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悟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22:01:25

点击下载

作者:高金锁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煤海悟道

煤海悟道试读:

思政篇

述腐败问题

党政机关中的腐败现象,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意见最多的问题之一。能不能有效地把它限制在最小范围,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能不能健康顺利地开展,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由此,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郑重提出,要把解决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作为这次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来抓。

但是,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党内的腐败问题,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党目前的整个状况,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一、正确认识当前党内的腐败现象

对于党内的腐败现象,在人们认识上并不完全一致。突出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有的同志看改革开放的成绩多一些,对腐败现象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二是有的同志把腐败现象看的过重,对发生的原因认识不清,产生了很重的悲观情绪。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着腐败现象;我们党员的大多数是好的,但有少数的腐败分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站在建设和改革的前列,引导群众走勤劳致富和共同富裕的道路,表现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说,如果没有我们党良好的自身建设,没有广大党员同志的积极努力,我们取得十年改革的巨大成就,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肯定党的自身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的党员同志是好的,并不是以此来掩盖腐败现象的存在,否认少数腐败分子的存在,而是为了使人们对党的整个肌体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把影响健康的腐败部位看的更清楚,把导致产生腐败现象的病根看的更准确。这样才能找出有效的治理方法,而不致于把健康的整体与非健康的局部混为一谈,甚至把非健康的枝节部分误诊为主体部分,那样不但治不了病,而且还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因此,用全面的观点、改革开放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当前党内的腐败现象,是正确认识腐败现象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坚定我们战胜腐败的信心。二、腐败现象的表现及危害

腐败现象的表现多种多样,其危害也相当大。腐败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违法乱纪。一些党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敲诈勒索,偷税漏税,官商勾结,倒卖国家紧俏商品,从中牟取暴利。有的甚至丧失国格、人格,损害国家尊严,败坏国家声誉。

二是以权谋私。一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工作之便,在选拔干部、人事调配、资金和物质分配及招工、招生、毕业分配、子女出国进修、职称评定、分房、落户、征兵等等事情上,以金钱和物品为纽带,占便宜,徇私情,拉关系,做交易,钻改革的空子,损公肥私。

三是贪图享受,铺张浪费。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肆挥霍国家钱财,讲排场,摆阔气,动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游山玩水,慷国家之慨,肥自己之私。

四是官僚主义严重。某些党员干部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一言堂,家长制,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等。

五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有的党员和党的干部,不执行党的决议,言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培植“关系网”,拉帮结派,山头主义;散布流言蜚语,拨弄是非,诬告陷害等。

党内的腐败现象,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它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干群关系。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和干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政府的声誉。所以,少数党员干部的腐败所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块肉坏了满锅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是直接危及着改革大业的成功。腐败问题易使改革措施走样变形,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例如承包制中出现的“权利承包”,“权利入股”,厂长经理负责制中出现的滥用职权、排斥异己等。它降低了社会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并滋生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比如随着价格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群众对改革的社会承受能力问题日渐突出。而有些干部却大权大捞,小权小捞。如此,群众谁愿意与这些领导共度难关?随之而来的是不满、骂娘。它易使我们难以在改革中建立起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既无法形成对效率的刺激,又难以实现任何意义的公平。如有的单位的“经营”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靠山”和权力,机会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失去了平等这个前提,效率从何说起?它易使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的新秩序难以建立。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但在目前法律与权力的斗争中,法律在总体上并不占有太大的优势。它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如现在有种说法,叫“五子登科”,条子、票子、面子、门子、老子。这五子只要占一子,什么当官、发财、办事、处世等等都不是问题。这样一来,极易引导人们将心思都用在研究“关系”上,自然影响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三、党内腐败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在探求党内腐败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上,常可听到一种说法,即这是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造成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第一,纵观中国古今历史不难看出,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哪个党,哪个派,一般情况刚开始一段时间,大都是生气勃勃的,但到后来,都因腐败而衰亡。那时候,并没有搞改革开放,但依然也出现腐败现象。第二,改革开放,使过去没有可能滋生和表现的消极面有了表现的机会。现在党内的腐败现象,在过去封闭状态下虽有发生,但不像现在这样严重,因为那时条件不同。好比一个人生活在纯净的空气中,虽没有抵抗力,但也不易得病,也就是说,有些腐败的东西不大有机会表现。现在开放了,外面一些腐朽的东西乘机渗透进来,内部原有的腐朽也从缝隙中冒了出来,都有了表现的机会。

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大致也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来自几千年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社会存在所形成的封建的、小生产者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它不可能随着封建制度的消灭而消灭。其残余思想,诸如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特权观念等等,都在影响着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这些残余思想,一旦遇到适当的气候和土壤,就会转化为一定程度的腐败。

