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57招让你实现从0到10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1:23:41

点击下载

作者:粥左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57招让你实现从0到10万+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57招让你实现从0到10万+试读:

序言

2015年4月,一个用户在“插坐学院”公众号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学院,你们连一节课都没有,干脆别叫学院了。

彼时,我正在收尾一个失败的项目:通过App(应用程序),帮助每个用户找到最适合他的公司。

在做了小半年之后,我们发现有这类需求的用户黏性不高,而且当时O2O(线上到线下)模式风头正劲。我判断,纯线上的互联网产品机会已然不大,就决定暂缓这个项目,看看有没有更适合我们团队的方向。

这条留言把我点醒了。我们不是一直想做一家帮助年轻人成长的公司吗?为什么不直接做在职培训呢?而且,长期以来,大学应届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一直存在比较大的能力差距。

但是,从哪儿开始做起?培训什么内容?谁来讲课?怎么招生?收费多少?上课地点在哪儿?一连串的新问题随之而来。

好在,作为一个下定决心的创业者,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挑战。

我开始思考公司在培训业务上的执行方案。初步想法是,先找一个切入点试试。

恰巧,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做好一个微信公众号?》,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很多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当时微信公众号刚刚开始流行,远达不到普及的程度,绝大部分企业都在观望。

于是,我分别给几十个阅读和转发的用户发了私信,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我准备一堂如何运营企业公众号的课程,你们愿意花钱报名吗?

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人都表示很感兴趣,时间允许就会报名。有两位同学甚至直接给我转账几百元定金:先占个座。

这对于刚经历过短暂失败的我来说,绝对是最大的鼓励。

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做一堂公众号运营课。我还把课程的主题命名为:首席微信官特训营。由我主讲,搭配几位案例讲师,共同合作完成。

很快,我们招满了第一个班、第二个班、第三个班……课程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更有上千人的付费大课。

插坐学院在新媒体培训这个方向,开始了长达3年的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我个人授课接近200场,先后走进数十家知名企业。

2016年4月,我们获得真格基金和新榜联合投资,公司正式迈出了第一步。

这时,我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愿景。

我们要服务每一个渴望成长的职场人,以及每一家重视员工发展、追求卓越的优秀企业,就必须开发更多的课程,与更多的讲师进行合作。

于是,我在2016年6月10日的一场500人线下大课上宣布,插坐学院推出“好多课”App,正式进入在线课程模式。同时,我个人将阶段性暂停一切线下授课,集中精力研发在线课程,招募合作讲师。

粥左罗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走入我们视野的。

最初,我们公司的一位公众号编辑向课程组同事推荐了他,说《创业邦》杂志有一个公众号编辑,做内容很务实,也有不少运营上的野路子,应该可以试试。同时,他也提醒我们,这个编辑的个人资历并不算太深厚。

但一直以来,我都推崇实战派,所以要求课程组同事务必请粥左罗录一节课程小样,我们听过之后,再做判断。

第一次听到粥左罗的课程小样,是在一个周末的早上,至今我依然印象深刻。我双手拎着从超市买回来的日用品,戴着耳机,听他讲完了两节“如何起标题”的课程:一个是巧用数字,一个是蹭知名度。

虽然在语言表达上,粥左罗的课程内容还略显生涩,但逻辑性与实用性已经非常好。

在那之前,我听过几十位老师的录音课程,要么空有名头、华而不实;要么内容浅显,不成体系。我和团队甚至一度怀疑,拓展讲师这条路是不是有问题?

但粥左罗的课程小样,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甚至可以说是惊喜。

就是他了!我们决定,先和粥左罗合作出一个30节左右的课程试一试。

没想到,这一合作就是半年多。在这期间,我们对细节反复打磨,但总体而言,粥左罗不仅出课质量高,而且总能准时完成课稿。

随着对粥左罗的了解逐步加深,我开始力荐他推出更重磅、更系统的新媒体课程,也就是今天超过3万人学习的《公众号运营·实战指南》的1.0版本。

2017年3月,我借着粥左罗来插坐学院录课的机会,正式邀请他加入我们,职位是内容副总裁,年薪50万。

因为有了之前半年多的合作与了解,粥左罗考虑再三,最终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的合作,正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紧接着,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我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插坐学院将围绕粥左罗,研发迭代新媒体在线课程,包括我曾经讲授过的所有新媒体课程内容。

整个2017年,粥左罗几乎拿出了全部精力,用来研发打磨《公众号运营·实战指南》这门系列课,包括11大模块,90节课,而且完成了一次整体迭代。

工作量之大,投入精力之多,在整个知识付费领域,都极其罕见。如今,这门课程的主体内容,由中信出版社精编出版面市,也是对课程含金量的最大认可。

我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表达我为什么要强烈推荐粥左罗的这本书。第一,语言表达精练务实

粥左罗不仅是一个运营高手,还是一个语言表达高手。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他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专家的层面,更体现在他授课的方方面面。认真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每个章节都透着四个字:精练务实。

所谓精练,就是全书没有空话,很少用新词,更不随意造词;所谓务实,就是全书紧密结合实际工作,一切以实战应用为出发点。第二,内容体系完整严谨

2017年6月,《公众号运营·实战指南》90节在线课程,在“好多课”App上正式更新完毕,同时已有超过1.5万人报名。

说实话,这有些超出我们的预期,因为这套课程的售价是299元/人,大幅高于同期普通在线课程的定价。

随着报名人数越来越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同学在学习、应用以及反馈。

为了更好地服务每一位用户,我们决定利用3个月的时间,免费升级迭代整套课程,以期让内容逻辑更严密、案例更丰富、学习更简单。

要知道,这里面的工作量极大。但粥左罗没有任何犹豫,按时完成了迭代工作。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粥左罗对我们迭代决定的全力支持。第三,作者是真正的一线实战高手

