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振兴从校园体育开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0:28:54

点击下载

作者:主编:王健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育振兴从校园体育开始

教育振兴从校园体育开始试读:

序言

21世纪,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各国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校园体育对促进我国教育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体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还是终身体育最具决定意义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但现实中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说明了校园体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园体育如何促进教育振兴,怎样在教育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校园体育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在实践中对更新学校体育观念、扭转学生“被动体育”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读本梳理了我国校园体育发展的背景与形式,重点阐述体育对信息时代教育振兴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常见误识,同时介绍国内外以体育为突破口进行的教育综合改革中校园体育的典型案例,并展望“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我国校园体育发展的未来景象。读本还介绍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校园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观点,同时结合国内外社会学者、教育学者对校园体育发展的主流认识,特别是从现代科技激活校园体育的思路分析并形成了我国教育综合改革与校园体育发展的宏观构想,表达了对“科技激活”校园体育的未来景象的热切期待。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景,既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国上下对校园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本读本可能存在着的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谅解并热忱欢迎同行与读者批评与指正!

第一章 体育——教育发展的根基

体育是与人类健康相生相伴、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式,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发展的根基。体育对人类社会生活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日益显现,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也将不断提高。本章中,我们将论述体育对人类社会生活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了解历史名人和当代精英体育故事的基础上,认识体育对健康促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萨马兰奇(1920—2010),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领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21年。在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成为全球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使奥运会走出低谷,并逐步兴盛。他年轻时酷爱拳击运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体育实践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改革家,首创体育商业化和奥运职业化模式。

柏拉图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既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根基。毛泽东认为体育是德育、智育的物质保证,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可见体育对人类社会生活和教育发展的意义之重大。

第一节 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萨马兰奇曾说:“人类具有五种共同的语言,它们是政治、金钱、体育、艺术和性爱。”体育作为一种全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日益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运动形态,与人的生命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重要动力,是与人类健康相生相伴、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大力提倡体育参与,是落实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一、文明进步与人类物种机能的变化

人类文明经历了从体力劳动时代到机械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早在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期,所有的劳动工具旨在延伸人的四肢,其劳动是全身性的体力劳动。在蒸汽机和电气时代,大量的脑力劳动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劳动工具开始为人类提供动力,劳动者的疲劳部位由四肢转向大脑,产生了局部性疲劳。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里,人类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前几万年的总和。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既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文明带来的无尽烦恼中。一方面,脑力劳动成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形式,人的体力劳动降至最低强度和最小范围,劳动者的疲劳部位进一步向高级神经系统转移,致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加,人类的生物结构和机能退化。另一方面,高营养、低消耗的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造成体内物质堆积;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造成的千奇百怪的心理障碍与疾患;高技术忽视人的情感,使人的生活缺乏激情和快乐。文明的进步让人类付出了代价,某些“文明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肿瘤、高血压、肥胖、失眠、健忘等不断蔓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工具越发达,人类所支付的肉体能量就越少,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就越大。从这层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变成了一个逐步削弱人的身体机能、增加人的精神压力的过程,使人类在肉体和精神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物种机能退化,破坏了人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而且较稳定的许多物种机能。

虽然文明进展过程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病”等一系列问题,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文明的价值或停止社会前进的步伐。那么,如何才能防止文明进步中的某些物种机能退化,以保持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本能呢?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找到了最有效、最有趣、最有益的方法,那就是:体育!二、体育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体育颂》是顾拜旦先生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时,发表的一篇散文诗,获得首次举办的奥林匹克文学艺术比赛金质奖,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顾拜旦对体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有全面的认识,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与发展奋斗终生。

体育是通过人类自身行为,改变其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建设人自身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体育的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在于促进人的自然个体的生长与发育,提高人的生理功能水平,促进人的大脑结构、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发展,使人的体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是人自然本性的需要,它与人的生命本质如影相随。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体育运动中,具有社会性的人相互作用,形成了体育运动中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运动员与教练员、医务人员、管理人员、观众,竞争者与竞争者之间,等等。通过体育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交互关系,实现人的社会化发展。人的社会化属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它意味着孤立的个人与社会相协调的过程,这里既包括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也包括个人道德、心理、尊严等成熟发展的过程。

