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暗伤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38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7:50:43

点击下载

作者:红周刊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担保暗伤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38期

担保暗伤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38期试读:

担保暗伤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38期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办浙版数媒大概率事件

按照过往国庆后首周80%上涨的概率来看,今年的市场落入了大概率范围内,本周上证指数涨了2.36%。

这和节日前市场的较低预期有一定关系,也和节假日里外围主要市场虽然大幅波动但整体涨跌幅不大有关系。相比欧美,我们有着更好的经济表现,因此市场相对“更红一些”也算意料之中。

总结来看,本周是上证50搭台,地产和银行唱戏,这两个板块都出现了创年内新高或者创历史新高的股票。

我们一直在向市场传递一个声音,即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A股核心资产将不断得到青睐。当市场越来越印证我们的判断,我们更加相信拥抱核心资产的大概率事件将继续演绎。

事实正是如此,国际指数巨头MSCI在10月9日表示,从2019年11月起,符合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将被纳入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股票指数(GIMI)。在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还进行中的时候,MSCI逆向而行,积极、有序、稳步扩容A股,那么它在向国际投资者传递怎样的信号呢?

正如一些海外投资机构向《红周刊》表示的那样:有没有贸易摩擦都要买中国资产,因为“放眼全世界,像中国这样稳定发展的国家并不太多”。

当前,外资在国内市场占比仅为3%左右,远低于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市场15%以上的比例。而为了让外资顺畅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我国各项开放工作正全面推进,在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后,本周五,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明确,原定于2021年取消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将提前到2020年。

外资来了,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当然是处于相对低估区域的中国核心资产,这也是国际资本进入新兴市场的大概率做法。本刊编辑部2019年10月12日·热门话题1·9月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保持稳定摘要:央行10月6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9月末外汇储备3.0924万亿美元,预估为3.1056万亿美元,前值3.1071万亿美元。9月末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为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并继续推进全方位改革开放,这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中金公司:9月负向估值效应,以及季节性购汇需求下的小幅外汇流出可能是拖累外储下降的主要因素。根据我们测算的中国外储货币构成,9月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约30亿美元的负向估值效应。同时,随着全球避险情绪降温,9月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普遍出现小幅上行。另一方面,9月全球主要股指走高。考虑到外储投资资产以债券为主,综合来看,9月资产价格变动可能带来负向估值效应。此外,9月外汇流出压力大体可控。目前中国相对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增长差和利率差较大的总体宏观环境不支持外汇大幅流出。短期内,我们维持年底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98-7.18这一区间波动的预测不变,具体点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从基本面角度看,我们认为目前人民币币值不具备大幅走弱的基础,尤其是考虑到当前国内货币宽松力度不及预期。相比之下,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宽松程度大概率将不亚于甚至超过中国央行。申万宏源:我国9月末外储余额环比减少147亿美元,主因为国际债市收益率普遍回升、美元指数小幅走强带来的外储资产非交易性减值。9月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小,预计外汇占款降幅小幅扩大但仍可控。展望2019年后续月份,预计外部环境暂时性趋缓,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短期缓解;美国3季度GDP增速大概率放缓,美元指数或将回落;考虑到2019年底、2020年初企业外债到期相对集中,预计央行将继续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趋于稳定。光大证券:9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仍然维持在3.1万亿美元附近,相对平稳。主要经济体债券价格下行,以及美元指数的上涨,是造成9月外汇储备下行的重要原因。尽管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与8月末相近,但是1年期人民币NDF与1个月人民币NDF差距扩大,显示市场对人民币仍有贬值预期。此外,10月份仍存在不确定性压力,如果美元指数和欧债利率在10月份继续上行,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就会继续面临一定压力。华泰证券:我们认为9月外储回落幅度仍然可控,且主要体现的是估值因素影响,无须过度担忧资本流出压力。国际收支仍然基本平衡意味着汇率仍有贬值空间,我们认为贸易谈判可能改变基本面预期,扰动汇率趋势,贸易摩擦仍是短期影响汇率走势的核心事件性因素,若谈判进展较为乐观,汇率也可能出现升值。·热门话题2·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印发摘要:日前,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提出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华泰证券:我们认为,虽然这是个开始,而且初期可能比重增加不大,但在减税降费和经济下行压力下,方向非常重要,我们预计地产财政收支压力未来可能会有所缓解。这次改革旨在扩大地方政府分成比重,我们预计能够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预计未来的改革措施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次改革也提出,适时调整完善地方税税制,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将部分条件成熟的中央税种作为地方收入,增强地方应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能力。目前环保税已经实行,未来我们预计会建立更多地方税种。中金公司:目前消费税收入全部归中央所有,将增量消费税下划地方将为地方政府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商品从出厂开始,经过流通环节,最后到零售环节,销售价格会逐步上升。如果税率和计税方式不变,将征收环节后移会增加消费税税额。生产厂商由于直接税负下降会在短期内受益,但消费税上升会抑制最终消费和商品销量。消费税除了为政府提供收入,还具有补偿外部性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消费税主要针对具有负外部性和高收入群体消费的特定商品征收,扩大消费并不是消费税改革的重点目标。未来消费税改革范围可能逐步扩大,我们预计消费税改革会是一个稳步推进的渐进过程。国海证券:将原来由中央征收的消费税的一部分变成了地方税种,有助于完善地方税种,代表了央地税收划分改革的新进展。同时,从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征收,也有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消费,完善地方消费环境。按照《方案》要求,退税由地方承担的部分改变为由中央和各地均衡分担,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目前维持了五五分成的比例,可能与房地产税等地方税种的推进慢于预期有关。此外,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适度维持对于地方政府刺激经济的激励机制也有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华金证券:本次调整的背景是: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低于财政支出增速,财政收支失衡,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国内消费税作为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税种(只有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它高),扩大消费税税基以增加国内消费税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的增加,有利于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推进。川财证券:《方案》主要措施着力于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担机制,稳定地方财政预期,同时拓展地方收入来源。《方案》出台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引导地方政策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消费相关行业倾斜。图说9月份中采制造业PMI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至49.8%,景气程度有所改善;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升幅高于生产指数,判断景气修复主要受益于前期逆周期政策调节下需求端的复苏,大型企业受益较为明显。由于本月景气程度改善或有季末冲高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仍需逆周期政策逐步发力,“六稳”工作持续推进,以托底经济企稳。——摘自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数说59%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净买入1108亿元,环比大增59%,继7月后再破千亿元。分析指出,目前中美利差处于历史高位,这是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主因。106.5%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财年美国国家债务总额新增1.2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22.72万亿美元,相当于本财年GDP的106.5%。在1.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背景下,美国名义GDP“仅”增长了8300亿美元。48.7%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9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持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表明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美洲、欧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创出年内新低。14.9%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1-8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4865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但比1-7月减缓0.2个百分点。7.81%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18.5%财政部数据,8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340.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7.35亿元,下降18.5%。1-8月累计,全国共销售彩票2794.11亿元。担保暗伤本刊记者 周月明编者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本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但是如果担保总金额过高,相应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一旦被担保者出现债务危机,则上市公司也会因此被拖累,进而导致流动资金紧张,而若债务到期未能及时清偿或续展,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并采取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要求支付本金、利息、违约金等,则将导致公司资金面愈发紧张,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债务负担繁重,进而将导致当期业绩大幅下滑引发股价剧烈波动,二级市场投资者也会因此受损。因此,一般来讲,无论担保对象资质如何,担保总金额占净资产比例也不宜超过50%,超过者,则需要投资者时刻注意其担保风险,毕竟近年来,A股市场就有多家公司因违规担保或关联担保逾期一事受牵连,不仅自家经营业绩受到拖累,有的甚至还因此被ST。