市面上有不少公众号教程,但我翻下来之后发现,很少有作者是真正的“圈内人”。

粥左罗老师2015年10月正式进入公众号运营岗位,零基础入行的他,在摸索了两个月之后开始爆发,第一篇文章就达到3万阅读量。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凭借着无比的勤奋和高产,粥左罗创作了上百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构成了他最初的新媒体运营知识框架。第四,作者拥有超强的学习力与进化力

拥有一线运营实战经验的新媒体人很多,为什么粥左罗可以脱颖而出,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讲师?从和他共事以来的近距离观察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粥左罗有着超强的学习力和进化力。

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具体的新媒体运营方法,还大量学习了商业案例与市场营销经典理论。他知道,自己之前的积累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领域,于是主动恶补更加普遍适用的商业知识。

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价值,远远超出具体的公众号运营范畴。第五,作者是用户价值的坚定信仰者

最后我要说,粥左罗是一位用户价值的坚定信仰者。

他的每一次努力、进步,每一次创造卓越成果,背后真正的原动力,是他对用户价值的极度重视。

不管是写一篇文章、一条留言,还是寻找一张配图,优化一个小标题,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户价值第一。

我也特别希望,您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实战方法,更能从中体会到用户价值这种底层运营思维的重要性。

2018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公众号运营经过6年的粗放式狂奔,真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撞大运的机会越来越少。

回归市场逻辑,回归用户价值这个本源,精细化运营,成为每个团队的必然选择。

所以,在这样一个必须踏实的年份,出版这样一本足够踏实的公众号运营教程,无论对于付出大量心血的粥左罗老师,还是对于长期专注于新媒体培训的插坐学院,都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最后,衷心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在阅读这本书后,找到公众号运营的方向与方法,也希望每位新媒体人都能在2018年战胜流量寒冬,取得新的突破。何川 插坐学院创始人2018年9月21日第1章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能够精准、海量、低成本地吸引目标用户。同时,微信公众号也是一款简单有效的客户关系维护工具。内容传播的全新法则

5年之前,人们对微信的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个人与个人所发送的语音、文字和表情包上。而现在,无论是在喧嚣的马路上,还是在拥挤的地铁中,我们都可以轻易地发现来自很多企业、商家的官方二维码,扫一扫这些二维码,进入它们的公众号,映入我们眼帘的,不再是简单的聊天界面,而是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活动消息。

但是,如今大多数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却不理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运营者依然在用传统营销思维运营微信公众号。所以,想要做好新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思维上的转变。传统营销方式和新媒体营销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差别、理解和接受这些差别,才有可能在运营新媒体时大展身手。

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创作出广受用户欢迎的爆款文章,就一定要理解新媒体时代下全新的内容传播法则,了解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内容如何被传播,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被广泛传播、被消费。速度极快

这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个快不仅来势凶猛,而且去势难挡。比如2017年7月23日晚《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这篇文章占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所以在24日引发了大量账号追踪这个热点,但到了25日的时候,这个话题的热度就渐渐退去了。

在新媒体诞生的这几年中,很多话题都是如此速生速朽。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传播效率的改变。从书到报纸、杂志,到网站、论坛,再到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效率越来越高。“独家”这两个字所能带来的势能越来越小,如何高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则变得更为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快速追热点 顾名思义,追热点就是指热点出现后及时跟进。可分为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消费热点本身,另一种是借势热点、借力发力,具体做法会在后文详述。

@非热点内容也要加快处理效率 我最怕听到新媒体编辑说“这个不是热点,不着急”。抱着这样的心态,是做不好新媒体的,任何好的内容你都有义务更快地提供给用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这个时代做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快,一旦你慢下来,就没有人会去关注你了。强互动性

信息从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互动传播。在纸媒时代,互动性几乎为零,作者和用户几乎没有任何接触。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杂志上被多少用户看了?用户看完后有怎样的感受?对你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些都不得而知。

而在社交媒体时代,沟通的壁垒完全被打破了。当你在公众号上推送一篇文章后,喜欢这篇文章的用户会给你点赞,会留言与你交流,甚至还会分享你的文章到自己的朋友圈。而不喜欢你的用户也会直接在评论区中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文章的意见。

应对这样的情况,有三件事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引导用户互动 无论是点赞、评论、分享、投票,还是回复关键词、后台互动、线上活动等,都能让用户参与到与公众号的互动中来,具体效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切莫僵化认知。

@维护互动 “互”就是相互,只有双向的交流才能称为互动。你要在所有的互动环节里及时给用户反馈,回复用户的留言。

@根据互动反馈调整工作 我们要在公众号服务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感知用户、了解用户,最终优化我们的服务。随机性强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去买书或杂志时,往往带着特定的阅读需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规划性。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更多的人在不断地刷微博和朋友圈,“刷”这个字表现出明显的无目的性——当你拿出手机刷朋友圈时,并不知道将会看到什么内容,也不知道自己希望看到何种内容,一切的阅读都是随机的。

用户阅读的目的性不强,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尽最大可能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你的选题要投其所好,题目要能够抓住人的眼球,给用户一个停下来关注你的理由,争取在半秒钟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给用户继续阅读的欲望。碎片化阅读

过去我们的阅读都是在图书馆或在家中坐在书桌前、沙发上进行,人的状态相对静止,注意力较为集中,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古人说“枕上、马上、厕上”,用现代化语言表述就是公交车、地铁等通勤工具上,睡前或者是上厕所时。阅读时间的碎片化,意味着注意力随时可能转移。

那么,如何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我认为以下5点较为重要:

文章的排版要赏心悦目,阅读界面简洁有条理,不让读者望而生畏。

文字要流畅,这关系到文章的读完率。

增强文章的逻辑性,逻辑是一种力量,能加强对用户注意力的锁定。

适当加入图片和音频视频,这是更吸引人的信息呈现形式。

文章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需要有保证,避免出现无用信息。众媒时代

传统的媒体时代正在迅速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人人皆为媒体的新时代,我称之为“众媒时代”。“众媒时代”的重点在“众”字,一是生产者众,二是传播者众。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也都可以成为内容的传播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可以根据“众”的两层含义分而击破:

@让用户参与内容生产 比如“咪蒙”和“新世相”,大量的内容都是由用户生产出来的,它们只需要为用户提供选题和内容规范,最后再完成筛选、整理、加工就已足够。

@让用户参与内容分发 鼓励他们分发你的内容。如今一个普通用户的微信好友都可能是上千人,如果你的内容能够被更多的用户转发,你的信息就可能会像新世相那样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社交属性

社交属性是新媒体时代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特点。无社交,不媒体。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几乎无法被传播和交换。就连每一个人发的朋友圈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发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发,而是我们想让朋友看到。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在充当一种社交货币、承担一种社交功能。

这个现象的应对方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将你的内容注入社交属性就可以了。你的内容如果能够帮助用户表达观点、展示自我、寻找谈资、帮助别人,甚至能被用户当作社交货币来使用的话,这些内容就一定能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只要你能充分了解用户的社交需求,也就掌握了传播的秘密。

总而言之,新媒体要想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受到关注、得到流量,就一定要一改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单向强迫式输出的角色,向平等的、亲和的、双向沟通式的新媒体营销角色转变。用户阅读的六大心理特征

诚然,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并向二级细分市场深入渗透的大背景下,微信公众号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上至纵横全球的跨国公司,下至自产自销的网店店主,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公众号,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然而奇怪的是,纵然有数量如此之多的公众号,但是其中真正在用户群体中有巨大影响力并获得用户认可的“公众大号”却总是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的公众号没有了解用户的阅读心理。

在我看来,在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心理有6个特点。我要知道得比别人快

无论是娱乐圈的明星八卦,还是新上映电影的影评,抑或是“咪蒙”禁言结束后再发推文,所有新闻,用户都希望自己知道得比别人快,比别人早。因为在社交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朋友圈里的消息达人,如果很多大的新闻事件他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的,那么他就更愿意去发朋友圈、发微信群,甚至直接发送给朋友,这是他的优越感、满足感的来源。

知道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热点你发得稍微晚点,阅读量就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当用户不再是朋友圈中第一个发该信息的人,他就不好意思再发朋友圈了。所以,作为内容提供者,我们每天都要为如何更快地为用户做信息服务努力,我们成就了用户,用户才会成就我们。我要知道得比别人多

大家平时都会追热点新闻,大多数10万+的热点文章是将一个热点人物或一件热点事件解读得极为透彻。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愿意将更全面、更清晰的内容分享出去,而不是分享那些短消息和短新闻。因为用户在分享你文章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借你的内容展示自己的见解、品位。

因此,作为内容的提供者,只有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供出比别人更多的料,让内容足够丰富、有厚度,用户才更愿意去转发、分享。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只用一篇文章,就能够将一件事情说得足够清楚、透彻,让用户觉得看这一篇就足够了。我要知道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新媒体时代,也是每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人的表达欲、表现欲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尤其是年轻人,有时候甚至将和他人不一样当成了做事的准则,这也是如今新媒体百花齐放的原因。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从标准化消费到个性化消费,无论内容还是产品都是如此。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你能不能发现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情。第二,你能不能提供一种新鲜的观点或者认知。所有的用户都喜欢新鲜的内容,而不是老生常谈。另外,在传统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是“客观中立”,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个性鲜明的主观表达”却更受欢迎。著名的互联网评论家Keso(洪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少跟我提客观。我要读有用有趣的内容

@有用 有用指的是显性的有用,或者说叫功利性阅读。比如罗辑思维做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面就有两个对比起来很有意思的付费专栏。一个是和菜头的《槽边往事》,一个是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两个都是得到最早的主推专栏之一,但是最终和菜头的栏目仅仅卖了不到3万份,而李笑来的栏目却卖了超过17万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实从专栏的名字就可以初见端倪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谁不需要,谁不向往呢?

@有趣 有趣是指用户不希望你像一个机器人一般,生硬地推送理论知识、讲道理、陈述事实。你要以人格化的形象,以吐槽的口吻把严肃的知识抛出来。

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经济学的大部头,但《牛奶可乐经济学》却无比畅销,为什么?因为作者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场景,把很多有用但无趣的经济学知识变得既有用又有趣,所以才能获得成功。连传统的纸质出版物都在追求有用有趣,新媒体更应如此。我要更高效地阅读

罗振宇老师在2016年提出一个概念叫GDT,即“国民总时间”。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都越来越宝贵。

因此,谁能帮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谁就能成功。但是我们却不能像微信教父张小龙所说的那样“让用户用完即走”。因为媒体天生就是要争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所以,最好的方向不是让用户停留的时间变短,而是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或者是在信息量不变的前提下让用户更快获取。我要更好的阅读服务

如今的用户之所以越来越挑剔,就是因为内容已经从十几年前的供不应求,变成如今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了,从信息匮乏变成了信息海啸。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内容生产者可以随心所欲,而在供大于求的时候,只有用户才可以为所欲为。你仅仅写得好还远远不够,你还要让用户看得舒服、看得开心。

想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从更好的排版、更精致的配图、更有节奏的推送时间、更好地帮用户提炼重点亮点、更快更好地与用户互动等多方向入手。同时也要提醒一图1–1 文章的排版、配图点就是,在新媒体时代,写作者应该抱着服务者的心态创作,用户就是上帝(如图1–1所示)。