二是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制度不完善,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空子和缝隙不少。改革以来,我们逐步引入市场机制,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换时期。在此期间,原来旧的规章制度已失去了作用,而新的一套制度又尚未建立;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形成。因此在制度上、政策上出现了某些漏洞,致使某些人有了可乘之机,也使得腐败现象得以扩展。众所周知的“官倒”现象,就是利用了“双轨制”中间的可乘之隙,将权力转化为金钱的。

三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党的自身建设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适应,从而出现了“治党不严”的现象。诸如一些党的组织软弱涣散,党的纪律松弛,思想政治工作放松等。这样,在金钱和其他利益的诱惑下,有些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乱了阵脚,把人民给的权力,当成了金钱的“兑换券”。

四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权力失去制衡。刘少奇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国家领导人的权力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什么事情他有多大权力,什么事情不准他做,应该有一种限制”。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权力实际上已失去了必要的制衡,尽管我们有各种监督部门、党纪国法,但由于种种原因,那些应有的监督作用发挥的并不好。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腐败问题

党内腐败现象,实质上是一个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不发达走向发达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物,这就决定了其存在的长期性,因此我们同它的斗争也是长期的。那么,也就决定了在改革中,采取措施,把它限制到最小范围,而不可能停下改革来打扫“灰尘”,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将它一下子彻底根除。同党内腐败现象的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肯定这一点,并不等于这项任务可以慢慢来,相反,必须在正确认识它的基础上,把它抓紧,拿出对症下药的办法,抓出实效来。从当前来讲,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深化改革,综合治理。同党内腐败现象的斗争,离不开改革这个大环境。如果整个环境很差,局部搞的东西就很难巩固。所以,我们要抓紧治理整顿。继续深化改革,尽快地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净化腐败现象赖以生存的土壤,使之无机可乘。在与之斗争过程中,要综合治理。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制度的、纪律的、教育的手段,五管齐下,互相补充。查处危害严重的案件,抓紧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从严治党和加强思想教育等多项工作相互配合,同时进行。

二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在党的自身建设上,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和完善党的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党政分开,完善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制度、民主制度。同时要把好两关,一个是干部关。要把有无腐败现象、是否廉洁的要求突显出来,作为推荐、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一个是把好党纪关。对党内的腐败分子,有腐败现象的党员,要按党纪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党籍。对触犯刑律的,除予以党纪处理外还要绳之以法。

三是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党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和制约,对于保持廉洁、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纪检、监察、检察等法律监督部门,在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和发挥监督作用的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又应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除法律监督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的监督形式,如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等。这样不但强化了监督,而且还可以澄清一些谣言,有助于群众辨别是非,提高全社会的遵纪、守法意识。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透明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的方面扩大民主、公开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程度。要做到政策公开,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等及时公之于众。要做到程序公开。若不公开办事的程序,老百姓办事还是不知怎么办,还要托关系找熟人,这就容易形成产生腐败的漏洞。公开办事程序,就减少或堵塞了这些漏洞。办事结果要公开。政策、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了,就能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力量,对权力的行使就会产生有效的制约,就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使腐败现象显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容易使之受到制裁。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中解决党内的腐败问题,尽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还应看到,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有利的条件:腐败现象不得党心、民心,人人痛恨,这就使反腐工作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党中央十分重视,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我们通过法制手段,严惩了一批腐败分子:1982~1987年上半年,我党清除腐败分子177000多人,仅1987年就有25294人;处置了一些不合格党员。1988年在民主评议党员中的87000名不合格党员,已处理74000多人,其中清除出党的有23000多人,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动手,依靠群众,坚决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锲而不舍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把党内的腐败现象限制到最小范围,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党的建设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作于1989年3月,为井陉矿务局三矿党委形势教育活动授课之讲义稿)

论人力开发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人力开发,是企业为有效挖掘、合理使用、积极提高全体职工智慧和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按照科学规律最优化地使用劳动者,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使其转化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力量。煤炭企业的广大职工是煤炭生产建设实践的主体,是深化煤炭企业改革的主力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由此推动和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走上市场,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煤炭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和行业特点,研讨企业的人力开发,就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煤炭企业进行人力开发,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煤炭行业,则长期受着国家计划的高度集中控制。在人力开发方面,煤炭行业一直实行统包统配的办法,无论是劳动者还是企业,都没有选择对方的自由和权力。加之煤炭行业的作业环境艰苦等特点,使其在人力开发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难度更大,差距更远,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干部人事制度。原有体制下的干部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国家直接调入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军队转业干部等;二是由企业推荐、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人聘用干部,而后者只占其中的较少部分。最近几年,煤炭行业虽然在干部的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但从整体上看,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竞争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平庸者难以淘汰,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二是劳动用工制度。煤炭行业长期坚持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虽然在保障职工工作、生活和思想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其弊端也日见显露出来。工人一进企业门,终身则为企业人,能进不能出,不能合理流动,人人端着“铁饭碗”,造成劳动纪律松弛,劳动效率低下,劳动力不能及时适应企业生产任务和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需求,一些有毒有害或特别繁重的工种,劳动力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

