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影视创作——数字音频设计与制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9:25:35

点击下载

作者:刘星,辛祥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动漫影视创作——数字音频设计与制作

动漫影视创作——数字音频设计与制作试读:

前言

高等院校动画设计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偏重于细分美术制作学科,忽视音频制作的建设。动画作品创作中普遍存在着直接引用未经授权的他人音频作品的状况,这一现象甚至存在于各类动画赛事及多媒体动画相关的毕业设计中。动画课程侧重唯美画面的单一教学模式,强调单项学科的纵向发展而忽视了与音频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本书是编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等院校动漫类学科量身打造推出的一套应用型教学成果。

数字音频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动画片制作流程,并推动着该课程的建设。本书内容重点围绕动画片制作中的音频制作技术,内容全面,不仅详细介绍了配音制作及音效的编辑合成步骤,还在背景音乐制作部分的章节汇入了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编曲教学经验,因此它也是一种应用型的、跨领域的教学类图书。

编写这本动漫类作品及配音配乐专业书籍基于了解多学科的知识点(例如音乐),借鉴了许多数字音频教案并结合2009年至今的教学改革和授课经验。如何理出一条学习的捷径是让作者颇费脑筋的事情。编写过程紧密结合一个学期16周教学流程,定位在数字音频由认知到入门阶段,内容围绕动漫影片的配音配乐及声效制作,融入的音乐理论是本书的创新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涉及音乐创作的部分因学习者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同,会体现出差异性,音乐创作作品体现出的瑕疵将不可避免,这是艺术类课程的特点之一。针对这一特点,编者设计的实验内容都采用和弦模板来按照要求的步骤进行创作,经过编者反复修改与调整,并经过教学过程的验证后证明是可行的。音频设计的音乐创作部分作为案例学习法此次被编入音频学习的初级教材中,作为一项参考选择性的实验内容,不建议作为期末考核的内容,可作为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法相关内容安排在课堂交流环节,做成功了可作为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并有附加的分数。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音乐创作需要经过多次实验过程及更为严肃的创作态度,需要所有的音频工作者经历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及创作水准的过程。

在涉及音乐制作的内容编排上得到了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辛祥利副教授的大力支持,辛教授参与了本书的审核与校对工作。每课的内容是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针对于大多数缺少音乐理论基础的初学者所设计的内容,音乐制作的题材仅限于少儿类动漫片的背景音乐制作,内容浅显易懂!

不难发现,近些年用户已经越来越难在网络上下载到高质量的原创音乐作品了,尤其是适合动画片角色表现的背景音乐作品。在版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加的今天,动画作品“配乐原创化”的理念已经到了应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滥用他人音乐作品作为自己背景音乐的现状应该被改变,国内动画界的“原创动画”一词的含义应当被重新定义。

本书的教学案例均采用普及型个人计算机配置,学习重点主要在二维动画片的配音编辑制作、配乐制作及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上。多媒体课程软件应用知识的讲解围绕具体的题型边操作、边学习,本书采用编者多年来的音乐知识储备并在音乐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将多年执教心得结合通俗易懂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范例,为进一步深化动画作品的原创化提供一份参考资料。编入本书的音乐制作的案例部分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制作案例的过程中同时学习相关联的乐理知识。书中的教学案例都是编者的教学成果和结晶。本书针对国内大多高等院校学生在影视动漫作品的音频制作中的薄弱环节而设计,初拟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多媒体影视类、动漫设计专业及教育技术学的音频制作课程的教学选用教材。此外,本书还可作为各类师范类院校学生或各类电大、技校开设的“数字音频技术”相关必修或选修课程的教材。

本书章节的划分围绕着配音处理、音效制作及MIDI配乐原创三个动漫音频制作元素进行;细分操作步骤搭配图示教学,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本书在音乐制作部分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点,对Finale音频打谱软件的探究涉及不深,软音源的应用仅采用自带音源,音乐创作的基础理论只限于制作动漫类的儿歌制作,本书并非针对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其他专业性强的从事大型音乐创作的音乐工作者。

本书意在改变广泛存在于动画创作作品中使用未经授权的他人音频作品的状况,编者在八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制作音乐的可行性做了分析并整理编著成书;在数字音频的传统教学内容设计中进一步扩展视野,推陈出新,开创性地涵盖了动画片音频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不仅可以绕开烦琐且众多的乐器操作技巧,使得学生掌握新颖的音乐制作技能,还希望将音频设计与动画制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及动画作品“配乐原创化”的制作理念永久推广下去。

