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1:33:2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1.广义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

2.狭义的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二)学前教育概论、幼儿课程论和幼儿各科教学法的区别

1.学前教育概论主要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幼儿课程论主要研究幼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评价等问题;幼儿各科教学法主要总结幼儿各科教学的具体经验。

2.幼儿课程论是对幼儿各科教学法的理性总结,而学前教育概论是对幼儿课程论做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3.学前教育概论不仅在理论层次上高于幼儿课程论,而且其研究范围也宽于幼儿课程论。

4.学前教育概论不仅要研究课程,还要研究幼儿教育同社会、家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教育内部的保教结合、五育并举等问题。(三)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1.正确的观点

在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四点:(1)全面的观点

学前教育概论既要研究幼儿教师,又要研究幼儿,应将幼儿教师的活动和幼儿的活动看成互动的过程。(2)整体的观点

①将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看成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素质整体;

②将幼儿教师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看成幼儿教师的素质整体;

③将幼儿教育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看成相互联系和共同影响的整体。(3)动态发展的观点

幼儿、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不能静止和机械地看待他们。(4)开放的观点

①本课程虽然主要讲解专门机构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幼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配合,三者的基本规律相同,教育力量需要整合。

②本课程虽以3~6岁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具有联系性,3岁前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3~6岁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础;6岁后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前一阶段成果的展现和继续。

2.错误的观点

有关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问题,大体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1)西方幼儿教育理论中的“原子论”思想

①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学的规律。认为只要解决了幼儿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幼儿教育的所有问题。这一观点,实际上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学习学。

②错误表现

a.忽视了专门的幼儿教育的特性,将幼儿的专门学习混同于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然学习;

b.忽视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被完全忽视了。这是受儿童中心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2)幼儿教育中的“职能主义”思想

①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师教的规律。认为只要教师教法高明,就解决了幼儿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实际上是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教师教授学。

②错误表现

a.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

b.将教育的师生双边活动看成了教师自我表现的单向活动。(四)幼儿园

1.幼儿园的概念(1)幼儿园的基本概念

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

①1951年,我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②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2)幼儿园的主要特征

①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

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

b.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入园幼儿的年龄范围规定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并指出,除三年制幼儿园以外,“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世界不同国家幼儿教育的起始和中止的年龄各不相同,对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的称呼也各异。

②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

a.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b.1837年,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原为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

c.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③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幼儿园既不同于其他的学校教育机构,也不同于其他的儿童福利设施,主要表现在:

a.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幼儿教育事业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儿童福利事业的一部分。

b.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福利性,对幼儿家庭、幼儿所在社区、社会和国家都有明显的益处。

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地位(1)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①幼儿园的第一个任务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②幼儿园的第二个任务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①幼儿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

关于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我国不同时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并被列入学制系统。从此确定了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处于第一级的地位。

b.1989年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该规定对幼儿园的“教育”和“学校”性质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人们对“预备”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预备”既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外的预备,也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内的预备。

第一,“预备说”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将幼儿教育作为其后各阶段教育的附庸而被置于从属地位;

第二,“预备说”容易误导人们追求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急功近利,重视幼儿教育的近期和短暂的效果,而忽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忽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价值。

c.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这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性质和在学制中的基础地位。当然,幼儿园也是带有福利性质的教育机构。

d.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其“总则”部分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至此,幼儿教育已被置于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e.2003年1月,《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件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个人的发展价值,而且突出了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②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地位

a.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b.幼儿园教育也已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冲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发展总思路

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继续推进农村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多种正规、非正规托幼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服务网络。(2)发展目标

①2003年~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a.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b.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c.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②2008年~2012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

a.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

b.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c.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3)发展方针

①1956年提出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在城市中由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举办。在农村提倡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主要是季节性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在可能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办一些幼儿园。卫生、教育部门应办好几个托儿所和幼儿园,使它们起示范作用。”

②1979年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

③1988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园使得部分地方政府有理由推脱自身承办和投资幼儿教育的责任,幼儿教育开始迈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和走向民营的道路。(4)发展方针的原则

在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办园,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腿是政府办园,另一条腿是社会力量办园。

4.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投资体制(1)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责分工

①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②政府职责分工

a.国家

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b.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

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c.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d.城市街道办事处

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

e.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

f.村民自治组织

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2)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如图0-1所示:)

①强调以社区为依托,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主管和协调;