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担保作为企业间的一种正常融资保证行为,本是为了促进资金融通,增加借贷双方成功交易的概率、降低金融交易风险、保证债权实现的一种正常经济现象,现如今却成为了上市公司新的风险点,现实中愈演愈烈的不规范担保行为给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债权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依据证监会2003年发布的《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这一表述意味着企业担保规模超过这一标准线,则风险很可能会不期而至,然而即便如此,若依据这一标准去梳理,可发现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担保规模越线者众多。《红周刊》记者统计了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担保数据,发现统计期内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超过50%警戒线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44家、247家、242家、278家、370和362家,从数量上看,2017年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超过50%警戒线的上市公司家数是近6年中最高,若从担保余额合计来看,则是2019年上半年是近6年的最高,2215家上市公司担保余额合计约为6392亿元,超过了2018年的4941.6亿元。在今年上半年,还有142家上市公司的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了100%,出现资不抵债。

然而相较每年数千亿元担保余额,上市公司为关联企业、潜在关联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间接的连环担保等关联担保余额合计金额却是更为惊人,均超过了万亿元规模。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14年关联担保余额还为1.97万亿元,至2019年上半年末时,数据变为5.68万亿元,增长了188%。具体来看,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间,关联担保余额合计分别为1.97万亿元,2.64万亿元、3.34万亿元、4.41万亿元、5.33万亿和5.6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34%、34%、26.5%、32%、20.9%和6.57%;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449家、1604家、1781家、1949家、2098家和2149家;平均担保余额分别为13.32亿元、15.89亿元、17.8亿元、21.34亿元、24.16亿元和25.6亿元。

担保余额占净资产比例越高,意味着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就越大,过高的担保,特别是不规范的关联担保出现,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诱发大股东权利滥用、占有上市公司资金,甚至还会影响公司股价表现以及自身的融资能力,一旦风险暴露,不但会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敞口,同样也会给已经投资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在近年中出现的多起上市公司担保暴雷案件中,大多数是关联担保出现了问题。正因不规范的担保一事所拖累,部分公司不仅业绩出现下滑,甚至有的还因此被ST。如ST刚泰、ST中天、ST欧浦、ST围海、ST辅仁等,就因此出现风险而被ST了。

当然,除此之外,部分存在连环担保的上市公司因担保债务链条中某一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直接导致一大批上市公司或关联公司经营受到了拖累,甚至还因此会导致整个资金派系出现问题。如当年的德隆系、明天系、涌金系等无不是因关联企业间的互为担保金额过高,最终因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派系资金链出现了断裂。多家公司担保出现风险信号大亚圣象、东方网力、ST天宝、东方海洋、ST欧浦等多家公司出现违规担保或担保逾期现象。

7月27日,大亚圣象发布公告称,因大亚集团为江苏精工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在中信银行镇江分行2000万元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借款到期后,被担保人江苏精工特种材料无力偿还,中信银行镇江分行向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2019年7月25日,大亚集团持有的263.36万股公司股份被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司法冻结。

时隔不到一个月,大亚集团又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称“因大亚集团为江苏晶工工具在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及相应利息提供连带担保责任,为江苏精工特种材料在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及相应利息提供连带担保责任,贷款到期后,被担保人江苏晶工工具和江苏精工特种材料无力偿还。”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大亚集团承担连带担保责任。8月13日,大亚集团持有的公司股份700万股被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执行司法冻结。

无独有偶,东方网力也于9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因近日发现银行账户被冻结事宜,进行自查核实账户被冻结原因,现任董事会察觉到公司此前可能存在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及披露程序的相关担保事项。现任董事会立即启动自查程序,并向公司原控股股东刘光先生核实,自查过程中发现此前公司确存在相关违规对外担保、资金占用的情形,相关事项属于公司内控重大执行缺陷。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目前核查统计出公司累计存在的违规担保金额共计160000万元(已偿还25000万元,剩余未偿还违规担保总额135000万元),存在22507万元的资金占用情形。

