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开发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0:02:49

点击下载

作者:陈子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课开发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

微课开发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试读:

前言

微课是目前广受关注的新型教学资源,全国各地中小学、中职和高职院校、普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正在大量开展微课开发培训,部分高校也陆续增设了微课开发课程,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关教材。

2014年上半年,我们受佛山市教育局的委托,成功举办了佛山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高级研修班,培训中小学教师100多人,制作中小学微课作品300多个,内容包括了中小学全部学科。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佛山、广州、北京等地的中小学、中职和高等院校举办了微课制作培训近 10 期,培训学员近千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微课培训以及高校教学对微课教材的需要,特将我们的培训讲义整理出版。1.本书内容介绍

本书以佛山市微课开发与应用高级研修班的讲义为基础,并在历次培训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还收录了部分学员的优秀作品。

本书首先介绍了微课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设计原理、开发技术和制作方法,然后以实例的形式分别介绍了中小学各学科的微课制作案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美术书法、音乐、体育、科学等。2.本书主要特色

本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适用面广、易学易用。微课开发工具和微课制作方法两大部分均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微课,供读者参考和学习,用微课教微课,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大大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3.配套光盘的使用

本书采用微课教学,配套光盘提供了微课制作方法的教学微课和工具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微课,同时还提供了全部制作实例的微课作品和制作素材,为读者研究、学习和制作微课提供方便。4.本书适用对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师范类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等专业课程的授课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各级各类微课开发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中职和高职院校教师、普通高校教师、社会培训机构人员等的参考用书。5.编委成员分工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编委成员的分工为:第1、第2章陈子超,第3章陈子超、叶梦婷,第4章陈子超、唐春生、王玉龙、张怡,第5章谢伟帆,第6章张艳、黄丽新、陈恺杰,第7章苏越华、邹文宗、吴少芹,第8章陈建鹏、范广成、陆海荣,第9章刘美彦、陆宝仪,第10章梁春玲、李干城,第11章李月霞、陈秀华,第12章蔡惠娟、邹国钊,第13章车平,第14章劳玉玲,第15章黄智文、区荣炎,第16章吴艺挺,第17章梁庆群、郑其华,第18章冯家韵、陈冠辉、张秀香。陈子超负责全书统稿。此外,周志坚、王维、张怡等负责第2章的微课制作。作者2016年1月第1章微课概述1.1 微课的概念与起源一、微课的起源

微课的兴起是自主学习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呈现内容,是对以往学习资源形式的一种变革与发展。

关于微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的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格教学的初衷是给年轻教师、师范类实习生等进行教学培训,让他们在熟知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在小教室内面对少数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将教学过程摄制下来,供指导老师进行后续观摩、点评,并不断完善。虽然微格教学作为微课的起源一说还有待研究,但是,微课在教研中的应用,与微格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艾奥瓦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McGrew 教授希望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及民众中普及有机化学常识,然而现有的有机化学概论教材篇幅很长且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因此,McGrew 教授提出 60 秒课程,以期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舞会、搭乘电梯时,为大众普及化学常识。他将 60 秒课程设计成概念引入(General Intro-duction)、解释(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和结合生活列举例子(Specific Example-The Chemistry of Life)3部分,并认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也可用类似的方式普及自己的专业。Kee 则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 Points)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因而提出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并要求演讲必须做到精练,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Kee 认为一分钟演讲在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掌握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免所学知识孤立、片面。

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 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David Penrose 提出的。Penrose 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Penrose 提出建设微课程的5个步骤如下。

(1)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3)用话筒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

(4)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同时,Penrose 还认为这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Knowledge Excavation)的框架: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并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如在理解复杂概念方面的课程并不能取得较好效果。尽管如此,这种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核心概念的微课程形式,促使教师、学习者、研究者与利益相关者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开展教学。Morris 认为,Penrose 所提出的微课程概念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存在,有可能为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Open Education也认为微课程将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其实“微课”的“微视频”形式一直在被使用,只是没有人提出“微课”这个名词而已。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优秀课例片段征集活动。区别于传统整节课的课例,此次活动是开创性的。目标是征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过程片段,时长要求5~10分钟,主要展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就是微课的雏形。活动受到了广大老师的关注,一个多月就征集了 1600 多个作品。2011年5月,以“智能教育,智慧人生”为主题的佛山市第三届教育博览会隆重举行。为使广大市民更容易理解,佛山市教育局参考“微博”的概念,将教学重点难点视频片段定义为“微课”,微课由此诞生了。在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下,微课迅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使微课更好地应用于学与教,佛山市教育局对“微课”进行了正式的定义和系统的解读: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按照认知规律,运用技术为学习者呈现最小认知成本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它具有指向明确、方便快捷、非线性、可视化的特征,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其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认知成本与负担。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小学微课的区域开发实践与创新应用》也因此获得了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种类有哪些、如何制作微课、微课可用在哪些方面等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二、微课的概念