三是劳动者素质的不适应。煤炭行业虽然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就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来讲,工作仍以笨重的体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另外,由于历史的源渊,煤矿职工多来自农村,具有班上为工、班后为农的特点,加之井下特殊的作业形式,使职工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受到限制。随着企业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必将对劳动者的脑力、智力因素提出更高的要求,劳动者的低素质与企业发展的高要求之间的差距不及时缩短,必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是畸形的人才结构。煤炭行业长期坚持以煤为主的经营战略,形成了单一的产品结构,影响了人才多角度、多层次、多种类的培养,出现了供需上、内容上单一,在发展项目上人才短缺,而在原煤生产上又似显过剩的畸形状况,严重制约和束缚了煤矿的多种经营向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的经营战略之实现。

五是人才流失问题。近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加工行业、流通行业及其他一些服务性行业,巧借“双轨制”之便,其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显著提高。相比之下,煤矿行业人多效低的矛盾更为突出,新井投入不足,老矿转产困难,相当多的人才“跳槽”改行,远走高飞,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历史证明,人力开发是企业兴盛衰亡的关键和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是市场竞争与生存发展之根本,是市场经济最急迫最根本的客观要求。产品的竞争最终反映了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与知识这个脊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煤炭行业要扭亏增盈,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奋斗目标对企业进行人力开发又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因此,煤炭行业进行人力开发,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人才辈出的机制与环境

要进行人力开发,充分挖掘职工蕴藏的无穷潜力,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切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转换窒息企业活力和压抑人才成长的旧机制,首先要营造一个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一是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职工中蕴藏的种种力量,如果不去调动,那只是潜在力量,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如果不去引导,那只是自发的力量,也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如果不去组织,那只是分散的力量,并不能形成有节奏的活动而成为有组织的力量。这就要求领导者去调动、去引导、去组织,这个过程同样也融入人力开发的过程。作为领导,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认识到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要不拘一格,在挖掘潜力与调动积极性上,教育与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要在市场竞争中去发现挖掘人力,要在市场经济中去培养锻炼和检验人才,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更新过去的陈旧观念,去挖掘在市场这个海洋中乘风破浪、真抓实干的先锋和勇士。

二是强化竞争观念。优胜劣汰能使竞争者处于高度应战状态,保持昂扬的激发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潜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在企业人力开发上,特别是在当今的分离承包、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等具体改革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竞争意识,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跃升环境。

三是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完全实行聘任制,搬掉“铁交椅”,产生原动力,对于受聘者,要严格考核,以便为干部的“上”与“下”提供可靠依据。对落聘者,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起重新振作的勇气。在劳动用工制度上,要尽快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劳务市场,消除全民工、集体工、合同制工、临时工、农民轮换工的界线,打破铁饭碗,产生紧迫感,使职工自己给自己压担子,找压力,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资分配制度上,要拉开档次,向苦、脏、累、险的岗位和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岗位倾斜,个人收入与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只要使企业提高了效益,减少了亏损,增加了利润,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对那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还要给予更高的收入及奖励,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三、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快煤炭企业的人力开发

就煤炭企业来讲,要进行人力开发,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足教育,提高全员的政治、技术素质。要进行人力开发,必须拥有雄厚的人力基础,而在这方面,煤炭企业却又是一个弱项,特别是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以尽快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要对包括领导成员、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工人在内的全体职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爱矿山、做主人、献身煤炭事业等不同内容的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通过加强管理、安全及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使企业造就一支思想好、技术硬、业务强、懂管理的过硬职工队伍,拥有了这样一支队伍,企业必将会人才济济,充满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在人才问题上要舍得投资,要有战略眼光。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千方百计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像珠海重奖科技人员一样,使人才不但拥有精神激励,而且拥有物质待遇。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人为本、人为贵的新观念,认识到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人才,企业才有希望。要舍得智力投资,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培养人才,从本企业的未来发展格局的实际,超前培养人才。切勿等米下锅,贻误市场机遇。