事实上,因担保而出现问题的远非大亚圣象和东方网力两家公司。盛运环保也于9月6日发布了《关于债务到期未能清偿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截至目前,盛运环保逾期债务共计77笔,逾期性质包括:本金、利息和租金,逾期债务共计45亿元。

8月30日,辅仁药业发布《关于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告》称,1. 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借款余额163562.50万元;2. 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14000万元,尚有担保余额6202万元。上述事项未经公司有决策权限的决策机构批准。

此外,ST天宝、东方海洋、ST欧浦等多家公司也曾出现过违规担保或担保逾期现象。部分公司经营业绩受拖累金额巨大的违规关联担保不仅会损害公司股东的权益,且也可能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权益。

正因为上市公司存在违规关联担保行为,使得担保所形成的债务风险激增,因而可能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旦公司承担了担保责任而不能及时实现对关联方追索权,则金额巨大的违规关联担保不仅会损害公司股东的权益,且也可能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权益,甚至还因计提、核销担保造成的或有负债,拖累上市公司的业绩。

4月23日,欧浦智网发布了《关于公司存在违规担保事项触发了其他风险警示相应情形的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公司已发现的违规担保合计为134078.8631万元,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若债权方无法清偿债务,公司将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此将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4月24日,欧浦智网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欧浦智网”变更为“ST欧浦”,涨跌幅限制为5%。就在欧浦智网于24日复牌后,股价随即跌停,其后又连续出现30个跌停,如此的下跌惨状,对于投资其中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谓是实实在在地承受了股价下跌带来的大幅损失。

4月25日,欧浦智网披露2018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经公司确认并进行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内,欧浦智网实现营业收入48.8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37%;利润总额为-40.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44.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8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89.81%。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8.42亿元,较本报告期初减少7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5.29亿元,较本报告期初减少253.20%。修正原因包括计提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短期贷款减值准备、预付款项坏账准备以及计提大额预计负债。

其实,要说近两年违规担保造成损失最为典型的案例,就要算康尼机电并购龙昕科技一事了。2018年6月23日,康尼机电突然发布《关于龙昕科技董事长涉嫌违规担保等事项暨重大风险提示性公告》,称发现全资子公司广东龙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良茂未经龙昕科技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私自以龙昕科技在厦门国际银行珠海拱北支行(以下简称“厦门国际银行”)的3.045亿元定期存单为深圳市鑫联科贸易有限公司向厦门国际银行的3亿元授信贷款及资产管理计划提供质押担保、私自以龙昕科技的名义为其个人6600万元民间贷款提供了保证担保……廖良茂违规事件暴露后,龙昕科技的3.1275亿元资金被限制使用,直接导致企业开始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对龙昕科技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2019年1月31日发布的《2018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中,康尼机电明确表示,受龙昕科技原董事长廖良茂以龙昕科技名义违规对外担保和借款等事项的影响,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就龙昕科技诉讼担保等事项计提大额预计损失5亿元~9亿元。廖良茂私自以龙昕科技名义违规对外担保,累计金额巨大。该等违规担保事项引发多起诉讼,导致龙昕科技银行账户被冻结、资金被限制使用,且廖良茂本人涉嫌刑事犯罪并被正式批捕,已严重影响龙昕科技正常生产经营,业务大幅萎缩,龙昕科技2018年预计将出现巨额亏损。因此,公司预计将会计提大额商誉减值20亿元~22.71亿元。

2019年6月,为了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保持原有主营业务健康发展,康尼机电决定将龙昕科技100%股权出售给南京紫金观萃民营企业纾困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价格为4亿元,这一转让价格相较上市公司于2017年34亿元的交易收购对价,亏损了30亿元。

除了上述两个典型案例已经说明违规担保或担保逾期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外,在ST工新、ST刚泰、坚瑞沃能身上所发生的担保问题,也是较为典型的,值得进一步分析。ST工新担保逾期引发连环爆雷大股东的债务逾期及违规担保被市场关注后,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受到大量质疑,出现信用危机,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汉栢科技的经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按照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来排名,高居榜首的是ST工新,担保总额比净资产高出265倍,排在其后的是ST成城、*ST华业、*ST沈机,占比也分别达到48倍、46倍和34倍。相关资料显示,在这高昂的担保额之下,ST工新出现了多项逾期,令其身陷各种纠纷,并计提大量借款利息、滞纳金和罚息。

ST工新2016年以前的业务主要是租金收入及商业商品销售、乳制品、餐饮服务业等,但随着2016年以25亿元、溢价144%收购了信息服务公司汉栢科技后,公司开始涉足信息服务业,就在当年,信息服务业的营收就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40%,2017年上升至70%。

因收购汉栢科技,一度让ST工新有了较为“风光”的业绩表现。财报显示。在2016年和2017年间,ST工新营收分别达到16.51亿元和33.5亿元,同比增长96.6%和102.9%,归母净利润为1378.9万元和1.79亿元,同比增长175%和1197%。在大幅增长业绩背后,汉栢科技这两年的扣非净利润也分别达到2.67亿元和3.43亿元,超额完成当年2.31亿元和2.78亿元的业绩承诺。仅从数据来看,汉栢科技凭一己之力就完成了ST工新整体业绩。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风光”并没有维持多久,汉栢科技于2018年来了场业绩大变脸,不仅当年3.31亿元的业绩承诺没有完成,且公司还身陷债务逾期、经营停滞、出现大量退货、员工大批离职的窘境,并因此招来多笔诉讼、仲裁,多个账户被冻结。2018年,汉栢科技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2.82亿元。也正因汉栢科技的业绩变脸,ST工新2018年对汉栢科技传统业务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约21亿元,6亿多元的商誉被全部减值,同时因对汉栢科技提供担保,其债务的逾期也由上市公司来买单,预提大额的借款利息、滞纳金、罚息等共约4.5亿元。

