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决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1:38:53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竞争的决胜

竞争的决胜试读:

前 言

小故事,大智慧,智慧是创造成功的源泉。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智慧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

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

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生要不要获得跳跃?能不能跳过人生的高度?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否实现自我超越?这一切问题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障碍,但只要有成功的心智,我们就可以从人生的谷地走出,攀援到人生的峰顶。我们等待成功的到来,这种成功是伴随理想追求的人生记录,而每个人的成功故事汇成了成功追求过程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最动人的驿站。

在这个追求成功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懂得成功的方法,更需要学习成功的事迹,用以开启成功智慧的行为。成功不在我们追求的终点,也不在寒不可及的高处,它就在你追求的过程之中。

为了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实现成功的财智人生,我们根据收集了成功励志的智慧故事,编撰了这套《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丛书,包括《人生的超越》、《生活的历炼》、《生存的突破》、《财富的创造》、《创业的奠基》、《成功的追求》、《行动的实战》、《机遇的把握》、《奋斗的飞跃》、《创新的开拓》、《竞争的决胜》、《做事的抉择》、《职场的晋升》、《工作的成就》、《心态的构建》、《智慧的积累》、《素质的打造》、《才能的充实》、《理想的激励》、《自信的树立》,共计20册。

整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本书由刑春如同志主编,参加编撰的还有宋涛、张林、李雪、胡元斌、窦俊平、廖海丽、聂丽、寻美琴、李娟、鹿清斌、王德雪、张立立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第一章 竞争的挑战

困境亦有机会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当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贫穷就已经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他深深地体会到,当他向母亲伸出小手要一片面包,而母亲手中却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他在10岁的时候就离开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 这11年中,他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得到的报酬是1头牛和6只绵羊,他将它们卖了84美元。他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从未在娱乐上花费1美元,因为他将每一个美分都看得十分重要。他完全知道拖着疲倦的身子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于是他请求他的同伴们丢下他先走。在他21岁生日之后的每一个月,他带着一些工人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那时,他每天都在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黑夜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之后,他得到了6美元的报酬,当时,这6美元在他看来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在他的眼里,每个美元都像夜空中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格外耀眼。

很少有人能够像威尔逊先生那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他痛下决心,决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要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时间。

威尔逊21岁之前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艰巨啊!离开农场后,他徒步走了100多英里去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学习皮匠手艺。在步行途中他经过了波士顿,并在那里看到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1美元6美分。一年之后,他已经是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的佼佼者了。此后,他还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12年后,他如愿地进入了国会,并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

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机会,对于威尔逊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从不放弃生命中的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并把此作为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贺拉斯,让我到服装店为你定做一套衣服吧。你应当穿着整齐一点,不要再穿那套破旧古怪的衣服进城了。”斯德雷特先生说。贺拉斯·格里利这时才细细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着,好像以前从未意识到它们如此破烂不堪似的。“斯德雷特先生,你知道我的父亲正在一个新环境中开创新事业,我要尽我所能去帮助他。”贺拉斯说。

贺拉斯·格里利是斯德雷特法官所办的伊利湖《政府公报》的代理人,他的工资是每月135美元,然而在过去的7个月时间里,他用于个人消费的钱只有6美元。贺拉斯是跟着父亲从佛蒙特州迁移到西宾夕法尼亚的,他每月只给自己留15美元,其余的钱全部交给父亲支配。为了使父亲的羊群免遭狼群的袭击,许多个夜晚他都以天为被,地为床在旷野里风餐露宿,这些对于他来说是极平常的事情。

贺拉斯已经快21岁了,他身材消瘦,脸色苍白,声音嘶哑,举止笨拙,但他还是坚持到纽约去寻找机会和财富。他出发前把衣物卷成一团系在一根挑在肩的木棍上,之后历经磨难,长途跋涉了60英里,穿越了茂密的原始森林来到布法罗,然后乘一只独木舟顺流而下到了奥尔巴尼,在哈得逊河改坐驳船于1831年8 月18日清晨到达了纽约。

他找到一个每星期两个半美元的最廉价的旅店里暂住下来。在漫长的600英里的旅程中,他共花了5美元。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一份工作以缓解生活的窘境。他每天在大街上闲逛,看张贴在各个角落的招工启事。他在一幢幢大楼里走进走出,逢人便问是否需要帮手。“不,不需要。”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因为他那古怪的外表和衣装不整的情形,使得许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个从工厂里逃跑的学徒工。

几天过去了,贺拉斯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偶然在寄宿的地方听到“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收印刷工。于是,他在星期一凌晨五点钟就来到了西部印刷公司的门口等候了。七点钟时,他见到主管并请求给他一份工作。但是那个主管认为,这个来自乡下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不可能在公司需要增添人手的部门胜任任何工作,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能为不同语言版本《圣约书》排印铅字的熟练工人。但是那位主管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允许他试试。公司的经营者知道这一事情后当即表示反对。他告诉主管,等贺拉斯干完一天的工作后就让他离开。可是到了下班的时候,贺拉斯的工作业绩超过了整个公司的所有职员,而且错误率最低。贺拉斯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辛勤的工作使贺拉斯对印刷业的经营了如指掌,他在10年后成了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他创办了全美最好的周报《纽约人报》,但是他并没有从中获得巨额利润。1840年,哈里森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此时贺拉斯开始创办《小木屋》,这份报纸的发行数量达到了9万份,这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贺拉斯仍然没有获利,因为每份报纸仅售一个便士,价格如此低廉又怎能获利呢?

创办《纽约论坛报》是贺拉斯·格里利的又一个冒险行动,每份定价为1美分。为了打开局面,他在朋友那里借了1000美元,并在出版第一期时印刷了5000份。当然,要想把五千份报纸都推销出去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但是,在短短的6周之后,他的订户就从600户激增到了11000户。此后,《纽约论坛报》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甚至所有的印刷机器都超负荷运转仍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原因就在于作为编辑的贺拉斯想方设法使这份报纸保持一种捍卫正义的立场和风格。

创业难免遭遇困难

詹姆斯·贝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报人,他在1825年经营《纽约信使报》时遭遇了挫折,1832年《环球》又宣告破产,此后的《宾夕法尼亚人》又遭失败。十几年下来,贝内特通过辛苦劳动和勤俭节约积攒了几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与他合作创办一份新日报《纽约先驱报》。但贺拉斯·格里利拒绝了,并且为他推荐了两个年轻的印刷工与贝内特建立合伙关系。《纽约先驱报》在1835年5月6日正式创办,当时它所有的资金只够运作10天的时间。贝内特在华尔街上租了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在里面摆放一把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放一块厚木板就成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除了印刷之外,这份在美国新闻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日报的创办历程就是从这间陋室开始的。

在当时,美国的各大报纸都隶属于某个机构,这种由几人个合伙创办报纸的形式还不为人知,属于首开先河,慢慢地,这些年轻人站稳了脚跟,开始一步一下地朝着理想迈进,他们的事业日益兴旺发达。他们的报纸之所以广为人知,原因就在于报道迅速及时,报道内容全面丰富及新颖独特。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比同类竞争者更胜一筹。他们还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去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消息。《纽约先驱报》的起步之路正如其他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历经波折一样坎坷崎岖,但是随着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丽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的落成,《纽约先驱报》也宣告了它在报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你一无所有之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拼搏。”这是乔治·蔡尔德挂在费城的私人办公室墙上的一条格言,同时它也是一条促使一个在他人看来毫无机会、不名一文的男孩最终出人头地的最高准则。从儿时起蔡尔德就梦想拥有《费城纵横》和出版这份报纸的办公大楼。

可是,乔治·蔡尔德这个穷小子每周只能挣2个美元,他怎么能够奢望得到这么著名的一份报纸呢?这难道不是一种痴心幻想吗?然而,轻言放弃绝不是这个年轻人的性格,他有着充沛旺盛的精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年轻人特有的开拓事业的魄力。他勤勤恳恳地在一家书店工作了一段日子,并积蓄了几百美元作为开创事业的资本。接着,他就准备要雄心勃勃地大展宏图了。他在最初起步时做的是图书出版,他出版的一些图书因视角独特、内容新颖而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诸如《凯恩的北极远征》等等图书都很畅销。他具有高度的商业敏感性,他知道什么样的图书最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因此,他的出版事业的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接着,蔡尔德准备实施下一步的计划了,但是当时的《费城纵横》每天都在赔钱,他的朋友们也多次劝告他要谨慎行事。但是,他还是在1864年毅然买下了这份报纸。至此,儿时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接下来,整顿这家经营不善的报纸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务,他的做法雷厉风行。他将征订价格提高了一倍,并且同时减少了广告版面的比例,这第一步棋他走得有些出人意料。此后,《费城纵横》开始靠着内容和评论重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很快,这份濒临绝境的报纸回复了往日的生机,重新走上了繁荣兴盛的发展轨道。