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相较于微课是一种课程的说法,我们更倾向于将微课视为一种资源。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Micro-Lesson)。此种定义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新网络时代背景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也就是说,微课的本质就是微视频,微课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学者的学习资源,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资源。

由于微课仅仅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短视频教学资源,不适宜称之为“课程”。我们认为,微课与微课程是有区别的,如果根据某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课程开发完整的、成套的系列微课,这些系列微课与该课程的大纲、目标等的集合可以称之为“微课程”(Micro-Course)。1.2 微课的分类

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可以从微课的用途、特点及开发方式三个方面对微课进行分类。一、按微课的开发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开发方式进行分类,微课可以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制作型微课、录课笔型微课、混合型微课等。

(1)拍摄型微课。

拍摄型微课是指所有用摄像设备摄制成的微视频。这里主要介绍3种,第1种是课堂实拍型,第2种是专业室拍摄型,第3种是纸笔拍摄型。

课堂实拍型就是对学校上课时的课堂情形进行真实拍摄。此种开发方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在班级较小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全程拍摄;另一种是在班级较大的课堂,只对教师架设摄像机和放置话筒,并且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这种微课的特点是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课堂的教学情景(如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行动、师生的互动等),但视频信息容量偏大、干扰或无关信息多、场景画面变化快,不太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但适合于教师的观摩学习和反思研究。此外,需要专业人员利用专业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和后期编辑。摄像机要两台以上才可在学生表现、教师教学及显示的教学内容之间做到拍摄画面协调切换。

一般而言,有以下开发方式:①DV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子白板;②DV摄像机(数码相机)+绿色磁性黑板+PPT;③DV 摄像机(数码相机)+黑板+粉笔;④DV 摄像机(数码相机)+白板+白板笔;⑤手机(或 iPad)+白纸+中性笔。DV 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子白板的开发方式是以电子白板为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利用录播系统进行拾音,在微课专业拍摄室里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拍摄,有人将此种拍摄方式称为互动讲授型。DV 摄像机(数码相机)+绿色磁性黑板+PPT 的开发方式是以黑板为 PPT 的投影屏幕,利用录播系统进行拾音,教师手持 PPT 遥控翻页笔对讲授内容进行控制。第③种和第④种都是将教师在黑板前和白板前授课的过程拍摄下来。由于前4种均是在专业微课室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拍摄制作而成,故笔者将其称为专业室拍摄型微课。专业室拍摄型微课对教师、环境等的要求都比较高。部分学校、机构会因此设立专业微课拍摄室供教师进行课程的录制,这样就面临微课拍摄室资源紧缺的问题,这种高投入的录制方式在目前的经济现状下较难普及。

手机(或 iPad)+白纸+中性笔,此种开发方式便捷、简单易行。将手机(或 iPad)用支架固定,拍摄教师用笔在白纸上书写的过程并同时录音。这种制作方法将微课制作过程降到了零技术壁垒的程度,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微课,整个过程就像教师在给身边的学生讲解习题一样清晰和自如。此种方式教师不出镜,只出现其声音和书写过程,给学生专注思考的空间较多,而且耗费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比较低。

各种拍摄型微课的制作方法详见本书光盘内的视频。

(2)录屏型微课。

录屏型微课是指利用录屏软件对屏幕上的动态过程及授课者的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所得的微课,录屏型微课可分为 PPT 录屏型微课、手写板录屏型微课、软件录屏型微课 3 种类型。

PPT 录屏型微课:就是将教师在计算机上讲解课件(PPT)的过程和教师同步讲解的声音进行录制,教师可利用 PPT 的画笔功能对课件中的重难点进行书写、画线、圈定并加以说明。

手写板录屏型微课:是在没有课件指引讲解内容的情形下,教师在手写板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边写边讲并进行录屏。

软件录屏型微课:是指利用录屏软件将其他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教师的解说同步录制成微课,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和讲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录屏,又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 Flash 软件讲解动画制作方法并进行录屏。这种开发方式比较适合于各学科教学软件的应用和教学。

