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1:42:31

点击下载

作者:段圣贤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物流概论

现代物流概论试读:

前言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现代供应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空间,并形成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以下游需求为导向的产、供、销系统,正成为诸多企业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在21世纪,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2006年,国家出台了“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第一次把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而且提出要把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重点扶持。2008年年初,国家再次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的强力推动加上自身的发展需求,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不断改善。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求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

为了落实国家培养物流技能人才的政策,满足物流专业群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组织《现代物流概论》省级精品课程组的物流专业老师编写了这本教材。

全书共分九个模块,内容包括物流认知,物流系统,物流网络与配送中心,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物流服务与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物流金融,物流绿色化与专业化等。教材编写体现了系统化与立体化原则,每一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富有针对性的引导案例,穿插了生动的实例分析与讨论,配备了同步测试、职业指南与实操项目设计;并且建立了延伸阅读、PPT课件、案例库、图片库、视频演示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料库。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本书第一次将物流金融、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以应对物流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教材充分体现了物流职业体系的特点,方便进行模块化教学;既突出了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知识的精华,又兼顾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应用和行业特点,争取全面体现现代物流行业的技术应用与管理知识,顺应市场与社会发展对培养物流行业人才的需求。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本课程对于其他物流专业课的开设起着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建议总学时为64学时左右。

全书由我国著名物流职业教育专家、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文振华教授担任主审,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段圣贤副教授(《现代物流概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担任主编,袁云斌、陈建华、章劲松、程欣(现任湖南郴州国际物流园管委会副主任)担任副主编。湖南华湘进出口公司经理陈少华也参与了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同行专家的有关著作、教材及案例,在此表示感谢。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当前还在发展与不断探索中,虽然我们为编写《现代物流概论》一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保持其先进性与实用性。

编者

2010年5月

模块1 认识物流

学习目标

1.了解物流的产生与演变过程,理解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

2.掌握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内涵,明白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

3.掌握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理解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差异;

4.能够利用物流与供应链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物流业务中存在的简单问题。

导入案例

戴尔公司每年的在制品周转次数大约为264次,而戴尔公司本身只保持不超过6天的库存。来自全球范围内的50~60家部件供应商为戴尔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和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两个生产工厂提供部件,戴尔公司要求供应商在两个小时内对其订单做出反应,供应商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利用物流公司提供的先进物流管理,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Ryder Integrated Logistics公司承担了这项物流服务,Ryder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供应商为戴尔公司提供的库存直至将它运到戴尔的工厂,通过Kanbans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补货,为戴尔公司生产工厂管理运作库存,使戴尔公司在销售运作中的产品预测和旺季预测等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供应商将部件运至Ryder公司开始,Ryder公司的集成化运作流程和物流管理就贯穿于整个物流运作中,从而为戴尔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增值。

那么,物流管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潜力呢?物流的概念是怎样被不断地认识与提升的?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呢?

1.1 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含义

(一)物流的定义

1.中国物流定义

定义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GB/T 18354—2001)。

定义2:物流是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GB/T 18354—2006)。

2.美国物流定义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重新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者之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3.欧洲物流定义

欧洲物流协会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4.日本物流定义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虽然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不尽相同,但还是可以从时间上大致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PD阶段、近期的Logistics阶段和现在融入供应链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派别:美国派(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该派定义以物流管理为背景,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欧洲派(以西欧各国为代表),该派把物流对象扩大到人;亚太派(以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该派比较简洁地把物流描述成物流对象的一个位移过程。(二)物流的内涵

从以上物流的定义可知,物流具有以下内涵:

1.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因而诸如河水、空气等自然、物理运动不属于物流研究对象;另外,不带有经济性质的社会活动也不是物流研究的范围,比如同学们将书包从宿舍带到教室或者同学们穿在身上的衣服等。

2.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流动过程(见图1-1)。

3.物流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六大构成要素。

4.物流包括运输、搬运装卸、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基本功能。

5.物流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创造价值(合理组织管理实现)、弥补时间创造价值(储存实现);空间价值(运输实现):从集中生产地到分散需求地、从分散生产地到集中需求地(如分散的粮食生产到集中的城市粮食消费);加工附加价值,如流通加工。

6.物流是物品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研究物流、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最终提高物流效益。

7.物流是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满足客户需求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根本目标。只有当顾客在他希望进行消费的时间和地点拥有所希望数量和要求的产品时,产品才有价值。为此物流企业应按照“5R”(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的要求为客户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图1-1 物流流程示意图