可见,体育的价值,既指向人的肉体,又指向人的心灵,还指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既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又强调人的社会发展,还强调人的身心和谐与健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在《体育颂》开头,赞美体育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并把体育比喻成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进步与和平的化身,歌颂了体育“通过最直接的途径,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防病患于未然”的健康价值,以及体育对人和谐发展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就强调“健身强国”,认为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

21世纪高智力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自动化、高效率、直接劳动人数的减少、工作的分散化和家庭化,以及劳动强度的不断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健康是一个多维的概念。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并认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所谓人的和谐发展,就是指德、智、体、美,或身心等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人格健全、精神充实、身心协调。可见,健康与人的和谐发展具有相通性。

健康在古今中外具有普适价值,人的和谐发展是每一个现代人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将逐渐发展成为预防或补救人类物种退化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成为保证人类健康、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一剂良方,体育消除人类在文明重压下所产生的各种病态的真正价值将日益突显。校园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将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校园体育的宗旨与目的所在。三、在体育中实施人文关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体育产业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运动在走向辉煌的同时,面临着商业腐化和科技异化的侵蚀。一方面,当谋利成为比赛的终极目标,当经济驱动力成为主要的参赛欲望之后,纯洁而高尚的体育精神不仅荡然无存,而且造成了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变态扭曲,道德品质的堕落以及人格本性的沦丧。黑哨、假球、恶性犯规等在体育运动中屡禁不止,就是商业腐化的结果。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日趋细腻精微以至于造成了对科学顶礼膜拜的现状,某些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优胜,把兴奋剂作为一种高科技,以一种攀比心理和侥幸心理服用兴奋剂,这既违背了体育竞赛的公平原则,也影响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商业腐化和科技异化不仅践踏人性,还亵渎了体育中的美、健康、善良与爱。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发掘物种潜能、弘扬本能、张扬个性、磨炼意志、激励自由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质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彰显与诠释。有力打击体育运动中的黑哨、假球等商业腐化现象,将反兴奋剂的斗争进行到底,对运动员的生命、竞技体育的生存和中国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杜绝黑哨、假球等商业腐化现象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反兴奋剂斗争的最终手段还是要靠教育。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人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体育运动对人自身的价值时,一切有悖于人的发展的商业腐化和科技异化现象才能绝灭在竞技场上。

在新世纪体育的所有发展战略或发展规划中,人的发展应该是体育的终极目标。体育关系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事关民族兴衰,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方式的变化,大众体育逐步开展起来。人们在大自然中自由的奔跑,在碧波荡漾的泳池中嬉戏游玩,在宽敞的健身房里展示健与美,在“蹦极运动”中解脱自我,在群情激昂的球场上宣泄生命,在远离闹市的大自然中旅游、探险、攀岩。体育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防治病痛的价值逐步被人们认识。体育成为抗击现代“文明病”最积极、最有效的方式。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把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列,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并列,共同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表明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再次被提到决定国运兴衰的战略位置上,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中的作用突显。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根据中央23号会议要求,教育部也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部署,强调要加大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启动并深入持久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抓紧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学校体育设施投入力度,尽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广大青少年开放的政策,建立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增加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中的权重。同年,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掀起了学生“人人体育”的健身热潮。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要“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2010年5月18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组建青少年体育司,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促进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体育工作进行了系列指示,并特别关注青少年体育工作、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身心健康,已经从中央领导机构的视野中落实到、层层推进的新举措上,体现了体育回归人自身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 教育中的体育

一、体育与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产阶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谈道:“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可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法治意识的形成、科学知识的掌握,都不是自发产生的,都必须依靠教育。

体育与人类健康、人类生活和人类文明发展相伴相随,能够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体育具有与教育相同的发展指向。

然而,作为教育范畴的体育,通常与德育、智育、美育密不可分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具体表现在:(一)强身健体

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保持身体活动能力。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体质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要年轻20—30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强调的就是生命需要运动,在“动”的状态下,生命才是充满活力的。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和改善身体各机能,提高人的生理功能水平,从而增强人的体质,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

体育锻炼促进身高发育。人体的身高主要与骨骼的发育水平相关,而骨骼的发育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兴奋性,促进内分泌激素的增加。同时,体育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使骨骼增厚、变粗,从而促进了人体身高的增长。

体育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加快,从而增强食欲。另外,体育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脏和胰腺功能,从而使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长寿提供良好的保证。

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体育运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进行体育运动,特别是到大自然中去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可以促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加,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大脑分析综合能力加强,从而使整个有机体的工作能力提高。(二)健全心智