录屏型微课开发方式耗资耗力耗时相对较少,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开发的技术壁垒低,是未来微课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3)软件制作型微课。

软件制作型微课是指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 Flash、Premiere、会声会影、QQ影音、Windows自带的Movie Maker、GIF Animator、电子相册、美图秀秀等动画/影音制作软件),通过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或动画短片。

与录屏型微课等相比,软件制作型微课的开发方式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例如,利用Flash 进行微课制作,需要对 Flash 软件比较精通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而对于一般的学科教师而言普遍缺乏技术,而技术人员一般又不懂教学设计。因此,此种开发方式需要多人合作,最好是技术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合作。

当然,利用 PPT 的自动播放功能制作的微课也属于软件制作型微课,这种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好 PPT 课件,然后发布成视频文件即可。虽然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方便,但由其制作的微课在使用功能上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4)录课笔型微课。

录课笔型微课是利用录课笔直接录制的微课。录课笔利用红外电磁扫描技术,可以将录课笔记本上书写的教学内容、书写过程及教师的讲解声音同步录制成视频,将视频导出到计算机或网络上便可用于教学(见图1-1)。图1-1 录课笔

用录课笔录制微课是一种高效的微课制作方法,它只需要购买一支录课笔,对于教师而言没有技术门槛的限制。录课笔利用红外电磁扫描技术,原笔迹精确定位到每一笔划,随意书写,激发思考创作灵感,所见即所得,只需一次书写,板书内容将永久保存为视频资源。无论是用于补充课堂教学,还是延伸课外培训自学都可以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录课笔型微课适合书写内容少、逻辑性强、富有层次结构类微课的制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录课笔记本是专业配置的,录课笔记本上的格子都是由标准的坐标制作而成,以捕捉、记录录课笔的书写内容。录课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书写的内容和过程直观、清晰地展现在计算机、iPad,甚至手机屏幕上以供学习者观看学习,不用过多的后期剪辑等繁杂工作,真正让制作微课变得简单、便捷,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微课开发方式之一。

(5)混合型微课。

混合型微课是指综合运用上述各种开发技术制作而成的微课。混合型微课的制作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各种混合型微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例如,拍摄型+录屏型微课,可先在录屏型微课中对知识点进行解说和详述,再对操作活动进行拍摄,可用于对理化生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的实验教学;拍摄型+软件制作型微课,可以在软件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人物角色,如设置卡通人物与真实人物的对话镜头从而来开发制作具有情境的问题场景,将问题蕴含在故事之中,再引导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这是一种趣味性较浓的微课;录屏型+软件制作型微课,可在录屏型微课中对知识点内容进行详解,再对由软件制作的情境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拍摄型+录屏型+软件制作型微课,它是前 3 种类型微课的结合体,这种微课形式生动,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好。二、按微课的用途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微课可以分为学习型微课、解题型微课、练习型微课、活动型微课、实践型微课等。

(1)学习型微课。

学习型微课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而开发的。教师可将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学习型微课,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学习和深化。

(2)解题型微课。

解题型微课旨在短时间内讲解一种经典题型,将解题的思路和过程等完整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练习型微课。

练习型微课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的课后温习和练习之用。练习型微课可增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

(4)活动型微课。

活动型微课是指对活动过程进行摄录而成的视频。主要指对体操、游泳等体育活动项目的演练过程的讲解。活动型微课是对具有示范性的动作过程进行拍摄,将后期编辑后得到的视频进行过程重现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后期讲解和分析。活动型微课诞生的意义在于,某些动作类实践活动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在很多情况下,具体示范一遍的效果比抽象的语言描述所能达到的认知度更高。

(5)实验型微课。

实验型微课是针对实验性较强的课程中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的操作流程等进行录制而形成的微课视频。这种微课实践性较强,对于实验设备有限的地区,实验型微课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教育公平化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实验型微课,可让学生提前熟知实验过程,从而在实验中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实验型微课还可以解决危险性实验带来的安全问题。三、按微课的特点进行分类

(1)讲授型微课。

讲授型微课是指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开展教学的微课。这类微课适用于新知识的讲授,学习型微课、解题型微课和实验型微课都可以制作成讲授型微课。

(2)情景剧型微课。

情景剧型微课类似美国好莱坞的情景剧短片,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情景剧短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型微课、活动型微课和实验型微课都可以制作成情景剧型微课。