最后,所学到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学习知识的人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开始创造,在本书第9章尝试使用和弦构成中的任意一个音,并根据书中提供的模板(模板中已经为即将写入的音符设定好了时值)来进行创作!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动漫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有竞争力的业界人才,仅仅着眼于画面制作是不够的,应当支持与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音频制作的学习中来,敢于发声、勇于创新,更新观念走出第一步,先熟悉动漫音频制作的流程与步骤,再学习音乐写作与创作为将来制作原创有声动漫片奠定基础。编者2018年10月第1章概述多媒体动画制作是横跨绘画、音乐、文学、电影、游戏等多领域的一门学科,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使众多非美术类专业的动画爱好者或动画专业相关边缘学科的学子们开阔了视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性能的提升使得以往运行在工作站上的软件可以被普遍运行在家用计算机上,个人工作室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与多功能化,为刚刚步入该类课程学堂的学子们开启了方便之门。动画制作课程如今已经扩展至除了动画学院、电影学院以外的其他学院(如传媒学院、电影学院、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在第三批国家研究基地的名录中又陆续扩展至各类地方大学及学院(如师范大学、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等),这些院校均设立了动画制作学科。通过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深入学习,非动画专业学科的学生可以参照教学辅助视频教程提供的制作步骤来制作出精美逼真的动画作品,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各类专业书籍提供的制作方法及参数设置独立完成一部动画短片的制作。MIDI音乐制作的部分涉及的程度不深是考虑到大多数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如数字媒体或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操作的可行性。将音乐制作融入高校动漫制作课堂中,是在当今版权保护意识逐年增强背景下所有涉及动画制作类学科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国内的动漫产业曾经有过辉煌,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的扶持政策,动漫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从近年来主流动漫产品作品风格水平上看,呈现出其受众群体低龄化的特点。很多动漫影视作品,在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制作上都采用了便捷高效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机MIDI音乐。作为一本与动画制作类学科密不可分的音频制作基础书籍,MIDI音乐制作的流程被作为动画片的配乐部分内容编入进来,成为了本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今国内众多数字音频设计教材中大多并未深入音乐制作领域,因此,配乐部分的制作内容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关于动画片的音频制作,虽然音乐也是多媒体动画制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在国内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侧重发展画面制作水准的主流动画从业人员所忽视。一些人习惯于寻求外援,对于小的风险不大的制作甚至会抄袭他人的作品。主观意识上的偏见导致罕有针对动画片的音乐制作类的配套教材。正因如此,本书引入了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希望本书能帮助初学者在音频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推开一扇通向音乐制作的大门,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快速上手音频编辑制作及音乐制作,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尝试简单的音乐创作。在创作上,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尤其是平时并没有音乐特长或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同学,刚刚涉足创作这个领域时会立刻体会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境界,难以避免地会遇到杂乱无章的编排界面和数次失败的操作,让用户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是否还能够知难而上继续前行呢?为什么其他人的作品更好听呢?其实,本书所涉及的所有音乐制作案例除了最后的创作章节难度较大,由于缺少经验一旦放手创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其他章节中的案例,无音乐知识储备的普通人一样可以如同做数学题一样按照步骤写出来。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尤其应注意在还不具备听音能力的情况下,不要把音符的位置摆错、高低音谱表不要设置错误等。用户不得不尝试依靠耐心和个人的努力在不同阶段去细心执行每个步骤,这个过程如同打游戏一样会越来越难(级别越来越高)。写作这样的乐曲最现实的意义是可以快速入手创作,并且有很多无版权的歌曲、民间曲调等,日后稍加改编都可以毫无顾虑地去使用,从此不必再经受版权使用上的困扰!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为学习者设计好了学习步骤,创作的部分应用了一些套路,需要学习者大胆地尝试、多做实验、不畏错误……时间久了、修改多了、实验的次数多了就可熟能生巧,逐步做出满意的作品,对于音乐上的感觉自然也会丰富起来。课程采用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学边做的学习过程在掌握了很多基础知识的难点前提下,还会产生很多的创新点,甚至体现出个人的制作风格,这都是作者愿意看到的事情。过于畏惧音乐理论将使学习者的手脚被束缚住,从而停滞不前。在心理上应该尝试热爱音乐才不会畏惧它。我们希望通过读者对本书的反馈来了解读者的学习情况,以便于日后推出新的后续制作教材,陪伴读者继续在计算机音乐制作的道路上走下去。虽然本书是一种入门级的教学指导书,但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项目内容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验证及完善。学习者通过对各章节的作业操作练习可由浅入深逐步地掌握动画音频制作的完整流程。本书针对动画横跨多学科的课程特性给出了建设性的学习方案,融入了最终音视频合成输出的内容。这种忽略部分细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初次制作或想创作完整的动画小故事音频的学习者。尤其当初学者在制作第一部属于自己的原创动画片配乐作品的时候,建议将一切变得简单易行,潜心对待简单的音乐制作部分,因为音乐制作的快速入门并非易事,可以适当跳过一些烦琐的知识点到需要的时候再回头钻研它。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必过度追求某一个环节如音色的完美,防止将知识面拉得太宽以至于停滞不前。在英国的动画课程中,制作预览片(Animatic)时,音频设计就应该已经基本完成,当然在完稿阶段是可以做修改的。动画制作在声音的基础上将更为流畅,动作更为生动贴切,画面感染力也会更强,角色的动作设计与音频交相辉映,呈现出更强的音视频相结合的动感画面,这也是高品质动画片应具备的特征之一。1.1 声音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发音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形成声波,声波通过空气或水等各类介质传播,被人耳等听觉器官接收后立即传到大脑,大脑对外来声波在感觉上产生反馈,声音由此而产生。

声波来自于物体的振动,因此发出振动的源物体被称作声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进行传播的。

人在自然界中可以接收的声音非常多,但能用作音乐制作素材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即乐音与噪音。在音乐领域,有一定音高的音叫乐音,乐音通常都由设计制作的各类乐器作为发音源载体,并经由艺术家或表演者的操作来完成发音的过程。小提琴拉出的旋律、钢琴演奏出的音符、吉他弹拨出的清音等都属于乐音;反之,无一定音高的音例如鼓镲声等称为噪音。

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四种特性,即四种物理属性。音的高低(音高)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每秒振动的次数——赫兹数)决定的。频率高则音高,频率低则音低。音的长短(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长短决定的。时间长则音长,时间短则音短。音的强弱(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决定的。振幅大则音强,振幅小则音弱。音的色彩(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方式、形状、成分以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决定的。品质包括木质、竹质、土质、金质、银质、铜质、铁质、钢质等。

乐音的上述四种物理属性在音乐表现中都很重要,其中尤以音的高低、长短更加重要。音乐表现的首要问题是音准和节奏,而决定一首歌(乐)曲的基本内容、形式与风格的正是音的高低、长短的组合形态,音不准,节奏不稳,其他一切免谈。