体育是一种具有强烈情绪体验的社会活动,对促进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体育赛事能引起人们的悬念和广泛关注,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体验,调整失去平衡的心理,宣泄内心淤积的不良情感。当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社会压力而感到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时,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往往可以将烦恼抛于脑后。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广阔的空间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它可以让人最大限度地显现出自己的天真和浪漫,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紧张、兴奋和满足,促进情感的发展。

体育磨炼意志品质。在体育运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意等,也有来自外部的,如教学条件设备、环境、气候、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等。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可以锻炼自觉自制、果断刚毅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尊与自信,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身体活动的实践体验中,宣泄内心的情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学生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的意志品质和生活态度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的意义。

体育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体育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有直接影响。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能通过参与一些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慢慢变得自信热情。参与体育运动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与此同时,也能使人学会合作。特别是集体项目,它需要多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获取成功。在合作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学会包容、理解、欣赏、分享,包容队友不同的个性,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别人成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要善于分享。这正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体育可以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长期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改善心情和自我感觉,有助于缓解生活压力,预防或治疗心理疾病,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有利于培养现代竞争观念。体育运动强烈的竞争性督促着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去创新和变革。竞争是现代体育的灵魂,竞技活动的社会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活动难以比拟的。体育对现代竞争观念的宣扬,是弘扬人性、培养个性、培养拼搏精神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时,那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体育竞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平等性、竞争与协作互为统一的特点。体育竞赛中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参加体育竞赛的主体不断更新,使竞技场上生机勃勃,充满无限的生命力,是培养、激发人们竞争精神的积极诱因和有效手段。在竞争中,竞争的对手同时又是竞争的合作者。他们共同促进,不断提高,创造自己最好的成绩。人们的竞争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其伦理、道德有利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与完善。从人的本能欲望的竞争过渡到社会性的竞争,需要摒弃原始本能而提升其社会性和人性,体育为这一过渡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为形成和强化竞争意识创造了最佳环境和有效空间,为日后学生步入社会把竞争机制引向各个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促进和谐的人际交往。现代社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长或其他人(如老师)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显得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体育活动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体育活动中,班级与班级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人际交往,而且体育活动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经常发生变化,使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中频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学会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场景,形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接受他人的生活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被社会和集体所接受的、并与社会相融洽的社会实践人做准备。

体育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体育归根结底是一场游戏,一场最讲究规则、最讲究程序正义的游戏。体育游戏要求人人公平、公正、公开地遵守“游戏规则”,要求每一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旦裁判示意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自由释放出追求自己利益的能量。游戏结束,个人必须接受不均等的胜负结果。这种参与游戏的平等,是鼓励竞争的平等,是程序严密的平等,是鼓励民主与自由的平等。体育游戏有严格的规则约束,就如同现实生活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一样。游戏规则和社会法制都对一定程序下的公平、正义、真诚、善良与美德有不懈的追求。体育强调体育规则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推崇在体育比赛中对规则的遵守。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规则和纪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游戏规则与法律制度的共同点和一致性,使学生能够将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规则意识转化成生活中或踏入社会后对法律、法令、规章制度的遵从,从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多数是集体的、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体能、技能、领导力等)都会明显的显示出来,这样有利于人对自我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个人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四)提高道德健康水平

体育培养公德意识。不管是集体运动项目还是个人运动项目,参与者都需要遵守体育项目规则,规则就是竞技场的法律,无论是大牌球星,还是无名小卒,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做出违背体育道德和体育法规的行为。这样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总是要受到规则的约束,这就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地感受到法律对自身的约束,从而更有利于其养成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习惯。

体育培养文明礼仪。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比赛前后双方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相互问候、握手、敬礼,并对观众、裁判员致意等场面,这是体育比赛特有的礼仪。如中国武术的抱拳礼,表达的就是相互尊重。这些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在体育文明礼仪的熏陶下,很容易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习惯。

体育培养责任感。在集体比赛项目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因此在赛场上,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集体负责。这就要求个人要自觉地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去选择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把握自己,确立自我目标。此外,体育中可能有许多难度大、有危险的运动项目,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同学之间的帮助与保护。帮助和保护不仅仅是对同学的一种关爱,更是一种责任。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下,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二、教育家眼中的体育(一)国外教育家眼中的体育