这份报纸是美国新闻界的佼佼者,它在许多年的年利润居然高达40万美元。在此期间,不管形势多么困难,经济状况多么窘迫,他从不削减雇员的工资,而千方百计提高发行量。即使费城所有的同行们都这样做,他也始终如一地坚守这一原则。

贫困并非成功的绊脚石

这件事大约发生在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法国里昂。在一个盛大的晚宴上,来宾们就某幅绘画作品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看到来宾们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宴会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主人感到很为难,于是灵机一动请旁边的一位侍者,对画面的意境做一番剖析。

接着,这位侍者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对作品主题也理解得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这令在场的客人们感到大为震惊,双方的争端立刻解决了,这位侍者对这幅作品的诠释令在场的人心悦诚服。“先生,请问您在哪所学校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一位客人以极其尊敬的口吻问这位侍者。“阁下,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但是就读时间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学校叫做‘逆境’”。年轻的侍者回答。

这个在宴会上初露头角的年轻人就是让·雅克·卢梭。他早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使得卢梭有机会成为一个对完整的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尽管此时他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侍者,但是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和他那闪烁着人类智慧火花的著作却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了整个欧洲。他是那个时代和整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

在这个世界上,最为严厉而又最为崇高的老师就是艰难困苦和人世沧桑。人要获得深邃的思想,或者取得更大的成功,都要有一段贫困破落的记忆。不幸的土地造就的子孙深刻、严谨、坚韧而执著,而在幸福中成长起来的高贵人物却往往浅薄轻浮。

只要奋斗,就能成功

埃利胡·布里特深有感慨地说:“当第一次彻底地理解了荷马的《伊利亚特》最开始15行的真正内涵时,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光。”由于埃利胡·布里特在16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所以他不得不到本村的一个铁匠铺当学徒。他每天都得在炼炉边工作10到12个小时,但是这个勤奋的小伙子却在拉着风箱的同时,在脑海里紧张地进行着复杂的数学运算。他经常到伍斯特的图书馆阅览那里丰富的藏书。在他当时的日记中列举了这样一些条目:“6月18日,星期一,头痛难忍的同时,坚持看了40页居维叶的《土壤论》、11课时的冶金知识、64页法语。6月19日,星期二,看了10行波希米亚语、9行波兰语、60行希伯来语、30行丹麦语、10课时的冶金知识、15个星座的名字。6月20日,星期三,看了8行叙利亚语、11课时的冶金知识、25行希伯来语。”

埃利胡·布里特被人们尊称为“学识最为渊博的铁匠”,并以其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名垂史册。他一生中,精通了18门语言、掌握了32种方言。当爱德华·埃弗雷特在谈及这个出身贫贱的男孩自学成才的经历时,曾经心生感慨地说:“那些有着优越条件和良好教育1机会而不好好利用的人在他艰苦的奋斗历程面前一定会感到无地自容。”

克里斯娜·威尔森在瑞典的一个偏僻的街区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她总是赤着双脚在街上穿行。她既没有高贵的家世,也没有富有的双亲。然而,她那饱含温情和优雅的歌声却能够产生无穷的魅力,让整个世界为之倾倒,并赢得了世人的尊敬。“穷的年轻人也不例外。”塔尔梅吉博士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事实上,身处不利环境中的你们现在是和那些最终会超越芸芸众生的卓越人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你们记住我的话,并在30年之后好好地回味咀嚼的话,你们将会发现,实力雄厚的工业巨头,家财万贯的亿万富翁,口若悬河的雄辩之士,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家,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仗义疏财、散金如土的慈善家等等那些才智卓绝之士,以及那些位高权重之人与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会比你有丝毫的优越条件,甚至与你一样贫穷潦倒、捉襟见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创业既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资本。但是,年轻人,到图书馆去吧,在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时,你会看到上帝赋予了我们每个人多么奇妙的财富。这些财富就在你的眼睛里,在你的耳朵中,在你的手上,在你的脚下。然后,让命运的医生带你到解剖室,听一听他对你所读的内容是如何解释的。永远不要说自己没有创业的起步资本,犯这样的错误简直就是在亵渎上帝。上帝赐予的礼物和财富,任何人身上都具备,即使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年轻人也不例外。”

那些习惯于怨天尤人,不敢在生活中跨出最重要的第一步的年轻人比起那些敢于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同龄人,其成功的机会要小得多。在常人眼里一个报童是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大有作为的。然而,托马斯·爱迪生这位对美国大陆的工业革命起到了历史性推动作用的大发明家就曾经是大干线铁路上的一个报童。爱迪生在涉足化学领域时,仅仅15岁,而且还自己弄了一个流动的实验室。一次,他正在火车的一个角隅里从事秘密实验时,火车突然拐了一个大弯,结果,装有硫磺酸的瓶子破裂了,一股怪异的气味随即飘散开来,同时还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位年轻的科学爱好者立即被深受其害并忍无可忍的列车长从火车上驱逐了出去。

这样的例子在爱迪生的发明生涯中数不胜数。在面对任何危险场面时,他总能处变不惊、化险为夷,在尝尽了人间世态的种种冷暖炎凉后,最终成了世界科学园地里最辉煌璀璨的一颗明珠——人们交口称赞的发明大王。当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时,爱迪生说,他始终过着一种完全自制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他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是适可而止。

事业生涯从报童开始的杰出人物还包括克利夫兰总统的首席竞选负责人和财政部长丹尼尔·曼宁、瑟罗·威德、大卫·希尔等人。这些雄心勃勃,从社会的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进步的报童们似乎在纽约到处都是。

逆境造就人才

“德鲁,德鲁,晚上干活,白天游荡。”一个小男孩对塞缪尔·德鲁大声叫喊着。的确,德鲁白天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政治,而把工作安排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不把那个可恶的小家伙捆起来?”德鲁的朋友听了德鲁的讲述后问。“我做不到。”德鲁回答道,“这些话震惊了我,即使一颗擦过我耳边的子弹也没有这么大的震撼力,我完全傻了,我无所适从。从那一刻起,我就发誓:以后绝不能给人机会这样说我。这孩子的声音那一刻对于我来说仿佛来自于上帝,它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它使我明白虚度光阴是多么可耻,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又是多么可憎。”

塞缪尔·德鲁真的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不再无聊地去讨论政治,而专心致志地经营起生意,最终他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生意人,名声丝毫不逊于那些知名的作家、学者。

阿拉贡在包数学课本时发现了一张废面,他有些不高兴,这时,他看到了一段话:“坚持,不要放弃。随着你持续的努力,你所遇到的困难定会一个个被解决,只要坚持,黎明定会到来。”这段话来自数学家达兰贝尔给朋友的一封信。阿拉贡铭记了这段话,把它作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座右铭。阿拉贡后来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从一定角度看,敌人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人。”埃德蒙·伯克说,“因为是敌人使我们对问题考虑得更周密、更详细,处理问题更谨慎,这样我们思想就更深入,不会流于表面。”

在库柏学院的奠基石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库柏学院的创建目的是开辟一条通往科学知识的大路,让我们这座城市乃至国家的年轻人都能从这里起步,领略创造之美,聆听祝福之语,从而衷心感谢赐予这一切的造物主。”“那些在溺爱中的孩子真的很可悲。”查尔斯·诺道夫这样说道,“虽然他们总是比别的孩子晚起,口袋里也时时装满了零食。当别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玩的时候,他们多半躲在火炉后面。他们只有真正学会了游泳才肯下水,但即便这样,他们的父母还担心不已。这样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起大早去喂牛,看到他们没有零食吃,看到他们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干活,心里也许会庆幸不已。但是,从成才和发展的角度看,该可怜的倒是他们这样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懒惰和无知将使他们一生平庸。”