音乐中的噪音主要是指打击乐发出的声音,被众多西方乐手用在音乐作品中的电吉他音箱反馈声也是噪音,现代音乐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噪音音效。自然界中的雷鸣电闪声、飞机或火车轰鸣声、轮船汽笛声、脚步声、敲门或开门声、敲击桌椅声等都属于噪音范畴。音乐作品是由乐音和噪音两部分组成的,乐音为主、噪音为辅,两者缺一不可。噪音在音乐中具有一定的特色,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的作用,所谓“歌乐不够,打击来凑”就是这个意思。在中西文化欣赏习惯上,由于西方普及的电吉他乐器的效果被编入很多噪音成分,后被艺术家创作成曲流行开来,因此西方的配乐作品中对于噪音的可接受度显然要高于国内,国内观众的普遍审美标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美妙的旋律、干净的音色。一部商业性动漫影片通常应该有它的市场定位,在配乐风格上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倘若想制作一部实验性的艺术卡通片,不妨在音频部分放开手脚大胆运用噪音。与学习旋律部分的知识一样,想达到理想的制作效果并不比编写旋律更加容易掌控。噪音表现的力度要适中,需要与画面节奏相匹配方能在风格上融为一体。好的一面是,运用噪音的作品可以呈现出更加强烈的个人制作风格,让人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将是一个欢愉与困扰并存的制作过程,通过多次实验才能编辑出有感染力的、与画风和谐并属于自己的噪音音色。噪音在动漫音频中除了运用于音乐,大多用于音效,此类音效对画面效果会产生关键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例如对脚步声的处理,角色在走廊内的脚步声与广场上的脚步声不同,在编辑音效的过程中,角色行走时走廊边的墙壁几乎同时反弹回的声波应该被混入脚步声里。1.1.1 动漫片的声音

在介绍声音类型之前,首先要对动漫片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分为三部分: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偶动画。由于动画的发展太快,很多二维动画的制作都采用三维技术来进行辅助设计,鉴别起来往往会为不少人带来困扰。

二维动画表现为平面的形式,通常是由纸张、照片或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平面画面制作而成的动画。在国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堪称中国规模最大的、历史最长的动画制片厂,在国产动画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动画制作公司,例如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吉卜力工作室(Ghibli)等动画产业巨头在引领着业界风向标。

本书案例采用平面二维动画进行讲解。所有教学案例涉及的配音部分的内容以及采用计算机音乐制作儿歌、简易配乐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三维动画及动漫节目。相信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读者最终可以完成适用于儿童类影视节目或综艺类节目的片头、片尾、背景音乐部分的音频制作。

动画片是一种汇集了绘画、音乐、影视、数字媒体、摄影、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通常不难看出它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可是什么样的动画片属于二维动画呢?前面介绍的根据《西游记》故事改编的国产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还有在国际上为人熟知的日本的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以及风靡全球的由英国人阿斯特利(Astley)等导演及创作的学前动画片《小猪佩奇》等经典动画作品都属于二维动画的范畴。

早期的动画师将平面化的漫画类图片连起来形成视觉上的运动效果,那样的表现形式就属于二维动画。可以想象一下幼年时期所熟悉的课本上的那些绘画及涂鸦,它们都可以作为动画组成的每一帧。倘若在不同的页脚连续画出不同位置的圈圈,再翻动书页就可以看到最原始与质朴的原创二维动画制作效果了。如果这些圈圈的位置绘制得当,符合物体对象运动规律,还可以得到一个弹跳的小球动画。早期传统动画工业将角色或背景通过赛璐珞胶片绘制填色后,用摄像机逐张拍摄,从而获得连续的图像来达到动画的效果。二维动画电影带着它的童趣与纯真将欢声笑语传递给全世界,同时也征服了广大观众的心。计算机的普及推动着动画及其音频制作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了动画行业前行的节奏,工作室趋向小型化、个人化,大批作品乃至动漫长篇连续剧作品开始出现。由于动漫的角色以及情节通常都是虚构的,缺少一定的真实性,需要观众去积极地发挥想象,因此动漫音乐的在填补与引导这一想象空间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动漫音乐制作流程较为复杂,由作曲家将作曲的意图写在乐谱上,并交由指挥与乐队演奏,排练与演出后录制形成音乐。由于此类音乐作品包含的不仅仅是作曲家的意图,在排练过程当中还融入了乐队指挥与演奏者的意图,因此这样的音乐制作过程也被称作二度创作。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是受到了一定影响的。这种邀请音乐家进行现场演奏录制获得的音乐作品,由于它体现出的人工(手工)制作特征而被认为是有鲜活生命力的,至今仍然受到西方影视动画界的青睐。有意思的是,计算机音乐的出现与盛行在西方还在进一步发展。现如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影响到了全世界影视配乐圈的音乐制作领域。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模块化合成器时代开始发展,80年代人们使用内存进行声音样本的存储和播放并迅速步入了数据光盘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电脑音乐在国内出现并开始盛行,因电脑音乐的制作突破了乐器演奏技术的局限性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与传播。伴随着越来越完善的技术支持,电脑音乐在国内逐步被广大音乐工作者以及音频工作者广泛接受。采样器与软音源的开发大大简化了人们的录音流程,并可以轻易地获得纯净的高品质音色。

计算机应用的全面普及冲击了众多传统的行业包括影视配乐行业,如今在国内已经很难看到为了制作一部动画片的背景音乐,众多的音乐家带着不同的乐器奔向录音室去录音的场面了。即便是在制作动漫片的主题音乐时邀请了不同的专业歌手作为主唱,而伴奏音乐采用的通常也是电脑音乐,经由虚拟的乐队完成乐器的“演奏”。对于动漫电影的配乐产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场无情的冲击,或者说这是彻底的音频制作领域的革命。在此表象之下,新的生命个体正在萌芽,计算机音乐使得独立动画师或者编导们大大缩短了其新片的制作流程,不仅简化了制作程序,更加促进着不少年轻的新生代艺术家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产出流程简化后,大量的作品产出与作品整体艺术质量息息相关,快餐类的动画作品呈现出低龄化与年轻化的趋势。这使得国产动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整体质量不升反降。但是,在经历了一番风雨历程与国际市场的冲击压力后,相信中国动画即将舒展身姿展现出新的活力。