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挖掘人才。立足企业实际,眼睛向内,培养和挖掘内部人才。可采取送外代培、送外学习等形式,把企业中年轻有为、有发展前途的同志送出去深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企业领导者要勇作伯乐,善于发现潜人才,创造条件,使其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同时又要眼睛向外,引进企业的缺项人才。通过与大中专毕业生的双项选择,将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而又愿意与企业荣辱与共的精华招进企业,大胆赋予其施展的机会。通过劳务市场及其他渠道,招聘一些对本企业技术专业熟练的职工,使之不但发挥自身的作用,还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人员。同时,还要招聘一些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充实一线队伍,以带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将人才投身市场,提高其竞争能力。无论任何事物,若没有了竞争能力,自身的功能必将逐步消退。同样道理,人才若失去了竞争,也会由此而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必将与常人无异,甚至会成为庸才蠢才。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必须将人才推向市场,使其在竞争中锻炼、提高。当然,要竞争必有“失败”者,要允许人才在改革中有所失误,要纠正过去“一过毁终生”“无过便是功”的旧观念,不去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同时,要做好“失败”者的思想工作,使其不要心灰意懒,要振奋精神,鼓舞斗志,重返市场,为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产多产少在于销,销多销少在于质,质好质坏在于管,管好管坏在于人”的人才意义,深而其深,人力开发,人才之挖掘培养及使用,确实是一项及其重要而伟大的战略。(作于1993年5月,收入河北省煤炭厅政研会编辑的《企业文化公共关系论文集》中)

新体制下企业宣传部门应成为四个中心

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予以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和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和活动。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企业的宣传部门应处于何种地位呢?笔者认为,宣传部门在本企业,至少要成为以下四个中心:一、宣传教育中心

继续当好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参谋部,做好宏观的政治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结合本企业职工的思想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改革的策略及生产经营形势,弘扬正气,讴歌先进,在企业内部营造团结一致、奋发向上、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在教育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当前,则要抓紧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全体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政治素质,肩负历史使命。随着新旧体制的转变,宣传部门的地位、职能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若抛弃原来的政治性宣传,片面地强调以经济宣传为主,于情于理,都是不足取的。二、政策、法律研究中心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作为宣传部门,义不容辞要负起研究政策的责任。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不知法,不懂法,必将寸步难行。而企业及职工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并运用其维护企业及个人的利益,宣传部门必须集中精力、人力,认真、及时研究法律法规,并增强法制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三、人才培养中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产多产少在于销,销多销少在于质,质好质坏在于管,管好管坏在于人”的道理,从煤炭行业讲,在发展项目上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煤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营战略的实现。而在企业内部的人力(才)培养渠道上,基本上还是延续过去的三条腿走路形式,即政工部门抓政治教育,业务部门抓技术培训,职工学校抓文化学习。三者虽有联系,但联系松驰。这种缺乏统一、协调的体制,显然不能适应企业日渐紧迫的人才需求。因此,宣传部门应以本企业培养人才为已任,抓好协调组织工作,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中心。四、信息、公关中心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收集、整理大量准确的信息,并能充分利用信息发展生产经营。现在,相当多的企业信息工作很薄弱,部分领导干部的决策依然根据经验拍板。宣传部门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联系紧密,信息来源广,故宣传部门应成为企业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中心。随着外向型经济的扩大,横向经济联系已变得纷繁复杂。这就迫切需要企业运用良好的公共关系去发挥辐射作用。在此方面,企业的宣传部门也有优势。所以,宣传部门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宣传企业的先进典型、做产品广告、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将企业推向社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直接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作于1994年7月,发表于同年第11期《冀煤政工》)

一次宣讲活动的价值

提起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创造价值、如何评价其价值等问题,我便想起1992年末的一件事来:

随着煤炭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内部的后勤服务系统脱离母体、实施分离经营已是势在必行。我矿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以供应科、医院、食堂等单位为试点,开始了后勤服务系统的分离经营工作。此决定一宣布,职工街谈巷议,议论纷纷:什么是分离经营?怎样分离经营?分离经营于企业于职工有何益处……七嘴八舌,众口不一。职工思想认识模糊,自然跟着感觉走:到医院抢开药品,使医生应接不暇;到食堂抢兑饭票,使饭厅熙熙攘攘;到供应科抢领材料,使库存频频告急。几个试点单位的职工,因改革触及到了个人的切身利益,思想更显得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宣教科深入试点单位、职工宿舍,详细调查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单位的经营情况,以调研报告的形式上报矿决策层,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我们紧紧抓住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编写了一份针对性较强的宣讲材料。该材料共有四部分内容,一是深入浅出地解释分离经营的概念,以澄清职工“分离经营就是试点单位乱长价”、“是矿上甩包袱”等模糊认识。二是客观分析国家、行业和局矿的形势,通过事实说明分离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宣讲矿分离经营的措施,具体分析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以增强职工的自信心。四是详细解答了职工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如分离经营后会不会加重职工负担,会不会出现看病难吃饭难的情况等等。宣讲材料紧贴实际,说理透彻,各单位如获至宝,及时组织宣讲活动。未分离经营的单位也组织开展了“怎样以实际行动理解和支持分离经营改革”的大讨论。分离经营试点单位在普遍宣讲的基础上,开展了“查家底、看市场、摆条件、寻出路”的“查看摆寻”活动。通过宣讲,职工对分离经营有了正确的认识,哄抢现象日渐减少,分离经营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通过这次宣讲活动,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其独特的价值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这次宣讲活动有无价值,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价值有多大?这恐怕又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但我觉得,至少应有两个方面可去评判其价值的大小。其一,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人们由开始的人心惶惶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平气和积极参与,这显然是这一活动最重要的价值。其二,事态发展的结果。分离经营步入正规,止于去年底,企业负担减轻,分离试点单位经营效果明显,职工收入提高,改革达到预期目的。类似事例,举不胜举。如一堂教育课使职工明白一个道理,一次动员使职工明确工作职责,一次谈心使职工消除误解等等。由此而思,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精神和物质的辩证统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效果的辩证统一。(作于1994年7月,发表于同年10月21日《工人日报》)

分离经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容忽视——井陉三矿生活服务系统职工思想教育状况调查

为适应煤炭行业生活服务系统走上市场、面向社会、独立经营的要求,井陉三矿于1992年末,在矿医院、食堂、澡塘、托儿所等单位进行了分离经营试点工作,分离经营后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情况如何?我们对此进行了调研。一、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

分离经营后,职工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

一是日常思想教育多,系统思想教育少。以单位职工思想状况为重点,紧密联系单位服务经营形势,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思想教育,是这些单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从分离经营的发展情况看,思想教育工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离初期,以开展内部挖潜、为走上市场准备条件为重点。针对职工信心足、热情高但又苦于无从下手的思想状况,这些单位普遍开展了集中精力练内功、创造条件闯市场教育,发动群众,查漏补缺。第二阶段是运行中期,以提高质量、拓宽市场为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初步更新。但片面追求效益、忽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这些单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加强思想教育,使职工摆正服务、效益、质量三者的关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紧紧围绕职工思想状况加强针对性思想教育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较系统的思想教育,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在这些单位开展的却很不够。以分析经营形势代替系统的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二是开会灌输的形式多,其他活动的形式少。思想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作,其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就上述单位讲,思想教育的形式似乎只有一种——开会。这就必然使思想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调查的结果也正是如此。职工反映,开会的形式单调,自己对开会有一定的厌恶感。为精简会议,一个会往往有好些内容,思想教育重点不突出。单位不能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气氛死气沉沉,使职工产生被企业抛弃的感觉,影响思想教育效果。

三是满足现状多,注重提高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离单位所受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企业内部讲,减人提效,大批人员离职,必然使服务的人员数量有所减少;矿对分离单位的扶持、优惠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逐步消失;内部模拟市场的实施,来自企业内部服务方面的竞争力必将逐渐增大。从外部环境讲,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竞争更趋激烈。食堂开办粮店,而先于其开办的国营、集体、个体粮店就有六处。医院开办门诊部,矿内与之竞争的门诊部也有五处。内忧外患的形势,必将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加强教育,不提高教育质量,不强化职工竞争的心理因素和精神准备,不去提高职工自觉把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对此,这些单位能够意识到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思想教育工作也将停滞不前,最终影响经营工作。二、搞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就目前试点单位的实际,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的作用。政工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帮助这些单位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较系统地讲解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使职工开阔视野,正确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自觉地驾驭市场,以扩大内涵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要不断总结、推广分离单位思想教育方面的经验,与其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搞好思想教育的新路子。

二是适当配备政工干部,加强分离单位的政工力量。从这几个单位政工干部的配备情况看,只有医院有专职党支部书记,食堂党工团干部皆为兼职,而托儿所、澡塘则是个人承包,党工团隶属于矿行政科。这样的情况,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思想教育效果,确实难以实现。而从实际情况看,思想教育工作医院好于食堂,食堂又好于托儿所、澡塘。所以,分离单位要适当配备一定的政工干部,加强政工力量。实在难以配备的,也要认真衡量和考查承包者个人的政治素质。

三是灵活要求,注重实效。按照矿“六好”区科竞赛细则规定,对于学习的时间、内容、参学率皆有严格要求。而对于分离单位,在学习的时间、形式上,不妨灵活掌握,给其一部分自主权,考核以教育效果为主,如不定期抽查职工应知应会的内容、开座谈会抽查检查学习效果等。