(3)游戏型微课。

游戏型微课是依据游戏化学习的概念进行创新设计的微课,是以教育游戏的形式呈现知识或技能,从而给予学习者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习者能够在玩游戏的同时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型微课、练习型微课和实验型微课都可以制作成游戏型微课。1.3 微课的发展现状一、国外发展现状

微课的实践在国外受到了重视,从 TEDed、可汗学院、圣胡安学院的网络课程等微课程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微课的身影。

2014年初,美国白宫举办了第一届白宫学生电影节(White House Student Film Festival)。这个竞赛面向美国 K-12年级的学生,主题是学生如何将目前的科学技术运用在学校或其他环境的学习,如数字化学习、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影片长度不能超过3分钟。

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 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 TED 大会著称。TED 大会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每年 3月,TED 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 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醒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 TED 演讲的时间通常都在18 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旨在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内容的教学影片超过3000段),其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可汗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随之而来的物质支持,让这个免费网站更加活跃。2010年,可汗学院先后接到了两笔重要捐助:一笔是比尔·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捐助的500万美元,另一笔是谷歌公司赞助的200万美元。利用这些钱,可汗将现有视频翻译成了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 10 余种语言,并聘请了一些助手。比尔·盖茨曾说,可汗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我和孩子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二、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的微课实践不仅体现在众多的在线网络教育网站的兴起,微课的诞生还引起了各院校、电视台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国内的微课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提出的,至今已多次举办地区性或区域性的微课大赛。如今,国内已经建成了如中国微课大赛(http://dasai.cnweike.cn/?c=main&a=siteIndex)、华南师范大学“凤凰微课”、佛山市教育局“优课网”(http://www.u-class.com.cn)、微课网(http://www.vko.cn)等众多微课网站。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大与凤凰卫视联合推出“凤凰微课”。这标志着微课由中小学校、高校、职业院校等走向社会,为市民的移动学习、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方式。

国内关于微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不断升温,截至 2014年 4月,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上搜索到的“微课”论文多达295篇。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1和图1-2所示。表1-1 微课研究文献情况图1-2 微课研究文献按年分布情况(截至2014年4月,基于CNKI数据库)

从图 1-2 可见,自 2011年出现微课文献以来,关于微课的研究文献快速增长。这表明微课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这295篇期刊文献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对论文标题的研究分析大致将论文研究方向定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教学设计结合研究、开发制作研究、教师培训、微课件、微课与翻转课堂及其他等8类,并统计出各自所占比例,如表1-2和图1-3所示。表1-2 微课文献研究方向分布情况图1-3 微课文献研究方向分布情况(截至2014年4月,基于CNKI数据库)

从图1-3可见,对微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所占比例较多,这些文献重点研究微课的概念、微课的用途,以及该如何正确对待微课资源等内容。但是对于微课的开发制作的文献相对较少,而且关于微课开发的论文大部分只是对微课设计制作的流程进行介绍。

展望未来,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将持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和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必将对微课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微课与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各类创新学习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实施,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快乐和更高效。第2章微课的开发模式

微课开发模式是指制作微课的完整流程,其中包括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两大部分。按照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微课分为拍摄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制作型微课、录课笔型微课、混合型微课5种类型,本章将分别介绍这5种类型微课的开发模式。2.1 拍摄型微课

拍摄型微课是指所有用摄像设备拍摄制作的微课。这里主要介绍课堂实拍型、专业室拍摄型和纸笔拍摄型3种类型的微课。拍摄型微课的制作方法可参照本书光盘中提供的教学视频。一、课堂实拍型

(1)基本方法。

利用摄像机对课堂中教师、学生及教学活动进行拍摄并进行后期编辑。

(2)设备、环境要求。

需要摄像机、录音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及后期编辑软件等。需要专业的拍摄工作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器在课堂上对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活动进行拍摄,需专业视频编辑技术人员将视频导出至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上配套的视频编辑软件(如 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进行剪切和美化等后期制作。

(3)制作流程。

①授课教师需提前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微教案、制作微课件。

③拍摄团队要对拍摄设备、环境及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精心准备。

④对教师、学生及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高质量拍摄。

⑤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工作。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技能性学习的活动型课程,如体育;用于教师发展工作,如反思、评课、交流、学习、教研等。

(5)主要优点。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观看活动型微课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无需远赴外地进行课堂观摩,在录制的视频中就可以观看教师的授课情况,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视频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提高。