二、物流概念的产生、演变与引入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与演变

物流活动本身作为物质资料流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商品经济产生以来便存在了。但是物流概念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有三个特点: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两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叫做“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的概念发展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得到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产生和发展了物流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 W.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 J.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 H.Mossman)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物流管理的教科书《物流管理》,1963年成立了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主要包括: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例如,MRPⅡ是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是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LRP是把MRP和DRP集成起来;ERP是把MRPⅡ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等。

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理论的诞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二)物流概念的引入

我国的物流概念起源于日本,而日本的物流定义则来自于美国。1956年日本到美国考察P.D,即是日本所讲的“流通技术”,日本考察团回国后就用P.D替代“流通技术”的称谓。通过介绍和宣传,P.D在日本产业界引起了高度重视,遂于1964年将P.D改为“物の流”,1965年将“物の流”进一步简称为“物流”。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首次引进了“物流”概念,2001年中国制定出《物流术语》国家标准,首次给出了官方的“物流”定义版本。【案例研讨】日本政府在促进和引导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强调社会“物流系统”:作为现代物流发展后起之秀的日本,自从1963年从美国引进“物流”概念后,即开始受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70年分别成立了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流管理委员会,1992年6月10日两个组织合并设立日本物流系统协会。日本主要突出了“物流系统”的观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性化物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伸内容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企业的行为空间,因此政府在整个物流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规划引导力度较大。

1997年4月,日本政府出台了第一份物流策略方面的政策文件,即《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提出在2001年前各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三大目标:一是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提供最便利和高度魅力的物流服务;二是以不妨碍产业布局竞争力水平的成本,提供物流服务;三是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在三大目标取得一定进展的基础上,2001年7月6日日本国会又通过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指出如何加强国际竞争力,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形势;如何加强环保,构筑循环型社会;如何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事业发展;如何发展物流业,满足国民的需求,与国民生活相和谐四个问题,确定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即创建符合日本经济社会要求的新物流体系,从提供不亚于国际水平的物流服务目标出发,全方位推进各项施政措施,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同时,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政府要在提高物流效率,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方面狠下工夫,努力创建一个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新的物流体系和可循环型的新社会。

思考:日本政府在促进和引导物流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有何借鉴意义?

三、物流分类

(一)根据物流活动的作用分

1.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也称为“制造物流”,是指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在工厂范围内的流动。包括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车间内各工序之间各种物料的流动。

2.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为下游客户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

3.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

4.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

5.废弃物流

废弃物流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二)按物流活动的社会范围分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即宏观物流,也称为“大物流”。它是指全社会范围内,各企业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2.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即微观物流,也称为“小物流”。它是指货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三)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

1.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非常复杂,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它受到普遍重视。

2.国(区)内物流

国(区)内物流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物流。

3.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不同区域内的物流。该区域划分方式很多,如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也可以按经济区域划分,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四)按照物流活动的特性分

1.一般物流

相对于特殊物流之外的具有普遍性的物流。一般物流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

2.特殊物流

特殊物流是指发生在具有特殊要求的特殊领域、范围、行业内的物流。

如根据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水泥物流、石油及制品物流、煤炭物流、易腐物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又如特殊领域的军事物流等。(五)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

1.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是指由物品供应企业或接收企业自己对供应或接收的物品所实施的物流活动。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GB/T 18354—2006)。

四、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

★ 通过图1-2,讨论分析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组成部分,由这“四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四流”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合体。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对待,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见图1-2)。图1-2 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后“三流”的前提,没有商流一般不可能发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反过来,没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匹配和支撑,商流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四流”之间有时是互为因果关系。比如,A企业与B企业经过商谈,达成了一笔供货协议,确定了商品价格、品种、数量、供货时间、交货地点、运输方式等,并签订了合同,也可以说商流活动开始了。要认真履行这份合同,自然要进入物流过程,将货物进行包装、装卸、保管和运输。同时伴随着信息传递活动。如果商流和物流都顺利进行了,接下来是付款和结算,即进入资金流的过程。无论是买卖交易,还是物流和资金流,这三大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没有及时的信息流,就没有顺畅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没有资金支付,商流不会成立,物流也不会发生。

1.2 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

一、现代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总的来说,现代物流理念是指合理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方法,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与流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准时、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物流服务理念

物流的核心是服务观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其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军事后勤”与现代物流的服务理念真正融合起来,“服务”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开始增强。至此,物流也完成了从Physical Distribution向Logistics的转变。