②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和社会力量办的示范园为骨干;

③社区内各早期教育和服务机构相互联系;

④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除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外,还要积极指导和扶持一批社会力量办示范园,扩充优质教育。

图0-1 我国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管理图(3)我国幼儿教育体制的弊端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一般随财政管理体制而变。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幼儿教育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都是地方分权,条块分割。各权力机构之间权力分配、责任分担和职能分工都不十分明晰,且相互缺乏足够的沟通与联系。(如图0-2所示:)

图0-2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财政资金划拨路线示意图

二、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范围(一)以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范围

从我国现已出版的几本学前教育概论性质的书籍分析,其内容范围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2.幼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3.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

4.幼儿教师与幼儿;

5.幼儿教育目标;

6.幼儿教育及卫生保健;

7.幼儿德育;

8.幼儿智育;

9.幼儿美育;

10.幼儿课程及游戏;

11.幼儿家庭教育及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

12.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二)本课程的研究范围

1.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分别回顾国外幼儿教育理论及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总结理论成果;

2.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主要分析社会生产力、国家制度、家庭、妇女等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制约作用,当然也涉及幼儿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

3.幼儿,探讨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以及儿童观的问题;

4.幼儿教师,主要探讨幼儿教师的角色观及职业特性;

5.幼儿保教目标,探寻确立幼儿保教目标的方法论,并适当分析国内外的幼儿保教目标;

6.幼儿保教内容,分析我国幼儿保教内容的重点、特点及其中的基本矛盾;

7.幼儿教育过程,分别论述幼儿体、智、德、美四育中的基本环节和一般规律;

8.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9.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分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问题;

10.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内容包括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1.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三、学前教育概论的性质(一)学前教育概论是一门社会学科

依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定,可以把科学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因而是一门社会学科。关于学前教育概论所属学科主要有以下两种错误观点:

1.学前教育概论同时具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育”,而不仅仅是幼儿教育中的人。尽管幼儿教育是人所从事的活动,但学前教育概论的直接研究对象不是“人”,“人”只是构成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概论还要研究“人”以外的因素——教育影响。

2.学前教育概论归属于技术学科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依研究对象划分的两个领域,而技术科学是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个桥梁或纽带。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都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也都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过渡环节——技术。因此,技术科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技术层次知识的汇总。(二)学前教育概论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科学按功能划分,可分为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

1.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的一般规律,对幼儿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做出理论阐释,因而它是一门理论学科;

2.因为学前教育概论要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直接服务于幼儿教育实践,因而又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四、学前教育概论的相邻学科(一)研究相邻学科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有其复杂性。幼儿教育与人类其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和幼儿教师都是复杂的社会个体,他们也与社会和人类文明不可分割。因此,人们不能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孤立、封闭和单纯的系统来看待,不能仅从个体的角度去研究幼儿和幼儿教师。必须从人类与生物种族的发展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幼儿教育。(二)学前教育概论的相邻学科

1.卫生学

幼儿首先是生物个体,他们的身体的构成及其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卫生学能为幼儿教育提供遗传和优生方面的依据。

2.心理学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意识活动的规律,能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

3.哲学

哲学能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确立一定的思维方式,对幼儿教育进行方向性指导。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就强调幼儿的实践操作活动,主张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和在活动中学习。

4.人类学

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由于人类的起源与儿童早期的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了解人类学的知识,也有利于正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5.文化学

文化学主要研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学习文化学,有利于了解幼儿学习和适应本地区文化的过程。

6.社会学

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学习社会学,有利于探索幼儿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为幼儿社会性教育提供理论的指导。

五、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成熟,需要人们不断地研究幼儿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幼儿教育的规律,而研究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一)实证的方法

实证的方法,即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实证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1)概念

观察法即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2)优点

①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a.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种随时、随地和随意的感知活动,观察的结果往往比较片面、肤浅和零散。

b.幼儿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感知活动,要探求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的结果要求全面、准确。

②运用观察法直接考察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用创设特定的环境条件。研究对象也完全处于自然的被动状态,不需做任何的准备。因此,研究结果通常比较接近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研究所得的材料丰富、生动而真实。(3)缺点

①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特定的观察时机,而不能主动地调整环境,促使特定的观察时机随意出现。

②观察法只适用于考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易了解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特征。

2.调查法(1)概念

调查法即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2)优点

由于调查法借用了一些研究手段,因而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查询,收集到丰富、全面而真实的资料。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也使研究变得简捷便利。(3)缺点