(6)主要缺点。

这种微课的特点是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课堂的教学情况(如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行动、师生的互动等),但视频信息容量偏大、干扰或无关信息多、场景画面变化快,不太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课堂纪律和教学进程的控制都要求较高。二、专业室拍摄型

(1)基本方法。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电子白板。在专业微课拍摄室内架设固定的 DV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对站在电子白板前进行授课的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内容进行拍摄和录音,并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绿色磁性黑板+PPT。在专业拍摄室内架设固定的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对站在绿色磁性黑板前拿着 PPT 遥控翻页笔的教师的授课过程及内容进行拍摄和录音,并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黑板+粉笔。在有黑板和粉笔的安静教室架设固定的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对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授课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拍摄和录音,并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白板+白板笔。在安装有白板和白板笔的安静教室内架设固定的 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对利用白板笔在白板上书写教学内容的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拍摄和录音,并将拍摄的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2)设备、环境要求。

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是专业微课拍摄室(教室)、DV 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电子白板、普通白板、黑板等;需要的软件主要是视频编辑软件(如 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

拍摄人员和后期编辑人员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是掌握简单拍摄和编辑技术的学科教师。

(3)制作流程。

①授课教师需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授课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微教案。

③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

④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加工。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各种学科的知识点讲授。

(5)主要优点。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等都可以清晰地展示在视频中,方便学生观看、学习;专业拍摄室内环境安静,有助于教师全身心投入讲解课程,而且可以一天之内系统讲授多节微课,形成系列微课视频,供学生系统学习。

(6)主要缺点。

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有相应的团队进行辅助;个别学校可能受到场地和资金的影响,专业室资源有限,教师大面积开展微课制作受到限制。三、纸笔拍摄型

(1)基本方法。

将摄像设备用支架固定,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再将拍摄的视频导出,最后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2)设备、环境要求。

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手机、iPad、摄像头、支架等;需要的软件主要是视频编辑软件(如 Adobe Premiere、会声会影等);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白纸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在安静的环境中,教师将拍摄设备(如手机、iPad、摄像头等)用支架固定,对教师在白纸上用不同的笔书写教学内容进行拍摄与录音。

(3)制作流程。

①授课教师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开展教学设计,形成微教案。

③选择拍摄环境、完成手机架设并使白纸布满整个屏幕。

④用手机拍摄教师在白纸上书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⑤将视频导出,并进行后期编辑和美化。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比较适合制作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课程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的微课。

(5)主要优点。

制作方便,开发技术壁垒较低,适合一线教师大范围普及推广;适合简洁、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呈现;便于学生观看,容易理解和掌握。

(6)主要缺点。

要求环境相对安静;视频画面的质量受拍摄设备像素的限制;拍摄画面的平衡、端正及书写的规范性都对微课的质量产生影响。2.2 录屏型微课

录屏型微课是指利用录屏软件对屏幕上的动态过程及授课者的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所得的微课,录屏型微课可分为 PPT 录屏型微课、手写板录屏型微课、软件录屏型微课 3 种类型。各类录屏型微课的制作方法可参照本书光盘中提供的教学视频。一、PPT录屏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利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nagit等)对PPT讲解内容及声音进行同步录制,最后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编辑。

(2)工具与软件。

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如 Camtasia Studio、Snagit 或 CyberLink YouCam、PowerPoint等。

(3)制作流程。

①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微教案,制作PPT课件。

③下载安装录屏软件。

④打开PPT课件和录屏软件。

⑤戴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后开始录制。

⑥导出视频,后期编辑。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用于各学科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制作。

(5)主要优点。

对制作者而言技术壁垒较低,制作方便快捷,可在较短时间内将微课的视频录制完成并且导出,适合一线教师大范围普及推广;教师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量身定做,提高微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学习者而言,没有教师形象及其他各类因素的影响,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6)主要缺点。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高的 PPT 课件制作能力、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手写板录屏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利用录屏软件对手写板上书写的内容及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

(2)工具与软件。

需要的工具和软件有屏幕录像软件(如 Camtasia Studio、Snagit 或 CyberLink YouCam等)、手写板 Wacom BambooTablet 及绘图软件(如 Smooth Draw)、话筒、画图工具(如Windows自带画图工具)等。

(3)制作流程。

①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微教案。

③安装手写板软件或绘图软件。

④用录屏软件录制手写板上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师的解说声音。

⑤导出视频及后期编辑。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比较适合制作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课程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的微课。