随着服务理念的深化,物流服务出现了层次性变化,从物流的基本服务延伸到增值服务、直至高水平的“零缺陷”服务和高投入高产出的超值服务等。今天,无论是对生产企业客户还是流通企业客户,物流企业都必须明确回答其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内容。物流服务水平与服务战略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二)物流一体化理念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善,各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三)物流联盟与合作理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间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基础上的对手间博弈。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这种形式一方面能促使企业从外部寻求物流资源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促使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者或需求者联合起来,组成物流联盟体。(四)精益物流理念

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所谓精益思想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如设备和场地等)投入,最快速度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客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它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者们,在不断探索之后,找到了一套适合日本国情的汽车生产方式:及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逐步创立了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生产方法,并将精益生产方法延伸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精益思想的理论诞生后,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精益物流的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其基本原则是:(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2)根据整个价值流的需要来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活动中所必需的步骤和活动。(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五)绿色物流理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一)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 base)、电子订货系统(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ECR)、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二)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三)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订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比如,中国台湾的计算机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计算机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计算机迅速发给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计算机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当今世界因特网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四)系统化

物流不是运输、保管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考虑物流最优化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局部的最优化并不代表物流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树立系统化观念是搞好物流管理、开展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基础。(五)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能真正地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制造资源系统(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现代物流的新特点。

三、现代物流的研究对象

(一)从企业物流的角度来研究的对象

1.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主要的研究理论有电子商务、MRP、MRPⅡ、ERP、JIT、精益生产等。

2.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研究电子商务、CRM、SRM、市场预测、信息系统处理(订单处理)、寄售等。

3.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研究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

4.回收与废弃物物流

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研究绿色物流与环保物流等。(二)从物流研究范围来研究的对象

1.供应链范畴

供应链范畴研究企业之间的关系、虚拟企业集团等。

2.企业范畴

企业范畴研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将相关业务外包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三)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的对象

1.物流的硬件系统平台研究

主要为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部分提供相关的硬件技术设备。包括技术设备的开发、选择、使用。区域物流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及设施平衡与综合利用等。

2.物流的软件系统平台研究

主要为企业的信息平台、客服平台、成本控制与服务水平平台、技术标准平台等。

3.物流业务运作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配送、运输、包装、装卸与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合理化及有效管理途径等。

四、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的功能、产生的社会效益与传统物流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的差异见表1-1。表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讨论分析我国物流的现状以及传统物流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

五、现代物流管理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GB/T 18354—2006)。(二)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

1.对物流活动诸环节的管理

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客户服务等环节的管理。

2.对物流系统一般要素的管理

包括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六大要素的管理。

3.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主要包括物流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职能的管理。(三)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

1.服务目标

2.快速及时目标

3.节约目标

4.规模优化目标

5.库存调节目标

6.安全目标【知识拓展】物流发展新趋势分析

一、网络化趋势

物流业规模效益很大程度体现在经营网点的网络布局,尤其体现在快递、快运业。快递业国内网点最全的是中国邮政EMS,但与其进行竞争的民营快递异军突起,申通快递的网点也深入到了国内绝大多数县市,但申通的投递远没有深入到乡镇,而乡镇都是EMS的业务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短途客运中也衍生了快递服务,客运班次的连续性、固定性方便小件物品的短途快递。

快递价格比较:EMS为21元,申通为10元(同城5元不等),客运短途快递为12元,乡镇间的快递以一人票价计费。

货物零担包裹快运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企业正在进行全国性的网点布局,如华宇、宅急送等,但也远没有深入到三线城市。其中,宅急送包裹快运费用上涨较快,对其赢得客户有不小影响,很多人都觉得宅急送费用高,而改用其他公司快运。

二、行业整合趋势,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上升较快。2006年调查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37.9%,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22%,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3%。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推出了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前50名物流企业名单。这个名单与上年发布的名单对比,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由13家上升到18家;20亿元以上的由18家上升到24家;10亿元以上的由34家上升到35家;排序第50位企业由3.55亿元提高到6.22亿元。其中虽有统计范围逐步扩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物流市场集中度提高,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的发展趋势。

三、物流过程透明化趋势

物流业目前能够对运输过程透明化跟踪的基本上只是快递业,但作为物流业的服务水平之一的指标,实时跟踪货运运输肯定也会是整车货物运输发展的新方向。GPS的技术应用将主导这个过程。GIS的技术应用则将主导物流配送业。