为何曾经“风光无限”的汉栢科技突然之间会出现业绩变脸?究其原因,与ST工新2017年出现的一系列担保逾期以及违规担保事件有关。《红周刊》记者翻阅公司2017年年报,发现其披露了4项担保逾期案例,担保对象均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工大集团以及第一大股东工大高总,这些担保逾期案所涉金额最低的为5000万元、最高则达1亿元,而且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是否有违规担保时,公司答案为“是”(但未披露具体哪项为违规担保)。而正是这些担保逾期案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工大高总股份被轮候冻结,在监管层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并步步追问下,各关联方的真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细看这些关联方,工大高总与工大集团出现最为频繁,工大高总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工大集团则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张大成旗下另一重要“棋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工大集团共有8个股东,对外投资了74家公司,这74家公司之间又交叉持股,最终变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系网。而正是这张关系网,与上市公司有了非常多的关联交易,而且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对上市公司进行吸血。比如工大集团将自己的部分债务转移到与债务完全没关的上市公司中去;又比如工大集团以各种形式(如计入上市公司其他应收账款)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占用了汉栢科技当时募集的用于投资汉栢明锐云数据项目的2亿元。据上市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内容,资金占用额高达9.98亿元。

除这些方式对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之外,还有就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名义违规为工大集团等关联企业提供担保,同样据上市公司于2018年7月20日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内容,公司共存在未履行决策就对外担保的余额就高达46.15亿元(后有3亿元违规担保额被判无效)。

要知道的是,未履行决策就对外担保是属于明显的违规担保,而在这其中,已出现一些因债务逾期产生的借贷纠纷情况,上市公司却未予披露,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信批条例。也就在大股东的债务逾期及违规担保被市场关注后,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受到大量质疑,出现信用危机,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汉栢科技的经营。

据公司2019年8月15日披露的问询函回复公告中称,2018年2月,公开市场出现多条负面信息影响了汉栢科技的信用状况。2017年11月29日,汉栢科技曾向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中小担”)借款1亿元,期限1年,工大高新提供担保。而2018年2月27日,深圳中小担以上述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其公司贷款安全为由,要求汉柏科技务必于2018年3月5日前,提前清偿不少于2000万元的贷款本金,并落实有效还款计划,余款在2018年3月20日前清偿完毕。2018年3月底深圳中小担对汉柏科技及公司等提起诉讼,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4月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冻结汉柏科技包括基本账户在内的23个银行账户等。

这一行为直接造成汉柏科技正常生产经营款项支付受限,更严重的是,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其他债权人也纷纷提起诉讼,大客户也由此开始观望、拒付到期货款,再接着因资金链紧缩无力支付员工工资,导致大批员工离职,5月初仅剩十几名核心员工,而因失去大批员工导致公司的原有售后业务无法继续进行,招致大量客户退货退款共约7亿元。截至2018年5月,汉栢科技已失去办公场所、身陷各种法律诉讼以及劳动仲裁纠纷、存货房产土地也纷纷被查封,此外,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是原汉栢科技的实控人彭海帆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也被冻结。

在问询函回复中,公司虽然将汉栢科技的倒下原因归结于第一大股东违规担保引发的信用危机,但查看汉栢科技的经营状况,其自身资金链也是一直就处于较为紧绷的状态,造血能力不足、借款逐年增加。

据问询函回复内容,汉栢科技被收购之后,2016年至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都为负数,分别为-0.75亿元、-9.38亿元和-0.37亿元。而且在此期间对外借款大量增加,且因可抵押资产较少,多为担保借款。《红周刊》记者查看了ST工新2016年至2018年的《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担保情况的专项说明》等相关公告,发现上市公司2016年的总担保金额仅为3.5亿元,而到了2017年,据《担保情况专项说明》,涉及为汉栢科技的担保就有3笔,金额分别为1亿元、2400万元和7600万元,担保开始日期集中在2017年4月至10月,结束日期在2020年3月至4月。2018年,涉及为汉栢科技担保的项目进一步猛增至20笔,金额高达10.9亿元。不过奇怪的是,这其中有多笔2016年、2017年就开始的担保,在2017年的《担保情况专项说明》中却未披露,而且2018年出现的5笔担保也多是自6月开始,据2018年中报,当时的汉栢科技净利润已亏损4547万元,而且根据回复公告所描述,自5月份起,汉栢科技已无法正常经营。

如此的情况意味着,上市公司2018年6月起为汉栢科技提供的近3.9亿元的借款担保是冒着很大风险进行的,已经近乎于赌博。因为据目前汉栢科技的经营状况来看,其虽然重新招揽40人左右开展人脸识别的项目,但该业务还未进入盈利阶段,而这些担保2020年就要到期,届时,汉栢科技是否能够重新“站起来”是存在很大悬念的。ST刚泰违规担保隐密大股东遭遇流动性危机之后又违规让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互为因果的关系,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大股东在利用手中控股权,操纵上市公司为其信誉背书。

如果说ST工新的担保危机还能从其2017年披露的几笔逾期担保款项瞥见一些端倪的话,ST刚泰的担保“疾病”则实在有些隐密了,这也导致ST刚泰在披露其违规担保事项后,投资者和市场的神经大受刺激。

2019年4月,ST刚泰披露公告称,未经上市公司决策程序的对外担保共计16笔,涉及金额约42亿元,目前尚未偿还的本息合计约34亿元。相关担保均与控股股东上海刚泰矿业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或实际控制人徐建刚相关,但均未经公司有决策权限的决策机构批准,属于违规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提供担保。