用户的心智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城池,而想要攻破它,不仅仅需要内容、服务这样的神兵利器,还需要去了解它,走近它,知己知彼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媒体编辑的能力构成

目前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总体还处于摸索阶段,行业内并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交流机制。在这样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就更加需要新媒体编辑具备更多、更强的能力。通过我自己的实践,以及从业两年间对大量优秀新媒体人才的观察,我认为新媒体编辑需要的核心能力主要有以下6点。内容选题能力

这是新媒体编辑的第一个重要能力,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最初来自雷军,虽然略显鸡汤,但却一语中的。对新媒体编辑来说,怎么去写只是战术问题,而写什么才是战略问题。

很多时候,你动笔时就注定会输了。这不是内容质量的原因,而是选题的错误。从做爆款文章这个维度上,选题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选题选对了,获得10万以上的阅读量将会非常轻松,反之则难如登天。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找选题能力将决定你的生死(如图1–2所示)。内容写作能力

对于新媒体编辑来说,写作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无论你的公众号内容是原创、采访还是整合,都需要你拥有出色的写作能力。如果你的写作能力非常出色自然很好,但是如果你的文笔没有那么好,也不必太过担忧。只要你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通过文字把事情讲述清楚就可以,毕竟公众号运营比拼的是图1–2 文章选题综合能力。内容运营能力

内容运营是什么?我给它下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定义: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让内容价值得以最大化。内容价值最大化包括:连接更多的用户,获取更多的用户。而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如何包装内容和分发内容。取标题、优化开头结尾、加配图、画重点、做排版、提炼小标题、做音频和视频等,这些都属于如何包装的内容。

而如何选定推送时机,如何运营用户在朋友圈、社群分享,如何同步今日头条、知乎、简书等其他内容平台,如何分发给其他账号转载等工作,都属于如何分发内容。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内容运营的完整过程。

这一系列的运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把产品包装并通过各种渠道推向市场、推向用户的过程。在如今这个时代,写完一篇文章仅仅是第一步。用户感知能力

用户感知能力将成为以后新媒体编辑最重要的一项核心能力。因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内容服务都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所展开的。所以你要准确地了解用户,掌握用户的属性,甚至你还要去学习心理学,研究人性方面的知识。

如果你具备以上所有能力,再加上一定的文字水平,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传播高手。作为最会做传播的“新世相”的创始人,张伟就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做传播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去想传播,跳出来,回到问题的本质,你想要影响哪些人,你就去想他们日复一日的痛苦是什么、焦虑是什么,你去理解,然后提供解决痛苦和焦虑的办法。这些都做到了,你的内容传播就一定是非常成功的。用户运营能力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用户运营,那么用户运营到底是什么呢?我可以为它做一个通俗的解释: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与用户发生更多的连接,加深与用户的关系。

仅仅吸引用户去点击、阅读,这样的连接是很淡薄的、经不起考验的,这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用户运营的原因。其实,用户运营无非就是引导用户投票、点赞、评论,做用户社群、线上线下活动等,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你能够日复一日地认真执行下去。大众审美能力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新媒体编辑当成是一名产品经理,只不过我们打造的是内容产品。在传统媒体,一个内容产品的生产流程是:记者写稿、编辑审稿、校对改错别字、美编排版、摄影师作图,大家只需要各司其职就足够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编辑要把控一个内容产品打造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这时你的审美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审美能力相对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界定的能力,而且不论是从图片、选题还是文字、排版上,体现的都是账号的人格化形象。所以,我们需要的审美其实是大众审美,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如果你的审美能力足够好,做出来的产品就是有品位、有灵魂的。而如果你的审美能力不足,无论你怎样努力,做出的产品也难以得到用户的青睐。所以,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是新媒体编辑的一个重要课程。输出的前提是高质量输入

如今,新媒体编辑不能仅仅想着如何做内容的输出。其实,我们的工作应该包含了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做高质量的输入,才能进行新思考,得出新观点。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抢占用户。如果只输出不输入,即便你学富五车,迟早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但是,我也发现了如今人们的普遍问题,那就是阅读质量太差。这里的质量指的并不是阅读内容的品质,而是输入的有效性太差。很多人可能每天会去读十几篇好文章,但是刚刚读完就忘记了,什么也没有学到,这就是无效阅读。想要提高阅读质量,保持持续的内容输入,就要做到以下6点。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我认为,现在人们阅读质量低下,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的阅读大多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预期。我时常会听到周围的人定下这样的目标:我这周要读完两本书,我今天要看完10篇文章。在我看来,这样的目标很可怕,因为他只是为了阅读而去阅读,并没有想过要通过读这篇文章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学习什么技巧,这样的阅读往往意义不大。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习惯,比如当我看到公众号“新榜”推送了一篇文章《“十点读书”粉丝破1500万!8条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内容创业者思考》准备阅读时,其实我心里就已经有了目标和预期。我希望自己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知道“十点读书”最新的发展情况,了解“十点读书”的8条成功经验是什么,并且思考这8条经验中哪些对我有用,哪些是我讲课的时候能够教给同学们的,等等。

当我为自己制订了目标和计划后,我就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找答案。当我读完时,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不是花费10分钟读完后,仅仅发出了一个“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的感叹。记住,千万不要将读完当成你阅读的唯一目标。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

你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没有输出的输入是没有价值的。输出是一个提炼、归纳、总结、重新演绎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变成你的知识,否则你只是“读过”“看过”,仅此而已。

用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老师的话说,“做笔记不是让你抄句子,那不叫输出,那叫练习打字”。当然,输出也并不是说让你写一篇阅读心得,你只需要写几句自己的思考就可以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动脑去思考。另外,脱不花老师还建议,你在做输出的时候,最好是把你的输出公开,比如你要发在朋友圈,或者讲给你的同事听。因为你一旦决定公开,就会更加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会在意别人能不能看懂、听懂,这会倒逼着你提高输出的质量。更聚焦的主题式阅读