四是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约束机制,真正帮助分离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实问题、资金的到位问题、劳动用工权的问题等,使之稳步发展,不断进步。同时,强化约束机制,如承包合同中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软”指标的硬性规定、利润分成等,克服个别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使之既抓硬指标,又抓“软”指标,杜绝以硬代“软”,一俊遮百丑,真正使分离经营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作于1994年8月,发表于同年第10期《冀煤政工》,获省煤炭厅“葛泉杯”调研报告征文优秀奖)

改进思维方式做好领导工作——学习《领导管理学》之体会

领导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式指导和影响下进行的,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条件。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的思维方式怎样围绕树立现代思维方式进行改进呢?通过学习《领导管理学》,结合自己的领导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新时期领导思维方式应注意以下几个特性:一、整体性

领导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改变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增强总揽全局的辨证意识。领导者要了解全局,服从全局,总览全局。只有了解全局,才能认识这个局部在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才可能从全局出发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认清自己作为领导的责任,才可以掌握其他局部情况,在比较中改善和促进自己的工作。从大的方面讲,领导思维的整体性就是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出发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要绝对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整。从煤炭行业讲,就是要以煤炭行业的总体形势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牢牢把握大局,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前煤炭行业的深化改革正在顺利进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各项举措正在实施。但是,在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困难,诸如资金紧张、包袱沉重等。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一全局,必将会陷于丧失信心而待毙或盲目冒进而失败的境地,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二、求实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求真务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实际情况常随时间变动而发生变化。要实施正确的领导,必须力戒“拍脑瓜”,不能凭想象做决策,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一要说实话,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决不为了一时一地一己的利益讲假话。二要办实事,真抓实干,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三要重实际,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新方法,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要知实情,像江泽民同志讲的那样,“多一些调查研究,少一些主观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煤炭行业是个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的行业,因种种原因,职工生活欠账较多。笔者所处的煤矿,八十年代进入衰老期,生产日益困难,包袱越来越重,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矿领导一班人毅然从新的思维角度分析问题,挤出部分资金为职工办实事,完成了十七栋职工家属的冬季供暖工程,修建了液化气站,安装了闭路电视,修建了两栋教学楼……这些行动凝聚了人心,团结了队伍,为企业度过难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领导具有较强求实性的思维方式,对改进提高领导艺术,带领群众干好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创造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无现成的经验可取。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树立创新观念,改善领导方法,勇于打破旧框框,探索新路子,努力作好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这篇大文章。面对衰老企业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矿领导一班人发扬创业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大刀阔斧实行改革。1985~1990年实施六年总承包,1994年井下单位实施安全效益承包,1993年实施分离经营、减人提效,1994年实施住房改革、液化气补贴,乃至现在正在进行的内部模拟市场运作等,一系列的改革,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职工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内部管理加强,挖潜效果明显。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干部不是合格干部,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领导,也绝不是合格的领导。四、超前性

领导思维的超前性,即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具体过程,要有较高的预见性。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审清形势,超前计划,超前安排,从而适应市场,赢得工作上的主动。就笔者所在的企业,矿井发展的前途问题,是全体职工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自1989年开始,矿领导班子仔细分析了当前全国行业的形势,采群众的智慧,提出了“以煤为主,多种经营,发挥优势,总体推进”的办矿方针,对以煤为主作了重新解释,即不仅要注重挖煤,更要注重加洗中转外来煤,使产品品种多样化。面对资源锐减的情况,提出发展多种经营。充分运用逆向性思维,调研项目,做出决策,使多种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多变性、风险性特点,让领导干部对市场负责,对群众负责、对产品负责,促使领导干部走出官场扑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决策。内部挖潜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优势,总体推进。1994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又提出了“以煤为主,多种经营,严细管理、综合发展”的新的办矿方针。办矿方针的提出,显示了领导较强的超前意识,领导思维强烈的超前意识,使职工看到了希望,明确了目标,全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稳步推进。

同时还要认识到,领导思维的整体性、求实性、创造性和超前性,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四者不可偏废。

上面所述,仅是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实践、新问题,必然对领导的思维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方法更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为完成党在新时期的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作于1994年12月)

煤炭特困企业机关党建工作浅议

煤炭特困企业的突围解困,是煤炭行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措施,是全行业扭亏增盈的主攻方向,是特困企业当前最大的政治。这种形势,对特困企业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煤炭企业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改进,则是当前特困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加强思想建设,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企业的机关处(科)室,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