纵观全球动画音频发展历史,在电影出现之前的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之后,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那时候就已经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了。为了满足观众欣赏的需求,雷诺在他的光学影戏机播放时就采用了留声机播放背景音乐,当然那只能说是一种人为手工的有声动画片。而被广泛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Steamboat Willie,如图1-1所示)是来自于后来大名鼎鼎的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该片于1928年11月18日在纽约市七十九街的殖民大影院上映时大获成功,其中的角色即为随后风靡全球的米老鼠,此片的问世同时标志着米老鼠形象的正式诞生。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音频制作并非简单的配乐,首部有声动画片就已经采用了声音与画面同步的技术。片中出现的动作节奏与声音节奏高度吻合的场景至今仍是很多动画公司在动画作品中难以实现的技术难点。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吹着口哨、打着节拍、迈着优雅舞步的可爱生动的米老鼠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全世界儿童与成人的喜爱,也使得米老鼠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活跃在荧幕与舞台上。图1-1 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

提起中国动画产业有声动画的发展历史,就要提起开创亚洲动画的以动画大师万籁鸣(1899—1997)为领军人物的万氏兄弟。万籁鸣是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他的原名是万嘉综。1920年冬天,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万氏四兄弟的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彻夜灯火通明地钻研起动画电影,由于万籁鸣本身就是具有深厚功底的剪纸艺人,使得当时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准迅速崛起,很快就在世界动画领域与西方动画的地位平分秋色。万籁鸣在1954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期间创作的《大闹天宫》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他所引领的时代也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代。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根据《伊索寓言》故事改编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该部动画短片标志着中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使得万籁鸣被后人誉为中国动画电影也是中国有声动画的创始人,而完成于1941年的在当时中国也是全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因其制作规模大、受到的关注度高而被定义为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如图1-2所示。图1-2 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关于动画与动漫的区别,两者之间互为关联,用户把由静帧漫画为主加工制作而成的动画片称为动漫片。动漫片的角色通常是不动的,具有较强的漫画特征,当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移动、缩放等图文形式的动画,在制作工艺流程上与专业的动画片采用的逐帧动画是完全不同的。专业动画领域普遍认同的对二维动画片的品质评定通常是基于逐帧动画的基础上的,因为无论在角色的塑造还是动作设计等各方面,制作流程中逐帧动画体现出的专业性与技术含量使得图文动画制作都无法与其置于同一平台上相比较。在深入进行技术分析的同时,不难发现在动画片的音乐制作上体现出了相同的情况,人工化的演奏正在被计算机音乐制作方式所替代。在数字音频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用户一方面紧跟时代的脚步,使自己的发展省时省力;另一方面则不应缺失对原始艺术的尊重之心。当有一天用户已经从学习者的角色转换成为动画音频制作领域的拓展者或者是决策者时,应尝试真正的音乐制作,呼唤真正的本民族音乐风格回归动画电影,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真正的艺术修养才会赋予动漫作品持久而鲜活的生命力。在动画电影艺术中,美术与音乐的创作是不应该分家的。现阶段面对着的诸多困难,动画作品创作过程中面临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冲突的问题也应该找到一个切入点去突破,以形成共存的局面。有关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取舍将是永远有争议的焦点话题,每年世界各地的学术界都在围绕着此类观念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包括为艺术片提供生存土壤的四大国际动漫电影节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动漫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表达着不同的价值观,积极地寻求着各自风格动画作品的生存空间,而世界对于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都是包容的,唯一不变的理念则是作品的原创性,包括伴随着动画影片的音频。

三维动画体现出的特征主要是空间感强烈,无论场景还是角色对象都与现实生活相仿,有完整的造型,即使用户看不到的侧面和反面都存在,调整三维空间的视角便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偶动画主要包括木偶动画、黏土动画、折纸动画等。本书的音频制作教学范例涉及的动画作品均采用二维动画,对三维动画及偶动画不做过多介绍。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动画片,画面质量与音频质量的高低实际上也是相关联的。在动画片制作前期或者后期制作音频的时候,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大体相同。

绝大多数的案例无论是二维、三维,还是木偶动画等,根据动漫片中各类声音要素的制作特点,将动漫片的声音构成主要分为动漫语音、动漫音乐和动漫声效三部分,也可称为对白、音乐和声效三部分。1.1.2 动漫语音(对白)

动漫音频里涉及的语音是指人、动物或其他角色(下文里统称为角色)在主观上通过发声器官或虚拟发声器官传达出的承载了一定含义的对话或解说类语言。通常是通过其可辨别性以及清晰度来衡量语音的品质。女性与儿童的声带每秒可振动次数多于成年男子,因此声音偏高音。角色在情绪激动时声音的处理应该饱含冲击力度、语速偏快、声音高昂,而情绪低落时声音模糊、语速偏慢、声音低沉。国内网络上常说的声优是对日语声优(日语平假名:せいゆう)的直接引用,指的就是配音演员。

声音与画面要注重吻合度,实际操作中声音源体是否好听并不是最重要的,适合动画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剧情才更重要。有时在一些动画片中会感觉声音录制得不仅清晰还很好听,但就是不入戏,让人感觉不到一个活生生角色的存在。这通常与配音演员不入戏有关系。此外,因为性别、国别、时代等各种差异性导致台词对话的设计也很重要。有的对话在日剧中较为合适,用普通话表现则较为尴尬,如果一味照搬同样会使观众产生入不了戏的感觉。这也是网络中热议日本声优令人深陷其中而改为内地配音后容易出戏的原因。

录音采样中除了运用好的音频采样设备,选择的配音人员的声音要体现出与角色相符的特征。配音演员的演技很重要,跟演员的演技一样需要入戏,即便不用露脸却都同样是在演绎这个角色,配音的质量与画面的质量一样是衡量动画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专业的配音演员会通过语气、口音来影响着角色生动形象、幽默或鲜明的特征,为角色的塑造进一步添彩。很多观众抱怨无法入戏又说不出原因,其实他们没有留意到在很大程度上那是由音频制作的缺陷导致的现象。高品质的动画片不会忽视音频的制作,在录制制作过程中把握好此类细节有助于刻画出富有个性特征、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国内不乏动画片配音佳作,由众多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配音师参与的美国卡通电视片《海绵宝宝》的中文配音版本通过成功的语音设计赋予了角色鲜活的个性特征,在一些海绵宝宝迷的心目中配音效果甚至超越了原版,传为动画音频制作领域的一段佳话,如图1-3所示。图1-3 美国卡通电视片《海绵宝宝》1.1.3 动漫音乐