(5)主要优点。

设备投资少,技术壁垒较低,制作方便快捷,也不需要制作 PPT 课件,适合一线教师大范围普及推广。

(6)主要缺点。

初用时手写板书写不习惯,书写不流畅,影响文字的美观和规范。三、软件录屏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利用录屏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及讲解声音进行同步录制。

(2)工具与软件。

计算机、话筒、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应用软件(如Flash、几何画板)等。

(3)制作流程。

①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微教案。

③下载安装录屏软件及应用软件。

④启动录屏软件和应用软件。

⑤戴好话筒,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后开始录制。

⑥导出视频及后期编辑。

(4)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信息技术课程中各种应用软件操作教学(例如,讲授 Flash、Excel 的使用方法等),利用某些教学软件开展学科教学(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授数学课程等)。

(5)主要优点。

可以将软件操作类课程的教学过程清晰展示,也可以将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运用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设备投资少,技术壁垒较低,制作方便快捷,也不需要制作PPT课件,适合一线教师大范围普及推广。

(6)主要缺点。

需要教师同时掌握教学的内容和熟悉相关软件的操作。2.3 软件制作型微课

软件制作型微课是指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通过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或动画短片。一、PPT自动播放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利用Office 2010(或以上版本)中的PPT自动播放功能将教学内容以课件形式呈现。

(2)制作步骤。

①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微教案。

③制作PPT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或讲解的录音。

④设置PPT自动播放时间。

⑤导出视频文件。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通识类课程的故事讲授,美学散文及寓言故事欣赏,简单学科教学内容的讲授等。

(4)主要优点。

制作方便快捷,无需其他特别设备,投资少,容易实施。

(5)主要缺点。

不适合对较难知识点的讲解,互动性较差。二、软件制作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利用二维动画或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3ds Max等)制作动画型微课。

(2)制作流程。

①确定微课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②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微教案,制作动画脚本。

③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动画软件设计制作情境动画。

④测试动画效果并不断修改完善。

⑤导出动画或视频。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于各学科制作复杂或抽象知识点的学习微课,适合模拟宏观或微观的运动或变化过程,也可以制作练习型或游戏型微课。

(4)主要优点。

设备投资少、成本低;可以将复杂或抽象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习,也可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宏观或微观的运动或变化过程变为可视化。

(5)主要缺点。

动画制作的技术难度较高、需要的时间较长;教师必须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并且有充足的制作时间。2.4 录课笔型微课

录课笔型微课是利用录课笔直接录制的微课。录课笔利用红外电磁扫描技术,可以将录课笔记本上书写的教学内容、书写过程及教师的讲解声音同步录制成视频,将视频导出到计算机或网络上便可用于教学。

(1)基本方法。

利用录课笔直接将教学书写的内容及讲解声音录制成视频。

(2)相关操作。

使用前相关软件的安装。

录课笔本身无需安装任何软件,但要将录课笔录制的视频导入计算机进行编辑和播放则需要安装相关软件。对于不同品牌的录课笔有不同的安装软件。以 Ev-pen 为例,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以下4个软件:Flash播放器(install flash player.exe)、PDF阅读器软件(Adobe Reader XI_11.0.exe)、声音图像导入软件(Livescribe Desktop_Install_Win.exe)和视频编辑软件(MyScriptForLivescribe-1.3.0-zh_CN-Setup.exe)。

其中,Flash 播放器(install flash player.exe)用于播放由录课笔导出的视频文件;PDF阅读器软件(Adobe Reader XI_11.0.exe)用于播放录课笔导出的文件,即录课笔传输到计算机上的视频格式为PDF文件;声音图像导入软件(Livescribe Desktop_Install_Win.exe)用于将录课笔中的音视频传输到计算机的 PDF 文件上;视频编辑软件(MyScriptForLivescribe-1.3.0-zh_CN-Setup.exe)支持在计算机上对视频文件进行编辑修改。

录课笔和录课笔记本的介绍。

录课笔。黑色,内有录像录音芯片装置,笔芯为普通笔笔芯,用完后可随时替换。录课笔电池为专用锂电池,笔身上有电源开关按钮。打开录课笔电源按钮,在录课笔记本页面单击“record”按钮即可开始录制微课。