在学校固然可以学到条条块块的法律条文和规则礼节,但是要想把它们转化为处理现实问题的标尺,只有在与人实实际际的接触中运用它们。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那些叱咤美国政坛,或者其他领域的风云人物多半来自于自然环境恶劣的新英格兰地区,其中不乏世界影响的发明家、诗人、作家以及艺术家。有一本小册子就罗列出了这些大人物,共有191位,各个领域的都有。他们都与马萨诸塞州文塞克斯县结下过不解之缘,或在这里出生,或在这里受教育,或在这里一举成名,或在这里受勋。

奖罚有度,顺应自然

大自然的各种法则是我们人类必须尊重和遵守的,如果我们遵守了这些不可违的法则,大自然则会给予我们健康、幸福、快乐;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法则,我们则要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大自然不是无情的,她总是想尽办法使我们发现并发掘出她给予我们体内深处的潜力,她给了我们多样的暗示,并鼓励我们奋力争取。她把我们希望得到的珍贵东西挂在我们眼前,诱使我们去拿,虽近在咫尺,但却需要我们付出辛苦的努力。种种的磨难和考验锻炼出了我们坚强的性格,但由此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她想给予我们的希望,因此我们不再彷徨、不再消沉。

大自然就是通过展现在年轻人头脑中的美好前景而诱使他们拒绝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坚定前进,这是大自然引导年轻人前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与母亲把孩子喜爱的玩具放在孩子面前诱导孩子去拿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母亲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让孩子拿到玩具,而是借此锻炼孩子的胆量,帮助孩子学会走步。玩具只不过是个工具,拿玩具也只不过是个手段。大自然就是采用了这种诱导方式,磨炼我们的意志,提高我们的见识,帮助我们成长。

在我们努力得到了眼前的玩具后,大自然又会重新拿出一个更珍贵、更值得追求的玩具诱我们去拿。如果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前进,我们的意志就会更为坚强,见识更为广博,眼界也就更为宽广,我们就会听到更细微的声音,总之,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敏锐。

劳动给予了人类最伟大的训练,可以说是劳动导致了人类的产生,如果离开了劳动,我们就无法行动,就无法做事。同样,勤奋也给予了人类伟大的训练,在离开学校老师和书本后,它把我们带入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在这里,我们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和磨炼,变得更为坚实。此外,我们的体格也受到了提纯,我们做事更有计划、更有耐心,也更有条理性,而且我们的方向性和成功性都大为提高。勤奋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条件,只有勤奋,我们才有做好事、做成事的可能。

懒惰是无法拒绝的,它受承于我们的先代。懒惰是可怕的,因为它会极大地阻碍自我发展。因此我们要克服懒惰,但我们事先要明白,克服懒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无论是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都要准备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有时甚至是无法预料到的困难。

理想也是人类最伟大的导师之一,多少年轻人在各自理想的激励、感召下,奋力拼搏、辛勤耕耘,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正果,成为人们景仰的杰出人物。

多少年来,女人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又有多少人曾把她们当作不开化的奴仆。但是,历史上却为什么涌现出了诸如弗朗西斯·威拉德、朱丽亚·豪、南丁格尔·维多利亚,还有玛丽·利弗莫尔等诸多不平凡的女性呢?她们同样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实际上,杰出人物往往就诞生在你身边,普桑在成为名艺术家之前,曾多次在路旁画路牌;你又怎能想到经常驾着驴车替母亲代送奶罐的尚特利能成为名望极高的雕刻家呢?另外,写出了传世名作《哈姆雷特》的世界知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牵着马站在剧院前;还有人人传诵的《伊利亚特》的作者荷马经常去海岸寻找灵感,这一切都很平常。

越过困难就是成功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能够直面困难、战胜困难的强者,而不需要那些懦弱胆小、知难而退的人。那些成就平平的人往往长了一双专能发现困难的眼睛,无论他从事何种职业、执行何种任务,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困难。他们莫名其妙地担心前进路上遇上困难,这使他们气力尽失。他们好像对困难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旦行动起来就开始寻找困难,时刻等候困难的出现,当然,最终他们找到了困难,并被困难所俘虏。

这些人似乎带着一副特制的眼镜,除了困难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总是竖着一块块牌子,上面写着“如果”、“可是”、“或者”和“不能”,这些路障足可以让他们止步不前。

他们认为,去争取一个文化公司招聘的职位是毫无希望的。因为在他们之前,已经有数百个应聘者递交了申请书。失业的人那么多,他怎么可能找到工作呢?如果他有一份工作,他也会觉得其他同事都比他做得好,更受老板赏识,他想升职是难上加难的。

向困难弯腰的人必将一事无成。一个人的成就与他克服困难的能力成正比,他战胜别人所不能战胜的困难越多,他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这个道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一个年轻人经常报怨命运对他不公平,没有赐给他开创自己事业的机会,所以他只能为别人卖力。他身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看到处处都是不可征服的困难。他说,如果有别人的帮助,如果别人能帮助他开办一个公司,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从他说的话中,我敢断定他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他不具备成功的品质。他承认自己不能单独面对困难,承认自己懦弱无能。他承认在困难面前自己没有勇气抬头,而别人却能击败这些困难。如果一个人说,机遇总是背对着他,他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事做,那么实际上他是在承认自己没有把握环境的能力和力量,不得不向困难低头。他的臂膀不够坚强,也许一根稻草的重量也担负不了。

那些善于发现困难的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意志薄弱、不能驱除障碍,他们也渴望成功,但却不想付出代价,只习惯于随波逐流,浅尝辄止,贪图安乐,缺乏雄心壮志、坚持不懈的毅力。

如果你足够强大,那么困难和障碍就会退缩;如果你很弱小,那么障碍和困难就会向你逼近。

有的人总喜欢把困难扩大化,缺少必胜的决心和勇气。为了获得成功,他们不愿牺牲一点不安和舒适。上大学或者创业在他们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因为没有资金,所以他们非常希望别人能够给他们以资助、支持。

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他是多么渴望学习知识,步入大学校园,可是他的命太苦了,没有一个富翁爸爸给他交学费,而他自己又无能为力。听完他的话,我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真正愿望并不是上大学,而是想不劳而获。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说自己无力上大学,那么身有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人又是怎么上的大学呢?这样的年轻人太过害怕困难,他不仅不会进入大学殿堂,而且也无法登上成功的巅峰。

有的年轻人虽然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但却因畏惧成功道路上的困难而迟迟不敢前行。他把一块小小的石头想像得比一座高山还难攀登,一味地望石兴叹,直到失去了克服困难的机会,一次次地陷入了恶性循环。没有进取精神的人与懦弱平庸之人有何两样!这样渺小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只有意志坚定、行事果断、永不言败、目标明确的人,才能真正排除万难,勇敢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去争取胜利。成就大业的人,从不因为困难而徘徊。对他们来说,心中的目标是伟大而令人振奋的,他们会向着这个目标一刻不停息地努力攀登,至于暂时的困难则是微不足道的。伟人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件事情有完成的希望吗?”只要有希望,不管有多少困难、多大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是一个人躺在地上,会被一片树叶挡住视线而不见群山。同样道理,那些卑微的人会被微小的困难蒙蔽双眼,而看不到伟大的成功。

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给自己制造障碍的人。在每一个学校董事会或公司董事会中,这样的人总是夸大困难、小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如果一切事情都依靠这种人,恐怕所有学校、公司、企业机构都要成为一摊烂泥,一切造福这个世界的伟大创造和成就将不复存在。

一个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也会承认困难的存在,但却从不惧怕它,因为他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他相信勇往直前的力量能清除这些障碍。有了决心和力量,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冬天的阿尔卑斯山固然可怕,但在拿破仑眼里,它不过是挡在对面平原前的一层白纸,只要他肯伸出手去撕掉它,碧绿将即刻映入眼帘。

乐观地看待困难,多一些喜悦,少一些忧愁,你会豁然发现,这不仅使你的工作充满乐趣,还会让你享受到幸福。它变烦恼为快乐,赶走工作中的苦闷,让生活充满阳光。它比金钱更有价值。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愁容越来越少,你可以用充满阳光的心灵轻松地去面对困难,保持着自己心灵的和谐。而有的人却依旧为难所困,失去了心灵的和谐。