每天阅读的内容不宜太过杂乱,因为这样会分散你的精力和注意力,降低阅读质量。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主题式阅读,在一个小周期内解决一个问题。当然,这并不是强迫大家在一个周期内只能看一个主题的文章,如果这样会很枯燥,容易减少阅读兴趣,那也应该有所侧重,将70%的时间放在该主题上。

我看过一个非常短,但是非常有意义的故事:有一天,比尔·盖茨的爸爸让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在纸上写下一个对自己人生最有帮助的词,两个人写之前没有过任何沟通,但两个人写了同一个词:专注。反复地阅读经典文章

很多人太过于追求读新鲜的东西,看过的东西不想看第二遍。这并没有错,因为大多数人都喜欢新鲜,不喜欢重复。但学习恰恰就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很多知识,仅仅看一遍是无法完全掌握的,需要反复地学习,温故而知新。

我平时有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当我看到一些人所写的有真材实料、有深度思考、有实用干货的文章(比如李叫兽、梁宁、陈春花等人的文章)时,就会在微信里进行收藏,并且添加在相应分组,因为我需要反复阅读这些文章,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你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就要逼着自己做这样的事情。阅读时,请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我们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来看他人的东西,有自己的思考;但同时也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学习他人身上的那些闪光点,这其实并不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花了一整年时间去批评“咪蒙”的各种缺点,但除了释放愤怒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而我却用这一年的时间,学到了“咪蒙”的选题套路、标题技巧和传播思维。阅读过程中不断代入自己的工作场景

作为一名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员,我在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选题怎么样?题目起得好不好?这篇文章的目标用户是哪一个细分人群?解决了用户的哪一个具体需求或痛点?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文章有哪些好句子、好观点、好故事以及为什么好、能不能为我所用?等等。

在你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虽然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但是也要带着编辑的眼光。用用户的身份去感受,究竟是怎样的内容和逻辑才更加能够吸引你的目光。看到无趣的文章时,想一想自己的工作,自己是否也写出过这样的内容,如果一篇文章连你自己都无法吸引,还怎能奢求用户们买账呢?唯有如此换位思考,你才能保证读过的东西能够对自己的新媒体有所帮助。

只有有技巧、有目标地去阅读,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用正确的方法,“让天下知识,为我所用”。第2章账号设置是公众号成功的第一步账号设置是公众号运营的第一步,内容包括公众号名称、功能介绍、头像和菜单设置等。通过精心设计账号信息,运营者得以初步建立公众号的对外形象。取个让全世界都能记住的好名字

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名字起得好,公司发展好。苹果、华为、奔驰、三只松鼠,这些成功的公司和产品,几乎全都有一个好读、好听、好拼、好写、好记、好传播的好名字。

名字是公司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就如同一个人的姓名一样。其实不只是公司名和产品名,只要涉及名字,都非常重要,公众号的名字当然也是如此。一般人起名字,第一,不会用生僻字,因为人名不好记的话,就不容易被更多人知道;第二,不会用贬义词,因为这会给人不好的联想,虽然容易被记住,但是对个人有负面联想,会与很多合作机会失之交臂;第三,不愿起大家都用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太普通,没有个性,没有生命力,勉强记住了,也容易跟别人混淆。

公众号起名的原理与此类似,由于需要承担宣传推广任务,公众号的名字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用户始终伴随,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那么一个好名字有哪些特质,又对公众号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降低认知成本

取一个好名字,往往就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向用户解释你是做什么的,能够让人一下子就了解你,比如“创业家”“投资界”一看就明白,几乎是零成本认知。降低传播成本

公众号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文字和声音这两大渠道。名字好听、好读、好写,往往能够让用户乐于分享和传播。比如“一条”“二更”“差评”这样的名字就极易传播。“花儿街参考”就不好,因为打字的时候老是打出华尔街,“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也不好,不管是读出来还是用输入法打出来都很困难,这样就极大降低了传播效率。另外,认知成本高的名字传播成本肯定也高,因为你在解释名字的过程中就降低了传播效率,比如“36氪”和“槽边往事”。占领用户心智

好的名字应该可以体现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定位,用户看到名字会产生内容联想,迅速判断是否为自己所需并且在有所需要时,第一时间想到你,这就是占领了用户心智。因此,要尽量让你的账号名字和一个行业、一个细分领域,甚至一个产品品类在用户心里进行绑定。

公众号起名是一门大学问,取个好名字可以省去运营者很多推广的精力,自带流量入口功能。基于以上三大作用,我总结出给公众号起名字的7个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述具体场景 互联网注重效率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场景的描述能够增强词汇的表现力,有利于公众号后期推文时的传播效果,是增加公众号影响力的上佳之选。所谓具体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时间场景、空间场景和行为场景。

十点读书、深夜发媸、深夜谈吃等公众号名称,属于典型的时间场景描述;而办公室奇葩说、西二旗生活指北、职场实用心理学等公众号,则明确告知用户内容围绕的具体空间;再如被窝阅读、读首诗再睡觉,用户阅读这些公众号时便会在其脑海中勾勒出某个具体的行为。

@强调目标用户 你的内容产品的用户定位是什么?哪些人应该关注你?你要让用户看到你名字的一瞬间就知道你的定位。因此在公众号名称设置中,可以加入某一特定行业的词汇,比如餐饮、汽车等,就会引起特定兴趣的用户的关注,有利于公众号在行业内获得广泛传播。