顾名思义,动漫片中的配乐部分即为动漫音乐,分为片头与片尾音乐、主题音乐与背景音乐。片头片尾音乐可以独立制作,通常为了呼应主题而重复采用主题音乐直接剪辑而成或采用它的旋律部分重新加工制作。动漫音乐大多为了渲染场景氛围,因此在采用的音色上是非常讲究的。如20世纪7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采用的即为管乐加打击乐的明快的主题音乐风格,加上了弱音器的小号音色,很好地吻合了该片夸张风趣的风格,使得该片自推出以来一直深受孩子甚至是成人的喜爱。应引起国内动漫业界广泛关注的是,该片看似简洁明快的少儿类动画片的音频制作部分非常精致,堪称业界典范之作,也正是因为动漫音乐的氛围烘托才使得该部动画片成为高品质的、散发着欢愉的童真气息的一部经典佳作!1.1.4 动漫声效

通过百度搜索可以查阅到很多音频资源,这里介绍两个网站的下载方法。自己动手制作音频原素材对于参加电影节或动画艺术节的原创作品或学生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要,因为音频是隶属于影视动画作品的,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外知名的视频网站在音乐版权的保护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以Youtube网站为例,采用他人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除了会影响视频的正常发布,还会追加行动从已经发布的影片中清除作品所使用的音乐片段,当然也会影响影片中的其他音频素材,例如处于同一时间段的对话、声效等声音。互联网上关于音乐版权的规则限定了用户的行为,明确规定不可上传任何形式的未经版权所有者授权的视频或音频文件,如果必须要使用这些文件,则需要与版权方达成使用协议,并且版权所有方有权在用户的影片中添加广告。

动漫声效的下载方法如下:(1)打开百度搜索,输入“动漫音频素材下载”后回车,显示界面,如图1-4所示。图1-4 在百度搜索输入“动漫音频素材下载”(2)以“素材吧”为例,打开如下网址搜索动画音效。

http://www.sucaibar.com/yinxiao/donghua.html

结果如图1-5所示。图1-5 打开素材吧搜索动画音效

或在下面的“卡通”分类网址中查找想要的卡通音效。

http://www.sucaibar.com/yinxiao/katong/

结果如图1-6所示。图1-6 “素材吧”的卡通素材分类栏(3)这里以如图1-5所示的第一个网址链接中的文件作为范例。在如图1-5所示界面中的链接中单击第一个网址中的首个音频素材(名为“动画里人群发出哇哦感叹声”的音频链接文件),如图1-7所示。图1-7 音频素材“动画里人群发出哇哦感叹声”(4)右击圆形唱片下方任意图标(如小喇叭),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音频另存为”命令(组合键为V),将文件命名保存在用户指定的目标文件夹即可,如图1-8所示。图1-8 选择“音频另存为”命令下载链接音频文件1.2 声音的基本属性

声音属性指的是人耳接收到声波的三个感觉特性,即音调(音高)、音量(音强)和音色。在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前要先了解声波频率。1.2.1 声波频率

物体振动发出的声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由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了纪念他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后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单位,称为赫兹(Hz),简称“赫”。频率为20~20 000Hz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20 000赫兹(Hz)也称为20千赫兹(kHz)。人类最敏感的是3000~4000Hz(或称3~4kHz)的声音。1.2.2 波长与振幅

用户通过计算机软件采集到的声音样本都是以波形的形式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如图1-9所示显示的波长与振幅表现出横向与纵向的关系,横向显示的波长是指声波在一段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因此它是与时间的长短相关联的。在同一显示条件下,波长较长的声波比波长较短的声波时间更长,纵向的轴用来表示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振幅的大小决定着音量的大小,在同一显示条件下,振幅越大的声音越大,振幅越小的声音越小。图1-9 波长与振幅表现出横向与纵向的关系

不过应该留意当振幅大于一定的峰值后会产生失真效果。将振幅设置为由小变大会产生声音淡入的效果,将振幅设置为由大变小会产生声音淡出的效果。如图1-10所示的波形是通过Adobe Audition CS6采集录制的语音“数字音频设计与制作”的波形显示图。图1-10 语音“数字音频设计与制作”的波形显示图

除了在停止的状态下,无论是处于录音还是播放状态,屏幕上都会有一条在工作时向右移动的竖线,用来表示工作的时间进度,录音完成后,采集下来的音频内容即可被编辑并生成为MP3、WAV等格式的音频文件,在保存时可以对音频文件的格式、采样类型等进行设置,设置后的音频文件会被附加上文件信息(如比特率、时间长度等)以及采样后的一系列参数。1.2.3 音调、音量、音色

音调、音量、音色被称为声音的三大属性。

音调是人耳对所接受的声音频率产生高低的感觉,与用户平常说的音高是一个意思,声波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从音调上用户去理解人的听觉范围为20Hz~20kHz即为由超低音往超声波过渡的声音。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与声波一样都是来自于物质的振动。例如,吉他的琴弦细、振动较密集,音调相对于贝斯就要高,吉他的空弦振动时琴弦振动的长度大、相应的振幅就要大而频率少一些,按住吉他的琴弦高把位处,缩短琴弦振动的长度,那么振动的密度加大,振幅变小,发出的就是高音;而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音调偏低。在动漫片配音制作过程中,大象的声音通常采用低沉的音调,而小松鼠等动物,由于体型较小,根据声带细小的原理配以较为尖锐的高音音调。倘若将大象配以高音的音调,则在感官上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效果,可以用于夸张的幽默感,具体要根据角色的形象设计与剧情的需要谨慎处理。在方位感的判断上,高音的传播易于被人耳接收,人类通过人耳接收到高频的声音信号后人脑比较容易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反之,低音方位感判断则比较模糊。不少东西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传达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完成的!也就是说,高音的音色在音乐创作中通常被用来制作主旋律。中低音部分相对比较多的用来制作伴奏或者铺垫音色效果。