一个人除非会消除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不惜任何代价去穿越成功路上的障碍,否则他将一事无成。而通往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是所有进步的围栏;胆小、疑虑和畏惧是最大的敌人。克服你的弱点,超越你自己,你就会战胜一切困难。

克服困难的关键就在于你对它的态度。困难就像纸老虎,你越害怕它,它越露出牙齿恐吓你,你若畏缩不前,它就会猛扑过来,吃掉你;但是,如果你挺直腰身,睁眼瞪视它,一步步逼近它,它反而会急步后退,落荒而逃。对于懦弱和犹豫的人来说,困难是恐怖的,你越犹豫,困难越变得恐怖,越不可逾越,但在无畏无惧的人面前,困难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夏洛特·吉尔曼在《一块绊脚石》一诗中描述了一个负笈登山的行者,突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沮丧之极,祈求这块石头为他让路,但它一动不动。他跪下来,请求它离开,它仍纹丝不动。突然间他鼓起了勇气,最终解决了困难。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摘下帽子,卸下压在我身上和心上的沉重负担,拿起我的手杖,径直向着那恶石冲了过去,不经意间,我就翻了过去,好像它从不存在一样。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向困难前进,而不是畏缩不前,那么,困难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

从失败走向成功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说了这么一段让美国人记忆深刻的话:“做一个坚强的美国人吧!鼓起勇气向生活困难冲击,不要惧怕失败,要从失败中奋起去争取胜利。”

从此,“要从失败中奋起去争取胜利”成了千千万万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也许你曾经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彷徨过,也许你无助过,也许你为自己的平庸焦躁过,还或许你曾失去了朋友、亲人、住房或所有的财富;或者你失去了亲自去上班的能力,抑或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只要你不屈服,不被挫折吓倒,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的不幸,有从失败中奋起的精神,你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拿破仑的一支12万人的军队被75万人的奥地利军队挫败了,拿破仑非常失望地对士兵们说:“你们叫我很失望,你们缺乏必要的以一当十的勇气,你们不配法兰西勇士的称号!”

这些战后余生的法兰西士兵眼含热泪说:“您知道敌人兵力数倍于我们,我们不是懦夫,把我们派往最能考验我们的地方去,看看我们配不配称法兰西勇士。”在随后的战役中,这支部队勇猛冲锋陷阵,最终把奥地利军队击溃,他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无畏无惧。

生活中不乏一些仅仅因犯了一些小错误,或失去了全部财产,或投资的项目破产了就唉声叹气、怨天由人的人,有的人甚至由此走上绝路。实际上,好好想一想,失去这些身外之物又能怎么样呢,如果你真的丧失信心,仰躺在地上,那你也许真的完了,永远没有希望了;但如果你遇挫不败,勇气倍增,对自己充满信心,决心从头再来,那你又会向成功迈进。

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不管是在战场上与敌人真刀真枪地作战,还是在后方与敌人明争暗斗中,都能够像尤利西斯那样为了正义作不屈不挠的战斗,即使面对狰狞的死神也无畏无惧。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是屹立不倒的人。只有像拿破仑那样蔑视困难,不承认失败,认为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的人,才能成为与成功相见次数最多的人。

你或许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你现在放弃了。你没有好好想一想,你如果放弃了,那就意味着你又多经历了一次失败,甚至你今后真的永远与成功无缘,上一次失败,不等于这一次也失败,只要试一试,希望还是存在的。

狄更斯在小说《圣诞颂歌》中塑造了斯克鲁奇这么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斯克鲁奇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冷酷无情、视财如命,他把自己偷偷储藏的一堆金子视作自己生存的唯一精神支柱。但是到了晚年,他却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出手慷慨大方的善良老人,这一巨大转变并不是狄更斯杜撰出来的,它也来源于生活中,我们从媒体上不是也多次看到许多人从过去的失败中醒悟过来,振作起来,重新踏上征途了吗!

对于一个不惧怕失败,凡事充满信心、勇气、意志的人,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最终一定能走向胜利。

暂时的失败只能激发起他们更大的自信、勇气和更顽强的抗争,也让他们更强大,比彻说得好:“失败只会让勇者的肌肉更结实,体魄更健壮,更加坚不可摧。”

也许很多人大半生过得平平安安、富富足足,也积攒了不菲的钱财,也有了许多知心朋友,社会名望也很不错,但突然有一天,这一切都如海市蜃楼般消失了,他们无法一下子接受这巨大的打击,对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信心,思想僵硬、机体麻木起来,他们进取的力量和勇气好像也随着这一切的消失而不见了。不可否认,这一打击是巨大的、沉重的,人人都会有一种天突然昏下来的感觉,但如果能够勇敢面对,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即使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如果他能够坚持承受下来,勇敢面对,那他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即使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在经受打击后丧失了信心,毫无斗志,那他也必定必败无疑了。

你要记住,不论你失去什么,也不要失去你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你的尊严,这是你做人、做事的根本,万万不可失去。

对于一个真正有勇气面对一切的人来说,失败是根本不足虑的,只是一个不太愉快的小小插曲,根本影响不了成功的结局。这些勇者的头脑里没有失败的概念。无论多么大的挫折打击在他们看来都是能够克服的,只要有勇气面对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同样接受了暴风雨的考验,有的人倒下了,不再起来,而他们倒下了,又坚强地爬了起来,而且站得更稳了。他们就像环境的主宰,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打败他们。他们又像森林之王,任凭暴风雨如何冲刷,他们依旧岿然不动。

在一次龙卷风席卷过后,我追寻着龙卷风的路线一路走过,发现被龙卷风摧毁的树都是一些老、幼、病、残的树,而那些高大、结实的树大多平安无事。被摧毁的房屋也多是那些地基不深、粗制滥造的房屋,而那些精心构造的房屋也多半经受住了考验。同样道理,在巨大打击面前,也只有那些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人能够经受得住考验,而那些意志薄弱、缺乏再战勇气的人却倒下了。“失败是成功之人需要迈出的第一步。”这是温德尔·菲利普斯总结出的成功金言。许多人就是成功地迈出了这一步,才最终走向成功的。失败可以说是成功的良性刺激,每一次失败可以使一个勇者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或许正是失败才更加剧了他对成功的渴望,不甘于失败,不甘于示弱,振作精神重新上路。或许困顿的生活环境、意外的财产损失、一次遭人诬陷正是激发他振作的因素。

有些年轻人平时待人做事表现很一般,并没看出有什么非凡之处。但在遭到了一些重大变故或在巨大不幸面前,却表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和坚强的毅力以及超凡的抗挫折能力,这不单使别人大吃一惊,甚至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这是在先前安逸的环境中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正是灾难、挫折、打击激发了深藏他内心的潜力和才能。

好多好多女孩早先生活在严父慈母的温馨家庭,受尽了宠爱,但灾难一下子降临了,父母出事或家庭财产一下化为乌有,不得不依靠自己生活下去,有的甚至还要照顾比自己小的兄弟姐妹和年迈的老人。她们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变得十分独立,把兄弟姐妹和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所有人都感到惊奇,连她们自己也有些不相信。实际上,这也是危机激发出她们潜能的结果。

在我们体内蕴藏着一股强大的潜能,是我们平时无法看到和领会的。因为它不是存在于我们的普通感官中,而是被深藏在体内。只有在我们面临危机时,这种深藏的潜力才会爆发出来,救我们于危难之中。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当死亡笼罩着那些濒临危险边缘的人们时,不论是老人,还是妇人、小孩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求生力量。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洪灾、火灾、地震面前,有许多纤弱的女孩和妇女们在执行着很艰巨的任务,这些任务平时在她们看来是根本无力承担的,但在这关键时刻,她们创造了奇迹,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潜能的爆发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毁的英雄。在那些勇敢无惧、永不服输、深信自己的人面前,失败是微不足道的。在一个跌倒了再爬起来,而且跌倒一次爬起一次,一次比一次站得更稳的人面前,失败也会望而却步的。多少次困难降临到我们身上,初时我们感到恐惧、感到无助,我们在寻找机会逃避,在我们避无可避、逃无可逃之际,深藏我们内心的雄心被激起,我们重振精神,鼓起勇气勇敢面对现实,终于困难在我们奋勇搏击下,悄然退去了。

在困境中奋发成才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深知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所以当有人问他,那位跟他学画的青年能否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时,他便坚定地回答:“绝不可能!因为他每年有6000英镑丰厚的收入呢!”