1.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西方学者誉为“学校体育之父”。他认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要求教育注意身心两健,提出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住所和工具,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他的灵魂将无处安身。因此,他指出:“人人都应祈求自己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存在一个健康的身体里面。”

2.卢梭

1762年,法国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尔》中最先使用“体育”( education physique)一词,体育即身体教育。卢梭认为,体育的任务在于使婴儿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身体上的一切束缚,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他呼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主张把青少年的体育视为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他强调身体和身体的活动是一切智慧的来源,强调身心和谐发展,他认为:“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感官进入头脑的,人的最初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才形成理智的理解。因此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类型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且要有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卢梭为他的学生安排了跳跃、舞蹈、爬墙、爬树、赛跑、游泳、徒步旅游和游戏等活动,经常引导学生在夜间游戏。他用体育锻炼把人和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充分享受到自然的恩赐,使人的身体能够逐步适应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

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家,被誉为“初等教育之父”、“近代教育理论奠基之父”。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及教育改革实验,对欧美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曾产生很大影响。

裴斯泰洛齐倡导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均衡性,即人的体力、道德和智力的均衡,或者说人的手、心和脑的能力的均衡性。只有全面、平衡地发展人的体力、道德、智力,才能真正发挥人内在的力量。在裴斯泰洛齐看来,人喜欢体力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这种愿望,是与生俱来的。体育可以促进儿童的欢乐和健康,有利于儿童勤奋、坦诚、勇敢、吃苦耐劳等个性品质的养成。因此,体育对身体和道德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裴斯泰洛齐特别重视体育实践,他把各种体操训练发展到师生生活当中,并自己设计了一套独具风格的体操,具体包括自然体操、基本体操和教育体操。

4.杜威

约翰·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认为体育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他重视幼儿的游戏教育,将其视为儿童幼年期主要的教育方式;他还重视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主张体育和智育、德育并重,前者促进后两者的进步,认为体育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交流和智力进步以及乐观、进取、互助合作等优良品格的养成;他强调体育的社会化功能,认为社会应该大力提倡公共运动,学校体育应该课内外、校内外并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杜威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反对非理性的、人为的、强制的和器械化的体育形式,主张以户外自然运动和游戏等深受学生喜欢的项目为主。

5.小原国芳

小原国芳(1887—1977)是20世纪初日本乃至世界知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提出“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主张受教育者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六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小原国芳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的目的在于健康和道德训练,他指出:“体育的目的绝不是锦旗、奖章、纪录和奖杯,手段和目的是不能混同的。体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保持、获得、增进健康;一个是通过体育得到道德训练。”小原国芳认为身体的理想目标为:①爱惜身体本身;②旺盛的精神活动要有一个强壮而有持续耐力的身体为基础;③身体要正常、协调;④身体要灵巧;⑤身体要优美。以上的身体理想目标,要通过体育锻炼才能获得和保持。

小原国芳认为,精神关系到身体,健康状况又影响精神。光讲身体不行,光讲精神也不行。体育必然有精神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道德必须通过运动来培养。

此外,他还认为,体操与游戏是体育的基础。游戏是孩子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游戏不仅仅是体育,而且对于发展孩子的生命、灵魂、内在的各种本能都是十分有益的。他创立了著名的玉川体操。(二)我国教育家眼中的体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孔子教育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常会带着他的学生去钓鱼、弋射、登山、演习射礼、郊游等。随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开始关注体育教育,并积极投身体育实践,从而丰富了体育思想的发展。

1.严复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首倡三育思想,强调三育并重。他认为“教育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育并重”。他不仅把体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同等的高度,甚至把体育摆在三育之首,如此重视体育,在教育史上实属罕见。严复认为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君子小人劳心劳力之事,均非体力强健者不为功。”

严复给予了体育很高的社会地位,他并不仅限于在教育范围内来认识力、智、德三者,而是把它们提到“生民之要”和国家政令之要的高度,认为他们是国家民族“强弱存亡”妙之所系,强调以这三者的进退来决定治国的措施。他认为健康的国民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把国民身体素质同一国富强之事等同,并认为,只有发展体育教育,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才能达到富国强民之目的。

2.张伯苓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创建了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被誉为“南开之父”。在他为人称道的教育理念中,体育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也被称为“体育校长”。