音量是声波大小或响度对人耳直接产生的压力影响反馈,是人耳所接触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音量具体表现为声音的振幅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则声音越小。衡量音量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通常寂静的夜晚也有5~10dB的声音,人类交谈时的窃窃私语也有30dB左右,当分贝数位于40~60dB时属于用户正常的交谈声音,60~ 70dB就属于吵闹声了,90dB以上就会损害听力神经系统,大型客机起飞时在近处会产生120dB的强声,人在这种状态下则会处于两耳失聪的状态。

音色也被称作音品,是人耳在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下所感知声音的另一种属性,常用于判断发音源体的特质,例如男生女生就分属不同的音色,二胡与小号也因分属不同的音色而长期影响着这两种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风格表现。在力度表现上,尽管现在有电声二胡的出现,强化了二胡表现的力度,但总的来说,无论在音色还是音量上小号的表现力度都要远远强于二胡。在表现委婉凄美的情感意境方面,二胡的音色则更胜一筹。在数字音频软件中可以将音色重新编辑并进行优化处理,男性的声音可以通过处理将其音色改为女生或童声。可以利用这一音频特效处理技术在动漫片配音的流程中,一人完成多个角色的配音制作,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用户接触的常用音调为语音音调与音乐音调两种。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有其音高的高低变化,这就是语音中的语调。语调的音高变化附属于音阶,音阶的高低变化能够让用户判断出词汇的概念与含义。而音乐中的音调通常按照有着固定数值的音调表来定调。1939年,在伦敦的国际会议上统一了国际的标准音调,确立了音级中的六级下中音6(la)即为A等于440Hz的国际标准音。用户的家用电话按下免提时听到的长音就是440Hz的A。音乐中的A调即为以6(la)作为主音构成的大调音阶,关于音乐中的调性学习,会出现在后面乐理知识的概述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书针对的是动漫制作类的入门级数字化音乐制作,本着快速上手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编曲示范统一采用最为简单的C调完成。1.3 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1.3.1 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的区别

话筒把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模拟音频是以模拟电压的振动幅度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它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图标中的连续曲线形象地表达了模拟声音的特点。数字音频是通过采样与量化从而将模拟量表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由很多二进制数1和0组成的数字音频信号。与模拟音频相比,再编辑方便、易存储、传输便捷是数字音频的优势。数字音频的音频信号无损耗,音质纯度高、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功率高,可达到更理想的高保真效果,即与原来声音的重放高度相似。在文化领域,各国的欣赏习惯不同,欧美对音质纯度并不在意,喜爱听经由真实乐器演奏的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是在源头上采用话筒以模拟音频的形式录入转换再加工;数字音频作品在国内大行其道,大多一线明星的音乐作品中的钢琴及吉他并非真实的乐器演奏而是通过键盘输入音频块再附加音色及音效编辑制作而成,同样的音频块可以处理为琵琶或吉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乐器音色效果。1.3.2 常用的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音乐设备数字化接口,它是通过命令经过一定的设置将声卡或软件中内置的声音写出来的,是一种合成的声音,属于波表类音乐文件而不是数字波形文件,但是比波形文件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少很多,一分钟的音乐仅需5~10KB存储空间。MIDI格式的文件不支持传统的话筒录入,是不能用于语音对话、歌唱等声音存储的,却可以模仿原始乐器的各种音色及演奏技巧,采用该格式编曲是众多非专业人士学习的首选,体积小便于存储是其区别于其他音频格式的最大特点。

WAV格式是微软和IBM公司共同开发的音频编码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也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该格式的文件被广泛应用在Windows平台。WAV格式支持许多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标准的WAV格式具有441 000Hz(44.1kHz)的采样频率以及16位量化位数,使得WAV的音质与CD相差无几,但WAV格式对存储空间需求太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尽管录音师与音乐家们依旧青睐使用WAV以保证音频的品质,但现实生活中传播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还是MP3格式文件。

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文件是一种有损音质的格式文件,该类文件通过删除人耳不敏感的部分数据以缩减文件的大小,由于它可以将声音以十倍以上的压缩率压缩从而使得其体积非常小,便于携带与传输。与其相似的文件格式还有OGG、WMA、M4A等。对于大多数没有很好的发烧级音响设备的非专业人士来说,使用MP3是最佳的选择。MP3的压缩比率通常采用BPS(比特率)来表示,即每秒所传输的比特数。

APE是流行的数字音乐无损压缩格式之一,压缩WAV文件得到的APE格式文件虽然变小,但音质上可以很好地保持原样。约一半的压缩率使得它的体积约为CD的一半,便于存储,其特点是还原后的数据无损,与源文件保持一致。与此相似的无损压缩格式较为流行的还有FLAC等。

当配音配乐作品在导入Premiere或Final Cut等影音编辑软件与动画影片编辑合成之后再输出的作品格式则转化为视频格式,如MP4、AVI及WMV等。因为音频文件默认输出的WAV格式太大,所以在本书涉及的所有教学实例中,为了便于作业的管理与批阅,学生在完成音频作业后需提交体积相对较小的MP3及MIDI格式作业,而为四格漫画或视频配音配乐的实验作品将提交MP4格式的作品。任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自行决定学生作业的提交格式。

CDA格式是CD音频格式,为高音质的音频格式,标准的CD格式为44.1kHz的采样频率,速率88kb/s,16位量化位数,CD音轨可以说是近似无损的,因此在音质上是忠于原声的。刻录音乐CD光盘时,只能用空白CD光盘而不能用DVD光盘。在电脑上看到的∗.cda文件都是44字节长,不能将CD格式的∗.cda文件直接复制到硬盘上播放。要想在硬盘上播放CDA文件,需要使用像格式工厂这类软件把CD格式的文件转换成WAV后才可正常识别和使用。