艰苦的环境能够造就出成功的人才,而富裕的环境只会令人堕落。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谨慎地说:“不要羡慕那些富家子弟的优越生活,实际上,他们已经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贪图享受,身陷堕落的泥潭。”那些在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花朵,决不能与那些在寒风中争艳的红梅相提并论。同样,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决不能与那些出身贫苦的孩子相比。虽然那些贫苦孩子上不起学,即使上了学,也多半是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们可能成为无名英雄,将来可能做出惊人的伟业。

摆脱贫穷的唯一方法就是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从艰难的境遇中挣脱出来。如果人类在出生时就口含调羹,不必为生存去奋斗,那么直到现在,人类还有可能处于原始状态,人类的文明也可能处于幼稚阶段,永远跳不出原始时代的束缚。

无论翻开哪个国家的历史,那些发明家、科学家、商人、企业家、政治家、哲学家、外交家,哪一个不是苦孩子出身,哪一个不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在美国,很多的外国移民最初并不精通英文,也未受过高深的教育,生活无助、事业无门,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构建了自己的家园,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荣誉,拥有了万贯家资,这些成就足以让那些家境富庶博学多才的美国青年们自愧不如!因为他们整日沉浸在幻想中,盼望着成功从天而降,却不知自己在虚度青春年华,已成了碌碌无为之人。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生活的失败者。因为伟大的人物都是经由苦难造就出来的。“没有经历困苦的人,他的生命必定有缺憾。”这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亲身体验。

艰苦环境中造就出来的成功人才正如森林中的橡树,只有经历了狂风暴雨之后才能够长得高大挺拔。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别人的呵护下生活,那么他的头脑中就不会有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的思想,当然也就不会成就惊人的伟业了。养尊处优的年轻人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意在人生的旅途上乘风破浪,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无法得到实现。格鲁夫·克利夫兰曾经两度出任美国总统,谁会想到他曾经是个年薪50英镑的穷苦店员呢?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常常回忆这段经历,并颇有感慨地说:“极度的贫困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并能够让人积蓄力量为这奋斗终生。”

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头脑中极少有为事业而奋斗终生的思想,因为他们无需奋斗便能够得到所需的一切。事实上,人们努力工作固然是为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类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车轮向前滚动。当然,也有许多人的思想并未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他们努力工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一些渴望和需求罢了。

有人曾经在青年人中做过这样的调查,题目就是你是如何看待努力工作的?一个生活优越的青年回答:“每日早出晚归,如此的工作,有什么意思?我有足够享用一生的财富,无需如此辛苦。”而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却说:“我的生活无依无靠,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够吃饱穿暖,除了努力工作,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自己的前途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创造。”

那些努力奋斗的青年会得到大自然的偏爱,得到丰厚的资产和优越的地位,还会拥有大自然赐予他们的高尚品格。而那些生活富庶的青年则整天游手好闲,只能过着平庸的生活。大自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促进人类进步的目的。

大自然是公平的,它给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在经验的大学里,谁都可以接受严格的训练,以得到完成其工作的技能。至于那些经由努力得来的资产和享有的荣誉,都是些意外的收获。那些在困厄中奋发有为的青年决不会继续困厄下去,因为跟在他后面的大自然一定会以巨大的代价去回报他们的努力。

卑贱者易成功

在丹麦的一个儿童聚会上,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说:“我出生在宫廷里,我的父亲是一个议院中的侍从官,这个职位很高。”停了一下,她又不屑地撇撇嘴说:“至于那些姓氏以‘森’字结尾的平民出身的人,他们永远没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在他们面前,我们要两手叉腰,永远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听了她的话,富商彼得森的女儿愤怒地反驳道:“我父亲可以毫不犹豫地花一百美元去买糖果,并把它们分给孩子们,你的父亲能这样做吗?”“但是,”一个编辑的女儿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插话道:“我的父亲可以把你们的父亲和所有人的父亲都登到报纸上。我父亲说,任何人对他心生恐惧,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将谁登在报纸上。”“要是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该多好啊!”一个通过门缝向里面窥视的男孩颇有感慨地想。他是平时帮厨师做厨房清洁工作的小帮工,今天他是得到了厨师允许才站在那里的。他与那些孩子的身份完全不同,他的父母甚至连一个闲钱都没有,并且他的姓氏就是以“森”字结尾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平民。

时光飞逝,岁月轮转,当年儿童聚会上的那些孩子如今已变成了风度翩翩的绅士和高贵典雅的小姐。他们中的一些人走进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厅堂,那里布置了许多精美绝伦、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他们在厅堂里遇到了这些艺术品的主人,并且向他连连致意,交口称赞他的艺术品。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伟大的雕塑家就是当年那个怯生生地从门缝里偷窥他们游戏并以此为一种莫大奢侈的男孩,他就是托瓦尔森,伟大的丹麦艺术家、著名雕塑《耶稣及十二使徒》的作者。

从挫折中吸取力量

马塞纳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他勇猛过人,才智超群。但在平时你是看不到他的真面目的。只有在战场上看到遍地尸体和伤兵时,他体内的勇气才会被激发出来,成为战场上最勇敢的人。

巨大的打击和刺激能够使人的本性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这种因讥讽、凌辱、欺侮激发出的神秘力量曾经深藏在心灵深处,一旦这种神秘力量被激发,就会产生一种更强大的新生力量,使人们能够做出以前力不逮的事来。

许多伟人能够从艰难、失望和贫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年轻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痛苦,这太多的磨难和痛苦激发出了他们潜藏在内心的巨大能量。

巨大的危机和事变可以成为造就伟人的催化剂。一位成功的商人说,在他的一生中,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痛苦的挣扎和奋斗。所以成功不是轻易得来的,轻易得来的成功多数只会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通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成功会让他无比喜悦。他喜欢成功的感觉,喜欢做艰难的事,因为做艰难的事可以激发他身体内潜伏着的才能和力量,而做过于顺利的事不会给他以成功的振奋,不会让他体验到苦尽甘来的喜悦,所以他对这样的事没有半点兴趣。

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在读大学时常被作为笑料,那些出身富庶家庭的青年们嘲笑他衣衫褴褛,家境贫寒。同学们的讥讽让他从此立志成为世上伟人。多年以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做出了惊人的成绩,令世人对他刮目相看。他说学生时代所蒙受的种种讥讽是激励他日后成功的最强大动力。

身处绝境最能激发人的潜能,如果林肯身处优越的环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也许日后不会成为人人爱戴的美国总统,成为一代伟人。安逸舒适的环境容易滋生堕落的思想,因为无需奋斗便可得到一切,林肯正是他与逆境斗争的结果。

障碍与缺陷是成功的基石,许多人之所以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它们,是因为没有它们的刺激,人就不可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掘出来,并且展现给世人。

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潜能,只有当巨大的压力、非常的变故或重大的责任施加在一个人身上时,才能突然爆发,使他以震慑世人的力量做出惊人的成就。

许多人的高贵品格和丰功伟绩,最初的动力仅是源于弥补身体上的缺陷,一些相貌平凡或者相貌丑陋的女子,往往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的成就可看作是对她们容貌上的补救。

据说,英国曾经有一个先天残疾的人,他生来就没有手和脚,但他却和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着。有人因好奇曾去拜访他,看他如何生活,如何与人交往,谁知他的机敏睿智、谈吐不凡竟然让那位来访的客人忘记了他是个残疾人。

特殊的缺陷与困难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所以能真正发挥自己潜能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埋没了自己的潜能,而且有些人直至踏入天堂的大门也没发现自己身体里蕴藏的巨大的能量。

逆境并不可怕

阿拉贡在装订数学课本时遇到了一张废页,他感到有些沮丧,而与此同时,他看到了废页上的文字:“不要气馁,前进!再前进!随着你工作的深入,你所遇到的困难会自行解决。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你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并且照亮你前进的道路。”这些文字是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写给一个年轻朋友的信中的一句,但是这句话却被阿拉贡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并一直激励他,使他最终成了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后来,他曾颇有感慨地说:“就是这句箴言引导我成就了令人瞩目的伟大事业。”