正因这些违规担保存在,也使得ST刚泰2018年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5月6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是经此次披露,此前ST刚泰披露的公告都没有显示出这些被担保人的一丝踪影。从上市公司2017年、2018年年报内容看,其关于担保部分信息都相当简略,只披露了担保额基本数据,只字未提被担保对象的名称。其中,2017年所有担保金额都是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共有24.53亿元,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还为0。2018年,担保总额上升至68.4亿元,其中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上升至42.77亿元。然而即便出现如此重大变化,2018年年报仍未提及被担保的关联方都有谁,为何会猛增那么多金额。

虽然上市公司2018年4月26日披露了《关于2018年度公司对外担保及资产抵押预计的公告》,但涉及名单均与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无关,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2018年新增的40多亿元担保很可能是突发情况,而出现突发情况就不公布被担保者名单,进一步证实了ST刚泰及其大股东关于担保事项和信息披露的任性妄为。

据公司公告称,刚泰集团等关联方之所以急于获得ST刚泰的担保,是因为2018年6月份部分金融机构对刚泰集团进行抽贷,导致刚泰集团融资能力下降,迫不得已在未告知刚泰控股的情况下出具了由刚泰控股用印的相关担保文书。而金融机构对其进行抽贷的原因,据刚泰集团称,则是因当时新浪财经对ST刚泰相关财务状况的质疑引发市场的不信任。

但是,一进行抽贷就立马陷入流动性危机,也从侧面反映出大股东的资金链本身就有一定问题。据2019年6月11日上市公司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称,彼时的刚泰集团现金流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正处于一场并购中,收购对象为意大利珠宝公司BHI。当时刚泰集团已为这场并购支付了大量资金,据回复公告称,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其为上述并购合计已支付人民币约25.89亿元(未包含支付海通国际信贷贷款利息856万欧元),应付未付利息人民币2.63亿元。若再加上刚泰集团子公司(不含上市公司)、刚泰矿业、刚泰投资咨询,它们在各金融机构的借款融资额一共高达146亿元。

然而,即便如公司所称,大股东当时确实“有困难”,但这并不能成为其违规担保的正当理由。而且,这种“媒体和市场对上市公司产生质疑,引发金融机构对大股东的抽贷,大股东遭遇流动性危机之后又违规让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互为因果的关系,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大股东在利用手中控股权,操纵上市公司为其信誉背书。

而查看刚泰集团的相关财务资料,也确实体现出ST刚泰对其整体资产的重要性。《红周刊》记者查阅到刚泰集团的债券18刚泰01所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发现其2016年至2018年营收分别为132.6亿元、134.3亿元、137.37亿元,而ST刚泰同期的营收分别为106.64亿元、82.18亿元和110.38亿元,占刚泰集团营收比例达到80%、61%和80%。

这也意味着,ST刚泰业绩越好,对刚泰集团等大股东越有利。因为不仅可以在需要借款时“立马”成为强效信誉背书,业绩越好也意味着股价越强,而股价越强,则能让大股东获得更多的质押借款。据公司财报,刚泰集团、刚泰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大股东都已早早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全部质押,上市公司可谓是大股东们的“现金奶牛”。

不过,ST刚泰的实际经营情况真与其爆雷前所体现的财务数据相符么,其“信誉背书”和“现金奶牛”的角色真的名副其实么?值得疑问。因为查看ST刚泰此前的发展情况,多是靠不断的跨界并购来刺激营收规模,而且很多并购还是大股东一手主导,包括致使大股东产生流动性危机的对意大利珠宝公司BHI的收购,本来也是打算日后装入上市公司的。

然而这些并购除了当时提振一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以及为大股东谋得更多利益之外(并购中,大股东资产被过高定价,大股东因此获得更多股份,再加上并购本身就刺激股价,大股东由此也能获得更多质押贷款),其真实资质往往并不佳,很多次并购都以未完成业绩承诺告终。2018年ST刚泰的业绩亏损,很多雷都是由并购所引发的,仅商誉减值损失就高达7.25亿元。

除此之外,查看ST刚泰近几年财报,可发现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2年至2018年长期为负,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的造血能力都较差,大部分发展资金都是靠外部融资获得,资金链已然相当紧绷。坚瑞沃能背负担保遗债,重要子公司业绩存疑坚瑞沃能对沃特玛担保金额的猛增,从侧面反映出了沃特玛对于资金的渴求,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疑问,为何沃特玛需要这么多资金,这些借来的资金都用于哪了?

曾被冠以A股“锂电巨头”的坚瑞沃能目前也走在退市边缘,其多数银行账户被冻结、大量经营性资产被查封,而且大部分工厂已暂停生产,员工大面积离职,此外,公司还身处巨额债务危机之中,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10%,光短期借款就高达43.74亿元。

与此同时,坚瑞沃能还背负高额的对外担保,截至2019年上半年,担保余额为1.38亿元,关联担保余额为77.46亿元。在这些担保名单中,多数与其2016年收购的重要子公司沃特玛有很大关系,而目前沃特玛已出现严重经营危机,这意味着,一旦担保期限到期,坚瑞沃能可能为此付出更多代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沃特玛不仅在坚瑞沃能的担保名单中占据重要地位,翻看坚瑞沃能往年的经营情况,沃特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坚瑞沃能前身为坚瑞消防,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消防工程和消防灭火设备、火灾预警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0年9月,坚瑞消防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后,自2010~201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变化不大,净利润在1200万~3500万之间,表现平淡。不过,从2016年开始,坚瑞消防的业绩突然爆发,营收38.2亿元,暴增557%;净利润达到4.25亿元,暴增近11倍。这些数据变化都与上市公司2016年的一场并购有关,而并购的对象正是沃特玛。

2016年4月,坚瑞消防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沃特玛的全体股东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沃特玛100%股权,交易对价高达52亿,并因此产生了46.13亿的巨额商誉。随后,2016年10月,坚瑞消防更名为坚瑞沃能,从消防器材公司正式转型为“锂电巨头”,并一度受到市场看好。不过,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坚瑞沃能的业绩便一落千丈,据2017年年报显示,其当年营收96.6亿元,同比增长152.88%,但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亏损36.8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66%。