张伯苓主张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三育并进。他认为“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张伯苓一直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三育并进而不偏废”,明确提出将体育放在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提倡体育不仅在于培养少数选手,而且在于全体学生;不仅在于技术之专长,而且在于体德之兼进;不仅在于学校,而且在于在全社会,应该让体育蔚然成风,并提出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校长的观点。

张伯苓还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提倡通过体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调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反对通过不正当的方法或手段获取比赛胜利。

为了推行体育,张伯苓在南开各年级均开设体育课,学生每周两小时。体育课程内容按季节分设队列练习、柔软体操、轻重器械、技巧运动、健身舞蹈、球类及田径项目等。规定凡本校学生,体育成绩必须达到标准。为了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南开学校在学生中成立体育会,试行体育双轨制,选拔优秀运动员组织体育运动队,形成体育骨干;在教员中成立体育股,组织教员参加体育活动、协助学校开展体育运动。

3.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总是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提倡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并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陶行知重视体育,倡导“三育并重”,主张全面教育。他把体育和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没有体育,德智就无从谈起,故教育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有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世之业,而为人类造莫大之福哉。”在他看来,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显然,陶行知始终把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蔡元培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被毛泽东赞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又说:“普通教育,至少要获得地平线以上的人格,使四育平均发展。”之后又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其次才是智育,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他指出:“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其发达至何地位,即能至何地位,若有障碍而阻其发达,则萎缩矣。”即运动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够发展个人的潜能,人类生理、身体与心理、精神两方面的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体育。

5.杨贤江

杨贤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工作,积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写下了大量颇有见地的教育论著,如《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怎样保持健康》《体育之四大要素》《学校新生活》《青年与游戏》《健康第一》《青年对于体育的自觉》等。

杨贤江主张全面教育,倡导三育并重。杨贤江曾在《论修养宜与教育并行》一文中指出,就教育的目的而言,是“造就完全之人格”,而完全人格的涵盖面应是以下三个方面:“德育——造就良好之习惯;智育——造就清楚之头脑;体育——造就健康之体魄。”“体育是造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足生活的一种工具,重视体育,实行体育,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应尽的义务。”在1924年《莫忘了体育》一文中还说:“中国青年对于体育应有的目标是体格强壮,忍耐劳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身体不强健,或是多病,不将不能做伟大的事业,反要增添社会上的负担,所以无论为自身计,为群生计,应该个个注意于身体,使便强健。”

杨贤江提倡青少年要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他认为丰富的体育生活,能使人保持健康、增进健康;告诫学生“要学健身。要学得几种运动的技术,再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同时他还极力提倡晨练,认为晨练对于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名人的体育故事

教育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体育帮助优秀人才形成一个健康的身体。正是因为有了体育,人们的生活才更加有序而健康,人生才更具有动力和意义。国内外众多的名人用他们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生活需要体育,健康离不开体育。一、健康是个人成才的基础,体育是奠定健康的基石

古希腊著名哲学者赫拉克利特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奋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毫无疑问,健康是个人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有个很形象的比喻更能够说明这一点:健康是“1”,事业、家庭、地位、金钱是“1”后面的“0”,只有“1”的存在,才能显示出价值的大小,如果没有了“1”,再多的“0”还是零。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人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最大。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具有健全人格、缓解压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可见,体育在个人的成才道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著名人物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例如,马约翰先生在他的学生时代,就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游泳、跑步、投掷等项目,其中他的中距离跑成绩十分突出,接近全国纪录。马先生学生时代形成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他后来走上体育理论的研究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量的体育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快乐生活的基本保证。体育活动可以为处在高节奏、高竞争、高焦虑、高压力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休闲环境,使持续积累的心理紧张与压抑情绪得到缓解和宣泄,从而享受生活的乐趣,感悟生命的意蕴,体味成功的价值。在愉快和谐的运动交往中,躯体与精神融为一体,心灵得到慰藉,身心得到满足,人格得到升华,心胸变得更加乐观豁达,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朝气、最充满活力的群体,也是社会上竞争压力较大的群体,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人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辩证关系外,在学习与生活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关系。清华大学曾提出经典的“8-1>8”的口号,即每天在8小时的学习时间内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效率要胜过8小时只读书不运动。二、历史名人的体育故事(一)“健全的体格”是大学教育的目标——竺可桢