企业“双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困企业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实现突围解困的奋斗目标,无疑对机关处(科)室职能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其服务职能,就其对象讲,其一要服务于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保证正确的领导决策;其二要服务于基层,协助其做好具体工作;其三要服务于职工,当好职工的公仆;其四还要服务于用户,服务于社会,以树立企业形象等。为达到这些要求,机关处(科)室必须有相应的保证措施,加强管理是一个方面,但却不是根本的方面。机关党组织是机关的政治核心,是使机关在解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若消弱或取消之,机关职工必将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管理工作自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强和改进机关的党建工作,在特困企业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机关党建工作历来是煤炭企业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就是领导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党建工作重基层,轻机关,总认为机关职工思想素质高,业务压力大,稍有放松也无关紧要。这一错误认识误区,导致机关出现党的组织不健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弱化党建的现象,使该项工作基础不实,先天不足。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合并机构、精减人员亦是势在必行。这就从思想、体制、人员、方式等许多方面,对机关党建工作产生新的冲击和影响。旧矛盾积重难返,新问题头绪繁多,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为机关的党建工作增加了新的困难,加剧了其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此,特困企业的各级党委,要把本企业的机关党建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和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其在突围解困中的重要作用,彻底克服轻视淡化思想,乘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党建工作的东风,抓紧抓好机关的党建工作,以保证其适应突围解困形势的新要求。二、加强组织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有力量、高素质的专兼职机关党建工作队伍

就组织建设来讲,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缺少专职党务工作者。机关党总支(支部)的书记一般由处(科)室的主要党员领导干部兼任。党建工作做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兼职书记个人的素质。若书记的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在职工中有较高威信,党建工作就抓得好。反之,该项工作就不能很好开展。有些书记仅满足于收缴党费工作,活动不开展,教育不进行。更有甚者,借口业务工作忙而放弃党务工作,使党的组织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至于由一般党员职工兼任书记的,党建工作的障碍就更多了。二是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在机关多是跨处(科)室建立党的支部,工作难协调,优劣难奖惩,考核无目标,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三是组织发展工作薄弱。组织发展工作一直强调生产一线这一范围,使机关部分要求迫切、政治和业务素质都较高的同志,因种种原因而迟迟不能加入党组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同志特别是部分青年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培养、任用干部受到一定的影响。

要弥补上述不足,笔者以为,当前要联系突围解困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即抓住班子建设这一关键,突出书记这一重点。在机关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设专职党务干部。同时,要认真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兼任书记,并通过培训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继续提高其素质,从而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二是合理设置机关党的组织。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困企业整体落架、精减机构必是大势所趋。这无疑为机关党组织机构的设置,增加了新的难度。尽管如此,也要力争一处(科)一支部,同时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处(科)室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调研活动等和党建工作拧在一起,加以考核,使机关党建工作有个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是要抓好后备力量培养,及时吸收新鲜血液。将青年业务骨干作为培养重点,不断启发其思想觉悟,使之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在突围解困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三、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证党建制度在机关的贯彻落实

机关党建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落实问题。机关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差距,也主要表现在落实上。要抓好机关党建,则必须在落实上下功夫,克服“写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不到行动上”的“灯下黑”现象。当前,在特困企业,机关党建工作要特别注重以下制度的落实。

一是学习教育制度。从内容上,要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形势教育等多个方面,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充实新知识。在形势教育方面,要突出局情矿情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微观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突围解困中发挥作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从形式上,要求新、求活、求效率,如开展小规模的处(科)室学习擂台赛,突围解困当参谋、献良策、比贡献的竞赛活动等,将学习与突围解困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当前,机构合并,人员精减,部分机关职工的饭碗出现危急;收入降低,福利减少,旧有的优越感逐渐消失;特困企业中个别经营单位及基层领导的高收入,对同等条件的机关职工心理冲击等等,都会使机关职工情绪产生较大起伏,对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机关处(科)室的每个党员,都要将做好思想工作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而认真履行,党组织要将之做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去认真考核,从而保证机关工作的稳定和高效。

二是民主集中制度。机关处(科)室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独特的作用。机关党组织要落实民主集中制,首先要认清机关这一优势,在向决策层提供建议时,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保证建议的准确与可行。企业关于生产经营、突围解困的重大措施,机关党组织也要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参与讨论,实事求是畅所欲言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保证措施的完备和可操作。

三是廉政勤政制度。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改革和突围解困任务的完成,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气和形象。因此,机关党组织要把廉政勤政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彻底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解决突围解困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从对党的工作负责、对干部爱护的角度,去加强监督检查。在当前要把重点放在消除“穷庙富和尚”现象上,改善干群关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带好企业之风,以保证突围解困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于1996年6月,井陉矿务局组织部党建工作征文稿)

精神鼓励作用大

笔者所在的井陉矿务局三矿,是煤炭行业特困企业之一。作为企业的一个下属单位——洗煤厂,必要的生产投入和职工的正常开支,尚且无法保证,物质奖励的状况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现实,怎样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呢?