不过,与一泻千里的业绩相反的是,随着对沃特玛的收购,坚瑞沃能的担保额也急速猛增,《红周刊》记者查阅2016年至2018年年报,其对子公司的实际担保额分别为22.52亿元、60.87亿元、47.55亿元,这其中,大部分是对沃特玛的担保,而且2018年47.55亿元全部是对沃特玛的担保,但这时沃特玛已出现大量债务违约事项。

坚瑞沃能对沃特玛担保金额的猛增,从侧面反映出了沃特玛对于资金的渴求,不过这也带来了新的疑问,为何沃特玛需要这么多资金,这些借来的资金都用于哪了?沃特玛收购一年就业绩变脸,是否意味着此前就存在重重问题?坚瑞沃能是否察觉到这些危机征兆,若没有察觉,那实在是对自己的主力业务不够上心,若有所察觉,还继续对其提供担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来看沃特玛当时的亏损原因,据坚瑞沃能称:“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补贴调整、子公司沃特玛业务扩张增速过快、应收账款回款较慢,资金链紧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公司对收购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时所形成的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而沃特玛方面则表示,“低估了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困难和复杂程度;公司采用短贷长用的方式,加剧了波动带来的影响。”不过,若仔细查看此前沃特玛的经营状况,可发现早已暗藏种种疑问,关联交易遍布其中,其业绩暴增的真实性也一度受到各方怀疑。

据其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披露的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名单来看(此后就不再披露具体名单),在2016年的名单中,有两家公司既是前五大供应商,又是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东莞沃泰通和江西佳沃。其中,东莞沃泰通位列第二大客户、第一大供应商,江西佳沃位列第五大客户、第二大供应商,而在2017年第一季报中,其再度跻身前五大供应商,位列第一和第五。有意思的是,在之后坚瑞沃能发布的2016年年报更新版本中,大客户名单和供应商名单做了调整,这两家公司已经不见了。

这项操作不禁令人产生诸多疑问,既是供应商又是大客户,岂不是左手卖右手,可随意操纵订单金额了?此外,江西佳沃成立于2015年9月,其创立之初的公司名称为“江西沃特玛新能源有限公司”,直到2016年4月才改名。而另一家公司东莞沃泰通,曾有媒体(网易)对其进行实地走访,当时东莞沃泰通的一位技术部工程师向该媒体表达了“沃特玛其实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沃泰通是沃特玛子公司”的说法。不过,后来坚瑞沃能都对这些说法表示否定,但从目前沃特玛的变脸情况来看,其当时是否涉及操纵营收也未可知。

除大供应商与大客户是同一家公司之外,坚瑞沃能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的财报中,第一大客户都为东风特汽,其占了2016年坚瑞沃能营收的12.32%。根据坚瑞沃能财报中披露的重大已签订单及进展情况可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0日,东风特汽向沃特玛及其子公司采购电池组金额总计41.77亿元。但是,就是这一重要客户的身份也被质疑。当时媒体向东风特汽核实称,该公司与沃特玛合作生产的全部新能源物流车,采购方全为新沃运力及其子公司,新沃运力向整车厂采购新能源物流车,指定整车厂必须采购沃特玛的电池,也就是说,沃特玛的很大一部分订单是通过“反向定制”。

对于此说法,坚瑞沃能曾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反向定制的存在,但在其澄清公告中,令人矛盾的是,也变相承认了一部分反向定制的存在,其称2016年沃特玛总营收为87.94亿元,其中“反向定制”金额为22.03亿元,占比25.06%,到了2017年第一季度,“反向定制”金额占比为10.25%。

那么反向定制究竟存不存在?既是供应商又是大客户的两家公司对其营收到底有没有操纵?在众说纷纭中令人心存疑问,从其2017年业绩的迅速变脸情况来看,这一情况的存在不无可能。《红周刊》记者也专门对其2016年的营收数据做了一些核算,发现2016年有25.98亿元的营业收入没有相应数据支撑,即使当时公司还披露了存在18.07亿元的应收票据背书,仍有近8亿元的营收无法解释,显然这些数据异常是需要公司做更多解释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在已经完成并购的情况下,坚瑞沃能的应收账款还同比大增80%,销售占比达到123%,2016年销售占比则为172.85%,这意味着2016年、2017年坚瑞沃能的营收几乎都是未形成“真金白银”的应收账款,结合其此前可能的关联交易来看,通过“关联方”走账冲击业绩,但并不用到实际资金,可谓两全其美的方法。

不过若这一假设成立的话,沃特玛业绩向好则更容易取得贷款,但是沃特玛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呢?坚瑞沃能为沃特玛提供担保借来的钱又究竟用到哪里去了呢?

目前所知的是,坚瑞沃能正在为收购沃特玛之后的情况担受很多责任,这是否是其早已预料的情况还是“背了黑锅”,则引人遐想了。■多方博弈、潜在战投资质存瑕疵,亿阳“5步走”重整方案或将难产本刊记者 惠凯

亿阳集团的债务危机爆发后,近200亿债务将多家银行、信托、券商和公募网入其中。尽管最新的“5步走”解决方案有一定新意,但债券持有人认为方案漠视了普通债权人的利益。在多方博弈下,重整方案不排除有难产的可能。

亿阳集团的债务危机爆发已经两年有余,近200亿负债涉及多家银行、信托、券商和基金。如何化解亿阳债务危机?潜在战投方于今年9月中旬提出了“5步走”的解决方案:拆分出新亿阳和老亿阳两个平台——新亿阳承接上市公司,老亿阳承接油气、长江三桥等资产;战投向新亿阳提供20亿元,解决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问题,对价是获得新亿阳的8成股份。对此,多位债券持有人认为,该方案将普通债权全部转股、无现金偿还,很难接受。