四、企业聚集度提高的趋势

随着物流园、物流基地等物流房产的开发,物流企业的经营场所日益集中,办公场所和作业场所将得到很大改善。国内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杭州萧山传化物流基地。大大小小货运市场也在各个城市出现。

1.3 供应链理论与现代物流

一、供应链概述

(一)供应链定义

定义1: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GB/T 18354—2006)。

定义2: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图1-3所示的模型。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有多个;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其他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突出供应链的特性,以便贸易伙伴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们自己的供应链机制,通过检查他们的运作,找出那些非增值因素,以使供应链的成员都能获利。

示例:HP打印机的供应链系统(见图1-4)。(三)供应链的特征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络系统,由供应商、制造商、核心企业、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组成。一个实体是一个结点,结点和结点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图1-3 供应链系统的分层结构图1-4 HP打印机的供应链系统

1.复杂性

因为供应链节点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需要动态的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

对于产品而言,每种产品的供应链都由多个链条组成。对于企业而言,每个企业既可以是这个链条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链条的成员,众多的链条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难度。

5.创新性

供应链夸大了原有的单个企业的物流渠道,充分考虑了供应链整个物流过程以及影响此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它向着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各个方向同时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体系,因而具有创新性。

6.风险性

供应链的需求匹配是一个持续性的难题,供应链上的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始终存在着时间差和空间分割,通常,在实现产品销售的数周和数月之前,制造商必须先期确定生产的款式和数量,这一决策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生产、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容量设定,以及相关成本的构成。因此供应链上供需匹配隐含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供应风险。

此外,供应链的特征还表现在其是增值的(Value Added)和有利可图的(Profitable),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有的生产运营系统都是将一些资源进行转换和组合,增加适当的价值,然后把产品“分送”到那些在产品的各递送阶段可能考虑到也可能被忽视的顾客手中。

二、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通过对供应链不同定义的归纳与分析,我们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企业之间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依托Internet网络,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和满足需求,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经营一体化(见图1-5)。图1-5 集成化供应链

图1-5中,过程①是指合作设计,即供应商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供应商无法生产、需改变生产线才能满足总装厂的要求或生产成本提高等不必要的浪费。过程②是指用户驱动设计,即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产品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产品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过程③是指订单驱动生产,即工厂根据需求量进行生产,而不是盲目生产,避免了库存积压及供不应求的现象。【相关案例】戴尔:供应链管理实现“零库存”

戴尔的核心能力,在于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让新产品在最短时间内交到客户手上。和这件事无关的,都会交出来给供应链上的伙伴处理。戴尔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归纳为:(1)减少供货商并将他们集中。将原本下发给200多家供货商的订单集中,以就近供货原则交给其中50家,从而使戴尔本身的零件库存不到2小时,接到订单后,再通知供货商送零件来,从进料到组装完出货只要4小时;(2)强化供应链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和透明度。戴尔的供货商,等于转接了戴尔的库存压力,因此必须很清楚戴尔未来的出货计划,以免出现库存过多自己赔本、库存不够被戴尔撤换的情况;(3)在研发上,戴尔也选择降低研发和设计比重,放大伙伴价值的做法。比如戴尔把笔记本的研发和设计交给中国台湾的代工伙伴广达承揽,自己则专心去争取订单。此外,在发动价格战争时,供应商也需要扮演极具效率的后勤支持角色。借助供应链的威力,戴尔可以实现顾客下单到出货存货周转天数4天、每人每小时的生产效率提升160%、订单处理效率提高50%,以及订单错误率降低50%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主要问题

1.随机性问题

包括供应商可靠性、运输渠道可靠性、需求不确定性、价格波动影响、汇率变动影响、随机固定成本、提前期的确定、顾客满意度的确定等的研究。

2.供应链结构性问题

包括规模经济性、选址决策、生产技术选择、产品决策、联盟网络等的研究。

3.供应链全球化问题

包括贸易壁垒、税收、政治环境、各国产品差异性等的研究。

4.协调机制问题

如供应——生产协调,生产——销售协调,库存——销售协调等。

5.其他问题(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与计划;(3)全球节点企业的定位、设备和生产的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三)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1.强调核心竞争力

2.资源外用(Outsourcing)

3.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7.延迟制造(Postponement)原则

8.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9.缩短物流周期与缩短制造周期同等重要(四)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识别市场机会