录课笔记本。录课笔记本是由具有很多黑色小点的“白纸”构成,这些“白纸”可通过在普通白纸上打印上细小的黑色点阵制作而成,方便书写时记录书写的轨迹。

制作流程。

①准备好要讲解的题目内容,展开录课笔记本。

②打开录课笔电源开关,用笔单击笔记本上“record”按钮,开始录课。录课笔自动将教师边写边讲的授课过程全部录制成视频文件并存放在录课笔内的存储器中。

③讲授完毕后,用笔单击“stop”按钮,完成微课的录制。

导出视频文件。

①在计算机上启动声音图像导入软件(Live scribe Desktop Install Win)。

②用 USB 数据线把录课笔连接至计算机,数据将自动导入计算机(过程中请勿将笔和计算机断开连接)。

③双击视窗中录课笔记本的分页。

④导出全部录课笔记本内容。

⑤导出录课笔记本分页内容。

微课视频的播放与编辑。

①微课视频的播放。单击已导出的视频文件即可播放。

②微课视频的编辑。首先,打开 PDF 编辑器软件(这个软件需要先安装);然后,将所要编辑修改的 PDF 文件用鼠标拖曳到上面的 PDF 编辑器中,即可进行编辑和修改。

注意:编辑修改后,要将编辑器中的文件图片删掉,否则会出现重复的图片。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类学科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适合简洁、清晰且具有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呈现。

(4)主要优点。

技术门槛非常低,投资少,制作非常方便快捷,适合一线教师大范围普及推广。

(5)主要缺点。

录课笔不适合复杂知识内容的讲授与呈现,对宏观或微观的运动和变化无法呈现。2.5 混合型微课

混合型微课是指综合运用上述各种开发技术制作而成的微课。一、拍摄型+录屏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先在录屏型微课中完成对知识点的解说和详述,再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拍摄。

(2)制作流程。

①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呈现形式设计、两种开发方式结合的设计等。

②进行录屏型微课的制作。

③按照拍摄型微课的操作步骤具体进行拍摄。

④对两种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和编辑。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用于对理化生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的微课制作,也适用于动作指导课程的教学,如体育运动的学习指导等。

(4)主要优点。

两种微课开发方式联合使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

(5)主要缺点。

开发技术多样导致技术难度提高,两种开发模式的有效结合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录屏型+软件制作型微课

(1)基本方法。

在录屏型微课中对知识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再通过软件制作的情境故事或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制作流程。

①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呈现形式设计、两种开发方式结合的设计等。

②进行录屏型微课的制作。

③按照软件制作型微课的开发流程制作微课。

④对两种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和编辑。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的学习,也适用于宏观和微观运动或变化的动态演示。

(4)主要优点。

可以通过虚拟情境开展危险性实验及解决实验设备缺乏等问题。动画演示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主要缺点。

两种开发方式的有机结合,导致技术要求更高、教学设计难度更大。三、拍摄型+软件制作型微课

(1)基本方法。

用拍摄的方法通过真实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教学知识,用软件制作的虚拟动画来展示无法拍摄的宏观和微观的运动或变化。

(2)制作流程。

①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呈现形式设计、两种开发方式结合的设计等。

②进行拍摄型微课的制作。

③进行软件制作型微课的制作。

④对两种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和编辑。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各学段各学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

(4)主要优点。

将难题放置于情境之中,加上真实人物与虚拟人物的结合、真实场景与虚拟现实的结合,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和有趣。

(5)主要缺点。

两种开发方式的有机结合,导致技术要求更高、教学设计难度更大。四、拍摄型+录屏型+软件制作型微课

(1)基本方法。

用拍摄的方法通过真实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实验性的教学知识,用录屏型微课来展示理论知识或屏幕操作过程,用软件制作的虚拟动画来展示无法拍摄的宏观和微观的运动或变化。

(2)制作流程。

①进行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呈现形式设计、3种开发方式结合的设计等。

②进行拍摄型微课的制作。

③进行录屏型微课的制作。

④进行软件制作型微课的制作。

⑤对3种视频文件进行整合和编辑。

(3)适合学科类型及用途。

适合各学段各学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

(4)主要优点。

将难题放置于情境之中,加上真实人物与虚拟人物的结合、真实场景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屏幕过程与真实场景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容易和有趣。这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象生动、充满乐趣的混合型微课,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5)主要缺点。

3种开发方式的有机结合,导致技术要求更高、教学设计难度更大、对开发者的门槛更高。2.6 各种开发模式的比较

表2-1所示为常见的几种微课开发方式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帮助微课制作者合理选择微课开发方式,尽量降低技术壁垒,达到方便、快捷、高效地制作微课的目的。表 2-1 各种开发方式的比较续表