①调查法不能揭示教育和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调查法只能了解特定情况下幼儿教育现象的共同特征,而不能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3.实验法(1)概念

实验法即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2)优点

①实验法是在观察法或调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寻求问题发生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的严格受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②实验法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精密控制,容易摆脱干扰因素,把复杂的自然场景改变成较单一的、具有对应关系的实验条件,进而观察实验条件的改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从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实验法可以使研究对象随时随地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以便反复核对实验的结果,因而具有可验证性,其结果一般较科学。(3)缺点

①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都包含许多变量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且处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仅用实验法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调查法、理论研究法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发展规律。

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实验过程中不仅研究者与被试之间易产生交互影响。例如,师生对待实验的心理反应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观点、态度、动机等也会影响实验的走向;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③在现有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选样误差、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等难以完全避免。实验样本容量较小,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就缺乏可信度。(二)历史的方法

1.概念

历史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中外教育的历史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一种方法。

2.意义

通过研究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探求发展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少走弯路和少犯错误。(三)理论演绎的方法

1.概念

理论演绎的方法,即从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演绎和推断出幼儿教育理论的一种方法。

2.优点

运用理论演绎法构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为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缺点

仅仅运用理论演绎的方法,易使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失去个性。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和实证的方法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六、学习学前教育概论的方法(一)深刻理解学前教育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观念

人的实践活动是对象性活动,是人的观念的现实化过程。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是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是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观念体系。因此,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儿教育概论中的基本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幼儿教育,并不断地深化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就是要明确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如幼儿观、教师观、幼儿教育观等。(二)广泛参阅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刊资料

在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越来越重要。占有某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就意味着对这个领域拥有发言权。在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原理时,应该从幼儿教育的问题和事实出发,广泛地参阅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书刊资料,全面地占有相关资料,深刻地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幼儿教育研究的潮头,深刻地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幼儿教育概论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一方面,要善于把所学的新理论和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印证、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在自己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总结经验和汲取他人的经验,要通过综合和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11816年,________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答案】欧文

21837年,德国教育家________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答案】福禄贝尔

3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立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答案】湖北武昌蒙养院

二、简答题

简述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实证方法。

答: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成熟,需要人们不断地研究幼儿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幼儿教育的规律,而研究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有实证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理论演绎的方法等几种常用方法。实证的方法,即对幼儿教育实践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实证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1)观察法

观察法即观察者对幼儿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长期的感知的方法。

①优点

a.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第一,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种随时、随地和随意的感知活动,观察的结果往往比较片面、肤浅和零散。

第二,幼儿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感知活动,要探求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观察的结果要求全面、准确。

b.运用观察法直接考察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用创设特定的环境条件。研究对象也完全处于自然的被动状态,不需做任何的准备。因此,研究结果通常比较接近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研究所得的材料丰富、生动而真实。

②缺点

a.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特定的观察时机,而不能主动地调整环境,促使特定的观察时机随意出现。

b.观察法只适用于考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易了解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特征。(2)调查法

调查法即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

①优点

由于调查法借用了一些研究手段,因而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查询,收集到丰富、全面而真实的资料。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也使研究变得简捷便利。

②缺点

a.调查法不能揭示教育和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b.调查法只能了解特定情况下幼儿教育现象的共同特征,而不能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3)实验法

实验法即研究者有意严格控制各种条件,积极干预被研究的幼儿教育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从而揭示幼儿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①优点

a.实验法是在观察法或调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寻求问题发生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的严格受控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b.实验法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精密控制,容易摆脱干扰因素,把复杂的自然场景改变成较单一的、具有对应关系的实验条件,进而观察实验条件的改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从而明确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c.实验法可以使研究对象随时随地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以便反复核对实验的结果,因而具有可验证性,其结果一般较科学。

②缺点

a.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都包含许多变量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且处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仅用实验法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调查法、理论研究法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发展规律。

b.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实验过程中不仅研究者与被试之间易产生交互影响。例如,师生对待实验的心理反应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观点、态度、动机等也会影响实验的走向;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在现有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选样误差、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等难以完全避免。实验样本容量较小,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就缺乏可信度。

第1章 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

1.1 复习笔记

一、国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7世纪初期)

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同整个普通教育学思想一样,都散见在各种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著作中,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代表理论包括:

1.柏拉图的幼儿教育理论

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1)首次论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对儿童教育越早越好,甚至主张胎教。(2)首次提出幼儿社会教育主张。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从出生到3岁,应在国家特设的养育院生活,由经过挑选的乳母养育;3~6岁就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场所接受保姆的监护。(3)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幼儿教育措施。柏拉图主张对孩子实施体育、音乐、文学、故事、游戏等方面的教育。因为体育能使人变得强壮和勇敢,音乐能使人变得温柔,好故事能培养人的美德,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主张教育要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2.亚里士多德的幼儿教育理论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第一次提出年龄分期问题,并指出了每个年龄段的教育重点:(1)0~5岁年龄阶段

应让幼儿多从事游戏活动,教育应以发展幼儿的身体为主,而不能强求孩子学习或工作。(2)5~7岁年龄阶段

教育应转为以习惯的培养为主,应让孩子尽量待在家里,不与奴隶接触,以免沾染不良的习气。还要教育孩子以正当的快乐作为自身的快乐,学会节制。孩子在这一年龄段可以学习课业,但主要是旁听所学的科目,负担不能过重。(二)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

在这一阶段,普通教育学已从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中分化出来,但幼儿教育理论仍未从教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幼儿教育理论仍散布、混杂于各种教育学的著作之中。

1.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

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他在“母育学校”一章中阐述了幼儿教育思想:(1)母育学校理论

①他认为,每个家庭都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是最主要的教师;

②母育学校应为孩子的体力、道德和智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把一个人一生中所需的一切知识的种子都播植到孩子的身上;

③夸美纽斯为母育学校制定了一套教育计划,编写了《世界图解》的幼儿教材。(2)幼儿教育措施

①在体育方面,让孩子愉快并有规律地生活,给孩子活动的自由;

②在德育方面,让孩子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并养成好的习惯,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

③在智育方面,认为智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训练孩子的感觉;

④在劳动方面,要求训练孩子从事最基本的手工艺劳动。(3)重要意义

夸美纽斯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幼儿教育经验,第一次以家庭为背景,较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教育的规律,为世界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洛克的幼儿教育理论

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1)“白板说”的主要观点

①他认为,人心中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生来就如一块白板,理性和知识都从经验中来。

②他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儿童的各种需要、行为表现及生理特征,进而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2)对“白板说”的评价“白板说”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但忽视了儿童的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没有意识到环境、教育、遗传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3.卢梭的幼儿教育理论(1)主要观点

法国的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对封建的旧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

①他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好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

②父母应教养孩子,努力提高孩子的体质,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孩子的感觉和语言;

③详细地论述了“发现法”,主张对孩子进行直观教学,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成长。(2)影响

①唤起了人们对儿童天性的注意和尊重;

②开儿童中心主义或放任教育之先河。

4.欧文的幼儿教育理论(1)幼儿教育理论

英国的欧文在《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独到的幼儿教育思想:

①他非常重视人的性格形成,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般贫民没有条件和能力教育孩子,应把这些贫民的子女送到协作社或新村接受公共教育;

②他主张用科学代替宗教和迷信,让儿童学会辨别真伪、吸收真正的知识;

③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待幼儿,用实物和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与孩子开展热烈的交谈,以便使孩子能学到一般课程的初步知识。(2)幼儿教育实践

欧文于1816年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其办园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幼儿公共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三)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今)

这一时期,正规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建立并逐步发展,幼儿教育理论也从教育学中正式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幼儿教育实践同步。幼儿教育理论再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幼教理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幼教理论分化发展之势。

1.资本主义国家幼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德国的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法》《母亲与儿歌》《幼儿园书信集》等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

①福禄贝尔将人类的初期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他认为,婴儿期的教育应以养护为主,发展其动作和感觉;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开始的时期。

②福禄贝尔倡导自由教育

a.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出生时善的本质已处于萌芽状态。人的发展就是这种内在的善的本质的发展,教育可以助长这种发展。

b.他认为一切真正的发展、所有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自导的、帮助儿童内部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教学和训练在根本原则上必须是被动的、顺应的,重点应放在维护方面,而不是命令、专断和干涉。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

c.他认为儿童有活动、创造、艺术和宗教四种本能;蕴藏着自然性、人类性和神性三种特性。这三种特性分阶段形成,教育要促进儿童内在力量的和谐发展,引导儿童由“自然的儿童”发展为“人类的儿童”,进而成为“神性的儿童”。