AIFF(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意思为音频交换文件格式,为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文件格式,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它是苹果电脑的标准音频格式,与WAV非常像,大多数的音频编辑软件都支持此类的音乐格式,使用iTunes播放。AIFF虽然也是高音质的文件格式,但是它被设计为在苹果电脑上使用,因此在PC平台上没有得到推广。多媒体及音像出版行业由于使用苹果电脑的居多,因此大多音频编辑软件和播放软件也支持AIFF格式文件。AIFF伴随着苹果电脑的存在而存在。由于AIFF具有的包容性,它支持许多压缩技术。

APE是流行的数字音乐文件格式之一。与MP3这类有损压缩方式不同,APE是一种无损压缩音频技术,也就是说,从音频CD上读取的音频数据文件压缩成APE格式后还原得到的音频文件与压缩前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损失。APE文件的压缩率约为55%,比FLAC格式的文件高,体积大概为原CD的一半,由于APE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所以在国内有着广泛的用户群体。APE格式文件可以通过格式工厂或百度音乐软件转换为其他有损格式文件,如MP3,但是这种操作完成后。转回来的文件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有损音频文件了,就是说无法还原之前丢失的音质了,因此不建议进行这样的转换操作。

FLAC格式与MP3不同,FLAC是无损压缩格式,当音频以FLAC编码压缩后不会丢失任何信息,也就是说,将FLAC文件还原为WAV文件后依旧与压缩前的WAV文件内容相同。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可以像播放MP3文件一样使用播放器直接播放FLAC压缩的文件。这种无损音质的文件在专业耳机里听效果是非常好的。将光盘文件抓取转换为FLAC压缩的文件,可以保持光盘的原无损音质,因此很多音频网站发布的FLAC高品质音乐文件就取自于他们购买的CD。

对同一个文件来说,从CD碟上抓取出来得到的WAV、APE和FLAC音频文件,其音质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同一文件转成的APE、FLAC、WAV三种格式的音频文件的音质是完全一样的。1.3.3 获取音频素材

在操作练习时需要一些音频辅助教材,这些素材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也可以在音像素材店购买到。在有的网站(例如www.Sounddogs.com网站)可以下载到免费的音频资源,但如果用户需要更高质量的同款音频文件时是需要付费的,网站上会标注价格。如图1-11所示为www.Sounddogs.com网站的首页,在左边搜索栏输入用户需要的内容即可,输入的是英文词汇,英文基础薄弱的用户可以借助在线网络翻译工具,很容易就可完成英文单词的查找。

音效素材相关网站下载网址:(1)http://www.sounddogs.com/(国外)。(2)素材吧http://www.sucaibar.com/yinxiao/。图1-11 音频素材网站www.Sounddogs.com(3)数码资源网http://www.smzy.com/yinpin/。(4)http://www.flashkit.com/soundfx(国外)。(5)https://www.soundsnap.com(国外)。(6)音效网http://www.yinxiao.net/。(7)声音网http://www.shengyin.com/sucai.asp。(8)效果音源http://koukaongen.com/(国外)。第2章数字化动漫音频制作2.1 动漫音频的分类

动画电影音频制作主要分为配音、声效、配乐三大类。2.1.1 配音

动漫片中的配音除了少部分声效,主要分为解说词与对话两部分,配音的音频文件需要通过麦克风采集得到,而用户最容易得到的工具就是手机,由K歌产业带动的专用手机麦克风出现,如BBS K1直播K歌麦克风兼有“听湿录干”功能(即为听起来有混响效果而实际收录的声音是原声)和“听湿录湿”功能(听起来有混响效果,收录的声音也是有混响效果的)。手机麦克风可以采集到更为专业的音色。不过鉴于当代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以及音频处理软件的强大,用户在此并不推荐直接使用专业器材,使用手机采集原素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切实可行的。使用手机采样时麦克风(话筒)离嘴大约10~20cm的距离,靠得太近很容易产生爆音,太远了声音又太小不适合声波的传输。2.1.2 声效

声效也称音效,包括数字音效与环境音效,数字音效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通过计算机或MIDI键盘输出的各类噪音类效果音源;另一个含义则是在数字音乐制作中处理音频文件时的音频增强与各类特效变换。环境声效也可以作为虚拟音频出现。如今国内的多媒体动画类作品大多还没有DIY原创声效的习惯,大多使用网上的免费声效,动画片音频设计制作流程不规范或过于简单,大量重复使用以往被反复使用过的音频素材导致风格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征。仅用于学习目的时用户可以采用各类音频网站提供的免费素材,但是在制作参赛片譬如投稿国外动漫电影节或者毕业设计等正规用途的时候,使用自己制作的声效是必需的——在避免了版权纠纷的同时也增加了作品风格性与制作趣味性。动画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留意搜集除视频素材之外的音频素材,使用最便捷的工具如(手机)去采集来自自然的音效,如室外嘈杂声、菜场的叫卖声、河边的风声、远处的电闪雷鸣声等,建立音效素材库,以便日后工作时随时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将原创音频素材混编入用户的动画片音轨中。在录音采样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位置调整好手机的角度,否则易产生爆音尤其是风声……大部分较为完整的采样音频素材经过处理后,都可以混编入动画片中作为背景音效来使用,即兴采样获得的音频素材更加具备自然性特征。2.1.3 配乐

配乐在动画电影中可以细分为片头曲、片尾曲、主题歌曲、背景音乐。在动漫片配乐的风格制定上必须参照故事脚本的内容表现以及目标定位,教材中的教学范例以教育类、少儿类题材为主,拟定音色时也将围绕题材类型选择相关音色。例如,《古诗欣赏》的音频实验作品中采用的是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音色。倘若策划投入制作的动漫片市场定位包括西方商业市场,那么配乐部分除了音乐理论基础之外的深入研究一定不可少,尤其是西方主流社会对流行音乐的诸多审美标准与东方不一致,对于音乐部分质量评价的理解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制片方日积月累的知识素养去理解与体会。尽管网络上广泛存在着可以免费下载的音乐,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即便是作为背景音乐,用于衬托的非主题曲目也仅限于被用在教学演示或作业练习而不可用来发表与传播,随着互联网管理的日趋完善,用户必须明确意识到:不可未经创作者的授权而直接使用其作品,尤其是用于获利或者是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在完成本书的学习后,学习者尽管只能具有最基本的编曲应用能力,却可以自行写出无版权纠纷的传统民间流传的歌曲以及稍加改编的古曲曲调等,从小做起慢慢在实践过程中成长。配音配乐原创化制作是值得倡导的,也是通往高品质动画制作的必由之路。2.2 数字化动漫音频制作2.2.1 WAV与MP3的设计与制作