埃德蒙·伯克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对手对我们是有益的,他们往往促使我们对要处理的问题把握得更准确,而且还逼迫我们不得不考虑周全。这样我们才能深入问题的实质中去,不会流于表面的肤浅了。”“我创建这座学院就是为我们城市和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开辟一条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并且打开自然的课本让年轻人能够看到创造之美,体会它的内在美,从而热爱那为我们带来所有这些完美礼物的造物主,这就是我建院的真正目的所在。”这段话是库柏学院伟大的创建者留在学院奠基石上的,这也是伟大的创建者的内心感言。

查尔斯·诺道夫说:“在寒冷的冬天,一些得到父母宠爱的孩子总是在别的孩子玩雪的时候坐在炉火后面,懒惰无力地吃口袋中的糖果。他们只有学会游泳后才肯下水,而父母和他自己还担忧会患咳嗽。这些受宠的孩子在看到邻家的孩子赤足跑动,看到他们早出晚归地辛苦工作,看到他们衣衫单薄又没有糖果,还要努力工作换取食物时,不禁觉得他们太可怜了。而事实上,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逆境易使人成才。”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懒惰是最令人厌恶的。

正规的学校教育让学生们学到了许许多多的法律条文和规则礼节,但是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在切切实实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回顾一下美国历史上风云人物生平事迹,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他们当中出类拔萃、成就辉煌的人大部分来自山脉横亘、乱石丛生的新英格兰地区。新英格兰为美国贡献了最伟大的诗人、艺术家、发明家、牧师、演说家、文学家。曾经有一本小册子记录了191位杰出的男性或女性艺术家、诗人、演说家和文学家。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曾在马萨诸塞州艾塞克斯县生活过、写作过、演讲过,或在那里成名,或在那里出生。这些事实足以说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

刚毅坚韧助你成功

美国著名书法家普拉特·斯宾塞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由于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困顿,他没有钱买练习书法的纸张。然而,在他陷入窘境时,伊利湖四周光滑如镜的沙滩成了大自然赐予他的最好的书写纸。凭着天性中的刚毅坚韧,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了美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正是在伊利湖畔艰苦努力的训练,奠定了他成为著名书法家的基础,建立并形成了斯宾塞书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而人类有史以来对英文书法艺术最完美的表达和诠释正是这种原则。

威廉姆·科贝特的那颗年轻的心灵早已厌倦了整日在家里跟着牛犁地的沉闷单调生活,因为在整整8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做过任何其他的事。闲暇时,他总想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一番。后来,他一个人来到了纽约,在法院做了八九个月的抄写员,每日的工作就是为法院抄写文件。此后,他便应征入伍,成了步兵团的一名士兵。在他军旅生涯的第一年,他经常光顾于查塔姆一个流动的图书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在这个图书馆中所能找到的每一本书,从此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威廉姆·科贝特当年如何学习英语语法的经验对所有身处困境的莘莘学子来说一定有着极大的教益作用。他回忆说:“当年我学习语法的时候还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6便士的士兵。我铺位的边上,或者是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的边上,就是我学习的地方;我的书包就是我的背包;我的写字台就是在膝盖上放一块木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为学习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灯油,在寒风刺骨的冬夜,除了篝火发出的微弱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光源,而且只有轮到我值班的时候,才能够得到就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我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因为为了买一支钢笔或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在我的周围充斥着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等各种各样的喧嚣声。你能够想象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属于最没有思想和教养、最粗鲁野蛮、最没有文化的人,我只能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努力使自己定下心来读书写字,因此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为了买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我手中的那枚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的小铜币似乎都有千钧之重。当时,在我的眼里,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当时,我的个子已经长得像现在这样高了,而身体健壮、体力充沛,运动量极大。除了免费食宿之外,每周2个便士的零花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的。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回忆起来简直恍如昨日。有一次,我居然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当即决定在第二天早上为自己买一条鲜鱼。当天晚上我饥饿难忍,肚子不停地咕咕作响,我觉得自己快饿得晕过去了,但是更不幸的是,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瞬时跌进了绝望的深渊,将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如孩子般伤心地痛哭起来。”

然而,科贝特在这样贫困窘迫的逆境中依然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困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与成功。他说:“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尚且能够征服困难、有所成就,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找到托辞呢?”

不成功绝不罢休

正在此时,被压迫者的又一位忠实正直的好朋友,英国政治活动家理查德·科布登在伦敦逝世了。

科布登的父亲英年早逝留下了9个嗷嗷待哺、一贫如洗的孩子。为了生存下去,科布登在童年时期就为一个邻居放羊。直到10岁,他还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后来,他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每天都处于半饥半饱状态的男孩科布登备受虐待,要经过漫长的3个月才能给家里写一封信。他在15岁时,去在伦敦的叔叔的店铺里做小职员。在这期间,他晚睡早起,利用挤出的点滴时间争分夺秒地自学了法语。不久,他就以商业人士的身份坐着马车开始到各地工作了。

科布登认为《谷物法》是一部残酷的、不正义的法律,它劫贫济富,其作用就是把面包从穷人的口中夺走,并把它喂到富人的口中。因此,科布登拜访了约翰·布莱特,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联手反对惨无人道的《谷物法》。但是,他发现布莱特先生正因为心爱的妻子刚刚离世而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于是,科布登劝慰道:“在英国,与您一样遭受了同样不幸的家庭何止成千上万个,有多少妻子、母亲和活泼可爱的孩子因为饥饿而濒临死亡。现在,请您在最初的巨大哀痛过去之后擦干眼泪,跟我一起并肩作战,在《谷物法》被废止以前,我们永不妥协,永不松懈。”

当看到穷人那可怜巴巴的面包被迫在海关接受检查,并被课以重税,而占有这些税收的全部是富裕的大地主和农场主时,忍无可忍的科布登感到全身的热血都沸腾起来了,浑身充满了战斗的力量,怒不可遏地要对不公正的《谷物法》发起攻击。科布登愤怒地说:“这并不单纯是某一部分人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联合起来进行抵抗。这是涉及到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人民与工人阶层同少数贵族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衣食生存的问题。”

届时,一个“反谷物法同盟”诞生了,这一同盟的行动得到了爱尔兰饥民的大力拥护。1846年,英国的《谷物法》被宣布废除了,这正是饥饿本身冲破了原有法律规定的层层壁垒,并击败了顽固势力。“理查德·科布登的努力和贡献使英国所有的贫苦人吃上更大、更好、更便宜的面包。”布莱特先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

一个穷困潦倒的工人的儿子约翰·布莱特生活在一个高等教育的大门对穷人紧闭的年代,但是,当看到英国和爱尔兰无数的饥民在《谷物法》的压榨下不得不忍饥挨饿、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时,这个贵格会教徒那坚毅而高贵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对穷人无比深切的同情奔涌在他的心中。

目睹了200万爱尔兰人在可怕的大饥荒中失去生命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约翰·布莱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投入了战斗,他的名字比英格兰任何社会名流和政治精英的名字都更有影响力。在他那不可辩驳的言辞、滔滔不绝的雄辩和坚忍不拔的品格面前,所有的贵族都为之战栗。在为劳动者争取更短的工作时间、更便宜的面包和更多的工资方面,除了科布登之外,没有人比约翰·布莱特做出的努力更大。

童年的迈克尔·法拉第过着穷苦的生活,他住在伦敦一个破败不堪的马房里,每日背着一大捆报纸到街上叫卖,以一便士一份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路上的行人,以此来维持生计。在装订商和图书出版商那里,他还当过7年学徒。有一次,在装订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一篇介绍电的文章无意间闯入了他的视野,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他,直到他一口气读完为止。他找来一个玻璃药水瓶、一个旧的平底锅,再加上几样简单的工具,就做起了实验。

这个穷苦的男孩的求知欲使一位素不相识的顾客深深地感动了,他带法拉第去听著名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先生的精彩讲座。迈克尔·法拉第鼓足了勇气,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写了一封信,并让戴维先生本人审阅他所作的讲座笔记。