亿阳集团近200亿负债

华融、阜新银行、交银信托等陷身其中《红周刊》此前曾报道过,亿阳集团负债约200亿元,最大的两家债权人是阜新银行和中国华融。今年6月份,亿阳集团召开的第一次债权人大会上披露的资料也显示,阜新银行是最大的单一债权人,总申报债权超过30亿元;华融总申报债权约有17亿元,其中华融旗下的黑龙江分公司申报近7亿元、华融天泽申报约2亿元。“踩雷”的信托公司也不少:华融信托申报债权7.45亿元,中江信托(现雪松信托)债权6.63亿元,交银信托近5亿元,西藏信托申报债权3.4亿元,长安信托申报债权近3亿元;券商系中,江海证券、大同证券、恒泰证券分别申报了1.6亿元、7600万元和6000万元债权。值得注意的是,中山证券申报债权共近30亿元,不过据《红周刊》记者了解,中山证券作为亿阳债的承销券商,30亿元中的大部分应该是其代理债券持有人所持债券申报。

除了金融机构外,亿阳还和多家具有实业背景的投资平台存在债务关系。例如,乐赚财富申报债权近2亿元,宝塔石化旗下的宝塔投资控股向亿阳申报债权1.3亿元。宝塔石化曾是宁夏最大的民企,其在2018年爆发了债务危机,负债超300亿元,包括实控人孙珩超在内的多名涉案人员被采取了强制措施。

资产方面,《红周刊》记者掌握的材料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亿阳集团总资产170亿元,长期资产51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44.4亿元,流动资产118亿元,对外债权102亿元。在长期股权资产中,亿阳持有北京产权交易所10.5%的股权、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有限公司25%的股权、海纳医信软件科技公司35%的股权;与此同时,亿阳集团还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国内有多处矿产。不过随着企业进入重整、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控股公司业务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长期股权的价值已出现一定缩水。

那么,亿阳集团200亿元左右的总负债又该如何化解呢?《红周刊》曾在2018年先后独家刊发了《亿阳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背后:*ST信通命悬一线?》《亿阳债务化解草案出炉债转股方案或成逃废债序曲》,就亿阳集团的债务化解进展做过报道:先优先化解有质押物的债务(约50亿元)、涉及*ST信通的债务和担保问题(约50亿元),剩余100亿元左右的无担保债务则实施“债转股”;转股的承载主体是“新亿阳集团”。对于有抵押品的债权人来说,则以抵押品作为兑付保证。譬如,亿阳集团持有的长江三桥股权的抵押贷款是8亿元,评估值为12.5亿元,完全能够覆盖债务。总体来看,上述抵押品的总估值为60.5亿元,对应抵押贷款总额为64亿元,账面评估值基本能化解质押债权。

不过,上述方案也存在着很大争议,部分债权人尤其是债券持有人认为,资产估值存在水分,且转股平台并非完全是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很差。

重整方案“5步走+双平台”

战投注资20亿债转股方案引争议

如今距债务危机爆发已两年,亿阳集团的债务化解进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亿阳集团实控人邓伟因涉嫌前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等案件,在2017年5月被带走协助调查后,已于2019年元旦前后回到集团履职;“忧”的是,*ST信通自2017年以来的持续亏损、违规担保问题仍未化解,而证监部门的调查结果也自2017年至今未公布结果,暂停上市风险严重。

9月24日,*ST信通发布公告称,受资产遍布海内外、上市公司也在筹划破产重整等原因影响,哈尔滨中院于9月11日裁定亿阳集团延期提交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12月22日。《红周刊》记者独家获悉,在9月16日召开的亿阳集团债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潜在战投方中泽集团提出了一份重整方案,该方案代表了亿阳集团债务重整的最新动向。《红周刊》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1)资产拆分。把亿阳集团有运营价值的核心资产作出区分,设立新亿阳集团,新亿阳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包括上市公司资产的经营和维系上市公司经营必需的资产,老亿阳集团仍然持有油气资产、长江三桥等股权资产;(2)处置非核心资产;(3)债权拆分及对接。按照审计和评估的可兑现价值,新亿阳集团和老亿阳集团两个平台分别承接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具体来说,新亿阳集团承接职工债权、维护*ST信通的后续经营;对于股东债权(包括有担保债权),按照《破产法》的规定,4/6划分,4成由新亿阳集团承接、6成由老亿阳集团承接,承接的初步计划是通过转股安排,4成债权转为新亿阳集团股权,6成债权转为老亿阳集团股权;(4)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全额清偿;(5)初步重组方案如下:战略投资人向新亿阳集团提供20亿元资金,用于解决上市公司的问题,重组后有望获得80%的股份;对于老亿阳集团,提供1亿元资金支持、获得10%股份,债权人获得70%的股权,剩余20%的股份拟分配给原管理团队。

然而,对于方案内容,有信托系债权人表示不解:重整为什么要分成两家?对此,战投方解释称,划分新老亿阳的原因是为了保护上市公司,核心资产还是留在老亿阳。

除了新老平台的划分存在争议外,另一个争议之处在于:资产估值以及债转股设计。有公募资管公司系债权人认为,对长江三桥的评估价值过低。记者获得的资料也显示,有亿阳集团高层指出,潜在战投方提出的方案不尽合理——只保障了转入新亿阳的债权利益,忽视了拟转入老亿阳的6成债权的利益。

目前来看,亿阳集团旗下还有诸多非上市的固定资产和科技类资产,这些资产的去向也是债券持有人极为关注的。在9月16日的会议上,有潜在战投方介绍,亿阳集团持有的福码、海纳医信均具备潜在上市条件,新材料业务可以成立新公司、也有机会上市,干细胞业务也可以上市。