③他建立了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课程

a.主张幼儿园发展儿童的感觉器官,扩大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培养幼儿过集体生活和自我料理的习惯,授给幼儿了解的道德要素,主张用直观和游戏的方法教育幼儿。

b.他提出的三种教育方法

第一,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

第二,在游戏中发展;

第三,充分利用恩物,在操作恩物中发展。

④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将游戏列入课程之中的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有三方面:

a.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b.儿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获得愉悦体验,以提高教育效果;

c.儿童在游戏中遵循游戏规则,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⑤贡献

福禄贝尔被誉为“近代幼儿社会公共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尽管他的理论具有神秘主义的色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宗教的迂腐或非科学的成分,但他毕竟建立起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体系。(2)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在她的《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

①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主张

她提出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肉体化过程、潜在能力和吸收性心理。

a.心理胚胎期

心理胚胎期指儿童的心理有一逐步成长的过程,存在潜能发展的阶段性和敏感期。

b.肉体化过程

肉体化过程指婴幼儿的身体逐渐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发生行动和行动逐步自如的过程。

c.潜在能力

潜在能力是人生来就有的,这种潜在生命力的分化和发展使儿童逐渐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系统。

d.吸收性心理

吸收性心理指儿童受潜在能力驱动的儿童所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影响并加以适应的能力。

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目的

a.生物目的,即帮助个体自然发展。

b.社会目的,即使个体适应并利用环境。教育要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

③蒙台梭利其他幼儿教育思想

a.认为真正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给学生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地表现。儿童工作遵循自然的法则,即秩序、独立、自由、专心和重复练习五个原则。

b.非常重视幼儿的感官教育和读、写、算,主张幼儿在自由自发的活动中训练各种感官和学习读、写、算。

④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贡献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比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少了些宗教色彩,多了些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且吸收了近代教育学的部分进步观点,因而更具科学性。(3)杜威的幼儿教育理论

美国的杜威是20世纪对幼儿教育理论影响极大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①杜威的教育思想

a.杜威宣扬“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的生活过程。

b.他主张将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

c.他看到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大作用,主张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习,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过分信任和夸大了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理念,成为20世纪早中期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4)皮亚杰的幼儿教育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也是现代世界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①主要教育思想

a.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动作是主客体的桥梁,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

b.他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认为智力是积极主动的结构,认识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儿童智力的发展过程,是其认知结构,即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建构的过程。

c.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四因素的影响。

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a.儿童心理发展是内部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具有联系性和阶段性;

b.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它的标志就是年龄特征;

c.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

d.每一阶段都有其质的区别,儿童新的发展是许多因素融合作用的结果,是由没有系统的联系到构成整体。

③主要贡献

a.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发生认识理论,为现代幼儿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b.他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思维发展的工具,描绘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路线。

c.皮亚杰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道德判断》等著作中,深入探讨了儿童的语言和道德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使人们对儿童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维果斯基的幼儿教育理论

维果斯基(1896~1934)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包括《思维和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等。他的教育主张包括:

①心理机能的提出

a.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的影响下,从低级的心理机能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b.心理机能转化的标志包括随意性机能、抽象性机能、以词或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c.在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因素方面,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和内化说;

d.他意识到了人与动物适应自然的不同方式和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②“符号中介说”(工具理论)的提出

a.认为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拥有工具和符号。语言是思考和认知的工具,可用于进行社会性互动和活动;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和反思。

b.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③心理发展内化说的提出

a.任何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最初都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而后以语言为中介,移至内部作为内部的活动形式,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b.教学就是让学生内化人类经验,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教学是教师支持、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灌输。

④“最近发展区”的提出

a.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第一,现有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

第二,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的任务所代表的水平。

b.“最近发展区”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第一,儿童的学习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

第二,教学应建立在正在形成的心理机能之上,走在心理机能成熟的前面。

⑤主要贡献

维果斯基揭示了人类整体与个体心理发展的本质、标志、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他的教学心理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是现代流行的“支架教学”观的渊源和理论基础。(2)克鲁普斯卡娅的幼儿教育理论

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在《妇女与儿童教育》《论学前教育的玩具》《学前教育》等著作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幼儿教育理论。

①思想主张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必须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工人阶级新一代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②主要贡献

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幼儿教育理论的创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3)乌索娃的幼儿教育理论