从表 2-1 可知,每一种微课的开发方式都有不同的设备、环境、技术、工作人员、制作者素质、学生素质等要求,耗时、耗资各不相同,有不同的适用对象、适用学科,包含不同的教学、学习理论原理,拥有不同的优点、缺点和用途。不能片面地定义一种最优的开发方式,只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环境、人群的需要及条件的限制选择最适合的开发方式。2.7 微课开发流程

尽管各种微课的开发技术和设备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各种微课的开发流程大体相似。微课开发的一般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微课开发流程图

(1)确定教学主题、细分知识点。

微课开发的第一步是选题,对于教学应用而言,应该选择课程教学的全部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选题要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每个主题的内容不能太多,如果内容太多则需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10分钟能将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2)分析学习者特征。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及王竹立老师的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新知识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的新知识结构。因此,除了要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进行检测以外,还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性格爱好、教育背景等,这样才能保证“嫁接”上的知识不会出现“免疫排斥”。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差距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教师不能交给学生难度太大或者太小的知识,应保证授予的知识即使学习者不能独自习得,也可以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充分了解和掌握,从而跨越“不知”与“知”之间的这个区间,从而不断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学习新知识。

(3)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在此我们提出两种设计模式:①问题解答型,教师可根据“提出问题→引发思考→问题分析→与原有知识联系→问题解决→知识迁移”这一种模式对一个问题进行完整、详述、逻辑地讲解;②知识点传授型,讲述者可根据课本大纲内容对书本上的知识盲点、概念等进行讲解,从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境举例→遗留问题思考,此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4)教案、课件、练习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形成教案,可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可供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教案应包含四个方面的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方法手段设计、组织编排设计、教学特色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故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要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是否精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根据选择微课开发方式的差异性,决定是否需要制作微课件。对于 PPT 录屏型微课及PPT 自动播放型微课而言,PPT 课件是教师讲解内容的重要依据与线索。PPT 课件应包含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特色设计等重要教学步骤。因此,课件设计对于微课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及教学流程非常重要,可以说,对于一节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的微课而言,课件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这节微课的质量优劣。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微练习,练习题目不宜过多,应与内容切合。微练习可以向教师或学习者反馈学习效果。

(5)选择开发方式。

根据教学需要和设备技术的需要,对照表2-1中每种开发方式的适用对象及优劣,选择最适合和最方便的开发方式进行微课制作。

(6)开发环境、设备准备。

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环境不相同,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硬件环境。

(7)教学活动实施与录拍教学过程。

这是微课视频诞生的阶段,也是微课制作最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教学(或模拟教学)和视频录制(拍摄)两大任务。教学(或模拟教学),需要充分的教学设计准备;视频录制(拍摄),需要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顺利、完整地制作出理想的微课。

(8)后期编辑。

后期编辑主要是对上面拍摄或录制的视频进行导出、剪辑、修改、配图、配音、添加片头或片尾、添加重要内容的讲解和字幕等,最后生成所需格式的微课视频。

(9)评价反馈。

将微课用于实际教学或者让同行和专家进行观摩,吸收他人的建议并不断总结、反思、修改和完善。

虽然各种微课的开发流程大体相似,但由于不同的开发模式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对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开展微课制作时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上述一般流程为基础设计出符合需要和切实可行的开发流程。第3章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用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微课能否在短时间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关键要看教学设计是否包含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整体的综合设计。如果把一节微课看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实体,那么微课的技术表现形式就是它的血肉,教学设计就是它的灵魂。本章首先介绍微课的教学设计原则,然后介绍 DADDAE 微课教学设计模型,最后介绍各种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法。3.1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4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习者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继续看下去。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胡铁生提出了微课制作的 9 点建议,包括:①题材选择上的多样性;②内容选择上的独立性;③目标定位上的单一性;④过程设计上的完整性;⑤时间安排上的科学性;⑥呈现效果上的可视性;⑦摄录技巧上的简易性;⑧交流传播上的共享性;⑨内容分布上的整体性。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

综上所诉,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实用性等原则。一、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只有当教师把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措施置于清楚、明确的状态时,才可以通过教学行为去实现预期的目标;相反,模糊的、不明确的、不精确的教学设计,对于预期目标的实现没有多大帮助。

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二、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减少,在“少”中主要部分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

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它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练、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