竺可桢,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竺可桢不但是我国科技界的巨子,而且还是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在他的一生中有两项活动始终未曾间断,一项是科学研究,另一项就是体育锻炼。在游泳池里,他一口气能游上几百米;在林间小道上,他骑上马儿驰骋飞奔;在溜冰场上,他穿行于滑冰健儿之间,动作敏捷;在网球场上,在乒乓球台前,在登山涉远的行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位科学家矫健的身影。

竺可桢这样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对体育深感兴趣,是有一段插曲的。竺可桢和胡适是中学时的同班同学,那时竺可桢很用功读书,可是身体不好,长得又比较瘦小,还得了肺病。有一天放学,在学校门口,胡适看着瘦削的竺可桢,轻蔑地说:“竺仔,我敢断言,你活不到二十岁。”竺可桢听后十分愤慨。他想,你胡适就能活到一百岁?从此,竺可桢下定了锻炼身体的决心,渐渐跨进运动队伍的行列。

他是从打网球开始锻炼的。起初他没有力量,打不到几下就疲惫不堪,可是后来越打就越有劲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体魄逐渐强健,病也痊愈了。他一直坚持到六十岁才放下球拍,他在寒风凛冽的滑冰场上溜冰,一直坚持到七十岁,他在碧波粼粼的游泳池里游泳,一直坚持到七十六岁。后来因为年迈,他才停止了这类剧烈的运动,代之以坚持做广播操和打太极拳。

1964年春天,竺可桢陪同朝鲜科学院代表团乘火车到广州访问。那天清晨,火车进了英德车站,车刚停稳,他便不见了。最初,大家以为他去买东西,不以为然。可是,几分钟后不见人影,大家不由得担心起来,因为火车停留只有十分钟,误了车怎么办?竺可桢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他下车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做起广播操来了。广播操做完了,他精神爽利,全身舒畅,迈着轻快的步子返回车厢,坐稳以后,正好开车的铃声响了。

197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伟大的科学家竺可桢教授与世长辞了,由于他坚持锻炼数十年,享年84岁。(二)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科学家居里夫人曾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之所以对人类科学事业做出如此重大贡献,除了她对科学的热爱,具有可贵的品质、高贵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而形成的健康身体,在她成才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是她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正是她通过自己的科学实践得出的真理。

居里夫人在青少年时期酷爱跳舞。当时,波兰的舞蹈很欢快,形式多种多样,运动量也较大,这对增进她的健康很有帮助。除了舞蹈之外,居里夫人还喜欢骑马、自行车、爬山、散步等。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夫妻二人常常在工作之余,骑自行车到郊外野游,虽然去郊外活动花去了一些时间,但却换来了可以持续工作的能力。夫妇二人一道相继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钋”和“镭”,在科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居里夫人也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居里夫人的女儿绮瑞娜和艾芙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锻炼身体。绮瑞娜刚长出第七颗牙齿,能独立站立时,便在河里洗澡,头三次绮瑞娜大声哭泣,但是第四次却快活地拍着水嬉戏了。绮瑞娜和艾芙小时候,每天做完功课,就被母亲带到外面去活动。居里夫人在家里的花园设了一个秋千架,上面挂了一个悬钩,一副帛环,一条滑绳。绮瑞娜和艾芙除了在家里参加体育运动外,在学校也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们的器械体操成绩不错,常常拿到光荣的奖状。平时,居里夫人无论如何疲倦,也要陪孩子们骑自行车出游。在夏天,她和她们一起下水,指导她们游泳。1911年,两个孩子在母亲的带领下第一次到波兰旅行,她们学着骑马,在山里旅行好几天,晚上就住在山民的小屋里。在旅行中,居里夫人背着口袋,穿着钉有平头钉的靴子,走在前面引路,鼓励孩子大胆,让她们身体不断得到锻炼。

长期的体育锻炼,不仅给了姐妹俩一个健康的身体,还给了她们灵活的思维。后来,两人分别在科学和艺术事业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三)人的生活就是运动——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都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托尔斯泰在文学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终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锻炼给了他充沛的精力,使他多次顽强地战胜了疾病,并且在80岁以后仍能从事文学创作。