乌索娃(1898~1965)是苏联杰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家。她在《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理论中的感觉教育问题》《幼儿园的作业》等著作中,构建起了独特的幼儿园教学理论。她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

①教学是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②提出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的“幼儿教学指示法”。

③提出了感觉教育的新体系

a.主张按一定的教学大纲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感官训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

b.主张将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觉教育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感官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其理性知识和逻辑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4)福辽莉娜的幼儿教育理论

福辽莉娜(1889~1952)是苏联研究幼儿美育的杰出的教育家。她在《学前教育学》《儿童的造型创作》《学前儿童的美育》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她的幼儿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①她认为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从早期开始发展孩子的创造性;

②她为幼儿各年龄阶段制订了造型活动教学的示范性大纲,提出了幼儿美育的基本原则和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③她为幼儿各年龄段制定了有关主题画、实物画、装饰画、意愿画的具体的教学要求;

④她的幼儿美育思想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基础,对苏联的幼儿美育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3.当代幼儿教育理论(1)适宜发展性教育思潮

①含义

a.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适宜;

b.教育要与每一个儿童的个人特点相适宜。

因此,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育的适宜发展性。

②背景

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于1987年针对当时美国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过分强调早期正规的学习,忽视儿童的游戏和童年快乐等问题而提出。该概念非常强调儿童作为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性和主体性。

③主要理论

a.儿童的个别差异方面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个别差异被理解为在生长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而不是能力的量方面的差异。教育者的任务是调整对每一个儿童的态度和期望,使得课程与儿童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配,使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中获得均等的发展可能性空间,尊重每一个儿童在发展上的特点,促使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进步与提高。

b.儿童的主体性和学习方面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发展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一,从主体性这方面分析,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是主动积极地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理解对象,形成具有自己的认知结构特点的认识。在教育上,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鼓励儿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尊重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从客体性的角度考虑,儿童的认识来源于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的相互作用

对儿童来说,其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发的发现学习和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讲授进行的接受性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适宜发展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思维者。

④评价

从课程来源、成人责任、评价过程等方面分析,适宜发展性教育思潮具有儿童中心论倾向;重视儿童家庭的影响;强调经验的建构;儿童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相对忽视社会和知识方面。(2)瑞吉欧幼儿教育

①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意大利的一座小城——瑞吉欧·艾米里亚在马拉古兹、凯兹、爱德华兹等人的发起和带动下,推出了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体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其重要著作。

②主要主张

a.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幼儿家长可以参加幼儿学校的所有环节的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这一责任。

b.学校管理风格是民主与合作

瑞吉欧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一个教师和儿童都可同样获得“家一样感觉”的地方。学校中,没有一般行政机构中的行政事务,教师之间没有层级之别,他们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共事者。

c.实行弹性计划和项目教学(也称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中的课程为“弹性计划”或生成课程,即强调过程中的设计而不是活动前的设计,师生共建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采用师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将儿童的兴趣和努力积聚在宏观目标之下,通过老师对儿童的活动关心、支持、建议和帮助来实现活动的继续和伸展。

d.一百种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表达的手段

该理论认为儿童学习和表达是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语言等多种手段的融合。儿童的这些表达手段记录和表达了他们的记忆、想法、预言、假设和情感,教师可以借以与之沟通,判断儿童的学习情况。

e.教师通过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而成长

瑞吉欧的幼儿教师不是专门训练出来的,而是通过进入一个充满各种关系(与孩子家长、其他教师、教研员、幼儿)的环境学习而成。各位教育者构成了合作的共同体,幼儿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成长被视为“连续体”。

f.开放的环境是学校的第三位教师

瑞吉欧设计改造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环境的开放性和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保证教室间的衔接,学校向社区开放。

g.不追求独特性和模式化

该理论认为,模式意味着固定程序化,而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并不刻意追求独特性,如没有经典的教材、昂贵的教具、严格的教学步骤和名师的指点,其特色是自然呈现出来的面貌。(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彩光谱方案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其发表的著作包括《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受训练的心理》《智能重组》等。

①教育主张

a.他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表现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应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现实环境中的创造力为指标来定义一个人的智力;

b.他反对传统智力观和智力测验,认为那只是测试了学校的教育内容,而忽视了对个体生存发展具有同等意义的其他能力。

②多元智能理论

a.他认为智力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智力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和脑部定位,每人都有多种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智力,这些智力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

b.他提出的七种智力分类

第一,言语智力;