2.分析顾客价值

3.确定竞争战略

4.分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评估、选择合作伙伴

对于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合作伙伴必须拥有各自的可资利用的核心竞争力;(2)拥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3)合作伙伴必须少而精。(五)供应链管理的效益(1)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10%以上;(2)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3)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4)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5)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6)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7)绩优企业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0~65天的优势。(六)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模式如图1-6所示。图1-6 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模式图【相关案例】CML供应链管理项目

项目背景介绍:

该项目是为适应世界500强中某著名饮料公司中国区非碳酸成品市场布局需要,创建全新供应链。货物包括非碳酸饮料成品、瓶坯、主剂、切片等以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过闭环运输等更为优化的运作方式,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商务与操作模式:

由项目组采用“全国一盘棋,统一对外”的商务模式。在集团内实现了统一商务、统一报价、统一订单、统一结算的一体化项目管理。项目组同时采用“商物合一、统一指挥、操作点各负其责”的运作模式。由项目组牵头,各分公司按区域进行操作,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实现即时共享,并在项目组的直接指导下,各分公司及时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项目运作的保障措施:

各方协调配合、投资及时到位、成熟运作网络、超强运作能力、统一订单系统、严格标准流程。

使用技巧和效果:(1)采用了更为优化的闭环运输运作方式(如下图所示)。

以该项目在上海地区运作为例:在上海、昆山、常州、南京等地构建起一个运输闭环。瓶胚从昆山发往各地装瓶厂,主剂从上海发往各地装瓶厂,成品从各装瓶厂发往各地收货人。平均每天投入多台侧帘式集卡,全面采取托盘化装卸和运输,一个闭环700多千米,通过全程走高速公路,1.5~2天即可完成整个运作,比非闭环运作时间节约一半以上,成本节约30%以上。通过采用这种闭环托盘运输的运作方式,使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幅降低了车辆的空载率,提高了装卸速度,减少了配货停留的时间,使物流成本得到了降低,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2)采用全国统一订单系统。

全国各地客户所下的订单,全部集中到杭州的APS系统进行订单处理,汇总后,将这些信息发往东莞储运部进行分析,包括客户、运力、成本、时间等,并由储运部向代加工厂下发货订单安排生产,同时将发货信息发送给CML东莞项目组。CML东莞项目组再将运输需求信息下达给各该项目CML分支机构,由各分支机构分别完成从代加工厂到各地客户之间的运输服务。通过该系统,使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联系和协调变得更加透明和便捷,减少了各环节之间沟通过程中的误差,使每一个订单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大幅提高了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3)严格制定标准操作流程(SOP)。

针对该项目整体要求和各分支机构不同分工,制定完整、详细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对订单处理、仓储、运输、配送等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和量化,并制定相应的KPI指标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这一方法,确保了标准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控制性,确保了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或超越客户的期望,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必须考核、凡事都有奖惩,运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并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4)为客户提供SAP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为客户量身定做基于SAP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与招商局物流SAP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基于SAP的物流信息数据库,可为客户提供详尽的物流业务报表、管理分析报表。例如:灵活定制各种业务信息产品,实时的数据自动更新,集成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及方法,可生成多种统计分析图表等。为客户提供的这一超值的物流服务,使客户减少了对销售市场分析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增强了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使客户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如何实现快速准确交货

2.如何实现低成本和准时的物资采购

3.如何实现准确的物流信息传递、反馈与共享

4.如何保证物流的灵活与快捷协调(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

1.信息——共享

2.过程——同步

3.合作——互利

4.交货——准时

5.响应——敏捷

6.服务——满意

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比较见表1-2。表1-2 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比较【案例研讨】李宁的物流策略

海尔物流的分拨时间是5天,国际著名品牌耐克在中国的物流分拨时间是7天,而李宁公司的物流分拨时间只要4天半就够了,李宁公司物流绩效的优秀可见一斑。李宁的物流策略在物流运输服务上、仓储配送上、物流信息化上都擅长科学选择。在挑选物流公司时,李宁公司在国内的很多货主企业总是相信大型物流公司的情况下,不找最大的物流公司,只找最合适的。

1.招标选择最合适的承运商

李宁公司选择的物流服务商都是一些中等规模的物流公司或是运输公司。公司认识到,大的物流公司有可能有更大的客户,如果自己在行业里排第二,那么肯定会有更大的客户排在前面,其受重视程度肯定要比自己大。有了这种新的思考之后,李宁转变思路,开始选择一些中等规模的物流运输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李宁的货物开始备受重视,物流公司在服务上尽心尽力,李宁公司在物流承运合同中加上一条:无论什么情况,李宁公司的货物首先发。