托尔斯泰在青少年时期就喜欢摔跤、骑马。有一次,他在写作之余到草原上度假,草原牧民邀请托尔斯泰参加他们的摔跤盛会。他一连击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角斗手,得到了牧民的称赞。当托尔斯泰摔倒了最后一个选手时,牧民们为他热烈欢呼,同时要求闻名草原的老摔跤手老村长同托尔斯泰对阵。激烈精彩的比赛牵动着牧民的心,老村长经过顽强的角斗,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托尔斯泰精彩的表现获得了牧民们的高度赞赏,他们称托尔斯泰是“草原上的摔跤手”。

托尔斯泰平时很重视体育运动。他精通国际象棋,喜欢帆船运动,特别注意活动性休息。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埋头从事脑力劳动,四肢不活动活动,这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情。如果不活动活动,我在晚上读书,写作或是认真地听别人谈话时,就会头晕目眩。”为了调剂脑力劳动,在他工作室旁边,专门设有“体操房”。当他伏案写作两三个小时后,就在体操房里做几节徒手操,练练哑铃,或者练上一套器械体操,以使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他曾告诉列宾:“体操运动对脑力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并且简单易行,效果显著。”这也是他多年体操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三、当代精英的体育故事(一)普京的体育情缘

经常参与体育相关事务的国家领导人或许有很多,但像普京那样亲自上场参与、平日也不忘积极锻炼的却不多。

普京11岁开始参加拳击训练,14岁时开始练习桑搏,尔后转为柔道练习至今。1973年,普京从一名学徒成为桑搏式摔跤教练,两年后成为柔道教练,曾被授予“功勋教练”称号。2012年10月10日普京被国际柔道联合会授予柔道八段。2013年11月13日,正在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被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授予跆拳道荣誉黑带九段,这是跆拳道的最高荣誉。

除了他最爱的搏击运动外,普京涉猎的运动项目范围极广,因此普京“运动达人”的称号自然也是当之无愧。他曾在圣彼得堡体验了一把当F1赛车手的感觉,58岁的他驾驶一辆嫩黄色的雷诺方程式F1赛车,尝试着驾驶了几个小时,时速最高达到了150英里。2012年9月,在俄罗斯萨列哈尔德Kushevat鸟类研究站,普京驾驶机械滑翔机飞行,参与“希望飞行”科学项目,他驾驶作为白鹤向导的悬挂式滑翔机共进行了3次飞行:第一次只是熟悉情况;第二次飞行仅有1只白鹤尾随;第三次飞行非常成功,共有5只白鹤随行,成为真正的“领头鹤”。

游泳与健身是普京的日常运动项目。普京在早餐后,都会喝上一杯咖啡。在与各个政坛要员磋商国事之前,普京都会花一两个小时游泳,他很享受在水中独处的时光。至于举哑铃之类的健身活动,自然也必不可少。健身始终是普京的一大爱好。

而在地处北方的俄罗斯,冰雪项目也是普京热爱的。普京很喜欢冰上曲棍球(冰球),他觉得这项运动姿态优美,并且充满男子气概。每隔几周,他就会组织一场球赛,这是俄罗斯政坛最为狂热的活动。2015年5月,普京在索契冬奥会体育馆参加冰球表演赛。普京发挥出色,一人独入8球,率队大比分战胜对手。

普京也喜欢骑马、射击、山地滑雪、摩托、潜水,有空还去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河边赤身钓鱼、在夏令营中和年轻人掰手腕、攀岩、踢球、打羽毛球、驾驶电动雪橇等。

普京的体育情结不仅使克格勃出身的他年过六十还保持着不错的身材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他身上坚忍不拔的性格,含而不露的情感,谨慎果断的工作作风,也与他的体育情结不无关系。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普京的体育情结也成为他获得民众支持与爱戴、塑造国家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寻求国家经济新增长点的一大法宝。(二)姚明用体育演绎人生

姚明,中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1998年4月,他入选王非执教的国家队,开始篮球生涯。2002年,他在“状元秀”中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个赛季入选NBA西部全明星阵容。2009年,姚明收购上海男篮,成为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老板。2011年7月20日,姚明正式宣布退役。2013年,姚明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2月10日,他正式成为北京申办冬奥会形象大使之一。

姚明的父亲姚志源曾打了9年的职业篮球,他的妈妈方凤娣也曾效力于国家女子篮球队。姚父在姚明小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姚明的篮球爱好,但姚明父母并不希望他再走他们的路。但因为他的个子比同龄人高一头,在区体校时,被篮球出身的校领导看中,并向主管中国篮球的领导推荐,从而使姚明逐渐走上职业化道路。通过刻苦的训练,姚明在篮球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篮球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也给他的人生添上了更多的色彩。