比如一家经营家居用品的企业,公众号名称可以是“家居一点通”或“家居全知道”。这种名称直接体现出企业的行业特征,以便吸引对家居行业感兴趣的用户。

@突出功能价值 对于公众号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你是干什么的。因此将具体功能加在名字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设置。

比如笔记侠的主要功能是分享笔记,顶尖文案的功能是分享文案,长江商业评论的主要功能是对商业案例评论进行解读……

这种设置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在用户搜索相关关键字的时候,会自动出现公众号的信息,增加了公众号的曝光度。

@展示品牌内涵 名字的含义丰富,很多时候,品牌格调、内涵都可以用一个特别的名字来表达。

比如公众号“我走路带风”这一名字直接体现当下年青一代追求个性的鲜明特点,十分贴合其运营者宋澍泽——一个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女孩——的个性,也成功地为其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使用常用字词 要用通俗易懂的、大众熟知的词汇,不要自己造词,尽量少用大家不认识的字词、比较难拼写的字词,也绝对慎用中英文、汉字拼音组合。一个生僻拗口的名字,通常很难被大家所熟知。

@名字尽量简短 有些名字会因为太长极大降低传播效率,比如“BMW宝马摩托车中国”“化妆师MK–雷韵祺”。请注意,我强调的是名字尽量简短,并不是说越短越好,完整表达是名字简短的前提。

@直接使用运营方名字 顾名思义,就是取名时直接使用公司名、产品名或者自己的名字。因为名字是很重要的品牌资产,所以如果你的公司、产品名字很不错,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比如“中国移动”“万达集团”“绝味鸭脖”和“乐纯的伙伴们”等。

如果你是个人账号,也可以将自己的名字作为公众号的名字,比如我叫粥左罗,我注册的公众号也叫“粥左罗”,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帮你持续地积累影响力、打造个人品牌。你也可以在你的名字基础上改造,比如“吴晓波频道”“王路在隐身”等。

以上公众号起名的7大技巧,彼此间不但不相互冲突,大部分还能互为补充,适合组合使用。公众号的名字如果能满足多个不同的命名技巧,成功的概率相对而言会提高许多。

比如“十点读书”读书两个字强调了目标用户,前面再加个十点又突出了使用场景,同时十点和读书又属于常用字词,读书还属于行业常用关键词,所以“十点读书”是一个传播效率高又能占领用户心智的好名字。

需要注意的是,取名本质上属于艺术创造行为,不能纯靠方法,还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借助你的艺术直觉、取材于你的见识和经验,然后再用这7个技巧去检验、优化、调整你的公众号名字。突出头像,赢得更多记忆

一般而言,logo(商标)就是一个品牌的影响力终端,因此我们需要更好看、更简单、更有辨识度、更好记忆的logo。而公众号就是你要做的一个产品,是你要花金钱和精力打造的一个品牌,那么你的账号头像就相当于你这品牌的logo。要想在诸多公众号里脱颖而出,头像设计必不可少。

那么,一个好的公众号头像应该符合哪些设计标准呢?我总结为以下4点:风格极简

简单是公众号头像设计时的第一标准,在碎片化时代里,要想让用户记住你,就要学会做减法,不能logo、汉字、英文、符号、数字等什么都往头像上放。什么都想让用户记住的结果,往往是用户什么也记不住。请记住,少即是多,懂得克制,才能赢得更多记忆。色泽鲜明

首先,颜色不能多,两种颜色最佳,尽量不要超过三种;其次,颜色要够纯够亮够饱满,尽量少用暗色,尽量不要模糊不清。比如“36氪”和“支付宝”都采用了蓝底白字的设计,两种颜色都非常纯(如图2–1所示)。图2–1 “36氪”和“支付宝”的头像设计

举几个反例,我很喜欢看的“槽边往事”“吴晓波频道”“科技美学”,头像的颜色都非常复杂,而且每种颜色都不纯,看起来暗淡无光。同样类型的头像,“罗辑思维”和“成甲”的颜色就非常好,一看就是经过专业拍摄、修图做出来的。关联名字

公众号头像最好跟名字有关联,名字和头像同属一个系统,应该起到互相解释、互为补充的作用,让用户看到公众号的名字和头像后,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比如“插坐学院”的头像就是个三孔插座(如图2–2所示),寓意充电。这种设计让用户一目了然,增强了对公众号的印象。图2–2 “插坐学院”头像设置图片清晰

高清图片给人的视觉体验是无可比拟的,企业头像应当使用像素较高的图片,不仅能够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还能完美呈现企业的重要信息,一举两得。

在明确了公众号头像设计的四大标准之后,应该选取什么样的题材作为头像元素呢?对此,我总结出了公众号头像的设计方向,以供参考。使用文字

@用账号名字 账号名字是最常见的公众号头像设计方向,能够明确传达品牌形象,让用户对其产生较强的信赖感,形成品牌影响力。这种头像非常简单直接,就是直接用账号名字作为头像,背景色就是你的品牌色。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名字全称+品牌色背景 比如“平安证券”的公众号头像就是红底白字的“平安证券”四个字(如图2–3所示)。这种设计风格简单明了,体现出公众号积极进取与冷静细致的完美结合。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其主营业务,也传递了公众号的内在文化,是许多公众号品牌的首选。图2–3 “平安证券”公众号的头像设计

@名字中的一部分+品牌色背景 比如“差评”公众号的头像就是一个黑底白字的“差”字(如图2–4所示),清晰明了,让人印象深刻。图2–4 “差评”公众号的头像设计

这一条多用于企业新媒体,自媒体就不太合适,试想一下,如果“罗辑思维”的头像只用一个“罗”字,“吴晓波频道”只用一个“吴”字,是否会很奇怪?用人物形象

使用人物形象是极为常见的公众号头像设计方向。这种设计使品牌的人格化进行得更加彻底,增进了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对于公众号的品牌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条多适用于自媒体账号,具体也分4种:

@用个人真实头像 比如“罗辑思维”“年糕妈妈”,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找专业摄影师拍摄、修图,避免直接用模糊不清的日常照片,照片模糊会让用户感觉你的专业度较低,过于随便,降低品牌质感。另外,尽量只用头像照,不要用上半身照,更不要用全身照。

@用个人漫画头像 这种头像设计方向,适用于不想直接用个人的真实头像,但还想展现出具有辨识度的人格化公众号。如想实现这种效果,运营者可以请设计师或漫画师以运营者为原型进行漫画头像创作。

比如咪蒙,就以自身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如图2–5所示)。这样的设计很容易拉近其与粉丝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图2–5 “咪蒙”头像设置

@用账号IP漫画形象 很多账号都会进行IP(知识产权)化运营,这样的账号通常会直接设计一个经典的IP漫画形象作为头像,比如“少女兔”的头像就是一只可爱的兔女孩,“同道大叔”则是一个蓄着胡子的大叔形象(如图2–6所示)。图2–6 “少女兔”和“同道大叔”头像设置

@用品牌logo及其衍生 品牌logo除了具有鲜明的识别度,还承载了公众号的文化精神,是头像设计时的上佳选择。将品牌logo进行拆分,取其精华部分或者增删部分内容,凸显公众号的特殊定位,也是头像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本身有企业、有产品,现在要做一个新媒体账号,那就直接用品牌logo就可以,比如“小米公司”“海尔集团”等。(2)没有企业和产品,现在开始做公众号,那就可以请专业设计师,根据账号的品牌格调和内容风格设计一个logo形象,比如“插坐学院”“硅谷密探”等都是这样。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跟设计师反复沟通,确保最终的效果能够准确体现你的策划意图。

公众号的头像和名字,是用户每天都会多次面对的部分,更是你账号品牌资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对待。以上四种设计方向,代表了公众号头像设计的主流思路,当然也有些公众号会独辟蹊径进行细节创新,比如用账号名字做头像的公众号,可以在字体上进行微创新,用以提升账号辨识度。

我个人建议:不管你最终采用了哪种设计方向,一定要找个专业的设计师操刀制作,切莫为了省下设计费用而自行琢磨。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一个事情能做成做好,因素有很多,千万不要看到一些头像不怎么样但做得很成功的大号,就觉得头像不重要,你永远都可以做得更好。功能介绍,让用户感知价值

在公众号名称和头像确定之后,需要填写的是公众号功能介绍一栏,这一栏将会展示在公众号名称下方,是用户了解公众号的一扇窗户,在账号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顾名思义,功能介绍主要是说明运营者开通公众号的作用。大部分企业会添加用词相对而言比较官方的语句,比如:某某企业官方微信,提供某某服务。但是这种信息就如同企业在自我狂欢一样,不会引起用户的兴趣。因为信息中没有用户相对敏感的节点,用户无法感知这些信息对于自身的价值,不会产生想要接触、了解的想法。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让功能介绍变得有价值又吸引人呢?我观察了大量的优质公众号后,总结出以下6个技巧(如图2–7所示)。图2–7 写好功能介绍的6个技巧强调账号的功能价值

为公众号进行功能说明时,一定要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的内容能给我提供什么服务,避免用户无端猜测。“为用户提供理财服务”“为用户提供送餐服务”都是比较典型的写法。然而,这种写法虽然说明了服务范围,却无法让人印象深刻。换言之,在用户的意识中,提供理财服务以及送餐服务的公众号很多,功能介绍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跟其他公众号实行有效区隔,难以触发用户的关注欲望。

在实际操作中,功能介绍在强调功能价值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突出自己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比如“插坐学院”功能介绍中的“职场充电第一站,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每晚21点21分准时分享”,不仅强调了其“职场充电”的功能,还强调了自己“准时”的特点,起到了明显的宣传作用。强调内容的服务形式

上一个技巧是告诉用户你能提供何种服务,而这个技巧则是告知用户你将会用何种形式为其服务。同样以插坐学院为例,“每晚21点21分准时分享”就是其服务形式。强调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

直接告知用户你就是行业内最好的,这样的介绍简单直白,往往容易抓住用户的心,直接起到推广作用。

比如“人物”的介绍就是“最好的中文人物报道”;“团结湖参考”的介绍就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时政评论号”。强调内容专业性

很多时候,要想成功吸引用户的关注,你还需要向用户证明你的内容是专业的、值得信赖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内容比较专业的领域,比如财经、理财、管理、健康等领域,你需要但你不能直接说“我是专业的”,而要用侧面证明的方式。

比如“新经济100人”在功能介绍时会强调自己是“最懂新经济的创投服务平台”,由《创京东》《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作者李志刚和他的小伙伴们打理,以管理团队的知名度来反映自身的专业性。强调使命、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

传达使命、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介绍方式。这种介绍方式一方面可以对公众号的受众进行标识,以此来吸引志同道合的精准粉丝,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阐明优势,提升用户关注的可能性。

比如,“清单”公众号的定位是为用户推荐一些实用的东西,其“用心生活,认真花钱”的介绍,将自身使命以及主要功能准确地传达给了用户,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精准用户。激发用户的探索欲望

不直接说明自己的内容价值、用户定位,而是用一句非常特别的文案,激发人们对它的探索欲,让人忍不住想了解更多。目前这种方法也被广泛使用,效果明显。“咪蒙”的一句“我从没见过你,但我懂你”,就曾经成功激起了众多用户的探索欲望,想要看看“咪蒙”到底怎么“懂我”。