多家潜在战投方身陷债务纠纷

疑似壳公司

在此次重整中,战投方又有哪些机构呢?《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意向战投方有5家:中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盛熙控股、深圳东方赛富投资有限公司、中商全联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慈道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其中,中泽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投资、重整、房地产等为主业的大型民企。企查查显示,中泽集团的股东为于泽国、于泽旭等3位自然人,于泽国任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于泽国早年曾从事中俄边贸等行业。不过中泽集团更热衷的是收购国企,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制以来,中泽集团参与了数十家国企的收购,譬如2014年从央企中钢集团手中接盘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泽集团还牵扯进吉恩镍业的债务重组一事。2018年7月,吉恩镍业因巨额亏损等原因转入三板后开始重整。今年发布的重整方案显示,吉恩镍业计划在停牌前股价1.18元/股的基础上,原股份10股缩1股、16亿股等比例缩股成1.6亿股,再以缩股后的总股本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38.86股的比例转增合计约6.23亿股、总股数扩大至7.84亿股。转增股份不向原股东分配。而中泽集团旗下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将出资12亿元,按2.7元/股价格受让约4.43亿股转增股份。不过,该方案因中泽集团受让价远低于中小股东持股成本、缺乏镍行业相关资源、财务数据不透明等原因而引发较大反对声,有观点质疑重组方案实为血洗中小股东。

企查查还显示,中泽集团以股东还因借款纠纷、被朝阳银行等机构起诉,而中泽集团持有的吉铁合金公司股权也在2018年4月被冻结。

在此背景下,中泽集团是否有资金和管理实力助亿阳摆脱两百亿的债务困局、并保壳*ST信通,尚需观察。

另一家潜在战投方——深圳东方赛富投资,从名称上看,似与知名股权投资基金软银赛富有所关联,有债市投资者向记者表达了对两者关系的疑惑。不过企查查信息来看,东方赛富实缴资本仅1000万元,实控人为刘俊宏,与软银赛富并不存在股权关系。

资料显示,东方赛富成立于创业板设立之初,曾参与了安科生物等多家深市公司的IPO。不过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东方赛富在运作管理上存在多处瑕疵:某高管无基金从业资格、未按要求进行产品或重大事项更新累计达2次以上、未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已被中基协定性为“异常机构”。同时,东方赛富管理的三只基金成立于2010~2013年,其后无新备案纪录。

类似的还有北京东方慈道资本,其股东实力单薄,为三位自然人,大股东闫炳乾持股约87%。基金业协会官网也查不到东方慈道的详情。

会议纪要透露,上述潜在战投方均称看好亿阳重整,但包括东方赛富在内的潜在战投方则表示,截至9月中旬,尚未完成尽调程序。

除上述机构外,亿阳高层还表态希望雪松信托的大股东雪松控股也参与战投。记者也就此咨询了雪松方面,未获确切回复。

重整进展缓慢

债权人、中小股东或将“陪葬”

对于此次重整方案,债券持有人及股东又如何看待呢?多家机构和自然人债券持有人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了反对态度。受访对象认为,名义上是破产重整,却将全部普通债权债转股,有逃废债嫌疑。“破产清算好歹还能变现一些资产吧。”有私募公司员工认为,该方案很难通过,法院强制裁决的话也不符合法律规定。还有持有人指出,该方案拟将员工债权全部现金清偿,而债券却无任何现金清偿,这种方案在重整中很罕见,通过的几率很低。

如此情况意味着,一旦最新的重整方案无法通过,则*ST信通的违规担保问题将很难在年底前解决,进而让其退市风险进一步提升。“一般来说,有担保的普通债权清偿率要高于无担保普通债权。重整方案可能会根据持有金额划分小额(例如金额在50万以内)和大额债权组,小额债权组一般100%清偿,但清偿总额很低,大额债权组清偿的不确定性较大。”长期从事信用研究工作的欧阳勇兵向《红周刊》记者举例称,在ST超日的重整方案中,11超日债在设置了增信措施后实现全额清偿,而12二重集则是二重集团股东采取“先收购后代偿”的方式实现100%清偿,依据方案、东北特钢债券债权人的现金偿付率则比较低、为22%。总之,“破产重整方案中,对债券债权全额转股的情况较少,大部分是按比例清偿,或延期偿付,在特定期限内每年偿付一定比例”。他认为,针对掌握上市公司资源、仍拥有优质资产的发行主体,推动发行人通过引进战投等方式,改善债务人资本结构,实现债券清偿是比较好的方式。

*ST信通股东郭先生向《红周刊》记者直言,邓伟是导致重整进度过慢的关键。他透露,邓伟自今年3月以来多次表态“截至9月确定战投、12月重整完成”,相关方也将9月视为最后时限,但9月下旬亿阳集团申请将重整草案提交期限延后至12月底,对各方都极为不利。邓伟曾私下称,由于尽调未出炉等原因,签署战投协议一事可能会在10月份完成。“所有债权人、中小股东、集团与信通董事会和高管都愿意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邓伟却不愿放手。”在他看来,邓伟如此做,原因或许在于希望借此保住个人利益,且指望用拖延战术逼迫债权人主动妥协。

问题在于,一旦*ST信通退市,不仅中小股东被动陪葬,以股票为质押/担保物的债权人也将面临资产失去流动性的困扰。从《红周刊》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亿阳集团的担保债务申报总额65.43亿元,上海腾云资产、雪松信托、北京易禾水星、陕国投、江海证券、红岭创投、西藏信托等机构均以亿阳集团持有的*ST信通股票为担保物。其中红岭创投于今年3月宣布清盘,其董事长承认有260亿元的未清偿本金。

*ST信通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风险是监管部门调查。自2017年12月起,证监会至今仍未公布调查结果。*ST信通的一位前十大流通股东向记者分析,*ST信通在黑龙江证监局的管辖之下,目前证监局也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