当前国内外音频网站大多采用WAV以及MP3文件存储搜集素材供销售及学习用免费下载,所采用的教学范例使用的各款软件均安装在PC并依托Windows平台运行。为了便于操作,采用MP3音频文件,部分源音频素材文件在转换与合成输出前采用无损格式的WAV音频文件。无论何种格式,无损格式的音频文件之间是可以进行互相转换的。

在学习过程中的音频作业格式,除了指定格式,一般情况下使用MP3即可,在动画制作时未完成最后编辑合成的音频素材文件则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应用WAV格式,以这种无损格式形式导入到Final Cut或Premiere中在混编时使用!音乐制作作业则输出为MP3以及MID的文件格式。2.2.2 MIDI制作原理

MIDI的意思是乐器数字化接口。音乐用音符的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Dave Smith。在音乐制作的教学环节才会出现这种音乐格式。数字音频技术包含了MIDI音乐制作部分。并不是所有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音乐都可以叫做MIDI音乐,在西方大多长盛不衰的流行歌曲都是由真实乐器采样录制而成的音乐,属于电压或电流值组成的模拟输出技术。MIDI的学习有它的优势,入门门槛低,易上手。数字音乐制作的学习完全避开了具体乐器学习的长期训练过程,不需要考虑很多易产生困扰的细节,如音准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即可展开创作。不妨问一下身边学习音乐的亲朋好友们,有没有已经学了七八年甚至10年以上音乐,却还从未进行过音乐创作的人?再看看现在风起云涌的国内音乐网站上的数量庞大的表现欲极强的音乐原创大军,几乎都是来自于玩数字音乐的用户。这也是本书针对大多从未深入接触过音乐的用户会选择的MIDI音乐制作,并安排了创作环节内容的原因。

为了便于学习,所有教学过程抛弃了传统的MIDI键盘输入,改用计算机键盘加鼠标输入的制作方式,也可以被称为电脑音乐或计算机音乐制作。它的制作原理是通过对音乐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采用MIDI键盘或本书所用的计算机键盘加鼠标的方式输入音乐代码或电子乐谱,并经由挂载于电脑内部的已安装的乐器音色VSTi(也被称为乐器软音源)按照指定的音符发出声音形成音乐。VSTi的全称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struments,顾名思义,是一门虚拟乐器技术,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可以运行在当今大部分的专业音乐软件上。在数字音频领域,软音源决定着音色的本色,选择合适的音色是个耗时费力的工作,尽管音色选好后还需要后期的精加工。在音色的选择方面,如果开局顺利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在此方面有出色表现的用户往往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与积累,例如有过参与乐队演出的实战经验的用户相对会轻松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作品风格参照各类优秀的视频作品展开分析来给学生提供指导或参考性建议。在展开创作时,作品应当需要具有个性化与时代性特点,如今在音乐领域年轻的学生听的东西往往并不比教师少,更具创新潜质,应该鼓励他们去大胆试验,勇敢地去选择不同的音色进行组合与尝试。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抱着第一部原创作品就要制作完美的心态来做音乐,这也是年轻人容易产生的问题。应当明确学习的步骤,可通过在网上观看大型交响乐队或各类音乐会的视频资料来逐步熟知乐器的声音特性,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编曲学习部分的第一份作业输出的是MID格式文件,有了MIDI编曲的基础知识后,完成软音源插件的后续深化学习后就可制作出当前亚洲的大多流行金曲而并不需要会实操乐器。关于此部分的学习内容横跨了音乐学科,基础音乐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本书采用的是与制作基本技术一并进行交互式学习的方式。MIDI格式早期的“开源精神”概念使得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创作“复杂的音乐片段”,让缺少理论基础的人可通过计算机提供的各类音乐制作软件结合软音源插件提供的专业音色制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但是在惊喜的同时,用户还应该看到:此情形呈现出的辉煌宛如机绣的精美画面遮掩了手工刺绣的艺术光辉一样,软音源的大量运用使得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与专业人员推崇的真实乐器演奏的音乐审美观相抵触,这也是MIDI技术盛行的亚洲流行歌曲在演出时的艺术水准远低于音像作品体现的水准的原因,手工操作难度较大的吉他、小号等乐器常常被键盘乐器模拟替代,在艺术审美相对落后的地方此举并无大碍,却在宏观上产生了无法将该地区的流行音乐作品推广开来的不良后果。然而,MIDI技术的学习却有着它独特的快速入门的优势,学习者通过键盘操作即可完成对所有乐器的操控、编排、组合,从而制作出完整的音乐作品而无须逐个学习每一样乐器(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无须动用大乐队。操作的便捷性、清晰而稳定的节奏设定结合动听的音色也增强了学习者的信心与兴趣。得益于疾速发展的计算机数字音频技术的支撑,作为动漫类音频设计的入门级学习教材,电脑音乐制作部分的学习无疑是帮助非音乐专业学生打开音乐之门的金钥匙。2.2.3 格式工厂

下载或制作的MIDI文件在编辑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麻烦,例如不能与语音或麦克风采样的声效混编,不能直接导入音视频混编的软件中因为视频软件不直接支持MID格式。此时需要从网上下载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较为普及的格式工厂可以简单便捷地将MIDI音频格式转换为MP3格式以方便编辑使用。可通过百度或必应等查询格式工厂打开链接下载。打开界面后用户可以看到界面中有各种格式的转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