1997年7月,我矿原煤大量积压,担负着全矿洗煤任务的我厂,感到压力重重。经研究,厂党总支决定开展洗煤会战。在设备老、备件缺、拖欠职工工资的客观条件下,物质奖励已很不现实。我们则采取以精神鼓励为主的一些形式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一是思想发动。从流动资金周转的角度,认真分析原煤积压给我矿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职工洗煤就是贡献,会战就是自救,使企业解困的大目标与职工个人小利益紧密相连,调动了职工参与会战的积极性。二是领导转变作风。厂领导及管理人员盯小班,深入现场,解决问题,处理隐患,并为一线职工端茶送水,竭诚服务。三是开展劳动竞赛。当班产量质量当班上墙,职工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激发了其创先争优的劳动热情。四是建立表扬批评台。当日的好人好事当日上墙,当班的失误不足当班曝光,精神鼓励奖惩分明。五是结合会战,开展“党团员争当安全生产排头兵”活动,党团员身先士卒,使职工干劲倍增。

在矿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厂职工齐心协力,克难争先,以超计划三千吨的好成绩,取得了洗煤会战的胜利。

由此忆起小平同志之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信矣!(作于1997年12月,发表于1998年1月7日《工人日报》,收入《当代管理艺术文集(第三卷)》并获论文二等奖)

凝聚人心共闯难关实现企业的二次振兴

凝聚人心,共闯难关,我觉得应该成为目前我矿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一、问题的提出和简析

就我矿目前形势而言,主要困难表现为三点:一是资金缺,二是人心散,三是效益差。围绕这三个点,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因为资金缺,职工工资一拖再拖,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并且解决该问题目前尚无良策,职工情绪低落,积极性大受影响。此二者相互交加,效益问题自然无从谈起。企业无效益或效益差,又使得企业资金愈加紧张。

要深化我矿的改革,实现二次振兴的大目标,首先就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怪圈,或者说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选何处为突破口?

就三点分析,效益是个结果,前两者是其原因,要提高效益,必须要解决前两点的问题。

而就前两点而言,最直接最根本的,是第一点,资金缺。那么,我们选择该点为跳出怪圈的突破口,行不行呢?我们不妨作个简要分析。

就企业资金的来源讲,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内部,第二个是外部。从内部来讲,又有以下几条渠道,第一是煤炭产品的销售收入,包括原煤、精煤、混煤、泥煤、三号煤、煤矸石等等的销售,这部分收入占我矿内部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就单位来讲,主要是洗运公司。所以,我们把洗运公司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二是矿内多经单位上交的利润。三是其他收入,如转供电等。四是职工的集资。

从外部来讲,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矿务局或行业的拨款,如亏损指标等。二是银行货款。三是其他资金,如社会集资、吸引外资等。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我们可以说都做过一定的工作。可是,目前的筹资之难,远非通过我们内部努力就可以解决的,如外部资金,矿务局每年拨付就1100万元,在银行贷款也特别困难。内部资金,让职工集资,作为决策层也觉得难以启齿,货款回收受大气候的影响,也是困难重重。据此分析,“资金缺”这点,是个大难点,大堡垒,仅凭我们的努力去攻克它,显然是力不从心。

这样,我们也就只能选择第二点,即以凝聚人心为突破口了,并且突破工作有较大的可能性。

一是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以该点为突破口有其合理性,这点解决好了,对于解决其他两个问题,都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生产投入不足问题。只要管理得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修旧利废,回收节约,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南关选煤厂的一条皮带,一开始一年换一次,其后两年换一次,现在达到三年换一次,就是个典型例子。

二是凝聚人心,大部分工作在内部,受外围环境影响小,是练内功,依靠自身的努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三是在凝聚人心方面,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艰难之路,我们的职工队伍并未乱,吃苦耐劳的作风并未散,这就为我们实施突破战略提供了前提条件。

当然我讲的人心散,是相对而言,是就现在我们面临的紧迫形势而言,职工的人心还不齐,各种消极的思想认识还存在,与严峻形势的要求尚有差距。并不是说,人心散完了,队伍全乱了,我们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一旦到那个地步,我们的企业也就彻底倒闭了,自然也就谈不上突破怪圈的问题了。就此问题,我下面还要做进一步分析。二、问题的解决与方法

突破口找到了,怎样去具体操作,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职工方面;第二是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方面。(一)职工方面

重点是针对职工的思想状况,加强针对性教育、疏导,上下达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