以上就是写公众号功能介绍的6个技巧,大部分公众号都会将其中的几个技巧组合使用,比如“36氪”的介绍“36氪是中国领先的新商业媒体,提供最新锐最具深度的商业报道。我们强调趋势与价值,我们的slogan(口号)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这里就运用了三个技巧:强调行业影响力和权威性、强调账号的功能价值、强调账号的使命。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组合哪些技巧,都要尽量符合以下两条功能介绍的硬性标准:看得懂,易传播

简单来说,就是要简单、直接、通俗易懂。

首先,要降低人们的认知门槛,说大家一眼能看懂的话。其次,语言一定要干净利索,能一句话说清楚的事儿坚决不要用两句话。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是否达到这个标准?很简单,就是要看用户是否可以轻而易举地向别人转述。比如我向朋友推荐“十点读书”,他问我这个号是干什么的,我可以直接告诉他:“深夜十点,陪你读书。”能帮用户做决策

功能介绍应该让用户看了更容易判断是否应该关注你,而不是举棋不定。为什么用户会犹豫?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说明白你能给他提供什么服务,你没告诉他你的行业影响力和专业度等。

比如,甲喜欢看人物报道类的文章,当甲看到“最好的中文人物报道”这样的功能介绍时,当然会关注“人物”这个账号;乙是一个烘焙爱好者,当他看到“全面解决配方、教程、原料、工具的一站式烘焙平台”这样的介绍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关注“i烘焙”这个账号。这就是帮用户做决策。

总而言之,在功能介绍中,不能只是干巴巴地“介绍”。传达的信息需要针对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感受到价值,这样的功能介绍对企业才是有意义的。自动回复:高互动率的首个关键节点

后台自动回复是公众号设置的一项基本功能。用户关注公众号之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关注自动回复。关注后的自动回复文案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这是你跟用户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所以你要把握住这次机会,设法跟他产生更多的关系。

在研究了大量优质账号的自动回复之后,我总结出一个规律——那些较为成功的公众号,自动回复一般包括以下三大部分:欢迎文案

作为对用户关注行为的回馈,欢迎辞是必不可少的(如图2–8所示)。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必备设置。文案的风格并没有固定的要求,但要能够体现你的内容风格和格调。

设置关注自动回复,会使用户感觉公众号很用心,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如果关注之后没有自动回复,容易让用户产生此公众号疏于管理以及冷冰冰、不友好的第一印象,对公众号日后的推广活动十分不利。自我介绍

图2–8所显示的“王左中右”设置的自动回复中,在欢迎辞之后,便对自己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也是公众号自动回复中很常见的一种方式。用户通过头像、名字、功能介绍会对你有一个初步了解。你可以在自动回复里继续补充,让用户更全面地了解你,还可以利用回复设置宣传企业的文化价值,介绍你提供的服务类型以及服务形式等。引导用户参与互动

自动回复文案的核心诉求就是想办法让用户有更多的停留,让用图2–8 “王左中右”的自动回复户和你发生更多的关系,进行更多的互动。通过互动营造参与感,让用户对你产生更多的了解,对你了解越多就越容易喜欢你,这样用户首次关注后,对你的第一印象就会特别好。常见的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方式有:引导点击超链接,引导回复关键词,引导点击菜单栏和其他的互动方式。

@引导点击超链接 链接的作用是引导用户浏览其他内容,可以是公众号推出的一些活动,也可以是已经发布过的历史文章。

比如公众号“清单”在自动回复中设置了很多超链接(如图2–9所示),这样的应用不仅可以引导用户点击相应链接内容,方便快捷,还能够让整个界面简洁、大方。如果将其替换成一些密密麻麻的长网址,则会导致界面脏乱差,影响用户体验。

超链接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在代码(把你要显示的文字放在这里把你要显示的文字放在这里)相应位置中,填写需要跳转到的链接地址以及要显示的、让用户点击的文字,然后打开公众号后台,打开被添加自动回复,选择回复“文字”,把已经插入好“跳转链接”和“显示文字”的代码复制并粘贴在输入框里就可以了。

@引导回复关键词 在欢迎辞中插入引导回复关键词也是自动回复中非常常见的内容。与用户直接接触的任何界面都是大好的营销机会,因此欢迎辞除了承担社交功能,给用户良好体验之外,也是一个巨大的广告位。可以利用回复设置宣传品牌的文化价值,推广公众号相应内容。

@引导点击菜单栏 根据需求,大多数公众号都会设置一些个性化的菜单栏,这些菜单栏中包含着其较为重要的信息,是公众号和用户进行交流最为直接的窗口。因此,在自动回复中设置一些点击菜单栏的引导语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充当使用指南,避免新用户不知如何查询相应内容,而且可以有意识地将用户引向自己想要让用户看到的内容。

比如点击关注公众号“庞门正道”,其自动回复中就包含了引导关键词设置——“回复‘历史’,有你想要的”。同时,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还设置了相应的使用指南图2–9 “清单”的自动回复——“或者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什么?不是你想要的?那么你点击右下角的菜单,打开庞门正道2周年那个~”(如图2–10所示),让刚接触到这个公众号的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拉近公众号和用户的距离。

@其他的互动方式 用户关注公众号,只是因为对某些信息有兴趣,如果可以在欢迎辞中设置一些能够引发用户交流的互动活动,则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也让用户更加走近公众号。比如“清单”的自动回复中便写道:“最后,告诉我你是从哪里找到我的好吗?”,而“改变自己”的文字回复中也包含了“小调查:你是如何知道‘改变自己’的呢?”

当然,自动回复的设置除了回复文字,还可以回复图片和音频,比如“大象公会”的自动回复便是一只大象从火车里走出来的照片图2–10 “庞门正道”的自动回复(如图2–11所示),“顾爷”的回复便是运营者亲自录制的一段欢迎语音。这样能够让公众号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更亲切、更容易塑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