2011年10月,姚明正式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深造。2012年,姚明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表示主要是为了表彰姚明在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贡献。与此同时,篮球也促成了姚明商业上的成功,在“姚之队”的帮助下,现如今姚明已经完成了“打工皇帝”到“球队老板”的惊险一跳,他投资的领域涉及体育产业、餐饮业、电子产品等,主要项目有以姚明品牌形象参股的YAO餐厅,加州健身姚明运动馆等。姚明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体育,是体育给了他走向美国的机会,也是体育开阔了他的视野,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姚明曾经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道:“我坚信体育有改变人的力量,让人变得更有尊严”,同时指出,体育运动不仅仅有强健体魄这一个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学会遵守规则、认同竞争、认同合作。姚明希望通过他创建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让孩子们理解体育的真谛,将来不管在学习、生活,还是事业上,体育精神都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三)钟南山的体育实践

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广州医学院院长,是华夏科学抗击“非典”第一人。在非典猖獗的2003年,虽已年近70,却仍然战斗在“抗非”第一线,这靠的是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健康的体魄。

钟院士是一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实践家和成功人士。他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在中学时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大学时,他已经是一名运动健将了。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为学校争得了荣誉。1959年9月,在首届全运会上,他代表北京市参加比赛,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他还在1961年获得了北京市十项全能亚军,达到运动健将的等级标准。每当提起这骄人的成绩,他总是充满喜悦和自豪。大学时代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鲜花含着泪水,快乐伴随着痛苦,正是那一次次艰苦的磨砺让他走向成功,正是这运动场上的跨越,练就了他永不服输、永争上游的拼搏精神。

参加工作后,工作再忙,钟院士的体育锻炼也从未间断过,至今仍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钟院士,依然青春焕发,引体向上还能做15次以上,铅球能推10米以上。在谈到他的强身健体秘诀时,他说:“我没有什么青春秘诀,如果要问我现在为什么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我想大概是因为我的一生始终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不要焦虑;二是始终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是热爱运动,勤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的。直到现在,不论多忙,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周一定要去打篮球和羽毛球,过过手瘾,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1992年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作为医生、学者的他又挑起了教育家的重任。他认为体育能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团队精神和高效率精神,并将体育爱好和体育思想付诸体育实践。在校园体育场地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他下决心改善体育场馆、重建综合性体育馆,在体育经费上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钟南山带研究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钟南山院士只要不出差,都要赶回研究所,与研究生们打场篮球赛。他说:“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能满腹经纶,身体弱不禁风。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知识丰富的结合体,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他觉得在球场上既可以锻炼学生体魄,又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灵敏的思维。他要求研究生们两条腿走路,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身体锻炼。

钟南山院士长期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获益良多,为他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和顽强拼搏的意志。特别是他要求将学校体育培养的竞争精神、团队精神和高效率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学习中,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体育——教育发展的短板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肩负着使青少年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使命。在应试教育依然为不少家长所追从的今天,学校体育的发展仍面临重重阻力,依然是教育发展的短板。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的缺失导致体育精神与终身体育等体育观念未扎根到其学习与生活中,在巨大的学习与竞争压力下,学生体质健康出现较多问题,在步入社会后更是加剧了全民亚健康状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体育应发挥素质教育的带头作用,强化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逐渐补齐体育教育的短板。

众所周知,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发展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全民亚健康和体育精神亚健康问题不断凸显,青少年持续下滑的体质健康状况更是全社会急切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章就全民亚健康与体育精神亚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中体育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学习本章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了解体育与全民亚健康和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中体育的作用,加强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动员各方社会力量,为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断助力,让青少年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充实,让全社会受益于人民大众参与体育所形成的积极社会氛围,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节 全民亚健康与体育精神亚健康

健康是人类社会自出现以来的普遍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亦不断深入。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健康的人而存在却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奢望。究其原因,除了人类生存压力的逐渐增大、环境问题不断突显之外,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致使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和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尤其在当下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各种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人们在面对诸多生存问题时也承担着较大的社会压力,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全民亚健康问题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以健康的概念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一、你健康吗?——全民亚健康的尴尬(一)健康概念的演进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价值判断标准的不断更迭,健康的概念也随之不断完善和丰富。说到健康,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无疾病的健康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