李宁公司在招标选择承运商时,非常重视招标的流程合理,注重能够真正控制住招标的过程。

2.加强对承运商动态管理

在选定承运商之后,李宁公司还非常重视对承运商的动态管理,连续进行对承运商的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与追踪控制。

李宁公司的承运商和物流代理公司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绩效考核。公司共有5个考核指标,分别是:准时提货率、及时正点率、货损货差率、服务态度以及完美回单率。针对专线承运商,李宁物流部会亲自监控每一个指标的完成,而对于代理公司,则作整体考评。

所有物流承运商都要把他们的信息管理系统与李宁公司物流部进行对接,及时反馈运输监控信息。他们必须每天报报表,包括货单号、提货时间、发货时间、在途时间、长途运输中不同地点的报告和事故分析原因。与此同时,李宁公司物流部有运输追踪部专门负责电话追踪经销商、专卖店,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与承运商反馈数据统一做一个文件,形成承运商在一个月的编程。

参照这些编程,李宁公司每个月都会给承运商打分,每个季度集中一次,把数据报表向承运商公布,针对其不足,限期整改。依靠这种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承运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与李宁公司合作的承运商不仅有招标入围的,还有曾经被淘汰后又提高自身水平再次得到李宁认可的。而李宁公司的货物运输在业内也受到广泛的赞许,赢得了广大经销商的信赖:只要货款到账,货物就一定会安全正点送到。

3.整合储运

李宁公司在全国共有两个一级配送中心,一个位于北京五里店,总面积25000平方米,负责长江以北地区;另一个在广东三水,面积总共12000平方米,负责长江以南地区。全国共13个分公司,各自下辖的仓库是二、三级配送中心。集中起来,李宁公司的仓储面积共有50000平方米左右。

为了集中网络优势促销售,李宁公司一边把全国13个分公司的物流储运部整合起来,设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一边推行按销售地入仓的做法。产品出厂后直接送到相应销售地的配送中心,然后通过分拣,分销出去,而不再走以前的通过生产地的仓库,再入配送中心的路线。

这种新做法试行一年,已经达到了三个目标:(1)在广东生产的,一部分发北京,另一部分到三水,分拨距离短、速度快。(2)由于减少了运送环节,不仅成本降低了,在接到订单后,货物在36小时可到达所有的门店,对当地的销售反应非常及时。(3)整车运输的成本小于零散车的成本,按销售地点入仓所耗费的运力实际上等同于做批发的车辆运力。大部分里程都是长途干线运输,整车价格比小批量送到门店的成本要低很多。

4.改造仓储

减少库存要在保证安全库存量的前提下,配送中心必须有一定的储存量。现阶段门对门的配送还不能完全实现,不能要求经销商和专卖店担负起仓储的责任。若是在中心城市一二类街区设销售点,不允许再增设大面积仓储。此外,城市对交通运输的管制,也使大型车辆在特定时间内不能直接配送到门店。

因此,李宁在可控范围内压缩时间和库存,以即时生产、没有原料库、成品库成为目标,在研究了整个物流过程的各个指标之后,李宁公司发现货物捡配时间还比不上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是由于李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推出新品频率很高,现在已有2万种不同款式、色码的服装、鞋、帽、便装、套服等。在货物捡配时,要首先分清产品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款式、色码上架;而且配送中心既做批发又做零售,选配货物要不断拆箱,这些都给货物捡配带来了难度。

因此,李宁投入巨资改造了仓库,并且非常注重细节。比如为了选择合适的货架,相关人员几乎考察了所有的货架类型。他们先对货品进行了EIQ(属性分析),然后请来五家货架厂家,根据货品属性做出不同的方案,前后修改了一个月,不同的货架在仓库里按照不同的发货需求和货品属性依次排开。

为加速物流运转,李宁公司继续上马新的信息系统,以实现三个目标:加快物流分拨和配送速度,降低成本;分拣准确性更高,从交订单到货物出库的时间将大幅度压缩;进一步节省仓储面积、增加库容,不再租更大的仓库,现有的改造基础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以后的运输控制也依靠信息系统电子化的手段来完成。

讨论与分析:

1.李宁公司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物流高效化?

2.李宁公司是如何加强对承运商动态管理的?

同步测试

1.如何理解物流的内涵?

2.简述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关系。

3.现代物流理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简述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异。

5.简述供应链管理的理念。

6.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7.简述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