此后不久,有一个夜晚,迈克尔·法拉第正要上床休息时,汉弗莱·戴维先生的马车停在他那简陋的住处前,一位仆人下车递给他一封戴维先生亲笔书写的邀请信,邀请法拉第在第二天早上去拜访他。读着信上的内容,看着信纸上流畅的笔迹,法拉第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次日早上,法拉第如约而至,汉弗莱·戴维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请他做一些清洗实验仪器和搬运设备的工作。戴维先生在用一些危险的爆炸性试剂做实验时,脸上戴了一副用玻璃制作的安全面具,而法拉第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他那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迈克尔·法拉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后,开始自己做实验了。不久,许多一流的科学研究人员相继邀请这位有着超凡脱俗的悟性和突飞猛进的成绩,当初没有任何成绩的穷孩子为他们做讲座。这个自强不息的男孩终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上了科学的巅峰。

由于迈克尔·法拉第为科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他被认命为伍尔韦奇皇学院的教授,成了他所在时代科学园地中最瑰丽的一棵奇葩。英国的物理学家廷德尔曾经这样评价法拉第:“他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实验哲学家。”法拉第的导师汉弗莱·戴维先生以他为荣,并自豪地说:“我一生中最伟大的成绩就是发现了迈克尔·法拉第。”

第二章 竞争的机会

持之以恒,建功立业

恒心与忍耐力让白帆撒满了海面,使海洋向无数民族开放,每一片水域都有了水手的身影,每一座荒岛都有了探险者的足迹。恒心与忍耐力创造了纺锤,发明了飞梭。恒心与忍耐力使汽车变成了人类胯下的战马,装载着货物翻山越岭,弹指一挥间在天南地北往来穿梭。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正是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类才夷平了新大陆的各种障碍,建立起了人类居住的共同体。恒心与忍耐力还把大自然的研究分成了许多学科,探索自然的法则,预言其景象的变化,丈量没有开垦的土地。恒心与忍耐力让天才在大理石上刻下了精美的创作,在画布上留下了大自然恢弘的缩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依靠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终有疲惫厌倦之时。耐跑的马总会脱颖而出,而勤快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一个人对工作能够全力以赴,那么他必定会有所成就。如果他同时还拥有才华、智慧,那么他与伟人的距离也仅仅是一步之遥了。

一个记者问托马斯·爱迪生:“你的发现是不是都出自直觉?是不是夜里醒来的时候,那些发明就突然出现在脑海里了?”“不,那种投机取巧的事情我从来不做。”爱迪生回答,“除了照相术以外,我的每一项发明都与幸运之神无关。我一旦下定决心,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勇往直前,一遍一遍地试验,直到最终成功为止。我的发明都限于一些有商业价值的领域,根本没有时间顾及那些纯粹满足人们猎奇心理而毫无实用价值的奇思怪想。我就是喜欢做这些事情,没有别的理由。我一旦着手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最后。”

布吕歇尔是普鲁士的元帅,昨天,他还是拿破仑的手下败将,然而仅仅时隔一日,在滑铁卢我们又听到了他的部队隆隆的枪炮声。昔日的败军之将,又将恐惧、死亡的阴影扔回到了他的对手那里。事实上,冲突会产生力量。正是由于对立一方的存在,才激发我们自身更大的力量。每当我们克服一个障碍,我们的能力就增进了一分,又可以直面新的障碍了。

约舒亚·雷诺兹说:“不要完全依赖才华,勤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缺少才华,那么勤奋能够弥补你的缺陷。如果你有才华,那么勤奋能够让你平步青云。”原始人中有一种信仰,认为自己一旦征服了敌人,自己的精神就会进入敌人的身体,从而驱使他们为自己劳动。我们所崇敬的人的精神也会进入我们的身体,帮助并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伟大的演员索伦坦率地说,自己戏剧生涯的前半生由于不能胜任演员这份职业,因此时时受到解聘的威胁。

波尔沃是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经从事小说和诗歌的创作,但都以失败告终,他那稚气未脱的演讲也几乎成了对手的笑柄。然而,所有的讥笑和挫折并没有让他屈服,他凭借自己的力量,最终向社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是怎样一条不甘命运摆布、奋起抗争的道路啊!

牛顿在21岁时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在测量地球圆周时发生了一个微小的误差,这使他迟迟不能证明自己的理论。20年后,牛顿终于纠正了这个偏差,证明了无论是行星在轨道上的运行,还是苹果落地,都是受同一法则支配的。

哈维观察了8年才出版了他揭开血液循环奥秘的著作,当时他被同行们称作精神病患者、骗子,在忍受了15年的攻击和嘲弄后,他的伟大发现才最终为学术界所承认。提香曾给查理五世致信:“我把我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献给陛下,我将这7年的所有时间都倾注在了这幅作品上。”而他的另一幅作品也耗时8年时间。诺亚·韦伯斯特历时36载,才有了《韦伯斯特大辞典》的雏形,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词汇的搜集和定义中去,这是何等非凡的毅力和高贵的精神啊!吉本辛勤耕耘了20年,才写出了《罗马帝国盛衰史》。乔治·班克罗夫特为《美利坚会众国史》倾注了26年的心血。牛顿先后15次改写他的《古代国家编年史》。乔治·史蒂芬森用了15年时间改进了火车头。瓦特用了20年的时间改进了冷凝机。

奋斗不息,直至成功

哥伦布原来希望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萨贝拉能够支持他去探险,但他失败了。1492年2月,哥伦布失望地离开了爱尔罕布拉宫。他骑着骡子缓缓出宫,不知去向何方。此时此刻,他看上去更加苍老,精神也萎靡不振,头几乎垂到了骡子的背上。从幼年开始,他就认为地球是个球体。当时,人们在距离海岸线400英里远的海滩上发现了雕有图案的木片,还在葡萄牙的海滨发现了两具尸体,从人体特征上判断,他们和已知的人种不相同。哥伦布相信,这两具尸体是从遥远的西部一些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岛屿上漂流过来的。他曾经盼望葡萄牙国王能够资助他进行海上航行,以便发现那些遥远的岛屿。然而,国王约翰二世一面答应帮助他,一面却暗地里派出了自己的考察队,这让哥伦布心头的一线希望破灭了。

哥伦布的生活日渐拮据,平时主要靠给别人画各种图表为生。他的妻子离他而去,他的朋友也对他不闻不问,把他当作疯子。斐迪南和伊萨贝拉夫妇身边的智者也不相信他所谓的往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的理论。“既然太阳、月亮都是圆的,那么地球为什么不能是圆的呢?”哥伦布问道。“地球如果是球体,那么有什么东西支撑它呢?”那些智者问。“如果一个人象天花板上的苍蝇那样站着,你觉得可能吗?如果树根在上面,它可能生长吗?”一个博士问哥伦布。“池塘里的水也会流出来,我们就站不起来了。”另一个哲学家补充道。“这与《圣经》上的说法也不相符。《以赛亚书》上说:苍穹铺张如幔,这说明地是平直的,说它是圆的有悖于常理。”牧师也插话道。

听了他们的问话,哥伦布变得心灰意冷了,就在他转念想去为查理七世效力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伊萨贝拉的一个朋友对她建议说,若哥伦布的想法是对的,那么,只需一笔很小的花费,就可以大大提高她统治的声望。于是,伊萨贝拉同意出资赞助哥伦布的科学探险。

就这样,哥伦布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他又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没有一个水手愿意和他一起出海,幸好国王和王后用强制手段下了命令,让他们必须去。于是,他们乘坐“平塔号”帆船出海了。他们的船比平常的帆船大不了多少,而且在起航后的第三天,船舵就折断了。一种不祥之感在水手们心中油然而生,致使他情绪非常低落。无奈之下,哥伦布就向他们描述了一番他所知的印度的景象,描述了一番那里的遍地金银珠宝。听了哥伦布的描述,水手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开始恢复信心了。

当船驶到加那利群岛以西200英里的海域时,船上的磁针不再指向北极星的方向了。水手们再次陷入恐慌之中,他们坚持返航,一场叛乱似乎迫在眉睫了。这时,哥伦布又开始向水手们解释,实际上北极星并不在正北方,最后,水手们还是服从了他。当船航行到距离出发地2300英里远时,他们发现了水上漂流的樱桃木,船的周围还间或有一些陆地上的鸟类飞过,还从水里打捞起了一些很奇怪的雕有图案的木片。直到12月12日,哥伦布终于到达了他梦想中的新大陆,并将西班牙王国的旗帜插在了新大陆的土地上。