第二,逻辑一数理智力;

第三,视觉空间智力;

第四,身体运动智力;

第五,音乐智力;

第六,人际智力;

第七,自我反省智力。

c.各种智力的关系

第一,各种智力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如果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加上个人努力,可以使每人的七种智力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第二,人的智力应表现在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智力和智力行为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③多彩光谱方案

幼儿园实施的多彩光谱方案,对儿童智能的测试基于对儿童生活、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对儿童智能的七个方面及学习风格、个性特点进行评估,目的是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倾向;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试图探索出一套高度个体化的教育方法。

④评价

a.该理论拓宽了智力的概念和人们观察人类智力表现的视野;

b.该理论有利于树立多种人才观和成就观;

c.有利于对幼儿的因材施教和启发指导;

d.该理论主要存在于观念的层面,操作性比较差。

二、中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一)幼儿教育理论的孕育阶段(远古~1840年)

在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在各类学科中,内容极其丰富。但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思想基本上以家庭为背景,属幼儿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

1.颜之推

南北朝的著名学者颜之推(约531~595)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张对小孩及早施教。他十分赞成“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俗谚,也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主张择邻而居。颜之推还主张父母对子女必须做到“威严而有慈”。他认为,父母对子女应一视同仁,不能偏爱。颜之推的这些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2.王守仁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1472~1528)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特点。王守仁的这一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3.王廷相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指出,必须注意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教育应以正面引导为主。他认为,儿童应在与外界物体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否则就会孤陋寡闻。王廷相的教育主张,实际上揭示了儿童先入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二)幼儿教育理论的萌芽与产生阶段(1840~1949)

1.概述

这一时期,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产生并逐步发展,幼儿教育法规开始出现,幼儿教育制度也初步建立。我国近代幼儿教育理论形成的基础有两个方面:(1)国外的教育理论

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在这一时期,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桑代克、孟禄等人的教育思想先后传人中国;(2)国内的经验总结

总结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中国化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以及老解放区的经验。

2.康有为(1858~1927)

康有为的幼儿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大同书》中。(1)主要观点

①大同世界的儿童应实行公教公养;

②儿童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

③妇女一旦受孕,就应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

④孩子生下之后,应注意科学护理,应让孩子在育婴院中接受早期教育。(2)贡献

康有为对人本院和育婴院的环境、建筑、设备、医务、教育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幼儿公育的思想家。

3.张之洞(1837~1909)

张之洞的幼儿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劝学篇》中。(1)主要观点

基本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指出,无论任何学堂(包括蒙养院),“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2)贡献

张之洞厘定了中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第一次确定了蒙养院在学制中的地位。尽管他的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充满矛盾,但他毕竟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4.鲁迅(1881~1936)(1)著作

体现鲁迅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包括《随感录二十五》《二十四孝图》《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等。(2)主要观点

①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②他认为,封建制度下的家长,要么只管生,不管教;要么不把孩子当人,用迷信和旧礼教摧残孩子,使孩子失去童心和个性;

③他倡导尊重孩子个性的新教育,主张培养孩子健康、活泼和独立自主的性格。(3)贡献

鲁迅对旧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批判,对新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倡导,为我国近代儿童观和儿童教育的变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蔡元培(1868~1940)(1)著作

体现蔡元培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包括《贫儿院与穷人教育的关系》《美育实施的方法》《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等。(2)主要观点

①倡导“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幼儿公育思想以及幼儿美育;

②他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儿童自由发展;

③幼儿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依次在胎教院、育婴院和幼稚园中进行公育;

④胎教为美育的起点,三级幼儿教养机构应环境优美,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孩子,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教育孩子。(3)贡献

蔡元培的幼儿教育观尽管在当时有些不切实际,但对我国近代幼儿个性教育、幼儿公育和美育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6.陶行知(1891~1946)(1)著作

体现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著作包括《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2)主要观点

①倡导劳苦大众服务的幼儿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观;

②主张幼稚教育应面向工厂和农村,为广大的劳苦大众服务;

③主张教学做合一,解放儿童的手、口、脑、眼、时间和空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3)贡献

陶行知是我国平民幼稚教育理论的首创者和实践的开拓者,他第一次提出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主张教学做合一。他的“艺友制”幼师培养方式也为我国近代幼师培训打开了新的思路。

7.张雪门(1891~1973)(1)著作

张雪门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有《幼稚教育新论》《新幼稚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