的选择有莫大的关系。用他的黄金定律来说,就是在别人贪婪时要恐惧,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

在股市里过度贪婪和过度恐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会使股价高于或低于股票的实际内在价值。一个优异的投资者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和独立的思考,切记:在别人都恐惧时,往往是低价购入优秀股票的最佳时期,要学会在这时贪婪;而当大家都贪婪时,一定不要被狂热的市场冲昏头脑。这是巴菲特的投资黄金定律,也是他对投资者的忠告。9.把所有的鸡蛋大胆地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投资界,对于投资方式是应该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一直没有准确论断。有的投资者认为,想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要分散投资,即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股市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与政策相关的风险,比如说国家局势和政策引起的股市波动属于系统风险;而上市企业本身的风险则属于非系统风险,比如因为某家企业总裁出了个人问题而引起的股市波动属于非系统风险。因此,有人认为分散投资能最低限度地降低非系统风险,既有获利的概率又能降低风险,以免将钱全部错误地投资在某个领域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认真经营这个篮子,紧紧抓住它”。他说,就像甲有兄妹两个,而乙是家中独生子,那么后者得到的关爱比前者要多,也更健康。坚持分散投资而把鸡蛋放到很多个不同的篮子里,可能会没有精力好好挑选篮子,结果选的劣质篮子会把鸡蛋全部打碎。巴菲特认为在成本上这两个投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巴菲特更倾向于把全部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他认为精心守护一个篮子比同时护着好几个篮子要容易得多,需要的精力和成本也更低。一般的投资者,精力和投资知识存在局限性,若投资过于分散,不仅没有足够的条件对每一支股票都研究透彻,而且投资过于分散容易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若某支股票跌幅或涨幅过大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的心态产生影响,看到某支股票涨幅较大时后悔自己没有多买,而看到某支股票跌幅较大时又责怪自己当初为何要买这一支股票。无疑,这种患得患失会影响投资者的心态。这对投资者冷静地分析股票显然是很不利的。当然巴菲特也提出,要对股市上的投资公司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时间、资源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决策的次数少一些,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一些。巴菲特本人有时候只持有几种股票,但都是一些优秀公司的股票,并且是重仓持有。

股市里收益是和风险成正比的,如果想得到更多的好鸡蛋,那就可能会遇到全部鸡蛋都被打碎的风险。如果怕鸡蛋被打碎而选择分散投资,也许损失会少些,但收益也会相应的减少。想得到高收入必然要面对高风险,反之,想避开高风险,那么得到的收入也会低。

巴菲特将幸福婚姻的秘诀引入投资中,他认为就像一夫一妻制一样,一个男子在众多女子中选择一位自己认为最优秀、最喜欢、最了解的人做伴侣,当然他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把挑选伴侣的标准放在投资里,那就是要集中投资于最优秀、最了解和最小风险的公司。巴菲特不断地寻找一些有持续发展的业绩优异、能力卓越且能为股东着想的公司来投资。而且巴菲特也建议投资者不要投资自己不了解的公司。他认为,投资者必须要把投资集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同时还得是自己能看得懂并且能有一定预测性的优秀企业。若投资一些很复杂的企业或产业,那么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对象就没有预测性,从而容易犯一些重大的错误。巴菲特认为,对被市场低估的优秀公司集中投资的风险远比分散投资平凡公司的风险要小得多。

但如果投资者连一个篮子都看不好的话,那就不用再考虑其他的了。当然,怎么样把集中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是投资者们都很关心的问题。集中投资需要投资者有很敏锐的目光,还要对公司内部的经营业绩和内部管理有真实、深入的了解,但调查和分析一家公司肯定比分析数家公司更容易,毕竟把心思放在一家公司上能更透彻地了解其内在是否有升值的潜力。

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不要太盲目,而要对自己投资的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仔细的调查。在投资某个公司之前,要分清该公司是敌是友。如果这个优秀的公司值得投资并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那么它就是你的朋友;若该公司只是表面华丽优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甚至完全相反,那么投资这样的公司肯定会为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公司就是敌人,而且这个敌人往往会把投资者的资金全部吞噬。要深入了解一个公司,除了要研究该公司的财务报告等一些表面上的信息外,还可以从公司内部或是竞争对手那里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毫无疑问,对公司了解得越多,投资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

巴菲特很有信心看好自己精心挑选的“篮子”。在投资之前,他每次都花费很大的精力研究要投资的对象:分析该公司的年度和财务报告、深入观察该公司是否有优异的经营系统和管理团队、未来的赢利能力怎么样等。巴菲特只有在确定该公司一切都符合自己的要求后才会投资。当然,如此一来,他就会对自己的投资有很大的把握。巴菲特说,选择一个能把所有鸡蛋都放进去的安全篮子很重要,它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保证鸡蛋的安全。因为集中投资意味着投资者把所有精力和全部资金都放在里面,所以选一个好篮子非常重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