永不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到了退休的时候,希拉斯·菲尔德先生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足够颐养天年之用了,然而这时他突发奇想,要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开始全身心地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建设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是前期的基础性工作。纽芬兰400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因此,整个工程十分浩大,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设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以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

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菲尔德竭尽全力,最终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反对,在上院仅以一票多数通过。接着,菲尔德开始启动铺设工程。电缆一头放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民亚加拉”号上。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时,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弄断了。

不甘心失败的菲尔德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设了200英里时,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似乎死神就要降临了,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又神奇地出现了,正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里,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速度也是每小时4英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又一次割断了电缆。

可是,菲尔德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一位专家设计一台最好的机器,以完成如此漫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互相联手才把机器制造出来。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最后电线被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3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消失了。电缆第三次接好后,铺设了2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20英尺处又断开了,最后,两艘船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待命。

此时,公众舆论对此流露出了怀疑态度,参与此事的许多人也因此泄了气,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失去了信心,不愿再投资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破产了。菲尔德决不甘心失败,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中间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接近成功了,但是电流又奇迹般地消失了。

这时,几乎所有人都感到绝望了,只有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还满怀信心,正是由于这种不服输的毅力,使他们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轮尝试。这次,他们买了质量最好的电缆,由“大东方”号实施铺设任务。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600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程又被搁浅了,而且长达一年之久。

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吓倒菲尔德,他又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还制造出了性能远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新一次试验是在1866年7月13日开始的,并且顺利接通,还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九点我们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铺设就绪,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此后不久,原来落入海底的电缆又被打捞上来,重新接到了纽芬兰。现在,这两条电缆仍然在正常运行,而且还能继续使用几十年。

坚忍不拔,无事不成

恒心与忍耐力造就了成功,而天赋或朋友的支持,以及各种有条件的配合,并不是关键因素。才华固然是我们所渴望的,但恒心与忍耐力更让我们为之感动。最终,勤奋工作、含辛茹苦的力量,一定会超越天才的力量。

玛丽布兰是著名的歌唱家,她曾经说:“如果一天不练习,我自己就能感觉到差距。如果两天不练习,朋友们就会感觉出来。如果一个星期不练习,那么全世界都会感觉得到。”对于她来说,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是她为成功支付的代价。

人们都钦佩那些行动果断、百折不挠的人,马尔库斯·默顿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一生中16次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一职,而最后他正是以一票的优势当选的!他赢得胜利的全部秘诀就是坚持再坚持,永不放弃。

奥杜邦是博物学家,他带着枪支和笔记本,历时2年在美洲丛林里搜寻各种鸟类,并画下它们的形状。完成这一切后,他把资料都封存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箱子里,就去休闲度假了。然而在他33度假结束回到家中时,他发现那个装资料的箱子早已成了老鼠的安乐窝了,他辛辛苦苦画的图画已被破坏殆尽了。可是,这个沉重的打击并没有让奥杜邦心灰意冷,他再次拿起枪支和笔记本,第二次踏入了丛林,重新一张一张地画,甚至比第一次画得更好,更具体,种类更齐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中国唐代的一位文人,在屡遭失败后,几乎想中途辍学,这时,他看到一位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文人很受感动,这种恒心一下子让他受到了启发,决心继续钻研自己的学业。最终,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有一次,人们邀请狄更斯当众朗诵自己作品的某个选段,狄更斯连忙推说时间不足。原来,他每次要当众阅读自己的作品之前,会提前6个月做准备,直到作品烂熟于胸为止,这已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一位青年问著名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你学琴用了多长时间?”“20年,每天12小时。”格拉迪尼回答道。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类似的问题:他为了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大约40年。”他回答。

众所周知,卡莱尔在写作《法国革命史》时遭遇了不幸。他把手稿的第一卷借给了邻居,想让他先睹为快。不料,邻居看完后随手放在了桌子上,结果被女仆拿去引火用了。这个很大的打击并未让卡莱尔泄气,他花了几个月的心血,又将付之一炬的手稿重新写了一遍。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恒心与毅力世界闻名。在创业之初,他在费城做印刷业的工作,每天都自己推着手推车,奔走于大街小巷,运送那些材料。他租了一间小屋,既是工作室,又是卧室。在费城富兰克林有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特意把那个人邀请到自己的家里来,然后指着自己刚刚当作午饭吃剩的一小块面包说:“除非你也过这样的日子,否则我不会成为你的手下败将。”

韦伯斯特是美国著名政治家,他在菲利普·伊塞克特学校就读时,始终不敢在全校学生面前演讲。在房间里,他也曾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说,然而每次听到喊他的名字,看到大家都将目光锁定他时,他的大脑就一片空白,那熟悉的演讲词也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恐惧演讲的人,最后却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演说家。韦伯斯特在参议院反驳海恩的那篇演讲是世界著名的演讲,甚至连韦伯斯特最崇拜的雅典演说家德斯提尼本人也未必讲得那么好。

从韦伯斯特在学校时的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的记忆力非常惊人。一次,他用弹弓射鸽子,不巧被校长撞见了,于是罚他背诵100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歌。韦伯斯特知道校长当天下午就要乘火车外出,于是他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一口气背了700行。就在火车即将启动的时候,他找到了校长,一句一句背了起来,100句、200句、300句……韦伯斯特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但校长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不停地看着手表,但是韦伯斯特对这些视而不见,只顾往下背。校长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问他还能背诵多少行。“大概500行。”韦伯斯特边回答,边接着背。“现在你自由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校长拿他没办法,只好这么说了。

坚忍不拔是一切伟大作家成名的秘诀。他们的作品之所以高贵典雅,并不是借着天才的灵感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精心细致的雕琢,去除一切不完美的痕迹才得到的。

古雅典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曾经受到对手的嘲笑,说他3天只能写出3行字,而那人却能写出300行。而欧里庇德斯却回答道:“你3天写的几百行是不会被人记住的,而我的3行却能流传百世。”霍桑、爱默生这些大作家的笔记,确实可以让我们一窥伟大作品背后的艰苦劳动,他们准备一本书要用上几年的心血,而我们用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它读完。巴特勒主教20年的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在他的《论类比》一书上,然而,尽管这样,他仍然对作品不满意,想销毁它。维吉尔的《埃涅伊特》用了11年时间才完成。孟德斯鸠写作《论法的精神》用了25年时间,而我们一个小时就可以把它读完。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用了10年时间。卢梭认为,自己那种流畅典雅的写作风格主要得益于不断的修改和润色。

柏克的《与一位贵族的通信》是文学史上最恢弘庄严的一部作品。在校样的时候,柏克做了十分认真细致的修改,以至最后稿样到了出版商手里时,几乎面目全非了,印刷工人甚至拒绝校正,于是不得不重新排版印刷。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尝试了16种不同形式写作他的《暴风雨》,而写作《疯狂的奥兰多》用了他整整10年时间,尽管这本定价为15便士的书只卖出了100本。梭罗创作的新英格兰牧歌《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星期》完全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总共印了1000册,最后有700百册退还给了作者。梭罗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图书馆藏书共有900百本,其中700百本是我自己写的。”虽然这样,他仍然笔耕不辍,锐气不减。亚当·塔克为了写作他的那部名著《自然之光》,用去了18年的时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布尔沃曾这样说,“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所在。从社会的角度看,考虑到它对种族问题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学习一小时,并坚持12年,你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远超过坐在学校里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学的东西。同样,好书不厌千遍读,这种阅读方式对人思想的塑造要比那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影响更大。

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就是不能持之以恒。今天还拥有百万家资,明天就有可能沿街行乞。试问,迄今为止,人类的哪一项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实现的?提香的一幅名画曾经在他的画架上摆放了8年,另一幅也摆放了7年之久。如今,我们仰慕的知名作家,他们的声望是如何获得的?都是经年累月、不计报酬的辛勤写作得来的结果。为了最后成书,他们此前用不计其数的文字作为练笔,将大半生的精力献给了他们热爱的文学事业,甚至象奴隶一样埋头耕耘,最后才换得了他们流传百世的美名。

柏克告诫世人:“永远不要绝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永远抱绝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吧。”

传说,披着一张虎皮的赫拉克勒斯头象的下颌部位还有两只虎爪,它的寓意是激励人们勇敢地与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如果我们战胜了这些困难,那么,它们反过来会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啊!一切荣耀与光彩最后都属于永不屈服的意志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